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7 05:01: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业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训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专业技能教学的有机延伸,是提高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为例,从实训周教学的概述、具体实施过程及经验总结三个方面介绍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高职;物业管理实务;实训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真正意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氛围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可积极开展实训周教学。
1实训周教学的概述
实训周教学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实训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效途径。实训周是在课程内容构建、考核机制、组织管理模式三方面按企业岗位需求和管理模式而开创的全新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进入了职业人的角色,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物业管理实务》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课程。通过实训周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物业服务企业岗位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小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
2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具体实施过程
根据学校教学课程安排,2015年12月安排2014级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到无锡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物业实训,以期提高学生对物业服务企业岗位认识,培养学生实操技能和职业素养。
2.1前期准备
2.1.1实训场地的选择
实训场地的选择是否恰当,对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实训企业可以加深学生对物业服务行业的认识,并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意愿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以前实训单位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实训体验不够理想,为提升实训效果,通过学校和教研室共同努力,本次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和品牌的万科物业作为实训场地,本次实训地点为无锡万科魅力之城一期。
2.1.2实训内容的确定
根据物业管理实务教学内容和实训场地实际管理情况,确定了实训教学的岗位:物业保安、客服、绿化保洁和租售中心。在岗位确定的基础上,提炼了典型工作任务:物业费的收缴、投诉处理、治安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保洁绿化养护、物业综合经营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为实训周教学内容,并将这些教学内容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在一周的教学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2具体实训过程
2.2.1全程参与,以企业标准来要求学生
按照企业管理来管理学生,熟悉专业岗位的操作流程及要求。比如万科对员工岗位行为规范制服平整、佩戴工牌正确、发型得体、三米微笑、主动招呼等等,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工作制度安排和工作要求,体会职业规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2.2“一对一”企业师傅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操作技能
每组学生配备一位实训指导老师,结合企业指导教师每天工作内容实际,对学生进行边工作边指导。比如在处理客户诉求,首先接受客户投拆,再将客户诉求分类(客户咨询、客户报事、客户意见/建议、客户投诉);接着有针对性处理问题,要站在客户角度,尽最大可能解决客户合理的实际问题;要求30分钟快速响应。在此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也全程进行观察指导,并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技能。
2.2.3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有效提高实训效果
实训周考核采用表现、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考核采用百分制,并转化为等第制。实训周结束后,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和展示评价方式进行,每位同学要完成物业管理实训周任务记录表和实训周小结,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校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小组成员互评、自我评定、展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评定学生的成绩。
3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教学模式的总结
(1)收获:向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学习,努力规划职业生涯。一周实训,师生走出教室,进入真实的职场,真正感受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提升了职业素养;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对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充满了希望。
(2)不足:实训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一周实训周时间不够充裕,学生对每个岗位了解不够深入,刚熟悉新岗位,又要轮换至下一个岗位。同时到企业实训具体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应该结合教学计划和企业实际来确定时间,尽力做到双赢。比如:业主入住、装饰管理、双十一期间等等。
(3)建议及措施:①努力寻找优秀物业服务企业,建立优秀实习基地。首先要挑选知名度高、有诚意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其次,企业接受学生的实训或实习,要有专职教师随访,帮助学生解决实训中的各种问题;最后,学校要及时听取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同时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来学校做专业讲座。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为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欠缺,应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可以从物业服务企业引进技术、管理人员,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作者:赵明 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卢子敏.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境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2周物业管理实训活动为例[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3(8):64~65.
[2]彭后生.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研究-以“物业管理情景教学室”为例[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4(4):64~65.
[关键词] 企业文化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学习项目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项目信息]本文为山东省职成教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11ZCJG044)研究成果之一。
教育部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1],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真正的“融合”应做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渗入企业文化,使学生自然地、自觉不自觉地、时时处处地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所以应当深层次、多渠道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企业文化向专业建设领域的渗透,这是从源头上保证企业文化进入课堂的先决渠道。本文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对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向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渗透做了初步的探讨。
一、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向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渗透的意义
(一)能够从源头上保证物业管理企业文化进入物业管理专业学习课堂
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文件的内容中涵盖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精髓,意味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和考核等方面渗透进了企业文化,创设了渗透企业文化的教学环境,从而保证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通过教学直接进入课堂。
(二)有利于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兼备的物业管理人才
在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物业管理专业技能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之外,更看重学生是否具备“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意识、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物业管理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渗透到专业建设领域,在培养定位、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实习实训等方面予以体现,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直接的指挥和指导作用,有利于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兼备的物业管理人才。
(三)有利于提高物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工业文化素养
教师要使用渗透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教学文件开展教学,其自身必须对本专业行业、企业文化有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激励教师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流程,熟悉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及职业生涯,经常下企业进行业务学习及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关系[2],熟知本专业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人才观念。还可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或开发教材,使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创设更加符合实际,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完成学习项目(任务/情境)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企业文化。如此可提高教师自身的工业文化素养,大大提高其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使学生直接受益。
(四)有利于凸显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特色
在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渗透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意味着在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学习情境、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评价、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方面打上物业管理行业、企业文化的烙印,使得物业管理专业的建设特色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
二、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向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渗透的渠道
(一)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文件中渗透物业管理企业文化
1.在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渗透物业管理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方面:一是在毕业生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内容中涵盖企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二是在毕业生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尤其是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中涵盖工业文化和行业文化对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要求。
2.在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标准中渗透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提炼出物业管理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后,进一步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时,除了要分析完成该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外,还要分析完成该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具体到支撑典型工作任务完成所需开设的学习领域课程上,表现为设定课程目标时,在其素质培养目标中体现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进一步具体到各个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创设中要确定完成某个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学习后,学生应达到的职业素质要求,从而将职业素质培养落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3.在教材开发中注意加入企业文化元素,并可将知名企业刊物作为教学辅助资料。在“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开发中,注意加入企业文化元素。在适宜采用案例教学的项目中,多采用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管理理念、经营理念等的案例,让学生从经典案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可将知名物业企业刊物作为教学辅助资料,教师可选取其中典型内容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或让学生作为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一线的工作文化、员工生活、精神面貌等,缓解学生对以后工作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二)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中渗透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
