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清明节感想

清明节感想

时间:2022-06-07 14:2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清明节感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清明节感想

第1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回忆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凄然泪下。

时间永是流逝,信念未曾更改。多少年来,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一直被人们传诵。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先烈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为他人谋幸福的高尚品德不应该被遗忘,他们的无谓和奉献精神万古长青。让我们永远记得去珍惜生命,珍惜亲情,真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为他人带来快乐,这才是青年人学习英雄缅怀先烈的真谛!

每逢清明节这个时候,上坟祭祀的人成群结队,像潮水般涌上去,人们习惯用烧纸钱,放鞭炮的传统方式寄托亲人的思念,清明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也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承载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和祝福,清明祭祀是个人情感的追求,也是中华民族高尚的品德。我们手握白花步入墓区,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缅怀死难的烈士们。一位位烈士的图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斗争过程。为了人民他们抛头胪洒热血通往直前。为了解放中国,他们舍弃小家,聚在一起,才换来了今天大家的安宁,我们把手中的鲜花献给了烈士表达我们对烈士们那份崇高的敬意和缅怀之情,坟前的小草绿绿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息,好像烈士对我们说着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有仗不完的劲,最后我们绕了一个圈子,离开陵园,门口的柱子上几个“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光彩夺目。这道光激发了我们心中的爱国信念。

敬爱的革命烈士们,您用青春和生命为民族解放而英勇抗争的光辉业绩令我们敬仰;您留给后人崇高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鼓舞我们进取、向上;您播下的思想种子,已经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带领我们走向美好明天的旗帜。敬爱的革命烈士们,经过你们不懈努力和艰苦卓越的奋斗,当年被帝国主义列强辱骂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已经站起来了,今天,我们接过从您手中传过来的接力棒,决心要更新观念,扩大视野,掌握一技之长,全面完善自我,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出一份小小的力量。敬爱的革命烈士们,此时此刻,我们只想用一朵小花寄托我们的哀思,我们只想用一个花环表明我们的心意,我们只想用一座石碑表达我们的敬仰……但是,我们更明白,最好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继承您的意志,弘扬您的精神,让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我们要珍惜这金色的童年,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九泉之下的烈士安息,如果他们看见了,会欣慰的说:“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初一:1754674138

第2篇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宋代诗人高菊涧的诗。

《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

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

泪水染成红杜鹃

日暮狐狸眠冢上

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第3篇

关键词:传统节日; 文化; 德育课程; 对接

思考来自于一学生的清明节日记:清明节到了,老师让了解清明节来历与习俗。问妈妈,妈妈不知道;问爸爸,爸爸不清楚;爷爷奶奶呢,能做的就是带全家去上坟。可上坟时看到的是香火弥漫,点香磕头的场面。既老套又不好玩,真是郁闷。(节选)

日记引发深思: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今年,国务院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可是由于多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加之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是一无所知。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的断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留住我们的根”这一工程显得是那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纵里寻它千百度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的确,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欢度岁时节令,我们的孩子每年都反复参与节日的活动,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儿童面前得到充分展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道德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开发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小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正确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活动,既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体现时代精神。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开展寻根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是对接的前提。

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探究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师生共同拟订传统节日研究调查方案。内容可涉及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经典诗文等。通过小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乡村、社区,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报刊、广播、影视、图书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写出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比一比谁了解的习俗多;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与节日亲密接触,亲密对话。

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系列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初步教育,另一方面出黑板报、制作展板、通过红领巾广播在校内进行宣传,告诉学生节日的来历,古人流传下的习俗,好的活动建议等,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二、惟有源头活水来

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如端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夕乞巧爱慕、腊八融和感恩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

今年是清明被列入法定国假日的第一年。可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一个心情比较沉重的日子”、“怀念与悲伤的日子”,认为清明节就是“祭扫先祖墓地的日子”、“许多烈士为国家牺牲,要纪念他们”。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

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我校就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如果把清明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学校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① 追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背诵一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

② 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③ 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④ 制作科技小制作、环保袋;阅读先进人物或事迹,撰写的读后感。

实践的收获令孩子们兴奋:交流中,他们发现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是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传统佳节;诵读会上,一首首描写清明、春天的诗词在朗朗传诵;辩论会上,对于迷信习俗的辩驳,铮铮有理;体验日记中,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感悟具体深刻。

正因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维护环保成果的精神,光大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过了一个文化内涵深厚的清明节,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

又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总把新桃换旧符

比较洋节日,一些传统节日对中小学生缺乏吸引力,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之所以今天被国人看淡,与这这些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活动形式要多样。要结合时令,组织各种类型的班际、校际活动,利用探究课、社会实践、校班会,充分整合校园、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节日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过传统节日。

其次,可发挥家庭、社区、学校三方力量,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传统节庆之际,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人士过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学做元宵,制灯笼,猜灯谜;端午节讲屈原爱国故事、进行划船比赛、拔河健身运动;重阳节进行敬老爱老活动。

四、千树万树梨花开

继承传统不等于匍匐在传统脚下,更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

加强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创新节日文化内涵。如就春节期间是否该禁鞭展开辩论,就重阳节是否和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整合向有关部门提出研究报告,并尝试过一个推陈出新的传统节日。

通过调查访问、专题研究等方式,探究西方洋节的由来和文化习俗,尝试过西方洋节。通过专家讲座,调查访问等方式探究中国节日不敌洋节的原由,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改进措施。转贴于

第4篇

二、活动活动参与人员:青政&历史协会成员

三、活动时间:2012年4月3日7:00~16:00

四、活动地点: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五、活动预期目标:

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继承先烈的遗志,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抗美援朝的革命历史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教育大家进一步明确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勤奋学习,善于创新,甘于奉献,自觉地为祖国服务,为社会奉献的意识,也为了加强团队凝聚力。

六、活动过程:

清明节,是纪念逝去先人的日子。在这一天社团联合会青年政治研究会和历史协会相约一起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缅怀这些为了共和国和平而献身的烈士,追思他们的精神。在这一行中我们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瞻仰了英雄们留下的各种遗物。这之中,有我们打小就熟悉的英勇堵枪眼的图片,有那片被大火烧后仅存的那片棉衣,还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场景再现。离开纪念馆,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大片的烈士陵墓,正是以这些英雄为代表的烈士们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在抗美援朝纪念碑下,大家集体默哀,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先烈的崇敬和哀思。在纪念碑的东侧我们瞻仰了抗美援朝苏军纪念碑,望着那成片的陵墓,大家深切感受到苏联对我国和平事业的伟大贡献,不由自主地表达了对这些国际友人的崇高敬意。绕行一圈后,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和高昂的斗志离开了烈士陵园,在以后的学习中,这次清明祭扫活动必将会给大家带来深深的影响。

