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司理财

公司理财

时间:2022-05-12 15:43: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司理财,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司理财

第1篇

【关键词】现金流管理;公司理财原则

一、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

现金流管理就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投资、筹资和非经常性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总量进行管理的总称。现金流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理财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是确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即使企业有盈利能力,但若现金周转不畅、调度不灵,也将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偿债能力的弱化也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最终影响企业的生存。因此,现金流量信息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正日益受到企业内外各方人士的关注。企业一旦没有正的现金流,经营业务就会停滞,如果现金流长期不能保证,则轻则影响企业的业务拓展,重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二、公司理财的三性原则是保证公司现金流正常健康的有利保障

公司资金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1.安全性。公司理财的首要原则是资金安全,安全性是资金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前提。

2.流动性。加速资金流动是提高资金收益率和保证资金安全性和收益性的保障。资金只有保持充分的流动性才能确保其收益有效实现,也才能充分证明资金是安全的。

3.收益性。在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资金收益性是公司资金运营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有充分保障的前提。公司应加强现金流管理,促进资金的快速回笼和运转,要实现现金流有效运用,必须以公司理财的三性原则作为指导,才能促进现金流的快速回笼。集团公司目前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资金需求量大,许多投资项目正处于建设阶段,资金短期内不能回流,所以,为保证公司运营资金不短缺,增加现金回流速度和回流量显得尤其重要。以下从公司理财的三个原则分析如何提高现金流管理和提高现金流。

三、公司理财的三性原则对目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这三个原则相辅相成,互为保障,对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实行供应商及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提高资金安全性的同时加速流动,从而确保公司正常经营业务预期收益的实现。在经营业务中,公司应当对供货商和客户的从业资质、信用状况进行充分了解,目前公司已对供应商及客户进行了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在货款结算方面,尽可能地减少预付货款和应收账款,这样从对方单位信用方面防范了资金受到侵占的风险,进而确保资金安全。

2.加强投资、并购项目的前期科研,充分论证,避免投资风险。目前公司投资、收并购项目较多,在投资项目上,应当以资金安全为前提,项目进行前期应进行充分的考察、论证,多方了解项目所处的地理、人文和社会经济环境,合理估计项目运行面临的风险,加快公司信息化管理,随时掌握投资项目进行进度和状况,项目相关人员要提高警惕,增强风险意识,对于没有前途的项目及时撤回,以防止资金不可收回。

3.公司发挥国有大型企业的信用优势,在物资采购方面尽可能地减少公司预付款项,增加应付账款,在产品销售方面,应尽可能多地采用预收账款的方式与买方签订合同,尽可能地避免应收账款的发生。这样增加公司对供应商和客户的资金占用,避免公司的自有资金被他方占用,减少资金沉积,增强流动性。在增强流动性的同时,提高资金和安全性和收益性。

4.运用经济采购批量,减少采购资金占用时间。公司作为一个大型的跨国矿业集团,物资的采购量的巨大的,所以物资采购部门应当实行经济订购批量,减少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在产品销售方面,应加强生产和销售配套的协调管理,减少库存商品占用资金,减少仓储费用。

5.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和各类理财工具。目前国内外金融市场发展速度较快,国内市场逐渐成熟,金融衍生工具各类繁多,公司应充分利用各类金融工具进行日常经营款的收支业务,充分利用企业和银行各类支付票据进行货款收支的结算,减少实际款项的划拨,缩短资金划转时间,加快资金流动。

6.在价格有利的情况下签订长期固定价格供货合同,避

第2篇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基于一定的目的,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加以利用的消息、资料和数据的统称。信息本身是可以传递、复制、共享、增值的,而且其作用和意义也只有通过传递才能表现出来。同一信息,可以为许多人所利用。但对于不同的信息接受者来说,信息所表现出的含义和作用可能不尽相同。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正是运用了“信息理论”分别从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保险及资金市场等领域探讨并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他们因此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使用不对称信息进行市场分析”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

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指相互影响的经济人之间,信息分布的不均衡。其实,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卖方能向买方推销低质量商品,就是因为市场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还很可能进一步导致整个市场瘫痪或是形成对劣质产品的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于公司理财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二、信息不对称与公司理财

一般认为,公司理财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必然需要科学有效的理财政策。但是,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是一个极度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不能准确估计企业价值等逆向选择的问题,阻碍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的最终实现。为此,有必要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入手研究公司资本结构决策、股利政策等各方面的理财政策,希冀向市场发送准确的“信号”,弱化甚至是抵消信息不对称对公司理财目标实现的消极影响,实现理想的公司理财效果。

三、信息不对称在证券市场的表现

综观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现象,研究分析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促进公司理财目标的顺利实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与保护国家与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证券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证券市场最显著、最普遍、最难控制,同时能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信息不对称。发行公司作为证券的出售方和市场信息源,对自身的财务状况、信用能力、实际盈利水平等影响证券质量的信息有着最真实的了解,在一级市场上的交易中拥有完全的信息。在众多公司同时发行证券的情况下,投资者无法辨别每一证券的真实价值,因此,投资者只愿按所有证券的平均价格来购买。在这个平均价格下,绩优的公司不愿以被低估的价格出售自己的证券,只有劣质公司才愿意出售证券。投资者知道市场上出售的证券一定是劣质证券,则继续降低出价,直到市场上只有劣等股被提供。这就是“劣股驱逐良股”现象,证券市场成为典型的“柠檬市场”,绩优公司都无法从证券市场上获得融资。

面对这种不利局面,公司必须对自己的理财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投资者能够把自己和劣质公司区别开来,以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消极影响。

四、公司理财策略

(一)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息传播通道。信息不畅通是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原因。持续的信息公开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市场投资者深入了解公司的整体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为政府监管者提供更多的信息,逐渐减少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实现证券市场的透明与规范。企业除在指定报刊上披露财务报告并置备于证券经营场所等传统方式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实行电子化媒体信息披露。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上网人数的急剧增长,互联网已经成为投资者获取市场信息的一条快捷通道。采取信息上网披露,既可以发挥电子媒体时效性强、容量大的特点,又可以解决以往全国各地投资者查阅上市公司信息不方便的困难。这对于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增强市场透明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信誉机制。信誉是指在交易双方中,信息优势方对信息劣势方作出的一种保证和承诺。在证券市场上,它主要指企业经理对投资者作出的不滥用资金的保证和承诺。如果企业经理的信誉很高,即使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投资者也会相信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高的,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市场交易活动的影响,减少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同时,如果企业经理能对未来盈余或产品质量作出保证,那么经理在经营管理中的道德风险也将减少。但是,建立信誉机制,不能仅靠股份公司的自圆其说,还必须依靠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部门的评估和监督。

(三)利用资本结构传播信号。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投资者无法直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只能通过企业传递的信号间接地评价企业价值或质量。此时,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将发挥很好的“信号”作用。高质量的企业就可以有条件选择较高的负债融资,向投资者传递企业利润分布、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而低质量的企业因没有能力产生足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支付固定的债务利息,在给定的债务水平上具有较高的边际期望破产成本,意味着这些企业的模仿成本高于其可能的筹资收益。因此,优质企业可以通过较的高负债型资本结构政策传递信号与劣质企业进行有效区分,便于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者的分辨选择,以降低资本成本,实现最佳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以医药、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为例。其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要远远高于零售、运输等传统行业。因为这些行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企业内部不公开的研究开发活动。公司经理比外部投资者和分析家具有更多的内部信息,因而这些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更倾向于向外部传递企业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信息。但是,研发活动等类似信息不能直接向市场传递,以避免商业秘密的泄露或吸引潜在的行业进入者来分割超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高负债的融资政策就成为一个较好的信号。

