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抗日调查报告

抗日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23 17:37:40

抗日调查报告

第1篇

调查目的:回顾历史,不忘历史。继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奋发努力,热爱祖国,长大为祖国做出贡献

时间安排:两个小时

调查对象:电影《南京!南京》

调查内容:《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故事。片中有两条线索,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在1937年南京疯狂杀戮强奸掠夺的背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南京大屠杀背负的是30万条人命啊!他们,曾经有血有肉 ,曾经经历过多少美好的事!可是,他们如花的生命却在日本鬼子的枪下、刀下永远消逝。对于这些,我们,不当自问吗?身为祖国的儿女,我们对这些又了解多少?我们一无所知。曾经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联合国秘书长,你会毁掉日本吗?我平静地回答:“不会。”对于这个答案,很多人会问“日本人残忍无人性,干嘛还要维护他们。”是的,日本人曾经对我们造成那么大的伤害,可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何况,那已经是曾经了。如果我们也对他们实行报复,我们不就和他们一样惨无人道?其实,归根到底,我们还是得认真学好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好祖国,有能力抵御外敌,别让别人看不起我们,从而伤害我们。

第2篇

全国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是从1950年6月中国各地人民参与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开始,10月,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会(简称抗美援朝总会)在北京成立,负责领导全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展开抗美援朝时事学习宣传教育运动。抗美援朝宣传教育运动在城镇进行的同时逐渐发展到广大农村。1951年6月3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军烈属的三大号召,使农村抗美援朝掀起新的高潮。

苏南抗美援朝运动与全国基本同步。1950年6月发起和平签名运动,11月初,抗美援朝运动全面部署。11月至12月初宣传时事,帮助群众认清局势;12月上旬至1951年2月中旬,集会游行,参加运动从城市扩展到农村;2月中旬至4月中旬,开展控诉运动,利用三八妇女节,广播大会,志愿军归国代表作报告,使抗美援朝运动进一步深入1。各级党委在农村土改基本结束的基础上,结合巩固土改胜利,以动员农民参军实际内容,广泛地进行了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工作。5月1日,「抗美援朝作为一切工作的动力,各级市党委组织了农村四百万人参加「五一大游行,使农村的爱国生产运动一步步走向高潮2。 6月,为响应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六一号召,区党委要求「通过普遍执行爱国公约,开展爱国增产捐献武器运动和优待军属、伤病员与残废军人运动,把抗美援朝运动与实际工作进一步结合起来,并向持久和深入的方向发展。3苏南抗美援朝代表会议分配的农民负担三十架飞机作为各地农村捐献的奋斗目标。1951年下半年,是苏南农村抗美援朝运动的高潮阶段。各地农村掀起了持续的爱国增产捐献运动。1952年1月据苏南抗美援朝分会统计,苏南农民1951年抗美援朝捐献的款项共达50,823,284千元(旧币),占全区捐献总额的22.51%。苏南31个县市农民捐献统计如下4:

苏南各县(市)农民1951年抗美援朝捐献统计表

县(市)别 捐献金额

(千元,旧币) 占捐献总额 县(市)别 捐献金额

(千元,旧币) 占捐献总额 无锡县 2,619,537 51.48 吴县 4,337,422 43.08 丹阳县 1,160,588 41.27 吴江县 4,449,392 34.83 丹徒县 1,035,605 60.52 太仓县 1,787,921 31.74 江宁县 2,800,776 73.33 昆山县 1,720,670 30.04 句容县 1,217,438 45.25 南汇县 2,806,433 48.51 溧水县 488,794 51.59 松江县 1,648,538 34.34 高淳县 1,125,607 61.38 奉贤县 2,148,048 64.25 扬中县 265,650 66.04 金山县 764,043 42.12 镇江县 14,997 0.26 青浦县 2,026,761 46.62 武进县 4,040,821 48.41 嘉定县 2,099,860 33.56 江阴县 3,313,396 48.64 川沙县 1,581,054 43.13 宜兴县 1,582,094 28.47 上海县 1,518,761 57.52 溧阳县 950,984 22.90 宝山县 1,138,095 65.16 金坛县 894,765 48.89 无锡市 283,506 0.55 常州县 78,073 0.32 苏州市 1,234,104 4.58 常熟县 78,037 17.67

虽然苏南农村抗美援朝运动已经铺开,但如何保证运动顺利开展确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1950年4月中旬苏南区党委决定将运动扩展到农村的时候,没有很具体的目标。4月30日,苏南区委宣传部召开会议,做了《关于苏南抗美援朝运动的报告》,报告指出:「必须认识抗美援朝运动是推动当前一切工作的一个经常起作用的动力,才能使运动和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加速度地顺利完成。具体到农村工作中,报告认为,由于抗美援朝运动的展开,使得土地改革、生产竞赛、秋收、税收、参军等一系列的繁重任务,「都异常顺利而完满地完成了。报告明确指出在农村中「把开展爱国生产运动作为抗美援朝运动的实际行动,以便收到更大的效果5。

如何调动农民投身抗美援朝运动,苏南区党委在1951年5、6月的工作报告中充分肯定「有些农村地区把抗美援朝宣传和生产的宣传结合起来进行,效果很好。报告特别提到了松江专区动员农民的方式,认为:松江专区动员农民种植棉花时,召开了控诉会,采取回忆、对比方式,引导农民回忆过去美棉充斥市场,通货恶性膨胀,以致植棉失利的情行。对比地说明今天种植棉花的意义和利益,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群众性的植棉爱国运动得以顺利开展,同时也指出「有不少地区并没有把抗美援朝的宣传与生产动员教育结合起来,以致事倍功半,走了弯路6。

怎样把抗美援朝运动经常和持久下去呢?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六一号召后,6月13日,苏南宣传部召开会议,作了《目前抗美援朝战争的形势和抗美援朝的具体任务》的报告,报告指出继续开展抗美援朝运动,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经常的持久的行动,并且坚决贯彻三大号召,做好「普遍推行爱国公约;开展爱国公约增产捐献武器运动;慰问伤病员和优待烈属、军属、残废军人三件事情7。要在农村贯彻落实三大任务,区党委认为首先要解决群众的思想,提高认识和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懂得为甚么要进行抗美援朝,为甚么要响应三大号召,至于具体如何操作,「应由群众讨论,订出办法,变成真正群众性的自觉运动。鉴于农村生产任务比较繁重,为了不妨碍农业生产,特别指出抗美援朝的工作「不要疲劳群众,要「从实际出发,注意效果,反对搞大规模的集会,主张分散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8。

对如何执行三大号召,区党委专门提出几点意见9:

关于普遍修订爱国公约。「应该按照各个地区群众的意见,修订爱国公约。「订立生产计划以前要在农民中进入深入的教育,「内容上要切实具体,简明扼要,不要太抽象,要容易记得可以做到的。「要经过群众充分酝酿,集中群众意见,订定实行。「要定期检查总结,不断加以修改补充,不断的提高,而不一定一开始就要十全十美。

关于增产捐献。在捐献数量方面,区党委指出,虽然过去会议上提出苏南农民捐献飞机三十架,「但对各地不要作具体数字上的分配,仅当作数字参考,「捐多少要看群众能否负担,并且首先要保证公粮完成的前提下,「再根据群众的负担力量,进行捐献。领导上,务必使「各个县的捐献负担达到平衡,对每一个具体农民来说,「反对平均摊派,不能按照人口、田亩来捐献,要贯彻自愿的原则,根据「负担的能力、增产的成收和家庭经济情况来决定。强调捐献武器运动必须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相结合,「富有的多出,贫穷的少出或不出,产量增加多的多出,增加少的少出。

关于优抚工作。优抚工作主要是帮助烈军属的代耕,「采取自报公议,合理负担的办法,以固定的代耕为主。结合苏南的实际情况,意见认为华北公票制的代耕形式不适用于苏南,主张「采取包种、包收、包产量的办法。

转贴于

区党委制定的上述政策,应该说是比较可行的,但当政策贯彻到农村基层的时候,由于地方政府对运动的具体指导力度不够,政策产生了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少的爱国公约流于形式,甚至干部包办代替。据无锡县委领导检查的无锡藕塘区扬西乡第六村,该村有120户,爱国公约有9户没有订,61户是干部代订,见过家庭会议讨论订的有30户,家长一人包办订的 有30户,内容都很空洞。其中最典型的是乡政府的公约,甚至将升国旗要立正也列在内10。(二)捐献运动存在和增产脱节,甚至强迫命令、平均摊派的现象。各县在农民代表会上要求每亩增产一成拿出来捐献,像宜兴县修订爱国公约后可增产11820320斤稻,预备把增产的三分之一拿出来捐献11。(三)对烈军属照顾不到位,甚至有虐待现象。当时地方普遍流行这种说法:「老的不如新的,死的不如生的,远的不如近的。如某村有二户一新一旧的军属,新军属家庭并不困难,而照顾很好,老军属很苦,连代耕都没有做。干群认为优抚不是经常工作,优抚工作是政府的事,因此对烈军属经常的帮助就很不够,子女求学问题及医药费问题亦没有很好解决12。有些地方,对于烈军属不但不积极很好照顾,有时甚至虐待他们。如镇江某区书记,把一个要求解决生活问题的军属吊起来打,并且踢她,把她肚里的孩子也踢死掉了13。

区领导对抗美援朝运动暴露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8月,苏南区政委陈丕显同志在华东军政委员会议上提交的工作报告提纲中,指出:「目前有的地方爱国公约还有流于形式的现象,在增产捐献运动中,已发生某些增产与捐献相脱节,甚至有强迫命令和平均摊派的现象,在优抚工作中亦存在某些强迫命令和形式主义的偏向,对于这些缺点和偏向,我们正在注意纠正之中。149日,区党委发出《关于开展农村增产捐献运动的指示》,《指示》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各地运动存在的弊端,「有的地区单纯偏重捐献,忽视增产,形成捐献与增产脱节,「有的地区没有坚持自愿原则和照顾到农民负担能力,采取不分贫富,平均摊派的办法。为保证农村捐献运动的顺利开展,《指示》一再强调「捐献运动一定要从增产出发,「反对按照人口、田亩平均摊派,要求以「自觉自愿为原则,根据「增产成数、家庭经济状况和负担的可能来决定15。19日区党委向华东局提交了《关于爱国公约运动的报告》,报告详细分析了爱国公约贯彻不到位的具体原因,主要是「干部对爱国公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爱国公约的组织领导上各地也存在不少问题。指出订立公约四条方法:「订前要充分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订时要让群众充分地进行民主讨论;「订的内容要切实具体,简易可行;「订了以后要按期进行检查,惟有遵循这四个步骤,使得爱国公约「不致于流于形式16。华东局批转了《中共苏南区委关于爱国公约运动向华东局的报告》,指出:「必须抓紧订立爱国公约运动的检查工作「特别注意总结与推广好的典型,以提高一般的,带动落后的,并克服现有的某些偏向。1710月21日至22日,在专员、县长会议上,苏南区主任管文蔚针对运动存在的问题作了重要讲话,纠正各种问题,并对造成重大后果的主要负责人的错误进行了严厉的批判。管文蔚同志指出:「有很多乡村小学简直是变成了爱国公约制造厂,捐献运动,某些地区尚有强迫摊派现象,「强迫摊派,必须停止。「据调查现在各地有这样现象:老的不如新的,死的不如生的。……这种情形是不好的,必须纠正。管文蔚对镇江某区书记吊打军属的事件作了严厉的批判,「这种事情是不能容忍的。18

以上表明,区党委对各地农村抗美援朝运动进展情况采取及时检查、调查,发现缺口漏洞及时补上的方法,是抗美援朝运动期间「普遍订立爱国公约,增产捐献飞机,优抚烈军属三大任务顺利贯彻实施的保障。

