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7 20:46: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我课后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数学教师;自我评价;策略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同时他还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就说明,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仅要注意经验的积累,还要注意不断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查找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师对教学活动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呢?我们课题组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教师教学自我评价的内涵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式、方法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检讨得失、权衡利弊、系统总结,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逐渐成为驾驭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
二、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课前反思评价,课中反思评价,课后反思评价
课前反思
其要点是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未来的教学的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这种反思主要是评价好以往的课堂教学,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者借鉴别人上课的情况,结合新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主要是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具体包括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组织、教学技能的应用、师生互动等内容。课中反思十分重要,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随时通过各种手段检查学生掌握得怎么样,反馈后迅速作出判断,作出调整。有的教师上课不管学生反应如何,只管讲自己的课,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课后反思
主要对已完成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课后反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完一堂课后立即进行总结反思,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补充自己的备课设计。第二种课后反思,则是宏观的反思,即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反思的不仅仅是一堂课,而是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
三、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培养自我评价习惯
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数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主动探究教学的奥秘,寻找教育的真谛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试想,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领会、悟性和内省,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没有对新理论和方法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迫切需要,怎能主动有效地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并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呢?如果对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知之甚少,又怎能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应广泛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学习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如校本培训、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等。
2.参与教育科研,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升华和超越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体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托科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
3.撰写教学后记, 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为教学后记。数学教学后记主要报括:记精彩之处、记遗憾之处、记学生的高见、记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写再教设计等。写教学后记,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长期以往,必有收获。4.通过观摩与交流 ,提高自我评价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观摩是常见的、也是很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单纯的自我反思,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虚心向同行学习,通过与同一题材的课堂教学情况的比较来对自我课堂教学作出评价,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条捷径。在上完课后,我们可以找一些同课题的录像课资料来观看、剖析,然后与自己课堂教学的环节作比较、找差距,通过不断地切磋、琢磨,最后完成总结经验、获取教训、不断完善的反思性过程,达成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反思的理想境界。?也可以主动去听教研组中其他教师上这同一课题的课,然后进行参照对比,对自己比较成功的做法要及时加以总结和优化,对双方不同的做法要客观地加以分析,要实事求是地提出来和老师开展讨论、交流、沟通,切忌固执,要虚心、耐心、诚心。特别是针对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谈得深刻、彻底,决不能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应作为自我评价的一个重点来看待,要死抓不放,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的教学评价才是深刻的、有效的,才能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
5.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拓宽自我评价渠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对自我的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更能准确地反映出教学的有效度,反映出作为共同学习体的师生双方的参与态势和互动效果。所以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课堂参与评价表的反映情况来作出分析、评价、反思。通过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对评价中呈现的一些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间接地了解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和感受,可间接地来审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从而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对教学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评价,要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和反思,以便能更优化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一种有意识地进行研究的良好习惯,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自我评价策略。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发展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教育智慧,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案教学法;机械基础;复习课
本文从理论依据、学案的设计、实施过程、反思四个方面探讨学案教学法应用于高三《机械基础》复习课中的可行性。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教师只是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为学习者提供建构知识所需要的帮助,以使学习者的理解进一步深入。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内容包括:认真编写教材,便于学生自学;提出现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供可选择的各种学习条件、目标和情境;允许学生自己确定各种学习内容、计划和目标;分组教学,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果。
(3)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原则是:如果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在其现有发展区之内,就应该让他们通过自学来解决;如果学习的内容超过了其现有的发展区,那么就需要教师帮助和引导了,或者需要学生一定时间的自我探索。
二、学案的设计
