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校长研修总结

初中校长研修总结

时间:2022-05-17 09:09: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校长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校长研修总结

第1篇

校长是学校的领军人物,提升校长的素质,不仅是校长个体的需要,也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需要,更是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几年来,我们潜心研究,大胆实践,探索出领导干部的培训模式,培养了一支适合我县教育需要的学习型、专家型的校长队伍。

1 论坛交流模式

以论坛的形式为校长们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激活校长内力,发掘校长潜力,整合校长动力。其模式的运行结构为:切中问题(重点、热点、难点)——群体释疑——对话交流——多元分享。我们先后开展了“百题知识竞赛”、“创新教育”主题辩论大赛、领导干部“百人论坛”、校长“网上论坛”等活动。特别是校长“网上论坛”,切中校长工作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论坛内容全县开放,达到资源共享。通过论坛交流,丰富了校长的理论知识,为校长科学管理学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梯次研修模式

我们坚持对全县中小学校长按岗位、按需求,分类、分层次、分专题进行培训。其模式运行结构为:专家引领——对比反思——理解内化——躬身实践。我们举办了校长、村小校长、后勤校长、初中教学校长、小学教学校长、教导主任等研修班。先后聘请全国小学教育专家窦桂梅、吉林二实验陈福校长;省学院干训办林森主任等领导和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各位校长认真思考,消化理解,运用实践。在梯次研修中,击中问题,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效果颇佳。使领导干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理念,收获了经验,有效地促进校长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 名校带培模式

“名校带培”就是把学员置身于全国、省内、县内等名校,脱产带培学习,学员以该校一分子的角色,参与其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

全面深入地了解分析、研究该校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从而不仅学到大量的显性经验,也会在深层次、隐性方面获得亲身体验、感悟与启迪。达到在短时间内快速度、高效益地提高科学管理学校能力的目标。其运行结构为:确定名校——情境体验——实践反思——交流汇报。几年来,我们先后选送50余名中小学校长、村小校长,分别到山东、四川、北京、浙江金华、东北师大等名校带培学习,学员们在学习中思考感悟,在反思中分析对比,寻求接合点,探求生长点。使他们增长见识,提升素质。带培学员回来后在县内巡回报告,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校长管理能力。

4 案例教学科研模式

“校长培训案例教学科研模式”其运行结构为:专家讲座——点评案例——师生互动——典型引路——总结提升。2006年我们承担的《提升校长办学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省级重点实验课题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一培训模式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充分运用和完善。通过专家讲座,有效促进了校长对办学理念的内涵、意义、作用、标准以及办学理念的形成过程等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点评案例,澄清对办学理念的模糊认识,找到了差距。师生互动环节,使我们的校长解除了疑惑,坚定了信心。典型引路环节,深入名校考察来完成,通过学习使校长进一步深刻理解了办学理念的内涵、意义和作用,也明确了提升本校办学理念的方向,增强了紧迫感。第五个环节是校长在本校实际工作中进行自我总结提升。首先是校长实践。校长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尝试。其次是集体研讨。学校组成由行政领导、教育专家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论证机构,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讨论、交流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逐步修订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使办学理念为学校所有教职工接受和认可。最后是实践落实。经过论证后的办学理念,必须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用理念规范办学中的一切行为,追求理念要求的高质量办学。案例教学科研模式的运用使点的问题和面的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今天的管理和明天的发展统一起来。在研究中培训,在培训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提高校长科研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波尔特洛夫说:“校长的个性、博学、专业水平、分寸感、精力、组织才能等事实上决定着学校面貌、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活动。”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校长,作为培训者要善于研究,不断探索出新的培训模式,为校长个人成长增加才气,为学校的发展增加底气,为特色学校建设增加名气。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以促进教育现代化为龙头,以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为全县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基本工作任务

(一)名师名校长工程

1、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名”工程。做好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培训工作。继续举办优秀教师、优秀校长高级研修班。计划20*年4月开班。优秀校长研修班约30人,初中语、数、外优秀教师班60人。以上两个班的培训内容为教育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技术能力等内容。主要培养方式:实行研修导师制,组建专家指导团,为培养对象进行专门指导;送出去、请进来,组织专项理论学习,听取国内高层教育专家举办的学术讲座;开展网络研修提高理论素养;组织培养对象去高校或教改前沿地区研修学习;组织培养对象到境外短期培训,拓宽视野;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以多种形式组织培养对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成果的示范和展示活动,举办名师“网络沙龙”、学术论坛,进行案例分析,组织名师讲师团等。

2、打造骨干教师队伍。举办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及初中语、数、外骨干教师培训班各一期,每期50人。

3、搞好校干培训工作。强化校长培训,做好新任校干的岗位培训。举办校干提高培训及高级研修班,选送一批青年骨干校长到苏南学校挂职锻炼。继续选送优秀校长到国外培训和学术交流。培养一批省市县名校长。

20*年全县校干培训主要活动安排

序号

班别

开班时间

学习时间

1

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

4月

3年

2

中小学校干任职资格培训班

已开班

1年

3

幼儿园园长培训班

9月

半年

4

学校管理专题讲座

4月、11月

两天

(二)专家引领

1、20*年5月,聘请海安县教育局副局长柳夕浪作《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专题讲座;聘请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作《校园文化建设》报告;聘请海门东洲中学校长张炳华作《名校创建》报告。

2、20*年10月,聘请《人民教育》编辑部管理室主任任小艾做《班主任管理艺术》讲座;聘请南京市行知小学校长、江苏省名校长杨瑞清作《赏识教育》讲座。与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联系,聘请国家或省级名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或上示范课。

(三)骨干示范

1、发挥名特优教师的骨干示范与辐射作用。以《*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人才资源库》为依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全员培训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凡列入人才资源库的我县市级以上(含市级)骨干教师每人须准备一个专题讲座和二节示范课,县级骨干教师每人须准备一个专题讲座和一节示范课,在20*年4月15日前把准备的讲座、示范课题目报培训部备案,以备全县各单位根据需要选聘。

2、借鉴省教育厅、省教师培训中心送培到市(县)的成功做法,创造条件,组织开展“送培到镇”活动。(1)活动形式:主要有名师讲座、成长故事和经验分享、优质课观摩、评课与分组对话、学术报告等。(2)活动安排:每次活动之前由培训部和当地中心校联系,共同确定开设讲座与示范课的人员、内容、地点、使用班级、参加人员等具体事项,制定详细的“送培到镇”活动方案。具体日程安排如下(各镇中学另行安排):

