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6 17:32: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实训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的硬件技能逐渐被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物流设施设备取代,突显了操控这些硬件设备物流软技能的重要性。物流人才的需求变化往综合型技能人才方向转移,企业高素质人才缺乏与高校人才培养不完善矛盾突出,因此高职院校抓好物流软件实训是培养学生掌握物流软技能的必由之路。
1 高职物流专业定位
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社会上需要的是综合的人才,我们进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不但要重视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构建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以企业岗位为导向。据2008―2010 届连续三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达 87%,就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达51%,一年后离职率达 45%。可见,本专业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高,但离职率和专业相关度也较高,人才供需结构矛盾使得很多学生转行业。因此学校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多个岗位的理论与技能,增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连接,满足企业的动态需求。
以技能培养为目标 。物流技能的学习与运用是以扎实理论知识为基础。物流理论决定了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物流思想理念。物流学生的培养应该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物流软件实训恰好是物流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课程,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物流思维下的物流操作技能。
2 高职物流软件实训特点
目前,代表性的物流软件有环众,中诺思,络捷斯特,星城软件,益达3D实训网等;其中中诺思专注于高职物流软件应用与比赛,环众专注于中职物流软件应用与比赛,星城专注于广东技能鉴定认证,络捷斯特和益达3D实训网主要从事高职高专的物流实训室建设,益达3D实训网在物流3D仿真实训中有所创新。不管各学校最终选择哪些软件进行物流实训教学,但高职物流软件实训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内容:
物流理论知识为基础。物流理论课程应在软件实训前开设,高职学生必须在大二第二学期之前学习物流基础,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技术等理论课程。在系统的物流理论知识引导下,学生在进行软件实训时能更主动和灵活,有限的实训时间内学生能自主地进行软件操作而不是老师在教学生才能学,或者是,老师边演示学生边做。
业务流程为导向。物流软件实训是多个子系统或者众多模块之间的操作,软件操作的顺序必须以物流业务的流程为导向,孤立的数据处理学生难以明白操作的意义,类似的操作也难以独立完成第二遍。需要以完整业务流程的案例才能逐渐引导学生熟悉软件操作,并达到学生真实模型物流运作流程的独立自主驱动软件实操技能。
培养操作技能为目标。物流软件实训是将物流的业务流程数据和信息通过计算机操作实现运营管理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操作过程中,熟悉物流业务流程是完成案例的前提,实训的目的,不单只是熟悉业务流程,更应该真实模拟仿真企业运作过程,应以学生独立完成案例为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多模块或多功能、多命令操作,学生之间分组配合完成一个案例的基本资料,仓储、运输、货代业务环节,软件模块功能操作,子系统之间的业务流程切换操作。
3 高职物流软件实训教学方法分析
课程教学目的。物流软件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构建模块化教学资源,通过实训教学岗位化、业务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软件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前准备:
(1)编写模拟真实企业的物流软件教学讲义。讲义不仅要讲述软件的原理,应用课程安排、详细学习过程和任务、具体多样并富有代表性实例和数据资料。
(2)制定物流软件教学计划和课时,制作上机讲解PPT课件,形成完整的教学系统。
(3)录制物流软件操作基本流程示范视频,教师课前软件流程示范并录制课时教学视频,有利学生自主学习细节和课后回顾,毕竟软件操作只能在实训机房才能进行,课后不回顾讲难以掌握,下次实训也跟不上进度。
课程教学方法应用:
(1)个人独立案例完成训练。给学生分配一个唯一的区别码分配任务和考核实训情况。
(2)班级分小组案例比赛训练。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例如六小组每组五人,分工扮演部门角色仓储、运输、供应商、客户完成完整案例并计时任务完成详情评分比较优劣。
(3)小组内再分组或分部门实训。领导与分工协作能力,适应企业岗位团队合作需要。
(4)模范学生演示实验操作过程。承受公众压力,为今后适应企业内训打下心理基础。
(5)小组代表演示实验操作过程。沟通了解同学情况,培养信任和知人善任能力。
课程作业要求:
(1)形成规范的封面实验报告。尽可能的规范模式格式,接轨企业的管理要求,潜移默化的适应公司的管理规范。
(2)截图做实验过程记录。截图记载详细的实训数据和实验信息,能形成规范操作同时方便查阅和找出错误反思反省,省去重头操作一遍的麻烦。
(3)画流程图。包括实验流程实验示意图和物流软件操作命令步骤流程图示。
(4)写出实验总结。总结是学生整体回顾实训的效果,为下一次实训归纳掌握的技能与技巧,更好的完成软件物流流程的实训模拟,甚至提出建议,改善现状并有所创新的环节。
(5)描述操作步骤。要求学生掌握物流流程与物流软件操作逻辑,是信息化手段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本质需要,是学生掌握软件操作和发现改进现行软件的途径。
(6)总结发现的问题和提出意见建议。培养学生操作使用分析发现物流软件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执行物流运营流程的情况,具备思考创新能力。
(7)实验报告编辑按照规范来完成,物流软件和办公软件结合使用,要求学生娴熟操作物流软件同时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展示操作成果。
(8)实验过程记录以作业(电子档或纸质报告)上交。综合评定学生实训资料依据。
课程考核。物流软件实训是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且各模块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学生进行考核:应安排学生在实训课结束交实训报告。通过实训报告,总结实训中的得与失,在物流理论知识上有哪些新的认识,在物流操作上是否有收获,以后还需要改进哪些方面等。教师应详细阅读每个学生的实训报告并打分。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实训表现、考勤等方面。总评应采取满分制,由综合实训和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判定,按60%、40%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
课程探索。引入企业人员参与物流软件的实训教学,可以通过专周实训,校内培训课程或者到企业相应软件使用岗位实习。需要物流软件开发企业和物流软件使用企业协助开展。学生操作的软件就是企业实际应用的软件,真实解决物流运营问题,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见识视野和对软件学习应用的信心。
4 结束语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科目,科学合理的物流软件实训教学方法将能得到其他实训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实训成本低,组织实训方便,实训创新容易(包括咨询、形式和学生创造性等),实训实现可操作性强,实训教学普及效果好,企业信息管理需求和学生就业直接应用。同时这是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宣传和普教途径,有效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的系统产学研互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物流专业 实训教学 教学改革 “工学交替” 教学模式
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家调整振兴十大产业》和《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的精神,可以看出物流产业的调整为我国物流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
物流专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给物流专业的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现代物流专业的教学模式,通过加强专业建设,以适应物流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近年来我校注意加强物流专业的实践环节教学,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在技工学校教学环节进行“工学交替”工学整合,并为学生岗位实训提供方法指导,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方法论基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希望通过交流专业建设经验,以期达到抛砖引玉,共同提高培养物流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
一、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物流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集双方优势,联合培养市场认可的高技能人才,既要注重合作的形式,更要注重合作的内容,校企双方必须在诚信、互惠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
1.物流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物流专业是一门综合的、交叉的经济学科专业,它涉及宏观经济、微观经济、技术经济、运筹学、电子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和内容,是一门覆盖面广、应用性强的学科。
我们通过对市场调研报告的整理,汇总本地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依据学生就业趋向和岗位技能标准,分析得出该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主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内物流政策、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掌握物流管理基础知识(获取助理物流师证);财务、营销管理知识(能编制报表、善于沟通);具有一定的组织运输作业的能力(具备统筹规划);熟练应用各种物流软件(熟悉计算机操作)、物流操作技能(驾驶证等);
根据以上分析,要使物流专业学生掌握以上技能,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2.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强化实训方面的优势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被西方学者界定为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完全融合的岗位学习,它要求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在企业工作现场创造新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岗位工作设计成学习过程是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的本质特征。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严格区别于传统的“五一”分段或“四二”分段教学模式,不是等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基本技能,综合技能训练后再到企业进行生产适应性学习,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生产需要有计划地分段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训。
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离不开具体的工作情境,在“工学交替”实践过程中,学生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学习,学习企业的工作过程、技术实践知识、技术理论知识,了解企业的文化、组织结构、企业的经营环境,从而实现工作与学习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整合。
实践证明,利用物流企业的资源优势,为学生进行期间实训和毕业实习提供平台,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技能,另一方面为企业成长储备了人才。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形成良性互动,获得校企双赢,这是目前培养物流人才最佳的途径。
二、我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我校从2006年04物流班到南京依唯柯公司配件仓库实训两周和2007年05物流班在华润苏果实训三周的工学交替的试点开始,在2008年开始全面试行执行,加大了“工学交替”校外实训课的课时,在强化学生实训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推行“工学交替”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定培养目标和方案
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分解细化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与具体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根据培养目标需求,制定实施计划。
1.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作内涵。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结合南京地区的实际,选定一些有代表性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共同确定培养目标。
2.成立校企双方参与的教育咨询委员会,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确定人才能力、素质标准;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实训课题,共同设计教学过程,科学安排实训教学时间。
3.根据教学计划,由合作企业提供实践场所,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校企双方对学生在实习过程的劳动态度、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并作为学生本次实训课程是否合格的依据。
第二阶段:确定实训内容和时间
“工学交替”实训内容的选择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根据企业物流运作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实习岗位,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辅导员共同制定了三大实训教学模块。
1.组织一年级的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通过企业专家的逐一对照实践作业场景进行讲解,初步了解企业文化和物流企业的基本活动过程。
2.组织二、三年级的学生结合企业实际,在学校通过模拟物流软件的练习,熟悉物流信息的收集、分类和处理过程;在校内仓储实训室熟悉物流仓储管理流程和设施设备的基本操作。
3.安排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年用三到四周时间,在企业顶岗实训,直接参与货物的分拣操作;学习使用装卸搬运设备、计量设备、保管设备;学习驾驶技术,掌握驾驶技能。
第三阶段:组织实训过程和考核
1.学生实习前,布置学习任务,进行安全教育。对实训计划内容进行介绍,对实训方法进行讲解。
2.实习中,指导教师到企业中与企业辅导员一起对学生逐一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反馈。
3.实习结束时,由指导教师与企业辅导员共同对学生的实训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与考核。组织召开实训成果研讨会,总结体会,提出建议。
以上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接应,构成一个工作链,确保整个教学实训完整而有序。
三、我校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工学交替”实训课程的实施,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了相互渗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不断养成起到了解决促进作用。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了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培养了责任心、自信心、独立性、合作性等在内的人格特质和人格操守。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熟悉实训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掌握所在岗位的工作方法、技能技巧,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相关的技术本领,有效地丰富了理论知识。