抗美援朝运动给苏南农村带来甚么影响呢?1952年底,在苏南农村工作委员部署下,各级党委组织一批干部深入农村,对1950年到1952年三年来各地农村经济情况、生产情况和农民负担情况展开了调查,并做出了详细的报告。这些报告详细地记录了抗美援朝时期苏南农村的真实情况,为笔者分析抗美援朝运动对苏南农村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抗美援朝运动期间,为支付战争的庞大的费用,抗美援朝期间中央政府不得不增加农业税,农民负担大为增加。根据《江苏省农业税典型调查报告》,苏南全区实征公粮(包括地方附加税)数量逐年增加,以1949年的实征数作为一般指数看,1950年为138,1951年为176,从实征数占常年应产量的百分数看,1940年为14.27%,1950年为19.44%,1951年为21.89%。从各地农业税看,普遍地以1951年为最高,以下列举部分乡镇历年农业税加以说明19:

第3篇

关键词:艾滋病; 死亡原因; 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41-01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的译音,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2]。本文对我市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底报告的23例艾滋病病例死亡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HIV/AIDS致死基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达到降低新发感染率、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江阴市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份死亡的艾滋病病例共23例。

1.2方法:通过查阅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及病人病例,以及访问家属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时注意保护家属隐私,防止信息外泄。

2结果

2.1按人群分布统计:调查对象中,男性22例,占95.7%,女性1例,占43%,男女比例为22∶1,男性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按年龄组统计,20-39岁为6例,占26.1%,40-59岁年龄组为11例,占47,8%,60岁以上年龄组6例占261%,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25岁,年龄中位数为51岁,50岁以上人数占比例较大;按职业统计,农民为11例占47.8%,工人为6例占26.1%,离退人员4例,占17.4%,其他职业为2例占8.7%。显示农民占主要比例。

2.2按传播途径分析:调查对象中,有8例经异性性途径感染占34.8%,14例经同性性途径感染占60.9%,1例传播途径不明占4.3%,无注射吸毒途径。说明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且同性传播居多。

2.3CD4检测情况统计:调查对象中,接受CD4检测的为12例,占52.2%;未接受CD4检测的为11例,占47.8%。

2.4按死亡原因统计分析:调查对象中,属于艾滋病临床死亡16例占696%;非艾滋病临床死亡4例占17.4%。

2.5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调查对象中,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为4例占17.4%;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为19例占82.6%。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低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

2.6调查对象从诊断报告到死亡时间分析:调查对象中,5例(占21.7%)在报告后1个月内死亡,11例(47.8%)在报告1-12个月内死亡,还有5例(21.7%)在报告1-2年内死亡,2例(8.7%)在报告2年以上死亡。在病例报告后一年内死亡的占比例较大。

3讨论

目前已经证明,及时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病人存活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病毒载量并维持在不可检测水平,获得免疫功能重建或者维持免疫功能,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大大降低艾滋病患者病死率[3]。但是当前社会环境中,人们对艾滋病的感染途径不完全了解,不知道日常的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这样的基本知识,还有对艾滋病产生一种不可治愈可怕疾病这样的恐惧感,加上传统文化思想对艾滋病患者的行为道德歧视,使艾滋病患者背负巨大心理压力,当处在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期时,患者更愿意将自己隐藏起来,而不愿意定期做相关检测并配合治疗[4]。本次调查发现695%的调查对象在报告一年内死亡,说明这部分艾滋病人已经发展到临床Ⅳ期才到医院就诊,从而失去了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导致艾滋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今后要加强农民和老年人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按照中央“五扩大六加强”的防治策略做好每一项工作,遏制艾滋病在我市的蔓延。

参考文献

[1]叶晟,冯宇良,柯云峰,等.艾滋病现症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中国热带医院第6卷第7期

[2]王维真.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形势与防治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年06期

第4篇

该调研报告得到索丽生副部长和刘宁总工的重视和肯定,要求对调研报告中提出的水利信息化人才培养、标准化、运行管理和优势资源整合利用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即将召开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研讨落实。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年10月11日,水利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水利部副部长、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组长鄂竟平出席会议并讲话。鄂竟平副部长强调了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前阶段工程建设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下阶段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要求。

会议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主持,水利部总工程师、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宁做总结。项目办公室李坤刚和张建云两位副主任分别向大会做"工程建设管理"和"设计与建设计划"工作报告。

珠江水情测报系统及决策支持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

20*年9月20日,由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咨询中心、水文局编制的《珠江水情测报系统及决策支持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北京通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的审查。

会议认为,珠江流域的洪涝、风暴潮灾害频繁,随着珠江流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域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满足流域的防汛抗旱调度,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及水环境保护,该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会议基本同意加强珠江干支流重点水文站的测验能力建设,开展珠江重点水库报汛站的水情测验设施设备建设和报汛通信组网建设,进行珠江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与有关省(区)等的数据通信网络建设,以及珠江流域决策支持数据中心建设等建设任务,在重点满足流域防汛抗旱需要的基础上,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环境保护等提供服务。

太湖流域防汛通信监测系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0*年9月19日,太湖局组织召开了"太湖流域防汛通信监测系统工程竣工验收会"。会议听取了太湖流域防汛通信监测系统工程指挥部关于项目建设管理的报告,观看了系统运行演示,查阅了工程档案资料,讨论形成了验收鉴定意见。

会议认为,太湖流域防汛通信监测系统工程经过几年的运行实践证明,工程建设符合设计要求,投资控制合理,工程档案符合归档要求,工程质量合格,系统运行情况良好,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流域防汛和水资源调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好信息化攻坚战稳步推进海委信息化工作

20*年9月20日,海委有关部门的领导听取了信息化项目建设办公室关于目前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以及近期工作安排的汇报。会议对海委下阶段工作做出了明确安排。

汇报认为,海委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正处于攻坚阶段,在今年和*规划前几年,海委信息化要体现出整体成效,要着重做好几大重点信息化工程的整合工作,保证海委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第5篇

1、每月下到各个科室监测住院病人院感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院感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2、每月对手术室、产房、血透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发现不合格处,严加整改,直至监测结果合格为止。

3、每季度对临床科室、重点部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根据本年度院感监控管理要求,配合全国院感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一次。

二、抗菌药物应用:

1、按照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定期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协助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三、传染病管理:

1、每天收集全院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卡、死亡医学诊断证明书、居民恶性肿瘤报告卡,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肿瘤病例报告工作。

2、每天对收集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保证其内容完整、真实。

3、收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按照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4、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5、每月与医务科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四、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1、每月到医院临床支持中心检查一次,督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执行情况,避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

2、每月查阅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一次、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五、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1、将手卫生消毒列入科室质量检查项目,每季度抽查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技术考核一次。

2、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3、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六、院感知识培训

第6篇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省寄生虫病防治2006—2015规划》,认真执行《省年—2020年消除疟疾实施方案》和《市2010—2020年消除疟疾实施方案》,完成疟疾防治各项工作任务,按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二、工作内容与指标

(一)疫情报告。全市各级医疗单位和疾控中心对发现的疟疾病例及时进行网络报告和疫情专报(个案调查报告),报告率达到100%,其中实验室诊断疟疾病例比例应达到75%以上。

(二)传染源管理。所有疟疾现症病人进行正规氯、伯喹八日或青蒿素类(恶性疟)药物治疗,正规治疗率达100%。

(三)输入性疟疾及疫点处理。各镇(街办)卫生院应对输入性疟疾和本地疟疾发生点(村)开展主动调查,搜索传染源。以病家为疫点,开展疫点处理,处置率达100%。在控制传染源的基础上,流行季节要对病家开展药物浸帐或喷洒灭蚊,覆盖率应达90%以上,疫点内人群预防服药率应在90%以上。

(四)发热病人血检。各医疗机构和镇(街办)卫生院全年应开展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三热)病人血检。年按省下达计划我市血检发热病人应达950人次以上,任务分解如下:七星台、安福寺、问安、百里洲四个卫生院各完成140人次,、、店三个卫生院各完成100人次,店、二个卫生院各完成60人次。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疫情报告的管理。各级医疗单位和疾控中心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填写疫情报告卡和个案调查表,城镇12小时,乡村24小时内实施疫情网络直报和疫情专报(网络直报要填写病人的详细住址,农村病人填写到村组,城镇病人填写到街道居委会或具体单位,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要注明从某地输入病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必须经血检诊断,先可作疑似病例报告,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查血片确诊后作疫情报告。市疾控中心在疟疾流行季节要到村组主动搜索病例,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漏报。

(二)加强疟疾传染源的管理。全市自年以来,已连续五年无疟疾病人和疑似病例,故年无本地休治对象。若发现流动人口中有疟史病人,应及时按规定给予休止期抗复发治疗。如果发现输入病例和本地新发病例,要认真落实现症病人规范治疗,所有治疗人员实施村医全程督导服药,确保治疗质量。流行季节发生的疟疾病例开展疫点处理,对重点人群(病人家属、四邻或自然村居民)采用磷酸哌喹或磷酸氯喹进行预防服药,拔除病灶点。

(三)加强抗疟药品的管理。市疾控中心对抗疟药品要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督导和检查抗疟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严防抗疟药品流入市场,严禁使用过期的抗疟药品。

(四)加强血检质量控制。市疾控中心要成立疟原虫镜检中心,市综合医疗机构和各镇(街办)卫生院要成立疟原虫镜检站。市疾控中心负责全市疟原虫镜检人员的技能培训、技术指导和镜检质量的督导检查。镜检中心和各镜检站要按照省血检规范操作和枝卫函[]26号文件要求做好疟原虫血检工作,对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及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要常规检测疟原虫,应制作厚、薄血膜,采用吉氏染色。保留全部阳性血片和阴性血片,认真填写血检登记,每月2日前向疾控中心上报上月血检结果。

镜检中心负责全市镜检站镜检质量的督导检查和血片复查,每季度一次,每次复查全部阳性血片和抽查5%阴性血片,登记复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加强疟疾病例血检确诊报告管理》(鄂卫函〔〕78号)的通知要求,及时核查网络报告临床诊断疟疾病人血片,根据核查结果及时更正网报病人的诊断方式。

(五)按照《省消除疟疾工作手册》(待发)要求,疾控中心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消除疟疾过程中注意痕迹资料的保存,并按照消除疟疾考核时间做好验收准备。

(六)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管理。我市人口流动频繁,市疾控中心要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的通知》(卫发明电〔〕233号)和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的通知》(卫办发[]17号)的要求,加强与劳务输出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及时了解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积极开展输入性疟疾的主动或被动监测,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对所有从境外恶性疟流行区回归人员要及时进行带虫调查和预防性抗疟治疗,对发现的现症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和效果追踪观察(治疗后第一、三、六、十二个月各追踪调查一次)。医生在接诊发热病人时,要主动询问其是否有外出史,所到地区是否为疟疾高发期或恶性疟流行区,并及时开展疟原虫镜检,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治重症病例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七)加强健康教育。各单位要结合4.26疟疾宣传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方式进行疟防知识的宣传,各镇(街办)卫生院要张贴疟防知识宣传画或定期举办疟防知识宣传栏,村医生向居民发放疟防知识宣传单,提高居民疟防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城乡居民自觉参与疟防工作,确保各项抗疟措施落到实处。

(八)加强技术培训,稳定疟防队伍。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配备疟疾防治专业人员,稳定专业队伍,举办相关的技术培训班,市疾控中心要加强各卫生院疟原虫镜检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我市疟疾防治工作水平。

第7篇

这已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收到的第三封感谢信。5月30目和6月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土资源部先后来信,感谢地大(武汉)对抗震救灾工作的无私支持、通力协作以及学校遥感中心张志、杨军杰、郝利娜、黄庭4名同志和地调院周爱国教授等6人的突出贡献。

随着灾区救援工作的进展,灾后的评估、重建工作也提上日程。作为一所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救灾活动。

承担国家任务

参与灾后重建论证、评估工作

学校先后有六批共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国家组织的灾后重建、规划重建和地质论证工作:

――由学校牵头,代表教育部参加的国家“十一五”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已经选定四川茂县为观测点之一。

