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实训实验总结

物流实训实验总结

时间:2022-12-28 15:30: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实训实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流实训实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职;物流软件实训;教学方法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的硬件技能逐渐被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物流设施设备取代,突显了操控这些硬件设备物流软技能的重要性。物流人才的需求变化往综合型技能人才方向转移,企业高素质人才缺乏与高校人才培养不完善矛盾突出,因此高职院校抓好物流软件实训是培养学生掌握物流软技能的必由之路。

1 高职物流专业定位

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社会上需要的是综合的人才,我们进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不但要重视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构建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以企业岗位为导向。据2008―2010 届连续三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达 87%,就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达51%,一年后离职率达 45%。可见,本专业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高,但离职率和专业相关度也较高,人才供需结构矛盾使得很多学生转行业。因此学校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多个岗位的理论与技能,增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连接,满足企业的动态需求。

以技能培养为目标 。物流技能的学习与运用是以扎实理论知识为基础。物流理论决定了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物流思想理念。物流学生的培养应该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物流软件实训恰好是物流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课程,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物流思维下的物流操作技能。

2 高职物流软件实训特点

目前,代表性的物流软件有环众,中诺思,络捷斯特,星城软件,益达3D实训网等;其中中诺思专注于高职物流软件应用与比赛,环众专注于中职物流软件应用与比赛,星城专注于广东技能鉴定认证,络捷斯特和益达3D实训网主要从事高职高专的物流实训室建设,益达3D实训网在物流3D仿真实训中有所创新。不管各学校最终选择哪些软件进行物流实训教学,但高职物流软件实训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内容:

物流理论知识为基础。物流理论课程应在软件实训前开设,高职学生必须在大二第二学期之前学习物流基础,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技术等理论课程。在系统的物流理论知识引导下,学生在进行软件实训时能更主动和灵活,有限的实训时间内学生能自主地进行软件操作而不是老师在教学生才能学,或者是,老师边演示学生边做。

业务流程为导向。物流软件实训是多个子系统或者众多模块之间的操作,软件操作的顺序必须以物流业务的流程为导向,孤立的数据处理学生难以明白操作的意义,类似的操作也难以独立完成第二遍。需要以完整业务流程的案例才能逐渐引导学生熟悉软件操作,并达到学生真实模型物流运作流程的独立自主驱动软件实操技能。

培养操作技能为目标。物流软件实训是将物流的业务流程数据和信息通过计算机操作实现运营管理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操作过程中,熟悉物流业务流程是完成案例的前提,实训的目的,不单只是熟悉业务流程,更应该真实模拟仿真企业运作过程,应以学生独立完成案例为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多模块或多功能、多命令操作,学生之间分组配合完成一个案例的基本资料,仓储、运输、货代业务环节,软件模块功能操作,子系统之间的业务流程切换操作。

3 高职物流软件实训教学方法分析

课程教学目的。物流软件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构建模块化教学资源,通过实训教学岗位化、业务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软件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前准备:

(1)编写模拟真实企业的物流软件教学讲义。讲义不仅要讲述软件的原理,应用课程安排、详细学习过程和任务、具体多样并富有代表性实例和数据资料。

(2)制定物流软件教学计划和课时,制作上机讲解PPT课件,形成完整的教学系统。

(3)录制物流软件操作基本流程示范视频,教师课前软件流程示范并录制课时教学视频,有利学生自主学习细节和课后回顾,毕竟软件操作只能在实训机房才能进行,课后不回顾讲难以掌握,下次实训也跟不上进度。

课程教学方法应用:

(1)个人独立案例完成训练。给学生分配一个唯一的区别码分配任务和考核实训情况。

(2)班级分小组案例比赛训练。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例如六小组每组五人,分工扮演部门角色仓储、运输、供应商、客户完成完整案例并计时任务完成详情评分比较优劣。

(3)小组内再分组或分部门实训。领导与分工协作能力,适应企业岗位团队合作需要。

(4)模范学生演示实验操作过程。承受公众压力,为今后适应企业内训打下心理基础。

(5)小组代表演示实验操作过程。沟通了解同学情况,培养信任和知人善任能力。

课程作业要求:

(1)形成规范的封面实验报告。尽可能的规范模式格式,接轨企业的管理要求,潜移默化的适应公司的管理规范。

(2)截图做实验过程记录。截图记载详细的实训数据和实验信息,能形成规范操作同时方便查阅和找出错误反思反省,省去重头操作一遍的麻烦。

(3)画流程图。包括实验流程实验示意图和物流软件操作命令步骤流程图示。

(4)写出实验总结。总结是学生整体回顾实训的效果,为下一次实训归纳掌握的技能与技巧,更好的完成软件物流流程的实训模拟,甚至提出建议,改善现状并有所创新的环节。

(5)描述操作步骤。要求学生掌握物流流程与物流软件操作逻辑,是信息化手段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本质需要,是学生掌握软件操作和发现改进现行软件的途径。

(6)总结发现的问题和提出意见建议。培养学生操作使用分析发现物流软件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执行物流运营流程的情况,具备思考创新能力。

(7)实验报告编辑按照规范来完成,物流软件和办公软件结合使用,要求学生娴熟操作物流软件同时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展示操作成果。

(8)实验过程记录以作业(电子档或纸质报告)上交。综合评定学生实训资料依据。

课程考核。物流软件实训是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且各模块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学生进行考核:应安排学生在实训课结束交实训报告。通过实训报告,总结实训中的得与失,在物流理论知识上有哪些新的认识,在物流操作上是否有收获,以后还需要改进哪些方面等。教师应详细阅读每个学生的实训报告并打分。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实训表现、考勤等方面。总评应采取满分制,由综合实训和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判定,按60%、40%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

课程探索。引入企业人员参与物流软件的实训教学,可以通过专周实训,校内培训课程或者到企业相应软件使用岗位实习。需要物流软件开发企业和物流软件使用企业协助开展。学生操作的软件就是企业实际应用的软件,真实解决物流运营问题,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见识视野和对软件学习应用的信心。

4 结束语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科目,科学合理的物流软件实训教学方法将能得到其他实训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实训成本低,组织实训方便,实训创新容易(包括咨询、形式和学生创造性等),实训实现可操作性强,实训教学普及效果好,企业信息管理需求和学生就业直接应用。同时这是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宣传和普教途径,有效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的系统产学研互动。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物流管理 物流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143-01 一、独立学院物流人才培养定位

独立学院培养目标是“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学校要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独立学院在生源质量、师资结构和办学资源等方面既不同于一般的本科院校也不同于高职高专。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既要不抹杀学生成才的热情,又要不盲目地拔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充分实现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相一致[1]。

本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具有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及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接受供应链管理与设计、物流系统优化与运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供应链优化、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运营方面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二、物流实训室建设目标

根据我院的建院背景(我院为天津理工大学和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联合办学的独立学院)将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为培养面向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企业中的物料采购及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订单管理等部门是最需要物流管理人才的部门。根据以上目标,确立了实训室建设原则:

1.经济性原则:独立学院办学经费属于学院自筹,因此在实训室的投资上需要进行充分调研论证、进行严格的经费预算,在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备的情况下,进行整体设计,并以项目整体外包的模式进行建设,节省投资成本。