时间

单位

时间

单位

时间

单位

4月

张庄中心校

5月

城镇中心校

10月

河口中心校

4月

龙固中心校

6月

张寨中心校

10月

安国中心校

4月

五段中心校

6月

杨屯中心校

11月

栖山中心校

5月

大屯中心校

9月

敬安中心校

11月

鹿楼中心校

5月

胡寨中心校

9月

魏庙中心校

12月

朱寨中心校

(四)读书活动

在借鉴20*年读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20*年每位中小学教师和校干至少精读两本教育教学书籍,一本为必读,一本为选读。教师必读书目为《课堂教学临床指导》,要结合教学实践写出心得和教学反思,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将开展优秀论文评选,并选出较好的在《*县教育》发表或推荐到省市以上刊物上发表。各镇中心校、镇中学、县直学校可组织读书报告会,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将在此基础上组织读书报告会,并进行评比、奖励。8月份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统一命题,各镇(中学)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县直学校组织知识竞赛;教师选读书目:由教研室提供各学段、各学科教师读书书目(见附表),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需要自己选择。教师所选书目由各单位联络员汇总后报培训部备案。校干必读书目:《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8月份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组织校干集中统一电脑比赛。校干选读书目:由校干本人结合自身成长和学校发展需求选读,报培训部备案。教师和校干读书要有计划,各单位对教师和校干读书要多采取激励措施,并及时进行阶段性检查,使读书活动不再流于形式,使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精神享受。

(五)班主任培训

依托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联盟、江苏省教师教育网、徐州教育网等班主任培训平台,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主要在暑假期间开展在岗班主任全员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等专题培训,使我县中小学班主任做到全员培训、持证上岗。

(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全面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计划”。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县教师进修学校正在进行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20*年力争我县中小学教师通过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考试认证(初级)的达60%以上,其中校干认证率要达100%,培训部12月份对校干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认证过关情况进行全员检查。

(七)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要突出一个“实”字,真正做到研训一体,把教师培训与教学工作、教研工作结合起来,把教师培训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信息技术培训。对全县男55岁、女50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使他们学会文字编辑处理,上网查找、下载教学资料,接收、发送电子邮件,制作课件等基本操作。5月底由各镇(中学)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组织考试,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进行巡视,并组织开展课件制作等竞赛活动。

2、认真开展中小学教师观课、议课、优质课评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在中心小学、初中开展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活动(磨课),高中开展“磨题”活动,磨课程序是:活动策划分解落实任务第一次上课第一次磨课教者反思改进教学第二次上课(置换上课)第二次磨课教研组集体愉悦活动交流磨课心得活动总结、撰文投稿。活动流程及每学期活动次数可结合本单位实际灵活把握,做好活动资料的整理工作。

在磨课的基础上,各镇中心校(中学)在10月底前至少开展一次教师全员优质课评选活动,评出等第向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推荐;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将在11月份组织全县优质课评比活动,并把获奖优质课教案挂在*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网站上,供全县中小学教师学习。

3、深入广泛开展教材教法全员、全面培训。通过教材教法集中辅导、集体备课、看录像、案例分析、循环说—观—议课、教学经验交流、网上学习等方式,力争使每位教师掌握课标,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教法,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全面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4、网络培训。充分利用好“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http//)“江苏教师教育网”(http//)“徐州教育服务平台”()“*县中小学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网”()等中小学教师培训专业网站的免费资源开展培训。

加强我县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我县省、市、县各级名优教师和各学段、学科中心备课组的示范引领作用,把他们整理出的专题讲座、优秀教案挂在我县的网站上,供我县中小学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用。

加强对网上培训的管理,县教师与学习资源中心电教部负责对网上培训的设备、技术支持监督管理考核工作。

(八)加强检查与指导,规范校本培训活动

1、指导各单位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活动。20*年各单位校本培训要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全员培训,分层设计,按需施训,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1)培训要增强针对性: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要,围绕着本单位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特别是薄弱学科、薄弱年级教师的现实需求,科学设置培训目标和内容,精选及开发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2)培训要突出实践性:围绕教师课堂教学,通过专题学习、校本及网络的交互活动、优质资源服务共享,并以专家或骨干教师引领、培训者助学、同伴互助等手段解决教师的现实问题,把学、练、评、改、赛、考等形式有机结合,扎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3)培训要体现创新性:根据单位现有条件,合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以前瞻性、实效性、发展性和降低培训成本为目标,不断创新培训形式。(4)培训要强化实效性:实行培训计划申报备案、培训准入、评估考核制度,强化培训过程的管理,根据本单位教师的学科、学段特点,分类分层,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指导。严格培训考核,把“考”与“学”“练”“评”“改”“赛”等形式有机结合,“以赛督考”,“以考促训”“以训导练”“以练引学”。考核有计算机或书面考试技能测试、成果考评、成长记录等多种形式。

2、进一步加强对校本培训的过程性检查、督导。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在上半年、暑假期间和下半年进行三次集中检查,平时不定期抽查部分单位的校本培训情况,督促各单位校本培训能按照计划正常、有序开展。

第3篇

一是构建名师梯队。2011年5月对2010年名师梯队培养对象进行了考核与验收及2011年名师梯队各梯次培养对象的评选与认定工作。并在考核认定达标教师的基础上,评选出5名乌审名师、20名学科带头人、80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建立起了优秀教师层次化成长的培养体系。二是强化名师辐射,根据《名师梯队建设工程培养对象管理办法》,我旗采取统一组织、集中培训、自我提升、高级研修、在岗实践等方式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其中尤其突出发挥各梯次培养对象的辐射带动作用,定期选派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承担培训或示范课任务,并以“青蓝结对”工程为载体,让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三是规范名师考核。依据《名师梯队建设工程培养对象年度考核细则》,由旗教育局对培养对象进行年度考核,考核按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研修提高、科研引领、示范辐射、社会影响等六大版块十五条细则进行。通过考核,我们要求所有培养对象既能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又要厚积薄发,向更高一层的台阶迈进。同时,按照“规范认定、权责统一、奖惩并举、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培养资格,连续三年考核合格者,正式认定为相应梯次荣誉称号。四是关心名师生活。我旗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为名师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经费上,除每年发放学术津贴外,还对名师梯队培养对象著书立说、课题研究等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我们要求学校充分尊重名师,真诚关心名师,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研修、生活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名师梯队建设工程的实施,大大推动了我旗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塑造了一个勇于追求,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群体。

二、教育教学课题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的智力支持

1、建立全旗教育精品课题库,统筹规划、动态管理全旗中小学、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工作,为提供有效服务、交流先进经验、共享研究成果、提升研究水平奠定基础。一是加强对学校课题研究的指导,举办了全旗课题研究专题培训,提升中小学教科研负责人的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和研究的能力;二是引导学校和教师做到教科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实践服务;三是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注重阶段总结和资料积累,我旗共承担国家级实验课题三项,区级实验课题四项,市级实验课题一项;四是加强中小学“各学段衔接”的研究,认真总结推广南京东庐中学“讲学稿”教改经验。