――5月13日,学校空间科学研究技术中心王琪教授驱车前往四川灾区,协助中国地震局,在汶川、北川、茂县、绵竹等地进行余震监测工作。

――5月19日起,学校张志教授等4名专家,先后加入中国地质调查局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卫星遥感数据解译组,专门处理收集到的震区遥感数据并负责质量监控。

――5月19日~22日,学校邀请吴冲龙等知名学者,面向社会公众,组织了5场防震减灾系列科普报告会和一场公益报告会。

――5月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邀请学校地调院院长周爱国教授等加人“灾后重建规划研究组”,参与灾后重建规划地质论证工作。周爱国教授等所提供的技术思路和评估工作方案被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采纳;周爱国教授等7人也应邀继续参加“国土资源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组”工作,并负责整个评估组的总体技术工作。

――6月初,学校张丽琴、朱江洪等4名专家奔赴北京,参加“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前期论证中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工作。

――6月20日晚,他们参与完成的14个极重灾县灾后重建规划地质安全性与水土资源保障程度评估成果提交国土资源部。据统计,在四川12个极重灾县的分县各专项评估图件与分县报告中,周爱国、周建伟、张丽琴等11名专家编制了灾后重建规划地形坡度分区图、土地资源承载力分区图、地质安全性分区图和地质环境适宜性分区图等共60幅图,在四川省12个极重灾县的各项评估图件与总报告中,他们编制了“5・12”汶川地震四川省极重灾县灾后重建规划地质安全性分区图和“5・12”汶川地震四川省极重灾县灾后重建规划地质环境适宜性分区图等12县汇总图,共计5幅图。负责完成了四川省北川县、青川县的灾后重建规划的评估报告,以及四川省12个极重灾县灾后重建规划的评估总报告。他们的工作成果,为“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各项规划提供了重要而准确的地质科学依据。

――6月5日起,学校谢忠等11位专家先后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基础地质资料组的数据成果集成工作,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高度赞扬和感谢。

集合学科优势

组建科技赈灾专家组深入震区

中国地大(武汉)着力组织了一批在构造地质、地震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有较强实力的专家深入震区一线,为抗震救灾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和科技支撑的建议,为灾区的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5月28日至29日,学校科技赈灾专家组在副校长、赈灾专家团队队长唐辉明教授的带领下,分两批先后抵达四川灾区。团队成员有63岁高龄的吴冲龙教授,有构造地质方向的权威专家李德威教授,有对地震学研究颇深的於文辉教授,有在环境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祁士华教授,还有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方面的专家唐辉明教授、贾洪彪副教授和陈刚副教授。

他们强强联手,通力合作,一到灾区就立即分析四川省地震局等单位和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经过讨论,专家组提出了专门针对灾区的救灾方案:重点研究龙门山断层,并在这个断层上实测过映秀剖面、过北川剖面和过青川剖面,以期为北川、青川等县城的重建选址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其次,专家组还将勘测四川受灾区域的次生地质灾害,担负起抗灾救灾的重要工作,为灾区重建和规划提供参考建议。

方案商定后,专家组首先驱车一百多公里前往北川县,依次考察了北川中学、仁家坪、擂鼓镇、杜家坝、空坟子、孤儿山等地方。专家们在零碎的瓦砾堆里,仔细观测每一个地震引起破裂的地方,精确测量它的经度、纬度和后期计算所必需的参数。为了既有较高的可信度、精确度,又能快速地得出结论,为灾区人民抢时间,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起早贪黑,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采集一个又一个典型的标本……在考察中,专家组发现了一处处隐患险情,及时向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出了治理建议。

在茂县,专家组和茂县县委领导交谈后,得知茂县最紧急的是要尽快选择临时过渡板房的修建地址。经过实地观测、讨论沟通后,专家们提出了选址建议。

在茂县回龙村,专家组和村干部一起爬上回龙山上观测踏勘。唐辉明副校长走在最前面,他不停地观测山上裂缝的走向,不放过任何可能会造成滑坡的蛛丝马迹,同时还不断给茂县的县委领导讲解认识滑坡、阶地的方法,给他们现场指导。经过专家组仔细踏勘,最终在山上发现5处存在有滑坡和泥石流险情的地方。专家组建议茂县和回龙村有关部门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加强对回龙山上存有险情的地方进行监测并做好群众疏散应急预案,为茂县政府修建安全、舒适过渡安置房的选址工作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意见。

在南坝镇垭头坪村,为了确认山下部队的营地是否安全,百姓的帐篷有没有危险,专家组爬到南坝镇垭头坪村的山头上查看因地震导致的巨大裂缝有没有引起山体滑落的危险。当天天气不好,山路里有很多积水泥土,路边有很多荆棘枝条。在这样的状况下行走,很容易发生意外。唐辉明副校长和吴;中龙教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队伍的年轻老师很担心他们,让他们不要上山,他们却说:“这种典型的裂缝一定要看,一定要分析它的形成机理,弄清它的危险程度,才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南坝镇的百姓。”

下山后,唐辉明副校长带着专家组去会见山下的驻地部队,部队官兵惊奇地问:“下这么大的雨,你们也敢出来,也敢上山?我们的部队今天只在山下待命。”专家们微笑了一下说,“我们是搞地质的,这点苦不算什么。”唐辉明给驻地部队讲述了专家组在山上勘测的结果,告诉他们山上的裂缝随时有可能在雨水的侵蚀下进一步扩大,引发山体大滑坡,并建议山下的部队和群众最好立即转移到对面安全的地方。部

队官兵和垭头坪村党支部的领导高兴得不得了,连声道谢。

在震区工作的过程中,专家组队长唐辉明教授和专家组成员吴冲龙教授、祁士华教授、於文辉教授讨论出了一个建议,他们认为,灾区一方面需要积极吸纳社会各界的支援、帮助,另一方面还应该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培养一大批家乡重建所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从长远的角度真正意义上帮助灾区实现恢复生产的梦想。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们共同构思,齐心协力,迅速向四川省政府、四川省教育厅提交了用科技和教育振兴家园的报告,四川省政府有关部门很快就有了答复:科技赈灾,教育为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专家们就这样在一个又一个的废墟堆里观察着、记录着,在一座又一座跨塌危险的高山之间丈量着、勘测着。短短20天,他们走南闯北,从雅安到青川,从映秀到北川,从夹金山的东面到西面,从震中映秀到高原地带的阿坝州,他们走过了5000多公里的路程,对四川省受地震影响的北川、映秀、汉旺、绵竹、清平等12个受灾地区进行了全面调查。他们收集和实地测量了大量后期计算所必需的数据,在地震集中灾区累计为当地政府及时预警预报了15处具有次生灾害隐患的地方,为当地政府和驻地部队排除了险情,保障了灾区人民和驻地部队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专家组对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形成机制、预警与防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为龙门山地区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规划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在地震地质方面,较全面详细地对龙门山断裂带进行调查,对地表破裂进行追踪,发现一批重要的地质现象,为揭示断裂发震机理、预测预报和灾害重建区域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

据了解,通过第一阶段的实地踏勘,专家组在第二阶段将重点摸清龙门山断裂带发震模式与地震趋势预报、地震危险性评价、城市(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灾后重建、规划等内容,切实为灾区人民做出贡献。

积极建言献策

学者支招助灾区重建

由于受灾地区的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灾区人数众多,救灾持续时间较长,生活用水存在较大的压力。5月21日,中国地大(武汉)李长安教授建议,向灾区派一批打井队员,通过钻井来发现地下水,以缓解灾区的用水难题。

关于灾区房屋重建,地大项伟教授和周华伟教授建议:要选好建房地基,要在家建“抗震间”。项伟说:“选择对抗震设计有利的场地和地基是抗震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对抗震有利的场地条件应该是:地形开阔平坦;基岩地区岩性均一、坚硬或上有较薄的覆盖层;若为较厚的覆盖层则应较密实;地下水埋藏较深;崩塌、滑波泥石流等不发育。”

第8篇

(一)为了做好防范和处置因暴雨、洪水、台风、干旱等造成的各种自然灾害和水利工程险情,保证抗洪(台)抢险、抗旱救灾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洪涝台旱灾害和水利工程险情的预防及应急处置工作。

(三)按照洪台旱灾害和水利工程险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水旱灾害分为特别重大水旱灾害、重大水旱灾害、较大水旱灾害和一般水旱灾害。

1、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水旱灾害:

(1)较大范围内(二个乡镇以上)24小时降雨量已超过150毫米,并且省、市气象部门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2)省、市气象部门强热带风暴、台风将严重影响本县,并发出紧急警报。

(3)-月份连续干旱70天以上;梅汛期降雨量严重偏少,水库蓄水严重不足,饮水困难人数超过5万人。

(4)小(一)型以上水库出现重大险情,并危及公共安全。

(5)县重点在建水利工程遭遇超标准洪水等险情,并危及公共安全。

(6)其它特别情况需要启动预案的。

2、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水旱灾害:

(1)较大范围内(一个乡镇以上)24小时降雨量达100-150毫米,并且省、市气象部门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暴雨或大暴雨。

(2)省、市气象部门强热带风暴、台风将严重影响本县。

(3)-月份连续干旱50天以上;梅汛期降雨量严重偏少,水库蓄水不足,梅汛期后连续干旱天数20天以上;饮水困难人数超过2万人。

(4)小(二)型以上水库、重要山塘或主要河道、堤防出现严重险情。

(5)县重点在建水利工程遭遇超标准洪水等险情,并危及公共安全。

(6)其它情况需要启动预案的。

3、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水旱灾害:

(1)较大范围内(一个乡镇以上)24小时降雨量已超过80-100毫米,并且省、市气象部门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大雨或暴雨。

(2)省、市气象部门强热带风暴、台风对我县影响较大。

(3)-月份连续干旱30天以上;梅汛期降雨量严重偏少,水库蓄水不足,梅汛期后连续干旱在10天以上,饮水困难人数超过0.5万人。

(4)小型水库、山塘出现险情,并危及公共安全。

(5)县重点在建水利工程遭遇洪水等险情,可能危及公共安全。

(6)其它情况需要启动预案的。

4、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水旱灾害:

(1)较大范围内(一个乡镇以上)24小时降雨量已超过50-80毫米,并且省、市气象部门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大雨或暴雨。

(2)省、市气象部门强热带风暴、台风对我县影响较小。

(3)-月份连续干旱20天以上;梅汛期降雨量严重偏少,水库蓄水不足,饮水困难人数超过0.2万人。

(4)小型水库、山塘出现险情,可能危及公共安全。

(5)县重点在建水利工程遭遇洪水等险情,可能危及公共安全。

(6)其它情况需要启动预案的。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成立县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县防指),由县水务局、发改局、财政局、人武部、民政局、交通局、公安局、农业局、国土局、建设局、供电局、经贸局、教育局、卫生局、安监局、旅游局、武警中队、气象局、供销社、广电台、电信局、人保公司、人寿公司、安文镇政府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总指挥,县人武部、县府办、县水务局主要负责人任副总指挥。

主要职责:组织制订完善防汛防旱预案,审定和批准蓄水工程的洪水调度方案、水库控运计划、抗旱应急供水方案,制订防汛防旱有关规定、规程、办法等。组织开展防汛防旱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及时处理影响防汛防旱安全的有关问题。负责重要河道、水库等洪水调度,抗旱应急供水调度;贯彻执行上级防汛抗旱调度命令和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抗旱应急供水方案。负责全县汛情、旱情通告,以及和解除紧急防汛期、非常抗旱期。并协助做好灾后处置、有关协调工作。执行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洪涝台旱灾害防灾救灾的任务。

(二)县防指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县防汛办),负责防汛防旱日常工作,县防汛办设在县水务局。办公室主任由水务局分管副局长兼任,确定一名专职副主任。