2.实用性原则:实训室学习要使学生理解物流过程及物流概念又能够通过有组织的物流作业模拟,提高学生掌握物流基本流程、环节与操作的能力,同时使得学生直观了解物流企业的实际流程和单据流转。

3.一体化原则: 实训室软硬件要实现无缝连接, 充分利用空间进行设备布局, 要体现了物流系统的理念,让学生更能直观的了解物流的内涵,认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4.仿真性原则:考虑到设备的使用周期和维护成本,同时避免采购“玩具型”、“游戏型”设备,本物流实训室硬件设备大部分采用技术指标不低于工业级设备。

5.可创新原则: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给师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创新空间,让他们可以自主设计,完成一些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

6.多层次原则:教育类型的多层次:能为本科教育、社会培训提供教学保障;使用者的多层次:能为教师、本科生、企业从业人员等提供学习研究场所;物流实训模拟内容的多层次:设计成手工、半自动、全自动三种方式。

三、物流实训室布局及功能介绍

我院现已经建成物流实训室包括硬件实训区(2407)和软件实训区(2409)两个区域。

1.物流实训室平面布置图

图中实训室分为左右两半,其中左边为软件件实训区2409,右边为硬件实训区2407,中间有通道。

2.物流实训室功能介绍

2.1硬件实训区2407功能设置

按照企业物流中心的真实布局和功能,硬件实训区划分为电子标签拣选实训区、自动化立体仓库区、生产加工实训区、搬运实训区、流通加工区、控制中心区六个实训区域。此区域包含立体仓库、重型货架、堆垛设备、自动化分拣线、电子标签系统、可追踪追溯生产线等多种设备。实训室的物流实训主要在此区域进行。主要完成《生产与运作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以及第四学期学生对物流设备的认知实习和第七学期的《物流实训》集中实践课程的学习。

2.2软件件实训区2409功能设置

软件实训区分为如下功能模块 :

①媒体教学区: 布置了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演示设备可以使学生对物流的宏观概念和整体流程有初步了解,并通过多媒体播放物流演示案例,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教学。

②教学课题研讨区: 此区域是由小型会议桌搭建的一个小型会议室,主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和集中讨论的场所,有效提高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③软件实训区:本区域根据教学需要,安装了供应链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物流仿真软件。根据职能分工,划分为物流中心平台、供应商平台、制造商平台、仓储平台、客户平台五个工作区,主要是按照供应链的理论模拟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的环境。

同时,为了保证其他相关专业教学,教学区能实现的主要功能:

①可以按照供应链上的不同角色(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客户、物流企业)进行综合演练,全程模拟实际物流流程。在本区域内,可通过网络设置将2407的硬件实训区的数据传输至2409软件实训区,达到软件和硬件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完全实现了无缝连接,整个操作过程均由终端控制操作,保证了学生进行现场演练的真实、直观效果,同时也为进行课题研究、项目分析提供了物质保证。

② 不仅可以辅助完成物流相关课程,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运输与配送管理、 供应链管理等。还可以通过模拟环境辅助完成《生产与运作管理》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等课程教学。

3.物流实训室功能总结

实训室在建设时即定位于开放、创新实训室,以保证理论与实训、实践有机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并能满足教学、科研、开发的需求。因此实训室实现了如下功能:

3.1实训室各软硬件系统既能够单独运行, 满足完成单项实验项目的需要, 也能根据实训教学要求进行灵活组合, 满足综合实训教学需要。

3.2实训室除了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基本需要外, 还兼顾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需要, 兼顾教师的科学研究需要。

3.2实训室各主体系统之间, 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等方式互联互通, 并能以局域网等方式传递数据; 在系统中所涉及到的供应商、 生产商、 物流商、 零售商等都可同时支持传统商务活动, 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

物流实训室主要开出的实训项目有自动立体仓库订货发货运行模式、自动立体仓库查询/盘点运行、模式供应链运输管理动态监控、人工分拣实验、分拣流程实验、入库管理实验、库存管理实验、出库与送货管理实验、仓库盘点实验、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模拟实验、立体化仓库订货、发货、查询、盘点设计与运行实验、供应链管理、供应商企业仓库布置设计实验、配送中心平面布置设计实验、物流仓储中心仿真设计性实验、RFID与现代物流管理、条码标签生成打印系统实验、条码的生成与鉴别实验、物资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实验。

四、结束语

独立学院要根据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物流企业实际的工作岗位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充分模拟物流企业的内部工作环境,让学生熟悉物流的齐个环节和实际操作方法,才能从使得学生真正在动手能力的提高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赵影.独立学院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讨.经济研究导刊[J],2011,(22).

[2]梁子姑.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中外教育研究[J],2009,(12).

[3]邓恢华.独立学院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消费导刊[J],2010,(5).

[4]牛玉君.浅谈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科技教育创新[J],2009,(10).

第3篇

【关键词】 物流管理 应用型本科 课程项目链 集成创新教学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急剧上升,教育部批准开设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200余所,另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在相关专业开设物流课程或增设物流方向。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较高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要求,因此为了顺应社会的需要,部分民办院校展开了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与教学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开设的课程较基础课知识更为抽象,综合性要求更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根据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特点采用适当的课程教学模式才能迎合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一、“三位一体”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为求学者提供了一个占领人类创造和积累的知识世界,以及选择文明方式的蓝图,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可以使学生逐步获得适应现实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研究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一个符合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根据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应用型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和培养规律,课程教学应重点提高学生三方面的能力:整合知识的学习能力、指导实践的应用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专业素养、厚实的理论基础和擅长实践的“能应用、能创新、能创业”的“三能”管理类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三位一体为核心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首先通过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展开物流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最后在两者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物流创新实验实训,最终达到培养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的目标。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集成创新教学体系

根据“能应用、能创新、能创业”的“三能”管理类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一种模式,两个平台”的集成创新教学体系。“一种模式,两个平台”的集成创新教学体系是指以课程项目链ICDOF为综合教学模式,以教师指导教学平台、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两个平台为教学平台的集成创新教学体系。在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理念指导思想下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具体如下。

1、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项目链。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项目链即ICDOF综合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基于项目设计的课程项目链ICDOF(如图1所示)培养模式来展开,通过项目将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融合起来,形成一个闭环学习有机圈。其中,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项目链ICDOF是指信息化理念(Information Idea)——物流认知(Logistics Cognitive)——物流设计(Logistics Design)——物流运作(Logistics Operate)——认知反馈(Cognitive Feedback),这种基于项目的学习,强调以实践性和综合性的项目设计为载体,以系统观念为指导,通过多种教学因素的集成,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信息化理念是课程构建的导向,信息共享机制贯穿整个链条;物流认知是课程项目链的理论基础,包括三大重点课程的体系与案例分析;物流设计、运作与培养目标的“能应用、能创新、能创业”相呼应;认知反馈环节是对以上环节的总结,学生通过总结提出问题,并将反馈信息提交给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反馈连接其他环节成为一个闭环学习有机圈,是知识理论学习的升华。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ICDOF综合教学模式通过创新项目设计与环境营造,将整个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有机、系统的结合起来,相应教学团队设计的各类项目为重要的课程教学载体。其中,信息化理念主要是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明确发展背景与职业发展规划,营造专业职业能力修习氛围,具体项目可以设置导论性课程的概念项目;物流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项目主要有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项目,如模拟大赛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最后,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项目,包括物流管理集成创新设计项目。

