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师定期考核

医师定期考核

时间:2022-03-10 13:0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师定期考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师定期考核

第1篇

一、医师定期考核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对本机构医师进行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应当与医师年度考核情况相衔接。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按规定建立健全医德考评制度,作为对本机构医师进行职业道德评定的依据。考核机构应当先对报送的评定意见进行复核,然后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对参加定期考核的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并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意见。二、业务水平测评可采用形式有:

个人述职;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考核或考试以及技术操作的考核或考试;对其本人书写的医学文书的检查;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形式。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是指被考核人书写述职报告,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报考核机构审核。符合下列二种情况可采用简易程序。

1.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在考试周期有县(区)政府以上、市部门以上奖励、表彰,完成政府指令性计划成绩显著、有医学成果奖;

2.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在考核周期无不良行为记录,如无违法违规受到行政处罚、处分;没有发生医疗事故的;没有发生重大医疗纠纷;没有违法职业道德规定的。

1.5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合格的;

2.考核周期内晋升上一级技术职务的;

3.考核周期内参加二次以上“三基”考试合格的;

4.考核周期内参加二次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

5.考核周期内到、榆林等支农半年以上的;

6.考核周期内受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表彰的;

7.考核周期内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

1.个人述职;

2.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考试;

3.有关“三基”知识的考核;

4.实践技能操作的考核;

5.抽查其本人一定数量的门诊处方、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史;

6.患者和同行的评议;

7.其他。

考核结果分合格和不合格。职业道德、工作成绩、业务水平和医疗服务法律法规在线考试中的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均视为不合格。

凡有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第二十七条款之一的和__省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第三十六条之一的,认定考核不合格。

同时按照我局规定的在医师在考核周期不合格情况,具有下列一种情形的,所在机构或考核机构可认定不合格:

(一)医疗事故鉴定中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并承担次要责任以上的;

(二)发生三级、四级以上医疗事故,并负有主要或完全责任的;

(三)三基考试中累计二次不合格的;

(四)违反诊疗常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

(五)受到行政处分或处罚的。

七、考核原则:坚持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八、考核时间及要求:__年12月10日前,医师执业注册机构向指定考核机构申报考核人员名单(见附件3-1,3-2),__年12月11日—20日指定考核机构对本单位医师和接受委托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考核(见附件1),期间,卫生局组织抽查。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在__年12月底全部完成,指定考核机构完成附件3-3、3-4报市卫生局医政科教科,同时将医师考核表(附件1)返回到委托机构,由各单位将考核合格人员的名单、医师定期考核表格、资格证书、执业证书等集中交到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注册登记工作(具体上交时间另行通知),将考核结果记入《医师执业证书》的执业记录栏中,并录入医师执业注册信息。考核不合格人员暂停执业3-6个月,接受苏州市组织的统一培训、考核。

附件:1. 医师定期考核表

2. __市医师定期考核单位安排及时间进度表

第3篇

第一条

为加强我院执业医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医师执业行为,提高医师素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规定所称医师定期考核是指医院按照医师执业标准对医师的职业道德、工作成绩和业务水平进行的考核。

第三条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经注册在我院执业的医师的定期考核工作适用本制度。

第四条

医师定期考核应当坚持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第五条

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个周期,其中第二年为考核年度。考核工作应在本考核年度内完成。

第六条

医院成立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考核委员会”),负责本院医师定期考核的日常监督管理,拟定医师考核工作制度,制定考核方案,对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结果评定,保证考核工作规范进行。考核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医师定期考核的组织和实施。

第七条

医师定期考核包括职业道德评定、工作成绩和业务水平测评。

职业道德、工作成绩和业务水平测评由考核委员会进行考核。

第八条

考核委员会应当于定期考核日前60日通知需要接受定期考核的医师,也可通过医师所在科室通知医师。

第九条

科室应当按要求对本科室医师进行职业道德评定和工作业绩考核,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评定意见,并于业务水平测评日前30日将评定意见报考核委员会。

第十条

医师职业道德考核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医师执业中坚持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以及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团结协作、依法执业状况等。

以我院医德考评相关规定作为对医师进行职业道德评定的依据。

第十一条

医师工作成绩考核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医师执业过程中,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考核周期内完成工作量和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和本机构的安排,及时完成相关任务的情况。

第十二条

业务水平包括医师掌握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应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科室按临床医师的专业、级别考核实际工作能力与水平。

第十三条

考核委员会根据测评结果对医师做出考核结论,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意见,并于下一考核周期第一年的1月底前将医师考核结果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将考核结果通知被考核医师及其所在科室。

第十四条

医师行为记录作为医师考核的依据之一。医师行为记录分为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

良好行为记录包括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受到院级以上的奖励和表彰、完成各级政府部门指令性任务、取得院级以上技术成果等;不良行为记录包括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规和诊疗规范受到的行政处罚、处分,以及发生的医疗事故等。

第十五条

在考核周期内,拟变更执业地点的或者有因违反执业医师法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但未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师,应当提前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

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职业道德、工作成绩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的,即为不合格。

第十七条

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按规定通过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考试考核或通过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可视为业务水平测评合格,考核时仅考核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

