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虚拟实验论文

虚拟实验论文

时间:2022-06-04 01:25: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虚拟实验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虚拟实验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临床应用

一、研究背景

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人体解剖学主要有《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组成,实验课基本上还是按课程孤立设置,学生按照编好的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由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模式,学生都是在“接受性学习”,缺乏“自主探究学习”,整个实验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以及创新性。因此,通过对原有的实验教学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校五年制医学专业采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分别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完成的模式,我们初步尝试将原有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实验进行整合,在前期系统解剖学验证性实验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由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教学安排,分不同层次、由浅入深提出实验任务,学生自主选择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确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经老师审核后开始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完成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的新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由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再由实践操作到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的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在时间安排上,课内课外并重,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部分标本制作的实验内容。另外,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局部解剖学的部分实验进行独立的设计,改变原来的实验依托理论的模式,要求学生根据临床手术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设计,在尸体和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将现有的课堂教学、课外专题讲座、课程实验、课外第二课堂等实践形式向课外科技创新、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SRT)、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新苗计划等活动延伸,不断丰富课内外一体化自主研学平台的内涵,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做合一,扩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内容,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就是要构建教与学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课内与课外教学为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

三、教学内容改革

对现有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结合教学大纲和高等教育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改革的需求,按照分层式实验教学的模式;增加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增加实验的开放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了改革。

1.拓展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层

在系统学习解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穿插讲解对尸体解剖的一般方法、解剖器械和操作方法、基本解剖方法、标本防腐固定法、血管灌注技术、淋巴管灌注方法等实验对学生进行解剖学实验技能训练。课堂并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解剖学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撰写,布置学生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使学生掌握解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及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2.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解剖学实验教学

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内容相互穿插并与临床及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结合起来。将实验课内容分为骨学、节学、下肢、上肢、头颈部、脊柱区、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感官、中枢神经系统十一部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一章节(如上肢、躯干、头颈部等)实验开始和结束都由教师进行15min的结合临床案例的前言和总结的讲座,使学生认识到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如何与临床结合。以颈部为例,我们通过和临床医师及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的教师一起讨论,把颈部的内容提炼成以下几个问题:(1)简述颈动脉鞘内结构的排列关系;(2)甲状腺切除术时,从皮肤切口到暴露甲状腺依次有哪些层次结构,术中需特别注意对哪些重要结构的处理,为什么?(3)气管切开术选择何部位,到达气管要经过哪些层次结构?(4)左、右喉返神经的来源和走向有何不同?(5)颈部皮神经的分支分布有何特点?颈部局部麻醉宜选在何处?(6)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有何结构特点和重要毗邻,对深静脉穿刺有何影响?上课时先由带教教师介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步骤、手术中应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然后将问题一一列出。

3.以创新为导向的解剖学实验教学

该部分实验分为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和课外研究创新型实验两类。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由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学生独立实施过程,教师全程指导、启发和评价,使学生从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文献查阅、论文撰写、报告与答辩等各个环节得到一次全面的创新能力和方法的训练。比如教师结合某些知识点或关键的实验技术,提供一些与临床联系较紧密且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作为实验教学内容以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第一、第二阶段已掌握的理论和的技能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实验,并根据完成情况提交实验报告、实验作品或学术论文。

课外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形式为:给定有关题目;各种大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子课题等项目。让学生通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自主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实验指导书修改为由浅入深、由验证、综合再到设计创新的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学会正确查找资料,设计综合实验,正确记录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一步作出判断、推理的能力;正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书籍、工具书及其他信息源信息已解决临床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同时借鉴借鉴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进度安排临床病例讨论课,提供相应的病例设计问题和相关的参考书籍书目,让学生围绕病例,通过书籍杂志和网络、用解剖学知识解决问题。

