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

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

时间:2022-08-25 13:20: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楼宇智能化专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步伐,楼宇智能化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层次结构应进行认真定位与思考。笔者结合我院今年申报的新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情况,根据社会调研,提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的专业项目教学法。

一、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的现状

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是集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计算机、现代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行业。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对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的极大挑战,一方面我国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培训与提高;另一方面城市化建设急需大批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的建筑智能化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培养楼宇智能化技术人才是行业的迫切需要。高职教育中,开设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应运而生。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的特点与困难

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一,该教学方法打破了旧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创新教育,如何进行,怎样进行,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其二,教育者如何投入太多的精力解决搜集项目、策划教学、施教过程均须重新探讨,大量工作的投入给教育者带来去多麻烦,增加了许多工作量;其三、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培养得是技术人员,需要大量的实训设备和案例来保障教学,而教学设备不充足,项目教学法不能充分体现;其四、缺乏真正的双师教师。大部分双师型教师只是持有双师证书,并未有过实践的经验;部分确实有着实践经验的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不再有接触实践的机会,对行业发展也逐渐疏远。而学校又缺乏长效工作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由于教师自身的技能欠缺,无法将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制约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项目教学法采取的措施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从教师到学生,从管理到制度等各方采取相应的改革,必须坚持三个内涵——高水平的教学队伍、优质教材、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同步发展,采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既注重理论知识动手操作相结合,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对专业教学的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师除具有教师职业资格以外,还应具有电气的行业高级或以上岗位技能证书,也就是教师本身要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之举。例如: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进修;鼓励教师参加技能鉴定;提倡教师实训现场的安装调试;实行以老带新的形式,对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培训,使教师早日成为适应楼宇智能化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另外,在系部成立项目教学专委会,成员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对核心课程的教学进行合理分工,成立课题组,以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副教授或企业专家担任课题组的负责人,辅之以中青年骨干教师,有课题组根据方案确定施教方法及教学任务。

2.开发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校本教材项目教学法的实行,需要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选用具体项目,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开发与项目教学法相适应的校本教材是顺利开展课程的必要条件。从德国的经验来看,采用项目教学法老师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他们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一页一页的讲义或工作页。各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开发项目教材,要按照智能楼宇行业的发展和教学的特点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来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及时地汲取新的知识,教学与行业技术同步发展,争创品牌课程。

3.建立较全面的学习评价体系,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原始的专业考试评价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多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以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综合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体现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水平,可将学生的作业情况、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专业课程模块成绩确定为:综合理论测验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实训成绩三者的综合。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4.建立校企合作的良好机制学生在完成了所有的课程和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已具有了从事相应的职业岗位的能力。但是他们还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使学生就业后能直接顶岗工作,还需要在实践工作岗位中进行磨炼,这时,学生可到相应的企业中进行就业前实训,通过实训,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学校与企业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企业中的熟练技术工人可参与到学校的实训中,通过手把手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弥补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欠缺。

四、保障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几点建议

1.创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作为新专业,加强与大中型相关企业(如建筑行业、高校、大型商场、酒店、写字楼)共建联合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作业环境,顶岗实习;另一方面,学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2.面向岗位群培养毕业生面向有关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建筑行业、制造行业、高职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的设计与调试工作,楼宇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工作;建筑供电照明设计、施工、维护工作;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安装和维护;楼宇智能化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销售和维护从事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以及科研和大专院校的实验技术工作。故在培养中,把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分成模块,适应不同岗位群的需要。

3.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特色教学。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表明楼宇智能化应用型人才的最优培养方式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推行一体化教学,具体做法是:理论与实习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时间安排、教学过程由实习、理论教师一起商订,相互参与,共同完成。在实训实行课题负责制,根据老师的专业特长,将若干课题进行分工,每位教师负责一类专业相近课题,进行课题负责制教学,学生根据课题安排进度轮转,一可保证老师对擅长课题深入研究和潜心研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二可节约实习材料,落实教育成本核算,三可解决实习师资不足的问题。

第2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技术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都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特别是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使电气自动化控制实现了智能化运行。特别是目前的企业中普遍使用了自动化技术,使电气工程的运行效率有所提高,而且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实施了智能化管理,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不仅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定,而且还可以发挥智能远程控制的作用,保证了生产安全。智能化技术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得电气设备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