第十八条

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在确定考核时间的前十天公布考核人员名单,医师认为考核人员与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考核客观公正的,可以在考核前以书面形式向考核委员会办公室申请回避。理由正当的,考核委员会应当予以同意。考核人员与接受考核的医师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

第十九条

被考核医师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在收到考核结果之日起30日内,向考核委员会提出复核申请。考核委员会在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医师考核结果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意见书面通知医师本人。

第二十条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可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暂停其独立执业活动3个月至6个月,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由考核委员会再次进行考核。再次考核合格者,可继续执业,但该医师在本考核周期内不得评优和晋升;再次考核不合格并被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者,停止其医疗工作。

第二十一条

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有本办法规定的不合格情形,及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委员会应当直接认定为考核不合格,并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说明:

(一)在发生的医疗事故中负有完全或主要责任的;

(二)未经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在院外医疗机构进行执业活动的,但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实施紧急医学措施的除外;

(三)跨执业类别进行执业活动的,但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实施紧急医学措施的除外;

(四)代他人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

(五)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索要患者及其亲友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六)索要或者收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其工作人员给予的回扣、提成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七)通过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者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收取回扣或者提成的;

(八)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的;

(九)未按照规定执行医院感染控制任务,未有效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造成疾病传播、流行的;

(十)故意泄漏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十一)考核周期内,有一次以上医德考评结果为医德较差的;

(十二)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或者扰乱考核秩序的;

(十三)违反《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被行政处罚的。

第二十二条

医师的考核结果纳入所在科室的年终绩效考核。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自之日起实施。

根据我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的有关规定,为稳妥有序地开展我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对象: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本院执业的执业医师。

二、考核原则: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

三、考核内容: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及业务水平测评。

(一)医师工作成绩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能认真履行有关法规规定的职责;

能坚持日常工作,完成相应的工作量,并确保工作质量;能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和本机构的安排,及时完成相关任务。

(二)医师职业道德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医师恪守职业道德、遵守医德规范情况,工作作风、医患关系、团结协作情况等。

(三)医师业务水平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熟悉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种和常用专业技术问题;相应的外语水平等。

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按规定通过国家组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的,视为业务水平测评合格,仅进行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

四、考核程序:分为一般程序与简易程序。

(一)一般程序:

1.条件:除符合简易考核程序条件之外的其他医师,均执行一般考核程序。

2.流程:由医师本人在

“医师定期考核表(一般程序)”

中填写医师基本信息和个人述职报告,所在科室对医师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签署初步评定意见,报我院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考核委员会”)进行复核。所在科室和考核委员会对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测评项目包括医师个人述职报告、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技术操作的考核或考试;对其本人书写的医疗文书的检查。

(二)简易程序:

1.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

①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考核周期内有良好行为记录并无不良行为记录的;

②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

2.流程:医师本人在

“医师定期考核表(简易程序)”

中填写医师基本信息和个人述职报告,所在科室考核组长和科主任在医师考核表中签署考核意见,报我院医师考核委员会审核。

五、考核结论形成

1.考核委员会根据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意见和业务测评结果,做出考核结论。

2.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有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的,即为不合格。

六、考核周期

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个周期,全部考核工作在每个考核周期第二年的十月底前完成。对因变更执业地点的或者因违反执业医师法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但未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师,提前进行考核。

七、考核工作接受北京市卫生局的委托和监督,并向北京市卫生局报告考核工作情况及医师考核结果。

八、本方案未涉及的其它相关规定按照我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执行。

九、本方案自之日起实施。

医师定期考核实施方案

根据我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的有关规定,为稳妥有序地开展我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对象: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本院执业的执业医师。

二、考核原则: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

三、考核内容: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及业务水平测评。

(一)医师工作成绩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能认真履行有关法规规定的职责;

能坚持日常工作,完成相应的工作量,并确保工作质量;能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和本机构的安排,及时完成相关任务。

(二)医师职业道德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医师恪守职业道德、遵守医德规范情况,工作作风、医患关系、团结协作情况等。

(三)医师业务水平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熟悉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种和常用专业技术问题;相应的外语水平等。

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按规定通过国家组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的,视为业务水平测评合格,仅进行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

四、考核程序:分为一般程序与简易程序。

(一)一般程序:

1.条件:除符合简易考核程序条件之外的其他医师,均执行一般考核程序。

2.流程:由医师本人在

“医师定期考核表(一般程序)”

中填写医师基本信息和个人述职报告,所在科室对医师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签署初步评定意见,报我院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考核委员会”)进行复核。所在科室和考核委员会对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测评项目包括医师个人述职报告、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技术操作的考核或考试;对其本人书写的医疗文书的检查。

(二)简易程序:

1.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

①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考核周期内有良好行为记录并无不良行为记录的;

②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

2.流程:医师本人在

“医师定期考核表(简易程序)”

中填写医师基本信息和个人述职报告,所在科室考核组长和科主任在医师考核表中签署考核意见,报我院医师考核委员会审核。

五、考核结论形成

1.考核委员会根据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意见和业务测评结果,做出考核结论。

2.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有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的,即为不合格。

六、考核周期

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个周期,全部考核工作在每个考核周期第二年的十月底前完成。对因变更执业地点的或者因违反执业医师法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但未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师,提前进行考核。

