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时间:2022-10-13 09:28: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第1篇

这些优秀的中外名著,大多情节曲折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时代特点,带有鲜明的文学性和人文性,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美、人情美、意境美,让心灵受到美的浸润与升华,值得我们花时间细细地咀嚼、品味,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旺盛发展阶段,对未知的领域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尝试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的优良品质,营造师生同读名著的书香校园。具体措施如下:

一、师生同读,平等交流

经调查,我校语文科组共有29人,将语文书后面推荐的优秀名著通读一遍的几乎没有。这一事实深深地触动了我,如果教师不先读,又如何引导学生读名著呢?这是一个要引起大家注意和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向教师们提出一个要求:学生读一本名著之前,教师必须先读,概括出情节并写出阅读心得体会,最后在备课组会上交流,在教师层面上首先寻找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突破口,再去引导学生读。如《童年》,大家通过阅读,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阿廖沙成长的辛酸,也感受到人性的崇高,结合时下相当部分的学生家庭变异而造成学生性格扭曲或萎靡不振的现实,于是确定了阅读这本书的主题为:面对不幸,我们至少还可以选择善良与坚强!

在名著导学课中,教师将自己阅读的感受传递给学生:阿廖沙及其母亲、祖父、祖母、小茨冈等遭受的种种不幸,是来自家庭、社会及自身性格缺陷等不同方面的,但从他们身上我们也感受到了坚强与善良,如其祖父少时在伏尔加河上拉纤绳,那段充满艰辛又不乏欢乐的日子;祖母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的种种折磨,心中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如一片平静、宽广的湖水;母亲勇敢地与祖父作斗争,争取自已的婚姻幸福;阿廖沙父亲早逝,常遭受祖父的毒打,过早地承担家庭的重任,却昂首面对,艰难前行,终于成长为一个坚强、正直的人等。

教师流畅、蕴含着感情的语句一点点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不但指明了这本书的主旨与方向,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布置学生去阅读,亲身去感受,而师生间阅读名著的感情交流、碰撞则贯穿始终。

二、播放名著片段,批注名著章节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寻找最佳突破口,我们尝试播放名著的精彩片段,时间大概在一个小时左右,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播放汤姆在坟地的那段紧张有趣的情节,让学生初步在头脑中形成汤姆的形象,《格列佛游记》,播放小人国“绳上跳舞”这一经典情节等,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加强了他们心中阅读的欲望,使他们对此书的精华部分能够做到了然于胸。

这种变“被动读”为“主动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完全不受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快乐阅读,他们会在课间、周末及寒暑假等一切闲暇时间去阅读,这就达到了阅读的真正目的,回到了阅读的本来状态了。

播放名著的精彩片段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而要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名著的美,就要回归文本。通过仔细品味文字,在头脑中进行再次想象与创作,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浸润与升华。而初中生正处于精力旺盛时期,在阅读时,常会过分追求速度,囫囵吞枣,而忽略了许多精彩的细节,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丧失阅读的初衷。当然,我们不是要求每一处都要精读,而是应将“浏览”与“精读”相结合,“批注”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

比较简单的批注方法为“一圈二划三评”:“圈”即对于书中传神、生动的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用“”或“”在下面标示出来;“划”即用“”将书中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或句式较特别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评”包括两种:注释性批注和赏析性批注。注释性批注即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不懂的字词意思写在左右两侧空白处;赏析性批注即将自己对书中人物形象或事件的看法、当时的阅读感受或小说的寓意、主旨等用三言两语及时写下来。

用作批注的方式阅读的段落应该是经典情节,因此,我们除了指定了一些篇章外,还印发了一些,要求学生去作批注。

如《水浒传》,108位好汉学生未必都能细细地品读及记住,我们就要求学生对描写林冲、鲁智深、李逵、宋江、武松、柴进、吴用、杨志等几个英雄的章节进行批注,如“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等,这就使学生能真切、完整地感受英雄命运的发展,了解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被逼上梁山的。这种全书广泛浏览与经典精读相结合的方式,能较好地咀嚼书中的精华,细致感受小说的主题。

