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00:25: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艺术设计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实践教学与社会发展的接轨。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社会平面设计的发展,将社会对平面艺术设计的需求运用到课堂实践中,不仅为课堂增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贴近学生的设计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平面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提高,或者教师可承接校外相关企业的设计业务,让学生感受平面艺术设计实践的整体流程,形成完善的实践体系,培养学生对平面艺术设计整体感的理解。
2.实践教学与各项学科的作用。平面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是以多项学科为基础的,实践中需要结合各项学科的内涵,实现平面艺术设计全面的发展。教师在进行图文编排的教学实践时,需要培养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分析能力,体会图文编排设计中的逻辑、主次以及群组变化等内容,结合图文编排的实践需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的着重讲解,提取其他学科的精华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创造的能力。
3.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互换应用。平面艺术设计中实践与理论的互换应用主要是指通过实践将学生的创新思想以实物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通过近几年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来看,部分学生的思维和视角非常独特,但是其动手能力比较低,而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但是其思维欠缺独特性。因此为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综合能力,可采取团队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将学生创意以最大化的方式表现。例如包装设计,此部分平面艺术设计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求非常高,不仅要表现包装设计的秩序性,更要体现包装设计的与众不同,教师可将比较系统的设计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综上所述,提高平面艺术设计中的教学实践能力,需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建设的力度,在保障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平面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平面艺术设计本身即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学科,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才可将平面艺术设计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而且实践教学是平面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其存在特殊的意义:实践教学对学生而言提高了其平面艺术设计的实践能力,对教师而言丰富了课堂教学方法,对学校而言拉近了其与社会的距离,因此平面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是具有一定时代价值的。平面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是新形势、新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也是多种学科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传统的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平面艺术设计中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被挖掘,通过不断提升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加适应平面艺术设计在社会中的动态发展。
本文作者:马玲令工作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看法
一、以前的高等教育中艺术教学的模式是在当时中国的经济、科技和信息都还很落后的时期制定的,如今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科技和信息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了,如果我们现在依然用以前的教学模式去教学,可能就有些不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了,所以应该在遵循以前大的教学原则的情况下适当作些改变,使之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和需要。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艺术设计、施工、管理为支柱、以加强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模式。针对艺术设计教学我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教学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职称论文 应该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加强产学合作,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毕业生上岗后,进入状态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可成为工程设计、投标报价、材料选择、施工技术、施工机具操作、施工项目管理、项目验收、工程预算等技术人才。我觉得教学中应该目标很明确,艺术设计专业是应用型人才,实践性强的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就应该强调其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具体表现如下:
2.课程设置强调的针对性
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所以我们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新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
(1)在设计模块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实验室,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操作机会,能够熟练地掌握,以便适应社会的需要。
(2)在施工技术模块中,以施工操作技能培养为基础,强化施工技术指导。留学生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操作方法和施工机具的操作、使用、维护和保养;掌握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及检查、验收标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施工技术指导能力。
(3)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该纠正以往基础课与专业课工作总结 “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改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
(4)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订改革方案时,经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具体的情况和实际需要,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5)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艺术设计是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断的交替,互相渗透的。艺术设计是多学科的知识的综合集结和运用。在具体的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在今天这样的开放的社会中,对外设计服务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学校应该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黎志涛.室内设计方法入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6.
[2].中国当代室内艺术编委会.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
[关键词]高等 艺术设计 素描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高等艺术设计类的造型基础课――素描教学,如何围绕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宗旨,以创造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逐步构建与普通高校绘画专业有所区别又能充分体现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鲜明特色的素描教学体系,是我们高等艺术设计类素描教学中应当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教育。既要培养审美的创造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对科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育常识告诉我们,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素描教学作为高等艺术设计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就应该围绕目标、瞄准定向、为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组织教学、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构建教学体系(当然这个体系是动态的、发展的、优化的)。
所谓素描教学体系,就是指在素描教学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形成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教学整体。
构建高等艺术设计类素描教学体系,首先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设计意识。在组织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尽可能地缩短与设计专业课的距离,使素描教学逐步成为设计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次要与普通高校绘画类的素描教学拉开距离。绘画与设计不同,培养目标与教学目的也不一样。绘画是“通过再现对象的具象描绘来反映意识形态的创作”,而“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的却是并不存在的“新”的形态,它并无对象可供再现。第三要吸收国外有益的设计理念、方法(尤其是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突破模拟说,强化创造思维的能力培养。使素描教学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艺术设计类的基础课。
二
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对高等艺术设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在不断提高。培养具有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成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主题。因此,艺术设计类素描教学要转变教育思想,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能力水平。
在高等艺术设计类素描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从绘画学科本位向设计学科本位转变。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训练环节,强化创造能力培养,改变基础课与专业脱节、与设计脱节、与时代需要脱节的状况、其次要实现教学内容综合化,重新进行内容整合,删除不必要的重复交叉和学而无用的内容。由于高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不同,在优化和综合素描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也是各有侧重的。如艺术设计专业,首先要培养学生应物象形的能力,学会概括的方法,懂得结构与构造的关系,打下一定的造型基础后,接下来再根据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可以安排“对实体进行切割、用微观特写的方法表现对象,追求肌理纹样、图形特征、质感、量感的变化。以小见大、以精微见宽宏。探索新材料、新质感、新肌理的表现方法。”甚至还可以设置“半写生半创作”、“意象开拓”命题式学习等构成训练。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助于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的联系,有助于设计能力的形成与开发。又如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有了应物象形的能力后,还可以有“单件产品形态的空间组合;产品局部构造;产品装配关系的分析、表现等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前后关联、步步深入,形成系统。充分体现了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其中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具有相对地针对性,都要解决相应的问题,达到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第三是运用合理、科学、灵活、多样的综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智力潜能,启迪他们的创造智慧。如:在素描技能训练中常用的方法有写生、默写和临摹,在写生中又有慢写和速写的区别与结合,这些训练方法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造型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对于设计专业的训练来说,如果能把“想象表现训练”和写生、默写、临摹结合起来,似乎更合理也更科学。因为,想象表现“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而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全新理念的创造,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表现训练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可以超越一定的制约,发挥主观想象及表现技巧的能动作用,为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为最终掌握创造想象的表现奠定扎实基础。
