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23:27: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美术教学目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国的教育总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初中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材,内容上突破了传统美术教学中的单一知识渗透,而是以新的视角赋予美术课程时代性,将其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部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更深入的学习美术。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如何提升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愉快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在初中教育阶段并没有受到重视,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渗透一些知识技能,仅让学生对实物进行临摹,存在着学科地位较低的现象,而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也很是匮乏,觉得美术课是自由课。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改变课堂教学现象着手,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乐趣,而开展愉快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愉快教学,指的是: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感受美术的乐趣,进而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美术兴趣的持续发展。笔者在教学中,通过给予初中生思维自由的方式来逐步引导学生感受美术的重要性和意义。
如:在学习“千姿百态的雕塑”教学内容时,笔者以自己学校的雕塑为着手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企业、学校、广场等地方常常塑造一些雕塑呢?他们有什么用呢?以学生常见的现象为背景,让学生初步思考、感受美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建立一定的审美意识。之后,给予学生自由权,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地方并为其构思雕塑作品,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泥土制作,步步诱导,促使学生对美术形成一定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美术教育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然而,目前初中美术教育在我国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即:初中学校都开设这门课程,却都以应试教育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使得美术教学有种“名存实亡”的感觉,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也是被动的,硬性的接受一些美术知识,简单的画画素描,并不是按照美术所涉及的内容来开展的,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对此,在教学中,笔者鉴于美术教学的这种现象,认为可以优化教学法进行教学,基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优化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对美术学习有个全新的认知,改变学习美术的态度。
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将教学目标的制定基于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融合发展为基准,考虑目标制定的可行性、明确性、适中性等。如:在学习“大家动手做条龙”的教学内容时,笔者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第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培养学生对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起爱国情怀及学习美术的热情。之后,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组合动手实践制作。
三、校本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诸多的要求,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促使教学的全面性,凸显教学的优越性等等。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倡导教师要敢于结合实际,融合多种资源,实施校本教学。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与学生个体需求、追求相融合,在补充、丰富美术课程内容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感受美术的“处处可见性”,进而增强自我学习美术的动力。
如:在学习“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教学时,笔者将其与创作课相结合。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体育题材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就自己的感官,以审美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评论;其次,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让学生给学校、班级设计作品,或者是给某个人设计纪念品等等,让学生自主选择美术作品的追求;再次,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美术作品。这样,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完整的参与进来,强化了学生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同时,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也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生活增添乐趣,能够真正感受到美术的艺术魅力,进而提升自我对美术的学习和运用。
总的来说,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刻不容缓的,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应结合新课改理念,以生为主,采取多种方法,来强化美术教学,不断的思索、探究新的教学手段,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最大限度的凸显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 初中美术教学策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德育渗透;教师;学生
中国分类号:G623.75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艺术家,而是通过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感受美术作品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底蕴、欣赏意义和历史价值。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美术欣赏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发展规律等内容相结合,将德育内容灵活的渗透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和美术水平。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德育思想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认识,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德育理念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渗透,通过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感悟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思想态度,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1]。
(二)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情感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思想素质的不断提升,美术作品并没有逐步低落,而是在我们生活中,变得更加富含内涵和价值,这主要是音乐美术作品拥有一定的深刻历史背景内涵和情感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理念灵活的渗透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理解,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言:“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真正展现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2]。
二、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有利于在不断丰富学生美术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一)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把握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灵魂,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带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美术欣赏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感受美术欣赏学习的乐趣和美术作品的魅力[3]。美术欣赏课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名家美术作品,如果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形容和讲解,无法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直观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这篇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展现《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和壮阔,并指导学生加强对《清明上河图》中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环境的理解,感受作品中丰富的人类情感以及当时人民物阜民丰、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提升学生对美术欣赏作品的情感理解。
(二)充分利用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使我国具有众多丰富的美术作品,其中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书法艺术等等,展现了人们优秀的创作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美术作品中情感和内涵的挖掘。为学生细致的讲解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升华[4]。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英国画家郎雷的水彩画作品《母亲》这篇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水墨画的绘画技巧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奶奶和妈妈的深情”与“家庭的温暖”等内容观察和理解,挖掘在作品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教学指导,增加学生对母亲爱的理解和感受,更加爱护母亲,使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艺术家的优秀思想和人格,进行初中美术德育渗透教学。比如德国著名版画家、雕塑家柯勒惠支一生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扬他为具有慷慨气概和美德的艺术家。在对初中生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利用这些优秀艺术家的思想,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理解和体会艺术家优良的思想品格,感受艺术家以热血和精神所创作的巨作,感受艺术家思想和精神的付出。在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教育思想渗透于美术欣赏的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进行讲解优秀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加深对美术作品的情感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使学生成为真正社会中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结束语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对美术作品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相珍,赵正阳,张鲁静.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98-101.