三、开设“名著欣赏课”,创设有效交流平台

读书不但是一种个体的行为,也是一种群体的行为,特别是当它上升为群体行为时,就能更好地进行交流,深化对小说的理解。而“名著欣赏课”则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平台。

如为了深化八年级的学生对《水浒传》“”这一主题的理解,我校周老师设计了《林冲――谁动了你的奶酪?》,教学目标定为:把握英雄命运的转折点,理解小说的主题。课堂从探究精彩情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起因起,沿着林冲封妻荫子的人生理想,到“误入白虎堂”“大闹野猪林”等,一步步地感受林冲的个体命运的悲剧,感受“英雄末路”的悲怆、无奈,从而找到“社会的黑暗腐败”这一根源,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制度、社会现实的认识,最终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其中,有教师的提问、学生的互问、师生的对话等,抛弃了单一的考点练习,摆脱了分数的束缚,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轻松、愉快。

这种名著欣赏课不在于节数的多少,关键是找到了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的突破口,使大家能畅所欲言,有话说,想说,要说!

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口语 跨文化

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交流、沟通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交际双方互相传递自身承载的文化、知识与信息。Z言作为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高校作为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当采取措施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跨文化意识作为英语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应当受到重视。所以,在口语教学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意识对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符合大学英语改革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明确指出,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大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敏感性,及应对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不仅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还要提升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在大学口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仅是时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必然要求。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助于提升其口语交际能力。当前,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多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而涉及文化、思维时,则经常出现表达错误或不知所措的情况,比如,部分大学生在与外国朋友初次交谈时,就谈论marriage、age、kids等较为隐私的话题,这显然是较为不礼貌的。还有部分大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甚少使用however、and、as well as 等关联词,导致语句缺乏逻辑性。口语交际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传达,其中还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诸多文化现象,只有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地道、准确、规范的英语口语。

二、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1.合理利用经典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时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能够以全面、深入、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读者逐渐了解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而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口语教学中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促使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相关的习俗、历史、人文信息。比如勃朗特姐妹的作品《简・爱》和《呼啸山庄》;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远大前程》。以及美国经典文学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红字》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等。大学生在认真研读这些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英语基础知识,丰富自身的词汇量,而且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人际关系以及非语言交际手段等知识。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加深入的体会英语国家的价值文化。进而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口语教学的质量,也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此外,由于口语课堂时间有限,难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大学英语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合理运用课外时间,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定期参加英语文化知识讲座,并邀请在校留学生或外籍教师讲解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等知识。或举办英语音乐欣赏会、影视欣赏会等,促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工作、爱情、生活等情况,更加全面的感受英语国家文化。此外,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英语文化知识辩论赛、演讲赛等,以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恰当运用影视赏析。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化工具遍布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合理运用这些信息化技术和资源,运用多媒体或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的影视作品,这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审美品位,影视作品中原汁原味的英语对话,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扩充词汇量。此外,大圩英语教师也可以在播放影视作品的过程中穿插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在观看《阿甘正传》时,可以穿插讲解水门事件、3K党、小石城事件、越南战争和乒乓外交等。这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此外,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比如《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简・爱》等,这些影视作品极具感染力,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影视作品生动形象,且蕴含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跨文化意识。进而在英语口语交际中避免出现文化障碍。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统一中考复习单元重组的标准

单元重组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目标明确,标准统一。在认真分析学情、梳理复习内容、研究中考要求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按文章体裁进行单元重组的标准。

按文体进行单元重组可组成相对独立的语文知识复习体系和语文能力发展体系,为达成中考复习目标服务。这样做符合学生应考的心理特点及复习规律,学生能按新的单元系统地进行自主复习与训练,从而巩固和完善所学知识与技能,提高语文能力,内化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小说单元的重组。小说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理解掌握小说三要素的相互关系是初中生应具备的小说鉴赏能力。小说单元的重组便于学生集中强化复习,能完善学生有关小说方面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积累素材,借鉴小说的写作技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中考复习以文章体裁组元的实施