(四)利用股利政策传递信号。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比较正常,这样会增加投资者的信心,降低公司迫不得已时发行新股的过高成本。虽然管理层运用高股利向投资者传递有关信号会使公司承担一定的成本,包括由于发放股利导致资金缺乏而发行新股的成本、丧失优良投资机会的成本、现金股利相对于资本利得的税收差额成本等。但是很多时候正是这种高额的信号成本才使得股利政策真正具有企业价值方面的信息内涵,以高额的信号成本向投资者表明信号的真实性。同时,它也会增加低质量企业的股利模仿成本,因为这些公司没有能力支付相应的现金股利,从而区分了低质量的公司,使之成为“高质量”的信号。当然,如果公司面临良好的投资机会不能推迟,或者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或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线比较平滑,意味着负债融资的边际成本较低,那么,就应该制定较低的股利支付政策,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五、对我国上市公司相关问题的现实思考

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对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及其理财政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信息不对称之所以能够影响上市公司,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有关企业价值、风险或前景信息的分布不均衡,从而导致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不准确评估。投资者不能有效地区分优质企业和劣质企业,只能根据平均水平(期望值)进行投资,结果导致绩优企业的资本成本上升,其企业价值必然不能实现最大化。

第3篇

关键词:公司理财;风险管理;道德风险

Abstract:

Thanks to various fiscal constraints, different corporate governing patterns, persified financial strategies and conceptions, companies will always be subjected to the revenue uncertainties. Faced with these financial risks, companies need enhance business personnel training, streamlining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establish the effect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prevent their moral hazard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risk reporting system can ensure of the ultimate financial objectives.

公司在理财过程中往往面临各种风险,比如,由于突发因素导致股票市场大幅下跌而使股票套牢风险;在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宏观调控周期中,由于银行基准利率上升,会导致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下降的风险;外汇汇率因为国际上不可预见因素导致大幅变动,特别是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升高对外汇理财产品必然产生冲击,收益不确定的风

险在逐步加大 。公司如何预见并防范这些风险成为当前公司理财业务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

暴露的问题只是公司在理财中的具体风险表现,如果要从根本上防范理财风险,就必须挖掘其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风险根源。公司理财业务表面上看是一种单纯的资金与资产的运用,实际上其风险却往往来自于资金层面之外。

(一)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理财目标的制约

现代公司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长期以来,大多数公司的治理结构框架是股东至上原则,在这种公司治理逻辑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大化的财富。但是在现代企业中,除了股东投入资本外,一般管理者、职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都为公司的发展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如果单纯地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忽视了公司的其他群体的利益,就会导致他们自动割裂与公司之间的利益纽带,无法培养长期忠诚于公司的员工,这与现代管理理论中逐渐重视人力资本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而以股东至上原则为基础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发展与调整。而公司理财目标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不但直接反映着公司治理结构环境的变化结果,而且还需要根据治理结构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因此,公司理财目标应该适应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而变化,进而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否则将会给公司发展带来极大的无形风险隐患。

(二)公司理财战略缺失带来的风险

对于现代公司管理而言,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运用生产和销售工具来为股东和其他相关利益者创造更多的财富了,资金的合理运营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因此,制定一个适合自身及市场环境的理财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司理财战略是包括公司理财资产和资金的可使用范围、分层次实现的阶段目标、外包的金融机构、规划的理财工具以及对可能出现风险的最大承受度和防范、化解的方法等。理财战略是个全方位的纲领性文件,包含理财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因素,公司必须按照既定的程序稳步地执行。在理财战略规划执行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理财目标实现情况的及时反馈和调整。因为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的瞬息万变对公司理财工具的使用效果可能产生极大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理财目标的实现。总之,理财战略规划是公司理财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制定理财战略规划,而是凭借对市场的感觉任意操作,就将会给公司的资产和资金运营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非理性的投资观念导致的理财误区

公司理财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公司能够取得较高的收益以满足各方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许多公司往往总是以资金运营的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始至终的目标来贯彻。尤其是当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以及相关法规还不健全时,而市场监督机制也尚未完全完善,市场制衡力量还非常薄弱,就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去追求违规所带来的利益。错误的理财观念虽然有时会给公司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是潜在的深度风险终究会导致公司遭受沉重的信任危机,掉入自己挖掘的财务陷阱。有一些提供理财业务的金融机构盲目提供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利用理财计划或产品进行变相高息揽储,也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公司还可能陷入以下理财观念误区:注重短期收益,忽视长远理财战略规划;对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认识不足,盲目追寻机构宣传的所谓“低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完全忽视了资金自身内在的运行规律;分散风险意识不强,很多公司在投资理财产品时,过高地估计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把大量资金集中投入到其看好的高风险项目中去。

(四)新型公司理财工具带来的风险

从开展理财业务公司的内部角度看,通过采用创新金融工具来提高其资产经营的流动性与安全性,并有效降低财务运营成本与交易成本来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是公司财务活动部门在内部推动新型理财业务发展的动因。金融机构则通过开发风险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理财公司的资产赢利能力以及提高现金的投资利用能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而进行创新。但是,创新的理财工具都是以传统理财工具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如期权、期货交易等,其风险明显大于传统的理财工具。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复杂化,资本活动的不确定性也愈发突出。公司在努力进行多方位经营,做出合理的投资组合的同时,所面临可能爆发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运用新型理财工具开展业务的公司必须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交易头寸的限额,止损的限制,内部监督与稽核等。如果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和不完善,这些新型理财工具所导致的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将十分巨大,公司无法承受这种可能比本金放大若干倍的风险损失。

二

开展理财业务的公司常常忽视对于风险的防范与管理,主要原因是对于所选择理财产品的盲目和对于理财金融机构的盲信,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公司遭受较大损失,从而背离了公司初期所制定的资金保值增值目标。因此管理理财风险本身就是一种理财能力的体现。

(一)理顺公司治理结构与理财目标之间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使其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公司的财务目标。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主要在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之间进行选择。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对公司理财目标和理财战略将产生极大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治理结构模式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但公司的效率需要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平等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出来。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与理财目标之间不协调而造成的运转风险。因此,就必须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即创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治理结构模式,使公司主体之间形成平等互利的关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治理结构模式决定了公司的目标是为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发生转变,则公司进行理财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要发生相应变化,公司理财目标、理财战略规划、甚至理财工具也要随之改变,从而避免了因为各种因素不协调而产生的风险。

(二)公司定期进行自我财务诊断

公司理财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这就要求公司在理财战略运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诊断,才能始终保持比较清晰的理财思路。公司理财规划的制定者和具体操作者必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并且有目的地开展业务问询和追踪调查,发现问题征兆及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共同会诊,并使用必要的理财工具进一步进行全面的论证,以保证对于本公司财务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最后根据诊断结果,及时调整理财目标和理财战略规划。公司的自我诊断还需分解自身的发展战略,从中寻找适合的理财工具。整个公司有其发展的总体战略,它是由各个职能领域——研究与开发、生产运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等具体战略目标组成的。公司一旦制定了理财目标和理财战略后,就需要将其分解为具体目标,而这些个性化的理财目标,必须恰好是公司的个性化理财需求,这也同时决定了理财工具的特性。因此,公司的自我诊断也必须从每个细化的具体目标开始,逐层排查,找出最终问题所在,从而完善理财战略和理财工具。

