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法律事务论文

法律事务论文

时间:2022-11-28 13:43: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法律事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法律事务论文

第1篇

保险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商业保险主要包括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以及责任保险和保证保险等。社会保险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最低程度的对社会中的广大劳动者实行的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商业保险却是作为保险人的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基于合同的约定所建立一种保险关系。商业体系保险的范围一般讲比社会保险要窄,而其保险费却远高于社会保险。有关保险的法律事务很多。律师在办理此类事务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

第一,保险合同订立时的主要工作。这是律师办理法律事务时的重要工作之一。无论是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投保人在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时必须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仔细的审查,确实了解自己可以享受什么样的保险权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自己就会造成单方违约。由于保险合同通常都是由保险人提供的格式合同,而且随着保险种类的增多和日益多样化,保险公司出具的保险合同更为复杂,更具有专业性。因此,尤其是律师在办理签订商业保险合同的有关法律事务中,要认真审查合同的主要条款,明确诸如保险标的、保险责任及其免除、保险期间,保险价值和金额、保险费和保险金赔偿及其支付办法等合同的主要条款,而且要根据不同种类的保险合同进行有着重点的审查。同时还要明确保险人以及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及其相互关系。只要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护作为相对弱者的投保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保险合同变更和履行中的主要工作。这主要表现在保险合同的一方主体如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变更,或保险合同的内容如保险期俭、保险费或保险赔偿金等的变化上。主要的是这种变更必须是保险当事人的双方自愿而且要经过合同确认等。保险合同的履行,是保险法律事务中又一重要的内容。主要表现在要明确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双方具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双方履行合同义务的具体情况方面。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如何索赔、在合同约定的什么条件下可以索赔、保险人在什么条件下应按约理赔等。保险事故是否发生、事故的基本情况以及其的真实性程度等,都是律师在办理此类事务时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内容。当然,根据具体的保险合同,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而且要复杂的多。

第三,保险合同发生纠纷时的主要工作。当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在保险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对保险事故是否发生及其真实性程度、是否应予理赔、索赔是否成立以及金额应该是多少等方面发生纠纷时,律师的主要工作应是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全面仔细地调查取证,争取使双方取得和解或进行调解。否则,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双方的纠纷。

第2篇

要实现“坚持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律师队伍必须向“高、精、专”方向发展,以适应拓展高端法律服务市场的需要。而要实现“高、精、专”的发展方向,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在律师事务所内部实行专业分工是必由之路。

一、走专业分工的发展道路是律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律师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应是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律师应成为“法律之师”,而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要真正成为“法律之师”,必须在某一领域,培养自己的专长,成为某个领域的“法律之师”。

作为律师执业机构的律师事务所在不可能成为专业律师事务所的情况下,只有培养自己的专业律师才能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二、走专业分工的发展道路是拓展法律服务领域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服务领域在不断拓展,律师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刑、民、经等诉讼业务,向政府企业各个领域的非诉讼发展,凡是法律调节的领域均成了律师服务的阵地。服务领域的拓展,决定了原先那种各类业务均能办理的“万金油”型的律师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要求律师必须学术有专长,术业有专攻,在某一领域把业务做精,因此专业分工成为适应服务市场要求的必要措施。

三、走专业分工的发展道路是培养大牌律师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名律师应全面掌握各种法律知识,做到法条精通、法理精通,并能熟练运用,在办理各类案件中不断学习、丰富和发展自己。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确认了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主攻方向才能集中精力钻研业务,在办理该类案件的过程中才能驾轻就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走专业分工的发展道路、提高服务质量是律师诚信执业的落脚点

加强律师诚信建设的活动,通过建立完善执业公示制度、委托制度、执业利益冲突调查制度、律师执业责任保险制度、律师诚信信息披露制度及投诉查处制度等,目的在于建立诚信机制体系,提高法律服务质量,保持政治可靠,业务精湛,服务优良的队伍本色,为国家、为社会、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而提供专业服务,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正是律师诚信执业的落脚点和归宿。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衡正源律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坚持走专业分工的发展道路,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律师,不断提高法律服务质量,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成立专业法律事务部,促进律师的专业分工

我所成立不久即以各位律师的个人爱好和业务专长为基础成立了公司法律事务部、金融与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民事与房地产法律事务部及刑辩与教育法律事务部,使各位律师的业务活动纳入专业法律事务部,让在某一领域有专长或爱好的律师能在一个法律事务部经常进行交流探讨,做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日常业务管理纳入业务部活动范畴,重大业务讨论及业务学习均以业务部为单位进行。

二、通过各项制度,为专业分工创造条件

为实现专业分工,我所从分配制度、案源调节、图书资源配置、办公场所布置等方面为专业分工创造条件。我所现拥有自主产权写字楼373平方米,为执业律师提供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也为专业分工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在案源调节方面,凡由所里统一安排的案件,一律按专业分工进行调节,保障专业锻炼的机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再如有业务培训的机会,我们直接按专业分工,派该领域的律师参加学习培训;购置的图书资料也按各法律事务部的需求,并由各专业律师优先使用等,上述措施为专业分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鼓励专业研究,努力培养各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我们鼓励律师业务实行专业分工的同时,鼓励律师在办好业务之余开展学术研究,并将律师调研成绩作为百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力争在各个法律领域培养自己的学术带头人。并利用周六业务学习的时间,让学有专长的律师上台讲授有关专业、法理知识,带动全体律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我所律师多次为市经贸委、药检局等单位举办专题讲座,并在国家级核心期刑发展论文多篇。

四、通过专业分工不断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律师

我所通过实行专业分工,促使每个律师在某一个或两个领域内学有专长,并逐渐精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成为专业律师。现我所内部已在公司法律事务、金融、知识产权、房地产和刑辩等领域培养出自己的专业律师,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专业的法律服务,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各届的认可。

服务质量是律师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对律师业诚信建设水平的真实检验,通过专业分工,提高服务质量,使律师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同时以有效的服务质量控制体系,检验专业分工

对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促进。

我所通过上述做法和措施让每一位律师都能做到术业有专攻,学业有专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整体不能成为专业所的情况下努力培养出自己的专业律师。我们坚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争创品牌律师事务所的目标,一定能够培养出自己的知名的专业律师,为维护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走专业分工的发展道路培养专业律师提供专业服务经验交流》来源于,欢迎阅读走专业分工的发展道路培养专业律师提供专业服务经验交流。

对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促进。

第3篇

[论文关键词]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有效防范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法律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法律风险不等于违法风险,但所有导致法律风险的行为都具有不规范性。也就是说,企业法律风险的发生并不是一定实施了违法行为,但因为该行为的不规范性或不完整性,使得企业遭受损失。

一、法治思维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基本理念

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为判断起点而以公平正义为判断重点的一种逻辑推理方式。企业在作出决策、解决问题时,如果以法治思维作为理念指导,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涉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判断,形成对所涉事项合法性判断以及如何达到合乎法律规定的目的和效果,对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具有事前防范、消除隐患的重要作用。

运用法治思维防范企业法律风险至少应注意三大程序:

(一)审批程序

企业的设立、增减资本、产权变动、重大投资、企业并购等事项需要按照规定履行行为立项、审计评估、清产核资、审批备案等手续,不能为企业发展埋下重大法律隐患。

(二)内部决策程序

我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这就需要各机关按规定程序在职责范围内行使职权,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

(三)利益相关者告知程序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含了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客户等等,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在有些情况下有告知义务,如果不按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诉讼风险。

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既不要侵权也不要被侵权。在创造利润、创造价值的同时,应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会和环境的责任,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以危害社会、侵害他人利益为代价换取自身利润。

二、企业法律风险源的辨识

企业法律风险可能造成企业经营损失,其根源和状态表现为一定的风险载体和潜在隐患。一般而言,评价法律风险的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可以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经受风险的频繁程度及产生的负面后果三个维度来综合判断,并以此对法律风险实施分级排序管理(比如对高度风险采取制度控制、监督检查、应急预案等多重措施),必要时,评审企业控制措施是否可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笔者建议下列法律风险应充分辨识并重点防控:

(一)公司设立中的法律风险

在公司创立过程中,发起人是否对拟设立的公司进行了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对设立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计划,是否完全履行了所设立企业的义务,以及发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拟设立公司能否具有一个合法、规范、良好的设立过程。

