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22-09-04 13:33: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第1篇

【关键词】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建设;载体建设

一、校园文化的的界定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作为社会的文化组织,通过校园主体(师生)的参与,在建立健全的文化组织(如班级、社团、学生会、团委)的基础上,运用现有的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化环境,并倡导一定的文化观念,进而营造具有特色的校园精神和风气。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亚文化,它是直接影响到师生的软环境,对于构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形成优良的学风,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是高校核

心竞争力的主要部分,也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

二、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作为新办学模式下的产物,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尤显重要。这是新校区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新校区一般具有较大的占地面积,良好的体育设施和较宽敞的活动场地,整体物质环境比较优越。但与原校区相比,缺乏具有深厚积淀和历史象征意义的建筑景观。

其次,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包括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规范、行为规范等。新校区的制度文化建设一方面是移植老校区的制度文化,另一方面是进行制度创新。由于交通、周边环境和校园环境尚待完善,加上新校区主要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因此实行更严格的管理制度。

第三是行为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包括了学术文化、网络文化、科技文化和艺术文化等。新校区在物质环境方面缺少具有人文气息的景物,只能通过开展学术讲座来丰富校区的学术科研氛围,依托各类组织社团开展的文化艺术活动加强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校区网络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但还是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学术文化氛围缺乏。

最后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深层次文化,也是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因此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

三、 如何加强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

校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因此要对校园的自然环境、景观环境进行净化,用高品位的自然景观为师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1 在物质环境上突出校园的文化内涵

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基础,能够鲜明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校园物质环境包括了主要建筑群、学生公寓、运动场地、校园绿化等,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新校区一方面要建设能承载校史教育作用的载体,加强学生对校史的了解。另一方面修建以特殊意义命名的园景如汇贤园、雅园等,设置宣传橱窗、板报,摆放艺术作品来体现师生的共同情感和审美观等精神文化,通过花园式的校园环境,给人以美感和内涵。

2 在制度文化上构建完善的机制环境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主体,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包括了各种仪式和规章制度。学校应该把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有机结合。制度文化是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因此,制订过程中,要让师生参与其中,发表见解,发挥积极性,从而增强内容的认同性,完善制度内容。执行过程中,要依法治校,规范办事程序,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

3 在行为文化上创新工作方法

新校区在行为文化上往往呈现出艺术文化建设比较完善,如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节”,极大的丰富了校区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但在学术文化建设方面略显薄弱。为此必须创新工作方法,来提高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可以鼓励专业老师在校区举行讲座和培训,邀请当地企业家与学生进行深度会谈,开展读书活动,举行学术论文比赛或实地调研成果展等,为学生搭建学术科研的平台,进而能顺利的向高年级过渡,避免由于校区间文化氛围的迥异而适应不良。

4 营造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校风建设;二是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培养;三是思想道德教育。校风体现了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可通过晨读、晨练、升旗仪式等使学生的集体感受日益加强和巩固。同时通过课堂、课后不同场合,主题班会、公益活动、征文比赛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培养辩证的思维和良好的情感形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日常教育中。将学校的精神文化融入环境中,体现在细节里,进一步构建和谐融洽的精神环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更好的成长。

(二)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的载体建设

首先是打造新校区的宿舍品牌文化。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新校区采用后勤社会化管理,要探索后勤社会化管理后宿舍文化的育人问题,通过打造新校区的宿舍品牌文化,如加强宿舍宣传栏的学术氛围、评比文明宿舍、举行宿舍文化节等,为学生创造具有人文氛围的生活环境。

其次要加强新校区的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是学校的文化信息中心,在新校区更有其重要意义。图书馆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内涵丰富、知识多样的第二课堂。因此要提高图书馆的主体意识,把图书馆作为文化品牌来建设,从而使图书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总之,新校区一定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正视新校区自身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的同时,加大力度,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的载体建设和内涵建设两方面,在吸取老校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建成活泼、多元、既有人文气息又有学术涵养的校园文化,更好的发挥校区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吴坚,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2009.4

[2]姜红辉,浅析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高教视窗,2008.12

第2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新媒体文化;多元文化;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17-01

一、背景

1. 时展新趋势

网络的快捷便利、实时互动性和实效性,给大学文化带来了挑战。大学文化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加快了改变教育方式的步伐。新的教学模式和文化输入方式可能改变或取代传统大学文化,如何适应新时代下的新教学模式、新文化建设方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2. 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待解问题

传统校园文化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传统校园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不平衡的现象,背离了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手段的宗旨,校园文化建设盲目偏向现代化,却没有在精神上追随现代文明的脚步,有时忽视现代校园文化的多元性。

二、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出现的问题

1. 传统校园文化的单一性和受限性

在传统社会中,主流文化使整个校园的氛围非常团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群体文化逐渐踏上社会大舞台,主流意识容易引发小群体的隔离情绪,单一的校园文化在新媒体信息的影响下,可能会使大学生对校园文化产生疲怠心理。

2. 融合现代文化的方式错误

体会到现代文化益处的校园文化建设者,有时急于将传统校园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忽视了现代文化的内在特征,盲目追求现代文明建筑风格或现代文化交流方式。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者多以物质奖励或学分奖励制度作为鼓励方式,容易带给大学生物质文化大于精神文化的错觉。

三、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新媒体的种种优势,可能导致传统校园文化无论如何改革都难逃被新媒体取代的结果,使传统校园文化不再作为学生的核心精神支柱。校园文化建设者急于解决传统校园文化出现的问题时,往往不在意对新媒体的有效掌握,盲目将新媒体引进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造成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暴露的问题还亟待解决时,新媒体又出现了不可控的局面。

四、大学校园文化改进的方案

1. 整合新媒体建设校园文化,合理融合现代文化

合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综合性、传播快速性、即时活动性的优点,促进校园自身建设的信息化工作和各项常规工作在制度和机构方面融合。通过新媒体建立师生互动平台,促进师生对科技的理解沟通,同时也避免新媒体鱼龙混淆的信息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2. 扩大校园文化建设队伍

大学要提高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一些有能力的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建设者要适时吸收外校资源建设自身校园文化,鼓励社会权威人士对校园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合理采用外校资源,拓宽校园文化建设者的范围。

3. 提高校园文化的参与度

要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在保留活动背景的严肃性质、校园文化的艺术性的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制作维护中,将优秀的文化活动以不同方式融合到各种活动中,让大学生参与活动本身的制作和维护。

4. 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式

将“翻转课堂”“慕课”等国外教育新形式引入校园,改善“慕课”完成率低的情况。同时,合理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指导大学生自主完成资源的搜集、整合,使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工作方式。

五、结束语

校园文化能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建设好校园文化是任何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者要始终保持校园文化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教育为主,融合校园自身文化底蕴和校园外界优秀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更顺利地开展,从而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龙海.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实现人本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7(01).

