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培训机构市场工作计划

培训机构市场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05 19:23:39

培训机构市场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高校继续教育;北京大学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在公共领域改革的深入,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已经从传统干部教育模式过渡到有限市场化的阶段。2009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确定北京大学等13所高等学校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这既是干部教育培训有限市场化的结果,也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带来良好机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的政策变迁,对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建设、推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政策变迁:中央明确提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出台《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等重要文献。考察上述文献,可以清晰看到,中央明确提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干部教育培训完全局限在党校、干部学院中

这一阶段主要体现在1983年和1991年出台的两个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1983年中组部下发《全国干部培训规划要点》,提出一方面要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另一方面加强干部院校建设,逐步实现干部院校教育正规化。在《1991—1995年全国干部培训规划要点》中,干部培训主要机构是党校、干部院校、社会主义学院和国家行政学院。尽管1991年规划提出“要加强院校之间、系统,部门与院校之间的联系与协作,改变分割封闭、小而全的办学模式,提高综合办学效益”,但这一阶段干部教育培训是相对封闭的、垄断的。

(二)第二阶段:允许高等院校、境外资源介入干部教育培训

这一阶段主要体现在1996年和2001年出台的两个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1996-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发[1996]10号)在强调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院校等培训基地作用的同时,首次提到“发挥普通高等院校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国(境)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各类急需而紧缺人才和优秀年轻干部”,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计划。这个规划还首次提出干部的自主参训机制,“建立以需求为导向,实行组织按计划调训与干部自主参训相结合的充满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

《2001年-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发[2001]4号)在利用高等院校和国(境)外资源为干部教育培训服务等方面的提法上更有所加强,提出“利用高等院校等多种渠道为干部教育服务”,“积极开辟国(境)外培训渠道,逐步确定一批中长期培训合作项目”。此外,该规划还首次提出“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充满活力的教育培训格局更加完善”;提出“要对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实行资格审查制度,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效益”。这是打破垄断、市场机制逐渐引入的阶段,对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干部教育培训领域起了积极作用,也增大了干部教育培训产品的供给。

(三)第三阶段:明确提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发[2006]3号)在建立市场机制方面有了突破性地进展,明确提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公布相应的准入标准;培育和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引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服务,提高质量,逐步形成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指导、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

围绕市场机制的建立,提出以下措施:

一是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等主渠道主阵地之外,将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和境外培训机构等一道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之中。提出“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针对境外培训,《条例》第二十四条作了专门规定:“加强和改进境外培训工作。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境外培训项目,择优选派培训对象,合理确定培训机构,严格培训过程的管理,注重培训质量和效

益。”

二是明确提出培育和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对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可,同时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制度,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评估,引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服务,提高质量。

三是提出实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干部培训管理部门采取直接委托、招标投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提高培训绩效。

(四)第四阶段:提出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的具体实施措施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中办发[2010]18号)中没有再提“市场机制”,但把培训机构体系开放度不够和竞争性不够、优质培训资源不足与资源相对过剩并存作为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之一,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涉及到干部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因此在指导思想中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并提出增强培训机构体系的开放度和竞争性。实际上,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在市场机制建立上更加深入,提出了更具体的实施措施。

一是通篇强调要“构建更加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以建立健全“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为目标,在这一体系之下,各类优质资源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是主阵地、主渠道,高等学校优质资源侧重开展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新理论培训,开辟各类实践教研基地作为加强能力培养和党性锻炼的直观生动课堂,鼓励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干部教育培训,积极利用境外著名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开展干部培训。这一点实际上是在干部培训需求增大的情况下,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供给,逐步发挥供求机制功能,为形成竞争机制奠定基础。  二是通篇强调“竞争择优”,在改革的基本原则中强调“坚持改革创新,竞争择优”,在主要目标中提出要“形成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网络培训广泛运用,开放竞争、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在运行机制改革中明确提出“建立激发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活力的竞争择优机制”,要推行项目管理制度,在各类培训机构中择优确定培训项目承担者;还提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对办学机构进行评估,作为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在《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提出“探索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完善竞争择优机制,对知识能力类培训逐步推行项目招投标”。

三是推行干部选学,提出“建立组织调训为主、自主选学为辅的干部参训机制”,逐步扩大干部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时间的自。干部选学制度的推出,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确立了干部在教育培训市场的终端消费者地位,迫使各培训机构不得不根据干部需求特点进行改进,把自身改革当作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办学实践: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运行状况

(一)干部教育培训市场的初具规模

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从本质上说体现了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有可供交换的产品、有需求、以及有交换关系,就有了市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延伸到了干部教育培训领域。从实践情况看,我国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主要体现在:

一是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中央有要求。党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并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明确提出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干部,实行全员培训,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党的十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学习型放在首位。《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不仅对各级干部的学时有了明确规定,而且对各单位的脱产培训调训率、每单位干部参训率和网络培训学时都有了量化指标。另一方面是干部有热情。一些领导干部充分看到干部教育培训对提升领导素质能力、推动工作发展的重要性,在主阵地、主渠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们主动安排本地区本部门干部到高校参加培训,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

二是优质教育资源产

品供给增加。尤其是中央组织部2009年将北大、清华等13所高等学校确定为全国首批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后,一些省(市)也纷纷将一些高校确定为本省(市)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使高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更加合法化。一些境外机构、社会培训机构也参加到干部教育培训中来。

(二)培训机构的市场化运作

从具体实践来看,高等院校大多数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培训项目来源市场化。他们借自身品牌、实力,通过市场竞争而非上级单位指令性计划安排获得培训项目,与主管单位形成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平等契约关系,主管单位相应地按照市场价格向培训机构支付培训费用。

二是实行人员聘用制。除少数骨干人员为单位事业编制之外,绝大部分人员按照《劳动合同法》实行合同聘用制。培训机构根据业务需要自行决定聘请员工的数量规模,向员工支付薪资待遇。这样,既可以缓解学校正式事业编制不足,还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实行末位淘汰,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授课教师兼职制。没有专职师资队伍,是否聘用一名老师上课,以及聘用次数,完全取决于该老师课程的市场需求程度以及其讲课质量高低,课酬标准也根据市场行情协商确定。

四是按市场原则有偿使用各类资源。高等学校是具体承办干部教育培训的二级机构,在举办每个培训项目的时候,还需要向学校上缴一定比例的办学费用,以补贴国民教育经费所需。在办公场所、教学场地、仪器设备等资源使用上,也是按照市场原则向有关单位支付费用。

五是后勤社会化。高校举办干部培训,在后勤方面基本上采取了社会化的模式,即学员住宿依托校园周边宾馆,极少部分安排在校园内部,就餐则安排在学生食堂,少部分在宾馆就餐。

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近年来在完成主管单位指令性培训计划的同时,也承接一些来自横向单位的培训项目,表现出一定的市场化倾向。比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在2001年分别成立培训中心,对外承接各类市场业务。

(三)培训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除了理论武装、党性教育等培训由主管部门向主渠道主阵地等培训机构以指令性计划下达外,一些以能力培养、知识更新的专题培训项目则以市场化模式运作。主管单位根据培训机构的办学实力、办学质量、办学声誉以及办学价格来决定承办单位。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主管单位将培训项目直接委托给培训机构举办。二是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承办机构。早期阶段,市场尚不成熟,很多培训项目都是通过委托方式进行,由主管单位与培训机构协商培训主题、课程设置、师资安排、费用预算等。在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培训机构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招标竞标方式开始兴起。北京、山东、山西、四川等省组织部门组织本省培训项目推介招标,从资源配置上打破了主渠道主阵地与高校、社会机构和境外机构的界限。

三、高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的政策变迁,给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些高校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实现了继续教育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向干部教育培训的转型创新。高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要考虑以下方面:

从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上严把政治关。即要从政治高度来办学,严格师资选聘标准、严肃讲台纪律。因为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特殊事业,要在课堂上给学员传递“正能量”。

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度严把质量关。高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来开展,要将其置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背景之下才有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将党和国家相关政策转化为培训内容。

加强需求调研提高培训质量。按照中央关于“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精神,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开展需求调研,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的有机统一。

立足优势学科办出特色。高等学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要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智力优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最新形势不断研发新课程,办出特色,增强办学实力。

第2篇

关键词:大营销;电力营销培训;培训计划;培训模式;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金鑫(1984-),女,回族,辽宁锦州人,辽宁省锦州电力培训中心,初级讲师;王伟(1982-),男,辽宁锦州人,辽宁省锦州电力培训中心,初级讲师,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硕士研究生(河北?保定?071000)。(辽宁?锦州?121001)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10-02