根据实施本课题前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这门课程主动性不强,接受知识比较呆板,不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些问题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会培养出创造型人才。通过学案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能力。学案如何编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以下是本人对学案编写的思路。
(1)学案设计的原则。①课时化原则。对复习内容采取分课时处理的方法,保证一个小专题学案为1~2课时。这样,不仅有利于将本课时学习的知识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且加强了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利于更好地实现既定的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②问题化原则。将课本知识点转变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探究、释疑、激思,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素质。③参与化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学案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从想要学习到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④方法化原则。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学案设计将“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同时关注学习方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⑤层次化原则。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如认知水平的高低,学习能力的好坏等,在编写学案时应注意将复习内容处理成富有阶梯性的、层次的、符合不同学生认知规律的学案,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一定的收获,每个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更有信心学好本课程。
(2)学案的组成部分。学案基本组成:学习目标、课前基础知识回顾、课堂探析、知识链接、拓展训练、课后练习、课后反思。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②课前基础知识回顾。让同学们对本学案中要求复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复习,增强学习主动性。③课堂探析。学生事先完成学案中的题目,通过做题能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对有质疑的问题做上标记。在课堂上,就题目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探讨。④知识链接。知识链接部分是与课堂探析部分相关的知识点的延伸部分,也是新旧知识链接的部分,有助于学生做好知识的归纳总结。⑤拓展训练。通过前面的知识的讲解,进一步巩固练习并适当拓展知识。⑥课后练习。通过课堂的讲解,课后学生做适当的作业检验这节课的掌握情况。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业也要有一定的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课后作业中,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能力的锻炼。⑦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包括两个方面: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学生反思是学生对照知识点、考点的要求进行认真反思,自我检查。比如:是否已全部掌握知识点和考点,学习之后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存在的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反思之后,通过自己或者寻求老师帮助将问题及时解决。通过这种自我反思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总结,自我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教师反思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这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学案中哪些设计不太合理,还需改进,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过程
我们的学案大都包含“课前基础知识回顾、课堂探析、知识链接、拓展训练、课后练结”等环节。由于学案的编制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在使用学案时要因材施教,不断总结、反复修改,使学案逐步趋于完善。
(1)提前发放学案,学案中明确学习目标,指定复习范围。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完成课前基础知识。因为本学案是用在复习课上,所以学案中课前基础知识练习题是考察的基础知识,高考中的题型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在后面复习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忘本。学生自主复习过程中,可以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为后面自学做铺垫。
(2)课堂探析部分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体现形式。在本教学环节中,学生针对学案中设计的题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3)知识链接部分是与课堂探析相关的知识点的延伸部分。我们不能就本节内容讲解有关的知识,前后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因为我们现在是复习阶段,练习的题目都是综合题,它把很多知识点都融入一道题中,一幅图出现过很多次,但每次我们可以考察不同的内容。而我们的学生做题往往正确率不高,其原因是学生对基本知识不够熟悉,没有总结题型的能力,没有思考的习惯等等。这就需要教师从中指导,让学生逐步按照老师的设计,思考所涉及的其他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思考的习惯。
(4)拓展练习的设计应与对应课时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在设计拓展练习时,应注重多设疑,使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由未知到有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从而增强学习能力。学生须当堂完成拓展练习题,通过练习不仅能消化、巩固知识,还能及时为教师提供直接的教学反馈,以便教师对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相应指正,做出正确评价。
(5)课后练习,是学生用课后的时间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课后练习中有两类题,第一类是与例题相近相仿的题型,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第二类属于提高型的题目,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挑战一下,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课后练习的布置体现了分层原则,就是对不同基础差异的学生布置不同能力水平的作业,使作业的能力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互适应。
四、反思
教有法,但无定法;学有法,贵在得法。学案教学法的重点在于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本人在教学中,对学案进行精心编制。运用学案教学法一段时间以来,得到一些体会。
(1)教师投入的精力很多,但很值得。因为在实施学案教学法之前,必须自己编写学案。在编制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让学案能起到高效的作用,不需要再浪费时间花在学生已懂的问题上,重点落在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这就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
(2)一个良好的氛围十分重要。创设轻松平等的氛围,创设利于学生思考的氛围。创设平等、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聆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部分内容,课堂上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和交流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使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充分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预期设定的发展,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这也是继续研究的重点。
(4)尊重并善待不同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方式不同,思维策略不同,认知水平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鼓励并提倡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关心与帮助。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充分发展他们的潜能。
(5)学案教学的实践,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在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案教学模式使教师主动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将教师的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学生的以“学”为重心上,将教师的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上,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所有这些,都促进了教师研究意识的增强和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光,陈启胜.构建学案导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山
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
科学版),2007(4).
[3]孟献华,李广洲.教案与学案的对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2).
