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财务分析研究报告

企业财务分析研究报告

时间:2022-10-01 06:47:40

企业财务分析研究报告

第1篇

企业是一种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存在的集体经济组织,企业不同的责任对象需要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企业的经营状况,基于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而产生的财务报告虽然可以为报告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决策依据,但是并不能反映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因而如何综合并真实的反映企业定期财务报告是摆在目前学术界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动态变化不可测性的不断加强,战略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研究越来越引起企业家与学者的广泛关注。这种财务体系发展的战略眼光,以企业的经营环境为实践背景,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独到的剖析,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了一般财务报告无法提供的信息价值。因此,本文战略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研究,对于企业深刻领会和把握财务数据以及深化战略管理理论都极具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战略视角下,国内外学者对财务报告分析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他们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所面对的外部动态环境,选取不同的指标体系,制定相关的战略,不断深化和完善对财务报告的研究。本文采用李心合的观点,并运用哈佛四部曲分析框架,将国内的财务分析放在战略视角下,即采用战略分析与财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战略分析过程中,采用了Michael E.Porter的五力模型进行行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在财务分析过程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行业内部排序处理。

二、企业战略视角下的财务报告分析的理论基础

企业战略是企业用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石,并且是企业一切经营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其中包括制定定期财务报告。国外学者对企业战略的研究由来已久。Michael E.Porter将其描述为“企业战略一种应对竞争环境的变化并且努力的在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基础性技能”。进一步的有学者指出,战略是由制定、决策和执行组成的一套公司获得竞争优势以及未来盈利能力的一套体系。虽然学者们对企业战略定义的认识有异,但是制定企业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并形成可持续竞争力。Michael A.Hitt从战略执行不同层次的角度,将战略划分为战略输入、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三个层次。战略输入主要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的类型从战略规划的主体角度,可划分为业务层战略、公司层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合作战略四个层次。而公司治理和道德、组织结构和控制、战略领导力以及战略性创业共同组成了战略实施阶段。在战略视角下,企业对财务报告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构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之前,需先识别影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这些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总体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者环境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内部环境。

三、企业战略视角下的财务报告分析

1.战略分析

Michael E.Porter提出的五力模型,创造性的将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竞争对手间的竞争程度、供方议价能力与买方议价能力纳入影响企业竞争环境和行业环境的五种范畴之中。相比较于企业直接的竞争对手,五力模型更加关注于企业潜在的竞争对手与潜在的顾客消费群体,这些潜在的群体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甚至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战略制定与决策。传统的财务报告只侧重反映企业过去的盈利能力和现有的竞争资源,而以战略视角下五力模型分析的财务报告便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和不足,成为未来新型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

2.财务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利用了降维的思想,把反映某个问题的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乎涵盖了所用信息的少数几个指标。数学模型如下:

由线性方程组可以得到:

约束条件为:

进行相应计算提取特征值大于等于1的主成分,得出成分矩阵为Ki,特征值为 ,则特征向量为 ,主成分得分

通过以上计算,从而得出主成分综合得分为:

设表成分矩阵为A,则特征向量为:

设标准化的财务指标为B,则主成分得分为:

建立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函数: ,

计算得到每个企业的综合财务得分,并按综合得分排名。

第2篇

(集美大学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将大数据运用到财务报表分析将会是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新趋势,本文希望从财务数据具有连贯性与可比性的公司财务数据入手,通过大数据与虚假财务信息的实证研究相结合,运用重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快速准确的寻找到公司财务舞弊的“蛛丝马迹”,期待对证监会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保护投资者权益提供新的方式。

关键词 :大数据;财务造假;指标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21-02

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向信息使用者传递其经营业绩、获利能力和企业财政状况,但是由于个别企业经理人为追求其个人业绩或个别会计人员为追求个人利益,通过故意伪造财务数据,甚至与关联方串通一气编制虚假财务信息,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难以判断。本文提出将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财务大数据相结合,通过财务报告实施从终点逆向发现财务信息失真这一手段,希望可以为会计核查工作明确目标并且全面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最终能够给监管者与投资者发现财务舞弊提供新思路。

一、对企业财务报告造假的甄别方法

财务造假的甄别方法主要有“表内信息检验法”和“表外信息调查法”,其中“表外信息调查法”主要是对被调查单位的财务流程或与关联单位相关交易资料进行调查,从而发现企业隐藏的财务问题,其具体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性,同时结论受调查人员的经验影响,不确定因素的引影响会降低结论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企业财务报表中各项科目反映的信息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运用“表内信息检验法”来甄别企业财务报告造假行为的根本方法就是找出财务报告中逻辑关系的缺失或错误。常用方法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数据来分析其财务指标的勾稽关系,可以判断财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具体表现为:

1.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体现

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财务舞弊往往是虚增资产、少计负债和虚假所有者权益。所谓虚增资产就是指通过存货、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银行存款和投资收益等科目,在会计处理中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利用关联方交易中存在的漏洞来实现其虚增资产的目的。而少计负债则是通过应付薪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少计、漏计交易事项来实现其降低负债的目的。所有者权益可以证实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程度,同时可以评价经理人契约责任的经营结果,所以被核查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将影响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各方的利益。所有者权益在业务核算上具有业务少、金额大的特点,虚假所有者权益主要通过实收资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科目上进行造假舞弊,从而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2.在利润表中的表现

利润表总所反映的信息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影响着决策者的判断。利润表主要由收入和成本费用两部分组成。它所反映财务信息是否真实的方法主要是看各科目中对收入和成本的核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其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判断将成为企业是否财务造假的直接判断。

3.在现金流量表上的表现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信息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所以透过现金流向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问题。有的企业为了粉饰报表,常常将一些非现金项目计入现金项目,来提升其获取现金的能力。同时可能将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中现金的流入流出混淆的记录,来彰显其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等,企业现金流量记录的缺失和错误都会干扰到现金流量表的真实可靠性,提高了财务核查的难度,使得现金流量表舞弊的核查也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

二、大数据改变传统财务分析

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正经历着大数据时代,伴随着社交网、云计算、数据分析服务业的兴起,我们发现数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与行业,并逐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么如何让大数据发挥其作用而进一步的推动生产力和决策能力,将会是大数据时代给我们的挑战,同样也是机遇。现在公认的大数据具有“3V”特点,即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实时性(Velocity)。正是由于这些显著的特点,那么大数据将给财务分析带来哪些影响呢?

1.大数据研究对象的总体性

大数据时代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不在是对单一或传统的样本公司进行分析,而是可以将所有可获得公司的财务报告及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这就从根本上扩大了财务数据的来源,这种改变将会使得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分析结果更具有准确性。

2.大数据不受限于假设性研究

以往的财务分析实证研究,都是首先提出假设内容,同时在假设的前提下运用数学模型或统计分析来对原假设进行检验,最后通过结果给与重要指标的权重,这样一来由于在指标选取与权重的选择上有人的主观参与,使得研究结果有违科学性与准确性。但是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分析,由于其具有全部可获得数据与全部的指标系统,运用数据挖掘的精准方式,真正的实现了让数据说话这一宗旨,再通过人工智能对不同财务信息使用者制定其独特信息筛选功能,最后为不同决策者提供其真正需要与关心的财务信息,帮助其做出决策。

3.大数据改变研究的滞后性

传统的财务分析学术研究往往要等到企业已经发生了财务问题才全面的搜集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有些企业甚至已经数年进行财务舞弊不被发现,一经发现后果十分严重,已经对投资者及相关人士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运用其数据大、连贯性强的特点,通过计算机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使得投资者与监管层能够快速的掌握公司财务状况的新动态、新情况,从而改变以往的学术研究分析方式,使得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同时帮助监管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说大数据时代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那么面对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上市公司们,证监会与会计师事务所更是应该顺应趋势,将大数据与财务报表分析相结合,帮助投资者识别上市公司的虚假财报,保护投资者利益。

三、大数据与识别财务造假的实证研究相结合

我们知道大数据对基于统计检验的计量经济学冲击是巨大的,建立在回归和统计检验基础上的计量经济学以其严谨的逻辑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迄今为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近半数是计量经济学家,但大数据很可能会动摇这一根基。同时大数据也对财务分析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财务分析实证研究一般采用一个或几个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筛选并研究,但是各个模型的优越性与局限性也证明了世上没有普适性的分析模型,那么根据不同模型得出的研究结果也就不在唯一,这使得财务分析结论的准确定存在质疑。运用大数据数据大、连贯性强的特点,扩大了研究范围,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分析得到其内在联系,同时结合国内外实证研究中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异常的主要财务指标,这种范围广、目的强的分析方法将对快速检测企业财务状况异常情况,同时发现企业财务舞弊现象这一设想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

我国在识别财务造假的实证研究落后于主流的规范性研究,研究方法上主要分logistic回归、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几种方法,具体是通过对已经发现舞弊行为公司的数年财务报告分析筛选出具有财务造假征兆的关键性指标来判断其财务结构出现的异常状态。根据美国财务研究与分析中心(CFRA)对主要指标异常波动进行分类研究,揭示指标的异动在报表结构性变化与销售增长中可能蕴含的财务风险(见表1)。

可以说即考虑同行业横向比较,又要兼顾一家公司财务数据的纵向比较是需要大量数据支持且困难重重的,但是相信当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会攻克这一统计技术上的难题。大数据是指在海量数据中寻找其内在关联,但是与已经被专家普遍证实的可以判断企业财务舞弊的重要财务指标相结合,或许可以更加精准的选择大数据计算中的勾稽关系判断财务舞弊现象。尤其是与CFRA的异常波动指标分类体系相结合,既符合科学性又体现大数据范围广、前瞻性等特点,为大数据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具体方向,也可以为证监会查处企业财务舞弊,保护投资者利益提供方便。

四、结论

大数据的产生将改变传统的财务分析研究,借助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检验以往财务分析理论的结论,帮助理论研究的发展。同时运用大数据做出的财务分析结论又丰富的大数据本身,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分析的有机结合。在财务造假手段层次不穷的今天,为了维护股东和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并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运用大数据与虚假财务信息的实证研究相结合,通过财务造假征兆指标的变动快速准确的寻找到企业可能财务舞弊的方向,这或许对证监会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保护投资者权益提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虑.从财务报告看财务信息失真[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

学报,2003,10:32-34.

[2]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鉴别的实证研究[J].上市公

司,2003,(9).