自电力市场建立伊始,电力营销就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一方面,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作为电力企业对社会用户的业务服务窗口,其工作质量时刻体现着电力企业的服务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因此,不断提高营销一线员工的素质与形象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要求,也是电力培训机构营销培训部门的核心工作内容。

国家电网公司为应对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挑战,积极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公司“十一五”末“SG186工程”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上线运行和“十二五”初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平台的逐步完善,为国网公司实现营销“一部三中心”到“大营销”的变革提供了信息集成平台和技术支持,“大营销”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使电力营销工作在工作内容、体系标准、业务流程、专业技能等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革,对一线员工的素质和形象有了更高的要求,锦州电力培训中心作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的技能培训基地,承担着全省电力营销一线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任务。本着以服务于省公司工作大局、服务于电力企业一线员工需求、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宗旨,为不断顺应营销工作现场形势变化,紧跟“大营销”建设的发展步伐,积极响应一线员工最新技能培训需求,标准化、规范化的完成计划内外多类型营销培训工作,笔者对电力营销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大营销”背景下营销工作的变化

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五大”体系建设的思路、原则、目标和任务。文件指出,要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方向,建设“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做强公司总部,做实省公司,做优地(市)公司,做精县公司,提高公司发展能力和运营效率,提升公司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五大”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目标导向、实事求是、安全稳定。公司营销工作重点是,按照“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的要求,调整省、市、县三级营销部组织结构、完善省95598供电服务中心建设、建设省计量中心、构建省、市两级集中稽查监控体系、修订完善“大营销”体系有关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发“大营销”体系信息支持系统。建立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计量检定配送省级集约、24小时面向客户的“大营销”体系,突出总部业务集约、保障民生用电两个重点,进一步提升供电服务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营销运营管控能力。

二、营销培训工作的思考

随着我国电力公司对人员培训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对电力营销作用的重新认识,电力营销培训逐渐成为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计划的重要部分,而目前电力公司的培训机构在电力营销培训方面必须从电力企业营销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电力营销类培训体系,系统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计划和组织安排,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1)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结合“大营销”体系建设内容,根据不同岗位人员业务内容、岗位职责认真制定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计划。

在“大营销”体系建设之前,电力营销专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要求分为用电检查、抄表核算收费、客户受理、装表接电、电能表修校、负荷控制等工种。在目前“大营销”体系建设背景下,公司根据功能定位变化前后的组织机构、业务模式和人力资源配置要求,对各机构岗位业务职能进行了调整。锦州培训中心在这种班组人员与以往相比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针对其不同岗位、不同业务、不同培训对象在熟悉了解其岗位职责、岗位标准及岗位内容的前提下制定好培训计划是培训效果的前提保证。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前,必须熟知调整后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及业务要求,而且要针对不同层次人员编制不同的培训计划,这样培训内容的制定才能达到突出重点,培训效果明显。例如,对于大营销建设内容中,涉及到的将地(市)公司承担的95598客户服务向省级集中,对省、地(市)县三级营销组织机构进行优化调整,省公司层面负责客户服务业务受理与督办,负责220千伏及以上客户业扩业务的组织、66千伏客户业扩方案审批。地市公司层面负责城区客户及全地区66千伏及以上客户营销业务执行及县域315千伏安以上客户业扩业务的组织。县公司层面负责315千伏安以下客户业扩业务组织。那么对于这种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计划的制定,就要突出培训重点,省公司层面的人员培训就要加强高压新装、增容及用电业务变更方面内容,各市(地)、县供电企业培训人员就要加强低压业扩报装内容。

第3篇

论文摘要: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行了房地产策划师等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探讨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1房地产策划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就业空间广阔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国房地产界衍生了一个特殊的新兴职业——房地产策划师。据住建部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有65%的房产企业急需策划人员,有90%的企业出现岗位空缺。”这表明,目前中国从事房地产策划工作的人员还远远不够,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在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随着中国城市化,城市国际化的进程的加快,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据智联招聘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房地产策划师已经连续三年蝉联智联招聘十大热门职位。 2005年3月为了满足对房地产策划师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推出《房地产策划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将房地产策划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并将房地产策划师共分为四个等级。

房地产策划师可在大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投资分析、开发、策划、销售工作;在房地产估价机构从事估价、咨询工作;在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从事经纪、销售代理、咨询工作;在物业管理企业从事物业服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房地产交易中心、土地拍卖行、资产评估事务所从事相关岗位等等多种工作。

2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特征

2.1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

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培养,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房地产市场营销及策划理论、销售与管理基础理论、规划设计等知识,锻炼房地产市场调查、项目策划、房屋销售技能及管理等专业能力,同时要加强熟悉房地产政策法规。

2.2房地产策划师的职业能力特征

房地产策划师的职业能力特征包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房地产策划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等。这无疑为创建富于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3.1科学系统地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知识主要课程可以设计安排经济数学、统计学、管理学、房地产概论、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市场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房地产市场策划、房地产商务谈判及推销技巧、公关礼仪、房地产定价理论、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理论、房地产经纪实务、建筑概论、房屋结构与识图、城市规划设计基础、建筑工程概预算、物业管理、房屋维修与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开发经营、经济法实务、房地产法律法规等课程。

从事房地产策划与销售管理等工作,对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房地产营销与工程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要求较多,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内外环境以及建筑工程建设、工程概预算、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与材料等基础知识。房地产项目开发早期就较多涉及到与房地产营销后期的协调,如售楼处包装、样板房建设、销售培训内容等,但随着房地产营销意识的深入,房地产产品本身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市场和自身条件而确定房地产产品定位,从营销角度出发指导规划设计已成为普遍做法,这就要求房地产策划师具备更为专业的知识。

3.2加强校内“房地产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建设房地产产品概念展示厅(配置房地产主题概念的模型、效果图、沙盘及展示设备),满足形成房地产概念资料库,满足专业及专业群建筑产品从认知与运营等方面的教学需要功能;

建设概念设计实训室(配置概念设计用桌椅,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设计资料库),满足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规划等基本技能的实训功能;

建设房地产营销实训大厅(配置楼盘沙盘,洽谈桌椅,销售管理软件及其它售楼道具),满足开展销售策划与销售实务技能实训,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房产营销业务房地产网上交易与交流平台,满足房地产营销员培训需要;

建设样板间实训室,通过建筑构造、装饰构造节点剖析与展示,满足房地产产品销售、建筑构造、装饰构造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训需要,满足房地产营销员培训需要;

建设物业设备实训室(配置各类物业设备,包括消防系统,楼宇智能化运行系统等),满足建筑设备安装施工、设备运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需要,提供建筑设备安装施工、运行、调试、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需要和物业管理公司员工上岗培训需要。

在加强院内“房地产实训中心”的同时,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通过与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物业管理企业等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已形成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另一方面为这些企业输入了新鲜血液并储备了急需的人才。

3.3加强《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是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对学生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策划、销售等相关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可以帮助分析房地产市场,掌握策划与销售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本课程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尝试。

1)自编教材、建立教材群,并重组课程内容,与房地产行业对执业人员的职业认证要求结合起来。采用“双教材”教学,即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材相结合。

2)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3)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实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如讨论式教学、边讲边练、社会实践等,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观。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形成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薛长青.房地产营销管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4篇

一、关于工会干部培训

在丹麦综合工会联合会(SID)下属的工会干部学院,培训主要是向学员提供实际、实用、实效的知识,而不是灌输全部东西。从这个认识出发,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构筑基础教育培训和强化提高培训两个体系。

基础教育培训安排五周。学员入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课堂上以“海报”似的形式,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工作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乃至所愿意公开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向教师和同学展示、介绍。其目的是让他人了解自己,使自己了解他人,缩短彼此距离,增强亲和力和亲近感,形成团队精神和协调、活泼、团结的学习氛围。第一、二周,主要是学习如何组织工会,签订集体协议,开展俱乐部活动,提高演讲水平,调查了解会员的情况,并形成详尽的记录资料等等。第三、四周,主要是学习政治经济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习如何提高思辨能力和性格修养,目的是提高工会干部做人的工作的能力,善于理智地、辩证地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特别是在与政府和雇主的谈判中,成为一个出色的、能充分代表会员利益的高手。在第五周,主要是学习社会传统学和遗传学方面的常识,学习国家宪法,了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异同情况,并让学员掌握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什么是广义的民主(包括社会的、家庭的、公共场所的、竞选中的民主等等)。基础教育培训是必修课,它的着眼点是让工会干部在了解社会现状,放眼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会工作的水平。