三
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除了要学会设计技术,掌握现代化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之外,还要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为,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是创造思维与科学、艺术相结合的全新理念的创造。
所谓创造,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念,做出新成绩或成果的重要活动过程。我们知道,创造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创造过程。科学发现需要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艺术创作也需要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更需要创造性思维,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从心理学角度观察,创造性思维的形式概括起来有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求同思维,又叫聚合思维,指的是根据一定规则,对要解决的问题只能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有方向、有范围的活动,可以用逻辑方法解决问题,在检验假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求异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新答案的思维方式,也叫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之所以叫发散性思维,是指思路可以从一点发散到四面八方,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重新组合已有知识经验,找出许多新的可能的答案。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没有固定的方向和范围,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是一种打破旧框框、解放思想的思维方式。
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在艺术设计或创作中,往往先进行求异思维,提出各种假设,打破传统的框框,寻求全新的假设和答案,然后运用求同思维进行检验证明。如此反复后,才能确立假设的正确性。回顾我们的素描教学,不难发现整个绘画类素描教学都过分地强调了求同思维,而忽视了求异思维的训练。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是教师按部就班的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随着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许多设计院校对此类课程进行改革的尝试,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将不能及时理解消化,教学效果也受影响。此外,近年来,国内高校开始大量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它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能通过动态模拟、声像配合等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示大量的参考信息,使教学活动变得直观、形象。这种把声音、图文、影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设计理论。然而,以上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从以往的板书理论授课发展到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用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始终忽略了创造性设计思维的培养。艺术设计是一门十分活跃的现代设计艺术,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艺术设计教学也应不断更新和发展,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当代艺术设计课程不仅要讲授相关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还要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在案例研讨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创新和设计交流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在当代艺术设计教学中,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设计思维。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所形成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体作用,开展学生演讲,方案共同讨论,教师引导、补充、归纳和完善方案,从而形成教学上师生之间的真正互动。
(一)增加师生知识量,挖掘学生设计思维
传统的设计类教学往往是由教师讲述大量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随后加以经典设计案例分析以及欣赏国内外优秀设计图片,但是知识信息量相对有限。案例研讨教学方法的引进较大的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在传统设计类教学方式的基础之上加入案例研讨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吸收教师讲述的基本理论知识后,到图书馆和网络等处广泛收集图片、案例等信息,构思自己的草图方案。然后,在特定的课程时间段,由教师组织在班级内进行案例研讨教学,即在专业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由学生阐述自己的草案,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来研讨,把每个学生的创新点让所有人学习与参考;对于设计草案不足之处,由老师和全体学生共同来完善。这种案例研讨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仅仅由教师单个评价学生设计方案的局面,改变了传统仅仅由教师单个给出更改意见的情况。案例研讨教学讨论自由,每个学生充当裁判和教师的角色,大胆表达各自的观点,各抒己见,在辩论、旁听等探讨过程中,以多种角度,收集和积累更多的间接的知识,促使自己设计的思维的提升。
(二)增强自主创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在案例研讨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到讲台上论述自己的方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黑板上表达出来;讲台下的同学既是设计方案的完善者,也是问题的提出者,他们会根据方案可行与否提出各种问题,要顺利的完成这个环节,学生就必须在课前有足够的准备,查阅大量相关设计的信息资料,并根据自己的设计主题预先组织完善。这样的设计准备阶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作的能力,可以使学生改掉以往艺术设计创作中大量抄袭,不加思考的陋习,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走上设计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设计观点的碰撞,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
在设计方案研讨中,每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个人偏好等发表不同的观点,有的观点新颖有创意,有的观点会具有片面性,甚至有的观点会有偏激倾向。但是经过课堂反复共同的探讨与比较,各自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改正自己设计的缺点,完善方案。对于个别学生思维短时间转变不过的,老师也可及时发现和耐心引导,让学生走出误区,培养出各自的设计个性。因此,只有通过设计思维的碰撞,才能培养学生的设计个性,产生设计创新的火花。
(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设计交流能力
一、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状况
教学内容、形式单调落后,无法跟上社会的需求。很多学校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时,学生从基本的理论课程到后续的操作技能课程都采取统一选课、授课的方式,弱化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同时受到传统教育体制观念的束缚,再加上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以及课时压缩,教师在教学中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作为艺术设计类的专业来讲,在课程中需要对色彩、设计图案、立体空间等通过主观思维及实践操作形成多方面的认知,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无疑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巨大的阻碍作用。同时,很多院校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材是多年前编写的教材,对现阶段的社会、市场需求缺乏一定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偏离社会需求方向,在求职的过程中也备受打击。
二、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进
1.加强对学生的要求,树立职业生涯教育思想
生源问题是现阶段无可避免的大趋势,因此,要积极改变学生的态度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要求,同时要树立职业生涯教育的思想。在教学中,首先要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思想,让其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正确分析自身的优缺点,进行职业定位,引导学生为自己树立目标和理想,加强学习的动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针对每堂课的内容都有所思考、创意和总结,在不断的思考、总结中,逐渐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提高专业素养,并形成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分析能力。
2.多样化教学形式和内容,紧跟社会市场需求
在教学安排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及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安排,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接受教学,并形成一定的专业认识。同时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如课程设计方面选择当前需求趋势最大的方向进行教学,在教学上多聘请校外专家对有关的潮流热点进行讲解分析,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放眼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适时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实习,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并让知识得到实际运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目前的行业发展态势,紧跟社会方向,对自己进行重新规划,加强学习。还应对教学形式进行积极的创新和改进,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实地设计等方式,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总而言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社会市场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多方面入手,并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有限资源,最大限度的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的提高,让学生在多方面、多层次的培养中,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黄熙 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四校四导师”活动简介
2016年,活动延续“4+4+4”模式,即由4所核心院校、4所知名院校、4所基础院校组成,邀请4家中国建筑与装饰设计50强知名企业,共同探索实用的教学方法。另外,匈牙利佩奇大学的加入,为实验教学课题更好地与国外师生交流开拓了视野。选题以建筑与人居环境“美丽乡村设计”为主线,各责任导师出题成立课题库,最后以考察方便为原则,确立了4个备选课题:新宁莨山莨笏街景区滨水文化商业古街环境设计、安吉剑山村湿地公园改造、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南天门乡郭家庄村乡村设计、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九凤村一社魏家民宿。课题组规定每次汇报的内容、设计的深度、参考资料等。3月份在河北承德进行首次开题汇报,4月份在四川美术学院进行中期一次汇报,5月份在中南大学进行中期二次汇报,6月份在中央美术学院进行结题答辩。所有活动时间都安排在周六、周日,师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交流与学习。各校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总结教学理念和方法。整个活动在中国设计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设计界人才培养的风向标。