2、物流管理教师指导教学平台。根据人才培养定位,不断优化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案,编制与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指南、案例集、习题集、背景资料、教学课件,建设立体资料体系;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实时统计,作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善的依据,构建外部评价与 “开放式”考核系统。

3、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项目与职业技能项目,针对不同实践项目的目标、项目背景与来源、项目实施过程、项目效果评价等一系列实践平台的要素进行创新。

综上,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ICDOF综合教学模式及教学指导平台和项目实验实训平台,构成了 “一种模式+两个平台”全新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第4篇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应用技能、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应用技能的结合,辅以基本素质的培养,提升应用能力。在应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开展实习实践,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旨在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模式的基础

    在探索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时,从实际出发,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造学生的创新能力[6]。在基于理论、实验、实训三大物流学习平台,构建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应用技能、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于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理论知识是指专业或行业所对应的岗位及岗位群所需要的理论与知识。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突出自身特色,授教切合实际的专业知识,使得整个理论平台体系面宽齐全。避免重复讲授和相互割裂,使得课程不成体系。课程内容按照不同的需求设置,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进行师生互动教学,满足学生对专业领域知识探索的好奇心,从而更加认真、稳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学生在掌握物流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应对英语、计算机熟练掌握。这种方式对培养具有综合知识体系的物流“准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实践能力较差。通过实验教学的物流综合模拟实验、物流实训实验以及相关的实验网络课程可以改变学生实践能力差这一短板。然而要满足这一需求,建设实验平台,完善实验设备至关重要。支撑实验教学的各个软件如供应链管理与优化软件、物流模拟教学软件、物流仿真软件等,通过这些软件对物流实务过程模拟,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协助,结合课堂所学,提高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建立稳定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参观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信息技术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在参观、认识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再通过生产实习对问题进行深入地认识和了解,透彻地剖析问题,再以实验平台,仿真模拟现实岗位流程,找到症结所在,并尝试解决问题,提前为毕业实习进行岗位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模式的构建

    根据三大平台的作用,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色,提出了基于理论、实验、实训三大平台的四种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促进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优化理论教学。授教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书本内容以实验的方式过程化、具体化。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弥补理论教学单一死板的缺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理论教学加深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强化理论学习。实训岗位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地从实践中了解物流的整个流程,不断地深化理解,使得学生的认知从实践切实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升得益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教学辅助实训教学,实训教学细化实验教学。从模拟物流实务实验教学到实习基地岗位培训,实验教学让学生提前岗位培训,而岗位实习中更加细化了实验教学,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把从实验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放置到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加深入探讨和研究专业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理论、实验、实训的三大学习平台,相互促进补充,结合三大平台的优势,构建了“理论+实验+实训”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从理论上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消化,在结合岗位培训,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社会岗位,在应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开展实习实践,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让其发挥在相应的岗位上,创造社会效益。“理论+实验+实训”人才培养模式,从各方面锤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具体建议

    专业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模块和知识单元三个层次组成。每个知识领域代表了与物流管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方向,知识模块则是在这些科学领域范围内对物流管理专业整体知识进行分解[7]。每一个知识模块由若干个知识单元组成,知识单元是专业知识体系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课程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物流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多科目交叉学科,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8]。它不仅需要吸收应用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还需要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指导。表现在知识结构体系上,与物流管理专业直接相关的知识领域(一级学科)主要有:工商管理、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法学等。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因此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从物流学科界定出发,结合市场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自身办学定位选择不同的知识模块及不同的知识单元组合,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从而得出一套真正适合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随着环境的变化,年轻一代的学生更乐于接受新鲜以及富于挑战的事物。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一是基于导师制的创新实验训练,将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围绕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与研究方向,组织学生形成自主创新学习团队;二是基于各类物流竞赛平台,通过自主探索、老师指导、专家点评这样一系列环节,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竞赛的全过程;三是基于典型案例互动式教学,其目的并不在于陈述真知灼见,也不是提供唯一真理,而是通过营造一种开放轻松的环境,逐渐培养学生对于企业经营事务分析与决策能力。案例教学倡导学生对任何合理的答案都抱合理的怀疑态度,敢于挑战权威,各抒己见。四是以实验室为平台,让学生不再“纸上谈兵”,将课堂学习导寓于真实的物流模拟实务环节和职业训练环节,学生相互讨论和协助,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创新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专业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操作。因此,搭建教学实践平台,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本着物流公司化、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物流行业企业,与企业共建、共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断改善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将企业引入学校,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性实训,逐步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引入物流行业企业的业务工作标准,以此作为培养学生技能的验收标准;引入企业文化,熏陶学生,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9]。考核方式不合理是制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的考核方式仅仅是根据平时到课出勤率和最终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这样一个评价体系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弱化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建立更为科学的学生成绩考核体系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不可忽视的一方面。科学的考核体系由公共课考核模块、专业课考核模块、创新素质考核模块组成。在考核体系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实施的主体,应当赋予任课老师选择、创新考核方法的自主权,消除行政对教师考试权不合理的干扰,采用科学规范的督导制度,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考察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第5篇

【关键词】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优化方案

一、引言

近年来,物流产业被国家列为十大振兴产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为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十多年的发展,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但是,这两方面的培养实际做起来效果却并不理想,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探讨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如何通过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来进一步提升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水平,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我国物流业高速发展,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对高质量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培养高技能物流人才的重要部分。以工学结合作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模式,在培养紧缺物流人才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当前学生就业状况来看,劳动力市场需求呈现出显著的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却屡遭冷落,毕业生平均工资低,且多数人专业不对口。总之,高职物流教育离物流教育总体目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实验实训方面与物流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相差较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实践主要涉及校内的实训中心和校外的实训基地教学,但目前这两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企业反映学生毕业后真正上岗还是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笔者以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训环境限制。近年,各高职院校建了一些物流实训室,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多数实训的设备和场地并不令人满意,多数学校的物流实训室面积较小,里面摆放的实训设备多是微型的,在实训室里只是起到一个流程演示的作用,并没有真正的用途。这样的实训室,仿真的成分比较多,学生在操作中更多地只是了解一下各种设备的性能,难以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2、实训内容匮乏。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涉及到硬件使用和软件操作两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只是象征性地布置几个任务,让学生按照要求来完成。这些任务往往与企业实际运作的要求相差甚远。而在实训教学中,一般并没有相对真实的实践数据,实际上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实训任务。

3、实训教学方法落后。现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一般是老师先现场演示,再由学生分组操作,然后进行讨论交流。一次课下来,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时间并不多,而且一般这次实训课上完,这部分实训内容以后学生也不会再涉及到。这样其实学生对部分内容印象也不会深。让学生做一个项目,以任务为导向来完成相应的实训其实很少。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方案。总结近几年重庆工业技术职业学院及兄弟院校实施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并且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给出一些以市场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方案。