1目前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情况

中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所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企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可以提高自动化控制质量,控制效率也得以提高[1]。设备的自动化运行是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而且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升级,自动化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得产品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中国的电子工程发展中,自动化技术起到了引领作用,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适应应用领域的需求不断地升级,也使得该技术应用越来越得广泛。从目前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应用情况来看,广泛应用的系统包括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简称“DCS”、IE语言系统、WindowsNT系统,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自动控制系统[2]。这些系统处于自动化运行状态,其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为集中控制,自动控制系统为信息集成化控制。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扩充性,而且具有实时性。但是,运行分布式控制系统,所使用的是传统的仪表设备。要保证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就需要重视后期的运维工作,即便如此,也会由于技术维护不到位而导致系统运行故障,特别是设备的维修难度比较高,就更增加了系统运行故障的发生率。IE语言系统是可视化的语音控制系统。该系统的运行中,如果语言有多个,就需要对语言按照顺序排列。通过操作“上移”“下移”按钮,就可以对语言有效排雷。在对语言编码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参考网页内容,让浏览器自动选取需要的语言以及字元集。在具体点操作中,首先是开启InternetExplorer浏览网页,之后在网页上点击鼠标的右键,就可以弹出列表,点击其中的“编码”项,之后点击“自动选择”[3]。如果通过“自动选择”不能够自己所需要的语言编码,就可以采用将手动的方式进行操作,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调整语言编码。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在网页上按一下鼠标右键,选择“[编码”,用手动操作的方式选择相应的语言编码。如果在选项中没有自己所需要的编码,就可以点击“其他”,选择语言编码。WindowsNT是可视化的控制系统,可以使得电气工程设备运行中进行可视化操作。WindowsNT(WindowsNewTechnology),是可以进行PC操作的系统,主要是用于计算机网络操作、网络服务器等等。WindowsNT与通信服务集成。微软公司给予原有的系统开发了“新技术”,此即为“NewTechnology”,即为“NT”。所谓的“NT”还有另一个解释,就是指模拟器“N10”,即“N-Ten”。WindowsNT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可视化操作起到了智能控制的作用。WindowsNT的操作是非常容易的,而且具有集成化的特点,可以实施一体化操作。当进入到后期的技术维护阶段的时候,也是非常容易的。集中控制下的自动控制系统在运行中,不仅运行的速度非常慢,而且所有的运行都是在远程监控下运行的,这样就会导致主机的运行空间减小了,自动控制系统所具备的性能也会受到影响。这就必然会导致系统在运行中可靠性比较低,很容易产生故障[4]。信息集成化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运行中,是通过操作可视化的浏览器进行操作信息的,这样就可以及时地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对于故障发生点以及故障的原因都能够及时掌握。对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系统还可以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整理,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提高信息的准确率。

2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智能化技术所具备的特点

2.1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无人化超控

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在于,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得到认可。在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调节中,所调节的是鲁棒性(Robustness)、下降的时间和系统响应的时间。通过对各项参数的调整,就可以将自动化控制工作调整到自己所需要的状态[5]。智能化技术环境下,电气设备得到调节,就可以实行自我控制的作用,由此,实现无人化操作控制,人力成本得以降低。

2.2智能化技术并不需要控制模型

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在于,使得自动化控制器的安全系数有所提高,面对复杂的动态方程,不会产生难以控制的现象。与传统的控制模型相比,自动化控制器应用智能化技术,工作效率都会有所提高,而且还能够对未来的运行情况作出预测。

2.3使用智能化技术对于不同数据的处理存在着一致性

智能化技术对于不同数据的处理,所使用的是智能化控制器,无论是输入任何的的数据,都可以做出准确的评估。即便是一些数据不属于是常用数据,通过运行智能化控制器也会获得准确的结果,而且还可以自动启动评估功能。智能化控制器的控制对象具有较强的变更性,对于控制对象就会产生不同的控制效果,要实现全面控制是难以实现的,所以,需要对该技术进一步完善。

3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3.1诊断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解决

电气工程系统运行中,如果存在故障,就需要进行诊断。如果采用传统的诊断方式,就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的。这种诊断方法不仅诊断的准确率不高,而且很难得到正确的病因[6]。但是,这种技术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存在问题,特别是在数据上存在误差,就必然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但是这种失误是难以避免的。人工诊断的效率必然会很低,导致故障不能够及时发现,更是难以查找到故障原因,所以,对于故障难以及时处理,必然是后果非常严重。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可以对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而且还可以远程控制和监督,通过实时跟踪进行检测诊断,由此可以避免系统运行中存在潜在的问题。