二、毕业设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毕业设计是在教学过程的结束阶段进行的总结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设计技巧,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能力及创新设计的练习。而艺术设计门类下的环境设计,是一门较为复杂的交叉学科,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设计学、人机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因此在毕业设计阶段,上述的范围都会有所涉及,学生面对庞杂的知识体系往往会顾此失彼,设计成果不理想。首先,毕业设计选题假设。大多数的院校基本是教师假定题目,给出设计任务书,学生依据任务书做设计。由于选题是虚拟的,所以学生不能现场调研踏查,不了解实际的环境条件,同时对各种限制或不利条件缺乏分析,这会导致在解决具体设计问题时提不出确切的方案。其次,教学模式陈旧。毕业设计课程基本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一名教师辅导多名学生,学生独立进行设计,教师集中辅导。现在可以借助网络优势,学生通过微信图片与教师形成不间断的沟通。但是由于大多数院校把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设计过程不够重视,更注重设计成果。学生缺乏对具体事物的操作能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欠缺,创新性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最后,毕业设计与实践不接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要通过实践来消化理论知识,并与实际工程接轨。反之,在实践知识的全面掌握下,能够促进设计理念的提升与创新。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即使是利用假期到公司实习,也很少能够接触从设计到施工的完整流程。所以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有哪些欠缺之处,也不清楚自己的专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第一,选题要合理。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完成教学任务,既不能难度过高,因为学生开展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也不能过于简单,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专业能力得不到发挥。因此,让学生明白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同时探索设计的社会价值,就是选题的宗旨。2016年“四校四导师”的实验课题以几个美丽乡村为设计选题,使各校教师和学生能够主动把握国家发展动向,面对农村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如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儿童,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农村环境污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设计应彰显各乡村的特色,并按照乡村的自然禀赋、历史传统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深度底蕴,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和乡土特色。选题复杂程度较高,涵盖了产业经济、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对艺术类本科毕业生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如何处理乡村与城市的关系是关键问题,乡村不是城市的复制品,更不能一成不变地延续旧的设计形式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铁率先垂范,应邀为河北承德兴隆县郭家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为全体学生打开设计思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第二,加强现场调研工作。实地调研是设计人员收集第一手资料的过程。到现场调研,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限制条件,利用分析数据,可以使毕业设计在充足的理论支撑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性。调研内容包含绘制设计范围的现状地形图;查询设计范围内必须受保护的古建筑、有年代记忆的水井等;听取当地政府和百姓对设计项目功能和使用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周围地形、地貌及新老建筑物的关系;了解当地的建材情况,污水、雨水排放情况,以及现有绿化种植情况等。同时,还要了解当地的历史、周边环境、村庄的入口、道路、主要人群等。所有参加课题的师生都到现场进行了实地踏查,包括在农村进行街访、在居民家面对面访问、与当地政府和规划部门座谈等。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和法规的认真解读,是设计项目能够落地的前提和基础。第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从开题、构思,再到深入设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对于基础知识和设计技能的考验,同时还要面对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基本技能的提升,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如在实验课题中出现的对乡村建设的理解产生偏颇、对建筑技术的了解较少、对设计规范和建筑使用功能的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实验课题中佩奇大学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展示,更加说明了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重要性。第四,实践教学环节的融入。工学结合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早在包豪斯学院就已经确立了。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奠定的教学思想对现代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学院第一任校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在当时就提出,应建立艺术家、工业企业家、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分隔的关系。同时,他还提倡在新的学校中加强学生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作业成为企业的项目和产品。如今,距格罗皮乌斯提出教学理念已相隔近百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设计教学在世界各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就我国的情况来讲,由于一部分院校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办学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开始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导致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基本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而实践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技能都相对薄弱。如今这个问题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改革已在各校纷纷试用。“四校四导师”实践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知名设计企业和实践导师的加盟与教学指导。外聘实践导师到校参与毕业设计的辅导,能够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距离,客观地评价教学活动的成果,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五,加强院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四校四导师”课题打破了院校间、校企间的教学壁垒,实现了多所高校联合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缩短差距,从而有助于提高本校的教学水平。“四校四导师”实验课题为师生提供了交流、互动、提升的平台,通过扩展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让学生成为有造诣的人。同时,实验课题也为其他高校的设计教学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作者:于冬波 郭鑫 张享东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玉仓.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浅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3(13).
[2]李丽颖,李海涛.“美丽中国”从乡村起步[N].农民日报,2013-3-16(1).
关键词: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与就业对接;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随市场需求不断发展,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由于自身在硬件设备、社会认可度上不足,加上就业压力,民办高校要发展壮大,必须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当前,随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矛盾的持续升温,学生就业前景较为严峻,探究民办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成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形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与就业对接的有效途径。
一、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近年来,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建设不明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导致学生毕业就业不够理想。如今艺术设计专业已逐渐成为热门专业,据初步调查,在2014年全国2246所高校(含民办普通高校444所)中约80%以上学校有艺术设计专业。从人才培养上看,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由于自身在硬件设备不够完善,在实践教学中仍显滞后,其中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设计理论与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内容脱节传统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对艺术设计职场实践环节的指导,无法将艺术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实践设计层面上仍是“纸上谈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价体系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激励机制,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加学习。2.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不丰富,专业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随着社会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民办各高校艺术设计单一的专业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学科设置将打破常规,新媒体语境能为艺术设计实践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路径。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知识内容与艺术实践无法衔接,严重影响艺术设计创作水平提高。3.艺术设计实践实习教学环节仍不足,缺乏校企深度合作,无法达到职场需求民办高校由于实验基地与实验条件不足,校企合作不深入,造成学生真正实验机会较少,创新意识无法提升。加之对毕业班学生校外实习的管理不够严谨,教学实践表面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使学生学到课堂知识后,无法在实践中应用。4.缺乏具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河北民办高校由于缺乏一支具有优良素质、技术精湛、层次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教学设计的质量,教学中难以保证具有教学经验与行业一线工艺美术师经验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指导、更新学生知识结构、将行业的技能要求带入教学、启发学生创新思路。5.艺术设计教学与河北地域文化产业结合不够紧密河北文化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人们的审美和价值观,国家从文化产业层面也提出弘扬大国的“工匠精神”这一口号。但由于很多教师传统教学内容模式是闭门造车,无法与产业有效对接,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高校教学产业观念淡泊。将河北文化产业发展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可以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提高学生对河北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创新能力,这是艺术设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6.艺术设计教学中忽视职业复合素质的塑造传统艺术设计教学强调技术培训下的教学体系,导致学生创新内涵与职业素质不高。因此,加强艺术设计人才职业复合素质,提高职业复合能力,能够使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河北民办高校在转型发展中取得一定的成果,也取得一定市场认同,但是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民办高校由于一度扩招和不重视专业特色的发展,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因此,需要对构建河北民办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同时可以建设计工作室、艺术研发中心、校内建厂等,模拟企业真实环境,进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