[4]倪爱兰.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三英语专题复习中的应用[J].外语
关键词:反思教学 生物教学 应用
反思教学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反思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先进的专业知识、实践效果、学生的反馈等多角度地对生物教学进行理性反思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生物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学魅力。
一、反思在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在生物教学上,教师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教学能力,就必须认识到反思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学反思是适应生物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隐含的背景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而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能使学生探索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心智,也能使教师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以及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更应该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生物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二、反思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教学反思源于教学实践,生成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不注重总结和反思,就找不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和收获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在哪里。而反思性教学以具体问题为起点,针对该问题展开探究与反思,最后解决问题并将改进的计划付诸行动。
1. 课前反思,就是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教师如何教?教什么?学生如何学?学什么?作为教师,就是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备好课。备课是教师为上课而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有效上课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合理运用教材,大胆实施创新。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学生对生物标本、模型、活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具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如在讲解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子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这样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发挥主体优势。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确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深度和难度;才能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情况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课中反思,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及时发现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一,要创造有效的课堂设计。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创造有效的课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以及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有效教学目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以问题为线索,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出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首先利用“问题探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激发探究欲望。其次引导学生模拟参与到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分析杂交实验的结果,由表及里地提出问题,如生物性状的遗传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如果不应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会发现3:1的性状分离结果吗?在规律性的遗传结果中蕴含的遗传本质是什么?使学生在模拟科学家发现问题―推理假设―实验验证的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突破难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教学内容由难转化易,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而且使学生巩固新知识点的掌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将模拟实验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机结合,突破教学中难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亲身活动中,探讨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结合与遗传结果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打基础。在指导学生做模拟实验时,必须使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意义,引导学生明确不同彩球与遗传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随机抓取彩球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关系,进而理解生物在有性生殖时,由于遗传因子分离以及受精作用,结果导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
说起“高效课堂”,在现今的中国教育界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而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江苏“洋思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336模式”。细究这些模式,无一例外都加大了对课堂环节的重视。而我的理解: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和空间里,将教学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的过程。
我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从教学设计到实施落实“六环”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再对每一个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听课、评课总结其高效之处及存在问题,深化教学反思提升教师自身素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习惯。通过一些探索和实践,就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构建高效课堂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找到了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课前:重点定位过高。部分教师忽视了对《课标》与《新课标教学要求》的认真学习与细心研究,教学设计时拔高教学要求、增加教学内容也就随处可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育思想仍以传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目标以大纲和教材规定了的目标为目标。
2.课堂:重教学内容传授,轻学习方法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重教学内容传授轻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仍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仍把学生看作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教学过程程序化、机械化,教师依然扮演着主体地位,教学手段单一、陈旧。
3.课后: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即是部分教师有反思的习惯也仅限于口头反思,不做反思记录。教案中的反思了了几句,并且课课几乎一样,短短几句也不能写出教学的得与失及改进方法,只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反思不能起到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的作用。
二、优化教学环节的有效策略
1.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为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全体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改进,在改进中前进。因此,全体教师要加强自修,围绕自身专业和兴趣,博采众长,加大“才、情、学、识”的积淀;积极学习并领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唯有教师自觉学习、不断精进,转变才能实现,因为“人是可以改变的,具有可塑性,但是要靠自己”。
2.建立“三段六环导学”模式
