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项目分析调研报告

项目分析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04 06:12: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项目分析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项目分析调研报告

第1篇

县社班子成员要带头遵守纪律、自觉接受监督,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各直属成员企业班子成员、机关全体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为全系统职工作出表率。

二、改进工作作风

县社领导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50天。每年确定1-2个专题开展调研,亲自带头撰写调研报告,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要围绕供销社如何更好服务“三农”为主题,开展好专合组织培养、农村生产、生活资料流通体系建设等战略性调研,多到企业、联系乡镇走访,多同职工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了解职工所思所想。切实为职工群众、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县社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要带头遵守机关新修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服务好企业、职工群众。

三、精简会议活动

严格控制各类会议,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可以合并的坚决合并,能以文电等方式部署的不再召开会议。一律不承办、不参加“轮流做东”、联谊性的会议活动。除上级统一安排外,领导干部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颁奖、揭幕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论坛等。

四、高效俭朴办会

加强信息化平台在转变文风会风中的运用,不必要召开的会议原则上通过内部网络要求、措施、目标,必须召开的会议,严控会议规模,减少参会人员,减少讲话领导,减少交流发言,开短会、讲短话,一般传达、安排布置性会议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综合性会议一般不超过半天,简化会议形式。

五、减少文件简报

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报上级的简报主要反映重要动态、经验、问题和工作意见建议等内容。除全面工作部署、重大项目分析外,文件一般不超过3000字。文件、简报等可用网络传输和网上办理的,一律不再纸质印发。非的文件一般通过网络公布,不再层层转发。向上级机关报送文件材料,应按程序送办公室统一办理,除必须专送的以外,不得直接报送领导同志个人,严禁越级行文、重复行文、多头报文。

六、严控检查考核

除县社统一部署外,各股室一律不得单独开展业务工作专项检查考核,不得进行排名通报。整合各类检查考核活动,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七、厉行勤俭节约

认真执行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规定。严格规范外出考察活动,严禁用公款旅游和变相公费旅游。县社机关、直属成员(控股)企业人员需出国(境)考察的,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实质内容,严格按照报批程序审批。严控公务接待费用,严格控制陪餐人员,严禁提高住宿、用餐标准,严禁参与高消费娱乐活动。系统内会议、调研活动一律不安排生活,不发放纪念品。严禁利用公款相互吃请、互赠礼物。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勤俭办事的思想,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八、密切联系服务群众

结合以为民服务、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挂、包、帮”活动,通过“领导干部下基层”、“机关干部大接访”、“直通车”等方式,通过为基层办实事、为群众办好事,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合理解决群众问题,公正维护群众利益。

九、严守工作纪律

全系统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认真执行单位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各直属成员(控股)企业要认真执行《县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县供销社“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

第2篇

1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四个工作阶段

实施方法的四个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四个循环渐进的实施阶段,在各个阶段中要分别完成、达到不同的工作任务,来开展实施工作,以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

1.1项目准备阶段

项目分析,顾问收集企业资料,包括:合同、项目调研报告项目解决方案等,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双方项目组织(通常包括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项目实施小组、业务职能实施小组等);项目现场实施调研;明确和具体化项目实施需求后,确定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实施整体计划。

1.2在蓝图设计阶段

①选派合适的老师担任不同级别的培训任务。对管理层的培训必须选派熟悉业务和管理的顾问;对操作员的培训则必须由熟悉产品的顾问来做,系统管理员的培训教师则必须熟悉系统配置方法。

②顾问组织以企业负责人、中层管理干部、业务骨干等熟知业务的人员为组织队伍,指导该队伍准备业务仿真系统的静态数据和业务数据及仿真运行的关键业务流程,并按业务流程解决方案进行业务流程的原型测试。在每一个步骤中都要由测试人员进行原型测试和确认,不符合的流程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业务解决方案。

③建立起新系统业务规程、制定系统数据准备方案、系统上线方案。同时,就系统的实际应用制定最终用户培训方案,对培训内容、方式、范围、人员以及培训结果的考核等都做出相关的指定。

