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保学习材料

环保学习材料

时间:2022-12-21 14:35:44

环保学习材料

第1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通过征求大家的意见和认真的反思,自己感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在工作思路、目标要求和具体工作方面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差距。主要表现在谋划本局党务工作和指导机关工作时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默守陈规、循规蹈矩;不是按照变化了的形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新举措,而是凭老经验办事,遇事求稳怕乱,求稳怕险;在有关工作的安排上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局内少数同志存在不按局里的规章制度办事的现象,不愿提出针对性的批评教育,有老好人思想,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缺乏过硬的措施和手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志们的积极性。

二是坚持办实事的自觉性不强,按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比较注重如何把握上级的有关政策和原则,而对做好实际思想工作重视不够,有时还有急躁情绪,不是设身处地地体会和理解有关当事人的心情和想法,有针对性地予以疏导,而是心存厌烦,认为他本人只强调个人利益,思想觉悟不高,不了解具体的政策,有片面性。由于自己在工作方法上比较简单,导致有一些想反映问题的同志也不愿意向我反映。

三是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在环保系统抓规章制度、抓学习宣传、树先进典型等方面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对自身学习抓得不紧。理论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深入地系统地学习研究。同时存有经验主义的倾向,不是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工作、分析问题,而是凭经验判断来处理一些事情,出现认识滞后、事倍功半的现象;对局里的廉政、文化建设抓得不够,办公室内的廉政文化氛围不浓厚,桌牌、警示牌等没有及时设置;对职工业余文体活动重视不够,很少开展文娱活动;对打造学习型机关建设布置多、检查少,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视不够。

四是在抓机关效能建设上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不主动熟悉业务工作,遇到一些群众来环保局投诉,只能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不善于从一些现象中发现问题的症结,也不能就一些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因而对提高行政效能的指导上只限于肤浅的、表面的情况,未能从体制、机制、法治等深层次上给予有效指导。

五是在支持环保行政工作方面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对联系环境监测站的工作过问的比较少,关心的也比较少,检查指导的也比较少。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对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和分析,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宗旨观念、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尤其是联系实际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不强,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不深刻。

二是以人为本的观念淡薄。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不够,思考不多,对干部职工在想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了解比较少。

三是思想解放不够。未能自觉地运用党的基本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思想不够解放,手脚放不开,也就对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不严、不细、不规范,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党务工作要求。

四是群众观念不强。未能自觉坚持群众路线,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思路受到局限,认识与实践脱节,对作出的决定缺乏准确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五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作怪。研究问题不能排除个人的利害得失。尤其在考虑一些敏感问题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个人主义,患得患失,怕这怕那。从表面上看,是怕工作受损失,但在潜意识中,还是怕个人犯错误、受处分。这就形成了一种“有为”危险,“无为”保险的思维定式,工作慢慢来,遇事不求真,你好我好,一团和气。这样一来,事业心、责任感降低了,推动工作时就缺乏激情和勇气,也就难以开创新局面。再个就是觉得自己年龄比较大了,认为快到“退二线”的杠杠了,想干也不要你干了,何必还要风风火火呢?因而没有了年轻时的工作动力,这说明个人的进取意识比较淡薄,有贪图安逸的思想。

三、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和不足,我的今后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是:

(一)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要不断地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环保系统的党务工作,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注重向班子成员和周边的同志学习,做到不懂就问、不耻下问;注重学习各类新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注重勤记学习笔记和撰写心得体会,提高学习的质量和理论水平,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勇气和魄力。发扬老骥伏历、奋发向上的精神,高标准、严要求,克难进取,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大局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承担调研任务,经常深入到干部职工中去发现矛盾和问题,科学地解决矛盾和问题,为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增强宗旨意识,坚持只唯实,不唯上,把群众是否满意,群众是否答应做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第2篇

作者:王德利 单位: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中学生又达不到企业的实战要求,当下社会对公共景观艺术中壁画雕塑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在校学生大多对壁画雕塑是初步学习接触,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去参与社会实际的制作过程,这就给课堂实践教学出了一道难题。在学生方面,有些材料和材料所必备的工具也比较昂贵,这就会给学生学习直接或间接的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实际困难,如果在实践教学方法上,材料和材料工具的选用不当的话,就会使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积极性下降,也不利于实践动手课程的顺利开展,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趣味,学生又学不到所要学的真东西。这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也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教学实践动手制作课程存在的普遍现实情况。

如何选用低成本材料在壁画雕塑课堂上使用,既方便实际实训教学,又能大大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这是教师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新材料在某种情况下有着传统材料不可替代的材质美感,如何能把新材料运用得十分恰当,需要对材料的感受和把控。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实用性,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快乐地在动手制作中了解掌控壁画雕塑的制作技巧和方法,大胆拓展艺术创作思路,制作出好的有艺术价值的壁画雕塑作品。笔者多年来在一线实习实训教学中尝试采用低成本材料来进行制作教学,使制作工具购置费用大幅度降低,材料的选用也多考虑既要适合课堂教学又要使学生们能接受的价格。这样学生就会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而不会担心材料的费用问题了,也提升了学生对壁画和雕塑课程的学习兴趣。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证明了低成本材料的使用是可行的、有效的、科学的,是真正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和其他院校壁画雕塑教师们的交流学习中,得知材料的选用是教学最头疼的问题,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大家都认为低成本材料的选用是非常好的方向,既解决了材料使用上的难题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是值得在壁画雕塑教学中选用推广的材料。同时通过社会实际调查发现,在当下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公共景观环境中对低成本材料的壁画雕塑作品有很大的需求,低成本材料在未来壁画雕塑等制作上会有非常广泛的使用空间,低成本材料的使用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前瞻性。

低成本材料的环保性

在新材料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所有的材料都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同的材料在制作的运用上有着不同的使用和定位,这就要求使用者必须对材料的性能和功用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低成本材料的使用还要考虑材料的环保性。大量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造成污染的来源之一就是在美化装饰环境中使用的大量材料所造成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选用材料时既要考虑成本问题又要重点考虑材料的环保问题。如果选用不当,在教学中长期使用的话,就会对学生对教师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所制作的作品也不会有市场,还会给社会制造不利于环境的污染垃圾。教学中要选用对人体对环境无害的低成本材料,如具有无毒、无污染、无异味、无胶类甲醛等新型材料的使用,最大程度来降低所选材料在制作实践中对学生对教师的危害,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来选用尝试开发能在学校教学一线运用的低成本环保材料,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教师们的责任和要研究攻破的课题。要在教学中拓展开发一类新型材料,就是在自然中、在生活中被废用的或是不被看重的一些物件,我们把它们拿到教室里进行设计雕刻加工制作,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也很有市场潜力。如长期不用的废旧实木家具、陶土罐、瓷罐、土砖等等,使废旧材料得到合理的再利用也解决了教学中的反复制作的材料成本,同时这些材料因多年的使用和在室外风吹雨淋后更易于雕刻制作加工,再就是这些材料已没有了对人体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危害,非常的环保。环保性废旧材料资源在院校实训实践教学中得到了再次利用,也培养了学生们在实践制作过程中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低成本材料要宜雕刻宜制作

