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8 02:31: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主要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身体关系问题。它是一门以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学科为基础,着力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的系统设计符合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征,实现人-机-环境的最佳配置,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的、安全的、健康的、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的科学。它关注的目标是人与物、设施、环境的交流,通过研究人以及物对人的影响,来改善物与环境的设计,提高人与环境、物的和谐程度。
2.产品语义学。
产品语义学主要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埃德赛•威廉姆斯(HughAldersey-Williams)在其著作《微电子产品的风格主义》中说到:产品语义学的目的就是要把人类因素学从身心和身体的区域拓展到文化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区域。设计中的形态、法则、表现手法、色彩等要素就象人的语言一样是一种符号,向外传达着设计物所承载的情感和信息。所谓的反馈就是产品诉说的语言,是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它能在人与物之间建立一个完整的语境。
现代科技已经深刻地影响到生活的各各方面,内容日益丰富的各类科技文化展示活动吸引着不同的参观者,包括许多弱势群体,其中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是科技文化展示活动的重要目标群体。作为科技文化展示的环境有着一定公共环境的属性,所以其设计必须体现出通用性的设计原则。设计师罗•马斯(RonMace)最早使用这个术语并解释到:通用性设计指的是综合型产品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的设计。广义的讲,就是指设计物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能够方便所有人的使用。通用性设计原则一般体现在:⑴公平使用、⑵弹性使用、⑶使用简便、⑷感性使用、⑸耐错使用、⑹省力使用、⑺充分使用等七个方面。
三、科技文化展示设计的快乐原则
设计师思维顿(GeogeSowden)认为:“我只希望我的设计能够使我们感受快乐和安全……。”科技文化展示设计应该给人们带来四种快乐:生理的快乐、心理的快乐、社会的快乐和理想的快乐。要想实现这四种快乐,科技文化展示设计需重视三个方面问题:
1.好的功能设计。
由于现代科技文化展示的内容与体验方式的独特性,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基础上的展示模式和方法成为现代科技文化展示设计的新方向。
2.美的形式。
形式之美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的满足和精神愉悦,优秀的展示设计也都是因为在材料、色彩、肌理、形态、构造上进行精心的安排而创造出令人愉快的形式之美。
3.好的互动方式。
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人们越来越多的沟通与交流依赖于数字媒体,这样的变化对设计的最直接影响是形成了新的形式语言。新的界面形式更全面地触及参观者各种感官,参观者可以通过视觉追踪、语音识别、手势输入等多个感觉通道,以并行和非精确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因此现代科技展示设计不在是一个单独的空间形态,而是包括感受器、显示装置、计算机、软件等整合的一个整体,给观者构建一个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从中体会对话的快乐。
四、结语
1、无形之手的市场驱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始终奉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市场是指引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近年来,随着美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以及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给予文化产业的巨大推动,文化产业在美国成为了最具投资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产业之一,吸引了大型财团和巨额资金的涌入,网络文化产业、影视产业等这些与科技结合最为紧密、附加值最高的文化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地处旧金山的斯坦福大学、硅谷一带是我们重点参访的目的地之一,这块并不起眼的狭长地带,云集了苹果、facebook、英特尔、谷歌等全世界极为重要的科技型公司,占据了全球软件、手机互联等产业的半壁江山。培训期间,教授们多次提及亚马逊,这家美国最大的网络电子商务公司,最开始只是基于网络经营书籍销售业务,之后,依靠技术革新力量和商业创新模式,不断扩张,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2、无所不在的创新意识在笔者参加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伯克利分校的讲座中,教授们十分自豪地告诉我们,美国的历史就是开放、创业、创新,不等待不依赖。的确,在只有200年历史的美国,创新是最为强大的力量,驱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以创意作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产业领域,无处不在的创新意识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腾飞,影响着世界文化产业的走向。加利福尼亚自然科学博物馆坐落于旧金山的金门公园内,除了其众所周知的天文馆、非洲馆等内部单元之外,还有极负盛名的环保屋顶,展现出文化与科技、建筑等各领域的结合与创新性设计。它是被美国环保建筑委员会认可的白金级环保建筑物,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绿色”的博物馆,从空中俯瞰,其圆形的屋顶就像巨大的绿色冰淇淋凸出地面,确保了整个建筑采光、通风、隔热的优良。
3、无孔不入的技术介入美国拥有着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团队,创造了卓越的技术创新成果,且几乎以同步的速度在文化生产领域加以应用和转化。这种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有机融合,使得美国的文化产业始终处于产业链的最高端,无论是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还是文化消费方式都引领世界潮流。苹果手机是美国文化与科技的产品载体,它改变了传统手机单一联络的功能,运用技术手段加入了诸多创意元素,赋予了手机用户全新的体验,也随之带来了手机动漫、手机游戏等一系列文化新业态的产生。在传统文化产业及服务中,技术的力量也不可小觑,以受众在博物馆的参观体验为例,手机APP软件、互动软件等的运用,丰富了馆藏文物的价值推介手段,提升了观众的观赏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成就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物流技术、新型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全方位地影响着美国和全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激光照排、电脑特效、互联网信息交互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逐渐普及,美国文化产业在文化内容、生产、形式、消费、服务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现出丰硕的成果。
1、推动传统文化样态的升级与革新在高新技术的裹挟下,诸如演艺、电影电视、出版、博物馆藏等传统文化样态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度出现萎缩,然而,当它们也学习利用技术手段来更新换代时,这些传统产业逐渐在市场中获得了更好的效应和更高的利润。参访中,我们看到,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面,盖蒂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等机构采取数字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图像、渲染、动画等技术手段再现文化遗产原貌,对古籍图书、胶片、录音、艺术图片等进行收集整理,实现数字化保护与展现。在数字影视方面,好莱坞的节目制作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变,催生出高清数字电视、数字电影、3D电影等广受欢迎的样态。在百老汇戏剧等传统演艺行业,LED灯光、舞台机械等的广泛应用使文艺演出的场景布置美轮美奂,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提升了艺术表现力。
2、加速新兴文化业态的兴起与发展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文化内容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对接,派生出网络游戏、网络视听、手机文化、网络出版、数字节目、三维动画等一系列新的业态,为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使文化的内容更加引人入胜,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迅速,文化的影响力更加深远辽阔。总部位于硅谷的谷歌公司,以搜索引擎的发展为核心,不断扩展其内容和服务方式,不断取得经济上的极大收益。
3、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将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更高更广的境界,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使得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始终处于引领和创先的地位。我们所参访的洛杉矶环球影城,其前身是环球影业的拍摄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再现电影主题的游乐公园,诸如史瑞克4D影院、侏罗纪公园、水上世界等,都是依托畅销电影的主题,加以特效的精心营造,为观众带来技术的极大震撼和全新体验,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游客。而与此同时,环球影城所进行的相关电影衍生品的制作与销售,也带动了影视产业链条的全球化营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润。
三、启示经验
尽管美国的文化管理政策并非完美无缺,尽管某些领域里过度的技术运用削减了文化本体的艺术感染力,但是,瑕不掩瑜,美国在不遗余力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将会给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工作带来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1、加强政策指引,健全法律保障文化与科技融合是近年来文化建设的新命题,无论是政府、科研机构,还是企业、市场都处在摸索中前进、探寻中发展的阶段,相关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并不多见。为了解决目前相关管理体制上的流弊,突破文化、科技两张皮的难题,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科技融合,包括文化部在内的各层级政府部门,应适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在全社会尤其是在文化领域,营造崇尚创新、注重研发、加强高新技术应用的良好环境。此外,还要学习美国在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法律保障方面的严密、细致与全面,导流社会资金、人才、技术成果,加大对文化创意产品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升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形成核心竞争力。