办公室主要职责:汛期月日至月日每天24小时值班,掌握汛情、旱情、灾情,及时提供指挥决策,提出启动洪、涝、台、旱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贯彻落实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指示、命令。洪水、台风、干旱预报、警报,编制险情、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报告。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和执行抢险救灾工作。做好有关信息、联络、接待等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县防指下设应急工作组,各工作组划分及主要职责:

1、预测预报及信息组

县水务局牵头,由县防汛办、县气象局、县广电台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天气报告,下达指挥部指令等。

2、抢险救灾组

县人武部牵头,由县水务局、交通局、供电局、建设局电信局、民政局、公安局、国土局、农业局、经贸局、教育局、安监局、旅游局、卫生局、武警中队等单位和各乡镇政府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洪、涝、台灾害发生地的乡镇政府抢险救灾、人员转移,灾民安置等。

3、抗旱救灾组

县水务局牵头,由县建设局、农业局、民政局、卫生局、公安局、人武部等单位和各乡镇政府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干旱发生地乡镇政府的社会力量抗旱救灾。

4、应急物资和电力通讯保障组

县经贸局牵头,由县交通局、供电局、民政局、电信局、供销社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储备和调运应急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器材,保证电力供应、通讯畅通等。

5、应急资金保障组

县财政局牵头,由县发改局、水务局、民政局、交通局、国土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筹措县级救灾资金,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

6、医疗卫生保障组

县卫生局牵头,由县农业局、建设局、水务局、县疾控中心、各医疗机构等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和灾后疫情防治等。

7、灾后重建组

县发改局牵头,由县电信局、供电局、水务局、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局、国土局、民政局、人保公司、人寿公司等单位和各乡镇政府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力量抢修灾区的通信、电力、水利、供水、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恢复农业生产等。

8、灾情核查组

县防汛办牵头,由县交通局、民政局、县广电台、电信局、供电局、农业局、国土局、卫生局、建设局、旅游局、经贸局、人寿公司、人保公司等单位和各乡镇政府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核查灾害损失情况。

9、新闻宣传报道组

县委宣传部牵头,由各新闻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宣传报道抗灾抢险中的先进事迹。

(四)各乡镇政府和城镇社区、行政村等基层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防汛防旱办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或本单位的防汛防旱和险情处置工作。每年汛期前(4月15日)将组织机构名单报县防汛办。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防汛防台检查

水库、堤防和其他险工险段等工程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日常巡查制度与安全监测监管制度。县防指在汛前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防汛检查,实行以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为主要内容的分级检查制度,发现防汛安全问题的,责成有关单位限期处理和整改。建设、电力、交通、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市政、电力、交通、通讯等设施的防汛防台检查,发现问题,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处理。

(二)工程预警信息报告及发出

当水库、山塘、河道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时,各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监测,并将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县防汛办。当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水库管理单位应按照有管辖权的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其工程运行状况应向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报告。当水库出现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立即在第一时间向下游预警,并迅速处置险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县防汛办报告。当水库遭遇超标准洪水或其它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溃坝时,应提早向水库溃坝洪水风险图确定的淹没范围发出预警,为群众安全转移争取时间。

(三)洪涝灾情预警信息报告及发出

1、洪涝灾情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

2、洪涝灾情发生后,有关乡镇应及时向县防汛办报告洪涝受灾情况,县防汛办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报告。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应立即上报。对重大灾情,应在灾害发生后3小时内将初步情况报到省防指,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实,核实后及时上报,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依据。

(四)旱情预警信息报告及发出

1、旱情信息主要包括: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受旱范围、影响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2、有关乡镇政府及时向县防汛办报告旱情、水雨情变化、当地蓄水情况和用水情况。当发生干旱时,每天向县防汛办上报一次旱情。

四、预防和预警行动

(一)预防预警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水旱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准备。

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防汛防旱组织机构,落实防汛防旱责任人、防汛防旱队伍和山洪易发重点区域的监测及预警措施,加强防汛专业机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

3、工程准备。按时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和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对存在病险的水库、堤防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实行应急除险加固;对跨汛期施工的水利工程和病险工程,落实安全渡汛方案。

4、预案准备。修订完善水库防洪预案、台风暴雨防御预案、洪水预报方案、防洪工程调度计划、堤防决口和水库垮坝应急方案、防御山洪灾害预案和抗旱预案。针对河道堤防险工险段,制订工程抢险方案。

5、物料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防汛物料,合理配置。在防汛重点部位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应急需。

6、通信准备。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确保防汛通信畅通。健全水文、气象测报站网,确保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和指挥调度指令的及时传递。

7、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加强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对在河道、水库、人工水道内建设的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对未经审批并严重影响防洪的项目,依法强行拆除。

(二)降雨实时预警

水文气象单位应加强降雨监测,当出现强降雨时,应及时向县防汛办报告。县防指收到降雨信息后,立即向有关乡镇政府发出警报。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接到降雨警报后,应及时做好应急准备。

(三)台风暴雨灾害预警

根据《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规定(试行)》及时对台风影响情况的预警警报。可能受台风影响乡镇的防汛防旱机构应加强值班,研究防御对策,明确防御重点,及时将有关信息向社会,按防台预案做好相关工作。

(四)河道洪水预警

1、当河道即将出现洪水时,应及时向县防汛办报告水位、流量的实测情况和洪水走势,为预警提供依据。当水库大流量泄洪时,水库工程管理单位应向下游发出预警。

2、各乡镇政府应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洪水预警区域、级别和洪水信息范围,按照权限向社会。

(五)山洪灾害预警

有关乡镇政府、村和相关单位都要落实巡查预警员,汛期坚持巡查制度,降雨期间,加密观测巡查,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向可能受影响地区发出警报,转移群众,并报告县防汛办。

(六)干旱灾害预警

当梅雨期降雨严重偏少或其他时段长时间干旱、水库蓄水严重不足、河道水位偏低时,各乡镇政府应预警信息,做好抗旱的各项准备工作。

(七)水利工程险情预警

当水利工程发生险情或水库遭遇超标准洪水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及时将情况报告县防汛办和当地乡镇政府,通过广播、电视、电话、警报等方式,向可能受影响地区发出警报,当地政府做好群众转移的有关工作。

(八)供水危机预警

当因供水水源短缺或被破坏,供水线路中断,供水水质被侵害等原因出现供水危机,由县防指向社会公布预警,居民、企事业单位做好储备应急用水的准备,有关部门做好应急供水的准备。

五、应急响应

根据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的水旱灾害分级,启动相应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应急响应行动。

(一)Ⅰ级应急响应行动

1、县防指总指挥、副总指挥临阵指挥,县防指成员单位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应急工作组在县防指的统一指挥下,积极开展救灾抢险。县防指部署抢险工作,并向灾害发生地派出工作组指导工作,根据需要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和非常抗旱期。向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请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临阵指挥。必要时,报请省、市政府扩大应急。

2、县防汛办加强值班力量及时掌握水情、雨情、风情、旱情、工情的发展变化,做好汛情、旱情的上传下达工作。

3、灾害发生地的乡镇政府启动相应的Ⅰ级应急响应,由党政主要领导主持,动员部署防汛防台抗旱和水利工程抢险工作;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做好巡查,组织人力、物力抢险救灾,营救被洪水围困群众。组织饮水困难地区的水源供应,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二)Ⅱ级应急响应行动

1、县防指副总指挥临阵指挥,防汛、水务、气象、国土资源、建设等县防指主要成员单位进入抢险工作,副总指挥协调部署防汛防台抗旱和水利工程抢险工作,向灾害发生地派出工作组指导、部署相关工作。同时,派出专业人员赴一线指导防汛抗旱和水利工程抢险。将情况报告总指挥,并上报上级指挥部和县委、县政府,通报县防指各成员单位。必要时,总指挥亲临指挥,部署相关工作。

2、县防汛办加强值班力量,密切监视水情、雨情、风情、旱情、工情的发展变化,做好汛情、旱情预测预报和洪水调度,并监督指导各乡镇的洪水调度,汛情、旱情通报。派出专业人员赴一线进行技术指导。

3、灾害发生地的乡镇政府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党政主要领导部署抢险工作;加强值班,密切监视水情、雨情、风情、旱情、工情变化;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做好巡查,组织人力、物力抢险救灾,营救被洪水围困群众。组织饮水困难地区的水源供应,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及时将抢险情况上报县防指。

(三)Ⅲ级应急响应行动

1、县防汛办主任临阵指挥,防汛、水务、气象等县防指主要成员单位参加抢险。有关乡镇政府加强值班,密切监视水情、雨情、风情、旱情和工情的发展变化,做好汛情、旱情上报。组织受灾地区的人员转移、抢险救灾。县防汛办主任及时将防汛防台抗旱和水利工程抢险信息报告总指挥、副总指挥,并上报县委、县政府,通报县防指各成员单位。

2、灾害发生地的乡镇政府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由分管领导组织抗灾抢险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加强值班,密切监视水情、雨情、风情、旱情、工情的变化;根据预案做好危险地区群众转移的准备工作,做好巡查,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组织饮水困难地区的水源供应,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及时将防汛防台抗旱和水利工程抢险情况上报县防指。

(四)Ⅳ级应急响应行动

1、县防汛办副主任临阵指挥。有关乡镇政府加强值班,密切监视水情、雨情、风情、旱情的发展变化,做好汛情、旱情上报。组织人员做好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县防汛办副主任及时将防汛防台抗旱和水利工程抢险信息报告总指挥、副总指挥。

2、灾害发生地的乡镇政府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由分管领导组织抗灾抢险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加强值班,密切监视水情、雨情、风情、旱情的变化;根据预案做好巡查,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组织饮水困难地区的水源供应,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及时将防汛防台抗旱情况上报县防汛办。

(五)信息报送与处理

1、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等防汛防旱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

2、防汛防旱和水利工程险情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3、属一般性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按分管权限,分别报送防汛办值班室负责处理。凡因险情、灾情较重,可向上一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值班室上报。

(六)指挥和调度

1、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的乡镇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在采取紧急措施的同时,向县防指报告。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收集、掌握相关信息,判明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并及时上报事态的发展变化情况。

2、事发地的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人应迅速上岗到位,分析事件的性质,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并按规定的处置程序,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迅速采取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发生重大水旱灾害后,县防指派出由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现场,加强领导,指导工作,必要时成立前线指挥部。

(七)抢险救灾

1、出现水旱灾害或防洪工程发生重大险情后,事发地的防汛防旱机构应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对事件进行监控、追踪,并立即与县防汛办联系。

2、事发地的防汛防旱机构根据事件具体情况,按照预案立即提出紧急处置措施,供当地政府或上报县防汛指挥部决策。

3、事发地防汛防旱机构应迅速调集本地的资源和力量,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开展现场处置或救援工作。河道堤防决口的堵复、水库重大险情的抢护按照事先制定的抢险预案进行,并由防汛机动抢险队或抗洪抢险专业队伍等实施。

4、处置水旱灾害和工程重大险情时,应按照职责分工,由县防指统一指挥,各单位或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八)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1、各乡镇政府应高度重视人员的安全,调集和储备必要的防护器材、消毒药品、备用电源和抢救伤员必备的器械等,以备随时应用。

2、抢险人员进入和撤出现场由县防指视情况作出决定。抢险人员进入受威胁的现场前,应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自身安全。

3、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防汛防旱机构应及时做好群众的救援、转移和疏散工作。

4、事发地防汛防旱机构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指挥机构的指令,及时通告,防止人、畜进入危险区域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

5、对转移的群众,由当地乡镇政府负责提供紧急避难场所,妥善安置灾区群众,保证基本生活。

6、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乡镇政府和卫生部门加强对受影响地区的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工作,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小分队,对受伤的人员进行紧急救护。

(九)社会动员与参与

1、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乡镇政府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报经县政府批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实施紧急控制,防止事态及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

2、必要时当地乡镇政府可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调用车辆、物资、人员等,全力投入抗洪抢险。

(十)信息与新闻宣传

1、防汛防旱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信息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

