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0 12:51: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民间艺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生产生活而孕育、形成和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真实写照。它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特色鲜明的地域性,风格迥异的艺术性,体现出各族人民在观念、情感、视听审美经验上的差异,也全面反映了各族人民不同的风俗习惯、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对生命的最真实的感悟、对自然最真切的感知、对生活最朴实的写照。
一、传统民间艺术地位堪忧
(一)传统民间艺术走向“消亡”
20世纪以来,各地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从农业大国逐步走向工业大国,民族文化赖以生长的空间受到挤压。所谓的“文明”与“落后”,所谓的“流行”与“传统”,相互交错,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场变革中受着极大地冲击。现如今,大家更多思考的都是如何改变、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加上流行艺术的普及,挤压了传统艺术存在的空间,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长年致力于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冯骥才先生曾在不同场合指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每一分钟都在流失。”他呼吁:“我们现在要跟每一分钟赛跑!”但是谁来充当民间艺术的“守护神”?这是一个沉重但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二)传统民间艺术后继乏人
传统民间艺术存在着现实问题,如我工作的城市———桐乡,其长年流传的说唱艺术“三跳”也不例外。当年老艺人演出唱满茶楼,只可惜弹指间,“至今唯有鹧鸪飞”。曾对“三跳”的发展和兴盛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许多老艺人都已作古,一些经过几代艺人锤炼加工、精辟生动、贴近生活、幽默风趣的好书目也逐渐失传,后继乏人,会演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作为桐乡的文化艺术遗产,“三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高贵的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二、学校音乐教育日趋“西化”
学校音乐教育中对传统民间艺术传承的缺失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旧的传承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的主体地位动摇的现状令人堪忧。
(一)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民间艺术的缺失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原因,学校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为重要的职责。无论是《课标》的设计还是课程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忽视地方音乐,不能有效利用地域音乐文化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音乐学家樊祖荫曾说过:“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孕育着他们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精髓,是这个民族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土壤。民族文化的教育是对人的本源的、根的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1]
(二)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失衡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大多是师徒口耳相传的形式,或以民间艺术社团组织来进行的,但这种传承方式现在却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不可否认,我国社会教育体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渠道的文化传承,因此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我们应该迎合新时代的步伐,思考学校教育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路径。而长久以来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文化、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忽视现象是个不争的事实。有多少学生能说出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完整演唱当地民歌?这种现象已引起各国教育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挖掘传统文化艺术资源、重视学校教育中的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未来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传统民间艺术的主体地位动摇
回顾历史,上世纪前半叶外强入侵,西乐随之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巨大冲击。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为寻求富国之道,开始兴办学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音乐教育也效仿西方。曾经传统艺术一度被认为是“四旧”、“封建”、“老土”。由于盲目崇拜西方音乐,传承西方音乐的现象泛滥。使得中国音乐文化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地位。我们的音乐理论的基础是西方的,理论教学系统是西方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几乎断层。由于西方音乐教育及价值观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民间艺术的心理学、音乐美学、音乐价值观被摒弃。拥有几千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民间艺术成为“昨日”,直接加剧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滞后现象的产生。
作者:郑芸 单位: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文集》[G]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美]艾伦•帕•梅里亚姆,穆谦译.音乐人类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任何交流都像是对话,必然是双向的,我们既要承认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理论的优势,也要确保民族文化根脉的活力。让我们高校师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情境的重要性及对学习的影响,从社会和个体角度来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本文试图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更好地进行教学与实践。
【作者单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关键词】: 传统民间艺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正文】:我们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造就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来说包括三大类别:1.工艺设计类(如苏州灯彩、无锡惠山泥人、扬州漆器南通风筝、蓝印花布、织毯等);2、建筑园林类(江南民居、苏州园林等);3、民间绘画类(如木刻版画、邳州农民画等)。
传统民间艺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江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然而,在西方强势文化传入的背景下,这些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曾经一度被人淡忘、甚至抛弃。如蜚声海内外的苏州桃花坞年画、无锡纸马、南通扎染、常州挑花、南京白局、扬州清曲等都已经消亡或即将消亡。幸而在盲目崇洋的喧嚣之后,许多人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失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大力提倡“本土文化”的回归。但是,江苏的现代设计教育并没能及时适应这种可喜的转变,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设计教育理念中仍旧是一个断层。不仅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理论没有形成,甚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以西方三大构成为设汁基础的教育体系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我们既要承认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理论的优势,也要确保传统民族文化根脉的活力,让我们高校师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情境的重要性及对学习的影响,从社会和个体角度来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实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为基础组建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可以看作是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开端。上个世纪80年代后,当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尤其是三大构成理论引人之后,我国的“工艺美术设计”开始转变为以西方现代设计理论为基础的“美术设计”。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在改革开放后短暂的二十年间迅速地与国际“接轨”,呈现出跳跃性发展的特征,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无论从设计形式到艺术语言都受到西方现代设计的强烈影响.传统的图案式样与审美趣味快速地被抽象的、几何的视觉符号所取代。这样的过程和经历在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留下了清晰的轨迹,直到今天问题仍然显得非常突出。在专业院校的设计基础课程中“三大构成”取代了传统图案与相关传统课程的主导地位,大部分学生对于江苏传统艺术元素的了解和认识,仅仅限于美术史或艺术鉴赏中笼统的印象,以及逢年过节时张贴或悬挂的中国结、福字年画、窗花等等,对其所蕴涵的传统意义,承载的传统观念认识偏颇,即使在设计中运用了传统图形,也只是简单的挪用,机械地复制,设计语言苍白乏力,既缺少时代精神,也没有传统意趣。这些无疑导致了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二、将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带入高校课程的实践性尝试
目前江苏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主要是西方模式的“三大构成”,缺少民族性、地方性和民间性特点。把江苏省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带入高校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一种新的尝试,并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理论价值。