[3]张长海,陈险峰,等.舞弊性财务报告识别的实证研究[J].美中

经济评论,2005,(1).

[4]陈亮,王炫.会计信息欺诈经验分析和识别模型[A].深圳证券

交易所第五届会员单位、基金管理公司研究成果[EB/OL].中

国证券网,2003-05.

[5]俞立平.大数据与大数据经济学[J].中国软科学,2013,07:177-183.

[6]刘殊威.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M].北京:经济科学

第3篇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分析

1、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分析的意义

现阶段,有些企业负担较重,在面临市场经济与历史遗留等多重窘境下,只有使出浑身解数加强多渠道的筹资才能缓解企业压力,集资募股、向银行借贷、不动资产置换等方式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救企业出水火之中,但因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财务分析重视不够,项目仓促上马,冲动与盲目导致企业后期的生产经营管理之路遇阻;有些企业则对汇率折算、风险控制、债务偿还等财务知识一窍不通且未进行必要的科学论证,导致企业经济损失惨重;有些企业受生产经营管理者素质影响较大,管理水平较低,不能充分利用起进口设备使之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导致企业设备闲置率过高,投入资金浪费较为严重;还有些企业为了一己私利,瞎搞一些花里胡哨而没丝毫实用性的形象工程,既浪费了社会资源,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只有在充分了解项目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在内的每个环节特点,明确企业当前所处的环境背景,对项目整体概况做到心中有数,像资金来源、建设周期、生产周期、投资情况、原料供给、成本核算、销售方式、收款方式、资金运作等等都要了然于胸,因为它们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项目决策的制定。此外,行业属性不同,每个行业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财务分析时,都会依照自己的习惯或规定行事而有所不同。但整体说来,行业虽然不同,但都应结合企业当前所处的环境背景,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这样才会更有针对性与实用性。

2、做好可研报告财务分析的总投资估算

2.1进项税

财税[2008]170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自制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所以,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财务分析过程中,可适当将抵扣进项税的影响考虑在内。

2.2开办费

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般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方法一是按照国税函[2009]98号文件第9条规定: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方法二是根据新税法中对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企业所得税法》第13条第4项所称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2.3折旧费

折旧方法与折旧年限。《企业所得税法》第59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第32条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率高、常年处在腐蚀性强与振动频率高的环境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所以,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财务分析过程中,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若固定资产是技术进步或产品更新率高又或者常年处在腐蚀性强与振动频率高的环境,即可采用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最低折旧年限要≥《企业所得税法》第60条中规定的折旧年限的六成,加速折旧则是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425

当前期生产效率不能实现最大化时,即使实现了九成,还是要正常提取折旧费的。当折旧年限与生产周期有出入时,合适的做法是将估算情况与税法考虑在内,正常提取折旧费,而非硬性地将生产周期视为折旧年限。在完成了折旧费的正常提取流程后,就会面临是继续原资产的使用还是开始新资产的购买的选择题,选择A或B的结果是使用年限不同,因此较明智的做法是引入“平均年成本”这一概念对A与B两种情况下计算总现值与年金值。通过仔细比较与科学分析,做出正确判断,明确投资方向。

3、明确可研报告财务分析的税费的影响

3.1增值税

现金流受含税价格影响,收入成本则受不含税价格影响,所以通常说来,准确预测采购、生产与销售等环节的开票情况至关重要。按含税价格计算的应付账款金额,影响流动负债,进而影响铺底流动资金;按含税价格计算的应收账款金额,影响流动资产,进而影响铺底流动资金。另外还要将能对增值税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考虑在内。

3.2其它税

用某个公司的报表为例,实际比例是用来计算具体税额,而其他隐性的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也要充分考虑在内的。

4、明确财务分析的资金筹集与偿还问题

对收益率进行仔细比较,计算出项目中所含的报酬率,重点对投入成本进行深入分析。资金筹集与偿还问题会对投入成本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时刻关注资金筹集的方式在实践中所占的比重。如果是贷款融资,则很有可能因下面五点使实际成本上升:①贷款利率有所浮动且上升时;②企业被要求在银行中要保有足够的补偿余额;③定期等额偿还;④履行周转信贷协定过程中所产生的承诺费;⑤产生的其他费用,例如债券、股票的发行费等等。资金筹集与偿还的方式不同,对现金流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进而对项目中所含的报酬率必然也会不同。

5、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日新月异,企业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使出浑身解数多渠道筹资,例如集资募股、向银行借贷、不动资产置换等等,以实现技术改造顺利完成,既提升了企业发展的动力,也促进了企业利润的增加。项目投资最终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经济利益是否实现了最大化、技术应用是否实现了最佳效果、投入资金是否实现了最大利用以及贷款利用是否实现了最大程度等等,这些都与项目在确定前与企业是否做好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密不可分,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有极大关系。只有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中充分重视财务分析,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梁弘倩:《浅谈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J]机械,2011(S1)

[2] 孙晗:《并购交易中的财务尽职调查》[J]中国证券期货,2011(11)

第4篇

【关键词】教学内容;财务报表分析;工商管理硕士

一、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唐顺莉(2009)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对财务报表作出分析,运用财务报表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并能进行财务报表综合分析。赵自强、顾丽娟(2010)认为,研究生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一方面讲授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讲授财务分析实务,使学生能运用相关资料评估企业财务实力和经营业绩、预测企业风险和发展趋势,评估企业价值等。它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突出职业性、应用性、针对性,这一点可以通过研究生的教材特点体现出来。李心合(2014)指出,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企业“整体运营状态”,诸如战略状态、实力状态、风险状态、效率和效益状态、质量状态、成长或发展状态、衰败或失败状态等。

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属于工商管理硕士生的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工商管理硕士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与绩效内在关系的认知水平。

二、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核心问题等(宋夏云,2015)。以下笔者结合现有观点的梳理和教材内容的列举,归纳提炼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现有观点梳理

葛家澍、占美松(2008)认为,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包括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

乔宏等(2011)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涉及会计、管理、经济形势与政策、金融等学科的知识,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具有综合性、技术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邵军(2011)指出,财务报表分析的新框架、新理念,其内容包括行业与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管理建议与价值评估等。

李心合(2014)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框架需要重新研究,特别是要扩展报表分析内容。“四能力分析框架”关注的是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而不是企业“整体的运营状态”。事实上,财务报表正是企业“整体运营状态”的综合反映,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也正是揭示企业“整体运营状态”,诸如战略状态、实力状态、风险状态、效率和效益状态、质量状态、成长或发展状态、衰败或失败状态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战略状态、风险状态、效率状态和发展状态。

朱莲美(2014)认为,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从基本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资产质量和利润质量分析进一步拓展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二是战略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三是成本费用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块:一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二是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三是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

(二)教材内容的列举

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的列举法为例,其代表性观点如下:

1.利奥波德・伯恩斯坦、约翰・维欧德著,许秉岩、张海燕(2004)译《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财务报表分析目的和财务报告、短期流动性、预测和预分析、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投入资本报酬率、获利能力分析、以盈利为基础的分析与评价。

2.胡玉明(2008)主编《财务报表分析》:①总论(企业基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基本框架、战略分析、会计分析);②基于外部会计视角的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基础、流动性与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与股东权益分析、现金流量分析);③基于内部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基于内部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概论、成本报表分析);④前景分析(可持续增长与证券价值分析、价值创造动因及可持续性分析)。

3.张学谦、闫嘉韬(2009)主编《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原理与方法》:会计信息的作用、财务报表的列报与分析概论、会计业务处理系统、资产负债表分析、损益表分析、有限公司财务报表、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投资报酬分析、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4.夏东林(2011)主编《解读会计报表》:企业会计与企业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以及独立审计、舞弊和内部控制等。其中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分析会计报表的目的和方法、比率分析、杜邦分析图、资产报酬率与经济特征和战略、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5.张新民、钱爱民(2013)主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概论、财务报表分析基础、资产质量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分析、利润质量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合并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的其他重要信息分析、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方法。

6.吴世农、吴育辉(2011)主编《CEO财务分析与决策》:解读企业财务报表、CEO解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营运资本管理与决策、投资项目效益评价与决策、负债管理理论与实践、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践、投资价值分析与决策。

笔者认为,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专题,其中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动机和目的,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等。

三、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工商管理硕士生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认知与需求,笔者于2013年3月1~31日,在课堂上对宁波大学2011和2012级工商管理硕士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有效问卷率为71%。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李克特5分法对被调查选项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如得分在4分以上,则认为该选项是重要的。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表1 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性质

如表1所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在企业单位工作的硕士生所占比重为73.24%,说明被调查者大多数具有企业实务的工作经验。

表2 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

如表2所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具有5~10年工龄的占56.34%,10年以上的占32.39%,即5年以上工龄的占88.73%,说明被调查者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二)调查结果的简要分析

表3 您认为工商管理硕士是否有必要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

如表3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工商管理硕士学习阶段非常有必要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其支持率为97.18%。

表4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4所示,被调查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和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其中企业基本报表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4分。

表5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5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和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其中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8分。

表6 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6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其中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46分。

表7 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7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其中企业经营风险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4分。

表8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最佳教学方法

如表8所示,被调查者认为,理想的教学方法包括典型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课堂讲授和企业实地调查,其中典型案例分析最受欢迎,其得分为4.69分。

表9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最佳考核形式

如表9所示,被调查者认为,理想的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小组发言和案例论文,其中小组发言最为理想,其得分为4.13分。

四、研究结论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属于工商管理硕士生的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工商管理硕士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与绩效内在关系的认知水平。笔者认为,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所谓“静”是指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和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动机和目的、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并以教师主讲为主;“动”是指对于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以及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灵活安排,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发表意见,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占美松.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J].会计研究,2008,(5):3-9.

[2]李心合.财务报表分析框架需要重大调整[J].财务与会计,2014,(7):1.

[3]乔宏,王伟宁,杨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7):152-153.

[4]邵军.财务报表分析的新理念、新框架[J].新外资,2011,(6):1-3.