1.3系统实现阶段

①顾问依据企业内的应用范围及涉及的部门跨度,让企业内相应的人员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并协商解决静态数据编码一致性或名称等在理解上存在差异的情况;最终确定企业静态基础数据的编码规则;指导企业组织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准备工作。

②实施顾问给企业准备必要的培训资料,包括培训的标准课件和新业务操作规程。但最终用户的操作培训一定要由企业项目组成员来完成;最终用户培训后,应组织严格的考试,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

③按计划正确、及时完成系统相关的设置工作,指导企业系统上线工作。

1.4验收交付阶段

项目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报告包括几个方面:项目实施背景、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系统应用的产品和模块、项目实施应用范围和项目实施成果概述。

2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可以规避的风险

2.1缺乏控制的风险

项目实施范围界定不清、缺乏控制,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范围无限扩大,使项目失控陷入泥潭,无法收尾;没有制订出有效的项目整体实施策略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整体的实施指导思想,造成项目无法达成既定目标。通过建立项目组织、制定总体实施方法、策略等工作内容可使上述风险得到避免。

2.2业务需求关注点过大的风险

业务需求关注点应是在项目实施周期内可以解决或基本可以解决的业务需求,也就是要突出、确定在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实施重点,避免关注业务需求的细节及软件功能完美性。

2.3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的风险

项目启动初期,就已经物色好相关人员并做针对性的培养,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将来项目的应用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通过标准培训、最终用户培训等一系列的培训,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对电算化系统上线后的正常运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2.4推倒重做的风险

只有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制订的业务解决方案才不会脱离企业实际,避免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至实施工作推倒重做的结果,并且可以减少上线准备的工作量、系统上线的难度等等。

3注意事项

3.1实施方法的原则

①指导性原则:实施方法是项目实施工作的指南,是帮助顾问形成良好工作习惯和风格的工具,是确保项目按目标、按计划顺利进展的策略和方法。

②计划性原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实施过程的任何工作都要在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并严格遵照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分清责任,保证项目进展。

③规范性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谨、规范地按照实施方法原则的要求进行实施工作,是实施顾问专业化的前提条件。

3.2确保实施方法的贯彻执行,需要通力合作

项目实施是一项集体合作进行的工程,需要企业与顾问紧密结合、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系统建设、数据准备和系统切换等各项工作,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转移,为企业培养懂得经营管理并掌握现代管理手段的骨干人才;才能保证专业的项目管理服务,确保企业会计电算化项目实施后系统的成功应用。

第3篇

在当前教育改革,高校教育转型的趋势下,将这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顺应时展进行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项目驱动法使其适应实际创作的流程和方法才会使学生达到由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良好衔接。

二、《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通过对身边几所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况考察,发现他们的教学状况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适应本课程发展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据考察各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管理基本上都是统一的模式。上课地点不分专业都是在教室,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过于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保证老师的上课质量,加强对老师教学态度的管理甚至每个教室都安装了摄像头,为了加强对老师的教学质量的管理,教务处定期听课,按照每节课45分钟来评判老师的教学能力。大多数高校教师在学校的要求下都是这样上课,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适应于大多数专业,目前很多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上课模式仍然这样要求。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针对不同的专业应该有所调整,应该使管理模式适合教学效果的把握。对于《商业空间设计》这种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不但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反而束缚了课程效果的实现,阻碍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2.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尽管近几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增加实践力度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注重考察调研、虚拟课题的创作等。(1)不注重考察调研考察调研的目的是通过必要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系统掌握与设计相关的各种需求,以便更全面地把握设计主题,为下一步方案构思提供丰富的资料。所以考察调研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设计定位的重要依据,是后期工作的基础。很多高校的专题创作仍然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学生对创作项目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全然不知,甚至对一些基本的规范条文也不了解,更不知城市规划要求等。没有这些内容的考察调研,学生创作的结果永远是不可实施的理想化的课堂练习。一旦走向工作岗位连基本的创作程序都不懂,不知道创作主题、风格如何定位,工艺材料怎样选取,造价是否合适,难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使设计无法进行实施。(2)虚拟课题创作很多院校的《商业空间设计》创作课题仍然是虚拟的,老师给一个方向或是主题,让学生任其发挥,学生们没有实际的项目依据,也不会存在创作前期的各种调研、分析和定位,也就不知道在真实的创作项目中应该具体怎样着手,出发点是什么,注意什么,虚拟课题会使学生的创作一直处于理想化的状态,而不考虑真实项目的各种要素,也不考虑设计的造型在具体设计中能不能实现,是否能够施工,选取怎样的工艺和材料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等。虚拟课题会导致偏离设计的宗旨而无法具体实施,不符合实际的设计就是失败的设计,这样培养起来的也不是合格的设计师。