“三段”指围绕课堂中心,为落实“先学后教”,强调三个阶段:课前师生准备、课堂导学互动、课后巩固反思。意在突出课堂中心,但不局限在课堂,课前师生的准备和课后师生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都是课堂的必要延伸。从学生主体角度看:课前,学生借助教师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必要前提;课后,学生通过拓展练习延伸巩固课堂成果、通过反思总结提升,是促成下一次互动的基础。从教师主导角度看:课前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堂上千方百计搞活气氛;课后教师个体反思精进,日积月累渐成风格,是教师成就自我、成就学生的有效途径。
“六环”指强调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六个基本环节(既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师导生学,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突破疑难;达标检测,反馈小结;布置作业,拓展提高。)但并不是教学活动先后顺序的硬性规定,教师个体在遵循保证基本环节齐备的原则下,可以灵活变通。“六环”意在通过具体环节的要求,以实现师生、生生的高效互动。在长期的“六环”教学模式的练习中,达到“三个转变”即课堂教学要变注入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情意培养并重。但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上各环节可做灵活的调动,不能每节课都去死套这个模式,一味的去死套这个模式会把自主学习的新课改模式推向疆死化、模式化。
活动反思写法如下。
1、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2、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3、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4、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来源:文章屋网 )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平时对自己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亮点与遗憾以及瞬间的灵感进行总结分析、学习完善的活动,因此,教师通过坚持撰写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在反思中解难,在反思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还能为自己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反思 教学能力
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主要指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思考。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抱怨语文难教、知识太零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往往都是从学生身上找毛病,教学反思的提出正是对这个问题的纠正,让教师从自身找一下原因,积累一下好的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一、要善于自我提问,在质疑中解决难题
我们经常和学生说“学贵有疑,小疑则有小进步,大疑则有大进步”。作为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你才能更有效的帮助你钻研教材、寻求到适合你本人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多问一问:“学生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我该怎样去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学生可能会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你的备课思路回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的孩子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二、要善于总结分析,在反思中完善教学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有这种感受,一个人同时执教同年级、同学科的两个班,无任课前怎样认真地备课,讲课时总感觉到每天第二堂课效果要好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每上完一节课后,不管有意无意大家都会总结课堂中的一些得失,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时进行调整,正是由于这些总结和调整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明白这一点之后,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都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对课堂上的精彩之处,不管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还是某个引起了学生浓厚兴趣的做法,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其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我都坚持较详细地记录下来,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同时加以完善,等待下次教学时拿来使用。而对于课堂上的疏漏、失误,我不但认真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而且还找其他老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经常性的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让我的教学少走了许多弯路。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许多遗憾。我们不妨从教学问题的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多想想我错在哪?我的教学毛病在哪?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要善于深入研究,在探究中寻求方法
课堂是我们教师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要让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因此,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反思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尤其重要。课后反思主要包括对教材的知识点落实如何?或对教材的再创造是否切合学生实际?课堂节奏感、密度大小适当吗?有没有让学生体验感悟?有否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反响如何?有关细节处理得当吗?有无改进提高之处?有没有对学生新的想法或观点质疑,充分鼓励并因势利导?对突发事件有没有机智应付?产生新的教学灵感没有?讲练结合得好吗?课堂小结如何?重点、难点突出、突破了吗?上课有没有激情?有否感召力?如我在执教《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时候,他曾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老师问:“你们平时都看过《三国演义》我们现在不妨通过课文多其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到时,我们看谁评的精彩。”过一时段,有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手,说:“我喜欢周瑜,因为他有着过人的智慧,是个很好的将军。”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你觉得周瑜好吗?他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之我见
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的行为和效果的总结和评价。它是传统教学过程“五环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政治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教十年来,本人教学业务的长进,教学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注重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
长期坚持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可以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任何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学业务素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其中,善做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有心人.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加速自己成熟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进行自我反省,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长善救失”,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长善救失”,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既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也难免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的“长善救失”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第三.有利于复习借鉴,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及考核的特点,决定了高三年级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能力考核要求高,时政性和思想性强;既要精讲精练,又不能猜题押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平时笔录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从中可以判断出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觉悟平时授课中落实很好,学生掌握得扎实;哪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学生掌握得也不够理想。通过对照分析,复习辅导时做到了心中有数、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有较多的课时抓重点、搞热点,有较多的精力从事“培优、提中、补差”,以达到提高成绩之目的。所以.借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既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
