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考作文论文

高考作文论文

时间:2023-02-23 21:51: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作文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考作文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高考作文 命题特点 评分细则 强化训练

每年高考过后,第一时间备受关注的是作文。无论是报纸,还是网络,无论是身边的学生,还是老师,议论纷纷的还是作文。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人批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不作为,或者“不肯有作为”,这个观点我不同意。语文教师谁不想把学生的作文教好?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怎样有作为,怎样进行有针对的训练?应试作文和常规作文存在较大的差距。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我的看法是:深入研究高考作文命制特点,准确把握应试作文评分细则,强化应试作文训练。

一、深入研究高考作文命制特点

我们如果研究一下2010年高考18道作文题对文体的要求会发现,有的省市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比如湖南卷、江西卷;有的明确要求文体特征鲜明,比如山东卷。这是为什么呢?从1999年话题作文出现,到2004年话题作文达到全盛,话题作文在给了考生无限的写作发挥空间的同时,由于在文体方面都是“自选文体”,没有任何限制,结果出现了许多“四不像”作文,这该是话题作文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议论纷纷。如果限制文体,那么就限制了考生的发挥,那又该怎么办?于是有了山东卷的文体特征鲜明,有了湖南卷、江西卷的两种文体任选一种。

对文体的要求,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一些作文题允许考生写这写那,但是就是不许考生写诗歌。如天津卷、重庆卷、北京卷、安徽卷、上海卷、浙江卷、江苏卷、山东卷,共8套试卷不允许写诗歌。18套试卷中有一半要求诗歌除外,如果写成了诗歌体裁,判分20分以下。

2010年高考18套作文中,新材料作文题有10套,它们是全国1卷、全国2卷、海南宁夏卷、福建卷、四川卷、辽宁卷、湖北卷、安徽卷、上海卷、山东卷;新命题作文7道,这就是湖南卷、广东卷、江苏卷、重庆卷、江西卷、北京卷、浙江卷;话题作文1道,天津卷。

这里需要说一说新命题作文。新命题作文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标题+要求型,二是材料+标题+要求型。重庆卷(以“难题”为题)、湖南卷(以“早”为题)属于前者类型,2010年江苏卷属于后者类型。在材料+标题+要求型题目中,特别应该重视的是材料。因为材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标题,认真阅读思考所给材料,便能顺利打开思路。2010年南京市期初考试出了两道作文题:第一道作文是标题+要求的命题作文,第二道作文是新材料作文,没有采用08.09.10年江苏三年未变的材料+命题+要求的作文模式。

二、准确把握应试作文评分细则

准确把握评分细则,对我们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写作文,大有裨益。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的基本原则是:作文须坚持立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对那些紧扣文题、概念准确、判断恰当、论证严密、富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赋分时尽量打高分。淘汰切入分的做法,采用分类打分形式:一类卷原则上63分以上:二类卷原则上56~62分;三类卷原则上42―55分:四类卷原则上28~41分;五类卷原则上27分以下。五类卷对应的审题、立意方面的要求应为:一类卷切题,二类卷符合题意,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四类卷偏题,五类卷严重偏题。对于内容方面的要求是结合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详细注明。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便是充实的。记叙文叙述具体,描写到家,表现手法多样,突出表现中心思想,你能说内容不充实吗?议论文论述充分,论据丰富,论证方法灵活,有力论证中心论点,你能说内容不充实吗?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要求语言表达规范、准确、连贯。所谓规范,是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没有病句;所谓准确,要求语言表达恰如其分,能切合原意;所谓语言连贯,指句子之间语意贯通,顺序合理,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至于文体要求,如果让你写记叙文,就要以记叙为主,就得有六要素,就应展开合理的描述,写出的文章像记叙文的样子。如果让你写议论文,就要以议论为主,就得有三要素,就应进行理性的论述,写出的文章像议论文的样子。

三、强化应试作文训练

强化作文教学,突出作文训练,是高三应考复习的重中之重。建议结合专题复习进度,单独拟定作文复习计划。根据每单元的写作要求,从“审题、选材、立意、布局、语言”等方面进行有重点、序列化的作文训练。重在指导学生在有限的考场时间内(60分钟),用800字左右的文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题旨的独特理解。在写作之前,可以做适当的指导,在认真批改之后,更重要的是做好讲评。

还可以采用一些有效地训练方法,提高复习效率,提升作文水平。比如:

1.积累材料法。

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渠道,获取新颖的写作素材:可以是名人故事,可以是新闻报道,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俗语谚语。起初用笔记本记录下来,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和回忆。积累的素材应以小故事为主,多义性的小故事最妙。写作时要想一想自己积累的材料有哪些可以入围写作范畴。

2.语言训练法。

每周确定一个话题,每堂课课前3分钟,要求学生写好提纲或文稿,有准备地进行口头表达。也可以复述自己积累的材料,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佳作欣赏法。

结合作文讲评课,把同题作文中的优秀作文作为范文,请习作者朗读,师生共同点评,评一评有哪些优点,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借鉴,以此拓宽写作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4.分层目标法。

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按照下等、中等、上等制定入格标准和精作标准,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确定不同学生的写作目标,学生只要按照这等要求写作文,就是好作文。

5.提纲训练法。

目的是增加训练的密度,节约训练的时间。围绕题目,只拟提纲,打好作文草稿,沉着为文。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同时,在写作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篇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问题 良方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习作中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诸如文体特点不清、内容空泛不实、偏题离题等。我们在讲评时面面俱到地解决问题,可往往收效甚微。要解决这些作文中的顽疾,我认为应该先作系统的会诊,然后对症下药,逐个击破。

一、文体不清

随着高考作文对文体的松绑,一方面,学生不必拘泥于一两种文体去写作,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尽情发挥,充分展示写作才能,另一方面,学生也逐渐看淡了文体,不重文体形式,从而对所写作文缺少一个清晰的文体概念,再加之时下散文写作的泛化,更模糊了传统意义上的一些文体。因此学生在写作中出现文体不清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其了。

“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倪思活强调文体的重要性,文章若不讲体制,即使文采出众也难以掩盖其中的硬伤。

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更是对文体有着明确的规定:一类文,符合文体要求,即凡是文体特征鲜明的;二类文,基本符合文体要求,即文体特征明显;三类文,大体符合文体要求,尚能辨出文体类型的;四类文,不符合文体要求,即文体不清的。

由此,文体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如何解决文体不清的问题呢?我们首先必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重视文体特点,树立文体意识;其次进一步讲清各种文体特点;最后进行强化文体方面的专题训练。

我们不妨尝试如下操作步骤。

第一步:明确文体特点。教师花两节课时给学生讲清高考中常用的一些文体特点,特别注意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的区别。高考比较青睐后者,它包容着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更能显示考生深厚的文化功底。可着重指导记叙文和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第二步:进行文体训练。教师命题作文,可以提供几种常用的文体让学生选择,学生写好之后标明所选文体。这可以让学生树立文体意识,学会选用合适的文体。

第三步:批改与点评。教师可侧重文体形式去批改,也可让学生对照文体特征去互评。然后教师选择文体特征鲜明的范文和文体不清的例文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不能贪快图便。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学生课后及时总结自己的文体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就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此外,教师还可以对那些出现严重文体不清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进行后续训练。这样才能基本上杜绝此类问题出现。

而且,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在文体方面进行创新,这样更能让他们脱颖而出。

二、内容空泛

学生写议论文常常泛泛而谈,空说道理,缺少材料佐证,不懂得举例分析;或者举例子只会写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缺乏典型性;或者是自己生造一些例子,缺乏真实性;或者举例喜欢用屈原、司马迁、苏轼、张海迪之类的陈旧例子,而无新鲜见解,让人生厌。而写记叙文则是“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没有生动感人的情节描写。具体体现为,写人手法单一,举例平平,人物形象不够饱满;记事内容冗长,而无新颖事例。

这些问题都暴露了学生平时的积累不足。学生有限的生活阅历束缚了他们的发挥,加之他们不能从阅读中去积累素材,获得间接的经验,很多事例只是在凭空想象,缺少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不能打动读者。

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充实”之所以能成就美,在于它能使外在的形体“生色”,给人以美感。实际上作文如做人,内容充实才美。

要求内容充实,需要做到哪些方面呢?