三、《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商业空间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想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真正掌握设计技能,提高创作能力,就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大力度改革,将以前闭门造车、虚拟课题创作的教学形式改变为以真实项目为主导的——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就是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的工程项目相结合,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真实的项目而全面展开教学活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们在“做”中“学”,老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在“做”中“教”。在具体做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去寻求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通过老师的教导和集体研究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们主动探索的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达到我们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目的。要想真正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就要对整个课程的设置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课程顺序的调整

通常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顺序是:首先对商业空间设计所需的各种基础知识逐一去讲解,包括空间结构、色彩设计、照明设计、陈设和绿化等;其次是设计程序与表达;再次是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商业空间分别去具体讲解;最后是专题创作。这样设置课程的问题是讲完基础知识如学生们不及时的进行练习很快就忘掉了,加上这种被动式的教学,学生们对讲解的知识也不会印象太深。项目驱动法是要跟随项目的具体实施来进行逐步教学,课程的顺序是根据项目的实施顺序来设置,让学生参与其中,针对具体问题讲解具体需要的知识,学的知识迅速用上,这样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上课形式的改变

传统的上课形式都是在课堂上进行,老师给学生讲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要点、包括优秀作品的赏析也都是在课堂上进行,没有去真实的商业设计环境中去实地的参观学习,更没有针对真实设计项目做前期实地考察。根据项目驱动法,课程设置要根据具体的设计项目进行课程形式的安排,实际的工程项目是要有前期的实地调研、尺度测量、项目分析等环节,也就是课程的形式是集实地考察和课堂讲解相结合。根据项目的进展阶段不同课相应的堂讲解的内容不同,学生能将老师讲解的知识在实际考察中得到实际的应用,便于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学的轻松、效果突出。只有走出去做真实的考察,学生在设计中思考的问题才会更加实际、具体,而避免了过于理想化的弊端,最终设计的作品也是符合实际的具有实用性的。

3.课程内容的修订

商业空间设计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教材涉及的内容都是讲空间内部怎样设计,而忽略了空间外部形象——店面设计。店面设计是商业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店铺的脸面,它不仅能够体现整体设计的概念和艺术特征,还增加店铺的视觉冲击力,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可起到增加客流量的作用,同时还能美化城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真实的设计项目中绝大多数都会涉及到店面的设计,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增添店面设计这一部分,会使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更加完整,也会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兴趣,充分挖掘创作潜能,提高设计能力。

4.课程作业形式的改革

作为学生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作业形式,老师留什么作业它们就思考什么问题,不留的作业,学生们认为不重要也不会认真去思考,作业是学生们学习的导向。以前的课程作业形式是运用AUTOCAD、3DMAX、PHOTOSHOP等软件完成的专题创作图册,所以同学们注重的是软件的运用和最终效果图的艺术效果。为了培养学生们在真实项目中的实战能力,只会用软件作图是不够的,课程作业形式一定要多样化起来,把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留作业,比如前期调研,一定要让学生提供充分的图文并茂的前期调研报告,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提升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设计灵感,灵感都是来源于前期的调研分析,没有灵感来源的设计是没有生命的设计。还要有PPT形式的同类商业空间的优秀作品搜集和解析,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搜集和解析,提升学生们的眼界,把握设计动向,提供设计启发。增加了这两种作业形式,学生们就会从全局来思考问题,设计的作品才会更贴近实际更有价值。

