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ppt德育论文

ppt德育论文

时间:2023-01-31 14:54: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ppt德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ppt德育论文

第1篇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作为校长,唯有不断修炼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才能自信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一个校长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校长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格局和品位。因此,一个负责任、敢担当的校长就是一个有良好思维方式并善于解决问题的校长。

原点出发,用信念拯救信心

我是在2007年接任藕塘中心小学校长的,之前,我在藕小做了五年的校长助理和副校长,对藕小可谓是知根知底。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是一所处在城郊接合部的普通农村小学,由于历史、地域、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其生源、师资、设施、环境等在无锡地区相对都比较薄弱。在区划调整、撤点并校、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学校的优质师资、优质生源不断流向繁华的城区,另一方面,外来务工新市民子女不断增加,导致学校硬件和师资更加捉襟见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受到极大挑战。拿什么去拯救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信心?如何去办一所值得信赖的好学校?这是我加入藕小后,不断苦苦求索的问题。

让我豁然开朗的,是我在读书时偶然看到的一句话:只有真正找到并把原点问题想明白,才会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于是,我和行政团队一起去寻找和探讨藕小教育的原点问题:藕小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是什么?什么是更有意义的藕小教育?学生为什么要接受学校教育?如何理解教师与儿童的角色和关系?什么是更优质的藕小课程?什么是好的教学与评价?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如何理解成长与成才?当下的藕小,外部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内部的优势与不足是什么?最适切当下藕小发展的方向与方法是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辨析争论和民主集中,我们确立了对藕小发展的信念和信心,描绘了藕小美好的发展蓝图:为普通百姓子女提供教育服务,为基础教育改革探索新鲜经验。在学校城市化进程中,着力凸显“求真”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价值。

以道驭术,让教育更有意义

我刚任校长时,适逢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如何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去建构学校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去追求质量与效能的统一,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藕小?我想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早在1999年,我还在杨市的村小当校长。记得在上海中山北路的泉山宾馆,我参加了一个由无锡市教育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的学习。其中有一个讲座,是华师大赵中建教授给我们介绍国外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当时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许是我曾在校办企业呆过的缘故,这个源自美国、源于企业的管理理论从此一直让我牵肠挂肚。2007年,我辗转找到了赵中建教授,和儒雅随和的赵教授一见如故,成为知己。于是,从2008年开始,在赵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在理论和实践多次对话碰撞中,我和学校管理团队,致力于学习和研究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致力于校本化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创新。2011年,经赵教授介绍,我又和郑杰校长相识相知,我们协同探索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致力于打造藕小基于事实和逻辑的,全参与、全岗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机制。

一、坚持先“理到位”再“管到位”

工作做不好,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没有标准,第二是职责不明,第三是执行不力。为此,我的观点是:学校管理,既要“管到位”,更要把各部门岗位的职能职责和每一项工作的标准“理到位”。

为了实现“理到位”的目标,我的行动策略是:一是基于学校实际,绘制学校的组织机构图,使学校内部、外部,决策、执行、操作各层面的组织机构一目了然。二是基于无交叉重叠又无疏漏留白的原则,界定各组织机构的职责职能。三是基于事为中心、因事设岗的原则,梳理学校每一个岗位的设置,厘清每个岗位的职责。四是基于传承发展、理性演绎、简明实用、民主集中的原则,系统设计学校的办学理念,梳理确立学校的纲领性制度、奖评性制度、流程性制度和规范性制度。特别是各项工作的标准建立,紧扣过程、结果和条件三个方面去界定和说明,并且要接受实践与时间的逻辑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检验。五是编印《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全面质量管理教师手册》,全体教职工人手一本,作为学校的最高法治文件,统领学校中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一项工作。这些工作,貌似有点小题大作,简单事情复杂做,但这里面体现的是科学、理性、逻辑、精确、实用的思维方式。把这些基础性工作做到位,对持续提升工作品质和组织效能有很大好处。

有了规范实用的制度,如果没有到位的落实执行,一切也只能归零。为了实现“管到位”的目标,我的策略:一是奖评统领。通过全员聘任、绩效奖励、金荷叶银荷叶奖、感动藕小十大故事评选等指向教师团队和个人的奖评机制,引领教师主动到位地履行职责。二是查核反馈。通过值周巡查、一日督导、工作日报、年级部日例会等查核反馈机制,发现并改进执行中的不足和问题。三是数据说话。通过“工作目标用数据讲话、工作过程用数据对话、工作结果用数据说话”的精确表达和精准沟通机制,提高工作的信度和效度。

二、坚持“持续改进”