为实现各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素质培养目标,须在教学方法中渗透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对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组织形式及工作要求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在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具体学习组织形式中,注意创设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让学生模拟员工的工作状态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完成学习任务,按照工作标准评价学习过程及成果。学习评价借鉴企业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的考核,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给予综合评价,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三)保证实训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统一,在校内实践教学环境中注意企业文化渲染
认知实习、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应安排在校企合作企业、实训基地或实训室完成,重视职业训练活动,提升职业氛围[3]。将学生包装成企业员工,统一穿上工作服,带上工作包,凭胸卡或报到卡进入企业或实训场所上岗实训,让学生在企业(或接近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实训,实训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理念贯穿在实训指导过程中。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应按照企业标准或模式建立,例如客户接待实训室的建设,桌椅的布置、办公用品的摆设、家具的风格和色调、工作流程图等的张贴等要参照企业客服部的室内布置进行,力求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企业文化理念的熏陶和精神引领。
三、结语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向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渗透,能够从源头上保证物业管理企业文化进入物业管理专业学习课堂,对于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兼备的物业管理人才、提高专业教师的工业文化素养、凸显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其渗透形式表现在:向专业教学文件的渗透,向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的渗透,向实践教学环境中的渗透等。实现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向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渗透,高职院校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必须积极引导校企合作企业主动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专业建设以及各类专业活动中,这些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余祖光.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8(3):1-5
[2]沈会超.高职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相融合问题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85-87
[3]杨晔雄.如何理解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互融[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4):39-40
关键词 高职教育;物业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2-0024-04
一、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目标岗位分析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物业管理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2015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业管理面积约为164.5亿平方米,相比2012年的145.3亿平方米增长了约13.5%,在管规模持续扩大;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约10.5万家,较2012年调查的企业数量7.1万家增长了约48%;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约为711.2万人,较2012年的612.3万增长了约16.2%,人员数量增长速度较快。
物业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人才储备不足,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职层次应用型物业管理人员就业容量大,高职院校必须针对行业特点培养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精准的市场调研,将学生的主要目标岗位定位为客服专员、行政人事专员、品质专员、项目经理助理。目标岗位及描述如表1所示。
二、“工学交替”模式下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科学构建实习模式是有效推进“工学交替”的重要保证。有重点、有步骤、有层次地设计实践性环节,能够有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立足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目标,将多元化实习环节有机地嵌入其中,形成复合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三、物业管理专业主要实习模式的内容及关注点
设计物业管理专业的实习模式时,横向上要考虑每个实践性环节与相关课程的有机衔接;纵向上应考虑各实习环节对职业技能的阶梯式提升、职业素养的持续内化。最终确定的专业实习有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从而构成渐进式、多元化的专业实习模式。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知识结构、能力特点,每个实践性环节应有各自的侧重点、实习内容和关注点。
(一)认识实习――增加感性认识
认识实习是物业管理专业的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增加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开阔专业视野,培养专业意识,激发专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认识实习的两周内,分别安排专业录像、企业家讲座、优秀毕业生分享、参观优秀小区、参观城市综合体等形式多样的实习活动。邀请的行业企业专家可以有多种风格,如创新型企业家、学者型企业家等,让学生们多角度汲取专业营养。
(二)专项实训――参与前期物业管理
通过专项实训理解新建物业承接查验、入住、装修管理、接待等具体业务的工作规程,同时锤炼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专项实训的一个月,通常安排在12月份,此时集中交付的住宅小区也较多,企业刚好需要短期人力资源,学生在承接查验、办理入住的关键业务节点得到了锻炼机会,为接下来的跟岗实习做好“热身”。
(三)跟岗实习――体验客服专员工作
第六学期的跟岗实习,学生们在校内学完《物业管理实操》《物业管理法规》《物业服务礼仪》《楼宇设备维护与管理》等课程,安排学生到物业服务企业的客服岗位实习,按规定工作规程参与客户服务、物业管理现场服务,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内化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素养,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后续提高模块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由于跟岗实习时间为一学期,所以需要提前和物业服务企业多次接洽,确认学生实习物业项目和岗位。因为学生在实习时尚处于三年级,还需寄望于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四)轮岗实习――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轮岗实习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不同部门轮岗。第期的轮岗实习,学生们已经完成了《物业服务品质》《物业财务处理》《分类物业管理》等提高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客服专员、行政专员、品质专员三个目标岗位中进行轮岗实践,全面拓展专业技能,更加人性化地考查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理性分析。二是不同业态轮岗。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住宅、非住宅等各种业态的物业管理项目也越来越多。例如一些大型城市综合体,其包含了住宅、星级酒店、写字楼、商业等多种业态,各种业态的物业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侧重点,给学生提供不同业态轮岗的机会,锻炼职业迁移能力。学生通过轮岗能够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全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积累职场经验,为早日成长为部门经理或项目经理提供条件。
(五)顶岗实习――成为优秀员工
到了第十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已经完全具备物业管理综合职业能力,能全面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也有猎头公司锁定笔者所在学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为学校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建立信息库,视为日后物业管理精英库的猎头人选。
四、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环节的管理
(一)实习前期充分准备
1.精选校企合作企业
推行“工学交替”模式,合作企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学校教师一定要严加把关。学校可以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优选规模较大、业务规范的企业共同培养。条件成熟时,可以选择优秀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订单培养具有以下特征:校企合作的规范性、人才培养的协作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职业性。
为了严格管理,除了顶岗实习是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其余的专业实习都是由学校统一安排。这要求物业管理教研室主任在行业中有较强的人脉关系和实习资源配置能力,在实习前就进行反复沟通。根据每次实习的内容和目标,学校优选万科、龙湖等知名物业企业和优秀物业项目,精准地落实实习岗位。
2.匹配学生特点合理分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好的教师如同一名好的导演,给学生提供绽放能力的舞台,帮助学生成长,做到人尽其才。教师应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等细微差异,对应地匹配实习企业和物业项目。如将英语好的学生安排在涉外的物业小区实习,让其发挥专长等。实习之前进行统筹分组,每个物业项目实习人数通常在3人以上,并任命1名学生为组长。
3.重视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
学生到岗之前,必须进行认真细致全方位的实习动员,动员时除了需要强调实习纪律、实习成果、四勤(眼勤、嘴勤、手勤、脑勤)、待人接物、自尊自重等事项,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教育通常强调实习场所安全、暂住地安全、上下班交通安全、财物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心理安全教育就是使初涉职场的学生学会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增强耐挫力,减少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的发生。
(二)实习过程跟踪指导
走访与巡查。在校外实习期间,要求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教师定期到每个实习地点检查。走访企业指导教师填写检查记录、批改实习周记等,定期汇总学生的情况,及时诊断、沟通和改进。
指引与鼓励。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和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工作表现及时关注。学生在实习的不同时期会碰到各种状况,教师应该在学生迷茫时给予指引,得意时给予提醒,困难时给予帮助,挫折时给予鼓励,成功时给予欣赏。
汇报与分享。校外实习学生每月返校进行实结、实习汇报、专题调研、心得分享。通过每个月的实习汇报,学生不仅总结了自己的实习岗位工作,还共享了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知晓不同岗位、不同项目、不同业态的管理模式的差异,丰富职场经历。学生的汇报分享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团队意识,提高了梳理知识和总结能力。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指导中明显进步。
(三)实习结束注重反馈
实习资料归档。每一个实习环节结束,校企双方结合学生表现,给予学生客观的成绩评价。将实习任务书、指导书、实习日志、实习报告、企业鉴定、实习成绩等资料进行装袋归档。
及时总结反思。实习结束后,对每一次实习的策划、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和专业研讨,也为后期指导实践性环节积累更多经验。
五、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模式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多元化、渐进式的实习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提升岗位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培养职业气质。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环境有全真的体验,在工作中培育了敬业精神,渗透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是推进了专业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更多的教学方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团队合作等。这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都需要学生的积极互动。有过实习积累的学生,继续学习提高模块的课程时,对理论知识的领悟更快、更透彻,对课程改革内容的响应度明显提高,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是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职业能力的增强带动了学生整体培养规格的提高,最终体现在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上。连续多年招聘会上物业管理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都被知名物业公司抢先录用。学生2016年准就业信息统计显示,60%的学生都进入了万科物业、龙湖物业等公司。
四是实现了校企共赢。多元化实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平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同时,此模式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提升了学校形象,工学交替模式一经推出,数家媒体以整版报道此事。多元化实习同样深受企业的欢迎,企业可以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提前渗透给学生,有了对学生的跟进和培养,缩短新员工的培训期和考察期;同时可以增加企业的人才储备,减少用人风险,还可以树立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总之,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平台,只有认真策划、系统安排、有序组织、栏窆芾砗妹恳桓鍪导性环节,才能彰显专业特色,深耕学生未来,达到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多方共赢。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育部高教司[2000]2号.