[2]李树芳,张宏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第3篇

论文摘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在湖南桃源县文昌中学(简称我校,下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五个阶段为工作流程,形成的“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我校是一所由原文昌实验中学,桃源县进修学校初中部,桃源九中初中部三校合并组建成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全校4000多名学生,近300名老师。要构建特色鲜明的学校,需要融合三校的文化优势,需要共同的校园文化凝注人心、规范人的行为,于是便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课题。

国内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的现状呈现两大特点: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较多,针对中小学的研究很少。在中国知网(cnki.net)“学术文献总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共有文献17000多条,主要集中在高校。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只有86条;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对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规律、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与方法的深层次研究较少,对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如何促进办学特色的研究更少。

本课题的切入点是,在实践中探索中学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过程,以及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这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性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课题界定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的凝注和外化。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突出“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办学特色是指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突出特点和风格。我校办学特色的定位是:“德能双馨、和谐发展”。“德能双馨”是指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有口皆碑;学生道德品质好,文明程度高,基础扎实,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誉满三湘。“和谐发展”是指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三、研究目标

1.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的形成。

3.探讨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4.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

四、研究内容

1.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2.物质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3.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4.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5.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校师生。

2.研究方法。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实践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1)开展原三校校园文化调研,引发校园文化建设需求。查阅三校管理资料,调查走访三校的管理人员,对三校合并到我校的老师以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各自的校园文化特色。

(2)开展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引导启发制度文化定位。先后与桃源县九溪中学等七所中学进行了制度文化建设的交流与探讨,到常德市几所中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参观学习和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在全省名优校长论坛上,就“如何唤起老师的工作热情,创建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进行了交流。

(3)管理制度的修订、宣传、学习与实施,实现制度文化的引导、体验与认同。让师生参与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制定,制度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理念。

2.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校园景观彰显“和谐”之美和“发展”的生机。如富有“万众一心,远航”诗意的中心花坛,文化氛围浓郁的勤思园、笃行园、修身园,100余盆高品位的盆景,色彩搭配和谐,高低层次和谐,布局疏密得体的树木花草,整个校园显得优美和谐、生机盎然。

(2)校园宣传展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学校给每栋教学楼安装了一条精铜雕刻的体现校园文化的大型标语,每栋教学楼每层的楼道墙壁上均贴上了精美的、富有人情味的楼道提示语。学校在办公楼前建立了极具艺术色彩的两块大理石墙,墙上雕刻了铜底大字的校训,即“基础扎实,特长突出,身心健康,素质全面”,“追求卓越,创和谐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学校在每栋教学楼的走廊,把学生和教师的优秀美术和书法作品用精美镜框固定在墙壁上,并附上作者的简介和创作意境,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校围绕教师的师德、教风和专业技能开展教师德能文化建设。通过师德标兵评选、奖励与宣传、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校内外优质课观摩、参加校内外教学比武、承办教学研讨会、评选教学能手、评选德能双馨教师、教学骨干的奖励宣传等,营造重师德、重教学能力、重教风、重教师自我发展的文化氛围,让“德能双馨”成为教师的追求,成为我校的师风。

(2)加强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

首先,以规范引领学生文化。制定《文昌中学学生行为规范细则》等多项规范,规范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其次,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法制教育,珍爱生命安全教育,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诚实守信做人教育,健全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等六大主题教育。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与训练。运用榜样激励,开展周送喜报、月评小明星、期末评“三好”、班风评比等活动。利用校主题活动、班团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正面教育与训练。

再次,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建立了高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建立心理档案。学校还在各班设立了一名心理委员。

(3)校园文学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指导学生走进名家,品味经典,提升文化品味;其次是以校刊《楚三春》为阵地,开辟校园文化专栏、出版校园文化专刊,弘扬以四大主题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再次是开展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比赛;最后是在校园网上开辟“校园文化”栏目,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

(4)校本课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将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开设艺体特长班,组织音体美特长培训,实施了“8个100”工程,即100人的腰鼓队,100人的铜管乐队,100人的舞蹈队,100人的合唱队,100人的田径篮球代表队,100人的书法绘画兴趣小组,100人的科技兴趣小组,100人的武术队。

其次,将我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我校将具有文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开发,编成《德雨流芳》校本教材。

再次,优化文昌艺术节,体育节,大课间活动等传统活动。校艺术节,我们力求学生以班为单位自编自演节目。大课间活动,每天35分钟,包括体操、武术、舞蹈等活动。

(5)家校协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家长学校每年对家长进行2次面授,创办2期家长学校简报,组织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家长完成2次面授作业。评出优秀家长、优秀教育理念。家长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写信等交流方式与教师交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1.“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初步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师生崇尚美德,十分注重道德品质修养;师生器重能力和特长的发展,才能突出;师生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突显“美德”、“才能”、“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2.“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正在形成。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学生道德品质好,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全省名优校长论坛在本校召开。学校的艺体特色突出,“8个100”工程成效突出,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大课间操”在全市推广应用。

3.探明了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基本过程。

(1)校园文化的形成机制。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以需求为基础,通过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而形成的稳定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

(2)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一种新的校园文化的萌芽首先源于变革的需求和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引发,通过宣传、理论引导和外校经验启发,使新的校园文化初具雏形并被师生所理解,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新文化的价值,通过实践体验和成功实践的校内外正强化,实现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内化,最后通过传承和创新,形成新的校园文化。

4.探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具体包括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2)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

5.探明了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校园文化是如何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我们认为其内在机制主要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

(1)结构——功能机制。结构——功能机制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动态的、能起综合效应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本质和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及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方式决定的。校园文化是办学特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引领——激励——监控等重要功能,因此,校园文化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2)同化——顺应机制。所谓同化,是指将对象纳入主体已有的心理图式(即认知结构),使对象成为已有的心理图式的一部分。所谓顺应,是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心理图式以顺从对象、适应对象。校园文化之所以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就是因为有些校园文化可直接纳入办学特色中,成为办学特色的组成部分,从而引起办学特色的变化,此所谓同化;同时,对不能直接纳入的校园文化,我们也可主动改变办学特色,以适应校园文化的新要求,此所谓顺应。

(3)文化引领机制。人的行为是由观念引起的,观念决定一切。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价值观引领下形成相应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从而促进行为规范和学校个性的形成,最终形成特色。

6.形成了“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是指,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这一模式遵循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突出了发展性。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八、研究结论

1.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要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阶段。

2.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即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3.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应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推行“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4.文化引领机制。

5.“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实效性,明显促进了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韦芳.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基于苏州市金阊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苏州大学,2010.