第5篇

论文摘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按照会计的本质是管理活动论的观点,本文认为管理会计应是基于管理的会计。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管理会计的信息也没有充分为决策服务,作为信息载体的管理会计报告也就缺乏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之间的差异来阐明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分析。

管理会计的实质是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他相关数据服务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职能是预测企业经营前景,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我同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而开始的,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界对管理会计领域的研究却缺乏应有的重视。我国的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薄弱

首先,表现在会计学界长期不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没有将管理会计列入其研究的议题。目前对管理会计讨论更多的是管理会计是否应独立成科,至于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包括它的对象、职能、目标、概念、原则和方法体系)的研究还谈不上。一些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以介绍管理会计的各种方法为主,只是一些数学模型的拼凑,而忽视了管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其次,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也没有单独出版有关管理会计的期刊,关于管理会计方面的资料很少,只能在少数会计杂志上看到。第三,只重视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企业内部数据,而忽视了企业的外部信息,从而削弱了管理会计存在的意义。而在西方国家,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已经从传统管理会计研究转向战略管理会计研究,而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则刚刚起步,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管理会计实际应用极为有限

我国大多数企业会计还处于事后的记账,算账及报账的传统核算型阶段,还没有进入管理型阶段。管理会计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会计系统;(2)短期经营决策;(3)标准成本核算;(4)责任会计。大多数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知之不多,许多企业的内部管理并不存在独立的管理会计核算体系,更多的是采用现有的财务会计资料满足于各种内部报告所需。而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从其产生就在企业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运用和发展,不仅在广大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银行业和服务业也得到推广。

(三)管理会计专职机构缺乏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受到了高度重视,发展迅速。为了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我国专门成立了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4月30口,会计师事务所达到5639家,共有执业的注册会计师6.98万人,行业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行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2005年,行业实现业务收入超过180亿元,继续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长幅度。尽管如此,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只是在1999年才在中国会计学会下没有一个研究管理会计的专业小组。现代西方国家一般都设有管理会计师协会,这些专职组织的成立推动了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我国管理会计专职机构的缺乏则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师事业的发展。

(四)管理会计人才没有职业化

目前我国还没有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cMA)项目的考试,管理会计还没有职业化。在企业中只设有财务会计科室,没有成立管理会计科室,更不用说配备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的作用和任务是由财务人员来替代,而财务人员因缺乏管理会计理念,在思维上受财务会计束缚,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人才早已职业化。美国为适应企业界的需要和应学术界的要求,其会计师协会在1972年就设立了“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项目。申请者要想成为管理会计师,首先必须接受有关科目的考试,成绩合格者,还必须在参加考试或考试后7年内具有连续两年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经验,且必须遵守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标准。经过这样的选拔,美国已形成了一个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团体。

二、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的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必然会导致企业忽视管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而信息的载体管理会计报告也就自然缺乏发展和应用的条件。

(一)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是中国会计发展的历史必然

在加入WTO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改革和修订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中心,这是由我国的经济状况和特点所决定的,主要是为了明晰产权关系,保障投资者、债权人的权益,也是为加人WTO及与国际会计接轨做准备。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财务会计报告的日益完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到了议事日程,这就迫使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通过提供管理会计报告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对管理会计报告的研究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特征决定了应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企业管理决策者提供有用的、系统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的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1.相关性。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是指帮助信息使用者提高决策能力的那种发现“差别”、分析和解释“差别”,从“差别”中做出选择和判断的特征。所以,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要求必须从企业的整体出发,也不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只要是对生产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就是重要的。财务会计报告并不把信息的相关性排除在外,但相关性仍旧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当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发生冲突时,财务会计报告首先考虑的是可靠性这一质量特征。

2.时效性。管理会计的及时性是指必须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最为及时、迅速的信息。如要求会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实际结果、预测和信息。只有及时的信息,才有助于管理当局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过时的信息则易导致决策的失误。财务会计的及时性,则指会计信息的及时加工和按照固定的编报日期进行编报和传递。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并没有体现象管理会计报告一样的迅速强烈的时效性。

3.灵活性和多样性。由于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考核的需要,使得管理会计报告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财务会计报告一旦选中某一种编制程序,就应该保持一贯性,并且要遵循相应的公认会计准则,以便保持财务会计报告的可比性、信息的可靠性等。

通过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特征的比较,不难发现,管理会计报告更加注重企业信息对管理者的相关性和及时性,能够满足人世后企业管理对信息的需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相关建议

现代管理会计报告承载的任务就是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企业经营决策、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信息,旨在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一)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内容建议

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应重点反映如下内容:(1)产品销售信息。反映企业主要产品销售数量、成本、收入和盈利情况及分部地区的销售情况,有利于确定和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和生产部署。(2)风险管理能力信息。风险管理能力信息属于非计量性信息,这些信息无法用货币形式表示,也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列示。但企业有必要对这类信息进行综合管理。(3)人力资源信息。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部分信息应当包括人事状况,具体有领导班子水平、基础管理水平以及一般员工的状况等。(4)企业预测、决策、分析报告信息。为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体现管理会计的职能,企业应当及时有效的披露预测、决策、分析等信息,因为发生的具体经济业务都会涉及到这些方面。(5)其他信息。如某些专项工程的效益分析、新产品开发的效益分析、对外投资效益分析等等。

(二)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报告模式建议

第6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市场集聚;实际控制人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6)-0020-07

一、引言

随着国内外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的曝光,内部控制领域的建设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政府的工作力度在逐年加大。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对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的实施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也可聘请知名的会计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鉴定,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的任务。自2012年起,该体系已扩大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企业实施。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仍属于自愿性阶段。

目前,已有的研究都是从公司内部层面的影响因素研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情况,如林斌、饶静 (2009)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上市年限等因素都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从外部层面的影响因素入手,深入研究市场集聚程度和不同背景下的实际控制人对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影响。市场集聚程度带来了行业相互之间的依存与竞争,使得企业对财务信息及内部控制的披露情况必须考虑相关企业之间的依存度及竞争力,因此,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与否与行业之间的市场集聚程度高度相关。然而,外部层面的作用需要通过企业内部实际控制人的性质来实现,例如产权性质等。因此,在寻求外部环境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权的差异也会带来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不同。

本文的贡献如下:第一,从外部层面入手,分析企业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动机。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更多的都是从公司内部层面考虑其对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影响,然而本文基于外部环境中的市场集聚程度为分析视角,研究不同的市场化程度对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影响。第二,分析了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的企业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程度。本文将外部环境的市场集聚程度与内部层面的实际控制人属性相结合,研究结果将会更接近实际中的多因素交互作用纷繁复杂的现状,然而不同于已有的单因素之间的两两关系的研究。

本文剩余部分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主要对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影响因素及市场集聚和实际控制人对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阐述并提出本文的相关研究假设;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包括样本的选取及数据的来源、相关研究变量的定义与模型构建;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模型检验及稳健性检验;最后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二、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一)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影响因素

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一直是财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西方国家中,美国对此方面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Ogneva et. Al,(2007)和 Bedard and Graham(2011)研究观察发现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度量方面包含重大缺陷。在我国的研究中,大部分以定性研究为主。在定量研究方面,李小燕、田在壮(2008)通过运用组织循环理论,制定了财务内部控制鉴证有效性的评价指标。Doyle et al.,(2007)、林斌、饶静(2009)、Ferry(2011)和张继勋等(2011)研究表明,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方面,财务状况、企业规模和审计意见等影响因素都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蔡吉甫(2005)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是否对外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受到企业自身盈利状况、财务状况是否异常和财务报告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林斌、饶静(2009)发现,企业是否有动力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受内部控制质量好坏的影响,因此,目前我国有些研究关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研究也往往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相近。于忠良、田高良(2009)发现,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具有辨认企业特质的能力,其中含有相关的财务信息。林斌、饶静(2009)在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下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资源越富裕、其成长性越好、并且企业内部也设置了相关的审计部门,这样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相反,企业上市年限越长、财务状况较差、组织结构变革程度越高及财务违规次数越多的企业越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以上研究都是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及相关的财务状况展开研究的。但是,企业自身的经济表现行为仅仅是其社会行为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Granovetter(1985)得出,企业无论是在自身内部情况还是外在的内容表现方式上,都受到了外部社会环境的严重影响。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市场中的企业都是相互依存的,不可能游离于其他企业,因而,进一步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对内部控制控制鉴证报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市场集聚情况为切入点,从外部层面研究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影响。

(二)市场集聚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在考察企业的行为方式时,更需要我们关注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因为企业不是游离于其他企业的影响而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企业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一个子系统。对于企业来说,其所存在的外部环境范围有大有小。王化成等(2011)研究结论得出,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宏观和市场环境,而市场环境中又包括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各种市场及产品要素。本文中以市场集聚为切入点,是因为市场集聚是市场环境中的一个所要考察的角度。市场集聚的程度不同,表明其中的企业之间竞争强度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进而会对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然而,市场集聚又会对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产生哪些影响呢?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Madhavan(1995)发现,企业财务信息披露越规范、信息含量透明度越高,其更容易得到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认可,进而会提升公司股价。当存在“柠檬市场”效应时,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可能会被低估,为了降低这种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对外披露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成为许多公司的理性选择,进而有助于增强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沟通与交流(Healy and Palepu,2001)。既然带来如此多的益处,那为什么又会有许多企业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呢?在利益的驱使下,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信息。市场中的企业是紧密联系的,其通过观察彼此行为进而产生交易,如果企业披露财务信息所带来的专有成本越高,就越有可能有选择性地披露政策(White,1981)。在一些相对集中的市场行业中,公司之间的投资选择策略都是相互影响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市场竞争程度不同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充分披露财务信息以吸引外部投资者和酌情披露自身财务信息以避免企业重要资料外流之间做出权衡。

笔者认为,在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在是否自愿地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上作出选择,市场集聚与企业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程度呈现差异化现状。当市场较分散时参与竞争的企业较多,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不是很明显,企业之间的竞争大部分表现在产品差异化等方面。此时企业之间的市场依存度较弱,对其他企业的发展策略产生的影响较小。所以公司一般不愿意通过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以获取竞争优势。然而随着市场集聚程度加大,企业之间的市场依存度逐渐增强,对其他企业的发展策略产生的影响较大。此时,企业愿意通过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向外界传递积极的财务信号以获取竞争优势,在承担较小的成本下,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是企业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因此,在市场集聚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在市场集聚程度继续提高时,市场中便出现了企业垄断的趋势,相互之间的依存度逐渐降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向外界传递信号的作用也在逐渐降低。当集聚程度非常高时,市场中便出现了完全垄断,行业中没有任何其他企业的竞争,企业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已显得无关紧要。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1: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可能性与市场集聚程度呈现倒“U”型的关系。

