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

时间:2022-02-05 13:06: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商企业管理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

第1篇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高校在教学方法方面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发展的新目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等一系列活动的运行流程,所以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才能使他们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1工学结合模式的涵义

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在学校和企业中开展,企业可以为学生创造更真实的实践操作环境,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工学结合模式的实现,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更多的实训环境,从而促进教学实践成果的增强。

2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

2.1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

高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来说,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所以,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从工商企业管理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与社会和行业需求相适应,使学生可以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现实中的企业管理流程,让学生对毕业后要从事的岗位有更多认知;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的实现理论与技能的全面提升。

2.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如果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则无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工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工学结合模式的运行需要,在理论课程的设计中加入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运用实践活动进行检验,同时也可以利用理论知识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参观和学习,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模式有更直观的认识,再将企业的运转模式引入到实训基地进行模拟,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对工商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2.3加强校企合作

要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必须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完全了解市场经济和企业的发展状况,才能更好的掌握学习方向,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企业可以为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素材和平台,而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企业也可以挖掘和获取更多优秀人才,丰富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之,加强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可促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针对性,促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

2.4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工商企业管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只有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才能保证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开展,才能实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必须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具有专业理论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是保证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同时,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组织参与其他院校的学习,或者聘请专家来校讲座,都可以使教师了解更多、更先进的工商企业管理知识,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指导。

第2篇

关键词 民办院校;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一、引言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这样的专业要求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在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专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着眼于目标,特别是围绕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应该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实践教学,改进其有效性。应根据知识和能力结构所需要为核心,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优化核心课程的管理能力,以突出企业管理理论的实践能力。

二、民办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正如大家普遍所知,中国的民办教育,相比于国际上和发达国家,无论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和办学效果,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例如,学校的办学效果,国外是私立教育机构优于公立教育机构,最著名的哈佛大学,和我们的私人或私人机构高得多,而我国却正好相反,私人机构的影响相对较低,与公立机构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提高我国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争取为我国的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需要我们做更深入,更透彻的思考与分析。

当前,国内很多民办教育机构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在某些情况下,制定和试运行了一系列的较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比较常见的交流工程,教育订单,生产相结合等,为了成功地开发先进的应用型人才做出了贡献。但在不同的私立院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有所不同,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合的专业,对应专业、对应地区的实际可行的培训模式必须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的特点人才培养模式。

三、当前民办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重规范、轻实证

当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受传统教学影响较深,设置课程多以规范性知识为主,侧重于定性分析,缺乏实践导向和应用导向,而在市场经济中更多的是以定量分析为主,需要的是实证性知识。

(二)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缺陷

当前民办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多而广,泛泛而谈,操作性不强,不专、不精,学过不久就忘,难以记牢。实践课的比重偏少且效果不佳,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运用它们的机会和能力,碰到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目前开设有实践课程的专业课不多,可以依托和使用的实验实训设备资源有限,大部分是专业教师自己制作和编写的,实训时间比较集中,多在整个学期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一、两周的综合实训。实训内容综合性强、用时短,学生感受不深,所以学过就忘。

(三)考核办法单一

民办现行的考核制度与大多数高校的考核制度是一样的,采用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能力为主的评估制度。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考试比较在行的学生在实践操作时显得比较刻板,欠缺创新精神,而另一些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在实践操作时往往表现出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意识。传统的以考代评的考核办法存在较多的弊端:解释概念死记硬背,缺乏对全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系统掌握;忽视归纳思维的评估;忽视创新能力的评估;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利于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等等。

四、构建实践性民办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一)广泛开展校企合作

对于学校来说,培养应用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和环境是难以实现的。现代企业有丰富的资源,其经营理念,经营环境,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在生产、实践、务实合作学生学习现代企业为接受的企业文化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影响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迅速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技术人才类型的毕业生就业,基层实用的能力民办教育要求教师应该是教师的“双师型”。培训企业管理“”教师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现有专职教师的培养。积极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满足专业教师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基本技能培训,鼓励教师进一步生产管理线,及时了解生产组织、工作流程,接受新技术、新技能、产业发展,要求通过教学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项目开发活动促使教师的基本情况,使教师从单一式教学,顺应以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形势变化。

二是注重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工商管理应该从几家公司积极引进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或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的实践基地。

(三)优化课程设置体系

民办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如果照搬公立学校的模式,,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强调应用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突出扎实的理论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工商管理的民办高校毕业生多方面的要求,因此,除了设置必要的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之外,还要增加选修课程,选修的公共投资力度的灵活性,设置课程体系。专业选修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选择增强学生的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基于个人利益,以提高学生相应的课程,以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未来的企业管理工作是集业务管理部门。因此,学生应该强调的是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的综合管理,突出一个特定的管理功能个别学生的优点的基础上。这项规定应实行“个人感兴趣的模块”的方式来经营管理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群、石骏,民办院校国际化竞争力指标及权重体系构建[J],职教通讯,2013(08)

[2] 石骏,农民专业合作社视域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5)

[3] 石骏,润心培桃李 协进育英才――办学理念的价值彰显[J],教育科学论坛,2013(06)

第3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 工商管理 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27-01

一、本文研究的问题

随着独立学院的出现和发展,独立学院的各个专业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独立学院通常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对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来讲,工商管理专业更要立足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理论基础比其他普通高校要薄弱一些,而比专科类院校要强一些,同时又要突出其应用实践性。