2、积极鼓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校(园)长参加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全年组织开展了新教师培训、促进中小学优质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项目首期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及第二期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培训、名师梯队建设工程培养对象集中培训、校园长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校园长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全旗中小学幼儿园干部培训、教研员业务培训,并将以赛(全旗教师业务考试)代训作为培训创新模式,共计培训2419人次。同时,组织全旗校长、教师先后赴广东省深圳市宝区安、北京市、山东省聊城市杜朗口中学、台湾省等地考察学习,共计派出310人次。

三、有效课堂研究与建设工程,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1、为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指导,协助市教研室对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的试验,进一步促进高中校本教研工作,教研中心蒙授教研员对市蒙二中开展的“五步三查式”高效课堂教学实验模式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积极地效应。同时也积极探索和构建小学“智慧学习,快乐学习”、初中“轻负担,高质量”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模式,4月中旬分别在各初中召开了全旗毕业年级校本教研暨中考研讨会。6月中旬和10月份,利用学校教学工作过程性督导评估,督促各学校重视及正确开展常规教学和教研活动。4月份、10月下旬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全体教研员和部分名师梯队培养对象上公开课并作专题报告。无论是专题报告,还是示范研讨课,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获得广泛的好评。各学校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在交流研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效果显著。同时,我们开展的以师带徒工作为载体的名师梯队建设“青蓝结对“工程,着力提高了青年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通过有效发挥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全旗广大青年教师主动、自觉、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2、组织全旗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程、新教材,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能力,6月中旬对全旗小学教师进行了业务考试。

三、教学教研规范化建设工程,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

1、利用每学期开学工作检查和教学视导的机会,督促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

2、坚持教学视导,毫不松懈。依据《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基本要求》、《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和提升课改与教研实效评估细则》全年分别围绕初中毕业班的各轮复习教学、学校教学与教研常规等主题开展了4次教学视导工作。全年共听课976节,检查教案1523本,检查作业7966本,专题讲座24次。在各次视导过程中,重点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听课、评课、说课,并量化打分,集中反馈,真抓实干,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要求广大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学校反响较好。

3、用活用好考试手段。考试虽然不是检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手段,但是在科学而完善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考试还是不可或缺的。今年,学科素能检测范围扩大到八年级。该项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前进,逐步形成了四大特色:一是检测的价值取向具有明确的教育性和发展性,能够引导、教育、促进学校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达到真正关注和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目的;二是检测内容注重基础性、情趣性、探究性、灵活性,以语言表达能力、数理运用能力、多元创新思维能力、生活基本常识、运动素养、艺术素养、信息素养七项内容为主体,既注重突出对学科基础素能的检测,同时注重体现知识的趣味性,彰显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三是在检测实施中,不仅重视结果,更注重过程,注重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既关注学习的水平,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四是在检测的方式方法上,坚持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动笔、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多法结合,多学科渗透。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旗各校都能正确而认真地对待考试,抓考风、促教风、立校风,在规范考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4、要求各初中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每逢新学期开学或期末,借助各种机会督促学校开展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配合招生办、教育股等科室顺利完成了新课改第四届初中毕业生毕业和高中招生工作。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为提高全旗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于10月下旬组织开展了全旗第四届中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12月下旬将组织开展第七届幼儿园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和第三届教学设计与教育反思评选活动。

2、为深入推进我旗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提升教研员和教师的专业水平,中心积极组织全旗校长、骨干教师赴北京市、广东省深圳市宝区安、山东省聊城市杜朗口中学、台湾省等地考察学习,聆听专家学术报告,观摩专家教学和优秀教师示范课,共计派出310人次;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教研员赴东胜区观摩幼儿教学、特色学校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交流论坛。

3、创新幼教指导模式,促进幼儿教均衡发展。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幼教组的教研员在全旗农村牧区幼儿园蹲点指导一个月,并组织各幼儿园开展幼教经验交流活动,观摩取经,互动交流,教研员在具体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进行具体指导,取得了显著效果,获得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同时查阅了各园各班级的工作计划,墙面布置,各种活动等。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为支撑,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制度机制,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大培训”格局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实施原则

1.提升素质,服务学生。坚持服务于中小学教育,服务于学生有效学习,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宗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着力解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2.加强统筹,分级负责。坚持市级统筹,以培训规划、能力建设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业务指导,健全管理网络。高中教师培训以市为主,初中和小学教师培训以县(区)为主,完善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

3.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坚持需求导向,加强需求调研,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逐步实行教师自主选学,创新培训模式方法,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培送教、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推进混合学习,促进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坚持质量为重,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监管机制,提升培训内涵、实施能力、管理和保障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和“大培训”格局建设,促进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聚焦“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分类分层分岗按需施训,使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与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一步更新,实践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培训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训体系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培训模式进一步创新,培训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包括“国培计划”、省级培训、全员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四种类型。

(一)“国培计划”

根据教育部部署,组织实施“国培计划”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培训及其他国家级教师培训。

(二)省级培训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

1.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项目。有计划组织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英语、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2.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全面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进一步落实“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

4.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以提高教师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高质量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能力水平为目标,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省外研修等多种途径,对教师培训团队进行专业培训。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

(三)全员培训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从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与体验三个方面,采取混合学习模式,组织实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常规和学生管理规范为重点内容的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提高在职教师师德素养和“以学促教”的教学实施能力为目标,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双线并进,师德教育列为第一模块。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分年度实施专题培训。

(1)师德教育

模块一: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重点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和践行师德能力;

模块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教师法制素养和依法履行职责水平;

模块三:学校安全教育。提高教师安全意识和保护学生安全技能;

模块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身心健康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能力。

(2)业务培训

专题一:有效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现代知识观与学生能力培养、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修订版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要点、修订版教材分析与学科教学知识(PCK)构建、学科学习内容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

专题二:有效学习指导。主要包括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学习心理与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设计与学习方式、学科学习策略与有效学习指导、学科学法指导问题诊断与解决。

专题三:有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有效教学与教学模式选择、以学定教与“先学后教”模式应用、以教导学与“先教后学”模式运用、学科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典型案例研修。

专题四:有效学习评价。主要包括学习质量观与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评价理论与应用、发展性评价与学习评价工具、课堂学习与过程评价技能、学科学习评价问题诊断与解决。

专题五:有效教学研究。主要包括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指导与叙事研究、学科课堂学习与课例研究、学习评价与行动研究、校本教学研修问题与指导。

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以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生学习发展与评价、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为重点内容,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四)学历提高培训

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重点鼓励支持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重点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下初中教师开展学历提高培训,到2015年,基本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积极推进初中教师本科化。

五、培训模式

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名师讲学、省外进修和境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逐步形成多渠道、开放式、符合省情、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

优化整合多种培训方式,将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研修与“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相结合。

远程培训采用分校(中心校)、分学段、分学科组建网络班级的方法,教师平时在线学习。采取课程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资源服务等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自主学习和在线研讨活动。

集中培训采用小班教学,集中在寒暑假或分散在双休日进行。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重点内容指导、远程学习的方法辅导和校本研修的操作指导。