5.学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商业空间设计课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是“勤老师懒学生”的状况,老师累得半死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它们的收获和老师的付出相差悬殊。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变被动为主动就要采取“懒老师勤学生”的策略,所谓的“懒老师”是要老师真正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什么事都亲力亲为把结果告诉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变被动为主动了,手脑都动起来收获就多了,寻找答案的过程给他们的印象极其深刻。课上的时间由老师为主改变成由学生来主导,让学生来讲他们的调研、创意和分析结果等,把主动权给了学生也是尊重学生,给了他们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鼓励它们发挥自己的长处,使独特的创作风格得到充分发挥,培养他们做事有思想有主见,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功课进行总评,这个时候的总评他们才会真正用心去听,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角色转变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挥学生们的创作潜能,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施展了学生们的才能,可谓益处多多。

6.评价方式的创新

课程最终的评价方式,由以前单方面老师一个人的评价,改成学生自评加上学生集体互评,再加上老师的总评,如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请设计公司设计师来评价。对同学们的优点加以肯定,着重提出同学们的不足和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全方位的评价还有利于学生们互相促进,一个同学出现的问题防止在其他人身上重复出现,学的知识也会更多。

跟随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步伐,面临每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增加,适应社会的需求,缓解学生们的就业压力,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需要我们培养具有较强的创作能力和实践应对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模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是我们当下势在必行的责任和任务。

作者:刘金敏 赵会宾 单位:石家庄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罗中霞.《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之立行[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0卷第2期(上)2014(2):170-171.

[2]罗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J].学术论坛(设计学),2013(09):177-178.

第4篇

企业发展会计电算化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劳动效率,满足企业内部和社会上有关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管理要求;二是通过电算化的具体实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为了使会计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作用,为企业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少企业砸下重金购买国内外软件,甚至高薪聘请所谓的人才,来做这个项目以达到目的。但是,结果总是失望大于期望!电算化所带来的效益甚微,其失败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有一条却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没有系统地运用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来引领、指导这个项目系统的实施,使企业需求与软件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效用,造成需求与软件系统的偏差,导致项目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不能认为购买了软件、安装了设备,电算化就算是搞起来了。目前,很多优秀的会计核算软件都提供了相当多的功能供用户选择,因此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前,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各种管理要求,作好详尽、细致的准备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且熟练运用电算化项目实施方法,能够有效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避免 “出错――改正”的实施途径。

一、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主要的内容及其达成的工作任务

(一)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的主要内容

1.项目准备

项目准备是任何项目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即为项目实施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针对项目人员、项目计划和项目有关初始约定的一系列相关活动。主要任务是根据项目方案和企业情况,解决项目做到什么、做什么、如何做和谁来做的问题。主要包括项目启动和方案制订方面的内容。

(1)项目启动。项目启动主要是在项目开始前,对企业电算化项目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项目立项分析、企业方项目组织和顾问方项目组织的建立、项目前期文档分析、企业背景研究、与企业交流项目组织要求和项目公约,并开展项目启动交流。

(2)方案制订。项目方案制订是在项目启动后,对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日常业务处理等进行的调研活动,是确定项目实施的方案,建立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与实施顺序和总体性的、阶段性的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计划是项目实施的指南。

2.蓝图设计

蓝图设计是国际通用的一种企业建模方法,是用一种企业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说明复杂的过程,它是一种清晰而又简单的描述方法,只用少量不同的符号,以集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定义了什么人必须在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方法去做什么事情,这种描述方法使得非专业人员也可以理解复杂的业务过程。

蓝图设计是实施过程中关键的环节。蓝图定义的过程就是企业将自身业务流程转化为新系统业务流程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甚至会出现相当大的冲突。因此,必须给予相当的重视,采用适当的策略,保证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现行业务及其流程的整理,一方面可以理清企业自身的管理流程;另一方面可以使实施顾问获得业务规范化调整的基础信息和软件客户化需求的初步信息,为规范企业业务管理、使软件标准化和规范化、实施下一步蓝图打下坚实而可靠的基础。