社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向的变化,影响着学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而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依据学院的不同定位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体上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培养目标、基本规格要求为基准,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标准,本着起点高、内容新、学时少而精的原则。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限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独立实践教学公共必修子系统即公共基础平台,是全校学生必须修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

专业基础子系统即学科基础平台,是工商企业管理学科中各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为将在某一学科领域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学生掌握该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

专业技术课子系统即专业基础平台,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为从事某一专业学习的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实验、实习等。

专业限定选修课设置两个模块,“模块”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特点而设置的选修模块,模块包括管理模块、经营模块、地方经济模块,学生必须在每一个课程群中修满规定的学分数。

三、保证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措施

1.教师配备:数学老师和专业课老师。数学课程是很多独立学院学生非常头疼的课程,因此首先从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教师的配备上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基础课程上,简化数学推导过程,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统计学》和《运筹学》需要由经济管理学院本学院教师主要来讲授其中数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整个进行统计工作的思路,来解释为什么用某种数学方法以及过程,而数学老师和经管院教师讲课的出发点和角度是不同的,另外在教师的安排上尽可能让同一个教师,为同一个专业反复来讲这么课程,这样老师可以更深入地钻研这门课程对于这个专业学生专业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另外也把这几门课程的知识点能够系统地结合起来。

2.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和学生自学,学生上台发挥,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改变传统的老师填鸭式地教学方式,采取各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首先举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而案例教学是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实践理论知识或者得出不同的结论。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一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1个学分的自学课程,由专业教师来推荐学习课程和学习内容,通过写小论文等形式来进行考察。

另外,各门学科增强社会调查的作业布置,让学生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且学生对问卷结果来进行处理和分析,总结成调查报告。

3.教材使用:不是用理论性太强的教材,自己编写教材,侧重实践性和案例突出。组织本学院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本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编写,使之与各自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规格相匹配。近几年,我系教师编写出版了《管理学原理》、《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等教材,已经出版并投入使用。本着删减理论、突出实践性的原则,加强实验课程、实训课程教材以及教学案例等教学辅导资料和习题的建设为教材建设的重点,结合实际编写课程实训资料,较好地满足了教学工作需要,确保了内容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4.实验课程:增强实验课程的课时,合理安排实验课程的时间。实践教学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同时也是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初步体现。

沙盘模拟实验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主干课程,体现所学各个方向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此实验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要以其他的专业方向课程为基础再进行实验。实验过程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实战竞赛于一体的教学方式,模拟企业现场的实战气氛,使学生们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体验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使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体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经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春梅,杨守丽等.工商管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刍议.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2)

2.冯宇.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8)

3.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6(3)

第4篇

作者:郑小丽 丁洁 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一、本文研究的问题

随着独立学院的出现和发展,独立学院的各个专业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独立学院通常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对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来讲,工商管理专业更要立足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理论基础比其他普通高校要薄弱一些,而比专科类院校要强一些,同时又要突出其应用实践性。社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向的变化,影响着学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而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依据学院的不同定位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体上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培养目标、基本规格要求为基准,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标准,本着起点高、内容新、学时少而精的原则。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限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独立实践教学公共必修子系统即公共基础平台,是全校学生必须修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子系统即学科基础平台,是工商企业管理学科中各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为将在某一学科领域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学生掌握该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专业技术课子系统即专业基础平台,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为从事某一专业学习的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实验、实习等。专业限定选修课设置两个模块“,模块”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特点而设置的选修模块,模块包括管理模块、经营模块、地方经济模块,学生必须在每一个课程群中修满规定的学分数。

三、保证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措施

1.教师配备:数学老师和专业课老师。数学课程是很多独立学院学生非常头疼的课程,因此首先从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教师的配备上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基础课程上,简化数学推导过程,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统计学》和《运筹学》需要由经济管理学院本学院教师主要来讲授其中数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整个进行统计工作的思路,来解释为什么用某种数学方法以及过程,而数学老师和经管院教师讲课的出发点和角度是不同的,另外在教师的安排上尽可能让同一个教师,为同一个专业反复来讲这么课程,这样老师可以更深入地钻研这门课程对于这个专业学生专业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另外也把这几门课程的知识点能够系统地结合起来。

2.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和学生自学,学生上台发挥,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改变传统的老师填鸭式地教学方式,采取各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首先举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而案例教学是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实践理论知识或者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一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1个学分的自学课程,由专业教师来推荐学习课程和学习内容,通过写小论文等形式来进行考察。另外,各门学科增强社会调查的作业布置,让学生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且学生对问卷结果来进行处理和分析,总结成调查报告。

3.教材使用:不是用理论性太强的教材,自己编写教材,侧重实践性和案例突出。组织本学院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本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编写,使之与各自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规格相匹配。近几年,我系教师编写出版了《管理学原理》、《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等教材,已经出版并投入使用。本着删减理论、突出实践性的原则,加强实验课程、实训课程教材以及教学案例等教学辅导资料和习题的建设为教材建设的重点,结合实际编写课程实训资料,较好地满足了教学工作需要,确保了内容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4.实验课程:增强实验课程的课时,合理安排实验课程的时间。实践教学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同时也是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初步体现。沙盘模拟实验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主干课程,体现所学各个方向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此实验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要以其他的专业方向课程为基础再进行实验。实验过程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实战竞赛于一体的教学方式,模拟企业现场的实战气氛,使学生们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体验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使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体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经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6-03

工商管理是研究企业经济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宏观运营和内部微观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主要培养学生管理学与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能,使学生能在工商企业及其他组织从事经营管理及相关工作。但是,随着各个相关经管类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本文尝试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路入手,结合重庆理工大学现状,重点分析《运营管理》课程的变革思路。