2、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企业的自主能动性市场的需求是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与美国的创新型企业相比,中国的许多企业依然停留在拷贝、山寨的低端层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技术成果的转化吸收再利用的能力不强。文化部门可以通过项目引导、平台对接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市场灵敏度,捕捉市场需求,创新文化样态,拓展传播途径,提升文化产品质量与品质,使之成为文化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政府也可以在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给予倾斜与帮扶,促其良性发展。
3、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载体建设人才是文化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既懂技术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极为缺乏,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加强文化科技载体建设,通过认定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工作,加快人才培养计划,多措并举培养适应多种产业环境需要的文化技术人才、数字软件开发人才、媒体产业管理人才等。
4、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文化产品科技含量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技术的创新成果几乎同步于文化产品的生产当中,与之相比,我国文化科技的更新速率要缓慢得多。建议文化部门要学习科技部门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功经验,探索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在文化领域转化的有效途径,引导和调动各级各类单位通过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起消化吸收再创新,持续增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速率,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医务人员科研诚信科技论文
一、医学科研诚信认知的概述
对医务人员来说,科研诚信就是在学习和科研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医学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人类知识产生的主要途径,医务研究人员知识的获取和交流都是以诚信为基础的。科研诚信,也可称为科学诚信或学术诚信,指科研工作者要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还要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 CAI)将学术诚信定义为即使在逆境中仍坚持诚实、信任、公正、尊重和责任这五项根本的价值观。[1]
二、科研诚信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对于医务科研人员,在对医学科研项目的目标、意图、方法及程序阐释要诚实;对科学研究要真实可信,有关交流必须合理而充分;对事实要能被证明,在处理数据时要透明。科研人员都有对人类、动物、环境或研究对象关爱的责任。在提供引用文献和介绍他人研究的贡献时必须表现出公平。 同时还要担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同时通过科学研究,也在创造着生命奇迹。
三、科研诚信研究的意义及在科技论文中的体现
科研诚信直接影响科研环境,而科研环境对医学创新水平和医务科研人员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其与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同步大力推进,才可能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传播记载科技信息的重要手段。[2]但在医学科技论文中也是科研不端行为存在的主要载体。
1.社会大环境的不良诱导,缺乏科研主观判断
科研不端行为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医务科研人员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圈中,该文化必然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科研活动中,医务科研人员价值观体现在对科学技术自身的认识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认识上。
近年来,有关学术造假,论文抄袭事件如井喷状纷纷报道出来。各种潜藏的名利诱惑也是导致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医务科研人员很难申请到课题,一旦申请到,总想让自己的课题有个“好结果”,但是不是所有的实验结果都会成功,也不是所有的结果都是意料之中。为了调职、调级等部分医务科研人员的“铤而走险”只是为可能的“成功”获取所需的名利。
2.科研诚信问题重视不够,缺乏广泛倡导宣传
作为医院科研行政人员,对科研论文的造假没有足够重视。对作者的自述不怀疑,对科研实验数据很相信,对论文的产出过程不过问,对论文的真实性、科学性不探究等。同时很少在医院内对医学科研人员进行频繁的宣传教育,使之没有达到科研的一定共识。主要是医院对院内科研人员的信任,坚信“科学本身就是建筑在诚信基础上的事业”,绝不会认为科研人员会造假,相信绝大多数医务科研人员会本着科学、诚实的态度撰写论文,从实验中得出的科学论点。正是由于这种信任,使得科研不端行为的放逐。
3.科研评价机制的不合理,缺乏有力平衡杠杆
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都与其制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在申请学位、调职调级、晋升职称、成果评奖等事情上,论文的数量、的刊物级别是十分重要的衡量指标。[3]为了能顺利调职调级、晋升职称,有的医务工作者就用不同的材料,同一个方法做相似的试验、得相近的结果结论,发表多篇文章。这是一种科研诚信的缺失也是对科研资源的一种浪费。大部分医务人员所想获取的不单单只是某种利益。一位医学专家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由于临床工作的突出表现,深得领导及患者的好评,工作总是没日没夜,但是由于没有时间写很多论文,论文数量太少,在职称任期考评中“不合格”。我们不得感叹,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对科研诚信产生了不利的导向作用。
四、对科研诚信自身的客观认识
医务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求真务实,不断追求创新,实事求是负责任的履行职责。对临床某些诊疗技术或药物疗效的总结,选对选准科研方向,做好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实事求是,系统的进行某些技术或方法上的改良,建立净化的学术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技考古;计量分析;发展趋势
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研究古代人类文化遗存以及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自然遗存,获得更多的古代人类活动信息,从而尽可能地构建古代人类社会的面貌。
19世纪中叶,近代考古学开始形成。进入20世纪以后,各种自然科学和技术都有快速发展,并在国外考古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的科技考古事业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逐渐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已有较大进步和喜人成绩。
科技考古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国内已有学者专文介绍过,它包括年代学研究、环境、植物与动物考古学研究、体质人类学研究、物质结构及化学元素分析、田野考古新技术、计算机技术考古及文物保护等方面。
科技考古的文章主要发表于《考古》、《考古学报》、《文物》、《考古与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敦煌研究》、《中国历史文物》( 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江汉考古》八种考古类刊物上。其中《考古》、《文物》、《考古学报》是中国文物考古界公认的三大权威刊物,代表了中国文物考古的学术主流,都是重要的中文核心期刊。
有学者采用科技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在对九种中文核心期刊(其中八种考古类核心期刊,一种为物理核心期刊)《考古》、《考古学报》、《文物》、《考古与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敦煌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现《中国历史文物》)、《江汉考古》、《核技术》等所刊登的科技考古论文的统计中发现:我国科技考古论文统计曲线呈现三个平台,它印证了我国科技考古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倡导期(1950-1977),初步发展期(1978-1989),快速发展期(1990-2002)。这种采用科技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文核心期刊所登载的科技考古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很有学术意义和价值。我们借鉴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我国科技考古文献,不仅看文献的数量,也分析文献的质量和内容。综合上面各种因素,本文选择了考古学界认可度较高、影响较大的考古三大刊近十年发表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了解和总结近年来我国科技考古的发展情况,进而提出对我国科技考古发展趋势的一些拙见。
考古三大刊十年来(2005-2014)来共发表科技考古论文150篇(见表1)。每年大约都有10多篇文章,每年文章的数量变化不大,其中《考古》最多,有87篇,占总数的58%,《文物》的数量也不少,约占33.3%,《考古学报》数量最少。
按大分类统计(见表2),年代学研究19篇,环境考古学(含动植物考古)研究32篇,体质人类学研究7篇,物理化学分析技术70篇,田野考古新技术16篇,计算机考古3篇,文物保护研究8篇。数量统计表明:高新技术在考古中应用的次数频率在增多,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物理化学方法(含核技术),特别是金属分析占据重要位置,环境考古学研究呈上升趋势;传统的碳十四测年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许多考古新技术的应用无法从这三大期刊中反应出来,这三大期刊更多的反应的是这些技术对考古研究的促进作用,许多领域还没有广泛的推广开来,受众的群体还不多,所以科技考古要得到发展,首先就要突破传统考古,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适当的降低门槛。