确切地说,企业蓝图设计可由标准培训、业务匹配和蓝图确认三个部分组成。

(1)标准培训。标准培训是对企业项目小组及业务骨干进行基于系统标准处理业务及流程的培训,使企业理解和认识系统的管理思想及流程,为下一步企业对系统与企业自身业务的结合打好基础。

(2)业务匹配。业务匹配是指对业务流程方案进行测试的过程。企业先在顾问的指导下整理业务流程,然后通过建立有企业业务处理特征的业务仿真系统环境模拟实现业务匹配,从而确定企业实际业务的处理规范,并且验证前期流程的可行性,确保系统或设计可以满足流程管理所需要,确保企业主要业务流程能够在系统中实现。

(3)蓝图确认。企业经过业务匹配,其应用所涉及的部门范围、功能范围会被明确地界定出来,其业务流程会被清晰地确定。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明确应用信息化系统所需要的静态数据准备范围、静态数据的准备口径,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参数、基础数据的项目字典等系统应用配置管理等也可以明确。

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新的系统业务应用框架、业务运行业务规程、数据准备方案、系统上线方案、客户化方案等一系列企业系统应用的策略和方针,建立起企业整体应用的系统框架。

(二)系统实现

通过前面几个阶段工作的或串行或并行,系统开始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而初始化工作是系统开始运行的必要技术条件,企业在开始使用新的系统时,要注意数据的准备是否齐全、培训是否足够、知识的传递链在企业内部是否已经建立以及每个系统业务的相关人员是否明白: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什么方法去做他应该做或能做到的事。在此阶段,企业必须在顾问的指导下制订并通过阶段性的运行调整,然后固化下来。

为此,系统实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基础资料准备、最终用户培训和系统上线。

1.基础资料准备

基础资料准备就是为企业电算化项目实施的系统上线做数据方面的准备。具体来讲,基础资料准备需要为系统上线准备出符合系统运行要求所必需的静态基础数据,如会计科目、物料、工艺路线及产品物料清单等。

2.最终用户培训

最终用户培训就是对企业系统基础资料准备后应用系统的一线操作人员进行的培训,该培训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应用信息化系统后的业务培训和软件操作技能培训。

3.系统上线

系统上线主要依据蓝图设计阶段的规划以及系统上线准备计划,将企业现行数据与业务切换到正式的系统中,实现企业静态数据、动态数据的切换以及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此时,如果出现蓝图设计的业务流程与系统及业务不对应致使流程无法顺利运行的情况,可以根据业务运行情况对流程进行调整,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验收交付

既然系统实施的过程是一个项目管理的对象,那它必然和所有的项目一样,有开始也有结束。对于系统实施这样的项目来说,验收交付不是仅仅发生在某个具体时点的事,它其实贯穿于系统实施的始终。只有让系统实施的这个项目在适当的时候通过验收,企业才有持续改善的基础。也就是说,项目验收不只是过去的结束,更是未来的开始。

验收交付是对在项目实施周期内已完成的实施成果进行总结,并确认双方所做的合同项目实施工作已达到的项目实施目标。通过验收交付阶段后,表明合同项目实施完成,并可投入使用。

(四)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的主要任务

实施方法的四个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四个循环渐进的实施阶段,在各个阶段中要分别完成、达到不同的工作任务,来开展实施工作,以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

1.项目准备阶段

项目分析,顾问收集企业资料,包括:合同、项目调研报告项目解决方案等,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双方项目组织(通常包括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项目实施小组、业务职能实施小组等);项目现场实施调研;明确和具体化项目实施需求后,确定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实施整体计划。

2.在蓝图设计阶段

(1)选派合适的老师担任不同级别的培训任务。对管理层的培训必须选派熟悉业务和管理的顾问;对操作员的培训则必须由熟悉产品的顾问来做,系统管理员的培训教师则必须熟悉系统配置方法。

(2)顾问组织以企业负责人、中层管理干部、业务骨干等熟知业务的人员为组织队伍,指导该队伍准备业务仿真系统的静态数据和业务数据及仿真运行的关键业务流程,并按业务流程解决方案进行业务流程的原型测试。在每一个步骤中都要由测试人员进行原型测试和确认,不符合的流程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业务解决方案。