(三)防止理财机构道德风险的转移

公司理财机构主要包括证券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机构等,不同机构的理财业务品种、期限、收益各不相同,尤其是风险程度差异较大。对于公司而言,在委托理财机构进行理财时,不能把全部焦点放在收益率的比较,一定要评估各家理财机构在保证收益前提下的风险度。公司理财是将暂时闲置的资产和资金交给理财机构去获得短期收益,但这不是公司的最终经营目标。因此,强调过高的收益率一定会带来较高的风险,而理财机构也会利用各种契约、合同和反向保证等手段,将可能的风险转移给委托公司。因为公司理财是一种委托关系,理财机构是受托机构,从法律角度看,的确不应当承担资金运用过程中的风险。但对于委托公司而言,必须能够区分风险是来自于自身委托指令还是来自于理财机构的操作失误,明确责任如何承担。另外,理财机构除了接受客户委托开展理财业务外,还有大量自有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运营,因此,还要特别防范理财机构将自营业务失误和损失向委托公司理财账户的转移。对理财机构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的防范和监控是非常困难的,其为委托公司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四)建立有效的理财风险报告制度

公司一旦进入金融市场从事理财活动,就意味着成为市场中一种受险主体,必须对自身业务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防范、控制及管理。公司除了建立与理财规模相当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还应当建立理财风险报告制度。理财风险报告制度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各个层级和岗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已经暴露的业务风险和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做出反应并及时进行报告;二是各个层级的理财人员必须对汇总在本部门的风险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可能产生的结果和应对措施进行报告。理财风险报告制度能够让管理层持续了解公司的理财风险状况,同时理财信息的双向传递性也使基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然后解决问题。为了保证理财信息的真实准确,必须规范理财风险报告的格式和传递路径,明确每个岗位在理财风险报告制度中的责任和作用。

(五)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观念

由于市场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要求,公司理财业务除了一部分是自己开展的,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委托给金融机构来操作。但无论是公司委托金融机构理财还是开展自营业务,公司理财业务都主要是在金融市场上通过金融策划、金融机构安排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来完成的,例如,以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充当企业财务顾问,为企业资产重组和兼并、收购提供咨询、策划和安排等服务;通过委托方式进行资产管理;直接在资本市场上开展证券投资活动;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利或保值等金融服务。这些理财业务活动都涉及到复杂的金融活动,就需要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素质才能进行全面掌控。因为,理财业务中必要的操作和委托指令还是需要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发出,尤其是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就需要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审时度势,快速反应,及时决策。此外,当今的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并且为了提高收益不断组合创新,在更加吸引客户的同时风险也不断提高。因此,公司理财人员必须能够加强学习,在对新型理财产品的收益保持敏感的同时,对风险也能够保持清醒的判断,这样才能保证公司资金运营的安全。

三

综上所述,理财业务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公司资本运营和资金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如同其它金融业务一样,公司理财也具有其两面性,在提供较高收益的背后,总隐藏着随时可能爆发的风险。制定正确的理财战略规划、选择适合的(包括收益率和风险度)理财工具、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成为公司理财业务中必须强调的步骤。而这些因素的整体有效组合则是理财收益能够得到最终实现的保障。理财风险虽然伴随开展业务过程中,但又不完全来自于业务本身,这就需要从理财的管理与经营全程去进行控制。公司必须摆脱狭义的资金风险概念,而去主导理财业务的理念、建立风险控制系统,这些措施反过来给公司资金和资产的运营营造了安全的氛围。理财风险是不确定的,但公司却必须用确定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来防范和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魏平秀.规范上市公司理财行为的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4(11).

[2] 杜惠芬.市场有效性对公司理财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9).

[3] 袁玲,袁烨.行为金融视角下的公司理财[J].经济师,2006(4).

第4篇

关键词现代公司;公司理财;创新

一、现代公司理财理论简述

(一)现代公司理财观念产生的背景

西方公司理财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是为了适应股份公司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作为一项独立的管理职能,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的。最早较为系统的研究公司理财问题的著作是美国人格林(Thomas L.Greene)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理财》(Corporation Finance)以及1920年斯通(Arthor Stone)出版的《公司财务策略》(Financial Policy 0fCorporation)。现代公司理财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著名财务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的MM定理为标志。这一时期著名的公司理财理论还有威斯顿(Weston)模型、科普兰德(Copeland)的公司价值评估理论、马科维茨(Markowits)的资本组合理论、夏普(Sharpe)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等。这些公司理财理论的产生促进了财务管理的发展。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理财观念,使公司理财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念和方法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受国外发达国家理财观念的影响,公司的财务管理逐步升级,由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逐步走向资本的运营,以证券市场为主体的资本市场把人们的理财观念引入一个新的境界,股票泡沫的神奇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巨大风险使人们增强了对理财观念的重视,以内部控制和风险导向为主体的公司理财逐步形成一种新的理财理念。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念转变类型以及由此产生的观念及管理手段的创新,对增强公司的获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司理财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关于公司理财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观点有以下几种:①公司理财是一项以资金的运动为对象,利用资金成本、收入等价值形式组织公司生产经营中的价值形成、实现和分配,并处理在这种价值运动中的经济关系的综合性管理活动。②公司理财是研究公司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具体说就是研究公司对资金的筹集、计划、使用和分配,以及与以上财务活动有关的公司财务关系。

1997年11月在南京大学召开的“全国第三届理财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一些代表认为,理财学应是以财政税收为主要环境,以各种金融工具为理财手段,以会计学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经营性资金的筹措、投放、运用、收益分配等进行的系统管理。亦可简述为对现金流量的控制或资金的融通。可以看出,公司理财的内容(或对象)是资金的运动。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投资管理、公司融资管理和公司分配管理三个方面。

二、我国公司理财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理财的目标不明确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理财的目标存在着严重的混乱现象,许多企业仍盲目地追求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人均收入最大化等等。

(二)公司理财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预测、财务计划的编制与控制手段

科学性表现在管理上。特别强调量的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公司的理财决策停留在定性决策为主的阶段,企业强调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定性管理。现代经济体系错综复杂,市场活动瞬息万变,作为管理者应站在管理的高度,引导整个企业从容运转,为此,若没有量化分析,管理工作将寸步难行。

(三)公司热衷于发行股票筹资

今年来我国有很多公司走进了证券市场,在企业资金来源方面改变了原来的依靠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状况。由于证券市场所具有的直接融资功能,使一些企业片面的认为发行股票是最好的融资渠道。从资本成本最低化的筹资原则出发。公司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权益资本特别是发行股票筹资。而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或债券融资,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所有的筹资形式中股票筹资的资本成本是最高的。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由于证券市场的不规范、大股东内部控制以及管理层的舞弊等种种原因,使得众多的上市公司不按照规定向股东分配股息或因经营不善难以向股东进行分配,使得权益资本变相转化为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

(四)企业理财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理财存在者很多的风险,虽然企业采取了很多的防范措施,但很难适应经济形式的变化。

(五)企业缺乏优秀的理财人员

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导致了财务理论和教育发展的滞后,导致企业理财人员的理财观念落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

(六)企业在理财观念中片面的认为内部控制即成本控制,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存有偏见

而且我国的许多公司存在对最低成本法的误解,把最低成本法归结为“公司内部节约、挖潜、改造等”。把一定生产经营条件下的生产成本最低作为追求的目标,其结果造成了不讲求规模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

(七)监督控制考核不利

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企业对投资情况、资金收支、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掌握不全,投资决策随意性大。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处于从属地位,迫使会计人员做假账、报虚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加上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社会审计受利益驱动走过场,财务监督乏力、滞后,缺乏监管措施,潜亏问题严重。