(二)合同法律风险

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有可能遭到损害。

(三)企业并购法律风险

重组并购涉及《公司法》、《合同法 》、《反垄断法 》、《企业国有资产法 》以及税收、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且操作复杂,对社会影响较大,潜在的法律风险较高。

(四)重大经营决策行为的法律风险

企业的重大投资、战略转型、资本运作、重大购销、担保等重大经营决策行为,由于涉及的企业利益重大,法律关系复杂,且很多领域专业性很强,对企业而言潜在很大的法律风险。

(五)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是蕴涵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其客体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特殊财产,要求相关法律给予特别规定。许多国企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从法律风险的解决成本看,避免他人侵权比事后索赔更为经济。

(六)劳动用工风险

在我国,与劳动用工有关的主要是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和相关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人力资源管理,从招聘、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国企如有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动纠纷,造成不良影响。

(七)国企税收法律风险

国企的涉税行为因为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国企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或不利的法律后果,具体表现为国企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国企多交了税或少交了税,或者因为涉税行为而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一)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模式选择

1.纵向集中模式。也叫派驻制,在此模式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由企业班子成员、企业法律顾问、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公司总部总法律顾问全面负责公司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公司法律事务机构工作。其分、子公司法律机构由总公司总部统一设立,法律机构负责人员由总部委派。分、子公司法律事务机构直接向总公司法律事务机构报告工作并对其负责。

2.横向分散模式。在此模式下,由于具体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不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讲求实效。企业的每一业务领域以及分、子公司都分别配有法律顾问,法律顾问直接受分管业务的副总经理或分、子公司总经理领导,而不是受总法律顾问或总部法律事务机构的直接领导。

3.纵横结合模式或 “网络 ”模式。在此模式下,公司总部和其分、子公司各自设立独立的法律部门,分、子公司法律部门既对分、子公司总裁负责,同时也对公司总部负责。目前,省属监管企业大都采取这种模式。

(二)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重点

法律风险成因复杂,应坚持“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将法律风险防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企业管理者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做到 “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 ”,具体可采取以下重点措施:

1.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制度体系

建立一套合法、实用、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使人们有所遵循,工作有程序,办事有标准,从人治走向法治,建立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企业应在对外投资、产权交易、企业改制、融资担保等重大决策上建立一套可行完备的法律论证制度, 强制推行重大决策法律论证程序, 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同时,一个企业制度的出台, 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 确保企业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实用性。

2.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组织体系

企业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组织体系是搞好企业法制工作,保证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组织保障。建立诉讼风险管理组织, 确立诉讼风险预警体系。企业应逐步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总法律顾问牵头、法律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防范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从而保证企业的研发生产、基础管理、对外投资、合同交易、市场拓展、劳动用工等各项活动都能严格依法运作。

3.把依法治企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依法治企是加强企业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培育企业合规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能进一步促进企业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进一步提高依法经营管理的水平和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能力。这方面,我们的企业有成功的案例。

4.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工作流程。企业可根据法律风险防范的基本环节,建立快捷、有效的工作流程。定期评估法律风险,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方案,实行动态管理:第一,广泛收集相关法律风险信息;第二,清理排查法律风险点;第三,对法律风险定期进行评估;第四,分类处理法律风险;第五,总结效果。

5.加强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管理工作

(1)建立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预警机制,实行动态监控,定期对企业系统内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进行会诊,分析发案原因和趋势,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2)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深入分析案件发生的政策历史背景,加强与司法机关和有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探索案件解决的有效途径。

(3)落实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责任追究制度,对疏于法律风险防范、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必须按照相关法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6.加强企业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管理应蓄积一批优秀的法律人才,尤其全球经济的开放性、复杂性,对国际化企业提出了更多挑战。有志于法律事务工作的人员要有所作为,自觉提高素质,既要敢于说“不”,更要善于说 “是”,充分发挥企业决策的智囊、参谋作用。

第4篇

【关键词】法律英语 合班教学 法律专业学生 英语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17-02

法律英语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学科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人才培养经验相对不足。现阶段法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质量的提高,使人才输出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的探新与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本文探讨法律专业与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合班教学的可行性及难题应对,希望对法律英语教学的革新有借鉴意义。

一、法律英语的含义及教学范围

法律英语(English of the Law)是指在全球一体化、各国间法律事务交流愈加频繁及涉外法律事务增多的背景下,各国的法律工作者在涉外司法活动中或者在从事与法律相关的涉外活动中所使用的用以处理法律事务的英语(何柳青:2012)。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在非英语国家,如中国,法律英语的教学内容应以中国的法律制度及涉外法律实务为主,英美国家法律文选的学习为辅;学习者主要为法律专业的学生以及英语专业有志从事涉外法律工作,如法律英语翻译的学生。

二、法律英语教学现状

许多高校的法律专业、外语专业、甚至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都相继开设了法律英语课程。其中有些高校还在此基础上,设立法律英语专业,单独招收本科生与研究生(韩永红,2009)。但是,法律英语在教学要求、教学模式以及在法律与英语的复合程度上没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因而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教学大纲。法律英语至今仍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纲领性文件缺失直接影响了高等院校对法律英语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法律英语的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

2.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不科学。因为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法律英语的开设时间、学时、授课对象、课堂容量尚未统一,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体系。

3.教材建设。因为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来规范和指导教材的编写,因此各种版本的教材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编排、体例、生词量、教学课时设计等方面的安排各不相同,不成体系。现有教材在结合中国实际、及时更新以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一些教材还存在着照搬国外理论与案例的现象。

4.教学师资。目前开设法律英语的院校中,一部分法律英语教师为法律专业教师,另一部分为英语专业教师。而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前者虽有扎实的法学基础,但以英语表达和授课能力有限;后者尽管口语能力强但法律专业知识相对薄弱。

5.教学效果。一些修完此课的学生法律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仍然有限,口语表达能力及听力差,无法参与涉外谈判;用英文撰写法律文书水平低,甚至不能读懂英文法律文献。

三、合班教学设想

作者在对大学本科法律专业学生进行法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在多次旁听英语专业教师对本科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法律英语授课的过程中,以及多次旁听法律专业教师对本科法律专业学生进行法律英语授课的过程中,均发现法律英语授课的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多数法律专业学生在法律英语课上表现出语言能力不足,使法律英语课堂成为英语翻译训练课堂;英语专业学生对法律专业知识严重欠缺,使法律英语课成为阅读外国法律奇闻趣事的第二课堂。解决以上两个课堂分别的不足,首要解决两个专业学生的相关能力及背景知识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在法律英语课上真正使用英语为工具,了解、思考、解决法律问题。由此,作者萌发了将两个本科专业学生合班授课的设想,为两个专业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补不足提供“天时”与“地利”,使法律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共同进步的平台。

四、合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合班教学的设想是否可行,作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在课程的安排上,上课的时间和课室问题都不难解决,仅需两个学院的教学秘书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其次,在教师的选用上,最好是选用即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能以英语授课的教师,法律专业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上的学习交流是必要的,甚至可以将课程作为两名教师共同开设的课程对待――共同备课、有目的的分配授课,授课所得及教学工作量共享并分配。对于跨学院的教学合作,任何高校都不禁止,甚至鼓励,但需要两个学院相关负责人之间进行协商。

再次,在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上,时下法律英语的教学目标基本可分为两类:“在英语语境中学法律”和“在法律语境中学英语”(韩永红:2009)。前者认为“法律英语课程的实质在于通过语言的形式了解法律知识体系,培养法律意识、法律文化素质和法律职业技能”(郭强:2004)。面向法律专业学生(包括研究生)及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不包括研究生)开设的法律英语课大多以此为教学目标,学生主要是希望在英语语境中学习法律。后者认为“一方面是按照法律的观点、方法、法律规范、以及法律文书的特殊需要来研究英语在法学理论与实践中的运用;另一方面是运用语言学尤其是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法律科学和法律实践的英语语言特点”(满颖:2008)。面向英语专业研究生开设的法律英语课多以此为教学目标,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习法律英语的过程中更多的会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法律英语作为一门特殊用途英语进行学习与研究。不论“在英语语境中学法律”还是“在法律语境中学英语”,均要求将法律学习与英语学习紧密结合,学习效果是即提高法律专业知识水平又提高英语语言能力,从这一点来看,二者不是互相排斥相互矛盾的。如前,相比而言,在合班教学中,应当更多考虑以“在英语语境中学习法律”作为教学目标。