(三)实际控制人与市场集聚共同作用时对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影响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往往是企业大股东及相关代表,在企业内部治理中这些人居于主导地位(Dyck and Zingales,2004; 刘志远、李海英,2010)。然而,由于企业实际控制人存在差异,其在追求利益时的行为方式也略显不同。即使企业身处于同一市场环境中,对于披露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等各个方面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

在倒“U”型的右侧,随着市场集聚程度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逐渐增强。在目前的政策法规中,国有企业首先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督披露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然而国有企业目前改革还不是很彻底,又迫于政策的压力,只有首先披露受到强制要求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国有企业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比例近乎达到80%,而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的披露程度不到30%。由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所以企业通过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来增加其竞争优势并不显著,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也因此失去了其原有的竞争力。(简泽,2011;渡边真理子,2011)研究结论表明,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市场中,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也容易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反之,非国有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有立足之地,迫切要求通过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向外界传递良好的财务信息以获得主动权,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倒“U”型的左侧,当市场集聚程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在继续增强的情况下,市场中便逐渐出现了垄断,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下的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竞争优势显著降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通过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所带来竞争优势的动机也在大幅度下降。同时,在市场集聚程度较高的环境中,国有企业走向垄断地位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些国有企业通常规模较大,数量较多,在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监管后,其通过对外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以获取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形象的动机不断上升。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2:在倒“U”型的左侧,市场集聚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更不愿倾向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在倒“U”型右侧相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沈洪涛(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沪市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披露状况一般优于深市。所以,本文选取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根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所列的行业门类,对每个行业内的上市公司都取了一些样本进行分析。

本文选取2010-2013年的全体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为了保证文章研究的准确性和谨慎性,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了如下筛选:第一,由于金融保险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公司治理、行业特点等方面与其他行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剔除金融保险行业公司。第二,为了避免研究异常值的出现,从原始样本中剔除了财务状况异常的ST、PT及数据不全的企业。最后得到有效样本公司694家。文章中使用的相关财务数据均来源于锐思金融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样本公司的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等信息通过对年报进行手工收集、整理而获得。

(二)变量设计

本文主要是研究基于实际控制人和市场集聚两个变量对企业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影响,设计变量主要包括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三大部分。选取剔除金融保险业的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自愿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为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衡量指标为ICAR,即通过查阅企业相关年度财务报告,若样本公司自愿披露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则赋值为1,否则为0,解释变量包括市场集聚程度,衡量指标为赫芬达尔指数(HHI指数)和实际控制人的性质变量,若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控股,则SOE为1,否则为0。同时为了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对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影响,结合本文实际研究目标,选取公司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盈利能力(ROE)、审计意见类型(Audit)、董事会构成(IB)、事务所类型(Big4)并选取行业及年份为虚拟变量。变量描述见表1。

(三)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上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1,借鉴了现有的文献,以市场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查阅已有的研究文献并参考已有的有利于本文研究成果的结论,将公司规模、财务杠杆、企业是否盈利、审计意见类型、独立董事比例、事务所类型等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影响较大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Logit回归模型(1),如下:

为了检验上文提出的研究假设2,以赫芬达尔指数的中位数将所有样本分为两组,以便观察在市场集聚程度相似情况下的实际控制人是否给企业自愿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带来影响,构建了如下模型(2):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将选取的研究样本按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情况分成两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情况不同,得到的各变量之间也存在差异。平均来看,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企业实际控制人属性为非国有控股的均值(0.3402)和标准差(0.3924)明显高于未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企业的均值(0.3110)和标准差(0.3846),而且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组的赫芬达尔指数的(即HHI指数的均值=0.1434)也明显高于未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组(均值=0.1296),与前文的分析基本上相一致。此外,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组的公司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盈利能力(ROE)、审计意见类型(Audit)、董事会构成(IB)、事务所类型(Big4)与未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组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二)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1、研究假设1的结果检验分析

根据表3的检验结果所示,HHI与HHI2的符号相反,表明市场集聚程度与企业的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呈现倒U型关系,本文的研究假设1得到了验证。市场集聚程度相对较高的企业更愿意通过披露自身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来向外界传递企业良好的运作信号,以便得到更多的外界投资者的支持,从而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当企业处于市场集聚程度相对分散或垄断竞争的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较弱,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对自身影响不是很大。为了避免在向外界传递信息时暴露企业自身的缺陷,企业一般不会积极地向外界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对于控制变量的结果显示,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企业盈利能力、审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为企业更倾向于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但是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经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反而不是很倾向对外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以前研究结论不同的是,董事会构成中的独立董事比例这一研究变量不显著。

2、研究假设2的结果检验分析

表4显示了模型2的回归检验结果。检验结果表明,赫芬达尔指数(即HHI指数)的预期符号仍与前文的预期符号一致,但是由于模型2中加入了交互项,降低了此变量自身的部分效能,因此这一变量的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

在均衡点的左侧时,HHI×SOE的系数统计上显著为正,说明处于相同的市场集聚程度中时,实际控制人为非国有控股时企业更倾向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本文的研究假设2得到了验证。但是在均衡点的右侧时,此系数仍然统计上显著为正,与我们预期相反,并没有出现显著负相关的研究结果。估计这可能与监督和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则制度要求有关。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内部控制报告不同,它属于企业自愿性地披露相关信息。对于获取竞争优势没有更多需求的国有控股企业,监管部门对其也没有过多强制性的要求,因此其对于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动机并不强烈。

(三)稳健性检验

首先,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使得研究结果更为稳健,对全样本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年度的Logit回归分析,研究结果与本文预期基本相一致。其次,赫芬达尔指数(即HHI指数)指的是一个行业的整体市场集聚程度,并不能充分反映每个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实力,通常以往的相关研究中通过构建企业的有效竞争力指标体系来评价整个行业内的整体竞争力水平。本文以财务健康状况(P/L)、主营业务利润率(MOP)指标近似地替代个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对本文进行稳健性检验。因为企业在一个正常的同行业生存环境中,可以预期财务健康状况良好、主营业务利润率高的企业其自身的竞争能力也越强,反之则亦然。由于这两个研究指标均表现了企业的盈利状况,因此删除了原有模型中的研究控制变量ROE,保留其他剩余的控制变量。由回归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前文的研究分析基本上相一致,本文提出的两个研究假设均得到了进一步支持。

五、结论与局限性

企业自身内部的各个方面因素会影响到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及其带来的结果,并且企业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也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市场集聚这一外部因素对企业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影响。通过相关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结果检验,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市场集聚程度与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概率呈倒“U”型的关系。可能是因为集聚程度较高的市场比相对分散和垄断的市场更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营策略等,所以企业会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带有一定的可利用信息的同时又不会对外泄露企业商业信息秘密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是企业选择传递信息的手段之一。

第二,市场集聚程度会与企业实际控制人相互作用以便影响企业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即使企业在面对相同的市场集聚程度时,实际控制人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结果。当市场集聚程度逐渐增强时,由于非国有控股的企业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竞争优势,所以其更愿意通过对外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来向外界传递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号,以便解决公司内部复杂的治理问题。

这些研究发现在内部控制鉴证和信息披露方面不仅丰富了其经济研究后果,还对监管机制、企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等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意见和参考价值,有利于上市公司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内在披露动机。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第一,由于获取数据的限制,只收集了上市公司的数据,而没有获取非上市公司的数据,所以赫芬达尔指数(即HHI指数)的计算没有囊括各个行业中的所有企业;第二,理论上讲,市场集聚程度的均衡点虽然存在,但是目前尚没有准确地确定其具置。

参考文献

[1]Bedard J. C., L. Graham. Detection and Severity Classifications of SarbanesCOxley Section 404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 (3):825 C855

[2]Doyle J, W. Ge, S. McVay.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7,82 (5) : 1141 C1170

[3]Dyck A., L. Zingales.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4(2):537C600

[4]Ferry L.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for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From Practice to Theory[J].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11.43 (2):147C148

[5]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91):481C510

[6]Healy and Palepu.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rporate disclosure, and the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1(31):405-440

[7]Madhavan A. Consolidation,Fragmentation,and the Disclosure of Trading Information [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995(3):579C603

[8]Ogneva M.,K. R. Subramanyam, K. Raghunandan.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ity: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04 Disclosur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255C1297

[9]White H. Where do Markets Come from?[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1(3):517C547

[10]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2):85-88。

[11]渡边真理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金字塔式结构和侵占行为―来自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J].金融研究,

2011,(6):150 -167。

[12]李小燕,田也壮.持续改进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标准的研究C基于组织循环理论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8,(5):

46-52。

[13]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2):45-52。

[14]刘志远,李海英.理财目标、股东权利配置与投资者保护[J].会计研究,2010,(7):40-45。

[15]王化成,张伟华,佟岩.广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的研究框架回顾与拓展[J].科学决策,

2011,(6):1-32。

Actual Controller, Market Agglomeration and Voluntary Internal

Control Attestation Report

FENG Qi

(Baoji Branch of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Baoji Shaanxi 721300)

第7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项目课程 财务报告分析 课程改革

一、引言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一直沿用普教“改良型”的学科课程模式。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严重脱节,难以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把学科型课程开发转换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知识组织,将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模式,代表了当前主流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向。

《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课程,由于开设时间较短, 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都还没有得到充实和完善,教学中沿袭了学科课程模式,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本文基于课程改革文献的回顾,对财务分析工作进行广泛调研,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财务报告分析》项目课程改革,对满足职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文献综述

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教学与职业需求有效接轨是职教专家争论的前沿。经过职教专家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

(一)“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

职业分析导向课程开发的基础是社会职业分析和工作规范分析。国外主要包括: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课程方案MES、源于北美的CBE课程开发以及澳大利亚基于培训包的课程开发。余祖光(2000)认为这些方法的引进明显提高了我国职教课程开发工作的相关性和有效性。赵志群(2005)指出MES让人们意识到:“课程并不一定是固定和系统化的,有时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CBE的核心是职业分析,把职业能力看作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对于学科课程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刘育锋(2008)认为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它是以职业为导向的、能够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

(二)关于项目课程改革的研究

徐国庆(2003)针对理论与实践的割裂这一职业教育课程的老大难问题,指出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整合的必然选择,并就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开发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石伟平(2005)指出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思路是专业课程的项目化。但是姜大源(2008)认为项目课程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三)关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