我们以江苏省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研究为切入点,在反思、批判与思辩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与理解,突破仅从认知角度的知识传授,重视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将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导入课程教学,以教育的方式去传授,理解传统民间文化,进而达到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宣传、保护与弘扬,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活态保护”。这一尝试既可有效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又可拓展原有的课程教学空间,让我们高校师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情境的重要性及对学习的影响,从社会和个体角度来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并收到保护与传承民间文化的实际效果。
我们在课程设计中通过相关专业师生集体讨论,对江苏省传统民间艺术资源进行认真筛选,以调研方式对部分典型进行专题研究。如扬州漆工艺; 无锡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邳州的农民画、剪纸;南通风筝、蓝印花布、织毯;南京秦淮花灯的专题研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组织师生按照各民间艺术资源分布地进行调研活动。并采用文献研究法、影像记录法、图稿绘制法等,尽可能以图文形式留存有关传统民间美术工艺流程与作品特征;组织师生以采访方式,尽可能对民间艺人进行访谈,了解其身世背景、制作工艺发展演革等。最后对采集的资料做分类梳理,对传统艺术资源的形态依据现代精神进行重新分解组合,以期达到古今融合,革古鼎新的效果。
这种运用新方法、新角度将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引入课程的研究,可以通过学生展览、报告会或其他自由形式介绍给家长、管理者及其他社会成员。突破了以往对此类资源的单纯鉴赏与评价,着力于探究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课程价值,整合传统课程形式与民间美术资源特色课程。针对目前大专院校艺术设计课程研究现状不足的情况,提倡实践性研究,有效利用传统艺术资源的课程开发与研究,体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特点,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对本土艺术的学习不需要靠前人抽象的解释和复杂的分解,而主要是通过传统文化环境的耳濡目染和不断地尝试来理解、掌握的。这种艺术学习没有什么抽象的艺术概念,更多的是依赖学习者与学习环境、材料的一种互动体验,而这恰恰是一种生态学的艺术教育方式,是一种更人性、更符合艺术教育本质、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1]将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引入课程开发,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建立民间艺术教育体系,将会促进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产生、流变、种类、造型、色彩及其审美特点,培养对民间美术的感情,使他们成为民间艺术的欣赏者和传播者,可持续的保护与传承传统民间艺术。
三、结束语
我们通过研究不难发现,社会需要传统民间艺术创新,而传统民间艺术自身更需要创新,民间艺术的保护不能是密封式的,而是积极地、开放的,只有创新才能找到在新时代生存下去的根本。现今社会,设计艺术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巨大产业,现代设计的成就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公认,而传统民间艺术与设计艺术无论造型手法还是创作思维都有相似之处,两者的沟通几乎没有障碍,这也为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最直接的路径。民间美术的传承其实就是元素的传承。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理论化、系统化地研究,建立起传统民间艺术的理论体系,使民间艺术得以良好地保护和传承。注重原创精神与文脉传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构建出既有自己独到之处又不落后于国际潮流的设计理念与教育体系,才能找到为世界认同的“中国设计”。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杭间:《艺术向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出版
2.张道一:《美术长短录》,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1992年出版
3.赵农:l:《设计艺术概论》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
6.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
7.李群:《传统美术》,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年出版
关键词 传统民间艺术 文化特色 美术 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74
Cultural Ecology of Traditional Folk Art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YAN Chunting
(School of Arts,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Yunnan 675000)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splendid culture, traditional folk arts and culture is a culture of Chinese grassroots groups working people in long-term life and the practice gradually formed, which has a unique cultural values, art forms, local customs and aesthetic sty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value of traditional arts, elaborated traditional art TCEs and styl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rt and modern art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rts.
Key words traditional folk ar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rt; cultural values
中国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所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主要包括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以及民俗风情等,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着不同地域的环境、文化和审美,且传统民间艺术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过去,传统民间艺术以生动、有趣、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随着我国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日益崇尚简单、快捷、高科技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关注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人越来越少。因此,促进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成为民间艺术研究者考虑的重要问题。
1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
传统民间艺术作为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其所蕴含文化和发展,与地域特征、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等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传统民间艺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关于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和实地勘察,并对具有传播价值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二是展开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等进行理论分析。但由于研究者对当地文化和环境的了解不够全面,无法充分了解当地传统民间艺术的来源和发展,因此研究者大多只能从外观、形象的塑造,创造出与当地民间文化相似的另类艺术,而无法真实还原出具有当地民间特色的艺术。
2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特色
不同地方都有着当地最出名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民间艺术。传统民间艺术是从民间发展而来,具有大众的统一审美,即使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传统民间艺术依然代表着当地大众的审美情趣。传统民间艺术最主要的特色是质朴、率真等,并体现着当地人们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
2.1 传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
2.1.1凤翔泥塑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同地方所演变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也各不相同。如凤翔民间美术,凤翔处于关中西部,凤翔的木板年画被称为我国五大木板年画之一。凤翔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年画、泥塑和脸谱等,其受到当地文学、宗教的影响,在一些传统节日中,表达出幸福、健康、美满等具有美好祝愿的意义。泥塑被凤翔人称为“泥货”,是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美术工艺,有着数千年的传统。泥塑是由民间艺人手工制作,再经过绘制毛稿、翻坯、打磨、绘图、上色等十几道工序加工完成。凤翔泥塑的形状、花色多种多样,在过去,泥塑是在热闹的节假日用来相互送礼的礼品,因此凤翔泥塑多以夸张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为主。凤翔泥塑的样式主要包括十二属相、神话人物和英雄人物等,并各自有不同的意义,如坐虎样式的泥塑则表达着健康和勇敢的寓意。凤翔泥塑不仅在当地传播较广,还在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国外都享有盛名。
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着“传统工艺+当代审美+地域特色+材料创新”的思路,一方面从纵向着重传统材料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强化传统视觉元素的提取与优化;另一方面更从横向的拓展其与社会相结合而产生具有现代装饰意味的新包装形式,通过高校课程的参与,为传统民间艺术提供再发展的切实条件,以保持其“生产性”或“实践性”,而不是将其“表演化”。
1.1工艺美的运用
民间艺术制作带有较强的感彩和经验性程式化造型特点,制造环境被限制在小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创立了“就材加工、量材为用、物化创造“的民间造物原则。中国民间艺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共存与统一,从加工工艺和材质上都是根据劳动人民自己的需求,从大自然从取材,对自然物质进行简单或复杂的加工利用,进行设计和创造的。