五、合班教学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

在合班教学中,由于涉及跨学院合作以及不同专业学生合班的问题,可预见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如下:

第一,两个专业学生的相关知识水平差距过大。法律专业学生相比英语专业学生总体而言在英语语言能力上会有差距,如果差距过大,会影响合班教学的授课质量。因此如果只是将部分学生进行合班,则对法学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前测后择优。如果是普及进行,则最好在大学二年级和(或)三年级、在一至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进行合班。与法律专业学生相比,英语专业学生的法律专业知识较为欠缺,因此在合班前应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或者甚至一年的法律基础理论课的教学。

第二,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的预期的不一致。由于合班教学面对不同的两个专业的学生,学生学习的目的更为多样化,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目的,以更为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如前所述,在对本科学生进行合班教学时,应侧重考虑以“在英语语境中学习法律”为主要教学目标,而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则需要教师不断设定并调整阶段性目标。在初学阶段,由于法律英语语言专业性强,语言特点突出,教师以帮助学生掌握法律英语语言特征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深入学习阶段,教师应以帮助学生接近现实法律情境,启发学生在英语环境中了解、思考法律事务为教学目标,通过主题讨论和辩论、主题电影片段欣赏学习和讨论、参加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法院庭审或仲裁委的仲裁庭旁听等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对法律英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超越,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应用阶段,以“用英语解决法律事务”为第三阶段法律英语的教学目标,通过英语模拟谈判、英语模拟法庭、以及英语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使用法律英语解决法律实际问题。

第三,学生学习氛围的营造。由于两个不同专业学生合班,教师将面临如何尽快营造集体氛围、如何创造条件使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尽快融合,互帮互助的问题。小组教学将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首选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组都有两个专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及课外任务均强调小组讨论与合作,强调学生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帮助。

六、结语

合班教学为两个专业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帮互助提供平台,提高学习效果;为原从事法律英语教学的英语专业老师和法律专业教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提供机会,提高法律英语教学水平;为跨学院教学合作打开先河,为跨学院课程合作积累经验。作者提出法律英语合班教学,希望能给法律英语教学的革新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何柳青. 法律英语教学含义探析 [J].长江大学学报,2012 (3)

[2]韩永红. 试论法律英语教学的定位 [J].南方论刊,2009 (3)

[3]郭强.论法律英语课程规划的依据.《山东外语教学》[J].2004(1):69

[4]满颖.适应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需要,完善法律英语教学.[EB/OL]http:.2008-9-10

第5篇

法务求职信模板【一】尊敬的各位单位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拔冗阅读我的求职信。远航,赖您东风助力!我是江汉大学20xx届法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3年之久,在简历当中详细的叙述了我的工作经验,希望与贵单位的同事们携手并肩,共扬希望之帆,共创事业辉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四年多的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的磨练,以及3年社会实践工作,为了立足社会,为了自己的事业成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现在的我已豪情满怀、信心十足。事业上的成功需要知识、毅力、汗水、机会的完美结合。同样,一个单位的荣誉需要承载她的载体——人的无私奉献。我希望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有幸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会以百倍的热情勤奋踏实的工作。

期盼能得到您的回音!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暇审批这份材料。

此致

尊礼

自荐人:

xx年5月30日

法务求职信模板【二】尊敬的领导:

您好!真诚地感谢您在繁忙公务中浏览我这份求职材料。

我是XX大学法律系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为了给自己寻找一片施展才能的天地,我谨向您作自我推荐。

大学四年,经过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我的个人努力,我已经完全具备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四年中,我多次获得奖学金,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考试。

我还是一个正直忠诚、勤奋求实的人。性格乐观自信、温和开朗;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广,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能力强,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除了法学理论及实践知识外,还广泛涉猎人文历史、经济、管理等学科知识。

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我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锻炼了组织与协调能力,利用课余时间作兼职家教、营销员。在寒、暑假期间,我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实习,并撰写了实习报告和论文,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扎实的学业和成熟的心理使我有信心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活使我逐渐走向成熟,我渴望在新的天地里运用自己所学,尽自己微薄之力从事我所钟爱的法律或管理行业。

希望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让单位满意,让您满意。期望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会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项工作,一切为公司,为公司一切。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尊礼

第6篇

一、善于学习

大学给了我们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但是与实践却又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我本不是学习电力专业的,因此从事电力行业后,一切对于我来说就都是新的了。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和工作岗位,我不得不一切从头学起。虽然大多数时候,我是学非所用,但是我有一个良好的自学习惯。从刚开始的多经会计账务的清理和日常账务处理,以及后来的供电所报账会计,我都虚心向当时的主办会计和其他人学习,自己尽快拿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工作中也很勤奋、细心,几年的工作中没有出现差错。从事秘书工作后,在工作中积极学习文秘相关知识,努力学习公司各部门的业务知识等。经过学习,进一步丰富了知识层面,政治理论修养和岗位知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认真学习了各种有关群众工作的文件及会议精神,熟悉了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和工作方针;认真学习了工会法、劳动法、电力法等法律法规,为日常处理群众事务,做好、调解、法律事务及合同管理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除此外还积极学习电力系统知识、营业管理、计算机知识、公文写作等知识,极大丰富了自己的头脑。学习是人一生的大事,也是一种乐趣。通过学习,我感受和获取了很多新的知识,从此也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的知识世界的大门;也因为有着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如此之多的知识积累,使得我在工作中更善于触类旁通,工作能力不断增强,个人也日趋自信。

二、敏于思考

思考是一种力,体现的是人的精神活动状态和知识丰富程度。在不断加强学习的同时,我也积极思考工作中、行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善于深入基层实地,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会计业务、多产业变革、电费回收、线损管理、优质服务等各方面的问题,敏于思考,增强和同事的沟通,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认真撰写了《内部人控制与企业改革》、《优质服务应该有个“度”》、《重构企业用工制度之设想》、《台区精细化考核的五个问题》、《浅议预付费ic卡电能计量装置推广中的问题和对策》、《农电公司发展趋势预想》、《浅谈农村电费邮政批扣业务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各类各级杂志刊物上,并被多家在国内、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媒体网站所转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现实指导意义。也正是勤学敏思,我结交了不少网上和现实中爱好相同、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者、编辑和,并相互切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思考的结果付诸行动才有意义。我深入调查了农电工工资考核的现状,针对无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现行考核办法,我结合公司实际,结合文件上的指导性意见,成功设计了一套农电工工资考核模版,并实用至今。三、勤于工作学思的结果体现于工作业绩。自调入办公室工作以来,我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不断提升。

一是不断增强文字功底,努力提高办文、办会水平,材料的写作要求尽可能的详尽、准确,积极向领导和其他部门学习,仔细分析上级机关的材料,多进行换位思考,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坚持读书看报,收看新闻。坚持做到勤思、常练、多改,努力提高文章质量。虚心与同事交流写作体会,汲取有益经验。几年来,在办公室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帮助下,承办了各种文字材料,主要有:起草了公司每年工作报告;撰写了办公室年度及半年工作总结,公司领导的讲话、总结、汇报材料等;做好了每月信息的撰写、上报工作,每月及时撰写上报信息。参加总经理办公会议及其他专题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并起草了相关会议纪要。负责组织了公司二级单位的信息员培训,提高了基层信息报送质量。此外还勤于动笔,就电力行业的发展和现状敏于思考,撰写了近六十篇文章,并见之于各级网络媒体、杂志、报刊。

二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中,我随时提醒自己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为领导服务的质量,努力做好领导的助手。我在工作中坚决服从公司领导和办公室主任的安排部署;办文细、办事稳;领会领导意图快、贯彻落实快、具体操作快;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在起草领导讲话、草拟工作汇报、下达通知时,仔细校对、认真核实。对于要印发的文件,尤其是上行文,我每次都进行认真的核稿和校对,最后送给办公室主任把关,减少了出错的几率,保证了文件准确、及时发放。严守机密,工作中坚持做到办事扎实,努力把公司领导和办公室主任交办的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几年来,积极协助办公室主任抓好文字把关和综合业务工作,协助主任做好了每年的年初职代会、工作会等大型会务安排,协助主任抓好了公司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完善了办公室各项制度和资料,为办公室的规范化管理、劳动竞赛和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对领导和组织上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都能够认真负责的做好,并力求做到紧急事马上办,优先事尽快办、普通事抓紧办。几年来因工作突出,已经成为办公室的业务骨干,07、08、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