十年来我国科技考古事业的确有较快发展,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1)《文物》、《考古》杂志开辟的“科技考古”专栏,几乎每期都有科技考古文献发表。(2)各地的文物,考古杂志都有一些科技考古。(3)一些科学史研究杂志也有科技考古文献发表。(4)近年来发表的考古报告和出版的考古报告,大都附有科技考古分析报告。(5)有数量可观的“科技考古”论文集出版。(6)一些考古文集和科技史论文集中发表了部分科技考古论文。(7)近年来举办了数届“科技考古学术研讨会”。(8)一些高校纷纷成立科技考古系,培养科技考古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生。(9)部分高校和研究单位先后成立科技考古研究室(所)。(10)各种中外联合考古队在全国各地的考古工地上正在进行不同规模的科技考古调查和发掘。(11)中外学者合作的科技考古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通过分析近年来科技考古的成果,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1、科技考古基础理论的建设很薄弱;2、科技考古学的多学科协作研究还不够深入;3、我国考古发掘和考古研究的国际合作还不够活跃。
总起来看,随着考古学对生态环境、文化整体面貌以及文化间相互关系综合研究的不断加强,近年来科技考古的研究重心也在产生变化。如果说过去的研究更偏重于单个遗址、单一材料或某一种技术手段的应用,那么现在的研究更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研究方法的关联性,具体说来,如下3个趋势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一是更加注重研究古代人类与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对古代遗物和遗迹的分析研究不再停留于“是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继续探究“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文化嬗变的动力问题。科技考古与考古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因为两者的目标其实并无二致。科技考古越来越多地强调最大限度地提取考古遗物和遗迹所蕴含的信息,并从各个不同学科的角度加以释读或分析,以期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及其演变的规律。
二是更加重视不同区域技术与文化发展所显示出的独特性,冶金考古对云南、新疆和陕西汉中等地区金属技术特征的揭示就是很好的例证,玉器考古对各地玉料矿物学特征的揭示亦复如是。注意技术与文化演进中的区域性特征,不仅有助于认识地理及环境背景的重要性,而且是为了更好地探讨不同区域或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从多种角度揭示文化演进背后的动力。
三是科技考古各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这不仅体现在研究对象可能出自同一考古遗存,而且体现在研究手段上互相借鉴、互为补充,从而使得相关研究更加全面而深入。随着研究方法或手段的不断进步,研究者能够获得的信息也更加丰富,因而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多样的角度来分析或阐释这些信息,并有条件展开综合性的比较研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软件越来越多样,许多都能很好的促进科技考古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更多的向其他学科,其他国家,其它领域学习,拓宽视野,利用更好的科学技术来协助考古研究。
参考文献
[1]梅建军:《近两年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1卷, 2010年第1期。
[2]钱俊龙等:《从九种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看中国科技考古的发展》,《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年第7期。
[3]向安强:《从考古三大刊文献计量分析看中国科技考古十年(1995―2005)l展》,《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一、科技期刊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
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一个组织基于自身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而具有的相应职责与义务。科技期刊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不仅要对行业、学科、地域特色、主管主办单位等方面的利益负责,而且要对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传播、科技创新、出版环境、受众利益,以及内部员工成长等负责,这些社会责任中既包括大众认可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出版文化责任,也包括新兴的科技创新责任。
一方面,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传播媒介,传播科学技术信息、担当科技创新历史责任是其首要的社会责任。从媒介属性来看,科技期刊属于专业性媒介,应承担传播先进科学技术信息的重任,重视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的经营。同时,科技期刊又是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其社会功能和作用、办刊方针和办刊宗旨决定了科技期刊的办刊原则必须以追求社会效益为基本准则,以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工作方针、引导学术研究方向、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知识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前提。科技期刊的运营过程中,必须遵守出版行业准则和出版物流所涉及的商业伦理,实现技术与应用的对接,积极倡导科学伦理和构建健康的学术环境,以及发现、培育和促进人才成长等。这是社会在道义上、法律上对科技期刊的要求。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科技期刊是通过生产流程产生的可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如通过知识的传播、交流、转换、存储等来显示其价值。因此,它具有经营性和赢利性。而且,作为一个经济体,科技期刊最基本的责任是生存和发展,实现履行经济责任,即获取经济利益。可以说,自身发展、获取经济效益既是科技期刊承担社会责任的物质源泉,也是科技期刊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这是因为,科技期刊唯有自身先成长起来,使期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大化,才谈得上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的最优化。
二、社会责任是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基石
品牌是科技期刊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是一种观念存储和心理认同的结果,品牌是衡量科技期刊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缔造品牌有很多种方法,但仅靠表面宣传缔造出的“品牌”缺少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含量,不能长久,只能称之为“知名度”。品牌的“品”字是由三个口字组成的,代表了品牌成长的三个阶段,笔者以为:下面两个“口”代表了品牌建设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即建设“合格品牌”和建设“知名品牌”两个阶段;第三个“口”是品牌建设的高级阶段,即建设“美誉品牌”阶段,这也是品牌建设的最高境界。在品牌建设的三个阶段中,通过品牌背后富含社会责任的期刊文化,赢得读者和作者对品牌的认同,已成为科技期刊一种深层次、高水平和智慧型的竞争选择。
首先,在建设“合格品牌”过程中,社会责任是科技期刊合法生存的依据。将品牌建设的目标定位为“合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时候的科技期刊刚刚创刊,或者说刚刚起步,发行前景还不是很明朗,品牌处于被公众认识和接受的阶段。这时,科技期刊要想生存下去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就必须承担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包括保证刊登论文的质量、恪守学术道德底线等基本内容。论文质量是科技期刊品牌的生命,保证刊登论文的质量,才能创造出具有广泛社会基础和强大生命力的品牌。
其次,在建设“知名品牌”阶段。社会责任是科技期刊发展提升的机会。在建设“合格品牌”的阶段,科技期刊承担的社会责任往往与自身的利益直接相关,但是,当品牌建设发展到寻求“知名”的时候,科技期刊则需要承担其他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创知名品牌的过程中,社会责任作为科技期刊发展提升的机会,一方面表现为科技期刊在面对社会和学术热点事件时能够抓住机会提升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表现为科技期刊主动创造机会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例如,在突发事件报道面前,科技期刊虽然时效性弱于新闻媒体,但可以通过向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系列稿件,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其报道的深度和力度是其它新闻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同时,这种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充分发挥学术导向作用,从而为科技期刊赢得外部良好的评价和树立责任形象。
其三,在建设“美誉品牌”阶段,社会责任是科技期刊永续经营的社会资本。科技期刊的社会资本是指科技期刊通过社会联系获取稀缺市场资源并由此获利的能力。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对科技期刊而言,最典型的稀缺资源,无疑是读者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程度。这种稀缺资源的获得,除了科技期刊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科技信息和服务外,更多的可以靠科技期刊承担社会责任来获取。
三、基于社会责任的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提升策略
⒈引进来:努力提升论文质量和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科技期刊是现代科学技术全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角就是学术论文。学术论文能起到繁荣学术争鸣、传播科技知识、沉淀科学文化、凝聚专家学者的作用,科技期刊也正是为了满足这样一些需要而诞生、成长、发展起来的。对科技期刊来讲,产品就是学术论文,“文章好是硬道理”,没有具有权威性和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则不可能给读者提供有用价值,更谈不上塑造读者信赖的期刊品牌。
科技期刊必须要注重引进高质量科技论文,并且在论文审稿过程中,坚持创新性、重要性、关注度和原创性的筛选原则,要会聚行业内最重要的作者、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以及行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编辑部应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题组稿,要尽量增加计划选题的力度,扩大约稿比例,这样就可以在获取优秀稿件方面争取主动性,减少盲目性。编辑要力争到第一线去组稿、约稿,让那些真正代表学术水平的稿件在第一时间发表,从而吸引更多的学者、研究人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到本刊。另一方面,要重视培育学术新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课题的完成都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大都在科研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生的论文也是科技期刊稿件的重要来源,对于提高科技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⒉走出去:搭建科普宣传新平台