(一)优化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改建、扩建原有实训室,新建一个仿真型物流公司为满足物流管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按照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设备设施、软件、环境、岗位职责等样式添置设备、购置典型管理软件、制作实训沙盘、配套企业文化环境等,把实训室建设成具备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模拟、企业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等多功能型的实训环境。

(二)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物流管理岗位群的需求为基础,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定岗实习;改革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实验室模拟法等。某些内容可以直接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教学,可边讲边做。

(三)优化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要根据物流行业的职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科学设置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鼓励各高职院校按照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开办具体的物流专业课程。引进国外物流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物流高职教育的自身情况,合理地吸收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并且按照学生的级别,由深到浅、从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的安排课程顺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物流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师资队伍是办好物流教育的关键。物流专业的教师,要求既具有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的培养途径是让物流理论知识体系较高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定岗实习,以掌握专业技能,完善专业经验。

(五)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实践技能课程建设。构建校企共建高职物流实践课程的思路:成立由学院主管教学领导、合作企业高层管理、相关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实践指导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发展方向,制订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其次,在基层教学单位成立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为核心成员的实践课程开发小组,学院划拨专项资金进行实践课程内容的项目开发,同时学校要加强对课程开发过程的有效监控,及时完成实践课程建设的验收。

第6篇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德州学院经管系的三个专业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课,从前四年的教学情况分析,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传授知识的难度不易掌握。目前各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总共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本科院校的物流专业学生为对象的教材,这类教材需要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和运筹学的基础;二是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对象的教材,这类教材的内容相对又太容易,没有涉及到管理和方法的相关知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材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都不合适。

2、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不强。随着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不断增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差,他们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要不断强化才能掌握,这与大学的教学方式格格不入,很多同学直到毕业也没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这是掌握知识的最大障碍。

3、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目前,德州学院经管系还不能保证所有的课程都实现多媒体教学,且缺乏实践教学条件,教学仍旧是教师照本宣科,而物流的许多知识描述起来又比较抽象,尤其是企业物流,与人们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很多学生是听课看书凭想象,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针对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州学院经管系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且利用现有的教学和师资条件,选出一个条件合适的班级,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实验。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以前开设的理论基础课,自编适合该校的物流管理教程,做到既有物流基本知识的常识介绍,又有适当的管理方法的应用。配套有实践教学计划,在学校内部精品课程网站上,对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计划、课件、习题和案例等有详细的介绍,让学生时刻可以查到,充分了解和熟悉这门课的各项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做到传授知识与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相结合,循序渐进,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具体做法:

1、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物流的各个环节,除了运输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他环节消费者接触不多,光靠书本上的介绍,学生们掌握起来是很抽象的,对于各种物流设备及作业操作流程,如果能看一下图片和视频介绍,立即就变得很具体。

2、采用实训教学方法。物流这门课实践性比较强,很多基本的物流操作流程不是光需要理解,需要掌握会用,所以实训课是必需的,这在仓储管理这章的传授中尤其重要。通过实际训练,学生们对物流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步骤都能基本掌握,培养了实践应用能力。

3、利用项目案例教学法。案例分每章的典型案例和几章知识的综合案例,利用项目管理方法,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具体做法是在学生们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展示案例,让他们自行分组准备分析资料、形成讨论结果,再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4、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应用。在课程中部分章节内容还可以使用研究性教学。教师可以把某章的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单元,同学们自行组成研究小组,每个小组抽签获得一个子单元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准备,通过各种方式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讲授本组的学习成果,最后再由老师串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总结。

5、实地调研解决问题。实地调研的题目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是典型的企业物流案例。调研解决问题的方案由易到难。通过方案的制作,学到许多书本中难以学到的知识,提高独立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和撰写论文。除了掌握基本的物流知识,培养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其创新能力,鼓励同学们参加大学生的各种物流竞赛。物流大赛一般以物流公司的实际案例作为设计对象,通过大赛的方式,极大地激起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其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教学改革效果与推广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班的教学改革实践,效果显着,可以从期末考试及平时的竞赛及论文成绩对比看出来,如表1。(表1)可以看出来,实验班在基本知识的掌握、实践和创新能力都远远胜于其他五个普通班,新的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这也需要学校和系里的配套设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物流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但要求一方面具有相关的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有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所以,一方面学校和系里有条件要加强对物流老师的培训,多给他们提供参加物流类会议或论坛的机会;另一方面组织教师(或带队)到企业深入调研和学习,使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增强自己的实践管理能力。

2、改进物流教学条件。一是增加多媒体教室和替换现在陈旧的多媒体设备,让所有班的物流课程都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同时,平时要加强多媒体管理。二是建立物流实训实验室。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包括物流教学系统、物流设备、实训手册、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整套方案,以发挥物流实验室的功效。三是在当地寻找物流业务重要的企业或是专门的物流企业,合作建立物流实习基地,架起物流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平台。

第7篇

一、实际操作:理论结合实际,以上机操作为主

把企业使用的ERP软件操作,融入在教学中,通过软件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形成宏观企业物流观念。能使学生将来在企业物流实习就业很快能够上手。学生通过上机可以掌握以下几个功能:

第一,销售物流管理。通过案例数据,处理例行的事务,集中管理详细的客户、交易信息,对客户订单作出响应。利用EDI订单录入,提高及时性与精确度。实现CRM、客户信用的全面集成。降低直接、间接的销售成本,提高需求确认、信用审批、风险防范的运行效率及准确性。

第二,采购物流管理。能够处理汇集企业内的物料需求(BOM性需求、间接需求),处理从采购申请、寻找货源、询价比价、下达订单、送检暂收、收货入库、供应商对账的全过程,并针对价格合理性、供应商评估提供准备的数据。MRP、订购点无缝集成的请购管理,提高了采购的准确性,以满足品种、数量、交期、质量、成本等要求。

第三,仓库管理。用于管理从企业仓库、运输到退货在内的整个订单履行过程。它通过不断地管理和衡量成本与服务之间的权衡结果,来优化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并可通过不断满足客户的期望来令你的产品和服务与众不同。

第四,计划MRP。灵活设置计划层次,适用于扁平式和层次式两种结构的企业;灵活设置计划固化点,与销售管理、准时制生产管理系统紧密集成;灵活设置计划展望期和计划期段,详细计划无时段,滚动地编制主生产计划MPS。

第五,生产物流管理。车间排产及车间管理用于推式生产车间的作业计划排序和质量信息及工时信息的采集,提供车间级的计划执行和监控功能。通过灵活的调度和资源管理功能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量,并能够快速地对需求变化做出反应、发现及消除瓶颈,更好地满足生产计划要求。

二、仿真模拟:高仿真建设企业实验环境、企业运营角色

寻求高校实验室实训软件的高仿真性和性价比,校企合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双方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双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提供软件的仿真性和社会同步性,建起现实的、生动的、可模拟企业经营的平台,让学生足不出校就可在平台上体验、采购、

生产、物流、仓储、财务等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知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适应管理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教师开发完整配套的实验内容、实验数据、实验光盘和实训教材,从而使实训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实用性。