[2]李文静.谈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65-168.
【关键词】初中美术 兴趣教学法 实际应用
初中美术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绘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兴趣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多个学科的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其中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效果最好,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
1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1.1完善教学体系
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程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化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学校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甚至没有安排美术课程。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忽视了美术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即便一些学校开设了美术课程,但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初中美术教学理应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多方面的忽视制约初中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完善我国初中教学体系。
1.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我国传统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授课模式,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和主置,不利于教师倾听学生的心理诉求,不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兴趣教学法能够吸引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和了解美术课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诉求之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主动交流和互动,不断完善初中美术教学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
1.3改良初中美术教学效果
兴趣教学法囊括多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加灵活和自由,在课堂上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良初中美术教学效果,使教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兴趣教学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使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了解学生的诉求,在掌握基本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能拓宽自身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2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美术课程不是考试的科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区别于考试科目的教学方式,但并不代表教师和学生要忽视该项课程的学习,相反应该更加重视该项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深入挖掘美术课程的内涵。在具体应用兴趣教学法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了解兴趣教学法在哪个环节中应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才能结合现有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美术创作活动当中。
2.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兴趣教学法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与学生的意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学校受到外部环境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兴趣教学法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学校为了更好的应用兴趣教学法,应当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现代教学当中,在应用兴趣教学法时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动画、绘画、以及视频等多种教学形式,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深入的了解美术知识,综合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
2.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认为美术课程不是考试科目就忽视了初中美术的学习,这种认识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为了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水平,首要工作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课程学习当中。针对于此教师就要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以外还能自由发挥进行美术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3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价值,通过美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创造的美。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加强美术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美术创作,为我国美术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甜.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3,(31):112-113.
1.在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美术资源相对欠缺
课程资源的概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经常提及的内容,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资源指的是单纯的课堂资源,而新的课程资源概念,则拓展了课程资源的内涵,把课程资源的概念拓展到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各种教学资源,初中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是指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帮助的所有学习资源,其中也包括一些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帮助的课外美术实践活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术课堂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造成的,无论是课堂的美术教育课程资源还是课外的美术实践资源,其资源量都显得相对不足。
2.教师的美术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从目前来看,在相当一些学校中,缺乏专业化的美术教学人才,即便是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其相关的业务素质也未必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些教师刚刚走出校门不久,所掌握的美术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关的美术教育实践经验,因此,往往教学的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中学,相对来说,美术教师的数量是比较少的,彼此之间在美术方面的业务交流也相对较少,这给年轻教师的美术教学业务的提升带来了客观的困难,这种状况的延续,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年轻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促进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美术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1.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美术学习态度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在初中教学中,往往要把美术学科视为学校教学的边缘学科,因为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学校对于美术的教育也自然缺乏应有的重视,受这样观念的影响,初中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态度也不够端正,认为美术学习是可有可无的,在思想观念上对美术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开展,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习的态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要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
由于一些学校对于美术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其投入的资源也就相对的不足,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无论对教师相关的业务培训还是对基础的设备、资源的投入,以确保初中美术教育的更好开展,促进初中学生美术素质有效提升。
3.要突出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对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来说,我们需要研究探索不断提高完善其教学方法,从而激励我们不断去追求真实、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教学;有效性
裴娣娜教授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初中美术“有效教学”应是遵循美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美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初中美术老师怎样做课堂才能“有效”呢?
