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

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

时间:2022-11-11 17:00: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

第1篇

关键词:台湾;技职教育;体系;内地;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175-03

台湾技职教育(台湾的职业教育通称技职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独立发展以来,形成了一套体系较为完整、机制较为成熟的教育制度。可以说,20世纪70、80年代台湾经济的起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笔者有幸于2011年暑期随团赴台交流考察台湾技职教育的情况,重点参观和访问了台湾景文科技大学,对台湾技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以下拟就台湾技职教育的特点及其对内地高职教育的启示作一些探讨。

台湾技职教育的特点

(一)完备的学制培养多层次人才

与内地的职业教育不同,台湾的技职教育体系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及博士教育等五个层次,对应的教育载体分别为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附属研究所(各层次技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台湾的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可以选择进入普通学术教育体系或技职教育体系。前者可以升入高级中学(即我们熟知的普通高中)、学术型大学或独立学院,与内地发展较为成熟的学术类高等教育类似;后者则可进入高级职业学校或综合高中(综合高中同时提供学术类课程和技能专门课程),学生可依据其成绩升入四年制科技大学或技术学院(简称四技二技)接受高级技术培养或进入专科学校(简称二专五专)接受中级技术培养,其中,四技二技的毕业生还可报考职业技术类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

由此可见,台湾的技职教育形成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双轨并行的机制,上下衔接,体系完整,且技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可以相互沟通,给予受教育者更多的灵活性选择,如图1所示。与内地的高职教育相比,台湾的技职教育不仅定位明确,以培养各层次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而且学程的设置兼顾个人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其科学的定位和完备的学制使职业教育成为与学术型教育并重并立的另一教育体系,逐渐打破了传统的“重学历,轻学力”、“重理论教育、轻应用教育”的观念,有助于培养多层次人才。

(二)重视教学质量,提升技职人才素质

台湾的技职教育特别重视学校的教学质量,其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是以构建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目标,以建立完备的教学品质保障制度为保证,覆盖了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求职的全过程,涉及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课程层面及设备层面的完整体系。台湾技职教育将提升技职人才素质放在统一的框架下,建立合理的机制,多渠道、多角度地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

首先,在教师层面,通过严格的遴选制度,选择兼具丰富实务经验和研究能力的人才担任教师,同时构建提升教学能力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建立优秀教师选拔制度。其次,在学生层面,通过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外语能力,通过一学期(年)的专题制作提升学生在专业上的创造力,通过非正式课程如社团活动、课外实习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及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参访企业、了解产业结构及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使学生具备适应职场的能力。再次,在课程层面,制定严格的教学品质保障制度,在学校、院系制定的教学目标及能力目标的基础上,使各门课程从规划、执行、评估到反馈修订都有严格的步骤及方法,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完整而严谨的课程规划,使学生在入学初始就能为四年后毕业就业树立明确的目标,始终以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为宗旨。最后,在设备层面,根据各门专业课程的需要,充分保证实训设施的配备,通过实际操作或模拟方式使学生能充分应用所学技能,同时配备相关仪器及多媒体设施,协助教师进行多媒体教材及网络视频的制作,通过信息化平台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辅助资料,为学生的自我学习提供空间。

(三)产学研合作进行人才培育与技术研发

产学研合作为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整合提供了可能,一方面,有助于学校充分利用产业资源,更新产业资讯,从而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和课程,培育适应最新行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填补产业界人力资源缺口,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企业也能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专题制作项目获取相关科研成果,协助企业转型和升级。据统计,在2003~2008年间,台湾的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合作金额超过147亿新台币,学生参与人数累计达9380人,技术创新成果累计达2342件,技术转移成果累计达1851件。

以景文科技大学为例,在2009~2010年度,该校的产学合作教学绩效名列全台私立高校首位。学校以高薪吸引优秀的产业界人士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力图将最先进、最务实的理念传授给学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邀请相关产业界人士给予指导,并在教学评估时提供意见,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采用校内教师与产业界专家共同授课的方式,使校内资源与产业资源互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从育人角度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与内地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一样,台湾的技职教育也重视学生在思想品德、道德情操上的培养。但与内地不同的是,台湾的技职教育并不是通过考试成绩评判学生的道德修养,而是要求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社会责任,培养优良品质。如景文科技大学校长讲述的一个例子:学校要求学生用一学期的时间参与某个社区的义工活动,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通过一学期的亲身实践,在思想上、行动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从原本的不修边幅、不懂得分享成长为懂得珍惜生活、乐于奉献的青年。学校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项目纳入学生品行考核范畴,同时也将教师的指导工作纳入教学考核内容,通过双向的考核制度保证在具体实践中开展的通识教育的强制性和连续性,有助于从育人的角度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五)潜在课程潜移默化教育学生

所谓潜在课程并非通过实质授课方式传授知识,而是一种间接的影响,通过学校的环境、设施、学习环境的改善等缓慢长效地影响学生的心智和处理事务的态度。

例如,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在生活区中增加学生讨论区,有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注重美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废水回收系统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理念;校园内配备无障碍设施,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怀他人、包容他人的胸怀;提倡师生间的关怀与尊重,同事间的和睦团结,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校园伦理风尚。可以说,潜在课程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良好案例,台湾的技职教育中潜在课程研究内容之细致、理论之完备确实有内地教育值得学习的地方。

台湾技职教育对内地高职教育的启示

近年来,内地的高职教育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但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以及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偏见,高职教育仍发展较慢。然而,从最近互动频繁的两岸高职教育交流局面来看,内地的高职教育,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借鉴台湾技职教育的先进经验,利用地缘优势,拓展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