七、考核工作接受北京市卫生局的委托和监督,并向北京市卫生局报告考核工作情况及医师考核结果。

八、本方案未涉及的其它相关规定按照我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执行。

九、本方案自之日起实施。

第4篇

关键词:医师;执业档案;诚信档案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和发展,对医疗行业的诚信建设提出迫切的要求。执业医师作为医疗服务活动的主体,其执业过程中的诚信服务行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建立和完善执业医师诚信档案,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1医师诚信档案建立的条件

多年来,我国医疗市场化倾向和“以药养医”运行机制,带来诸如大处方、拿回扣、收红包等一系列问题,医药卫生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频发。近年来被曝光强生、中美史克、葛兰素史克以及出租车司机捡到医药代表贿赂医务人员名单等事件,加剧医患之间不信任和矛盾纠纷的产生,也严重影响广大医务人员尤其是医师社会形象和声誉。

作为医疗服务活动主体,医师执业生涯始于执业资格的认证定级,历经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训、医师定期考核、执业规范管理以及医师评价体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规范化过程。

因此,依托现有医师定期考核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将医师的执业注册、继续教育、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训、医师定期考核以及诊疗活动中规范管理、医师评价体系等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记录,加以系统和规范化建立起医师执业档案已经具备条件,并以医师执业档案内容为基础构建并完善其诚信档案体系业已成熟。

2医师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

医师诚信档案是指执业医师在医疗服务诊疗活动中形成并反映其信誉状况,对国家对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记录。随着国家医师相关法律和规范向契约化、社会化、电子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为建立医师诚信档案提供保障支持。

多年来,不少两会代表和相关人士多次提出,建立医师诚信档案和全社会共享的医生诚信记录的提案。可喜的是相关部门和有的省份开始做出有意义的探索,例如不少省市医保管理部门对服务责任医师的违规行为记入诚信档案,加强监管。2011年广东省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医生被列为首批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的人群。2013年无锡市计划建成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医德医风两个电子档案管理平台,医生将有自己的“诚信档案”,发生收受红包等医德不良行为将被记录在案。

3加强和完善医师诚信档案建设

在我国,社会信用建设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对医务人员尤其是医师已经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执业注册、考核、监督的法律规范和程序,医师执业档案的规范化建设条件已经具备,而其内容也是医师诚信档案建设的重要基础。

3.1以医师执业档案为基础加强诚信档案建设

严格按照国家《执业医师法》、《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以及《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纪违规问题调查处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规范,整合医师基本信息系统、认证定级系统、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定期考核系统、医德档案等各类子系统,系统地建立起涵盖医疗技术档案和医德档案的医师执业档案数据库,形成全国统一对医师执业、考核、监督活动记录的标准化、权威性、最完备的医师执业档案系统,实现全国医师执业信息实时动态化管理。

卫生计生管理部门应当明确,各级医师协会是全体医师诚信档案管理和监督的机构和主体。各级医师协会要发挥职能,将现有注册医师执业档案中涉及诚信的行为记录,按照一定的规律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其诚信档案数据加工,从中提炼出诚信信息,形成医师诚信档案,建立起统一的全国执业医师诚信档案管理数据库。医师诚信档案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快实现医师诚信行为记录数据的不断更新,保证内容的准确、完整和真实,做到医师诚信档案数据库中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全面客观地反映医师的信用状况,

3.2强化医师诊疗服务诚实守信行为的宣传教育

强化对医师诚信和诚信档案知识的宣传教育,明确建立医师诚信档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让广大医师认识到诚信档案向社会提供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有利于规范自身的行为,培养其诚信意识,以此提升医生的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并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把医师诚信档案建设和加强公民道德规范建设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与医德教育和提高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提高医师诚实守信意识,营造医疗行业诚实守信的环境和风尚。

3.3建立和完善医师诚信档案的评价和监督体系

立足现有的医师执业档案系统,逐步建立起全国联网的医师诚信档案网络查询专用平台,社会公众可以随时浏览所有医师诚信档案,可以使医师个人的诚信档案持续呈现在公众面前,实现诚信信息的共享,让社会公众及其他管理机构了解并有所用。医师协会要坚持独立、中立、客观、公正的监管标准,努力做到医师诚信信息披露规范性和数据安全管理严谨性,建立透明化、制度化具有公信力的医师行业诚信行为规范。要处理好医师诚信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与保护医师个人隐私保护的关系。

建立医师诚信档案是医疗行业一项重要系统工程,卫生计生管理部门牵好头,各级医师协会要发挥职能,监察、医保、药监等机构和社会各界要加强支持和配合,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的法律规范和行为规范,逐步建立起具有公正性和公信力的医师诚信档案,对医生的信誉进行终生跟踪和评价,督促医生严格执业、诚信执业,营造诚信、规范的医疗卫生行业风尚,净化医疗市场环境,切实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国兰.关于建立信用档案的几点思考[J].东岳论丛,2004,(1)199

[2]赵杨.广东将建立个人诚信档案[N].南方日报,2011-11-29(A01)

第5篇

医师协会呼吁自律

中国医师协会现有地方医师协会40个,专业医师分会39个,单位会员45个,协会会员数量和影响力居全国之首。8月6日和9日,该协会相继在其官网发表三篇文章谴责拐卖婴儿的犯罪行为和医生收取药品回扣行为,呼吁全国医生加强自律。