一、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二、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此外,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考虑不同学习领域,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学习领域,有其不同的目标取向,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内容。在同一学习领域下的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三、课堂上要师生形成互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与引导下,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进而到达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节课时,教师先导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索,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为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要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
总之,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新奇,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因此在深入推进新课改进程中,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然后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教学富有生机,更有实效。才能让初中美术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经验,有效性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不仅要追求活跃的气氛、丰富的信息输出,更要追求高效,只有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探索。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析如下:
1.课堂上要让师生形成互动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与引导下,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进而到达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节课时,教师先导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索,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课堂,为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要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比如,在学习《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节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一上课,先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做提示和归纳: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使我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设计者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我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引导比较促进参与,比较是指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求同比较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求异比较,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为全面。当然,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作品之间有无可比性、比较价值的大与小、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等问题。要作有明确目的的比较,不作牵强附会的比较,教师不应以简单的讲解来取代学生的比较体验过程。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学生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表现性创作的方法的概念,并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加以正确的反映。这些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经过反复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3.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4.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此外,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考虑不同学习领域,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学习领域,有其不同的目标取向,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内容。在同一学习领域下的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5.要注重有效地评价
有效地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本节课所要求的和新学习的要点。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将每次作业成绩及时登记到班级名单上,便于老师及时反馈。
6.要注重有效的教学延展
一、立足美术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生动性
1. 建立立体化教学目标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某一项技能,也不仅仅是为了要培养艺术家,要侧重于完成知识性、能力性与情感性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目标体系下,教师首先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学活动要兼顾到学生的整体发展,针对不同能力与基础的学生要进行差异化处置,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完成知识性目标,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美术技能,另外,还要注重渗透思想情感交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受到美的渗透熏陶,并培养积极的情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引领与保障作用。
2. 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
以往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一模式要得到有效改进,要侧重于建立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侧重于发挥启发引领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逐层深入地鉴赏美术作品,感悟作品意境与思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抓住美术学习训练的重点,提高他们的技巧掌握效果。在整个自主模式教学中,教师应当始终掌握教学主动控制权,及时依据教学进度调整教学环节,让教学活动变得更为互动。
3. 发挥激励性评价功能
农村的初中生美术学习基础相对薄弱,有些学生一时还难以达到学习要求,对此,有些教师训斥有加,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成效,反而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针对这样的状况,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实际,注重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异之处,让教学活动中的闪光点都展示出来,对学生予以表扬激励,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立足教学条件实际,实现教学内容丰富性
1. 结合学生感知经验灵活运用教材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具有许多感知经验,而美术是来源于生活、又拔高于生活的一门艺术,美术教学建立在学生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必将会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因此,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在保持大的原则与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对其中内容进行移花接木式的处理,替换上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知共鸣,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结合教学装备条件调整教学内容
这里所指的教学装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拥有和能够支配的教学硬软件,以及学生搜集的信息资料。教学活动离不开这些装备的辅助,教师在教学装备与教学内容效果最大化方面,要能够寻找到一条捷径与平衡点,较为恰当的方式是结合装备条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绘画教学中,可以侧重于线描和纸版画,对于国画、木刻等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课时数方面予以调整,可以缓解因上述内容工具材料问题带来的种种困难,这种内容的调整对于提高学生感悟美、鉴赏美和构图造型以及想象能力方面能够发挥同样的效果。再比如剪纸、布贴装饰画、树叶标签等制作教学中,由于农村初中学生获得这些原材料的途径较多,也较为方便,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课时,以实现教学内容优化的效果。
3. 结合地区乡土美术资源完善内容
在每一个地区都有一些传统的美术项目,成为了当地乡土资源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将其有效吸纳进去,将教学活动与当地的自然风貌、人文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剪纸、泥塑、雕刻等内容作为选修课范畴,实现了美术教材与当地美术优质资源的完美融合。
三、立足学生身心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
1. 运用直观演示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进行美术作品的播放,这样的方式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而且对于教学活动增强生动性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直观演示方面,除了运用多媒体课件之外,还可以运用教师创作的示范作品、学生创造的优秀作品作为演示内容,让学生在这样的演示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 运用竞赛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竞争性环节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在单向美术技能教学中可以以赛促学,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些美术设计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几人一组的顺序组建设计团队,明确分工,相互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这样的竞赛教学方式,不仅深化和巩固了学生美术所学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3. 运用专题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画家、某一作品开展分析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研究分析、各抒己见,这样的方式能够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优化教学环境。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即兴讨论活动,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初中生美术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在现有的层次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美术学习能力,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分层教学策略。