一、工商管理专业现状及建设思路

1.国内工商管理专业现状。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具有很广的适用性,所以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属于有广泛需求的专业。但是,正因为专业适应面太广,涉及专业领域太多,所学课程太杂,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专业空心化。目前,国内高校本科教育阶段普遍实施的是学分制教育,对于学分总量有严格的要求。我国各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政治、英语和数学)约占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剩余课时才是专业课程的教育。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如会计、物流、机械工程等把专业课程设置合理点尚可组织形成一定的专业特色。而工商管理专业由于涉及学科面太广,所学课程涉及财经、营销、人力资源、金融、证券、项目管理等各个学科。在如此紧张的课时下几乎每门课程都存在课时严重不足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每门课程都不能深入学习,面面俱到的结果是“空心化”严重。

第二,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学时不足,课程面广带来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课程直接往往缺乏互补性与衔接性;其二,学生在每门专业课32~48学时的情况下很难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学风日下,茫然无所适从。

第三,就业竞争激烈。在专业空心化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影响下,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在各个领域与其他专业学生竞争职位。例如与会计与金融专业学生竞争银行业的职位,与行政与文秘专业的学生竞争办公室白领岗位。

2.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1]在前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面临的问题背景下,各个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均在思考本专业建设的方向。以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在综合分析了学生就业情况、教师配置与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对专业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

第一,以学生就业方向以及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教学中企业实务方面的内容。通过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并逐步熟悉企业实际运作情况

第二,注重学生基础管理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如文案写作、策划书、投标书、商务文件等方面的培养。

第三,加强学生在课外自我学习时的导航工作。

显然,这些思路的主要载体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各个主干课程,秉承上述思路,各个课程均应进行一定的变革与优化,以加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因此,我们从《运营管理》这一主干课程进行探索,拟提高课程的专业性、适应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运营管理》课程又名《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前的课程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以生产制造业为主[2]。目前,《运营管理》课程所选用的许多教材大都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对象,以机械制造业为背景进行编写。高校所拟定的教学大纲,主要偏重于企业生产制造,对企业的服务运作也略有涉及。但是,教材和大纲对企业整体运营,日常事务标准化运作以及制度体系等内容很少涉及。

2.《运营管理》课程前缺乏必要的衔接与前置课程。目前的运营管理课程主要涉及生产领域,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却很少涉及生产技术方面的内容。在这方面,工科专业在学习生产运营的基础方面要优于工商管理专业。

3.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对生产经营管理缺乏直观的感受。工商管理专业并没有像工科专业那样有较多的企业生产现场实习的机会,因此对企业的设备、仪器、生产工艺、生产现场、流水线等缺乏直观的感受。

4.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制造业生产管理职位就业相对较少。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虽然就业方向很广,但是真正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管理工作的很少。主要原因是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工业技术基础,因此即便去生产制造业,从事的也是其他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品质管理、日常业务流程管理等。

三、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运营管理》课程的变革思路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主流的《运营管理》教学大纲与内容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作者作为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有大量的企业培训与管理实践经验,在与本科课堂教学实际结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方面对运营管理课程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期取得良好的成效。

1.《运营管理》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首先,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多学科性,学生可以从事企业大多数管理岗位的工作;其次,企业运营管理可以培养学生对企业日常运营模式的熟悉与了解;最后,运营管理课程涉及大量企业管理实用工具、技巧与理念,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很有帮助。

2《运营管理》大纲的框架应侧重于企业的运营管理体系与流程管理。根据工商管理专业适应面较广的特点,运营管理课程所分析研究的企业应不仅限于生产制造行业,包括证券、金融、IT、政府服务机构等均应考虑。因此,课程研究与讲述的内容应具备上述企业的共性,即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体系。

企业的运营分为宏观运营与微观运营。

企业的宏观运营主要涉及运营战略、供应链、企业OEM、产业集群、资本运营等方面内容。在宏观运营方面进行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战略的角度了解企业运营特点。

企业的微观运营主要涉及的是企业事务性运作,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刚毕业主要从事的工作。企业微观运营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日常工作的规范性与程序性,也是各大企业日常运营的工作共性。因此,企业微观运营应作为运营管理大纲的重要方面。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涉及精益生产、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计划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从微观角度对企业运营进行分析,重点在于企业流程的设计与管理3],研究企业流程管理战略、关键流程绩效指标等内容。以流程为主线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对企业运营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清晰的思路。

3.《运营管理》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注重基础管理技能与素质的培养。企业微观运营涉及的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实用管理工具与方法,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管理技能与综合素质有较大帮助,这也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微观运营管理所涉及的管理工具包括:流程图、标准化管理体系、服务蓝图、5S管理、现场与目视管理、看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管理工具需要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进行学习并应用。

四、《运营管理》课程变革思路的难点

运营管理课程进行上述变革,符合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大方向,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在不同类型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因为所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目前企业日常运作管理中的基础管理技能与理念,因此在不同类型的管理岗位也有通用性。但是,课程的变革也有一些难点。

1.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结合紧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因为课程教学内容实战性较强,若学生对企业运营实际不太熟悉,则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案例、实证引导,同时需要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以辅助教学。

2.课程所涉及的管理基础技能与素养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与企业管理实际紧密结合,因此教师的备课、案例的积累都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与时间。同时,运营管理的课时是有限的,需要学生课后学习很多相关知识,对学生的自觉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都是考验。

参考文献:

[1]曹华林,李军峰.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2013[Z].