三、学以致用:针对区域企业分类,有针对性地选择行业、增加学员感性认知

第一,注塑喷涂行业。注塑行业的生产类型可以分为注塑制品、注塑机械、注塑模具、注塑原辅料等与注塑制品;工艺一般经过投料、注塑成型、冲压、印、组装工艺等。而随着不同的生产类型,工艺中略有区别,生产特点就是原料是以胶粒、色粉为主。但产品品种多变、批量小,所以企业在物料编码、BOM会有较大的工作量,同时质量受加工工艺影响较大,所以对产品批号、生产工序、IPQC、水口料的处理、工作中心实时负荷、投入产出状况。

第二,金属冲压行业。五金行业是离散为主、流程为辅的制造业,生产过程主要是金属加工和部份装配。五金类产品种类繁多,规格各异。

第三,PCB行业。PCB(PrintedCircuitBoard)为印刷电路板的简称,是电子制造业加工链中处于上游的一环,主要加工方式为针对基板进行多次加工,形成最后PCB板。印制电路是指在绝缘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制成印制线路、印制元件或由两者结合而成的导电图形(称为印制电路),或者是在绝缘基材上,提供元、器件之间电气连接的导电图形(称为印制线路),俗称线路板。

第四,电器组装。现今我国已是全球第三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国,电子信息产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包括通信、医疗、计算机及周边视听产品、玩具、军工用品等。从产业链上来看,包括电子元器件产品、IC、配件、电子中间产品(如车载产品)、终端产品。

第五,机械制造。机械制造业是历史悠久的工业形式,时至今日,其第一大工业的地位仍然无法被撼动。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是科学技术物化的基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是国防建设的基础;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也是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消费类机电产品的供应工业。

四、真实平台:实际企业案例数据,真实地还原企业的情况

第一,通过仿真环境针对企业运作的模拟演练,将在课堂掌握的理论与处理企业实际业务相结合,全方位体验和实践企业的管理理念,履行管理思想,感受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策的科学性与灵活,经营管理的整体性、协同性和有效性。

第二,了解企业内部是如何运作,如何跟外部机构打交道,如何制定可行的生产计划,如何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到最低,这对于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新鲜人来讲是有很大好处的。

第三,ERP实训是学生从学校踏出社会工作的一个桥梁,使之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积累了间接的工作经验,也为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要专业,针对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ERP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与失败,体验到竞争的意识,团队精神,职业素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郗蒙浩,王惠彦,李忠华.ERP实训教学之思考[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2).

2、黄美娟.经管类专业开展ERP实训教学的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第8篇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81

《生产与运行管理》是国内外高等学校物流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树立较高的质量意识与服务意识,能用现代生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管理生产流程,提高生产管理质量和运营效率。

《生产与运作管理》被高职高专院校设置成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安排理论48个学时,目前各学校的教学方法是以多媒体授课为主,布置作业和组织案例讨论,由于本课程理论比较难理解和实践应用要求较高,学生缺乏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工作经历,导致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效果不好,而且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现在各高职院校教师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由于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课程性质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足,学生对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感性认识,实际课程教学过程面临较大的困难。研究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对提高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人针对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和内容。

1 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 理解和掌握课程相关理论和方法较困难

按照教材讲授主要是生产与运作管理原理和方法,但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生活中也很难体会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述和一些视频资料来认识了解,因此学生学习这些理论和方法较困难,教学和实践很难结合,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1.2 无法满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安排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分析要结合相关理论和方法的运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没有制造性企业工作背景,很多案例资料都是国外翻译过来的,有的不适应国情,因此仅通过案例讨论很难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 课程实训设计不合理

现在各高职院校在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训方面,可能会安排一次到实习企业参观,也没有完善的校内实训室,因此实训效果很不好。

1.4 学生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在专业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不理解

大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认为通过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掌握生产企业的计划与控制知识技能,如果不去生产企业就业就不需要相关知识。这门课程介绍了很多通用的运营管理知识,较广泛地运用在商贸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这门课程为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课程提供支撑作用。

2 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

2.1 运用信息化软件

运用MRP和ERP软件在实验教学,除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外,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配备相应的实验,可以是课程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我们将科学合理设计这些实训教学内容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

2.2 企业案例资源库

建立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企业案例,以学生为主体经行案例讨论,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点研究分析案例,从中体会理论知识点的应用,从而使得案例讨论真正起到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达到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2.3 设计参观企业课程

参观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合理组织参观过程,总结参观后收获等等,教师只有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学生才能通过企业参观获得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认知。

2.4 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教学

企业专家结合所在的行业和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企业经营现状。

通过多年的建设,我们积累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针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特点,我们建立了与课程适应的实训室,经过这几年教学实践的实施,学生们普遍反映良好。

3 课程实训内容设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典型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结合生产运作管理的教学内容,设置了“设施选址与布置”项目,“生产组织与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项目,“库存管理”项目,“质量控制”项目,“现场管理”项目,“项目管理”项目。

通过“设施选址与布置”实训目,学生掌握生产设施选址各设施布置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运用仿真软件进行设施的模拟布置。利用顶岗见习期组织进行物流中心现场参观,加强学生对设施布置的认识和理解。

“生产组织与计划”项目作为生产运作实训课的实训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分析装配工序和产品组成结构图的方法,能够制定产品的主生产计划。

通过“物料需求计划”项目的实训使学生了解物料需求计划的制定方法,应用ERP软件的MRP模块,学生了解MRP的运算过程和一般软件的操作方法。

“库存管理”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库存管理与控制方法。实训可以通过模拟软件确定库存数量,根据库存成本和服务水平来判断库存控制的优劣性,从而掌握合理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

设置“质量控制”实训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企业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质量检验和控制方法,并能够运用EXCEL制作QC工具。

安排“现场管理”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生产现场的5S管理,定置管理、标识管理和目视管理。

通过“项目管理”实训,学生会使用EXCEL软件制定项目计划,找到关键路径并进行优化分析。

4 综合课程实训的实施

4.1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演练

该实训课程模拟一家装配式生产制造企业,已有几年的经营历史,但是经营状况不佳,学生按分组来模拟经营公司,经营公司以实物模拟的形式经行操作,为达到竞争的真实效果,将学生分为6-8组,每组5-7人,每组各代表不同的一个虚拟公司,学生分别担任企业的不同管理角色(CEO、CMO、C00、CFO等)通过7-8年的经营,学生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和技能。

生产企业模拟沙盘实训可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过程中,掌握枯燥难懂的生产计划制订、库存控制、产品结构图等专业知识,学生能够较好的体会运营企业需要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职能部门之间如何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策略,掌握如何制定有效的企业经营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沙盘综合实训,学生能高效地掌握生产运作的方法和理论。

第9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物流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ollowing the rule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talent training,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should insist on the teaching orientation of training the applied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take market requirement as guide, and optimize the talent-producing program. Meanwhile,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and establishment of a better teaching system should also be put on the agenda so as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who can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dapt to the personnel market as well.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cation-oriented; logistics