按照1999年5月1日施行的《执业医师法》,执业医师考核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组织,可依据《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对执业医师从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和医德医风等三方面进行考核。按规定各地都要开展执业医师考核工作,但目前各地进展不一,有的地区虽已启动考核工作,但结果公示尚未完全做到位。

200万医师信息将留底备案

邓利强表示,两个月前,中国医师协会已接受国家卫计委委托,承担执业医师考核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即规范和推动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属地注册的执业医师进行两年一度的考核,并将结果公之于众。

邓利强说,为确保医生队伍的纯洁,维护医生行业尊严,目前该协会计划针对医生的医德医风进行评估从而建立“黑名单”,若被评估医生医德医风确有问题,则将其列入“黑名单”,协会将建议所有医疗机构不再聘用该医生。这一计划将上报国家卫计委定夺。

目前,我国执业医师人数超过200万,一旦“黑名单”制度建立,200余万执业医师的信息将全部“留底备案”,有医德医风问题的医师即使前往其他地区执业,流入地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只要登录相关信息网站,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该医生的“历史问题”。

建议增加“终身禁医”法条

邓利强坦言,现行《执业医师法》没有禁止有问题的医生终身从医的规定,以富平贩婴案为契机建立相关的规定很有必要。他说,此案给广大医务人员一个警醒:医务人员应当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自律管理,提升道德水准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6篇

通过领导及同事给予支持,我认真履行医务处职责。也非常感谢院领导给我锻炼机会,现将个人情况汇报如下:

一、 思想道德素质提升

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服从医院管理、积极参加医院活动,坚持学习医院建院理念、院长重要讲话及工作计划,认真学习医院奖惩规定。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依据医院规定办事,不徇私情。在工作压力面前,我的思想有过波动。通过与领导谈心,我放下心结。人常说人一生最大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现在我每天反省自己,从思想上完善自己,为实现“三年大病不出县”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二、 主要工作情况

2017年我自己时常给自己加担子,也做了一些工作,如:(1)按照医院工作计划,参加量化检查,对部分考核有问题的科室提出整改措施并扣分。(2)通过领导安排、协调各科室,完成2380余名高考人员体检任务、协助领导做好征兵体检工作 (3)协助主任解决34次来电(来访)者接待以及突发医疗纠纷调查了解工作,详细记录并及时汇报。并协助高律师解决医疗纠纷法律诉讼及医疗事故鉴定、调查工作。(4)完成医疗系统品管圈细化管理工作及各科室品管圈日常检查工作。(5) 做好医院科研和新技术统计工作,帮助临床科室申报科研课题立项8项,课题验收、鉴定5项,及1项课题荣获卫生系统科技一等奖奖。(6)按照医院工作安排完成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新入院人员阶梯培训及科室业务考核工作。具体培训考核安排由贾春磊同志负责。(7)协助主任完成医疗安全活动月工作。(8)做好临床路径模板制定及统计上报工作。(9)通过协助院领导完成对口支援开展工作。(10)组织并完成解剖中心日常培训接待工作。(10)完成司法鉴定中心统计上报工作。(11)完成全院医师定期考核任务。(12)服从医院安排,积极参加医院各项活动,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日常工作,如:医师节系列活动等。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督导科室努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做准备。

2、完成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定期做好出科考核,进一步提升人员素质培养。

3、完成现有未处理医疗纠纷诉讼工作。保障医疗安全。

4、安排新入院人员进修实习工作。做好新的培训人员。

第7篇

(一)继续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点医院要认真检查、筛选,正确诊断,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手术,并及时准确将实施复明手术的患者信息录入“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系统”,妥善保存患者病案资料和相关证明,确保2013年任务目标保质保量地完成,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使百姓受益。

(二)积极深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配合相关部门做好13个政府举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15个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各单位要制定绩效考核办法,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作为考核内容,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及时调整考核办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2013年要在原有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分级管理,建立医院、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医疗质量三级责任管理制度。医院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工作,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完善质量安全制度办法。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和预防、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各级管理组织责任明确,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到科室到个人。各级管理组织要按照规定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及时督促整改,切实提高医疗质量。

(二)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经常组织开展医疗核心制度的教育、培训活动,使每一个岗位的医务人员都能掌握核心制度的各项程序和内涵要求,积极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科室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定期不定期、分层分级组织对医疗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关注急诊、会诊、交接班、病房值班、查对、重症和危重病人监护等医疗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查找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加以整改,确保核心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三)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严格对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认真落实《市医院手术管理规定(试行)》,实行手术分级管理,要明确医院手术范围:二级综合医院可承担乙丙丁级手术,二级专科医院可承担相应科系的乙丙丁级手术,一级综合医院可承担丙丁级手术;要明确医师手术范围:二级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可承担乙丙丁级手术,主治医师可承担丙丁级手术,医师可承担丁级手术,医士不能独立进行手术;一级医院高级职称可承担丙丁级手术,主治医师可承担丁级手术,医师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承担手术。要努力实现病人安全目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手术确认制度与工作流程等,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坚决杜绝因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错误而引发医疗事故的现象发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科室建设与管理有关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创建活动,提高临床科室自我管理能力,积极有效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市确定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专业4个病种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各种方案》,借鉴先进地区医院经验,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第一人民医院要加大管理力度,及时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分析,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整改提高。在降低单病种诊疗费用的同时,切实保证医疗质量。