第6篇

一、项目教学法认识

(一)内涵

项目教学法,教学的展开是借助“项目”这一载体。这种“项目”拥有好多门课程知识,有利于学生处理问题时感觉到这种方式的完整性。这种教学法,教师只是起到指导作用,学生是相对独立的项目的承担主体,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和评估结果均有学生独立负责。学生借助独立负责项目实施,可以熟悉项目开展全过程和所有环节的基本要领和要求。项目教学法,学生是实施主体,教师是实施陪衬;学生要先练先学,教师再后讲后教;学生要积极主动,踊跃参与,敢于尝试和练习,创造性开展活动;教师要有全局观、大局观,科学把握项目开展进度,及时分析项目实施难题,科学点评项目实施效果。这样,教师的教学主角被学生替换,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锻炼。

(二)作用

在项目教学全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都能全过程参与项目实施并展开创造性活动,最终的结果并不很重要。项目实践的展开,学生从中可以逐渐熟悉课程规定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创新活动的辛劳和开心,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得到熏陶。比如:生产与运营管理课程教学,适当采用一些项目让学生完成计划制定、现场调度、物流管理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各种管理知识的应用条件和方法。当然,项目的展开,参与人员不一定只有本专业学生,可以吸引不同专业、工种和职业领域的学生作为项目教学小组成员,借助项目的有效实施,能提升实际工作中学生与专业、部门不同的同事有效协调、协作的精神和能力。

(三)特征

1、目标指向的多重性

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激励,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得到锻炼。对于教师,借助对学生的引导,教育理念和模式得到升华,角色从单一的传授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引导者和掌控者。对于学校,课程观念得到更新,办学思想和目标得到提升,借助实施项目教学法,积极改革教学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管理特征、考评标准、支撑要素等,使学校整个课程体系得到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2、培训周期短,见效快

项目教学法,通常实施时间较短和开展的空间范围有限,教学效果能够进行良好的测评。

3、可控性好

项目教学法,全过程由学生与教师一起参加,教师全过程指导学生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全神贯注进行技能训练。

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项目的完成,一定先要懂得实施办法。这样,学生拿到项目就要思考需要用什么原理,再运用这些原理对项目进行剖析,然后制定项目实施过程步骤。而实践所得的结果的正确性和与书本的差异性又要考问学生。

(四)核心

教师不再追求传授已有的知识技能给学生或者说并不是依照现成的路径和方法让学生求得答案,而是基于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寻找路径和方法求得答案,并展示结果和自我评估,注重的是学习全过程并非知识学习最终结果。全过程中,学生认真参与,各种能力得到全方位培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经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成为教学的穿针引线和有效监督人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得到激发。

二、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条件与程序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基于项目这个中心、把培养能力作为为目标。因此,项目的存在是项目教学法生存基础,课程离开了项目的支撑很难实施。同时,项目必须具有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的综合性特征,否则,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最后,项目教学法作为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组建一个相关完整的研究媒介同样重要。比如,学生项目工作室、学生调研基地和情报资料中心。只有这样,学生小组的讨论、一手资料的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收集才能顺利进行。许多专业教师研究多年的、较传统的“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现在转变成广泛应用的“诱导学习机动一感知知识一理解知识一运用知识一检查反馈”五段教学模式,同时构建了“教学实施一旧知温习一新课传授一作业安排”的课堂操作流程。多年的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之路,比较成熟的实施程序已产生:项目选择一项目研究方案设计一项目组织实施一项目效果评价一项目展示和教师成绩评定。在项目选择阶段,如果教师有受托的研究项目,直接分解下达给学生小组即可。如果没有,还需要教师明确选题方向,学生小组和教师协商研究题目并明确每位学生在项目小组中的角色。在项目研究方案设计阶段,学生小组讨论形成的方案,同样需要教师的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在项目组织实施阶段,学生组长的作用非常关键,既要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要注意和教师的沟通,确保项目任务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在项目效果评价阶段,首先是学生小组的白评,通过自评,发现工作缺陷和专业知识运用的缺陷,进一步夯实相关理论基础和完善项目研究报告,其次是引人企业评价。即使不是企业委托的项目,也可以邀请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学生研究项目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项目展示和教师成绩评定阶段,每一学生小组必须提前向全班同学公布项目研究报告,教师发动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批评,项目小组做好陈述和答辩的准备,在充分展示和交流基础上,教师对各方面意见进行有效整合,对各项目小组的表现予以差异性评估。

三、完善工商管理专业中项目教学法若干建议

(一)课程特征与项目设计的要求应深入理解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包含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通常,项目教学法更青睐专业课,而与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结合比较难,试试效果不稳定。因此,建议项目教学法可以作为专业课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明确下来。

(二)专业特征与项目设计的要求应深化

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方面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显著,同时,项目的产生途径和来源较多,可以把项目教学法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明确下来。而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方面课程项目产生途径或来源不多,可以在有条件的课程中提倡推广和应用,不要作硬性的规定。

(三)人才培养定位与项目教学法运用的差异性应引起重点关注

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定位差异很大,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程度和范围也不相同。研究型大学的项目教学法主要应用于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领域,目标着眼于理论创新,许多项目可能来源于国家重大管理类攻关课题。因此,学生很少参与,占用不多的教学时间,基本在30%内。教学型大学由于和地方经济联系密切的特点,容易获得来自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同时,它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定位也要求学生需要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践中去。因此,项目教学法所需要的各种实践性项目较多,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的时间可能占到教学实践的50%左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目的在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对理论学习关注度不高,所有的专业课程均可采用项目教学法。许多项目可以直接来自于学校开办的实验性教学性公司,学生应当全部参与,教学时间的占用应可高于总教学时间的70%。