2、汛情、旱情及防汛防旱动态等信息,由县防指统一审核和;涉及水旱灾情的,由县防汛办会同民政部门审核和。

3、各乡镇的局部汛情、旱情、水利工程险情、灾情及抢险救灾的有关信息,由县防指审核和;涉及水旱灾情的由县防指会同民政部门审核和。

(十一)应急结束

当洪涝台旱灾害和水利工程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时,县防指视情宣布应急结束。

六、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县电信局负责保障抗洪抢险现场通讯畅通,确保与外界的联络。

(二)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1、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1)对历史上的重点险工险段或易出现险情的水利工程设施,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以备紧急情况下因险施策;当出现新的险情后,应派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研究优化除险方案,并由当地乡镇领导负责组织实施。

(2)县防指和防洪工程管理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应储备常规抢险器械、抗旱设备、物资和救生器材,以满足抢险急需。

2、应急队伍保障

(1)县人武部组建一支50人应急抢险分队。

(2)各乡镇政府按照区域大小组建一支不少于3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

(3)小(一)型以上水库及重点在建工程组建一支20人以上应急抢险分队。

3、治安保障

县公安局负责做好水旱灾区和防灾人员转移后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洪抗旱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组织做好防汛抢险、分洪爆破时的、警卫工作,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4、物资保障和调拨

(1)县防汛办储备救生衣25件,救生圈25只,救生绳3000米,土工布200平方米、锄头50把、铁畚箕50只等抢险物资。

(2)县农资总公司储备编织袋5000只,锄头20把,铁畚箕30只。

(3)五丈岩水库储备编织袋5000只,锄头50把,铁畚箕300只。

(4)各乡镇政府必须按照县防指下达的防汛物资储备任务要求,备足物资。

(5)防汛物资按规定程序调拨,及时补充消耗物资。

5、资金保障

县财政、发展改革、民政、水务、银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抢险救灾资金的筹措、落实,做好救灾资金、捐赠款物的分配、下拨,指导、督促灾区做好救灾款的使用、发放,以及相关金融机构救灾、恢复生产所需信贷资金的落实和信贷。

6、避灾场所保障

各乡镇政府应当确定本地区的避灾场所,设立标志,确保灾害来临时处于危险区域的群众躲避。

7、电力保障

县供电局负责抗洪抢险、抢排渍涝、抗旱救灾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8、交通运输保障

县交通局落实临时抢险运输货车5辆、客车10辆,挖掘机5台。

9、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农业等部门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预防疾病流行,做好人畜疾病的免疫和公共场所消毒工作。

10、社会动员保障

(1)防汛防旱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利工程设施和防汛防旱的责任。

(2)汛期或旱季,各乡镇政府应根据水旱灾害的发展,做好动员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防汛防旱。

(3)县防指成员单位,在严重水旱灾害期间,应按照分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解决防汛防旱的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考虑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4)各乡镇政府应加强对防汛防旱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村、单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防汛防旱工作。在防汛防旱的关键时刻,各级行政领导应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

(三)技术保障

1、加强水文气象预报系统建设,提高预报精确度。

2、建立水库防洪调度系统,实现实时制订和优化洪水调度方案,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支持。

3、建立水雨情、洪水调度、水利工程抢险、水资源应急配置等专家库,为防汛防旱指挥提供专家咨询。

(四)后勤保障

灾害发生地的乡镇政府负责抢险物料、交通工具、食品、饮用水、医疗、药品等后勤保障。必要时,县经贸局牵头,县粮食、民政、交通、卫生等部门共同做好灾区急需物资的调配工作。

(五)宣传、培训与演练

1、宣传

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各组成部门和新闻部门应加强防汛防旱及避险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能力。

2、培训

(1)县防指要组织好培训工作。

(2)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汛前至少组织一次培训。

3、演练

(1)乡镇应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2)抢险队伍必须针对当地易发生的各类险情有针对性地每年进行抗洪抢险演习。

(3)多个部门联合进行的专业演练,一般每年举行一次,由县防指组织。

七、善后工作

(一)救灾

水旱灾害发生地乡镇政府应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

(二)救济救助

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济救助。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三)医疗救治与卫生防疫

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蔓延。

(四)水毁工程修复

(1)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的水毁工程,应尽快修复。防洪工程应力争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做到恢复主体功能;抗旱水源工程应尽快恢复功能。

(2)遭到毁坏的交通、电力、通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

(五)环境保护

灾害发生地乡镇政府应组织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进行清除。

(六)防汛抢险物资补充

针对当年防汛抢险物料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的要求,及时补充到位。

(七)补偿机制

对水库根据防洪调度指令拦洪超蓄淹没造成损失、因抗旱需要调用农业灌溉水源、水库因抗旱保水影响正常效益发挥的,政府按规定给予补偿。

(八)灾后重建

灾害发生地乡镇政府及时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

(九)防汛防旱工作评估

各乡镇每年针对防汛防旱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从防洪抗旱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以及防汛防旱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做好防汛防旱工作。

八、附则

(一)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二)各乡镇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同时指导并督促行政村和企事业单位、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制定防汛防旱预案。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制定所属水库、堤防的险情应急处置预案,报当地政府和县防指备案。

第9篇

论文关键词 违法行为调查 调查范围 程序设计 调查机制

一、违法行为调查对于民行检察监督的现实意义

(一)拓展监督空间、丰富监督措施,推动民行检察工作发展

《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规定了检察机关办理抗诉案件的调查范围,但没有规定调查手段和程序,司法改革方案提出“要完善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和民事执行监督的范围、程序和措施”,但如何完善,目前没有相应规定。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对审判人员职务犯罪的违法行为调查,带有监督执法和司法弹劾的性质,是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行为。赋予民行检察部门对审判人员违法行为调查权既是我国国家机构分工合理性的需要,更是法律监督的内在核心要求。违法行为调查弥补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调查手段的缺失,拓展了民行检察的监督空间。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的犯罪活动直接进行违法行为调查,能更好地实现对执法、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民行检察部门违法行为调查权是对民事行政案件法律监督的有效组成部分和坚强后盾,能够有效地推动民行检察工作发展。

(二)促进抗诉工作、强化监督效果,及时发现和查处审判人员的职务犯罪

民行检察部门违法行为调查侦查职能这一震慑力的存在,有助于促使审判机关公正司法,保证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效力。当前,司法腐败现象较为突出,惩治司法腐败,加大对审判人员职务犯罪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力度,已经成为迫切要求。由于民事行政案件涉及面广、法律关系错综复杂、案件数量多,法官自由裁量空间较大,民事行政审判工作中出现腐败的可能性相对刑事审判也要大得多。通过违法行为调查,发现民事行政诉讼中审判人员的贪污受贿、枉法裁判等违纪违法犯罪行为,是完善和强化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中的贪污受贿、、枉法裁判行为是法定的抗诉条件,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完全可以在抗诉工作中同时跟进违法性调查,以“查”促“抗”。

(三)提高效率,节省诉讼成本,减少申诉人的重复上访

申诉人在对判决不服进行申诉的同时举报审判人员枉法裁判。过去的程序是控申部门在接到申诉人的材料后将申诉案件移交民行部门审查,将犯罪举报移交举报中心或自侦部门审查。自侦部门的侦查人员对审判人员审理民行案件的操作程序不一定了解,调查前要花较长时间才能摸清楚。因此常常出现民行部门审查结论出来了,自侦部门还没有结论,或者民行部门和自侦部门在一定时间内都在重复同样的劳动的现象。如果民行部门负责违法行为调查就可以节省司法资源,降低诉讼成本,减少申诉人的重复上访。

二、违法行为调查的范围

违法行为调查是指人民检察院在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法律监督活动中,对审判机关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枉法裁判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的调查活动。在开展违法行为调查的初级阶段,调查范围应仅限于对既不能抗诉也不能侦查查办的职务违法行为,调查的对象限于审判和执行人员个人。

(一)在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中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或者审判人员贪污受贿、、枉法裁判,损害司法公正的

1.故意违反《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关于管辖、立案、审判组织、回避、期间、送达、诉讼费用、审理期限的规定,处理案件的。

2.在诉讼中不依法采取保全措施或者违法采取保全措施、违法使用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侵犯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的。

3.违法收集证据、主持证据交换、质证、审核认定证据,损害当事人诉讼权利的。

4.在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枉法裁判,尚未达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规定的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立案标准的。

5.强制当事人进行调解,或者调解书内容损害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在民事、行政裁判执行活动中渎职、,损害国家利益、当事人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

1.在执行活动中不采取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采取执行措施违法,尚未达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规定的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案、案立案标准的。

2.在执行活动中违反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程序、范围、时限规定的。

3.在执行活动中违反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评估、拍卖、变卖财产规定的。

4.在民事审判、行政诉讼及执行活动中索取、收受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尚没有达到犯罪数额的。

5.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执行活动中的其他违法行为。

三、违法行为调查程序设计

(一)违法行为调查的主要来源

(1)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及其人、利害关系人申诉;(2)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投诉、举报、控告;(3)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在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过程中自行发现;(4)本院其他部门在办理案件过程发现;(5)有关部门移送;(6)上级机关交办或协查;(7)犯罪行为人自首;(8)其他合法途径受理。

(二)违法行为调查的受理

1.初步受理:民行检察部门受理案件应当由处内勤统一接受,接受线索的应当在三日内填写《案件线索审查登记表》,进行审查,提出是否受理的初步意见,报处长、主管检察长审核。确属本处管辖的,处长、主管检察长应当作出受理的决定;不属本处管辖的案件应当退回举报中心。

2.分类移送:案件线索受理后,应对其情况进行审查,认为线索清晰、具体,具备违法行为调查条件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安排案件承办人违法行为调查。认为线索笼统、不具体、不具备违法行为调查条件的,可以存查。列入存查的案件线索,需填写《存查线索登记表》,写明存查原因,报主管检察长批准。存查线索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将《存查线索登记表》复印件送举报中心备案。

3.正式审查:民行检察部门的承办人在接收案件后,应于七日内填写《提请违法行为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案件线索的基本情况(来源、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举报内容),违法行为调查的目的、方向、步骤、方法、人员安排及所需的时间。《提请违法行为调查报告》需报处长、主管检察长审核,检察长批准后,再行实施。

违法行为调查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经检察长同意后可以延期。上级人民检察院交办案件时规定具体期限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结。

违法行为调查终结,案件承办人应当制作《提请违法行为调查终结报告》,提出立案、不立案的处理意见,报处长、主管检察长审核,检察长批准。

(三)违法行为调查的方式

在调查中,根据需要,可以采取询问、查询、调取相关证据材料、查阅案卷材料、勘验、鉴定等方式。但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财产;不得妨碍人民法院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违法行为调查的处理

1.调查的事项属于抗诉事实的,分别作出抗诉(提请抗诉、或者向同级法院发再审检察建议)、不抗诉(不提请抗诉)决定。

2.发现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有违反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行为但不涉嫌犯罪的,以发《检察建议》或《纠正违法通知书》的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并要求人民法院及时反馈纠正处理结果。

3.移送犯罪线索立案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经过违法行为调查后,案件承办人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或犯罪嫌疑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需要立案侦查的,应当制作《违法行为调查终结报告》与《案件线索移送函》,经处长审核,报主管检察长批准,将犯罪线索移送反贪、渎检部门。

四、违法行为调查的运行机制

一个行之有效的违法行为调查机制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在组织机制方面,成立“纵”的和“横”的组织领导,协调体系

1.“纵”系上下联动。所谓“纵”即是发挥上级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作用,上下一体,统一行动,整合违法行为调查资源,具体作法应借鉴职务犯罪的侦查机制:以省级检察院民行部门为指导,地级检察院民行部门为主体,以基层检察院为基础的办案运行机制,省级院对下级的办案工作进行指导,遇到干预阻力时,直接参办。地级院对整个地位的民行违法行为调查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基层民行部门积极协助,形成一体化违法行为调查机制。