一个虚心好学的青年教师,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性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扬长避短,自我鞭达,尽力追求教学的完善。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l)必须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毕竟属于主观的东西,要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有实用价值,必须如实地反映教学的客观性。这里所说的教学的客观性,是指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必须忠实地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方而和不足方面,切忌随心所欲,随意夸大成功经验,或只记成功之处,不足方面竭力遮盖;要克服露短揭丑心理。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符合教学实际,从而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具有实效和生命力。
(2)必须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般地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内容应以公开课的评价要求为对照标准,落实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要求。从知识角度看,应检查新授课的科学性,检查对教材重点、难点的落实情况,总结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的信息(情绪反映),核对数据、材料等;从政治课德育功能看,应检查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当堂课后的分析、运用情况。此外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应检查的。标准和要求的高低一般与教师成长过程相联系,新教师可以低一点,以后逐步提高。切忌标准和要求的过高或过低。总结的形式一般是在每一节课后进行,以书面文字进行笔录,并依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侧重,或注重知识体系、或注重能力方面、或注重觉悟方面,或三者综合。切忌流水帐式,缺乏理性分析,或每次记录都是老面孔,单调无味,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必须处理好“显效果”和“隐效果”的关系。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显效果”,是指教师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后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效果上所发生的或所体现的种种有形变化。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隐效果”,是指教师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后在教学认识、教学的处理和应变能力、教学艺术上的潜在的无形变化。“无形变化”是“有形变化”的必要前提,而“有形变化”则是“无形变化”的必然结果,两者完整地体现了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辩证效果,切忌急功近利,只追求“显效果”、而忽视“隐效果”的存在,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内驱力。
总之,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效果是显然的,但要讲究科学精神,贵在持之以恒。
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的行为和效果的总结和评价。它是传统教学过程“五环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政治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教十年来,本人教学业务的长进,教学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注重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
长期坚持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可以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任何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学业务素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其中,善做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有心人。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加速自己成熟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进行自我反省,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长善救失”,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长善救失”,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既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也难免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的“长善救失”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第三,有利于复习借鉴,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及考核的特点,决定了高三年级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能力考核要求高,时政性和思想性强;既要精讲精练,又不能猜题押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平时笔录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从中可以判断出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觉悟平时授课中落实很好,学生掌握得扎实;哪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学生掌握得也不够理想。通过对照分析,复习辅导时做到了心中有数、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有较多的课时抓重点、搞热点,有较多的精力从事“培优、提中、补差”,以达到提高成绩之目的。所以。
借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既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
一个虚心好学的青年教师,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性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扬长避短,自我鞭达,尽力追求教学的完善。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l)必须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毕竟属于主观的东西,要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有实用价值,必须如实地反映教学的客观性。这里所说的教学的客观性,是指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必须忠实地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方而和不足方面,切忌随心所欲,随意夸大成功经验,或只记成功之处,不足方面竭力遮盖;要克服露短揭丑心理。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符合教学实际,从而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具有实效和生命力。
(2)必须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般地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内容应以公开课的评价要求为对照标准,落实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要求。从知识角度看,应检查新授课的科学性,检查对教材重点、难点的落实情况,总结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的信息(情绪反映),核对数据、材料等;从政治课德育功能看,应检查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当堂课后的分析、运用情况。此外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应检查的。标准和要求的高低一般与教师成长过程相联系,新教师可以低一点,以后逐步提高。切忌标准和要求的过高或过低。总结的形式一般是在每一节课后进行,以书面文字进行笔录,并依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侧重,或注重知识体系、或注重能力方面、或注重觉悟方面,或三者综合。切忌流水帐式,缺乏理性分析,或每次记录都是老面孔,单调无味,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必须处理好“显效果”和“隐效果”的关系。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显效果”,是指教师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后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效果上所发生的或所体现的种种有形变化。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隐效果”,是指教师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后在教学认识、教学的处理和应变能力、教学艺术上的潜在的无形变化。“无形变化”是“有形变化”的必要前提,而“有形变化”则是“无形变化”的必然结果,两者完整地体现了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辩证效果,切忌急功近利,只追求“显效果”、而忽视“隐效果”的存在,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内驱力。