所谓持续改进,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任何一个组织,都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能否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来研讨和改进,决定了这个组织的品质和效能。日本丰田公司,坚持60年的持续改进,人人为集体奉献智慧,铸就了丰田汽车的品质和辉煌。我校坚持的持续改进行动,一是基于PDCA的有序改进,二是基于当下问题的及时改进。

学校每学期、每学年或整体、或条线的工作,都是一个“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封闭循环。首先,我认为办学的品质是设计出来的。不管是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年度行动计划和学期工作计划,还是某一部门条线具体工作的计划方案,都需要在客观分析外部的机遇挑战,内部的优势不足基础上,找出关键和重点,精心制订可操作、能达成、有挑战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其次,办学的品质是做出来的。完善的规划和设计还需要务实和到位的落实和执行,需要可靠的实施机制作保障。第三,办学的品质是依规定、依标准、依计划查核出来的。要定期查核各项计划实施的实际过程与结果,和设定的目标及标准作比对,看是否吻合。管理者要善用查核得到的数据事实,与执行者作对话分析,以明晰改进的方向与方法。最后,办学的品质是对问题作纠正和预防处理,改进改善出来的。每个学期末,我们都会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对学校各项计划的执行过程结果进行全面回顾和管理评审,总结需要坚持的理念和经验,明晰还未解决的问题和不足,留待下一轮PDCA循环解决。

除了日常的教师值勤值周巡查等内部质量查核机制,我们还聘请家长委员会成员,不定期走进学校,全方位督查学校各项教育服务工作。此外,学校专门成立质控中心,一方面要独立开展质量查核工作,采用调查访谈、问卷抽测、现场察看等方式,搜集日常学校各部门条线管理运营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还要负责汇总各部门条线质量自控的反馈信息、值勤值周情况、家委会查核情况、家长投诉、上级反馈等各方面信息,基于客观的事实数据,每天汇编印发《学校工作日报》,实时反馈学校各项工作的真实情况,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要求。

三、坚持“文化牵引”

学校制度,是保障教职工的行为指向办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但制度无法把什么都管到位。因为制度更多是体现了一种规范和约束,必然会导致组织中的一部分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安全而选择用底线的标准要求自己。而无形的学校文化,可以有效提高师生员工为学校作贡献的意愿,进而激励和促使师生员工主动采取有利于办学目标实现的积极行为。为此,我一手抓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一手抓文化重构和文化牵引,提出了“法治藕小、文化藕小”的学校发展目标,期望通过制度和文化的双向突破,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我们提出了构建以“品质”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藕小之“品”,是学生、老师和家长每一张笑脸。藕小之“品”,是履行责任、承担义务上追求“零缺陷”;是沟通合作、环节流程上追求“零耗损”;是人际交往,团队协同上追求“零抱怨”。藕小之“品”,是“真真切切、和和美美”之校风;是“言有物,行有恒”之教风;是“守时守诺、好学好问、敏思敏行”之学风。也许这种理想化的“品质”文化永远无法成为藕小的现实,但并不妨碍我们把这样的品质文化作为藕小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追求方向,去付出我们力所能及的全部努力。

数据对话,超越空泛随意

藕塘小学是新课改首批38个实验区的实验学校之一,我们率先接受了新课程的洗礼。如何转变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经历了激动盲从、怀疑迷茫到积极参与、理性探索等反复的过程。从2007年起,我们在华师大崔允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促进学习的评价、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等课改探索。

一、标准、教学、评价一体化

在课改初期,大家没有深刻认识课程标准的意义,迷失在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中,以至于出现“盲人骑瞎象”的课堂,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大。为此,我们确立了“评价牵引四维改课”的课改思路。立足“基于课标、基于学生、基于教材、基于评价”的课堂教学出发点,着力“目标定位精准简明、教师教学简洁智慧、学生学习自主有效、课堂文化和谐尚美”四个维度,探索指向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真实、朴实、扎实、厚实”的课堂变革。我们强调“基于课标、目标导引、评价先行、先学后教、自主体验、合作探索”的藕小教学主张。

二、建好资源库、工具库

为减少教师低水平重复劳动,加强相互间的有效协作支撑,我们依托学校网络平台,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的不断调整充实和持续优化,减少了教师无谓的智力付出,有力支撑和改善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

针对课堂教学评价,我们研制并不断修改完善藕小《各学科“四维”课堂观测量表》。围绕课堂教学四个维度下的各评测点,分析确定可观测、能记录、可统计的具体观测点,分项设计每一个观测点基于评估需要的教师课堂观测记录表。同时,编写各观测指标评测说明书,设计学生课堂感受调查表,设计家长听评课记录表等观课评课工具。系统建构了开放、动态的教师教学评价工具库,以支持教师基于证据的课堂变革和教学改进。