根据文体组元标准,笔者把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复习内容重新编排为文学作品、非文学作品和文言文三大模块,并细分为十个单元。具体实施如下:

(一)文学作品

第一单元:诗词

单元复习目标:背诵;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品味诗词的语言特色。

以《诗人谈诗》为纲,涉及文本有《冰心诗四首》《天上的街市》《词二首》《现代诗二首》《有的人》《歌词二首》《组歌两首》《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古代诗词三首》《七律・》《古诗四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诵读欣赏中的诗词。

第二单元:小说

单元复习目标:归纳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种艺术手段的作用;体会小说的丰富内涵。

以《小说家谈小说》为纲,涉及文本有《孔乙己》《范进中举》《故乡》《在烈日和暴雨下》《多收了三五斗》《草》《伟人细胞》《甜甜的泥土》《三颗枸杞豆》《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父母的心》《窗》《热爱生命》《七颗钻石》《皇帝的新装》《安恩和奶牛》及名著赏析中的《西游记》《水浒传》《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文训练:注重细节描写。

第三单元:散文

单元复习目标:体会散文的不同风格;反复品味散文意蕴深长的语言。

以《散文家谈散文》为纲,涉及文本有《春》《济南的冬天》《夏》《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画山绣水》《蔚蓝的王国》《飞红滴翠记黄山》《绿》《雪》《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紫藤萝瀑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柳叶儿》《枣核》《繁星》《错过》《散步》《背影》《都市精灵》《幽径悲剧》《明天不封阳台》《囚绿记》《享受生活》《送行》《给我的孩子们》《为你打开一扇门》《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及名著赏析中的《朝花夕拾》。

作文训练:抒发真情实感。

第四单元:剧本

单元复习目标: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欣赏人物语言;注意舞台说明。

涉及文本有《威尼斯商人(节选)》《市长(选场)》《江村小景》《一厘米》《(节选)》。

(二)非文学作品

第五单元:新闻、演讲

单元复习目标:了解新闻体裁及演讲稿的特点。

涉及文本:

(1)新闻:①消息:《三个太阳》《录音新闻》《“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新闻两篇》。

②通讯:《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始终眷恋着祖国》《一双手》。

(2)演讲:《悼念玛丽居里》《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接见仪式上的答词》《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五篇。

第六单元:记叙文

单元复习目标:把握中心意思;梳理记叙线索,注意详略;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作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涉及文本:

(1)叙事文:《往事依依》《十三岁的际遇》《社戏》《斜塔上的实验》《老山界》。

(2)记人文:《我的母亲》《童年的朋友》《一面》《我们家的男子汉》《藤野先生》《生命与和平相爱》《我的老师》《台阶》《呼兰河传(节选)》。

作文训练:重视立意构思。

第七单元:说明文

单元复习目标: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掌握常用说明方法;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

涉及文本:

(1)事物说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松鼠》《松树金龟子(节选)》《国宝――大熊猫》《苏州园林》。

(2)事理说明:《宇宙里有些什么》《沙漠里的奇观现象》《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叫三声夸克》。

(3)科普介绍:《在太空中理家》《奇妙的克隆》《送你一束转基因花》《环球城市・风行绿墙》。

(4)专题:《长城》《汉字》《广告多棱镜》《气候物象》《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我心中的语文》。

第八单元:议论文

单元复习目标:抓住中心论点,了解论证过程;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揣摩议论文的语言。

涉及文本:《事物的正确大答案不止一个》《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成功》《创造学思想录》《学问和智慧》《论美》《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三)文言文分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目标:读懂、读通、读透文章;归纳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句子翻译字字落实;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观点。

第九单元:文言文中的寓言、说明文

涉及文本:

(1)寓言:《古代寓言二则》《黔之驴》《愚公移山》。

(2)说明文:《梦溪笔谈二则》《黄鹤楼》《于园》《活板》《核舟记》。

第十单元:文言文中的记叙文、议论文

涉及文本:

(1)记叙文:《赵普》《晏子使楚》《人琴俱亡》《陈涉世家》《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幼时记趣》《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口技》《送东阳马生序》《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第4篇

我与翻译结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初中一年级,我同时接触到了翻译和英语。不过那时接触到的翻译是语文课上文言文到现代汉语的翻译,英语则从零开始,还谈不上翻译。可是,语文课上的“语内翻译”已经让我深深迷上了翻译。同样一个意思竟然可以用不同的话说出来!翻译完成后那种成就感比考试得高分也差不了多少。在这种兴趣的影响下,我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涨,对英语课中的翻译练习更是心醉神迷。幸运的是,中学毕业后,我顺利地考上了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被英语专业录取。

 

学翻译:阅读名人译作,锤炼语言功底

成了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中学时英语学得多么糟糕:听、说方面的基础几乎为零,听不明白,说不出口,而且说了别人也听不懂。无奈之下,我只能勤学苦练,但没有“童子功”,年近20才开始练习,听、说两个方面练起来都非常吃力。而后我欣喜地发现,翻译练起来却没有那么难。默念于心,落笔成文,农村出来的我对这样的练习非常适应。于是,我不仅积极完成各门功课中的翻译练习,在阅读简易读物时还忍不住偷瞄几眼有些读物中附带的汉语译文,尽管那时许多老师都告诫我们不要看这些译文!这样偷瞄的结果是,我对翻译的兴趣日益高涨,良好的英语语感却迟迟建立不起来。到了高年级以后,有了专门的翻译课,我喜不自禁,不仅如饥似渴地聆听老师的讲课,阅读指定教材,认真完成每一次的翻译练习,还找来其他学校的翻译教材和一些浅显的翻译方面的著作,囫囵吞枣似的读下去。没有想到,这种野蛮学法还挺有收获,期末考试时,我的翻译课得分比其他几门课明显高出一截,令我很是满意。于是,我学习翻译的热情更加高涨了。到了考研报名时,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 

 

上了研究生,真正的翻译学习才开始,广阔的翻译天地才真正在自己眼前打开,我也才近距离接触了大名鼎鼎的翻译家——孙致礼教授。孙教授是翻译方向研究生教学组长,负责学院整个翻译方向的教学。他不仅亲自讲授好几门课,还设计了一套今天看来仍然非常合理的课程体系。除了翻译专业课程之外,他还为我们开设了英语写作和高级听说课程,以及英语史、文体学等课程。最有特色的是,孙教授还为我们设计了多门汉语课程:比较文学、古代汉语、古诗词赏析、现代汉语散文写作等。这些汉语课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另一道绝妙的风景,让我在提高英语能力、揣摩前人译作的同时,徜徉在汉语的海洋中,领略汉语之美,感悟英语与汉语的种种差异。孙教授丰富的翻译经验、渊博的翻译学识和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也时时感染着我,让我认真对待每一次上课、每一次练习、每一次阅读。到了研究生二年级以后,孙教授又和出版社联系,让我们翻译起长篇小说来:两个学生合译一本书,每人负责大约八万词的翻译量,三个月左右完成。这种长篇翻译虽然不是一门课,没有列在课程表上,但我们所有的学生都非常重视,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翻译实战(翻译完毕才知道,这还算不上实战,因为孙教授还要对我们的翻译加以把关,逐句校订我们的译文),是对自己翻译能力的实际检验,平时学得好不好,这下真正可以看出来了。三个月的翻译很辛苦,不仅牺牲了周末的休息时间,整个暑假也泡了进去。读全文,查资料,再读全文,然后摊开稿纸开始翻译。我们严格遵循传统文学翻译的流程,严肃认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股认真劲儿今天想来还不禁发笑。在硕士阶段,我共做了两次长篇翻译,两次收获都很大。

 