关键词:学分制;课程标准;课程考核方式;物业管理概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8-0075-02
高职院校学分制的实施,是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学分制引起的课程模块修读的学分化必然改革一系列相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动相应课程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实施,而新的课程标准如何实施,如何评价,如何考核教学效果,这又必然引起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1.高职院校学分制的推进和实施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教学和学生管理两大方面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本文着重从学分制引起的教学方面的变化来分析。从教学上看,学分制引起的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以学分的修读情况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情况,这首要改变的就是课程模块修读的学分化,通过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需达到的专业核心能力,确定各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及学分。学分制下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从性质上又可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又分限选课和任选课。必修课是指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每个学生都必须修读的课程。选修课是指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某个方面专门知识或扩大知识面而开设的课程。其中,限选课是根据专业的发展方向而组合的课程模块。任选课是指学生为改进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发展个人特长和爱好,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的课程模块。
2.在学分制条件下促进课程标准的改革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分制引起的课程模块修读的学分化必然改革一系列相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其中首要的就是课程标准的改革,专业标准、课程标准适应了学分制,才能使后续的课程教学跟上来。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将课程标准解释为: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本文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为教与学提供详细指导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是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也是为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期望的教学成果的清晰陈述。
学分制推动相应课程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实施,而新的课程标准如何实施,如何评价,如何考核教学效果,这又必然引起各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二、当前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考核内容重理论,轻技能,忽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虽然在现行高职院校中,很多专业改革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改为1:1,但在实际考核中,实践教学的考核确被忽视,期末考试仍以卷面理论考试形式为主,重知识点的考核,导致学生大都采用突击背诵课本或笔记取得所谓的高分,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也是为什么高分学生不等于找到好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2.课程考核形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
绝大部分高职教育采用的课程考核形式仍以闭卷、笔试的形式,只求从卷面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确无从了解学生的个体优劣。以考试分数定优劣,一直是评定好学生的标准,诸如奖学金要求考试分数达85分或90分的道理一样,正因如此,绝大多数学生只注重最后拿高分,而忽视了平时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3.无法全方位考核学生
学生有共性也有个性,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如何挖掘其个性和潜力,之后又如何考核、评价,是当前课程考核方式无法实现的。高职教育实现的是“就业导向”向“生涯发展导向”的发展和转变,知识不仅仅是够用就行,更要为后续生涯做好充足的储备。
三、《物业管理概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上述指导思想下,本校改革《物业管理概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以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根据物业管理行业岗位群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职业任务,增强现场感受作为改革理念,改革该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坚持物业管理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专业对口”为“专业适应”,转“知识重心”为“就业为导向、素质培养为重心”,将教学模式与物业管理行业的管理、服务、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等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将物业管理活动业务流程的专业知识、实训操作、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多方面评价向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物业管理“全程就业”培养模式促进本课程的全面改革。
充分考虑物业管理行业岗位群的要求,结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物业管理职业资格标准,抓住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活动的完整业务内容和处理程序(物业服务企业的组建、物业管理招投标、物业管理财务、物业管理制度、早期介入、入伙、装修管理、业主大会的召开和业主委员会的成立、日常物业管理活动的开展、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管理文化的塑造和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这条基线,以课题为基准,结合多方面教学条件(网络、教材、参考资料、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室、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等),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小组学习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实现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认真、耐心、细心、诚实、守法、客观、公正;专业知识)。
1.引入PCDA循环模式理念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对于教学质量管理具体运用如下图所示:
P-授课计划,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授课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及作用,制定凸显职业特色的授课计划。
D-授课计划的执行,即教学的展开,以实现授课计划中的内容。
C-考核,总结按照授课计划开展教学的效果。通过考核,了解学生课程学习的情况,评定优劣,对后进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调整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并总结教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或改进措施。
A-对考核结果进行处理,成功之处加以肯定并运用,失败之处进行改进,避免重现;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通过引入PDCA循环,增加考试和频率,并进行各阶段的总结和分析,促进教师教学的开展,以及对授课对象情况的了解,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和课程的质量管理,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2.引入半开卷考核形式
考试目的不在如何难住学生,而在于如何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在这门课到底学到了什么,学的知识应用性是否广泛,这门课讲授完毕后是否按照达到了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其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应提高对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考核。半开卷考核形式多样,考试题目内容丰富、非常灵活,学生单凭死记硬背是无法完成答卷的,需要大量实践技能的积累、总结和阐述。通过引入半开卷考试理念,丰富、灵活考核方式,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将理论转化为方法,将思想转化为素养。
3.引入面试考核环节,融入双语考核形式
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行业亦是如此,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社会最大的弱点就在于英语口语差,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就是造就了一批卷面高分的哑巴毕业生。物业管理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面对的客户千千万万,从职业角度出发,应更重视学生口语的训练。在《物业管理概论》课程考核中,增加面试考核环节,改变学生课程考核时间,由学期末考试改为下学期初,学生开展暑假/寒假行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这一环节的考核在面试中得以体现。面试考核形式多样,内容以课程为中心,重点考核学生活学活用能力,并多方位考核学生的应变、表达、沟通和创新等能力。融入双语考核形式,考核学生对专业及日常用语的掌握程度和熟练运用程度,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4.考虑物业管理行业岗位群的要求,结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物业管理职业资格标准,整合考核内容
考虑物业管理岗位群的要求,结合物业管理活动业务流程的专业知识、实训操作、职业素质整合考核内容,调整考核体系,对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实现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尽可能靠近企业用人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考核。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极大地改善了《物业管理概论》教学评价效果,多方位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跟进了教学检查,增加了教学互动,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吕向虹.论学分制内涵体系及其制度设计理念[J].高教探索,2007.2:47-49.
[2] 田凤权.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4:60-62.
《房屋维修与管理》课程是物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内容涵盖面广,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比较难,下面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一、《房屋维修与管理》课程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随着城市化建设和人口日益密集等因素,物业建设的增量和物业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加强。物业管理的内容含有绿化、清洁、保安、房屋维修等方面,也向更高层次的管理服务发展,但在众多服务方向中,房屋的管理和维修是物业服务的一个重心,体现这一行业的专业性,是物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房屋维修与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房屋维修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没能体现“适度够用”和“专业特性”的特点
中职物业管理专业《房屋维修与管理》的教材内容专业性强,目前基本沿用同层次的土木工程类专业教材进行删减,甚至连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暂不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维修加固知识,在物业管理的课程内容上都有所体现,教材内容以理论叙述为主,辅以施工图讲解,侧重维修、加固轻养护、保养,多为结构类施工维修和管理,少装饰类、防水类小型施工维修和管理内容。课程内容没能很好地体现物业人员在房屋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常见问题的案例。