现实生活中低成本材料有很多都适合壁画雕塑制作的选用,为我们材料的使用提供了可适用性的方便性。教学材料的选用的目的是要通过老师的传授和实践制作雕刻的学习,来使学生由浅到深的学到壁画雕塑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初步的掌握制作的过程步骤。因为大多数院校在安排壁画雕塑课时上都不是太多,这就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来完成壁画雕塑的基础学习、设计学习、实际动手制作学习等教学过程。在学习中学生要反复使用材料来训练制作,要经过多次的学习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在材料的选用上就不用过多的来考虑它的永久性、耐晒耐腐蚀等等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了,只要符合低成本、能反复利用、环保无害、宜男女同学制作雕刻的材料就可以在教学中使用。而现在的学生往往在实践动手能力上须要加强培养和锻炼,提升学生既要有设计能力又要有制作的能力,是我们为社会输送合格型专业人才的目标目的,也是学生在未来步入社会就业打好坚实基础的必备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材料的选用上还要注意材料的宜雕刻宜制作性。受学生选购制作工具的限制不使用坚硬的材料在教学中,因为不同的材料适应于相对的制作工具和设备,学生的经济条件不太现实购买太贵的工具,这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状况,所以要选用宜雕刻宜制作合适的教学实训制作材料是正确的、实际的、科学的、可行的。另外,学校教学班级教学还要考虑到女同学在壁画雕塑中的身体条件问题,太坚硬的材料制作起来对女生对第一次学习壁画雕刻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的,为了使学生能更多地学习壁画雕塑雕刻知识和制作的过程步骤掌握工艺技能,在考虑低成本的同时还要从现实出发选用宜制作宜雕刻的材料才是符合学生的真实水平、客观条件、实际情况的。

教学材料在社会实用中的———材料转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新材料的发现,在现实中适合壁画雕塑的材料有千百种之多,但是很是遗憾的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全面的选用学习,唯一的方式只能选用低成本材料使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如何把所设计的图稿在简便的材料上制作出多维的空间立体或具有层次感的造型艺术作品;使是艺术品既有艺术品位又有材质的美感,让新材料和新的艺术理念得到很好的契合;要把新材料的性能和适合应用到壁画和雕塑的艺术元素传授教会学生;要在理论上让学生了解如何把图稿转换到不同材料上的方法,不同材料所使用的不同工具设备的技能,壁画绘制和雕刻的基本技巧方法,雕塑材料的基础塑造程序步骤流程等方法技能的相关知识;现实中常用材料的种类及不同种类材料本身的属性特质等等。在客观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设计思维方式来设计不同空间环境中的壁画雕塑题材内容,要使学生学会把握所设计的图稿与材料制作的转换关系,把在学校接触的简便材料,所学到的制作雕刻技巧方法如何在将来社会实际中遇到的高档材料进行转换。在学校的短短的实训教学中不可能把所有的材料都接触学习到,只能在将来的社会实际制作雕刻中去学习去提高。制作雕刻的方法技巧是一样的,只是材料本身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材料的转换。也是解决学校教学和社会实际应用的差距方法之一,也是最好的实际的科学的路径教学手段。#p#分页标题#e#

结语

在艺术品类中,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自身的手段和制作方式,不同的制作方式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画家多使用画笔和颜料,而壁画雕塑制作多为机具和材料,所需要的是把所设计的图稿转换到相应的材质上进行制作雕刻才能完成精美的造型艺术作品来。材料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材料的选用上,必须要把材料本身的特有属性和艺术设计相吻合,只有这样材料在使用上才能达到其应有的作用,使其做到审美和才智的统一是很难的,这不但需要艺术家的思想和设计的高度和审视的态度的同时,还需要以一个社会人的审美态度去认知材料的基本性。但是在我们的学校教学材料的选用上有它的先天不知之处,比如材料的概念、公用性和材料的机理审美性,如何来进行合理的可行的弥补是高职高专院校和壁画雕塑教师们要探研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的开拓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学校壁画雕塑教学的低成本环保型材料,让新材料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能够得到不断地改善和应用,让我们在改革教学实训的新思维新方法同时,要更加在教学实践中把新思维和新创意新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新材料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断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新科技的新材料结合的更加紧密,使实训课程能够真正的体现教学和实践的契合。

第3篇

关键词: 环境材料 环境工程 教学实践

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可缺的物质基础。生产材料是消耗资源与能源的大户,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但是材料还是开发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保障。

90年代初,人类认识到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战略意义和世界各国纷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背景下,国际材料界出现一个新的领域――环境材料。它是一个涉及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管理学及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综合与交叉的新领域。

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环境材料课程可以使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运用于科研、生产,使各种环保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更合理更趋于环保,对提高环保素质是一种有益尝试。

近年来,有些高校为环境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开设了环境材料课程,但作为一门新课程,知识信息量迅速增加,课程内容不断得到拓展和更新,深化教学研究迫在眉睫。

为了促进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环境材料的教学工作,笔者从农业环境工程专业的自身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分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课程的定位和特点

目前,在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针对高年级大学生开设了环境材料课程,都取得了较好效果。我校作为一个地方性农业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2010年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拓展课里增设了环境材料选修科。该课程密切联系科研和生产实际,旨在使学生掌握主要环保材料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了解一些新型材料在环境中的应用潜力,了解产业化的环境材料产品商业化的状态、程度和应用情况及经济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继续深造和就业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由于本课程涉及面广,尤其涉及很多材料化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地使多学科相融合、贯通;同时,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1整合教学内容,凝练教学特色。

环境材料课程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如能源材料、净化材料、环境替代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智能材料及降解环境材料等。我校开设的环境材料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设在第5学期,课时为32学时,因而结合农业院校特色,课程教学内容的精练和整合必不可少。通过对几种环境材料教材的对比和筛选,并结合教学实践,选用冯玉杰编著的《环境功能材料》作为参考,主要针对近年来适用于农业地区的特殊条件的环境净化材料、吸附分离材料、新能源材料进行讲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表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净化材料中主要讲授目前环境领域的科研热点和商业前景的材料电催化材料、光催化材料、湿式氧化材料、微波材料;第二章吸附分离材料中主要讲授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领域有关的离子交换分离材料,吸附树脂分离材料,纤维吸附分离材料;第三章新能源材料中主要讲授与农村固废资源化有关的生物质能和21世纪最有潜力能源氢能。讲授中重点放在这些新材料的组成、制备方法、环境中应用原理基础上,分析各种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讲授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授课内容,重新整合,用简练、准确、通俗的语言把讲授内容表达出来,使学生一听就懂。

2.2结合科研和商业案例,提高学习兴趣。

因为该课程中涉及内容较多,理论深,如果进行抽象的讲解则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来说枯燥,难度大,且与他们关系不大,所以学生兴趣不浓厚。教师对环境材料教学内容,一般由理论易到难,逐步深入,此外要考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的刺激程度,增强案例的趣味性。在本课程教学中,为了优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每讲一种新型材料时,讲解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远离前,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真实的科研和商业案例的情境,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核心部分――材料的组成、制备及应用原理。比如讲光催化材料时,先采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展示“自洁玻璃”在浴室门窗、厨房门窗玻璃、汽车玻璃等应用;结合“非典”事件,展示TiO■光催化剂,投入台湾使用收效显著案例。另外,介绍世界上发达国家知名公司,如英国PilkingtonActiv公司、日本TOTO公司、美国PPG公司、德国GEA公司等,研发光催化材料产品推向市场的现状。讲生物质能时,首先以动画形式介绍农村新能源开发典型案例,如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京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等。根据这些事实,先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讲解材料的制备和净化原理,达到教学目的。

2.3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实质是教和学有机结合、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往往以教师为主导,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讲授重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新材料的组成、制备方法、应用原理,理解相应内容的基础上,把材料的实际应用现状和趋势采用讨论和讲座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2.3.1讨论部分:讲授一种材料后将所对应材料的应用现状任务下达给部分学生,一般每种材料分给两组,学生三名一组,针对每种材料学生根据兴趣自愿报名,但保证每人都轮到一次。等学生根据数据库、相关报道、汇总内容,在消化基础上进行PPT汇报。汇报内容经班级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对不足内容给予补充和修正,汇报成绩由学生给定,作为平时成绩。在汇报和讨论中,学生非常积极,气氛特别活跃。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2.3.2讲座部分:讲座是大学中的一种重要学习途径。在听讲座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全面地掌握科研动态、商业行情并开阔视野,还可以领略各行各业专家的口才艺术,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本课中每章结束后通过课外时间,针对各种新型材料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方面邀请周边材料领域企业家和专家安排讲座,讲座过程中安排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网络环境下强化引入材料发展新信息,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环境材料不断出现,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被报道,但课程的学时有限,案例教学往往难以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全面。为了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利用网络环境,组建班级QQ群、微信群等,创造开放、民主、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数据库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提供最新科研成果的链接,也可以有目的地当今国内外环境功能材料研究中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或科教片。其次,给学生一定的认知时间,让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对研究成果进行剖析。最后,网上互动交流,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可以即时互动。通过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辩驳、补充,进一步提高对最新研究成果的认识。

3.结语

环境材料作为新世纪材料科学发展的方向,渗透于各门材料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尤其是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来说,是在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制备材料,应用材料,保护环境,提高环保素质教育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经过三年来对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环境材料课程的实践,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结合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就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朱光明.材料化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及其与材料科学的关系[J].大学化学,2004,6.