三是不断强化内外协调,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及社会稳定。

作为服务于千家万户的公益性企业,供电公司的法律事务也呈现出行业独有的特点,即不可预见性、突发性。针对这种特点,我一方面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法律水平和法律事务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和公司常年法律顾问的沟通和联系。对于恶意刁难或不规范用电用户,及时联系了法律顾问和电力警务室,积极增进了和政府电力设施保护部门的联系,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强化了公司合同管理,严格按合同签订程序履行合同签订手续,起草、初审、修改、再审、签订等环节得到很好的控制,在合同内容上严把文字关,力求文字表述精准、逻辑严密,并由公司常年法律顾问最后审定。强化了企业公章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公章使用办法,严格了公章使用的审批权限,加强了公章使用的登记制度的执行。

稳定压倒一切,企业的经营必须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为了维护企业的稳定和群众的权益,面对繁重的维护稳定任务,我进一步深化了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紧抓好。每月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始终把遏制集体上访与重复上访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切实解决和向领导反映群众反映的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几年下来基层单位员工思想动态始终保持稳定,没有出现上访和越级上访;及时办理和回复人大政协的提案,做到了件件有回音,样样都回复,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每季度定期向市公司上报法律事务及稳定报表、合同管理报表。几年来公司内外和谐稳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四、甘于平淡多年来我从事的工作都是在后台,很少直接面对客户;即使是直接面对客户的营抄工作,也是奔波于城乡之间,更多的是和电表打交道。多年的会计、调度和运行值班、农电管理、秘书工作,注定了工作的枯燥和平淡。特别是值班和秘书工作,往往是在万家灯火时独自忙于灯前,空守一份寂寞。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者必须能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虽然更多的是寂寞,但是我也有高兴的时候。当寂寞时眺望窗外的万家灯火,我很开心;当自己的初稿被领导认可时,我很放松;当一挥而就的稿件见之于报刊时,我很惬意。虽然工作岗位一换再换,但是我始终保持了这份好心境,任他世事纷扰,我独留一份平淡于方寸之内。回首十三年的工作生涯,有苦也有乐,但一切已成过去。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后的路还很漫长,还会遇到更多的新任务、新挑战,但我有信心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接受挑战,我将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进行不懈的努力,全方面地提高自己,力争在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7篇

回首13年来的工作经历,感受颇多,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总结:

一、善于学习

大学给了我们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但是与实践却又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我本不是学习电力专业的,因此从事电力行业后,一切对于我来说就都是新的了。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和工作岗位,我不得不一切从头学起。虽然大多数时候,我是学非所用,但是我有一个良好的自学习惯。从刚开始的多经会计账务的清理和日常账务处理,以及后来的供电所报账会计,我都虚心向当时的主办会计和其他人学习,自己尽快拿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工作中也很勤奋、细心,几年的工作中没有出现差错。从事秘书工作后,在工作中积极学习文秘相关知识,努力学习公司各部门的业务知识等。经过学习,进一步丰富了知识层面,政治理论修养和岗位知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认真学习了各种有关群众工作的文件及会议精神,熟悉了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和工作方针;认真学习了工会法、劳动法、电力法等法律法规,为日常处理群众事务,做好、调解、法律事务及合同管理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除此外还积极学习电力系统知识、营业管理、计算机知识、公文写作等知识,极大丰富了自己的头脑。学习是人一生的大事,也是一种乐趣。通过学习,我感受和获取了很多新的知识,从此也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的知识世界的大门;也因为有着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如此之多的知识积累,使得我在工作中更善于触类旁通,工作能力不断增强,个人也日趋自信。

二、敏于思考

思考是一种力,体现的是人的精神活动状态和知识丰富程度。在不断加强学习的同时,我也积极思考工作中、行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善于深入基层实地,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会计业务、多产业变革、电费回收、线损管理、优质服务等各方面的问题,敏于思考,增强和同事的沟通,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认真撰写了《内部人控制与企业改革》、《优质服务应该有个“度”》、《重构企业用工制度之设想》、《台区精细化考核的五个问题》、《浅议预付费ic卡电能计量装置推广中的问题和对策》、《农电公司发展趋势预想》、《浅谈农村电费邮政批扣业务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各类各级杂志刊物上,并被多家在国内、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媒体网站所转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现实指导意义。也正是勤学敏思,我结交了不少网上和现实中爱好相同、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者、编辑和,并相互切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思考的结果付诸行动才有意义。我深入调查了农电工工资考核的现状,针对无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现行考核办法,我结合公司实际,结合文件上的指导性意见,成功设计了一套农电工工资考核模版,并实用至今。三、勤于工作学思的结果体现于工作业绩。自调入办公室工作以来,我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不断提升。

一是不断增强文字功底,努力提高办文、办会水平,材料的写作要求尽可能的详尽、准确,积极向领导和其他部门学习,仔细分析上级机关的材料,多进行换位思考,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坚持读书看报,收看新闻。坚持做到勤思、常练、多改,努力提高文章质量。虚心与同事交流写作体会,汲取有益经验。几年来,在办公室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帮助下,承办了各种文字材料,主要有:起草了公司每年工作报告;撰写了办公室年度及半年工作总结,公司领导的讲话、总结、汇报材料等;做好了每月信息的撰写、上报工作,每月及时撰写上报信息。参加总经理办公会议及其他专题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并起草了相关会议纪要。负责组织了公司二级单位的信息员培训,提高了基层信息报送质量。此外还勤于动笔,就电力行业的发展和现状敏于思考,撰写了近六十篇文章,并见之于各级网络媒体、杂志、报刊。

二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中,我随时提醒自己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为领导服务的质量,努力做好领导的助手。我在工作中坚决服从公司领导和办公室主任的安排部署;办文细、办事稳;领会领导意图快、贯彻落实快、具体操作快;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在起草领导讲话、草拟工作汇报、下达通知时,仔细校对、认真核实。对于要印发的文件,尤其是上行文,我每次都进行认真的核稿和校对,最后送给办公室主任把关,减少了出错的几率,保证了文件准确、及时发放。严守机密,工作中坚持做到办事扎实,努力把公司领导和办公室主任交办的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几年来,积极协助办公室主任抓好文字把关和综合业务工作,协助主任做好了每年的年初职代会、工作会等大型会务安排,协助主任抓好了公司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完善了办公室各项制度和资料,为办公室的规范化管理、劳动竞赛和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对领导和组织上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都能够认真负责的做好,并力求做到紧急事马上办,优先事尽快办、普通事抓紧办。几年来因工作突出,已经成为办公室的业务骨干,07、08、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

三是不断强化内外协调,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及社会稳定。

作为服务于千家万户的公益性企业,供电公司的法律事务也呈现出行业独有的特点,即不可预见性、突发性。针对这种特点,我一方面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法律水平和法律事务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和公司常年法律顾问的沟通和联系。对于恶意刁难或不规范用电用户,及时联系了法律顾问和电力警务室,积极增进了和政府电力设施保护部门的联系,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强化了公司合同管理,严格按合同签订程序履行合同签订手续,起草、初审、修改、再审、签订等环节得到很好的控制,在合同内容上严把文字关,力求文字表述精准、逻辑严密,并由公司常年法律顾问最后审定。强化了企业公章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公章使用办法,严格了公章使用的审批权限,加强了公章使用的登记制度的执行。

稳定压倒一切,企业的经营必须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为了维护企业的稳定和群众的权益,面对繁重的维护稳定任务,我进一步深化了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紧抓好。每月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始终把遏制集体上访与重复上访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切实解决和向领导反映群众反映的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几年下来基层单位员工思想动态始终保持稳定,没有出现上访和越级上访;及时办理和回复人大政协的提案,做到了件件有回音,样样都回复,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每季度定期向市公司上报法律事务及稳定报表、合同管理报表。几年来公司内外和谐稳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四、甘于平淡多年来我从事的工作都是在后台,很少直接面对客户;即使是直接面对客户的营抄工作,也是奔波于城乡之间,更多的是和电表打交道。多年的会计、调度和运行值班、农电管理、秘书工作,注定了工作的枯燥和平淡。特别是值班和秘书工作,往往是在万家灯火时独自忙于灯前,空守一份寂寞。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者必须能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虽然更多的是寂寞,但是我也有高兴的时候。当寂寞时眺望窗外的万家灯火,我很开心;当自己的初稿被领导认可时,我很放松;当一挥而就的稿件见之于报刊时,我很惬意。虽然工作岗位一换再换,但是我始终保持了这份好心境,任他世事纷扰,我独留一份平淡于方寸之内。回首十三年的工作生涯,有苦也有乐,但一切已成过去。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后的路还很漫长,还会遇到更多的新任务、新挑战,但我有信心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接受挑战,我将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进行不懈的努力,全方面地提高自己,力争在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8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知识供给