多年来,国内科技期刊都希望把“扩大期刊品牌影响力”作为自己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不少期刊也采取了增加发行量、组织学术活动、制作特色封面等措施,但这些传统的方法都不能摆脱科技期刊固有特点的束缚――内容太专、读者面太窄。另一个现实问题是,大众媒体记者对科技期刊关注度不高,科技期刊的作者和编辑缺乏经验和动力去将“论文”变为“新闻”, 更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新闻与获取的公共平台,这使得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只能停留在专业狭小的圈子内,而不能扩大到广大公众中。直至2007年1月,中国科协率先在国内启动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制度,为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架起了第一座桥梁,使两种媒体的沟通和科技期刊参与科学知识普及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事实上,世界上主流科技期刊都与大众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且运作模式相当成熟。例如,英国的《Nature》杂志,设有多名专职的新闻官,总在印刷出版前一周进行新闻,有来自全世界4000余名记者在其网站注册以获取新闻。《Nature》杂志刊登的内容都是尖端科研成果,读者基本上是高品位的科学家,但却通过科普化、新闻化,使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并不局限于科学家,而是深入到广大普通大众中,为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和普及科学知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对从事科学研究而言,不是终结,发挥效用、惠泽于民才是真正的目的。故期刊编辑不应墨守传统的责任界定,应在办好期刊的前提下,主动走出去,积极参与科技新闻的撰写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努力促进生产力转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使科技新闻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⒊转观念:树立“读者本位”思想
科技期刊品牌美誉度依赖于读者对品牌的评价及其忠诚度,品牌影响力最终要影响的对象也是读者。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期刊都非常重视对相关行业的依存关系,强调科技期刊的反映、交流功能,却忽视了其他功能的发挥。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为作者服务,很少考虑读者的利益。科技期刊的读者和作者尽管主题上可能重叠,但本质是不同的,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需要。过分强调为作者服务,会失去编辑工作的独立性,使期刊失去持久的受众支持。
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期刊,首先要对社会有用,有用的标志就是有稳定的读者群,而且读者愿意为此消费。一本优秀的科技期刊,应该引导读者,而不是追随他们。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市场还远未形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读者缺乏有效的引导,致使消费群体的大量流失,对学术期刊尤其如此。将办刊思想从为作者服务转到为读者服务,树立“读者本位”的观念,不仅可以改变他们固有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以及向社会获得所需要的办刊资源。此外,科技期刊产业化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科技期刊的社会适应性,为读者服务也有利于培育科技期刊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提升品牌影响力。
总之,有责任才有品牌,有责任才有竞争力,有责任才有基业长青。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的优势,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地提高自身品牌影响力,确实是一个值得科技期刊办刊人深思并付诸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YBA16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1]游苏宁:《应重视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8,20(6):471
[2]宋咏堂:《论科技期刊品牌的内涵》[J],《编辑学报》,2004,16(2):88
关键词:期待视野;科技期刊;读者;编辑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7-0108-02
“期刊视野”是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汉斯・罗伯特・姚斯提出,它是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姚斯认为,一个预先假定的读者,一个理想的读者,他在阅读作品时决不是一张“白纸”,读者的理解活动要受前见或前理解的影响或制约,这种前见或前理解便是期待视野[1]。自从姚斯提出期待视野以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应用此理论在文学、翻译、文艺等方面做了探讨[2-7],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在不同的文学背景下读者拥有的不同期待视野,而科技论文的创作者更加注重在某一领域思想、方法、成果上的探索与突破。正是这种不同,决定了科技期刊读者期待视野的不同特点。本文就读者期待视野的专业性、交叉性与作品的创新性之间的关系做了阐述。
一、科技期刊的读者期待视野的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相互作用
科技期刊的读者一般具有专业知识背景,专业知识决定了读者去选择某一方向的专业期刊或文章。因此具有某一专业知识背景的读者的期待视野具有一定的取向性。科技期刊的读者群体中,构成读者的期待视野除专业知识外,还可能涉及到其它的知识,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相互作用构成了读者独特的期待视野,即,具有同一专业知识的人期待视野存在差异。例如,同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学者,他们对文章的取向会因个人的兴趣不同,有的读者关注材料的理论研究,则这类读者会更加关注与物理、化学相关的期刊并对此类文章更加敏感;或者有的学者在材料的应用方面有实践经验,则他可能会对材料的新应用感兴趣,从而更加关注材料在能源、环境、工程应用等方面的文章或期刊。正是学科之间存在的交叉性使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从不同专业的文章中找到新的启发,获得灵感,由此形成了科技期刊读者期待视野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与其他知识相融合的独特的期待视野。
二、科技期刊的读者期待视野的不断提升与科技论文的创新
科技期刊的读者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读者可以从文章中获取他感兴趣的东西,同时使自己的期待视野提升,从而体现文章的价值所在。如果读者自身的素养高、专业知识扎实且研究水平高,这样的读者自然地对文章有更高的期待;相反地,有一部分读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想从别人的论文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这部分读者的期待视野会在不断阅读中得到提高。例如,具有同一专业知识的读者因专业知识的理解深浅不同导致阅读文章期待视野的等级高低要求不同。比方说同一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相比,本科生一般阅读专业论文时会扩大他原有的专业知识,提高他的期待视野;而大多数研究生阅读时会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去阅读专业论文,通过不断的积累扩大自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并上升到自己能够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因此他们更希望文章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新知识、新灵感。在学术期刊中存在读者群的层次性的特点,自然地,他们对期刊文章的档次要求不同。一方面,目前期刊多样化的存在满足作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部在总的方向上应不断提高论文的质量,读者既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论文,又能使学术水平提高。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读者本身的科技水平和文化层次的提高,他们要求科技论文的广度、深度、交叉性更强、更宽,而学术期刊是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在不断提升读者群体的期待视野过程中,也要督促自身的文章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科技期刊中读者的期待视野对编辑工作的指导作用
科技期刊的编辑在编辑加工论文时,也有自己心中潜在的读者期待视野,由于期刊编辑不是为某个读者而编,因而编辑心目中的读者具有理想化和大众化的特点。编辑往往希望期刊内容能带给读者新的内容,发挥好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否能成功实现,需要期刊编辑对读者的期待视野要有一番研究。科技期刊的编辑需要及时了解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尤其是不同领域的研究方向热点,同时需要不断与相关领域的作者、专家建立长期的联系,了解他的想法。如果在论文中出现新观点,编辑要及时与专家沟通,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不同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期刊内容发生作用,会有不同的效果,碰撞出不同的思想火花,编辑在与不同读者的交流中才能更好的了解读者的期待,给读者不断的注入“正能量”。
编辑需要对某一学科发展有在动态上不断的学习和了解,在学术创新上,“跳出”读者的期待视野,使读者的期待视野不受挫,重视原创性的稿件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引领作用,这与一位编辑自身对某一学科的发展和这一学科涌现的学术前沿的团队和学者密切关注有关。
四、科技期刊的读者期待视野的局限性
科技期刊的读者群体因其个体的文化、社会、时代和专业背景的不同使得每位读者的期待视野有其局限性。另一方面,具有个体性的期待视野在于读者的阅读过程中,而科技文章的创作不会局限于读者的期待视野,所以科技期刊的编辑应利用自己“第三者”的位置,客观、公正并有深度的审视文章的创新。科技论文的作者追求的是科技方面的创新,不会因作者专业知识的多少而放弃追求科技创新,所以,仅仅根据是否满足读者的期待去评价论文的价值,有其局限性,尤其是科技论文,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不会一味迎合广大读者的口味。相应地,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我们所搭建的学术传播平台,首要的目的服务于学术,如何让有创新的学术论文得到快速传播。表面上,没有迎合读者的各种需求,实际上,也是对读者期待视野一种认真负责的做法,尤其是在学术创新的传播过程中,扩大读者原有的专业知识,引导鼓励读者在学术上不断追求和创新。
由以上分析可知,科技期刊的读者与一般的读者有共性,也有独特的一面。科技期刊也是期刊的一种,但科技期刊的专业性和研究性更强,这也决定了科技期刊读者的特殊性,尤其是科技期刊中读者的期待视野,更值得我们科技期刊的编辑去关注,洞察科技期刊中读者的期刊期待,从而将这种期待融入到如何办好科技期刊中去。
参考文献:
[1] (德)汉斯・罗伯特・姚斯,霍拉勃.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发出版社,1987.