第4篇

关键词:区域活动;环保教育;幼儿;变废为宝

区域活动又名区角游戏、学习角或兴趣中心,它是在一定的活动室中,教师根据幼儿各种兴趣、能力及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设置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区域环境,属幼儿自主活动的领域,也是幼儿园活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设有语言、美工、科学、建构、益智、角色游戏。现在,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也关注到环保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保又安全的环境教育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区域材料的选择上多用废旧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可以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更加的自信、聪明。但是有的材料缺乏操作性,只有观赏价值;有的材料不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比较死板;有的材料不够实际,太过于昂贵。所以,在提倡环境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合理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不过,在材料的投放和环境的创设中,也需要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合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幼儿――主动地参与

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时,要让幼儿共同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在投放区域材料时,也要鼓励幼儿收集废旧物品。

为了让幼儿能积极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我们班在教室门口放了三个收集废旧物品的箱子,我们班的幼儿主动带来了各种废旧物品,如,成成带来了纸杯和饮料瓶,彤彤带来了家里用过的旧桌布,康康带来了开心果的壳,还有其他小朋友带来的饼干盒子等等物品。我们教师指导幼儿将家里带来的物品以废变宝,把各种废旧物品变成了新的材料:饮料瓶变成了“自然区”的花盆,开心果壳变成了“美工区”的项链,废旧桌布变成了“娃娃家”的漂亮台布。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幼儿比以前更加喜欢玩区域活动了,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更主要的是环保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用心、精心地准备

教师在选择材料内容时,要做个有心人,积极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主张“变废为宝”。比如,在“生活区”里,我们用旧衣服让幼儿学习叠衣服;在“益智区”里,我们用废旧纸箱做了一个迷宫;在“美工”里,我们用废旧报纸进行手工制作。我们让幼儿明白“只要你做有心人,废物也能变成宝”。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让幼儿了解废旧物品的价值,从而渗透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3.家长――积极地配合

家长是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积极主动的配合,对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家长的参与,可以让他们了解废旧物品再利用的价值,并能积极帮助教师和幼儿收集材料,从而自然而然地教育孩子做个有心人,关心集体,保护环境。如,为了丰富班级的区域活动,我们提倡家长和幼儿一起努力,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家长们都十分支持。阳阳和爸爸用废旧吸管做了一个吸管贴画“可爱的家”,豆豆和妈妈用纸杯做了一个“大公鸡”,天天和妈妈用旧报纸做了一个“大轮船”……

二、区域材料的整理上培养环保行为

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就要把玩过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及摆放。有的幼儿再活动结束后就将材料随便一放,有的幼儿活动结束后不洗手等等。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地物品摆放习惯,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呢?我在每次区域活动后给幼儿制定了三个规则来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和环保意识。

1.物品分类摆放

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每个幼儿都要把自己玩过的区域材料整理好,并要分类摆放,方便下次活动。

2.保持环境的整洁

在收拾完活动材料后,如果发现活动区里有不干净的地方,R上要拿抹布擦干净,以保持环境的整洁。有一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我看见萱萱在拿着抹布擦“美工区”的桌子,因为没有人叫她擦桌子,所以我很好奇,为什么她要在活动结束后擦桌子呢?我一问才知道,原来其他幼儿在“美工区”做撕纸贴画时,在桌子上留下了了胶水的痕迹,萱萱就主动把桌子擦干净。我为他的举动感到很高兴,并马上进行随机教育,表扬了萱萱的行为。从那以后,幼儿都很自觉地保持教室里的环境整洁。

3.洗手时节约用水

第5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 新教材 特点 功能 联系

一、中学化学新教材的特点

1.编排上的特点

1.1编排顺序的特点

新教材的编排顺序很有特点,必修教材中出现的内容在选修教材中又出现了,显得重复又零乱,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新教材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联系他们以前所学内容逐渐深入和推进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知识的难度。新教材的这种编排正好符合了不同学生对知识难度的不同需要,让中学化学在学习上具有了选择性,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来学习不同的化学,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1.2突出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

新教材在实验方面的设计更富有探究性、趣味性、生活性。新教材加入了很多探究性实验,目的是在实验探究中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新教材也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改进,积极思考,在新的实验方案中查缺补漏,充分培养他们的实验创新思维 。

2.内容上的特点

增加了一些全新的内容而且更加生活化。例如,增加了“从海带的成分中提取碘”的实验。还有一些原来略去的内容又重新加进来了,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轨道及能级跃迁的知识。

内容安排上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新教材安排了[学与问],[思考与交流],这两个小栏目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查资料,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记录实验现象,整理、分析、归纳实验结果,最后得出实验结论。[科学视野]展示一些科技成果,让学生会了解这些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些学习“小模块”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开放性和前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并且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增强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追求。

3.结构上的特点

3.1模块式设计

新教材的模块式设计改变了旧教材的“单元式”设计,“单元式”设计以每个单元为一个整体,而模块式设计是将教材所有内容柔和在一起,这种设计使教材更具实用性、创造性和多样性。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具有共同的基础(化学1、化学2的学习),另一方面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对化学的需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在选择中规划人生,确立发展方向。

3.2注重知识、技能和思想的统一

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为所有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好了基础;选修《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充分体现出了社会问题、技术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生产、社会发展这些重要问题相联系;选修《实验化学》模块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向学生展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之一,激发他们自主探索。

3.3层次分明

中学化学新教材可分为两个层次――必修和选修。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并且两个模块的学习也是从必修1到必修2;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列的,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它们跟着化学2的编排展开。基于以上特点,中学化学适合于不同的学生学习。

二、中学化学新教材的功能

1.教育价值

1.1化学与材料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种材料,并且都有各自的用途。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材料,新型材料的出现表明社会向前发展。改革后的新教材中介绍了耐高温、耐腐蚀等这些材料,还介绍了低温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材料的发展可以支持科技成果,只有找到合适的材料,科学技术才能进一步发展。还有一些新型材料是很多科学家经过很大的努力才研发出来的,这就是新教材在材料方面的教育价值。

1.2化学与能源

人类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大,所以对能源的消耗利用也会增大。新教材在化学教学中引入了能量观点,例如,提出了高效率地利用燃料,开发清洁能源等与环境有关的问题。

1.3化学与环境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现在和将来国际上倡导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学化学新教材中介绍了电子烟雾对环境的污染,汽车排放的尾气以及噪声、生活垃圾的污染等这些环境污染和它们带来的危害。针对不同的环境污染,化学已经发挥了其的一些功能,并即将继续发挥,体现了化学的价值。要想把环境质量提上去,就必须依靠化学及其他相关的学科来解决。

1.4化学与生活、生产

人的日常生活、运动保健、生病等都与化学有一定的关联。例如,在卤素的学习中介绍了“银的卤化物用来人工降雨”;有机化学基础中学习了 “食品添加剂与人类健康”,并用大量的文字介绍了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危害。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很早就树立考虑效益的意识,并且知道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这正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体现。

2.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2.1教学目的与人文素质培养

新教材体现了基础化学教学目的是提高所有学生的基础知识。新教材从不同的方面来反映所学习的内容,阐述人类的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从保护环境和中国的地区差异这些方面,使学生深入认识国情、国力和国策,进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演讲等,培养他们对国家、社会的责任。