(五)落实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省即将出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医务人员要做到全面掌握并认真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切实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各医院要建立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案管理,设立专门的病案室或病案柜,实行专(兼)职人员管理,各种登记、记录要齐全。要成立病案管理质控组织,开展病案质量管理控制工作,做到检查有记录、制度有落实、问题有整改。市卫生局将不定期开展病历质量和处方质量等专项督导评价活动,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之中。

(六)建立医疗质量安全预警和责任追究制度。各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严格落实,积极有效地防范、化解各种医疗事故、纠纷隐患。严格执行《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做好医疗事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临床用药安全信息报告、收集和分析工作,以重大医疗安全事件为切入点,建立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严肃查处由于核心制度不落实、责任心不强、三基三严不到位、知情同意缺陷(失)等造成的重大医疗事故责任人,并予以通报。各医院要认真汲取各种途径报道的医疗事故经验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切实增强医务人员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努力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七)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各医院要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要求,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强化医院院长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科室建设和规范管理。通过强化落实核心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手术分级管理等有效措施,采用不定期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和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专项检查“回头看”等督导活动,重点对急诊急救、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手术分级管理等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和检查,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科室、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检查,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确保“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取得实效。

三、改进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推行预约诊疗服务。在全市二级医院推广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通过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复诊预约和社区预约等多种方式,实现群众就医24小时预约,全市二级医院的预约诊疗方式不得少于2种,预约诊疗患者比例不低于10%。

(二)推进医患沟通和医疗工作首诉负责制。各医院要高度重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的制度,探索制定人性化的医患沟通协议书,加强医患沟通,维护患者利益。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要不断地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增进医患感情,赢得社会的认同和信赖。要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和流程,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效果。

(三)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各医院要简化、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增加便民服务措施;改善住院、转科、转院、出院服务流程,确保病人得到方便、快捷、连续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缩短平均住院日及降低门诊、住院次均费用。

四、落实制度,推进药事管理工作

(一)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完善处方点评。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基础上,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和监测,完善处方点评制度,重点规范以手术预防用药管理为代表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落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药品安全。

(二)落实《品和管理条例》。加强品、第一类、放射性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要严格执行品和第一类购用增补审批制度,进一步落实品、第一类专用病历的建立与管理及专用病历数据月报告等规定。

五、强化惠民措施,不断降低医药费用

(一)继续实行单病种质量费用控制。在已有的30个单病种诊疗费用控制的基础上,今年新增5个病种实行质量费用控制;

(二)加强临床检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提高质控水平,扩大辅助检查结果“一单通”的项目范围,认真落实检验结果互认;

(三)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二级以上的医院要加强康复科建设,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规范地康复治疗室,组织康复质量骨干积极参加省、市医疗结果康复质量加速规范化培训,加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提高康复服务能力;

(四)继续做好济困医疗服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卫生系统控制惠民医疗活动的通知》,落实惠民措施,创新惠民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惠民、便民、利民医疗服务活动,减轻特困群体医疗负担;

(五)扎实开展卫生下乡和卫生强基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城乡医疗结果对口支援管理办法》将卫生强基工程与卫生下乡等城乡对口支援工作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卫生支农工作内涵,采取对口支援、组派医疗队、举办培训班和接收人员进修相结合的形式,全市加强受援医院地医疗服务能力,减轻群众负担。

六、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强化行业监管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水平,贯彻医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各项规定,加强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和服务行为监管。

(一)加强医疗服务机构审批和日常监管。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卫医发〔2008〕35号),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校验、变更等程序,严格准入,加强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管理和校验的现场审核,探索建立医疗机构退出机制,坚决杜绝超范围执业、命名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切实把好人员准入关。认真贯彻实施《执业医师法》,把好执业医师的执业资格报考关和医师执业注册关,严格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申报、审批管理,杜绝挂靠执业资格报考和医师执业注册现象发生。

七、加大力度,巩固无偿献血成果

(一)继续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保障临床血液供应。

(二)严格临床用血管理。大力推进医疗机构科学、合理、计划用血,强化输血安全风险意识教育和人员培训考核,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严格用血指征管理和输血风险控制,促进医院科学、合理、节约和有计划用血,确保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

八、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

认真总结2009年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医疗救治经验,着力解决前期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儿科、重症医学科建设相对薄弱、人才队伍不足等突出问题。建立对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控知识全员培训、演练制度,做好应对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的各项准备,提高重大传染病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落实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病例筛查、病人隔离、危重病人会诊和转诊等各项制度,切实做到对重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九、加强中医工作,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按省卫生厅要求在全卫生系统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大讨论活动,发现问题、研究措施、加强整改,促进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创建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促进中医药特色进农村、进社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服务的需求。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建设,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和必备诊疗器具,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加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药知识的推广应用工作,提高中医药应用率。

十、常抓不懈,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第8篇

【关键词】 抗生素;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随着现代医药的不断发展,药物品种、种类越来越多,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抗生素使用不规范,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1]。我院临床药学组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考核、评比、反馈干预,有效降低了抗生素的滥用情况,提高医院抗感染的治疗水平,使抗生素的使用更加安全、合理、有效。现报告如下。