(二)多方面因素导致《房屋维修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房屋的养护和维修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按某一固定模式去解决,整个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多角度提升职业素质和过程性、经验是比较困难的。这门课程多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辅助展现,但在需要深入讲解综合原理和案例时,课程的专业性强,学生整体知识体系不足,缺乏感官体验等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
(三)《房屋维修与管理》课程较难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体系
物业管理,其实是建筑寿命全过程参与的管理,国内一般是从新房销售后或物业交接变更时介入,而国外多从物业立项开始。但不论哪种方式,需要有现实的案例去参观和实操,而房屋的问题是需要一定周期和某些前期设计、施工等因素综合才能体现的。在缺乏社会和行业支持的现阶段,教育相对独立,在教学上要实现现场教学和真实实践环节比较困难,但实践环节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目前中职该课程缺乏与情景相关的、以实践为导向的明确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多是以案例设计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案例较单一,有局限性。如何突破这种瓶颈将实训效果最大化,达到实训内容与行业需求有效衔接,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
(四)如何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兴趣
教学需要教与学的互相促进,如果学生听不懂,教师讲解不到位,课程教学就成为了两相厌。学生需要解决的是 “适用”的问题,这样他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体现价值,调动学生兴趣的杠杆是专业实践和评价。教师需要的是土木工程和物业行业知识的互通和实践案例的专业融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调动教师兴趣的杠杆是专业提升和教学效果。如何在行业、学校、教师的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方法层面上统一达到以上效果呢?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
(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把握三点,一是专业特有的,二是直观明了的,三是学生通过努力能掌握的。内容上划分基础、实训和提升模块,从学生前期已学课程或容易接受的知识点切入,按工作流程设计,模块间形成一定的梯度,每个模块包含相应的理论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内容,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模块的目的,以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作为评价的标准。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中职房屋维修与管理课程的模块如表1所示。
(二)教学实施策略
1.基本模块教学以项目教学为主
设计各组基础课程不同的学习方向,如装饰基础知识可分楼地面装饰施工、墙柱面抹灰施工、顶棚装饰施工等,通过任务驱动和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团队学习中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如收集资料、整理形成报告等,通过多种渠道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并总结综述,结合仿真教学平台、建筑实体参观等形式,互相交流成果,加深对课程所需基础模块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实训模块引入实际案例
实训模块遵循工作流程和房屋养护周期的特点进行设计,通过同类型、多样化的案例,就热点物业管理案例进行头脑风暴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学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
3.提升模块主要以讨论的方式进行
物业专业的学生要对建筑结构和力学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现场经验,才能写出结构维修的方案,但他们可以将问题简化进行讨论,比如建筑基础下沉的问题,当超过一定的限值而整体结构没有问题时,可以用巧挖的方式使建筑整体平衡;比如梁受弯出现危险时,临时可以采用脚架支撑来做安全防护等,知识的讲解不一定要细致入微,关键在于开拓思路,帮助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用就地取材和灵活运用的方式达到工作目的。
(三)实施结果的评价
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尊重学生的参与和成果,通过团队间的氛围来影响学生,以模块完成过程中的评价作为阶段性评价,在教学中设置学生的评价考核点,这些考核点包括学生的知识获取、知识应用、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态度等等。考核的方式以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并公开阶段考核结果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效地在考核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汇总阶段由考核和考试形成终结考核。基本评价表格如表2所示。
(四)教学资源的保障
模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将不同知识联系贯通,将不同课程互相融合,这些都可以通过网络、书籍、老师、小组讨论来完成。在硬件方面,学校的教学资源要配套开放,比如图书馆、电脑机房、检测仪器、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等。在检测仪器方面,保障小组有基础的检测仪器协助学习,如超声波混凝土检测仪、钢筋探测仪等。软件方面就是建立教学对口单位和经验丰富的现场人员的联系资源库,如装饰单位、防水补漏单位等,让学生能通过直观的方式和小型讲座获取经验和知识。
四、中职《房屋维修与管理》课程教学实施效果预期
关键词:物业管理;全程就业;毕业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5-0116-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业服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对我国本十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有日共睹。然而,在物业服务市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行业的飞速发展与物业服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日益凸显,这既给我们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对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与企业多年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社会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结合物业服务行业的职业特点,提出了构建贯穿于学生入学至毕业全过程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的“全程就业”培养模式 。按照这一培养模式的要求,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工作也必然走上一条由传统的“规模化、模板化”生产向“个性化、市场化”培养转变的创新之路,使毕业实践突出技能培养和学生的就业,实践环节深入企业,校企紧密合作,相互支持和影响。
一、毕业实践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毕业实践是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能胜任物业管理岗位要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教学环节,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毕业实践工作创新对实践“全程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对我国的高职教育而言,传统的教学计划严谨且能扎实的落实,有利有弊。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原有的教学方式、思路及训练模式受到了巨大挑战,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实践教学都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如外语过级考试和计算机考级的冲击、就业压力的冲击、专升本考试的冲击、毕业前最后补考的冲击等等。虽然在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表现形式不一,但一般说来,上述因素中的每一次冲击,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对现有毕业实践教学产生干扰,甚至严重影响着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计划的进程及最终落实,最严重的甚至完全影响毕业实践环节的正常进行。
“据来自网络的高校实习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牛大学期间没有参加过实习,有一小部分同学不明白实习的真正意义。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学科对实习的要求不一样,有的由学校统一组织联系实习单位,有的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有的同学干脆实习期间做与专业:无关的事情。有数据显示:86.7%大学生实习求助父母;实习平均时间为277天,落实实习平均用时34.5天:实习和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仅有73%;28的实习生是碍于人情招收, 1/3实习是体力劳动。如此一来,不说没有实习的大学生,就是参加实习的大学生,其实践的效果可见一斑,致使国内高校大学生实习、毕业设计以及论文答辩的虚假之风甚盛,实践未获真知,倒让大学生长了一些社会不良习气”。
因此,在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传统的毕业实践工作对专业人才培养养目标的实现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而在“全程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全面创新毕业实践工作,既是顺利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毕业实践工作创新思路
毕业实践是就业的基础和前奏,为了使学生在实习后能最大可能的留任,有效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准确度,毕业实践工作创新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毕业实践工作创新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1 以行业人才市场需求为基础,创新毕业实践工作模式
全面实践物业管理专业“全程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就应该建立一种适应市场需求的全新的毕业实践工作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全面把握物业管理人才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我们在专业办学过程中。应时刻保持与行业企业,尤其是合作企业的接触,从而在第一时间了解行业的技术要求、管理模式、服务理念、职业技能等的发展趋势,也充分了解各地区需要的人才类型、技能要求等各项规格指标。另一方面,对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的准确把握。还应该建立以物业服务发展势头较好的地区为重点,兼顾其他地区物业服务行业的广覆盖的市场调查网络。如在我国现阶段,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物业服务普遍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市场调查的重点应以东部能代表我国物业服务发展水平和发展的趋势的城市为主,从而使调查结果具有更大的借鉴价值。
(2)积极寻求接收企业的协助,实施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预就业”毕业实践工作模式。所谓“预就业”是指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实行双重身份管理,以用人单位管理为主,学院管理为辅。学生在企业实习时。企业按照员工进行管理,顶岗实习的学生必须遵守所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的人事安排和岗位调配,企业指派专门人员予以指导;而在学校时,学校按照学生进行管理,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对学生发生约束力。不仅仅如此,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有义务指导学生完成毕业实践作业并协助学生解决其实习中遇到各类疑难问题。“预就业”模式使得毕业实践工作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为学生的就业服务。在毕业实习工作地点的选择、毕业实习单位的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就业意愿,只要是方便学生以后就业的,我们都不辞劳苦积极主动为学生去联系。这样一来,尽管增加了专业教师的工作任务,增加了实习督导工作的难度,但由此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学生在实习时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企业要按照试用期员工来支付报酬,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得到解决,会更安心于在实践中学习,真正实现“基于学习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按照员工进行管理和培训,在实习中让学生接触企业文化,从而使学生很快融入企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 以专业的横向联合为依托,创新毕业实践工作方法