强化提高培训是“选修”式的培训。由学员根据需求,有的放矢,富于选择性、针对性地学习知识,从共性和个性的结合上增加知识容量,指导工作实践。课程设置是“板块”型的,例如教育学、公共关系学的有关知识为一块;建立共同协商委员会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如何更好地签订集体协议和调处劳动争议为一块;确保卫生健康与安全,建设良好的工作场所环境为一块;工会干部如何组织会员参与工会的活动,建设好和发展好工会,使工会在政治上更加强有力为一块;企业的财务管理、劳动工资理论、技术规程学为一块,还有如何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培养好后备力量等等。

无论是基础教育培训,还是强化提高培训,教员都特别注重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既有灌输,又善于采用问答式的方法,让学员动脑筋、提问题,引导学员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实践,使学习收到更好的预期效果。SID每年用于培训工会代表的经费是1.1~1.2亿丹麦克朗,其中10%是工会经费,其余取之于培训基金,所谓“基金”,是集体协议规定的由企业雇主必须支付给工会干部每小时27欧分培训费的积累。

二、关于成人职业培训

我们以极大的兴趣,冒雨考察了丹麦Center县(由26个市组成)的成人职业培训中心(AMU)。在丹麦,类似的成人职业培训中心有七所,此外,还有135个培训学校。2001年,有310832个丹麦人参加了职业培训,其中38%是女性,62%是男性,Center的AMU所承担的培训量为全国的五分之一。这个培训中心由12位成员担任管理委员会委员,其中五位是工会代表,五位是雇主协会代表,一位是县政府代表,一位是市政委员会的代表,由工会方担任管委会主席。培训中心的日常管理实行教师自治。培训中心的管委会主席向我们介绍说,丹麦是世界上享有最高技术水准的国家之一。在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劳动力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态势下,人们在几乎所有的工作中越来越迫切地需要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为此,丹麦自五十年代以来,就制定实施并不断完善发展成人职业培训计划(亦简称AMU计划),旨在给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掌握劳动力市场所需的技能。实施AMU计划的第一阶段在六十年代,对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化助了一臂之力,使许多新兴生产领域的就业前景得以改观。AMU计划的第二阶段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解决了当时较高失业率带来的生产结构调整问题,用新技术培训了许多失业人员,大大增加了就业机会。九十年代为AMU计划发展的第三阶段,通过企业和培训机构的密切合作,使知识、服务和信息在企业生产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了职工素质的全面提高,支持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2000年,AMU计划又跨越了新的门槛,进行了新的改革,它使成人教育和继续培训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为职工的终身学习打造了一个崭新的框架,赋予社会各阶层在优先安排AMU计划时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强了企业主、职工和培训机构之间的对话,进一步形成了“就业必须经过培训”、“在职必须接受继续教育”的理念,对培养一大批技术精湛、技能娴熟的职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AMU计划有三重目标:一是在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根据企业和劳动者的实际,持续地提供和改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职业培训;二是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适应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调整和重组,提供有效的培训;三是坚持长远的观点,立足于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管理层在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时,非常强调贴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并始终保持与政府相关部门、劳动力市场管理部门的密切沟通和联系。一旦发现某个行业人才紧缺,某项专业有技术断层,就立即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并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调整。AMU计划为劳动者终身提高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这一计划几乎覆盖了全社会成员,其中有些培训是专门提供给处于劳动力市场边缘的群体(一般为8%左右),例如失业者、难民和移民等。

AMU计划包含了短期职业培训(1天~六周),长期培训(1年以上)和个人能力评估(1~3周)三种形式。在具体组织实施时,方法也比较灵活,既有开放式的工厂培训,又有远程课程;既有全脱产,又有半脱产;既有白天,又有周末或晚上;既有大班,又有小班。此外,还有一个比较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运用AMU的各级网络评估工具来检查监督培训的质量。Center的AMU曾为90万名16~65岁的非技术或低技术劳动者进行培训和能力评估。他们认为,其中年龄偏大的劳动者过去受正规教育较少,必须进行新的适应性培训,年轻人相对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但也要进行继续教育,特别是在民主和发达的社会中,一个年轻的劳动者要成为合格的公民,就应该接受系统的素质培训,掌握信息时代必须的科学知识和现代化技术,否则,一个人就会“消失在劳动力市场”(意为“被市场淘汰”)。在丹麦,当一名建筑行业的泥水匠、木匠或管道工,要经过三年十个月的培训,重点在于如何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掌握先进的操作技术,其中理论培训为一年,然后到建筑学习工场进行实际培训。这样,要四、五年后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当一名清洁工,也要接受十几个项目的专业培训,包括如何使用各种不同用途、不同类型的清洁剂、清洁设备和工具。

AMU计划的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但如企业指定进行特殊要求的培训,企业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参加成人职业培训的工人一般能获得相应的津贴,其中20~24岁的参加者最多只能得到30周的津贴,25岁以上的参加者没有津贴的时间限制,而是以实际参加培训的时间领取。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会发放。此外,那些支持雇员参加培训并发给雇员全额工资的雇主也会得到作为补偿的津贴。在我们访问的三个国家,凡参加劳动力市场职业培训的可视为就业。

第5篇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在财政资金、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很多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加大对企业员工培训的财政扶持力度,以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笔者结合参与财政扶持企业培训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调查,发现该项资金在预算安排、管理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规范、改进。

(一)企业培训财政扶持不够。调查发现,财政安排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资金比重不高,2015年,市级财政安排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资金仅占各类培训资金总额的百分之十左右。企业员工培训特别是生产一线技工培训基本上依靠企业自行解决,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如某装备制造公司全年共组织部门经理、班(组)长等培训67期600人次,共投入培训经费7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身承担。

(二)企业培训主管部门职责不明。从审计调查情况看,当地企业培训组织工作主要由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负责,市经信委负责全市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市人社局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三定”方案中,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均没有确定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职能,企业生产一线技能人才培训的职责缺失。由于主管部门职责不明,企业员工培训难以统筹,培训资源难以整合。

(三)企业培训针对性不强。据企业反映,目前各主管部门组织的企业员工培训的范围、内容、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从培训对象看,重中高层管理人员轻一线技能工人。2015年,市经信委、市人社局组织涉企培训23期,针对一线工人技能培训仅3期307人次,培训服务明显不足;从培训内容看,重管理知识轻实用技能,调查了解工会、党校等所办培训,主要是以政策法规和管理知识为主;从培训形式看,重集中办班轻定向培训,企业普遍反映员工培训模式单一、供需失衡。如__航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__动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和__福力德鞋业有限公司等希望将铸造、缝纫车位、制鞋等技能培训班办在企业,缺什么、补什么,接地气、传技能,使培训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四)企业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经调查,本地现有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学校以及高等院校等机构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师配备,与企业对需求相比力不从心。本地装备制造类企业寻求与学校合作开办铸造专业培训班的设想难以如愿,只能花重金从外地高校聘请专业师资授课。当前,传统产业技能培训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短板,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将面临更加突出的矛盾。

(五)培训人员在本地就业率不高。人社部门统计数据表明,去年,本市就业培训中心和市康复技能培训中心,针对应届毕业生等组织创业就业类培训5期2507人,由于适需不对路、后续跟踪服务不到位和待遇偏低等多种因素,在本地就业的仅943人,占培训总人数的37.61%。如市就业培训中心对某高校897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创业培训,返回生源地就业697人,留在本地就业159人,仅占培训总人数的17.73%。

(一)实行“三个纳入”,完善企业类培训工作体制机制。一是厘清企业类培训服务管理体制,明确经信部门企业员工培训职责,把企业类培训纳入年度计划统筹安排。市经信委应切实加强与本地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的用工需求、培训要求,因企制宜制定企业类补贴培训目录和年度培训计划,负责培训经费预算申报及培训组织工作。二是厘清企业培训财政投入机制,把企业类培训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市财政局应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培训项目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整合,建立服务企业培训专项基金,完善政府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重点支持培训本地企业所需的员工,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三是厘清企业类培训考评机制,把企业类培训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市综合考评办应将企业类培训组织开展情况和跟踪服务作为重点,纳入相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促使其履职尽责,做好培训服务,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二)实现“三个整合”,奠定企业类培训工作坚实基础。一是整合现有培训机构。对办学规范、教学质量较好的原则予以重点

