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

时间:2022-12-19 03:54: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建设

第1篇

关于城市建设文章1

提到**,你会想到万山红遍的浪漫,伟人故里的葱郁,千年学府的文脉,或者,你更喜欢风景秀美的潇湘大道,流光溢彩的五一广场,气势恢弘的体育新城……。但是,作为一名城市建设者,我更骄傲我的汗水能尽情挥洒在新**建设的宏伟工程中。

不能忘记文夕大火留给旧**的满目疮痍,不能回避**城市建设过程中曾经有过的束缚与蹒跚,但是就在XX年那个千禧年的春天,轰隆隆的爆破声不仅拉开了**城的中心路——五一路拓改工程,也奏响了**城市巨变的前奏曲。从此,古老的**焕发了容颜,象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看,如今的**,凌空跨彩虹,广厦千万间,楼宇展新姿,绿色满星城,老街弹新韵,江畔景致新。徜徉其中,让人禁不住感慨万端:**,你变了,你真的变了模样!

是城市建设的巨腕,捧出了这番如画美景。5年来,**新建基础设施重点工程172项,总投资达350多亿元,大手笔强力推动,打通了断头路,改造了棚户区,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城市建设改善了**对外开放的环境,投资商纷至沓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城市滚动发展。**,因建设而美丽,因建设而文明,因建设而和谐。

可是朋友,您知道吗?在这场伟大的城市变迁中,凝聚了我们建设者们多少智慧,多少汗水、多少心血!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这个城市建造了一座又一座无形的丰碑。

您听说过周鸿翔吗?就是那个才30几岁,头发就已经花白的我们的总工程师。作为**市专项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由他负责组织施工的重点工程多达20几项。为了优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他把全部心血投放在城市建设中。他吃在工地,漫天风尘是他的菜肴;他住在工棚,雨水、汗水的滴答声伴他入眠。一个才30来岁的人,他的头发花白了,可这哪里是岁月的痕迹,它分明是点点心血的凝结。有人和他开玩笑:嘿,周总,你的头发是被石灰漂白的吧?好时尚哦!周鸿翔憨憨地说:“我可不时尚,我只希望我做的工程时尚。”其实,在我们城市建设的大军中,象周鸿翔这样的人又何止一个?正是无数个周鸿翔似的建设者,为美丽星城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诗人说:**的血脉是鲜活的;哲学家说:**是一个有灵魂的城市;而经济学家则说:**是一个经营的城市。是呀,**在用心打造自己的家园,在用诗一样的语言重新诠释自己亘古的容颜。城市建设的大手笔,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更关键的是改变了内陆城市固有的狭隘观念。不仅以城市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另一张牌,更把城市建设当成了湖湘文化最好的媒介。用科学发展观“特色建城、个性立城”,着力打造“山、水、洲、城”。我们深信,一座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都市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必将成为“中部崛起”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城市如诗,从漫长岁月里流淌出岳麓山、天心阁、橘子洲的千古传唱;城市如歌,跳动着星沙城每一天变动的旋律。我们就是这个旋律的演奏者,我们以双手托起新**,我们用汗水浇灌新家园。

关于城市建设文章2

朋友,当你驱车在崭新的阳光大街行驶的时候,当你领着孩子漫步在碧波荡漾的黑河湿地的时候,你是否感受我们的生活正在幸福中徜徉,高台的发展正在巨变中展翅飞翔。这里是魅力的沃土、这里是宜居的城市、这里是创业的家园。为实现“新高台”跨越发展的新局面,我们立志;秉承着“新高台”宜居创业的新理念,我们开拓远航;置身于“新高台”凝心聚力的大环境,我们激情满怀!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高台新区的繁荣与振兴离不开每一个建设局部门的奋斗和努力。

我们建设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高台新区二次创业为出发点,以打造实力、开放的高台为纲领,以营造魅力、和谐的宜居环境为契机、以营造宽松、优化的招商引资氛围为目的,扎实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高台新区发展建设中贡献着一切力量,铸就着高台的辉煌,这,就是我们城建人。

20XX年以来,高台县城市建设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标准规划,大手笔建设,高质量配套,我们城建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识和气魄,充分发扬“雷厉风行、开拓进取、扎实苦干、争创一流”的城建精神,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实现城建事业大发展。从大湖湾景观带到黑河湿地公园,到水之印广场,再到玉阳国际大酒店,每一个重大项目的建成不仅改变了高台的面貌,也实现了城市建设的跨越。

然而在这城市面貌巨大变化的背后,蕴涵着的是我们城建人辛勤耕耘的滴滴心血、殷殷汗水,还有那疲惫而不成寐的梦乡。在黑河景观带到大湖湾旅游区的施工中,战线长达5.8公里,面临着施工环境复杂,冬季施工的恶劣条件,城建人冒着凛冽的寒风,采用超常规先进防水措施,全天候守护在施工现场,脸冻红了、手冻僵了,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高台新区就像一个百花争艳的大花园,作为一个个普通的城市建设者,就是这花园中朴实无华的叶。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绚丽的光圈,亦没有骄人的成就。他们的名字平平凡凡,他们的相貌普普通通,但他们不畏劳苦、无私奉献,每天默默无闻的担负着人民赋予的重任,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满腔热忱、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的耕耘着。他们中不仅有建筑工程师、工程设计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更有许多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人。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爱岗敬业、团结奉献的集体,为城市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把自己的理想、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高台新区。烈日下,他们种下绿树、植下绿草,也种下了高台新区的文明和风尚;风雨中,他们清理明沟、疏通暗渠,编织着水清岸绿的梦想;工地上,他们正挥汗如雨,构筑心目中最美丽的城市蓝图。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从现场踏勘到设计成稿,凝结着城建人两年的风雨历程!

双休日和节假日我们都已经忘记,“白加黑”、“五加二”、“风加雨”是我们的座右铭,“抢进度,保质量,建精品”是我们口头禅,城建人总是踏着朝露,迎着黎明,在寒冬酷暑间,风雨无阻,为扮靓高台而默默无闻的奉献着。正是我们城建人这种无私无畏的大爱精神,使一张张蓝图变为一幅幅美景,一项项重大项目的建成提升了高台的城市形象和功能,提高了城区百姓的幸福指数。

花草葳蕤,滴翠流芳。这满城春色里流泻的难道仅仅是人们啧啧赞许的目光吗!不!——他更激荡着城建人的骄傲和梦想。回望高台的发展,昔日荒芜的土地已经开发改造,曾经寂静的城郊,已经成为喧闹繁华的宜居之地。一条条道路,一座座高楼记载下我们拼搏的历史,一面面锦旗,一座座奖杯,凝聚了我们精心装扮高台的无-尚-荣-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美好的蓝图已然绘就,城建人正以“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大爱的精神,为了高台的幸福明天,远航!城市如歌,奏响了高台每一天变动的优美旋律。我们就是这个旋律的演奏者,我们以双手托起高台新区,我们用汗水浇灌新家园。让我们携手同行、发愤图强,用激情燃烧的火红岁月,与高台新区共同奋进,与高台新区一起铸就辉煌的未来!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全体城建人齐心努力下,高台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山水湿地,宜居宜游宜创业”的现代化宜居城市。我们高台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关于城市建设文章3

带着期盼,带着渴望,我们手挽手、心连心,在这个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季节里,隆重举办此次演讲比赛,我们是在向党和人民保证:以为人民服务的决心,立足本职工作,在平凡中创造辉煌。

我是交通城建局推荐的演讲者,我叫宋利,我演讲的题目是:《立足本职工作,在平凡中创造辉煌》。

朋友们,当您在工作之余,闲瑕之时,与家人一起徜徉在我们美丽的高新区,畅游在一座座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花园里,您一定会醉心于身边如诗如画的美景吧?您看,文明小区、广场雕塑、音乐喷泉、神奇般地映入我们的眼帘;四通八达的道路、鳞次栉比的楼群、入夜的霓虹,更是亮出了高新区卓越的丰姿。