传统的毕业实习督导方式往往要求老师对每一名实习的学生的实习予以指导和引导,这种工作方式在集中的规模化生产中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形势的变化,对于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的毕业实践工作而言,无疑会带来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由于学生实习地点与以往相比较为分散,实习岗位、部门与以往相比较为分散,因此再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无疑会给毕业实习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也会影响实习督导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联合我校民政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保障专业等和物业服务领域存在关联交叉内容的相关专业,在毕业实践工作采用了四个专业联合督导的方式,即对分散于外地的实习学生,采用不区分专业,而是以地域为单位,四个专业的全体实习督导老师都承担督导和引
导职责,通过督导老师的工作,引导这些学生顺利地适应社会,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其中如果学生对于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有疑问则由本专业老师通过远程指导的方式予以解决。由于四个专业都有服务的共性,同时又都存在有社区这样一个共同的工作场所,因此,联合督导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事实上,最终的结果证明,我们采用的联合督导这种方式,是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毕业实践工作的要求的。对于外地的学生而言,几乎所有的学生对于这一实习督导方式表现出了高度的认同。通过督导老师的引导,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快速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处理学习和就业、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找准自己的位置。
3 以校企互动为手段,创新毕业实践工作策略,实现学生提前就业
(1)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寻求最大可能的校企合作。依托行业企业办学应成为“全程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物业管理专业办学过程中始终追求的目标。在毕业实践工作中,除了应考虑与原有和合作企业继续保持紧密的合作外,还应积极开辟新的实习实训基地,并力求实习场地覆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业项目,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利,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式对强化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无疑是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的。
摘要:本文在充分认识写作素质在建筑类高职院校基本素质课程体系中所占独特地位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开发实践情况,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写作素质课程开发思路、基于岗位实务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岗位工作环境教学模拟及因内容而异的多种教学方法应用情况进行了充分的阐述。
关键词:岗位工作能力写作素质课程开发实践
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建筑类高职学生写作素质课程开发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写作素质是从业中进行有效沟通的一项无价的技能,它在建筑类高职院校基本素质课程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
写作素质课程开发,按照“工作过程需求”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讲义”学生“写作实践”共同“总结完善”的途径展开,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课题组基于建筑企业相关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需求,不过分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以“实用”为原则构建了此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完全以岗位工作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制定与各专业相适应的教学要求。达到既保证不同专业对于应用写作知识的基本共性要求,同时满足不同专业特殊的个性空间选择需求,以适应不同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为此,本课题组2009年进行了职业岗位和能力培养的需求情况调研,从行业从业人员、建筑类院校从教人员、在校学生三个角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课程组再次重新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重新构建了教学内容体系。在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上,基于建筑企业相关工作过程所需要的教学过程为主线,突出了“模块组合”的思想。
二、基于岗位实务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课题组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采用递加式提出教学目标要求办法,减缓学生畏难心理;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来精心的安排每次课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工作任务设计科学,每次课前布置好学生应准备内容,使学生准备充分,利于学生在教学中顺利、全面地完成学与练的教学过程,确保以学生实践带动理论学习,同时,对实训项目跟踪落实,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设计的写作素质课程模块分解如下:
模块性质 模块类别 模块内容 学时 实训 适用专业
理
论 实践 合计
共性模块 目标模块 能力目标 任务要求 实训流程 2 2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给排水工程技术
设备安装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制冷与空调
供热通风空调
建筑工程技术
……所有建筑类专业
公文模块 通知通报 1 1 2
函会议纪要 1 1 2 项目1
事务模块 简报 1 1 2
演讲稿 2 2 4 项目2
计划总结 2 2 4 项目3
市场调查报告 1 1 2 项目4
礼仪模块 求职信 自荐信 2 2 4 项目5
礼仪致辞 1 1 2 项目5
检测模块 写作知识测试 写作实践检测 情景模拟实训 1 1 2
小计 14 12 26
个性模块 工程模块 招标书 1 2 3 项目6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制冷与空调
建筑工程技术
……部分建筑类专业
投标书 1 2 3 项目6
小计 2 4 6
财经模块 经济合同 1 1 2 项目7 建筑经济管理
工程造价
计算机应用技术
物业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
可行性分析报告 1 1 2 项目7
小计 2 2 4
法律模块 状 上诉状 答辩状 1 1 2 项目8
小计 1 1 2
模块化的写作课程素质开发,适应了各专业需面向的工作岗位不同,需解决的问题不同的实际情况,例如:建筑工程技术与物业管理二个专业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有共同的目标、公文、事务、礼仪、检测等专业能力共性模块;在教学内容专业能力个性模块的处理上便各有侧重:建筑工程专业安排了招、投标书的讲授;而物业专业则侧重法律用文体的写作。
三、岗位工作环境教学模拟
课题组利用学院的各种资源,仿真项目实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利用学生就业洽谈室,设置情境,模拟招聘现场,进行求职训练;利用打字室、复印室、档案室,为教学服务,讲解公文印制及归档的过程,并让其亲手操作,了解文件印发、收的知识;利用学院多功能厅、会议室,进行演讲及招、投标等实训;利用学院办公室、系部、及学生社团等联系单位,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社交礼仪知识用以实践等。
课题组还利用各专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结合我院部分专业的“2”+“1”办学模式,开发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空间,既让学生体验了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实际,同时,学生也及时将工作中了解的最新写作信息反馈给教师,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因内容而异的多种教学方法应用
要提高建筑应用文写作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方法的有效与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中因教学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灵活的运用了文档实务、学生团队、对应教学、“讲练评”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做有效结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文档实务教学法: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根据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精心设计各独立的项目实训内容,分解了典型的工作任务,并通过文档实务教学予以贯彻实施。在具体教学中,创设具体情境,强化写作思维训练,注重课堂内外结合,在写作实践中引领学生探索和理解应用写作的原理、规律,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与自我发展。提高了学生在写作应用方面的能力,突出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学生团队法:根据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多少,按组数(组数固定)自由组合,进行合作练习后以团队为单位推荐代表参加竞技(设有小组队员发言时间)的办法,最终以团队代表一人的表现给全队成员打分。在所授内容中市场调查报告中问卷调查的写作及演讲较为适用此法。自由组合有效控制了滥竽充数现象,实际情况是较少强弱结合,因在回答质疑中有队员发言时间,学生们往往是强强联合,而越是平时上课不太积极的同学在此教法中表现的较为活跃。实践证明,学生团队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人际交往的协调能力及提高学生语言交流的直接应用能力。
3.对比教学法:即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先向学生阐明二者之间内在的联系,然后在讲解时同时分析二者内涵,再同时分析格式、内容要素等,边分析边找出二者的异同。此法便于学生找出二者的差别,了解各自的特点,如讲解到位,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把握将更深刻,要求教师讲课时要把握好授课节奏,并随时观察学生接受情况。在总授课学时较少的情况下,可尝试使用此法。运用此法时选用的对应教学内容应有内在的联系,有可对应性,方可实行。如祝词类文体写作中,欢迎词与答谢词可采用此法讲授,计划与总结也可采用此法进行讲解。
4.讲、练、评相结合教学法: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课程组在运用此法时更侧重“评”,事先要全面批改学生作业,全面掌握学生的写作水平及写作情况,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讲评,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为有效的途径,选取带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进行评议,个别问题进行单独沟通,不漏掉一个同学,当学生看到你在他作业本上的圈点,看到对他作业的点评,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同时,学生动手写过之后的点评才能促其更好地完善写作能力。
实践证明,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写作素质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满足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正光.高职课程及其体系和目标研究
[2][美]丹尼斯•沃克拉迪.美国教学创意手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目标工作岗位为出纳(含收银)、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四类。本文从会计目标工作岗位出发,分析职业技能,整合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设计会计实践教学资料等方面进行讨论。
基于对高职财会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各院校都非常重视会计实践教学在专业培养教育中的作用。虽然我们在会计理论教学、会计实践教学、会计资料建设等方面都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但仍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与目标工作岗位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以应用为宗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教学强调针对性和适用性。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都无从谈起。作为高职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边教边学边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一个或多个职业、若干工作岗位所需的本领。