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对生源不足、专业设置不合理、发展空间较小的进行分类合并;对管理不规范、办学条件差、培训质量低的依法予以撤销。二是整合现有师资力量。坚持“专兼结合、外聘内培、资源共享”,突出“专业化、大师资”,抓好师资人才库建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充分发挥荆楚理工学院、荆楚职业学院(筹)、__信息工程学校和荆门高级技工学息工程学校和荆门高级技工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适应企业实际需要,培养各类实用型技能人才。三是整合现有培训资金。将分散于组织人社、党校、农业、工会、残联等部门的培训资金进行统筹整合,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建立培训目标任务、培训资金补贴、培训监管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积聚培训资金,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应。(三)做好“三个定向”,力争企业类培训工作提质增效。结合我市实际,量身定制“产需对路”的企业类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一是定向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培训服务,主要为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电子信息、大健康、再生资源利用与再制造、农产品加工项目等主导产业,以及中集安瑞科、格林美、李宁、华工科技、金泉新材料等重点企业培训所需的员工。二是定向为本地企业一线员工开展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强化一线员工培训与培养,提升就业竞争能力,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企业人才结构,为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定向为参训人员量身定制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计划,突出一线技术工人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力求培训专业贴切、培训内容契合、培训时间适宜。企业应注重人文关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适当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切实增强就业吸纳能力,使受训人员在荆门本地企业既用得着,又留得住、成长得好。

(四)促进“三个完善”,实现企业类培训工作科学发展。一是完善培训市场竞争机制。政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培训机构,建立科学规范的准入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人力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对年度计划内补贴培训项目,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培训机构。二是完善培-size:12pt">培训运行机制。探索灵活的企业培训方式,走产训结合之路,充分利用企业便利的设施设备、场地优势,边生产、边培训,力求培训、生产“两不误”;鼓励开展校企联合,将培训和就业、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员工自主参加社会化职业培训。三是完善培训补贴机制,规范财政补贴资金管理。企业自主开展计划内项目培训,按规定标准予以补贴,补贴资金直达企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经考核鉴定合格,按规定标准予以补贴,补贴资金直达培训实施机构;企业员工自主参加社会培训,经鉴定合格,可予以相应的补贴,补贴资金直达学员个人。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培训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我国计算机培训市场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到1992年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由政府决定,计算机培训市场很小。第二阶段,1992年到1998年以市场调节为主、指令计划为辅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培训内容是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来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1996年开始实施,社会力量开始进入到培训市场,计算机培训市场开始兴起。第三阶段,1998年以后是完全市场化阶段。培训主办方完全按照社会需求提供培训。从市场细分来看,外语培训、管理培训和IT培训是教育培训市场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在IT培训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的中小培训机构如何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来设置和调整培训项目,提供培训服务。

二、计算机培训市场的需求分析及建议

党的十七大在作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的同时,明确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培训市场未来的发展是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在计算机培训市场中,从参加计算机培训的目标人群来分,可以把参加计算机培训的人群分为三类:在校大学生、农民和在职人员。下面分别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分析作为中小企业的培训机构如何开拓市场。

(一)在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培训需求

在校大学生对于计算机培训的需求一方面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了证明计算机水平而进行的培训,比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方面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出于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比如有大型培训机构提供的软件开发培训等。中小型的培训机构一般从事一些简单、培训难度较低的培训项目,其中,全国计算机等级培训就占了很大的比例。根据调查,在计算机培训市场上,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为例,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计算机二级培训费用进行分析,发现上海的国家计算机二级的培训费用最高,主要是因为培训机构为连锁机构,对于考试的通过率有一定的保证。而福建省福州市的计算机二级的培训费用最低,保证教学质量,但对于通过率没有给予明确的承诺。除了上海以外,国家计算机二级培训市场的培训价格在300元-450元之间,在同一城市由于师资、培训机构知名度、通过率保证等原因,培训费用也有所不同。陕西省西安市的国家计算机二级的培训费用平均为340元,辽宁省沈阳市的国家计算机二级培训费用为410元。由于学校和企业一般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作为衡量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的一个标准,因此参加培训的大学生人数也能保持一定的比例,但是,这一类培训组织起来比较容易,主要是如何招到培训学员,一般常见的是通过低价招揽学员,或者是通过承诺保过来招揽学员,基本上属于计算机培训中的红海。中小培训机构在这类市场上主要是需要做出自己的特色,通过邀请一些个性鲜明的讲师来吸引学员。在计算机专业学员的培训市场上,中小机构如果想有所作为就需要与大型的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场地和组织学员报名来获取一定的收益。

(二)农民的计算机培训需求

我们将农民工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分为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且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可以相互转换。现实需求是指农民工外在表现出来的对某技能的需求,主动愿意花钱和时间去学习;潜在需求是指农民工把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埋藏在心底,由于某些因素的阻碍没有被激发出来,需要外界的刺激与鼓励。农民工对职业培训的短期需求富有弹性,以至于无穷大,对价格反映非常灵敏;部分农民工所能承受的最高市场价格是一致的。

对于农民的计算机培训需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定点培训和流动培训的点面结合模式。培训内容和方式应根据各地农村的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民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统筹安排。农民喜欢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因而应以面对面直接授课和现场实习为主;在培训时间方面,以短、平、快为主;在教育设施方面,部分乡镇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及场所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计算机培训机构应利用农村已有的各类教育场所和设施,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和“农业科技教育”已有的教育基地和网点,开展计算机培训。2.计算机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的绑定模式。我国实施了“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项目,农村计算机教育培训可以搭上这些教育项目的快车,达到“办一个培训班、兴一项产业、会一项电脑技能”的效果,在进行计算机培训时提供一些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技术,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

(三)在职人员的计算机培训需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2004年8月以来,已经了12批共122个新职业的信息,相关的职业培训需求越来越受关注。同时,面临就业竞争压力,更多的人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技能水平,也选择了职业培训。智联招聘做过的一项关于职业培训与就业力的调查显示:47.9%参与过培训的就业者表示自己所参加的职业培训直接促成了自己的就业。近八成的参与职业培训的就业者表示职业培训对就业后的晋升发展有帮助。中小培训机构在为在职人员提供计算机培训时,可以根据各个不同行业人员对于计算机培训的不同需求,推出针对不同行业的计算机培训项目,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一系列的配套培训方案,而不是单一的培训项目。这样,既满足了客户多方面的培训需求,也提升了培训机构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第7篇

驾驶员培训市场管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驾驶员业务水平,关系到运输市场发展的大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0年车辆驾驶员训练方案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车辆驾驶员训练方案范文1为保障我局日常工作行车安全,以提高驾驶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目的,按照机场局及有关上级部门部署,结合我局实际,现将我市二0__年驾驶员安全培训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方针,规范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以培训质量为基础,促进驾驶员素质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建立安全行车动态管理体系和监管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和考评使我局驾驶员达到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定的资格条件,进一步规范化驾驶员安全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培训学时和培训记录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安全培训,为安全行车有效监管提供科学、准确依据,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三、职责分工

机场局办公室负责制定培训方案,协调组织驾驶员培训,汇总上报培训计划。

四、培训范围

全体驾驶员

五、培训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道路安全知识手册和典型事故案例剖析等学习材料。

2.车辆安全驾驶技能及安全驾驶理念、安全驾驶习惯培训。

3.车辆基本日常保养、维护培训。

4.观看事故录像并进行分析。

六、培训方法

1.采取集中培训和组织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自发通知之日起每月举行一次安全学习,每季度组织考核一次,根据成绩进行奖罚。

2.结合我局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对我局驾驶员安全驾驶技能专项培训,开展有特点、有针对性的训练比武活动,加强领导,活动中要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七、培训时间

1.每位驾驶员培训时间每月4个学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时间。

2.驾驶员安全技能培训初定为6月14日,地点312会议室。

八、具体要求

(一)加强宣传。大力宣传驾驶员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引导广大驾驶员提高培训的自觉性和工作热情,办公室要制定培训工作方案。(二)组织实施。驾驶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邀请法律专家、交巡警等交通安全专业人士对车队负责人、驾驶员、安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集中培训并作好培训登记工作。办公室必须在9月29日前把三季度驾驶员安全培训统计表上报分管局领导。并示情况进行抽查。