中图分类号:G6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4-0090-04

自2011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联合推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以来,高等学校的法学教育管理者和相应的理论研究者不断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尤其是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进行探讨。然过往探讨多侧重于宏观模式和培养质量等方面,缺乏深入到人才培养各具体环节的深度分析,尤其对课程体系的优化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深层次分析不够,于是深度分析这一问题则成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实践之客观必然。

一、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之外在表征

1. 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知识结构融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于一体的法科人才

复合型人才首先是人才所具有的知识之复合,从词义的角度来看复合的本意是指物体因某种原因而结合起来,照此词义,卓越法律人才应当是复合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甚至初步科学知识的法科人才。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是法科人才作为法科人才之内在要求,作为卓越法律人才其知识本身必须是复合的而非仅仅停留在法律专业知识层面。它首先决定于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准则,它是隔离和过滤各种行为和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规范准则。这启示我们法律知识是舍弃了其所规范对象本身知识的规范知识,要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就必须要对法律规范知识和行为本身的一般社会科学知识甚至自然科学知识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唯有此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其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交叉和综合性越来越强。就法学学科来看,其发展也趋向与财经、管理、艺术、人文、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的交叉与综合,这就使得高端法科人才应当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国外不少大学就要求法学人才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德国慕尼黑大学规定法科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等相关知识①。最后,就法科人才本身来说,由于其成长背景和成长历程的差异,特别是阅读兴趣和接受教育的差异使得其本身具有不同的内在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这种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决定了法律知识与一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甚至某一方面的专门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复合有了可能。

2. 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应当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能力养成的法科人才

针对传统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根本缺陷,卓越法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应用型之基本要求,这既是对传统法科人才培养的反思,又是人才培养适应现实的客观需要。从传统人才培养看,我国法学教育与高等教育本质上是同步的,尽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但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97年党和国家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后,法学教育经历了飞跃式发展,73%以上的法学专业是1998年以后建立的 [1 ]。高等法学教育在大规模扩张的同时,虽经历了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的拷问,但这种拷问和相应的探讨成果并未转化为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的全面和深层次考量。法学教育总体上与高校其他文科教育一样,多注重于法律知识的传授,而缺乏相应司法能力的培养,以致于毕业生在进入法律职业工作岗位时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工作适应期。职业能力的欠缺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法科人才的主要不足,因而卓越法科人才应当是以职业能力养成为核心能力养成的法律人才。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又应当具备哪些职业能力?首先是正确衡量社会情形并作出适当判断之能力。法律是关于社会秩序的规范,法律知识内含着对社会秩序的认识和判断,这要求法科人才具有运用法律知识认识社会的基本能力,其“最终目的不在于学会模仿别人如何工作,不在于学会作为一个律师应如何行为,而在于在正确认识人类理智的能力和局限的基础上,开发学生发展自身的能力、感悟和人格” [2 ]。其次是法律思维能力。具体说是将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并置于法律视角下进行审视、判断并处理的能力,甚至置于更宏大的社会结构中进行处理的能力。再次是从事相应法律事务的能力,也就是说将法律运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通过法律个案实现社会正义的能力。

3. 以公正情怀为职业准则追求的法科人才是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又一表征

这决定于法律和法学本身,法律是以公正和正义作为其内在追求,法学也即正义之学。于是法科人才要适应将来的职业就必须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将公平、正义作为处理法律问题的永恒准则。具体来说,卓越法科人才应当崇尚法律、有法律至上的根本理念,在处理问题时始终坚持以正义为依归的法律准则。同时,坚守法律就需要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意识,既要尊重权利和维护权利,具有尊重他人权利和自我权利进而捍卫法定权益的公共精神,又要有良好的法律义务观念,自觉履行各种法律义务并遵循从事法务工作的道德准则。权利的捍卫和义务履行在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有抵制各种破坏法律权威现象的勇气和力量,可见法科人才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 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还应当具有国际视野

今天,全球化和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和客观趋势,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全球政治经济交往的广泛与频繁。规范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行为的国际条约和惯例也不断丰富与完善,涉外的或者国际的法律事务和法律问题在现实生活的比例不断提高。更为主要的是,国际惯例和国家条约对一国立法和司法的影响也不断加强,他国的先进法律制度和司法经验也在我国法治实践中不断地被引介和借鉴。甚至处理法律问题的国际合作机制也不断向我国法律体系拓展,这使得法律事务的处理在众多领域和方面都与国际规制有着这样那样的关联,卓越法科人才必须对这种发展趋势有所把握,要自觉养成国际视野。

二、课程体系滞后:制约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卓越法律人才应当具备有机统一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社科知识及专业技能和国际法知识,这需要一定的课程体系和承载课程体系内容的教材决定法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现行的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来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教育通选课以及毕业论文和实习等5大模块。尽管这5大模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知识的宽口径和综合性,但素质教育选修课少及课程涉及面不广,实践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知识的供给,是影响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1. 人文素养课程少

现行课程体系中尽管有素质教育通选课,但是这种通选课设置受大学法学院本身师资力量的影响,大多局限于比较基础的诸如逻辑学和经济学,有条件的法学院设置了国际关系和社会学等课程。总体来看,人文素养课程偏少,这既限制学生心智发展又影响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一个知识分支的主旨和意思,会随传授给学生的与之相配的其他知识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学生读书只囿于一门学科,那么这种劳动会助长片面追求某种知识的倾向,这样做会限制学生心智的发展。” [3 ]对法律理解的片面必然影响其职业技能的养成,美国历史上就曾出现过这种现象。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过度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视人文素养导致律师及法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倒退 [4 ]。

2. 课程体系中的实践课程主要是实习和诊所式教学

这两种课程设置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学生对司法实践的感性印象,但是很难养成职业技能。就诊所课程而言,大多数法学院都是通过案例教学方式来完成,有些学校在教学中可能还增加一些模拟审判等活动,但总体来说它是引导学生与相应当事人交流和掌握一定律师职业能力的课程。这有助于学生对法律事务以及对社会法律问题和法律需求的认识和了解,在一定层面上能帮助法科学生初步养成职业技能,但不能形成学生独立处理法律问题和法律事务的能力。而就实习来看,实习课程时间较短,一般都在2个月左右且多数都安排在大三最后一个学期或大四第一个学期,从知识通过实践予以巩固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此阶段学生或有司法考试或有研考的安排,专业实践往往是走走过场而已。更贴近的看,大多数学生在法院和检察院做些订案卷和打杂的事务,很少参与审判和检察业务,这样在课程设置中原本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反倒成为学生不在意或不愿干的负担。

3. 具体的课程内容体系也难以满足学生素养的养成

现有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是通过教材来完成的,“法律只能在大学通过印刷出版的教科书来学习。” [5 ]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其编排对法科学生知识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而现行的教科书甚至包括16门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都是采形式主义编写方式 [6 ]。形式主义编写教材的首要表现为视法条为教材不可或缺的内容,要求教材尽可能多的引用法条,法条动态的变化性必然引发教材内容的增加、教材篇幅的增大,使教学和学习仅仅停留在对法条的简单理解和认识上。更为主要的是法条的堆积使得学生不便感悟法律的一般原理和准则,进而使教学难以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主渠道。形式主义编写法学教材的另一个特征是缺乏对课程教学内容本身定位的思考,它也不审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内在关系,这使得现行教材编写中不同课程的教材内容重复且缺乏有机衔接,容易造成学生孤立地掌握某一课程的内容,而不是将某一课程放到整个课程体系中把握,难以形成综合性素养。

三、课程体系优化: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之根本途径

滞后的课程体系难以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知识供给,优化课程体系使其能满足卓越法律人才知识结构与法学素养养成要求,则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客观必然,那么如何优化课程体系呢?