3.2应用智能化技术对电气工程的设计进行优化

电气工程的设计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技术,就会导致不断地重复劳动,设计人员还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良,还要通过实验试验。很多时候,一些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设计人员还没有考虑到,如果涉及应用中出现了问题,要将问题的原因查找出来也是非常难的,导致很多的问题都不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解决。通常从事设计工作的人员要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水准,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相关的业务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是非常强的。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就会使得原有的工作状态发生了改变。设计工作通过运行设计软件就可以完成,而且所有的设计信息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传递,由此提高了设计效率,而且设计的精准性也有所提高。由于设计软件都有修改功能,可以在保存原图的情况下进行修改,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设计时间,而且设计样式也更为丰富了。

3.3整个的电气工程对采用智能技术控制

电气工程控制系统的运行中,有很多的环节都处于控制之中。要实现控制的系统化和集成化,就要采用智能技术。智能化技术主要运行的是专家系统控制对电气工程进行控制,使得自动化运行效率更高。另外还会采用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可以对电气工程实施多层次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不仅层次结构多,还可以运行反向学习算法,特别是其子系统中,通过判断系统参数,对参数进行调控,就可以判断转子的速度。正是由于神经网络控制的优势性能,才能够对运行识别模式,使得信息的处理更为及时准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的智能化运行。目前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得以广泛应用,主要是智能技术发挥着远程监督控制的作用,可以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效率设备的应用价值,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所具备的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李玲玲,张志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漫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2095-2104.

[2]蒋敦旗.浅议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106.

[3]赵晓乐.浅谈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4):849.

[4]张书春.探讨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3):2095-2104.

[5]史东旭.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探究[J].民营科技,2014(07):1673-4033.

第3篇

关键词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探讨

机械制造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国民经济各个技术部门的基础装备,对于调整并完善中国的工业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处于技术创新时代的今天,工业企业要获得长足发展,就要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以不断地扩展其应用领域,提高其应用价值。长期以来,中国在该项领域研究中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比较于工业发展国家,中国在机械自动化领域中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对于中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究成为了重点研究课题。

1 现代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浅析

作为传统工科专业中重要的一种,机械设计制造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机械设计制造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但是,随着外界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水平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传统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工业水平的发展需求。自动化技术是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基于传统技术的发展,并且广泛的应用在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机械设备产品的自身价值提供了更多的价值。机械产品融入自动化技术,通过信息处理和交互,实现了更多的功能,突破了传统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限制。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同步发展和相互交融,提高了机械产品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对于提高生产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自动化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并且融合其他学科来渗透和发展的,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专业。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传统机械设计制造行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赋予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了很多新的内容与定义。例如,在机械制造行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于制造过程的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有着高度的变量精确性要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达到了对工艺变量的精确控制,实现了高效的无人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 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发展

现阶段,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技术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并且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成果。但是,与其他国际社会上的发达国家专业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大体可分为网络信息化、智能化、模块化、绿色化与生活化的趋势,下面笔者就这几个技术发展的趋势方向进行分析。

第一,信息网络化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技术,并且对于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深入的影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也受到信息网络技术的影响,其专业深度与广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很多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新技术应用于自动化技术当中,使得很多远程监控、信息交互等都得到了实现。例如,在企业生产机械设备的过程中,通过远程监控,可以使管理者实时的掌握企业生产情况,并且对于设备生产状态进行控制和调整,提高了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与此同时,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自动化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更好的提高了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有效的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是现代机械制造行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之一。

第二,智能化与模块化发展。智能化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区别传统机械与现代机械的一个重要指标。智能化是机械产品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机械产品自身适应现代生产与社会需求的重要前提。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拓展机械设备的应用范围。模块化是现代社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思想,通过模块化思维的推广,使得机械产品从研发到使用的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标准化建设成为可能,有效的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规范、标准的发展。

第三,绿色化与生活化发展。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就是可持续化,持续发展是保证人类长远生存的关键。机械产品的研究与生产,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必须以绿色化为根本目标。通过环保技术的应用,提高机械产品的循环利用,进而为后续生产降低成本。机械产品应该与人类的生活进行深入的融合,并且体现出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特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融入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农业生产、办公、居住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实现了自动化,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 结束语