(3)建立起新系统业务规程、制定系统数据准备方案、系统上线方案。同时,就系统的实际应用制定最终用户培训方案,对培训内容、方式、范围、人员以及培训结果的考核等都做出相关的指定。

3.系统实现阶段

(1)顾问依据企业内的应用范围及涉及的部门跨度,让企业内相应的人员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并协商解决静态数据编码一致性或名称等在理解上存在差异的情况;最终确定企业静态基础数据的编码规则;指导企业组织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准备工作。

(2)实施顾问给企业准备必要的培训资料,包括培训的标准课件和新业务操作规程。但最终用户的操作培训一定要由企业项目组成员来完成;最终用户培训后,应组织严格的考试,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

(3)按计划正确、及时完成系统相关的设置工作,指导企业系统上线工作。

4.验收交付阶段

项目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报告包括几个方面:项目实施背景、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系统应用的产品和模块、项目实施应用范围和项目实施成果概述。

二、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可以规避的风险

(一)缺乏控制的风险

项目实施范围界定不清、缺乏控制,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范围无限扩大,使项目失控陷入泥潭,无法收尾;没有制订出有效的项目整体实施策略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整体的实施指导思想,造成项目无法达成既定目标。通过建立项目组织、制定总体实施方法、策略等工作内容可使上述风险得到避免。

(二)业务需求关注点过大的风险

业务需求关注点应是在项目实施周期内可以解决或基本可以解决的业务需求,也就是要突出、确定在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实施重点,避免关注业务需求的细节及软件功能完美性。

(三)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的风险

在项目启动初期,就已经物色好相关人员并做针对性的培养,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将来项目的应用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通过标准培训、最终用户培训等一系列的培训,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对电算化系统上线后的正常运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推倒重做的风险

只有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制订的业务解决方案才不会脱离企业实际,避免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至实施工作推倒重做的结果,并且可以减少上线准备的工作量、系统上线的难度等等。

三、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注意事项

(一)实施方法的原则

1.指导性原则

实施方法是项目实施工作的指南,是帮助顾问形成良好工作习惯和风格的工具,是确保项目按目标、按计划顺利进展的策略和方法。

2.计划性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实施过程的任何工作都要在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并严格遵照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分清责任,保证项目进展。

3.规范性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谨、规范地按照实施方法原则的要求进行实施工作,是实施顾问专业化的前提条件。

(二)确保实施方法的贯彻执行,需要通力合作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027-02

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企业创新管理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建立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新兴产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优势,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面临着契机与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创新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经济的全球化又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信息技术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五六十年代,完善于八九十年代。最初,企业创新管理借助于信息技术对简单数据的处理,借助于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企业创新管理也随之实现了网络化。从宏观上来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企业管理变革的速度,信息技术的方向影响着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变动的范围影响着企业管理变革的现实空间。

利用信息网络化,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及其他成员较容易打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壁垒,进行信息交流,共享信息资源,使知识共享和互惠合作成为企业准则。领导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和公开协商,形成团队学习的氛围,使每个员工都能共享远景,提高企业整体搭配和实现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融于企业创新建设中是一场开天辟地的革命,将给企业各项工作带来新的突破。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信息技术与创新管理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它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管理念,对不适应市场经济客观需求的落后经营方式、僵化组织结构、低效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管理变革。企业越是不断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创新,信息化程度就越高,企业创新的步伐就越快。

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企业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分析