1. 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结构体系是指不同类型、不同种类课程有机联系所构成的整体。上述分析可见,现行课程体系主要是人文与科学基础课程的欠缺和实践课程的不足,因而主要是从这2个方面优化课程结构。

就人文和科学基础而言,其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学科众多,当前法学界有学者主张编写法学专业人文核心课程教材,设置经典人文课程、发展人文课程和交叉人文课程来弥补这一课程体系的不足[7 ]。从就事论事的角度来看这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考虑到全国现行法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的课程负担就不切实际了。因为法学院相应人文课程的师资比较缺乏,而且学生的课程负担相对较重,16门核心课程和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已占据了课程体系的很大一部分。可行的方案则是通过打通高校课程,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旨趣选修相应的人文课程。当前湖南师范大学开设的人文素养讲堂――至善讲堂和麓山论坛可以说从另一个侧面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途径,这一人文素养讲堂每年邀请20名国内外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著名专家讲学,为学生提供人文和自然科学经典知识。

就实践课程而言,现有的实习和诊所课程不能根本改变学生职业能力欠佳的局面,这就需要优化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的优化可以通过3方面途径来实现:一是在现有实习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实践基地,通过实践平台来强化法学院与法律实践部门的互动,使学生通过观摩审判、实习实践、参与庭审等提高实践能力;二是对法学院现有的各种途径进行整合,构筑实践教学平台,具体来说可以将诊所式教学、法律辩论、模拟法庭、实务部门讲法和法律咨询活动等整合为有机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之实践教育平台;三是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构筑的漾翅团队模式,由有律师资格和法律实践经验的老师在大学三、四年级学生中挑选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团队,直接参与法律援助案件和教师所的案件,并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简易案件。

2. 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上述分析可见,现行具体法学课程内容编写多采用法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多数法学教材都是规范的堆积,未对零散而众多的不同时空制定的法律规范进行抽象和概括,未能提炼出共同的概念,不利于法科学生包括职业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养成。因而优化课程内容首要的是对各种法律规范和事实进行概括和抽象,进而提炼出法律规范与行为的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些权威概念。同时,具体的法律规范也是一般法律原则和准则的外在表现,司法案例也是内涵了一般法律原则和准则的现实事例。法律课程内容更为核心的是要透过具体规范和案例寻求出法律的内在精神,提炼出一般原理,“被作为科学的法律是由原则和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原理都是逐步演化才能达到现在的地步,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漫长的、通过众多案例取得的发展道路,这一发展经过了一系列的案例。” [8 ]传统的体现课程内容的法学教材对一般法律原则也未进行提炼,因而在优化课程体系具体内容时还要特别注意强化构成法律现象之间内在关联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律原理的提炼和概括,使学生能通过一般法律原理和准则的把握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理解法律规范和处理法律案件之实效。当然概括出基本范畴和基本原则后并不否定法学教材的编写应当用规范来论证和支撑概念和原理,而是要求“概念基础,原理主体,规则支撑”,并以此作为法学课程教材内容编写范式。

注 释:

①《慕尼黑大学关于以第一次国家考试作为结束考试的法学学习规则》第2条之规定,“以第一次国家考试作为结束考试的法学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哲学等相关知识掌握的证明……”,参见韩赤风.当代德国法学教育及其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4,(1):114-115.

参考文献:

[1]王 健.构建以法律职业为目标导向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法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J].法学家,2010,(5):143.

[2]Ohn Henry Schlegel. Searching for Archimedes-Legal Education,Legal Scholarship,and Liberal ideology[J]. Journal of Legal Education,1984,(34):67.

[3][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节选本)[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Commission on Professionalism. Spirit of Public Service:A Blueprint for the Rekindling of Lawyer Professionalism[EB/OL].http:///cpr/professionalism/Stanley_Commission_Report.

[5]Christopher Langdell. Harvard Celebration Speech[J].Law Quarterly Review,1887,(3):89.

[6]肖北庚.走出法学核心课程教材编写中的形式主义[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39.

第9篇

主营业务领域

万慧达的业务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行政确权诉讼、民事侵权诉讼、涉知识产权刑事诉讼、反垄断法律事务、知识产权非诉事务。

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

万慧达承办的诉讼案件在国内、国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多个案例被列为年度知识产权经典案例,收录到《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官方公布的数据表明,万慧达是承办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最多的律所之一。近年万慧达入选省级以上法院的典型案例及其他获奖案例包括:

1、2008年,日本国株式会社双叶社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第三人上海恩嘉经贸发展公司或广州市诚益眼镜有限公司商标行政纠纷申请再审系列案。该案入选2008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件典型案例之一.

2、2009年,西南药业在“散列通”商标行政纠纷案中,成功维持了其注册在第5类西药上的“散列通”商标。该案被评为2009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件典型案例之一。

3、2009年,米其林在天津米其林电动自行车有限公司商标侵权案中胜诉。该案被评为2009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件典型案例之一。

4、2010年,张裕集团在“中国葡萄酒行业知识产权第一案”——“解百纳”商标行政诉讼中,成功维持其商标的注册。该案被评为2010全国知识产权保护评出20大事件之一。

5、2010年,某洋酒品牌,在刘兆龙假冒注册商标刑事案件中成功维权。该案被评为2010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之一。

6、2010年,欧莱雅在美莲妮、杭州欧莱雅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中获得胜诉。该案被列为江苏省法院2010年度十大知识产权案件,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2010年度十大案件,以及最高院知识产权当年度50件典型案例之一。

7、2010年,阿迪达斯诉阿迪王的管辖权异议再审案,说服法院在判决中明确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不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问题的规定》。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2010年度报告。

8、2010年,新绿环公司在台山先驱建材公司专利侵权再审案获得胜诉,最高院接受了我方关于“权利要求书不是确认专利权限的唯一依据”的意见。该案被收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2010年度报告。

9、2011年,成功米其林在与佛山米其林音响器材厂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获得胜诉,法院认定米其林商标为超级驰名商标。该案被列为2011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件典型案例之一。

10、2012年,SEB公司对万通公司经两次海关查扣及两次专利侵权诉讼最终制止侵权人的重复侵权行为,该案被评选为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2012-2013年度知识产权保护最佳案例。

第10篇

人事工作需要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想应聘人事工作必须要做到自我准备充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简历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人事求职简历自我评价范文一:熟悉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考核与评价、薪酬与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积极进取,谋求发展系我做人的宗旨,认真负责是我对待每件工作的态度。只要您为我创造条件,我就能适应变化,保持进步,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1、积极主动、独立工作能力强,并有良好的交际技能。

2、能够在不同文化和工作人员的背景下出色地工作。

3、愿意在压力下工作,并具领导素质。

4、精力旺盛、思想新潮。

人事求职简历自我评价范文二: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两年,熟悉操纵人力资源各个模块,对招聘、绩效考核以及人事相应程序操纵娴熟;

有行政相应工作经验;

熟悉经济类合同的审核、签约以及企业事务风险预防,熟练书写各类法律文书、熟练操纵各类证据在各类经济侵权纠纷中的运用。

工作有条理、计划性,原则性强,正直、踏实,办事沉稳、细致、沟通能力强;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文字功底强,有法律事务操纵和人事行政治理经验。

人事求职简历自我评价范文三:我所学的专业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通过招聘、甄选、培训、员工关系、薪酬设计、劳动法等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我现在是在职研究生,基本课程学习都已经完成,非题库考试也已经考完,目前在进行的是题库考试和全国统考,以及论文答辩。在工作的三年时间里,我逐渐清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理想,所以想从事人力资源领域内的工作,成为人力资源领域内的专业人士。

人事求职简历自我评价范文四:本人为人诚实谦虚,自信友好,待人友好,能吃苦耐劳,有耐心。通过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使我学会了怎样与人沟通,接人待物,我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同和表扬,且为了提高我的普通话水平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我参加了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和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师的培训,获得了普通话和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级证书。在此我会再接再励,继续学习更多广泛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人事求职简历自我评价范文五:有两年的人事工作经验,能熟练的使用各类办公软件。为人诚恳,具有良好的人品,能够与人进行客观直接的沟通,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善于学习,勤奋务实,对工作认真负责,有很强的责任心;适应能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融入新的领域,适应并做好。