机械自动化方便了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等方方面面,作为工业技术的一个门类,它值得我们投入一定的精力去了解、认识。或许我们以后不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是了解机械设计制作自动化技术之后,我们才能更加坚定的支持它的发展。现在我国的任何企业都离不开机械的设计与制作,而机械设计制作自动化也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是不容否认的。希望,在未来不但是国家企业重视机械设计制作自动化技术,而且更多的人能为其发展投入自己的精力。

参考文献

[1] 张宝坤,王淑霞,王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化工装备技术,2011,

[2] 陈义厚,周思柱,冯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特色研究[J].管理观察,2008,

[3] 刘武发,刘德平.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第4篇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朱明凯指出,“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无论是参数设计,还是相关产品制造,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实至名归。

团结志业,金石为开

项目牵头人徐小力教授长期从事机电系统测控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机电系统状态监控、故障诊断及发展预测等技术研究方面颇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为推动我国光机电一体化的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徐小力教授完成或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与企业合作的重要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多项新技术经鉴定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一些新技术已经产品化和产业化,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机械电子、仪器仪表以及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进行科研外,他还组织了国际自动化测试与仪器仪表学术会议ISTAI,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为促进机电系统测控技术发展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不断地努力下,他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奖他所率领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团队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学术创新团队;而他本人也先后被授予“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北京市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并于1999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而在“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项目中,他与各单位的教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形成了一支精英队伍。“队伍”中,涉及部门,人员众多,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就囊括了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传感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自动化学院、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及机电工程学院等在内的多个科研组,此外,他们还联合北京光学仪器厂、北京京航公司,使这支队伍不仅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优势,还具有老中青结合的特点。

他们追求自主研发和创新,努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二十余年来,一丝不苟地执着于基础技术研究的沉淀和积累。不知有多少个节假日在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不知有多少人带病上阵,又不知有多少人克服家庭困难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才有了如今项目的成功。

推陈出新,技术制胜

“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是徐小力教授携项目组多年合作的结晶。

针对现代仪器制造具有高技术、多品种和小批量的特点,项目组提出了面向现代仪器制造的柔性研发系统理念――IFDS(Instrumentation Flexible Developing System),并创建了一种可兼容,可扩展、可升级和可重构的开放式柔性研发平台体系。这一研发平台以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传感及检测技术、智能化监测分析技术等为核心技术,构建了适合现代仪器系统研发的柔性集成体系,通过资源集成、信息交换机制、系统接口、总线控制和网络互联实现了系统资源的共享和有机融合,为传统仪器系列产品的技术改造和提升、新型现代化智能化仪器系统的自主创新设计和快速柔性研发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基础技术装备。

该项目以本次研究中完成的研发平台作为主要的技术装备,创造了分层次改造和提升传统仪器产品的技术途径,实现了对仪器系统的快速集成创新和柔性开发,显著提升了仪器产品研发的技术水平,有效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仪器制造适应市场的快速动态响应能力。

应用柔性研发平台项目组研制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仪器,包括光电分析仪器类、传感器及检测仪器类,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类等3类10个系列50余种新产品。

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其多项创新技术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研究成果被授予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相关研究成果还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兵器工业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项,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二项等奖项。

同时,在产学研一体化指导思想下,项目组着力进行了新技术的产品化和产业化,新产品已在机械电子、医药卫生、石化、资源、环保、航天、材料等有关国计民生的许多行业获得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重要仪器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开发能力,而且这些新技术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仪器和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

让成果说话

利用研发平台提供的虚拟仪器系统、新型微处理器开发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智能分析软件包及配套仪器设备等有关研发的环境和资源,完成了该产品的研发工作。

首先,该项目在国内外首先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的热分析仪,膨胀仪系列产品,利用虚拟仪器资源明显提高了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新系统分析准确、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操作方便及界面友好。

其次,在光电直读测差计研发中,项目组摒弃了以往人工操作繁琐、易产生人为误差以及低档单片机功能单一、精度低且不稳定的缺陷,重新构建了以高档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测控单元,提高了可靠性和测量精度,首先在同类产品上实现计算机配色、智能数据处理、大屏幕汉字显示及主机与便携机联结等。

而在光栅单色仪和分光光度计上,他们又首先在同类产品上构建实时多任务集成化操作环境并构成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的测控系统。