一、掌握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
学生到了初中,美术能力已经是千差万别,教师要把握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以及美术创作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对美术学习成绩好、创作能力强、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分到A层;可以将有一定的可塑性、稍加努力就能获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分到B层,对美术成绩一般、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它分到C层。教师将学生分层之后,将3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分到不同的合作小组中,确保每一个合作小组中都有三个层次的学生,
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并选拔优秀学生担任小组长。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授课
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孩子的美术潜力,让学生能够在美术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因此在课堂授课中教师要采取分层授课的形式。如在《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在“能迅速、大胆、有个性地对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表达,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手法,对复杂的物象综合处理,抓住关键,创造性地表达”这个教学难点的处理上,教师对A层次的学生要求要不折不扣地突破难点,并要求学生进行积极的想象创作,在教学上也要有针对性地对这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而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让学生能突破丰富的想象和手法,对复杂的物象综合处理这个难点就可以了。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采取分层授课的形式。
三、分层训练,让学生在现有层次上有所提升
教师针对学生层次的不同,不论在课上授课还是在课下延伸中教师都可以采取分层训练的形式进行。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训练任务,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不同层次的训练,以便能够提高美术学习能力。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取分层授课、分层训练的形式才能让不同层次学生的美术能力在同样的教学时间段内都能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伍优才.谈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青春岁月,2011(22).
【关键词】初中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工作的开展,拓宽了过去美术教学中绘画、工艺以及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美术教学当中的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新领域的出现,更加符合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教学工作的要求,也体现出美术教育改革的实际结果。本文就围绕这一中心,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一、“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将美术学习分为四个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起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搭建起良好的平台。
设计教学离不开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设计创意和制作的过程当中,初中生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老师就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制作的方法,并且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的体验,增强其对美术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老师设计教学时要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如作品审美评价和设计,让学生产生美化自身和社会环境的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同时,设计对于推动初中生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能够让他们通过学习感受到生活当中的美,并提升学生的美术技术能力。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对策分析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下面本文就对具体的教学对策进行分析。
第一,紧抓设计思想,挖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把握好美术教学目标,并了解“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思想,运用设计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力求通过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初中生对于美术思想意识的把握并不深入,而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让其能够更好的懂得设计活动在设计思想形成方面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感受各种美术材料的特性,合理的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制作相应的物品,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的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并对美感和设计的统一性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于提升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初中的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学会绘画,而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会能够发现美,并且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评价能力,通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老师要使学生掌握好这些技能。
第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既是老师的模式,同样也是W生的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学活动的效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是要优化美术课堂的结构,能够为师生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美术教育实施指南》当中明确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模式,通常是分析设计对象的应用功能,之后进行设计草图的构思,然后选择制作材料,所有准备工作完成自后进行亲手制作,完成后最终进行分析评价。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设计的应用功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这样能够降低学生进行设计的难度。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时候,还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老师发挥引导的作用,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当中,为了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老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并合理的选择教学的方法。“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中,老师需要坚持以生活为基础的原则,并且要以审美作为核心,教学中还需要伴随着创新和实践,这样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课堂教学中,需要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轻松愉悦的学习掌握美术知识,并提升自身对美术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老师需要更多的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个性的培养上,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正所谓教无定法,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恰当的方法,构建起创意创新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美术的原理,并学以致用。
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标志》教学活动中,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采用展示或者是设问的方式开始教学,这样学生不会讲思维仅仅局限在本课制作当中,而是能够实现跨学科的学习,通过学习活动,能够更好的体会到美术活动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能够更好的将美术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学校教学工作需要进行创新,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目标培养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美育列入到教育方针之后,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师也更加重视美术教学。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对于今后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更好的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美术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深瑛莹.中学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2.
[2]陈晶晶,刘新华.中学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研究[J].工业设计,2016(2):21.
[3]戴慧敏.中学美术课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探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版,2013(51):221.