日新月异的高新区自20XX年成立,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始终保持着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快速发展势头,多项工作已成为全市的排头兵。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分别占全市的32%和31。5%;华兰生物、新飞电器、娃哈哈、科隆集团、高远路业等一个又一个享誉国内外的企业伴随着高新区的成长不断发展壮大;建成面积从xx平方公里扩展到xx平方公里,华兰大道、道清路……一条条大道展新姿;金龙花园、森林半岛……一个个商住小区拔地而起;新一中、科技学院……教育园区已初具规模。高新区已经形成了电子电器、生物新医药、汽车零部件、特色装备和食品饮料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并以其独特的区位,完善的配套,高效的服务,优美的环境,成为支撑全市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些耀眼成就的背后,总是有我们全体高新区人的无私奉献。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高新区就像一个百花争艳的大花园,作为一个个普通的城市建设者,就是这花园中朴实无华的叶。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绚丽的光圈,亦没有骄人的成就。他们的名字平平凡凡,他们的相貌普普通通,但他们不畏劳苦、无私奉献,每天默默无闻的担负着人民赋予的重任,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满腔热忱、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的耕耘着。他们中不仅有建筑工程师、工程设计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更有许多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人。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爱岗敬业、团结奉献的集体,为城市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把自己的理想、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高新区。烈日下,他们种下绿树、植下绿草,也种下了高新区的文明和风尚;风雨中,他们清理明沟、疏通暗渠,编织着水清岸绿的梦想;工地上,他们正挥汗如雨,构筑心目中最美丽的城市蓝图。

在高新区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其他平凡的人在舍小家、顾大家,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心挥洒平凡,他们只想告诉我们:只要立足岗位,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就能让无数个普通汇聚成就非凡,无数个平凡集聚成就伟大。

第2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投融资;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尤其在当前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城市建设投融资需求快速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日益凸现。面对城市建设发展与所需资金短缺的矛盾,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机制,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的创新,以畅通的投融资渠道和资金的高效使用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条件下,投融资机制的转型和创新可具体为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能够增加城市建设过程所需资金的来源;二是建立起稳定、长效良性循环的资金供给渠道;三是合理定位政府与市场的角色,提高城市建设各类项目投融资运营效率,这也是判别创新机制及相关措施是否科学高效的根本标准。

2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总体框架

针对我国当前城市建设投融资的现状及突出问题,本文提出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整体推进思路。首先要明确定位政府和市场的立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与分工,营造一种公开、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氛围;其次,积极鼓励投融资平台、企事业单位、海外机构和私人单位参与城市建设投融资活动,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调动非政府机构参与城市建设项目的积极性;再次,创建以发行市政债,结合运用允许外资和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等形式参与城市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利用多种金融手段等为主要方式的多层次融资渠道,以保证充足的资金来源;最后,搭建城市建设投融资服务平台和投融资管理平台,通过设立各种咨询服务模块和偿债机制、主体信用机制、风险共担及补偿机制、投资退出机制等,并完善相应的长效保障机制,吸引各方主体参与城市建设投融资活动,保障各方主体的利益。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

3.1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与分工

要实现投融资机制的创新,首先要实现投融资理念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及创新,即突破政府与市场二者之间的利益纠葛和局限,以全局高度看待投融资,推进投融资的良性发展。原则上讲,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平台企业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主体,应将自身工作与政府行为明确分割,更不过度消耗政府的信用。当下,多数平台与当地政府关系过于密切,企业运作不规范,投融资决策论证不充分,存在一定的“暗箱操作”和“行政垄断性”,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使用责任主体不明。随着市场经济现代化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现行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明确政府与平台企业的责任划分,通过市场机制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实现投融资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运作,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势在必行。现融资平台企业要探索新型组织管理及运行体制,以城市优质资产和资本作为融资载体,进一步完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偿债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使其成长为有稳定现金流投入、融资偿债并行的健康市场主体。要进一步提高市场信誉,通过多渠道、多主体投融资模式,加快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逐步向整合政策性金融体系,承担政府综合性信用功能的市场化公共企业发展。要实现投融资平台运行机制的创新,使其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资本金充足、运作规范、监管到位的市场经营主体,可以通过控制我国投融资平台企业的数量,做大做强单个投融资平台,形成明显的规模优势,不仅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更有利于加强政府和社会的监管,控制企业债务规模。同时,明确政府对其进行财政补贴和债务偿还的责任边界,平台企业以其自身资产对举借贷款、发行的债券或票据负责,资不抵债时应依法予以破产。还可以建立更为专业的综合性投融资平台或对不同的投融资平台进行法定分类管理,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和专项资金,推进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的良性发展。

3.2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层次融资渠道

要真正实现城建投融资机制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关键在于加快以财政资金引导、市场资金配合的多层次、市场化的投资主体及其融资模式的转型,切实引导多样化可用资本的有序进入,为城市建设获取更多的发展资金。

3.2.1多元化投资主体

“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创新就是为突破当前以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为主要主体来源的投资方式,积极发挥地方投资融资平台企业的作用,吸引一部分有资金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海外机构及社会私人等社会化的非政府投资主体,合理分配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比例,从根本上改进我国公共行政管理和政府监管的理念,避免投资主体的单一化,理顺城投体制的各种责、权、利关系,同时更有利于改善并提高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运营服务质量。具体思路是:根据城建项目的性质(纯公益性或有收益性),形成不同特点的“双层”投资主体结构,可以是多元的投资主体构成,即政府与企业、个人都可以成为城建的投资者,也可以是双元的投资主体组合结构,即不同的城建项目,投资主体结构不同,各主体的地位、作用不同。

3.2.2多层次融资渠道

一直以来,“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平台企业还款的主要来源,单纯依靠其收入增加政府收入和拉动经济增长已不可持续。应建立城市规划与土地储备的联动机制,合理引入社会资本,依法实行统一的征地、管理、规划和出让。建立与城建资金占总收入比例相关的财政支出体制,实行投融资预算管理和预算滚动平衡。进一步发展财政贷款、政策性担保、政策投资等新型业务,综合多种方式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实现由贷款机器向市场化经营实体公司转型,实现以项目建设为导向的建设平台向以投资经营为目标的金融控股型集团转变。首先,以发行市政债的方式推进城市建设,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市政债财政纪律约束性较好,可为城市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解决我国目前“土地财政+投融资平台”无法解决的难题。发行市政债券对地方政府要求更高,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有利于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其次,根据建设项目特性,积极创新运用BOT、TOT、PPP、PFI、ABS等模式进行城市建设投融资,通过允许外资和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的投资和运营管理。建立必要的政府补偿机制,促进投融资主体和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减轻财政负担,推进市场主导型投融资机制的形成。此外,还要积极利用其他多种金融手段进行融资。通过鼓励与项目所需资金特点相匹配的各类社会资金,如保险、融资租赁等;做大做强地方性商业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公司等,发挥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大投融资功能;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吸引机构投资者,积极推进信托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社保基金等金融产品的运用。总之,不管是政府财政投资、开发性或商业性金融投资,中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多种模式有机结合的形态,形成共同作用的“结构化”投融资模式。

3.3完善相应的长效保障机制

为保证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的可持续运行,加强城市建设投融资能力建设,本文提出建立由两大平台和多种模块组成的投融资保障机制:(1)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投融资活动。在此平台上设立投融资基础知识、投融资法律法规、投融资相关激励政策以及投融资咨询等模块,投融资主体根据需要从相关模块中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各种投融资问题,从而提高投融资主体信息获取度和投融资认知度,促使其愿意参与城市建设投融资活动。(2)搭建投融资管理平台,保护投融资主体的利益。设立偿债机制、主体信用机制、风险共担和风险补偿机制、投资退出机制等,降低资金供给方的投资及运营风险,保证投融资主体能够顺利筹集资金,提高各方主体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设立监督机制,通过以政府监督为主导,加强财政、监督、审计等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的职能;依法建立相对独立、利益中性的监管机构以及能够充分代表消费者利益的专门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组织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监督,营造公正、公开、透明的可持续投融资环境。

4结语

通过对城市建设投融资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整体推进思路,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划分,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层次融资渠道,完善相应的配套支撑机制、长效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对城市建设投融资运行机制的创新进行了研究,对相关投融资机制的研究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舒昌俊 刘华丽 龚越 方俊 单位:1.咸宁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2.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BahlR,WallaceS.Publicfinancingindevelopingandtransitioncountries[J].PublicBudgeting&Finance,2005,25(4):83-98.

[2]AndersonJE.FinancingurbandevelopmentinChina[J].ChineseEconomy,2009,42(2):48-62.

[3]陈卫国.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转型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13):79-82.