1.2地域生活美的再现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创造,与生活接近、重合的本元性质决定了民间艺术造物与生活的关系。广大劳动人民从生活的土壤里吸取艺术形式,使民间艺术造型更完善、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它表现在现代包装设计中,通过提炼这种传统民间艺术风格的元素、合理地运用到形式美法则中,具体表现为在合乎主题的基础上达到深化和凸显的作用。我国南方的民间剪纸工艺与地域特征相结合,运用现代审美、以及图形正负形重组的现代表现手法,加强包装装饰效果。在表现上突出南方古代的雕镂工艺、南方民族服饰民俗、游灯观灯习俗的特点。现代剪纸保留了传统的技法、纹样、审美,又借助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某些表现形式与观念进行阐释创作。将现代剪纸应用在包装设计中,打破以往剪纸作品展览只局限于作品的平面展示,使剪纸艺术变成了三维的立体形象,它增加了剪纸的信息传递功能,对静态的平面剪纸结合三维的艺术展示有益的尝试,让剪纸真实地走入生活,进入市场。年画作为特有的地域民间艺术形式,它追求物象本身的结构,对线条做概括表现,具有强烈的装饰美感,能够很协调的运用到包装设计中。茶叶包装运用民间年画的表现方法,将茶农耕种、采茶、晒茶、炒茶等制茶过程表现出来。在视觉上即保存了年画的“版”、“线”特征,又结合现代UV印刷技术,很好的以传统民间文化作为资源向现代艺术设计转化。
1.3地域纯朴美的体现
民间艺术中的质朴,即本色、本质的淳朴与率真。从民间艺术品的材料选择来看,多是随处可见的自然物质,如麻、土、木、石、棉、棕、竹、草等,外表看来质朴,但在创制的过程中包含了民众对材料的认识和开发利用。一套“文房四宝”包装,利用四君子之一“竹“子材料进行开发。制成的作品总体上体现出竹子自身的肌理、质地、纹饰、光泽、硬度等自然形态的特征,使主观创作意图与材料自然形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1.4情感美的流露
民间艺术的色彩、图案纹样,造型题材都与人们的观念情感相关联,反映了社会、自然与人类的联系,具有超出感性形象本来寓意之外的内涵。其寓意象征性的感性形象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延续性和集体性,得到了民众的集体认同。运用了广西壮族绣球中”并蒂花图案“,将代表爱情信物的绣球和绣花鞋联系在一起,依附壮族的”花婆信仰“,相信万物生灵信仰的延伸。从绣球的形和图案上进行创新,寻找新的形式,表达出”爱之花,情之果“的情感内涵。这里的图案将作为一种图形化语言,作为一种载体符号,表达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共同认同,是真实情感的流露。
2.结论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传承方式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二,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㈠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㈡文字、图谱记载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著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①。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②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㈢民艺品传播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三,民间美术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瓦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民间艺术品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而被很多人摒弃了。
当代的民间美术保护者和美术理论家多是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古代生活形态的活化石来进行研究和保护,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保存在博物馆之中,见证着一个古老文明曾经出现的辉煌。民间美术虽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而被人们保护和学习着,但实际上,它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很多人对它的喜欢只是出于对一个存在着文化隔膜的逝去年代的怀念,民间美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它和当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文化状态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在这种缺乏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民间美术变成了一种针对西方文化的入侵,而被艺术家与文化工作者们所重新提起的“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很多专家对已经衰落了几十年的民间美术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研究,这些工作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种不分精华与糟粕的保护方式使我们看到的民间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民间美术的真实发展状态。甚至有些艺术工作者为了西方媒体对于“神秘东方文化”的好奇心和对“他者文化”的观赏需求,而制造了一些“伪民俗”的艺术作品,混淆了媒体的视听,使我国的普通民众不能产生文化的认同感,而对民间美术的发展处于漠然的状态。
四,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在20世纪世界现代艺术运动影响下,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这不仅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像现代西方的概念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抽象主义,如新的艺术和动画艺术等方面,中国的传统艺术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强大的挑战,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这种情况会影响该国创造的现代产品设计和追求的一部分。
多元化艺术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继续寻求的途径现代产品设计的创意改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去思考中国的发展现代产品设计的问题。努力融入当地文化,学习现代产品设计中使用的传统民间艺术的元素。从感觉上和艺术起动风格的创作。
二、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及文化价值
民间艺术是民俗文化,是公共生活和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直接反映其独特的生活乐趣,其中包括代人的审美理想的深刻的社会和历史信息。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多样,是人们的精神生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间艺术是密切相关的人们的基本需求,这也直接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民间艺术为载体的民俗文化,民俗活动,它的形象紧紧地握在一起。由于民间艺术的特殊形态特征,民间艺术和民间形成了文化的互补互动关系。首先,这是因为民间艺术和民俗形式的丰富内涵;其次,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依赖于长期的传播,因而不会被历史所淹没,都与不同形式的民俗文化。
生活中最简单原始的方式体现了美学和审美追求公众的理解和不断改进的做法。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功能性和美学融合,民间艺术,或与母公司的文化艺术形式。庞大的民间艺术系统,几乎涵盖了每一个环节涉及到人们的生活,从广义上讲,包括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剧,是满足人民群众和他们的生活审美需求,创造艺术门类;分类狭义上指的是民间艺术的形状,包括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民间工艺品和民间艺术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我们知道,民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在社会,创建国家和民族是一种文化现象与民间文化遗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力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人类社会生活的情感理解与表达。
三、现代产品造型设计及发展趋势
早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工艺品,工艺,还是这些手工艺品是否相当不错的形状。随着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物质生活,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工业快速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现代产品设计中占有社会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不仅要考虑功能和结构设计,还要考虑它的独特性,价值和创新。这些功能对产品的外观性能,使文化传统的延续,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方式。
设计是生命,关心人民生活的本质,生活创造一个更加理性的方式,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对于现代工业设计的重点则不会创建任何东西,但适用于各种中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人的需要,什么都能满足。它位于关怀和尊重的人,其目的是提供多种人类可能性的选择,从解放出来的各项规定人民通过自由的事情建立一个更和谐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以及市民控制呈现自身的尊严。
现代产品设计开发背景在当今时代,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一:生理需求的“人性化表达”,不仅要满足产品的功能,与产品带给体现人文关怀;二:心理学需求的“情感共鸣”在很好地满足了功能要求,同时也要求产品让人产生共鸣的心智认知。
1.色彩
色彩是一种语言,是信息传输的视觉效果之一。颜色可以显示的对象,空间位置和整体效果是最直观的设计性能元件的形状。产品的设计,并通过色彩的视觉效果,以显示之间的关系外观形象。有色人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靓丽的色彩会产生愉悦的心情,但如果产品过于单调的颜色,形状,然后在美国,即使它是很难把握消费者的心。颜色和形状应互相影响,而设计师应该使“形”与“色”的协调。
2.形态
外形是由点、线、面的组合来确定和卷构成的平面的基本特性也构成。形式的产品建模结果的整体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通过获得连通,无论是平面或三维设计可以被人感知到获得以引起相应的情感的产品外观件的环境中,空间或性能。形式不应局限于本身,其比“形”的整体意义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四、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对现代产品造型设计的作用
(一)民间艺术元素为探索现代产品设计的重要资源
经济全球化更多的时代,设计得更加本地化。现代设计从根本上离不开民间艺术的滋养。因此,我们应该转移的现代产品设计元素的关注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探索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汇点,使之成为一个产品的设计和造型特征具有中国特色,这是工业设计发展的未来趋势。