车辆驾驶员训练方案范文21、总则

1.1

为使公司的员工培训工作长期稳定统一和规范地进行,使员工培训管理有所遵循,特制定本制度。

1.2

培训的目的在于开发公司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绩效,使员工获得公司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与企业共同成长。

1.3

本制度中的培训是指公司员工在特定的场合就某一主题进行的学习、讨论、演练等各种旨在提高员工工作技能和素质的活动。

1.4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2、培训机构与职责

2.1

公司的培训工作实行政工人事部归口管理,各部门配合实施的原则。

2.2政工人事部为公司的培训主管机构,政工人事部应依据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公司的全年工作安排制定出公司总体的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并考核。

2.3公司的各部门为公司的培训分管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向政工人事部提交本部门的培训需求计划,并积极配合政工人事部开展培训工作。

各部门内部应定期组织交流会,相互研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4

政工人事部在培训中的主要职责:

2.4.1

公司培训体系的建立,培训制度的制订与修订;

2.4.2

公司培训计划的制订与组织实施;

2.4.3

对各部门培训计划实施督导、检查和考核;

2.4.4

培训教材、教具的购置、保管;

2.4.5

培训所需仪器设备的申购,保管;

2.4.6

培训教材的组织编写及相关教学资料的制作分发;

2.4.7

对培训师的选聘,确定及协助教学;

2.4.8

外派培训相关事项的管理及外派参训员工的管理;

2.4.9

年度、月度培训报告的撰写、呈报,培训报表,资料的收集、汇总、整理与归档。

2.4.10

参训员工的出勤管理。

2.5

各部门在培训中的主要职责:

2.5.1

本部门培训需求计划的制订;

2.5.2

积极配合政工人事部实施培训工作;

2.5.3

本部门年度、月度培训工作总结与培训资料的汇总、整理及归档;

2.5.4

本部门员工的上岗、在岗培训及其考核;

2.5.5

本部门参训员工的组织与管理;

2.5.6

培训工作报告的撰写与呈报。

3、培训方式与内容

3.1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方式分为内训(内部培训和外聘培训)和外训(外派培训)两种。

3.2参加外训员工必须在本公司工作满一年(含)以上。

总监级(含)以上员工参加外训由总经理审批,总监级以下员工参加外训由总经理负责审批,必要时,公司需同参加外训的员工签订员工培训合同。合同的具体格式见附表。

3.3外派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以后,必须及时将培训期间的学习笔记和培训资料上交到政工人事部进行归档,作为培训素材供公司内训时使用。

否则对外训员工予以记过处分,并且不予报销相关费用。

3.4

依据公司员工的不同级别和岗位,员工的培训内容分类如下:

3.4.1

总监级以上人员的培训:

3.4.1.1

考察本行业先进企业或国内外知名企业;

3.4.1.2

新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施行;

3.4.1.3

国内外专家主讲的有关专业的讲座、研讨会等;

3.4.1.4

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培训。

3.4.2

部长和主管级人员的培训:

3.4.2.1

公司的重大改革;

3.4.2.2

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新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施行;

3.4.2.3

综合技能的提高培训;

3.4.2.4

参加政工人事部组织的有关专业方面的培训、讲座等。

车辆驾驶员训练方案范文3为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查处取缔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培训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

(一)查处取缔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非法开业的驾校和培训点,或已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驾校超越许可范围擅自设立的培训点。

(二)查处取缔各种超越许可范围和脱离属地监管的跨市(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设立的招生派出机构、代理机构。

(三)查处采用虚假广告和虚假信息招揽学员、欺骗误导学员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查处取缔非法擅自挂靠的教练车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教练车,以及未经许可擅自新增的教练车。

二、工作步骤

(一)调查摸底(11月15日至25日)。市交通、工商部门对本市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行排查摸底,结合本市驾培市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二)召开动员会(11月26日至30日)。召开全市有关单位参与的专项整治活动动员会,安排部署专项整治活动。公布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举报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三)各市检查整治(12月1日至31日)。对本辖区专项整治的重点驾校、重点内容和重点路段,进行明查暗访、认真检查,不留“死角”,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及时查处取缔。

(四)检查验收总结(20__年1月1日至31日)。在做好各项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迎接省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对本市专项整治活动的检查指导,同时对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对检查指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三、整治措施

整治期间,市交通局、工商局等部门将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明查暗访和专项检查,上路检查和上门检查,普遍检查和重点检查,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各自的职责联合进行检查。检查将深入到驾校、教练场、培训点、招生点、报名点、代办点等源头部位。查看《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原件,教练车标识。交通稽查要积极配合交通运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到源头检查,并上路检查教练车,查看教练车是否贴有教练车标识。

对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非法开业的驾校和培训点、或已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驾校违规设立培训点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第五十二条查处取缔。正在培训的学员,由违法行为人全额退款,学员自主择校。

对驾校超越许可范围和脱离属地监管的跨市(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设立的招生机构、代理机构超范围经营等违规行为,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参照《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第五十二条进行查处,所招收的学员一律不予办理培训记录等有关单证领取使用手续。

对采用虚假广告信息招揽学员、欺骗误导学员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进行查处。

对非法擅自挂靠的教练车,由交通运政、稽查参照《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第五十三条进行查处。

对未贴全省统一教练车标识的教练车以及未经许可擅自新增的教练车等违规行为,由交通运政、稽查参照《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第五十二条进行查处。

对查处的驾校和培训点以及乱设点招生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在、网站上予以曝光。

四、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市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本市范围内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协调配合。各市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政府和其他部门的支持,交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协作,开展联合整治,提高专项整治效果。

(二)加强社会监督。市、县都要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主动与新闻媒体取得联系,对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进行跟踪报道,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市交通局投诉举报电话:,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举报投诉电话:。

(三)加强宣传报道。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整治宣传力度,及时报道查处行为,通过典型案件的曝光,揭露违法违规经营的危害,提高群众自觉抵制违法违规行为的自觉性。

(四)坚持整治与规范结合、查处与疏导结合的原则,对查处的驾校、培训点、教练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资格条件,能够列入当地驾校规划的,应当列入规划,并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合法经营。要进一步完善进驻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服务监管大厅驾校的招生报名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适时启动网上招生报名工作。

第8篇

一、整合培训基地资源,构筑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培训机构体系

按照优化配置、扩大规模、集中办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各类干部培训基地,初步形成了党校、行政学院为主体,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培训机构体系。

同城整合,增强中心城市党校功能。我们对同一城市的市、区委党校,采取组建分校、设立教学点、集中办学等形式,统一培训学制、统一办班计划、统一师资调配、材编排、学评估,提高了中心城市党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杭州市将所属8个城区党校统一到市委党校新校区办学。绍兴市将原市委党校、区委党校、绍兴县委党校、市政法干校合并重组,正在建设综合性、区域性中心党校。全省11个市的区委党校已全部完成了与市委党校的培训资源整合。

块块联办,加强主阵地建设。我们采取党校、行政学院联合办学的方式,实现教学科研、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资源共享,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强化了主阵地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目前,省、市、县委党校、行政学院已经完成了联合办学,在大规模培训干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条条合并,抓好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为了加强对部门培训机构的管理,我们对无编制或有编制无固定培训场地的坚决撤并,对有编制有固定场地的逐步整合,对有一定培训业务量的加强规范。比如,桐庐县、武义县等县(市)已经撤并了机关部门的培训机构,把各类干部培训业务统一纳入党校培训,建立了一批以党校为主体的综合性干部培训机构。

开放办学,建立社会化培训基地。我们注重加强同高等院校和国外培训基地联系和合作,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了干部人才培养的战略合作协议,在高校建立长期合作的培训基地。同时,建立了10多个境外培训基地。在此基础上,加快干部培训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了一批市、县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和干部远程教育中心。

二、优化培训师资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着眼于保证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质量,我们在建立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上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注重团队建设,科学规划专职师资资源。省、市两级分别制定了党校、行政学院师资队伍和人才建设规划,普遍实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多项改革,推行了教学评估、集体备课、课程招标、教学师资AB角制度等做法,加大对党校、行政学院师资特别是中青年教研骨干的教育培养力度,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

二是推行党政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制度,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省委主要领导身体力行,亲自到省委党校讲课。去年以来,副省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达17人次。省委党校及11个市和部分县(市、区)党校,聘请一批具有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经营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