2.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对临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如常见病的手术治疗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虚拟人、医学仿真技术等现代化实验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学校的BB平台、已经建好的人体解剖学PBL教学平台和人体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把虚拟实验、医学仿真实验和临床实践问题想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与创新和临床应用接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将尸体上的实际操作和虚拟仿真、现场授课和多媒体课件、网络化远程互动和掌上智能式平板虚拟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各种实验教学媒体进行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性和常见手术操作的前瞻性,促进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的结合。同时让学生了解先进的手术操作技术及其应用,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3.课外开放实验。在开放性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从事提前设计的,教师审核通过的实验,也可以完成课外的实验,以学生为中心,自主设计制作的人体解剖学标本制作大赛。开展“解剖学实践大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愿参加,自由组合,设计方案,拟定操作步骤和程序,在教师和实验师指导下,完善方案,独立完成解剖学标本制作和实验报告。如学生制作阑尾炎手术的解剖学入路。

4.运用先进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实验成绩采取平时成绩同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相结合的做法。鼓励学生实验中有创新。(1)实验报告为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总结能力。此部分成绩约占总成绩的30%;(2)以实验考试、考核成绩反映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考核的内容除解剖、观察标本外,还应包括X光片、螺旋CT图片阅读及相关临床病例分析、讨论等)。此部分成绩约占40%;(3)学生设计方案及实施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式与实践能力。教师根据学生查阅文献情况、实验设计水平、实验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和科研论文撰写情况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此部分成绩占30%。

五、结语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基础与临床课程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环节,是学生巩固和深化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基础技能、发现和解决临床应用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从实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保证实验教学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不断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第2篇

【关键词】 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生理学》是一门生物科学,主要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机制及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对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生理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性理论科学,它的所有知识都来源于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1],所以《生理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近年来,我们对《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入改革与探讨,效果良好。

1 实验教学时间的改革探讨

实验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时间是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在制定授课计划和课程标准时,根据生理学课程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计课时的分配,优化设计实验教学的学时比例,把原来的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的8∶2改变为6∶4。以此确保学生实验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理论知识,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到更多、更实用、更有用的知识。

2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探讨

实验教学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为了适应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在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上,进行了合理取舍,保留了常规、经典、基础性的实验,删减了陈旧、重复、过于精尖的实验,减少了单纯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保证实验内容的适用性、专业性、科学性和先进性。①基础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如手术器械(注射器、手术刀、剪、钳、镊子)的正确使用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动物的选择、麻醉剂注射、皮肤切口、气管和动静脉等体内管道插管、结扎打结、曲线描记等技术。②验证性实验:主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巩固基本技能。如组织细胞的测量、ABO血型的测定,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人体心音的听诊,心电图的描记,人体体温的测定,视力的测定、运动对血压的影响和人体脑电的描记等。③综合性实验:把几个实验内容综合在一起按其内容灵活地进行调整,根据需要或按先后,合理地安排。如把肺的顺应性测定、胸内负压的测定、呼吸运动调节等三个实验按先后在一个动物身上进行。这样充分利用动物,节约经费,同时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及操作难度,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设计性实验: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实验。通常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选项目、写出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交指导老师审阅,制定实验方案、查阅收集资料、进行实验操作、评价实验效果,最后总结归纳。学生全程参与实验的设计、讨论、准备、动物实验及资料的整理,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能力。

3 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讨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技能操作的重要场所。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特点,我们采取多种实验教学方式:①理论实验一体化:打破理论与实践课界线,将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在多功能实验室,以实验项目为导向,开展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学做结合,使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以验证和消化,把本来抽象的文字和语言的深刻理解印到自己的记忆中[2]。②实验活动小型化:为方便学生实验,使每个学生在实验时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把实验小组每组15人减少到8人。③实验时间自主化:根据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和特点,可选择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实验室每周定时排出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全天开放实验室。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可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④虚拟实验预习化。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构建虚拟的实验环境,供学生观察、操纵,摸拟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可以重复进行,在做实验前学生先预习或自学,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⑤模拟实验真实化。运用各种仿真模型、器材和设备,建立模拟的真实实验环境,模仿实际实验,让学生在这类仿真实验活动中锻炼自已的动手能力。⑥工学结合一体化: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密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把实验开设到社区,如心音听诊、血压测量、血型鉴定、肺通气功能测定、视力与视野测量等,使教、学、做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4 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探讨