从历年高考优秀作文的创作者来看,他们大多数是饱读诗书,阅读面非常广泛,他们开出的书目远远超出一般中学生的规定阅读篇目。因此,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对于写作很重要,这样能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2010年江苏高考“古文奇才”王云飞的《绿色生活》通篇古文,而且古字很多,专家评价很高。且不管这种写法是否值得借鉴,但能获得专家的推崇,一个重要原因是展示出了深厚的古文修养。王云飞熟读《史记》和《尚书》等,《儒林外史》更是翻阅多次。

此外,学生之所以在高考过程中大量虚构情节,是因为缺乏对生活深刻细致的了解,从而在具体写作时造成内容的不实和感情的做作。

文学起源于生活,因此写好文章还必须留意生活。学生虽然没有时间周游世界,但是可以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哪怕是一件极小的事情。比如上学路上的挤公交,细心观察人们是怎么挤的,不同的人衣着神情语言怎样,诸如此类都可以成为笔下的素材。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片花瓣诉人情”的艺术效果也是源于细心观察生活。内容充实,并非材料堆砌,还应体现主题,讲究详略得当。

三、切题无力

高考作文,其艰难性不言而喻。它要求学生既要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审题立意,谋局布篇,又要写出相对出色的文章。

就拿2009年江苏高考的命题作文《品味时尚》来说,很多学生因不能准确把握时尚含义,在内容上选择了不是时尚的定义范围,造成偏题。另外,即使文章选对了符合时尚的内容,也要注意切题。

学生在写作时大多数能做到点题,但是有一部分人不会切题或者写作流于形式,导致效果不佳。所以切题应该讲究策略,做到切题有力。

好文章讲究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切题也应做到“切面广”,即多次点题。

1.开头切题,先声夺人。如果没有构思出很好的开头,不妨采用开门见山的手法。比如有考生在《把握诚信》作文中,这样写道:“诚信是什么?在我看来,诚信是一种无畏的敢于说真话的勇气,诚信是一份高尚的勇于负责的纯真,诚信是伟大的人格那耀眼的闪亮点,诚信是人生财富那最瑰丽的明珠。我们应该把握住诚信背囊,不能抛弃它。”这样的开头既很好地引起了下文论述的内容,又快速地起到了点题作用。

2.文中切题,稳中求胜。在写作过程中,也应注意切题。议论文可以用论点及时扣题。例如有学生在写《必修课》时,设计这样的分论点:“诚实守信是人生的必修课”,“坚忍顽强是人生的必修课”,“乐观积极也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些论点都能很好地切合题意。记叙文可以根据内容来安排点题的句子。比如写《挫折》这篇文章时,可以穿插对挫折的理解、感受等。

3.结尾点题,升华主旨。作家陈启文的《天子坟》开头这样写道:“我早已知道,在那里最终呈现出来的将是一座山一样的坟――天子坟。”结尾说:“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文章写到收尾时,水到渠成地点题,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又能发挥升华主题的作用,在结构上还构成首尾呼应,可谓一举多得。

点题除了“切面广”之外,还要注意“切点准”。这需要建立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然后一针见血地切题。材料作文先准确归纳材料的中心意思,话题作文先准确区分话题范围,命题作文先要弄清题目的内涵外延,这样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画出作文中点题的句子,让他们逐渐树立点题意识。并且理清点题句和题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点题由形式走向内容,从量变走向质变。

四、结构混乱

大凡优秀作文虽无固定的模式,但却有相似之处,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结构于文章正如图纸于建筑,看似无形,实则隐含其中,必不可少。擅驾驭文章的学生,能将文章之经纬了然于心,做到下笔如有神,而写作水平一般的人,便需要好好谋划,三思而后“作”,这样才能写出结构相对清晰的文章。

学生习作结构方面出现的症状――要么缺乏一个清晰的思路,信笔由疆,表面洋洋洒洒,实际思维混乱;要么材料堆砌,简单罗列,缺少必要论述,造成逻辑不清;要么段落划分过少,拖沓冗长,层次不清,看起来十分费力。这些问题会大大削弱文章的表现力,甚至成为致命的硬伤。

那么怎样让学生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呢?

1.养成列提纲的习惯。高考过程中时间紧迫,完全打草稿不太现实,而不打草稿往往在结构上会出现问题,所以必须学会列提纲。它主要包括确定题目、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结构安排,其中结构安排是重点。

结构上首先要精心策划开头和结尾,做到相呼照应。其次,中间安排材料,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把它写出来,其次要确定内容详略和材料层次关系,等等。

2.加强材料组织能力。记叙类文章在叙述上要避免随意性和“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要注意扣住中心思想展开。论述类的文章要学会提炼材料观点,选择符合论点的典型材料。另外还应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紧密。

3.创新结构模式。立足传统的文章结构基础上,还要敢于采用新颖的结构,这样才能更胜一筹。比如,片段组合结构。它由看似独立的几个片段组成,但又能围绕同一主题而展开。

例如,一考生写《怀想天空》时,把三个相对独立的片段:一个人的天空(写丛飞)、三个人的天空(写父母呵护孩子)、一群人的天空(“微尘”爱心团体),巧妙地用“爱”串联起来,做到了构思新颖。另外还有像镜头放映结构、网页浏览结构、日记连载结构等。

当然,结构还应根据不同文体来设计,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将适得其反。总之,文字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结构特色决定一流文章。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们需要下足苦功,认清学生的写作现状,在实践过程中想出良方,让学生的作文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孔庆东主编.作文树・高中生就这样写满分作文.语文出版社,2007.11.