七、实际成效:

通过本次烈士陵园祭扫活动参与会员都进一步了解了抗美援朝这一段历史,深深为革命先烈无私为国,敢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深切地感受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精神上经受了一次彻底的洗礼。活动后大家都强烈意识到肩负的重任,明确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勤奋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为人民服务做准备。

八、活动最有特色的部分:

1.这次活动是协会本学年来举行的第一次户外活动,让大家切身感受到沈阳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2.清明祭扫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活动显得意义非凡,让中华民族的儿女们重温那一段艰苦卓越的峥嵘岁月,强化了对当今大学生使命感的意识。

3.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苏军纪念区我们了解到苏联对中国的和平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4.本次活动参与人员较多,组织者事前做了十分细化的工作,使这次活动成功的举办得到了保障,为以后的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九、活动感想:

1.本次活动举办的成功得益组织者之前细致的计划,活动前一周即派专人前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熟悉路线和环境,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2.参与人员整体素质较高,尽管人员很多,但在组织者的引导和大家的努力配合下,队伍整齐划一,有组织地完成了整个活动。

3.参与者都参与其中,通过这次活动获得了很深的体验,更加明白了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日后的学习添加了新的动力。

4.总体上这次活动办得很成功,但在一些细节上还需做进一步的完善,活动中某些所需物品部分未准备到位,在以后的活动中需进一步改善。

第5篇

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300字范文一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就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

今天,妈妈买了一大袋月饼,做今晚的准备,因为中秋节也就是月饼节。到了晚上,我和我的爸爸、妈妈、姐姐、哥哥一块吃月饼,边吃边观看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

可是,有栋房子在我们家前面,月亮在天空中时隐时现。一会儿躲到那栋房后面,一会儿又出现在我们眼前,好像和我们玩捉谜藏一样。我吃着月饼看着月亮,感觉月亮越来越像一个大大的月饼。月亮上嫦娥姐姐好像在说:“小家伙,你太幸福了。”天上的星星好像小孩子一样,眼睛一眨一眨的样子很调皮。我们全家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说说笑笑。我还给姐姐出了一个谜语,谜语是:“什么鱼怎么放也放不坏。”姐姐说:“金鱼。”我说:“错啦,是木鱼。”我嘿嘿地笑起来,跟着大家都笑了。

我们一家人又开始看月景了,月景是那么美丽,那么好看。今天晚上我直到十一时三十分才睡觉,今晚过得真美呀,我们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300字范文二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等,我最喜欢的就是中秋节了。

一提起中秋节我就会想起大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得真是妙不可言!在中秋节这一天,家家都会赏月,在赏月的时候,妈妈对我说:““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牡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节赏月和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与一家人团圆的象征”我看着天上的明月,觉得真像白玉盘啊。吃月饼了!月饼有许多图案,有的是一条龙跃出水面,有的是一朵月季花,还有的是一些人在吃月饼。这些月饼的图案真是各种各样,真有趣啊!

中秋节真是一个习俗多样的节日!

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300字范文三今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中秋节!

我过得十分开心!一家人吃了团圆饭和月饼。可惜,我们没看到月亮,她好像跟我们玩捉迷藏,不知躲到哪儿去了,因为天下雨,冷空气来了,我们过了一个特别凉爽的中秋。我虽然没看到月亮,但我也很高兴!

第6篇

【关键词】 传统节日文化 探究性学习 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53-01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有着鲜明的特点。但是今天的学生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可对于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在‘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究性学习中培养语文能力”是我们学校教育科学规划开展的研究课题。我们以主体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学理论等理论为依据,开展扎实的研究,取得了终结性的成果。在实验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从灿烂的传统节日文化中学语文,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语文。

一、课题的提出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旨在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另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009年,国务院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曾经说过,“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就是人间的亲近与和谐。其中,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挂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依恋的情感。

1.主体教育理论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综合性学习才有可能落到实处。

2.现代教育学理论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让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语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因为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

2.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我国古代经典文化,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过一个个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节日,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3.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4.让学生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选取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这五个传统节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节日的由来、节日的习俗、相关故事及传说、相关的经典诗词、相关的歌曲等。

2.从近两年中央电视台,每逢传统节日播放的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和“中华长歌行”中,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学习并积累经典古诗词;从朗诵中,培养语感。

3.从于丹、易中天等文化名人对传统节日的“寄语”中,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历史传承,以及在新时代的意义。

4.围绕着这五个传统节日,开展一些语文综合性活动,例如收集春联、写春联、编节日祝福短信、出专题手抄报(《春到,福到》、《欢天喜地闹元宵》、《清明时节雨》、《端午粽米飘香》、《中秋月明人团圆》)、写新闻稿、写感想、开辩论会、传统节日诗词朗诵等。在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题实验的具体措施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等。

1.文献法。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课题研究,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

2.调查法。主要调查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效果,掌握课题研究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行为。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4.经验总结法。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五、课题实验的反思

1.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语文。

2.语文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统一体,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提高的园地。语文教师应该是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学习语文的伙伴;学生不时语文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

第7篇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毫无疑问,是人的生命!

世界上失去什么最令人痛心?勿容置疑,是亲人的生命!

每个人来到这个美丽的地球上,都是幸运的。短短的一生间,只要生命不息,都可以尽情享受到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享受到亲人的关爱、子女的孝敬,享受到日新月异的生活,憧憬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希望。

但是,非常痛心的是,多少年来,我们煤矿一个又一个的事故夺去了多少鲜活强壮的生命,每一个宝贵生命的离去,都是一个家庭永远痛苦与沉重生活的开始。一个男人走了,他年轻的妻子从此被人们称为"寡妇",他幼稚的孩子从此失去父爱,他年迈的父母从此失去依靠,这岂是多少金钱可以弥补得了的。

纵观这些夺走无数生命的事故,有几起不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酿成的恶果呢?有几起不是对我们漠视生命、追求一时利益的惩戒呢?我从不相信,那些危险、那些隐患大家都会看不到,大家都没有办法处理好。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现象存在呢?其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在内心深处缺乏对生命的关爱,对生命的珍惜!