工作信息的获取、工具的选择、工作步骤的确定等实训课题的实施都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经过三到四周的多次反复培训、指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与“工学交替”实训课程实施的企业,在学生实训过程中,通过考查,择优录用学生达三分之一以上,提高了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提高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满意率,为今后进一步校企合作打下了好良好基础。
“工学交替”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对社会和物流企业现状有了切实的认识,对毕业实习或转岗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为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铺就了道路。
四、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虽然在1903年美国就尝试运用学生学校期间学习和到企业实训交替进行的校企合作方法,但是我国还在探索阶段,存在安全风险、企业不接受的风险,难度较大。寻求校企共赢的合作道路,就现阶段而言,“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企业积极性调动问题
目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学校能从校企合作中受益,如降低教学成本,扩大学生就业,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但就企业而言,由于缺乏政府强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除了能够挑选优秀毕业生外,现实的受益不多,造成了企业的积极性不够高。
2.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的衔接问题
这也是校企全方位合作中具体操作层面上的难题。教学和生产要做到既互相融合又互不干扰,需要校企双方根据不同企业实际情况做好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而且不同企业之间往往不能通用,使得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加大。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向是正确的,虽然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矛盾,但只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创新、总结和提高,就能形成切实可行、较完善的校企合作的机制,实现加快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步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济.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推动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11-08.
[2]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虚拟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96-02
由于传统的学科课程设置模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多门学科科目和相应的技能训练科目构成,造成课程之间衔接不紧密,不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生无法建立起对职业的整体认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型、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应建立一批相当有水平的仿真实训中心――虚拟企业,为学生提供高仿真的模拟训练,才能提高学习训练的真实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课程要打破学科课程体系,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综合性教学项目的开发,将真实性的物流企业环境搬进学校,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建立对物流企业及其工作环境的初步认识,通过手脑并用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和行动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本科研项目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调查研究、实践与理论相给合”的方法。研究过程中到高职教育兄弟院校走访、深入社会调查、用人市场调查、物流企业调查,调查过程中获得了研究所需的基本资料。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理论及部分已完成成果,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研究、教学效果评价与实践三步循环法提出虚拟企业在教学中运用的方法。调查是项目研究、教学评价与实践的基础,项目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评价与实践经验反过来又可以完善、提高理论研究成果,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综合调查是方案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项目研究的事实依据,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究与教学评价及实践,是课题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深化项目的研究,从理论上探讨分析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内容、构建虚拟企业基本框架方案。方案经专家充分讨论和论证后,方可进行实践。以研究成果为指导,利用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教学条件与资源,管理工程系现有实训室进行虚拟企业构建,并与中教景程、三和通物流、顺丰物流等多家物流企业联合,保证虚拟物流企业的有用性和可行性。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再经过专家论证,重新修改人才培养模式。修改后的方案又指导实践,循环往复,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最后总结出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虚拟物流企业教学平台。
二、构建虚拟物流企业
虚拟物流企业是指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构建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和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模拟实现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过程。虚拟物流企业应具有以下特点:仿真企业环境;模拟职能岗位;仿真企业业务流程。在虚拟物流企业环境中,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角色,体验物流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由此加深对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体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1)激发学生对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的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2)有助于学生熟悉物流企业的生产运作,提高学习和实践能力;(3)开阔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4)加深学生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技能,掌握企业信息管理流程。
三、虚拟物流企业运作及相关角色及业务
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实战演练模拟的教学方式,应参照企业经营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安排各级供应商、研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物流部门和市场部门等企业重要角色,通过沙盘模拟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以体验式的互动学习方式,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各种决策的成功与失败中学习。从而使课程教学实现由课堂讲授为主到实践教学为主的改变,彻底解决理论教学和企业实际经营过程脱节的问题。
1.沙盘模拟要素。(1)实验指导书。包括实训说明、课程背景、沙盘实训的准备工作、实训的组织、实训纪律、实训目标和实训考核等。(2)沙盘实训手册。包括创业计划书,供应链各业务环节每期的分类账,采购订单。(3)分组分角色。沙盘实训时,将学生分成6~9组;每组5人,分别担任生产总监、分销总监、批发总监、零售总监和物流总监等角色。(4)全面数据分析。根据沙盘软件,能够提供许多供应链管理环节的数据图表分析。在分析中,可以提取每个组各周的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库存与欠货数据,将15周数据排列起来,就能看到不同的变化,对比每周6个组,都会获得相同的订单,但经营过程和结果却截然不同。没有一个组能做到“商家不欠货,供应链不断裂,库存无积压”。(5)实训沙盘。沙盘包括:沙盘盘面(可根据实验桌样式提供接近正方形或扁长方形)、商品模型、老师授课PPT课件,学生实训手册(含空白订单、流水账等),订单与库存登记软件(学生端),订单与库存统计分析软件(老师端)等。
2.沙盘模拟实训目的。(1)了解企业经营业务流程、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2)掌握企业供应链管理知识,包括采购、生产、分销、零售全过程;(3)掌握第三方物流设备管理,包括汽车、火车和飞机等运输工具;(4)掌握仓储管理、货位管理、仓库维护;(5)掌握配送管理、分销管理;(6)掌握跨区运输管理;(7)掌握物流成本管理;(8)提供独立思考机会,培养创业创新精神,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3.沙盘模拟实训目标。首先,通过沙盘模拟和体验式的角色扮演,在计算机上直观地看到企业的运行和管理信息的流程,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和融入企业,解决学生对企业实际情况不了解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供应链中各个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管理中的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整体经营的要求。其次,通过实战演练训练摆脱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难以联系实际和相关概念模型晦涩难懂的局限性。通过演练使学生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管理活动中,寻找和掌握基本的理论和使用相关管理工具的技巧与方法。最后,通过积极参与和分组竞赛,使学生针对具体的环节自行做出适当的管理决策,从而将枯燥的专业问题通过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实践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管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虚拟物流企业经营实战演练模拟教学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角色,通过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沙盘模拟中了解怎么才能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有效;如何控制成本,确保收益的最大;如何根据市场前景,制定产品策略,安排产品研发;如何保持均衡的生产计划和活动,避免物料短缺和库存积压;如何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如何获得市场信息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通过角色互换、团队协作、亲自操作、亲身感受掌握管理中的信息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实现“全局最优”的管理思想。
参考文献:
[1]中教景程.企业管理综合实训手册―模拟企业[Z].ITMC国际认证教育管理中心,2007
[2]朱仕兄.物流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马华.物流运输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论文关键词:创新能力;港口物流;实践教学体系;保证措施
一、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港口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作为交通运输枢纽的港口,在交通运输网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化的港口不仅具有使货物增值的功能,而且已经开始向“国际物流中心”转型,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
港口物流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港口本身,而且体现在对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上。它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对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港口物流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科技和创新方面落后于世界著名港口,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要促进我国港口物流持续、高效的发展,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关键。
二、我国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大批量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教育体系本身就有很强的创新力,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发达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也十分重视,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而且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的方式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物流、港口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等理论知识,熟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技能,英语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培养,更需要加强对于港口物流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的实践教学培养。因此,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就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体系
(一)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
1.培养港口物流专业的基本技能。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的基本技能掌握是国际物流、报关报检、港口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相关业务软件;英语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能够较快适应和融入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中,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2.培养港口物流专业的职业技能。港口物流专业的职业技能分为港口物流基础业务能力和国际物流业务能力。基础业务能力是掌握港口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熟悉运输、仓储等所需的工作技能,解决在企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国际物流业务能力是在国际物流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英语与国外客户进行沟通联系,能进行国际货物报关、报检、单据制作、国际集装箱运输等业务操作。