三是调整教学师资配置,深化培训机构教学改革。每年对党校教学师资配置提出指导性意见,要求教学师资实行校内外组合,在省、市委党校主体班次中实行培训师资“三三制”,即1/3的课程外请高等院校知名师资、1/3课程内请优质师资、1/3课程聘请实际工作部门同志主讲,让学员接受多样化、复合式培训,锻炼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四是实行“送教上门”制度,提高师资资源效率。为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丽水、舟山等山区、海岛,抽调党校骨干教师,组成讲师团赴各县(市、区)讲课,实行“送教上门”和“培训下乡”。丽水市通过这种形式已培训党政领导干部2300名。

五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推进师资资源共享。根据学科分布、教学水平、培训评估等信息,初步建立了省、市两级培训师资库,逐步实现师资资源共享。一些地方采取异地办班、分段学习、混班教学、访问学者、客座教授等形式,实现了师资资源的区域共享。

三、开发社会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覆盖面

充分利用各类讲座、论坛等培训资源,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目前,我省常年举办的系列讲座、专题论坛达100多个,我们把其中有规模和影响的作为干部教育培训课堂,通过这一渠道培训干部近百万人次,比如,“浙江论坛”已举办32期,参加学习的省管领导干部1.9万人次,成为我省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更新知识的重要渠道。

积极利用境外培训资源,开展领导干部现代管理知识系列培训。在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的部分大学开发形成了公共管理、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专业学位五大系列的培训项目,定期组织学员到境外学习培训。同时,与惠普公司、浙江移动通信公司、美国百森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合作,引进国外智力来浙江授课,开展了现代管理、城市建设、外经外贸、财政金融等中长期培训。

开发网络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在职干部更新知识的培训。推出了适宜网上学习培训的项目,采取集中辅导与网上学习相结合,先后开展了公共管理知识基础课程、依法行政、《公务员法》等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还组织进行了网上考试。近年来,参加在线学习与考试近百万人次。

按照能力建设的要求,开发了一批现场教学培训项目。比如,建立了杭州新西湖综合整治工程、安吉县生态建设示范区等20个省级现场教学点,请第一线的干部群众现场讲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利用培训管理资源,完善培训宏观管理

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切实提高培训管理效率。省委制定了《五年内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目标任务、培训渠道、培训方式、组织实施及经费来源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市及省直有关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计划,实行目标管理。

第9篇

1 市场部职能

2 市场部组织架构

3 市场部年度工作计划

4 市场部XX年度销售工作计划

实行精兵简政、优化销售组织架构

实行严格培训、提升团队作战能力

科学市场调研、督促协助市场销售

协调职能部门、树立良好企业文化

把握市场机会、制定实施销售推广

信息收集反馈、及时修正销售方案

一 市场部职能:

市场部直接对销售总经理负责,是企业的灵魂,其工作职能在生产、销售、服务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销售环节核心的组成部分,作为市场部,重要的工作是协助总经理收集、制订、执行。衡量市场部工作的标准是:销售政策、推广计划是否科学、执行力度是否严谨。

1.市场部作用:

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协助总经理进行市场策划、销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督促销售部年度工作计划的进行事实。

全面协调各部门工作职能。

是企业的灵魂。

2.市场部工作标准:

准确性

及时性

协调性

规划力

计划性

执行力

3 市场部工作职能:

制定年度、季度销售计划、协助销售部执行。

协调各部门特别是研发生产部的协调工作。

组织销售部进行系列培训。

监控销售成本、对销售区域人员指导性的增减、调控

制定、督促、实施必要的销售推广。

专卖店形象的管理、建设、导购、督导的培训。

销售客户档案统计、归纳、整理。

全面收集销售、市场信息,筛选整理形成方案上交相关部门

二 市场部工作计划

1 制定XX年销售工作计划:科学严谨的剖析现有市场状况和销售状况,扬长避短、寻求机会、制定XX年 市场部和销售部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

2 实行精兵简政、优化销售组织架构:认真分析了解目前销售部组织架构、根据市场情况合理性、在市场精耕的前提下,精兵简政、调整局部人员、控制销售成本、挖掘人员潜力、激发工作热情、感受工作压力、努力作好各自市场销售工作。

3 严格实行培训、提升团队作战能力:

集中培训、努力使所有员工充分掌握公司销售政策、产品知识、应用技术知识、营销理论知识,形成学习型团队、竞争型团队、创新型团队。

品知识系统培训

销知识系统培训

业执行标准培训

“从优秀到左卓越”--企业人在企业自律守则培训

销售人员职业道德培训

销售人员必备素质培训

应用技术及公司产品培训(应用中心或工程师培训)

4 科学市场调研、督促协助市场销售:

市场部的核心工作就是协助、指导销售部和各区域不断的提升品牌力、巩固销售力。因此,市场部只有不断的了解市场、拜访市场、调研竞品、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并针对各区域实际情况汇报总经理、并给予各区域给予明确的指导销售思想、思路、方法。以上都以表格形式,各区域经理必须按月完成

5 协调部门职能、树立良好企业文化:

行政人事部:行政人事部门的功能和职责就是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建立完整的人事档案,制定科学的人才竞争奖惩机制,考察各部人员工作情况,在市场部的建议和科学的数字、事件、和市场情况下,不断为企业储备人才,挖掘销售人员潜力,致力于销售的提高和市场的发展。

研发部生产部:研发生产部门的职责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产品功能、把握产品质量、严格推行iso- XX质量体系,向市场推出竞争力产品。因此,市场部每月都会给出市场信息、竞品信息、销售情况信息,使该部门能及时、客观、科学把握市场新动态、航标,在不断调整自身产品不足之处的同时,并为企业研发、生产适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好产品来赢得市场和客户。

销售部:销售部是企业的先锋部队、是贴近市场的侦察兵、是企业发展的硬武器。他们的职责就是不断的开拓销售通路、寻求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不断的把企业的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向市场提供科学的前沿信息,而市场部在捕捉市场信息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强有力的市场方案和销售策略,最有力的树立企业“灵魂”的作用。

财务部: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如果说市场部是“灵魂”、销售部是“先锋”、是“轰炸机”,那财务部则是企业的“大闸”、是企业运作、健康发展的“动脉”,它的职责是制定企业科学年度预算、结算,把屋企业的赢利,及时的为总经理提供合理的生产成本预算、市场推广预算、销售成本预算、风险和利益的客观评估。作为市场部,在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市场的实际情况、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推广方案和费用,上交总经理或与财务部进行沟通,使之切实可行,使企业发展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留守、物流部:直接对销售部负责,他们的职责就是及时了解定单信息,并及时转交生产步,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物流成本、安全的把产品送到目的地和客户的手中,为销售部作好最优质的服务。作为市场部,更应该建议、指导、督促、协助他们的工作。

第10篇

关键词:农民培训;现状;问题;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027-02

开展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农民培训取得了的显著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受训积极性不高。因此,构建农民培训激励机制,提高农民受训积极性,是深入推进农民培训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当前农民培训现状与问题

根据笔者对湘南某市农民培训情况的调查,有96.5%的农民表达接受培训的意愿,62.2%的农民希望选择自己所需求的技能培训,24.9%的农民选择从师学艺,而有45.3%的农民根本不知道有政府组织农民素质技能培训这项工作。2011年该市共培训913 670人次,具有初中文化知识结构的占52.81%左右,高中以上人员占14.79%以上,剩下的32.4%的人员只有小学文化和脱盲人员,每人次平均培训费仅79.65元,低投入下培训水平和质量也较低。而农民对现行实施的各项培训项目认可率为:劳动力技能培训33.6%、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9%、新型农民技术培训20.6%、阳光工程8.8%。

当前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认识有偏差,导致工作深入不够。重工作安排轻投入保障,重计划指标轻检查评估,重培训数量轻培训质量,重运动式培训活动轻经常性工作,重上级支持轻群众发动。二是缺乏协调机构。目前,涉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农业局、科协、科技局、文化局、教育局、畜牧水产局等多个部门和单位,但都是各自为政、互不连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处于一种分散无序状态,并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三是缺乏长效机制。激励机制不到位,农民参与素质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未能充分调动;保障机制不完善,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无固定的经费来源和投入,职能部门只能通过不同渠道或多或少地作些解决,致使培训不能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进行,特别是对一些急需培训的内容或人员,往往由于经费问题而无法及时开展。四是培训质量不高。由于方式单调,培训内容不系统、不深入,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不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农民受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探析