日本的一些企业出了事故,业主和总经理要长跪在死者家属的面前,乞求他们的宽恕和原谅;伊拉克战争中,英国战死者的亲人可以在议会上指着鼻子骂他们的首相布莱尔;美国人可以在国会中质询布什总统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女儿去死。按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我们是美国的107倍,是印度的10倍,这是何等的悬殊!面对这些差距,我们是否问心有愧?!

我曾经在一次抢救事故中被困火区,与死神擦肩而过,因此,我能切身体会到遇难人员呼喊"救命"时的那份对生命的留恋和渴望。清明节快到了,当漫山的野花灿烂时,我们是否能采撷几朵山花,送给那些为我们煤矿事业献身的英烈们?不单是为了寄托哀思,更是为了去听一听他们亲人伤心无奈的哭泣,体会亡者在天之灵对我们的期望,不要忘了,他们曾经都是我们的好战友、好兄弟!带着亡者之灵的期望,我们再到那些因工亡事故成为孤儿寡母的破碎家庭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这些生者会作何感想呀!能否重新诠释一下生命的内涵,重新掂量一下生命的份量,特别是那些贫穷生活中的一家之主生命的份量!

违章作业与自杀的方式不同,但后果却是一样的;违章指挥与抢劫杀人的手段不同,但效果相同;漠视安全隐患与见死不救又有何分别?一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漠视隐患的,大多是因为侥幸心理的驱动,极少数是因为无知的结果。只要我们真心关爱职工的生命,视生命为第一,一切从生命的角度去考虑,违章行为和现象就会大幅度下降,生存的希望就会大幅度上升。

把普通百姓视为草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其本质是以人为本的。现在,中央政府对各级地方政府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真正体现了关爱老百姓生命,以人为本的人权理念。我们要搞好安全生产,缺少的不是制度和法律,而是在制定这些制度的过程中缺少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这一理念!我想,假如我们在考核各级领导的效益工资时也引用安全"一票否决制";规定在安全隐患没有处理好时,有权停止作业,企业必须支付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对产生违章行为、漠视隐患的源头来个"釜底抽薪",那是否会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呢?

人,虽有穷富之别,但生命的价值同等!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我们人类。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是最神圣的,关爱生命,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各级领导的神圣而崇高的职责。职工俗称领导者们为"父母官",我们就应该从心底里把职工的生命看作是自己亲生儿女的生命来关心、爱护!试想,谁会忍心让自己的儿女在一个隐患没有处理好的危险环境中去冒险作业呢?如果都能以这份感情来对待我们的职工,那我们的安全生产还愁不能搞好吗?

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着爱,爱自己,爱亲人,爱职工。让我们都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确保我们矿山的每一个家庭都能平安幸福!

第8篇

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关键在于“善假于物”――地方乡土资源这个“物”。作文教学中恰当地开发利用乡土资源,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和空间,也能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目前学生作文苍白乏味,空洞无物,虚情假意,甚至学生写作时无从写起、无米下锅,这主要是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认知,忽视了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 [1 ]写作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是作文的基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才容易打开思维,有话可说,才可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 ]“没有对生活丰富的切身体验,写作最终将成为无源之水。” [3 ]王阳明也曾说:“此正如烧锅煮饭,锅内不曾渍水下米,而乃专去添柴放火,不知毕竟煮出个什么物来?” [4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丰富的乡土资源,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好乡土资源开展写作教学,为学生引来作文的“源头活水”,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难,提高农村中学写作教学的效率。

一、点评生活事象,提高思想认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学生身边的乡土生活事象,正是作文教学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从体验的角度来说,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乡土生活,更应通过引导学生点评乡土生活中的各种事象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梁启超在《作文入门》中指出:“文章,就是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 [5 ]叶圣陶也曾说:“通过写作关,大概须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 [6 ]

目前,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侧重于写作技巧的指导,把写作技巧视为作文教学的全部,把写作技巧的训练过程等同于学生写作的过程,这使得学生作文能力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是停滞不前,甚至有些倒退。事实上,学生的写作学习过程,远不只是写作技巧的学习过程,更应是一个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发展认知、增进思维、提升境界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乡土教育专家李元昌先生曾说:“通过认识和感受能力提高来促进学生的作文能力,解决了语文教学想解决而不能解决的许多难题。” [7 ]关心国内外形势和乡土生活的时事要闻,都是丰富和提高思想认识的途径。因此,设计“时事类材料写作”专题,聚焦乡土生活事象,选取乡土生活的“时事材料”进行作文训练,以催长学生心智,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我们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阅读本地报刊《湛江日报》“热评”“热读”“民生”以及《湛江晚报》“热论”、“本土动态”“本土人物”“社区坊间”等栏目,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感受表达自己的看法。利用两报的“热评”“热论”资源,指导学生学习模仿它们的表达方式,对“热读”“民生”“本土动态”“本土人物”“社区坊间”等栏目中的生活事象以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进行点评,写时评或杂感类文章。此外,结合口语练习,我们利用早读前5分钟开展“朝闻半岛”时事开讲活动,每天早上轮流由学生播报自己收集到的本地“新闻”,并作简单点评,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本土生活,关注地方发展,增强学生的乡土生活体验。“学生一旦对社会现象发出自己的声音,就会产生社会角色的存在感” [8 ],能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只有认知有发展,思想境界提升,认识水平提高,才可能写出言有力度、思有深度、情有感染度的好文章。” [9 ]

二、抒写农家劳动,提升生活感悟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学生作文的材料和材料来源的问题。” [10 ]缺少生活实践和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是写不好作文的。而劳动是学生参与、体验和认识生活最直接的途径,对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产生最直接的作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可以利用乡土生活资源,让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获取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写作文,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为赋新诗强说愁”的作文陋习,使学生写作有实料有真情。如有一位同学在《给香蕉喷药记》一文中写道:“农家子弟不会干农活,这是何等可笑!劳动中出现的种种失误,使一向看不起劳动的我猛然醒悟:技能是生存的前提,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以为人!”