校本研修在学校(中心校)的组织下,分学段、分学科,以学科组(或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培训教材研读、网下集中研讨、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等研修活动。

采用基于学科、巡回送教的方式,组织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开展集中答疑、示范教学、课例研修和交流研讨等活动。

六、培训考核

(一)考核方式

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实行训前、训中、训后“三段式”考核。训前以问题和案例提交为重点、训中以过程参与效度为重点由承办单位进行考核;训后以岗位实践研修为重点由参训教师所在学校(中心校)进行考核。参训教师各阶段考核全部合格,由所在县(区)或市教师培训机构认定培训合格。考核结果报同级师训管理部门审核。

(二)学时认定

本周期继续教育总学时为360学时,每学年度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新任教师在试用期(第一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20学时的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免于参加当年度其他类别培训。

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周期内年度培训为72学时,其中校本研修40学时、集中培训8学时、远程培训24学时。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或省级专项培训项目,超过72学时,免于参加当年其它类别培训。不足72学时,需参加当年的校本研修。

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获得毕业证书当年按72学时予以认定。

中小学教师参加本《意见》规定的培训类型之外的,非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培训,一律不予认定学时。

七、培训实施

(一)机构遴选

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方可实施教师培训。

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国培计划”、省级专项培训、远程培训任务等。

(二)组织实施

1.“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项目

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招标遴选出的培训院校或机构组织实施。

2.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1)远程培训和远程资源服务:高中教师远程培训,由省教育厅从省内外遴选具有“国培”资质的培训机构,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城市初中和小学教师远程资源服务,由省教育厅招标遴选推荐具有资质的远程培训机构,各市教育局从中选择培训机构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鼓励县镇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推进集中、远程和校本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2)集中培训:高中教师集中培训,由市教育局遴选培训院校或机构采取集中答疑、送培到县等方式组织实施。初中和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在市教育局指导下,由县(区)教育局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

(3)送培送教:在市教育局指导下,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协助县(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初中)和区域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小学)活动。

(4)校本研修:由教师所在学校负责实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业务指导和服务支持,县(区)教育局负责检查验收。

八、加强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负责远程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师训管理部门负责培训实施与业务指导。

市、县、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均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的培训业务指导团队。

(二)健全管理制度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训管理部门、教师培训任务承担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应纳入教育督导、市教育局年度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中小学办学评估等考核工作中,并与“第一责任人”考核挂钩。

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中小学教师在五年周期内,需修满规定学分(学时)的培训课程,其完成的培训学分(学时)和参加培训考核情况,是晋职、晋级、续聘、竞聘、考核评优及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九、保障措施

(一)增强机构功能

以“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为契机,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承担“国培计划”项目和省级教师培训项目。

按照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合格评估和示范创建为抓手,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专业机构的整合和联合,有效实现优质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增强培训主体功能,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师培训师资准入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建立教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在省教育厅领导下,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专项调研、项目规划、招标评审、实施指导、绩效评估和课题研究,以及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等工作。

建立教师培训教学专家库。省教育厅遴选高水平专家和特级教师组成省级培训讲师团,开展“送培到县”、“送教下乡”活动。各市教育局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使用,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组建区域名师讲学团,支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每期(班)培训团队中,省外培训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优秀中小学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

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实施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计划,采取政府购买、组织开发、引进等方式,积极开发本土培训教材,重点开发一批网络培训课程资源,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贴近教育教学实际、体现不同类别、层次教师需求的优质课程资源库,为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

完善优质课程资源评审与推荐制度。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组织评审的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本省范围推荐使用。地方课程要逐步实行省级备案制度。

加强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建设。按照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的共性要求,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具备学习管理、资源管理、实施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等功能的远程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学习环境及支持服务系统;实现参训教师的在线课程学习、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和接受培训专家远程指导等功能。

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依托优质中小学校,建立一批教师培训教学实践基地,落实教师培训实践环节。探索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示范校,加强校本网络研修资源平台和实践平台建设。鼓励支持师范院校与具有示范作用中小学广泛合作,引领校本研修、安排学生实习,促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专业发展。

(三)提供经费保障

切实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有关继续教育经费的政策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经费由本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1.5%,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附加费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分项目落实。

切实落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开支。

省级培训经费由省教育厅在年初教育预算中设立,市级培训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年初教育预算中设立。国家级培训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第5篇

[关键词]基地学校;校本研训;创新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9-0040-04[作者简介]吴有为(1967―),男,江苏高淳人,本科,南京市高淳区教育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教师,高级教师;周颖(1983―),女,江苏高淳人,本科,南京市高淳区漆桥中学教师,一级教师。

一、着力政策推动

校本研训是学校提高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淳区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建立以校为本研训制度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校本研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规范和指导校本研训工作的政策文件,要求学校整体谋划,全面推进校本研训的日常管理,并将校本研训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为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研训工作”的要求,2012年10月,高淳区教育研训中心根据对各校校本研训工作的检查情况,确定高淳县东坝中心小学和高淳县漆桥中学为我县首批校本研训基地校,并出台《高淳县校本研训基地校工作要求》,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

为强化校本研训基地校的示范、引领作用,2013年1月,南京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日活动在东坝中心小学举行,围绕“同一个梦想――为了每一个孩子,我们携手共进”的主题,东坝中心小学依次展示了校本研训活动的成果:数学团队的“聚焦课堂,共同成长”课堂切片展示、快乐作文的实践与思考展示、大课间活动展示、语文团队现场文本解读展示、青年组与中年组“书香心韵”PK、教师才艺展示,活动受到了市教育局陈舒泛局长和省教师培训中心严华银主任的高度评价。2013年10月底,我们又在高淳区漆桥中学召开了初中校本研训工作推进会,各校校长、教学副校长和具体负责校本研训工作的主任参加了本次活动,进一步提升校本研训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二、聚焦研训主题

通过调研,我们围绕初中教学质量提升这一主题,选取了日常教学管理中三个关键点集中展示:如何进行集体备课(数学教研组)、如何围绕主题开展教学研讨(语文教研组)、如何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英语教研组)。

三、优化研训流程

1.分组签到,领取活动材料。

2.学科展示:语文、数学、英语三个教研组,围绕主题展示。

3.专题汇报:赵龙校长汇报――《唱响校本教研之歌》。

4.校际交流:学校交流、研训员发言。

5.工作推进:校本研训工作通报及工作布置。

6.领导讲话。

四、立足研训实践

现以语文教研组研训活动为例,将其研训活动主要过程呈现:

主持人:各位老师,上午好!本次活动现在开始。

近年来,我们漆桥中学的生源数量仍在减少,质量也在下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语文组没有消极旁观,而是积极调整心态与教学策略,并且每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书法、手抄报、古诗文背诵等各类竞赛,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很是欣慰。

前几次教研活动中,七年级的老师们反映,本届七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也急需培养,尤其是在文言文学习上,问题更为突出。上周的小班化赛课中,大家也都发现了这个问题。经过与两位备课组长商量,决定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研讨七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

主持人: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孔宏华主任任教的《孙权劝学》,请看教学视频,并请孔主任谈谈备课与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收获或困惑。

观看《孙权劝学》视频片段。

孔宏华:这是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积累,我主要采用以下三个环节――第一,小组合作,自主积累,根据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圈点勾画;第二,小组之间出题互考,出五个词语解释和三个句子翻译;第三,老师出题考学生,选择目标中要求的重点实词。这样教下来,学生们能较好地掌握重点词语、了解文章内容,但用了20多分钟。

这个片断主要是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从环境、情节、人物三个方面去把握。只花了10多分钟。

这是我参加市小班化赛课的录像,专家们都说,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课堂上分给“文”的时间少了,“言”的时间多了。老师们,你们是怎样教这篇文章?“文”和“言”如何平衡?