第4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首要场所,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最能教书育人的,而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种活动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达

成教书育人的目标。中职语文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反作用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推广性。

一、中职语文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1.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

中职语文教师和学科管理者、带头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如浓厚的人文气息)来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可以让中职的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的亲身实践中提高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语文综合能力,又可以在无形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中职语文活动可以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语文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板块,分别对应着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表达想法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这些综合能力的引导,感悟优秀的语文作

品中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达到提升学生精神文化层次的作用。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活动可以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中职语文教学可以融洽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友爱的校园

环境

教职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个体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中职学校能够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只有将学校每个个体

之间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建立起来,才能汇聚所有教师、学生的力量,增强整个校园的凝聚力,进而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步骤就是率先建立起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校园文

化。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爆炸造成各种价值观的井喷出

现,价值观的多元化会给校园文化的建设造成一定的困扰,而语文活动恰好可以通过对具有良好品质的作品的赏析,在学生中间形

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中职语文活动的作用

1.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范畴

当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再受到教师、学生的喜爱,同时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时候,就需要寻求更广阔的语文教学的范畴。而校园文化建设恰好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范畴。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从硬件上来看,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是引进了技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技术,中职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把画面、声音的视听效果结合起来,更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在软件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的各种活动中都有语文教学可以大显身手之处,如,书法比赛、歌咏比赛、表演比赛等,这些活动都大大拓展了语文教学的范畴。

2.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中职语文教学的基调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进行日常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它影响整个学校的氛围以及教师教学的态度。校园文化有着大家都认同的统一的思想规范以及价值标准,这些最基础的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文教学活动。比如,当教师和学生看到、听到具有鲜明校园特色的广播、宣传栏、造景、雕塑时,就会潜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让自己与周边的校园文化环境融为一体,这样在无形中,校园文化建设就奠定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基调。

三、对中职语文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1.语文教师本身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语文教师要善于将校园文化建设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平常

的语文教学中将校园文化慢慢渗透,指引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发现语文、感悟语文、应用语文。比如,为校园经典取名字、为走廊墙壁撰写妙言妙语等活动,这样,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建立起良好的语文学习体系,同时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更加顺利。另外,教师要注重找寻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渗透到教学中来,可以根据这一热点组织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班级讨论赛等,这样做既能深化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又能让学生摒弃“读死书、死读书”的观念,为进一步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2.运用多种语文教学载体,加强学生的文化思想意识

比如,中职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语文老师和学科带头人可以协同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和把握中职学生的需求,可以选取需求较多的项目进行专题讲座,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正确的思想引导,提高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的思想觉悟。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格言、班级歌曲、班级报纸的创办、推举,让学生投身到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对学生的冲击不容小觑,学生道德的养成以及良好观念的确立不能单纯依靠书本读物来达成,大家更青睐于在实践

活动中深切体验知识的作用,感知知识的氛围,所以教师需要运用多种语文教学载体,加强学生的文化思想意识。

3.将具体教学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中

比如,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语文教材的第五单元中,有我国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作品《离太阳最近的树》,因为在这篇课文中,教材包括“课文解读”“教学设计”“关于习题”“相关资料”四个部分内容,而且书后还附有光盘,包含了许多多媒体资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首对红柳的颂

歌,作者在歌颂什么?这首悲歌悲叹的又是什么?可以运用相关资料让学生找寻校园中具有红柳精神的事物,让学生深刻领会这种

精神是无处不在的。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共同进步的。中职语文教学活动引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进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又反过来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活动的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活动应该抓住中职学校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校校园文化建

设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朱贻渊.怎样建设“生活化”的语文教材[J].中学语文教学,2010(11).

[2]张长松,李震.体验:抒情语体教学的价值追求[J].中学语文教学,2011(05).

第5篇

摘 要:本文对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介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灵魂,对于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必须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紧扣教育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及师生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八个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及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职业素养,是否有利于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坚持导向性原则,各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广大学生向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长。

(二)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是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都必须突出时代特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相适应。坚持时代性原则,各高职院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优化育人环境,深化教育改革,更新人才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关注学科前沿,把各门学科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通过第二课堂或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及时传授给学生,以积极健康、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促进高职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为了探索切实有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本人组织了专题座谈会,邀请了普通学生、学生干部、学校各级领导、辅导员、一班主任及后勤服务人员代表参加,发放了调查问卷,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促使校园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全校师生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努力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校园文化建设能持续、稳定的开展,而不是“一阵风”、“一个活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构建健全的责任体系

为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全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主要职责是:(1)制订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指导学校各部门、各系部制订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认真抓好方案的落实;(2)在学校重大工作中,考虑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比如,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文化广场等的建设过程中,在校园的总体布局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内涵,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3)指导全校性的文化建设活动。例如,对校园网站建设、校园宣传、大型文艺晚会、“三下乡”活动等,都必须进行指导,充分考虑文化内涵。(4)组织全校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活动。例如,我院每年十月举行“我与校园”主题征文活动,通过这一主题活动,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从中了解师生的文化需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5)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检查、考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各系部要成立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各部门、各系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本系部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构建了健全的责任体系,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较好地落到实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廉洁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办法》、《学生文体活动管理办法》、《校@文化建设考核办法》等。通过出台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逐步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考核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

(二)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硬件基础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硬件基础,对于建设和谐、美观、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改变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师生的情感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要注意三点:一是校园设计和布局要融实用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审美观、行为导向和校园精神,要有利于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例如:我院文化广场的建设,从设计、色调、造型、文化内涵等方面经过精心调研,集思广益,最终建设成体现我院农林专业特色,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取名为“翠湖广场”,成为我院校园环境的一个亮点。二是要搞好校园整体规划,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构建学校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校园整体规划,设立名人雕塑、文化广场、阅报栏、宣传栏,悬挂名人名言、校训标语,设立环境卫生党员示范岗等,促使师生在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迪。三是要通过植树、种花、清扫校园卫生等活动加强师生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师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做到爱护公物,厉行节约,保护校园环境和资源,形成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基础设施包括教学设施、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推进校园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合理规划、.注重质量、适度超前的原贝如防止重复建设和“豆腐渣”工程,避免资金、资源的浪费和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2000年,我院由普通大专改为职业技术学院,实现由普通高等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2000年~2005年,学院处于外延式发展阶段,重点放在扩大办学规模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办学规模由4000余人发展到。16000余人,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科技大楼、校史陈列室、办公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拔地而起,运动场、文化广场、学生活动中心、教师俱乐部先后建成,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备齐全,等等。实践表明,我院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使学院办学条件得到了实质性改观,较好地适应了教育改革与学院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广大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导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园文化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关键性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