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观察、学习、感受、体悟,不仅能掌握劳动技能,了解各种农活知识,也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农民、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意识。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学生若能把知识同生产结合起来,不仅促使他们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反过来,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也开阔他们学习的领域,把他们的生产知识应用到语文学习上,促进语文能力的提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设计“渔民的一天”“一次难忘的农活”等劳动实践类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经历的劳动生活和生产实践写作文。因为有真切的体验,他们的文章言之有物,真实感人,展现了很强的作文能力。有一些学生,他们不是写劳动的体验感受,却对生产实践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探索,请教长辈,查找资料,写出了《香蕉为什么会变异》《雨季,虾池消毒要科学》《虾为什么长不大?》等科学知识含量很高的文章。

作文亦做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抒写劳动生活,不仅使学生融入乡土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生产劳动中感悟、体味生活,体验与认识社会角色,学会承担社会角色与社会责任,懂得感恩,成长成为有责任能担当的社会人。这既是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赋予个人的使命。

三、采写乡土民俗,积淀文化素养

写作是思想的表达,它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地域文化土壤基础之上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可以说成是“一方水土养一方文章”。文章的好坏,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最全面最集中的反映。作文能力除了跟一个人的核心文化素养有着密切关系之外,更与一个人的地域文化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俗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个民族中有其共性, 在一个地区内又有其个性。采写家乡的民间习俗,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家乡特有的风韵、情致,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结合写作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去了解、去认识乡土民俗,适时地开展一些乡土民俗文化讲座,鼓励他们参与乡土民俗活动,组织学生探访、采写乡土民俗。尤其是乡土民俗文化中蕴含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精神,更是写作教学应该挖掘的写作主题。同时,利用凝结着真、善、美等情感的乡土民俗资源来熏陶感染学生,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怀,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第9篇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活;问题;调查;民主

小学品德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着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的形成时期,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自主地进行探究和体验,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塑造出正确的思想品质,端正行为,形成高尚的品德。

一、紧扣生活,拉紧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变革教学方式,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来感受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在教学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实用性,高尚品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德育水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品质。教师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故事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时,为了使学生避免染上吸烟、酗酒、泡网吧的不良生活习惯,教师要从他们的危害入手,通过学生身边的人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爸爸、爷爷是不是吸烟呢?周围的叔叔、伯伯是不是经常酗酒呢?他们与平常人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提供一些身边因吸烟造成危害的事例以及被动吸烟的数据会促进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端正态度,形成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问题探究,设问质疑引发思维运转

孔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交流中设问质疑,是学生探究的起点,会引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潜能的爆发,通过思维的运转来实现正确品质的和良好习惯的形成。问题会引发学生思想的运转,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念来进行评价和判断,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例如在讲授《诚信真可贵》时,教师引入海尔电器厂的故事:厂长把76台冰箱全砸了。通过故事设置问题:冰箱被砸对厂里会有什么损害?如果不砸这些冰箱,使他们流入市场进入百姓家会怎样?这件事对海尔公司有什么影响?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思维快速地运转,进行着逻辑分析和推理,对于砸冰箱事件的利弊进行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在比较和对比中学生会提炼出正确的观点和看法,认识到成型的重要性,是诚信促进了海尔公司的快速发展和良好信誉的形成,成就了它的美名,推动了公司生机勃勃的发展。通过对于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中,帮助学生由此及彼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诚信观,端正自己的品德。

三、参观调查,亲历过程感受学习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发现者和探索者,通过他们的体验来感悟和习得知识,提高能力,端正品行。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参观调查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行为的探究,帮助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形成自己的认识,提高对于品德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也指出教师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参观调查的方法对于学生品德的塑造是在合适不过的。他们可以通过体验来感悟,通过探索来发现,在亲身实践和观察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生把知识和现代社会现象相结合,在亲历和体验中感悟知识,培养自己的品德和行为。这种学习模式能够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体验,调动了学生的社会经验,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感受之间的练习,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劳动需要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学习、娱乐、休闲、饮食等方面是否需要知识?科技发明创造对于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对于这些方面的观察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经历了调查和研究会深深地认识到科技的作用,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意义,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共同讨论,营造民主氛围进行探究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民主参与和科学决策的课程运行机制。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沟通的舞台,学生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在彼此的切磋中实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民风民俗文化,使学生看到传统节日里的陋习,比如春节里过渡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损失,清明节烧香、烧纸的做法真的会使老祖宗收到吗?端午节划龙舟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吗?学生在交流中会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正确地看待事物。在沟通中学生也会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观念,破除封建迷信活动,认识到传统节日中的陋习,从而可以以正确地认识来接受和看待民风民俗。民主的讨论氛围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感受到合作的意义和价值,端正思想,塑造品德,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品德高尚人才。

总之,“教学有方,教无定法”,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会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品德知识,把品德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生活中,体会良好品行和道德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端正态度,全面发展,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到公园,只见满天的风筝在风中飘来飘去,形状各异,这些风筝有的是燕子形状的,就像是真的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有的是金鱼形状的,就像小鱼一样在海里游来游去……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放风筝的心得体会1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万物复苏,树木吐出了嫩芽,花草也从泥土里伸出头来,这时候非常适合放风筝。

星期六,我和同学们,老师们来到了广场放风筝。放风筝之前,老师给我们普及了关于风筝的知识。风筝在很久很久以前,风筝叫做木鸢,是一个叫墨子的一个军事家发明的。木鸢不是像现在一样娱乐休闲的东西,而是一种侦查军事的东西。后来又叫纸鸢,现在才叫做风筝。

开始放风筝了,我一手拿着风筝一手拿着线轴,我把风筝用自己全部的力气抛到了后面。这时我马上跑了起来,风筝像一个展翅高飞的老鹰飞了起来,越飞越高,这时我停止了奔跑,线像受了一种无形的力,线轴飞速的转了起来,线轴转了一会停止了转动,刚才还像一个跳着芭蕾舞的小姑娘现在却像一个一动不动的木头人。过了一会,风筝像一个喝了酒的醉汉一样,头朝地冲了下来,摔了一个倒栽葱。我一看,怎么回事,于是我又回想了一遍,很快我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刚开始放风筝应该快速不停的奔跑!

我信心满满的开始了第二次放风筝!我找了一个老师帮我拿着风筝,我飞快的一跑,老师一放风筝,风筝摇摇晃晃的还没升到半空中又栽了下来!心情一下子随着风筝落到了极点!

看着同学们风筝飞得越来越高,一股不服输的劲又涌上我的心头。我请教了一位把风筝放的很高的叔叔,叔叔帮我帮风筝整了一下,又一步步的教我,终于在叔叔的帮助下,我的风筝飞向了蓝天,我激动的奔跑着!

风筝代表着希望,希望它承载着我的梦想,越飞越高!