高职财会专业学生所适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应分为会计岗位和非会计岗位。会计岗位是基本的,是本文讨论的核心;非会计岗位是辅助的,如统计、物流管理、物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本文不加讨论。会计岗位是指财务会计的基层工作,包括出纳、收银、车间成本核算员、工资核算、资金核算、费用核算、账务核算、报表、稽核、财务管理、会计主管等;而不是财务经理和会计科研教学人员。因此,我们把目标会计工作岗位概括为:出纳(含收银)、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四类。
二、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
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技能可以分解为职业能力和能力要素,它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切入点,是指导实践教学的中心,是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表现。
下页表中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既相互依存,又各有侧重。这些职业能力和能力要素应作为我们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实施会计实训、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宗旨。
三、整合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夯实会计职业技能
实践环节教学是任何专业都必备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何把它的功能发挥到最佳效果,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达到质的飞跃,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我们将会计实践教学分为渐进的、相互依存的四个部分。
(一)认识实习的新内涵
当高中毕业生跨进高职学院时,“职业”和“技能”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或是肤浅的。我们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会计主体,从不同侧面了解会计这个职业,从而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首先,由专业带头人进行实习动员,互动方式探讨、交流会计热点问题、会计的未来,激发同学们热爱会计,并为之付出努力。其次,外出参观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商店和物流)、物业管理企业等,使同学们了解各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工艺流程、资金循环、企业组织结构和内部制度,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专家讲座,分别由大学会计教授、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企业的财务总监分别从会计、审计、财务的角度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会计的内涵,树立作会计人的目标。
(二)单项实训重基础训练
单项实训是针对技能课程设置专项训练,每项时间为一个星期。其目的是熟悉内容、流程,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为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会计基础实训:学生规范地书写阿拉伯数字、中文大写数字、汉字;熟悉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各种账页、报表的格式与用途;掌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传递程序、整理与装订;账簿的启用、建立、登记、更正、结账、对账等方法;会计报表的格式、内容、编制方法;熟悉会计流程,为学习专业会计和综合实训打基础。
点钞与传票实训:学生掌握点钞的指法与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单指单张、多指多张的点法;会用点钞仪器,鉴别人民币的真伪;掌握键盘录入的指法,运用小键盘进行各种运算;具有胜任出纳工作的能力。
成本会计实训:学生了解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掌握制造业的成本费用账户设置原则,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计算技巧;熟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具体计算程序,结转方法、会计处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具备成本会计的能力要求,为综合实训打基础。
财务管理实训:以案例贯穿整个环节,学习典型案例,运用典型案例。掌握资金筹集方式;杠杆原理的运用;投资的预测与决策,资金的营运;收入的管理和分配政策;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控制方法、考核方法、分析方法。具备财务管理的工作能力,为综合实训打基础。
审计实训:选用中外资本市场上审计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从案例中吸取精髓,掌握审计的程序、方法、技术;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与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具备审计的工作能力,为综合实训打基础。
(三)综合实训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团队精神培养
综合实训是在单项实训基础上,将会计岗位群的全部技能集中训练,是在校期间最系统、最核心的实践教学环节,每次时间为一个月。它要求有仿真的会计环境、真实的会计用品、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合理的会计流程,进行必要的反复,以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1.会计分岗实训:基于大中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会计工作就形成一个团队,既分工、又协作。我们选用中型制造业的典型业务来设计会计机构,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把它分为财务负责人(兼财务管理)、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计等岗位,它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为了达到实训目的,每组按成绩和能力均分,选好第一任财务负责人,进行岗前培训,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协调作用。
会计分岗实训是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以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它具有积极互赖性、个体职责、小组自我管理、社交技能、面对面交互五个基本要求。使学生树立诚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它的基本做法是:首先,熟悉制造业的生产特点,产品流程,企业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及相关的税法和银行结算规定。其次,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会计核算流程、分配会计用品。再次,启用和建立相关的账簿,登记期初数据并试算平衡。最后,根据设计的业务资料,填制原始凭证,履行相关手续,按会计核算程序进行凭证、账簿、报表处理,写出财务分析说明书和实训总结。
2.会计综合实训:它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集位于一人,即多岗一人,每名同学独立完成一套实训资料。第一阶段,我们选用商品流通业的典型业务,以相邻的两个月来设计资料,除掌握分岗实训的基本技能外,还突出期末和期初的核算与结转工作。学生以手工方式用三周时间完成两个月的商品流通业的会计核算后,将上述资料带到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对比实训。第二阶段,用一周的时间,运用电脑和会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掌握系统管理的设置,会计软件的初始化处理及试算平衡,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修改,记账,对账,结账、期末自动转账。熟悉账证表的查询、打印。掌握会计报表的设计与编制。熟悉会计流程,为今后从事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比实训中感悟手工账与电算化账的优劣与差别,以达到对会计技能的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四)毕业实习
由于校内摸拟实训与现实的会计工作仍有差距,毕业前夕,学生直接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由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学生身临其境,动手处理会计实际业务。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还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为了全方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必须通过看账、做账、查账、用账等多环节实训。会计实践教学分为手工实账和电算化实账两个部分。分别建立手工和电算化演示实训室:利用各种流程图、会计档案资料、会计课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看账学习;建立手工和电算化核算实训室:在仿真的会计环境中,提供真实的业务与凭证,完成做账;建立手工和电算化检查分析实训室:学生运用自己完成的会计资料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典型案例进行审计检查和财务分析,以达到查账和用账的目的。
四、“双师型”教师的再认识和实训教材(资料)的新要求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教育部明确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达到80%。当前,对“双师型”教师出现了认识的误区:“双师”即“双职称”或“双证书”或“讲师+会计师”。而今,我们有相当数量的会计学讲师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时间累计不足一年,甚至没有,却往往持有“双职称”或“双证书”,他们的会计师职称或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这样的“双师型”教师是难以胜任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
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具有以下内涵:既具有理论教学又具有指导技术操作的“双能力”;既具有教师风范又具有行业岗位道德思想的“双品质”;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教育知识的“双知识”;既具有面对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又具有面对企业、社会、人际关系,与人共事的非技术的“双职业素质”。“双师型”教师为我们的学生在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的老师必须走出去,请进来。会计教师必须到制造业的会计实务岗位上工作至少一年,且具有较强的自学新知识能力,并取得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同时,聘请具有教师素质的、确有专长的企业会计师作为实账训练教师。
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保证,是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会计实训教材仿真度要高,教材不宜有账页和报表;各种结算凭证和业务单据要真实,各联凭证的用途和传递要清晰;实训资料应突出针对性、互补性、系统性、综合性,最好有连续两个月的业务;业务类型要多样化,尽可能全面反映会计核算时可能遇到的各种繁杂的经济问题,拓宽学生视野,引领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园林施工员个人简历范文(一)
个人资料
姓名:xuexila
性别:男
年龄:32
体重:65
民族:汉族
身高:165cm
户口所在地:湖南株洲
婚姻状况:保密
出生日期:1979年2月23日
现工作地点:湖南株洲
工作年限:5年
求职状态:正在求职
教育培训
最高学历:大专
毕业学校:湖南省城市建设学校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31日
专业类别:土建类
专业名称:风景园林
工作经验
公司名称:醴陵市华美园林建设有限公司2006年2月-2011年4月公司类别: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装潢
担任职位:施工管理组长
工作描述:2006至2011年从施工员到组长,参与醴陵市多个绿化提质改造工程组织施工及管理。
发展方向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
求职意向
希望职位:期望职位一:园林/园艺类-绿化工程
期望职位二:园林/园艺类-城市绿化
工作地点:希望工作地点一:湖南
求职类型:全职/兼职
待遇要求:4000人民币/月(可面议)
到岗时间:1个月以内
园林施工员个人简历范文(二)
基本信息
性别:xuexila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3-8-8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现居住地:河北省-石家庄市
工作年限:应届毕业生
联系电话:0311-866666666
求职意向
应聘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管理
应聘行业: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建筑与工程
期望工作地区:河北省
期望月薪:面议
自我评价
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c语言),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以及广联达软件,能熟练应用cad制图软件,能够独立完成制图任务。英语水平:四级。吃苦耐劳,做事认真,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思想端正,对新知识新技术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容易接受为人稳重,有很强的爱岗敬业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
工作经历
江苏八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2009-6至2009-8:技术员
所在部门:项目部