为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毕业生参加报关员、报检员或助理物流师等考试,并至少取得一向证书。为适应港口物流和国际贸易发展要求,要求学生有选择的考出国际物流方向的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国际货代员证书等。
3.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较强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就一定主题进行市场调研能力,并能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市场分析。
(二)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是以专业技能应用为主线,兼顾综合素质、外向业务拓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大部分,即课堂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第二课堂、毕业实训等4个环节。
课堂实训内容的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把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专业技能课程实训是针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的单设实训,即课程学完后,在计算机房或者场景实训室用一周或两周时间集中来完成整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对整门课的内容加以运用和融会贯通,以达到巩固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是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设置,综合相关几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相应的工作,并能在工作中实现创新。专业技能课程实训和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的内容设置与学生要考取的职业资格证相结合,通过实训帮助他们复习考证需要的相关知识,提高考证的通过率。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经常邀请企业有一定资历的专家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可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把教育寓于活动,在活动中深化教育。
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参观交流、专题调研、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安排教师带队到企业参观交流或进行专题调研,或者利用假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第六学期,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者自行落实的单位进行毕业实习。
四、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措施
(一)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高低是实践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要求具有"双师"资格。既要有较高的港口物流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好是有在港口物流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学校要不定期的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聘请港口物流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进行实践教学指导,补充实践教学的教师资源。
(二)注重课堂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
不同的课程,知识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课堂实践教学,在时总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要抓好实践教学的质量,课内实践教学的形式允许而且应当多样化,要突出特色。
1.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学习国际物流基本知识、掌握物流基本技能的方式转变为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来总结出需要的国际物流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师在案例分析中启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们可对物流行业的情况有总体上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洞察和判断能力。
2.归纳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问题,并安排学生进行理论问题的讨论,然后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点评和统一讲解,把学生感性的、零乱的知识系统化,分析总结出实训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小组项目法。教师在专业课程的设计,如对港口物流企业流程设计、仓储配送优化等内容中,把学生分组,布置一组人员共同参与某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要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然后将大家的结果汇总,项目小组负责人整合提交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模块化课程。有些课程可以按照工作流程和岗位能力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如:《国际集装箱运输》课程可以打破常规的章节划分,按照集装箱运输的流程将课程分成以下课程模块:集装箱运输中外贸部门的工作、货代部门的工作、仓储配送工作、集装箱堆场作业、报关与报检工作、运输协调管理等。通过模块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是在何种情况下应用的,并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企业环境为背景,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校内实训项目
校内实训项目的规划,要根据我国港口物流业的新理念和模式,对现有的实训项目进行整合与优化,剔除重复和过时的实验项目,补充反映港口物流发展前沿知识的新实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内实训项目可以在计算机房进行,以专业的教学软件为基础,让学生根据教学软件的内容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完成实训项目。这就要求软件的设计要高水平、高起点,可以采用学校、软件开发公司和国际物流企业专家共同讨论研究、设计实训模块的形式,使教学软件与当前港口物流企业使用的主流软件一致,但要更加适合教学和学生练习。硬件环境可以采用当前企业使用的或者尺寸按比例缩小的真实设备。
校内实训项目还可以在场景实训室进行,场景实训室是把实训室设计成企业办公的环境,以实际工作的流程为基础来设计实训模块,以港口物流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来分角色,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工作角色中来进行现场的工作岗位演练。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学生既要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又要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通过相互协作来完成整项“工作任务”。场景实训可以让学生熟悉物流企业中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明晰物流企业业务的处理流程,全面提高物流实训者的工作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参观交流、专题调研、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大多必须在现场进行,实现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彰显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基本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首先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把港口物流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其次是采用“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于学校来讲,可以了解和把握行业最新人才需求、研发动向及技术需求,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上要特别注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质量保障体系。
(五)丰富第二课堂,建立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文章摘要】
以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园快递实训室的发展、经营、管理为例,阐述了快递实训室新型师徒关系的建立,然后从快递实训室引入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实训室参考现代企业进行制度建设和实训室建立现代企业的学习文化等多个角度对新型师徒关系基础上的校企文化融合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快递;实训室;模式;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A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生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现代“师徒制”在实践技能教学中的优异效果。
2010年09月,经济管理系在响应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加强校企合作的号召下,于与成都奔腾快递公司共同建立了“经济管理系快递实训室”。该快递实训室是面向社会企业经营与学院学生实训相结合的实训室,同时奔腾公司定期派人进行理论授课并与学校共同进行教材的开发。2012年05月,学院与顺丰速运四川分公司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把顺丰速运的川师东校区的服务点设在了经济管理系快递实训室,称为顺丰速运校园合作点。从快递实训室建立以来,已经有多届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了快递实训室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本文将从快递实训室引入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实训室参考现代企业进行制度建设和实训室建立现代企业的学习文化等多个角度对新型师徒关系基础上的校企文化融合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发展和完善的思路。
1 现代“师徒制”的概念和意义
师徒制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师徒制是指徒弟跟随师傅按照一定的合同结对的方式,在师傅的指导和影响下学得专业技能和情景智慧的培训模式。在今天的高等职业教学中,传统师徒制仍有许多可借鉴的东西。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良好背景和专业优势下,打破传统的“师徒制”概念的束缚,融入校企合作的理念,与社会、企业共同建立和推行现代“师徒制”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因此,本文提出的现代“师徒制”是指行业企业人员、本校和外校的教师、本校和外校的高年级同学为培养低年级相关专业的同学通过企业业务活动而建立的一种特殊的培养制度。
2 快递实训室新型师徒关系的建立
通过建立校内现代新型师徒关系的 3+1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个师傅辅导一个学生的模式。实现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
专业教师做师傅,负责指导学生治学态度,主要进行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指导。同时通过半年到一年的磨练;发现一些工作积极主动、踏实认真的同学,给予他们以信任,让其参与到实训室的日常管理中来。包括新学员招聘、低年级学员的值班管理、培训资料的制作、宣传报道的修改等。同时安排部分同学参与跟专业相关的校企合作企业的沟通交流,使他们在多方面得到提高。
经过严格培训的本校和外校的高年级同学做低年级同学的“小师傅”。让高年级同学指导低年级同学,将对同学的关心帮助渗透全过程主要对学习方法,具体操作规范的帮助。
企业人员做师傅,将企业文化渗透全过程,主要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训练。合作单位的相关业务人员会通过多种形式跟学生进行交流,如专家现场指导、专家讲座、企业顶岗实习指导、日常业务信息的通报、业务技巧的指导等。
通过这种模式,逐步实现四个合一问题,即实训室与教室合二为一、学生学徒合二为一、教师和师傅合二为一、育人和生产合二为一。使学生职业素质和工作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3 新型师徒关系基础上的校企文化融合
3.1 快递实训室引入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
在快递实训室工作氛围的营造上,要体现合作企业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同时要将这些文化逐渐渗透到每个实习同学的日常生活中,比如顺丰公司服务人员的热情的工作态度、做事情的严谨和规范等,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冷静的处理方式等。
3.2 实训室参考现代企业进行制度建设
3.2.1指导老师和高年级负责人安排实训室低年级同学制定详细的实训室活动计划,要求按计划执行相关工作,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计划性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周到性和可操作性。
3.2.2指导老师要求高年级负责人带领快递实训室其他同学善于观察,定期撰写相关报道文章,并到相关网站上。学生的工作得到了合作企业的肯定。部分资料已作为企业内部参考。
3.2.3指导老师要求高年级负责人按现代企业现场管理的6S标准进行工作。
3.2.4为了在低年级同学中树立正确的工作榜样,实训室对即将离校的高年级同学颁发了积极贡献奖,通过此活动,凝聚了快递实训室的每一位成员,同时也肯定了每一位同学的付出,让大家更加努力的为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的奋斗。
3.3 实训室建立现代企业的学习文化
3.3.1利用实训室的这个工作氛围,让学生边做边学,除安排高年级的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进行相关快递知识的讲授外,还会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现在实训室已经完成了十二个培训项目的内容编写,方便以后的培训工作。
3.3.2邀请部分曾在快递实训室工作,现在物流企业就业的同学回校指导同学们的工作,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企业信息,为同学们就业做准备。
3.3.3加大与国际快递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资深业务人员对同学进行指导,并与《物流应用英语》的课程学习相结合,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开展国际快递业务的能力。
3.3.4在速运收派员的帮助下,高年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带领低年级物流管理专业同学,完成了快递实训室业务操作急需的过程指导书。该指导书在后期保证业务操作准确性方法起了很大作用。
3.3.5在老师和企业人员的大力支持下,高年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带领低年级物流管理专业同学,正在完成校企合作单位的企业内部培训PPT的制作。制作完成后对企业的内部业务培训和学生的快递实践教学将发挥重要作用。
3.3.6高年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指导低年级物流管理专业同学,在自身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将快递实训室的各个操作环节的内容进行细化,制作了多个培训项目,为引进新一批的实训同学做准备。同时正在与其他院校的同学联系,开展互帮互学,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4 结语
高职院校快递实训室不仅是实践教学环节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专业建设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物质条件。由于目前跟合作企业的合作范围还不够广泛,对外服务社会的能力还不够强,建立现代“师徒制”实现校企文化的实践探索还需要不断推进,这样才能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更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健雄.快递业务员(基础知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2]赵永强,周海明.快递业务员(中级),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3]陶小恒.关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思考,大众商务,2010,(08)
