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8 20:51: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七下数学教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数学思想; 转化思想; 必要性; 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56-001
数学思想是数学规律本质的体现,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而转化思想又是诸多思想方法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下面是本人对数学转化思想的一些认识。
一、什么是数学的转化思想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所谓转化,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
二、加强转化思想教学的必要性
1.从初中教学的现状看加强转化思想教学的必要性
笔者了解到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甚至在一些相当规格的公开课竞赛课活动中,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闹,重形式轻思想的弊端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致使学生缺少全面周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我市数学中考卷上多道题目涉及转化思想:
题1.在5月举行的“爱心捐款”活动中,某校九(1)班共捐款300元,九(2)班共捐款225元,已知九(1)班的人均捐款额是九(2)班的1.2倍,且九(1)班的人数比九(2)班多5人,问两班各有多少人?
此题的重点是数学建模列出分式方程,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决。本题是我市2010年中考第22题,50%的考生扣1分,43%的考生得0分,说明有接近一半的学生不会通过数学建模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来解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市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教学亟待加强。
2.从初中教材内容看加强转化思想教学的必要性
笔者对初中数学教材作过统计,发现涉及转化思想的内容多达33处,现简要罗列如下:
数学(七上):P24两个负数比较大小;P31有理数减法法则;P40有理数的除法法;P70代数式的值;P76合并同类项。
数学(七下):P27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推导;P29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的;P40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的推导;P43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公式推导;P47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的推导;P58单项式乘多项式;P61多项式乘多项式;P64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P66平方差公式的推导;P8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数学(八上):P31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P148求函数值。
数学(八下):P9不等式的解集;P22解不等式组;P26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P40通分;P43分式的减法;P47分式的除法;P52解分式方程;P113相似三角形的应用;P135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数学(九上):P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P9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28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P31中位线;P85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九下):P51解直角三角形;P54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我们要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根据数学知识的内部结构,自觉的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数学转化思想,这是衡量我们教学品味高低的标志之一。
3.从学生继续学习以及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看加强转化思想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拓广和加深转化思想在学生中所处的位置将愈加显得重要,可以说它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和保证。数学转化思想作为重要的数学思想已广泛渗入到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初步掌握这一现代思想武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三、如何加强转化思想的教学
1.增强转化的意识
在传统教法的影响下,较少注意引导学生从数学思想的高度去总结归纳升华从而弱化甚至忽视了数学思想的教学,致使学生对转化的认识朦胧,应用转化思想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要把掌握转化思想作为一项教学目标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形成自觉地对有关数学问题进行转化的习惯。
2.要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渗透转化思想
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注意强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通过消元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已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在讲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定要讲明配方的目的是把方程转化成上节课已学过的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的形式,达到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
笔者认为:自觉地重视和加强转化思想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它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它对学生学习掌握其它数学思想势必产生良好的正态迁移作用。
关键词 任务教学法 实施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ask Methodology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TAN Fangxian
(Hubei Xianfeng Huolong National Middle School, Enshi, Hubei 445609
Abstract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brought new life into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but als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think about the new mode of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s also the firstteachers should consider this mandate teaching of subjects, combined with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ractic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task of teaching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task methodology; characteristic
新课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主,转知识传授为技能培养,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务教学法正式基于课堂教学中以自主探索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
1 任务教学法概论
1.1 任务教学法定义