第3篇

摘 要: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规划是龙头,是基础的基础。吕梁市提出了规划先于建设、重于建设的理念,已经绘就了一幅“城在林中,园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四面环林三面水,一城绿色半城河”的新吕梁的美丽画卷。

关键词:吕梁;城市建设;规划

吕梁市组建于2004年,辖一区十县,代管二市,总面积21095平方公里,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介于北纬36°43'―38°43'和东经110°22'―112°19'之间,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为邻。

现在我们不论是在市区还是县城,身处其中的我们都会感到,街道更宽了、天空更蓝了、城市更美了,而且,伴随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是花丛草地、公园广场、城市雕塑这些更具城市化的元素,它们不仅扮靓了城市环境,平添了城市魅力,同时体现出吕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规划是龙头,是基础的基础。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吕梁市区龙、凤、虎“三山”环抱,东、南、北“三川”萦绕。为了使这座古老的山川焕发出年轻的魅力,创新城市经营理念,围绕“让山增绿色、让水显灵动、让景放光彩”和“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园林延伸到乡村”的理念进行规划城市建设。提出了规划先于建设、重于建设的理念,成立了吕梁市规划专家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城市规划以及实施的重大问题。对涉及全市水源保护、环境保护、名城保护等重大项目,实行专家论证制;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吕梁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组,加大了规划工作的效能监督力度,制定出台了《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府文件。

“十一五”期间具体完成了以下内容:一是完成了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道路系统交通管理规划等9个专业规划;二是完成了永宁中路、北川河整治、吕梁市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展示区、滨河南北两路提升改造等13项控制性详细规划;三是完成了莲花池公园、市民广场、龙凤嘉园等10项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面积92万平方米;四是完成了吕梁市规划区范围50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测绘工作,并制作了相应比例的沙盘模型;五是完成了马茂庄、王家坡、沙会则等城中村改造规划和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规划,初步形成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相结合的多层次规划体系。同时,还完成了县域体系规划7个,建制镇规划42个,村庄规划532个,各县市的各类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也有条不紊地开展。

“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创造性开展了以“环境卫生、街道装饰、交通秩序整治” 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整治”,积极创建城市综合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建设品位高、形象好、魅力强、引力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巨大跨越。我市“三项整治”工作确定改造永宁中路、永宁西路、贺昌路、兴隆街、服务街、八一街、建设路七条街道为样板街,并对滨河南北两路进行道路景观改造提升。整治内容的科学性,整治内容紧紧围绕民用、民享、民生展开,形成了人心所向的强大合力。环境卫生整治解决的是“洗脸”的问题,街道装饰整治解决的是“更衣”的问题,交通秩序整治解决的是“畅行”的问题,“三项整治”最初定位是解决城市脏、乱、差问题,随着活动的深入,加大了建筑物拆除和城市增绿休闲等公共场所的建设力度。

加快城镇化建设对吕梁来说尤为重要,做好市区总体规划对推进全市城镇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认真抓好吕梁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依托市区“三川交汇、三山环抱、山水交融”的独特地理特征,结合行政中心的位置情况以及飞机场、火车站、吕梁学院在北城区建设的实际,尽快根据太中银铁路的走向和吕梁机场建设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并积极完善“一市四县区”模式,通过科学的规划,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一市四县区”战略规划总体概念是,力争到2030年,把现在的“一市一区”扩展成“一市四县区”,形成主城区50平方公里,主城区50万人口,总计100万人口的复合型城市。其定位是山西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太原都市圈西部中心城市,吕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辐射陕、甘、宁、蒙的交通枢纽,为离柳能源煤电区提供综合服务的山水园林城市。二是加快我市平川四县(市)融入太原经济圈的规划编制工作。一方面要按照太原大都市经济圈建设规划,尽快做好交城、文水纳入大都市经济圈的有关工作。另一方面要合理划分汾介孝经济圈和离柳中方经济圈中各县(市)区的功能定位,形成资源互补,整体联动的经济发展组团。三是尽快完善各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强力推进北川河沿线、火车站周边、龙凤大街等重点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已编制完成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要高标准要求,严格进行修编完善,留足教育、医疗、供热等公益性用地和绿化用地。四是加强批后管理。积极建立规划监督巡查制度,逐步完善机制,靠制度、机制的约束把好规划制定、实施、监督关口。

已经绘就了一幅“城在林中,园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四面环林三面水,一城绿色半城河”的新吕梁的美丽画卷。要把规划的编制与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结合起来;要全力以赴,真抓实干,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勾绘未来吕梁城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第4篇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意义 措施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

生态城市建设是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综合协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改善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生态城市建设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建设生态城市,就是立足于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生态经济理念指导和规范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机制,寻找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发展环境。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区域内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原理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基本出发点是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核心是生态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

从生态学的意义上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效益观、消费观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生态城市建设是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生态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生态城市是在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等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更高一级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建设不仅需要营造健康怡人的自然环境,还要具有生态高效的经济环境;不仅要有和谐高效的社会环境,更需要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引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

2、建设生态城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载体。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更注重人类生活的提高、注重生态文明的培育。因此,建设生态城市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载体,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3、建设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加注重人类福利、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建设生态城市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缓解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弥补自然资源的结构性缺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建设生态城市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把握好四个方面。

1、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1)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互促双赢,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指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资源和环境将难以支撑,环境安全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也不能脱离经济发展去谈,必须靠发展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问题。因此,既要努力克服重发展轻环保的问题,也要坚决防止一谈到环保就放慢发展、甚至不要发展的倾向,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并进。

(2)正确处理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可以使资源能源得以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造成资源能源的巨大浪费,也致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循环经济根据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三个原则,使得整个经济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末端处理,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建设生态城市,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2、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四个方面。(1)培育生态文化是源动力。要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知识普及教育,包括科学的资源观、消费观和发展观,努力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政府引导的作用,搭建各类宣传和创建载体,大力倡导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提倡节约和循环利用,把循环理念和生态意识渗透到千家万户,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循环利用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2)发展生态经济是核心。建设生态城市,关键是走节约型、循环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也就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用循环经济理念抓好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自主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第5篇

关键词:海绵城市;重点;机遇

0 引言

2014年10月,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探索构建城市雨水开发体系,以根治城市内涝顽疾。目前,一些省份已经开始试点。从实践情况看,《指南》的出台不代表万事大吉了,城市要告别“城中看海”的窘境,还任重道远。海绵城市的技术体系还远未建立,实践操作还有待细化,产业支撑也还没有创立,也就是说万里才走了第一步。海绵城市究竟如何从纸上蓝图变成现实?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学习实践,浅谈几点个人看法,不足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1 什么是海绵城市?

1.1海绵城市的基本定义

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国外称为低影响开发(LID),即指遇到有降雨时城市社区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同时丰富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生态功能,让城市更加宜居。海绵城市技术将改变传统的城市建设技术路线,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2海绵城市对我们传统城乡建设理念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乡建设长期处于粗放发展阶段,过度硬化与大拆大建伴随着城乡建设的全过程。在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上,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和安排,使城乡水生态环境领域逐渐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城市发展已面临诸多窘境。城市内涝、城市天坑、热岛效应、雾霾等一些城市病态现象持续出现,给城乡居民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普遍降低,碳排放增加,流域治理能力不足,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改善进展缓慢;城市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普遍降低,多地城市备受雾霾袭扰,引发民众诟病。在造成严重的城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阻碍。所以,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理念也是经历了反复阵痛而达成的这一成果,得来不易。

1.3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领域

海绵城市技术有着广泛的适用领域,是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的基础技术,它反映了社会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延续性的高度关切。海绵城市技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社区(汇水区)为单元,包括工业、农业社区,雨水就地蓄留处理,完成地上地下的循环。除了水资源利用外,海绵城市技术在生态修复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社区生态、农田水利、高速公路和铁路、大型机场、重金属土壤污染、河道治理、农田水利等领域都有很好的修复效果。研究表明,海绵城市技术也是治理热岛效应和雾霾的最佳手段。在石油、燃气管道的生态修复治理领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2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

海绵城市技术只代表一种技术体系和方法,而不能代表城市发展的全部内涵。我们要利用海绵城市技术,达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时,我们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2.1要扭转观念,遏制城市无限制硬化趋势。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我国建设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已经展开,首批有16个城市进入试点,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列,他们分别是: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2.2要积极实施城市生态修复。从现在起,试点城市要有步骤地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工作,推进截污、控污工程,建立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开发、改造城市社区建筑物、道路、绿化带、停车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蓄留雨水的生态功能。尽可能恢复城市原有河道、湖塘、沟渠,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雨水渗透率。重视城市地下管网的普查、检测和修复工作,防止城市地质灾害。海绵城市技术普及以后,原有城市生活污水量会大大减少,雨水进入污水管道的情况会逐步改善,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能力与效益均会提高,污水直排进入河道、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2.3要高度重视水资源战略规划,将水资源及生态环境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支持、鼓励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和监督水生态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确立水生态规划在城乡规划中的基础地位,充分认识和利用水资源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注重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培育和引导亲水产业健康发展。