独立学院是在普通高等院校内部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借助于公办高校的办学优势和社会资金的投入,以民营机制运作,共享母体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当前,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下,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未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脱节现象较为严重。作为本科教育的补充,独立学院应找准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定位,在普通本科的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寻求突破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关系到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相对于传统的专业而言,我国的物流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教育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学科体系,基本是依附其他专业学科成长发展的,没有系统的物流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尚未形成规范,也没有经过市场验证,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操作能力不强,无法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2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由于现代物流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学科体系尚不成熟,物流专业的学科教育发展亦比较缓慢,远未形成较为理想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在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不够成熟,甚至有的是照搬照抄母体的模式,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直接引进,仅在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上做一些改造,有的是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做降级培养,盲目的把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降低,按照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组织教学,通过挤占职业学院的市场来谋得生存,背离了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规律和办学定位,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1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大多提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关于“应用型”的标准、规格和实现方式等问题界定不清,以至于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无法跟普通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区分开来,使“应用型”流于形式。而在这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物流毕业生,往往是理论水平弱于普通本科院校物流毕业生,操作能力又不及高职高专院校的物流毕业生,无法实现独立学院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人才的目的,影响了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2.2师资力量薄弱。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办学的基本要素,也是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自有教师所占比例非常低,对母体高校教师和外聘教师的依赖性很强。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时间较短,物流人才尤其是高水平人才短缺,很多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都是从与物流相近的专业转来,教师自己对物流专业的理论体系和专业技能尚未完全掌握。且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为繁重,教师无暇进行科研和教研,最终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2.3课程体系不健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依托于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相同,基本上都是按照物流管理的功能为模块开设专业核心课,但是在学科基础课和选修课方面的差距较大,有的偏重国际物流方向,有的比较重视物流信息技术,还有的强调物流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总体而言,课程体系尚不健全,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时所占的比重较大,实践教学环节少、内容窄,且很多实践教学环节都流于形式。

2.4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求配备完善的物质条件作为保障。而独立学院的民办性质使得其在硬件投资上比较谨慎,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费用所占比例又比较重大,这就使得大多数独立学院在物流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和更新上投入不足,实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5教材建设。我国早期物流管理的教材大多是从国外有关教材翻译得来,进入21世纪以来,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建设迎来了一个高峰,一直到现在,市面上关于物流的教材可谓数不胜数。但总体而言,物流教材种类不少,高水平教材不多,大多是低水平重复,缺少权威、经典教材,大部分教材理论体系不成熟,结构、内容雷同,案例陈旧,适用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教材较多,针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管理教材缺少,即使有教材号称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普通本科的教材并无多大差别。

3基于应用型的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独立学院大多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人才为己任,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格局不同,其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城市港口物流系统比较发达,有的城市的物流以配套服务于其制造业为主,泛泛的专业教育势必不能培养出与城市物流需求有效对接的人才。因此,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在物流专业内部开设货运、采购、物流信息技术等不同的专业方向,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应用型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就物流专业而言,要进一步研究应用型的标准和对应的人才培养方式。一般来讲,应用型物流人才是介于研究型物流人才和作业型物流人才之间的层面,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要掌握相应的操作能力,作为物流教育者,要认真审视其中的界限,既要避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面过窄,又要防止一味追求理论的厚基础,陷入了传统的理论教育。

3.2改革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组建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加强与地区物流行业协会的对接,多渠道调研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需求,改革课程体系,按照市场需求设定物流专业方向模块,基于物流岗位制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并为教师进行科研提供有效支持。

强化由企业业务骨干、行业专家、校外专家、本校专家组建的产学研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深化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指导专业建设和改革。组织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充分论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更好的落实,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更强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零距离,实现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

3.3加强物流实验室建设,完善办学条件。在物流实验室构建仿真供应链物流环境,较为真实的模拟物流企业的运营流程,能有效辅助物流理论教学。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能较好地熟悉作业环境、体验岗位操作、验证设计方案、执行管理活动、仿真策略执行结果,同时避免误操作引起的人身安全隐患,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当前的物流实验室已经进化到第四代,既能仿真物流企业的硬件环境、业务流程,又能仿真物流企业各种工作岗位及具体操作,可以省掉物流实验室的硬件购置及维护成本。因此,对于实验室建设资金较为紧张的独立学院,可以直接跨入到第四代实验室,既能达到实验室教学效果,又能完善办学条件。

3.4着力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较高的教学质量。建设“双师”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引进考核、评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营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加强校企紧密合作,畅通“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途径,可以聘请物流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授,或从第一线岗位上聘请既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又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的员工作为兼职教师,以提升教学质量。

3.5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主线,进一步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现有的实训条件,并引入第四代物流实验室,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和运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网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扎实的基础与条件,充分发挥与相关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作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巩固和拓展校外实习网络,改革创新实训、实习教学管理机制。成立行业专业教学指导小组,让行业、企业的管理专家、实务工作者参与专业建设,审定专业实训教学计划;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制定、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4总结

总之,作为独立学院,其物流管理专业应当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内容,改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标准,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江艳,伍应环. 区域经济发展中物流人才培养策略[J]. 企业经济,2012(11):80-82.

[2] 陈文艺.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6-139.

[3] 贺盛瑜,何求. 我国物流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1):70-72.

[4] 刘联辉. 物流管理专业KAQ-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中国市场,2013(5):5-8.

第10篇

关键词: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作为新兴的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对专业性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猛增。尽管物流专业的开设已经为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人才贡献。但是,作为新开设的专业,许多高校缺乏办学经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物流专业的快速发展。

一、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国内高校的物流专业大多是近几年才开设的,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供参考,课程体系的构建往往缺少必要的社会调查、取证,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尽科学,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视知识灌输轻视能力培养,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操作,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

2.师资力量薄弱

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比较滞后,缺少专职从事物流专业教学和研究的教师,许多教师本来并非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缺乏物流专业基础知识,对物流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把握较差。二是物流专业教师一般比较年轻,进入物流教学和研究阶段的时间比较短,然而物流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强的专业,不经过深入的研究不可能对这个专业有综合的了解;三是从实践上看来,多数教师没有从事物流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不熟悉物流企业运转流程、一线操作规程和物流合理化的方法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仅学习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学生是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

3.实训条件较差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必须安排条件较好的实训室,虽然有些院校为学生配备了良好的实训条件,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有许多院校不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工具和设备,以至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还有一些院校根本没有安排实训室,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纸上谈兵。实践操作对学生掌握物流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不能代替的作用,它能弥补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上的不足,也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阶段。

4.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的重要基础。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师数量偏少,对物流专业教学和研究不够深入,课程设置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重基础轻高级;重定性分析轻定量分析;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不足;课程之间的时间设置也不尽合理。

5.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物流专业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过于专注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的问题。然而,物流专业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仅靠传统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业务流程的具体操作,导致学生所学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二、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针对性的改革对策:

1.明确培养目标,找准教育定位

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特色课程导致很多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可谓大同小异,初看上去什么理论都懂,实则没有任何特长和竞争优势。鉴于现代物流的特点,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可以总结为如下三个层次:微观的物流技术操作层次、中观的物流经营管理层次和宏观的物流运营规划层次。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来保障和实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分期分批派遣物流专业教师至用人企业实习基地或者其它物流公司挂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尽早成为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另外,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或单位的物流专家到校讲座或者授课,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解企业物流管理新进展和新动态的机会。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

优越的校内实训基地是实践课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可靠保障。在技术、设备和场地等方面走在前列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在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指导下,建设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使之成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示范窗口。

同时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物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互利共赢共同进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当地物流产业园区建立专业培训场所,进行物流知识教育和培训工作。