到了硕士三年级,开始写学位论文。我选择的是方言翻译这个题目。在做长篇翻译的时候,原文中偶尔出现的方言词句曾经令我痛苦不堪;阅读前人译作时,其中对方言的翻译也很难让我信服。研究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方言方面的著作,对方言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为了寻找译例,我不得不大量阅读前人的译作。《德伯家的苔丝》、《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小说,我都仔细对照原文和译文通读过。让我始料未及的是,通过撰写学位论文,我的翻译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位论文定稿时,正好有“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和“戈宝权文学翻译奖”竞赛,因为时间宽裕,两个比赛我就都参加了。到了第二年夏天,两个比赛结果揭晓,我竟然都得了奖,而且一个是一等奖,一个是二等奖(一等奖空缺)。那个时候,我对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互补互动的道理有了真切的体会。

 

到了博士阶段,我的主攻方向仍然是翻译,只是博士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理论研究,从事翻译实践的机会少了许多。但是出于对翻译实践的兴趣,我还是保持了阅读名作名译的习惯,同时也开始关注起《参考消息》等报刊上双语对照的文章,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开始熟悉非文学翻译的一些路数。阅读理论著作时,凡是英语著作的汉语译本,我都想方设法找到英语原文,在阅读理论内容的同时,比较原文和译文,体会译文中的精彩译句,同时也为不该有的翻译错误惋惜不已。这一阶段的阅读为我壮了胆,多年后友人问我愿不愿意翻译理论著作时,我竟然答应了,凭的就是平时的积累。我还利用寒假时间与人合作,在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译作。和硕士学位论文类似,我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同样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题目是《文学翻译杂合研究》,研究的是文学译作中源语和原文成分在译文中的分布与表现。虽然选择该选题的动力主要来自理论著作的阅读,但阅读译文时的种种困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写作博士学位论文的过程中,我又大量阅读了前人的译作,对于什么是好的翻译有了与之前全然不同的体悟。

 

教翻译:教学相长,教研并进

第5篇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四个方面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规的教育制度中应该提供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建立,也就是提供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与目的探索的教育,以启发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更积极帮助人创造与实现自己与生命存在的价值”。[1]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唤醒学生生命之意识,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好,探求生命之意义,建构生命之信仰,全面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最基本和最重的一门课程,它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特殊优势主要在于: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蕴涵着生命意识,几乎每一堂语文课都可以渗透生命教育思想,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与灵魂就是“以人为本”,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有效地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开展生命教育,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不断完善,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积极拓展可能路径。

1.在文本教学中提升生命教育之意识

教材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最重要内容。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苏教版,还是其他地方性实验教材,一般都是以文本阅读为主要内容的。作为人类文化和经验的传承,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具备大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素材。中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把握好这种现实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这些承载着人类生命智慧的文学经典浸润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成为其精神世界的重要构成。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释生命和呼唤珍爱生命的文章,给人以生命的启迪。如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以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告诉人们应当热爱生命,努力使生活更有价值。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由盛开的紫藤萝花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引发人生悲欢离合之思考,慨叹生命长河之永无止境,感悟生的美好。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则由眼前树木飘送种子的景象,赞扬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告诫人们面对生活要勇于奋斗和开拓。此外,诸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与地坛》、《人生的境界》、《石缝间的生命》、《我为何而生》、《我的呼吁》等文章,都表达着一种人生追求,引导着我们探求生命的意义。中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表达亲情和友情的文章,其中洋溢着生命的关怀,也是非常好的生命教育素材。如《背影》、《与妻书》、《陈情表》、《祭十二郎文》、《项脊轩志》等。另外,还有一些倡导人与动物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如《猫》、《珍珠鸟》、《石钟山记》、《小石潭记》、《大自然警号长鸣》等,同样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很好素材。总之,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极为丰富,蕴藏着无限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适时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学会敬畏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历练,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写作训练中渗透生命教育之因素

语文教学除了在文本教学中提升生命教育的意识之外,还可以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写作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生活中表白内心、与人沟通的需要……作文需要有生命意识,需要字里行间跳跃着生命的活力”。[2]余秋雨也说过:“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因此,我们要走出传统写作教学片面注重技法指导的误区,把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构建“生命式”的写作教学。