三、用数据对话教学

我们要求全体班主任,以学期为单位,建立和更新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业情况数据库。我相信,只有掌握和了解学生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才会更理解和包容。在日常教学中,我倡导教师要“多做教练,少做教授”。我所说的教授,指的是只立足教师自身,仅注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太关注学生具体情况的老师;我所指的教练,就是能立足学生,会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当下问题,给予针对性地改进建议和训练方案,帮助学生得到满意的结果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用搜集的学习数据,去和学生对话分析,以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成长。

整合资源,做我们可以做的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就意味着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对学生而言,怎样的课程才算“优质”?国家课程更多是社会取向,而校本课程则更能实现个体价值。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对象是学生,那便意味着要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的丰富性与选择性,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实现学生的天赋潜能。但是个体价值不能脱离社会价值而存在,所以学校也应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更新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与态度。

记得在1999年的秋学期,偶然中我发现有很多农村的孩子居然不知道农田里的农作物是什么,对村前屋后及校园里的很多花草树木基本上也都不认识。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来自农村,但他们对农村、农业、农民已经漠不关心了。朦朦胧胧中,我觉得不能让这些孩子迷失在课本教材里,我需要为此做点什么。

当我知道我一个学生的外公是县中的退休生物老师后,我立刻去登门拜访。于是,我们成立了一个“本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的调查和研究”的兴趣小组,聘请这位生物老师为校外辅导员。大家利用中午或放学后甚至在星期天,自发集合在一起,捧着个相机,到村间田头、屋前屋后、河畔丘岗、荒草野地等农村的角角落落去转悠,去拍照画图,去采集样本,去调查访谈,去请教老农民、老教师、老中医。照片冲洗后,我们去研究每一张照片中的植物名称、科属、药用价值及入药方法,了解有关典故轶闻,归整相关资料。最后,我们筛选了车前草、半枝莲、无花果等60种药用植物,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展板,供全校师生观展。

第八次课程改革在2001年轰轰烈烈拉开帷幕后,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改亮点和难点,我们结合学校周边的苗圃、菜园和茶场等资源,开展围绕花草苗木、果蔬茶菜等的种植管理,尝试开展劳动实践、社区服务和相应研究性学习。我们把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命名为藕小百草园课程。但由于实际操作中的便捷性、安全性和师资配套等诸多困难和现实问题,很多课程目标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2003年,藕塘中心小学易地新建。我们争取到了学校旁边一块空地,也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投入。我们与江苏省农科院协作,建设了占地15亩的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少年农学院。建设了科普长廊、方桌田、养鱼塘、小桃园、小花房、爱心植物林、蔬菜大棚、葡萄长廊和老物件陈列室等九大项目;编制了少年农学院课程标准、每学期课程实施纲要、少年农学院管理控制程序,编印了十二册校本教材《我们的乐园――走进少年农学院》,并以省市立项课题研究为牵引,提炼了课程开发实施的九大行动策略,全方位促进和保障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有效落实。少年农学院课程建设也收获了成果:2010年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13年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基于少年农学院课程开发获得的经验和启示,自2007年开始,我们着力基于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育人理念相匹配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我们努力挖掘、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的介入和支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致力于少年农学院、少年军校、少年书画院三大校本课程的点上突破。

一是传承并重构了以“少年军校”为载体的德育校本课程。早在1995年,藕小就与驻锡部队军校共建,成立了藕小少年军校。基于对少年军校这一特色的传承和重构,我们于2007年确立了少年军校作为统领学校德育工作的校本课程定位,并编制少年军校课程标准,系统界定少年军校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和课程评价。2010年,在少年军校成立十五周年之际,重建了少年军校陈列馆,全面梳理和展示了少年军校的发展历程、育人理念和活动风采。2012年,建设了模拟两万五千里的少年军校学生拓展训练基地,选取了、爬雪山、过草地、等九个项目,将国防教育、革命历史教育、体育锻炼、意志毅力、心里品质锻炼和游戏活动融为一体,使学生基于少年军校开展德育体验性学习有了一个安全和有趣的课程学习基地。

二是开发了以“少年书画院”为载体的艺术校本课程。藕小少年书画院课程建设始于2007年。我们利用无锡籍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邀请廖静文先生来校考察,并签署合作协议。2008年,学校挂牌“徐悲鸿美术学校”“江南大学艺术学院实验协作基地”,被评为无锡市艺术特色学校。2009年,新建1800平米的艺术教学楼,配置了陶艺教室、国画教室、书法教室、创作室等十多个专用美术教室。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书画学习和社团活动,定期举行书画创作比赛,为学生编印画册画报,利用校园及居民小区楼道陈列展示学生书画作品,在无锡博物院、钱桥影剧院和藕乐苑社区等场馆举办学生画展。每年学生书画作品在无锡市以上发表或获奖的人次占全校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在打造三大校本特色课程中,我们紧扣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以“给学生以选择和尝试,让学生去亲历和体悟,服务于学生成长和成才”为出发点,以“可操作、能达成、有趣味、有挑战”为衡量标尺,围绕编制课程标准、学期课程实施纲要、教与学参考用书、课程管理机制及教学活动方案等,探索和建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领导等机制。