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各地农民培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应付性培训。各级各部门每年培训的任务多由乡镇落实,在组织管理、师资、经费都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培训只是走形式,有的仅仅是应付上报数据,有的甚至借培训之名行套取经费之实。二是凑合性培训。“订单式”培训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上发挥了作用,“菜单式”培训(如计算机操作、家政等)因就业不理想其作用就十分有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参训积极性不高,有的地方甚至以发“纪念品”补助误工费来刺激,这样的培训,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三是营利性培训。因缺失培训评价机制,一些民办培训机构以营利为目的,精简教学计划、缩短课时、降低培训成本,导致培训质量不高。有的参与培训的学员不仅不能学到一技之长,反而对进一步参加培训以及终身教育丧失信心,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激励机制乏力,是农民培训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的症结所在。导致农民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计划性、条理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性、随意性因素,使得培训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主要原因,一是无统一的农村劳动力分流、转移的宏观规划,未对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二是缺少劳动力市场调查研究,未对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所引起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三是未作农村劳动力的全面细致调查分析,未对接培训主体的文化层次、年龄层次、自我发展需求作出培训计划。四是没能区分不同培训类型、层次选择或编制教材、标准、技能训练操作方案。五是未能规划组建一支适应满足各级各类技能素质培训需要的能讲会做的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调查中,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农民期盼有针对性的能使自己学到发家致富真本领、真技术的培训,对那些“大杂烩”、“大路货”、“强迫式”的培训,农民不仅不欢迎,而且严重挫伤参训的积极性。

三、关于构建农民培训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

1.制定培训规划。政府要制定好农民培训的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同时,对接地方新型工业化产业发展布局的实际需要,按应急就业、储备就业等层次做好各类产业工人后备军的技能培训规划;对接新型城市化发展目标,结合第三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做好自主创业发展的培训规划;对接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在组织专家做好地理普查与种养产业科学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做好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人才的培训规划;对接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努力做好劳动力技能培训规划和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对接农民实际,根据农民的年龄、文化、已有技能、发展意向系统做好农民素质的培训规划,满足农民对培训的实际需求,以达到使农民素质培训有的放矢,实现“教到好处、练得真功”的培训之目的。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是加大政府对农民培训的支持,确保农民培训经费。二是要建立各级财政投入机制,逐步把农民培训纳入公共财政投入范畴。三是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农民培训经费问题。四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在农民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以调动培训单位的积极性。建议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增加投入,主要用于农民学历培训补贴,农民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各类培训的教材、资料补贴,教师补贴和参加培训的农民补贴或奖励等工作经费。

3.加强培训能力建设。一是严格认定培训机构资质。切实按照规定要求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专业师资力量、实训实践基地等培训条件。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各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联办、合办培训,构建农民培训实训实践基地。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建立省、市、县(市、区)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实现优质培训师资源共享,保证培训师资质量。建立以省统编教材、地方特色教材相配套的教材使用和管理机制,保证培训教材质量。

4.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推行多样化培训模式。一是“校企联合”,根据企业对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二是“校社联合”,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技协等组织,解决农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三是现场推广,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服务,组织生产大户、示范户对左邻右舍现身“说法”,示范引导。四是现代远程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网络,通过举办农情报道、科普专栏、咨询热线等,大范围开展有关政策法规、农业科学技术、生产经营信息等培训服务。五是实行分类式“订单式”培训。按照留守农民、转移农民、科技骨干分类施教。对留守农民的培训,着重围绕农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通过编制指南小手册,就简单实用的农业科技和法律知识进行传授;对转移农民的培训,着重进行实用工种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教育培训;对科技骨干的培训,着重培训比较适用、超前、尖端的农村科技。

5.创新培训载体。一是实施职业技能教育工程。有效依托冶城职校、党校、就业培训基地、“阳光工程”等阵地,以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发展要求为重点,有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知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大部分的中青年农民得到一次培训。同时要整合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的师资资源,加强教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培训、送出去深造”的办法进行知识更新和结构完善。完善并落实激励政策,吸引更多、更优的师资力量,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师资保证。二是实施科教兴农工程。根据当地的产业布局,有针对性地采取继续教育更新知识、聘请专家集中培训、外出进修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技人员的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技队伍的专业技能,壮大农村农业科技队伍力量。三是实施干部优先教育工程。根据市场经济和村级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组织协调能力和农业实用专业技术的培训,使村干部既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又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点带面,更好地促进农民素质教育工作。

6.创新培训方法。针对不同对象和项目,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着力培训“一村一乡一品”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要进行“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把课堂办在农户的田间地头、栏舍工地、瓜棚果园,采取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以解决农民“应知应会”的问题。对有一定技能基础的农民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教他们新技术、新工艺,让他们学到新知识,学有所用。对文化基础较好的年轻农民要鼓励他们参加农广校、职校、党校、远程教育等学历教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按照冷水江市人才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种养基地”培训上,让农民带着自己的土地加入基地,边生产边培训,以此推动订单农业、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劳务输出培训上,对外出打工又有学习要求的农民,采取函授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帮助他们拿到技能证书,并积极与用工企业签订合同,争取劳务订单,做到培训一批,合格一批,输出一批。根据农民就地转移、返乡创业的要求,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抓住内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土专家”、“土秀才”、示范户,达到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实现就业倍增效应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子贵.管理思想概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79-81.

[2] 张宝文.新阶段中国农民教育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9-93.

第11篇

根据全国2011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信息产业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10〕334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为充分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11〕48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短期技能培训监督管理的意见》渝办发〔2011〕6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发挥培训促就业功能。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县“四轮驱动”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着眼市场需求,以促进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整合阳光工程培训、雨露计划、惠农工程、依托企业、县职教中心和部门培训机构,暖冬工程、岗前培训、提升培训、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中职培训等培训项目。大力实施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不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目标,提高培训质量。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集中实施。每年初,1.统一规划。由县人力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人力资源开发办)根据培训需求情况制定培训计划,集中组织实施。市上下达的各项培训项目计全部纳入由县人力资源开发办集中实施的培训计划。培训过程中,划。建立各部门统筹协调、上下职能对口、部门相互配合、高效有序运行的工作机制。

市场运作。县财政统筹使用市级下达的培训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投入的培训资金。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2.政府投入。实行公示制度和招投标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确保培训信息、培训机构认定、培训补贴拨付等操作过程公开透明运行。

注重实效。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制,3.强化管理。完善各项培训制度。建立培训补贴与培训任务、鉴定结果、就业效果挂钩的绩效考评机制,按绩效兑现职业培训补贴。明确补贴用制度管“事”按程序做“事”确保培训效果和资金使用安全。资金拨付、培训过程监管等重点环节的操作程序。

二、培训重点及目标任务

(一)培训项目

1.企业新吸纳农民工岗前培训、雨露计划培训、惠农工程培训、暖冬工程培训、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2.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

3.对农林牧副渔业农民及涉农企业工人开展阳光工程培训;

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

5.新生代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

6.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

7.农村45岁至65岁为重点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

8.中职在册在校学生中职教育。

(二)培训重点

积极推进创业培训。一是积极探索县职教中心为市信息大力开展重点产业用工订单培训、就业困难群体定向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农村45岁至65岁人员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对输送学生到市内信息产业企业正式就业的给予定向就业补贴。从2011年起,产业和县园区企业服务的合作模式。县职教中心的二、三年级学生原则上只能在市信息产业企业或县努力把县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市重点产业预备制培训基地、信息产业培训基地和培训鉴定公共实训基地。二是根据不同就业困难群体,园区企业开展教学实践或顶岗实习。结合免费对其进行技能培训,重点产业用工需求。着力提高就业率。重点开展对高校毕业生、登记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移民、城乡退役士兵免费定向就业培开展岗前培训,训。三是根据不同企业需求。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四是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职工技能水平的要求,积极开展企业在岗职开展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工的技能提升培训。五是重点围绕微型企业和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提高创业成功率。六是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建立农村适用技术专家库,各乡镇组依托12个片区学校和38个乡镇小学,织农村45岁至65岁有劳动能力人员。重点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助推农户增收致富。

(三)培训任务

全县每年完成各类培训2.5万人次以上,十二五”期间。力争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就业创业者至少获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新生代劳动力掌握一项初级以上职业技能,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目标。业职工普遍提高一个技能等级。

农村适用技术培训1.5万人2011年完成岗前培训、提升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雨露计划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惠农工程培训、暖冬工程培训和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劳动预备制培训1000人,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1400人。中职教育5000人。