[2] 符有明.读者的期待视野[J].写作,2001(10).
[3] 李异辉.从期待视野的角度透视《所罗门之歌》[J].云梦学刊,2009(6).
[4] 姚艳波.从“读者期待视野”角度解读林纾《黑奴吁天录》的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8).
[5] 王林生.“期待视野”下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J].理论界,2011(2).
[6] 郭毅.论网络文学读者的期待视野[J].新闻传播,2009(9).
[7] 赵均.编辑出版学中的“期待视野”[J].中国出版,2010(3).
传媒资讯
“党刊+”:全媒体探索的中国地方党刊透视
“党刊+”的全媒体理念,是基于党刊主流传播“品牌价值”“公信力”和“信息技术流”的优化集成状态。理论上说,以党刊内容为“源”的传播载体工具可“切分”为:期刊、网络、移动公众平台,以及报纸、广播、电视、微电影、电子出版、网络、通讯等各种门类的媒体“送达”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实现“内容提供商”到“渠道商”的完美匹配和高度融合。
随着网络时代信息化新技术大潮的汹涌澎湃,包括移动终端等在内的新型受众数量成倍增长,网上和移动终端舆论阵地和话语权的争夺日趋激烈。作为传统的新闻出版单位,党刊奋起应对挑战,迎合、适应和抢抓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全国党刊不断拓展党刊全媒体新思路,探索和掘进现代新媒体运用和发展的空间。
“党刊+”的“全媒体”形态,并不排斥传统期刊的独特或单一的“受众接触形式”,而是通过新技术平台的整合、运用,使各种态势的“媒体表达”倚重于或充分利用于传统党刊的公信力和主流形态,发散开去。
关键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问题,策略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且还在以5%的速度递增。杭州在 《杭州十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5- 2010 年) 》 中提出 “创意产业” 要成为 “杭州文化的支柱产业”,并建立了创意产业园区,综合实力已排名全国第五位。
一、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一)发展势头良好
据初步测算,2008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17.6%,高于杭州市GDP增速6.6个百分点,高于杭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3.8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杭州市GDP的比重达12.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2%。
(二)以产业园区为依托
以产业园区为依托,促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杭州确定将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 ,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 ,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创意良渚基地 ,西溪创意产业园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 ,下沙大学科技园,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十大园区作为主平台,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如果说“LOFT49”的出现,让我们感受到了杭州城市一隅的神秘气息,明白了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那么如今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等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将有力推动杭州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三)产业分层发展
以文化艺术、信息服务、设计服务和咨询策划为主要摘要内容的相关层,2008年实现增加值354.94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全部文化创意产业的61.2%。硕士论文,问题。硕士论文,问题。
(四)文化创意活动日益丰富
2008年,杭州坚持以“五个一工程”建设为龙头,精心策划和举办西湖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等重大文化创意活动,大力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广场文化建设,不断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切实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难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和公司效益下降,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紧缺和经营困难,大量减少了在现代传媒业上的广告投入,同时,由于纸张、采购节目、工资等成本上升,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现代传媒业2008年增加值增幅比上年下降19.5个百分点。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两大主要媒体营业利润增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和国内游客人数的增幅分别比上年下降8.5和1个百分点;旅游创汇增幅和国内旅游收入增幅分别比上年下降7.3和3.9个百分点,导致杭州市文化休闲旅游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年下降7.4个百分点。解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问题迫在眉睫。
(二)部分创意产业政府保护严重,竞争能力不强
与广播电视业不同,出版业作为一种垄断性资源,不是依靠广告盈利的,而主要依赖财政补贴,因此,长期以来地方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相当严重。目前杭州市的出版单位的性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各不一样,上级主管部门也不同,各主管部门之间还存在复杂的级别隶属关系,要进行全面整合,以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相当困难。各单位产业市场化发展意识不强,把出版业当作安排冗余人员、的“后院”,读者意识、市场意识淡薄,经营效益低下。又如,杭州数字电视近几年遭到市民垄断非议,人们在安装电视时,别无选择。
(三)缺乏创新创意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有创意天赋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的投入。有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这就意味着文化创意产业必然在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蓬勃发展。从目前从业人员构成情况来看,杭州文化娱乐业从业人员3.4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682人,只占27.9%,而专业技术人员中,中高端人才只有10%。文化创意类毕业生中,真正能发挥创意作用的很少,中高端创意人才缺乏已经成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四)法律保护存在漏洞
文化创意产业是资本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其产品创作成本很高,一部电影的拍摄往往耗资几百万元以上,一张唱片的录制与发行耗资百万元以上相当常见。但文化创意产品复制的边际成本却很低,而且易于复制、传播、修改。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加大。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填补这一法律漏洞,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硕士论文,问题。
(五)休闲娱乐场缺乏层次感,特征不鲜明
杭州大大小小的娱乐休闲场所较多,但各场所缺乏层次感,特征不鲜明。如杭州的宋城、杭州乐园等都是综合性的游乐场所,差别不大。各文化休闲项目处于分散的、浅层次的、粗放式的阶段。我们应该根据人们生活水平,分设层次不同的休闲游乐场所,同时,根据杭州游乐人士追求个性的特点,设立多个个性鲜明的游乐场所,改造现有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性休闲娱乐项目。
(六)产品科技含量低,知名品牌少
与工业制成品等相比,文化产品更需要科技创新,也需要创立自己的品牌。文化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还赋予了产品独有的特征,在一定时间段内,形成垄断优势,赚取丰厚利润。文化产品一旦有了自己的品牌,其知名度要比有形产品大,而且品牌的盗用情况会比较少见。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文化创意企业本身缺乏创新意识和经营意识,文化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知名文化品牌很少。许多文化产品加工手段粗略和制作水平不高,个性化文化产品很少,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低,文化产品供给跟不上人们对文化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三、促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文化传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与规模效应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硕士论文,问题。如美国闻名于世的曼哈顿“苏荷(SOHO)艺术聚集地”、好莱坞影视娱乐业及群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
(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打造优势品牌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杭州要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硕士论文,问题。要深入研究如何把高科技引入文化艺术领域,开发新产品,从而加大文化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使高科技和人文、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开辟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天地。
(三)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杭州要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要深入研究如何把高科技引入文化艺术领域,开发新产品,从而加大文化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使高科技和人文、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开辟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天地。
(四)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
首先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个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硕士论文,问题。二是要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以避免某些文化创意产业仅仅是冲着政策的诸多“优惠”而不是产业本身的问题。三是要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坚决清除腐朽的、有害的“文化”、“文化垃圾”。同时,对现有的文化产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做好产业园区周边环境的改造等服务,妥善处理好房屋产权人、开发商和创意产业人群的利益,为企业成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市场运作的主体打开了通道
参考文献:
[1]翁旭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理论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方经贸,2010(4).