放风筝的心得体会2今天班队课,我们要去放风筝,真是高兴极了,恨不得跳上去把屋顶给掀翻。

终于上课了,大家纷纷拿起风筝来到教室外排队,只见每个人的脸上喜气洋洋,看起来是在为放风筝这件事而感到兴奋,我也是这样子。

跑到操场,我和陆炯便开始放风筝了。我拿着线,和陆炯小跑了一阵,陆炯再把它往上一抛,“呼”的一声,风筝便被大风高高地托了起来。此时的风是那么得猛,我们不用跑,风筝也能飞在空中不落下。:“再高些,再高些。”我一边放线,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风筝好像听懂了我的话,更加努力地向上升,真是应了那句“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啊。我的线已经放完了,可风筝却没有丝毫想落下来的迹象,再看看其他人还在手忙脚乱地解绳子呢!我自豪地向同学们展示着自己的风筝,还让陈老师把我的风筝拍了照。

渐渐地,我的风筝因“体力不支”,而落了下来。可其他的风筝则徐徐升了起来,开始了抢夺第一名的“宝座”。

我边收拾风筝线,边看其他同学的风筝比赛,只见它们有的昂首挺胸,不断撞击在天空中的同伴,似乎还很高兴;有的却畏畏缩缩,风一停,径直掉了下来;有的则像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用优雅的步伐迈上天空,又不失风度地落在地上。

我看见了一对“欢喜冤家”,它们两个像是在进行拳击,大的,向对手扑来,小的,则机灵地躲过。不一会儿,大的因为风力不足而倒下了,小的还在天空中自由飞行,沾沾自喜。这时,来了一只比那只大风筝还魁梧的风筝,它横冲直撞的,傻头傻脑地撞到了很多风筝,那只小风筝也不例外。我心里暗暗想:骄傲不仅是人类的天敌,也是风筝的天敌呀!

下课了,我们也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放风筝的心得体会3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南通图书馆旁边的草坪上放风筝。

草坪上,卖风筝的小贩们吆喝声、叫喊声络绎不绝,有的风筝像一只小燕子,有的像一个大三角,上面画着“爸爸去哪儿2”的集体照的卡通版,还有的“火凤凰”、“长金龙”、“大鸟”依次排列着。我选了一个风筝,这个风筝“涂”着“彩色的迷彩”,呈一个大三角形,后面“拖”着三条长长的“紫尾巴”,活像一个飞机。我打趣道:“我的F117攻击机起飞了。”我拿着“攻击机”(风筝)助跑了一段路以后,把“攻击机”往天上一扔,风筝像受到了什么东西的控制,向天上飞去,爸爸拉着风筝,逆风跑着,不一会儿,风筝便翱翔在广阔的蓝天上。我牵着绳子,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我看到风筝线弯了,就连忙把线往回收,风筝线绷的直直的,我又把线放了一点儿我高兴的跑着,跳着,我的“攻击机”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不停做着花式动作,时远时近。

当我的“攻击机”开在一块没有风筝的地方时,一架“敌机”(另一个风筝)闯入了我的领地,我很有“绅士风度”的让了让,可“敌机”还是不“善罢甘休”,我,哦不,是我的“攻击机”被“激怒”了,它不听使唤的向“敌机”飞去,两只风筝在空中“搏斗”着。忽然,“敌机”的“机尾”向上来了个90度的翻转,头向下,尾向上,像“倒栽葱”一样“俯冲”下去,结结实实的撞向了地球,再看那风筝的主人,神情恍惚,呆站在那儿半天,才回过神来跑去捡风筝。

我的风筝开始变猛了,向比我大或者小的风筝发起攻击,两分钟内,我就击落了三架“敌机”。我的风筝在天空中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在我激动的心情中,又不由自主又加上了一些快乐,嘿,笑看风筝,笑看人生,难道不是吗?如果每周都能这样快快乐乐玩该多好呀!

放风筝的心得体会4 清明节到了,“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时节也到了,我们拿着风筝来到了江北的市ZF广场上放风筝。车一过江桥,远远地我就看见天空中飞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我的心情也随着风筝的飞舞激动起来。

广场上人很多,有的人在骑自行车,有的人在滑轮滑,有的人在骑滑板车,还有的人在放风筝,这里真是儿童的乐园呀!天空中的`风筝五花八门、栩栩如生,有色彩鲜艳的章鱼,有小巧玲珑的蝴蝶,有五颜六色的蜜蜂,还有能发出嗡嗡声的飞机,最有趣的是天空中还有一个色彩斑斓的降落伞形的风筝……看,一只可爱的机器猫在向我挥手。我迫不及待地拿着我的蝴蝶风筝和爸爸放了起来。

我想用双手高高地把风筝举起,但可惜的是我个子太矮,风筝飞不起来。这时爸爸叫我用一只手牵着风筝的线,另一手拿着线轱辘,让我一边迎着风跑,一边慢慢地放线。爸爸教我要感觉手中的线被拉紧了,就快一点放线;如果手中的线变松了,就收一些线。我按照爸爸教的方法一手拿线,一手拿线轱辘,迎着风放起风筝。风娃娃鼓起他的小嘴巴帮我吹起风筝,我高兴地牵着线向后跑着,我感到线被拉的紧紧的,于是我就快快的放线。但是,风娃娃很淘气,他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突然不吹了,我感到手中的线一下子就松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收线,我的蝴蝶风筝就直直的掉了下来。哎,我急忙跑过去捡起了我的风筝。

我又拿起风筝,借着风力轻轻地放起了风筝。这次我不再心急了,认真地体会手中线的松紧变化,风筝被我高高地放飞了。我的小蝴蝶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像是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的心也随着它飞上了蓝天……

放风筝的心得体会5中午放学,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世纪广场放风筝。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沸腾,同学们有的拍手欢呼:有的叽叽喳喳:还有的兴奋地跳了起来。下午,我们早早就拿着风筝到校了,一大上课铃,同学们迅速的跑下楼,站好了队,出发了。

一路上,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儿向世纪广场进发。

一到世纪广场,我们都急不可待地拿出自己的风筝,让风筝飞上了天空。哇!好美的风筝啊!蔚蓝的天空下,风筝五颜六色,有机器猫、米老鼠、飞机、还有海豚、小鱼、蝴蝶……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我们小组急忙让小老鼠风筝“飞”上了天空,刚开始,它一会儿飘飘悠悠直上云霄,一会儿东蹿西跳,记得我们直跳。放了一会儿,我们才掌握技巧,如果想让风筝飞得更高,只要用手拉拉线就0K了!我们的风筝越飞越高。

正在我们洋洋得意时,我们的“小老鼠”和“蝴蝶”缠在了一起,我们急忙拉线,飞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它们分开了,一会儿,我们的风筝有飞上了蓝蓝的天空,仿佛在对其他的风筝说:“你们看,我飞得多高呀!”