2.4要建立科学的流域管理行政体制。充分理解一个城市的发展与流域上下游地区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任何城市开发措施都要照顾到本地区和上下游地区人民的合理诉求,积极参与流域地区的环境与发展对话,制定流域治理行动计划及时间表。

2.6要兼顾历史文化和普通居民的利益。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恢复被破坏水生态。有关专家同时指出:可以把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结合起来,把各种各样的分布式的能源、绿色设施和海绵设施协同起来,促进智慧排水、雨水收集、管道检测以及反应和水循环利用、地表水污染的实时监测和反应、暴雨预警和水生态、水系统的智慧应对。

2.5要构建完备的水资源法律和政策体系。将立法先行与政策配套相结合,积极开展水生态法律和政策调研工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支持构建我国完备的水资源法律和政策体系,立法机构应借助水利改革的契机,率先构建流域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3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

海绵城市建设首先带来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我国工程设计界长期以来沿用灰色排水方案,造成城乡社区大量的硬化地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实施海绵城市技术以后,新的技术规范和技术体系建立起来,需要大量的转型人才,高校要更新教材,设立新的专业,以满足社会需求。

社会资本被引导到绿色科技领域投资,大量的企业创新转型,相应的产业技术装备也会跟进,形成新的绿色产业链,带动就业及经济增长。另外,海绵城市建设也将在我国节能减排领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并带动产业转型,绿色生态产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现有2万多个社区,假设每个社区投资500万元进行生态修复,仅北京市的投资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有专家估计,我国城乡生态修复领域的投资,将从最初的几千亿元发展到成熟期的数万亿元,市场规模庞大,生态工业体系将得到完善。这些投资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城乡生态环境的改善,绿色GDP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国家经济呈现健康势头。

第6篇

城市建设情况宣传简介 

近年来,***县聚集“富民强县”总目标,突出振兴工业、做强旅游“两大主攻方向”,抓住“突破园区、聚力招引”、改革创新、新型城镇化“三大抓手”,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的“先行区”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区”,经济保护持续稳定发展,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元、*****元。*****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丽县”,****年获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县”,*****年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

尤其是近三年来,***县城市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围绕“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温度”,立足***城区“三面环山、两河绕城、丘陵起伏、绿满城廓”实际,强化规划引领,完善设施配套、突出绿色生态、强化民生保障、提升城市管理,聚力推进温暖老城、品质新城、活力新区建设,一座独具山水特点、充满生机活力、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新城初步显现。

注重规划先行,强化规划引领。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聘请了熟悉***县情的城乡规划院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水平设计团队,推进了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城镇化发展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等10余项重大规划和城市给排水、供热、燃气、防洪排涝等20项专项规划,实现了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完成了**河、***河、人民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涌现了日本设计大师****主持设计的******院、碧桂园等一批高水平亮点项目,规划体系日趋完备。聘请******担任***城乡规划建设顾问,进一步提高规划建设水平。

实施“双城同建”,打造活力之城。坚持老城、新城同步推进。在老城区注重提升改造,完善功能,补齐短板,实施了****居等“城中村”拆迁改造,完成棚户区改造****多户,确保改造一片、提升一片、拉动一片;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场所整合,腾空土地建设公园绿地和林荫停车场,建设了银座商城、***等一批商业设施,配套了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的科技馆、图书馆、档案馆,老城区活力明显增强。在新城新区坚持创新驱动,推进设施先行,创新建管机制,在****区规划***平方公里的军民融合产业园,随着今年****公里道路的建设,园区路网将基本完善,同步配套水、电、气、讯等管网,配套建设了工业邻里中心,拉开了****区****平方公里的发展框架。在***新片区形成了“三纵七横”的路网结构,高标准实施了4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配套了***中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套全民健身服务中心、综合医院、中心综合商务区,夯实了现代生活新城、创业新城的发展基础。到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

坚持建管并生,打造宜居之城。围绕满足“人的一生”需求,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建立了规划、市政、绿化、环卫等城市精细化管理机制,实行网络化管理,推动管理下沉到街道、到社区、到网格,列支奖惩资金*****万元,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城市保洁实施机扫、冲洗、普扫、捡拾、保洁、巡回监管的“六位一体”模式,城区道路洒水率达到90%以上,推行垃圾日产日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强化裸露土地绿化和扬尘治理,在建工程安装监控,实现手机联网实时监管。实施智慧交通工程,完成十字路口庞大化****处,优化路口标线***处,增设右转专用车道,施划非机动车引导标志***个;推进道路提升改造,构建了“九纵十三横一环”的城市主次干道路网结构,道路总长度达到***公里,道路面积****万平方米。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积极推进净水厂建设,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积极推进排水设施建设,城区建成污水处理厂***处,日处理能力达到***万立方米,城区雨污水管网总长度***公里,其中污水管道***公里,雨水管道***公里,雨污合流管道***公里,实现污水收集全覆盖,基本消除城区黑臭水体排放,地表水达到3类水质。坚持城市亮化和环境美化相结合,实现城区道路全亮化,路灯总量达到***盏,常亮率保持98%以上,对公园绿地、重点建筑、商业街区等实施景观亮化,形成了点、线、面交相辉映的城市夜景亮化体系。全力推进“气化***”,天然气管道总长度达到***公里,年供气能力达到****万立方米,城区集中供热覆盖建筑面积达到****万平方米,供热户数达到***万户。

突出生态建设,打造绿色之城。近年来,按照“彰显山水特色、打造精品工程”的原则,坚持“全民绿化上规模、专业绿化上水平、绿地建设出精品”的方针,不断加强城区园林绿化建设与养护,建立城市园林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地改善了城区人居环境。坚持绿随路建,按照“一路一景、四季常青、绿荫连片”的要求,推行行道树双排、多排栽植,采取乔、灌、花、草结合,形成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的道路景观特色,道路绿化普及率、道路绿地达标率、林荫路推广率分别达到96%、93.6%和81.5%。坚持还绿于民,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推进“透气增绿”,建设了布局合理的***公园、***公园、***公园等城区公园、街头游园、广场。推进园林小区、庭院建设,完成***个小区绿化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实现街头绿地便民化,市民开窗可见绿、出门即进园。坚持适地适树,突出乡土树种,推行全冠栽植,丰富了“森林***”“果香***”内涵,实现了绿化“林荫化、果香化、色彩化、特色化”。坚持融入文化,突出精品建设,采用雕塑、浮雕、造型等方式融入剪纸、割花、秧歌等地方传统文化元素,采取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等海绵绿地手法,配套应急供水、供电设施和“核心价值观”“普法”“廉政”等宣传设施,提升绿化内涵。坚持绿化养管规范化,采取市场化管理,推进养护巡查网格化,城区公园、主要游园绿地达到省一级养护管理标准,城区主次干道绿化达到省二级以上养护管理标准。***年**月以****的优异成绩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到目前,园林绿地面积***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绿地率达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

下一步,***县城市建设将按照“县城提升、东向拓展、组团发展”的总体思路,继续围绕“人的一生”需求,强化精品意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城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万人以上,将***建设成为功能布局合理、山水特色鲜明、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魅力山城,打造*****县级城市建设典范。

第7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生态城市

引 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城市的高层建筑和高架路迅速增多,建筑密度不断增大,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然而,也有少数城市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生活空间间隙逐步缩小,生态贫困现象逐步显现,热岛效应、峡谷效应逾加明显,而人民对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渴望与需求则越来越高。

1.生态城市的科学涵义

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内涵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互用,以人与自然的均衡整合为本,以人与自然的动态和谐及协调发展为中心,以高度的生态文明为特征,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方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具体到衡量某一特定城市是否是生态城市以及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时,笔者以为必须构建衡量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因此,生态城市是一个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为一体,且能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类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我国古代形成的风水理论与技术,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氛围,是我国最早的生态思想萌芽,是古代人民融合对人与自然的崇拜,探寻安居乐业理想城市模式的重要方法,对当今生态型城市理论构建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要意义