二、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与就业对接教学模式研究
河北民办院校需加强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探索,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1.以艺术设计就业为导向,增强课堂实践设计教学力度在河北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应以河北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岗位需求为立足点:(1)加强河北文化产业资源在艺术设计教学的融入,在现代艺术设计学习中深入挖掘河北文化产业资源,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促进河北文化产业资源的传承。其中民间美术,如唐山皮影、武强年画等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能有效提升学生设计文化视野,拓宽知识面,形成“艺术理论研究——艺术实践——艺术作品——艺术商品”的全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2)将河北现实的社会岗位项目引入课堂,将艺术实训融入实际教学之中,严把教学质量,研究教学方法,建立课堂评价。(3)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性课程比重,注重大作业或毕业设计艺术作品的成果转换。学生设计作品由高校与企业共同严格考核,构建高校与企业实习单位、设计创作、就业环节的“一站式”教学评价,将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成绩作为职业水平考核的重要依据。(4)拓宽校企合作路径,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对行业最新的工艺和创新设计方式的融入,在项目教学中探索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河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按照课堂、校内、校外“三位一体”的方式建立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路径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改革,以此实现河北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与就业有效对接。2.推动艺术实训项目工作室建设,提高设计教学质量河北民办高校应根据河北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加强艺术工作室建设,项目工作室应体现专业特色,与岗位需求教学结构相适应。依据岗位开发新的课程标准,打破传统专业的壁垒与界限,加强团队合作,以专业工作室为起点营造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学习环境气氛带入,企业真实课题带入,与企业人才需求直接对接。高校在以市场、就业、职业为导向的理念下,构建专业项目和工作室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与产业对接的工作室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向公司员工岗位转变,指导教师向艺术指导转变,教学场所转变为企业艺术创作环境,毕业设计成果最终转变为商业产品。同时,提升工作室制建设,形成学生艺术工作坊、指导教师创作室、企业工作室“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学生可根据自身实践能力建立起与今后职业相一致的职业规划,学生成为项目任务的主角,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毕业、就业零距离。实践证明,经过系统地以就业为主导的艺术设计教学,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职场实践能力,符合企业对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人才需求,能尽快展现自己职场实践能力。3.以职业技能为目标,通过“实践教学”与“设计竞赛”等方式建立实践教学环节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竞赛内容丰富,如大广赛、中国大学生学院奖、全球华人金犊奖、艺术设计竞赛等,相比于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构建艺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使学生在设计竞赛中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竞争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视野国际化,观念与时俱进。在竞赛中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勤于实践,以独立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创意、设计、制作的整个过程,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提升艺术设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构建校外艺术设计实训基地,整合市场相关教学资源,实现实践教学就业能力的整体提升河北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不但可以提升学生“教、学、做”一条龙的实践效果,同时能提高服务社会的力度,形成校企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艺术创意的职业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学生在学校通过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学习后,参加校外实训基地学习,能增强市场观念,巩固完善已学习的知识,在互动中形成学生与社会接触的窗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与就业对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实意义
随着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毕业创作实践与就业对接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河北民办高等教育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部提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促进学生的实践创作发展。这既为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学研一体化”艺术设计人才提出更大的挑战。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学校要将实践(实训、实习、实操、实验)、模拟项目、设计参赛、教学汇报巡展教学环节进行融合设计,建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依托的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大势所趋,今天国内大部分民办高校在为生存进行创新发展,河北民办高校要发挥自身艺术设计的专业优势,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范围给予河北民办高校自,形成实践特色教学与“职业化”教育对接的模式,力求将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构建成教学定位准确、市场目标明确、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化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创新设计思维的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目前,河北民办高校艺术设计在实践教学中仍显不足,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与就业对接教学研究仍然缺失,这将影响河北民办院校转型发展。河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需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应加强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职业为导向,构建课堂、校内、校外“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及项目工作室、新工艺开发、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专业竞赛实战等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形成自身特色,形成河北民办高校与社会需求“共赢”的局面,以此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与创新力的艺术设计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陶卫丽,曹猛.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探析[J].中国包装工业,2013
[2]燕宏.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初探[J].美术大观,2011
[3]陈敬国,闫超,吕丹丹.基于就业导向的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品牌,2015
【关键词】艺术思维 艺术设计教学实践 培养策略 创新能力
1 艺术思维的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做出概括与间接的能动的反映。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
艺术思维过程异常复杂,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方式。在艺术设计创作活动中,既有作者的心理定式和生活体验形成的思维认识内容,又有表象、直觉、记忆、个性和情感等心理内容,还包括无意识中艺术灵感的顿悟,是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之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其中既有抽象思维的渗透,又有形象思维的提炼,还有灵感思维的顿悟,从而具有以下创造性特征。
第一,意象性。艺术一般是要通过形象来呈现的,也就是艺术思维的结果是要用艺术意象表现出来的,艺术思维的目的就是要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意象,这决定了意象性是它的首要特征。
第二,模糊性。艺术思维反映事物内部整体关系,这个过程能给思维主体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具有模糊性、朦胧性,也正因这种不确定性,从而激发人类的再创造活动。
第三,想象性。想象贯穿于艺术思维的全过程,艺术思维通过想象把真实的世界转换为虚灵的空间,感知为实,想象为虚,转换的深度决定了艺术作品的价值度。
第四,整体性。上文提到艺术要通过形象来呈现,正因艺术思维的方式、过程和结果都离不开表象的活动,它呈现给人的便是如生活本身那样的多方面形成的整体,是以整体形象来把握本质的规律的。
第五,情感性。“颜色似乎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此为心理学阐述的感觉器官中的“联觉”现象。在艺术思维的过程中,艺术创作者透过情感“移入”,将自己的感受、情绪和情感客观化,使作品充满感染力。
2 艺术思维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以绘画为例,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以画竹著名。他画竹的典故家喻户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成语“胸有成竹”也正由此而来,在他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思维始终伴随着有形的“象”,同时这个象随着思维活动一直在变化。其实在任何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中,都充斥着形象、抽象和灵感思维的相互作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替运动,形成大脑中的大量表象思维材料,以形象思维为主线,辅以抽象思维,相互间互动互补,通过想象致使灵感的爆发,从而将表象构思成完整的艺术意象。
了解了艺术思维的特点与进程,我们可以知道艺术思维能力不仅是重要的艺术认知方式,更是艺术创作与表现,将艺术灵感付诸实践的重要思维模式。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思维能力,要根据艺术创作的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能力,激发他们艺术思维的创造性,也就是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要素的集合。
3 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艺术思维缺失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在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并参照与借鉴了包豪斯等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培养了大批设计人才。随着国务院对《中国制造2025》通知的下发,制造业的崛起势在必行,而其中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也必然日益膨胀。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与国外的优秀设计院校相比,整体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培养出的学生艺术思维能力不足,创新水平较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育理念与方法陈旧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开设的时间较短,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教育不过是20世纪末的事情,当时主要是依托美术类院校和专业开设的,教学体系也基本上沿用纯美术教育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方法。但艺术设计与美术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美术更多强调的是创作者个人情感的表现,至于外界如何看待和理解关注较少;而艺术设计除了强调个人情感,其价值取向和审美还需接受外界的评判,针对的是大众和客户。因此,由工艺美术等专业转变而来的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很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多为美术专业的延伸,教育理念与方法相对陈旧,无法真正培养出具有艺术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3.2 教学设施落后