(四)培训方式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采取县人力资源开发办统一制定培训计划、各相关部门对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全程监督指导的培训模式。以实用技能培训为主,灵活运按照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需求,用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系统培训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以取得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为标准,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三、加强鉴定。

(一)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设备,切实加强县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改进鉴定方式,创新鉴定手段,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学校和企业各工种职工、各技能等级的技能鉴定工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核发的规范化管理,作体系。全面推动县职教中心落实毕业生“双证书”制度。加强考评员、质量督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二)开展职业技能考核评价

建立职业培训结业与技能鉴定同步实施制度。凡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并符合条件的培训者,将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检验培训成果的主要方式。培训结业时必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积极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相结合,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积极开展企业内部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员工培训考核、定岗、薪酬确定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全市乃至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加快建立职业技能竞赛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打造“酉州师傅”和“酉州技工”劳务品牌,推动职业培训质量稳步提

高。

四、加快培训信息平台建设。

(一)加强职业培训信息化管理

实现职业培训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信息平台功能涵盖职业培训工作各个方面,建立统一的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包括培训机构、培训项目管理、学员信息管理、教学以及已享受补贴人员信息数据库和培训资源数据库。提供与职业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组织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师资管理、线培训和远程培训等多个功能模块。以完善信息录入、资料保管、数据统计、管理分析等功能。及培训机构信息和培训项目查询。

(二)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职业培训教师每年在职培训累计不得少于80学时。积极鼓励技师、高级技师以及高级工程师担任专(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三)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建设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完善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定期公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各类劳动者选择适收集、公布培训信息,合自身需要的职业培训。各乡镇要及时了解、掌握培训需求。积极动员组织辖区内各类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指导。促进辖区内各类劳动者就业。

五、强化资金保障。

(一)资金保障

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整合市级下达的培训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投入资金。加大职业培训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要安排资金,对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技能鉴定题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库开发、职业技能竞赛、评选表彰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县依法征收培训费用,人民政府将按照“统一征收、专户管理、统筹使用”原则。统筹用于职工教育培训。每年初,县财政局和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共同拟定培训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各培训项目主管部门要按照县人民政府审定的培训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加大向上争资力度。从2011年起,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县财政每年筹集不低于4000万元培训资金,专项用于职确保完成培训目标。业技能培训工作。

(二)补贴标准

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岗前培训、提升培训按照600元/人给予补贴,阳光工程培训按照100元/人—3200元/人给予补贴。雨露计划按照400元/月·人给予补贴,惠民工程按照暖冬工程培训按照300元/人给予补贴,430元/人给予补贴。就业再就业培训按照600元/人给予补贴(就业前360元/人给予培训,6个月内就业的再按照240元/人给予补贴)农村劳动预备制培训按照1100元/人—1400元/人给予补贴,适用技术培训按照100元/人给予补贴。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按照创业成功的1000元/人给予补贴、未创业成功的按照600元/人给予补贴。中职教育的补助标准按照中职教育的具体政策执行。

下岗失业人员给予全额补贴。对参对参加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相应职业(工种)鉴定收费标准一次性给予80%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加紧缺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合格经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定培训鉴定补贴。每年相关部门培训项目补贴资金有调整的按最新标准执行。

(三)补贴资金拨付办法及资金渠道

实行直补劳动者、直补企业和培训机构相结合的补贴方式。

按照培训对象10元/人·天给予生活费补助,培训补助资金的分配方式:一是为期3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县职教中心和企业联合在企业开展的培训。培训期间按照200元/人的按照30元/人·天(时间35天)标准补助培训机构用于教师报酬、教学资料、鉴定费用等相关支出。对县职教中心单独开展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标准给予企业水、电、耗材补助。对培训结束取得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并经企业录用上岗的按照500元/人补助给培训机构(含住宿费、教师报酬对培训对象按照10元/人·天给予生活费补助。教学资料、水、电、培训耗材、鉴定费用等)对未就业的按照300元/人补助给培训机构。

二是岗前培训参照县职教中心和企业联合在企业开展的劳动预备制培训补助标准和补助资金分配方式执行。

三是为期1个月的企业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按照400元/人补助企业(主要用于水、电、教师报酬、场地、学员生活补助)200元/人补助培训机构(主要用于培训资料印刷、资料录入归档等)对企业在岗工人是城镇居民的其技能提升培训补助标准和补助办法参照在岗农民工提升培训执行。

给12个片区学校和38个小学按照每开展一期培训给予500元的场地、水电费补助,四是为期2天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其他资金由县人力资源开发办用于专家报酬、资料费、误工补贴等。

五是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资金分配方式按照培训项目的政策规定执行。

按照该项目的具体规定执行。六是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由部门牵头开展的单项培训。

七是中职教育的资金分配按照中职教育的具体政策执行。

由培训机构(部门)申请,培训资金拨付程序及资金渠道:一是上级安排的专项培训经费、就业再就业培训资金、中职教育补助资金。项目主管部门审批,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审查财政部门复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二是本级安排的培训资金,并签署意见。由培训机构(部门)申请,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审查财政部门复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由职业培训单位申请,对于提升培训中培训对象是城镇居民的培训资金从本级安排的资金中解决)三是职业培训单位组织的非税收入。县财政按程序拨付,报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备案。

六、强化领导。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既是阶段性的攻坚任务,培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又是动态发展的长期性工作。相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培训对于稳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助强化责任意识,推农户万元增收的重要作用。积极协调配合,认真抓好落实。

(二)强化责任,加强领导。

由县人力资源开发办主任任组长,成立县人力资源开发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县扶贫办、教委、城乡建委、农委、畜牧局、民宗委、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县人力资源开发办牵头,税局、宣传部、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会同县人力社保局、扶贫办、农委、教委、城下达培训计划,乡建委、民宗委、畜牧局、财政局等部门制定职业培训政策。确定培训机构,制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和资金拨付管理办法,落实培训补贴及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并抓紧开展对公共实训基地和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相关工作全程监管培训。县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保局要将职业培训分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县地税局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统筹工作。县委宣传部要加大对职业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以及培训机构在职业培训方面好的做法和显著成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根据有关规定,效进行宣传。积极为参加培训的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县人力社对口搞好培训项目的争资立项、统计上报和评估审计工作。保局、扶贫办、农委、畜牧局、教委、城乡建委、民宗委等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能。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广东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年工作情况及*年工作意见》的要求,*年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要以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现代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员工劳动技能为重点,以推动中小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目标,为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推进做强做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通过整合社会专业培训资源,初步构建起全省中小企业培训体系,形成财政支持与市场资源有机结合的中小企业培训运行机制。

——通过培训,使广大中小企业管理者了解国家相关经济政策,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广大员工掌握岗位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

(二)基本原则:

——按需施教、务求实效。要根据广大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分层次、分类别、有重点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灵活的培训,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面向市场、服务企业。要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积极培育和规范中小企业培训市场,为开展管理者和员工培训提供有效服务。

三、工作重点

(一)继续实施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银河培训工程”的要求,在去年取得较好效果和影响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中小企业充分意识到经常参加培训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广大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广大员工主动参与并接受培训,推动中小企业形成自主培训、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和师资库。要根据中小企业的普遍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培训师资队伍(培训师资人才的招聘细则见附件一),为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提供丰富的课程和师资资源,确保培训质量。

(三)整合社会专业培训资源,初步构建起全省中小企业培训网络。要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的积极作用,通过认定一批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引导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中小企业培训(培训示范机构的认定细则见附件二)。要充分发挥社会现有培训设施的作用,通过设立一批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推动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培训示范基地的认定细则见附件三)。通过培训示范机构的认定和培训示范基地的设立,逐步建立健全全省中小企业培训网络,使培训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市场化。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设中小企业网上培训平台,使广大中小企业从业人员随时可得到培训,从而扩大中小企业培训覆盖面和受益面。

(四)推进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个性化培训。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制定出适合中小企业实际的培训工作计划,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员的实际需要,多形式、分类别地开展培训。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碰到的融资难、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不高、宏观经济政策不了解、财税知识缺乏等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宏观经济政策、财税知识以及专项劳动技能等培训,满足中小企业急需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需求。

(五)加强与省外、境外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一是要分批组织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人员以及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中小企业发展较好的兄弟省市或地区参观学习,实地了解学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增强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要积极拓展境外培训渠道,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及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开展与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合作,探索选派优秀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及中小企业经营者到境外培训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四、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