三、我国公司理财创新的建议

(一)明确企业理财的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务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公司理财的目标应是财富最大化。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公司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决策,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情况下使企业的总价值最高。对于股份公司而言,财富最大化可以表述为股东财富达到最大。这是现代西方公司理财理论普遍公认的财务目标,此目标一般被认为是衡量公司财务行为和财务决策比较合理的标准,因为该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因素,并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进行了科学的计量。这克服了公司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这一目标不仅反映出股东的主观愿望,也反映了公司外部的客观评价;不仅反映了公司的理财目标,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目标。

(二)建立合理的企业理财体系

首先,建立财务预测决策体系。推进全面采取预算是公司财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现代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运动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财务管理及理财的必然要求。其次,建立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依据国家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经营活动,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办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种状态的资金进行日常管理,包括资金调度、货款催收、存货流转、成本费用控制、收入利润实现、长期资产及对外投资的管理等。最后,建立财务考核评价体系。利用财务指标,对财务决策的实施过程、资金的周转循环情况、资产的使用效益等进行分析衡量,全面考核评价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经营责任。

(三)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①要强化理财人员的风险意识;②要充分利用信息网进行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③要制定详细的财务计划,使企业产生应对变化的机制,减少未来风险的影响。

(四)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还应注意股利政策的创新

在国外,特别是股利支付率较高的一些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股利支付方式是现金股利。均衡派现是稳定公司股价,保持公司市场形象,降低公司未来融资成本的最佳选择。

第5篇

上市公司并非不可以投资理财,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风险高缺乏安全性、演变成变相的高利贷、为了理财而从市场中大肆“圈钱”等显然都是不可取的

前阵子市场“钱荒”闹得沸沸扬扬,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同样会闹“钱荒”。实际上,因为频繁创造条件高价“圈钱”,诸多上市公司不仅没有出现钱荒,处于“闲置”状态的自有资金或募集资金反而数额巨大,上市公司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大多来自于此。

为了提高自有资金或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规划与使用处于闲置状态的资金,如果能在保证流动性与安全性基础上进行投资理财,为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创造最大的效益,当然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上市公司热衷于投资理财已经从最初的“变调”慢慢“变质”了。

上市公司投资理财呈现出多个特点。其一是涉足的上市公司数量众多、金额巨大。如去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在其时披露中报的2455家公司中,共有903家上市公司涉足证券投资,占公司总数的36.78%,合计投资金额为5317.85亿元。无论是参与上市公司的数量、占比还是投入的金额,显然都不是小数目。

其二是投资理财常常演变为“一窝蜂”的态势。截至2013年6月21日,沪深两市共有156家上市公司545份关于利用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涉及金额高达531.06亿元人民币。而在“钱荒”发生后,仅6月24日-7月8日,就有近20家上市公司宣布百亿资金在未来的一年内将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以图牟取高收益。

其三是投资理财标的开始多样化。原来证券投资为上市公司理财的最主要方式,如今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逐渐成为“主流”, 甚至有上市公司通过委托贷款的方式赚取主营业务之外的额外收益。而随着市场的发展,今后门类更多的理财产品或理财方式的出现应该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自去年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后,上市公司投资理财变得更加积极。而在此前,上市公司如果欲投资理财,只能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而《指引》的,则为上市公司利用闲置募集资金理财打开了方便之门。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即使你理了财,财同样可能不会理你。就上市公司本身而言,因投资理财引发的诸多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上市公司投入资金理财,并不意味着收益会被锁定。相反,既然想获取收益就要承担风险。近年来,银行系理财产品异军突起,但在其漂亮的浮夸式的宣传下,介入其中者巨亏出局的比比皆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者不乏其例。这也凸显出上市公司理财的背后,并非只有“盛宴”。实际上,通过委托贷款方式理财的上市公司中,去年以来也频频被曝光贷款收不回来的事例。如果连资金的安全性都没有保障,这样的财不理也罢。

除了关注理财风险外,募集资金理财现象亦不容忽视。一些上市公司表面上很差钱,但对巨资理财却乐此不疲。去年6月份海螺水泥曾通过发行公司债“圈钱”95亿元,第二天即了动用40亿元理财的公告,海螺水泥因之遭到上交所的公开批评。今年4月份江西长运定增“圈钱”4.66亿元,7月初即公告拟使用2.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事实上,“圈钱”成功后,募集项目进展缓慢,募集资金最终进入投资理财领域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

上市公司并非不可以投资理财,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风险高缺乏安全性、演变成变相的高利贷、为了理财而从市场中大肆“圈钱”等显然都是不可取的。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是要经营好主业,以回报其投资者。如果为了理财这项“副业”而影响了主业,或者因为理财出现巨亏,理财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第6篇

【关键词】公司理财双语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各国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竞争趋于国际化,因此对各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国政府在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要实施教育国际化的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育国际化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和和教学手段的国际化;二是教育的国际流动,即师生出国交流和引进外教和留学生,双语教学是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国际化的主要手段,又是国际流动的必要条件。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定义,双语教学是指用一种外语或第二语言作为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语言,其内涵因国家、地区而不同。在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教学,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同时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思考,能根据交流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灵活选择所用语言,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化人才。

二、《公司理财》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宗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资企业、跨国企业等需要大量既懂财务专业又熟练掌握外语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双语教学采用国际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这些教材案例丰富,深入浅出、语言纯正,表達生动,使学生在学习公司理财知识的同时掌握了专业国际术语,了解国外的文化,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双语教学也为学生考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打下良好基础,比如报考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ACA,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等,由于本科在校生不能参加中国注册师的考试,很多学生选择考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不少高校还专门设置了相关的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实验班或特色班。

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司理财》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的《公司理财》双语教学已有15年的历史。在2012级之前《公司理财》课程针对经管类中澳国际合作班国际贸易、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专业大二的学生开设,作为合作教学的中方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自设置以来一直实行双语教学。从2013级开始,财务管理专业的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实验班开设了《公司理财基础(双语)》课程,教学内容与原来的《公司理财》相近。

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先后用过詹姆斯·C.范霍恩和小约翰·M.瓦霍维奇著的财务管理基础,罗斯的《公司理财》英文精要版,现在实验班用的是罗斯的《公司理财》英文完整版教材。整本教材我们分为《公司理财基础》(双语)和《中级公司理财》(双语)两门课在2个学期完成。

四、《公司理财》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能胜任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由于财务管理应用性强的特点,实务界对财务管理专业高端人才需求量大,这使得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本身就很缺,能胜任双语教学的就更缺了。教师人数的不足,使现任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量,没有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提高专业外语应用能力。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英语基础薄弱,影响教学效果。应用型本科学生往往存在偏科的情况,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虽然能阅读英文专业教材,但大部分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上课能基本听懂英语授课不足三分之一,再由于学生缺乏对生活中理财的体念,课程专业内容的学习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上语言的障碍,使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3.实践中双语教学形成了英文教材,中文授课的“双语”模式。双语教学改革的要求使各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程,而师资力量的不足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制约使在大部分课堂上基本用中文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问题不大,但是对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效果欠佳,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公司理财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不能应对英文的考试,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因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而出错的现象。

五、应对措施

1.加大引进培养双语教学师资的力度。把双语教学胜任能力作为引进师资的重要考虑因素,引进优秀留学归国人员。鼓励原有教师实现转型,因双语教学同一门课教师的投入比纯中文教学要大得多,对双语教学的教师在考核制度的设计上进行倾斜,比如在计算教学工作量和绩效时乘一个系数。学校为教师提供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和英语培训的机会。

第7篇

关键词:公司理财;理财观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F57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7-0062-03