(四)项目教学法规范和管理制度应逐步完善统一

如何避免项目教学法教师放羊而流于形式,避免学生南郭吹竿的现象,真正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目的,是当前项目教学法普遍面临的问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于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课程,必须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项目小组规模、项目研究支持和考试办法等环节统一标准和要求,并纳人常规教学监控与管理之中,以确保项目教学法的目标顺利实现。

(五)处理好教师角色的转换

能适应项目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能力和素质。双师型教师应是基本要求,教师角色原来是主导教学过程,现在是教学全过程的指引者和导向者,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大伙伴、大朋友、总导演、大专家等角色,教学方法原来强调如何教而现在关注如何学;当然,教师要搞好现在的教学需要比原来付出更多幕后工作才能换来课堂的轻松。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体现了“任务贯穿全过程,教师引导全过程,学生主演全过程”的特点。因此,专业教师应进行角色定位变化:从“讲解、主导”向“导演、监控”转变;从“站在讲台洋洋洒洒”向“走进学生沟通交流”转变;从“教学的主角戏”向“教学的配角戏”。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专业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明确学生知识应有自己主动获得;教师的重要性更胜以前,更加不能少,更多的功夫是在幕后;教师要积极走进学生,与学生都沟通和交流,为学生解疑答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学生多引导少指挥;项目实施完毕,教师应善于及时进行总结。此外,教师要善于活用教材。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针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不仅要依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适当增减教材内容,而且教学设计过程中本着提升应用效果目来完善具体项目内容,按照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规律重组教材结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小总结”的思路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进行再设计。

(六)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要得到肯定

1、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课堂上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教师会给每个学生布置具体任务,学生带着压力上课,就会集中精力主动去听教师讲解、去参与项目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既可以自己查找资料解决,也可以同学间沟通解决,还可以请教师启迪。这样,学生学习之和技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引导,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

2、提高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采用项目教学,学生承担的具体任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也就是学到知识和技能并得到及时的应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需要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锻炼处理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讲究方法和创新的观念

第7篇

【关键词】模拟仿真教法 ; 工商管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26-02

一、模拟仿真教法概述

1.模拟仿真教法定义

模拟仿真教法是一种模仿生活中情景的培训方法,又称为情景模拟。主要是利用受训者在工作过程中实际使用设备或者模拟设备以及实际面临的情况,来对他们进行培训的一种方法。

2.模拟仿真教法适用范围

模拟仿真教学通常由机械行为模式、人机共拟模式及模拟公司运行模式等三种形式。三种模式中前两种在医疗、水利、机械制造等课程教学应用较多,特别在设备维修、公路建造,医疗救护等行业为最佳的应用领域。而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多为情景模拟教学。

3.模拟仿真教法作用

模拟仿真教法能让受训者看到自己的决策在一种人工的、没有风险的环境中所可能产生的影响,模拟仿真教法的情景和现实工作环境相似度高,因而培训效果较好;不必担心错误的决策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可以避免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培训而造成的损失。

二、模拟仿真教法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工商管理工作是文案工作,模拟仿真法巧妙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学会融会贯通。

2.工商管理工作是程序性工作,在高职院校,通过模拟仿真法模拟现实情景,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自我策划实施的程序性平台。

3.工商管理工作注重沟通,专业核心是对人的管理。通过模拟仿真法,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适应环境,从中学会如何与自己身边的“同事”、“上级”进行有效的沟通,营造融洽的工作氛围。

4.工商管理工作依赖计算机技术支持,在整个活动中,PPT制作、文件创作、成绩统计等都离不开计算机,所以,通过模拟仿真法,可以接近现代企业工作的内容,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5.通过模拟仿真现场的情景,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不用计较失误的舞台上进行实践,这样动手得来的经验,可以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规避很多不必要的失误。这将是我们在未来从业中一张制胜的“王牌”。

三、模拟仿真教法在学生自主组织校园模拟招聘会中的应用案例

方案:

时间:两节课准备,两节课召开

地点:13工商企业管理2班 14406教室

组织方:自主报名

招聘单位:四家企业由四组同学负责、抽签待定

应聘人员:七组同学、抽签待定

会议安排:

(一)采用自主报名,确定一组同学组织召开校园模拟招聘会。

(二)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四组同学代表招聘企业负责人,负责招聘本企业的所需人员。

(三)其余七组同学,参加应聘,每人准备自己的简历(两份)。

(四)组织方要在头两节课完成招聘会前的准备工作。

(五)招聘单位在头两节课要完成招聘会前的准备工作。

(六)应聘人员要在头两节课完成招聘会前的准备工作。

(七)招聘现场会规则:

1.每个应聘者可以在招聘会现场向两家企业投出自己的简历,被企业录取为优秀,被邀参加面试为良好,投出简历被企业接受为及格,简历未被企业接受为不及格。

2.每个企业按收到简历的数量评定成绩,占50分;按期完成招聘任务,应聘者承诺按期到岗,占50分。

3.企业招聘条件必须符合珠三角地区的薪资待遇平均标准,不得以不真实的优厚待遇引诱应聘者,否则,组织方有权向老师提出取消招聘单位的参会资格,该集体记零分。

4.每个企业接受的简历总数不得超过15份,邀请面试人员不得超过10人,实际录取不得超过4人。

5.在现场中,招聘双方不得进行交流,对最后录取的人员不得讨论。

6.会议结束,招聘企业必须将收到简历、入职申请表、邀请面试人员名单、面试考核表、录用人员名单及成绩、送达签收的录用通知等资料装订完整,上交组织方。

7.组织方要保障现场按设计流程进行,招聘现场秩序井然,面试背对背进行,面试试题不泄露,前面面试的应聘者不接触等候面试的人。

案例特点:

1.指导思想的模拟仿真

从活动的准备阶段,钟老师的指导思想就结合现代企业先进的招聘思维,这种先进的模式能让我们知道企业招聘思维是什么,教会我们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作业流程的模拟仿真

整个校园模拟招聘会,我们都是仿真现代企业招聘会的工作流程,从活动的规则,到人员的分配,企业招聘信息的制作和,薪资待遇等都是模拟仿真现在企业情况,尽可能的贴近现代企业招聘流程。

3.现场布局的模拟仿真

现场布局模拟仿真是通过营造一个与现实招聘现场类似的情景,让同学们如身临其境于现实招聘会中。在整个活动现场,我们设了应聘者休息区,四家招聘单位工作区,还有一个咨询区,整个活动现场井然有序。

4.文件版本的模拟仿真

文件版本的模拟仿真,我们从公司的简介和资质文件,制作PPT、应聘申请表、面试打分表和录用通知书,这都是由本企业的负责人自己制作,制作出的文件都能较好的符合现代企业的文件版本的要求。

5.招聘结果的模拟仿真

招聘结果的模拟仿真,我们按照企业的录取程序,发放的录用通知书中含本企业的基本制度和报到时间。由应聘者签名代表到该企业公司上班。这招聘结果流程的模拟仿真,更加清晰的加深了我们对企业招聘流程的理解。

四、模拟仿真教法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展望

按照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的“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而这必须要以先进的教学模式作为辅助。所以,在教学中引进模拟仿真教法是非常必要的,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在这次学生自主组织的校园招聘会中,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实施,模拟出一个招聘现场情景,通过举办这个活动,对于整个招聘流程印象深刻,而且在总结中,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方法去优化招聘方案,为以后在企业实际作业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工商管理教学的核心是人,我们以后工作的对象也是人。因此,最大限度的模拟出企业现场情景,让同学们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体会,最后形成自己的一套经验,这样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就能得心应手。

模拟仿真教法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中,显现出强大的实用性,通过教师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必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成为培养工管类人才的有效教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要求,由于《战略管理》课程的学习已经不是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必须对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战略管理》课程进行知识模块化的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化技能,以及丰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战略管理》课程优势的实现路径,让非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同时学习《战略管理》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校园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一、高职《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就目前高职《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而言,首先,战略管理理论属于不断变动的学科,由于我国现代社会理论研究速度飞快,使得实际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理论存在落后现象,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严重不符,所以,如何明确规范、科学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如何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等方面是该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关键点;其次,因为高职《战略管理》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编排此课程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构建起系统化的战略管理思维模式,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营销管理等各职能管理在企业战略平台上统筹规划,让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然而,该课程通常安排在第三学期学习,很多基础课程都没有学习完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全面地思考问题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比较困难,阻碍了有效提高高职学生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最后,当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战略管理》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没有与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有效的结合[1]。

二、创新创业导向下高职《战略管理》课程的改革策略

根据高职《战略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现状,对其进行知识结构系统化建设,建立课程实训项目与校园创业项目同时进行的平台,不仅提高高职学生对创业项目应用战略管理技能的能力,还有助于实现《战略管理》课程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

1.高职《战略管理》课程的改革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战略管理》课程知识结构系统化,以及确定知识结构系统化的方式,知识系统主要包括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等两大部分,其中技能应用部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组织战略管理的需求;其次,系统化构建《战略管理》公开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教学方式,此课程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与非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处理,让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全方位地应用,实现《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第三,《战略管理》课程实践活动共有两种类型,分别为:校内实训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将其余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包含了高职院校创业项目开展战略管理实训教学,以及开展相对应的实践项目教学活动,搭建高职《战略管理》实践项目与校园创业项目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教学平台[2]。

2.课程改革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战略管理》是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知识系统化教学活动,如何与其他职业技能管理基础课程进行良好的链接,以及怎样更好地与其他课程的重要知识进行完美的接轨,如何完美地将其融入到这些课程教学之中,如何相互促进提升各自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其次,《戰略管理》作为公开选修课程,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内各个专业的特点,更加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最后,《战略管理》如何设计实践项目与校园创业项目相互协调,以及其可操作性性问题,高职《战略管理》实训项目与校园创业项目共同进行的开展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

3.《战略管理》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战略管理》知识系统化教学项目的研究与其时间试试方案均是需要逐步推进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验证在校园创业导向下《战略管理》知识系统式教学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其次,《战略管理》课程标准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设计,将战略管理理论知识点作为教学的基础,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组织变化的要求,接着进行编排《战略管理》固定与变动知识结构,制定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的教学模式,以及制定非工商管理专业公开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再次,共同规划《战略管理》课程校内实训实践教学活动和校园创业项目,设计出项目共同开展教学活动的战略方案;最后,开展高职创新创业导向下《战略管理》知识系统式教学改革实践,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战略管理》教学与实践任务,从多角度综合考虑和认真分析项目实践教学效果[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其进行知识机构系统化建设,将《战略管理》课程校园创业项目与实施课程实训项目进行有效的结合,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战略管理》课程的实际需求,实施公开选修课和必修课等综合型教学模式,完成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技能教学和非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卢优兰.创新创业导向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以《战略管理》课程为例[J/OL].中国商论,2017,(01):174-175. 