1.加快信息化、群体化的管理技术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引导创新管理技术向信息化、群体化的方向发展,使信息决策系统、群体决策系统成为创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信息决策系统将以知识库为基础,挖掘隐含的信息,支持半结构、非结构化的决策。它具有诊断、处理战略计划、推理分析的智能,能够应用于整个组织的战略决策和各部门的长远规划,进行深度决策。群体决策系统强调群体的作用,借助于INTRANET、INTERNET、EXTRANET将不同地域或同一地域的工作小组联系起来,实现群体内众多的决策者相互并行的协作工作,共同求出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电子会议利用卫星把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的会议连接起来,出席会议的人都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并可以相互交谈,实现了跨地域的实时分布式群体管理决策。从而体现了创新信息管理技术向群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2.以信息化形式重组企业经营流程,架构企业信息管理。企业信息化创新管理是一个战略管理系统,不可以单一分割开来。在信息化创新管理系统建设中仅用信息技术来模拟传统管理系统,并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用信息化技术重组企业流程,使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作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员的组织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等紧密相关。企业信息化战略管理是企业创新管理中首先需要构建的,即在信息化管理快捷的特性基础上,以企业的长期生存为主要目标,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各职能整合为一,从系统的角度确定企业创新管理的战略目标,制定其战略决策,实施战略决策方案,以战略为统帅,实现战略管理。企业可以自己开发,也可以跟其他的企业共同建立起合作性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战略联盟,以各自的优势核心能力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信息化的战略管理模式则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战略信息系统,实施竞争战略,取得竞争优势,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3.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的综合系统研究。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人、技术、经营战略、社会环境的影响,间接地影响着企业实力与弱点,通过对人、技术、经营战略、社会环境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创新管理模式,刺激了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企业实力与弱点、机会与威胁在人、技术、经营战略、社会环境改变的直接作用下相互结合、相互转化,形成了一个互动的关系网,制约着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下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其因素的作用,源自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支撑,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文化思想,从中国国情出发,为中国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企业创新形象体现于创新的理念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员工形象、经营管理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等,通过建设积极的企业创新文化、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实现企业内从低层到高层对创新的统一认识,共同行动,树立企业创新形象。

4.企业信息化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创新管理变革。在一个企业里,创新管理渗透到全方位的各项工作中,贯穿于生产、存储、运输和销售的全过程,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存领域和流通领域。对于创新管理工作的变革和创新,应更多更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有力的工具。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对管理进行革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处理和使用信息资源的效率。如果企业的规模和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达不成比例,不仅达不到企业所要创造财富价值的上限,同时也会对企业本身造成危险。创新管理上的信息化,缩短了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活动中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企业通过现代信息化管理,在第一时间掌握了其他竞争对手所没有掌握的信息,这就等于掌握了主动,将带来非常大的收益。

三、优化中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在中国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变革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成果,寻求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

1.提高信息化认识,加大资金投入。企业信息化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把握市场行情,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者是关键,只有得到管理者的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信息化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是实现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制约中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资金不足,这就需要政府政策法规的扶持与补贴,以及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贷款;而对企业自身而言,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以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2.建立健全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增强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周期长和规模大的系统管理再造工程。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贯彻落实系统工程的科学管理方法,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项目的实施,实现信息化建设和流程管理的最佳结合,制订符合企业实际的明确量化的信息化应用目标,进行项目分析,开展项目管理创新和业务重组,实施和推广信息知识培训,引入企业管理咨询和改革效益评价办法。其中,在制订企业信息化的效益评价方法时,要追求目标效益,以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长远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客观公正地反映信息化进程的水平和实效,兼顾定量和定性评价,以确保信息化进程的实效发展。

3.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和推进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逐步实施了“金”字系列工程,对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还应进一步充分利用政府对企业的宏观指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比如,可以通过财务、税收、审计、统计等管理领域的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来促使中国企业向信息收集制度化、信息内容系统化、信息格式标准化、信息存储档案化、信息工作有序化等方向茁壮健康的发展。

4.加强中国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目前,中国信息创新管理和信息技术的队伍还很小,人才短缺的现象较严重,有些小型企业甚至没有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这种现象对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十分不利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其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我们应当在扩大信息创新管理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其教育层次,加强对管理类、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教育,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较高的信息能力,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基础。

总而言之,企业要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不断地推动信息化创新管理建设,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广宇,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2] 巴岩.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优化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

[3] 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 梁春晓,等.电子商务纵横谈[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5] 袁梁.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11,(23).

[6] 范玉顺.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 万勇.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4).

[8] 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工程机械调研报告[J].工程建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