现代公司理财理论产生于20世纪。以米勒MM定理为标志,还有威斯顿模型、公司价值评估理论、马科维茨资本组合、夏普资本资产定价等,这些理论促进了公司理财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公司理财逐步由传统营运资金管理走向资本的运营,以内部控制和风险导向为主体的公司理财逐步形成一种新的理财理念,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现代公司理财观念误区和创新,对增强公司的获利和抵御风险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公司理财观念的误区

对现代公司来说,不同的理财观念关系到企业业绩和企业生死存亡。企业运营状况与宏观经济环境有关,但企业理财观念及方法存在误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误区一:资金越多越好。资金是企业经营的原动力和基础,资金的多少决定了企业的规模经营程度,因此,企业把理财的重点放在千方百计筹资上,以为有了资金,经营就如鱼得水。但很多企业并不缺乏资金,缺乏的是运用营运资金的能力。这必然导致优质资产少,劣质资产多,资产流动性差。企业应拥有多少资金。必须与其自身的经营规模、投资方向相适应。

误区二:筹资比用资更重要。企业常为筹资疲于奔命。认为企业理财目标是筹资。但任何筹资渠道的资金都是有成本的,企业没好的投资项目。投资收益低于筹资成本时不如不筹资。

误区三:发行股票是最好的筹资渠道。由于证券市场特有的直接融资功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进证券市场。使一些企业片面地认为发行股票是最好的筹资渠道。可筹集永久性资本。但按照资本结构理论,一方面,企业的资本总额中同时有一定比例的权益性资本和债权性资本,才可能使企业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最低,从而形成最佳的资本结构;另一方面,任何资本来源都是有成本的,在一定程度上,权益性资本的成本甚至大于债权性资本的成本。

误区四:举债经营有利无弊。举债经营具有财务杠杆作用,事实上举债财务杠杆作用必须要在总资产报酬率大于债务成本率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实现。目前。很多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远低于债务利率,也就是说通过举债获得的资金所创造的利润连债务成本也负担不了。杠杆作用还要求在权益性资本与债权性资本之间建立合理的比例关系,这要考虑利率水平,还要考虑权益性资本的期望报酬率。

误区五:资本扩张总是好事。资本的本质属性是追求价值增值,规模经营是实现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很多企业把资本扩张放在其经营的首要地位,特别是一些新上市公司。扩张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收购、兼并或大比例送转股票。但企业扩张时,业绩增长应当与资本增长同步或超过资本扩张的步伐。

误区六:保有非现金实物资产比保有现金资产更有利。企业在筹资后会根据经营需要,把货币性现金资产转化为物质性资产,以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由于物质性资产具有高获利能力,很多企业往往急于通过投资、购置设备把现金资产“消费”出去,以期望获得高额收益。忽视了流动性管理的需要。

误区七:亏在暗处比亏在明处好。盈利是每一个企业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但由于行业因素、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总有一些企业在某一经营期间发生亏损。企业的业绩直接关乎到经营者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使有些企业不愿意公布其真实经营状况,粉饰报表、操纵利润,制造虚假繁荣,如该计提的准备不提,该核销的坏账不核销,该处理的积压存货不处理。

二、现代公司理财观念的转变

现代公司理财观念的转变是公司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基于以上误区分析,现代公司主要应有以下理财观念的转变:

1、从单纯追求成本控制向实现全面内部控制观念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公司把最低成本法归结为“公司内部节约、挖潜、改造等”,结果造成了不讲求规模效益,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观具有动态含义,最低成本原则本质是追求规模经济下成本相对最低,不讲最大经济效益的成本最低是没意义的。实际上。公司内部控制应是全方位控制,还应包括现金流、物流、商品流、人才流、生产过程、管理过程、组织机构的控制,是一个完整的控制工程,最优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是各种控制活动协调发展、实现最大效率的动态控制系统。

2、从不讲信用向不断提高诚信观念转变

信用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公司信用观念相对较低,公司为短期利益不讲求信用的现象比比皆是。为规范市场行为。亟需增强信用观念。公司信用观念的创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建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才能不断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对我国公司理财观念与行为的影响,不断建立和完善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公司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和高速发展。

3、从经验性理财决策向科学性理财决策观念转变

理财决策是公司财务人员在财务目标的总体要求下,通过专门的方法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遴选最优方案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财决策是财务的核心手段。公司的理财决策往往以定性决策为主。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公司理财决策提出了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化、民主化的要求,把决策效果提高到了决策工作的首要位置,使公司全员都重视并参与理财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理财决策的有效性。

4、从追求经营的安全性向风险导向经营的观念转变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与收益并存。呈正比例变化趋势。公司要想在竞争中获取较高的收益率就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意识。公司经营者承担风险的能力是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的。长期以来,我国公司风险意识淡薄,承担能力较差,市场经济时间较短,公司经营以安全性为目标,追求无风险经营。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相违背的。现代公司应面对市场挑战。在经营中培养承担风险的能力,在风险中求得高收益和快速发展。

5、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向重视人才和促进技术进步的观念转变

公司原有的理财观念中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使利润最大化的弊端明显地显露。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不考虑风险的大小、不与投资进行比较容易引起短期行为,短期利润最大化不会促进公司长期发展。往往适得其反。公司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以及技术的进步,公司只要有了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才是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因

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的理财观念已由片面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向争夺人才及先进技术转移。

6、从负债经营观念向资本运营观念转变

我国公司理财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负债经营观念的。西方理财理论认为。公司负债率保持在50%-70%之间为宜。公司负债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负债的节税效应和资本的规模效益加速资本的运营与扩张。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育成熟,公司的经营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负债经营向资本运营转变。通过资本购并、控股等实现公司资本膨胀,彻底改变了公司过去单纯依靠自有资金积累发展公司规模的经营观念。目前,资本运营已经成为现代公司规模扩张与发展的主要手段。

三、现代公司理财手段的创新

从我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实践考虑,现代公司应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理财创新:

1、筹资手段的创新。传统的公司筹资以直接投资、留利、借款和商业信用为主。经济一体化使得国外许多新型方式逐步引入,目前。开始使用的新型筹资方式有: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天使资金、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及可转化债券、发行专项基金、BOT、补偿贸易等。这些筹资方式在改变着我国公司的理财观念,把资本运营作为主要经营方式,许多高新技术公司也在探索更新的方式。

2、投资手段的创新。公司的投资范围逐步扩大使投资的方式在发生巨变,以投入实务资本和以项目投资为主的投资理念受到冲击。生产经营投资已不再是公司投资的唯一,以资本运营投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投资的形态也发生了巨变,技术及人力资本投资已成为公司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司投资范围也从国内扩展到国外,投资手段创新在公司理财观念的影响下产生,又反过来使公司理财进一步升级。从而实现超常规发展。

3、分配手段的创新。公司的剩余利润一般是由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其所持公司股份来参与分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无形资产成为重要构成部分,凭借其评估价值占总资产的比例参与公司利润分配,技术进步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公司获利来源由生产经营扩展到多渠道。使许多公司的非营业利润达到大于营业利润的程度。同时,参与利润分配的对象也在不断变化,以人力资本参与分配是未来利润分配的必然趋势,分配手段的创新目的在于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

4、资本运营手段创新。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盈利能力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资本运营,即把公司价值增值作为资本运营的主要目标。资本运营的对象也超出了产品的营销范围,把公司整体或部分资本作为增值运作的对象。充分运用资本扩张、收缩或内变等形式。利用资本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来促进公司资本的价值最大化。总之,资本运营的理念更加注重公司的整体发展和持续的价值增值,追求公司价值增值的最大化。

四、结论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公司理财观念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许多理财观念发生着变化。为适应公司理财观念的转化。从市场竞争的要求出发。许多公司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已经开始实施理财手段的创新。本文针对现代公司在新形势下快速发展的特点,在分析公司理财观念转变主要类型的基础上,重点从筹资、投资、分配、资本运营等4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公司的常见理财创新内容。试图以此寻求促进公司价值增值,实现公司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涂建明,财务激励发展与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当代财经。2007,(03):116-119

第8篇

1、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冬季虽然冷风刺骨,但阳光依然明媚,寒冷与温暖交织并存,让我们再接再厉,共创辉煌,让成功延续下去!