主持人:谢谢!孔主任的分析实在,策略实用、有梯度。最后,向我们抛出了自己的疑惑:七年级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孰重孰轻?那么,课标是怎么要求的呢?就我们漆中这届七年级学生的学情而言,文言文教学应该重“文”还是重“言”呢?请初一年级备课组长高志辉老师来给我们分析一下课标要求与学生学情。

高志辉:我校的学情是这样的:中等及以下层次学生偏多,优秀学生偏少,留守儿童比例大。对于文言文教学,2001年的课标是这样要求的,“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2011年的课标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语言表述上有略微变化。新课标将策略和目标分得比较清楚,更加重视了语言知识的积累,强化了语文的工具性。

主持人:谢谢高老师!高老师较为精准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为我们接下来的讨论指明了方向。下面,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七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展开研讨。

甘小美:我觉得文言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朗读和积累两个方面。假如我来教《孙权劝学》,我会这样设计:吟诵为本、注重积累、努力探究、适当延伸四个步骤。读,首先要读通,帮助理解课文大意,接着是读懂,最后是读出语气和情感。积累环节最重要,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才能读懂文章,也才能读懂课外其他的文言作品。

主持人:请谈谈您的教学策略。

甘小美:和孔主任一样。我觉得文言文教学应重“言”。

孔小芬:我来说几句。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也觉得应该重“言”。今年我教初一,我本想把“言”放到课前的预习作业中去完成,可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好,那就只能占用课堂教学时间了。再看历年中考对文言文的考察题型――实词的解释、虚词的用法、句子翻译、把握课文内容的一个问答题。“言”的比重明显大于“文”,所以,如果我来教这篇文章的话,也要花到20几分钟的时间来教“言”。

主持人:具体说说您的教学策略。

孔小芬:也是运用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

卫春耕:我觉得重“文”还是重“言”,不是我们老师决定的,而是由学生的学情决定。我们漆桥中学的学情客观地摆在这儿,不止你们初一,我们初二的学生的基础也不行。其实,文言文除去语言有些晦涩难懂外,内容和主旨与现代文相比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因此,我觉得我们学校的文言文教学还是应该重“言”。

孔小芬:那么,卫老师您有没有比较好的教“言”的策略呢?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卫春耕:我是充分发挥读的作用。通过读,正音断句;通过读,积累词汇,了解大意;通过读,体会主旨和情感。

主持人:再具体一点呢?

卫春耕:听录音读、老师领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根据课文内容而定。

杨玲香:嘿――我可能跟大家的意见不太一致。我注重把要教的东西教到位,多花一点时间也没关系。《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我要花两个课时来教。第一课时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第二课时注重提高学生欣赏文言文的品位。我主张“文”“言”并重。

我们不能一味地将学生太差作为理由,毕竟每个班还有几个能考县中的,不能只看大头,不顾小头,对吧?

孔宏华:杨老师,赛课时只能用一节课完成教学啊。

杨玲香:赛课归赛课,我讲的是日常教学。我将一部分“言”的教学放到预习中来完成,但我会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利用早读课,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写在白板上展示,好的加分。课堂上,我和卫老师一样,让学生读,第一课时要读通、读懂,另外,这篇文章我还会提醒学生注意语气。三年教材一脉相承,我们语文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螺旋上升的,初三有一个戏剧单元,这一课特别适合搞一个课本剧表演,那我就有必要先告诉学生一些戏剧知识。其实,表演课本剧也能促进学生把握主旨,理解人物性格。

叶花:下学期教《孙权劝学》时,你会不会搞课本剧表演呢?

杨玲香:这一届学生基础确实比我刚带结束的一届差,但我要培养,争取继续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

主持人:到时候,我们去观摩观摩,取取经?

杨玲香:好,互相学习。

……

主持人:最后,我就大家交流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不到位的地方,大家可以补充。

王荣生教授认为,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就是教学内容的恰当与否,如果缺少恰当的教学内容,那么课堂气氛再活跃,教学策略再丰富,都不能算作一堂好课,甚至不能是一节合格的课。经过讨论,根据课标要求和我校学生学情,大家觉得在七年级文言文教学中,“言”的教学不能放松。并提出如下策略:强化诵读教学,有梯度地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即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重视文言词汇的积累。也有老师觉得自己班上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行,或者说考虑到班上仍有部分基础不错的学生需要提优,建议“言”“文”并重,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策略:课堂小练笔,运用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排演课本剧。我觉得大家说得都有理。因为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不管是内容的确定、目标的制定还是策略的选择,无不以学生为中心。这正应了孔子那句话,“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下周一,我会将本次活动的内容整理后印发给大家,下周四下午第一节课,孔小芬老师将根据他们班学生的学情、运用本次讨论的策略开一节公开课《咏雪》。听完课后,我们再进一步研讨七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的优化。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今天,我们把自己关于七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看法与做法告诉组内同仁,我相信各位肯定有不少收获,也一定促发了自己对教学的思考,特别是七年级的老师们。

五、着眼活动反思

振兴和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但农村学校地处偏远,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如何有效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是长期困扰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校长的一个难题。我们旨在通过校本研训基地校的榜样,全面深入地推进校本研训工作,提升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有一些深切的体会。

首先,校本研训的选题要切实。即真实地存在于当前的教学中,是教师们自己提出来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校本研训的主体是教师,因此,需要研训组织者灵活地选择能提升教师自我的研训内容。只有通过研训需求调研,立足于教师发展的主题,才能真正将“要我研训”转变为“我要研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们参与的热情。

其次,校本研训的开展要实在。第一,要有实实在在的制度。学校要安排固定的研训时间和地点、出台激励性的考核机制;教研组要有较为详细的研训计划、确定的研训内容、具体的研训分工及记录。第二,要有实实在在的讨论。校本研训的形式应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可以学习理论,可以听评课,可以集体备课,等等。但不论哪种形式,都缺不了讨论环节。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是啊,讨论中如有思维的碰撞、激烈的争辩就最妙。唯有如此,教师们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讨论,更有主题、更有层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研训的价值方能真正体现。第三,要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就是主持人不仅发挥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组员集中火力剖析主要问题,而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及时提炼归纳、形成共识。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个别访谈,各校参会者纷纷表示感触很多,收获颇丰。七年级的老师满脸微笑地说:“这样的校本研训活动既能帮我们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更能吸引我们主动参与。”