(二)融合民间艺术元素是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家,民族日益一体化的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产品设计是独一无二的市场,不仅技术先进和功能,而且还需要体现创新的文化特色。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市场,经济行为,但也反映了文化和美丽。设计师只使用在民间艺术的设计元素,强调的特色和风格,技术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使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民间艺术和现代设计从二者的内涵来看,似乎好像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在市场化发展的今天,尤其是现代化发展,现代文明的高度关联,实际上民间艺术和现代设计从本质上看是具有一种深层次的联系和关系的,民间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现代设计中也延续了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从传统的发展方向着手,把现代设计推向更高的高度。客观的说,民间艺术和现代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民间艺术是一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积累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体现了艺术的多样性和鲜明性,民间艺术的艺术形式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灵感,充实了现代设计的设计源泉;另一方面,现代设计需要民间艺术来提供灵感和设计支撑,现代设计现代化的设计元素需要民间艺术来充实和丰富其文化内涵和底蕴,同时在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创新,使之设计出来的作品具有民族感觉的同时,又具有现代艺术感。民间艺术对现代设计具有深刻的影响,现代设计也是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现代设计要设计出优秀作品必须要靠民间艺术来体现和提供设计理念,提供设计灵感和源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智力支撑
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劳动人民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口口相传出来的,是智慧的结晶,是创造者用生命来感悟世界的创作,是感情的融入,也是社会表现的根源,是代代相传的结晶,因此,体现了最直接的艺术本源,是观念和情感的体现,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现代设计者充分掌握好民间艺术的艺术本真,可以为设计找到灵感,找到文化动力、找到内涵设计,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智力支撑。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传统,其艺术设计领域的现代设计也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间艺术的艺术特色。民间艺术本身就是劳动人民的艺术,现代设计更应该与时俱进,继承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的精华,传承民间艺术的美感,具有向上的精神,充分在现代设计领域发挥民间艺术的美好感觉。
二、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艺术的本质是保持着艺术的本质,保持了艺术的质朴,保持了艺术的纯真,民间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存而发展的,体现在劳动者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上,民间艺术的魅力是巨大的,也充分的影响这现代设计的元素。首先,民间艺术的色彩运用影响着现代设计在现代设计中,充分的继承了民间艺术在色彩上的美的深度和广度,民间艺术的色彩为现代设计元素多元化的表现了广阔的设计空间,也增强了现代设计的色彩的表达能力和感情的审美能力,体现了设计的魅力和审美的价值。现代设计元素通过对色彩的把握,尤其是具有民族特点的色彩把握体现了民间艺术和民族传统色彩的魅力,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表现方向。其次,民间艺术的符号化运用也影响了现代设计现代设计元素多喜欢采用和继承民间艺术的符号化表现,民间艺术的符号化是民间艺术精彩的艺术表现形式,符号化在民间艺术里占了很重要的比例。因此,现代设计在设计的时候,多喜欢运用符号化的民间艺术为之成为设计元素。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在传统中更有立体感和民族感觉,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符号化本身就是一种设计理念,这种理念在现代设计中应该充分的运用和继承,符号化的运用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思路,为现代设计提供了灵感的来源和源泉,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设计方向,蕴含了民族艺术精华。另外,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有很多应用之处,现代设计者应该多采用民间艺术来充实自身的设计作品,为自己的设计作品奠定更好更高的理论深度。
三、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发展
民间艺术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现代设计元素实际是融合发展、水乳相融的。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民族的便是世界的,世界设计已经开始趋向于大同,因此现代设计更不能失去民间艺术的民族个性。可以预见,现代设计如果失去了民族个性,也将失去现代设计的特点,也无法达到世界的水平。民间艺术凝聚了民族的智慧、凝聚了民族的意境,也凝聚了民族的精神,现代设计需要民间艺术的支持,成为独特中国特色的中国设计元素,民间艺术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来自于本土的智慧和想象力。民间艺术和现代设计是融合发展的,是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的结合,民间艺术定位的传统的元素正是现代设计需要的古今结合的元素,也是现代设计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参考和考虑的元素。近年来,很多体现中国风的中国设计元素都在国际市场上走得火热,“青花瓷”等中国元素正是体现了民间艺术和现代设计的融合发展,也是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升级发展。综上,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有鲜明的民间特性和民族元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文化内涵。现代设计是一种现代感觉的设计元素,蕴含了美和魅力,具有相应的审美价值。民间艺术和现代设计是相辅相成,分不开的,民间艺术充分的影响着现代设计,为现代设计提供了设计元素,民间艺术的民族特色也奠定了现代设计的世界格局,现代设计要走出中国,要从民间艺术上下功夫,要把民间艺术有机结合到现代设计中,才能把现代设计充分的把握的更完善。
作者:陶稷辉 单位:山丹县文化馆
一、西域民间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西域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的宝库,为我们进行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丰富的艺术资源,而现代设计中如何将西域民间艺术与其融合,是现代设计中对传统、民族艺术宝库如何利用的棘手问题,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决不能拘泥于完全的“拿来主义”,必须融入一定的创新手法,进行新层次的解构主义,才不会导致西域民间艺术发展的停滞,不会使在我们的时代留下大批的古董拷贝而无设计可言。然而设计本身就是一门需要综合艺术修养的一门学科,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等相关领域因素,因此,要想发展民间艺术,要求设计师本身具有能够驾驭多个艺术领域的能力。西域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艺术难点就在于如何将西域民间艺术的艺术精髓、艺术灵魂、艺术底蕴恰到好处的融合在现在设计中,那么只有正确的传承与发展西域民间艺术,将西域民间艺术随着历史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与外来文化的不断碰撞,从而形成新的艺术生命,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西域民间艺术。
二、西域民间艺术传承与现代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西域民间艺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西域民间艺术展示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只有真正了解包括西域民间艺术在内的少数民族区域文化艺术才能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我们对西域民间艺术的发展不能是单纯的重复性传承,而是将其继续创新、冲破陈规、摆脱约束,从而形成崭新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在西域文化中,飞天艺术以及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文化图案是我们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元素,传统的西域民间艺术其传播者大多数为佛教、伊斯兰教信徒以及生活在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而如何做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及需求,就必须由现代设计师通过现代手法重新发展和传播西域特色,才能将西域民间艺术进一步弘扬与发展,让更多人去接受西域的伟大艺术。
本世纪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工业生产革命的推动、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然而世界文化艺术的突飞猛进,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随着生存方式上新观念的介入,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及寻求合理化的视觉空间要求不断提高,对中国设计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中国的平面设计艺术领域在观念上、功能上、语意和形式表现上,都备受东西方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现代设计师吸取西方艺术精华,并学习、模仿西方现代设计师的特点,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内不断学习和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理念的新道路。同时在国际化的浪潮下,东西方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对相对比较保守的中国传统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性的影响,中国本土艺术设计的发展不只需要走出吸收外来文化艺术,同样需要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传统艺术中深刻发掘。此时,相对较为独立、较为保守的西域艺术来到我们的视野中。此外,西域民间艺术在被现代设计所借鉴和使用中,由于艺术传播所具有的活态流变的性质,是继承与变异、一致与差异的辩证结合,是再一次艺术理念上的革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要面对“变异”与“发展”的问题,“发展”中是完全保留原状,还是在“变异”中寻找突破,实际上,在西域民间艺术的传播中,始终保持与历史时代的文化、民族特色相互融合,从而呈现出传承与发展并存的状态,故而在现代设计中的西域民间艺术虽然有变异,但仍然存在基础的一致性,保持着应有的特质。