1.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些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相应的文化标准。学校属于社会的一部分,因此,校园文化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精神面貌,这具有较强的时代要求与时代特征。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且能够引导众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校园文化是在一种环境中发展而来的,它能够教育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传统价值观已经被颠覆,因此这更要求大学生能够与时俱进,树立与时展同步的正确价值观,这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2.校园文化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

为了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效性,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必须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增强其感染力、渗透力与吸引力,最大限度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课余活动与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它在特定人文环境的熏陶下,培养出一种专业精神和作风,促使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与价值标准,进而激发其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校园文化都是直观易懂、生动形象的,因此,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生动起来,还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不再那么单一乏味,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更容易被人接受。总的来说,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将校园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精神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与行动。

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对校园文化的价值引导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的群体,对相关的文娱活动与文化艺术具有很强的兴趣,高校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的群体意识,还可以使他们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与思维方式。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大学生的行为倾向以及价值观形成一种较强的导向作用,而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开展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中,以此来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大力强调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在几代人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着重于学风建设与校风建设,要根据校园的办学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例如,创建本学校特有的校徽、校训、校歌等,并使这些独特的精神文化深入广大师生的心中。现阶段,多数历史悠久的高校已经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创新了学校的校训建设,这在规范师生行为、团结师生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校园物质文化来说,应大力保留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与建设,从物质文化中彰显校园文化精神的重要性。

3.激发广大师生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通过单纯的理论学习或者由某个专门的部门便可以建设好的,更不是依靠行政部门的相关强制性要求便可以完成,它需要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让学生从中获益,而且也能够让教师从中受益。基于以上因素,学校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性,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为建设校园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良好的校园文化必定是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才能完成的,那种认为只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便能够建设好校园文化的认知是十分狭隘的。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理论学习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纯粹停留在课堂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无法调动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的,必须走理论联系实践的路线。大学生属于热情洋溢的群体,通过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例如,校运会、校园文化节等,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展示出他们的良好精神风貌。

4.利用校园网络大力建设校园文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各大高校已经建设起属于本校的校园网,对网络的利用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校园网络也是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校园网络必须以思想为基础,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的伟大旗帜,坚持与时俱进,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在通过校园网宣传校园文化时,要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政策以及方针,用理论来武装网站。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学生与教师个人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同样,它对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总而言之,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极大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互动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局面,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如何将其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

1.校园文化的相关概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学校精神、学校传统和校园文化活动、文化环境的总和,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主旨,以学生与教职工的积极交往互动为主干,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学校精神与校风为主要特征,其展示的是校园独特的文化感召力、吸引力和统摄力[1]。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成长、成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调节作用、感染熏陶作用,可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优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环境。

2.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体现了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2]。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求、自身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

1.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和必要途径。

经由特定的机构、载体,以集中传授或开展活动为主要方式,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使高校经由传承、创新而形成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校风校际不断地为在校大学生所接受并认同。同时不断结合当代社会新形势下的文化需要,凝结成新的校园文化。因此,高校校园文化符合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理念,而社会主流的价值理念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宣传和实现。在校园文化这个特殊的育人氛围中,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潜移默化,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受到校园文化弘扬的精神的浸染,大学生将这种精神逐步地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从而指导个人行动。

2.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指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大学校园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只有全面发展、思想进步的现代化人才才能承担起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作为培养人才中最重要的一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且有必要遵循党的基本教育方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之下完成,不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为所欲为。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人为本,善于观察,因材施教,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显性教育的功能,如很多主题明确的活动,都是主旨鲜明地表明活动的目的,希望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同时校园文化具有隐性教育的教育功能,如有些校园活动会更关注大学生本身的创造性和个人特征,让他们自由发挥,在创新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感悟。校园文化正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完美结合,而隐性教育因其潜移默化的特性更为大学生所接受,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更佳的保障效果。

2.正确处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及个性培养上的导向作用,通过校园文化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得以实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又对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影响、改造和创新作用[3]。思想政治教育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方向,使得真正健康积极、大学生喜闻乐见活动成为主导,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轨道和方向,促使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必须将正确处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从而实现二者良好的互动,共同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应有力量。

参考文献:

[1]匡和平.从校园文化建设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6).

第8篇

关键词:医学类高校;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医疗水准和服务质量的要求大幅度提升。但与之不对应的是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医德和精神文明程度相对低下,从而一度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这一情势给培养医用人才的医学类高校敲响了一记警钟,让医学类高校意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医师医德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医学类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和担负校园文化建设主阵地的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更为重大和严峻的任务。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早在2004年教育部和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曾就高校如何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以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过详细的阐述和指导[1],但针对医学类高校如何更为有效快捷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至今很少涉及。使得众多医学类高校没有行之有效的模式可遵循,仍沿袭着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无形中削弱了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文基于这一缺失,在总结现有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加以综合和延伸,着重探讨医学类高校在促进自身文化建设殊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的同时,期望可以有效地促进医学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高校校园文化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导下的,由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可以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四个部分[2]。其中与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紧密相关的是前三个部分。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部分中具有自身特色的方面,既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更应该把如何建立学生的医德和提高精神文明水平通过适合的活动和实践寓教于乐地灌输给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进行[3]。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物质文化方面,图书馆应尽力为师生提供一个技术先进、使用方便和层次性高的借阅环境。在这方面,除了更新馆内硬件设施,美化室内环境,增大医学类图书购进数量和范围等基础工作外,分馆还要注重细节管理,如定期购进有关提升学生素养、减轻心理压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或是针对医护人员素养和建立与患者信任关系等方面的图书,放置于显眼的位置,并通过展板、微信平台等媒介进行大力宣传,提升这类图书在学生中的借阅率[4],也可以在分馆独立出一片空间,放置舒服美观的座椅和绿色植物,并为之取名研讨休息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以书会友,方便师生进行交流,进行互相了解或就某个议题进行探讨,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5]。同时,可以制作精美的借阅提示语展牌,在常规的说明前面加入一些激励警醒的名言,如“视自己为患者的家人,爱戴、尊重每一位患者”、“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而努力学习”、“今天你在这里挥汗如雨,明天你将收获患者的信任”等。这些提示语的目的是在鼓励学生不要荒废时光、要勤奋学习的同时,提醒他们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人员应早早树立以患者为亲人的责任意识[6]。