工作描述:负责河北师大附小操场改造工程施工,并对工程质量进度进行控制
中太建设集团2008-3至2008-11:技术员
所在部门:城建学校实训楼项目部
工作描述:随技术负责人对河北城乡建设学校实训楼工程施工直至主体结构完工。
山东伟浩房地产2008-12至2009-6:技术员
所在部门:项目部
工作描述:在现场负责2栋小高层的施工和质量检查
石家庄市贤达建安工程有限公司2007-8至2007-9:实习生
所在部门:项目部
工作描述:参与了石家庄展览馆的基坑开挖、基础施工,明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熟悉各道工序是如何展开的,并能熟练的抄平放线
中铁三局二公司2007-6至2007-8:实习生
所在部门:项目部
工作描述:参与了合肥至南京段铁路栏杆集车站新建工程的建设,并协助技术主管对车站主站房、综合中心综合楼、轨道车库的施工工作,能独立的完成任务并能熟练的识图
教育背景
2004-9至2008-7学校名称:石家庄经济学院
专业名称:工程管理
取得学历:本科
在校获奖情况
2005-9获得学校二等奖学金
2006-3获得学校二等奖学金
2007-3获得学校二等奖学金
2007-11获“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称号。
it技能
技能描述:计算机二级c语言操作能力: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c语言),熟悉windows2000和xp操作系统,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以及广联达软件,能熟练应用cad制图软件,能够独立完成制图任务。
园林施工员个人简历范文(三)
姓
名: 唐先生
性
别: 男
婚姻状况: 已婚
民
族: 汉族
户
籍: 湖南-永州
年
龄: 26
现所在地: 广东-清远
身
高: 168cm
希望地区: 广东-佛山、 广东-广州、 广东-东莞、 广东-惠州、 广东-中山
希望岗位: 房地产/物业类-房产项目配套工程师
房地产/物业类-物业管理经理/主管
寻求职位: 园林工程师、 园林绿化工程师、 园林绿化预决算工程师
教育经历
2006-09 ~ 2010-06 湖南农业大学 园林工程 本科
2006-09 ~ 2009-06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工程 大专
培训经历
2012-03 ~ 至今 环球职业教育在线 二级建造师 正在考
**公司 (2010-04 ~ 至今)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 建筑施工与工程
担任职位: 园林工程师 岗位类别: 园艺/园林工程师
工作描述:
1、现场管理园建及绿化工程事宜,负责现场标高标注、放线等。
2、图纸会审并与相关设计师探讨设计的合理性及给出合理的建议。
3、工程的预算及造价等。
4、工程量的统计,工程决算工作。
离职原因: 地域问题
**公司 (2008-08 ~ 2010-03)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 房地产开发
担任职位: 园林工程师
岗位类别: 园艺/园林工程师
工作描述:
1、本工作主要负责开发商与施工企业之间的协调和督促。
2、在园林工程方面主持图纸会审和工程技术交底工作。
3、和相关的工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工程节点的制定。
4、现场指导督促乙方的工程进度目标,施工质量等。
离职原因: 工作需要
技能专长
专业职称: 二级建造师在考
计算机水平: 中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 Photoshop, AutoCAD,天正建筑等绘图运用。
技能专长: Photoshop, AutoCAD,天正建筑等绘图运用。
语言能力
普通话: 流利
粤语: 一般
英语水平: CET-4
口语一般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 目前在园林行业已经做了有5年时间,5年积累的经验告诉我继续在此园林行业奋斗,因为我看到了此行业的前景,我的发展方向是园林绿化工程管理。
其他要求:
5年的经验,我在一个房地产企业做了3个相关的工作,旗下的物业公司做绿化管理主管,房地产本部做工程师(甲方),在旗下园林公司做园林工程师(现场),我接触的工种都与园林息息相关,了解此行业各个面,并熟悉掌握工程的理念和统筹,我相信自己的能力能适应此行业相关的工作。
自我评价:
从学校到社会,从毕业到工作,自己的性格一直是务实肯干,踏实、进取。一步一步向自己人生目标前进。
本人没有其它的本事,出生贫寒,不懂就学,有颗真诚的心,利用身边的人和事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生存能力强,要懂得融入不同的环境。
看过“园林施工员个人简历范文”的人还看了: 1.园林施工员个人简历范文
2.园林施工员个人工作总结与计划
3.施工员个人简历范文模板
4.施工员求职简历范文
关键词:中职;物业管理专业;物业会计课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也普遍改善,并促进了物业管理行业快速发展,前景诱人。为了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资金运转管理,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物业管理企业执行有关问题的通知》,物业管理企业从2000年1月1日起执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因此,物业会计课程成为物业管理专业的重点课程。
一、物业会计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偏重理论,轻视实践。物业会计课程从内容体系上看,有其自身的完整性,但内容的完整性并不等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追求广而全。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传授过程中以课本为背景,在备课、讲解中都紧扣课本知识,而忽略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中职院校很多教师本身缺乏行业内相应岗位的实践训练,只能根据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或者做一些适当的扩展。而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岗位,这必然造成理论知识和实际岗位之间存在衔接问题,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造成学得知识根本没有用的假象。
(2)方法单一,仍以传统讲授为主。很多学校都引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教师也由以前的课本+教案转变成了“教材+U盘”的模式,本质内容没有改变,只是以幻灯片取代了黑板而已,教学方法仍然以理论的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也有意提高提问的次数,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但很多学生总抱有幻想:这次点名不是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因为没有项目的依托,使得学生很大程度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通过死记硬背,甚至只押题,造成学生在分数上是高手,而没有真正深入理解知识点,缺少一定的深度,与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相背离。
(3)忽视21世纪学生学习新特点。21世纪的学生具有鲜明特点:个性、自主、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等。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学习上也表现出自主性、目的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他们不再满足于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为适应将来就业的需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还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课堂之外的知识。相比理论知识,学生更看重知识的应用,希望通过实践环节应用知识,以展现自身的价值和水平。
二、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新教学方法介绍
(1)案例教学法。案例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取材尽可能的选取物业管理中的实际案例,要有代表性。课堂知识的讲解中,先抛出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或者换位思考,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控制好案例教学的节奏,包括讨论的时间、分析的方法和点评的策略,既要鼓励学生,同时又要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同案例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如何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与学互动起来。比如在装修管理这一环节,笔者精心选择了这样一个案例“业主擅自改变承重梁的位置,物业公司给予制止”。这种案例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选好案例之后,我们就要将相关问题引出来,促使学生去自动思考,寻找解决途径。
(2)小组讨论法。将班拆分为小组形式,以3~4人为一组,分成若干组,并每个小组设定若干个问题,要求小组成员进行充分讨论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比如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物业管理专业是多余的这个话题,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采用小组讨论法,让每个组都先自我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发言代表来陈述代表组的观点和理由,最后还可以将各组的代表观点演绎成小组间的辩论。
(3)行动导向法。行动导向是由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法重视“案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笔者以“装修管理中的客服服务”为主题,将学生分组,设立组长、监督员、评分员,要求每个小组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不同的成果展示方式,如:小品、话剧或者对白等,让各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整个表演或者展示过程中,我们要将理论知识-客服工作人员的接待工作,通过学生的展示来传达,这样就可以将学生自动学习融入到物业管理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始终在场观察、指导,在整个过程结束后进行总结性的点评,为了鼓励学生的创作,还可以设计“学习能手”、“最佳表演能手”等奖项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对物业会计课程学习兴趣的方法
(1)上好第一次课,激发学生学习物业会计的兴趣。教师能否顺利开展课程教学,第一次课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对新课程的第一次课都会有浓厚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因此上好第一次课非常关键。让学生了解物业管理专业学习会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向业主收取物业服务费,给物业管理的员工发工资,游泳池收费等等项目都会涉及到会计。然后笔者再结合物业会计学科特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各知识点进行描述,例如将来的工作前景、会计考证与物业考证等。最后引导学生如何学好物业会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逐渐对物业会计产生间接兴趣。
(2)建立任务型教学实践课模式。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物业会计对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不是让他们掌握高深的理论知识,更不是让他们去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而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简单经济业务。建立任务型教学实践课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课前,在课堂上设置工作任务情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然后集体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例如,物业会计中一项最常见的经济业务――收取业主物业服务费。最后以小组方式展示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这样的授课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3)改革考试方法,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考核方法。传统的考试方法大多采用试卷笔试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厌烦,更让学生产生恐惧。职业教育以培养具备某一职业或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为目标,以适应生产一线职业岗位人员知识技能结构多样化的需要。因此,对学生的考核不能仅限于卷面分数,而应采用多种考核方法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上所述,在《收取业主物业服务费》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首先表现为小组表演收费过程。同时学生把填写好的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用投影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对劳动结果的讲评,最终得出本次活动的分数。这样的考核方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物业会计教学中,要坚持课外观摩物业管理企业、阶段性小结归纳、物业会计手工实操实训等相结合,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业会计的兴趣。只有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形成快乐学习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详修.关于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探索[J].中国市场.2010(3).