根据对陕西、江苏、武汉、广西等省(市、区)十几所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进行调研,发现除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院、广西艺术学院等艺术设计类院校的实践条件较好外,其他综合类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大多教学条件较差,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学费较高的现实不匹配,与其他专业相比,对实验设备的投入较少,实验实训环境较为简陋,专业书籍缺乏。作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失去了实验室条件的支持,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创新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3.3 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开展得较晚,现有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部分担任设计专业教学的教师由以前工艺美术等专业的教师改行过来,缺乏相对系统的艺术设计训练,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规律与思维方法把握不够,甚至有的教师授课强调虚无缥缈的艺术感觉,而非教授正确的思维与方法,在成绩评定方面随意性较大,使得学风散漫,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不足。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专业研究生进入教育行业,但他们大多理论知识丰富,实际项目经验缺乏,在教学经验、产学研结合方面还比较欠缺,师资整体水平的不足也导致培养具有艺术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学生难度较大。
3.4 生源质量较差
近年出现了“艺考热”,除因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外,更多的是因为艺术设计类高考对文化课要求门槛相对较低。入校的部分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但对专业的选择没有建立在自身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基础之上;还有一部分专业学生是从理工科考入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弱,艺术表现技法相对较差。生源类型和质量的不同,要求我们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应针对不同的生源情况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模式,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进而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设计人才。
3.5 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多由之前的美术或工艺美术专业转化而来,导致如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强调美感的训练与表现,借鉴的如包豪斯等国外设计院校的三大构成等设计基础课程,侧重点依然是美术方向的教学思想,对理性思维的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不足,诸如包豪斯等国外设计院校的工厂学徒的培养方式基本舍弃。以包豪斯为例,学生在学完基础课程、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接着进入工厂学习两年后方可毕业,学校强调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实践创新能力,充分地将艺术知识和科学技术紧密地交汇融合,认识到艺术设计具有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本质特征,培养出了一大批艺术设计大师。
因此,建设合理动态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的课程体制势在必行,应根据就业的方向和专业的发展变化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变革。
3.6 产学研融合较为欠缺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艺术思维的培养不光是靠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实践项目的训练来提高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实践教学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的支撑。但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是缺乏设计开发力量,缺乏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实践教学基地,企业与学校之间难以开展真正的产学研融合。
4 艺术思维的培养策略
针对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对艺术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寻找出有效的艺术思维培养策略。
4.1 完善教学环境条件
前文提到教学设施的落后是影响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的因素之一,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所在部门要积极申请校内外实验室建设资金,对实践教学平台持续稳定地投入,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和实习经费的投入力度,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和实验实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从专业理论验证到岗前操作的完整的实践环境和设施,提升专业办学的内核。
此外,艺术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教学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学校的校园规划、建筑设计理念、办公室布置、教室布置,展厅等环境营造对学生的审美、思维与心理的成长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地改善学校校园环境,设计建造富有艺术美感的建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单位更要创造良好的工作、教学实践环境:利用大师作品、师生优秀作品布置教室、楼道、宿舍,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愉快的学习生活,在艺术的熏陶中不断培育自身艺术思维能力,得到灵感的火花。
4.2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有时无法将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有机融合,没有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形成有机的整体。笔者认为在基础课程教学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每门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并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在作业练习过程中尝试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阶段性的设计成果。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左右脑同时开发,只有将感性和理性思维、整体和形象思维同时并举,才是完整的艺术思维能力。现阶段,学生艺术思维能力与手绘能力都相对薄弱,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中,手绘能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至关重要。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但其制作出的作品往往机械雷同,没有真正的灵魂。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的灵感通常是要靠手绘来捕捉的,手绘作品具有更好的艺术感染力与独特性,没有良好的手绘功底,再好的想法和灵感都无从实现。另外,艺术设计作品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可,营销知识、管理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掌握全面的知识体系和高超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从多个角度和多个立场全方位来考虑问题,以便获得观众的认可。
4.3 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
鉴于艺术设计专业师资大多由纯艺术类转行,加之经验缺乏与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如何提高现有的师资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水平师资团队显得尤为迫切。但依现状来看,要求每一位老师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具有项目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短期内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和优化教师结构,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细化专业课程内容来改善现有师资队伍。理论功底好的教师、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相应负责擅长的课程;引进或聘请具有校外实际项目经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来校参与教学实践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激励现有师资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用市场来检验教学成果,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工学结合;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挂职锻炼,提升其项目实践与操作能力,从而构建以双师型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4 改变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方式
4.4.1 个性化教育
如今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大多还是以班级教学为主,采取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人格特质等艺术气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无法得以充分发挥,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艺术思维的潜力。因此,个性化的艺术设计教育方式需要重视,这要求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以艺术思维的培养为核心打造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可大力提倡教师工作室、Workshop等授课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进入相应的工作室,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授课方案,并引导和启发学生参与项目制作,更好地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并举的优秀设计师。
4.4.2 问题启发式教育
对于艺术思维的培养,问题启发式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抛出问题、小组研讨、课后辅导答疑,学生无论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够保持较高的专注度。具体做法我们可以参照新加坡共和国理工学院“一天一问题”的做法。学生在校期间共四年8个学期,每个学期一般修5科课程。按照一门课时15个问题,每天解决1个学科问题,一周就可以消化5个学科的5个问题,到期末将完成所有的学科问题。讨论问题以小组形式,5人一组设组长,每天以一个团队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不断更换组长,锻炼每位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样每位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并通过集体智慧、头脑风暴等方式不断激发创意灵感,锻炼艺术思维能力。
4.4.3 艺术认识能力培养
艺术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会创作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求创作出的作品具有其内涵和品位,这就要求学生具有理解和欣赏自身以及其他文化作品内涵的能力。现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往往阅读量较少,眼界不够宽泛,艺术设计作品的鉴赏能力离优秀设计师的要求相去甚远。艺术设计创作要求设计者能够在高度个性化的艺术活动中探索自身或他人的情感,并将其情感体验与生活、事物与作品相融合。因此,必须开发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水平,从而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设计作品。这就要求教师要多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艺术理论著作、优秀设计作品欣赏,听取艺术讲座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艺术修养。