对学生进行精神文化教育是分馆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重头戏。但是精神文化教育的开展说起来简单,真正执行起来却有难度。如果仅仅进行宣传,难免会变成形式主义,学生也会感觉枯燥,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为此分馆将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相结合,主打通过宣传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生动深刻地对学生进行教育[7]。分馆首先举办了吉祥物海选,组织全体学生为分馆设计一个吉祥物作为“形象代言人”,这个吉祥物需要具备的特质是可爱、博学和亲和力,易于为学生们接受,通过评选最终确定吉祥物的样子,这样做既方便分馆开展活动,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图书馆与各院系及学生间的沟通合作,分馆还进行了两项前期准备工作:一方面加强与各院系间的联系,即除了进行正常的工作沟通外,分馆还每年邀请各院系有关领导进行联谊活动,如文艺表演、图书馆知识PK、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等,目的是让各院系更加了解图书馆工作,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与各院系学生会的联系,建立读者协会,由学生和分馆共同主持活动,目的是让活动更亲民、更具时代特点,让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8]。在分馆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分馆采取边进行、边探索和边改进的策略,即如果活动比较成功,就作为经典活动保留下来;如果有缺陷,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同时,根据学校每年教学目标的不同添加或删除相应的活动。下面就推荐几个分馆近几年举办并成效不错的活动。第一个推荐活动是以宣传为主的“今日报告厅”活动,即聘请专家或资深人士来馆作报告。报告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前辈医务工作者在专业和医德方面的言传身教,邀请医学界技术精湛并且医德高尚的专家作报告;另一类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邀请有关社交、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作报告。

2014年分馆曾请到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首席医师、82岁高龄的陈教授来馆报告。这位“德艺双馨”的老教授技术精湛、责任心强并富有同情心,经常替困难的患者垫付药费;退休后仍坚持学习,在图书馆经常可以见到他头发花白的身影。很多学生反应在听完报告会后对这位老前辈的敬意油然而生,相信这会对他们励志成为合格和优秀的医药工作者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9]。第二个推荐活动是以分馆与学生互动为主的“齐欢乐”活动。如评选分馆“年度十佳读者”,在肯定爱读书学生的同时,鼓励更多的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有我们举办的“读者见面会”,定期邀请各院系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听取学生对分馆建设和图书购进方面的好的建议;在每年年底我们都会举办“师生文艺汇演”,邀请优秀教师、学生和馆员共同表演节目,通力完成游戏项目[10]。这项活动虽然传统,但却有效地消除了图书馆与师生间的隔膜,鼓励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畅游书海。推荐的最后一个也是分馆的主推活动是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宗旨是促进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并通过历届学长与学弟学妹间的传承,激发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11]。首先,分馆每年会在年底举办“搜书比赛”,即分别在不同的书库内指定三本书,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这三本书找出,用时最短和准确率最高的学生获胜[12]。这项活动的初衷是加深学生对图书及书库的了解。而事实证明,学生在熟悉书库各类图书位置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图书,从而间接地扩充了知识面。其次,图书馆会定期举办“我的大学生活征文比赛”,征文主题既有与时下热点话题有关的内容,也有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实习工作有关的内容。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学生对莫言作品的阅读兴趣大增,为此,分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了“走进大师,诵读经典”的征文活动。此次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图书的借出率由于过高,学生不得不提前预定。

学生们通过比赛,在了解大师作品的同时,也对大师的写作历程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激励了他们为了理想而努力的斗志[13]。在每年毕业季前后,分馆还会举办针对实习期学生的“我的实习生活”征文活动。鉴于医学专业毕业生必须进入各类医院进行实地实习,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即将走进社会的学生静下心来总结大学经验、了解工作性质、做好应对心理的同时,与仍在校学习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求学和工作经验,让这些还处于懵懂期的学弟学妹们得到专业和思想上的传承[14]。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教育学生,分馆还会联络各院系团委组织“医者仁心”的活动,即组织各院系老师和学生走进周边养老院和福利院,为老年人及孤儿举行义诊和义工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医德和责任心。这项活动最为深入人心,其实际感召力最大,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医学部分馆这几年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边探索边实践,校园的学习和精神文明风气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更勤奋地入馆学习借阅,阅览室常常座无虚席,图书借阅量每年以每生4%的比例逐年上升。读者协会的入会率以每年20%以上速度递增,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加了和患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患者的切实需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做义工的过程中树立了医德意识,提升了自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实践证明,只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必然可以在边探索边改进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主阵地的作用,更高效更有力地推进医学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输送更多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双过硬的复合型高尖端医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余秋冉.新形势下高职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初探———以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展开(J)科技资讯,2013(6):249-251

[2]李旭东.高校图书馆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7):122-125

[3]刘建平,毛兰香.哲学视角下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2.33(4):82-84

[4]唐艳霞.浅析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2.27(8):85-87

[5]孟繁中,唐淑娟,郭江山.也谈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6(2):55-56

[6]赵夏丽.试论当代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5):45-46

[7]孙秀娟,柳延东.图书馆主动参与良好校园文化构建的途径(J)贺州学院学报,2009(3):112-114

[8]刘金,何飞,张燕,李凌,张峰.对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2):34-35

[9]何飞,张燕,李凌,刘金,高峰.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08(3):65-70

[10]兰雁.做好图书馆自身建设,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J)经济师,2010(11):142-143

[11]王晶晶.图书馆介入医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4):72-74

[12]袁明伦.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0(8):140

[13]徐钊,张慧,王霞.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兼谈成功学院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思路(J)科技信息,2012(22):59

第9篇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党员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是学校在整体上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校园文化的积淀与发扬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传承。中北大学作为一所军工院校,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即要凸显“人民兵工第一校”的军工文化,又要体现以“太行精神”为核心的办学内容和“致知于行”的育人文化。

一、调查问卷整体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72份,回收率94.4%(其中党员问卷发放220份,收回216份;非党员问卷发放280份,收回268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能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总体态度较好

在“你认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得如何?”一题中,有16.62%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41.31%的同学表示满意,40.80%的同学表示一般满意,1.27%的同学表示不满意,这一数据说明大部分同学对于学校开展的活动还是满意的,这些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5.31%的学生表示能积极的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数据说明较大部分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持有积极态度,愿意参与其中。同时在对我校校园文化类型的调查中认为文化氛围“沉闷”的学生比例占到36.84%,认为“活跃”的学生比例占到35.58%,这说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仍存在部分问题,还有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空间,且这些方面可能会影响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二)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

在“你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挥作用”一题中有45.65%的学生选择“丰富校园人文底蕴”,有22.73%的学生选择“导向和激励”,有16.63%的学生认为“凝聚师生人心”,这一数据说明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也说明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在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人的主体问题的调查中,认为主体应为学生的人数占到81.86%,认为教师占主导地位的人数为10.58%,其余人则选择了教职员工,以上数据说明了广大同学,尤其是学生党员充分认可了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可以推动广大同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发挥自身作用,认识到自己的主人公地位。同时党员(89.6%选择主体为学生)与非党员(75.9%选择主体为学生)的调查数据也表明了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比普通学生更加积极。