时间过得可真快!当我们还意犹未尽时,老师说:“今天到此结束,我们打道回府。”

第11篇

一、工作目标:

1. 加强宣传部的纽带作用,积极配合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各部门的联系,积极主动的行使宣传职能,为我校社联的宣传工作再添亮点;

2. 充分利用好展板,做好活动宣传工作,办好每一个重要节日的宣传版面;

3. 把宣传部建设成一个人性化的温暖大家庭,融洽和谐的相处,真正做到“相亲相爱一家人”。

二、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只有内部建设搞好,才能够顺利开展活动)和部门间的交流:

1.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内部的规章制度办事,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骄不躁,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2.积极与其他部门成员交往,了解其他部门信息,借鉴他人的好方法,协助其他部门工作的完成,以更好的起到宣传作用。把“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牢记于心。

3.认真做好每一次的会议记录,无论是社联例会还是部门内部会议。

总结当时会议上大家的发言和后来的一些说话,写下自己的感想,努力向更高的层次提升自己。

4.积极行使自己的职权,积极配合本部门的工作。要尽职尽则,要尽心尽力,要以饱满的热情,要以端正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工作.

对于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我们将全力对活动进行周密详细的策划,让同学们在第一时间里对每一次活动有深刻的了解,以利于他们能针对个人的能力充分展现自我。我部将积极的配合其他部的工作,团结各部以及各成员去应对本学期即将到来的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肯定会现很多困难,也会遇到很多大型的活动,但这些不是某个部所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各部的亲密合作,它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我们必须坚定信心!

为了使宣传部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新的一学年内有大的进步,争做优秀,为创建优秀的部门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努力。我相信,只要社联宣传部能够上下同心,共同努力,在各部门的协助下,宣传部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这就是我在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我想我们一定会在过去半年的基础上,为学校和同学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们的初衷和最终目标,我相信我们宣传部能够做到,而且还能做的很好,我们一起加油!

宣传部的工作任务在学生会各部中是相对比较繁忙的.我们将会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学生会及各部委托的任务,做好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完善宣传部自身的建设,把宣传部建设成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整体.宣传部各个成员将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积极主动的工作,丰富宣传形式,在工作中推陈出新,不断提高自己.

宣传部的具体工作计划由各部所组织的活动而定,所以在这里不便做具体设想.

最后,宣传部郑重承诺:我们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努力协助学生会各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同时也希望其他各部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提前将宣传任务告知我们!

三活动计划及工作展望

1.负责本学期的学生会各部举办活动以及所有的其它学生工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内容的通知。

2.重大节日的宣传工作。在确定具体日期后,根据需要做好文化节的对外宣传

3.对本学期的各项宣传工作进行备案。尽量详细、完整地把宣传工作记录保存下来做好重大事件的宣传工作,和各部.院播站以及院报密切合作,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宣传工作。

4.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使宣传部的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5.配合所有其他兄弟部门的不可预见的活动的宣传,确保我院每项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由于我院本学期的工作多难免会有我们宣传的冲突,所以为使宣传工作到位,希望其他部门提前通知我部,以便我部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设计,创作。

6.适时开展书法.板报.绘画等形式灵活的比赛,充分挖掘同学们的宣传才华,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开发出一片新的宣传阵地。如:金秋十月书画展。可以由院团委主办,院宣传部承,全校学生均可参与的文化活动。它以发掘艺术人才,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为宗旨,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节日贺卡设计比赛。为表达对父母和老师的尊敬和感谢,在父亲节、母亲节和教师节前,在全校征集各类优秀贺卡。这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意识,还可以调起同学们对父母和老师们的感激之情,让他们自己敬一份孝心。

下面是我们对接下来一年工作的展望和设想:

一:9月工作计划

9月的工作重心将放在新干事的招募上,这项工作主要在新生军训期间开展。我部的主要任务是联系各个部门,做好各部门纳新的宣传工作,同时也要准备我们宣传部自己的纳新的一些工作准备。

鉴于我部的工作量比较大,因此需要招募更多的,有能力的干事。招募的对象为2007级的新生,招干对象应该以道德品质优、自律能力强、责任心重为前提,在能力上有所侧重,即体现在绘画、书法、电脑制图及书画文字构思、设计等方面。在对新招干事的留用问题上,坚持择优原则。

纳新工作前后,我部也将投入到迎新晚会的宣传工作中,积极配合文艺部搞好这项工作。我部的工作主要有:宣传海报的制作、舞台背景设计等。

二:10月工作计划

10月工作重心将放在领导干事搞好宣传工作。以“绘画”、“书法”的方式,以提醒、警示、奖励、惩罚为形式,生动而有力地将信息传给同学们。完成宣传部的各种任务,促进学校和院系的交流。

学校学生会宣传部在每学期都会给我们布置定期的任务,包括各种活动、纪念日等,这是我们宣传任务的重点之一,也是展示我们商学院学生会风采的途径之一,我们要投入大量精力,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此外,我们还要及时传达学校的各种指示、报道各种动态。

同时引导新干事完成好办公室的布置工作,以创造一个整洁、舒适及富有艺术气息的工作环境,并以此考验新干事的工作责任心。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要搞好我学院的对外宣传和交流,提高学院、学生会的影响力。我们将以各种形式,通过网络、报纸、广播、展板、海报等各种宣传方式来积极宣传学院以及我们组织的各项活动。具体方式有:与学校广播站、校报积极联系,及时报道学院动态;组织跨学院间的交流活动,促进同学们的联系,并间接的提高学院影响。

在商学院运动会来临之际,宣传部也会充分参与其中,与体育部共同把运动会的前期工作和宣传工作开展好。

三:11月工作计划

1.班级集体画比赛

为丰富同学的校园生活,让班级有更多协作机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画大赛。

2.班级海报大赛

主题: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要求:海报类,形式不限,切合主题,能够反映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12月工作计划

1.一二九海报比赛

为了纪念一二九事件,以班级或个人的名义进行海报的设计或是其他形式的纪念形式的宣传活动。

2.期末考试总动员的宣传

为了激励大家的学习意识,使大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配合学习部系列的动员活动进行宣传。

五:1月工作计划

本月主要是考试,具体活动视其他部门的要求而定。

六:3月工作计划

1.新学期开始,举办雷峰活动日的系列活动,学习雷锋的精神。

2.“春之韵”书法绘画摄影大赛。“春之韵”书法绘画摄影大赛将以全新的理念,展现迥异的风格,力争给广大师生带来新气息、新文化、新感觉。“看生活写意,感世间真情”我们将为所有艺术的忠实爱好者打造一片属于他们的蓝天。