2、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被问题击倒,也不被歧路迷惑。不因压力放弃,也不因成绩懈怠。向前走,是一片朗朗晴空,待来年,创一番辉煌佳绩。愿我们一起奋斗,共同进步!

3、把星辰打成一枚勋章,挂在时间的胸膛,生命的足迹将无比辉煌。拾起每一片阳光,镶嵌在岁月的额上,人生的路标将更加闪亮。我愿带着20xx的新年祝福,祝你:万事如意,事事顺心。官运亨通,财运旺旺!

4、送走了一年的辛劳,迎来了又一个崭新的年月,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大展宏图,财源广进!

5、鲜花,为你此刻的荣耀绽放,掌声,为你此时的成功响起,过去的一年你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新的一年里,愿你事业大踏步,业绩连连升,年终再次与成功会师!

6、你的汗水没有白流,成功不是与你握手了吗,你的努力没有白费,胜利不是与你会师了吗,辞旧迎新之际,唯有真诚祝福,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大展鸿图,在事业道路上写下辉煌的一笔,加油!

7、用真诚品味回忆,用真情品味朋友,用真心品味工作,用勤奋品味学习,用感恩品味幸福,用宽容品味年轮!

8、祝您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如意笑口常开;也预祝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合作愉快,万事如意!

9、辛苦付出苦熬实干,换来了硕果累累丰收成片;举起欢庆的酒亮开高歌的喉,灯火辉煌笑容暖暖,预祝来年精诚合作宏图大展,共同开创事业的艳阳天!

10、开拓事业的犁铧,尽管如此沉重;但您以非凡的毅力,毕竟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在这新年佳节之际,愿漫天的爆竹声,化作潇潇春雨,助您播下美好未来的良种!

第9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司理财;理财观念;理财环境;理财活动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

1.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1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和原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要求。(1)从体系结构看,国际会计准则中,通常都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我国新在会计基本准则中加以体现;(2)从项目构成看,除个别项目未被纳入外,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涵盖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大多数项目;(3)在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内容上,除个别项目外,充分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在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2.体现了会计理念、内容的创新

首先,理念上的创新,体现了面向市场经济的理念。新会计准则强化给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充分和有用的信息,以便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体系上的创新,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形成了一个体系,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领域。最后, 形式上的创新,对国际会计准则中包含的举例等解释说明性材料,我国把这些内容写入正在起草的应用指南中,以帮助使用者正确理解和运用会计准则。

3.保持了中国特色

趋同不是相同,借鉴不等于照搬照抄。既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又保持中国特色。(1)关联交易。国际会计准则对国有企业即政府所有的企业作为关联方,要求详细披露。在我国,不把国有企业都作为关联方。(2)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关于已经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我国现行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都允许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但是新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已经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3)对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的规定。新会计准则中规定,除了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做权益处理的,均做收入处理。而国际准则规定所有的补贴按收入处理。

4.在高风险、新业务方面有所突破

(1)制定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企业年金基金》、《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等会计准则。(2)针对会计准则最新修订的内容《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会计准则引入的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计量上有了重大突破。(3)对一些重要业务和行业,制订了《租赁》、《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合并》等会计准则。

二、新会计准则给公司理财带来的机遇

会计准则体系的首要目标就是以投资者为主体,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具有相关性、可靠性,要为投资者的财务决策服务,因此准则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是和企业财务密切相关的,新准则将对财务决策产生影响。

1.理财观念与会计观念的趋同

新会计准则不仅规范核算,也有财务的理念。因为会计目标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相对于利润只是反映本期经营情况,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更加有用,会计正从利润观转向资产负债表观。新准则注重资产负债表观,资产被提到重要的地位,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反映存货的真正价值也许是取消LIFO的理由,而这也正是以现金为王公司理财时代的关注点。

2.财务决策的不确定性降低

新会计准则的以下主要特点:(1)公允价值计量标准适用范围扩大;(2)规范了企业合并报表;(3)原来表外披露的一些项目将纳人表内进行核算;(4)规定了特殊行业的会计准则;(5)绝大多数资产项目一旦计提了减值准备之后,不可以任意转回;(6)对披露的要求更为严格和具体。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财务决策的不确定性。

3.公司境外融投资机会的增加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使得企业取得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通用财务报表,境外融投资机会随之增加,这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经济的初衷。

三、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理财面临的挑战

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理财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稳健的冲击。新准则的会计稳健可能存在对财务稳健的不利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后进先出法(LIFO)的取消

由于担心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故意选择后进先出法(LIFO),低估企业当期收益,新会计准则决定不允许使用LIFO。假如遇到通货膨胀2,如果不允许使用LIFO,则成本补偿就会不足,从而导致财务不稳健。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

(1)使用公允价值之后,未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损失都要加以确认,若股市连续牛市,则企业报表中就会反映许多未实现收益,未实现收益属于净利润的一部分,按照公司法可以对其进行分配,这就可能导致收益实质上的超分配。

(2)在物价总体趋涨的情况下,如果资产反映公允价值,对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来说,在其他方法不变的情况下,其账面资产价值增加,账面显示的负债率及其代表的负债风险会下降,但实际却未必。

(3)按照规定,H股上市公司的利润以按照香港和大陆会计准则计算的利润孰低计量,这体现了稳健性原则。但是同样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大陆的H股上市公司不能和其他企业一样分红的规定是不合理的。

(4)有的公司半年报实现盈利,企业管理当局据以进行利润分配,但是公司却在下半年出现亏损,年报中利润为负数。有代表指出虽然由于公司法中没有禁止中期分红的规定,这种行为没有违反公司法,但是它违背了财务政策的初衷,不是一种稳健的做法。

3.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修改

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规定不允许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通过人为操纵合并价格和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操纵报表的行为,但它不能完全杜绝操纵行为,会计准则不完全具备这种功能。如果企业合并是以改善利润表为目标,新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可能导致企业采取的合并策略:

(1)利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操纵报表。在合并方为上市公司,而“同一方”不是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合并一家报表绩效优良的公司,可以迅速改善合并方的利润表;

(2)如果被合并方当年有较大的盈利,合并方就有动力努力满足“非暂时性”条件,将本质上不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装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3)如果被并方当年亏损,合并方就有动力为追求负商誉,将本质上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装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4)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通过人为“控制”公允价值以避免正商誉、追求负商誉3。

四、公司财务关系人的应对措施

1.债权人的应对措施

作为债权人应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特定公司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带来的影响,重新审视和调整既有的标准值;当发现公司利润反映不够稳健时,通过借贷协议条款限制公司分红水平;债权人在审核项目贷款时,对有关预测值进行必要的调整,防止高估项目财务绩效。

2.投资者的应对措施

作为股票投资者应及时发现公司存在的会计不稳健因素,避免高估股价;同时也要发现公司存在的会计过度稳健因素,避免低估股价。由于新准则将未实现收益归人“经常性性损益”,充分理解新准则下“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的归类方式,避免对未来“经常性损益”的错误预测就显得非常重要。

3.管理层的应对措施

作为公司管理层如果认为会计导致了财务不稳健,则须通过财务的手段,增强财务的稳健性,如:减少分红、提高项目折现率、降低目标负债率、提高业绩评价标准等。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运传.会计政策选择研究及其评析(下)[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3:45-47.