而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构的主体问题的调查中,选择学生工作机构的学生比例达到57.43%,其次为思想宣传机构(40%),最后为文化体育机构和党政机构,这说明在学生的心目中学生工作机构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应该起到主导的作用。

在“你认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中,“筹措经费困难”是大家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比例达到53.90%,其次分别为:活动虎头虎威,实际成效不大;审批手续繁琐;租借场地困难;宣传组织不到位,人气不旺等。通过分析认为,存在的这些问题可能的原因是:其一,资金筹措困难,举办活动时,除部分有较大影响的传统性活动可得到较为充裕的资金支持外,大部分活动资金需举办部门自行筹措,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影响,难度较大;其二,活动虎头蛇尾,实际效果不大,众多活动开展之前宣传力度极大,开展之中知者甚少,开展之后的效果更是可有可无,这种活动方式不仅起不到活动本身应有的作用,也干扰了广大同学对其他活动的认知;其三是审批手续繁琐,活动中涉及众多事物分属不同部门管辖,审批过程极其耗时耗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调查中,按照所选比例依次为:校风建设、德育教育、绿化建设、名声效应以及宣传工作,认为学校应该重视校风建设与德育教育建设,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设施建设)相结合,扎实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稳步前进。

在本次调研中,针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也做了相应的了解。在“你认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该注重那些方面”,有39.89%的同学选择了文化设施,25.38%的同学选择了校园环境,其余依次为:校园形象设计、校园主体建筑、文化网络。有73.63%的学生肯定了文化设施对学习生活的帮助,其中学生党员84%,非学生党员为67.4%,这组数据在肯定文化设施的作用的同时也说明了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中对学校文化设施更多的合理运用,这种运用也正是应该推广的,推广过程中学生党员可发挥较大作用。而在最重要的文化设施中,同学分别选择了图书馆(55.17%)、体育馆(17.12%)、校史馆(15.01)、艺术馆(12.26%)等,故图书馆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强,摆脱当前图书馆更多的单纯作为自习室使用的局面。

关于校园文化定义的调查中,认为为精神文化的人数比例为51.97%,超过其它三项——特色品味风格、物质文化、校风学风之和。同时,在关于校园文化的核心问题上,有39.49%的学生认为是大学精神,超过校风校训(25.05%)、办学理念(23.35%)、校园环境(11.9%)等观点。以上两项调查表明了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最受重视的应该是大学所特有的精神文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三)对于目前大学活动和组织机构的看法

在最受欢迎的大学生组织的调查中,依次为:学生社团、学生会、志愿者协会、艺术团体和广播电台。此项调查说明了学生会与学生社团在对学生的影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会与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对其引导与管理。

而在“你认为学校的学生机构是否健全”中,47.73%的同学认为机构有些冗余,从学生角度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机构的冗余导致了工作中的重叠与摩擦,也导致了活动中的形式主义的诞生与发展,35.17%的同学认为比较健全,17.10%的同学认为不健全。而在参加学生活动情况的调查中,35.48%的同学认为没有实际意义和价值,其他依次为:丰富多彩、太多以至于无暇参加、活动太少、占用了太多的学习时间。在“对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传统和创新的看法”调研中,55.63%的同学认为活动形式应该多创新,有26.22%的同学认为传统活动要继续做大,剩余同学选择了不受欢迎的传统活动应该要取消。这一统计结果说明:首先同学对目前开展的活动评价不一,其次在活动组织和审批上应该再加大力度,提高活动质量,保证高质量的传统活动的继续开展,并且在活动形式上要有创新,能够与时俱进。

(四)学生关于学生党员的评价

对学生党员参与班级、团支部建设中发挥作用情况的调查中,有93%的学生认为党员能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有1.75%的学生认为学生党员存在入党前积极,入党后不积极的现象;关于身边的学生党员在哪些方面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调查中,认为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方面的学生占到56.42%,认为思想上进的学生占到37.27%,认为能够积极参加工作的学生占到28.96%,认为能够热心帮助学生的学生占到27.70%。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总体来说,学生党员队伍质量是比较高的,但也有少部分的学生党员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因此,对于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工作要继续紧抓,进一步弱化或者消除“入党前积极,入党后懈怠”的情况。

(五)学生对其他问题的认识

关于对“中北大学学生管理手册”中相关规定了解的调查中,仅有22.6%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63.9%的学生表示一般了解,说明学生对学校相关的政策规定还缺乏进一步的了解,目前只是停留在入学教育阶段,学校应该将校园制度文化中的各种纪律、规章、规定、规范、公约和守则等在主页中挂出,让学生更多了解学校,增强校园氛围和对学校的感性认识,并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专业学习方面,有66.7%的学生党员表示与专业老师不怎么联系,只在课堂上见面,这也就导致了仅有25.5%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较为了解(而且这部分学生主要集中在大四年级),而选择一般了解的学生人数则占到了68.7%,说明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也不高,这种情况急需扭转改善。

针对中北大学的校园文化特色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表示比较了解的学生占到36.5%,有51.6%的学生表示以前听说过但是不了解。以上问题说明关于我校校园此类文化推广过程中应重视深度甚于广度。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开展有特色、高品位、创新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高等学校独有的文化活动,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活动中,即要注重以人为本,又要体现学校特色,展现学生风采,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广大学生都能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第二,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不断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法。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采取激励机制,增强校园氛围和对学校的感性认识,并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为校园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

第三,加强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是学生的中坚力量,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高的威信,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学校党委和各部门可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积极发挥他们“帮助身边同学”、“带头发挥作用”、 “树立党员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过硬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学生队伍。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相信和谐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成熟的人才果实。

参考文献:

[1] 郭金丰. 发挥学生党员主体作用 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0,(10).

第10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36-03

一、研究问题及动因

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目的是创建一种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构筑健康的人格。南京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创办十余年,帮助很多学生实现了出国留学的梦想,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由于项目是以帮助学生顺利出国为导向,因此构建有利于实现该目标的特色校园文化,被提上议事日程。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除了教学目标区别于一般的高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也是一个显著的方面,表现在学生家境都相对富裕,有能力支付高额费用帮助子女完成学业。经济上的优越造成一部分学生缺少艰苦奋斗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松散,难以顺利完成学业,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如何创建积极向上、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校园文化,是办学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基本是普通的大学校园,对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新生事物研究较少。什么样的校园文化能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对所处的环境有什么样的要求?如何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对那些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学生产生影响?本研究尝试以南京大学外语部国际化办学为例,探索创建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的方法和路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搞清楚校园文化的含义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情况,了解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了解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设计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校园文化的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现有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对校园文化有什么样的需求。再通过个别访谈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法。最后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建设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的可行性方案。