考核是检验学生实验效果的标准,也是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和教学评价制度,确定考核内容,制定考核标准,落实考核计划,完善考核制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实行考核,考核成绩和评语要分别记入成绩册,归入学生档案。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30%,每学期选做10个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如实验原理、基本技能方法的掌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实验技能的掌握;实验报告,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及其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论文书写等分别打分,合理的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精神。

参 考 文 献

[1] 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第3篇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开放模式;任职能力培养

目前,部队对毕业士官学员的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院校任职教育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懂原理的士官学员,而应当培养针对专业岗位,具备精准操作、分析排故以及维护保养能力的综合型士官人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学员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任职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学员任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想达成培养符合任职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士官人才的目标,必须重视实验室开放工作。

1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1)实验室资源共享开放是培养岗位任职能力的需要。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一方面限制了学员对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制约了学员的创造性、独立性,不利于学员动手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室所开设的实验课程只对本专业开放,造成实验室设备的闲置,是很大的浪费。实验室开放可以打破传统实验室单位分割的封闭状态,实行最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更好地将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学术和技术优势适合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专业理论训练与操作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紧密衔接的需要,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教育改革的要求。

(2)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践的需要。实验是培养学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但可以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员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1]。实验室开放能够最大化地为学员提供实验操作学习时间,能够更好地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能够切实锻炼学员操作实践和故障排除的能力。因此,实验室开放可以实现基于操作过程的任职能力培养。

(3)实验室开放是实验室自身发展和提高的需要。实验室开放是实验室建设的长远目标,是实验室发挥最大功能的要求,实验室发展和提高应着重考虑其科学性、前瞻性、可持续性及应用性。实验室开放是实验室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实验室开放有利于促进教学体制改革,有利于构建实验与理论教学相协调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能符合作战部队任职岗位需求的复合型士官人才。如何快速、高效地推进实验室开放,成为基于任职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2实验室开放的可行性

(1)实验室有条件提供实验操作设备。先进的实验操作设备是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必要的物质条件。近年来,随着学校逐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实验室添置了很多的专业实验设备和模拟操作装备,也自行研制了与教学训练配套的模拟训练器材。除了满足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外,将这些实验操作训练设备用于实验开放操作,一方面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也有利于实验设备的维护[2]。

(2)验室有能力提供实验操作指导和帮助。和其他教学机构相比,实验室在师资数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上都具备很大的优势,可以更好的满足士官学员的任职能力培养。实验室都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学科研人员,他们在仪器设备的原理讲解和操作实践上,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为进行实验和操作的学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3)实验室开放有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可以借鉴。国内很多高校的实验室都实行了开放,其开放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都已经取得了成功,这些经验为我校的实验室开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3实验室开放的模式探讨

实验室开放是目前我校基于工作过程的任职能力培养教学改革形势下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必然要求。实验室开放包括:①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即延长开放时间,逐步有条件实现全面向学员开放,保证学员按需随时开展实验和操作;②实验操作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开放,即鼓励学员根据实验和操作内容,自主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和操作项目。前者是实验室开放的初级阶段和基本要求,后者才是实验室管理的真正开放,是实验室开放的高级阶段和本质要求。

(1)基础实验的开放。基础实验的特点是实验任务多、实验仪器相同、操作手段相似、需要教员指导,这种实验开放必须是有条件的开放。因此可采用部分开放模式[3]。教员根据学员所学课程提出实验要求,学员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按照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获得实验结果。这种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一方面使学员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员独立实验的能力,满足了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2)综合性、流程性实验的开放。为了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各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增加了综合性、流程性的实验操作内容,而这些实验操作的教学方式也由启发式取代了原有的注入式,使得实验操作在规定的学时内无法完成。学员可以利用实验室开放的条件,预约实验操作时间,继续完成这些实验操作内容,从而保证了综合性、流程性实验操作的教学质量[4]。