4.增设专业导向性和物流管理定量分析的课程

目前,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上存在重文轻理的问题。现代物流管理比较注重对物流的定量分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也为物流定量分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认为,未来高校物流专业教学要在适当进行定性分析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现代管理软件和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

5.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物流专业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由于物流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高校应采取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案例教学,通过研究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还可以进行实验教学,借助物流模拟软件进行物流实验,使学生可以亲身体会物流企业物流管理的操作流程,加深其对物流知识的把握程度;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模拟游戏教学法等。

三、结语

总之,物流专业是一门具有良好产业背景的新兴的专业,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检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高校物流专业的教学工作,为社会和市场培养出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体系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04)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兴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犁相结合的产业在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物流所包含的每一个功能环节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去操作。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而由于交通限制、客户需求、服务质量要求等原因,物流操作往往是需要全天候24h作业,这种作业特点使得物流操作人员的需求成倍增加。并且随着信息技术、自动仓储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及相应设备大量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市场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对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迅速提高。因此,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具备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但由于在教学计划中培养方案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难以顺利从事物流工作,以至物流操作人才严重短缺。

1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脱轨

多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脱离了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片面追求理论性,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的倾向,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因为物流实训设备不足和实训场地有限,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上,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轨的。导致学牛实践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低,无法达到职业标准和岗位的需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教育理念滞后

由于物流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关物流管理的许多理论尚处于不断探索与研究阶段,使得物流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于物流实际发展。据调查,90%的物流教育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课本纯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灌输,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理念的创新刻不容缓。

1.3教学手段落后

物流专业的实践性极强,需要有相应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软件,但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设施比较薄弱,缺少应有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软件,这样的教学必然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j三要采用传统的简单化、陈旧化的教学方式: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影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里主动参与学习,这应是当前物流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以就业为导向,推进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2.1教学理念的创新

对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以物流操作人员岗位的需求为基础,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将岗位需求化为教学目标、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工作任务,导入学习过程,创新形成“植物生长周期循环”等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特别是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师资和实践环境的优势,使教学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树立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教学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埘于处理实际物流管理T_作中的复杂问题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表现在:①为学生提供一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学生犹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处理问题,分辨是非,提出方案,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③变“单向教学”为“双向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2角色扮演教学法

如《采购运作实这门课程的教学。首先,由教师选择简单的例子作为采购交易项目,指派学生担当不同的当事人,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了解市场,确定需求,决定成交的条件,并拟定一份采购合同,在课上进行演示,让学生按导师所说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模拟,最后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这样,学生对自己参与的事情印象会十分深刻,同时也熟悉了采购业务流程。

2.2.3项目教学法

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讲授物流配送课程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配送中心的选址、设计等流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配送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

2.2.4校内模拟教学法

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模拟企业采购、仓储、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流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采用物流现场教学实物模型、模拟沙盘、仿真教学系统等直观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手段,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工具。提高其在企业适应能力,同时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成本。

2.2.5校外顶岗实习教学法

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物流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行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实践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各学科,特别是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教学设施的建设

教学设施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载体,教学场所既要有数量较多的常规设施,又要有一定数量的先进设施,尽可能与物流行业技术发展水平保持同步,教学设施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将教学与实训有机结合,以实训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建设为主。例如要建立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的实训教室和“第三方物流”的模拟实验室,配备有“自动分拣机”“条形码识别机”“标准化集配车”等设备的物流管理模拟配送实验室,用于物流配送各环节的实践性教学。教学设施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只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实践环境的训练,才能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操作能力的提高,使毕业生顺利地就业。

4“双证”制度的实施

第12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经济管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2―0133―04

近年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成为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一股实验室建设的热潮,而其中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又成为了突出的亮点。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地方高校,无论是财经类的高校还是非财经类的高校,几乎都进行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或者类似的实验室建设,先后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经管示范中心),对经济管理学科的实验实训环节的改善带来了实质性的提高。在这些经管示范中心当中,属于理工类地方高校的不乏少数,其学校的特殊背景和其在学校中所处的特殊地位,都要求我们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认真的思考、研究和探索,尝试找寻出一条符合其特色环境和地位的,能够进一步推进其经管示范中心建设的,真正发挥其良好示范作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庆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理、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高校,其经管示范中心是2006年由原工商、经贸、会计三个学院的院级实验室合并而成,经过4年多的完善与建设后,现拥有房屋面积2000M2,资产总额近300万:其中各种专业软件和数据库10余种,总金额近70余万,建有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沙盘实验室、金融学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审计实验室、人力资源测评中心等多个专业功能性实验室,于2008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严肃而急迫的问题:如何开展经管示范中心下一阶段的改革和建设,如何体现我校经管示范中心的特色和优势,如何构建经管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使经管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学效果与对外服务功能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难题,我们所做的第一步就是冷静客观、准确深入的剖析经管示范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 存在的问题

1 建设经费捉襟见肘,经管示范中心的进一步建设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设备的老化问题也比较突出。

地方高校的建设经费本就不算宽裕,在每年并不算多的实验室建设经费中,作为理工类高校绝对主角的理工科实验室,毫无悬念地划走了绝大部分的预算,而所剩无几的经费要完全满足其他学科实验室的需要是绝无可能的,经管示范中心能够做的就是尽力在这有限的经费中获得最大化的支持。重庆理工大学经管示范中心每年能够获得的建设经费在40万左右,这个经费满足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没有问题。但如果是用于建设新的先进的功能性实验室就完全不够,所以,从2008年到现在,经管示范中心没有再建设一个新的功能性实验室,对于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所衍生出的对新实验室的需求完全无法满足。与此同时,经管示范中心的部分设备已经达到或超过报废年限,但由于其数量较大,总金额较高,更新换代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而一直无法进行,这也造成经管示范中心设备的运行效率较为低下,对现有实验实训环节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实验室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经管示范中心特色并不鲜明。

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经管示范中心往往都是以经济管理学科的视角来开展建设的,所以,尽管是理工类高校,但其经管示范中心的建设模式主要还是参考重点高校或者财经类高校的建设经验,对于如何体现和突出其本校优势的考虑并不多,其经管示范中心的特色并不鲜明。重庆理工大学经管示范中心建设了不少的功能性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和财经类高校的类似实验室无论是配置、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几乎一致,而对于能够体现我校特色和优势的汽车、电子等学科专业,在经管示范中心中完全找不到位置,给人的映像是“这的确是一个经管中心,这也仅仅是一个经管中心”。

3 缺乏主线强力联系,经管中心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服务程度不高,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对自身核心价值认识不清,对中心的特色打造严重缺失,造成经管示范中心缺乏主要线索贯穿全局。从单个个体的角度来看,经管中心每个专业实验室都发挥了应有的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经管中心整体的角度去看,则都是一个个分散的亮点,彼此之间没有联系,没有从整体和系统的深度去提供综合性的实验实训教学服务,学生只能严格的按专业按课程按部就班的进行实践活动,其掌握的也都是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没有连成线形成面。在缺乏对专业、学科的全面了解和综合技能掌握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法得以实现。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与重点高校的经费充足和与财经类高校的政策倾斜不同的是,理工类地方高校的经管示范中心几乎都存在以上三个主要问题,而这三个主要问题恰恰也是阻碍经管示范中心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在设计改革方案,构建经管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时候,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三个问题应该作为重要的考虑方向。