三、文献分析

(一)主要概念的概述

中外合作办学:根据2003年9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活动。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空间为校园,主要导向是育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其内容为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学生文化观念、学生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课余学生生活文化活动与校风。

(二)校园文化的层次、特征及重要性

1.陈炜鸿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环境,即教科研与生活设施、实体存在的建筑与环境等,能透射出学校的办学思想道德风尚与学风校风、价值观,承载和凝聚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

二是校园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对师生员工有规范性和约束性,是校园文化的中间层次,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中,规定师生共同遵循的工作、学习准则和校规制度。

三是校园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目标、办学思想、校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校内师生共同信守的道德风尚与基本信念、价值标准与精神风貌。

2.在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方面,石丽敏认为,大学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实践性、多样性、教育性的特点,体现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中。连建华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具有目标明确性、鲜明的时代性、对象的独特性和师生的创造性等特点。

3.在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方面,王东辉认为,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能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校园文化不仅在学校内部产生影响,而且对社会也会形成一种积极的辐射。

(三)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张漾滨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还有人片面地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国内高校的主旋律教育。

2.不良风气对校园文化的影响。陈炜鸿认为,目前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师生员工中出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给校园文化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朱鸿章认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不良文化冲击校园文化的现象,西方文化、港台文化、韩日文化不断涌入校园,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享乐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3.人文精神缺失。石丽敏认为,校园文化活动中往往过分追求标新立异或表面形式,而冷落大学精神,缺乏对不良思潮的抵抗力。王东辉认为,在大学的文化教育中,往往一味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4.缺少特色。石丽敏等学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基本雷同,缺乏特色,没有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也没有将校园文化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导致校园文化无自己的特色。

5.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陈炜鸿认为,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利益和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沉湎网络的学生增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抢占校园网络文化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另外还有社会竞争给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压力,包括高校扩招带来的压力,还有就业的压力等方面。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思路

1.提高对校园文化重要性的认识。陈炜鸿等认为,需从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几个方面加强建设。从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和工作机制着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化。高校文化必须坚持开放性,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世界不同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2.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骨干队伍,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3.将德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贺喜灿等认为,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把德育融入文化教育中去,教育学生与他人、与社会和谐,遵守道德规范。

4.突出学校特色。王东辉认为,要从突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着眼,从学风建设和塑造学校品牌入手,加强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5.正确地引导网络文化。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文化殖民,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6.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方面,连建华认为,是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从娱乐与教育两个方面到传播、审美与创造三位一体。从封闭型的单校校园文化到开放型的多校校园文化资源共享,时展要求和谐的校园文化。

四、研究结论

通过问卷和访谈,本研究发现,学生进入南京大学外语部HND中心学习,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为学好外语,能出国留学; 二是在国内没能考上较好的大学,不甘心就读于与自己心理预期落差比较大的一般学校;三是由家长意志决定,学生自己没有选择余地;四是期待毕业后有较好就业出路;五是对国际化教学模式感兴趣;六是受别人影响报考或怕没书可读等。反映出一些学生认识肤浅,对毕业后的发展盲目乐观。原因就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了解不够。

家长在社会上有地位或较成功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富足,能负担学生高额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父母接触的环境使得学生见识面拓展、交际面广泛。但部分学生,盲目追求高消费,学习没有吃苦的精神;在外独立性差,欠缺自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差,过于自我,没有组织纪律性;存在眼高手低的心理。表现出的此类问题,给中心的教学和管理带来挑战。中心希望通过有特色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符合国外对接高校的要求。

研究发现,学生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否有必要的问题上,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极少部分的学生表示“不关心”或“不知道”。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充分说明了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校园环境方面,因为有南京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所以学生基本都很满意,这也是该项目的一个优势所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可以受到南京大学这所知名重点大学的良好校风的辐射。在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意义上,不少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在学生心目中的排位依次是:培养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生活、拓宽知识面、锻炼能力。在本项调查中,凡是表示“不关心”“不知道”“没必要”“意义不大”的学生,基本是出于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够或是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收效不明显这两个原因。

在对校园文化活动是否感兴趣的问题上,竟然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兴趣不大”,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意料,原因可能是: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目前的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不能令学生满意。在“是否参加了校园文化活动”选项,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参加过”,说明学生还是愿意去体验校园文化活动的,但活动可能会让学生失望。

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大部分学生不满意,特别是在国际化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学生更是不满意,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拓宽,知识面变广,视野变得开阔,已经不满足于过去的那些形式和内容,这对中心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使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真正实现,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引起关注和思考。要克服这些问题,至少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首先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支持、组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尤其对那些能反映学校校风、校园精神,能起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社团活动,要从人力、物力与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为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

2.帮助学生认识并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保证其普及性、群众性。

3.进一步拓展和充实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要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作用,使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有所收获,学校必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不断挖掘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特别要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结合,营造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提前接触国外的文化,将来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

4.丰富的内容必须通过适当的形式来表现。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必须讲求新颖、多样的形式,这也是提高学生参加活动兴趣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心理动态、兴趣爱好、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不断推陈出新,使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生动别致,真正有意义、有内容、有形式,为广大学生认同和接受。

五、研究的总结和反思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创办至今也不过十余年的时间,而校园文化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历史的积淀。这么短的办学时间内,很难有自己的特色和传承。而且,进入中心学习的学生,目的性都比较强,都是以留学国外,获得国外大学的文凭为导向,在国内学习的时间也不如普通本科院校时间长,这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一定影响。

目前国内合作办学项目中,存在以下现象:忽视物质文化建设,注重国外优质资源的引进;忽视非智力性因素的开发,只关注学生知识及技能培养;忽视间接情景的影响,片面追求思想认识与道德行为强化。我认为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科学的发展道路,学生的国际合作理念和某些品质的形成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养成,要借助科学发展的校园文化长期而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培养成的品质才具有稳定性,才能防御外界不良环境的侵扰。

在资料的搜集方面,研究大学校园文化的较多,但研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非常少,这给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同时笔者也坚信,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进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支持笔者在有限的文献支撑的情况下,针对项目本身的特点,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这对后续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漾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文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8,(6):172-173.

[2] 石丽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教育探索,2010,(8):90-91.

[3] 王东辉.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0,(8):28-29.

[4] 连建华.论高校校园文化的缺失与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100-102.