七:4月工作计划

愚人节的系列宣传活动,增加大家对西方节日的认识。

4月5日清明节的系列宣传活动,也可以适时地举行一些海报评比活动。

八:5月工作计划

1.校运动会宣传工作

积极配合体育部长和生活部长做好校运会的宣传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以及校运会进行当中和结束后的图片与文字宣传工作。

2.母亲节大型活动

在全校征集各类优秀自制贺卡,为母亲送祝福,倡导为母亲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感激母亲,报答母亲。同时,宣传部将同步推出系列海报,庆祝母亲节。这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意识,还可以调起同学们的感激之情,让他们自己敬一份孝心。

九:6月工作计划

1.期末考试总动员的宣传,和上学期的一样。

2.科技立项,挑战杯专栏的宣传和动员。

3.父亲节系列活动,可以仿照母亲节的做法。

同时,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补充说明:

1.在无重大活动时,我们也应该时刻将我院的精神风貌展现在校园中,定期出宣传海报或橱窗内的彩喷,并以积极、健康、向上、文明高素质的内容为主。

2.把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也作为我们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多种宣传形式,不同的宣传渠道达到宣传目的,并不断收集同学的建议,及时反馈到院系。

3.与学院各部门协调好工作。努力把学院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宣传工作落实好,对于固定的节日版面,我们也会提早构思和准备,使版面的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4.关于橱窗文化建设。为充分利用商学院和D区前的橱窗,搜集一些有用的课外知识和实事要点,在橱窗中展出,这对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并且了解国家大事,紧跟时代潮流具有重大意义。

5.关于宣传部工作会议的一些制度建议。

与会人员:宣传部全体成员。

第12篇

诗画相融,写意人生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徐渭一生著述甚丰,诗歌、戏曲、绘画、书法无所不精。徐渭的画自成一家,尤其擅长花鸟,据史料载,近代花鸟画中流行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徐渭1474首诗歌中就有300多首题画诗。诗画兼擅,诗画兼融,决定了徐渭题画诗的独特魅力。

风筝唐代入诗,宋初入画。徐渭的《风鸢图诗》是典型的风筝题画诗,准确生动、直观丰富地表现了画面的内容,诗中有画,使画面与物象相融为一。我国民间素有“正月灯,二月鹞(风筝)”的习俗。每当农历二月,放风筝的人便渐渐多了起来,给春日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风鸢图诗》中有这样一首:“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便是当时放风筝热闹情景的真实写照。另一首“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此际不偷慈母线,明朝辜负放鸢天”是一幅恬然的牧归图。春风正紧,燕儿鸣叫着在河堤上下迅疾地翻飞,那放牛娃稳稳地躺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回家,这是可见的场景;而且他心中还算计要偷母亲的线,明日好放风筝,这又从虚处推出一层。诗与画虚实相映,令人回味无穷。

《风鸢图诗》中第一首是徐渭风筝诗诗画相生的一个典型范例。“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全诗既有浓厚的现实生活的气息,又不乏想象的瑰丽色彩,饶有趣味。这首诗主要写放纸鸢前的准备和纸鸢飞上天时的感想,但没有直接铺叙放纸鸢的全部活动,而是从其中的一个细节入手,写孩子们如何努力地编织纸鸢引线。连续三个“搓”字把小孩子们认真而急切的形态表露无遗。缺乏耐心的儿童对这样的单调而费力的劳动不觉乏味,可见他们对放纸鸢是多么期待。紧接着“够”字,写出他们搓的引线一达到足够的长度,便立即停止工作,那种按捺不住的喜悦和跃跃欲试的心情跃然纸上。整首诗仿佛给我们呈现出一系列的画面:一群孩子使劲地搓呀搓,等放纸鸢的线搓得够长了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风儿吹着,太阳照着,孩子们不停地四处奔跑,把纸鸢送上天空;垂暮之年的诗人对此思绪飞扬,无忧无虑的儿童仿佛是他年少时的身影,他牵着纸鸢,沉浸在美好的回忆和憧憬中;不知何时,现实击碎了他的梦想,历经沧桑的诗人想到: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把纸鸢一个一个送上天去,任意翱翔;而长辈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孩子一个一个培养成才,送上青云路呢?面对这一切,诗人在深深地祝福……

徐渭的水墨大写意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他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代表作《牡丹蕉石图》、《墨花》、《榴实图》、《墨葡萄》等都不简单地追求形似,而运用泼墨、破墨、积墨等多种技法,疏疏密密、虚虚实实、浓浓淡淡、轻轻重重形成了笔势挥洒、一气呵成墨的旋律,笔墨奔放淋漓,从而把水墨大写意推向能书写内心情感的最高境界。他的画风,对石涛、扬州八怪、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郑板桥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甘心做“青藤门下一走狗”。

徐渭的题画诗与其画风十分相似,不求工笔的纤细精工,而是重神韵重情趣,并常常不受制于画中所表现的物象,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效果。如《风鸢图诗》其三:“鸢于儿辈何相关,苦要风高九万抟。无限片帆当此际,钱塘江上雪如山。”从直上九天的风筝看下去,江面上群帆如雪,画面不拘一格。他的诗歌表现力极强,充满了非理智的智慧和强烈的主观感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也开启了晚明“独抒性灵”的诗风,诚如其自云:“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率真洒脱,回归童趣

明代中叶,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和王阳明心学的流行,思想领域出现了人性解放的潮流,文学创作也充满了个性的张力。与此同时,人们的审美趣味也趋向世俗化,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率真自然,语言俚俗明白,追求怡心娱目的效果。徐渭、李贽等人言论和行为离经叛道,在当时被视为异端。李贽所谓“童心”即“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把“童心”扩大为人的自然之性、真实之心,以此反对一切固陋的成见和虚假的道德;徐渭也指责当时社会“天下之事,其在今日,无不伪也!”他晚年讨厌同俗人打交道,有时不愿见来访者,竟顶着门大叫:“徐渭不在!”