(一)构建多层次的职业型人才培养机制

内地的高职教育应借鉴台湾技职教育在学制设计、人才培养上的宝贵经验,完备和完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内地的高职教育之发展受限,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受教育者认为接受高职教育属于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之所以有这样的偏见,根源在于内地的职业教育不能为受教育者提供满足感和成就感,专科层次的职业技能培养使受教育者在看重学历的社会舆论面前备受压力。缺乏完整教育学制和培养机制的职业教育使学生不能获取通畅的上升渠道,职业教育难以形成合理完整的教育体系,因此,与学术型高等教育相形见绌。

笔者认为,内地的高职教育应尽可能地为高职学生构建完整和通畅的上升渠道,尽可能突破高职办学的专科层次限制,构成高职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及博士的培养体系,在招生培养等方面形成一套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体系。海峡西岸经济区可以尝试建立与台湾技职教育对接的试点,鼓励有条件的闽籍专科高职毕业生到台湾的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深造,获取本科以上的职业文凭,允许两岸的学历互相承认,即借用台湾技职教育的完备体系培养内地高层次创新型技职人才,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台湾就学率较低的状态。

(二)明确教育定位,提高教学质量

内地高职教育在定位上应进行更清晰的界定,在学生培养上要以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为最终目标,从而构建起保障教学质量的体系。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应在充分进行行业调查、毕业生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准确数据,并定期追踪和更新,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相关核心课程,使学生在入学初始就能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且应通过建立和执行评估机制保证教师的教学目标始终与设定的教学规划一致。

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除了教务处的作用以外,还应整合各院系、各专业的资源,不仅要单一地监督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应该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多层面地综合设计学生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方案、学生职业探索方案,甚至是学生的生活规划方案、基本道德观方案等。通过全方位的教学质量提升方案,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的定位,树立教学特色,培养满足社会多层次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三)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内地的高职教育要加强企业与学校的交流合作,主要还应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学校层面进行制度上的改进。

首先,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项目,通过立法或立项,出资或补助等方式切实减轻企业和学校的负担,引导企业参与到产学合作项目中来。同时还可以设立奖励制度,对成果绩效优秀的合作项目给予资金上的奖励或税收上的减免等,吸引企业界人士和学校的教师学生积极参与产学合作项目。

其次,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应用技能型人力资源的宝贵价值及校企合作的共赢性。一方面,应鼓励企业有经验的技术员或研究员参与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应积极配合校外实训基地的创建和扩展,允许学生和教师充分参与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过程。

再次,学校的师资结构应注重具有实务经验教师的比重。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在职教师定期脱产到企业学习深造,提高其实务操作能力;同时应以高薪吸引企业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及培养计划的制定等,将先进的行业资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学生;另外还可以效仿台湾技职院校“专题制作”的做法,把学生的毕业实习与“专题制作”结合起来。内地的高职院校某些专业的毕业实习环节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实习平台的作用,学校应加强监督和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项目中,在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完成相关专题的制作。

(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潜在教育的作用

台湾的技职教育对潜在教育的研究和应用有很多值得内地高职院校借鉴的地方。虽然我们在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在软件建设上,或者说在人文情境上仍缺乏明显的特色,从而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在潜在教育中的作用。学生社团建设应加强活动质量,除了关注校内的活动以外,也应增加对校外公益性活动的关注,可以延长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社团建设成为潜在教育的重要环节。应开展具有校园专属特色的文化活动,如环保宣传、健康教育、社区困难家庭辅助、幼儿学前哺育服务等,可以充分利用各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建设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校园文化氛围,而且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技能。另外,可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潜在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等通识教育结合起来,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社会服务、校外专业辅导等活动纳入通识课程的考勤考核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推动闽台高职教育互访交流

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特殊的地缘优势使福建的高职教育在对台交流上处于前沿。闽台之间的高职教育互动交流可以从合作办学、学术互动进一步升级为资源互补、教学质量认定、学分学历通用、灵活就学等。例如,可增加福建的高职院校师生赴台进修的比例;允许闽籍高职学生获得台湾本科以上职业型学历,且两岸学历互认;允许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在闽创立分校或培训点,使学生直接享受台湾技职教育资源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台湾在闽的产业转移特点,使两岸的产业界、学术界联合起来,让台湾的技职院校和企业成为产业研发的智能库,让福建的高职院校成为培养具备中高级技能人才的人才库,使在闽的相关台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成为产业链延伸升级及技能型人才配给的受益者。这样,使人才培养定位与两岸产业布局相配合,不仅可使学生在毕业就业上有对接的可能,同时也可使福建的高职院校建设更具特色。

台湾的技职教育无论在宏观的学制设置还是微观的具体课程管理上,都有很多值得内地高职院校及其主管部门学习借鉴的地方。交流互访有利于增进两岸高职院校间的互信与合作,同时,也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新梳理办学思路,构建独立完整的学制体系,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两岸高职教育资源互补,将是今后内地高职教育的发展出路。

参考文献:

[1]林腾蛟.台湾技职教育政策与人力培育发展[Z].新北:台湾景文科技大学,2011.

[2]刘春生,谢勇旗.台湾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4):28-31.

[3]周肖兴.赴台教育考察的思考[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1(10):1-4.

[4]韩娟.关于闽台技职院校交流合作的若干思考[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2):37-39.

[5]张志华.台湾技职教育对大陆高职学生教育培养的启发[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2):25-27.

[6]王炜波.台湾技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82-85.

[7]民建中央考察团.台湾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0(6):60-65.

[8]林东.我国台湾地区与内地职业教育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7(36):33-35.

[9]林辉亮.加强产学合作提升技职教育品质[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4):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