二 改革目标

重庆理工大学经管示范中心在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前期建设经验,以及对其他高校经管示范中心的改革与建设成果进行认真的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我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提出经管示范中心的改革方案。该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保证有限投入的情况上,最大限度解决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经管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机制。具体划分为以下三个子目标:

1 实现与工科之间紧密联系的预期构想,建设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从横向上拓宽经管中心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

我们在新建一个功能全面、技术先进、覆盖范围广泛的物流管理实验室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对现有的专业实验实训项目的改造工作,争取在两年的时间内,实现大部分经管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与工科之间的交叉与联系,如建设以工业产品为对象的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物流管理、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纳税申报、市场营销、广告策划等实验实训项目,最终将经管中心建设成为不仅仅是经管学科的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同时也是工科各专业开展与经济管理有关的实验教学的重要实验实训环境。在这个综合性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上,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形成以经济管理

为纽带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对我校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加强各个专业之间的联系与协作,构建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综合实验实训环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从纵向上深度发掘经管中心的服务潜力。

我们以创建经济管理创业模拟实验室为契机,构建一个整体化的系统性的创业创新实验实训环境。在这个综合性的实验实训环境中,跨年级跨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开展企业的创建与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创新,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同时,我们将加大对服务器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中心的网络带宽,以形成一个覆盖整个校园的虚拟竞争环境,甚至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高校,从而使参与竞争的人数大量增加,竞争的程度更加激励。我们还将加大相关配套软件的引进和自主开发,丰富学生管理企业的手段和方法,使虚拟市场更加接近于真实的环境,为学生更好地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供充分必要的条件。在这样的综合实验实训环境中,学生自主地综合应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3 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建设经济管理国际性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和国际性认证中心,实现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接轨,从高度上提升经管中心人才培养的层次。

我们将始终围绕国际化的方向来开展建设,在新实验室的创建和已有实验室的改造中,在新实验项目的建立和原有实验项目的完善中,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都将以国际化的高度来指导我们的建设工作。尤其是软件建设部分,我们一方面将积极引进国际化标准的实验教学软件、实验资料和实验案例,构建国际性实验实训教学环境;二是大力推动和支持各个专业积极开展实验项目国际化方向的改革和建设,使国际化经管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与相关的国际化认证机构进行合作,在现有实验环境的基础上,引入国际化认证培训系统和考试系统,建设覆盖重庆市乃至辐射西南片区的经济管理国际化认证考点,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 基本方案

1 原有设施的完善

对经管示范中心的原有的实验室环境进行完善,对落后的机器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确保经管示范中心的硬件条件完全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和后期建设的要求:同时对经管示范中心的网络环境进行较大的改进,实现经管示范中心与校园网的光纤接入,以及经管示范中心主干千兆网和到桌面客户端100M的建设,并争取实现经管示范中心的无线网络覆盖。

2 中心人员再培训

21世纪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从发现、发明到应用的周期愈宋愈短,新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不断涌现,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更新越来越快,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在这一趋势下,坚持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实验人员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提高教学、科研服务质量,以及“中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新实验室的建设

按照预期的目标,建设必要的新实验室,重庆理工大学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经管示范中心的现有条件,拟建设物流管理实验室和经济管理创业模拟实验室。

(1)物流管理实验室

该实验室以国际性的先进物流为标准,以汽车和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对象,构建现代物流的管理与运作环境。由4个环节组成:全球采购和销售环节、生产管理环节、物流运作环节、战略管理环节。

(2)经济管理创业模拟实验室

该实验室以国际化的(支持多种语言环境)、大型先进ERP软件为平台,结合多种专业软件以及定向开发软件,构建一个以国际准则和国际惯例为基础的,涵盖经管学科多个专业方向的,如: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专业)、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生产制造管理(汽车、机械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营销专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会计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专业)、移动商务(工商、企管等各专业)等的模拟企业经营对抗实验实训环境,主要包括七个环节: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环节、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生产制造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以上两个实验室的建设意图非常明显,物流管理实验室以汽车和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对象来构建,是为经管示范中心与该校的优势工科专业汽车和电子信息技术搭建一条沟通联系的桥梁,是实现与工科之间紧密联系所必须的条件;而创业模拟实验室以创办和经营虚拟企业为方式,将经管学科各种专业知识综合融汇,这对于构建综合性的实验实训环境,凝炼经管示范中心的核心主线将发挥关键的作用。

4 国际化认证培训中心建设

经管示范中心在完善原有基础条件和建设新实验室的基础上,应主动参与经管学科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经管学科国际化人才认证培训中心的建设。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近年来陆续开展了CIMA(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Accountants,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和ACCA(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Accountants,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方向的人才培养,经管示范中心积极参与,为这两个方向的学生提供国际认证的考试环境,尽管目前只是一个考点,但在与这些协会中国商的交流中,双方都表达了希望进一步合作的强烈愿望,一旦时机成熟,其经管示范中心将立即成为这些协会在重庆乃至西南片区的认证培训中心,经管示范中心的国际化认证培训中心的建设,对于提高该校甚至该地区的经管人才国际化水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5 实验实训配套资料修订完善

经管示范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和各个学院、专业系(教研室)的联系和合作,以实现“工经管紧密联系、建设综合实验实训环节和提高国际化实验实训水平”为基本目标,对现有和新建的各个实验项目进行改进和完善,主要涉及实验资料、实验课件,以及实验开展的手段方法等,使经管示范中心的改革思路最终落到实处,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贯彻和实施。

四 方案分析

本次重庆理工大学经管示范中心的改革方案,其核心意义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1) 通过与本校理工科的龙头专业、优势专业的交叉联系,一方面对经管示范中心的特色打造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坚实的基础;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的建设经费争取中将占领全新的制高点,一旦经管示范中心成为了本校的理工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时候,也就是其能够长期获得较为充足建设资金的时候,对经管示范中兴后续的长期的建设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出发来考量经管示范中心的建设,也就意味着将更加实际的考虑经管示范中心的对外服务功能和定位,将经管示范中心的发展方向与地方城市的经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应该说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和科学的长远的考虑。

(3)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提出建设综合性的实验实训实验环节,为经管示范中心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提供了基础,建设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实验实训环节,其核心就是以所有科中的经济信息为对象,以综合的实验实训环节为平台,开展经济事务的预测、规划和决策。这将极大的扩大经管示范中心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为经管示范中心与更多的学科加强联系提供的必要的条件。

五 结束语

理工类地方高校的经管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课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本次重庆理工大学经管示范中心的改革方案可以说是一次较为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其从经管示范中心特色打造方面、建设经费的长期保障方面、加强服务的功能和服务的功效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认真的思考、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为这个难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现实的、有价值的思路。

参考文献

[1]Shyam Sunder Experimental Methods A Primer forEconomists[M],(wio D,Friedman),Cambridge]994,

[2]李秀芳,秦海英,吴晓晨,等。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模 式初探C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1,6,

[3]刘志强,傅承新,吴敏,等,生物学教学实验中心可持续发展 的目标管理与措施探讨L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 22(6):]29-i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