第1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内涵建设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如今,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发展的阶段已基本结束,高等职业院校整体上存在着内涵建设薄弱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乏内涵,未能体现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建设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高职院校的品位、内涵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般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完整和深化的过程。一所优秀高校的校园文化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沉淀、积累、提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使清华百年不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在北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对于只有二十多年发展历史的高职院校来说,它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历史短暂,文化底蕴薄弱,加之其生源与普通高校相比,文化基础比较欠缺。再者,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规模发展,追求办学效益;重硬件设施建设,追求办学条件的改善。因此,高职院校要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更需要一个长期探索和积累的过程。

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脱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具体表现在办学过程中未能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针,未能形成“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长效机制,由于没有可借鉴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未能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合,导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这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大多数高职院校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有偏离校园文化根本作用的倾向,注重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如在校园文化设施上均加大了投入,新建、改建了一批文化设施。另一方面,尽管学生社团在院团委、学生会的组织指导下,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对于校园文化灵魂和核心――精神文化的建设的推力,仍相当薄弱。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师生较为认同、有特色的校园人共享的以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观念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精神”。这就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没有特色,缺乏内涵。

3.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没能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教材建设和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势必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极大地限制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削弱其在职业院校完成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三、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文化建设中的机制手段。如果说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载体,属于第一步的活,那么制度文化建设属于第二步。制度文化建设体现了用机制管人、管事。

对高职学生必须进行严格管理,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因为高职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急需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而现代企业对员工最看重的是两种精神,即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还有三种能力,即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要求员工既会做人又会做事,因而高职院校更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尤其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决定了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必须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既讲以人为本,又讲情法并举。如我院在师生的校牌配戴、升旗仪式、就餐秩序、师生文明用语、学生外宿诸方面相应地制定了校规校纪,从细节上着手,进行精细化管理,校园师生的一言一行都能纳入到量化管理工作中。

2.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品位。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园环境是学校的外在形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美丽如画的校园,风格独特的人文景点,就是学校传统和精神的示范和延续,都能使人身心愉悦。建设好学校的物质环境,能使其发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教育功能,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一是要完善教学场所的教学设施,同时在不同专业的教学场所构筑特色鲜明的院系文化,制作介绍各系材料和展示形象的橱窗等墙壁物质文化。二是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出版社等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三是要提升绿化、美化、亮化的品位,精雕细琢,使校园的园、林、河、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们爱校热情,陶冶情操。同时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邀请学生社团广泛参与校园道路、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以及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如我院的园林系的学生社团在校园绿化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参与设计、建设的竹园、杂果园、河堤长廊等景区、景点,已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

3.注重内涵,突出重点,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风,凸显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我院借着开展“高职高专示范院校建设”新的东风,深化学院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搭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把教育部、财政部立项建设的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和食品加工4个专业建成国家示范性重点专业,同时加大对农业生产技术研发中心等校内9个实验实训中心的投入,扩大与科迪集团、神火机团、商电铝集团及李钰花卉基地合作项目,增加学生6个月时间段顶岗实习的人数和企业员工来校培训的批次。按照学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意见》、《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教材建设实施意见》等要求,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密切与企业合作,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加强内涵建设,自建、共建19个集教学、生产、实训、科研、技能鉴定、技术推广与服务为一体,既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又能创造一定经济效益的校内外实验实训中心和实习基地,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这是由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岗位大多是各行各业的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具体工作,要使学生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职业道德,积极开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路子,逐步在师生员工中形成一种校园理念,突出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注重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打造“职业”特色,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2)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是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校学生会、团委要积极引导学生社团积极开展丰实多彩、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在活动中求新意、求精品,实现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完美结合,创新活动内容,丰实活动形式,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校园文化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事事关心”的氛围。在校园内逐步构建多类型、大众化、系列化、规模化和精品化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内涵不断拓展,目标不断提升,思路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深入实施,一定会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内涵丰实,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郭春春.着力建设更具先进性的校园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2,(13,14).

[2]许庆书.关于高等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的思考.中国高等研究,2001,(2).

第12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家庭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048-02

1 引言

校园文化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它代表了校园精神,是校园整体环境以及文化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也是根植于校园中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的结合,对校园内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1]。自“九五计划”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成为我国顶层战略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之一,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城乡差异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使我国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之间在各个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农村的小学教育是必须要关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在农村教育方面的投入逐步加大,使得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尚未能做到同步发展,存在一些不足。笔者结合多年在一线农村小学执教的经验,就如何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2 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性不强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关乎是否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近些年,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始大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使很多农村小学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但是,很多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都过于纸面化、形式化,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部分农村小学虽然也开展一些与校园文化相关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还无法与校园、学生、教师很好地融合,使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活动成为与农村小学校园格格不入的舶来品,不仅没有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以及成长环境,还浪费了公共资源,所以,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联系农村小学校园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持续性不强。

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单一 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形式比较单一,只看重物质文化层面,忽略了人文精神层面,一味地追求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忽略内涵[2]。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通常会采取文化墙、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文化墙的设置大都是悬挂名人名言、名人画像等,但这些内容中有很多并不符合小学生成长的实际;主题班会会选在重大节日时开展,而主题班会的开展过于形式化。这些形式单一的活动无法让学生真正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除此之外,似乎也找不到其他更为丰富有内涵的有关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形式单一是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参与度不高 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多为教师骨干,或者是学生班干部等,而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多处于旁观者位置。这样就使得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无法真正融入、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显然,这样的校园文化无法让全体师生认同,也难以促进形成具有共同价值观意义的校园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参与度不高是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又一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只有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获得应有的效果。

3 改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思考

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别为政府方面、社会方面、校园方面以及家庭方面。

教育行政部门需加强规划和指导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政策或者制度来规范和推进。相关部门应通过实际调研对校园文化建设制订出适应当地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形成具体方案和指导意见,将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程;要建立监管体系,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落到实处。

学校方面 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是主体。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学校的主体责任没有完全兑现。农村小学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首先应从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好本校规划和实施方案,这一过程应最大限度引导、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将这一过程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过程要注重引导师生广泛深入参与,同时对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善于发现,联系实际及时修正,要突出校本特色;鼓动、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提升农村小学师生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度,才能使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真正的作用和效果[3];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形成自我评价机制,有较完整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动员社会方面参与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与政府和学校相关,社会广泛参与对推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同样具有积极意义。首先,要加强社会沟通,争取重视和支持,包括社会公益组织或社团组织,在很多情况下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缺乏资金的,这就需要动用社会公益的力量,给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帮助;其次,社会上的一些公益组织也可以加入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可以和农村小学的学生、教师一起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拧成一股绳,会给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更多的力量;最后,社会方面应当在各个方面都配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并通过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调动家庭积极性 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家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全方位健康发展,部分家长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认识,不支持、不鼓励,学校要积极通过组织家校共建活动方式,打消家长顾虑,引导积极参与,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会丰富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促进全方位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如此,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不仅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然.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现代教育科学,1995(6):35-37.

[2]杨爱华.校园文化建设的反思与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09(11):24-26.

[3]郭婵英.现阶段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33):16-17.

[4]李乃仁.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7(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