2.2教学内容与人文素质培养

新教材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增加了,同时,人文知识的比例也加大了。新教材从人类的活动着手,叙述了人类的生产与化学知识、人类的生活与化工生产的联系,接下来又指出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持续发展问题,这些素材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科学化学观,积极参与协调人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2.3教学过程与人文素质培养

新教材非常注重对化学过程和规律的分析,强调先要重视过程,遵从事实存在,并调整学习态度,才能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这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技能、化学思维能力和化学探究能力,并且更有利于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运用化学观念、知识与技能对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价,使学生很客观地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培养良好的环境意识。

3.顺应时展

第6篇

结合吉林化工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习现状进行分析,以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思考了实习模式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适合自身情况的实习模式,目的是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一定工程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习模式;应用型人才

1998年,教育部将原先的铸造、锻压、焊接以及部分热处理等专业合并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一门新专业,为了培养专业知识强、应用面广的材料成型领域的综合性人才[1]。吉林化工学院为省属地方工科院校,成立较早,以化工为特色专业,工科各专业为优势专业的办学理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从2010年开始招生,一级学科属于机械类。实践中,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并落实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年轻专业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需探讨与解决。

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重要性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个专业,具有“机械特征与材料色彩”的特殊性,以金属材料作为成型加工的对象,这就决定了材料科学是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以过程控制为质量保证措施这一特点决定了控制理论是该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金属材料领域的生产、工艺设计和科研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材料方面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机械工程素质。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设置在大二学年,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主要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的结合、就业方向以及整体工作环境。在高校工科人才培养计划中,根据工科与实际结合性强的特点,实习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理论学习相辅相成,特别是生产实习,设置在大三学年,要求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程之后进行。生产实习是工科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3]。

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现状分析

实习模式的形成包括实习动员、组织、管理、评价等环节,并保证各环节有序开展,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4]。但通过实践发现许多问题:

(一)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一方面,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为中心,为了维持正常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秩序,避免发生学生的安全问题,车间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不能留厂接触实际产品生产。另一方面,企业没有认识到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大多数企业只是选用人才,而不参与人才的培养,把培养人才的责任都给了学校,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5]。大多数企业担心学生进入企业会出现安全问题,不愿意承担安全风险,是造成企业接纳高校生产实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6]。

(二)实习形式单一一方面,基本实习方式还是以进厂参观为主,随着现代化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学生在参观过程中不能接触产品生产,不能真正了解到设备或生产工艺,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不能做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缺乏实践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企业讲解人员对生产现场介绍时间有限,避免影响生产,相当一部分时间会把学生带到培训室进行讲解,带队教师会现场进行解答,但与实际联系不够,缺乏与工程师的探讨环节。

(三)学生对实习重要性认识不够一方面,个别学生对生产实习的意义认识不够,实习缺乏积极性,走马观花,不主动提问和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假期时间不能充分利用,不能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缺乏对实际工作问题的解决能力,导致工作后进入状态较慢,对实际问题的掌握需要更长时间。(四)完整的质量考核体系无法实现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入厂时间少,不能在实习单位进行考核,不能将学生实习成绩与实习业绩相联系,没有具体的实习操作任务,只能由教师通过实习报告和出勤情况进行考核,缺乏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

(五)实习经费不足由于实习费用不断上涨,学校对学生的就餐费、住宿费、实习费、培训费等实习经费投入不足,造成实习经费严重紧张,为了节省实习经费,压缩实习时间,放弃了一些实习单位,影响了学生实习质量,存在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相互之间的矛盾。

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

探索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有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实习方式的改革以往的生产实习方式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同一专业集体去一个单位实习,为满足学生实习内容的多样化,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接收能力,通常只有大中型国有企业才会具有接收大量在校实习生的能力,这往往导致有意愿接收学生实习,但规模不大或生产种类单一的企业不能与学校达成共识,错失一些实习的好机会。人数众多虽然便于集中管理,但实习操作环节达不到预期效果,且学生不能根据兴趣选择实习岗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7]。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方向铸造、锻压、焊接和热处理,将学生进行分组实习,条件允许可考虑轮换实习制,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自己制定实习计划、任务,并要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8]。充分发挥吉林化工学院的地域优势,与长春一汽集团达成实习合作,充分发挥地区性国有大型企业的优势。

(二)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充分发挥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作用,建立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开放制度,建立相关网站,实施全天开放的上网预约制度,对于一些简单的实验设备可由研究生或困难学生进行开放、管理和维护,同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了勤工组学的平台。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综合实践训练的重要场所,是校外实习基地的有益补充,两者相辅相成。而且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节省大量外出实习的经费,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途径[9]。

(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吸引一些有能力承担实习任务的新兴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协议,为学生购买实习商业保险,这样可提高企业形象,在学生中具有良好口碑,扩大企业知名度,同时可以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另一方面,扩大校企联合机制,教师积极为企业解决技术和培训方面的问题,构建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模式,可将目光深入一些南方企业,通过学校与企业洽谈合作意向,选拔优秀学生,使企业在假期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付给学生一定工资作为报酬,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了解本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四)完善实习考核体系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实习成绩考核体系,对实习全程实行量化管理,对学生出勤守纪情况、工作态度、技术熟练度、测试成绩、实习报告质量和答辩情况进行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还要考核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际工作业绩,报告要采用文字、图表等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为调动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培养动手能力,可开展创新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金相大赛和组织分析大赛等学院活动,可以用企业冠名开展专业知识竞赛或操作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就业筹码。

(五)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习质量将对专业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工程实例,了解最新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熟悉实习单位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工作原理。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队指导实习,以保证实习教学的规范性和实践性。同时青年教师积极投入生产第一线,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尽快做到“摸清设备、了解工艺、懂得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应做到中青年教师结合,不断扩充教师队伍,保证足够的教师人数,不仅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又能为学校培养工程科研人才[10]。

(六)仿真系统在实习的应用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实习内容较多且成本较高,为减少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提供实践动手能力,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建立多元化的实习方式,录制和制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四个方向的典型产品生产线的工艺流程的影响资料或动画。引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数字化生产仿真实习系统,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虚拟实习(虚拟实习就是以国际上先进的生产线影视资料为主线,再通过动画形式展现生产线上每道工序工艺过程,立体再现生产线所涉及的设备、工装等工作原理,达到学生通过虚拟实习就好像亲临现场,同时又能了解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工作原理[11])。通过仿真系统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对计算机模拟系统的掌握能力,且目前科研环境下模拟是科研的一种新趋势,可以与企业建立联系和仿真实验室。

四、结语

有效的实习模式不仅是对理论内容的验证、补充和扩展,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为了实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充分重视实习的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探索出提高实习质量的实习模式。

参考文献:

[1]蒋文明,吴和保,于传浩,等.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34):172-174.

[2]雷毅,王勇,崔学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2006(6):81-84.

[3]陈旺生,任大军,刘红.大学工科生产实习的现状和思考[J].吉林教育,2008(19):28-29.

[4]俞强,丁永红,刘春林.探索生产实习模式培养工程实践能力[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2(4):48-50.

[5]徐林,王建辉,方晓柯,等.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399-401.

[6]蒋巍,张启忠,金涛,等.我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4):47-50.

[7]刘琪,张光胜,冒国兵.关于强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探讨[J].中国现代装备教育,2009,77(7):131-133.

[8]董超俊.大学生生产实习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1(3):83-84.

[9]李润霞,常云龙,袁晓光,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新型生产实习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8(11):123-124.

[10]索忠源,姜峰,李廷取,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10):100-102.