第11篇

一、个人简要生平

1908年3月27日,沃恩茨出生于华盛顿,父亲名叫威廉・沃伦・沃恩茨(William Warren Werntz),母亲名叫丽莲・格特鲁德・威廉・沃恩茨(Lillian Gertrude Welling Werntz)。沃恩茨结束了在俄亥俄州托利多(Toledo,Ohio)的斯科特中学(Scott High School)的三年学习后,1925年,还作为毕业典礼上的班级发言人,从马萨卡―密歇根高中(Muskegon,Michigan High School)毕业。

1929年,沃恩茨在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获得会计学学士学位,1931年又在该校获得法学学位,并开始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1931年至1934年期间,他完成了除学位论文之外的所有博士阶段的学习和考试。1930年夏天,沃恩茨在密歇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学习法律和会计。1929至1935年,沃恩茨在耶鲁大学和耶鲁大学法学院(Yale Law School)任教,讲授会计、公司财务和法律课程。1935年,沃恩茨作为法律事务职员进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简称SEC)任职。1938年5月至1947年4月,一直担任SEC首席会计师。1947年5月辞去SEC的公职,加入塔奇・尼文・贝利・斯马特会计师事务所(Touche,Niven,Bailey & Smart,简称TRB&S)。1964年,沃恩茨当选为TRB&S的高级合伙人,至逝世前一直担任此职务。与此同时,他还于1942至1943年担任证券交易委员会价格管理办公室(the Office of Price Administration)的顾问,1944至1945年担任美国财政部(the U. S.Treasury Department)的顾问,以及联邦住宅委员会中央委员会(the Central Authority of the Federal Housing Authority)的主席。1950年,沃恩茨成为美国新泽西州的注册会计师。1931年,他加入美国康乃狄格州司法界(the Connecticut Bar)。

1947年5月,沃恩茨辞去了SEC的职务之后转投会计职业界,成为罗斯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员。有趣的是,沃恩茨还受到过SEC的查处。沃恩茨在该事务所的开始几年主要负责海滨商业企业(Seaboard Commercial Corporation)的事务。SEC认为,沃恩茨所审计的一项结束于1947年12月31日的1947财产年度报告存有“严重误导性错误”,因为没有计提足够的准备导致部分账户数字可疑,且流动资产被高估。出于对这家新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形象的考虑,也因为该项事务中牵涉到沃恩茨,SEC对于沃恩茨在此项事务中应承担责任的决定并不明确。尽管如此,沃恩茨和罗斯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受到了停业15天的惩罚。这一事件也成为十多年后新的1号ASR的基础,1957年3月25日,SEC所的第78号ASR就是针对这一案例的。

沃恩茨一生非常积极地参与职业组织活动。1948年,任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简称AAA)副主席;1960~1963年,任职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简称AICPA)政务会(the AICPA's Council);1961年起,任职于训练委员会(Trial Board);1962年当选副主席;1950~1959年,担任会计程序委员会(Committee on Accounting Procedure,简称CAP)成员,其中1956~1959年任主席。在沃恩茨的领导下,CAP于1959年将递延所得税视作负债或递延贷项,而不是业益的一部分。该结论让AICPA招致了一场官司。原告系当时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美国电力公司(American Electric Power)。最高法院以AICPA胜诉的裁决了结了这场官司。沃恩茨还曾任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许多其他委员会的主席,包括大学关系委员会(Relations with Universities,1959~1961年)、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特别委员会(Special Committee on Opinions of the 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1964年)。他还曾兼任AICPA特别研究委员会(Special Committee on Research,1957~1959年)的成员,该委员会于1959年设计了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简称APB)的建立框架。在APB的支持下,沃恩茨还成为一个顾问委员会的成员,该委员会对1961~1962年颁布的假设和会计原则的形成进行了研究。他还曾是AICPA和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发起的企业收益研究组(the study group on business income)的成员。沃恩茨活跃于美国全国会计师联合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ccountants,简称NAA)、新泽西州和纽约的CPA社会团体,以及许多其他的组织。

沃恩茨亦曾在许多大学里任教,包括康乃狄格商业学院(Connecticut College of Commerce)、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实务法律学院(Practicing Law Institute)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他给超过75个职业团体进行过演讲,并为美国国内外期刊写过许多文章。沃恩茨还是哥伦比亚会计研究所会计咨询委员会(the Accounting Advisory Boards of Columbia Institute of Accounting)、佩斯大学(Pace College)和瑞特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成员。在耶鲁大学三年级时,他就是美国大学生优等生联谊会(Phi Beta Kappa)和Beta Alpha Psi、Delta Theta Phi等多个团体的成员。

沃恩茨还积极参与他在新泽西州的家乡格林瑞治(Glen Ridge)的教会、市政及社区事务,曾担任过社区联合基金会(Community United Fund Drive)财务主管(1957)、市议员(1958~1964)、格林瑞治公理教会审计委员会(Auditing Committee,Glen Ridge Congregational Church)执事及主席,以及格林瑞治纳税人协会(Glen Ridge Taxpayers Association)的会长等。

1932年7月9日,沃恩茨与珍妮・坎贝尔(Jeanne Darling Campbell)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在空闲的时候,沃恩茨喜欢钓鱼、集邮、打桥牌和阅读。沃恩茨于1964年11月19日逝世,享年56岁。

二、理论与实务的主要贡献

沃恩茨作为SEC首席会计师的重要功绩之一,就在于在麦克森・罗宾斯(McKesson & Robbins)欺诈案发生后,建立了基于实务的公认审计准则。其在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亦在于主持处理麦克森・罗宾斯公司审计假账案及建立“公认审计准则”的基础。

作为当时任职SEC首席会计师,沃恩茨兼任了麦克森・罗宾斯欺诈案调查委员会主席。SEC在调查后公布了一份长达454页的调查报告。鉴于该案所暴露的问题,沃恩茨认识到建立审计准则的重要性。该调查案结束后,沃恩茨认为当时的审计程序有缺漏,建议注册会计师协会自行设法改正,以免政府干预。从1941年起,SEC就要求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明确其审计是否遵循了“公认审计准则”。而AICPA直到1948年才正式定义“公认审计准则”。显然,沃恩茨对审计准则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由于该案件的妥善处理,不但加速了美国公认审计准则的发展,同时,还为建立起现代美国审计的基本模式、在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奠定了基础。

在担任首席会计师期间,沃恩茨还建立了利益冲突的净价值评估法,并解决了有关独立性的诸多困难问题,这些问题在先前的第2号ASR中都没有明确的表述。在第25号ASR中,以独立性作为决策基础,沃恩茨规定了股东和会计师间有关会计师与由他的认证带来的损失及负债无关的协议(如规定会计师免责),将极大地损害会计师的独立性,以至于总会计师不能对注册会计师在认证财务报表时的独立性表示认可。沃恩茨引用了1944年1月颁布的第47号ASR中有关独立性的诸多案例来扩展独立性的概念。编撰和考虑这些案例的原则已在几个月前第44号ASR颁布时提出,当时SEC规定,当会计师与所有者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或在被报告期间担任企业出资者、担保人、投票受托管理者、领导者、经理或雇员的,将被认定为不具备独立性。

沃恩茨的会计格言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决定会计原则”。

三、主要论著简析

沃恩茨在世时,曾先后在会计杂志上共发表过五十多篇文章,其中绝大多数是关于其在SEC任职期间所遇到的会计问题的研究结论与处理结果。在写作方面,沃恩茨不仅证明了他的学识,也体现了他对法律与会计关系的理解。从以下其关于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的引文强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会计的管理工具论产生于企业,这种观点的发展必然需要立法界、司法界和管理人员的关注,这是不可避免的。在获得社会经济现象数据的有效途径的研究中,早期的来源应含有会计数据。从那时起,依赖会计过程就成为了一个虽短却符合逻辑规律的步骤。会计作为一个观察经济个体活动的持续方法,一个规定和禁止其各项活动的方法,作为一项管理工具对政府自身监管的有效利用远远落后于其作为一项政府监管手段的利用。仅仅在不久之前,企业会计才产生了一些明显的改进,以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管。”沃恩茨发现,1950年之前的半个世纪,管理人员对会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加强和扩大了细节资料的收集,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方法的发展。总的来说,管理人员使得会计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更快的发展和进步。沃恩茨的论文不仅建议关注会计作为一项管理工具的作用,也建议立法机构和政府机关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社会监管和经济规划的潜力。有关沃恩茨会计思想与理论贡献,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重要文献之中,即《威廉・W.沃恩茨的会计思想》(William W.Werntz:His Accounting Thought)、“会计的一些现时问题”(Some Current Problems in Accounting)、“会计教育与福特和卡耐基报告”(Accounting Education and the Ford and Carnegie Reports)、“联邦会计立法的影响”(The Impact of Federal Legislation upon Accounting)、“财务报表的现时缺陷”(Current Deficiencies in Financial Statements)和“会计的最新发展”(Recent Developments in Accounting)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任明川.SEC历史上几位著名的首席会计师[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3):62-64.