1 制订合理用药的管理制度

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卫生部的《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及《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订了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1.1 将抗生素进行分级管理 共分三级,即一线用药(非限制用药):经临床医师同意即可使用;二线用药:主治以上医师同意方可以使用;三线用药:副主任医师以上或科主任同意方可使用,用药原则不得超范围、超级量用药。严格控制三线药物的使用,如头孢吡肟、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高档药物的使用须经过科主任同意并上报医务部批准,且该类抗生素不得作为预防用药。

1.2 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制度 住院患者入院后,即采集相应的检验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依据病原学鉴定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病情不允许等待者,先依据患者病情及本科室的经验治疗方案使用抗生素,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及时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1.3 严格执行会诊制度 对病情复杂、难治性感染病例,组织本院有关专业人员进行会诊,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1.4 临床药师定期参与查房 临床药师定期深入病房,与医师共同进行查房,直接了解病房用药情况、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等资料,协助医生制定用药方案。为临床提供专业药学指导,要求临床医师在使用、更改或停用抗生素时在病历上注明详细的分析记录,并纳入病历质量考核。

1.5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成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医生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在24 h内上报临床药学室;重大的药品不良反应,如群发的药品不良反应要求立即上报临床药学室并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各科室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由临床药学人员及时向药监局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1.6 开展抗生素血药浓度监 通过测定患者抗生素血药浓度,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达到合理使用抗生素。

2 制定合理用药的考核办法

制定本院各个部门合理用药监测的考核方案,层层治理,层层落实,层层参与考核评比。定期组织人员对照医疗、护理、合理用药制度督察标准进行考核,对考核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形成报告,上报院长。由院长针对存在的医疗、护理、药学方面的问题反馈各科室,限期整改,再考核,再评比。考核结果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和综合目标考核,与科室和个人奖金挂钩。具体方法如下。

2.1 建立处方考核制度 严格执行现行的《处方管理办法》,定期抽查门诊处方,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点评。重点考察特殊限制使用的药物,如万古霉素、三代头孢舒巴坦的复方制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氟康唑等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有科主任签名。检查处方的书写是否规范,药物的配伍禁忌,严禁大处方、超量处方。

2.2 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及检查内容 ①指征用药:每种抗生素的使用必须有明确的用药指征,是否存在超量或不足量使用情况,给药途径有否适当,抗生素使用疗程要合理,不能过短,以免感染复发。也不能过长(尤其是广谱抗菌药),要防止二重感染。抗生素不宜频繁更换品种,一般用药要观察72 h,重症观察48 h,必要时方可对治疗方案进行变换;②检查临床医生是否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调整抗生素。

2.3 对于毒性大的抗生素要进行安全性用药监测 如临床报道加替沙星类药物对血糖影响较大,故提醒医生为糖尿病患者用加替沙星类药物药时要慎用,并定期监测血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避免使用肝肾毒性大的抗生素。

2.4 认真做好不良反应上报工作 建议临床医师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了解该药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对上报的不良反应要加以分析,将分析结果反馈临床医师,提醒临床注意药物的滴速、患者用药时的状况,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5 临床药学室分析本院的药敏实验数据,了解本院的抗药、耐药菌株情况,并指导临床用药。

2.6 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和PK/PD的参数,制定给药剂量、间隔时间、疗程的长短。对时间依赖性药物如青霉素应每日分次给药,比1次/d给药方案效果要好。

2.7 检查外科预防用药,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干预 避免无针对性地以使用二、三线抗感染药物作为预防感染的常用药,控制用药档次和超长时间用药。从常规来说手术切口感染主要是由G+球菌引起,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和对G-杆菌兼有作用的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即可达到预防手术感染效果。通过对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应用进行干预,提高抗生素的合理利用率。

3 抗生素合理用药监测管理促进了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

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本院通过查处方、查房、查病例等形式,对临床治疗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考核、评议与汇总,促进了本院医疗质量的提高,减少了医患冲突。考核前抗生素使用率为81%,考核后生素使用率为67%,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由考核前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调整为以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主,特殊限制药物使用率由10.23%降到6.25%,三联用药由原来的8.25%降至5.16%,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所下降,考核前药物细菌敏感试验的送检率23.5%,考核后药物细菌敏感试验的送检率为43.2%较考核前有明显提高,临床能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我国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严重,由于不合理用药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耐药性菌株的产生,延误患者的病情、增加了医疗费用,给患者家庭带来很大负担[2]。开展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临床药学人员不断地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加强与临床及患者的沟通,为临床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不断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参 考 文 献

第9篇

国际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和赛诺菲相继在华曝出“贿赂门”的同时,陕西富平妇幼保健院医生涉嫌卖婴案也在持续发酵,近期关于医生的负面报道频见报端。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受国家卫计委委托,该协会已正式启动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在公示考核结果的同时,医生“不过关”的原因也有望对社会公示。这意味着,在两年一次的考核中,因医德医风问题未通过考核的医生将被列入“黑名单”。目前我国执业医师人数超过200多万,一旦“黑名单”制度建立,200余万执业医师的信息将全部“留底备案”,有医德医风问题的医师即使前往其他地区执业,流入地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只要登录相关信息网站,就能一目了然看到该医生的“历史问题”。