[4]吴杰.高职院校医药物流实训室建设方案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06)
[5]张戈,胡科.物流快递实训室实践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6]张戈.校内快递实训室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J],企业导报,2012年,(01)
Liu Jia
(Inner Mongolia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s and Electronic,Hohhot 010070,China)
摘要: 本文提出了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并在参考国内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经验的基础上,对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初步构想。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provis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backbone colleges, and proposes preliminary ideas on practice bases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side and outside of higher vocational backbone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referring to the experience o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the domestic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骨干院校 物流管理专业 教学 改革 构想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backbone colleges;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teaching; reform;idea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79-02
0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人才,并且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许多高职院校也总结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其他同类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初步探索性设想。
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1.1 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骨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经过和一些物流企业的交流,结合其他高校的调查,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主要表现在:毕业生能零距离就业,即能“下的去,用的上,留的住”。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一要综合素质较高,二要专业技能较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尤为重要。另外,企业普遍欢迎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市场拓展能力的人才。总之,高职骨干院校应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本文认为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熟悉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了解物流企业各业务环节的基本操作流程,具有进行货运的从业能力与从事企业物流基础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该培养目标在人才类别上定位于应用性人才;在服务范围上定位于区域经济建设;在服务层次上定位于基层一线。
1.2 课程设置因为物流是由物资、商业、运输、储运等很多行业、部门与产业构成的社会化服务的一个整体,现代物流管理设计多种新技术如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等。在三年的时间中高职教育是不能够完成职业和行业高度相关的所有要求的。因此,必须要依据企业所需的物流人才层次,依据本地区的行业格局,确定相应的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包括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
1.2.1 首先,明确专业定位,培养物流急需人才物流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涵盖生产、流通和销售的全过程,管理相对复杂。我们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物流急需人才。从学生就业方向来看,今后学生可能从事以下行业方面的工作,其适合程度见表1。
以物流最常见的工作岗位技能为着眼点,今后学生可能从事的岗位有:仓管员、采购员、配送员、信息员、销售员、作业层主管。
1.2.2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把好关坚持“一个主线”,既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又要训练学生专业技能,使他们经过三年学习与实训,由学生转变为准专业员工。高职骨干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线应是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物流管理专业方向上,课程性质定位可以为:侧重商务,掌握技术。课程内容应立足静态物流(存储),切入商务环节(采购、销售),渗透转移环节(运输、速递、配送),叠加整理环节(拆拼、分拨)。物流管理专业整体课程可以实施“三阶段教学法”,它的基本内容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一个学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第二阶段,用两个学期进行综合素质提升;第三阶段,用三个学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具体在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方面,知识包含: “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管理学、经济学、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从事配货、流通加工、货运、储存、运输、装卸的物流业务活动的知识;掌握物流成本计算的相关知识;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法律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基础、心理学、市场营销等。能力包含和专业相关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与基本技能,如: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相辅相成,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中两个缺一不可,合格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必须两者兼备。综合素质能力主要体现人才的综合能力,在对人才质量进行评价时,综合素质能力是主要标准,综合素质能力同时是专业特色的一个重要标志。综合素质能力包含:方法能力,也就是知识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与不断创新能力;社会能力,也就是计算机应用、人际关系协作、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2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
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反复实训的基础上,因此加快建立设备设施先进,软件配套完善的实训室及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和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重视“能力培养”,全方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
2.1 建立实训基地的政策理论依据教育部于2006年底出台了教高[2006]16号文件,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强调了当前高职骨干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高职教育的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习)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全面、可行的指导性意见。这个文件表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是培养企业一线应用型与操作型的职业人才,所以,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关键。
2.2 全国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经验从全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来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2.2.1 物流企业岗位认知阶段: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选择企业组织学生参观,聘请企业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专业认知讲座,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和岗位要求,了解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2.2.2 课程实践:本阶段实训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阶段,包括课程实践和专项实训。
课程实践是根据每门课程中实践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的。如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包括商品的入库作业、商品的出库作业、库存控制的单据和报表、仓储设备设施的使用等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物流设备实训室完成。再如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包括编制配货计划、配送中心的进货、装卸搬运、定单处理、拣货、补货、退货处理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专项实训指的是在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每学期中的独立实训周,对专业实践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是在课程实训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相关工作业务结合起来,设计出仿真的环境,学生在此熟练掌握各个环节的工作。该专业的专项实训包括:仓储、装卸实训、配送实务实训、物流信息系统实训、ERP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第三方物流实训等。
2.2.3 专业实训:专业实训主要在企业通过顶岗实习完成专业实训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进而实现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在教学环节的组织方面,在完成某一个能力模块或者几个能力模块的学习之后,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间为半年。也有的学校,如深圳大学,和一些政府机构合作(如铁路局),开办了校外驻勤机构,学生在每年特定的业务繁忙时(如春运时节、法定长假期间)去实地顶岗,即解决了用人单位的临时性用人之急,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3 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构想
2.3.1 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物流管理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工作,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密切联系实际。鉴于目前我区成熟的上规模的物流企业较少,学生顶岗实习完成较为困难,为了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我校应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学校内的物流实训室进行仿真模拟学习。参照其他成熟高职骨干院校的实验室建设经验,结合信管系的管理专业特点,加强管理专业设备实训室的建设,如物流类的仓储设备、分拣系统、各种搬运、装卸机械、包装机械等、物流信息系统实训室、ERP实训室等。
2.3.2 与物流企业联合开办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了弥补校内实训基地联系实际的不足,我们还可采取广泛联系区内的物流企业(如佳运物流、惠丰堂、铁通物流)进行协商洽谈,走出校门,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多家物流企业联合开办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课程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就业提供保障。经常带领学生到各类物流企业去参观、考察、学习,培养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2.3.3 加强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几年来,高职骨干院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一些专业学科方面取得了好的成效。在物流管理专业,可以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与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按企业的需求制订教学计划并进行教学安排,企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和进行实践指导,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学生有半年或一年在企业工作的时间。这种合作可以改善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物流行业最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及物流信息系统,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丛红奇,徐彦.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设想.辽宁高职学报[J].2007(3).
[2]韦克俭,覃扬彬,苏波辉.积极建立物流实训基地大力培养物流急需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探讨之一.商场现代化[J].2007(7).
[3]王薇薇.物流管理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3).
[4]张小彤.中职物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东教育・教研,2007(9).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成功智力理论;物流The Design of the logistic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based on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theory
FENG Jia(Zhongshan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4)
【Abstract】Based on reflections on the posi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this paper cleared the fundamental and strategic position.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the requirement of companies to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redesign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from the idea route, objective, content,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system.