同志在云南调研考察指导工作时曾经指出:生态环境问题,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如果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又得不到有效治理,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既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新的任务和新的更高的境界,也是我们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一是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需要,发展建设生态型城市,有利于高起点涉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提升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二是发展城市第三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需要;三是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更高生活环境的需要;四是促进生态文明,增强社会发展内涵,充分体现城市个性和魅力的需要。

3.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规划要求

3.1绿地、景观设计规划

城市绿化建设,是体现城市生态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景观和市容,更是缓和城市热岛效应、防洪防风、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所必不可少的。生态型城市的绿地系统应本着生态性、适地性、经济性、需求性、观赏性等原则,做到乔、灌、草、藤本植物科学搭配,针阔叶混交,花卉点缀,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色彩,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土、肥、气等资源,构成一个和谐稳定的群落。

在规划景观时要做到: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面、经济功能与社会生态功能、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外国经验与民族传统的有机结合。还应做到:注重历史、注重传统、注重文化、注重特色、注重环保。

3.2交通、水系规划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进行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主要手段,也是最基本的城市基础设施。因此,我们要科学合理地搞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从城市远期发展的人口规模和各种交通工具的规模,从保证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畅通、方便、舒适、无污染出发,充分考虑城市景观整体布局,来规划城市道路的布局、网络。

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38%的国土遭受水蚀和风蚀之害,每年流失的土壤至少在50亿吨以上,损失的土地在 100万亩以上[1]。水土流失不是一个局部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的环境问题。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必须有一个完善完美的水系统。

3.3环境污染治理规划

当前建设生态型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节能和节水设备,实施环保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等,并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形成环保支柱产业,发挥技术市场规模优势,增强治污技术装备和能力。按照循环经济的原理,把污染源变成资源和能源,把治理污染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4产业规划

现代化城市需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才能建好,我们必须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标准和要求来规划新产业,建立生态化的示范园区,建设由生态型科教产业、软件和知识产业、绿色产业、现代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及相应的服务业组成的城市经济生态系统,努力提高生态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2]。

4.建设生态型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

4.1深入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我们必须有计划地对市民加强系统的生态道德教育:一是向市民传授生态道德知识,使市民了解其内容和意义;二是提高市民生态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人民的自觉行动;三是树立市民生态道德信念,它是支配市民道德行动的依据;四是培养市民生态道德意志,敢于同不道德行为作斗争;五是养成市民良好的生态道德习惯,生态文化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

4.2全方位创建城市文明

文明创建活动对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生态文明是人类继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又一次伟大觉醒和升华,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理性发展的道路。要把生态文明融入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把城市精神文明创建提高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通过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促进人们逐步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

4.3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前者要求加强经济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转化,其主要技术载体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后者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其技术载体就是可持续发展技术,或称环境无害化技术、环境友好技术、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经济而言的,旨在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羸。

4.4加强法制建设,把生态型城市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要尽快制定生态型城市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立法步伐,在清理、修改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有针对性、指导性、超前性、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要做好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检查和群众参与的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和促进生态型城市建设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张坤民、温宗国、杜宾等,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9

[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

[3]杨士宏.城市生态环境学(第二版)[M]:科学出版社,2002.297-298

第8篇

一、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成绩显著。

规划部门依据*市建设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针和目标,加快推进各个层次规划的编制。完成*市城市总体规划,并通过国务院的审批;展开*市近期建设规划、亚运会城市规划纲要、中心城区八区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导则的编制工作。完成萝岗片区、花都片区、大学城南岸地区、新铁路客运站、白云新城、新白云国际机场周边地区、十区肉菜市场、原八区水源、固体废弃物处置等一批重点规划的编制。加快推进重要地段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珠江口地区城市设计深化、珠江沿岸景观总体规划、中山路沿线城市设计、白鹅潭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等一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完成*市新城市中轴线、金沙洲、白云新城核心区等一批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近期轨道线网、新客运站地区交通衔接规划等一批交通专项规划。完成14个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全面展开15个中心镇发展启动区及重点中心村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城市规划体系日趋完善。

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国土部门完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编制《*市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对今后5-10年经营性用地储备作出了安排。并展开5个中心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优先统筹安排中心镇用地报批的农转用计划。全市土地公开出让22宗,出让面积43.86公顷,分别同比增长175%、335.5%。按计划完成土地出让金收取工作。积极办理有关建设用地手续,尤其是对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武广客运专线、新铁路客运站、天然气、电力等重点项目,积极落实建设用地,全年共办理上报各类建设用地885.9公顷,上级批准建设用地3222.8公顷,确保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用地需要。继续清理闲置土地,收回51宗闲置用地。对全市3450公顷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摸查,并积极盘活。加大对违法用地查处的力度,已立案查处725宗,制止违法用地行为119宗。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成果开展第五次土地执法检查,全部查清遥感监测发现的问题,将35宗违法用地案件责任人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将26宗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5年,建设系统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加强组织协调,努力克服用地审批和征地拆迁等各种困难,全力以赴推进工程项目的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256亿元城建工作任务。

(一)轨道交通建设驶入快车道。按照到2010年我市将建设9条线路,形成超过255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目标,地铁总公司全力以赴,同时展开7条地铁线路建设工作,建成开通2号线调整工程、3号线首通段(*东站至客村)、4号线大学城专线,新增线路里程22.65公里,使我市地铁运营线路里程达到59.25公里。3号线可望在今年底全线建成通车。4号线22个工点已全部进场施工,5号线37个土建工点,已有35个进场施工。6号线试验工点黄沙站和2/8号线拆解工程试验工点南洲站已开工建设。广佛线试验段魁奇路站折返线土建工程已完成并通过验收,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

(二)道路交通建设迈出新步伐。市政部门、高速公路总公司等建设单位,按照建设计划,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内环路广佛出口放射线一期、广清高速连接线、广花放射线、南沙港快速路鱼黄支线、机场高速北延线北段,临江大道东延线、帽峰山二期、员村立交一期、永福高架联络线、大金钟路定向匝道、花地大道北段、濂泉北路等12项重要道路工程的建设。展开了城市快捷路系统的科韵路和新滘南路西段以及新光快速路、华南路三期、广汕路延长线、滨江东路延长线二期、石井大道、仑头—生物岛隧道、生物岛—大学城隧道等16项重要道路工程的建设。展开了洲头咀隧道、新洲至化龙快速路、花城大道延长线、猎德大桥系统、芳村大道、华南快速干线东侧市政路、护林路二期等一批重要道路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建设了广园中、*大道北等9座人行天桥和仑头、新港东路2条人行过街隧道,开工建设天河购书中心隧道等人行过街设施28项。建设了庄头公园、人民公园地下停车场,长堤路停车场等多个停车场,展开了广卫路、惠福西路等6个停车场的建设。与此同时,开展了天河地区的交通综合整治和交通指示系统、行人诱导系统等交通管理设施工程和交通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各种交通诱导标志和信号设置,提高了交通管理水平。

(三)大型交通枢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在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新白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南沙港二期工程、沙仔岛多用途码头、新铁路客运站及武广专线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已形成部分工程形象。

(四)市政公用事业进一步发展。市政、电力等部门认真抓好公用事业项目建设,南洲水厂饮用净水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海珠区和越秀区又有20多万人用上直饮净水,全市共有30多万人用上直饮净水。北部地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稳步推进,新铺设自来水管道29公里。天然气利用工程全面铺开,新铺设燃气管道91公里。全面完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建成110千伏以上项目25个,新建变电站8座,完成主网建设项目22个,新增主变容量2898兆伏安,铺设输电线路392公里。

(五)环境保护工程稳步推进。市政、环卫、水利等部门全力推进“碧水蓝天”工程,加快水系治理。开工建设大沙地、龙归、竹料、九佛和猎德三期污水处理厂,完成了石井污水处理厂的前期工作,铺设污水管网90公里。目前我市污水处理能力为146.5万吨/日,今年底上述项目建成投入运行以后,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3.5万吨/日,老城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100%。市内河涌截污和堤岸综合整治工程按计划稳步推进,完成27条河涌的截污工程,使截污河涌总数达到57条。整治河涌堤岸167.8公里,珠江堤岸88.1公里。珠江前航道已基本完成截污,水质明显改善。环卫部门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四区建设进展顺利;日处理生活垃圾1040吨、年发电量1.3亿千瓦时、垃圾燃烧减量化达到80%的李坑垃圾燃烧发电厂已建成投入运营;大田山、李坑垃圾填埋场封场及覆绿工程已基本完成。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场、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厂、金沙洲生活垃圾真空管道收集系统等环卫基础设施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在国家考核的27项创模指标中,已有26项达到或者超过国家考核要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2天,达到91%,同比提高7.9%,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96.7%,同比提高7.2%。