4.4.4注重逻辑性思维的培养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不能忽视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艺术设计与纯艺术的本质是:纯艺术更多的是强调感性思维,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而艺术设计是为客户服务的,最终作品需得到客户的认可,所以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从设计偶然性到必然性转变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将艺术思维转化成优秀成果。(偶然性是指在给予学生一个项目或命题时,赶上学好正好对此擅长或灵感凸现,学生可能做得很好,但你再给予另外一个项目和命题时,他就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4.4.5 多样化的专业实践活动
学生艺术思维与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进行不断检验与实现,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开展。
4.4.5.1 专业课程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在平时的课程专业教学中就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做法。应充分发挥各专业教研室的作用,教师共同研讨制定详细且连续的课程教学大纲,处理好由入学到毕业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大学生涯的几个大的项目实践内容,并分解到各阶段的专业课程教学,各课程详细制定出实践教学大纲,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独立完整,但又是总的项目实践的一部分,每门课间的实践项目内容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共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实践项目。学生能够将每门课程的知识系统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在大学学习生涯结束后,学生已然掌握了专业所需要艺术思维能力等相关技能。
4.4.5.2 校际、校企合作教学
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毕竟有限,我们可以通过校际、校企协作共同培养,充分利用各院校、企业的优秀教师、设计师资源以及实践教学条件,发挥各自的优势,尝试由外校教师、企业设计师进入课程教学与指导实践,拓宽学生知识面与思维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外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4.4.5.3 设计工作室式教学
英法德等发达国家普遍使用设计工作室式教学,国内如江南大学等院校也已采用,各院校可借鉴国内外这些成功范例并根据各自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推进艺术设计工作室式教学模式。工作室需与社会、市场紧密联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前沿的设计理念、研究课题等条件,负责人可以由某一设计领域经验丰富的一名教师主持,也可由一个教师团队共同维持,通过参与社会设计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灵感思维,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设计制作经验等能力。为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教师的培训与进修工作,加强教师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提高业务水平与专业素养,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4.5.4 项目教学
教师积极开展横纵向课题的研究,并让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去,在科研项目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创新能力。
4.4.5.5 竞赛与教学有机结合
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组织针对高校学生的设计竞赛,这些竞赛作品评价的主要标准就是艺术与创新思维体现以及作品效果表现。学校可常态化地将设计竞赛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参与竞赛,观摩学习其他优秀参赛作品,可拓展学生见识,激发学生创新潜力。
4.4.5.6 社会实践锻炼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通过参赛、参展、假期社会实践和参与社会设计项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平台适时将自己的优秀作品推向市场,通过得到社会认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艺术思维与创新能力。
4.4.6艺术化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需要注重培养其自身高雅的生活情趣,学会生活的艺术与艺术的生活,这样才能保持恒久的艺术创作力,而在校的这段时间也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有研究表明,一个良好习惯只需要坚持10天时间便可养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想创作出具有内涵和生命力的作品,不是单靠理论和方法就能解决的,自身必须要有过硬的手绘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以及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不断地进行锻炼。为此,在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布置相应的任务、推荐相关书籍,引导、启发学生在各阶段学习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及时与实践相结合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参与教师的横纵向课题、设计竞赛、校内板报设计、校园环境美化等都是理想的实践机会,通过这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不断激发设计灵感与设计思维,实现艺术思维能力的不断进步。
5 结束语
在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思维普遍较弱的情况下,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艺术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立足于现实,通过改善教学实践条件、建立合理的师资团队、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等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迎春.艺术设计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8(24):122-123.
[2]刘浩然.艺术精神与思维对艺术创作的作用[J].芒种,2014(4):231-232.
[3]魏娜.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4]李J韦.“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运用分析[J].锦绣,2013(8):20-22.
关键词:艺术设计;软件教学;设计思维
设计教育体系应该追求对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以及思想的应用,从宏观以及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对设计加以认识并进行创新,从而达到多种思维的训练目的。艺术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者头脑当中和设计相关的思维活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分析、实验等过程,从其中进行内容上的提炼以及加工使之成为意象,它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培养。
一、设计思维在艺术设计软件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设计作品的核心就是设计思维,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使其具备着创造意识以及应有的知识结构和设计行为是当前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故此应当使设计意识与创新思维得到和谐的统一,在每一个教学的训练环节中得到融合。设计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欣赏以及艺术设计水平的一个关键,艺术设计的教学不仅是要将其培养成优秀的设计工人,同时在设计思维方面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艺术的灵感源于生活并产生设计思维,而后才能指导实践,故此在艺术设计软件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灵感激发显得格外重要,从而才能够将其应用到设计软件的实践当中[1]。
所谓的设计其实就是创新,而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一个反映,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其实也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而对于设计工作者的培养在教学的目的上并不是对课程的学习,而是对创造思维以及创造力的培养,这是教学价值的最终体现,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设计思维才是设计专业的教学培养核心。
二、艺术设计软件教学中设计思维培养的具体措施
对于设计思维,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能够以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养,首先要将演示教学和启发教学相互的结合,这样能够在互动地过程中促进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些示范性的操作来使得学生在感性的知识上得到启发,在这种教学的方式下,通过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事例以及较为优秀的设计作品等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有着直接的感性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启发式的教学,这样能够对学生在知识的集合理解上能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老师提出相关的问题之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想来进行对问题加以判断和解决[2]。
再者就是使一些实例的教学在艺术设计软件教学当中进行融合,我们通常都是把所举的例子当做是实例教学,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而真正的实例教学是通过一些典型、有价值、学生也对其有着兴趣的实例引导,对实例的原理以及设计和改进的理解上进一步地对其深入,从而全面地展开课程的内容这样一种方法。在对学生设定练习的题目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安排,要在思维的拓展上得以体现,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想来完成任务,按照自己的主张进行设计、制作,同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加入一些临摹练习的实例,在模仿的过程中也能够解决一些在设计当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以设计来推动软件教学的进步。
例如:在对图形的处理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在对CorelDraw中的焊接以及绘制的命令进行讲授的时候,通过列举北京奥运的吉祥物实例,对其在形象设计的背景以及思路方面进行讲授,并对这其中的某个形象的制作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作品的设计以及文化进行感受。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对软件学习的目的,也能够使学生的设计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
在艺术设计软件教学过程中,对于软件的应用其实有着诸多的经验以及技巧因素,故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要结合现场教学的内容加以设置,关于软件在设计的业务当中所占据的地位,老师要带领学生到设计公司进行参观,在现场观看设计者的演示,这样更能够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起到促进作用,对于有经验的设计师要有着自己思想的独立性,学生与之交流才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收获,他们的鼓励往往会比教师的鼓励更有作用[3]。
三、艺术设计软件教学对学生设计思维培养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能够对设计软件教学中主体地位进行明确,软件设计是对传统的设计方式进行的突破,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辅助设计者在创意上能够更加完整完美的呈现,电脑只是一个辅助的工具,而人才是设计的关键主体,故此要能够使人这一主题得到明确,这主要体现为引导学生对辅助工具的操作,发动大脑的灵活性,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用心。
另外对于软件教学不能够单独地孤立,比如在对排版设计软件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对PageMaker当中对透明背景的处理,就能够通过遮罩这一命令来进行完成也能够用Photoshop剪贴路径来完成,在对这两种方法的使用上的优点进行分析,使得学生在思维上更加的清晰,同时也要注意软件教学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得到结合。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对于艺术设计软件教学的过程中,设计思维的拓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实施,培养设计思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过程,要把实践和理论两者得到有机的结合,并进行引导,和市场的发展相结合,如此才能够在设计思维上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燕.关于提高软件课程学习效率的方法――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2.(6).