再次,校本研训的成果要落实。校本研训的过程只是促发教师开始反思教学中的问题,而“反思”只是“心动”,俗话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因此,鼓励教师们将研训成果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将校本研训的成果落到教学的实处才是活动的根本目的。

最后,由主题研训走向项目研修。有人将研训活动的主题喻为研训活动的灵魂。有了明确的主题,研训活动才有主心骨。所有的活动围绕着主题来展开,紧扣主题深入推进,所有的研究就不是浮在水上,不是隔靴搔痒,而是真正有所发现、有所突破。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次主题研训活动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其原因之一是研讨主题过大,弱化研训活动,使研训目标落实不到位。所以,在确立研训主题后,很有必要再次细化活动主题,使主题研训活动系列化,分阶段实施,分目标达成,实现由主题研训向项目研修的跨越,不断提高研训活动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郑鸿颖,蔡其勇. 英美教师专业标准解析及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加快发展步伐,为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夯实基础”为目标,以促进教育“普惠、优质、特色、和谐”发展为导向,以“大力推进均衡发展、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营造和谐氛围”为举措,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二、重点工作

1、大力推进均衡发展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全面实施《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投入以政府为主、招收适龄儿童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教师以公办教师为主的“三为主”发展机制。结合“小县大城”总体规划,修编全县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启动平原乡镇中心幼儿园新一轮迁建、扩建、扩容工程,办大办强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新建赤城街道和始丰街道中心幼儿园,扩建玉湖幼儿园,鼓励村(居)、企事业单位以集体的名义创办幼儿园。鼓励城乡示范性幼儿园和中心幼儿园通过举办分园、设立教学点等方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促使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强城镇小区和中心村幼儿园建设,改善边远山区送教点设备设施,扶持一批民办龙头幼儿园,逐步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公办幼儿园配备1班1人公办教师的要求,增加学前教育教师编制数,并建立学前教育教师雇员制。雇员制教师由县人劳局和教育局联合考录,人事关系留在县人才交流中心,日常管理由教育局负责,并实施每月不低于22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人口集聚趋势和“小县大城”总体规划,制定《县中小学校布局“十二五”规划》。加快城区校网调整,赤城四小争取年底前开工建设,赤城中学完成食堂建设,始丰中学实施一期扩建工程,做好福溪街道中小学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优化农村校网布局,启动新一轮布局调整,初中推行跨乡镇办学,“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对小学100人以下、初中3个班规模以下学校的调整工作。深入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参与改革的学校要认真实施,全面总结,形成特色。组建“名校引领、一体发展、捆绑考核”的教育发展联合体,联合体内“学校统筹管理、资源统筹使用、教学统筹组织、师资统筹培养、教研统筹安排、工作统筹考核”。设立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奖,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成绩突出、贡献重大的学校予以奖励。

加快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坚持质量提升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牢牢抓住全省实施优质特色普通高中评估的难得机遇,推动我县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深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力应对新高考带来的各种挑战。进一步健全选课走班制度,鼓励普通高中立足学校传统和优势,对必修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形成符合学生实际、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完善硬件设施配备,着重推进满足学生走班教学需要的功能教室建设,配齐配足学校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需的仪器设备。中学、平桥中学、育青中学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跻身省首批优质特色普通高中行列。继续推进高中招生改革,支持高中学校有序竞争。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加快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情况,基本完成专业结构阶段性调整任务,初步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专业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完成职业中专二期工程,全面建成职教中心,做好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整体搬迁的前期工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学校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职教集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职业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及学历教育,对未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初高中毕业生继续实施预备劳动力培训,提高城乡居民的学历层次和劳动技能。

协调发展其他各类教育。继续重视特殊教育发展,着力改善特殊教育中心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发展,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幼儿园)上规模、上等级,整体搬迁天成职技校。支持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审、业务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健全成人教育网络,积极发挥乡镇化技术学校和社区学校在“新农村”建设和服务“三农”中的作用,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和各种文体活动,满足广大群众接受继续教育的需要。

2、着力提升学校内涵

深化学校自主发展项目。在过去两年的学校发展性评价活动中,大量被专家组肯定的自主发展项目,要不断巩固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深化项目,使之课题化、课程化、形成特色;部分需规范的项目,要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使之常规化,进入优秀项目行列;少数需调整的项目,须在10月中旬前,拿出新的自主发展项目规划,交评价办初审。今年的学校发展性评价还有4所副乡镇级小学和7所公民办高中段学校参加。请这些学校务必在10月底前制订好5年发展规划和自主发展项目规划。

加强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态教育纳入教师培养培训的基本内容,使教师安于从教,善于从教,乐于从教。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对学生终身学习负责。引导教师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聘任、进修深造和评优评先的首要条件。

加强名优教师培养。加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组建名师工作室和优秀教师学科群,建立健全名优教师联谊会和读书会制度,并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学科教学领军人物和教学骨干。设立名优教师联络点和责任区,实施名优教师“3211工程”(省市名教师建立3个联络点,县名师建立2个联络点,各类教坛新秀和教学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建立1个联络点,带动1000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鼓励名师名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完善激励机制,按每室每年5万元标准安排名师工作室专项经费,每年安排80万元设立名优教师培养基金,对省市教坛新秀和教学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进行专项奖励,设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对教科规划部门立项的国家级课题予以经费补助,并以县政府名义对研究成果突出的国家、省、市级课题予以奖励,努力建设有利于教育家成长的环境。

加快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以5年为一个周期,以专业发展为重点,对校(园)长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逐步增强校(园)长和教师选择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培训时间的自。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鼓励教师“跨学科、复合化”学习和发展。建立相对灵活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机制,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职工在职参加电大学历提高培训,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并为考核合格教师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实行优胜劣汰和末位退出机制,2012年开始,对年度考核末位的教职员工进行提高培训,培训后仍不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实行异地交流和转岗。

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加强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城乡之间和名优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交流,实行校长任期制,校长任期5年为一届,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一般不超过两届。从2012年暑假开始,毕业分配录用到老城区学校的教师,任教满6年后,须交流到平原农村学校服务4年,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学校,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的可回原学校任教;毕业分配录用在平原农村学校的教师,服务满6年后,考核优秀的可以参加进城考试或到城区学校挂职4年再回原学校任教;毕业分配录用在山区学校的,实行服务期制度,服务期满5年后,考核优秀的可以参加进城考试或到城区学校挂职4年再到平原农村学校任教。2012年暑期前在岗的专任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仍通过城乡支教和教研区联合体内定向交流的办法实现有序流动。凡1962年9月1日以后出生直接录用在城区中小学的教师,需晋升中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必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全职支教)经历,方可推荐评审。