【Keywords】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e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theory; logistics【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53-02
1对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思考
对高职实践教学的正确定位和理解来自于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刻认识。2006年12月14日教育部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通过大量的企业访谈和高职学生就业情况反馈,笔者清楚的认识到高职学生的培养规格是不同于科研分析型或者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企业把对高职学生的第一线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和职业化素养放在最基本的位置上,然后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管理能力、系统分析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
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责任来看,首先,通过培训学生第一线实操技能和职业化素养,使学生获得相应行业的谋生手段。其次,高职院校在谋生的基础上给学生铺垫一条由基层操作人员向管理人员发展的职业成长路径。可见,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在高职教学体系中应该处于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
2成功智力理论
“成功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obert. J. Sternberg)1985年基于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弊端及其对教育的不利影响而提出的。所谓成功智力是指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用以达成人生目标的智力。斯腾伯格认为,为了达到个人、群体的文化目标而去适应、选择和塑造环境的能力,成功智力包括实践性智力、分析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三个方面。
2.1实践性智力。 实践性智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想法及其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使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实践性智力体现在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示范、展现、操作、使用和应用等能力上。缄默知识是实践性智力的核心。缄默知识是基于区别可以结构化、编码化的理论知识等显性知识形式而提出的。
2.2分析性智力。 分析性智力是指个体在遇到问题时所体现出来的知觉、记忆、比较、分析、解释、评价和判断等能力。个体运用分析性智力,在问题初现时便能觉察到其所在;能准确地定义问题,甄别出问题的轻重缓急;仔细地制定解题的策略,尤其注重长远的规划;能尽可能准确地表征信息,以确保信息的有效使用;能斟酌风险和回报的比率,以保证资源分配的最优化;能对其问题解决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2.3创造性智力。 创造作智力是指个体打破已有知识结构进行重新组合、运用而产生新颖有趣结果的能力。个体的创造性智力主要包括想家、假设、构思、创造和发明等能力.
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的提出大大拓展了传统智力概念的内涵,揭示了智力形成与后天实践、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智力发挥与具体情境之间的关系。
3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话动的各要索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话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质量保障等要素。
3.1物流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总思路。 根据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和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本文将高职学生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就业能力,主要表现为高职学生一线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化素养;第二层次是晋升能力,主要表现为高职学生的应变分析管理能力;第三层次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表现为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三个层次能力又依次对应了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路径:初次就业岗位——晋升岗位——未来成就。如图1所示。
根据成功智力理论和企业要求对高职学生能力层次的划分,本文将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也对应地划分为“点”、“线”、“面”三个层次。
图1高职学生能力层次与其职业发展的关系示意图
“点”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以商务谈判、仓储和货运等多门专业课程为载体,设计一个多“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培训学生在物流第一线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化素养,使之能胜任初次就业岗位的要求。由于“点”实践教学项目的基础性、系统性、学生人数的大量性和教学节奏与生产经营节奏的差异性等多方面原因,“点”实践教学项目采用以课程为载体,进行校内实训的组织形式较为合理,并且可以聘请企业第一线技能操作专家来校承担“点”实践教学项目的指导。
“线”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以不同岗位的物流业务流程为指导,以多门课程组成的课程系列为载体,设计一个多“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培训学生物流业务流程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使之具备从初级就业岗位向晋升岗位发展的基础。“线”实践教学体系涉及多项技能和多个岗位之间的衔接合作,是不同岗位业务流程的完整实现,所以在完成相应课程系列的教学后,采用进行校内整周实训的组织形式较为合理。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到企业去进行轮岗实训。
表1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物流岗位分类和要求
相关物流岗位类型岗位技能要求具体岗位企业物流岗位具备商务谈判、产品采购、订单处理和生产运作管理等技能OP、采购员、生产计划员、PLM、跟单员等流通或物流企业储运岗位全面掌握仓储原则、仓储规划、库存控制、分拣、配装作业和运输配送线路优化等技能仓储管理员、理货员、库存管理员、分拣员、配送员等国际物流岗位在进出口业务中能熟练进行报价商谈、报关、报检等相关作业订单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外贸跟单员、货运等 “面”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以综合内容课程为载体,设计一个或多个“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培训学生应变能力、管理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使之全面适应社会的环境和竞争。“面”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必须走出去,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进行实践学习,所以采用“校中厂”、“厂中校”或者顶岗实习等组织形式较为合理,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面”实践教学指导任务。
“点”、“线”、“面”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是逐级包含的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
3.2物流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设计。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相关物流岗位的技能要求和职业标准,所设置的各个具体实践教学项目目标的集合体。本文可以把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物流岗位分成三类,它们的岗位技能要求和具体岗位如表1所示。
3.3物流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方式。通过对“点”、“线”和“面”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设置,使学生在物流实践教学系统中获得在物流目标岗位的就业能力、晋升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如表2所示。表2 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学期物流目标岗位类型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载体“点”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载体“线”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载体“面”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载体第一学期军训、心理教育、沟通与礼仪、经济法、现代物流等第二学期企业物流岗位商务谈判、应用文写作、企业采购实务、生产运作、连锁经营等“采购-生产-销售”一体化整周实训第三学期流通或物流企业储运岗位仓储实务、配送实务、运输实务、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等“仓储-配送”一体化整周实训第四学期国际物流岗位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实务、货运、外贸跟单、物流英语等进出口业务一体化整周实训第五学期管理岗位企业管理实务、创新创业实务等企业生产实训第六学期顶岗实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线”实践教学项目都必须在完成系列课程的教学后开设。以上物流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的载体在不同学期中的分配主要考虑的是不同目标岗位类型的要求和业务流程包含的环节,没有充分考虑各学期课时总量、课时的平衡以及课程之间的承前启后的关系,所以在表2的基础上,还必须根据各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4物流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设计: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物流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规章制度等内容。管理对象包括了校内物流实训设施设备、校内物流实训教师、校外物流实训基地、校外物流实训教师以及校内外物流实践活动等。
物流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在很多高职院校都较为薄弱甚至是混乱,除了其管理对象多、制约因素多、教学过程复杂和可控性差等原因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日常管理机构缺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日常管理人员缺位和常规化管理形式缺位也是重要原因。
“点”、“线”、“面”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在各门课程载体间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实践教学项目,并且不断的反馈改进实践教学效果,有必要由专职的日常物流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定期组织物流实践教学会议。该会议要求物流专业负责人、校内外物流实践教学基地日常管理人员和校内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共同参加。
3.5物流实践教学保障体系设计: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由校内外物流实践教学基地日常管理机构、日常管理人员、校内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相关设施设备和保障制度等组成。物流实践教学保障体系要求高职院校有较完备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深度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关系、“双师型”校内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合理的实践教学保障制度。
4总结
以上对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是在解读16号文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基于成功智力理论进行的重新构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高职教育全面快速发展的时代,本文是出于对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思考,期望彻底打破本科教育对构建高职教育体系的束缚,确立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异,黄翔.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下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35-137
“教学做”一体化,即理实一体化,是把纯理论与实操内容整合成与实体企业紧密结合的教学项目,运用项目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重点体现在教材选择方面,选用以信息技术支撑的高职物流管理教材,将理论知识完全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学生通过操作去掌握操作过程中需要的理论知识,这也调动了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做的方面,结合实体企业背景,使学生操作计算机仿真软件(Flexsim),通过仿真使学生全方位的分析企业运作的模式、业务流程,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这样边做边学能够培养学生对信息管理的意识,打开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的地位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该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物流信息技术,熟悉物流运作的业务流程及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知道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研发,达到相应的操作水平,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该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边缘交叉课程,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其授课的内容包括物流信息管理认知、物流信息管理基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研发和维护等。是非常实用的专业课程。
三、《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授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偏重于课堂上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追根究底还是培养计划的问题,培养计划对课时限定。该课程通常每周2到3课时,时间限定一学期,在短短的课堂上教师很难讲透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足够时间让学生在实训室动手操作,更谈不上学生到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管理的顶岗实习。所以,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致使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很枯燥,没有兴趣,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的薄弱,因此学起来特别吃力,教学效果更加糟糕。基于这些现状,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培育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四、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优化授课内容