第7篇

一、结合现代科技发展,重视吸收新的知识

化学的发展除了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外,还与国民经济、人类生活及社会的进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衣着、环保、医疗、交通等生产和生活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突出的是化学与材料科学、能源、环保科学、生命科学、农业生产等的联系。所以化学教育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就应该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把这些新的知识引进教材,纳入教学体系。

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新材料的发明和利用与技术进步的关系非常重大。如果没有半导体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就不可能有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没有现代化的高温、高强度结构材料就没有今天的宇航工业,没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就没有当前正在快速发展的光通讯……凡此种种说明新材料是新兴技术的基础,是高新技术的突破口。新教材用一定的篇幅以必学、选学、阅读或资料的形式编入了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如在“硅”(第二册第七章)中增加了“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向我们展示了高温结构陶瓷、半导体陶瓷、光导纤维等材料的性能和它们在现代原子能工业、半导体工业、激光、电子、航天等科技领域里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以及今后的研制方向。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已从传统的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及合金材料发展为包括稀土金属、贮氢金属、金属结构材料等在内的金属材料体系。为使中师生了解这一发展,教材在“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二册第九章)中编入了“新型的金属材料”作为选学内容。原有教材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介绍只限于传统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类,而事实上高分子材料种类的增多和产量的增长远远超过无机材料。所以对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行适当介绍,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是很有必要的。教材在第二册第十二章中选编了光敏性、导电性、生物活性等高分子材料。为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对这些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的叙述主要突出了与化学的关系,如用感光树脂印刷制版来实现印刷工业的完全自动化,利用高分子膜淡化海水等。

能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发展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有充足的能源。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常规能源已无法满足需要,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常规能源的使用效率,另外要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型能源。在开发新能源的过程中,化学学科发挥了巨大的优势。教材在“烃”(第二册第十章)中编入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展望”简要介绍了太阳能、核能、生物能、海洋能、氢能等几种新型能源的基本知识及其发展情况。配合“原电池及其应用”教材在阅读中介绍了几种新型化学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

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生产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保护和改善生产与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教材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介绍中有机地渗透了有关环境知识。如在氧族元素中增加了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减少和恶化对人类、对环境的危害等内容;结合硫的氧化物的性质,教材叙述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在氮族元素中,分析了氮氧化物作为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其防治;在石油和煤一节中教材指出了燃煤造成的污染、“三废”对大气、土壤、水域的污染方式,对生态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在“环境保护”(第一册第四章)一节中,教材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碱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物、放射性、噪声等污染及其防治的重要措施。以使学生了解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保护和环境改造的迫切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此外,教材还充分挖掘当今科学前沿新研究项目所包含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使中师生逐步学会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概念去接近和理解前沿科学的新发现。如教材在叙述碳的同素异形体时引进了C[,60],教材还在选学中编入了化学元素与人体的关系、8千万年以前的琥珀化石中的空气成份与现代空气成分的区别等知识,以期使中师化学教材更具时代感。

二、适应培养现代人才注意学科间的联系渗透

自然界本身是一个相互联系着的整体,我们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能源、材料、生态环境等很难把它们绝对归属于某一学科领域,因为它们都是综合性问题。各传统的分科课程,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有它们不少的优点。但由于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故不易使学生从知识整体与联系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易与现实脱节,不利于学生把学习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为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教材在叙述新增加的材料、能源。环境等知识时,注意了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在介绍半导体陶瓷、光导纤维、超导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时结合了一些物理学知识,在彩色摄影中用到了加色法成色原理和减色法成色原理;在石英晶体的重要用途中提到了压电效应等;在叙述呼吸作用、固氮、酶以及三大营养物质时联系了有关生物学知识。

中师化学教材在保持自身的知识结构的相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还注意了与初中化学和小学自然的纵向联系。如初中化学是中师化学教学的基础,小学自然中的很多知识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溶液等都是初中化学的内容。但仅靠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将来难以胜任小学自然的教学,特别困难的是不能独立完成有关实验的教学任务。所以教材通过有关实验习题和选做实验与初中化学合理衔接。在系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某些章节中,通过选学、阅读、资料以及讨论题对小学自然的有关教学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使中师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适应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着眼提高全面素质落实各项能力训练

中师化学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考虑适应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和培养高层次小学教师的需要,为了体现师范教育的这一特点,新教材具体确定了以下能力训练的要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指善于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细致、正确的观察可以使学生获得完整、全面的感性知识,它是记忆、表达的基础和前提。

中师化学教材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自觉观察的习惯。如教材的序言从一开始就教育学生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需要结合起来,要研究小学生可能提出哪些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要重视激发小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在全书中,配合教学内容的一些演示实验不少饶有趣味,如“焰色反应”、“蔗糖碳化”、“彩色喷泉”、“点火成蛇”、“火箭”等这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材共安排了87个演示实验,25个学生实验,18个课外实验与制作。在这些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适用于引导学生熟悉观察的原则、掌握观察的方法。如对于气体的制取实验,教材注意了教会学生观察的顺序;对于某些比较复杂的有机反应实验,教材指出了观察的重点;对于诸如“钠和水反应”,“氨气易溶于水的反应”等实验,教材要求学生全面观察现象;对于浓、硫酸与铜的反应,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等实验,教材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对比观察。

教材还通过习题要求学生对周围生活和自然现象进行广泛的观察,如要求学生课后观察家庭中养金鱼的水是如何进行简易处理的?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有哪些腐蚀现象及常用于钢铁制品的防腐蚀方法。

在观察知识条目中出现了“空白”,这些“空白”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归纳填写的。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中师化学教材中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丰富内容和我国化学化工的伟大成就,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献身精神,培养他们在顽强、自觉的学习中形成积极思维的意识。

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中师化学教材保持了相对完整、独立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安排上,保持了适当的知识面,侧重于介绍各族中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突出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电离、氧化还原等基础理论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的关系,从周期律的角度介绍相关的物质的共性及其变化规律。对某一具体物质,教材是以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为重点,以此带动物质的制取、用途等知识的介绍。这样学生可以从各种元素,各族元素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教材适时介绍了化学理论和概念的发展改革,以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它们的正确性和绝对意义的内涵的同时,认识到化学理论和概念的发展及其相对意义,进而诱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在原子结构中,教材简介了从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玻尔的旧量子化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的发展这一系列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教材还在每章小结中引导学生对一章的知识联线成网归纳知识链,通过精编与各类知识联系较密切的习题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大纲规定,中师生不仅要会作实验还要求会自制简易教具和利用代用品,会指导小学生开展科技活动,这就必须要求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材是从以下几方面落实到实处的:

一是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化学实验和制作具有很强的技能性,没有反复多次,认认真真的严格训练是难以达到要求的。所以教材在确定必修课教学内容时,充分注意了实验的比例。如讲授课时与演示实验个数之比为3∶1.84,大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3∶1.02;学生分组实验的课时占总课时的19.2%,大于原中师化学教材中的17.9%,更大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12.5%。

二是确保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仅以学生实验为例,教材中安排了基本操作训练;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验证性实验;与小学自然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习题;体现实验教学灵活性的选做实验;旨在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鼓励课外研究和提高的课外实验与制作。

三是强调实验和制作设计的应用性。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具有明显的应用性,特别是在小学自然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应用(如粗盐的提纯、空气成分的测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自制蒸馏水,自制教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配制消毒液,自制甜酒酿、化学刻字、自制雪花膏等)。

为了使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大纲强调了实验考查的必要性,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实验习题可供教师在实验考查时选用。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合格教师能力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大量事实说明,在掌握了一定的学科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的条件下,教育、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为此提高和培养师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中师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

教材上、下册设置了多处讨论、资料、选学等栏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练习、组织讨论、讲述化学史料等方式和途径培养、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文盲不再是指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自学能力的人。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学习门类偏多,所以中师生在校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学习提高,以便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为落实培养自学能力的训练,教材在内容的编辑上重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状况及认知规律的有机结合,使教材本身具有利于学生自学的特点。教材的编写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设置的学生学习活动栏目多样,这些均为学生创设了强烈的自学条件。教材编配的习题也考虑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向学生推荐科普读物,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收集有关资料,练习编写小学自然课教案等等。

第8篇

一、发挥教材的环保教育功能,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数学学科要凸显环保教育的优势。首先,学生可以通过亲自计算得出一个个颇令人震撼的数据,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在课外进行有关的课题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在兴致勃勃的活动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教育素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环保教育功能,选择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和数学史料,向学生进行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教育。

例如:喷灌和滴灌是比漫灌节水的灌溉方式。随着农业技术现代化,节水灌溉得到逐步推广。灌溉三块同样大的试验田,第一块用漫灌方式,第二块用喷灌方式,第三块用滴灌方式。后两种方式用水量分别是漫灌的25%和15%,三块地共用水420吨。每块地各用水多少吨?