(3)单装装备操作项目的开放。为适应学员个性化需要,满足学员操作岗位培训的特点需要,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学期有条件的实验室都设置教学计划之外的装备操作实验项目,让学习该型号装备以及对该型号装备感兴趣的学员参加操作实验项目。学员可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主选择操作项目,预约相应的实验室,完成相应的操作实验项目,撰写操作实验报告或操作实验论文。学员操作实验成功后可以给予选修学分,若实验有创新性,由教员认定后可以给予创新学分。这种形式有利于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

4实验室开放的问题

实验室作为培养创新士官人才必不可缺的基地,其地位愈加显得举足轻重。在大力推进实验室开放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实验室开放是一个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宽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更新观念,提高对实验操作教学的认识。在以往的教育体系中,实验操作教学一直处于辅助教学的地位,其作用往往被忽视。当前加强实验室开放,首先要积极转变观念,摒弃重理论轻实验的陈旧观念,树立实验操作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并重、协调发展的理念,重新确立实验操作教学在任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要认识到实验室是从事实践教学的基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战场,从而真正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

(2)改革实验操作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传统实验操作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员在实验操作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员在实验操作教学中拥有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培养学员掌握科学操作方法和技能,锻炼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让教员的教学方法由“注入式”向“指导式”、“启发式”、“探讨式”等转变;让局域网络虚拟仪器、实验教学CAI课件虚拟训练装备等辅助教学手段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仿真实验、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降低实验操作教学消耗,提高开放实验操作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5结语

为适应时代需要,所培育的士官人才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加强这方面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加强院校实验室的开放,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开放体制。然而实验室开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考虑,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真正实现实验室开放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彬,陈小飞.新形式下高校实验室建设模式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3).

[2]鲁广平.关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水运,2008,8(2).

第4篇

一、课题的提出与目的

1. 面对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生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成为人类生存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素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知识环境改变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条件和环境,对学校的教学产生着根本性的影响,促使教学形态、教育要求、教育功能、教育环境、人类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

2. 素质教育对教育的目的、任务、课程、教材、教法、手段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也要求研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网络技术教学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深化小学英语教学改革。

3. 信息技术在辅助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符合小学英语教学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使学生不但会读、会写、会说、会听,而且会学。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符合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对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必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假设与目标

1. 突破传统教育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原本不能在教室听到、看到的知识信息不仅听到了,而且使信息传送的范围广了,速度更快了,地域更远了。使得人的各种感官得到了延伸,英语视野不断扩展。

2. 突破语言、文字信息单项传递的传统,使口语、文字与声像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而突出教学主题,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3. 在英语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渗透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如何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发软件帮助英语教师为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情景、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我们研究的内容。现代教学主张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大力发展形象思维,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实验特提出采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辅助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1) 设计适合教材情境的课件

小学英语教材蕴涵着大量的情境因素,只要认真地分析钻研,挖掘出其中的情境因素,就可以制作切合教材情境的课件,为情境教学服务。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借助多种媒体手段,提供生动直观的形象和视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大大有益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

(2) 用计算机软件巧妙创设情景

小学英语重在听、说、读、写、演、练、做。巧妙运用各种应用软件可创设好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

(3) 以网络为载体引入情境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学生对网络充满了好奇,这种特性可以加以利用。通过适当用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网上查信息、网上英语会话、网上讨论等),顺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充分调动积极性,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二年的探索,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信息技术的掌握。

我们在课题实验中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兴趣、能力、成绩等方面做了调查分析,使我们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以下结论。