2.“横”系协调配合。所谓“横”即是民行部门在本院检察长的领导、指导下开展违法行为调查工作,并且加强与渎职侵权和反贪部门的配合与协调,民行部门开展违法行为调查工作的目的,即是对涉嫌职务犯罪的法官进行专门性的调查,发现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将够立案标准的案件线索移交给自侦部门以追究其刑事责任。民行部门应高度重视同自侦部门的衔接以及相互间的配合与协调,必要时民行部门也应请求自侦部门的大力配合与协助。

(二)锁定错误判决(一般是前一判决)变个案监督为全面监督的工作机制

民行部门可在锁定错误判决(一般是前一判决)所造成的危害性前提下,对错误判决展开违法行为调查,这种变个案监督为全面监督的工作机制,通过对民事行政改判案件的总体监督,民行部门就有了一个违法行为调查民事行政案件的宽广平台,就可以全面地带动民行违法行为调查工作的进行方向。

(三)检察一体化——注重整合检察资源

检察一体化应当坚持“刚性”监督与“柔性”监督的统一,实现单层监督向多层性监督转变,整合监督资源,协调联动,增强监督实效。

1.与侦查监督、公诉、自侦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对于因刑事犯罪行为造成国家财产损失,而受害单位又没有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案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司法保护国家利益的有效途径。由于侦监、公诉、自侦部门直接掌握这方面情况,民事行政检察与之加强沟通才能掌握案源,加之刑事诉讼办案期限有限,民事行政检察必须及时介入,才能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

第10篇

熟悉药物特性,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工作,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与临床医师共同探讨药物治疗方案。例1.患者,男,34岁。入院日期:2011-07-28,出院日期:2011-09-07。主要诊断:(1)AIDS;(2)口腔真菌感染、口腔溃疡、急性咽炎;(3)低钾血症。该患者曾于2011年6月11日到我院就诊,经检测为HIV阳性,经省疾控确认,诊断为艾滋病。7月初开始服用拉米夫定,奈韦拉平,司他夫定抗病毒治疗。本次因反复发热近2个月,再发2d入院。入院后行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原抗病毒治疗不变。本次病程中患者自感咽痛,医师检查见其舌体、牙龈、软腭均有溃疡,咽部充血,口腔咽拭子培养示白色念珠菌生长,考虑咽部真菌感染并可能波及食管,拟使用两性霉素B。参与临床查房时药师认为,两性霉素B的毒性明显,主要用于诊断已确立的深部真菌感染且病情危重呈进行性发展者,对临床真菌感染征象不明显,仅皮肤或血清试验阳性的患者不宜选用,故推荐使用卡泊芬净。卡泊芬净是广谱抗真菌药,适用于对其他药物不敏感或耐受的食管念珠菌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侵袭性念珠菌血症、深部念珠菌感染(腹膜炎、胸膜炎和腹腔内感染)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治疗。但因该药价格昂贵,故征求患者本人意见,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使用。药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建议使用价格较低的伊曲康唑,伊曲康唑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口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对深部真菌和浅表真菌均有抗菌作用,临床主要应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感染。医师听取药师意见并与患者沟通后,决定使用该方案。患者于8月10日起服用伊曲康唑,8月22日溃疡面咽拭子真菌涂片及培养均为阴性,抗真菌治疗有效,继续服用巩固治疗后于8月28日停药。对于患者口腔内溃疡药师建议补充维生素B2,并用锡类散甘油涂溃疡面,碳酸氢钠漱口,其余抗感染支持治疗不变。患者9月7日出院时,溃疡已开始愈合。

2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药师通过参加查房、会诊、体内药物浓度监测等,依据病情、病理生理学、药理药效学、病原学以及生化检验资料数据等,对典型病例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协助方案的执行、修改与评价。例2.患者,女,64岁。入院日期:2011-12-19,出院日期:2012-01-05。主要诊断:(1)病毒性肝炎(未分型)急性黄疸型;(2)晚期血吸虫肝病;(3)电解质紊乱;(4)自身免疫性肝病;(5)贫血。患者1年前在我院确诊为晚期血吸虫肝病,予保肝退黄治疗后好转,后病情反复发作,曾先后2次因消化道出血住院,并行止血输血治疗。2个月前无诱因下再发乏力,食欲下降,阵发性腰背部疼痛,患者未予重视,近日症状日趋加重,入我院进一步治疗。患者12月19日入院时电解质检查示低钙低钾,医嘱给予补钾治疗,12月27日医嘱予螺内酯40mg每天2次,口服,当日电解质检查结果显示血钾偏高。药师查房时指出,螺内酯为保钾利尿药,可使血钾升高,补钾时应及时监测患者电解质,并调整补钾量。医师听取药师意见,当天中午停螺内酯改用呋塞米20mg每天3次,口服。并于28日上、下午及29日3次检查患者电解质水平。28日上午检查结果血钾偏高,28日下午及29日检查示患者血钾水平正常。

3药师参与临床科室的抢救会诊

根据科室会诊邀请,参与各科室的会诊,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讨论。提供抢救治疗用药方案,并参加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例3.患者,男,36岁。入院日期:2008-07-14,出院日期:2008-07-15。主要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反复肝功能异常4年,有乙肝病史4年,曾在我院住院及治疗。本次入院查肝功能TBIL42.3pmol/L,ALT101U/L等异常,予丹参、苦参素护肝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突然出现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药师参与死亡病例讨论时认为,该患者用药符合诊断,抢救药使用及时,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可能与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有关。临床医师认为患者猝死与干扰素使用无关,但药师认为虽在时间上并不相符,但是不能排除是干扰素所导致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本着可疑必报,死亡必报原则,将其形成ADR报告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编号:321101-1-3779-2008-00028)。

4了解与收集有关ADR情况,协助临床预防ADR病例,全力参与救治处置

对收集到的ADR报告进行因果评定分析,整理统计入档后按时向ADR监察中心报告,并及时向临床反馈ADR的有关信息,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例4.患者,女,59岁。入院日期:2012-08-09,出院日期:2012-08-27。主要诊断:(1)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2)药物性肝炎;(3)高血压;(4)2型糖尿病。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乏力症状,于外院就诊,检查肝功能异常,ALT1218U/L,AST645U/L,就诊于我院,门诊拟“肝损待查”收住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目前长期服用珍菊降压片,血压控制尚可;患者近3个月自测末梢血糖偏高,未定期检测,未重视,未诊治;患者有降血脂药服用史2个月,1周前停药,具体药物不详,不排除药物性肝损可能。8月11日医师将该病例确诊为“药物性肝炎”,患者经保肝降酶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并于8月27日出院。药师参与临床查房时发现该病例并予以重视,调查其服药情况,并嘱患者家属将其所服药物带来。调查发现患者除长期服用珍菊降压片外,近期又因高血脂服用蒲参胶囊2个月随即出现肝功能异常。药师查阅相关资料,排除珍菊降压片导致肝损的可能,调查发现蒲参胶囊中的何首乌成分很可能是引起此次肝损的原因。该事件导致患者住院,故我院不良反应监测小组立即以“新的严重”向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该事件(报告编码:321101-1-027994-2012-00041)。

5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项治理

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技术支持,监督检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指标。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并结合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等资料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例5.患者,女,56岁。入院日期:2010-11-08,出院日期:2010-12-01。主要诊断:(1)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丙肝肝硬化。患者因右上腹隐痛不适3个月入院,入院后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呋辛,甲硝唑预防感染。术后患者状况良好,血常规、体温均正常。甲硝唑使用5d后停药,头孢呋辛使用至出院共计10d。药师点评该病历时认为:头孢呋辛为2代头孢,大部分在肾脏代谢,在尿液中有较高的浓度,胆道手术预防用药不应为首选,且预防用药长达10d,时间过长。疗程过长不仅造成药源浪费,而且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临床药学室将点评结果上报医务科。

6适应医改,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物

药师走进临床使药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并利用药物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适应全面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促进医药有机结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使用药物。例6.患者,女,43岁。入院日期:2011-12-06,出院日期:2012-01-07。主要诊断:(1)药物性肝损;(2)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3)右肺腺癌伴全身广泛性转移。患者2011年6月在外院被确诊为右肺腺癌,曾先后化疗5次,化疗期间有输注血小板史,11月28日准备第6次化疗时查肝功能轻度异常,予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参麦保肝降酶治疗,复查肝功能异常较前加重,故转入我院。入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予甘草酸二铵,苦黄,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宾葡甲胺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并在12月14日根据乙肝病毒定性及定量结果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12月17日,医师因患者要求换较贵的药降酶治疗,停甘草酸二铵,改为异甘草酸镁。药师参与临床查房时提出,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异甘草酸镁作用与其类似,患者使用甘草酸二铵并无不良反应,仅以“患者要求换用价格更高的降酶药物”作为换药的依据并不合理。与医师交流后医师表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要求临床药师在查房时常进行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另外患者在12月15日、12月24日及1月13日的血常规检查均显示白细胞偏低,药师建议适当给予升白细胞的药物。

7定期开展处方分析和病历、医嘱点评工作

对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并及时将收集的资料反馈有关部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与有效,并及时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反馈有关部门。例7.患者,女,3岁。入院日期:2012-01-13,出院日期:2012-01-22。主要诊断:支气管肺炎。该患儿因发热,咳嗽,咯痰2d入院,X线胸片示左侧肺炎,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患儿入院后用药情况如下:2012-01-13:10%葡萄糖+青霉素320万U,每天1次,静脉滴注0.9%氯化钠+头孢曲松1.5g,每天1次,静脉滴注(病程记录中无描述)。01-13到01-15:10%葡萄糖+青霉素320万U,每天1次,静脉滴注;0.9%氯化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g,每天1次,静脉滴注。01-15到01-19:10%葡萄糖+阿奇霉素0.125g,每天1次,静脉滴注(支原体抗体阳性)。01-16到01-22:0.9%氯化钠+头孢噻肟1.5g,每天1次,静脉滴注。01-20到01-22:10%葡萄糖+利巴韦林0.2g,每天1次,静脉滴注(病程记录中无描述)。药师点评该病历时认为,该医嘱存在以下问题:(1)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噻肟均为时间依赖性药物,分为2~4次给药可充分发挥疗效,故该病例每天1次给药均属给药频次不当;(2)医嘱和病程描述不一致,患者初入院时予头孢曲松,病程中无描述,在病程后期又加用抗病毒药利巴韦林,病程中也无描述;(3)患者入院时予头孢曲松当天下午改为青霉素,次日改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支原体检查阳性后又改用阿奇霉素和头孢噻肟,换药过为频繁,使用药物品种过多,易造成耐药性等不良后果;(4)青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属同类药物,联用不合理。临床药学室将点评结果上报医院医务科,由医务科酌情作出整改、处罚决定。

8注意收集整理有关药物治疗方面的信息资料

第11篇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干部培训; 理论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2)01-0085-04

Explore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Based on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Cadre Training Schools of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LUAN Ying-ju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of Zhaoqing, Zhaoqing 526020, China)

Abstract: The cadre training school of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did a lot of exploration on how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issues. That teachers learn from other teachers is the basis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that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state of students is the premise of teaching target; teachers to student learning is a long-term compulsory; teachers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surveys, social practice, military exercises, the actual fight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gain practical experience; invite the leading cadres at the front to report, which is the lack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teachers to make up an important method.