姜大源(2004)研究了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认为其主体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基点,开拓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新维度。赵志群(2004)定义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因此,每个职业都具有其特殊的工作过程。姜大源(2008)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与理论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按照工作过程展开知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顺利适应工作环境。重视人的个性需求,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以上课程改革的文献分析,不难看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是对国外职业分析导向课程的借鉴和发展,是对项目课程的一种继承、改革与创新。经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才能实现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笔者以我院《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为例,详细阐述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三、《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自2009年9月起,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了有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团队,对《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进行了长期的实地研究。企业专家负责工作过程的深度调研和指导,保证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学校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具体改革思路是:首先,进行社会调研,做好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以其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其次,按工作过程对来源于行业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序化整合,形成任务学习的教学项目内容;最后,开展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实施,完成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组在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下,对财务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等进行广泛调研,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改革,明确地定位了课程目标。根据调查,每个企业都要进行财务分析,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设有财务分析岗位。在西方资本市场上早已出现财务分析师职业,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对财务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网上各大招聘网站都有财务分析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主要职位有:财务分析员、财务分析师、财务分析专员、财务分析经理等。从事财务分析工作的人员,一般先从事基础的财务分析工作,积累一定经验并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成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师、财务分析专员、财务分析经理、财务经理等。可见,财务分析工作有一条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发展规律。按照这一职业发展规律,读懂企业的财务报告资料,做好财务报告分析,这是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财务分析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内容,而且《财务报表分析》也是特许财务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Analyst,简称 CFA)资格考试课程之一。

因此,高职院校开设《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目标的定位:从最基础的财务报告分析能力入手,培养学生分析财务报告、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的财务分析能力、预测公司财务收益和风险、提供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的能力;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等。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沟通、协调、合作的社会能力以及渗透其中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最后为学生提供由财务分析员到财务分析师再到财务分析经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为了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将典型的财务分析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处理,以工作过程的展开顺序为依据,整合序化课程项目内容。

财务分析工作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借以帮助利益关系主体改善决策。其工作过程如下:(1)明确分析目的(不同的分析目的,决定不同的分析内容);(2)列出分析计划;(3)搜罗分析依据(主要包括:被分析单位的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4)具体分析并得出结论和建议;(5)撰写分析报告。财务报告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一项基本工作,也要遵循这一工作过程。

基于上述财务分析工作过程,《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组几经研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需要出发,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在工作要求和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确定本课程的内容框架为“工作认知――基本方法(工作所需方法)――各项报表及资料分析――综合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按照这一框架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点,遵循能力递进式的项目序化方式,设计了10个项目22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具体项目内容相互联系、层次递进。先是认知财务报告分析工作,紧接着根据工作过程围绕具体财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各项报表、报表附注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然后扩展到专项财务分析,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的分析方法进行专项阐述;最后是综合财务分析,阐述如何运用杜邦分析法、效绩评分法等对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面临的风险等进行分析,直至写出财务分析报告。在每一个教学任务中,都以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实例设计学习情境,以这些情境为载体实施教学。

(三)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为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上述财务分析工作的调研分析,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首先,修订了《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项目载体设计。然后据此制定实施层面的课程整体设计方案,借以指导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学会财务分析工作。

在《财务报告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贯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即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我要学”的学习主体。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用项目和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将知识、技能传授与职业岗位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从形式上的工作过程去获得实质上的工作过程”到“个体整体思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共同的工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灵活多样的课程评价,突出能力考核

上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实现还需要相应的考核评价来鉴定。首先,改革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的考试制度,采用过程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过程中推行形成性考核,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项目实训和技能测试成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其次,按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纳入课程考核,做到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考评。再次,在顶岗实习环节引入企业评价考核,企业评价和学院导师评价各占一定比分,保证学生在企业岗位的适应性。通过这些灵活的考评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结论

我院面向职业需求的《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项目设计、课程实施、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课程模式。经过重构的课程内容凸显了工作过程导向和项目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经过几年来的改革探索,课程建设的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但课程改革是一项难度颇大的教学研究过程,还需要长时间的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和完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2.赵志群,赵丹丹,弭晓英.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2005,(8).

3.刘育锋.部分国家职教教学内容改革新动向及对我国职教课程改革新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8,(6).

4.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03,(9).

5.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6.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第8篇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 课程特征 “研究性”教学理念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会计报告及其他相关信息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授课教师应针对该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既能有效传授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熟练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方法对实际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知道如何阅读与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如何分析企业财务活动状况,如何评价企业财务绩效。笔者根据自身讲授《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实践,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特征的基础上,在“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一套教与学融合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特点

(一)《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目前国内《财务报表分析》教材体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报表分析和相关财务能力分析分作两部分。这一类教材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部分,具体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目的、作用、内容、原则和方法;第二部分是会计分析,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四张主要报表的全面分析,以及表中各个项目的分析要点和应注意的事项;第三部分是财务分析,具体包括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四大财务能力的分析。第二类是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能力分析相融合,这一类教材一般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具体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作用、方法和主要信息源,第二部分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析,具体包括各报表的全面分析、各项目分析、质量分析、结构分析、指标分析等内容。从教材体系可以看出,《财务报表分析》不属于会计学或财务学的延续和拓展,而是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该体系是在综合会计学、财务学等学科基础上创建的一门新学科。同时《财务报表分析》又是借助会计学、财务学的成果,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为解决经济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而产生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二)《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财务报表分析》是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课程,在这几门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涉及财务报表,但研究领域、目的不同。会计学中主要以会计报表的生成、编制方法、分析方法为线索介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仅限于比率分析法,分析内容主要是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增长能力等相关指标的计算、分析、解释。财务学则从财务预测、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评价与激励等管理职能角度介绍财务报表分析,目的是为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学提供的企业财务信息要满足多类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以标准形式进行披露,《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一座架在会计信息供给者(会计学)与会计信息需求者(财务学、经济学、管理学)之间的桥梁,它将会计学提供的标准信息转换成相关学科决策所需的信息,这种转换越全面、客观,说明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越好。由于各企业财务情况千差万别,报表分析人对相关会计理论、财务理论的理解程度不同,财务实践经验丰富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报表分析人对同一报表的认识、结论不同的情况,因此,该课程是一门学生应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大量实践、丰富自己财务经验的课程。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知识系统性较强。

从财务报表分析的定义和《财务报表分析》的教材体系可以看出,该课程是在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附表、附注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中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所做的分析和评价,整个体系前后相互联系,无法分割,而且由于会计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报表和报表之间,各种财务能力之间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学生除应具有一定的会计学、财务学基础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系统观念。例如:企业的经济活动从筹资活动开始,它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资本运用的起点,筹资活动结果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权益项目上,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不同的资本结构又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大小;投资活动是企业进行的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性支出活动,既包括对内投资又包括对外投资,投资的最终结果形成企业的各种资产,形成不同的资产结构,不同的资产结构既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小,又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大小,而企业的经济活动还包括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其所涉及的信息资料还有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又会影响企业下一个营业周期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任何认为进行局部分析即可获知公司全局信息的想法如同瞎子摸象一样,会导致对公司真实状况做出错误认识,对公司未来发展做出错误估计,只有从动态、系统的角度才能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财务情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二、如何以“研究性”教学理念改造《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

由《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特点可知,该课程的讲授与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讲授应该有所不同。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讲授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资料,以及相关其他资料的分析,全面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重点在于教会学生以系统的、全面的、多角度的思维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不仅对学生进行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分析工具的知识讲解。此外,笔者还认为学生要学好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不仅要做到课堂上认真聆听教师的知识讲解和分析,而且要积极参与实际公司案例分析,只有自己动手,才会系统思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研究性教学”是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并践行的大学教学理念,20世纪80年代,“研究性教学”开始在美国乃至欧亚教育实践中悄然流行,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内诸多高校以此意见为指导纷纷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教学改革中。“研究性”教学具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主题的问题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评价结果的综合性等特征,是培养具有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笔者就以自己在《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加以介绍。

(一)传统课堂讲授,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传统课堂讲授是在教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传授式的、注入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效率较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信息输出,但弊端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比较被动,学习体验较浅,最终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深,接受程度不强。虽然在《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中都对报表的编制及分析,财务能力主要指标的计算都有介绍,但这一部分内容毕竟不是该课程的重点,授课教师所用课时有限,所以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快速将这些知识点逐一回顾,帮助学生重新回忆原来学习的内容并加深理解,形成一个新的、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以服务于课堂案例分析和小组案例分析。

(二)课堂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自主不懈的探究,进而得出结论,并有所创造。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按部就班的表演,通过自己的表演将现有知识与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的教学模式,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探究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地分析、解决问题,激发不懈探索的激情与动力,促进学生在过程之中的体验、感受与发展。在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教材中,比较注重理论内容体系的系统完整,忽略案例的系统完整,各章节往往通过单独举例说明有关问题,不能做到对一家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所以,笔者在《财务报表分析》教学组织过程中,有意选择新疆本地的某家上市公司三年的年报资料,在对该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进行全面阅读,进行简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计算该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各指标,并做简单分析,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该上市公司的外部市场环境、战略选择和实施、资产质量、盈利质量、现金流质量和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全面研究、分析这家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通过小组制作PPT,公开答辩的方式汇报小组意见。通过分析研究,往往教师的结论与各小组的研究结论有相同之处,也有意见相左的地方,教师在点评时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明各自的论点、论据,这种师生平等、自由交流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深层次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对本地企业的认识。

(三)小组案例分析,综合塑造学生多种能力。

课堂案例分析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案例分析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培养。在教学初期,笔者就以五六人为一小组的方式,将授课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从新疆上市公司中任选一家,通过小组协作,模仿课堂案例的分析方法和模式,对该公司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撰写该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选择新疆上市公司是为了使学生对分析对象产生一种真实、亲切感,从而提高案例分析的热情。在讲授完一章或几章的知识内容并进行课堂案例研究分析后,专门安排课堂时间选择若干小组上讲台汇报自己研究公司的分析情况,要求学生采用团队合作,制作幻灯片的方式进行本小组的案例汇报,课后教师将各小组的研究分析报告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中,供其他小组学生阅读、交流,小组案例分析方式的实施,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教师的案例分析方法,而且可以全面地学习了解其他组的案例研究结果,使学生更多、更好地接触和了解新疆上市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组案例分析中,小组每位成员都有一定的分析任务,小组组长负责整个研究报告的总撰稿和协调工作,对于积极上讲台汇报案例研究的同学给予优秀的平时成绩,最后根据研究报告的质量和每个人在报告中贡献的大小,评定每个人的平时成绩。