[2] 卢荣.新会计准则给证券业带来五大难题[N] .全景网络, 2006-10-10.

[3] 林怡仲.执行新会计准则所面临的挑战[EB/OL].省略. 2007-01-31.

[4] 王跃堂.经济后果学说对会计准则制定理论的影响[J].财经研究,2000,8:56-58.

[5] 黄燕铭.新会计准则对资本市场构成长期利好等系列研究报告[R].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2006-05.

1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在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会上公开表示: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和实施,使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指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第10篇

关键词:税收差异 现金流量分析 外资超国民待遇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创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成效,有效地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成功地引进了很多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升级,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华投资,我国政府为外资企业单独制定了一整套政策体系和法律安排,各级地方政府也各自开出了众多的优惠条件,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政府罔顾外资使用效果,仅以引进外资的多寡作为政绩重要指标,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感到忧虑。事实上,长期给予外商“超国民待遇”尤其是税收上的优惠政策的实质是人为地增强了外资企业的竞争优势,削弱了内资企业的竞争能力,使内外资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状态,这不仅是对市场的一种扭曲,也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展现了差异征税下的公司经营策略,进而结合目前我国给予外资种种税收超国民待遇的现状,分析其对我国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说明盲目大范围地实施差异征税的危害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差异征税下的公司理财

任何一家企业其所创造的价值往往由三个主体(即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来分享,债权人因其对企业的债务性投入而按照预先的约定获取自己的收益,政府根据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征收税赋,企业所有者的所得则是企业清偿其负债义务及缴纳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赋后的剩余所得。现代企业理财理论认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在于最大化企业所有者经营企业所能获得的财富价值,即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选择项目就是要保证项目的税后收益达到其应有的收益水平。

考虑一项期初投入、期末收获的一期投资项目,设其初始投入为I,期末的市场销售量为Q,销售价格为P,销售成本为C,固定经营成本为F,企业所得税税率为T,则此项目的期末现金流量为:

X= (Q(P-C)-F-I)(1-T) + I

这里X的取值往往是不确定的,一般用随机变量来刻划,因为Q、P、C及F均会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均为随机变量。

根据财务理论的观点,项目的应有收益完全由其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时间性及风险性来决定,设此项目的合理(期望)收益率为r,则其现值为

PV = E[X]/(1+r),这里E[X]为X的期望。

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完全取决于其净现值,即NPV = -I + PV的水平,只有获得正净现值的项目才能为企业所有者带来财富的增值,才是值得投资的项目。否则,净现值为0的项目是不盈不亏的正常项目,也是市场最后的竞争均衡;而负净现值的项目就只会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就不值得投资,因为此时原始出资人完全可以将资金另投他处,获得更高的收益。

在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中,项目现金流的风险对任何投资者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同样的项目对任何投资者都必须保证满足相同的最低收益率要求,或者说利用同样的收益率r 来进行贴现。如果另有一家企业同样可以经营这一项目,但其所缴税赋的税率较低,取值为T′(设T′ < T),则这家企业可以采取一些经营措施,产生与税率较高的企业稍有不同的现金流量(由此建立该企业的竞争优势)

X′= (Q′(P′- C′) - F′- I)(1 - T′) + I。

对后一企业来说,其经营策略只须保证

E[X′] = I (1+r)。

于是,我们有

E[(Q ′(P′- C′) - F′ - I)(1 - T′) + I] = I (1+r) = E[(Q(P-C) -F -I)(1-T ) + I]

E[(Q′(P′ -C′)-F′-I )(1-T′)] = E[(Q(P -C) -F -I )(1-T )] (*)

由于T′< T,所以税率较低的企业为了建立该企业的竞争优势,完全可以让

E[(Q′(P ′-C′)-F′] < E[(Q(P-C)-F]

但却仍然获得与税率较高的企业同样满意的投资收益。下面就依据不同税赋的企业所需项目收益的平衡方程(*)来考察差异征税下的企业经营策略。为简化问题并突出税收的影响,假设

E[(Q (P-C )-F ] = E[Q](E[P ]-E[C ])- E[F ],

并对随机变量的期望仍用变量符号本身来表示其期望,如用C来表记E[C]。

差异征税下的企业理财策略

前面我们已经建立了不同税赋的企业所需项目收益的平衡方程(*),一般来说,企业的销售量由其设计规模限定,在销售数量上企业总希望做到满负荷生产,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规模优势,因此,我们不妨假设企业均已达到了最大生产能力,即Q = Q′。依据记号约定,可以将平衡方程改写为

(Q (P′-C′)-F′) (1-T′) = (Q(P-C)- F) (1-T )+ I (T-T′) (#)

下面我们就对除销售量之外的其他变量逐个分析企业在其余变量取值相同的情况下可能的经营处理。

销售价格

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产品的性价比无疑是重要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如果一家企业的产品较另一企业的同样产品价格较低,消费者当然会选择这家企业的产品。由平衡方程(#)以及竞争均衡时的收益方程,我们得到①

销售成本

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对外丰富促销手段,大展广告攻势,对内强化销售激励,这些都会加大销售成本。如果一家企业的应税税率较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这家企业就可以较同类企业加大其销售成本,其成本上升额度可以达到

固定成本

企业经营离不开人才,而吸引人才,让企业员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除了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和谐的气氛外,企业的硬件设施、工作条件和薪酬无疑都是极其重要的条件,而这些都将加大企业的固定成本。为了占领市场,吸引消费者,产品的性价比无疑是重要的。如果一家企业的应税税率较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这家企业就可以较同类企业加大其销售成本,其成本上升额度可以达到

税收劣势企业的折价出售

前面的分析表明,当企业之间存在税收差异时,拥有税收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性价比,增加营销投入,改善工作条件,强化薪酬激励等手段来挤压竞争对手。这些财务手段的强度将与项目的投入I、项目的要求收益r以及其所享受的税收优惠(T-T′)成正比,这就意味着项目的投入越大,风险越大(如高科技领域),税收优惠越多,处于税收优势的企业就越有能力打击同类但却居于税收劣势的企业,甚至将之挤出市场。

对税收劣势企业,面对恶劣的竞争环境,其相应的经营策略只能是退出市场或者与占有税收优势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对当前价值为I的税收劣势企业,与税收优势企业进行合资经营,假设合资公司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则在企业经营完全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税收劣势企业持有的新公司份额α只须满足

(Q(P-C)-F-I)(1-T) + I = a [(Q(P- C)-F-I)(1-T′) + I]

也就是说,为了换取税收优惠地位,税收劣势的企业完全可以折价出售其资产与税收优势的企业合资但却丝毫无损于自身的利益。

外资征税的超国民待遇及其政策建议

外资征税的超国民待遇现状与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为了吸引外资的需要,我国对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赋予了一系列的超国民待遇,诸如出资费用和时间限制上的企业设立程序方面的优惠、外汇与信贷优惠等等,但外资超国民待遇最主要的表现还是其所获得的税收优惠。仔细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后不难发现,我国给予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是多方面的:

一是在所得税方面,首先有所谓的“免二减三”的规定,其次有特定区域和特定产业的税收优惠,此外还有对特定产业的优惠规定,如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外商投资企业等;二是在再投资退税优惠;三是对延期纳税的优惠;四是外企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和福利费,可自定其支付标准(只要付上其所依据的文件及有关资料,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即可),而内资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只能按计税工资扣除,计税工资标准则是在财政部规定的范围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此外,这种“内外有别”还体现在关税、工商统一税的减免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投资方向调节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税种上。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也竞相给予外资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由于存在分别针对内外资的两套税制,虽然名义税率相差不大,但由于大量优惠政策的存在,使两者在实际税率上差异很大。有学者做过这样的统计,内资企业所得税的平均实际负担率为22%左右,而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平均实际负担率仅为10%左右,较前者竟然低出一半多。

首先,外商利用税收方面的超国民待遇进行避税,直接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巨大损失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赋予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而减少的财税收入,实质上正是将这一部分收益拱手让给了外商投资企业甚至是外商的母国政府;与此同时,这笔税收负担又最终转嫁到内资企业头上,造成了内外资不平等的竞争格局。

其次,超国民待遇形成对内资企业的“挤压效应”,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构成国有资产的“潜在流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的挤压和对我国市场的挤压,形成一种“成长压制效应”。正如我们在第三部分的分析中指出的那样,拥有税收优势的外资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处于税收劣势的中资企业挤出市场。跨国公司是目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载体,它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对内资企业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如果此时再给予外资企业以超国民待遇,就给原本就不在同一层面上的竞争又设置了两条不同的起跑线,其结果只能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对外资政策调整的建议

从超国民待遇所引发的巨大负面效应看,取消给予外资的种种优惠极具紧迫性。逐步实行国民待遇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逐步取消对外资的一些歧视性的不公平待遇,即“低国民待遇”;另一层是则逐步减少给予外资的优惠待遇,即“超国民待遇”。具体地说,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外资政策进行调整:

首先,调整相关的政策法规。统一国内立法,遵守WTO规则的统一性、透明度和国民待遇原则,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公平、公正、充分开放的市场竞争规则和秩序,向一切外国投资者提供普遍的、非歧视性差别“国民待遇”,减少政府干预、推动公平竞争;投资优惠政策的调整应逐步与国际直接投资政策相互协调和合作,使我国外资政策能更好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世界多边投资规则进行调整。

其次,在税收方面应取消以往广泛存在的对外资实行全面优惠原则的内外两套税法,代之以特定优惠原则下的统一税法,以此给予内外资企业平等的法律地位,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内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从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营销观念、疏通销售渠道等各个方面入手,利用本土优势,提高国产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努力营造与外国品牌的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R. A. Brealey and S. C. Myers,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7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3(中译本)公司财务原理(M).方曙红,范龙振,陆宝群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何永江.试论我国外资优惠政策及其问题(J).国际贸易问题,1996年第10期

3.朱延福.外资国民待遇导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S).文号:国务院令第137号.颁布日期:1993-12-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文号:财法字[1994]第003号 颁布日期1994-2-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颁布日期:1991-7-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文号:国务院令第85号.颁布日期:1991-6-30

8.陈业宏.利用外资中国有资产流失及法律防范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9.张永憬.浅析外商直接投资的“成长压制效应”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1997年第9期

10.方曙红,杨坤.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与国有资产流失(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第5期

作者简介:

第11篇

公众一直十分认同上市公司应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将社会责任引入到上市公司理财目标的确定中尚未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上市公司理财目标确定问题研究浅谈”。

上市公司理财目标确定问题研究浅谈

一、上市公司理财目标确定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普遍接受西方理财目标观念,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我国公司理财的最优目标。有少数的公司选择利润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这样确定的理财目标较极端,在确定上市公司理财目标的时候没有将社会责任考虑其中,这样引出了一系列有关社会责任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领导层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上市公司前期社会责任的投入比较大,由于这种原因,很多上市公司领导层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没有把社会责任确定为的公司理财目标之中,只顾过分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最终造成公司的诚信缺失、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社会上假冒伪劣产品横行、责任事故频发等问题,导致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社会不和谐程度增加。他们没有意识到社会责任投入后所引出的回报将会更多,同时可实现公司长久竞争力的提升。

(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审计及报告缺少规范性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要进行社会责任审计并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上市公司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没有经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专门的机构进行审计,人们对这样的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质疑。虽然上市公司有意识地主动披露社会责任,没有法律、法规的依托,很难促使社会责任成为上市公司理财目标确定的考虑范围,最终导致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缺失,上市公司也很难为和谐社会创造长久的价值。

(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激励及约束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总体情况看来,约束我国上市公司的法律、法规并不够健全,没有涵盖到社会责任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且,由于惩戒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公司不惜以身试法。比如有的公司宁愿被罚款处罚,也不愿安装排污设备,因为一旦被发现查处,只不过罚个几万的,但安装一套设备至少需要几十万。这样就使得原本社会责任意识很好的公司缺乏了继续保持下去的积极动力,在经济利益的驱使和侥幸心理的综合作用下,也纷纷效尤,造成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第12篇

互联网金融持续发酵,推动银行业持续进行金融服务的创新,直销银行便是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产物。今年来,以上海银行和民生银行为代表的少数几家商业银行在国内率先上线直销银行业务,尝试提供差异化服务。

近日,上海银行在线直销银行――“上行快线”针对客户理财需求,联手易方达基金和上银基金,全新推出了“快线宝”理财产品。这是一款具有风险低、购买门槛低、申购无限制、实时支取、日日复利等特点的产品,分别对接易方达和上银基金的两款货币基金。据了解,“快线宝”已于5月3日上线,并内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试运行,有超过1000多人的白名单测试,系统运行良好,即将于近期正式对外公布。

目前直销银行在国内仍是新生事物,上海银行锐意进取,在2014年初即率先推出了在线直销银行品牌“上行快线”。“上行快线”在线直销银行将以前需要去柜台办理的开户、存款、转账等业务全部互联网化,客户不需要去营业厅,通过直销银行网站、手机客户端等远程渠道在家里即可完成操作。相对传统的网上银行、银行柜台,直销银行主要具备可以网上开户的优势,对于线下网点不像国有大行那样密布全国的一些商业银行而言,无疑是迅速开拓业务的利器。

直销银行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是一种成熟模式,因其业务拓展不以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为基础,具有机构少、人员精、成本低等显著特点,因此能够为顾客提供比传统银行更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直销银行经受起了互联网泡沫、金融危机的历练,已积累了成熟的商业模式,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已达9%-10%,且占比仍在不断扩大。

面对利率市场化、互联网化的浪潮,商业银行纷纷寻找金融服务创新的突破口。开设直销银行,促进金融互联网化,通过电子化渠道让金融服务更加简单便利,从而快速抢占市场,是商业银行在金融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越的利器。直销银行可以网上开户、代销基金、智能理财、智能存款等,为金融企业服务中小微企业和草根消费者提供了机遇。

在线直销银行上线“快线宝”业务,意味着上海银行开始发力建设功能强大、产品丰富、用户体验好的综合化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上海银行直销银行还推出了Android和iOS手机客户端、网页,以及微信等渠道7×24小时服务。

上海银行在线直销银行的“快线宝”业务在选择合作对象时,用市场化的标准选出了在金融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方面“双优”的易方达基金。易方达基金是国内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锐意创新的代表性公司,据行业人士透露,易方达内部专门用于互联网金融的开发团队已经超过100人之多,在基金行业亦为罕见,并且有行业资深的解决方案专家团队随时提供协助。从技术实力来看,易方达已经能够承接目前市场上全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此前曾成功对接过淘宝、微信、门户网站以及多家银行的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快线宝”的易方达易理财货币基金是专门为互联网客户而成立的一款互联网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表现良好,近一个月以来,在不少货基破4%的情况下,其年化收益率仍然保持在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