[2]翁旭青.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10(3)
[3]高红岩.创意产业面临的统计问题与对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5) .
[4]朱英明.产业集聚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3(3) .
[5]马军显,韩仙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探讨[J].理论视野,2007(10).
随着今年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铁路改革的深化和机车车辆产品市场需求的扩大,我厂今年的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基本上实现了扭亏的目标。但工厂的资金仍然很紧张,很多技改、大修项目欠帐太多,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活动很难组织。使我们科协工作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去年九月,工厂为了增加销售额,把我们科协的科技咨询业务全部上收到工厂销售部,使我们技协本来就不高的经济收入更陷入困境。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经济实体,我们的工资都成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下力量加强实体建设,调整我们内部的核算分配机制,在基本保证我们自己工资的前提下,尽量筹积一部分活动经费,力所能及地开展科协的活动。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发展经济实体,落实经济责任制,巩固科协经济基础。
今年初,我们对办公室内部机构和作用进行了调整,并相应制定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职能作用考核办法。打破了过去的统算统分,形成了按经济效益和职能作用独立的考核机制。明确了各部门工作的指标和目标,并实行独立核算。一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科协自己创办的机械加工厂在去年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实现了经理和骨干的新老交替。使企业在年轻化、产品化、规模化方面有了新的进展。经济效益得到巩固。科技楼自年初施行独立承包以来,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不断寻求新得经济增长点,调整资产和人才的合理配置。经营和管理有了很大提高。不但承担起科技楼所有消耗费用和办公室一半在职职工的工资,还自费更新了一部捷达汽车。增加了科协的自有资产。办公室本部在搞好科协活动的同时,注意资金的合理利用和投资收益的回收。有效的保证了科协的经济来源。弥补了失去厂内科技咨询业务收入的损失。为科协的生存和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和了有利的保障。
二 、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开展科协活动。
我们对办公室内部机构的调整和独立考核机制的实施,使办公室本部的职能作用突出出来。使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科协活动的开展。今年,我们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在科普宣传、科技论文评选、科技讲座、科技培训以及丰富科技人员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5 配合社会形势和工厂中心工作,开展政治与科普宣传教育。今年我们的科普橱窗共出刊八期。(160个版面)
5 春节前,我们与厂报社联合,搞了一期集知识性、科技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技知识竞赛活动。主要内容是一年来厂报上刊载的工厂科技信息、科技动态以及与铁路机车车辆行业有关的科普知识。全厂职工踊跃参加,共收到答卷846份,由于大家认真查阅有关资料,答卷的正确率很高。有124人获奖。
5 今年三月,我们还组织全厂科技人员参加了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知识答题活动。我们作为一个分赛区,把中国科普研究所出的科学知识竞赛题转载在厂报上。还买了80本《当代科学知识》发至各科协分会供大家参考。此次活动得到广泛参与,共收到答卷1860份。(全部报到中国科协科学知识竞赛组委会)经验卷,95分以上的就有951份。我们为随机抽取的120名参赛者发了奖。此次活动获中国科协科学知识竞赛组委会组织奖。
5 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科技论文评选活动。对征集来自科技一线的40篇科技论文,组成了包括总师、副总师在内的专家评审组进行了认真的评审。最后以打分的办法评出一等论文二篇,(各奖1000元);二等论文四篇,(各奖800元);三等论文六篇,(各奖500元);四等论文八篇,(各奖100元)。并将入选论文编辑成科技论文集印刷1000册,用于厂内外科技交流。我们还从中优选四篇推荐参加第四届**工业企业优秀科技论文评选。其中两篇获三等奖,两篇获鼓励奖。
5 5月16日,协助**市技协在我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由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袁正光教授主讲的科技报告会。各单位参加报告会的有600多人,其中我厂职工有近500人参加。
5 今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我厂科协配合教育处,举办了工厂中层领导干部微机基础知识普及培训班。以适应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提高其掌握、运用微机进行办公的能力。这次参加培训的共有196人,按不同的基础分为A、B、C三个班,每周半天脱产学习,有考核,有考试。大家感到收获很大。
5 在“**科技周”活动中,我们组织科协、技协骨干50多人,参观了中国科技馆、观看了穹幕电影《梦想成真》并游览了居庸关长城。
5 评选厂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6名,并又科协出资组织他们赴张家界、三峡参观旅游。
5 今年,我们出资两万多元给全厂1400多名科协、技协会员每人购买了一本由我们总公司编辑出版的《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新技术》,做为日常学习的科普资料。也为我们下一步组织科普知识竞赛打下基础。
5 今年我们还在全厂科技人员中,组织了业余飞标比赛。先给各分会配置了120个标盘,让大家练习、选拔,然后进行分组预、决赛。共有近千人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项活动。
三、配合厂工会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今年四月份,厂工会下发文件,决定在全厂职工中开展以“技术比赛”、“创一新”和“征三绝”(绝活、绝技、绝招)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我们科技协办公室做为组织成员之一,积极配合这项活动的开展。
一、科技期刊的功用
科技期刊作为一种媒体,它的基本功能毫无疑问是发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主要作用是促进学术交流,繁荣文化市场,推动科技进步。期刊功能的大小由发文量决定,越多功能越大。从期刊发挥的作用方面考察,谁的读者越多,读者分布面越广,读者的知识层面越高,谁的作用越大。研究说明,即使同类型期刊或同名期刊,读者群的大小、读者的分布范围、读者的知识结构都存在明显差别。造成差别的原因主要是期刊所发文章中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即期刊的学术与技术水平。学术与技术水平是吸引读者的最主要因素。从作用方面考察,中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越多,期刊的功用越大。但是,期刊功用大小还与期刊的语言、传播方式、市场营销等相关。语言决定读者的分布范围。在相同语言环境下,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其结果也有不同,市场营销和传播方式对期刊功能的发挥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期刊功用的大小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期刊的水平,论文的扩散度,学术思想的认同度。论文的扩散度即读者数量和分布范围;学术思想的认同度是指该期刊所被引用篇数和被引期刊的分布。
二、科技期刊功用评价的本源特征数据
英文科技期刊功用大小可以用期刊的水平、论文的扩散度、学术思想的认同度衡量,哪些指标或数据可以用来刻画期刊水平、论文扩散度、学术思想认同度?研究国内期刊评比和SCI,EI选刊条件,可以发现如下指标或数据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合理地刻画出期刊功用的大小,这些数据我们称之为期刊的本源特征数据。总被引频次①。期刊是论文的集合,高水平论文的集合铸就期刊的总体水平,总体水平的高低决定期刊功用的大小。总被引频次的多少反映期刊的总体水平和功用大小。它表现的是所发论文在一段时间内对读者的影响。期刊水平越高的,影响范围越大,对读者的影响越深,影响时间越长远,作者引用的次数必然越多,总被引频次必然越高。影响因子①。1963年,加菲尔德在对文章的被引用频次的研究中发现,期刊的分布也存在一个比较集中的核心区和一个比较分散的相关区,基于此提出了影响因子计算方法。影响因子可以看做某种期刊的被引增长速率。增长速率越来越大,表明现阶段期刊状况越来越好,越来越被读者认可和接受。但影响因子不能无限制地增长下去,期刊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影响因子会趋近某一常数。所以用影响因子的大小评价期刊的优劣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局限性。影响因子受单篇文章影响较大,特别对发文量不多,创刊历史不长的期刊尤为明显。篇均被引比。篇均被引用比用来分析单篇论文对期刊功用的贡献,篇均被引比反映期刊所发高水平论文与一般论文的比例,是衡量期刊总体水平比较好的指标。篇均被引比越高,期刊所发高水平论文篇数越多,期刊总体水平越好。高被引比。高被引比同篇均被引比,是刻画期刊总体水平的指标。高被引论文数量越多,高被引比越大,期刊的功用越大。高被引比可以弥补影响因子受单篇文章影响的不足。国内外下载比或下载范围比。下载范围比可以考察期刊的影响是世界范围的还是地区性的。下载范围越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越大。目前我们可以统计出哪些国家和地区在从事哪些科研工作,你的期刊是否对所有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有影响,下载范围比可以检验出期刊的影响范围。好的期刊影响范围大,反之则小。被引期刊分布范围比。与国内外下载比相同,衡量期刊的影响范围的指标。被引用期刊分布范围越广,说明期刊的影响范围越广。被引作者分布范围比。同国内外下载比与被引期刊分布范围比一样,是衡量期刊影响范围的指标。国内外论文比。国内外论文比是考察作者的分布或论文的产地分布。但不能用作者的分布范围比来衡量期刊的学术水平。作者分布面广只能说明期刊的论文国际化程度高,但不能代表期刊的水平高。因为高水平期刊的录用标准只与论文的学术水平有关,高水平论文主要来源于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世界上科研水平较高的地区为数不多,主要集中于欧美亚洲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某份期刊的文章主要刊载科技发达地区的文章,且这些文章反映了该地区的科研水平,那么该期刊的总体水平就比较高。如果刻意追求国内外论文比,反而会降低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则这样的高国际论文比不要也罢。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国内外论文比来衡量期刊的水平。但它可以刻画期刊国际学者的认可程度。年发文总量比。不管哪门学科年发文量基本可以统计,期刊在该所属学科内每年的发文量可以反映期刊拥有的作者在该所属学科的多少,发文量大,拥有的作者多,影响大,被作者的认可度高。年发文量的排序可以确切地反映某学科内期刊认可度的高低。但发文总量比不能用年发文页码的多少代替,由于学科大小不同,学科拥有的文章数量的多少相差甚大,正如影响因子,年发文页码的多少不能用于学科间的横向比较,而年发文总量比则可以。