(六)“青山绿地”工程和景观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由市政园林部门实施的117项“青山绿地”工程,大部分已经完成,新增庄头公园、西焦绿化广场、增埗公园、永泰公园、马务村绿地等10个绿化广场和公园,使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83个。人民公园南广场和东山口绿化广场一期等绿化工程将在春节前完成。由市城管办负责组织实施“拆违复绿”建设项目共492项,拆建复绿后,新增绿地面积75.55万平方米。由市国土房管部门组织实施第一批338个采石场和149个采泥场的整治复绿工作已全部完成。环城高速公路、内环路、黄埔大道、东沙路、新滘南路等一批交通主干道沿线和广佛、广清、华南路、新光快速路四大城市进出口的绿化得到了改造和提升。完成了45座人行天桥和5条高架路的绿化,形成空中花廊。完善了南沙地区、东部产业区、大学城、会展中心等新城区的绿化体系。推进实施32项景观工程,“歌德堡号”访穗活动场地的洲头咀、黄埔古港、南海神庙码头等场地的整治进展顺利。港湾广场、海心沙广场、珠江前后航道两岸景观工程和光亮工程取得新的进展。*5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6平方米。

(七)新城区开发建设加速发展。南沙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已建成路桥项目15个、道路里程81公里;正在实施的路桥项目50个,道路里程153公里。区内道路主骨架已初步形成,汽车城、南沙港等大型产业基地及生活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大学城小谷围岛二期工程183栋250多万平方米建筑,以及校区道路、电信、公交、环卫、中小学等配套工程已基本完成。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科学城区内路网已基本完善,综合研发孵化区的建设进展顺利,农民新村建设已完成大部分工程,并投入使用。珠江新城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第二少年宫建成并投入使用,*歌剧院、新*电视塔、超高层西塔建设项目已动工建设;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开工建设。金沙洲、从化新温泉开发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

(八)人防工程建设取得新的成就。人防部门结合新城区建设和地铁工程,新建一大批人防工程项目。体育西路公共人防工程3个子项目的建设已全部展开;站前路—站南路工程总面积5万平方米,已完成主体顶板结构。全市新增人防工程面积78.2万平方米,人防工程总量达到436.5万平方米,人均掩蔽面积达到0.66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九)中心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取得新的进展。市、区共同努力,分批次、有重点地推动中心镇的规划建设,市、区两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2.25亿元,重点扶持中心镇32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6个中心镇的交通网络逐步完善,朝着建设“设施完善、管理高效、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新型城区”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通过送规划、送设计、送服务下乡,积极解决村镇建设报建难问题,进一步规范了村镇建设行为。加强对中心镇综合管理执法,有效地改变了乱占乱建,乱摆乱卖,污水横流,垃圾成堆,有新房无新村,有建设无管理的局面。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萝岗区玉树、黄陂、石桥、斗园等村整体搬迁改造模式取得成功,政府统一组织建设农村公寓式住宅小区,实现旧村的整体搬迁改造。海珠区沥滘村等7条试点村的改造已进入实施阶段。46条重点整治的“城中村”消防通道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消防设施进一步完善。

四、旧城区改造取得新的突破。

规划、国土房管、建设等部门对*4年全市登记在册的91.1万平方米危破房,制定了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的工作计划,已完成改造27.7万平方米,占总任务的30.4%,安置住户3749户,直接受益9000多人。建立完善处理“烂尾地”和“烂尾楼”的工作机制,全市125宗“烂尾地”,已有119宗重新建设或进入司法处理程序,占总数95.2%。登记在册的57宗“烂尾楼”,已有42宗得到盘活,占总数的74%。解放中路危破房等旧城成片改造工作进展顺利,西焦煤场等地段得到了综合改造,旧城区的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五、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按照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的总体要求,以区、街为城市管理的主体,以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居住生活的城市环境为目标,以长效化管理为核心,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文明城市活动为载体,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方法,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和执法,城市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一)城市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落实市委、市政府“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立足基层、重心下移”的工作要求,健全市、区、街城市管理机构和沟通协调机制,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管体制,进一步形成了条与块、政府与社会齐抓共管城市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城管部门加快城市管理12319投诉服务网络建设,覆盖全市的投诉服务网络联动系统逐步完善,实现投诉服务GIS定位,在各区和各职能部门中建立起相应的高效快速反应处理机制。12319投诉服务专线全年共受理市民投诉9.3万宗,日均受理投诉258宗,办结率达到97%。

(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市城管办组织规划、国土、市政和城管综合执法等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对村镇违法建设的巡查监控,制止违法建设行为2800多宗,总面积80多万平方米,共清拆违章建筑100多万平方米,并清拆各种窝棚57万多平方米。先后开展市政设施、机场高速公路沿线、市区铁路沿线、闲置地块和停建工地、门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六乱”、环保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集中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房管部门按照市的统一部署,组织全面整治出租屋,建立起全市房屋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了房屋租赁管理。城管办等部门积极推进户外商业广告位置使用权拍卖和户外广告招牌整治工作,清拆违法广告、招牌1100多宗,基本完成了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主干道和“窗口”地区的户外广告整治工作。组织编制了环市东路、珠江两岸等重点区域的广告规划,户外商业广告的设置和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

(三)社区环境发生了可喜变化。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清拆违法建设为主要任务,以社区为单位,启动海珠区沙园、毛纺厂小区等32个住宅小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将拆违复绿、完善市政配套、整饰屋顶立面,“三线”下地等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与引入现代物业管理结合起来,改善社区居住环境,实施长效管理。同时,全面开展卫生街区创建工作,对91个街道进行考核,33个被评为模范街区,社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四)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改善。环卫部门加大市容整治和保洁力度,拆除和改造防盗网28000多户,总面积63.3万平方米。整治乱张贴2400万多宗。新建2座垃圾压缩站,对13座垃圾压缩站进行了改造,使全市垃圾压缩站总数达到147座。全市清扫保洁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水域保洁达到111公里,一、二级道路全部实行16小时保洁,步行街、火车站等重点地区实行24小时保洁。逐步理顺“城中村”环卫管理体制,落实中心城区46条重点“城中村”的保洁经费,逐步完善环卫设施,实现城市化管理。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市、区、街上下联动,各个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烂尾地”和闲置工地的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落实整治责任,回填基坑,绿化美化,“烂尾地”和闲置工地的环境卫生保持了良好状态。

六、建设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

建筑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609.3亿元,同比增长15%,房屋施工面积56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其中新开工22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加大墙材革新和节能工作的力度,新墙材应用比例达到97%,节约土地2278.44亩,节能8.56万吨标煤。

(一)建筑企业管理和有形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认真落实企业诚信信息备案制度,将企业诚信信息备案制与招标交易市场、施工现场管理联动监管,严格市场清出机制,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通过制定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招标文件范本,招标投标指引,完善企业诚信监管制度、工程担保制度、最高投标报价制度,从源头上防范投标人围标、串标、买珠等行为,尤其是防范政府投资项目中的腐败行为,为建筑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大力度查处违法案件,对资料造假的37家企业及132名项目经理进行通报处理;取消了10个评标专家和2个业主代表的评标资格,查处了7宗串标案、2宗造假案和1宗规避招标案,对27个单位依法作出处罚,优化有形建筑市场环境,促进了*有形建筑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全年建设工程交易共计3135项,同比增长29%,中标价725.39亿元,同比增长5%。中标价比最高拦标价平均降低11.44%,降低工程造价70多亿元。建设工程应招标和应公开招标率均达到100%。

(二)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意识,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得到了比较好的执行,确保了建设工程质量。积极开展建设工程“创优”活动,汇美景台住宅楼、大学城房建一期、中医药大学学生公寓、省科技厅信息服务楼等151项工程获市优良样板工程奖,其中22个项目获“五羊杯”工程奖。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获得全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富力金羊花园C1-C4工程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