3、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首位原则,把德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少先队以及各类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互帮互助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坚持健康第一,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公布制度,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纠正机制,努力把心理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和低龄阶段。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着力建好中小学生素质培训中心。各校要积极开展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在认真组队参加全县性比赛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开展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综合实践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个人才能和特长的机会。

减轻课业负担。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上课时间和学生课外作业量,确保学生休息和锻炼时间,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早晚自修和一切形式的补课。各校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广“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坚决抵制“题海战术”等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行为。完善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示和问责制度,各校要实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和学校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广泛听取学生和家长意见,自觉接受师生和家长监督。

加强质量监管。健全质量监管机制,加强质量监测和质量分析,逐步构建起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数据库。各校要充分利用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月”制度,各学校要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责任,提升教学常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建好全县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切实加强备考工作,各高中学校和初中学校要密切关注高考、中考动向,畅通信息渠道,及时调整备考计划,不断提高备考实效。高考要力争重点率和上重点线万人比继续稳居全市前列,并在全省向前移位,县政府每年安排100万元设立高中教育发展奖励基金。中考既要增加全市前5000名学生名额,又要减少后30%学生比例,力争总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实施初中教育提质行动。以名优学校、城区学校为龙头,加快推进以强带弱、以城带乡、以优扶差工作。进一步完善初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源调整力度。对初中校长及各类管理者进行专门培训,用5年时间对初中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轮训一遍。实施初中“3524”工程,“十二五”期间,为初中学校培养30名县级名教师,5名市级名校长,20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400名优秀班主任。

4、切实营造和谐氛围

切实做好扶困助弱工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分类资助长效机制,加大高中段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贫困生和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形成覆盖所有学生的资助体系。继续做好外来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确保外来民工子女同等接受良好教育。主动帮助留守儿童和后30%学生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注重心理沟通和亲情关怀,使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生动活泼的健康成长。增强对残疾学生的人生引导和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培养,帮助他们树立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教育监督力度,全面落实“五项规定”、“六条禁令”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禁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权益,不准个人违规干预和插手基建工程项目、物资设备采购、招生录取和职称评聘等工作,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各校在干部选拔上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继续推行“阳光采购”、“阳光招生”和“阳光人事”,不断深化校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继续实行述职述廉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继续开展以“治庸治懒、提质增效、狠抓落实”为主题的“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坚决杜绝教师、违反计划生育、亵渎女生、体罚学生和参与黄赌毒等严重影响教育形象的现象,努力塑造教育为民的良好形象。

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维稳工作。全面提高学校安全防范水平,各校要完善校园保卫、值班、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控等制度。健全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群策群防机制,继续实施“校安工程”,力争全面完成省定危旧校舍维修改造任务。继续开展中小学生安全工作“六个一”活动,进一步加强校园安保工作,各校要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做好技防网建设,全面提升人防、物防和技防水平。加强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校园食品必须严格实行定点采购或超市配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强化防火、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和传染性疾病防控等安全知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维护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学生健康上网。切实做好各类、上访工作和效能网答复工作,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工作要求

1、增强发展意识

穷县办大教育,关键在发展。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超前意识,千方百计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赢得了先发优势。但城区校网调整滞后、适龄儿童入园难等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而且出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供求矛盾突出、教师专业素养跟不上教育改革步伐等新问题。面对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以“在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率先创建教育现代化县”的宏伟目标为指引,加快学校软硬件建设,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以领先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解决各种新老问题。要继续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估,加快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接受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

2、增强管理意识

管理是办高水平教育的必要前提,各校要切实增强管理意识,全面落实科学管理、精细管理和人本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加强学生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党、工、团等组织的重要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实行全员管理和全方位管理,尤其要加强活动、课间、午间、自修课和住宿生的管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不留管理盲区。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行为,进一步完善财务报销审批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食堂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必须由学校举办,鼓励幼儿园和高中段学校食堂自主经营,各校要单独建立食堂帐簿,按成本补偿原则建立餐饮定价机制,核定合理的饭菜价格,确保饭菜质量。加强环境管理,各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风正气顺的教育环境。

3、增强学习意识

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理念和思路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高度和出路。为了保持我县教育发展的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增强学习意识。通过学习,解放思想,提升理念,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要在学习中找准问题实质,理清破解思路,确保工作实践中少犯低水平错误,少干低效率工作。要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广泛开展学习会、读书会活动,并把学习情况列入校长和教师的年终考核内容。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校级班子要带头学习,并以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识魅力带动教师学习,凝聚教育合力。各校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升教师业务素养的重要举措,排入工作计划,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第7篇

西城篇

西城区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文化、教育大区。辖区内的资源单位主要有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北海公园、鲁迅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等。

摸清家底,争取支持

早在社会大课堂正式开课之前,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就已经为社会大课堂忙碌起来。西城区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亲自担任区社会大课堂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2008年暑假中,在全区中小学书记、校长会上,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宣讲,使大家统一了认识、坚定了信心。部分校长还有组织地去资源单位之一的神笛陶艺村参观、学习,增强了感性认识。

通过学家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建设社会大课堂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组织计划性;二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三是充分利用好自己辖区内的教育资源。

西城区教委对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和排查,进而对大课堂的推进工作有了清晰的把握。比如,与区委宣传部配合,落实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还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展览路街道在教师节前夕,专门召集了辖区内各学校的校长、主任会,成立“校外教育资源协调委员会”。百万庄图书大厦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8折的购书优惠,专门开辟了学生读书角。

整合资源,形成特色

在盘清家底的基础上,西城区教委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了新的整合,努力开发新的资源平台“五苑一中心”,即:文苑(区少年宫)、武苑(区国防教育中心)、礼苑(金融街少年宫)、工苑(中小学劳动技术辅导中心)、学苑(区教育研修学院、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心理辅导中心。例如,设在国防教育中心的武苑,主要介绍我国古代、近现代的兵书、兵法、兵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感受为国捐躯的民族英烈凛然正气的同时,产生一种保家卫国的使命感;学生到武苑学习和训练,所有学生的军训和学习费用全部由区教委负担。“五苑一中心”已成为具有西城特色的社会大课堂平台。

科研引领,服务课堂

社会大课堂必须为学生服务、与教学紧密结合。西城区教委努力为学校提供菜单式服务,不满足于只印一个册子,而联系课堂内容不断更新信息,让学校与资源单位互相促进。比如首都博物馆这个单位,由区教研中心采集其一年的展出内容并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处理,及时传递给学科教师。区教科所还开设“首都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课程资源开发培训班”,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带领七个学科百名教师实地考察并进行教学设计。对于目前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金融海啸,请来了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结合政治课内容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给中学生们上了关于世界金融危机的生动一课。百万庄图书大厦紧密配合学校各年级课程进度组织读书活动,学生的语文课正在学习鲁迅的《呐喊》,图书大厦就会同步将鲁迅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集中陈列,供师生阅读。图书大厦还参与了北京四中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们开展中学生阅读调查,调查结果由图书大厦定期通过网站公布推荐书目。