不良生活习惯致脑血管患病率上升 每10秒死1人

“中国心脏大会2013”近日在京召开,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报告指出,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我国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每天因此死亡9590人,估计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病。

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粗率为125.15/10万。农村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粗率为145.71/10万。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估计我国2010年死于脑血管病的城镇居民为83.3万人,农村居民98.2万人。总体上看农村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粗率高于城市地区,城市、农村地区的男性均高于女性。

报告指出,2011年心脑血管病出院总人数为1289.6万人次,占同期总住院人次的12%;其中心脏病670.9万人次,脑血管病618.7万人次。2011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中,以缺血性心脏病(446.3万人次,其中急性心梗29.7万人次)和脑梗死(372.6万人次)患者为主,其比重分别为34.6%和28.9%,其余依次为高血压(201.6万人次),颅内出血119.9万人次,风湿性心脏病23.0万人次。

2011年急性心梗住院总费用为49.9亿元,颅内出血141.6亿元,脑梗死223.0亿元,相应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6793元、11802元和7325元;年增长速度分别为7.0%、5.4%和1.6%。

经营新规将引发药店“洗牌”

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新版GSP”)对药店配备执业药师提出了“硬要求”,将在2015年12月31日达标。

第10篇

【关键词】临床药学服务;头孢菌素类;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均接受临床药学服务,男28例,女22例;年龄24~76(51.26±10.21)岁;病程1~7(5.02±0.22)d。另采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均未接受临床药学服务,男23例,女27例;年龄22~75(50.36±11.05)岁;病程2~5(4.01±0.14)d。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研究,签订同意书,且院内伦理会准许该研究。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药学干预:护士遵医嘱指导患者服药时间、剂量及方法,说明相关不良反应,提醒用药事项。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行临床药学服务:(1)加强监管医药处方。临床药师严格按照《医院处方管理规范》、《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监管院内各科室用药状况,设置医疗质量评审标准,严格审核医药处方,并报告评审结果于上级医务科,批评、处罚不合理医药处方的开具医师。加强医师、药师沟通,及时纠正用药不足。药师定期抽查急门诊处方,调查抗生素用药情况,核查用药方案合理性,并纠正错误之处。药房取药时应严格核对处方,若发现不合理之处,及时与药方开具医师联系,并核实。(2)设置药物咨询台。在药房设置咨询台,安排专门药师解答患者用药疑问,为患者积极提供用药指导,告知规范用药事项。(3)不同科室派驻药师。医院安排一名专业药师在每个科室,药师密切配合医师工作,协同查房、会诊,按患者实际病情确定药物方案,医师开具药方后,需经药师核查,重点关注药物的用法、剂量、配伍等情况,若发现不合理,及时告知医师修改。(4)加强药师、医师学习培训。医院定期组织药师、医师培训,学习药理学、药物配伍、抗菌药物等知识,并涉及临床医学学习。定期考核培训内容,考核成绩挂钩绩效,要求医师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用途、不良反应,针对病原体合理用药,若一种抗生素疗效确切,尽量勿用两种及以上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设计头孢菌素类规范用药问卷表评估2组医师、药师的药物知识掌握情况,从药物的处方质量、剂量方法、药物配伍等方面评价,总分100分,分为熟悉掌握≥90分、一般掌握60~89分、掌握不佳<60分,掌握程度=(熟悉+一般)/总例数×100%[3]。观察2组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药物知识掌握程度

观察组医师、药师的药物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合理用药情况

观察组重复用药、不合理选择用药、配伍不当、剂量不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

观察组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6/50)低于对照组的36.00%(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11篇

一、基础工作

1.完成医师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和审核等工作,完成医师注册、多点执业、变更等工作。

2. 完成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现场审核、实践技能收费工作。

3. 完成2018年学分审验工作,完成2020年晋级人员学分复审工作。

4.完成2017-2018年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5.完成黑龙江省民营医疗机构协会疼痛委员会及重点科室等上报材料工作。

6.处理市长热线投诉7次、院内投诉13次。

7. 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医疗质量管理

1.参加科室早会、医师查房及晚交班 ,及时发现问题。将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及时反馈到科室,并跟踪监督科室落实情况。

2.制定“住院病历质量管理制度”。根据制度要求项目逐条检查并反馈。将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相关科室及本人。要求现病史的内容务必全面、完整、系统,要与主诉一致;体格检查必须经住院医师实际、细致、认真、全面的为患者查体后方可书写,对出现的阳性体征要详实记录并有处理措施,诊断与主诉和现病史、病程需统一。落实了三级医生查房 ,医护人员核对制度,规范委托书签字问题,医嘱签字频次问题,医嘱与病程时间不符问题,改正沟通记录单次、沟通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3.处方书写管理:规范了处方书写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特别是中成药开具应用中医诊断,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医师签章的及时性等。发现及纠正问题如下:药品与卫材开具同一张处方,处方中药品规格与实际规格不符,每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药品用量不明确,个别药品用量过大,特殊煎煮方法无标注等。

4.规范门诊日志及门诊手册书写。

三、培训与义诊管理

1.参加外院培训10余次,包括病历书写,互联网医院申报、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看病不求人,疾病诊断分组(DRG)培训、中医适宜培训等。

2.开展院内培训16次,包括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解读、急诊急救、科室开展新项目、辅助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等。