徐渭年幼时聪明机智,有“神童”之名,也特别顽皮。《风鸢图诗》中有这样一首:“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看人放风筝断了线,最觉得快活,本是儿童恶作剧的表现;作者年逾古稀仍以此为乐,叹息自己不能游马郊外,可见直到晚年他仍然童心未泯。如果说这世界充满虚伪,至少孩子是真实的。以天真的童心注目生活中的新奇,在纯真的歌唱中透出人生的执著,成为徐诗独具魅力的一道风景。

徐渭简直是个风筝迷,他写的《风鸢图诗》虽然是70岁前后创作的,却充满了生活的童稚率真,不落窠臼,天趣盎然。如“偷放风鸢不在家,先生差伴没处拿。有人指点春郊外,雪下红衫便是他。”(《风鸢图诗》十五)春雪未融这个放风筝的小儿郎便逃学去玩了。接着先生查问、派人捉拿,到有人指点郊外人影,四句一气贯通,活泼灵动,终于“雪下红衫”将色彩衬托得分外鲜明,得来全不费工夫。再如“新生犊子鼻如油,有索难穿百自由。才见春郊鸢事歇,又搓弹子打黄头。”“黄头”不知是种什么鸟儿,“穿牛鼻子”是乡间比喻管束顽童的俗语。这个小家伙是穿不住牛鼻子的,总是自由自在、顽皮无休。可惜人总要长大的,总有一天会老老实实地耕田的,你就得乐且乐吧。再看《风鸢图诗》第十九首:“春来偏与老人仇,腰膂如弓项领柔。看鹞观灯都好景,正难高处去抬头。”真有意思,这位老人家腰也弯了,脑袋也垂了,偏要使劲抬头看高处的风景,抬不起来吧还要怪春天跟他有仇。

《风鸢图诗》都是率意之作,徐渭自称是“张打油叫街语”,但即使是信口而成,也不乏会心一笑的地方。如“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此际不偷慈母线,明朝辜负放鸢天。”此刻想来,慈母之重要,就在有线可偷吧?徐渭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微妙心理,表达了对孩童自由天性的赞叹,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和理解后的宽容。

徐渭本性外狂而内淳,正因为率真坦直,遇事不苟且,为人不作伪,才不能躲开那些接踵而来的恶运。然而可贵的是,苦难和不幸并没有磨去他的童心,也没有影响他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对徐渭而言,放风筝恐怕是他童年记忆中最快乐的事情。尽管一生历尽磨难,在这一刻,他对人生是充满留恋的。他渴望永远随筝而舞,在田野间牵线奔跑,随风逐云,让所有的烦恼和不快荡却天际,只留下欢乐和温情。

排遣郁闷,放飞心情

《燕京岁时记》称:“放风筝,最能清目”;《续博物志》也称:“放风筝时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泄内热。”现代医学也证明,放风筝可以改善局部循环,活血通络,起到预防、治疗脊椎病的作用;对缓解眼睛疲劳,改善肩背部劳损症状也有好处。明清时民间逐渐形成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喜爱风筝的决不单是儿童,还有成年人和老翁。放风筝牵一线而动全身,放线收线,前倾后仰,时跑时行,时缓时急,张弛间一股活力在心中涌动。

徐渭早年参加乡试,屡试不第;中年做过浙闵总督胡宗宪的幕客,曾为对抗倭寇出谋划策。但由于徐渭嫉恶如仇,鄙视权贵,导致他一生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发狂。“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是徐渭在“青藤书屋”中形象的自喻。他一生屡遭不幸九死辄九生,后误杀其妻,坐牢七年,跻身仕途的希望彻底破灭。命运的多舛,人生的坎坷,把他抛到贫困与卑微的社会底层,也把他逼入晚年著述立说、写诗作画的境地。73岁时徐渭孤独地离开了人世,死时上无草席,只有破床一张。

“风鸢”是徐渭晚年常作的绘画题材之一。卖画是论尺寸的,郑板桥卖书画的告示《板桥润格》就标明:“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又附打油诗一首,有云:“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画放风筝,极易画长,一根线往天上一拉,上头是风筝,下头是小孩,便成了中幅、大幅。大概徐渭真是穷困潦倒到画风筝来糊口的境地。他留下的《风鸢图诗》无论写孩童还是写自己,都很真切。深层次的学识和修养的积淀,与强烈的个性和浪漫主义的激情相碰撞,将郁结之情、悲愤之气泼墨挥洒在诗歌中,成为他倾泻牢骚、宣泄激情的载体。

《风鸢图诗》第二十三首似乎更与众不同,多了一些人世沧桑的味道。“风吹鸢线搅成团,挂在梨花带燕还。此日儿郎浑已尽,记来嘉靖八年间。”前两句写一群孩子因风筝被挂,一路伴同燕儿回家,场面生动,如在眼前。下面又说那群伙伴如今差不多全已不在人世,因为那个场面是世宗嘉靖八年即六十多年前的事。嘉靖八年,徐渭只有九岁,物是人非,倏然回首,感受自然是无法言说的。诗人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儿时的光景,既符合老人回忆往昔历历在目的特点,又通过今昔对比,造成强烈的心灵冲击,道出“儿郎浑已尽”这样惊心动魄的句子。

徐渭的《风鸢图诗》“每一图必随景悲歌一首”,他以天真无邪的童心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忿郁。徐渭杂剧的代表作定名为《四声猿》也同样深有寓意,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是断肠之歌,内容上充满了对黑暗政权和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和恣情戏弄。风筝尽管是男女老少的爱物,但放得再高,要么断线,要么收起来,并不能真正飞起来,它释放的只是人们的心情。徐渭画风筝写风筝,大概出于志向高远却不能实现的心境,大概是疲于自己命悬一线的命运。“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是他的临终遗言。可见,在徐渭滑稽戏谑的背后,隐藏着他怎样的悲哀寂寞,又有多少人生的大彻大悟。

生如夏花,死若秋叶,用诗来阐述生命,他的人生也就成为一首优美的诗。徐渭明知人生如戏却又如痴如醉,沉溺其中不得解脱,在现实面前种种复杂的情愫交织缠绵,唯有通过诗歌才能有效地发泄和调节。春去春又回,让我们一起吟着《风鸢图诗》,去放风筝吧。

参考文献:

1.许黎英:《徐渭的题画诗》,《文化交流》,2009(10)。

2.骆玉明:《纵放悲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3.武维传:《徐渭书画艺术成就浅析》,《艺术教育》,2008(12)。

4.汪沛:《俗与趣:徐渭诗歌的新视域》,《殷都学刊》,2007(3)。

5.付琼:《试论徐渭诗歌的抒情方式》,《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6)。

6.徐渭:《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7.www.cchere.com/article/1018149.

8.戴婷婷:《风筝诗话》,《中国职工教育》,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