根据专业培养的定位,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及实体企业需求情况的调研,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有:采购专员(采购经理、采购主管、采购总监)、微机员(制单员)、技术管理员、一线仓库管理员、送货员、管控员、配货员、报关报检专业员、车辆调度专员、客户管理员、财务结算员等,根据企业匹配的这些岗位,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技能,如订单管理能力、采购与供应管理能力、货物运输管理能力、仓库管理能力、物流环节的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软件及英语应用能力,尤其一带一路、航空物流的大背景下,对物流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些能力的培养,信息是贯穿整个物流流程,而对信息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一个集成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所以,物流信息管理实务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核心课程。
通过上述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可以确定该课程在物流专业中的地位及对各个工作岗位中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进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然后以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为重点,遵循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按照企业岗位工作的内容来构建教学任务。为便于教学实施,把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模块,由基础到拓展,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表入里依次设置。《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内容的分配见下表:
五、《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是授课最常用的方式,如ERP企业资源计划,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图片等方式传递可视化效果,使学生很好的理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系统的结构、功能、作用乃至具体的应用。再如GPS、GIS、POS、EOS、EDI、条码、RFID、TMS等技术,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动画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物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从而增添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丰富了课堂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
2.理论授课采用实体企业案例做背景
如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顺丰快递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顺丰快递的订单;如海尔的“一流三网”信息平台,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学生登录海尔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熟悉其中所有功能架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汇报,将系统平台截图进行模块解释,教师最后对每个小组的PPT课件的制作、汇报内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使学生边做边学,既激发了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汇报能力等。
3.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展开一体化教学
我校有专业物流实训室,如物流3D仿真实训室、物流技术实训室、物流模拟实训室、物流沙盘实训室、物流生产实训室、智能超市等,要充分利用现成的资源整合授课内容。另外,这些实训室大都是物流业务流程的仿真,如物流3D仿真实训室,主要采用的是3D数字化仿真平台,通过虚拟技术再现物流真实场景,整个仿真过程可采用任务导向,业务流程仿真,角色系统自动分配,仿真过程中岗位职责明确,边做边学,不懂就学,不懂就问,使学生通过实训仿真过程实现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对每一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增强了授课中的过程监控,也达到了课程考核的主要目的,提高了实训质量和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物流3D数字仿真实训的内容主要有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系统)、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课程一体化教学,如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仿真是使学生认知仓储型物流企业主要的业务种类及业务流程,结合实体企业大的背景,其任务主要有出入库作业、配送作业、沃尔玛配送、海尔集团的配送等业务。
4.加强校外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一个保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通过校外物流实训基地进行定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边做边学,以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途径和就业渠道。例如,众品实业集团、双汇冷链物流、鲜易冷链、风神物流、德邦物流、京东、当当等合作实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物流教育;物流设施与设备;实践教学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对物流装备的合理选择、正确配置、合理使用及规范化管理有较深切的认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技术基础。
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且深度较大,不利于学生理解。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物流设施与设备更新变化速度加快,而理论教学又往往滞后于实际发展,造成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所脱节。因此,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接触到目前最新的、常用的技术装备及管理方法,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做到学校学习与工作的“无缝连接”,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一、存在的困难
近年来,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投入巨资购置实验实训的设备,从搭建物流系统平台到购置专业软件模拟物流各环节,甚至有的学校还配置自动化立体库及全自动拣货系统。然而,这一切对物流设施与设备这门课程来说依然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品种多。物流设施与设备包括生产、包装、储存、装卸、搬运、运输、流通加工、信息采集及处理等环节所用到的硬件,学校实训基地不可能采购包括所有环节的设备。
(2)物流设备更新快。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设备的技术也朝着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新装备、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实训设备的购置跟不上技术的进步,甚至出现某些设备刚购进学校,社会上就开始在逐渐淘汰更新的情况。
2.教师的知识架构与实践教学的要求不匹配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要求教师既有设备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有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跨度很大,属于典型的交叉性学科,这就要求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具有这方面相应的师资力量。然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现有的物流专业师资力量几乎都是从物资管理、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转过来的,在设备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
另外,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既能驾驭课堂教学,又能指挥实践教学现场。然而,由于这门课程所涉及的设施与设备范围广泛,实践教学难度大,有很多设备任课教师并没有见过,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了。
3.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高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数理基础一般不高。由于物流专业是文理兼招的专业,部分学生学的是文科,还有一部分是从中职学校考上来的,基础薄弱。学生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难度较大,而这些设施与设备还可能看不到、摸不着。这样,学生可能看不懂书、听不懂课,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采取的模式
针对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围绕物流管理专业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结合本院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情况,设计从图片视频认知开始,结合理论教学,深入企业参观,安排设备模型创作大赛,开展案例教学环节,结合社会调查进行设备规划并开展设备模拟展览会等实践教学的内容。通过设立这些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学生大脑想、动手做、眼耳等感官认知的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使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教学实现从设备的基本组成结构到使用功能,然后是实际应用的多层次教学环节的合理衔接,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认知过程,加深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理解,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1.图片视频认知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数理分析能力普通偏低的现状,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各种设施设备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枯燥的设施设备有感官的认识,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企业参观
为了更好地联系实际,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各类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去参观、考察、学习。到生产企业参观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实践教学方法,但由于不能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要达到好的参观效果,教师参观前的准备工作、参观中的现场指导工作及参观后的总结工作缺一不可。一般要先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与企业商讨参观内容、路线及时间,然后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到了企业,先听企业介绍概况,后由企业资深人士带着学生进行内部实地参观和现场答疑,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全程陪同。参观后,教师与学生一起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
3.模型大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在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教学中,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设备模型制作大赛。对参赛模型不限定具体内容和具体材质,学生以宿合为单位开展创作,为期一周。比赛现场主要由作品展览和制作说明两项组成,由学院物流协会理事、专任教师及企业专家担当评委。
4.案例分析
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中,各类设备的维护、管理及安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但这部分内容多数以枯燥的文字描述为主,学生兴趣不大。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上,采用案例分析法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其学习兴趣。案例主要选取现实中的物流实例,如广本生产线上的设备定期维护问题、港口吊车的安全事故等,通过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和讨论,指出企业在设备管理中的规范及存在问题,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设备规划
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设备规划是一项重要的课程项目,通过这一项目可考查学生的课程综合应用水平。项目中的教师和学生呈双向活动关系,教师的任务是充当“客户”的角色,负责对各个小组提出项目要求,同时应保证各小组的项目难度基本一致。而学生团队则是虚拟企业团队,他们可以分工合作,根据项目的需求进行物流设备的规划。在设备规划中,教师作为客户,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典型项目。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典型项目。选择的项目应是在工作中可能碰到的,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细节,让学生做完项目有一定的成就感。
(2)合理安排学生分组。项目必须在小组成员的
通力合作下完成,而且有许多设备要通过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多方比较推敲确定,所有的工作要在课余一定时间内完成,这样就要求小组成员能力、资源等搭配合理,同时沟通方便。因此,要在充分考虑学生能调动资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3)有效组织课堂辩论和总结。在学生团队根据项目要求规划好设备方案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各小组首先派人进行项目规划的陈述,然后由教师及其他组成员提出问题或建议。如果同一问题不同小组间有不同的看法,则现场进行辩论。最后每一小组均对其他小组进行项目评分。
归纳总结是整个设备规划项目的归宿和落脚点,如果控制不好,将会前功尽弃。各小组根据课堂辩论的情况,汇总各种意见和观点,进行方案的修正或完善。在归纳总结课上,各小组进行新方案的阐述,然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规划方案进行逐一点评。最后,教师根据小组评分的成绩及方案完善的结果给每一项目组评分。这样,通过分析、评价及讨论,对设备规划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讲解,最终引出本门课程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或技能。
6.设备展览会
设备展览会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参观实际展览会。带领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国际物流展览会,让学生对设备展览会有直观的认识。二是组织虚拟展览会。根据设备规划项目,每一项目组作为采购方进行设备采购,同时,每一小组又根据自己特长选择一至三类设备进行代销,制作网络销售主页。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准备工作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多媒体实训室开网络设备展览会,完成设备规划项目的采购及代销设备的销售。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充当“导演”的角色,设定合理的游戏规则,并进行现场指导。
三、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内容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学校实训设备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视频图片、企业参观、模型创作、展览会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让学生既能对设备系列有感官的认识,又不过分地依赖学校的实训设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物流设施与设备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有了切身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整个实践教学中,模型创作、案例讨论、设备规划和设备展览会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种作业形式可以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分工、统筹、制约和平衡能力等,通过活动,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人际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