4. 签署养老医疗合作协议3份,分别是北大荒养老机构、春华德善养老中心、香坊区老年公寓。签署帮扶协议3份,分别是哈尔滨德正医院、哈尔滨医家善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哈尔滨市南岗区冰城臻美美容门诊部。

5.组织宣传义诊5次,包括宾县宏宾综合医院、北大荒养老机构、香坊区老年公寓、润泽源大药房、向阳乡政府。

四、迎检工作

1.2020年10月6日,按照“蓝盾行动回头看”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自查,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成功完成市卫生监督所及卫健委的考核工作。

2.2020年10月11日,按照“产科、计划生育”的考核标准,准备考核材料,针对所发现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整改。成功完成香坊区卫生健康局妇幼指导中心的考核工作。

3.2020年11月6日准备“电子化注册信息核查”材料,按要求完成上报。

4.2020年12月4日准备省厅“整治医疗乱象”材料。

医务科2021年工作计划

一、完成医务科基础工作如注册、变更、信息录入与维护、报名等。

二、继续落实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并加大监督和落实力度。

三、继续加强医患沟通的监管,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依法行医,最大限度的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因为沟通不到位引起的医疗纠纷。

四、防止医疗事故 确保医疗安全

认真做好医疗质量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医疗防范措施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组织院内职工学习有关医疗法律法规各项条例。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质量管理,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医疗终末质量评价,扩展到医疗全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检查督促上去。重点包括:强调入院告知书、授权书、各种诊疗知情同意书的规范完整书写。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讨论”“危重病例讨论”“抢救危重病人讨论”的各种记录及医师交接班;组织科室加强对诊疗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考核。加强对诊疗计划、用药安全性的检查力度。

五、医疗质量管理

1.查房管理:全院所有临床、门诊科室轮流循环进行查房。查房内容包括:(1)医师交接班,科室实际交接班进行状况和书面记录的真实性;(2)三级查房的执行情。重点督促科室教学查房和主任查房的规范落实;(3)住院病历的书写质量;要求24小时大病历打印装订。(4)危重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情况的及时性与真实性。听取科室主任对科室医疗运转、质量管理、科研教学等情况,针对不足提出合理改进意见。

2.病案质量管理:每周到临床科室抽查运行病历,要求及时性。严格按照病历中三级查房、讨论、会诊、医嘱病情的查对等方面进行监控;另外严格规范医师交接班,抽查科室月质量教育分析,帮助科室查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督导三基三严学习记录。

终末病历 每月到病案室抽查各科出院病历,每半年对抽查的终末病历进行展评,并严格按“哈尔滨美罗湾医疗文书质量考核奖惩办法”奖优罚劣。

3.重点科室监管

1.重点抽查内容:严格规范危重患者的病历书写及医护人员交接班记录;病情较重的患者,严密观察病历书写记录,三级医师查房、会诊记录,转诊情况是否及时上报医务科,是否做出相应的处理。预防医疗纠纷,消除医疗隐患。实际观看医务人员对危重患者各项技术操作的熟练度、规范度;

2.对疼痛科、康复科的监控: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前/操作前的实际治疗进行情况;完善各种协议的签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六、继续医学教育

1.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培训。培训主要法规制度培训,做到依法行医、依法执业(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医患沟通管理等),通过分期讲座的形式进行,医务科全程监控,并抽查培训人员学习记录,并在阶段学习后进行现场提问和书面形式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上岗。

第12篇

一、目标任务

1.建立和完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卫生院技术帮扶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派出一批技术骨干,培养一批实用人才”的方式,探索建立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支援卫生院的新途径、新机制。

2.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改进服务流程,规范制度管理,拓展服务功能,逐步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增进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与卫生院的协调合作,更好地落实会诊、双向转诊制度。

二、组织要求

1.局成立技术帮扶工作协调小组。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技术帮扶工作责任制,明确分管领导,确定具体业务科室和具体联系人,统筹协调本单位技术帮扶工作,做好上下级单位沟通协调,统计上报有关技术帮扶工作数据,检查、考核技术帮扶工作情况。统计报表及培训PPT年底由帮扶单位汇总报卫生局医政科陈影科长处。

2.技术帮扶工作每一年为一个周期,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卫生院工作的实际需求,按照工作方案和技术帮扶要求,制定全年具体工作计划,选派相应的技术骨干深入卫生院进行帮扶。

3.帮扶人员要做好帮扶日记,详细记录各卫生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重点考核对象考核情况。

三、具体内容

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派出的技术骨干要深入卫生院,围绕帮扶内容开展检查、指导、培训和考核。每个卫生院帮扶时间不少于半天。

1.检查。围绕帮扶内容,详细检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逐一列出。

2.指导。对列出的问题及不足逐一分析,手把手进行指导。

3.培训。围绕帮扶内容进行全员培训。

4.考核。每项帮扶内容卫生院要指定一人作为该项工作的带头人,培训结束后对带头人进行重点考核,做到带头人能熟练掌握相应技术要领,并在今后工作中指导本院开展好此项工作。

四、考核评价

1、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把选派医务人员在技术帮扶指导工作中的表现纳入医师定期考核内容,可作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和评聘职称的依据。对工作成绩突出者,在进修学习、提拔任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