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0 13:4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师范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卓越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建设是基石.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担负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主体力量的重任,面对社会转型对高师院校的挑战和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范毕业生提出的新要求,高师教育必须进行自身深层次的教学改革,使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师资与时代要求相适应.
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高师本科院校改革教师培养的趋势.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分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针对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培养一批信念坚定、基础扎实、能力突出,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中学教师.卓越教师的培养是国家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高等师范院校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突破口,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和创新,重新构建以卓越教师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的优秀毕业生,以M足社会对卓越教师的需求.
1 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1.1 构建“五环节+四模块”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完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师范性和教育改革的适应性为特色,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实践环节五部分构成.为了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通识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等4大模块必修课程及相应系列选修课组成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公共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必修课和通识教育系列选修课;教师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师范生综合教学技能等必修课和教师教育系列选修课;实践环节包括军事训练、社会调查、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必修环节;专业教育课程由各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行设置.教师教育类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包括教育理论类、教学技能类、教学实践类3大模块;教师教育选修课包括教育学系列、心理学系列、学科教学论系列、其他系列等4个系列,要求师范专业学生选学8学分,实践环节在总学分中约占15%.成功地构建了模块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增加教育类课程门类和课时,学生在大学生一、二年级主要进行通识教育,三、四年级进行学科课程和教师技能课程的学习.
1.2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教师教育“行知实验班”建设
为落实《黑龙江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示范区建设,成立教师教育学院,以构建职业化、专业化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为培养“师德高尚、专业过硬、技能娴熟、仪表儒雅”的卓越教师,2011年成立了“行知实验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实验班学习.学院坚持引领发展原则,引领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积极投身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前沿理论和重大问题研究与实践.学院坚持突出特色原则,集中学校优秀教师教育资源,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不断拓宽卓越教师的培养路径,实现我校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实现由“大师范”向“精品师范”过渡和转变.教师教育学院负责学生的学科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的培养;组织和指导学院学生教育实习与实践活动;负责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学院将在我省建设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教育实习基地,搭建我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合作平台,组织省内名校名师建立双师型教学指导队伍,实现基础教育和高师院校的良性互动,有效提高师范生应用学科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的能力和水平.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体现“精品师范战略”和“培养卓越教师”指导思想,积极尝试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职业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重新设置模块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实习实训和考试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师德高尚、专业过硬、技能娴熟、仪表儒雅”的卓越教师.
1.3 推进教师职业教育模块化建设
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示范区建设,根据学院开设的实训课程及实训项目,划分了四个实践模块:职业基本技能模块、教师专业发展模块、学科探究模块、实践与创新模块.分别完成基础性训练、综合性训练、设计性训练三个层次的训练项目:职业基本技能模块,包括三字一画、普通话、教师口语、课件制作、教具制作等训练项目,主要完成的是教师基础职业技能的训练,主要在教师口语训练室、三笔书法训练室、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室、教具设计与制作等实验室完成;教师专业发展模块,主要包括学科课标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训练项目,主要完成学科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教学设计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室、教学技能考核室完成;学科探究模块,主要包括理科实验的技能训练项目,主要完成的是理科的实验探究及实验教学探究能力训练,主要在学科实验室完成;实践与创新模块,主要完成的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本科生的科研指导等,主要在 “G-U-S”教育实习基地进行.教师教育以职业基本技能模块的训练为基础,教师专业发展模块和学科探究模块的整合为支柱,实践与创新模块为应用基地,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最终达到人人过关,走向卓越的目标.
2 依托“G-U-S”教师教育联盟,实现联盟单位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黑龙江省教师教育联盟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服务教师教育发展,通过整合黑龙江省教师教育资源,实行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实现联盟单位人才培养、课程资源、教师培训、合作研究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联盟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合作办学、 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由黑龙江省教育厅牵头,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试点,适时建立省教育厅、高师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幼儿园等基础教育单位组成的“黑龙江省G-U-S教师教育联盟”,标志着我省教师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教师教育联盟各单位之间通过合作开展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课程开发、技能培养,共享共建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打造我省教师教育品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对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实践上,依托黑龙江省“G-U-S”教师教育联盟,地方政府、师范大学、中小学三方优势互补、彼此支撑、互利共赢.地方政府、中小学给予实验中心大力支持,形成了我校与二百余所中小学教育实习示范基地的联结互动格局,探索出了一条以“一体化”、“研究型”、“参与式”的提高人才培养效益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3 结束语
基于“卓越教师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行知实验班”为培养实践主体, 提升课题研究实效性.2011年以来,我校组建了“行知实验班”,五年来从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通用技术、化学、地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11个专业统招生中遴选1390名优秀师范学生进入行知实验班学习.这为有效开展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优秀的主体, 提升课题研究实效性.教师教育学院“行知班实验”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大幅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学生在国家级大学生教学模拟比赛和教具制作展示中获得100多项奖励.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提高.培养的毕业生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