[2].韩丽萍.艺术设计软件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8).
关键词: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教学
包装设计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多数院校主要由包装模具、结构和装潢等少数课程支撑。近年,包装设计教育与包装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在教学中日渐突出,在引入了课题式、真题实作和项目式等教学方式后,设计的盲目性仍存在。目前,包装设计分别被设置在包装工程和艺术设计专业中,工科类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好,但缺乏创新精神和较高的艺术修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美术基础较好但文化素质较差,理解问题和创新能力不足,削弱了包装设计专业的知识的系统性,培养的学生不能较好的适应包装产业领域的设计要求。包装设计教育与产业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高校包装设计教育体系的发展成为包装产业的发展崛起与腾飞的一个关键因素。
1 包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主观性过强的包装视觉元素设计
包装中保护、便利、促销和展示功能结构和造型的设计存在模糊性和普遍性,包装装潢设计具有辅助说明作用的图形、色彩、编排视觉语言同样存在模糊性和普遍性,课程中课题设计方案不能准确表达内容,具有不确定和随意性,表现形式为设计语言不符合内装商品特点、概念化模仿、应用性差、和误导消费者。当然,设计语言的高度吻合是一个漫长和磨练的过程,但对此问题的解决进程缓慢,缺乏相应的对策。
1.2 主观性过强的包装材料应用
包装材料十分广泛,纸材、塑料、化纤、金属、玻璃及各种粘合剂材料的应用塑料和复合材料。其中,纸材是包装行业中的应用最广泛的材料,由于其加工成型方便、成本经济、适用印刷,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结构课程主要设计材料。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文科专业忽略了包装材料等辅助课程的作用,学生对纸张类型、性能和厚度加工工艺的技术了解较少。因而,课程中的课题设计不能针对不同类别被包装商品的形状、性质、要求和使用特点来合理地选用材料,不能完整的完成方案的设计,影响了产品的保护、便利、促销和展示功能,造成了商品的损失。此外,也给纸材料创新性使用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2 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
2.1 调研基础地位的忽视
目前,包装设计课程中的设计方案不能充分考虑到使用过程中的所要解决的问题,导致设计缺乏针对,不合理性和不准确表现。主要原因归结为市场调研内容设置广泛,普遍和零碎。调研结果缺乏针对性,调研流于形式。包装设计是解决企业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是推销产品与宣传企业形象,区分不同品牌或同一品牌产品的不同类型产品的特性,设计成为诠释产品独有特性的手段之一。设计的程序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对问题的了解与分析,方法的提出与优化等。市场调研是设计的程序第一步。包装课题设计方案基本资料研究和分析之后,明确调研的目的,确立调研对象、地点,设置相应的调研内容和方式,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结果经过分析后,理性和感性思考,确立设计定位。进行设计构思。市场调研是设计的程序第一步,是设计方案具体化的基础,依据调研和分析对设计实践性操作设计方案,设计语言与产品的属性和特点有密切的联系。
2.2 实践性教学的缺失
艺术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兼具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的特点,仅重视艺术领域的创作的教学方式,影响了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完整性。包装设计课程技术特征的体现需要实践教学实现,接触必要材料和添加设备是建立了艺术设计学科为主体的实践教学的必要的条件,实践内容可以包括包装材料加工和包装制作的工艺流程等。对包装设计材料的特性和性能熟悉,如纸张的表面和物理性能如强度、厚度、耐折度,适印性如吸墨性、掉粉度等。同时,了解包装制作的工艺流程。在包装设计方案设计中针对不同类产品的准确选择和合理科学的运用材料,进行设计创作,创造性的把握。
2.3 构成基础应用训练的不足
包装视觉设计元素是对内部包装产品的说明和陈述,要考虑消费者的视觉形式的种种直觉原则,探求内装商品性质表现。成熟的视觉设计语言能以一种视觉形式将内容清楚和谐的解释出来,使消费者从中看到想看的内容,引起关注。当前的包装设计教育对构成基础应用性训练形式和视觉语言的代表意义的形式训练较少,缺乏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深入研究。
3 解决途径
3.1 细化市场调研内容
艺术设计专业的市场调研目的是找出新产品包装的问题点和机会点,给出包装设计方案的设计定位,确定设计方向。在一定的调研的能力范围内设计课题设置,以小组形式安排设计课题的市场调研与资料收集,在基本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根据商品特点确定调研的目的,确立调研对象、地点,展开有效的市场调研。市场调研获取的原始资料具有零碎直观具体的特点,需要对调研结果作市场营销专业的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分析,组织讨论,找出商品包装设计的问题点和机会点。以小组为单位确立设计定位,明确设计目的。最终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理性和感性思考,设计构思与表现,具体化设计方案。由于市场调研具有很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性,可以根据包装课程课题类别分类形成调研内容和形式的模式,提高其可操作性。
3.2 加强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有实验教学和与企业合作的实习教学,以艺术设计学科为主体的实验室建设能较好的保证艺术和专业理论与设计技能实践的统一,是包装设计实验教学必要的条件。实习教学是培养有实践能力设计人才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本专业的行业特征和地域差异,部分院校的实习教学流于形式。目前,产学研教育机制大背景下,通过建教合作等实施方案,加强制造业与高校的产学合作,为落实实习制度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恢复建立稳定的包装设计教学实习基地,完善教育实习内容指导系统,丰富实习内容,合理安排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增强创作能力,培养出符合企业从事产品包装的设计、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解决就业问题。3.3 设置主题式训练
构成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扩展和实际应用训练,主要设置主题性训练是探求内装商品的特点和性质的手段,是创造性包装艺术形式的主要途径。主题性训练内容为对内装商品定位概念抽象的再现,借助与同类事物之间的一种形式上的类似,寻求艺术形式与产品特质的类似性。训练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形式法则只有当有某种确定的内容需要表达是,才能运用,组织形式才是有意义的传达,为包装设计方案视觉语言表现服务。
4 结语
本文在艺术设计教育现有招生制度和教学条件下,探讨包装设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包装设计课程综合性强,教学方式与纯美术和一般的视觉艺术有不同之处,该课程不仅有基础理论还要有专业理论,与多学科交叉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大部分是文科生源,而且该课程是学生的就业方向课程。目前,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专业适应性及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严重不足。本文尝试从实际教学经验中,可操作性基础上推进其与边缘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将包装设计置于“人包装产品环境”大系统下设计和研究对,及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逐步发展现代高等艺术教育体系,扩展学生的把握和创新能力。使毕业于高等设计院校包装设计人才逐步建立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西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399400.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网络教学;网络课件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3-0130-01
一、艺术设计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比较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又称为教学结构。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是在传统美术和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脱胎转型过来的,一直沿用美术教育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积累型的教学模式。
与网络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艺术设计具有如下的特点、优点、缺点: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有如下几个特点:属于知识积累型,学生的学习是以被动的接受状态为主;注重设计技能的训练和审美的培育,掌握形态塑造、设计表达方法和模型制作等手段占据了设计教育中的大部分内容;传统设计教育是一种经验式的,它通过培养学生体验和掌握设计过程的各个因素与环节,达到对设计经验的把握。