学生通过这道题可了解到三种灌溉方式,喷灌、滴灌、漫灌,再仔细审题还发现喷灌和滴灌的用水量远远低于漫灌,又通过计算得出同样大小的一块地漫灌需要300吨水,喷灌需75吨,滴灌只需45吨。若这时候教师让学生比较一下这几个数据,归纳出哪种方式更节水,相信他们会难以忘掉这个结论的。

再如一道油改气问题:某出租汽车公司有出租车100辆,平均每天每车消耗的汽油费为80元。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公司采用一种叫“CNG”的改装后的车辆,其每天的燃料费占剩下未改装车辆每天燃料费的3/20,公司第二次再改装同样多的车辆后,所有改后的车辆每天的燃料费占剩下未改装车辆每天燃料费用的2/5。问:改装了多少辆出租车?改装后的每辆出租车平均每天的燃料费比改前的燃料费下降了多少?一次性将全部出租车改装,多少天后就可以从节约的燃料费中收回成本?

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答案:公司第一次改装了20辆车,改装后每辆出租车每天的燃料费比改装前的燃料费下降的百分数为40%;若公司一次性将全部出租车改装,125天后就可以从节省的燃料费中收回成本。笔者相信完成了这道题以后,在环保方面学生有两个收获:第一,学生了解到汽车采用天然气比汽油更环保、节能;第二,建立一种环保型的消费观念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二、通过数学课外活动,深化环保教育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课很难开展课外活动,其实不然,许多章节都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升华教学效果。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数学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兴趣性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把思想教育、环保教育贯穿其中。

下面以一个教材上的课题学习实例,结合笔者的教学过程,分析怎样以活动的形式深化环保教育。

课题学习:调查“你怎样处理废旧电池?”

开篇就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各种型号的电池,特别在图片下方的一段材料给学生以震惊的作用:你知道电池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污染物吗?一节一号电池可以使一立方米的土地不能种植农作物,一颗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可是很多人对此认识不足,随意丢弃废电池的现象十分严重。教师可以再介绍废旧电池危害及其回收、处理方法的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选取在废旧电池回收方面的典型人物做榜样。如笔者从新华网选取了一段这样的材料:4岁开始捡废旧电池,9年捡了13万节,创下“为宣传环保穿越整个青藏高原的年龄最小的人”的吉尼斯世界记录。30日上午,朝阳区首评的教育系统“十大年度人物”揭晓,13岁的初一女孩王君静以这样惊人的事迹当选,也是其中唯一的一名学生。

王君静告诉记者,4岁的时候她听幼儿圆老师说废旧电池对环境危害很大,就在爸爸的帮助下开始拾废旧电池,现在已经捡了13万节,全部送到了北京市有用垃圾回收中心,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一节一号电池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绝产……王君静能够脱口而出地背出这些数字。

爸爸告诉我是我们国家最干净的地方,可是我在珠峰也捡到了3节电池!我当时伤心地哭了!王君静说。当时6岁的她固执地相信“电池都是四节在一起的”。为了寻找珠峰她未捡到的那第四节电池,王君静前后一共去了3次。她用在旅游中拾旧电池的方式来实现她的环保理想,9年来足迹长达8万公里,遍布大半个中国,并创下了“为宣传环保穿越整个青藏高原的年龄最小的人”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当记者问王君静最多想拾多少节废旧电池时,她说我的目标是捡到零节电池,这样我们的国家就再没有电池污染了。

这样的材料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正面教材。同龄人的不平凡的事迹对他们既不感到陌生,又容易对他们的心灵起到震撼的作用,当说到王君静同学前后3次进为了找她认为存在的第四节电池时,笔者看到班上几个学生眼睛湿润了。孩子的心灵世界是最纯洁、最善良的,往往也是最能感动人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无不被她这种执着的精神所感染。这时候全班学生对于回收废旧电池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都很高,一个个都热情高涨,对后面组织的课外活动的积极参与提供了精神动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和开展环境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可以将学生分成八人一小组,对全班或外校或本市公民对于废旧电池的危害了解的情况、回收处理的认识和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学生自选调查的主体)。学生利用周末收集整理数据画出适当的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数据作出分析,最后写出调查报告。用一节课时间让每一小组选出代表,向教师和同学作调查汇报。学生既综合性地运用并巩固了统计初步方面的知识,又加强了环保教育的理念,另外通过活动和实践,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高尚情操。

三、小结

第9篇

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一门将理科、工科相结合的专业。高分子材料,又可以称作石油化学工业。在发达国家,石油化学工业里60%~70%的产值是由高分子来体现的。高分子专业涉及合成与加工两个方面,到了硕士阶段分设理科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工科的“高分子材料”两个专业。

问: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答: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导论。其中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都有相对应的实验课。

我认为一个专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高分子也是一样。不能说哪类学生特别适合学这个专业,我倒觉得更应该是学生在选择高分子后,能够主动去适应这个体系,发挥自身的特点,不断深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够学好。

小编插话:如果能够不断深入学习,持之以恒,说不定就会像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霍华德他们一样,成为厉害的物理学家或化学家!在学习的路上,就算脚踩荆棘也要大步前行,来看看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吧。

问: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答:困难主要在于从经典化学到高分子化学的改变。高分子是混合物,所以高分子化学的化学式,结构不明确。在经典化学中,化合物有明确的分子式,但到了高分子化学,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说大概是这样,不够明确,这会令学生困惑。

等到学习高分子物理,困惑就更多。因为学科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很多东西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研究过程中,觉得应该是那么回事,至今没有定论。这种现象,对学生甚至老师来说,都是困惑的。

此外,高分子是大分子混合物,每一个聚合物的分子量有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分子量庞大,且混在一起,此时就需要统计理论来总结规律。高分子物理里有大量统计理论,而统计理论对一般人来讲,很难理解。

问:大家是否有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理解误区?

答:很多人认为高分子材料是不环保的,特别是所谓的“白色污染”,这样的说法并不科学。高分子材料从制造、使用、处置和无害化处理的多环节的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是对环境污染最小和能量消耗最少的材料。国内之所以出现“白色污染”,是因为人们没有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理念和垃圾分类处置的习惯。学习和掌握了高分子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成为你事业的方向,还可以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健康和环保。

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哪些行业就业?