[2]余育新.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39. 

[3]郑葵,陈江波,刘畅.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民办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构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3):64-66. 

作者简介:李曼(1987-07-20),学历:本科,籍贯:山东滨州,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第9篇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国内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对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进行根本的改变,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改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一直积极探索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根据行业和合作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整合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创新教学模,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实施项目课程开发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项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培养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项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做”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项目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在各个环节紧紧围绕“培养职业能力”这一目标来进行,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并且明确指出预期学生“能够(会)做什么”,更加强调的是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2.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专业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项目课程开发会带动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一系列改革,并且项目本身意味着设计、意味着选择,意味着对特色的追求,校企合作的项目课程开发是对原有学科课程开发模式更新,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选择理论知识的范围和难易程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一体化的目标,也将为形成自己特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提供重要基础。

3.整合资源实现“多赢”

首先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发项目课程,学校可以更好了解企业一线的要求,学校可以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和顶岗,了解相关岗位(岗位群)需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这样可以增强课程开发的实用性,有助于课程内容紧密与实际岗位内容相关联,同时可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摆脱教师单独开发课程脱离职业岗位需求,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成果与企业实际要求不相符的矛盾,从而降低学校课程开发成本,提高课程开发的有效性。

其次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发项目课程,企业通过新员工培训期前置,解决了人才梯队建设脱节的问题,减少了员工在岗培训的时间和费用,降低了企业用工风险,减少人才流失比率,提高竞争力,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参与项目课程开发对其自身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最后对学生而言,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项目课程面向行业、企业,操作性强,、注重实用性,能让学生获得他们将来从事工作所需的技术和实践经验。实践机会的增多在某种程度上能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在合作企业现场实训环境下完成真实的实践项目,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到企业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整训练出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与素质。

4.项目课程开发有利于校企合作进入更深的层面

校企合作实施项目课程模式后,教师和学生可直接了解企业经营流程和管理规范,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真正接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能真正落实到细节,即学校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提供服务,企业获得真正需要的人才,如企业与学校教研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指导教师和学生操作、接收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安排学生就业等。企业不仅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还为学校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负责学生就业,学校与企业全面合作,长期而稳定,双方会签订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项目课程模式下教学场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等同企业能工巧匠,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符合企业实际要求,项目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技能整合学习,学生作业是完成工作任务或制作产品,这些项目课程模式的特点全部符合深层校企合作发展趋势,项目课程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加深。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项目课程的开发以学校、企业及课程专家为主体,以教学做合一为基本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开发流程可以概括为:教师企业顶岗或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单元设计。在项目课程开发实践中,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设计和项目活动设计是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

1.岗位工作分析

结合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我院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主要面向第三产业,同时瞄准商贸服务行业,职业岗位面向商贸服务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基层管理岗位,包括零售终端门店管理、营销项目策划、客户服务管理、行政人事管理等,这些都是需求量大,而且很缺乏人才的基层管理岗位。

明确产业、行业及企业岗位定位后,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先后与东莞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长沙通程商业公司展开全面的校企合作,签订“都市丽人店长班”、“通程商业经理班”订单班培养。针对管理职位零散性、非规模性的特点,积极深入湖南拓维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运达实业有限公司等一些的行业标杆企业调研,探索如何针对企业需求量大的某一基层管理岗位,例如客服管理岗位、市场开发与策划岗位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已逐步形成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校企合作项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技术型人才,因此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邀请了多位企业一线的运营经理、大区经理、购物中心店长针对零售终端门店管理、品类管理、楼面管理位进行岗位工作分析。同时通过走访行业协会、调查企业、回访毕业生及召开专家研讨会,共确定了零售终端品类主管、零售终端门店店长、客户主管3个典型工作岗位及相应的素质、能力要求。依据零售行业职业标准和典型的工作过程,梳理筛选出必要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有效的工作任务分析,统一意见后形成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并确定销售终端门店运营与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开店准备、货品管理、运营管理、客户管理、打烊业务管理等。

2.项目课程结构的构建

在学科性课程体系中,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有《现代企业管理》、《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经营管理实务》四门课时共256课时。每门课程按照各自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进行组织,学生完成每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的是和每门课程相对应的相对独立系统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知识一般分进行,在湖南凯源珊珊便利店顶岗实习3个月时间,一般只能在普通店员岗位,学生毕业时并不具备门店运营管理的综合能力,这就和岗位工作分析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在项目课程中,为了使学生具有门店运营管理能力和楼面经营管理能力,我们按照岗位工作分析获得的工作内容来构建8个项目35个项目活动(任务),项目之间的结构根据具体课程来确定。为了便于教学实施,项目分解为若干项目活动(任务),任务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顺序设置。确定课程设置后,再按照学生学习经验的建构规律设置课程,以课程结构图的形式来表达这些课程的逻辑关系,如表1。

3.编制课程标准

确定课程的设计思路后,依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分析确定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是先确定技能要求,然后按照技能要求确定知识的内容及要求,再按照标准体例进行编制。依据工作任务进行知识和技能分析,以工作任务为单位分解原来的知识体系,按工作过程序化知识,把知识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工作任务中去,以各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作为项目活动的划分载体。以商品盘点作业管理课程为例,基于工作任务的分析描述,设计出召开盘点会议、商品归位与整理、库存控制与防损、损益计算、差异处理等五个项目活动情景。