关键词:美术教学 课堂效率 因材施教 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对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基础课堂教学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方面转型。初中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观点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人们关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让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有效率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不仅是广大教师一直执着追求的共同目标,更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美育素质教育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美术课堂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似乎课堂气氛在慢慢变得活跃起来,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本质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大部分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还是按部就班的沿着传统教学模式走,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误解,在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方面得不到实质性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部棘手且刻不容缓的难题。
一、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是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的关系因素,如果说教师都对教材不了解教学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那么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时更是模棱两可摸不着边。因此,教师应对教材认真掌握、精确解读把教材吃透,精心设计,全面地了解初中阶段美育特点及规律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案,才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把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并理清课文的重点、难点,对教材了如指掌之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
二、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每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不同,美术功底也各有差别,如果“一视同仁”的按照教材进行美术教学,美术功底好的学生几分钟搞定,然后剩下时间无所事事,而美术功底较差的学生因为画不出来干脆敷衍了事跟着其它学生玩起来,美术课堂成了学生的“游戏天地”。由此可见,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班级里每位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指导学生主动完成美术作品任务并及时给予表扬,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荣誉感对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感到满足,从而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也将大大得到改善。
三、课堂互动优化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做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要深刻的意识到课堂教学气氛对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人都是比较情绪化的动物更别说学生了,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下才敢真实地表现自己,才能激发学生内心对学习的渴望及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才能达到课堂的最终目的,使课堂更有效率。比如: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时每节课可以腾出五到十分钟的时间采用多媒体播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优美图片、播放著名画家的作品,通过展示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视野,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画画的灵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关健且主导的角色,优化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是教师们的本职工作。同时,我们知道在课堂上多进行师生互动是优化教学气氛最有效且最好的方式,更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时教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多进行师生互动。例如要画一幅春天的景象,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听听学生眼里的春天是怎样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予补充,互动多了,气氛起来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欲望也就强了,效率也就提上来了。
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出,我国教育部已颁布了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及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课程标准。这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美术课堂上教师可讲讲美术发展史或者讲述一些知足画家成长故事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美的幻想,对美术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对美术的创新能力,自主投入美术学习中。同时,课后可布置与美术相关的作业,去发现生活中美术的美,使美术学习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来。其次,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可多借助道具或实物,让学生立体、直观的看到所要画的实物。例如教材需要画一棵树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校园,每组学生安排不同的位置,通过不同的角度及美术的力量诠释出树的美。然后,让学生对比每幅作品的特色,欣赏自己的美术作品,营造一种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美术课堂融入到生活中来,让学生明白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消除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错误认识。
五、结语
如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凸显,基础课堂教学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方面转型,教学有效性问题备受人们关注。高效率课堂不仅是广大教师一直执着追求的共同目标,更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教师们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以后运用到实践中来。教师应从各方面进行努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质量观,吃透教材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发展为本,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及目标,使初中美术教学更上一个层次,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打造高效课堂,为学生未来全面个性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巍.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4)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外活动;积极意义;作用研究
随着素质化教育的深入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重中之重,美术教学应当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将课外空间有效运用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本文将对此作简要论述。
一、正确认识课外活动的积极意义
开展初中美术课外活动,首先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这一活动的重要性,将课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统筹安排到教学活动之中。
1.课外活动是美术课堂的有效延伸
美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目标任务并不一定能够在课堂上全面实现,将课外活动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较好地拉长美术课堂,让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在课外进行巩固和提升,对补充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课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许多初中生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应当积极开辟阵地对学生进行更多美术方面的教育。课外活动正是这一背景下最为有效的载体,可以灵活机动地安排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能够根据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开展活动。
3.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美术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以及动手创造能力等方面的任务。除了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引导,教师还可借助课外活动的空间和资源,强化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将课外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
二、立足学科和W生特点,科学高效开展美术课外活动
设计、组织和开展好美术课外活动,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广大初中美术教师应当立足美术学科的特点,充分研究学生思想、能力等方面的状况,有效地发挥好这一活动的作用。
1.设计环节统筹兼顾,将课外活动纳入美术整体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发挥好课外活动对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目标以及时间等方面都进行了统筹考虑,使活动内容与教学进度一致,和学生的美术能力基础吻合,在时间安排上兼顾到在校作息时间,在目标要求上主要服从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将课外活动与美术整体教学融合起来,可以为课外活动发挥导向作用,保证课外活动不偏离学生培养这一主要目标,避免出现娱乐化的倾向。
2.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在课外的有效巩固
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不仅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还要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这些方面都是教学的难点。笔者向学生提供了各种类型美术作品的图像资料,带领学生从造型、色彩、主题等不同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实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美术课外活动的组织要和美术教材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认为的重点、难点作为活动的重点,通过课外活动帮助学生突破这些方面,能够对美术课堂教学起到较好的补充和巩固作用。
3.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热爱美术学习
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兴趣爱好要充分保护。教师在课外活动方面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服务,既可以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爱好,也可以组织专题研究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先后组织了篆刻、素描、国画、设计等兴趣小组,教给学生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更加兴趣盎然。笔者还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实践操作,如模仿蔡伦造纸的程序自己尝试造纸等,这样,可以体现美术学科的趣味性。
4.量身定做培养计划,为美术特长学生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初中生当中有许多美术天赋较好,教师要善于发掘,将学生的专业特长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笔者在发现这类学生之后,为他们量身定做专门的培养计划,对有志于未来从事美术专业的学生,联合家庭以及校外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对其他学生有意识地提高美术学习的要求,让他们奠定扎实的美术功底。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外活动的作用,精心设计和组织,将其对学生美术综合素养提升的促进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龚嗣炎.中小学怎样开展课外美术
活动[J]. 江西教育,1985(6).