答:各行各业都可以。我们系大多数学生读研究生、出国,真正本科一毕业就去工作的好像很少,硕士毕业很容易找工作。

第10篇

【关键词】幼儿园;区角环境;环境创设

0前言

幼儿园区角活动指的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创设多样性活动环境,其主要是为帮助儿童达到学习认知的目的,通过在活动环境投放所需的活动材料,而幼儿通过摆弄这些材料,进行自主学习,达到自身的学习目标。区角活动是幼儿教育的补充和调整,以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收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区角活动的意义与作用不能完全被实现,在创设区角环境时过于形式化,同时对于活动材料的投放也过于盲目性,而且教师在进行活动指导中也相当落后,缺乏指导作用,甚至一些教师对于区角活动的认知也存在错误性,根本达不到创设区角活动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1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实效性

区角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学习和娱乐的质量,而良好的区角环境则十分有利于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进行指导区角活动时应该通过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结合多种教育形式,使区角活动的最佳意义和作用发挥出来。

1.1以孩子的需要进行区角环境的创设

我们创设的区角环境主要是供孩子们活动娱乐的场所,那么在创设前就应该全面考虑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创设的环境视野不可以过大、活动设施等不可以过高等,在进行投放材料时,也要考虑到孩子们的能力和经验。对于不同的区角创设需要不同的活动空间且需要相对独立,两者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创设的环境可以选择紧挨水源和树林草地等,这样存在很大的便利。

1.2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创设区角环境

对于幼儿教育的主体活动和区角活动是极有差异又有联系的,主题活动主要是挖掘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一些隐藏天赋,而区角活动主要是通过孩子们对区角材料的使用来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创造能力,总体而言两者都是对孩子进行培养教育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同时两者也是培养孩子动手和思考能力,从而挖掘出孩子们的潜能和天赋。通过区角活动还可以培养孩子们合作能力,鼓励孩子们共同游戏、共同操作,从而很快的得到提升。

1.3建立区角活动常规

区角活动是独立自由的活动,但是老师绝不可以放任不管,老师需要针对区角活动制定活动规则和标准,在不干涉孩子们活动的前提下保证孩子们的自由,因为过多的干涉会影响孩子们的发展,还会影响孩子们对外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使孩子们自觉遵守制定的规则,可以使孩子们真正认识到规则制度的意义。

第一、自定规则;老师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区角环境,并让孩子们自行讨论和协商,通过孩子们的讨论和协商从而制定出自己的规则,老师对制定出的规则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填补并征求孩子们的意见,这样制定出的规则更加适合管理和操作。第二、完善规则;虽然制定的规则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改,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肯定会发现漏洞的存在,甚至于规则的漏洞会制约活动的进行和持续。这样就需要孩子们再次进行讨论协商,使规则不断的接近于完善,也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和持续。第三、内化规则;幼儿对于自己制定的规则其切身感受比较深,比较容易内化成为自身自觉行为,但是过程就相对于漫长,因此就需要老师在旁边不断的进行提醒、刺激以及强化等,这样可以加快孩子们内化速度和程度。第四、规则提醒;当规则在制定并不断完善以后,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在不同的区角环境设立标志牌,这样可以使规则时时刻刻被提醒,被孩子们看到并加强孩子们自觉遵守的程度,孩子们对于这样行为持支持态度,这样更加容易内化。

2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策略--针对性

对于区角活动其各种活动都是由不同的区角材料支持完成的,区角材料是区角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通过操作各种区角材料,来进行自身兴趣的探索。区角材料投放的是否适合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发展,不同材料可以支持不同的区角活动,也可以使孩子们达到不同的学习目的,所以在进行区角材料投放时需要有针对性的投放。

2.1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像小班的幼儿们其孩子脾气过大,注意力过于分散,因此对于小班孩子投放的材料不易于过多类型,这样使孩子们注意力过于分散从而达不到学习目的。中班的孩子们其自身的思维就渐渐成形,可以遵守单一的规则制度,在进行投放时就可以根据大多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材料的投放,同时也不易过多类型的材料投放。而大班的孩子们就逐渐用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容易自身独立思考操作,所以在进行材料投放时就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这样更加便于孩子们智力和潜能的开发。

2.2针对孩子们的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孩子的各方面原因不同,造成其思维特点和性格脾气等也大不相同,孩子在不同领域内的发展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在投放材料时需要全面考虑孩子们的发展差异性,提供孩子们所需的材料,孩子们在活动时可能会不断更换材料,所以也需要不断提供新的材料,从而满足孩子们的发展需要,全面促进每个孩子的学习教育。

2.3针对孩子们的兴趣愿望

孩子们最大最好的老师就是自身兴趣,每个孩子的兴趣愿望也不相同,因此在孩子们进行区角活动时老师需要注意每个孩子的观察,针对孩子们的兴趣培养激发孩子们的愿望,并与孩子们讨论愿望实现的方法。老师配合家长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尽可能的激发孩子们最大的兴趣,使每个孩子体会到实现愿望的愉悦感。

3 总结

幼儿园区角色活动的环境创设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环境创设的关键。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保证区角活动环境创设实效性,确保其满足孩子的需要,要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区角常规,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兴趣愿望等从本质上实现对幼儿园区角色活动的环境创设,完成幼儿园区角色活动的环境创设任务。通过对幼儿园区角色活动的环境创设细节进行规划和完善,实现角色活动环境的实际化、规范化,促进我国幼儿园区建设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丹.浅谈主题背景下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J].职业,2010,4(33):89-90

[2] 蔡艳芳."混龄体育区角活动中的教师、幼儿、材料"主题教研活动[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7):95-96

第11篇

关键词 : 幼儿;环保意识 ; 废物利用;

一、以趣激情,自主选材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更应是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于者、合作者。

(一)以趣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将手工课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学习。组织幼儿欣赏一些利用废旧物制作的范作,让幼儿们感受到只要擅于动手动脑,一切事物都可以变得如此美好。从而激发她们的制作兴趣。

(二)自主选材。在强烈的学习动力驱使下,幼儿能主动地寻找废旧材料。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能做到不乱扔废物,注意搜集废品。教师利用废旧材料布置环境,进行创意制作。使幼儿在良好的环保环境中,受熏陶 。

二、范作欣赏,指导方法

环保范作不是图片,而是实物的展示。如中班的美术课《旧鞋DIY》,教师出示了一只旧鞋,和一些废旧的毛线、彩纸、纽扣等。第一步,先拿毛线做成了头发,并绑在一起贴在鞋子的鞋头上;第二步,把纽扣当做是眼睛贴在头发的下方;第三步,用一些彩色的彩纸做成牙齿,贴在鞋口处;第四步,用彩纸剪成舌头的样子贴在鞋底里。幼儿看完演示后,教室里发出阵阵讨论声。同时,教师还拿出以前的幼儿的优秀作品向幼儿展示,欣赏完后要求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合理将手中废品经过组合、粘贴,装饰成一件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美术作品。完成后,还进行展评。

三、实践创作,适当点拨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一步,学生学一步”。让幼儿亲自体验创作的每个环节,大显身手,一展才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解决总题的能力。

(一)实践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还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权利,还幼儿以个性张扬。课堂上,讨论、交流、演示、点评等妙趣横生。幼儿能说的说(说创作思路),幼儿能做的做(动手实践),幼儿能想的想(帮助别人出主意),幼儿能演的演(演示示范),幼儿能评的评(发表见解)。充分给予幼儿发挥个性的自由,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适当点拨

在学习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主,只做学习活动的准备者和创设者。教师只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作适当的点拨和帮助。

四、有效评价,体验成功

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不能仅以教师的好恶来判断。对作品的评价是多元的,应注重幼儿的自评,互评。

(一)自说创意。

教师先让幼儿展示作品。然后说说自已的作品创意,并自我评价。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现自已的机会,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互动交流。

除了让幼儿自评外,教师还要注重幼儿的互动交流。鼓励幼儿找出自已欣赏的作品,并对作品发表自已的见解,找出别人作品中有创意之处,同时反思自己作品。通过交流,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并且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经过上述几个环节,幼儿在快乐、轻松的学习中,能够大胆地开发和利用废旧材料,并且掌握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作的方法,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大大地激发起来了。另外,我也在学生们的交流、创作、评价中获得了大量创作新观念。

五、亲子制作,促进环保

玩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伙伴,玩具伴随着每个孩子度过天真浪漫的童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玩具的价格非常昂贵。但是家长么还是要选购,只是因为孩子说要,就买给他们。但买来的玩具孩子不珍惜。有些玩具到手后,随便玩腻了玩坏了,就丢在一边也不再理会。有些例如“奥特曼、变形金刚、铠甲勇士”等玩具,只是整天的“变身、打斗”,给孩子们带来的并不是有益的影响,更多的是让他们敌对情绪,不会平心静气的用好的方法解决矛盾,造成孩子不知道该如何让的交朋友,与朋友相处。