4.项目活动设计

项目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即项目活动是基于精心选择的典型产品或服务来设计的,每一个项目活动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其特点是体现工作任务的、设计严密的、旨在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项目课程实施的具体教学载体。其特点表现在:项目活动设计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应作为引导者,并把自己和学生视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项目活动设计强调在更少的内容中达到更深的程度,根据项目课程的内在要求,项目活动设计要求用各学科间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项目活动设计强调与实际岗位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把他们的理解运用到现实工作中。由此我们认为在实施项目活动中,应该由教师现提供框架,帮助学生学习新观点和新技能;以颁发项目任务书的方式组织、引导项目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合作,理解并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项目任务,提交以检验所学知识、技能的产品。

5.项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校企合作项目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完成实际项目活动的质量为依据,采用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方式。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角度多元化。实施现场评价、作品评价、仿真软件虚拟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建立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的由任课教师、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学习小组等组成的教学评价队伍。通过完成项目活动对专业技能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当前企业最为关注的职业素质的评价,增加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抗压能力、对待工作任务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和吃苦精神等。

三、结语

第10篇

(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的设计

课程内容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教师要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1]。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将“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体验企业经营、模拟企业经营和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综合实训3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又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项目,每一项目又细分为若干工作任务。从开始的体验经营、到模拟经营再到综合实训,教学内容逐渐深入,能力培养逐步提升,符合学习规律,充分体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为学生经营管理综合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载体[2]。具体设计以模块二“模拟企业经营”为例,见表1。

2.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

课程项目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载体。教师在设计能力训练项目时,要力争该具体项目中训练出来的主要的能力是可迁移的,能够解决未来职业岗位上遇到的同类问题[1]。按照这一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主要在模块二,共分为6项。它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王林到×××公司进行总经理助理的顶岗实习工作作为项目背景,通过王林接到各项目任务开始,按照基本技能训练、应用技能训练到迁移能力训练的能力递增的顺序,来培养学生在企业从事基层、中层经营管理所需的团队管理、战略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经营管理技能[2]。表2列出了该课程部分能力训练项目设计的内容。

3.项目情景设计

教师应该为每个工作项目设计好项目情景,使学生能够从项目情景中查到这项工作的具体数据和限制条件,从而引发学生动脑动手,完成项目任务。情景是学生行动的引导,情景是教师上课实施引导的重要手段。全课程教学实施在以希望公司(虚拟企业)的经营与成长为背景展开。根据这一学习情境归纳出一个贯穿全课程的学习项目———希望公司的经营与成长,然后根据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引出若干个子情境,并相应构建了打造管理团队、规划经营战略、采购物资、组织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等6个子项目,在每个子项目下根据完成项目任务的需要又设置了若干个工作任务。学习情境的设计与仿真企业挂钩,具备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和积极性,为后面项目任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的单元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础环节。单元教学设计描述了单元课堂教学实施的全过程。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实施一般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学。融“教、学、做”为一体,打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辅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素质的锻炼渗透于课程教学中,最终实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具体单元教学设计以表3为例说明。

二、“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条件保障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成功建立在充分的条件保障基础之上。如活动场地、师资和其它必要的教学载体等。几年来,鄂州职业大学为了促使专业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取得成功,在条件保障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

1.场地建设

根据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需要,鄂州职业大学为“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设了校内和校外活动场所。校内活动场所建有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实训室,配置了1套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6套完整的物理沙盘教学工具和若干桌椅,主要用来模拟企业的运营流程。校外活动场所是与学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的3家企业。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为课程提供了真实的企业场景,使学生可以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运营流程,获取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素材,以及获得企业专家对项目任务完成质量的直观评价。活动场地的建设为“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2.师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要熟悉专业和岗位,掌握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流程和生产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适应职业院校培养专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4]。因此,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谙熟企业经营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近几年,鄂州职业大学通过安排教师在暑期下企业参加实践锻炼、选派教师到其它高校进修或培训、观摩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到课堂现场教学等形式,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为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

3.项目任务书的设计

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一般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即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相融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做一体”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5]。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好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中应该明确任务实施的目标、实施步骤和评价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按照项目任务书的指引,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必备知识、实施和完成任务。鄂州职业大学“企业经营管理课程”课程组教师根据课程培养目标结合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制定了项目任务书,并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现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项目任务书,为切实保障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奠定了必要的物质载体。

三、项目化教学改革需要改进的地方

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效果显著。但从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项目化教学改革还有几处尚待改进的地方。

1.任务实施前需要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

每项项目任务的实施都有一套流程,在实施前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实施流程,项目任务书的设计也应更具体化,要明确告知学生该项目任务实施的目的、时间、流程。要通过项目任务书的指引,使得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不仅知晓做什么,而且知晓为什么做、怎样做、多长时间内做完。让学生在实施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目的更明确,思路更清晰,从而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

2.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客观、公正、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是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检验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知识、态度、技能养成情况的重要载体。鄂州职业大学“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建立了形成式考核和终结式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其中,形成式考核着重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情况。终结式考核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这种综合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态度、知识和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考查,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在评价主体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形成式考核,可以通过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来进行,终结式评价可以引入企业专家的评价[6]。此外评价标准还应更明确、具体。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方式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养成情况,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科学的基础。

3.做好任务实施的督促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