除了上述几个本源特征数据外,还有几个指标值得讨论,如CI指数、基金论文比、SCI,EI}Scopus数据库收录、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等。CI指数「s-e7oCI指数,即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计算法,是中国知网于2013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计算法从期刊近期和历年刊物的两个角度,等权重综合考察、衡量一个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该算法能有效地抑制期刊过度最求高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对期刊评价造成的干扰,较单一评价指标更为全面、合理,是对期刊影响力的一种整体评估;第二,选用他引类统计指标,屏蔽了自引。评估结果更客观、公正。通过分析可见,它的结果同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可以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但它的计算基础正是基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所以在选择评价期刊学术水平时要将三者分开使用,用CI指数就不能用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反之则不能用CI指数。进一步分析可见,将CI指数作为期刊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计算方法更为合适。基金论文比。一般认为,基金级别越高论文水平越高,这可能是事实,但也要注意到,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见到论文水平与基金级别关系的研究成果。另外,作为国际化期刊,国际论文数量较多,然国外论文很少标明是否为基金资助,或者是哪一级基金资助,这种不确定性给基金统计带来的困难,使统计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很难进行横向比较,建议不作为评分指标,如果一定要体现基金对期刊的价值,建议仅对中国作者的论文进行统计,这样比较结果才能体现公平。平均引文数与平均作者数的多少同基金论文比一样,没有研究论证得出平均引文数与平均作者数多的期刊一定学术水平高,反之则低的结论。故建议不作为本源特征数据使用。SCI,EI与Scopu,等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的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将另设专节讨论。
医学科学技术作为科学技术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推动医学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医学科学技术是同志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有过许多精辟论述,他特别强调在发展医学科学技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伦理道德规范。
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同志医学科技伦理思想,对于促进我国医学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医学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中的作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志医学科技伦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客观、公正地评价医学科学技术的作用,重视医学科学技术伦理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运用于各个领域。在医疗卫生行业,科学技术越来越显现出重要作用。一些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之中,为人类的健康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带来了福音。在新的历史时期,医学科学技术更深入、更快速地向前发展,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正如同志于2000年8月21日在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所指出:“20世纪,人类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从量子理论、相对论的创立,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信息科学的诞生,到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的绘就,世界科技发生的深刻的革命,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可以预计,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1]220“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生物工程技术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为农业、医药和人类健康开辟了全新的前景。”[2]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高新医学技术的运用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新医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高新医学技术在医疗工作中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重要作用,为人类的健康服务。2000年8月5日,同志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时的讲话中强调:“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伦理问题。”“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3]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为人类造福历史经验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同志曾多次指出: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以知识造福于人民,是科技工作者的光荣责任。”[1]601995年5月26日,他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工作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主战场,把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4]“要十分重视解决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减灾防灾、人口控制、人民健康等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作出贡献,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1]54防病治病,促进人们的健康是医学的根本目的。高新医学技术的运用是实现医学目的的重要手段,要使高新医学技术发挥积极作用,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操作、运用高新医学技术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为病人服务的崇高品德。因此,应对医务人员加强医学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真正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从而有利于医务人员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克服医学技术主义至上的观念,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贯彻和落实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因此,在发展、运用医学科学技术过程中,必须始终强调医学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比如,基因工程可能导致基因歧视,网络技术涉及国家安全、企业经营秘密以及个人隐私权的危险,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基因治疗、克隆技术的适用范围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有的国家利用高技术成果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在世界或地区范围内谋取霸权,干涉他国内政……科学技术本身难以做到这一点。
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5]2000年5月17日,同志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埃利斯•鲁宾斯坦专访时的谈话中又强调:“生物技术,尤其是对基因的研究,必将给人类带来福音。”“防止基因歧视、保护个人隐私、贯彻知情选择和实现公正原则,都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科学自由的原则一定要坚持,但科学的发展要为人类服务,不能危害人类自身。”[1]1862000年6月28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同志再次强调:“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伟大科学工程,它对于人类认识自身,推动生命科学、医学以及制药产业等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全球科学界的共同努力,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工作框架图’已经绘就,这是该计划实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类基因组序列是全人类的共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财富,应该用来为全人类造福。”[1]
三、尊重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医学科技工作者是发展医学科技的主导力量,他们为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劳动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其人格必须受到人们的尊重,其成果应受到保护
这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在这个问题上,同志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多次要求对那些在科技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1991年10月8日,他在农业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一些科学家给予充分肯定。“实践证明,摩尔根对遗传学的贡献是不能否定的。”[1]2910月16日,在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仪式上的讲话中,对钱学森在科学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1996年12月9日,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建国以来在医学科技和卫生服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高度赞扬。2000年6月28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为人类基因组序列作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高度评价。超级秘书网