4.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不论是模型创作还是设备规划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生可以动脑动口,积极思考,大胆设计,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制作新设备。这些实践活动的探索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顶岗实习;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core ability. At present, our country'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e post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restri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so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discipline of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i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post practice proces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 internship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ship; teaching and research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也明确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应在掌握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由此可见,传统的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实验实训、试卷考核、分数衡量的方式无法满足当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企业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教学实验、实训、实习之后已经初步掌握了专业知识,能按照企业员工的岗位独立开展工作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直接安排学生到企业具体实际工作岗位上独立完成或在指导技师的指导下完成工程任务的一种教学活动。企业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且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核心技能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之一。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现状
1.1 校企合作双方主体缺乏紧密性
高等职业教育以为社会经济发展、为企业生产发展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为己任,企业定当以追求理论最大化为目标。原本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相互作用、相互需求的联系,但是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还是存在校企合作双方主体不够紧密。一是表现在时间安排上,企业受产品的研发时间、生产周期、销售周期等因素影响较大,而学校的授课计划在授课时间方面相对而言比较固化。从而在时间安排方面,企业需要顶岗实习学生与学校组织学生正常上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二是表现在课程内容取舍上,虽然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由各物流企业、各行业主管和各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发,但是毕竟各个物流企业中存在着不同的具体工作岗位及其要求,所以课程内容教学与顶岗实习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1.2 顶岗实习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
信息化程度较高、物流实施设备相对完善的物流企业往往接纳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数量极为有限,而劳动量相对较大的物流企业很难派出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老师来全程跟踪顶岗实习学生。事实上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布点是相当的广泛,由学校派出的专业老师很难顾及到所有在岗顶岗实习的学生。甚至出现派出去指导的老师只是简单的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基本情况或只起到纪律检查的作用。学生在企业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真实地从事生产劳动,确实可以学习到课堂上和书本上不曾有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但同时在实际生产中不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此时很难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有效的专业技能指导,而只能靠学生自己去摸索或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慢慢领悟。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很难和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联系起来,此时学生最需要专业指导老师的指点,帮助他们分析并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的同时积累经验。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派出的指导老师,都存在着数量不够、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情况。
1.3 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
当前各物流企业的业务和生产经营都受市场因素和经济杠杆的影响与作用。而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高等职业院校主管单位和行业主管对企业顶岗实习的政策优势不明显,也缺乏毕业的指导和政策、经济方面的支持。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旺季时需要接受大量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而在生产经营淡季时便不太愿意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顶岗实习管理出现多头且混乱的状况。第一,有些学校把学生交到企业去之后就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把对学生的生活、生产、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全盘交给实习企业。企业站在组织生产的角度很难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也很难在生活上真正关心学生。第二,有些企业把追求利润和实现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忽视对工作人员特别是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关心与管理。
1.4 顶岗实习学生定位缺乏准确性
学生是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对学生而言,通过企业顶岗实习既是自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应用,又是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较为理想的环节。就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而言,企业顶岗实习是“零距离”地实现了学生与员工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却出现了顶岗实习学生定位不太准确。第一,学生没有适用“准员工”的角色。有较大一部分同学的思想还停留在“我是学生,我只是学生,我就是学生”的认识水平上,没能真正地将自己由学生转变为一个“准员工”,由此必然出现很难全身心地投入的顶岗实习的工作中去的情况。第二,学生的工作态度不端正。正是因为受没有进入“准员工”角色的影响,导致有些学生出现迟到、早退,甚至中途离岗等现象。在学校上课时,往往迟到、早退等只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而在企业顶岗实习当中,诸如此类不遵守劳动纪律的现象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会带来不利的连锁反应,甚至会导致“蝴蝶效应”的出现。
1.5 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
由于顶岗实习的时间是短暂的,顶岗实习的过程也是阶段性的,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身负学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身份。“准员工”毕竟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学生来企业顶岗实习不会长期、长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或指导老师就做顺手人情,在实习鉴定意见栏中都写上好听的话。学校把学生推向企业,校方指导老师由于没全程参与学生的顶岗实习,便很难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考核评价。由此导致现有的考核机制不能科学、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学生。企业方面往往以工作最终成果来简单地评价学生,而学校老师的考核评价方法更单一,一般只是从学生撰写的顶岗实习报告来考核学生。这样很难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事务分析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劳动纪律、团队协作精神、工作过程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特征分析
在分析和总结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在企业顶岗实习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湖南现代商务职教集团会员物流企业、长沙高新产业区麓谷工业园区相关企业的优势资源和在“专建委”的指导下有声有色地开展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就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10年来,学院先后与御家汇集团、湖南全州医药物流、红星冷链、白沙物流、华瑞物流、中外运久凌物流公司、德班物流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组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上述公司的采购、仓储、入库、出库、在库、运输、配送、跟单、信息处理等岗位开展顶岗实习。根据多年来的顶岗实训情况,现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特征分析总结如下: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兴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犁相结合的产业在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物流所包含的每一个功能环节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去操作。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而由于交通限制、客户需求、服务质量要求等原因,物流操作往往是需要全天候24h作业,这种作业特点使得物流操作人员的需求成倍增加。并且随着信息技术、自动仓储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及相应设备大量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市场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对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迅速提高。因此,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具备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但由于在教学计划中培养方案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难以顺利从事物流工作,以至物流操作人才严重短缺。
1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脱轨
多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脱离了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片面追求理论性,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的倾向,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因为物流实训设备不足和实训场地有限,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上,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轨的。导致学牛实践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低,无法达到职业标准和岗位的需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教育理念滞后
由于物流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关物流管理的许多理论尚处于不断探索与研究阶段,使得物流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于物流实际发展。据调查,90%的物流教育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课本纯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灌输,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理念的创新刻不容缓。
1.3教学手段落后
物流专业的实践性极强,需要有相应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软件,但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设施比较薄弱,缺少应有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软件,这样的教学必然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j三要采用传统的简单化、陈旧化的教学方式: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影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里主动参与学习,这应是当前物流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以就业为导向,推进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2.1教学理念的创新
对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以物流操作人员岗位的需求为基础,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将岗位需求化为教学目标、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工作任务,导入学习过程,创新形成“植物生长周期循环”等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特别是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师资和实践环境的优势,使教学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树立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教学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埘于处理实际物流管理T_作中的复杂问题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表现在:①为学生提供一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学生犹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处理问题,分辨是非,提出方案,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③变“单向教学”为“双向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2角色扮演教学法