小组案例分析能够塑造学生的多种能力。首先,提高每个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案例中,每一个人都有研究任务,案例的高仿真性,使每一位学生在特定环境和氛围里,充分感受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得不独立地分析案例,独立判断,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力。其次,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由于小组案例是对上市公司几年度的全面系统分析,工作量较大,信息系统性又较强,前面学生的分析质量和进度会影响后面同学的分析质量和进度,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学习如何在团队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协调,如何与人相处、合作,取长补短。最后,小组案例是对学生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小组讨论中学生之间的讨论、辩论,课堂案例汇报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使课堂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充满活力和灵气。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则要在突出本小组分析观点的基础上,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字精练,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这种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他人沟通协调的良好口头、书面表达能力,都是对未来工作情景的一种模拟,对学生毕业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有巨大的意义。

(四)开列课外阅读书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研究性”教学是广延性教学,其空间不局限于课堂,内容不局限于教材、作业,外部社会经济生活中与本课程、本学科相关的现实问题,更应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和审计学、证券分析实务联系非常紧密,教科书的内容与实务相比,过于理论、教条,缺乏可操作性,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学习能力,用经典之作补充教材的不足,笔者向学生推荐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沃伦・巴菲特的《巴菲特教你读财报》和《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等经典书目,向学生推荐夏草的《远离财务骗术》等热点书目,通过让学生提交读书笔记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投资大师的报表阅读、分析方法,以及投资大师的投资之道,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对于优秀的读书笔记,笔者还将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中,以供其他学生阅读、交流。

三、授课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以“研究性”教学理念改造后的《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气氛愉快、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合作,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得到学生的肯定。学生的报表阅读、分析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相关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得到较快提高,经过这种锻炼后,许多学生在大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证券投资大赛等相关比赛中都获得优异的表现。在以“研究性”教学理念改造的《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心态上,要放下权威思想,与学生共建自由、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智者、是知识的权威、是教学的中心和关键,教师独霸课堂,学生从属于教师,是知识的被传授和灌输者。在“研究性”教学课堂中,老师要把一部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是课堂内容的组织者,是讨论、辩论的引导者,其主要职责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研究和主动探索的情境,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投入到研究与探索中。二是具体的课堂内容组织技巧上,首先是案例的选择。无论是课堂案例还是小组案例,在案例选择上要把握信息全面、准确的原则。选择的案例是在权威网站上下载的完整的财务报告,以有利于对案例进行详细的、全方位的分析,而且应该搜集目标公司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以便进行财务报表的趋势分析。其次,授课教师要根据课堂知识点要求,充分做好课堂案例分析的准备工作,与其他课程的案例讨论不同,此部分的案例分析研究主要是授课教师应用所讲知识点对课堂案例进行开发性分析,授课教师要对案例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要揭示报表隐含的深层问题,要有独到、客观的认识,在讲解时还应注意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向系统看待目标企业财务问题。最后,要组织好小组案例的课堂汇报。在某一小组对自己的案例分析研究进行汇报的过程中,要认真聆听小组代表发言,积极启发和引导其他组的学生对汇报小组的案例分析情况进行提问,鼓励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及时肯定小组案例分析研究中好的分析意见及见解,指出他们案例分析中的优点和不足,在对案例讨论的发言进行评述时,进一步引申和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是评价方法的创造性、激励和引导性,传统教学中仅仅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一张试卷分高低”。“研究性”教学理念下,要通过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法,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究欲、学习热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学生“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进行量化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不仅记忆力好就能取得高分,创新性的大脑,实践性的双手,也是人才的核心要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同样重要,成功不仅是个人的单打独斗,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奉献。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评分办法中,笔者将期末成绩分成四大部分,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占50%,课堂案例占20%,小组案例占20%,读书笔记占10%,在课堂案例和小组案例成绩评定中又分别按照案例分析的全面性、创新性、贡献性、规范美观性等方面分别给予成绩评定,评分内容既包括对小组的综合评价,又有对个人的单独评价,在成绩评定中又分别按照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各占50%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

[2]荆新.财务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4.

[3]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4]樊行健.财务报表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5]闻新燕.构建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J].会计之友,2008.11.

[6]王晓莹.导向式教学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6.

[7]何云峰.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路向及模式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

[8]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9]李宏祥,姚利民等.大学研究性教学内涵、特征和过程[J].湖南社会科学,2008.5.

[10]任家华.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

第9篇

【关键词】银行 非财务信息 内容边界

信息披露是企业与投资者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投资决策虽主要依赖于财务信息,但财务信息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银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其信息透明度高于一般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层次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投资者的判断,对银行自身发展也存在一定影响。在理论研究上,非财务信息的内容特别是银行业非财务信息的内容缺乏科学统一的界定,难以发挥规范非财务信息披露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该领域的研究可以促进银行披露行为的规范,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的、可靠的非财务信息,对上市银行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以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

一、非财务信息内容边界研究综述

非财务信息的概念范围一直存在争议,有关其概念内容的研究呈现出两种思路:一种是罗列其所涵盖的内容;另一种则是从其与财务信息的关系入手,以类似于排除法的思路确定其范围边界。大多数研究都是绕过非财务信息的定义来直接讨论非财务信息的内容,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1、国外主要研究成果

FASB在《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指出,只有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一个项目才能予以确认进入报表;而那些不满足条件被排斥在财务报表之外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可以理解为,非财务信息不单由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1994年的研究报告《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中提出企业应披露的非财务信息包括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前瞻性信息、有关股东、管理人员的信息和背景信息。FASB在2001年的《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透视日益增加的自愿披露》的报告中基本赞同了这一观点。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S-K规程采用列举的方法详细规定了报表必须提供的非财务信息。SEC的S-K规程是目前关于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最规范的规章,但在其中并没有全面反映企业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与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要求。

安永于1998年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列举出了受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人关注的非财务信息。包括管理层质量、新产品开发、市场状况、公司文化、薪酬政策、与投资者的交流、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8类40种。但安永并没有站在理论的高度对非财务信息的定义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忽略了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97年发表的一份《报告非财务信息》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广义的非财务信息是指除财务报表和相关附注以外的所有信息,包括叙述性信息和量化的非财务信息,如经营比率、存货数量和雇员数量。

Meek(1995)将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概括为三大类:公司战略信息、扩展性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扩展性财务信息主要是指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收入表及现金流量表包含的基本信息以外的财务信息,如分部财务信息、无形资产信息等。扩展性财务信息是对通行会计报告系统所产生的财务信息的扩充。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公司背景、生产运作、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信息。

2、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吴联生(2001)在对会计信息的范围进行界定的同时提出非财务信息。他认为,“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是会计信息,它比财务信息的范围要广,它既包括财务信息,又包括非财务信息。但它仅仅局限于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特定企业的信息,并不涉及所有信息”。张绪军(2003)认为,会计信息从内容上看,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经济活动中有关财务活动的运动状况、变化和特征的反映,与财务信息相对应的信息为非财务信息。李晓龙(2005)提出,“财务信息是以过去引起公司权利和义务变化的交易和事项为对象,经过财务会计系统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而产生的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信息。进入财务会计系统计量的信息必须符合严格标准,而那些不满足条件而未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

马连福在2006―2008年期间对投资者关系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指标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采用列举方式分析非财务信息的内容方面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王蕙芳(2006)提出了在财务报告框架下的非财务信息的定义:非财务信息是指不以货币计量的,与企业财务状况不存在直接关系,但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无法进入财务报表内进行确认和计量但有助于理解企业财务信息的各种信息。耿黎(2008)认为会计信息应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指那些完全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相关性的,能够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进入财务报表的信息,以及附注中的解释说明和由财务报表扩展而来的信息。非财务信息是指与财务信息相对应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与利益相关人相关的,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约束的信息。

二、非财务信息的内容边界

从上文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赞同“会计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观点,并默认了“非黑即白”的逻辑,即非财务信息就字面意思理解应为财务信息的补集。但非财务信息是否只有会计信息中的这一部分,会计信息之外是否还有应列为非财务信息的内容呢?笔者的观点是,会计系统可以提供非财务信息,但非财务信息的提供者不应局限于会计系统,该信息的全集不应局限于会计信息。从FASB对非财务信息的定义中也可看出,非财务信息并不单由会计系统产生。在企业报告内容日益扩充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相关信息被纳入报告的范畴。一些已经达成共识的非财务信息内容,如董事监事的背景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等,其提供的主体并非会计系统,也很难理解为会计信息。也就是说,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互为补集,但全集为整个企业报告信息。

在假设整个企业报告信息为全集的情况下,考虑以往的研究结果,根据非财务信息的特点,可以将非财务信息定义分为核心和外延两个层次,具体内容见图1。

非财务信息的核心信息是指以会计信息为全集情况下的财务信息的补集,该部分信息与企业财务状况不直接相关,但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无法进入财务报表内进行确认和计量,但有助于使用者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其基本载体为报表附注等。非财务信息的外延信息是在以企业报告信息为全集的情况下,即企业报告信息里除会计信息以外的部分,基本上涵盖了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包括各种生产经营的历史信息以及预测性战略信息。

基于以上分析,非财务信息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背景信息:企业经营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企业经营活动和资产的范围与内容,所处行业的特点、产品生命周期及产品结构。第二,经营业绩说明:经营活动指标、成本指标、关键经营业务指标、关键资源数量与质量指标。第三,管理部门的分析与讨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变化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四,前瞻性信息: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管理者的计划,包括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将实际经营业绩与以前披露的机会与风险进行比较。第五,社会责任:环境责任指标,包括资源、环境等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如企业员工构成、员工安全和健康信息以及培训、福利和社会保障信息;企业经营对当地的影响,包括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等。第六,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与开发创新能力、员工能力、资源利用情况。

三、上市银行业非财务信息的特点

上市银行作为区别于一般上市公司的特殊企业,在提供非财务信息时,会有一些调整和变动。第一部分的背景信息应加大对资本充足率及结构的披露。第二部分的经营信息中的产品信息应主要考虑贷款及其他业务的披露,并强调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的清收。

此外,内部控制和风险是商业银行需要特别加以重视的部分,该部分包括各种风险水平、应对的措施及表外业务的披露。风险水平已经得到监管层的重视并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中加以规定。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财务具有自由度大、透明度差的特点,其实质是或有事项,银行最终到底是否发生损失或收益,只有在未来才能得到证实。类似于备有信用证的担保和承诺事项均需对其性质、涉及的金额、发生的条件及概率进行分析并加以披露。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增强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原则,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此问题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另外,商业银行也要考虑社会责任问题,如绿色信贷和赤道原则的执行等。

经过调整后的银行业非财务信息内容可通过实证及调查等方法确定其受投资者重视的程度并加以排序。由于非财务信息的很多内容并非强制披露,属于自愿披露的范畴,这会对银行业信息披露的方向起到一定的参考,也是该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

(注: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春蕾计划项目(2008BWZ035和2009AZZ0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绪军:财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概述[J].财会月刊,2003(3).