[2]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语文报社,2005,(5).

[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示范;模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13-01

从教高中语文七年里,一直对于“作文教学”存在着极大的困惑,看过很多关于作文教学的方法介绍,但都觉得不够实用,针对性、操作性也不强,落实不到实处。所以,高中阶段的作文训练往往是成效甚微。我认为是我们高中的“作文教学”本身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一、作文训练成效不大,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存在两个盲点:

1、教师的盲目。教师单纯地在写作技巧、方法上进行概念传授。他们没有顾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一味地追求“蛮练”,奉“功到自然成”为玉律,

2、学生的盲目。学生没有生活积淀,缺乏生动的想象力; 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更不会通过仔细观察,深刻思考。

二、在日常地教学中,我不断地探索,想要找到一种快速提高他们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方法。几年来,我通过实践训练,总结了这样的方法:示范、模仿、创新三步法。下面我以学写“开头”为例吧。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简洁,最好三两句成段;快――迅捷,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靓――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

2006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为例: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第一步:示范――我和学生一起写作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讲究“言传身教”,而有的时侯我觉得“身教”更重于“言传”。一个写不出好作文的老师也一定教不出好作文的学生。

每一次我都会跟学生一起写作文。一个作文题,我当场写完给他们做示范,然后通过我的作文,让他们明确我的写作过程,我如何立意、构思、选材、组织、成文。还要明确我的作文好在哪里,修辞、名言、手法……这样他们有了鲜活的榜样,也就“有章可循,有路可走”了。

我的范文:我震撼,一只小小的蚂蚁却可以背的动比自己身体重百倍的东西;我惊讶,温顺的兔子凭借“三窟”成功的躲过了猎人的枪杀;我感叹,一叶孤舟随意穿梭在茫茫大海上,追风逐浪。我感动,那只看似可笑的乌鸦,你的勇气与执着,谁又能想到,或许若干年后,你会像雄鹰一下抓起山羊。勇敢地张开梦想的双翼吧,总有一天你会飞的比别人更高。

第二步:模仿――学会用别人的花儿装点自己的美丽

曾说过: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没有一种创造不是先从模仿下手的。而古人也有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模仿不等于照抄照搬,模仿是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模仿范文的形式写自己的作文。不会模仿,也就不会写出好文章,这是很关键的一步。

模仿还在于善于积累,即学会用别人的花儿装点自己的美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学生的作品:如果我是山,就要站成一种尊严,让山风拂面,让山花烂漫;如果我是水,就要流出一种气势,让鱼儿欢畅,让船儿远航;如果我是乌鸦,就要成为乌鸦一族的典范,我要让那颗不屈的心擎起千斤的理想。他模仿了我的排比句式的特点,写的很不错,我把它也当范文展示给了同学们。

第三步:创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亚里士多德说:“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我们的作文也一样,如果依赖模仿,盲目模仿,终究写不出真正属于自己佳作。所以,我们最终目的是“创新”,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学生的创新开头,他们已经不仅会用排比了,更创新了很多更好的方法,请看:

乌鸦一定知道它是乌鸦不是鹰,不过,它更知道自己的“心”,那是一颗跳动着,不甘于命运,渴望改变的心。人世间纷纷扰扰,身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心,坚守本心,便可生而无怨,死而无憾。(富于哲理)

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说过:“人生最富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差耻。”确实,人生多么短暂啊,是匆匆忙忙、碌碌无为,还是要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一串清晰而恒久的痕迹,历经岁月而不蚀?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选择后者。(活用名言)

在训练过程中,我从“开头”做起,然后“论据”的一才多用,正反对比的使用,小分论点的加入,结尾的呼应、结构的安排……这一系列的内容我都是采取这“示范、模仿、创新”三步曲训练他们的,相信在“春风化雨”的指导下,一定会收到“水到渠成”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于 漪.教你学作文》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