如《采购运作实这门课程的教学。首先,由教师选择简单的例子作为采购交易项目,指派学生担当不同的当事人,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了解市场,确定需求,决定成交的条件,并拟定一份采购合同,在课上进行演示,让学生按导师所说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模拟,最后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这样,学生对自己参与的事情印象会十分深刻,同时也熟悉了采购业务流程。
2.2.3项目教学法
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讲授物流配送课程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配送中心的选址、设计等流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配送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
2.2.4校内模拟教学法
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模拟企业采购、仓储、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流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采用物流现场教学实物模型、模拟沙盘、仿真教学系统等直观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手段,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工具。提高其在企业适应能力,同时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成本。
2.2.5校外顶岗实习教学法
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物流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行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实践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各学科,特别是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教学设施的建设
教学设施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载体,教学场所既要有数量较多的常规设施,又要有一定数量的先进设施,尽可能与物流行业技术发展水平保持同步,教学设施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将教学与实训有机结合,以实训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建设为主。例如要建立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的实训教室和“第三方物流”的模拟实验室,配备有“自动分拣机”“条形码识别机”“标准化集配车”等设备的物流管理模拟配送实验室,用于物流配送各环节的实践性教学。教学设施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只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实践环境的训练,才能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操作能力的提高,使毕业生顺利地就业。
4“双证”制度的实施
(一)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不少经管类专业都有设置市场营销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有的专业学生会计课程学得比较粗浅,做前期资金预算,以及财务报表分析时就容易出差错。有些专业对物流供应链方面知识欠缺,对产量,供应量,库存量的预算和控制上会出现较大偏差。尽管沙盘的规则在课程初期第一年第一季是教学引导季,没有模拟生产安排,研发安排,渠道铺设,门店建设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更为复杂,加之学生基础薄弱,导致系统还原后第一年经营时学生问题不断,教师频繁应付需要答疑的小组,各组进度差距大,等待的时间耗费很多。
(二)课程进度拖拉,甚至停滞
在教学过程中还常出现一两组由于对盘面操作不熟练,没完成,大家只好都在等。例如规则不熟悉,每走一步都要查;或者预算有误,经营过程出现矛盾,又得反工,否则极有可能一年内就经营破产,如果还原,意味着重新开始,那么时间就有可能被延误,尤其是经营到最后一季还原,又因为紧张导致操作失误,最终全盘皆输。
(三)报表分析问题诸多
经常出现不少小组最后的资产负债表计算结果不平,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究其原因,综合费用明细表计算可能出现漏算,重算或者错算;利润表也有可能错算;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怎么算,基础知识薄弱,对于报表中的逻辑关系不清;有的学生为了应付了事,干脆作假,表面显示平衡,但细看过程有误,这无异于弄虚作假。
(四)没有配合默契
学生分组的方式不合理,往往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甚至闹矛盾,不利于合作,更谈不上配合默契;有的小组没有责任心,出问题相互推诿,造成气氛不好;有的小组甚至没有人会做报表分析,都在做表面功夫。不合理的分组方式,容易使某些组的竞争力弱,降低全班的对抗性,达不到既定的实训效果。
(五)经营不善,破产多
一般把一个班级分成6~8组,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破产”了二三组的话,那么市场就剩三四组,会显得太过于宽松,半个班同学经营到后面都在“观望”,那么沙盘的对抗性就很弱,也达不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根本要求,进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六)放弃电子盘面,或者放弃手工盘面
有的院校认为放弃手工盘面有助于学生将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市场营销经营方案设计上,节省时间,需要时再进行阶段培训。有的学校比较重视基础技能,摆盘每个过程,每条规则都按部就班进行,可以一边操作一边熟悉,基础打扎实才能变化经营。电子盘面把规则输入程序,电脑自动生成,某种程度也是一种“偷懒”。所以无论是放弃手工盘面,还是放弃电子盘面,都是不可取的。
二、沙盘实训课程教学创新
(一)实训教学模式创新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将其命名为“‘五阶段’教学模式市场营销沙盘模拟”,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准备前期工作
我院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是采用专周实训的方式,在开始上课前就先将沙盘规则以及学员手册相关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先预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先熟悉,减轻指导老师讲解的压力;也有利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其他同学参与进去,于是一个一个小组的雏形就纷纷形成了。
2.讲解规则和原理
讲解市场营销沙盘规则和原理,引导学生熟悉流程和操作步骤。以往学生一周只经营1~2年,有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在正式教学时可以缩短到2~4课时介绍规则,视学生经营情况,可将教学年数适当延长至3~4年。在过程中,再一次视实训具体状况解释规则,例如关于广告投放的规则可以等到第一年第1季度初,投广告前讲解,广告效益值计算,促销方案选择及每一季度前竞单规则;贷款额、销售额、市场需求量、成本费用关系计算可在第二季度运营时解释。
3.做好第一季教学引导季
使学生通过引导季学习,熟悉如何标记,现金出入记账,以及盘面操作。尤其是制造商,分销渠道商,终端零售商,各角色分工与协作的工作内容。短、中、长期贷款规则,广告方案选择与计算,市场需求量、销量、店面开设、产量、库存量的计算,移库和运费计算,渠道创建,盘面标记及摆放。关键是可以按阶段核对盘面状况,查找出错环节,也为学生恢复初始盘面后,重新运营,做好引导示范工作。
4.手工盘面与电子盘面同步操练
市场营销手工沙盘模拟实训可以打基础,具有直观性,适合初学者。但是手工沙盘模拟在运行监控上比较困难,指导教师必须凭个人的精力和能力进行监控,往往既难以监控到位,又辛苦,学生还会偷偷做手脚。而电子沙盘的可控性强,工作量小,每步操作都要在电脑上操作,而且每步操作都不可逆转,否则会拖其他组成员的后腿,这样迫使学生在进行操作时更加仔细,三思而后行,认真思考每一项决策。电子沙盘更像一个财务软件,缺乏手工沙盘的仿真性。因而,建议在实践教学中,取长补短,采用手工沙盘与电子沙盘同步操练的教学模式。手工沙盘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企业的初始盘面状态,熟悉规则,制定企业的相应战略规划,执行企业管理层的操作决策,总结模拟经营的得失。然后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用于下一阶段的电子沙盘的运行中,以更有效的实施沙盘实训教学。
5.分析报表,总结成败
所谓的报表是指“综合费用明细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将这“三表”下发给学生,经过四个季度连续经营后,要求学生核对该年综合费用明细表中数据,计算基础数据,分析经营利润和负债状况。沙盘模拟的取胜之道在于“不犯错+计算+博弈+共赢”,第一轮经营重点在于“不犯错”,第二轮经营重点应该放在“计算”,“博弈”,第三轮经营重点在“共赢”上。因为有了前一轮的试经营体验,在第二轮经营时,大家可以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经营方案设计和组与组之间对抗上,大大提高了对抗的博弈性,也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将以前的知识和成功失败经验充分运用到第二轮经营中,也认识到供应链各环节相互配合,谋求共赢的重要性,出差错要求还原的概率大大降低,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从第一轮的感性认识,到第二轮的理性认识,到第三轮的科学经营管理,逐步提高的过程。如果学生前期准备到位,经营情况较好,那么可以适当延长教学年。
(二)实训教学方式创新
1.组建沙盘协会,营造交流平台
市场营销沙盘模拟实训规则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大,在课前,要求指导教师精心备课;在课中,按照沙盘经营流程引导学生操作,反复解释规则,解答各组不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摆盘,做好监控与记录,年末分析和点评经营状况等,难度较大,教学业务繁重,一周下来浑身疲惫。组建市场营销沙盘协会,可缓解教师的工作负荷。协会成员可以先从开设过本课程的学生中选取,也可以自愿根据兴趣报名,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与协会成员一起练习,关注和重点培养表现出色的会员,由先进会员再向其他初学的学生传授,一级一级传帮带,大大减少了实训教师的工作量。
2.参加和开展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市场营销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学院通过组织校内赛,层层选拔,选派人员参加省赛或国赛。让参赛学生置身于企业经营实战情景,扮演财务经理、物流经理、生产经理、营销经理等重要角色,实地体验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培养学生统筹全局的观念以及制定计划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教师而言,竞赛取得名次,可以体现教学成绩,促进教学方法改进;学校角度,还可提高各院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
(三)实训教学方法创新
市场营销沙盘实训能让学生在战略规划,分析市场,资金筹集,产品研发,组织生产,物流供应,市场销售和财务报表分析及核算等一系列价值链活动中体验企业市场经营的全过程。创新市场营销沙盘实训课程教学方法,能有效引导学生怎么去学,如何学好。本教学法综合运用“工作任务驱动+角色扮演+项目情景”方法。“工作任务驱动+角色扮演+项目情景”教学方法,其原理在于以任务为导向,行动为主体,各个小组经营一个拥有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的任务,连续从事4~6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创设真实的实训环境,结合企业经营活动特点,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身份置换成财务经理,物流经理,渠道经理,营销经理等职务,把学生当做职业人角色来传授讲解实际操作知识,传授实际操作经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情景模拟中,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同时也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企业经营,以每一年度的经营为一个项目,以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浑然一体、轻松自然的模拟情景中,学生能够按照角色要求分析市场、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生产计划,融资方式,渠道建设,以及设计营销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互动性,博弈性和合作性。
(四)实训教学管理创新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营造或体现出真实的职业情景,从器材、技术、管理等方面模仿职业软硬件环境,并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操守,让学生按照岗位对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要求,得到实践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实训基地中,教学区域、操作区域划分明确,标识警示用语规范;无论是实训指导老师还是来实训的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时,必须遵守纪律,严格执行课程制度;有专人负责各实训室,管理和维护实训设备和器材,申购实训耗材,开发实训教学包,包括?PPT课件、教师手册、学员手册、实训教材以及操作手册等;由各专业负责人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范,制定实训教学授课计划,教学标准,考核办法,组织编写实训教材,进行实训教学考核等;实训操作过程中要求器材摆放整齐、操作台面整洁、操作流程规范;严格控制时间与进度,每一年经营加上投广告选单的时间一般控制在4~5课时左右,平均1个季度经营耗时大约1课时,拖拉延迟可以扣分、还原次数超过3次,认为自动弃权;如果有剩时间,可在第二轮经营前要求老师用一节课左右的时间对各小组上交的经营方案进行面评,并注意保守商业机密,以增强整体的对抗性,避免出现战略性失误。
(五)实训教学评价创新
市场营销沙盘实训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又要体现团队协作能力,还要区分学生个体差异,同时反应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建议采用多层次教学评价方式。成绩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两部分:小组成绩+个人成绩。其中个人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训总结+手工盘面摆放状况+以往比赛成绩;小组成绩包括:报表分析状况+小组竞单综合排名+小组盈利状况。根据重要程度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
三、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估
市场营销沙盘实训模拟使学生从传统的讲授课堂和书本的理论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我院经过近五年的市场营销沙盘模拟教学的摸索与实践,在教与学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
(一)学生上课积极性普遍提高了
教师介绍完沙盘模拟的基本规则后,由每组学生进行公司经营策划。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扮演的角色,都有角色赋予他们的任务,不同角色的成员组成价值链的具体环节,他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各司其职。学生在分析自己遇到的问题,不断的经营实践中学到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学到的东西。这些都深深吸引学生,使其沉浸其中,产生喜悦和成就感,学生上课积极性普遍提高了。
(二)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提升了
沙盘模拟实训是一种具有极强对抗性和博弈性的实训教学,在争取市场份额,赢得订单时,各组相互博弈;在采购计划决策失误或生产能力不够时,还可与其他团队合作;在资金不足时,思考如何组合贷款,既降低成本,又可缓解资金压力;在竞单选单时,既为本组谋划,又猜测对方的底细。在博弈与对抗中,既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市场营销专业技能。
(三)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了
市场营销沙盘实训的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本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财务会计等相关专业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软件操作,还需要较强的沟通技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定期参加培训,与兄弟院校交流和观摩,尤其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沙盘竞赛,不断积累丰富的比赛教学经验,既为学校争得荣誉,又可以更好的实施教学,不断改进不足。由此,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了,也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