[3] 耿黎:非财务信息概念及披露内容刍议[J].财会通讯,2008(7).

第10篇

会计准则是企业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会计准则的发展推动着财务会计实践的创新。如何设定会计准则,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一直是会计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哈尔滨商业大学张林探讨了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债务资本成本的关系,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提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中国人民大学曹伟通过分析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及我国在会计准则及概念框架运用计量属性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及原因,提出了各计量属性(尤其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及概念框架中的正确运用方式。东北财经大学张先治等研究了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投资行为的非预期效应,发现在企业资本经营与管理控制的共同作用下,会计准则变革会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一种深远的非预期效应。

财务报告是呈报财务会计信息的载体。中国人民大学戴德明以财务报告的功能扩展为主题,探讨FASB采用的财务报告功能扩展模式和竞争性的财务报告功能扩展模式,建议采用一套基本财务报表和一张辅助财务报表模式,更好地兼顾“会计圈”的长远利益,更重要的是维护财务报告的基本功能。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及企业价值等研究进一步深入。哈尔滨商业大学杨忠海等研究发现,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后,上市公司更愿意发布补丁公告,而实施真实盈余管理之后,上市公司不倾向于发布补丁公告。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后发布补丁公告,对会计信息可比性可能有正向的影响。安徽财经大学程昔武等研究发现:盈余持续性程度越强,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也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不同部分的盈余对会计信息透明度与企业价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大连理工大学姚宏等研究发现,CEO、CFO任期交错可以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CEO、CFO任期交错方向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四川师范大学何凡等重点研究了CEO权力对CFO背景特征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关系的影响。东北石油大学李九斤等发现会计信息披露评级越高、盈余质量越好、会计违规现象越少,企业价值表现越好,而私募股权投资的引入可有效提升企业盈余质量,强化盈余质量与企业价值间的正相关关系。

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

南京大学李心合以公司财务学研究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为主题,从公司财务学研究的困境、对公司财务学主流的理解、公司财务学研究创新的基础、公司财务学研究创新的路径及公司财务学研究创新的方向五个角度逐步阐述了其观点,引起与会代表的共鸣与思考。

投资战略、筹资战略、营运资金管理战略和利润分配管理战略是决定企业价值的重要财务活动。郑州大学柳东梅探讨了企业O2O模式转型下的财务战略选择,并给出了企业成功实施这些战略的建议。中央财经大学刘俊勇构建模型分析了影响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决策的机制,发现由于内部博弈的存在,集团企业中的子企业没有动机自发地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并发现资金集中管理可能会对企业带来额外的财务风险。

资本结构是关于企业如何筹集到资产所需的资金,也就是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安排。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辛琳等试图回答“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应该怎么测量”的问题,构建具有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两个横截面的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构念体系理论模型。

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是为了解决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而引发的代理成本问题。实施股权激励机制对盈余管理、企业价值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南通大学沈小燕以光明乳业为例,深入剖析其实施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前后如何进行盈余管理行为。

74财务与会计201517安徽财经大学王烨等以海信电器为案例对象,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点的选择、股利分配方案的择机推出以及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前后相机盈余管理三个方面,对国有控股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行权价格设定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了分析。

三、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大数据理念为企业管理层合理配置资源和优化决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更好地应用管理会计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清楚认识其发展现状。企业只有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市场条件下激烈的竞争。

河海大学杨璐等针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里需利用管理会计进行转型升级的问题,探索性提出了管理会计体系在企业的推进建设中,企业文化重塑、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和人才培养三者交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利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实践具有一定可复制性的NG公司的案例分析,丰富了管理会计的案例文献。重庆工商大学陈乐娟从成本核算会计向预测会计的转变、从增值作业向价值链价值创造的转变、从单一战略向多元化战略转变等方面总结了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变化。吉林财经大学崔英波研究了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会计发展现状、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

拓展成本研究新领域,引领成本管理新方向,已成为企业在趋向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中关注的重点。哈尔滨商业大学陈旭通过分析战略管理会计的技术,建立了基于产品及关系维度的组织间成本管理框架;认为基于产品生产周期的角度,组织间成本管理应采用目标成本管理及持续改进管理方法。长江大学管理学院舒利敏等研究了企业不同类型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绿色证券政策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四、审计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与实践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国家治理的基石和保障作用。不同的政治制度差异以及法治与人治的政治价值区别会导致国家审计质量的差异。南京审计学院王敬勇解释了制度因素对国家审计质量的影响。经研究他发现,民主、法治及其两者的相互适应性能够显著提高国家审计质量;制度差异是导致国家间国家审计质量差异的重要因素;另外,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对提高国家审计质量也发挥了积极影响。南京审计学院何新容等认为建立完善的绩效审计问责制度是建设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应明确以审计机关为主导的多元问责主体及其问责权限等。北京交通大学李琰等利用我国2002〜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市场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三个方面分析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路径。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推动内部审计实践的变革。伴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实施,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内部控制再一次成为研究重点。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陈丽蓉等通过对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实施前后A股国有主板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强制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政府干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提升投资效率作用的发挥。汕头大学的龙月娥等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好,其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投资,而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提高了整个证券市场的理性程度,有效抑制了股价波动的“同涨同跌”现象,降低了股票同步性,提升了个股定价效率。

此外,与会代表分别从会计师事务所特征、审计师特征和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等对审计质量和审计意见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与交流。河海大学刘笑霞等研究发现,事务所人力资本特征对审计延迟具有显著影响,事务所的人力资本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中央财经大学曹强研究发现,审计师组织变更能提高该类审计师的客户与新事务所其他客户的财务报告可比性。西南财经大学赵梅研究了第三方媒体对审计师意见决策的影响极其具体的作用路径,发现新媒体负面关注度越高,审计师越有可能对客户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新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改善了审计师所面临的外部意见环境。中国人民大学戴德明等考察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对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增加了审计费用,导致审计风险增加,降低了审计质量。

五、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是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历程中的里程碑。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是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任务之一。哈尔滨商业大学卢凤娟按照改革方案的时间表,即我国应在2018〜2020年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分析应用体系,从政府财务报告分析应用体系目标、构建思路、组成等方面对政府财务报告分析应用体系构建提出了初步设想。哈尔滨商业大学丁鑫分析了现行政府财务报告在反映财政可持续性方面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健全政府会计三元系统,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并且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构建财政可持续性报表的建议,来反映我国财政的可持续能力。

我国对政府内部控制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还停留在明确政府内部控制概念和特征的阶段。哈尔滨商业大学张凤元等在介绍我国台湾地区和国外政府内部控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探讨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发展的可行性。江苏大学范炯葶针对当前会计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控制这一领域,主要阐述高校会计信息化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内部控制机理以及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六、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与实践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规范已为财务报告提供了良好的语法,但语义上仍面临挑战:分类标准不足于支撑XBRL的语义表达需求,现有XBRL分类标准的概念语义表达局限导致数据质量难以控制,并阻碍数据集成,如何建立概念语义形式化面临挑战。暨南大学的潘定探索建立XBRL概念语义形式化的方法,提出利用本体为分类标准增加语义形式化的思路和方法,引入部分论,建立XBRL分类标准的值聚类层次结构形式化的思路。

云计算作为一种企业界密切关注的信息化运用模式,在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同时,也促进了财务共享服务的革新。山东大学张志平等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日益重要,在深入剖析抑制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原因及问题基础上,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体系构建、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信息人才培养及管理基础等方面对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及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启示。重庆理工大学程平等分析了云会计下IT审计面临的挑战,考虑云会计服务模式特殊性并参考COBIT标准构建了云会计下IT审计实施框架,逐步给出云会计下IT审计关注要点,并利用云会计可信性评价辅助实施,为云会计下IT审计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七、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发展研究与实践

中国会计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周守华以会计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从会计及其发展、会计与文明、会计与国家治理、社会进步与会计理论重构等角度阐述其观点。他认为国家的治理离不开会计,只有通过会计的公平反映和有效控制,才能实现公平与民主。

第11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报告质量 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

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就是对财务报告质量是否能对财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提供帮助以及帮助的程度进行评价,质量一般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评价要素构成的科学和完整的总体,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内涵特征,基本构成要素涉及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现状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密切关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也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一套质量评价体系。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主体、目标及对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对外提供财务等其他信息的途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的主体就是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由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决定了不同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目标。例如:上市公司债权人是指将资金提供给上市公司的个人或组织,拥有按期收取利息及到期收回本金的权利,债权人评价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看是否能到期收取本金及利息;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利是企业偿债的重要依据。企业员工是企业重要的资源,是企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他们与企业的关系是长久、持续的。企业员工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此来保证薪酬的按时发放。

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对象是以上信息使用者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财务报表体系和由此体现出的财务能力。财务报表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附注等,财务能力是由财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反映公司各种能力的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

(二)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对象的方法。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对象的分析方法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式对财务报表相关数据进行汇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重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相互联系或相似的指标进行对照,由此发现差异并对财务报表进行评价的方法。比率分析法是利用具有相互关系的两个指标之间的比率关系来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方法,用倍数或比例表示。趋势分析法是将企业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的数据加以比较,以其某一期的数据为基数,计算其他各期对于基期的变动趋势。因素分析法是分析各项影响财务指标的因素,通过替换某种因素以确定这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比重分析法又叫结构分析法,是看某项指标占总体指标的百分比,显示的是各个联系项目之间的垂直关系。

(三)我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分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方法。主要通过以下步骤:首先对年报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董事会报告以及重要事项的阅读,确定公司的行业类型,提出分析和检查的重点;然后运用本文中提到的分析方法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比如同业分析、趋势分析;最后针对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公司财务报告中业绩出现异常变动或其他有重大风险的原因。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进行综合分析的主要方法是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设想