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是尊重科技工作者劳动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伦理的一项内容。“技术转让和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中的重要问题……科学技术,总是要同世界各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1]55“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尊重并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实行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是21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217加强国际合作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生物工程、基因技术、信息科学等领域加强了国际合作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与国外科学技术的交流中,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伦理原则。由于各国基础、自然环境、人口特征、文化教育状况等的不同,科技发展的程度差距很大,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各国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所以,在科技交往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又要善于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
至于遗传资源问题,中国在1998年6月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其出发点是在该原则下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政府鼓励中国科学家与国外同行在这一领域进行合作,所限制的只是少数个人和公司以科研名义采集标本从事商业活动。”
[1]186-1872000年10月11日,同志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又重申,在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下,搞好科技领域国际合作问题。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大气和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特网上虚假有害信息的防范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加强工程科技的国际合作来促进解决。我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展战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更好地保护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拥有一个更为美好的发展空间[1]227-228。
四、诚信、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是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医学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诚信,是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是科技发展进步的内在保证。诚信,在科技领域,也就是要具备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科技工作者应该率先垂范,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克服急于事功的浮躁心态,反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者。”
[6]同样,一个人要想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必须“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求实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这四种精神,是我国数代科技工作者崇高品质的结晶,也是科技事业繁荣的重要保证,要作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扬光大。”
具体来讲,“求实是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学之本,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以求实的态度,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真理,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是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内在要求。在科学技术工作中,既要倡导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要提倡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发挥集体优势,协同公关。”[1]60-61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科技行业中可能出现的弄虚作等不正之风,科技才能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6.
[3].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71.
又快到了放假的时候了,但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论文总是在期末的时候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想想真是愁人。但是又逃不开,那就快来看看为大家准备的论文文献检索神器吧,可以助大家快快的的把论文攻破哦。
首先,就是功能强大的CNKI学术,也就是中国知网,CNKI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全文数据库,旨在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一个跨语种、跨文献类型、权威的内容发现平台。各类期刊、硕博论文、报纸信息、会议资料都能在里面找到,不仅如此,CNKI还提供各种年鉴数据、数据统计,为论文写作者提供实时的数据。简单来说,就是一般的学术文献你都能在这里找到,包括校园图书馆内的文献资源也可以在里面下载,可为广大的论文写作者节省大把的时间。
再来是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与中国知网相类似,论文资料也算是比较齐全的,但是存有一大弊端,那就是有好多东西都是哟收费的。但是有不少学校都会购买万方数据库,如真有需要,也不妨到校园图书馆里看看,有时会有意外收获哦。
如果有些关于各地的文化、历史、政治等类型的文章的小伙伴,建议你可以到世界树组图书馆里看看,世界数字图书馆为广大的需求者免费的提供源于世界各地、各文化的重要的、原始数据,而且可支持内容翻译成七种语言,包括:中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阿拉伯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相信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你所需要的、世界各地的有趣的历史。
谷歌学术也是被广泛涌来搜索学术文献的搜索神器之一。相较于其他文献检索可以说是略优,因为谷歌学术用了外挂,可以直接进入搜索,其主要功能包括:1.从一个位置方便地搜索各种资源;2.查找报告、摘要及引用内容;3.通过您的图书馆或在 Web 上查找完整的论文;4.了解任何科研领域的重要论。而且在搜索文献时,它会自动的根据学术文献的范围,屏蔽掉网上一些不相关的信息,更方便于写作者的参考。
还有一个搜索神器也不错,大家也可以试着用用看,那就是OALib。OALib提供的开源论文超过420万篇,涵盖所有学科。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下载。OALib Journal是一个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覆盖科学,科技,医学以及人文社科的所有领域。所有发表在 OALib Journal 上的文章都存放在OALib上。
当然了,以上的五种文献检索工具也只是比较常用的工具,万能的互联网上还有很多不一样的检索工具。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对文献检索工具进行摸索,这样以后用起来的时候会更加的方便与熟练,对往后的论文写作或资料查询都是很有帮助的。
《山东工业技术》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科技类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6-752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7-1222/T,广告经营许可证号:济工商广字第0342号。为省级期刊,是对外公开发行的正规、合法期刊。
《山东工业技术》杂志立足山东,从现代经济和信息的视角,关注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新成果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集前瞻性、科学性、学术性于一体,是产学研一体化的学术探索、争鸣的平台。
栏目设置:《山东工业技术》杂志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科研成果、科技创新、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环保技术、能源技术、矿业技术、工程技术、经济论坛、战略管理、企业论坛、学术研讨等。
出版周期:《山东工业技术》杂志为月刊,一般于每月15日出刊。
官方查询办法:《山东工业技术》杂志的官方信息可通过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检索得知。具体检索步骤和办法是:请您先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在该网首页左下侧找到“便民查询”,点击其下方“新闻出版机构查”后,再点击打开“期刊/期刊社查询”找到所属类别“期刊”后,在“媒体名称”栏输入“山东工业技术”即可看到有关信息。
权威数据库收录:《山东工业技术》杂志已被“中文科技期刊(维普)数据库”、“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即将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
收稿基本要求:《山东工业技术》杂志对投稿的基本要求:一、要求文章务必为原创,拒刊抄袭和写作论文,更不得从网上下载此类文章,否则造成侵权责任自负;二、投稿论文要求:文章标题简捷,切中题旨,论文诸要素完备,符合国家对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文中涉及图表、公式和计量单位的,要求全文一致,且与国标相统一;三、论文的格式和顺序大致是: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和邮编)、摘要、关键词(3-5个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基金项目或课题(项目或课题名称、编号等)、作者简介、注释;四、不得一稿多投,否则文责自负。
作者投稿官方信箱:shdgyjsh@163.com/shdgyhz@126.com/shdgyfk@126.com
参考网站:http://shdgyjsh.com
编辑部电话:0531-5550887582601481
社址:济南市文化西路41号《山东工业技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