(三)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强化。通过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查处无证施工行为,对深基坑、高支模、人工挖孔灌注桩、特种作业人员、高空坠落、施工临时用电等六个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和部位进行专项整治;建立工程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对重点项目和部位实施重点监控;加强对建设工地的安全督察,开展一系列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有效地遏制了施工事故。全地区建筑施工发生伤亡事故19起,死亡28人,同比分别下降44.1%和21%。遗憾的是发生了“7.21”海珠城广场工地基坑坍塌伤亡事故,死亡3人。“7.21”事故后,我们认真吸取教训,强化监管,对全市的1900多个在建工地进行“地毯式”检查和整顿,根据检查结果,对22个施工单位作出行政处罚,对25家企业暂停半年投标资格,将26家企业的严重不良行为记入信用档案,注销18家房地产公司的开发资质,进一步促进了安全工作的落实。通过整顿,安全生产形势显著好转,事故宗数和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77.6%和64.2%。

(四)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得到了落实。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提前全部清还历年拖欠的18.63亿元财政性投资项目工程款。全市纳入工程建设信息网统计的56.91元拖欠工程款,已清还44.17亿元,占总数的77.62%。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做到发现一宗,解决一宗,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把好新开工项目资金到位关和竣工验收备案时的工程款支付关,较好地预防了新的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资行为。积极做好建筑行业劳保金调剂工作,确保了建筑企业职工参加社保的经费来源。

(五)勘察设计行业管理得到了加强。通过完善勘察设计行业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勘察设计行业市场秩序。认真推行初步设计审查制度、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制度和施工图审查备案制度,把住了勘察设计质量关。完成施工图审查1380多项,建筑面积2400多万平方米;完成大、中型工程初步设计150多项,超限审查19项,基坑审查*多项,排除重大安全隐患61个。结合大型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推行设计方案国际招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引导设计单位强化精品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勘察设计水平。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获得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金质奖,*抽水蓄能电站二期等多项工程分别获得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和设计银质奖。

七、建设科技取得新的成就。

积极创新建设科技,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大跨度桥梁建设、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建筑节能、超高层建筑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开展科技攻关;在地铁工程、新光大桥、新电视塔等重点工程中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建设的科技含量。地铁4号线的直线电机技术,大学城的综合管沟、“三联供”能源综合利用、市政分质供水、新光大桥结构新体系及主拱整体提升技术和金沙洲项目的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等等,都是全国首创的建设新技术。去年我市建设系统共获各类科技进步奖项27项,其中城市拆迁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5个项目获建设部华夏科技奖;地铁2号线工程等9个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积极推广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新技术,率先在全省全面建立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圆满完成全国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城市第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总评成绩优秀;在建设部组织的全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中,*市被评为优秀城市。

八、房地产业在规范中健康发展。

通过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控制土地供给数量,完善商品房供给结构;提高房地产信息的透明度,引导消费者理性置业;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开发经营行为,强化项目开发建设的全过程监管,严格实行市场清出制度,先后注销12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保持了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全年市场供求总量与结构动态均衡,投资与消费行为保持理性。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449.82亿元,同比增长6.16%。商品房销售面积539.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20%;销售金额278.01亿元,同比下降3.54%;销售均价5156元/平方米,同比上升12.40%。商品房空置总面积547.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11%;其中,空置住宅251.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07%,消化存量商品房成效显著。

九、城市建设管理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9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应用方向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温室气体不断排放,环境日益恶化,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给人类带来了很大困扰。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特别是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及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低碳”一词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引发了社会各界在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的积极探讨,很多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也积极地参与其中,相关的城市规划理念被相继提出,为城市规划中有效落实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引。

1国内外低碳城市研究现状

“低碳”的概念在近代刚刚发展起来,“低碳”一词首先出现在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Statefor Trade and Industry,UK,2003)白皮书的“低碳经济”概念中,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1]。城市作为碳减排的关键,低碳城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但对于低碳城市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界定的内涵,一般认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

有关低碳的研究正方兴未艾,相关的低碳城市与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文献已开始涌现,如方伟坚等(Fong,2007)认为碳排放与城市形态结构存在着一定关系,提倡紧凑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格莱泽和卡恩(Glaeser,Kahn,2008)研究了碳排放量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认为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和约束越严格,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水平越低,例如高密度中心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要比低密度郊区的少[3];克劳福德和弗伦奇(Crawford,French,2008)探讨了英国空间规划与低碳目标之间的关系,认为实现低碳目标的关键是转变规划管理人员和规划师的观念,在空间规划中重视低碳城市理念和加强低碳技术的运用[4]。

在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建设不是十分完善,虽然我国也有诸如东滩、中新、曹妃甸这样付诸实施的具体实例,但都未完全建成并投入使用,无法进行使用后的效果评价。我国对低碳城市的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是在国家的整体规划上,在国家层面上更是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指标。

2城市规划低碳应用

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城市空间结构的锁定作用,国家城市交通所需要消耗的能源及排放的CO2和其它温室气体总量增长迅速而且十分难以控制。技术的进步虽然能减少小汽车的能耗水平和废气排放量,但是如果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小汽车使用的锁定关系依然成立,技术进步的作用将很快被抵消。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规划策略,未来全球石油资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和环境问题都将会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制约。

在规划研究层面,现阶段对于新能源利用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等的研究和实践较多,这些多是基于技术领域的研究。在城市规划研究方面,低碳城市的建设还应与城市形态、空间布局、土地使用方式、城市发展模式等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加强碳排放与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多方面的相关性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并进行实证分析,为选择最适宜的未来城市发展道路提供思路,塑造一种理想的可持续的低碳城市模式[1]。

因此,在构建低碳型城市时,在实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时,要将城市形态、空间布局、土地使用方式、城市发展模式等都考虑在内,在最大范围内降低城市的耗能成本,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塑造节能型城市,低碳型城市,减少城市的聚集效应。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要从跨学科视角出发,充分了解世界上相关发展形势,在总结和借鉴国际上城市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今后的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3结语

目前,随着温室效应影响的日益严峻,全球气候变暖的进一步加剧以及环境、生态约束的日益严峻,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理念将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温,各项低碳技术和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也将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低碳城市规划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想发展好这一规划,这就需要各学科方法论的结合和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不仅仅在于考虑计算成本、节约资源等,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创造更适合人类宜居的城市新空间和城市景观美感的延续,从而塑造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环境、新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 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个新的视野[J].低碳生态城市研究,2010,34(2):38,41.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Glaeser Edward L,Kahn Matthew E. The Greenness of Citie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and Urban Development.[EB/OL].2008[2008-08-06]./papers/w14238.

[4]Crawford Jenny,French Will. A Low-carbon Future:

SpatialPlanning'sRoleinEnhancingTechnologicalInnovation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J]. Energy Policy,2008

第10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

前 言:城市规划是在一段时期内的城市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以及空间使用能能源和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协调的过程。城市规划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独立性及专业性的工作,其出发点是建设绿色生态、节约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型城市,目的在于促进城市繁荣稳定和长足发展。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涉及到整个城市资源和空间的利用,关系整座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经济命脉。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国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进行分析和探讨,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与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

1.城市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1.1城市规划应具有前瞻性

城市发展规划应制定高起点,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城市规划编制要立足长远,积极探索创新,不能被眼前的空间和资源条件所束缚,坚持高起点,可持续发展战略,阶梯式实施过程。要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型城市。明确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监管作用,保证城市土地的到合理的开局,符合城市未来发展特点,城市项目的审批和建设都要严格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来执行。

1.2城市规划应该统筹兼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际之间、城乡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区域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坚持统筹兼顾就要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做好城市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城市功能布局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安排,这样有助于城市内部实行文明和谐的发展局面,同时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区域经济繁荣稳定。从区域整体出发,结合城乡发展特点和需要,明确各城镇的职能分工,对城镇功能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和协调指导,避免重复建设和空间资源浪费,实行区域间基础设施共享和有效管理策略,对不符合整体利益及长远利益的开局进行限制,保护环境资源。

1.3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相结合

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管理应该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现产业聚集和规模化效应,城市规划不单是建设规划,更要顾及经济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平衡个阶层的经济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利用法律和税收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理职能,引导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规模,使之与国家政策、经济趋势相符合。城市项目的布局和选址应该符合城市规划建设,新增建设用地要经过严格的城市规划部门审批程序方可实施。城市规划的管理应该促进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保证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2.当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城市规划管理粗放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区建设以及产业结构布局,比如公园广场建设、街道绿化布置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然而,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经常由于各种原因被改变,具有很强的随意性,造成这种结果可能由于城市领导更换导致原规划被打乱;政府部门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而出让土地,影响了原有城市土地规划;城市管理部门利用职权调整城市规划,从中渔利。