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想对包括西域民间艺术在内的民族传统艺术进行传承和发展,必须以全面的文化、知识为起点,全面地审视民族传统艺术,通过多方面、多层面的交流与碰撞完成对民族传统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断运用最新的方法论,全局性的反复审视,确保保存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同时,要把握艺术本身是人类感情的创造性表达方式,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本质特征和不竭动力,因此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是创新的积累和结晶,不断创新是民族传统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创新与继承是统一的,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环节,民族传统艺术保存与发展需要融合创新因素,才能随社会发展共同前行。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西域民间艺术的讲述,以及西域民间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及发展的新趋势,总结出西域民间艺术是我国在艺术领域研究中一块非常重要的研究范围,深入研究西域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价值,找到西域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最完美的结合手法,并通过现代设计的艺术形式将其完美演绎在不同的艺术文化领域,是我国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本文的论述,贵在希望为西域民间艺术在现代中国设计中的影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作者:王宛春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关键词:民间艺术;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近几年,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民间艺术发展,人们开始重视一些生存在边缘、形式比较独特的民间艺术,高校在艺术教学中也开始越来越注重把民间艺术精华引进到艺术教育教学中,对保护民间艺术和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目前民间艺术和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我们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民间艺术教育资源推动地方艺术院校对民间艺术的深入研究和培养地方艺术院校特色人才,开办有鲜明地方特色、为当地经济文化服务的地方性艺术院校。
一我省高校民间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一)教学内容单一,教育资源匮乏当地高校在教育教学中教学内容选择面比较单一狭窄,教育资源匮乏,从而导致课程设计缺乏吸引力。各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课堂教学,但是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艺术教育设施都很难与专业艺术院校相提并论,因此,各高校要利用校外的艺术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最大限度的接受艺术教育,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省内民间艺术手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们学习艺术的兴趣,让学生从更广阔的途径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使我们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二)缺少对民间美术热爱随着社会和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更多的途径了解外国文化,人们在追捧外国文化和艺术的同时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髓,很多年轻人认为民间艺术是很土的,没有西方的艺术洋气,正因为如此现在民间艺术的传承存在后继无人的现状,所以目前我国需要一批有责任心、热爱民间艺术的年轻人承担起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的重任。因此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注重民间艺术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入更多形式的民间艺术来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继承民族特色文化,唤醒当代年轻人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他们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责任心。(三)课程体系布局不合理由于受到河北省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与地方文化建设的实施与推荐,我省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逐渐重视,不少高校都在艺术教育课程中引进民间艺术,但是很少设置民间美术专业,处在需求与条件、目标与现实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好奇心很强,艺术门类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们对不同艺术的学习欲望,因此完善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二高校培养民间艺术人才的意义
(一)高校民间艺术的培养可以唤起当代大学生对我省民间艺术的记忆,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彰显了地方民族特色,将民间艺术精髓深深扎根于心中,使他们成为传承和保护我国民间艺术的接班人。(二)开展民间艺术教育可以挖掘民间艺术精华,丰富我省高校的艺术教育,提高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民间艺术的整理、挖掘,对提升和创作民间艺术作品提升了新的切入点。(三)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高校这个平台使民间艺术能够得到重新定位和认识,使民间艺术登上高雅的艺术殿堂,增加民间艺术的知名度。(四)民间艺术是由当地的人民群众根据自己的生活、风俗所创作的,是反映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信仰的艺术形式,其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但是由于民间艺术乡土味十足的特点使得它一直不被社会重视,导致多年来人们对民间艺术的价值一直熟视无睹,然而随着民间艺术面临逐渐消亡的趋势,人们又开始关注民间艺术,古语道:“天行地生,百物宜殖”,保护和传承我国民间艺术刻不容缓,而这个重要的使命就落在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因此,高校开展培养民间艺术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三利用河北地域民间资源创新高校民间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如何利用和整合我省民间艺术资源建立高校民间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创新首先,高校要将传承地方性民间艺术发挥重要作用,明确学校艺术教育办学思路和教学目标,将民间艺术列入教学计划,建立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河北省具有地方性的民间艺术特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其次,从教学角度来讲,要对本地的民间艺术资源进行调查筛选,了解民间艺术在不同地域和形式上的差异,探究民间艺术课程的表现空间,这样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更新和优化,从而拓展高校课程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民间艺术的课程学习,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最后,对于教学方法,民间艺术专业与传统的美术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有所不同,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比较注重强调造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缺少一脉相承的理论研究;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过多的强调学生对技能和市场的杠杆调节作用,创新能力不足。民间艺术的培养应该吸取两者的教学优点,既要注重艺术审美造型又要有创新,在汲取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加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教材创编注重民间艺术理论研究,更新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与民间艺术资源传承和保护相结合,教师应该多去实地考察,进行艺术实践,从而创编特色教材,将本地民间艺术内容作为科研和教研的重点。(三)技能培训由于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日渐稀薄,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和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慢慢的淡出我们的视线,开发和利用民间艺术资源,学习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由于近些年来高校扩招迅速,高校大多都引进比较年轻的硕士毕业生,年轻的教师队伍富有朝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由于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多数年轻教师教学任务中,整天忙于教学,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改、科研和进修,缺乏实践教学能力。所以一方面高校应该强化在编教师对民间艺术知识、技能、创作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将地方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人请进学校,补充学校的师资力量。(五)民间艺术进校园由于高校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设置和艺术配套设施,学生在接受民间艺术的时候大多处于被动状态,表现不是很积极,因此,高校可以利用本地传统的民俗活动和文化节日来展示民间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也促进了民间艺术在新时期吸收新的血液和营养,以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共同参与到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行动中。如:河北省高校可以利用河北省的民间艺术资源,组织唐山皮影、武强年画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走进校园,使学生和教师更近距离的接近民间艺术,体会它艺术价值,进一步促进我省民间艺术与高校教育紧密结和,开拓了民间美术发展和传承的新途径。
四总结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传统文化和科技发展融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的载体,民间美术的魅力在于它能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特色,是我国的一种文化财富;大力挖掘民间艺术,在高等院校开展民间艺术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可以培养和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好的保护、复兴和传承民族文化,因此,如何整合和利用河北省地域民间艺术资源,对推动艺术院校对民间艺术的研究和培养民间艺术人才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高校艺术专业教学和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佟利平.本土民间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及方案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10):260-260.