海淀篇

海淀区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集中的地方。烈士陵园、中华世纪坛、颐和园、国图音乐厅,北大、清华等高校及中科院的部分院所,都已成为社会大课堂的资源单位。

立足区情,科学谋划

海淀区是教育、科技、文化大区,社会大课堂建设面临这样的格局和特点:一是资源单位丰富、综合实力雄厚,但潜在资源多、资源单位规格高,统筹难度大;二是教育整体水平高,但内部差异大,均衡和协调困难,整体拉动难度大;三是区域人才密集,社会文化层次高,对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课堂要求高、期望大,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统筹利用挑战大。

根据上述情况,主管区长、教委班子决心以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建设为契机,突破、解决区域内教育资源统筹的诸多瓶项问题,使区域教育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精心组织,制定政策

为保障全区资源的有效统筹协调,海淀区成立了以区委常委、主管区长为负责人的社会大课堂统筹协调办公室。区委区政府出台了《海淀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海淀区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任务分解等文件,重点解决社会资源统筹、部门协作、校内外结合、场所有效利用和公益性问题。区教委研制了《关于创建海淀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施方案》,突出区域特色和思路,即依托海淀这个科教文化大区的优势,与学校课改和社会发展接轨、同步,与学生现实生活融和、衔接,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开发社会资源,特别是动员整合更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中小学生开放实践活动场所。

在经费保障上,海淀区单列了一项教育资源共享经费,用于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交通、材料、接待、组织等费用。2008年的标准是生均200元,全年总计投入3600万元。

深度开发,创新模式

根据区域特点,海淀区教委确定了现代化、国际化、多样化的战略。

对于区内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海淀区积极协调,重点做好大学、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源统筹,增强大课堂的科技含量。如清华大学在清华附中、101中学、中关村中学建立了艺术教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北航在北航附中建立了科技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北航、北理工、中国农大在八一中学建立了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这是一种大课堂的新模式。

其次是开发校内外相互融通的课程资源。近几年海淀区校本类课程资源开发很丰富,为大课堂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前面临的任务是丰富的潜在资源还有待深度开发,特别是区域性的课程资源需求越来越大。海淀区教委同时组织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准备把典型精品资源开发成区本社会实践系列课程,形成海淀特色、门类齐全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资源体系。

海淀区重视国际合作,注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中外多元开放学习环境建设及校外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合作研究项目”,与英国、日本、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开展交流、合作,按照国际标准研发中外融通和共享的社会实践课程资源。同时引进志愿服务机制,成立“海淀区校外教育志愿服务团”,采用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招募在校大学生、专家、社会工作者做志愿服务,协助活动组织、项目辅导。

平谷篇

平谷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地处燕山南麓与华北平原北端的相交地带,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原谷地,是北京市郊区区县之一。

加强组织领导

平谷区建立了区、校两级工作领导小组。

平谷区教委设立了平谷区中小学社会大课堂活动建设组织机构,包括组织领导、管理实施、条件保障、安全保卫、督导评估等五个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区社会大课堂活动的领导工作,负责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审批、组织与评价,确保活动安全、有效运行。管理实施小组组织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开发区本课程;组织运行社会大课堂网络平台;审批学校活动方案;协同政府督导室做好督导评价工作,组织研讨交流活动。条件保障小组负责专项经费投入的落实与保障,审计学校活动经费使用情况,确保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和管理经费的落实。安全保卫小组负责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审批学校安全工作预案,处理突发事件。督导评估小组负责制定评价方案,组织对学校社会大课堂工作的督导评价。各小组职责明确,分工合作。

平谷区各中小学校成立社会大课堂活动学校工作小组,由校长为组长,教育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安保主任及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骨干班主任等为成员,组织实施本校的社会大课堂活动。

健全运行机制

首先,建立社会大课堂活动审批机制。平谷区学校组织学生骑车或乘车参加4公里以上的区内、外社会大课堂活动,需经区教委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审批时需提交活动方案(包括内容、时间、地点、出行方式、人员构成、人数及活动经费来源、数额、使用情况等)和安全工作预案各一式两份,并分别备案。

其次,建立社会大课堂活动经费补助机制。经费问题一直是各学校开展校外活动的“拦路虎”。平谷区教委一方面规定各中小学校原则上只能组织学生到免费的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进行活动,不向学生收取活动的任何费用(午餐由学生自行解决);另一方面预计投资200余万元,对各校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予以交通补贴。

明确数量要求

平谷区教委规定:每学年高中阶段学生应参加不少于1周的社会实践,三年累计参加不少于10天的社区服务;初中校至少安排5天、小学校3~6年级学生至少安排3天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组织中小学生参观、考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区内、区外至少各1天。

挖掘本地资源

平谷区地理环境独特,本土文化鲜明,农田、林区、景点、农家院、农业科技园区均蕴含着浓郁的教育内容。平谷区挖掘本地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

平谷区有“大桃之乡”的美誉。平谷区把田间地头、销售市场作为学生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体验种桃、养桃、卖桃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在桃花节、采摘节时,组织学生为游客服务,介绍自己的家乡,增进学生爱乡情怀。

平谷区有鱼子山纪念馆、上宅文化陈列馆。借助弘扬民族精神月组织学生参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平谷区有兴隆庄文化交流园。利用这一综合性实践基地,开展学生军训、陶艺、种植等实践活动。

平谷区教委开发了“平谷――我可爱的家乡”区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平谷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活、自然风光,并确保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社会大课堂主题班或团、队会课,组织一次成果展示活动。

房山篇

房山区位于北京西南,是北京市郊区区县之一。

健全机构,上下联动

房山区成立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领导小组、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社会大课堂工作团队三级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进一步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房山区教委还建立了六个工作组:资源提供保障组、安全与财物保障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组、信息网络建设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组、校级社会大课堂工作组。

完善机制,加强保障

一是构建运行机制。出台了《房山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施意见》《房山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课程教学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求》《房山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管理办法》《房山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信息系统平台管理运行办法》。

二是提供五项保障。制度保障:坚持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社会大课堂专项议事制度,建立校内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年度总结、工作计划和活动公告、表彰制度。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制定对贫困家庭子女的免费政策,争取对校内外资源单位相关设施设备的维护性经费投入,保障激励性经费投入。物质保障:不断改善资源单位设施设备条件,改善网络信息基础和条件。时间保障:把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作为中小学生必修课。监督保障:制定《房山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评估办法》及《房山区社会资源平台建设标准》,以此作为评估学生、学校和资源单位的依据。房山区每两年进行一次教育督导评估。

明确目标,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