1. 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信息素养包含了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也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面对信息的修养。)通过研究,广大教师认识到:现代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基础上的,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人的现代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信息素养,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操作技术,学会多方面获取信息。我们为教师制定出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与应用方面的目标,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实验教师能操作电脑,能自制课件,能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为教学服务。如能使用 Word,windows,Excel,Authorware,Powerpoint 等应用软件、会制作并使用 CAI 课件等,使教师从目标达成中获得发展的动力。教师的教育理念、科研意识、信息素养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为适应现代教学需要为将来进一步更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两年来,我们的实验老师能自学相关教学理论,积极展开研究,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年会上交流并发表了多篇实验论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省、市、区课堂教学竞赛多次获奖。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竞赛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收集、制作、整理了一些高质量的英语教学课件、英语教学素材。

2.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创新了学科教法和学法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要购置教育技术资源和设备,关键任务是研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和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层次变革。二年多来,中心组老师结合学科特点,发挥协作精神和集体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真实语言环境,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右营街、邮政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明确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主要信息,教师是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教师要想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不仅要准确分析教学内容中知识、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确定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策略整体设计,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情况,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入手,不断地形成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学习情感的需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思维的积极性,不断地利用旧知识向新知识进行迁移,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环境,从而更主动地学习。通过运用精心设计的课件,使学习都能进行独立的网络学习。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自制并放在服务器上的课件,带着主要问题独立地通过网络的必要帮助,随机地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中寻找答案,通过网络与同学之间进行协作学习(如竞争、协同、伙伴、角色扮演等),师生之间进行讨论与归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主体作用,懂得自己要学习什么,如何去学,有问题该怎么办。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东湖、北湖教师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利用多媒体有集图、文、声、茂等一系列的功能,研究了演示式教学模式:教师事先利用软件制作好课件,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老师的意图进行播放,依此来展示给学生,促进学生认知的教学模式。尤其在教授比较抽象的词,介词时设计一些画面,通过演示,让介词的介绍充满了新、奇、趣,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得饶有兴致,对这些词掌握较好。多媒体演示把平时一些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抽象知识形象化,化解了重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盎然,记忆深刻。

育新学校教师根据自己的子课题“小学英语与信息技术整合”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英语活动情景,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如在教学“Can I help you?”这课时,教师通过计算机设计了几种情景:1. 帮助老爷爷过马路;2. 到水果店买水果;3. 外国旅客在饭店登记住宿。学生在这些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中边看边说,不仅熟悉了本课的句型,而且知道使用该句型的具体环境,它在不同场景的表达意思,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句子的用法。

多媒体和网络可以提供大量的、最新的知识和学习信息,使课堂不再局限于教科书。孩子通过上网,从网上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孩子完全自主地、主动地进行学习。豫章路小学教师运用网络教学模式在“0ur favourite Animals”这一课就丰富了学习内容,除了教科书上的 cat,dog,rabbit,fish,bird,horse 等 6 种动物名称外,在网上下载了 bear,tiger,monkey,panda 等动物的动画和声音供学生使用。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大大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计算机让学生认识动物朋友,给动物朋友进行单词形、义配对,画动物组合画,看图说话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可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由于“情境”有针对性地补充有关知识内容的背景知识,虚拟现实生活的真实环境,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及其现象的发生过程,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因而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逐步完备,基于“情境”而进行的“协作”、“会话”等使“意义建构”得以顺利实现。研究过程表明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活动。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求知欲望。右营街小学子课题组所做的兴趣与课堂学习情况抽样调查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4. 发展了学生个性特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验学生成为了最大的受益群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能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用多媒体课件或通过网络来学习英语,从而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发展了学生个性特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学生参加三届省英语听力竞赛取得了好的成绩。通过调查和测试,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无论是在英语学科的听、说、读、写能力、信息素养的提高、还是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比平行班明显地胜出一筹。豫章路小学子课题组所做的网上搜集资料、网上发表言论、发 Email 抽样调查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班级

经常上网浏览

在网上发过贴子

发过电子邮件

实验班

69%

85%

90%

对照班

20%

15%

20%

五、研究结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