[2] 袁玲.高师民间美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初探[J].美与时代:下,2012(3):122-123.
[3] 马越颖.河北民间美术引入大学校园的调查与分析[J].戏剧之家,2014(12):140-140.
[4] 王胜彩.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美术资源调查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2(3):69-70.
[5] 苏娟娟.高校美术类专业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整合的探析[J].青年与社会,2014(16):164-164.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特色美术文化价值
中国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所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主要包括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以及民俗风情等,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着不同地域的环境、文化和审美,且传统民间艺术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过去,传统民间艺术以生动、有趣、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随着我国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日益崇尚简单、快捷、高科技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关注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人越来越少。因此,促进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成为民间艺术研究者考虑的重要问题。
1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
传统民间艺术作为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其所蕴含文化和发展,与地域特征、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等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传统民间艺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关于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和实地勘察,并对具有传播价值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二是展开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等进行理论分析。但由于研究者对当地文化和环境的了解不够全面,无法充分了解当地传统民间艺术的来源和发展,因此研究者大多只能从外观、形象的塑造,创造出与当地民间文化相似的另类艺术,而无法真实还原出具有当地民间特色的艺术。
2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特色
不同地方都有着当地最出名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民间艺术。传统民间艺术是从民间发展而来,具有大众的统一审美,即使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传统民间艺术依然代表着当地大众的审美情趣。传统民间艺术最主要的特色是质朴、率真等,并体现着当地人们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
2.1传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
2.1.1凤翔泥塑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同地方所演变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也各不相同。如凤翔民间美术,凤翔处于关中西部,凤翔的木板年画被称为我国五大木板年画之一。凤翔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年画、泥塑和脸谱等,其受到当地文学、宗教的影响,在一些传统节日中,表达出幸福、健康、美满等具有美好祝愿的意义。泥塑被凤翔人称为“泥货”,是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美术工艺,有着数千年的传统。泥塑是由民间艺人手工制作,再经过绘制毛稿、翻坯、打磨、绘图、上色等十几道工序加工完成。凤翔泥塑的形状、花色多种多样,在过去,泥塑是在热闹的节假日用来相互送礼的礼品,因此凤翔泥塑多以夸张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为主。凤翔泥塑的样式主要包括十二属相、神话人物和英雄人物等,并各自有不同的意义,如坐虎样式的泥塑则表达着健康和勇敢的寓意。凤翔泥塑不仅在当地传播较广,还在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国外都享有盛名。
2.1.2宿州剪纸
地域环境是影响传统民间艺术发展的因素之一,它影响着当地的文化、建筑风格以及人们的审美。宿州剪纸艺人们在进行剪纸创作时,最擅长的便是根据当地的神话传说、特色建筑和著名历史等进行创作,创作出的剪纸艺术品具有鲜明的宿州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如尤彩侠的剪纸作品《五柳风光》具有典型的地域性,该作品将宿州埇桥区夹沟镇五柳村的自然风光和风貌特色完美地表达出来,并对五柳村的风景进行了宣传。由于地势和饮食文化的影响,宿州人的性格直接、豪迈,刘晓川的剪纸风格就如同当地人的性格,不拘小节、大刀阔斧。
2.2传统民间艺术的乡土情感
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相对于正统艺术文化,更具有粗糙感和自由感,它并不追求形式上的美,而是更加注重人物情感的表达。传统民间艺术主要是从生活中、从劳动中应运而生,它是基层民众追求艺术的需求。如剪纸艺人刘晓川根据宿州及周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创作出反映了宿州农村变化及农村文化的剪纸作品。这些剪纸作品通过率真、自然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宿州农村的乡土气息和乡土情感。
3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
如今还能保存下来的传统民间艺术,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其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文化演变,最终发展到今天,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不可限量。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虽然简单鲜明,但它的内涵却非常厚重。
3.1传统民间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有了人类,才有了人类所知道的社会,人类不断促进着社会的发展,并在社会发展中创造出相应的文化,然后再用这些文化影响下一代人,帮助下一代人适应社会。传统民间艺术经过长年的演化和积累,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不同地域也保存着不同的艺术文化。如敦煌石窟的壁画,壁画内容包含着佛经故事、古代神话等,它始建于前秦二年,经历了近十个朝代的凿建,形成庞大的石窟群。在这些壁画中,可以看到不同朝代的发展特点和艺术特点。
3.2传统民间艺术的属性
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因地理环境、社会价值、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出各自的特色。如陕西皮影就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种是东路皮影,东路皮影的人物体型比较壮硕,设计风格简单明了;另一种则是西路皮影,西路皮影的人物体型比较高大,设计风格精巧细腻。表演者在进行皮影戏表演时,要用具有陕西特色的碗碗腔或弦板腔唱述故事。根据传说,皮影戏起源于汉代皇宫之中,而汉代的皇宫如今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境内,因此皮影戏从汉展至今,成为了陕特的艺术。
3.3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价值
皮影、剪纸、泥塑、壁画等都具有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它们的艺术特点鲜明,内涵价值深厚,并包含着一个地方几千年演变的精髓。人们必须以正确的态度,研究和挖掘传统民间艺术,以确保这些艺术不会因为人们的忽视而逐渐消失。如皮影的图案装饰和色彩运用都非常具有艺术性,艺人在进行皮影制作时,能够通过巧妙和夸张的手法创造出形象各异的皮影人物。艺人制作皮影的绘画手法、画作风格和形象设计都值得人们进行研究。
4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地域文化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不同地域和国家的文化不断进行碰撞和融合,从而导致一些文化消失,一些文化不再传统。传统民间艺术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人们在迎接和学习其他文化和艺术的同时,则可能忘记或改变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因此如何保存纯粹的传统民间艺术,并扩大其影响力,成为人们考虑的重要问题。传统民间艺术是基层民众的艺术创作,然而在过去,基层民众基本都不会识字写字,因此他们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或实际切磋的方式,传达创作方法和经验。甚至有一些艺人,将这些方式和经验以口诀或歌谣的方式表达出来,供后人学习。虽然目前我国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力度逐渐加大,但仍然无法挖掘出传统民间艺术的深入内涵。
5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融合
5.1贵州民间美术与现代装饰画
贵州民间美术受各少数民族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贵州因为地理地势的原因,其传统文化并未受到外界较多的冲击,依然保存着原始性和纯粹性。而现代装饰画更加倾向于实用性,缺少艺术的随意性,它需要图案的协调性和规则性。装饰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频繁,其造型夸张且抽象,表达的寓意纯真、朴素。在贵州,人们可以发现许多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装饰画,这些装饰画仿佛拥有全新的生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传统民间艺术必然会遭受冲击,并发生动摇。
5.2传统美术文化与动画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漫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全球动漫范围内走出属于中国特色的一条路,成为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从字面意义上讲,动画就是动态的图画,因此动画对美术的要求非常高。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许多动漫工作者将传统美术与动画融为一体,打造出具有浓郁中国色彩的动画作品。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与地域环境、社会价值、民间风情等有很大的联系,它起源于基层民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提升和影响了基层民众的审美情趣。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传统民间艺术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但在如今开放式的社会中,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开放式文化的冲击,因此,传统民间艺术需要政府和群众的研究和保护,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佳.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3.