总之,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效果是显然的,但要讲究科学精神,贵在持之以恒。
在小学的初级阶段教育内容更多是拼音教学,而小学生在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需要对于文字有着基本的运用能力,这便需要教育人员在相关的阶段内引入读写教育。在这个阶段,小学生不仅需要具有对于文字的阅读能力,需要具备使用文字的基本素质。本文针对读写教学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教育人员带来思考。
一、读写教学的意义
1.读写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
语文是一类语言的教学,所以基本能力便是对于文字的掌握,落实到母语之中,这些能力更为重要。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之中,对于文字不仅仅是需要简单的发音,更需要对于文字开始形成初步的认识,所以在这个阶段的读写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学生对于文字的实际运用过程之中,读、写是不能分开的两种能力,同样这两种基本能力组成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也是应用之中的基本能力。
2.读写能力的教学有助于训练小学生自我思维能力
文字之中往往蕴含的不仅仅是含义,同样还包含着文字使用者的情感和思想,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读写能力的教学,可以从思想层面上指导他们的基本情感,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大有裨益。同样在进行读写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有效帮助他们训练自我思维能力,建立对于文字的基本认识,对于文字有着一个较为明确的知识体系,对于日后的学习过程有着巨大帮助。
二、现阶段读写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尚未形成自我积累,写作能力提升不显著
小学生的文字储备较少,这就导致了他们尚且不能使用文字进行有效的自我表述,所以说很多时候读写教学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功用,无法形成学生自身能力的显著提升。同样文字的使用往往需要相关的积累,小学生在这个方面往往较为薄弱,很多时候即使教育程度已经达到了,但是仍然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说这方面的语文读写教学仍然存在系列相关问题。
2.课堂交流不足
小学生处在人生一个较为幼小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不能对于自身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描述,很多时候在课堂上不能对于自己的不足进行准确的描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即使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不能进行正确描述,所以说现阶段小学之中的课堂交流较少,很多时候导致工作开展不顺利。学生不能和教师建立有效的连接,很多时候自身也存在害羞的情绪,一些教学过程之中即使自身存在听不懂的地方,也不好意思向教师进行提问,所以说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课堂交流不足仍然是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3.不能对于学生进行准确的课后指导
所谓有教无类,教师在现代社会更应该明确教育的积极意义。教育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之中,同样课后也是良好的教育时间,在现阶段的教学之中,往往在课堂后的教学容易出现多种问题,进而导致了相关教学系统不完善。随着教育制度的发展,现代学校已经抛弃了传统的成绩排名方式,但是更为良好的综合评价仍然尚未完善,这就导致了相关学生不能进行精确自我定位,所以现代教师更需要进行良好的课后教学,其中便应该包括课后对于学生的综合评价。新课改时代,已经对于成绩排名进行了有效的废除,因为这种排名行为很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隐疾,所以说不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课后指导一方面便应该包括对于学生的不足进行补充,另外一方面对于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保证学生有着明确的自我认识。对于现代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课后的相关问题同样制约了教学的发展。
三、推动小学高年级读写教学的相关对策
1.做好总结积累工作,厚积薄发
良好的积累永远是知识储备的良好途径,古人长谈厚积薄发,尤其是语文系统更是如此。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掌握文字的阅读使用能力,落实到基本教学之中,便是对于学生进行基础的累积,帮助学生对于相关概念进行不断积累,这也是语文读写教学的基本目的。教师可以在读写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每一次课堂学会几个新汉字,熟练掌握,天长日久,这些文字便会逐渐成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到达最后,便会成为学生的相关应用能力。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去通过自己制作读写小卡片,卡片上包含了文章的写法和阅读,这种自己动手制作过程便是学生对于文字的基本掌握过程,然后通过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读写小卡片进行检查,这便是实际学习之中的一种办法。在课堂教学完成后,不仅仅是教师需要做好总结工作,可以指导学生同样对于每一堂课程进行总结,在课后指导学生写作相关的总结日记,虽然学生的文字使用能力尚存在不足,但是总结日记可以很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复习。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只有真正做好总结累积工作,才能真正建立自身的文字使用能力,进行有效的厚积薄发。
2.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和谐课堂气氛
生活是语文最好的老师,因为语文是母语,所以在实际生活之中应用往往便会对于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因为自身的年龄较小,所以实际运用之中不能对于语文应用有着较为明确的认识,所以需要教师在生活之中进行相关良好的沟通,帮助学生对于文字进行应用。例如教师可以用小学生喜爱的话题,可以和学生用对话进行《熊出没》的探讨,建立良好的沟通,这种沟通模式帮助师生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讨论动画的过程之中进行相关语言的指导。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思想,同样可以帮助小学语文课堂建立良好的气氛。课堂良好的气氛同样也可以帮助师生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自卑心理,小学生年龄较小,很多学生仍然存在害羞的情绪,这就导致一些小学生在出现不明白的情况时,不能真正对教师进行发问,很多不解便会一直羁留心中。良好的沟通很好地提升了课堂气氛,小学生也可以鼓足勇气及时发问。所以说在现代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之中,良好的沟通十分重要。
3.建立综合评价制度
现阶段对于学生进行评价的根本目的便是帮助学生建立对于自我的了解,所以说现阶段评价的方式应该改变。也就是在现代,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应该建立综合评价制度,在实际工作之中,教师及时反馈出对于学生的综合评价。学生可以通过综合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教师也可以建立学生的相关档案,针对一些尚且存在不足的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同时教师也应该明确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课后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阶段,所以说教育往往是一项综合事业,更需要教师将心血撒入其中。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需要有着蜡烛的情怀,将自身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之中,真正帮助每一个小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在读写教学之中汲取到应该吸收的养分,同时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人信心进行培养,同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根本意义。
一、教学设计时的“前置(前瞻)性反思”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们在导学方案设计时应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碰到的难题以及那些不容易理解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同时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就此在备课时,我们应当对过去的导学方案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其他老师在教学这些问题或重难点时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有哪些经验仍可采用,继续改进的是什么?再进行新的导学方案设计. 当然,还应注意,设计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对知识的接收能力,预设在导学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列出解决策略. 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我结合过去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对这个重点理解不深刻不透彻、运用不自如,且经常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于是在新一轮的导学设计时,我决定改变过去先自学,再点拨,后练习的步骤,采取先自学预习、实验操作、点拨指导和练习. 尤其是实验操作环节,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动手给小组成员分铅笔(15枝,每组6人),并引导他们观察、讨论、比较、思考,最后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所做所见总结得出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的规律.