传统艺术设计教学还具有许多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它注重感性设计和理性思维的培养,注重设计技能的训练和审美的培育;它对徒手能力的训练有较高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它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对整个教学进度的把握。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
传统艺术设计教学也存在很多缺点。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单项灌输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抑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艺术设计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不利于学生新观念、新思想的形成。
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时代艺术设计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的特点、优点、缺点:
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的学习资源不仅来源于教师的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还可以从Internet(互联网)上获得资源。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延伸他们的学习触角,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取得更加广泛和独特的观点。
第二,扩大化的信息交流。网络学习中的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陆(Telnet)、文件传输(FTP)、讨论组(Usenet)、电子公告(BBS)、视频会议(Conference)等双向的信息交流。
第三,个性化的教学环境。网络环境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自由的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
第四,综合化的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中,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支架法、抛锚法和随机进入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取这些方法中的一两个,也可以综合采用几种。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先进的教学方式,但同样存在有缺点:忽视知识内容的教学,知识的可靠性、权威性得不到保证,课堂模拟情境的创设有一定局限性。片面强调发现学习方法,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人类进入21世纪,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的将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由于未来社会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育的目标将发生本质的转变,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外,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成为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一种必须。
加大、加快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要看到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 1%来自味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能看得见,听得见,又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强得多。有关资料证明,人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内容的20%,看内容的30%,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70%。也就是说如果能听到、看到又能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应用于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现阶段,设计管理课程一般呈现两种形态:其一,将设计管理列为现行管理课程的一部分;其二,将管理注入设计课程。现行复合式、交叉式的设计团队人员组成往往存在以下问题:设计师被指派为设计项目的负责人或设计经理,但他们往往缺乏管理技能和训练,不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企业环境;而管理人员作为设计项目的经理或设计经理时,却往往不具有设计决策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育中,一方面要加强传授设计人员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要深化管理人员的设计认知。因此,针对不同人员开设的设计管理课程的目的是不同的。针对市场管理人士开设的设计管理课程,其内容包括:增加视觉的感知度,传授设计程序的知识,培养设计管理技能,如设计审查与设计规范。而针对设计师开设的设计管理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管理概念、工具和技巧,如竞争者分析与企业策划,了解管理角色,洞察管理语言等。
二、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制订教学计划
各高校因设计的学科背景不同,培养的对象不同,使得同门课程对知识的权重有所不同。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设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设计人员的管理知识。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实战指导环节,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学会应对不同的设计项目,寻找各种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高效的管理并制订合理的策略,使得对各种资源的使用能够达到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设计管理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具体包括拟定设计策略、撰写设计文案、选择设计师、界定与分析设计问题等。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出色的设计推动经营策略的实施,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提高设计项目的完成质量和效率。教师要让学生深刻明白设计管理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对自身的社会成长所起的作用。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特点,教师普遍重视设计技能,重视计算机的操作和手绘技能练习,而对设计理论的教学兴趣不大。而设计管理课程在设计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应该与市场学、消费心理学等课程一样,属于理论类课程,尤其增加了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知识讲解过程会相对枯燥。如何在设计管理的理论讲解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无疑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笔者将知识讲解、课堂讨论、外出调研、项目汇报等多样教学形式纳入教学计划。
三、设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1.专业教师和设计管理人员共同授课
专业教师与设计管理人员共同授课,是设计管理的教学方法之一。专业教师与设计管理人员各有专长,专业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讲解逻辑性较强,有一定的前沿理论思想,但缺乏设计管理经验;而设计管理人员能弥补这一缺点,他们没有授课的经验,但有配合设计工作的案例讲解,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实际工作。以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三年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管理课程为例,采取专业教师与设计管理人员共同授课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改善。课程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和装饰设计公司的老板、设计师组成专业的教师团队进行教学,专业教师讲解设计、管理、文案等相关理论,之后设计管理人员讲解项目设计流程、案例、公司和团队管理等具体内容。学生听课状态良好,课堂讨论进行顺利,效果显著。
2.结合企业项目,以小组讨论的方式
进行角色模拟基本理论、案例讲解之后,就是学生的实训项目阶段。由学生自己策划组成一家公司或承接一个项目,教师团队为投资方或老板。学生分成三到五人的团队小组,在小组中,要有主要负责人、策划人员、组织人员、设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的主要分工。每个小组的组长就是这个团队或项目的负责人,组长要做到统筹管理,使各部分工作顺利衔接。学生从执行市场调查、分析项目工作流程、做计划书、设计企业整体形象到最后的室内设计装修,都需要自己动手动脑并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学生在完成企业项目或虚拟项目的过程中各自扮演产品设计、市场、生产、企划与财务各科人员的角色,并执行设计与开发新产品、生产、管理、销售等不同的任务。这样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会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和竞争的精神。
3.给导师团队做总结性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