[2] 文硕.世界审计史(3-3)――不甘落后争上游.省略/infocenter/show.asp,2005-10-13.

[3] 杨庆英.罗宾斯公司审计案加速美国公认审计准则的发展[N].证券时报,2002-1-9.

[4] Arthur M.Cannon.1957.Standards of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 for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Book).Accounting Review.Jul,Vol.32 Issue 3:p523,2p.

[5] Barbara D.Merino.1.2,Teddy L.Coe.3.1978.Uniformity in Accounting:A Historic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Accountancy.Aug,Vol.146 Issue 2:p62-69,8p.

[6] Carman G.Blough,Charles T.Zlatkovich.1969.William W.Werntz:His Accounting Thought (Book Review).Journal of Accountancy.Aug,Vol.128 Issue 2:p90-91,2p.

[7] Carman G.Blough,George D.Bailey,Stephen Gilman,William A.Paton,H.T.Chamberlain,A.C.Littleton,C.Rufus Rorem,Robert L.Dixon,1944.Association Reports for the Year 1943.Accounting Review.Apr,Vol.19 Issue 2:p221,9p.

第12篇

关键词:微课程;应用写作;教学设计

伴随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全国各地各级教育部门逐渐认识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微课、慕课等形式的教育教学资源逐渐在全国各大教育平台涌现,部分学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方面的相关政策,将“翻转课堂”从理论推进到实践。“微”教学模式的逐渐兴起,受到了教育研究人员以及全国广大教师的关注,如何在传统的“应用写作”课程教学设计上结合新型的微课程设计特点,这将是本文探讨的关键。

一、微课程教学设计的认识

(一)微课的概念

我国著名专家教育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以微小的视频形式,将某一学科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知识点作为核心,从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在线的视频课程资源。[1]综合各类关于微课的定义,本人认为“微课”是指根据我国教育部对新课标的要求,围绕学科知识点以及教学过程而开展的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的全过程。微课程作为新的教学辅助手段,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新的冲击。[2]

(二)微课教学设计的特点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个学科知识点,以主题精练、内容短小、表现力强而著称。[3](1)微课以更简洁、创新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完美呈现。微课作为新的教学辅助形式,以动态的教学资源,借助新型的多媒体平台,给学生新的视觉冲击,一改以往纸质教材资源的枯燥,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微课作为一种视频资源,导出格式多样,在手机、iPad等设备上都可以打开,更便捷。同时,微课视频资源和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可以自由调整学习步调,可以重复学习视频内容。(2)内容短小。微课视频资源一般在5-15分钟之内。时间过短,内容不能完整呈现,时间过长,一方面资源文件过大不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讲,由于人注意力有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视频时间在5-15分钟之内,较为合适。(3)表现力强。微课视频资源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如某些实验操作课程,教师讲解的微课视频资源可以作为其强有力的补充。又如在课堂演示过程受到干扰时,这样的补充也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微课视频资源和纯粹的虚拟实验相比,其更加真实,这将会大大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微课程的“应用写作”教学设计的内涵建设

当代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模式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为主导,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能举一反三,停留在被灌输状态,缺乏人文精神。而“应用写作”课程的实践性强,理论性弱,从表象看较简单易学,然而却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现代教育模式倡导的是将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这将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思维,同时借助新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来充分引导学生,从而转变学生的受教育者思维,由被动被灌输转变为主动去学习。微课程作为新的教学辅助资源,这就要求教师以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社会各界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类,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等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的应用写作课程,有效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思维,将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推上新高度。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时代背景下,与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等融合互联网精神的学习理念思潮相结合,为微课广泛传播,提供了教育的土壤。[4]

三、基于微课程应用模式来设计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设计

应用写作课程中行政文体包含各类公文(如命令、决议、通知等)、会议纪要、事务文书等;财经文体包含经济新闻、产品说明书、广告等;法律事务文书包含刑法、民法等各类法律事务文书;科研文体如学术论文等。大量研究表明,从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方面来看,教材倾向于理论性、学术性,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知识掌握层面上,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大大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自身素质的提升。鉴于此,本人认为不管应用课程中的内容、文体、名称、形式等如何发生变化,在以微课程应用模式来设计应用写作课程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教学内容

微课选题是微课程设计的第一步,首先要对文体类型进行初选,研究加工价值。如文体的概念以及理论性的陈述,可以放到PPT中,然后进行阅读。这些约定俗成的概念,如果不加以辨析,与其做成微课,不如交由学生来自学,或者查阅相关文献,以此来获得更多的专业性、学术性的知识。微课以学科某一特定主题为主,以课程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相关知识点为核心,这就促使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明确教学目标、课程主旨,有效分析本课的知识点,尽量使教学内容更加有条理,逻辑清晰,因此,在选题方面,教师要具备将知识点高度浓缩、概括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将本课的核心主旨,更好地呈现给学生。[5]面对着新课程的改革,现在我们的教师应当从“如何教”发展为“教什么”,将教学内容精细化,应当主旨明确,目标清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行政文体,重点在于掌握各类公文的特点、分类、构成要素以及用途;事务文书以处理日常事务为核心,它有明确的宣传教育作用,便于上下级之间沟通解决问题。

(二)个性化命名选题

微课选题之后,一个新颖有创意的命名往往比一个概念性的标题更能吸引学生。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往往瞬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愿意去主动探索,学习。美国普林策奖获得者曾经说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同样如何给设计好的微课命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微课命名通常具备以下几点:信息全面、通俗易懂、别出心裁。因此教师在给微课命名时,首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是否命名简洁易懂,是否包含了重要的信息,是否能够立即吸引学生的眼球。如:原标题:2017年度行政文体写作要点———行政文体写作重点掌握的十类文体。这个标题共27个字符,其中前缀就占了12个字符,这么长的前缀就为了表示,该课程主要讲述行政文体写作要点,这与后面的行政文体写作重点掌握的十类文体发生了重复,显得啰唆,显然这是极不必要的。因此我们修改成行政十类文体写作要点,意思就更直观,更明显了。

(三)应用多种表现形式

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当存在有部分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时,这些内容本身是较为枯燥的,这时,如果配以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来辅助教学,来加深学习者对其的理解,将有利于提升学习者观看微课视频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法律事务文书类,我们可配以相关的图片、动画,而合同类则配以相应的情境、人物动画,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课堂趣味性,更使学生可以在短片中学习,在情境中获得收获。

(四)知识点展现全面

微课选题虽然小,但必须逻辑性强,同时必须涵盖完整的教学过程,避免教学步骤过于跳跃。比如在行政文体类课程设计中,如果将广告类文体介绍穿去,就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思维的跳跃,影响学生对知识点整体的理解。又如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于主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呈现,在讲一种文体写作要点时,没有说明本知识点的名称,或者配以相应的语言、语调等进行强化,或者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没有加入过渡性的话语,或者简介时,学生的思维也极易发生跳跃。如果将学生置于“问题解决”中,增加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十分重要。

(五)做好教学评价与分析

客观的教学评价与分析,不仅有助于教师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指导,更是学校进行强化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对教学的评价与分析,总结经验,查缺补漏,寻找不足,继而制订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求职欲。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对本结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深刻反思。

四、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它以实现教学优化为主要目标,将先进的技术和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而微课教学在现代教学中颇受各类院校老师的欢迎,为了满足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需要将微课程教学技术运用在“应用写作”教学课程中,这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打开了信息化教学的新视野,告别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资源观,开启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全新资源观[6]。所以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将微课资源的制作应用在教学中,不仅是“应用写作”课程老师的必备素质,更是现在每一位教师必备的一种素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2]谢复玉.基于微课程的“应用写作”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16-120.

[3]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01-106.

[4]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4-99.

[5]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等.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