二、课堂教学中的“及时(冷静)性反思”
“金无足赤”. 再好的教学总有疏漏或欠缺的地方,课中不时会有突发的“意外”,难免总有期待改进、优化的环节. 因此,在导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质疑和学习的效果以及他们创新火花的闪现,及时反思教学中出现或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在短时间内反思我们的导学行为,调控教学策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好地促进思维发展数学素养的提升,迎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譬如,当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出现思维“梗塞或短路”时,我们应及时反思该怎么启引和鼓励学生自主或合作克服这样的阻碍;当课中发生突发事件时,我们应及时地反思如何委婉地逆转,使学生的心迅速回到学习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
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时,我出示了一题“梯形的铁皮的上底是5米,下底是8米,高4米. 求它的面积. ”很多学生都按照常规算出了结果. 在学生汇报时,一个学生列式(5 + 8) × 2 = 26(平方米). 其他学生是一堂哄笑. 没想到这个孩子歪着小脑袋说:“它的高是4米,刚好是2的2倍,在算的时候先乘以4再除以2,不就是乘以2吗?这样简洁、干脆!所以我用梯形上下底的和乘以2就等于面积了. ”学生们听这个孩子的解释,都在点头表示肯定. 此刻我立即冷静下来,顺势问道“那是不是所有梯形面积的计算都能用这样的方法呢?”我没有只管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是放手让学生讨论,结果他们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的倍数时,此法行不通. ”其实,类似这样的不能预料的问题,在教学中广为存在,作为教师不应打断孩子的“奇思妙想”,而是即时反思,怎么启引学生克服思维障碍.
三、课后总结时的“回顾(更正)性反思”
课后反思,这是教师对导学的全程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回放的过程,包括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学的得失等等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找出教学实施到位和不到位、成功与失败之处,研究有瑕疵或失败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寻求改进的措施. 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反思教学成功之处
对于数学课来讲,每节课都有需达成的目标,并有预设实现此目标的导学方案和实施的数学活动. 为了进一步实现高效低耗,更有益于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有必要对我们自己的每节课中的成功之处作一个反思. 如,教学的重难点是如何突出和突破的?“双突”策略是什么?与以前教学比这个内容时低耗在哪里?教学中的亮点是什么?精彩的片断有哪些?对促进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教学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带来了哪些灵感?为什么?等等. 这样反思并做好记录以便后用.
2. 反思教学失败之处
失败乃成功之母. 对于教师来讲,一节课的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失败和失败的原因. 因此,在每节课后,我们应严肃认真地反思自己教学中的疏漏、失误,并以此为鉴. 主要从这些反面着手:教材的处理为什么不到位、学生的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与预期效果的差距、对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得如何,是不是理想的效果,等等. 这些我们都要对自己的教学作认真的剖析,追因挖根,并从中吸取教训.
3. 反思学生的反馈
关键词:课后反思;授课心得;教学设计;回顾;小结;经验;教训
课后反思,亦称“授课心得”,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写课后反思的过程其实也等同于教师课后自我评价的反思过程。教师的业务成长是在不断的实践、学习、总结、反思以及再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这种总结和反思反过来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阶段性的教学活动完成后,如果能够及时进行回头看的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问题直观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学方化教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怎样对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写课后好反思?课后反思“反思”什么内容?本人结合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每一个教学活动都会有成功之处,比如找准活动内容选择的切入点;巧妙新颖的引入;教学难点的突破;直观教具的合理运用;善于抛接、促进互动的提问技巧以及留有悬念的延伸活动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将他们记录下来,目的是便于教师今后在教学中参考使用。通过阶段性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总结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进行提炼,形成自己教学理论和教学风格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2“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比如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甚至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对孩子积极性的挫伤以及草率的收场等等。把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录下来,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与矫正,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偶得”
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教学活动中的每一句话,更不可能百分之分地预见孩子的思维活动、发展状况及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性事件的产生,教师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例如在《着火了,怎么办》教学活动中,当我无数次提问“着火了,怎么办”后,孩子毫o反应,忽然我想到了是否可以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来体验和体会着火时的感受,于是我就改问:“如果你们家着火了,你会怎么办?”并鼓励孩子之间相互讨论后再回答。结果,孩子各抒己见,把活动引向了,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如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就会转瞬即逝,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4“反思”孩子学习中的“智慧火花”
教师作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牢牢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孩子作为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孩子人多而学法不一,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问题。他们的一些发言和做法可拓宽教师和孩子的思路,促使其他孩子顿悟,有时还可以把教学引向,来补充和完善教学。教师对这些“智慧火花”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记录在课后反思中,为以后的教学补充一些新鲜的“血液”,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师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5“反思”孩子学习中的“拦路虎”
教师可以在孩子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所在。记录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对教学中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及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查漏补缺,对症下药,消灭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实现孩子的“旧知”向“新知”的迁移。例如,当孩子在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中碰到障碍和遇到挫折时,教师应善于判断每个孩子的忍受挫折的限度,给予孩子适时的帮助,使孩子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至于消失;当孩子回答错误时,不应该马上去纠正或通过语言、语气等让孩子感到自己出了错,而是应该迅速判断孩子的经验水平,调整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使孩子在操作、尝试、记录、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感性地认识一些科学现象,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反思”“下次如何做”