Key words: Anti-Japanese war; cadre tra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1940年2月15日,《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规定:“求得理论与实际的一致,是党校教习的中心目标。但在学校生活中,求得这种一致的方法,应该同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在学校中为了求得这种一致,应该使学生切实了解马列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应该经常研究与讨论党中央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各种文件与指示,应该经常多请当地的和外来的负责同志报告各种时事问题及各种实际工作的情况与经验。这些均应成为党校的主要功课之一部。”[1]在晋察冀边区的副师长聂荣臻曾告诉军区军政干部学校负责人林毅说:“这所学校是培养实际工作干部而办的,实际斗争需要什么,学员就学什么,教员就教什么。”[2]在中央文件的指示和党的领导人要求下,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培训学校,对理论如何联系实际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们的经验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教师接受培训并坚持集体备课,为教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奠定了基础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必须首先向其他教师学习,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参加教师训练班和集体备课。这种学习是全面的学习,当然包括学习其他教师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1. 培训教师。一般来说,当时各学校都举办过教师训练班,在抗大一分校,还树立了“教育人者首先接受教育”的好风气,“朱总司令亲自给校连以上军政干部、教员上大课,每周一次,讲《苏联步兵操典条令》,也讲其他政治、军事战略问题,通过听大课的干部、教员给学员上小课。总司令讲课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我党我军的历史实际,联系敌后游击战争的现时实际,联系干部战士、学员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的情况。”[3]153

2. 集体备课。教育准备会制度是从抗大总校就开始探索业务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以营(大队)为单位召集各连指导员开教育准备会,准备每周内的课应如何讲,并总结上周的教学经验。用集体研讨的办法,实现集体备课、集体改进、集体提高。[4]在抗大一分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基本采取开准备会的方法。会前做好准备,写好讲义后,分组上课,实地推演,一个一个问题解决。老教师在准备会上起带头作用,训练部的领导先检查他们的准备情况,然后主持会议。[3]57-58“有些演习或作业,还采取示教办法,指定一个连队先行一步,组织教员听课,经集体评教后,再全面施教。”[5]81-82

二、深入学员,实现教学的针对性

1. 教师了解学员现状,做到有的放矢。这方面是我们的榜样,在抗大曾讲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讲课以前,每天晚上他都在窑洞前的大树下,挂起马灯,请来学员、干部了解情况,一直到深夜。讲课时,他引用大量事实说明问题,分析得条条在理、生动活泼,大家越听越爱听。一次讲课中,讲到对问题要多加分析和研究时,他说,我们有的指挥员对情况缺乏研究,别人一鼓励就来了劲,结果事与愿违,成了一个鲁莽家。当说到:“我们不许可任何一个红军指挥员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我们必须提倡每个红军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时,有个学员越听越感到讲的像自己,是自己经过的事,于是,这个学员没等主席讲完课,就站起来说:“主席讲的是我,今后我一定克服鲁莽的毛病。”接着又有几个学员说:“不!主席讲的是我。”从此,“不当鲁莽家,要做勇敢而明智的英雄”成了大家的座右铭。[6]

事实上,谁能够了解学员,谁的教学就具有针对性。穆林在山东分局党校教学时,他在调查中发现这一期学员,多是1937年或1938年入党的青年人,由于党龄短,对党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少。多是中农、小职员家庭成份,还有的是地主、富农、城市资产阶级家庭出身。多是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也有少量的高中、大学生,属于知识分子。多在县、区或连队任职,属于基层的负责干部。他们脱离岗位到学校学习,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这些具体情况出发,他经常参加学员的讨论会,同学员海阔天空地闲谈。由于关系亲近和年龄相仿,学员不称他教员,亲切地称他“穆同志”。穆林说:“我由于了解学员的思想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去讲,因而能够针对实际,重点讲解党的章程纲领,使他们跳出了小资产阶级狭隘圈子,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自觉地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增强了党性。学员们反映这种教学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听得懂、记得牢,便于运用。” [7]

2. 教师吸收学员的经验。要当好课堂、练兵场上的教员,必须先在课前当好学员的学生,这是一分校教学的一条经验。教员把学员的丰富战斗经验集中起来,编成教材,向学员讲授,学员们听起来倍感亲切,教学效果也好。有这样一个典型事例,怎样打敌人的骑兵、自行车队?学校没有教材。“渤海军区来校学习的营、团长打过这种仗。教员就召开专题座谈会,请学员讲述敌人骑兵、自行车队的行动特点和规律,实战中成败的经验和教训,作战应遵循的战术原则。然后,整理编写成教材,再给学员讲课,结果收到了比一般教材更好的效果。一一五师《战士》杂志,全文发表了这份教材,学员们看后反响强烈。”[5]82-83在抗大,教师“在授课前,还先深入到学员中召开座谈会,请学员讲战斗故事,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教员就帮助分析,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然后从中选择典型战例,在课堂上作为教材,加以总结提高,使大家都受到教益”[8]301。

3. 教学时充分利用学员的工作经验。在抗大六大队,讲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时,请工人出身的同学先发言,讲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农民时,请贫雇农出身的同学先发言,讲的腐败及其反动政策时,请统治区来的同学先发言,他们以现身说法和所见所闻,在课堂上展开热烈讨论,互相启发,互为补充,既生动又活泼,最后由教员进行归纳,上升为理论。“这种群众路线、教学相长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弄清问题,提高认识,而且印象深刻,效果好,深受同学们欢迎。”[9]

三、深入前线、调查研究,是获得生动实践经验的最重要途径

1. 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在华北联大,为了做好理论联系实际,在校长成仿吾同意下,教师李凡夫曾带领几个干部和教员到晋察冀四分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时敌后的政治、经济情况。用了十余天,回校后进行了总结,揭露了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的罪行。[10]1938年9月,抗大军事教育科长王智涛带领一个“参观团”,先后到达晋西北、晋察冀的许多部队考察,并与广大干部、战士座谈,历时半年,学到许多书本上、课堂上没有的知识。他们回到抗大后,立即整理新战例,编写了一本《战术学》教材。“这种来自战斗实际的教材,深受教员和学员的欢迎。”[8]302抗大十分校的教师,“在军事教育方面,首先深入调查学员各种战斗实例,分析胜负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得出经验教训,总结上升到理论。”[3]570在抗大四分校,学校要求教师“收集四年来我军在敌后及敌伪顽夹击中的经验教训,以实际例子进行教育,提高军事素养和战斗技能,坚定应付敌、伪、顽反击斗争胜利的信心。”[11]

2. 教师参加工作实践。1940年3月下旬,山东分局一区党委党校主任穆林担任了临时工作团副团长,主要任务是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县抗日民主政府。通过组织各界代表协商酝酿,他们于3月31日在黑涧召开了300余人的各界代表会议,推举谢辉为县长,接着又指导各区建立了区政府。任务结束后,穆林在教学中以此为例,“讲解了民主建政的重要意义和‘三三制’的原则,以及进行群众工作的方”。学员说:“由此懂得了民主建政的原则和方法,回去后工作就能用上。”[7]881940年,穆林在山东分局鲁南区党委党校教学时,作为工作队做群众工作,历时一个多月。他们每到一地,先听取当地县委书记、县长等负责同志的汇报,然后再共同研究布置工作。当时各县形势都很严峻,经日伪“扫荡”、蚕食和顽军侵占后,比区党委刚建立时根据地减少了80%左右,县、区武装也损失一半,且我军民普遍面临缺衣少食的困难。在此情形下,干部队伍存在不少问题,有少数人悲观失望,甚至有个别干部离队回家或叛变投敌。但是,各县、区的领导核心是坚强的,领导同志的精神面貌是好的,大家都具有克服困难,坚守阵地,打出一个好局面的坚强信心。检查工作结束后,他们“一方面将各县情况向区党委作了全面汇报,一方面将有关情况综合整理,并提高到理论和政策的水平高度,作为向第二期党校学员讲解的具体教材。”穆林讲授这方面的内容“受到了学员的欢迎”。[7]102-103

3. 教师到部队挂职或者跟随部队参加战斗。在抗大,学校组织军事教员轮流代职,亲自体会部队的生活,亲自参加战斗,如百团大战,关家垴战斗、公司窑战斗以及1941年的晋西北大破袭战,都有抗大的干部和教员参加。“他们通过参加实战,总结出经验,然后带回学校讲课,就更加生动实际。”[8]302抗大四分校也曾“组织教员跟随部队参加战斗”。[11]131

四、把前线作战指挥的领导干部请进来,是抗日根据地干部培训学校的一大特色

邀请在前线作战指挥或工作的领导干部作报告,可以说是抗日根据地干部培训学校的一大特色,也是再好的专职教师无法取代的。l938年9月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在中央党校召开。学校趁与会人员空闲时间,请他们分别给学员作报告,一个多月时间,共请了30多人,几乎天天下午有报告,“我们听过关于保卫大武汉的报告,项英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成立新四军的报告,王稼祥关于八路军政治工作的报告。还有陈云、、刘少奇、、、彭真、萧克、张浩、博古、程子华、、潘汉年等人的报告。他们的报告,反映了时事形势、党的工作和武装斗争等多方面情况,理论观点精辟。”[7]70-71在抗大一分校,总司令经常去讲课,“总司令在军事教育别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他为我们上步兵战斗条令课,联系的战斗实例就非常丰富。当时我们虽然还用苏联红军的条令课,但经过他的讲解,就完全中国化了。……这些事例,有的是中外战史实例,但大多数是总司令从辛亥革命以来几十年戎马生涯中亲身经历过的,本来《条例》的条文比较原则,经他一讲十分清晰具体,使人领会深入一步。”[3]16

在抗大二分校,左权副总参谋长曾到学校作军事报告。如何对付优势敌人的“扫荡”?他提出“敌进我进,敌向我进,我向敌进”的军事原则。“当敌人进至合击点前的一日距离时,我军就力求隐蔽地从敌两路中间穿插出去,跳到敌后活动,名叫‘跳圈子’。跳要有个‘线’,跳早了敌人会掉头追击,跳迟了会遭敌合击。这个‘线’叫‘利害变换线’。大家听了兵书上没有的、新的军事理论很受教益。学校不但把这个战法教给学员,而且在反扫荡中这样做了,结果取得了胜利。”[5]85-86

五、组织学员参加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有生命力的教学活动

1. 组织学员进行军事演习。军事教学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军事演习必不可少。1938年7月中旬,第四期学员毕业时,学校就组织一次由第一大队第二支队与第二大队参加的对抗演习。演习的课题是《在团的背景下“前卫营的遭遇战斗”》。演习开始时,第二大队从延安出发,成为“南军”,提出“配合延安友军消灭进占瓦窑堡的敌人,收复瓦市,夺取蟠龙,保卫延安”的战斗任务,向北挺进。第一大队第二支队则从瓦窑堡地区出发,成为“北军”,提出“配合县(今富县)友军截断延蟠公路,破坏敌人交通,夺取敌人辎重,消灭进占延安的敌军,收复延安”的战斗任务。南、北两军在沿途一百多公里的行军途中,演习了行军组织、宿营安排、敌情侦察、战场警戒等课目,最后双方在蟠龙遭遇,进行了遭遇战、进攻、防御和撤出战斗,以及各种情况下政治思想工作的演习。通过这次一千余人的实兵演习,不仅在近乎实战的情况下检查考核了学员的学习成绩,而且培养、提高了军事教员组织教学和组织实施实兵演习的能力。[8]304

2. 以战教战。在抗大一分校,他们坚持课堂讲授与实地演习相结合,平时训练与实战讲评相结合,每打一仗都由队长或大队长作总结讲评。特别把战斗中的优缺点、经验教训结合起来。1941年冬,粉碎日寇“扫荡”的玉山战斗结束后,大队长张仁初在总结大会上以生动的语言,指出某队领导把命令中的“原地”抗击,看成是“东地”抗击,结果失去了战机,招致伤亡。学员说:“这一次总结比在讲堂听课收益多了。”[12]抗大一分校刚到沂蒙山区时,校部和各大队驻地周围数十里到处都有反动武装。为了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日信心,同时结合教学,锻炼应用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实战能力,验证教学效果,学校组织了开辟东蒙山的战役。作战对象是投降派和封建地主武装黄沙会。战役目的是消灭或驱逐这些民族败类,以开辟蒙山抗日根据地。“在校首长的指挥下,全校总动员投入了战役战斗。战前的政治动员、拟制计划、、任务区分等就是生动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军事民主课。战役过程中,有袭击、有伏击、有进攻、有防御、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斗。它是战术、技术、政治工作、组织人民群众参战、战役后勤等综合教育。”[5]84-85这种以战教战,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有生命力的教学活动。