还有很多孩子只会玩电脑游戏,不再出去找伙伴玩。孩子们从没想过,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废旧的材料来创造有趣好玩的玩具、饰品等。买的零食玩具,等到再也不吸引他们的时候就随意的丢弃,而家长们也是不闻不问。针对这些现象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开展亲子制作活动,提倡幼儿与家长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环保小制作,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亲子间的距离,也使孩子有了环保的意识。

(二)家长和孩子制作的小制作,举行一个展览会,让孩子们互相欣赏他们自制的玩具,孩子们的兴趣也是很高的也让家长之间有互动。

(三)在教学设计活动时,利用一些废旧材料来设计出活动,孩子们可以从更多的方面感受废旧材料的魅力,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

通过以上有效的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家长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父母们工作繁忙,平时难得有时间陪孩子们玩。如果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利用废品一起制作环保玩具,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把父母当成最亲密的游戏伙伴、最好的合作伙伴,亲子关系进一步融洽。而更重要的是,在制作环保玩具的过程中,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增强了自信心。

2.家长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不再需要花很多的钱购买玩具。孩子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收集一些材料自己制作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孩子感受到了自己动手的快乐,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更有信心了。既懂得了勤俭节约,又具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

第12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43-03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而实施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湖北工业大学已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资格,为地方输送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且已经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卓越计划”已经申报待批。为保证以上本科质量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结合本专业高分子材料加工的鲜明特色,本专业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度的革新,旨在进一步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并引入环境友好材料和环保生产的理念,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以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为特色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具体将从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课程体系改革、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创建、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质量培养监控体系的建立等几方面进行落实。

一、科学论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建于1978年,有30多年的办学经验,其高分子材料加工的鲜明特色得到省内外同行的认可,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湖北省第一批重点学科,该专业也是湖北省第一批品牌专业,现有教师中近一半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在师资、教学条件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省内有着如顾地科技、武汉金牛、武汉华丽环保、武汉三力塑胶、湖北三环汽车工程塑料、武汉天诚型材、宜昌长欣塑业、湖北洋田塑料制品等一大批高分子材料加工企业,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98%以上。因此,本专业提出“卓越计划”培养目标旨在强化学生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并依托绿色轻工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引入环境友好材料和环保生产的理念,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以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为特色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改革

1.理论课程体系改革。本专业围绕着高分子材料加工特色,将主干课程分为高分子材料基础理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塑料模具及设计、高分子材料检测与分析四个课程群:①高分子材料基础理论课程群: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学;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群:聚合物成型工艺学、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共混改性、塑料机械等;③塑料模具及设计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工程图学、塑料模具,模具CAD/CAM(含模具课程设计)等;④高分子材料检测与分析课程群: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仪器分析、塑料材料检测与标准等。根据“卓越计划”培养标准,将目标和标准进行分解和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然后督促教师对现有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具体对大纲中各知识点进行细化,明确各门课程及各知识点在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过程的角色和作用;这样就从原来相对单一的专业课程逐渐转变为以工程专业课程、工程实践课程为主体、自然科学课程为基础、人文社科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与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要适应课程模块化的要求,教师不仅加强知识储备,还要改变以往主要依赖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着力开展基于项目的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专业课程实验或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构建了本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也是培养本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但目前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专业课程实验或设计方面,以往各门实验课实验教学中都有各自独立的教学大纲,相互之间没有交叉、衔接,且出现重复教学现象,没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不出作为专业实验教学的系统性;而且实验项目中验证性实验比例仍较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少。其次,在三大实习方面,由于学校实习经费有限,且实习企业集成化、自动化、连续化程度较高,实习过程中学生大多只能被动地看和听,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为了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各环节脱节的缺陷,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本专业设计了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这个“三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其中基本技能层主要依托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成型工艺学、高分子研究方法、塑料检测与标准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主要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高分子科学的基本理论,锻炼学生关于高分子合成、加工、检测等方面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时设计系统化主题以贯穿整个基础实验的教学,使之形成有机整体,如围绕苯乙烯开设苯乙烯的乳液聚合、苯乙烯的成型加工、红外光谱法鉴定聚苯乙烯聚合物、聚苯乙烯分子量测定(粘度法)、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凝胶渗透色谱法)、聚苯乙烯熔融指数的测定、聚苯乙烯力学性能分析、聚苯乙烯热性能分析等实验。在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中,除依托机械设计、模具设计等科目的课程设计外,主要是通过综合实验全面检验学生从高分子合成、加工到检测各方面的能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主要依托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三大实习和毕业设计。其中三大实习是工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2]。本专业三大实习主要依托顾地科技、武汉金牛、武汉三力塑胶、武汉天诚型材、宜昌长欣塑业等高分子加工企业完成,通过实习要求学生对聚合物挤出、注射、吹塑等加工工艺及设备、常见塑料管型材配方设计、废料回收再利用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另外在生产实习环节通常根据学生兴趣会分流部分学生到岳阳石化橡胶合成事业部进行高分子合成方面的实习。实习环节采取分散实习方式,实行双导师共同指导,改变原来集体实习走马观花的弊端,更好地培养其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落实

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3]。但是目前各高校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过程流于形式的居多。其原因主要是校企双方还没有做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期望通过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优势,给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及就业机会以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培养高技术人才;而企业则期望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宣传企业的形象,并依靠高校的人才、技术优势,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高校没有品牌与优势,企业就得不到高效的人力和技术上的支持,也就会失去接受高校实习的积极性。所以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正常运行关键是我们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能确实帮企业解决一些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事实上在本专业以前的实习实践中,也有老师带领学生科研小组赴企业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成功经验。对于今后的实习环节,我们将要求教师事先与实习企业充分沟通,由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出几个技术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成立几个攻关小组,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入企业实习。这样不仅能更好地锻炼自己,还可以为企业做出贡献。只要这些工作得到企业的认可,双方沟通交流起来就容易得多,也才可能使建立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得到真正的落实,实现校企双赢。

四、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主要是要强化教师实践背景,构建一支既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双结构型”教师队伍。因此,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有准备、有计划地选送年轻教师进企业,进车间,锻炼至少半年时间,与企业深入接触,了解本专业目前最新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现状;并依托现有的橡塑成型加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负责人担任本专业兼职教师,承担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指导任务,并计划把一些有实践技能特长,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企业兼职教师引进课堂。在毕业设计环节,实施“双导师制”,采取校内与企业双导师培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教师身上博采众长。

五、质量培养监控体系的建立

建立校内质量监控、联合培养企业质量监控、社会评价等三个层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1)加强教学过程监控,进一步完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首先组织教师对本科培养计划制定的原则进行学习,对本专业培养计划进行解读,对课程模块设置、实验实习教学环节的比重、课程考评方式等进行讨论,完善本专业培养方案;同时组织教师开展经常性的研讨,对教案、课件、教学方法等进行交流和讲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其次,组织教师对学校制定的理论课堂教学和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内涵进行深入学习,让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去改进。其三,针对指标体系,狠抓落实,实施全面的考核与评价,如加强教师和学生督导组的工作,不仅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对教师的实验指导也要进行检查和评价,同时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2)建立健全校企联合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每年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更新实习实践教学大纲,并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实习实践是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在实习过程中,导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指导学生,更要多与学生交流,多提问。实习实践的成绩包括了回答问题、实习态度、答辩以及实习报告等部分。(3)建立社会评价监控体系。首先要关心学生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并建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其次与毕业生保持常态联系,通过他们了解本专业就业形势的变化、专业知识结构的变化,并建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评价和反馈体系,据反馈信息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使本专业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沈春晖,董丽杰,熊传溪.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J].教育改革,2011,(9):13-14.

[2]刘宇艳,于海洋,龙军,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高分子通报,2011,(11):102-106.

[3]陈欢,庞洪江.浅谈卓越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2,(1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