关键词:初中美术 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所谓情感教育,从根本上的含意来说,就是指教师在。这是作为教育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统一,情感教育的核心,便是控制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美术教学理念。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仅受美术学科冷暖特征的影响,还与师生在教学时感情投入程度有关。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情感教育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注入情感,有真诚的感情关怀学生,通过积极、正面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独立的道德情感与个性。情感教育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1.情感目标的设定
与其它教学方法一样,情感教学也必须设置科学、有效的情感目标,老师要根据美要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情感目标及评价方法。教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情感。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一些教育专家对人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情感也是人的素质,并且是最重要的素质,从现实来看,情感在人的事业及发展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稳定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调节器。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情感实践,自己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有专家预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传统的授业功能将逐渐减弱,而人格培养的功能将加强,这就预示着情感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课堂上,老师要通过互动、交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比如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心理的真实想法等,初中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懵懂阶段,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科学的情感目标。比如在学习《我们的奥运》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标,然后设置如下情感目标:2008年奥运会会标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深刻的寓意?你看到这个会标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各种渠道研究上述问题,并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最终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2.创设教学情境
“情生于境,境可移情”。初中美术教学内容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情感内容,一幅幅美术作品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情境,是作者情感历程的体现,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对学生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感染与熏陶,最终形成内在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美丽的校园》时,可以让学生课下有意识的观察一下自己所处的校园,回想自己在校内学习、游戏的场景,宽敞的教育、到处是欢声笑语的操场、“高大上”的计算机房等,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在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激发其对建筑物、风景等内容的表现欲望,并尝试通过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抒感,从而创作出情感丰富的、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3.丰富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课作为艺术性较强的课程,也要从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从而创造美,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中国民间美术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民俗艺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从中发现更多的中国民间艺术元素,比如剪纸、年画、古建筑等等,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劳动人民创作的作品中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比如灯笼不仅具有照明功能,还可起到装饰作用;刺绣用于衣服上可提升衣着的品味等。《蓝白之美》一课就是介绍的一种蓝印花布,这种花布实现了色彩美、搭配美、图画美的统一,是典型的服饰与装饰的有机融合。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亲近美的热情,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 .通过师生合作增进情感交流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更加顺畅。初中生的潜能尚处于完善阶段,学生方法、学习途径与小学时期有较大差异,学生过程更加灵活,学习兴趣也更加广泛,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采用审美的眼光观察自然,看待生活,融入社会,在美术学习中融入更多的情感,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情感教育并非理性的灌输,而是心灵的感受,在充分尊重学生精神权利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多的心理自由,建立和谐、平等、互相帮助、共同学习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种信任、理解、宽容的气氛中得到更多鼓励,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总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情感,就可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体贴与关系,通过生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支持,获取学生们的信任与爱戴。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全面渗透情感教充,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当然,情感教学有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即老师一颗真诚的心。
参考文献:
[1]陈莹.运用情感教育,提高学困生学习素质[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35
[2]孙宝贵.初中美术课堂情感教育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99-100
[3]陈锦洞.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大众文艺,2013(9):22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