[2]袁磊.贵州民间美术与现代装饰画的融合[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胡悦.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陈晨.民间美术造型元素在“中国风”动画中的动态表现[D].广州大学,2013.
关键词:东北民间艺术;形式;保护
东北民间艺术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对民族文化发展和艺术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势在必行。
一、东北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冰灯雪雕艺术
冰灯雪雕艺术是东北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艺术形式的突出特点就是材料使用的特殊性,主要是以雪、冰为主,配有木材、金属和点灯为装饰,从而使冰雕具有梦影幻生,晶莹剔透的特点,从而使冰雕呈现出一种敦厚朴实之美,冰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造型独特,为了体现冰雕的美,造型各异,有圆雕、有立体雕、有透雕、有浮雕等,对刀痕刻迹、工具使用都非常讲究,体现了良好的审美价值。
(二)二人转
二人转又称蹦蹦、双玩艺,也可以称之为春歌、风柳、东北地方戏等,它是东北民间艺术的重要方面,属于中国走唱类形式,主要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流行。二人转根植于东北民间文化,在的表演台词中总带有一些俗色酸、乡村特色。
(三)桦树皮文化
桦树皮文化是东北民间艺术的重要方面,这种文化形式主要集中在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少数民族中,这几个民族都是生活在茫茫的桦树林中,他们根据生活需要,通过桦树皮制作了各种制品,主要有帽子、鞋子、背篓、水桶、水盆、婴儿车、针线盒等,这些器物上都雕刻有丰富的图案,做工精细,堪称艺术精品。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桦树皮文化在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意义重大。
(四)鱼皮文化
赫哲族是鱼皮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典范,此民族生活在三江平原之上,族人主要以捕鱼为生,这也奠定了鱼皮文化的发展。鱼不仅可以保证民族人民的食用,同时也可以用鱼皮做鱼皮窗户、鱼皮窝棚、鱼皮船帆、鱼皮门帘、鱼皮包袱、鱼皮球、鱼皮护身符等各种形式,赫哲族是唯一把鱼皮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民族,从而形成了赫哲族独有的文化特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以鱼皮为原料的各类生活用品及小装饰品也相继问世,也体现了鱼皮文化的快速发展。
二、东北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
(一)加快对东北民间艺术的重视
首先,要在群众中普及关于民间艺术的东西,让大家能够有机会了解它们,走进它们,然后才能发自内心的保护它们。其次,要拓展民间艺术品的商业渠道,制作出更多更精良的东西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最后,还要对老艺人关心呵护,开办相关的培训班来为下一代艺术家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不至于让珍贵而稀少的民间艺术永久消失。通过强化公众对民间艺术的重视,不断弘扬民间艺术,努力使民间艺术走出国门,为国争光,为民族文化和建设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实现民间艺术的产业化
传统民间艺术中也含有经济因素,传统的发展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产业化是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广泛的信息化渠道增加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播面,增加生存空间。传统民间艺术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是有极强的竞争力的,产业化是可行的。另外随着文化建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和欣p能力的提高,传统民间艺术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也是对传统民间艺术潜在价值开发的一种尝试,一种新方法。但是传统民间艺术的产业化需要主导艺术的带动,需要时间的验证。
(三)培养东北民间艺术艺人
优秀的民间艺人是民间艺术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因素,通过艺术带头人的研究和创新,保证民间艺术能够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同时可以增强人们对民间艺术保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是除了需要带头人的支撑,还需要普通艺人的传承与努力,一方面,艺人应该对艺术更加热爱,加努力把艺术传给一代一代人,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民间艺人的支持力度,给予各种物质和精神奖励,推动优秀民间艺术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结论
总之,我国东北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信息化日益主宰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中,文化发展战略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东北民族文化的研究为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间的关系。国家的各民族间是否安定团结,直接制约着整个国家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丁兆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刘亚莉.传统皮影戏的魅力与动画的创新[J].艺术评论,2008(05).
[3]迈克尔・欧文・琼斯,游自荧.什么是民间艺术?它何时会消亡――论日常生活中的传统审美行为[J].民间文化论坛,2006(01).
[4]张鹏辉.大众文化下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设计中的变迁[J].文艺评论,2013(03).
[5]张鏖.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动画中的可能性应用[J].美术界,2012(01).