3. 考试内容联系实际。在抗大,考试主要为了检查学员们学了知识以后会不会运用。教员经常出题目,假设一个情况,叫学员回答该如何指挥作战,有时干脆就让学员参加一次战斗来检查学习成绩。一位抗大学员回忆说:“有一次考试就是让我们真的袭击敌人一个据点。发给我们步枪和手榴弹。战斗中谁越勇敢、机智,谁的成绩就越好。”有同志回忆说,毕业前的一次考试是让学员们拿下敌人的一个炮楼,学员们经过研究准备后,向敌人发动了攻击,打下了敌人的炮楼,完成了战斗任务,这样毕业考试就通过了。[13]这样的考试无疑是最好的考试形式。

六、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1. 关注国内外大事。例如,茂林事变发生后,抗大二分校对茂林事变进行了研究学习。首先,教师将收集的资料适当地分配给全校的干部、学员,让他们都有研究的参考材料,“其目的在使每个同志都能彻底了解与正确认识茂林事变的一切事实与根本实质。”在干部中,根据军区政治部发下的茂林事变讨论提纲,进行了更具体更深入的报告,继之以热烈的讨论。期间,根据马列主义的原则,中国革命现阶级的形式,尤其是根据中国革命中各个阶级的特性和作用,来研究茂林事变,普遍地反复学习数次以上,“获得了应有的成绩。”“学员经过了报告、讨论,更采取了讲演会、问答会、辩论会…… 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深入的教育。”“在救亡室建设起茂林事变专档的布置,出墙报,在室外写出醒目的墙标语,以至围绕着这一问题的各种游戏等等。”最后进行以茂林事变为中心的闭卷时事大测验。[14]

2. 结合现实情况进行教学。在抗大一分校,由于敌情复杂、环境恶劣,教学计划不能按部就班进行,教师们就按实际情况实施教学。今天是行军,就讲行军课程,比如讲其中的强行军、急行军,行军的组织、侦查、掩护等。“执行什么任务讲什么课程。学员最容易记,最容易理解,效果最好。”[3]58具体操作是,“事前讲明情况,有情况结合组织行军宿营的行动中进行演练,于每次行动结束时进行讲评。”[3]86总之,“一个勤务课目的总结,一次战斗行动的总结,往往就是一次很好的战术课或勤务课,一次攻敌碉堡的成功或失利,往往就是一次很好的兵种爆破教育。”[3]92

综上所述,抗日根据地干部培学校的领导与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问题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教师先接受培训并坚持集体备课,为教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奠定了基础;教师了解学员的知识现状,便于教师实现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向学员学习,不仅没有降低教师的身份,反而更赢得了学员的尊重,因为这时教师的教学更密切地联系了学员的实际;教师参加社会调查、工作实践、军事演习、实际作战,是获得生动实践经验的最重要途径;邀请前线作战指挥或工作的领导干部作报告,在弥补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缺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 1938):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 校出版社,1986:310.

[2] 聂荣臻回忆录[M].北京:出版社, 1984:377.

[3] 上海抗日军政大学研究会暨校友联谊 会.抗大校友回忆录选集(下册)[Z].1999.

[4] 中国人民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 人民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 第五册・二[M].北京:出版社, 2004:697.

[5] 抗大一分校校史研究会.在敌后的抗大一 分校(上册)[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3.

[6] 何长工.难忘的岁月[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2:158.

[7] 穆林.六十革命工作纪实[M].济南:山东 人民出版社,1998.

[8] 李志民.革命熔炉[M].北京:中共党史资 料出版社,1986.

[9] 上海抗日军政大学研究会暨校友联谊会. 抗大校友回忆录选集(上册)[Z].1999:240.

[10] 李凡夫文集编辑委员会.李凡夫文集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412.

[11] 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抗大 四分校校史资料选编[M].郑州:河南 人民出版社,1990:84.

[12] 抗大一分校校史研究会.在敌后的抗 大一分校(下册)[M].北京:中国物价 出版社,1995:39.

第12篇

[关键词]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a)-0143-03

Effect analysis of intensified immunization of measles vaccine in Jishui County in 2010

WANG Zhi-y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Jishui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Jishui 331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evaluate the intensified immunization effect of measles vaccine in Jishui County in 2010,and to investigate the strategy of measles control.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Implementation Plan of Intensified Immunization by Measles Vaccine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0.Th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elated data by adopting descriptive method.Result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nsified immunization of this year,among 23 256 children aged from 8 months to 4 years who should receive vaccination,22 896 children actually received vaccination with the rate of actual vaccination of 98.45% and the rate of rapid assessment vaccination of 97.75%.One case of suspected abnormal vaccination reaction related to measles vaccine was reported in the whole county with the incidence of 4.37/100 000.There were no mass incidents caused by intensified immunization of measles vaccine,no accident of vaccine quality and report of implementing error and accident,also no death case.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nsified immunization by measles vaccine,the incidence of measles had been dramatically decreased.Conclusion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nsified immunization of measles vaccine in Jishui County in 2010,the rate of measles vaccination for target children was over 95%,and reached the expected purpose.

[Key words] Measles vaccine;Intensified immunization;Effect analysis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暴发流行[1-2]。中国政府承诺在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之一[3-4]。为了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吉水县按照《2010年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2010年9月11~25日对辖区内所有8个月~4岁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现将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吉水县200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23 256名,年龄8个月~4岁,除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外,无论既往是否有麻疹疫苗接种史或麻疹病史,均接种1剂次(0.5 ml、皮下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所用疫苗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所用疫苗、注射器和安全盒均由江西省疾控中心采购提供,并按冷链运转要求逐级下发,均在有效期内使用,疫苗接种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强化免疫数据来源于吉水县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报告资料和目标儿童接种率快速评估资料;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吉水县统计局。强化免疫接种时间统一为2010年9月11~20日,查漏补种时间为2010年9月21~25日。

1.2 组织实施

根据江西省卫生厅制订的《2010年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及吉水县人民政府制订的《吉水县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开展人员培训,统一免疫对象、免疫时间、效果评估和督导方案。利用电视、广播、电信、报纸、标语、板报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卫生、财政、宣传、教育、药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各施其责,确保麻疹强化免疫工作高质量的开展。在全县19个预防接种门诊设立接种点,各接种点均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开展接种工作,接种人员全部经培训合格并取得接种资质,全部使用自毁性注射器,保证每名儿童1人1针1管,有效地确保安全接种。

1.3 方法

随机抽取3个乡,每个乡以卫生院为中心,在近、中、远距离各随机抽查2个村,每个村入户调查15名目标儿童,每个乡调查90名儿童,共270名;随机抽查3所托幼机构,每所托幼机构随机调查3个班级,每班调查10名儿童,每所托幼机构累计调查30名,共90名;在集贸市场调查40名目标儿童。采取定点督导和流动督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县成立4个流动督导组,分别由县卫生局领导任组长,对全县所有乡镇进行督查。县疾控中心包括业务人员划片区负责定点督导工作。

1.4 实验室血清学检测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IgG抗体检测,试剂使用德国维润麻疹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抗体含量≥200 mIU/ml为阳性,≥800 mIU/ml为达到保护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

2 结果

2.1 目标儿童摸底

根据2009年吉水县统计年鉴估算,全县目标儿童为21 624名,本次摸底目标儿童23 256人,其中流动儿童1682人,流动儿童占摸底儿童数的7.23%。本次摸底目标儿童比统计局估算目标儿童多出1632人,高出7.55%,说明摸底质量较好。

2.2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

应种儿童数为23 256名,实际接种22 896名,接种率达98.45%;其中本地儿童应种21 574人,实际接种21 286人,接种率达98.66%;流动儿童应种1682人,实际接种1610人,接种率达95.72%。

2.3 接种率快速调查情况

强化免疫接种结束后,对村、托幼机构和市场进行接种率快速调查。全县共调查400名适龄儿童,实际接种391名,调查接种率为97.75%。

2.4 “零剂次”免疫儿童

零剂次儿童165名,实种162名,接种率为98.18%。零剂次儿童年龄构成中8个月~

2.5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1例,为局部红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4.37/10万(1/22 896),没有发生因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引起的,无疫苗质量事故和实施差错事故报告,无死亡病例发生。

2.6 强化免疫前后IgG抗体检测情况

共检测200名,400份血清。免疫接种前IgG抗体阳性329份,阳性率82.25%;免疫接种后IgG抗体阳性400份,阳性率达100%。

2.7 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情况

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2010年10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未发生麻疹病例;去年同期为2例,比去年同期下降100%。

3 讨论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在一定范围内、短时间对麻疹高发人群开展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消除可能存在免疫空白人群和随着时间推移免疫力降低的人群,以切断麻疹病毒传播[5]。虽然过去不少观点认为再次免疫应答率低,持久性尚无定论,但是常规免疫难于消除麻疹[6]。许多国家已尝试通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方案来消除麻疹,这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强化接种较大人群,甚至几次常规免疫中漏种者有可能被强化免疫覆盖,不仅提高免疫覆盖率,疫苗强化接种质量也得到保证,免疫“死角”得到消除,其流行病学效果非常显著[7]。

吉水县强化免疫活动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动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目标儿童报告接种率达到98.45%和快速评估接种率达97.75%,以吉水县统计局估算的目标儿童数作分母,估算接种率为105.88%,说明此次摸底质量高,接种率>95%;吉水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低于国内同类活动报告的发生率(8.28/10万)[8];同时,开展强化免疫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零剂次接种儿童,提高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经过强化免疫,发现计划免疫薄弱环节和高危人群,加强免疫,减少了零剂次免疫儿童[9]。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零剂次儿童年龄构成中以8个月~1岁儿童为多,表明麻疹常规免疫仍存在免疫空白,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反映出家长对免疫接种知识和认识需要加强,疾控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免疫上。

此次麻疹强化免疫抽查的200名儿童免疫前后血清学抗体检测显示,疫苗接种后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100%,免疫成功率高,说明吉水县2010年开展的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是一次高质量的免疫活动,对于短期内控制当地麻疹疫情、提高人群麻疹抗体免疫水平、阻断麻疹病毒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此次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结果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政府领导和加大经费投人:在保障常规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时,将消除麻疹需增加的工作经费和冷链装备补充经费纳入财政预算。②确保高水平2剂次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是控制麻疹的关键措施;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做好适龄儿童发现、报告、登记工作,使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98%;严格执行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程序,以县为单位麻疹疫苗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95%,努力提高及时接种率[10]。③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按照原卫生部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预防控制传染病内容,在入托、入学儿童中,2剂麻疹疫苗接种率≥95%[10]。④加强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和边远山区儿童的摸底调查,发现零剂次免疫和未全程接种的儿童,要及时补种。⑤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发现麻疹疑似病例要及时开展个案调查和实验室血清诊断,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100%,血清标本采集率≥80%[10]。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把麻疹预防控制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规划,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麻疹疫苗。

综上所述,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达到预期目标,不仅为全县消除麻疹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全县免疫规划工作的规范开展。

[参考文献]

[1] 迮文选.预防接种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51.

[2] 翟洁卿,殷思纯,陈桂轩,等.小儿麻疹30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84-985.

[3] WHO.Field guideline for measles elimination in WHO Westem Pacific Region[M].Geneva:WHO,2004:9-11.

[4] 冯丽梅,黄健.2009~2012年广州市白云区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学检测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5):151-153.

[5] 张礼壁.我国现阶段控制麻疹策略的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1997,3(2):49-51,65.

[6] 梁勇,任宾,吴凯,等.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血清和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免疫,2000,6(2):20-22.

[7] 梁勇,刘兰芬,王岩,等.河北省石家庄等三市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0,6(1):5-7,21.

[8] 李淑芳,吴冰冰,崔立周,等.保定市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45-1147.

[9] 梁家素,吴德仁,廖美德,等.北海市1991-2007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情况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5):51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