任务教学法是教师以具体的教学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而完成任务的教学法。从定义中不难看出,任务教学法的中心是任务,即学习过程是紧紧围绕任务而进行的;其次,教师的引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习过程是以学生自主的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合作来进行的探索过程;最后,任务的完成即学习目的的达成。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对数学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符合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1.2 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1)将生活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任务教学法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在七上《正数和负数》的教学中,教师引入正负数的教学就以海拔、盈亏、比赛胜负、天气预报等实际生活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从而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2)学习过程以任务的完成为核心,传统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任务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以学生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在时间和学习方式上得到了较大改变,如在《分式的乘除》教学中,教师首先提供一个例题,让学生分析其解题思路,然后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出分式乘法的规律后,教师再用相关例题来对学生进行训练。这个训练过程就以任务的形式进行分配,学生完成了教师分配的任务,学习过程结束,而没有完成的则可以放到课后进行。在完成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指导者的角色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进行指导,为学生释疑解惑。
(3)注重结果而看清形势。即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注重学生以何种方式去完成任务,而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正如《分式的乘除》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小组成员各自先解题,然后综合,而最后的考核是按学生完成任务为标准的。
2 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任务教学法虽然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应用模式目前还没有定论,笔者认为,无论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实践,以下原则是必须考虑的:
2.1 任务中心原则
即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任务而展开,学生的学习也应紧紧围绕任务而进行,任务的制定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而进行。如在九上《二次根式》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之一为“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那么任务就应该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教学中,教师首先以问题“什么是二次根式,如何判断二次根式?”来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然后总结出二次根式的特点,再给出例子让学生判断(这即任务)。接着再学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和()2 = (≥0))。
任务中心原则是为了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而提出的,它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完成任务,通过对任务的完成来达到学习目标。
2.2 任务阶梯型原则
教学过程是按照由简而难的顺序而逐步展开的,这也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也为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在原有基础知识来掌握新的知识,而这个过程中由重复旧―新的逻辑顺序,因此,任务教学法的应用就需要在学生完成当前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任务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
如在八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表示基础方法上来引导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首先教师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纸上画出一个角(这个角不论大小),然后将其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讨论发现了什么?接着再以此为引导,让学生交流讨论“如何来验证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利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但学生在交流讨论有了一定发现上,教师及时引导他们认识到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全等的时候,两三角形全等(简写边角边或SAS);再让学生返回到画图过程中用此定理来进行画图,最后再进行图形验证。
在此过程中,第一次画图是让学生感受全等,讨论交流的任务是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是对定理的概括,再次画图是反证过程,最后的图形判定是应用过程。各个任务逐次展开,在学生理解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另一知识,实证和理论结合,知识和技能培养同时展开,任务完成,学习目标达成。
2.3 以做促学原则
即在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要以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实践,通过实践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问题能力和操作技能。如在七下《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做多边形、度量多边形内角和、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等活动来促使学生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整个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完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主动的做和探索过程,不再是被动的完成学习目标,而是积极主动完成自我的任务,课堂教学效率随之提高。
3 任务教学法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 研究教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以任务教学法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实施任务教学法之初,就应对教材进行研究,在充分考虑教材知识性的同时兼顾其应用性来确定实施的内容;同时,要根据学生情况而设计出与之相适宜的任务来促进学生完成。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中,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超市打折、服装店促销、施工问题”等实际任务来引导学生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去解决实际问题;但在选择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施工问题接触太少,教师就应考虑剔除施工问题而以“超市打折、服装店促销”问题为主,因为此类问题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3.2 提供实施任务的条件
任务需要得到完成就需要一定的准备条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供一定的素材、工具和课外实践等都能有效的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任务。正如上文的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来解决“超市打折、服装店促销”等问题,那么,课前让学生去了解超市的打折情况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还要以问题和具体的任务让学生的准备活动做得更加充分。如有两家超市,其中一家是“满100元以后超出部分打九折”、另一家是“满50元以后超出部分打九五折”,教师提出问题“哪一家更划算?”当学生通过调查后,在课堂教学中再来讨论这些问题后,问题变得具有真实性,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
3.3 确定结果及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对其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要注重在鼓励的方式上进行引导。鼓励是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激励,而引导是婉转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并以一定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这一做法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找到自己的不足,为继续能力和改进打下基础。
在任务法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放下学高为师的身份,从传授者的角色过渡到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对任务的设计和指导,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形成技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振学.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0).