一、关于民间艺术的价值意义
(一)民间艺术是艺术教育的源泉
从民间艺术自身魅力来说,它是实用性及审美性相融之后所诞生的艺术品,比如:剪纸、年画等。其审美价值和使用性同现今的创新艺术大同小异。所以,不光是从审美角度上来欣赏,还是从创作角度来评价,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可以说民间艺术是艺术教育的灵感和来源,同时也是其艺术教育的基础。民间艺术凭借其自身文化价值为当前艺术教育提供了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的文化资源。
(二)现代艺术设计是民间艺术的沿袭
民间艺术并非是独立的艺术,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多生活环境、等方面都与民间艺术有着很大的关系。现代艺术以民间艺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民间生活习俗、传统道德思想及审美观的关注,继而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更多改变。比如说,民间传统习俗中春节家家户户门口都会贴窗花、贴对联代表喜庆,将“福”字倒贴暗喻福气到,这都包含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艺术设计中常常将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用到设计作品中。
(三)民间艺术有助于拓展艺术设计空间
大多数人认为民间艺术较为落伍、过时,但其实这只是片面的看法。因为民间艺术形式是百变的,它对于现代艺术来说有着极大的利用性。通过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为我国现代设计领域带来更多创造源泉。注重和充分发挥传统民间艺术精髓,通过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完美的交融,在现代艺术设计上加入可以使用的民间艺术,进而实现全面拓展现代艺术设计的空间同时让民间艺术的得到传承及发展。
二、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民间艺术组织传承艺术力度不足
随着现代经济的进步,我国市场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更多人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及精神文化享受。民间艺术组织在民间艺术的有形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力。民间艺术组织当前主要可以分类两种:第一种是由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发起的团体组织,主要分为盈利性及非盈利性两种组织模式。第二种则是政府相关机构力量扶持所构成的民间组织形式。这种艺术团体缺乏约束性,整体较为松散,并且缺少未来规划和可靠资金保障。相对来说,政府扶持的民间组织中有较为专业的专家和学者,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在民间艺术的传承力度上较为缺乏,所以对于其未来发展也有着很大阻碍,不利于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现今很多人对于民间艺术存在局限性,不愿参与这些团体组织,两种民间艺术团体组织无法实现有效融合,加上相关制度不完善,使得民间艺术传统无法有效延续。
(二)民间艺术工艺自身缺陷
首先,传承方式存在限制性。民间艺术中很多工艺艺术多偏好于家庭传承或师徒传承,常会出现因继承者的去世而造成工艺失传。而且,民间艺术与其他行业来说,回报率较低,学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长,因此,很多青年人不愿去学习传统民间艺术。其次,民间艺术缺乏创新性,结构单一。比如说,手工艺民间艺术产品,潍坊的年画和风筝,其出现至现在结构一直没有较大的变化,而且因为携带起来不方便,使得潍坊地区的风筝销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时间一久,加上其工艺上缺乏创新性使之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想脱离,失去了其发展活力。
(三)缺乏有效机制良好的机制可以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鉴于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民间艺术的发展及传承上却缺乏有效的保护和延续机制。
(1)民间艺术保护不够。中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因此在后期保护工作上的压力较大,加上当地政府缺乏一定的保护能力,使得民间艺术的保护效果不佳。有的地区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往往都过于注重保护形式,没有实质的保护力,无法为民间艺术拓展新的生存空间,长此以往部分民间艺术逐渐趋于消失。
(2)缺乏资金支持。当前我国政府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所需资金耗费较大,财政资金较为紧张。因此,使得各地政府机构在民间艺术的保护上资金投入不足。
(四)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规定
目前,我国在关于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上虽然颁布了各种法规、条例,尤其是多次强调对文化资产的整理,并在认定上有许多规定,然而对以何种法律机制和手段来进行的保护规定却很少。很多学者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建议多集中于怎样在保护框架下对民间文化进行传承的理论研究,缺乏科学合理的法律机制保护措施,这就严重影响到民间艺术传承中所大会的中要经济价值。
三、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与保护方面的有效建议
(一)以协调和创新精神推动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中国文化随着经济进程的步伐也在不断的推进,各个文化领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在进程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一定要适应当前发展局势,进而实现民间艺术同其它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创新。对于偏远地区而言,要借助国家政府机关的力量进行民间艺术工作的传承与保护,改善和调整固化思想,加强传承区域同政府、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民间艺术科学合理的推进与发展。通过政府和企业之间力量扶持,尽最大程度的为民间艺术争取资金补助及依附背景,进而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同时还要将民间艺术同当地相关机构有效结合,为文化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二)为民间艺术拓展新市场获取新的生存空间
民间艺术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市场的认可,只有帮助民间艺术在经济市场中获得相应的地位,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比如说一些民间手工艺人,政府机构应发挥其自身优势力量将民间艺人推到市场中去,将优秀民间艺术魅力展现给众人,进而得到更多商家的青睐。与此同时可以将艺术作品作为商品到市场中去推广和营销,鼓励和提倡市场对民间艺术进行消费,将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今生活中去,同人们的生活节奏共同进退。
(三)构建多元化的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体系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首先,在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的指导下,对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整理、记录及文档保存,将民间艺术文化的基本信息存档。其次,对于具有发展性和传承性的民间艺术,政府要构建相应的传承机制。可以设立专项相关法律文件,制定有效的制度进行保障,构建当地民间艺术人才培养机制。
(2)发挥民间力量。首先,通过大力倡导地方民间文化,提升传承及保护意识,进而督促和带动公众积极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中去,为民间艺术提供群众力量。其次,借助新闻媒介力量,对民间艺术积极关注和推广,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更多的有效措施。比如,以信阳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为例,可以成立相关活动团体,以信阳民间剪纸团、信阳民间舞狮团等形式,定期组织去学校、广场及其他活动进行表演,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民间艺术活动中,让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能够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价值并传承下去,形成积极的认识观,为民间艺术文化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
(四)健全和完善传承者发掘机制,壮大民间艺术传承队伍
民间艺术属于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者作为艺术传播的载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民间艺术进行传承和保护的首要条件就是对艺术传承者进行系统评估,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进而构建民间艺术传承者发掘机制,为民间艺术的扶持和保护奠定基础。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传承者是不可分离的,群众可以作为艺术发展的推动力,但民间艺术要想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就必须依靠艺术传承者来进行。目前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者人数不足,自身生存情况都较难更别提促进民间艺术发展了,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当发掘和培养民间艺术传承者,依靠政府力量,将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者吸收到文化部门中,进而推动民间艺术同时代的共同进步。
(五)建立民间艺术传承的合理使用机制
民间艺术一般是特定区域或者是某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产物,但是每个人都应承担民间艺术保护的责任,与此同时还要关注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开发。这就需要在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民间艺术的传承。尊重民间艺术的前提下,可以积极推动民间艺术的发展,这样不仅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普及,还能发挥其价值。对于一些以不正当形式对民间艺术行为给予强制性的规制,为民间艺术传承保护提供一个科学系统的法律保护机制,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给予全面的法律保障。鉴于我国很多民间艺术传承地都处在较为偏远的地方或者是少数民族地区,往往会应很多原因导致民间艺术逐渐失传。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应当建立对民间艺术传承的激励体系,以保障艺术传承者一定的生活水平上,让其承担起当地民间艺术的重任,避免因后继无人而造成艺术消失的厄运。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