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有一定的不足,比如:上述各项客体指标和评价方法都是针对某一单项指标进行的分析,不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没有突出特定的重要指标,而将大部分指标等同看待;各种评价方法采取的都是定量分析,应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等。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重点突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并考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便于信息使用者清晰明了地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做出评价。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构建体系之前应先明确一些评价指标。

1.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综合性评价指标和单项评价指标。综合性评价来自于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所发表的审计意见和利用沃尔评分法、杜邦分析法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分析结果。单项指标包括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和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

2.财务报告列报评价指标。财务报告列报总体性的要求是公允列报原则,它是国际公认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制定的最高标准。相关指标主要包括列报内容的相关性及可靠性、列报形式的合理选择、表外信息披露的允当性。

3.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指标。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是指对有关信息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列报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此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指标又分为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内部环境指标主要是指生成会计信息的公司内部的控制环境即上市公司管理者和治理者是否诚信,内部控制是否得以良好设计、运行和维护。外部环境指标主要指外部审计和外部监管。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及阐述,我们可以此为基础构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我们采取的是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路,即分别构建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财务报告列报的相关指标体系、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指标体系,运用赋值的方法将各指标予以量化,得出各指标体系的评价分数,如表1―3所示。

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设置权重。因为不同的指标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中单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可靠性是最主要的两个指标,可以设置较大的权重,及时性、可比性应该设置稍小的权重,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涉及到很多的职业判断和不确定性,可以设置小权重。最后得分为各项得分乘以各自权重后求和。

其次,可以设置满分为一百分,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层次高的代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较好,反之代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不好。

最后,从整体出发,对各个指标的得分施以权重计算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评价分数。根据分数的高低以及所处的层次判断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至此,完成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价。

三、结论

由于上市公司因其组织形式已将股东扩大到社会公众,为了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各种法律法规也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对外披露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便成了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信息的重大途径。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财务报告,如何有效地评价财务报告便成了重大问题。本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介绍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概念并对财务报表质量特征进行了深入阐述,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方法的具体运用和不足,最后在建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上市公司已逐渐在我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一个理性、智慧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者,会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经济投资中获取更大的利益。S

参考文献:

1.夏成才.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朱允文.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2,(l).

3.钟伟强.公司治理状况对自愿披露水平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l).

4.王跃堂,张祖国.财务报告质量评价观与信息披露监管[J].会计研究,2001,(8).

5.魏明海.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的完善与运用[J].会计研究,2005,(3).

6.魏亚平.财务报告分析[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总部;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142-02

一、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

1.财务分析的定义。企业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数据、财务分析表以及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为基础,采用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通过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状况等的分析,评估企业现在或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为企业经营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和目标决定了具体财务分析工作的内容,财务管理范畴涵盖了财务分析,同时财务分析工作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之一。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2.财务分析对企业管理的意义。财务分析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意义有四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现在和过去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二是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发现公司经营管理中现存的或潜在的风险;三是有助于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四是为企业管理层作近期或长远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财务数据和信息支持。随着企业管理层对财务信息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财务分析工作内涵的不断衍生、财务分析手段的不断丰富,财务分析对企业管理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二、对企业集团总部财务分析工作的研究较为局限

1.企业集团的定义。企业集团,指的是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在统一管理基础上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一般包括协作型联合企业集团和从属型联合企业集团。本文中提到的企业集团主要是从属型联合企业集团,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集团中存在一个母公司和不同形式的子公司;二是集团内存在不同形态的公司组织;三是集团内的部分子公司已初步具备企业集团的特点。

2.财务分析工作与财务分析的关系。财务分析工作涵盖财务分析,但财务分析只是财务分析工作的一部分。除了完成财务分析之外,财务分析工作还包括制定与财务分析有关的制度、建立对财务分析的评价标准、搭建内部关于财务分析交流的资源共享平台、提升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等多方面综合型的工作。

3.企业集团总部财务分析工作的研究现状。近30年来,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财务分析技术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对企业集团总部财务分析的研究偏重于财务分析工具的使用、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较少涉及到企业总部如何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即做好集团总部财务分析工作的顶层设计、提高集团内各子公司财务分析的水平等。本文主要结合财务分析工作实践阐述集团总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重要内容以及面临的挑战。

三、企业集团总部财务分析工作的基本内涵

1.确立集团总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定位和基本思路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企业集团总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首先要确立财务分析工作的基本定位,并确定财务分析工作开展的基本思路。集团总部财务分析工作的基本定位主要有两点:一是实现集团总部综合管理职能和集团财务管理职能的重要工具,二是实现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两点定位,集团总部财务分析工作的思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考虑。(1)如何实现总部管理职能。企业向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对集团总部的职能有战略上的考虑和要求,一般而言,集团总部对各级子公司要加强垂直管理和控制力度,因此更加看重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力度、子公司之间的协同发展、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等。集团总部财务分析工作要促进集团总部职能的实现。(2)如何实现集团财务管理目标。集团财务管理一方面要保证总部管理职能在财务上的落地,建立一体化财务组织,健全财务管控体系,保证集团财务资源运行有序可控;另一方面要建立面向业务、创造价值的财务管理模式,致力于成为业务的“最佳合作伙伴”,实现集团财务管理的价值最大化,即成为公司经营的价值伙伴。以树立实施战略和支撑决策为导向,并且要建立以权责清晰、管控有效为特征的财务治理结构。(3)如何适应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集团财务管理工作与一般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关注的角度有所不同。总体来说,集团总部财务管理更关注框架、制度、内部控制、系统内培训、政府关系、监督和指导。如对于预算管理,集团总部更关注切块的预算管理;如对于资金管理,集团总部更关注资金管理的政策及指导,而不是具体操作细节,对于人才培养,集团总部更关注中高端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2.制定集团总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相关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集团总部的财务分析工作需要制度化和流程化。企业集团总部建立财务分析的制度或管理办法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从总部层面规划财务分析工作,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制度复制的方式促进集团内整体财务分析工作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工作可操作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误差。

一般而言,财务分析工作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主要目的;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主要依据;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适用对象;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职责分工;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主要方法;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主要流程;财务分析工作相关的考评要求;对财务分析工作资料的管理等。

依据制度的要求,对财务分析工作还可能需要制定相关工作细则、绘制工作流程图以及确立工作中的主要风险节点。

3.为集团管理层提供定期和专题的财务分析报告

(1)定期财务分析报告。定期财务报告是指向管理层定期报送的反应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报告,一般包括:分析公司当前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对公司经营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可能的问题风险提示等等。定期财务分析报告一般每月撰写,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的财务分析报告更为重要,内容也更为详细。(2)专题财务分析报告。专题财务分析报告是指对影响公司发展的重大政策、环境变化以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或趋势性的事件和因素的分析。专题分析报告的选题关注国内外宏观环境的重大变化、国家财税政策的重大变化、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对公司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等。通常而言,集团管理层所关注的方向也是财务分析报告选题的重要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财务分析报告的恰当选题也可以引导集团管理层从财务的角度去看待公司的经营战略和政策方针。

集团总部为集团管理层提供高质量的定期和专题财务分析报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是集团管理层了解集团总体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的重要渠道;是集团管理层对集团未来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做出预判的重要基础;是集团管理层作出科学客观的投资、融资决策的重要支持依据;是集团管理层了解集团总部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窗口;是集团财务管理实现与经营业务的融合、共享的重要途径;是集团总部强化财务内部控制、防范重大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等。

4.构建系统内财务分析工作交流、研讨的专业平台,提升整体财务分析工作水平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企业集团建立一支专业高效、协同一致的财务分析团队是实现财务分析工作职能、提升财务分析工作水平的基本保障。集团总部有责任也有条件为系统内的财务分析团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搭建系统内财务分析工作平台、建立财务分析工作交流和研讨通道是集团总部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职责,形式不一而足,但应致力于实现以下几方面功能:明确财务分析工作职能的重心放在为企业战略管理、经营决策和风险管控提供支持服务;强化系统内财务分析人员对业务单元的重视和熟悉;推广关于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的良好实践;提升系统内各单位财务分析工作的配合、协同能力;加强系统内各单位之间财务分析工作的共享与交流;鼓励财务分析人员在财务分析工作中拓宽思路、有所创新;通过交流平台为集团发现财务管理人才等。

一般而言,集团总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搭建财务分析工作平台:建立系统内财务数据共享数据库;共同撰写专题财务分析报告;组织系统内财务分析工作调研;组织财务分析工作研讨会;举办优秀财务分析文章评比等。

四、集团总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对集团管理层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1.集团总部财务分析工作是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集团总部开展并不断提升财务分析工作水平对集团管理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集团财务分析工作的总体筹划提高集团总部管理顶层设计水平,加强集团总部管控能力;通过集团财务分析制度建设丰富集团财务内控内容,提升集团财务内控管理水平;通过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掌握集团过往业绩、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前景的信息,掌握集团可量化资源的管理现状,为经营决策获得重要信息支持;通过提升集团整体财务分析工作水平,使集团内各企业管理层受益,增强财务分析工作的合力。

2.集团组织结构处于不断的变革中。企业集团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组织形式及管理方式随着集团发展战略的需要可能会发生变化。财务分析工作需要去适应变化并相应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3.管理层对财务信息使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投资人、债权人等对企业集团经营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集团管理层不断参与集团化经营管理运作,集团管理层自身的财务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加强,对于财务信息所给予的支持力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4.财务分析与业务的融合、共享能力。好的财务分析必须紧密结合业务经营,深入分析经营情况、企业资源配置效果以及经营风险,才能较好地发挥决策支持和管理推动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受到各方面资源的限制,如何能实现与业务的有效融合一直是财务分析工作需要面对的问题。

5.财务数据的分析口径的不断变化。集团管理层出于管理需要,所需要了解的财务信息与产权口径的财务信息不尽相同。系统内单位的管理归属发生变化,财务分析的口径需要相应发生变化,有时甚至需要追溯调整分析。这也给财务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6.财务分析人员的配备和专业化培养渠道还不成熟。财务分析工作是一项较为专业化的工作,一名成熟的财务分析人员既需要熟悉集团业务,又需要熟练掌握财务分析技术,因此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但目前财务分析人员尚未作为专业人才来对待和培养,有些财务分析人员同时要兼任其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分析工作水平的提升。

7.关于集团总部财务分析工作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财务分析工作的实践性较强,目前学术界对集团总部财务分析工作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财务分析人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完善,缺乏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