任何一位著名的教师,她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习惯――每教完一节课,总是写一写下次再教时如何做,因此她们的课教得炉火纯青,常教常新。我们都应该学习名优教师的良好教学习惯,在教完每一节课后,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根据活动的体会以及通过多种渠道反馈的教学信息,写一写“下次如何做”,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改进。这样做,有助于把自己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
7反思中应注意的问题
7.1以课改思想为指导
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同课改思想相对照,从对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来进行反思,有意识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束缚,为自己的教学活动确立正确的导向。
7.2以教学实践为基础
一、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参与到新课中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过程。课前预习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学生参与到这一环节中,提前感知新课内容,才能更好地进行新课的学习。传统的预习方法是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读一遍,能够完成课后的练习就算完成预习任务了。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觉得,从两个方面适当改变预习方法,才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去预习。
学生在预习新知识时不应该只是抱着读一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进行,而应该带着疑惑去钻研,当问题得到解决时,才说明书上的内容真正理解透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学生可以带着“长方形有什么特点?”这个疑问去预习,从而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印象才会更深刻。
2.组织多样的形式进行预习。
我觉得预习的形式并不仅限于学生去完成读书、完成课后练习,我们还可以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等组合来完成预习任务。当然,在预习时我也提倡学生除了阅读教材之外,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收集材料、制作学具等方式获取知识。比如,在学习《认识角》时,课前我就让学生自己在家里找一些角,并根据自己对角的理解,试着做一个角。通过这些预习工作,学生就可以更轻松地掌握新知识。
二、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新课中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新授应该处于最主要的位置,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应该在这一环节中得到充分体现。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是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
1.趣味导入――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很有必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么,精彩的课前导入就必不可少了。我也极力支持这一观点。因此,在讲解《剪一剪》这节活动课时,我在课前引入部分设计了两个内容,一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课前尝试剪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带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类漂亮的剪纸作品。正是抓住了低年级学生对剪纸有着浓烈的兴趣这一心理特征,我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有效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2.趣味问答――让学生在问与答的过程中擦出智慧火花。
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也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枯燥的一问一答形式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厌烦,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厌学情绪,相对而言,激烈的、多样的师生互动更有助于学生专心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3.交流总结――让学生在自我小结中将知识升华。
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时、恰当的课堂小结对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查漏补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地把握学生自我总结的时机,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对他们的知识体系构建能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有显著效果。因此,我提倡在数学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当然,交流小结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小结形式。如果新课内容较复杂,我会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如果内容较简单,我提倡学生看着板书自我小结。多样的小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而且在自我的总结中也能够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
三、课后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新课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后练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适当的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教师延续课堂教学、考察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下面我就从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两方面谈一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课堂练习――立足新授知识,稳抓学生基础。
课堂作业是为了及时反馈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帮助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学情,让学生在练习中稳抓基础知识。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我要求所选练习必须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精挑细选,将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的题目汇总起来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一当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得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求,太过枯燥的练习题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因此,可以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内容。
2.课外练习――把握学生学情,因“才”施教。
课外练习是对课堂教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它能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有效的课外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如何才算是有效的课外练习呢?有人说练得越多效果越好!我并不这样认为。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针对不一样的学情,当然得采取不一样的手段,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练习内容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觉得课外练习的布置需要因“才”施教――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不同的布置。所以,我们可以将练习按从难到易分为A(发散思维)、B(能力提升)、C(基础达标)三类,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A类,中等的学生选择B类,而后进生完成C类基础练习。这样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因重复做题而出现烦躁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