下面就来看看高职物理教学中的一些现象,高职课改使得高职的课堂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多媒体为媒介,使抽象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其中的物理知识,也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高职院校也正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的环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无论是从实验教学的内容方面还是设计方面,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当然,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弊端也是不容小觑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就是培养这些人才的摇篮。但目前的现状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一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不强,技术运用不到位。虽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理论与实践脱节。所以,在高职物理教学中,以新课改为起点,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和教授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二、针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用技能所提出的方法
1.按照教学改革的方向前进。高职物理教学是以动态型的教学为基础,利用一些主题实验、技能大赛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形式,从而更好地开掘学生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首先构建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只有完善好理论教学的功底,才能更好地开展实验探索。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问题,和学生一起追根溯源。比如,在讲物理力学知识时,一些常用家具的舒服程度与其中的压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样的家用电器对平面压强的增减也是产品更新的一方面。老师在讲授不同的章节的时候,要把一些实际性的问题融入到教学中去,通过师生互动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使教学主题更加丰富多样。通过理论教学的支持,实验教学是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过程。过去的实验物理教学是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对其知识进行验证,过程单一,使学生失去兴趣。比如电子零件的正确接配、零件是否正常运作,都不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学生对其兴趣也是有限的。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内容的实验案件,把社会中对于一些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具有探索性的气氛,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再比如,现在低碳环保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物业管理方面运用物理知识,使其中的智能化电路变得更加节能,以物业的热能进行节省为目标来设计一种降低热能的温控模式。从而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对其实验进行热烈的讨论,经过检验,以便确定实验的准确度。
3.设计一些符合实际岗位的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在夯实其理论知识,又进行实验训练后,那么怎样检验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效果呢?通过技能大赛可见分晓。在高职院校中举行职业技能大赛,请一些企业单位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进行大赛内容的制定、学习成效的点评。技能大赛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学生有更好的展示机会,增强自信心。比如,在进行电子元件组装的技能竞赛中,在其工作过程中如何就定量的电子原件进行质量检测、增加产品的合格率作为其竞赛的题目,让学生想出其应对的措施。
4.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进行实践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对未来做长远的打算,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远见,从而在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时更有目的性。实用技能强调的是知识的实际运用。比如,物理学中有关电路设计和连接原理比较容易明白,但是就不同种类的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如何更好的减少能耗的电路网络、安全供电的保障以及能源节约方面都需要运用一些实际的知识。在不同的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学生对其技能的掌握也不同。所以,高职院校给每个学生每年都规定实践任务,根据自己的规划去实践所学知识,掌握好基本技能、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根据自己所设专业与相关企业长期保持合作关系,给学生见习、实习和日后的工作提供更好的平台。
5.实验设备的完善。高职院校就是将学生培养成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科目,对原理的理解和对变量的获取都离不开实际操作,因此,实用技能的培养除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之外,对于实验设备的完善也有较高要求。专业知识掌握得再牢固,但实验设备得不到满足的话,也不能在教学中起到提高学生实用技能的目的。因此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校就能得到充足的锻炼,将来进入社会在竞争力上就又有了加分项目。
6.强化师资队伍素质。在对学生要求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与之对应师资队伍素质的跟进也是必要措施之一。对于高职院校的物理教学来说,市场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知识传授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与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所以强化师资队伍的素质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当今社会,物理学的应用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科技进步促进了物理应用方面的发展,大量结合新技术的产品涌入市场。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教学,教师熟练的操作是必要的。因此强化师资队伍的素质,也是高职院校物理教学提高学生实用技能的重要措施。
7.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实践实训基地的建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技能的专门场所,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对于物理教学改革提高重视程度必要的硬件完善。在校高职学生通常缺乏动手操作机会,而当毕业之后投入市场又面临市场严峻的“刁难”,因此如何更好的完善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依靠的就是学校实践基地的相关培训。它是介于学校和社会的中间地带。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操作模式和流程,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对于市场的适应能力,同时还可切实提高自身实用技能。实践实训基地还使高职学校的教学设备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总结
[关键词]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没有科学的界定。因此,科学、准确地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是解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瓶颈的首要问题。高职院校属于培养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模式等与本科高校存在明显区别。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更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取得职业认证为毕业考核条件,以培养职业化能力为核心,并通过创新培养方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
二、专业建设的思路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笔者所在学院2011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本专业主要是针对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而设置的。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建筑业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方向,具体的就业岗位包括建筑设备安装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设计助理、设备运行管理员等,毕业生工作单位主要是建筑设备施工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监理公司、建筑设计院、市政管网归属公司(如燃气公司、热力公司等)和物业管理公司等,毕业生可获得的岗位资格证书包括设备安装施工员证、造价员证、质检员证、安全员证、材料员证、资料员证、测量员证等。根据以上专业定位的需要,提出本专业建设的思路。
(一)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培养的是面向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生产第一线的精通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本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可以确定为以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基础和重点,以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管理能力培养为必要条件和拓展方向,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其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和特色,以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专业建设的关键是课程建设及其优化整合。
(二)专业建设的核心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建筑设备水暖通和建筑电气方向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相关专业领域就业竞争力、相应的择业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未来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也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可靠保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深入调查,及时了解建设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构建以项目导向、工作过程为教学组织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过开设建筑给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等方向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使本专业毕业生达到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适应本专业就业所面向的复杂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二,主要能力与辅助能力紧密结合,要突出主要能力的培养。本专业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毕业生的主要能力定位于建筑设备安装施工技术与管理,这是就业的主要渠道,而辅助能力包括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图设计助理以及建筑设备系统运行管理。这两种能力需要紧密结合,突出主要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成为建筑设备安装行业、企业稀缺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第三,强化本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动手训练。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能够体现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平台,通过与企业合作,扩大校外实习基地规模,为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与就业提供平台。在校期间完成建筑给排水工程、供热工程以及建筑电气课程设计,依据真实工程背景完成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和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具备符合就业需要的上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第四,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行课程设置与建筑业职业岗位资格证书要求相结合,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相一致,使毕业生适应职业岗位标准要求。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项目,使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融通。在正常专业教学的同时,能够完成或基本完成职业培训任务,达到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基本要求,做到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真正互相沟通衔接。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获得大专文凭,同时获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参加工作后能通过考试取得建筑设备专业贰级建造师及以上执业资格证书,从而为就业和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强化专业适应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很广,可在建筑业企业第一线从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可在建设单位及监理公司从事建筑设备水暖通以及建筑电气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可在建筑设计院从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助理工作,还可以在市政管网归属公司以及物业公司等单位从事设备系统运行管理工作。毕业生应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强化专业适应能力,就会不断地拓宽就业范围。
三、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本专业强调的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应用性,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以模块化为基本结构,以专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新技术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按照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三个模块进行模块化设计,形成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需要为根本的专业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体现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相互融合,能够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突出了人才培养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一)课程体系建设应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
根据建筑设备安装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考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突出能力培养,适应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施工过程,建立符合行业岗位群需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法
1、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要保持一致
在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应明确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明确就业岗位群。在课程体系中要规定各门课程的界限,避免出现知识介绍的漏洞和重复。教学时要根据课程容量确定,重点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将建筑设备安装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建议充分体现,从而使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
2、课程体系符合职业能力需要的广度和深度应进一步加强
满足职业能力的需要是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相关课程应以职业岗位课程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以建筑设备工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岗位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分析,完成专业知识的解构与重构。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应用知识的针对性,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岗位技能训练,突出学生施工过程要素控制、验收环节质量控制、工序交接进程控制的能力培养,形成以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实现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构建的有效途径。还要针对专业核心课程逐步开展精品课建设,从而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和影响力,以此来推动教材建设水平、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提高。
3、优化实践教学,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2]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方面,应考虑以下内容:
1)专业实践教学
专业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形成人才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实践教学应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一致性、实训项目与岗位工作任务的一致性,提高学生质量意识、建筑节能意识和涉外工程能力,突出职业化、实用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过程还应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相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采取专兼职教师相结合,做好实践教学基础建设工作。另外还要努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和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暑假生产实习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需要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分别利用好大一和大二课程结束后的暑假进行认识与生产性实习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指导教师的统一安排和指导,由学生在假期内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并自主实习,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3)毕业设计的指导方法
毕业设计是使学生真正利用所学开展实质性工作的极好手段。由于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是在校外完成,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所在学院采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进行过程管理,教师除利用系统进行各阶段文档内容评阅外,还采用电子邮箱、飞信和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选题并掌握毕业设计的基本方法。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采用远程交流、指导与控制,因此要求学生在实习现场也要明确现场的指导教师。通过采用双导师制,并以现场指导教师为主进行毕业设计,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4)搞好学生课外学习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小组活动,参加科技竞赛,参加岗位培训,获取相应证书。邀请专家为学生做专题报告,了解前沿科技动态,启迪人生价值追求,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专业生产实践活动,以组织课外专业领域科技竞赛等手段,促进学生开展创新与科研活动效果。这些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学生技能素养有效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力度[3]
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加强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在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改造、扩建、新建实训基地。主动邀请建筑设备安装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本专业建设,发挥他们对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宏观指导作用。
四、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现过程
本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的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阶段通过顶岗实习的教学环节,达到毕业后能上岗的目的。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优质的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条件,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开发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与产业对接,以校企共建的方式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具有双师型、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得到可靠保证,人才培养水平将会不断提升,更加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Research 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n Li
( Hebe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Building Materials, Hebei Qinhuangdao 066004)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roblems of the buiding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thoughts of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making clear the implementational method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hough expatiating on the construction conception of specialized course system, finally analyzed and summed up re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Key words: building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ystem; capacity training
参考文献:
[1] 吴云祥.高职高专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0(6):48-50
[2]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建设教育,2010(11-1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