2.2城市规划没有适当超前

城市发展建设缺乏超前意识,很多城市利用环境资源作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建设成果,虽然只是眼前的繁荣,同时也为今后的规划和治理留下了难题和隐患。由于城市建设缺乏前瞻性,许多城市的道路的数量和道路的宽度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的需要,拥挤的交通必然与盲目扩大和发展的汽车产业相关;被严重污染的城市河水与重工业产业的不合理布局脱不了干系;严重的雾霾及恶劣的空气质量是各种废气的排放带来的后果,这些现象虽然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是缺乏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管理也难辞其咎。

2.3城市规划中的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一些城市建设的规划缺乏科学性,布局明显不合理。许多地区没有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来进行规划布局,主要表现为对公共基础设施、工业产业、生活区以及商业区没有进行合理规划,例如一些古城为了修建市区主干道,盲目拆除了具有上千年文化的古建筑,这些建筑是无法复制和保留的,因此“古城文化遗产”的申请也未通过,而由于规划不善,原有的代表性建筑被一群没有文化根据的“火柴盒”式建筑和烂尾楼所包围;许多地区不顾城市一体化趋势,大搞诸侯割据规划,坐井观天、画地为牢,瞄准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从竞争角度出发,导致产业结构相似雷同,单个城市缺乏支持,变得后劲不足,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建设。

2.4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配合缺乏默契度

城市规划是对经济、环境、资源及社会的综合规划,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程型工作。城市规划不是一某个部门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密切支持与配合,使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管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产业结构布局、环境保护、人口发展以及经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因素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而在现实的城市发展规划中,许多城市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沟通和配合,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之间充满了矛盾。事实上,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合理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平衡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当前许多城市在处理二者关系之间缺乏平衡和协调,影响了整个城市规划管理水平,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进步。

3.完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的措施探讨

3.1坚持人本思想

城市规划建设就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归根结底是服务城市居民。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具有前瞻性,符合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实际问题。为了保证规划的科学合理,应坚持循序渐进、阶梯式发展原则,对相应的工作制定统一标准,不能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经经济利益而付出环境和资源的代价,多搞一些民生工程,切勿实行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体现出人们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

3.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监管体系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要想取得成效,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职能,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城市规划总会让协调职能,将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活动纳入统一发展规划之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内容,指导和监管各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内容和方向,保证各级职能部门能够依照实际情况践行法律规定,抱着该法律有效发挥。完善法律管理体系,使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针对当前城市规划中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大量污染而导致的污染和浪费的现象,应该坚持节约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和布局结构,妥善解决规划发展中遇到的矛盾。为了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型城市,应该改变粗放型规划模式,坚持节约和集约,以低消耗和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主动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整体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模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4实行严格的规划审批程序,

要确保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就要执照既定程序执行。因此要科学谋划,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对违背程序的当事人追纠法律责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保证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有序进行。

结 语:总之,良好的城市规划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城市规划的效果对城市各功能区功能的发挥以及市管理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城市规划的涉及范围广,技术性强,因此,,城市既要符合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要遵循城市建设的客观规律,要做到立足长远,头筹兼顾,综合布局,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福.关于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探究[J].才智,2014,33:353.

第11篇

城市文化的主要内容

关于城市文化的定义,主要存在两种定义思路,其一是从文化的定义推理演绎,例如台湾学者张丽堂援用了泰勒关于文化的经典定义,将城市文化定义为人类生活于都市社会组织中,所具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一切都市社会所获得的任何能力及习惯。又如郑卫民援用了广义文化的定义,认为城市文化简单地说是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其二是从城市本身的特征出发进行定义,例如认为城市文化往往也被称为“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它具有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又如秦启文认为,城市文化是指生活在城市区域内的人们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对象化活动中,所共同创造的行为方式、组织结构和道德规范,以及这种活动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性(或城市特色)的典章制度、观念形态、知识体系、风俗习惯、心理状态、技术和艺术成果。

虽然关于城市文化的理解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其都可以划归为广义或狭义的一种。关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理解,普遍认为广义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几乎涵盖整个城市人类的所有生产、生活方式。不仅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体育、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居民素质、企业管理及政府形象等非物质实体, 而且还包括建筑艺术风格、街景美化、广场规划和设计、雕塑装饰、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状况等物质实体。狭义的城市文化仅指指导城市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精神意识形态, 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语言文学、艺术等精神理念和精神产品。城市的基本问题是城市是否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城市的设计是否促进人的步行交通和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芒福德在书中并没有介绍什么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城市,他揭示的是指导规划过程的社会性原则,而不是作为一名专业规划师来讨论城市问题。对芒福德来说,城市规划问题首先是价值问题。

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最后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经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述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基于对城市开放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了“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

城市文化对城市建设的意义

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怎么确立,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景观、形象、空间以及氛围、气质、灵魂,从而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济南称“泉城”,景德镇称“瓷都”,杭州称“人间天堂”,维也纳称“音乐之都”等等,都是特有文化使之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城市特色。比如,长春可以从历史文化、汽车文化、电影文化等独特文化优势出发确立文化特色,集安可以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彰显文化魅力,延边、前郭、伊通等可以立足民族文化生发个性特色。各地确立城市文化特色,第一步要从各类本土文化中深入发掘和正确认知文化特征,在做出准确可靠解读基础上,对文化个性给予明确定位;第二步要注意保持这种原有文化特征,维护好生成它的城市格局、风貌以及空间特征、整体环境、人文精神等,以留住文化个性;第三步要努力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特色,把文化个性忠实地反映在城市建设上,以固化城市特色。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培育形成良好的城市品格。制度性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活的体现,也决定着城市的物质空间的风格和品位。每个城镇都应该从有利于城市特色生长、城市品位提升出发,对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制度体系和行为习惯给予深入反思和积极改善,对市民生产生活中蕴含的传统性、地域性的道德风尚、风俗习惯、民间文艺等给予正确引导和积极塑造,让优良的宝贵的文化传统和健康、积极、先进的社会风尚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要不断丰富发展这种个性鲜明的城市主流文化,让城市文化品格特色日益鲜明、品位不断提升。

结论

要把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统一起来。城市文化只有创新发展,文化个性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文化特色才能魅力无穷。丧失了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城市将失去记忆;不能跟上时代不断创新,城市文化将迷失发展路径。只有传承与创新并重,城市文化才能获得真正意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建. 现代城市规划的和谐视野[J]上海城市管理, 2010,(01) .

[2] 姜秀娟,赵淑玲. 论城市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09,(06) .

[3] 杨军,何邕健. 关于城市规划本质的再思考[J]城市, 2009,(10) .

[4] 陆枭麟,张京祥. 当代中国城市文化迷失与规划师角色再塑[J]规划师, 2009,(05) .

[5] 赵倩. 浚县老城区空间格局整体性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

[6] 徐文雅,徐文权. 打工文化和城市形象的互动影响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3) .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

一、城市规划建设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建设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完善程度、效率便利程度、环境优美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程度,进而决定了城市形象,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成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1.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

2.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

3.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环境友好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三者只有彼此兼顾,互相促进,城市发展才能步入协调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研究

1.统一协调发展。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

2.坚持量力而行。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3.引导公众参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

4.完善法制建设。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

5.明确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市现代化

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本求实际,有目标有计划地扎实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在城市规划方面,应该切实把握好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根据城市现有的资源、地形、商业环境、经济水平制定出适合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蓝图。城市建设的主导因素是依据城市环境境遇地理位置进行的,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切忌急功近利,盲目发展,每一项城市规划举措都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与城市的基本构建水平,规划重点应该从城市经济发展方向进行长远考虑,着重建设改善民生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使城市功能向着人性化、现代化的方向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目标方面,需要制定短缺目标、中长期目标,使城市的规划有步骤进行,使城市的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

3.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四、结语

总之,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只要我们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城市进行规划,保持严谨的态度实施城市建设,运用人性化的措施对城市进行管理,就一定能够建成一座人类聚居较为适宜的和谐城市。在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必须要通过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受到政策、科技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逐渐加剧。所以,新时期新时代的城市规划要严格把握这一历史性的改革,使社会调控的功能得以加强,使城市的发展、社会公平、效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佳平衡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甄峰,万绪才,张越.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发研究,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