在“生命式”的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自由地抒写生活,倾诉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事实上,这也是写作教学成功之关键。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选取最能触动学生心弦的话题,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人生经历,通过引入生命问题题材,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还可以开展以“生命”为主题的研究性写作。如在学了《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为何而生》等课文以后,可以指导学生就家长、老师、同学的生命观进行调查,利用多种途径获得资料,撰写调研报告。此外,观察日记作为作文训练常用的手段,也是进行生命意识渗透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进行开放性教学,多让学生亲近生活、亲近自然,把观察感受诉诸文字,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命的伟大、可贵与可敬。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生命的倾听。写作教学少不了要批阅学生的作品,在习作批阅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从章法技巧的角度去给文章寻找优缺点,或干脆一个分数一个“阅”字了事。既然作文是学生的生命倾诉,这种倾诉必定包含着学生的生命经历与生命体验,学生渴望有人认知倾听并产生回应。因此,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十分注意习作评语的生命回应,要把写作训练当成和学生展开生命交流的桥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具温情、最有渗透力的途径。

3.在课外阅读中捕捉生命教育之契机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补充。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既是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的需要,又是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能够源源不断地充实其生命,增添生命的厚度。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与前人坐而论道,和今人切磋砥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意义的认知,更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与人生意义的探究过程。

中外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经典名篇,其中蕴含着无限丰富的生命话题和人生哲理,这是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的很好素材。学生通过阅读这一类作品,可以与史上的伟人、名人、哲人进行生命对话,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真谛。读鲁迅的散文集《朝华夕拾》可以让我们懂得生命之美好,这些散文是充满温情的鲁迅先生从一个孩童的视线出发,隐去其惯常的愤怒和绝望而诉求于自己人生体验的成长追忆,这些美好的记忆正是鲁迅先生在“绝望现实”中还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根源。读余秋雨的散文自然会感受到浓浓的民族忧患意识,在作者理性的批判和浸透着悲凉色彩的厚重文笔中,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对现代文明作深层次的思考。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看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身上所体现的顽强坚韧的意志和自我献身的精神,这些完美的精神操守永远是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善向美的风向标。读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可以感受到正直勇敢、真诚纯洁的优秀品质是激励人们永远向上的生活原动力,而友谊、人性和人道则永远是沟通人类灵魂的桥梁。这些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经典名作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开启学生的思想,浸润学生的生命之魂。因此,阅读训练不仅仅是进行机械的语言训练,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陶冶。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从别人的失败中悟出教训,从他人的成功中汲取经验,让生命穿越懵懂无知和狭隘自私,沐浴阳光雨露和关爱仁慈,进一步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其人格品位,引导其探寻生命的意义。

4.在实践活动中拓展生命教育之渠道

人的生命的发展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命自由的伸展在自由活动中才能充分实现。教育学家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法”指出,活动是学习最基本的途径。杜威甚至把活动的重要性提高到“做中学”的高度,指出所有的学习必须在“做”中进行。陶行知当年提出“六大解放”,也是要给学生活动的权利和成长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积极关注触发学生生命感动的活动,强化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内在的独特体验,这对学生的生命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设计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可以让学生定期出主题与生命有关的手抄报、黑板报、墙报。积极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班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感悟失败,收获书本之外的人生经验。如组织开展“诗歌中的人生”讨论会、“让生命与诗歌同行”朗诵会等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讲述诗人生平、赏析诗歌内容,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生命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如可以就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比如大学生为救一个老农不幸死亡到底值不值、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等进行辩论和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此外,可以适当组织春游等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感悟自然生命的神奇,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给生活注入活力,使生命得以飞扬。总之,中学语文教学是中学教学中开发学生生命潜能、展现学生主体活力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促进学生身心的充分发展离不开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活动,语文教学必须具备更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的生命力得以更为充分的发挥。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中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其中的人文内涵,在心灵的花园里绽放真善美的花朵,让他们的生命诗意地栖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