在2011年课改十周年之际,我对学校二期课程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整体构建学校课程,系统深化教学改革的课改总目标。总体思路是:围绕“一切为了成全学生的成长”的核心;紧扣“让学生过有意义的校园生活,让教师过有品质的专业生活”两大目标;着力“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校园生活”三个维度;抓实“课堂教学、学生社团、专题活动、社会实践”四项实施载体;用好“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群团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单项评价和全面评价相结合”等五种评价方式,研究“系统建构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学校课程变革策略、因地制宜与面向未来兼顾策略、课程资源整合与优化策略、多元开放与分层设计策略、融入和共享策略、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策略”等六大策略。

开放视野,多建管道少喊口号

新课改启动之初的藕小,教师缺编严重,代课教师众多,教师年龄结构两头多,中间少,35周岁以上正式师范毕业的老师寥寥无几。之后的几年,学校每年都有老教师退休,一批新师范生上岗,教师队伍平均年龄逐年下降。如何激励这批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如何打造藕小有品质的教师团队,一直是我们面对的最关键也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2007年,我做校长的第一轮三年规划,没有选择直接去啃这块硬骨头,确立的学校发展战略重点是课程建设,通过特色课程开发,全面带动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管理改进和教师专业成长。2010年第二轮三年规划,我还是没有选择去啃这块硬骨头,而是把学校管理机制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2013年第三轮三年规划,我认为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核心战略的基础已经夯实。受华师大钟启泉教授“衡量老师专业化的程度有两大标志,即教师的专业化涵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观点的启示,我以“立足校本,团队合作”为基本理念,通过“确立标准、规划引领、抓实科研、着力课例、引进教练、奖评促进”等举措,抓好全岗位的校本培训,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一、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在制定了藕小《教师专业标准》和藕小教师发展目标等基础性文件后,2013年,我们修订了《创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2013-2016三年行动计划》。我们确立了行动总目标:寻找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建立不断激发教师内在发展动力的激励机制,将教师发展成为“爱岗的标兵,心灵的导师,教学的能手,成长的典范”,把学校建设成激励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学习型组织。设定了四项具体目标,规划了六大行动策略。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团队、班主任团队及骨干教师团队,立足自身团队文化建设和发展要求,修订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规划要求相一致的团队三年发展行动计划。每一位教师依据《藕小教师专业标准》的规定,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行动计划要求和自身实际,以三年为一个周期,修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二、项目导向团队修炼

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是以组织学习与文化引领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是教师进行对话、分享交流的平台。我们以多元自主、扁平生态为原则,组建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主要有:按课题组、学科组、年级部组成的教师团队,按职龄分层组成的教师团队,按骨干教师、班主任、党员行政、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等组成的团队。各团队在团队首席的带领下,确定团队学习修炼的项目抓手,制订团队计划,设定团队修炼的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和评价。通过项目和伙伴关系的确立,有效引导全员参与和协同发展。

三、任务驱动个人成长

为激励和促进教师的个人修炼成长,我们设置读书、写作和专业能力量化修炼三项任务,并具体规定了每项任务的内容、要求和奖评。

一是为提高教师阅读和讲演能力,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书。读什么书在专家推荐基础上由教师自己确定,并自主通过恰当的渠道借阅或购买(学校报销书费)。书读完后,要求老师在团队集体学习研讨时,进行读书分享:要求通过3―5张ppt,分享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背景故事、收获感想、实践启迪和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进行10分钟左右的脱稿讲演,并回答探讨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二是为提高教师的观察、研究和写作能力,我们规定每位教师要完成一定数量并达到一定质量的写作任务。除设计基础教案,编制配套练习与测试外,我们规定的写作任务主要包括四项:读书笔记,案例故事,学科论文、课题论文和德育论文,宣传报道。每一项写作任务,会针对不同的团队和不同的教师,作不同的针对性个性化要求,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会提出更加高一点标准的要求。

三是围绕“能力为重”的教师发展理念,设计“专业能力细化,发展目标量化”规划表,要求每位教师以学年为单位,设定个性化的能力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分阶段达成个人三年职业生涯规划设定的成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