初识手持技术数学实验室
窗外的绿荫里,小鸟叽叽喳喳地在述说着往事,学生们却无心顾及这些老朋友,他们时而手握机器沉思静想,时而键盘频点,时而激动地指点自己机器的屏幕与同桌轻声细语,时而凝眉奋笔。教室前方的屏幕上,一排排一列列实时显示着每位学生的机器屏幕内容,教师时而走到这个学生面前讨论一下机器的操作细节,时而走到那位学生面前讨论操作流程的设计,或者与大家一起讨论问题结果。这就是我的课堂。
从教20年,历经幻灯片时代、PPT时代,以及现在的几何画板,中间还夹杂着不同版本的图形计算器的培训与研究,我感觉PPT及几何画板主要解决思维难点,学生理解后主要是记住结论,学生主动探究、形成思路的过程被教师替代很多,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前几代的图形计算器确实有把发现过程交给学生的意识,但是由于该图形计算器是英文界面、操作繁琐、课堂难于控制,教师既要讲课还要教机器操作,增加了难度,教学目标都难以达成,这也是我迟迟未把图形计算器引入课堂的主要原因。
初次拿到TI图形计算器,我欣喜地看到全中文的界面,操作方面简化了很多,鼠标板也很灵活。在人教版数学七下《统计》一章,将该图形计算器引入课堂,我发现学生对图形计算器的操作上手很快,问他们原因,学生指着屏幕说:“这不都写着吗?猜也能猜到。”学生用计算器做统计图比用纸作图要快很多,因此大大扩展了课堂容量。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监察屏幕观察每位学生的进展情况,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及时指点、及时解决问题,确实达到了全员落实的目的。让我更为欣喜的是,大屏幕在展示过程中不仅是教师在关注,学生也在关注,就像一场全员参与的比赛,谁做得快,谁的图颜色漂亮,学生边做图边议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评价氛围。
手持技术数学实验室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学生答题实时评价分析,省去了“课堂检测课下判,课间频频找学生,课堂落实效果判完试卷才知道”的漫长过程。它不仅实时给出整体测评结果,而且能显示每道题的正确率和每个学生的答案,教师能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追问和释疑,切实让课堂内容“落地”,延伸了课堂的时空,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应用图形计算器的教学案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案例1:《统计》这一章教学结束后,学生对于图形计算器的热情还意犹未尽,我给大家留了一道研学题目:“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收集数据,制作成统计图,分析结论。”结果三个组的学生所做的折线图是直线段,并在分析中阐明x、y的对应变化趋势,还用猜公式的想法找到了解析式。我很惊讶,这不就是一次函数的内容吗?面对学生渴望的目光,我“大肆”地表扬了学生一番:“你们真棒,这是我们八年级才会学到的一次函数的内容,大家现在已经揭开了它的面纱。”其余的学生都嚷嚷着:“我们也行!”面对着大家再次上交的研究报告,我感动了,短暂的犹豫之后,我打破章节限制,顺应学生的需求,研究一次函数的内容。下面附上一份学生的研究报告。
案例2:我们用给数组猜公式的形式,解决了一次函数定义。利用图形计算器绘制函数图象速度很快,学生杂乱无章地做了很多图像,我本想学生知道如何绘制一次函数图像就达到目的了,但有学生提出图像太乱了,能不能分一下类呢?大家都响应,利用那节自习课,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分类。“既然要分类,大家自己想办法吧,我可不知道!”“两类”、“四类”,学生们争论着,“我们先给k一个数,把它固定,再给b不同的数字,就是现在这个图像,他们经过——”,看着屏幕上红一条、黄一条、紫一条的图像,我发现自己太小看他们了,学生居然学会了物理里面常用的变量控制!
案例3:有位学生问我一个问题,让我不得不把大家再次集合起来,让他来公布他的发现:“当k相等时,改变b的数值,所画出的函数图象是一组平行线!”我问:“那你怎么证明它们是平行的呢?”“我在两条函数图象之间,拉了几条竖直的线段,用图形计算器测量,它们长度都是相等的,我觉得它们一定平行!”孩子的目光很坚定。这个知识点,是讲完平行四边形后对一次函数的一个补充。学生们的发现不断驱动着我创新教学方式!
应用图形计算器的教学反思
1.接触图形计算器短短几个月,学生们已经把它当成上课的必备“武器”,我感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1)变“学”数学为“做”数学。学生不满足于等教师说出结论,再去做题,他们对教科书练习册的内容,总要自己实验一番,总结一遍,比一比谁的更精彩。这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的同时,同学和家长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许多,有的是思路方面的,有的是操作方面的,大家合作互助,相互激励,激发了内在潜能去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2)图形计算器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地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寻找答案,他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超越!第7组学生在完成研究报告交给教师时激动地说:“为了赶研究报告,我熬夜很晚,总想把它做得更精彩一点,晚上做梦又想到报告,妈妈说我对这个研究着迷了。”学生领略到了科学家发明一样的满足与自豪。
(3)图形计算器可以开展的实验活动非常丰富,涉及数、理、化各科知识,甚至还搭配有各式探测传感器,其中尤其对数学知识探究的贡献比较大,这些内容对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都有重要的作用。
2.图形计算器促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相应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基本上掌控着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讲,学生听”是普遍的模式,学生无需思考也无机会自主学习。而基于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学习,在领取了学习任务以后,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解决方案的选择与实施、解题思路的确定与调整等,这一切都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档次的问题,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不断帮其做出调整,尤其通过有效的追问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教师游走于学生中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提出表扬,成为了当下的基本模式。这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并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学相长,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自身专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3.图形计算器的教学催生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实验前,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做好组织策划的工作;实验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方案策略给予指导,对于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究,这时教师又成为了学生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实验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结论,提出有效追问,提升学生的认识层次。教师的身份又变为指导者。图形计算器的教学要求教师去做更好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