总之,柔性研发平台以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传感及检测技术、智能化监测分析技术等为核心技术,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资源,构建了适合现代仪器系统研发的柔性集成体系,并通过信息交换机制、系统接口,总线控制和网络互联实现了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和有机融合,为传统仪器系列产品的技术改造和提升、新型现代化智能化仪器系统的自主创新设计和快速柔性研发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技术装备。

该系列研究成果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分析层次提升了行业主要骨干企业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成功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分析仪器新型系列产品。研究成果体现了产品化和产业化趋势,已广泛应用于环

境保护、生物制药、航天科技、微电子,材料,纺织、化工、印刷,建筑、冶金,陶瓷、食品、家电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实践中成长

小行业、大智慧,面对国外产品占据我国高中档仪器大部分市场的被动局面,“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的成功,从国家和产业需求出发,通过产学研合作,在国家、地方及企业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实现了对仪器系统的快速集成创新和柔性开发,显著提升了仪器产品研发的技术水平,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仪器制造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动态响应能力。

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从项目研发的最初,项目组就很注重成果的转化。而与北京光学仪器厂以及京航公司的合作,使得产业化有了得天独厚的平台。

作为项目合作单位,北京光学仪器厂首先进行了产品的生产应用。该系列产品在该厂投入应用三年来,销售收入连年递增,在这个以多品种、小批量为特点的中小型仪器产品生产企业中取得了突出业绩。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也对该项目的相关产品津津乐道。该企业在生产中使用了新型热分析仪器,主要利用这种仪器来测定原油分离中使用的多组分催化剂的成分以及对渣油和沥青进行吸氧老化试验,建立试样热性能方面的特性曲线等工作。使用过程中他们发现该仪器精准性、重复性高,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分析准确可靠,根据失活点特性,为催化剂的研制和再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单位认为,该仪器的性价比高,价格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四分之一,实现的热分析试验功能却几乎达到了国外产品的标准。

第5篇

论文摘要阐述数字农业的概念及其作用,指出数字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意识及利用信息能力不强、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并对数字农业的建设进行了展望和设想。

在我国2000年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有的学者认为[2],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体系不健全;已开发的大量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作物品种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农业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等大多不涉及空间维度,难以适应当前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于来源多种多样、格式也不尽相同的各种数据的实时性、地域性、综合性处理还需作出很多努力。

2.2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一方面,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者,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利用农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人员缺乏,当前,就连最基本的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多,更谈不上能够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2.3农业信息化效益不明显

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在国内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实用性、普遍性的技术应用还很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2.4农业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完成某种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各种农业数据往往格式与结构不同,而且往往掌握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中。因此,未来建立在网络上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要具备获取和分析分布式存储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所谓的WebGIS能够协同处理来自不同组织和机构的农业数据[2]。

3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台州在数字网络建设、原始数字化数据积累、数字化信息采集及其处理等

方面的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起动发展数字农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借鉴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4,5],提出建设台州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就是要在台州已有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建立可视化的台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直观形象的农业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视频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的现代化综合管理、分析、共享和,彻底改造台州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台州农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3.1整合已有的农业信息

在国家、省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各级农业部门为依托,建设中央一省一市县信息骨干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其他网络互联,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3.2信息表达要直观、形象,并要实现信息系统的联网

把市内的地形、地貌、交通、村镇、行政区划等基础地理信息以及耕地分布、土壤类型、种植结构、水肥状况、农作物生长发育、气象、病虫害、农民知识、乡镇企业、农业法律法规等各种农业信息以图形图像等直观形象的可视化电子地图与相关信息的形式在投影视频系统上进行显示和表达,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逐步做到与省级、国家级类似的信息系统进行交互式查询等。

3.3强化对科研、管理等的服务工作

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和农业专题信息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追踪分析等,实现农业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在全市三维农业电子模型上,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高效、直观、形象地为农业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4参考文献

[1]蒋建科.“数字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J].农资科技,2003(5):41.

[2]薛领,雪燕.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空间信息网格(Grid)技术的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04(4):4-7.

[3]曹宏鑫,王家利,郑宏伟.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村信息化[J].农业网络信息,2004(1):17-20.

第6篇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摘要:智能电网是国家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内外智能电网建设现状,结合珠海市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需求,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与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对接,创建了“协同创新三中心一工厂”。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三中心一工厂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131-03

创建“协同创新三中心一工厂”的背景与基础

(一)国内外智能电网建设现状

目前,美国计划成立一个名为“国际智能电网行动网络(ISGAN)”的国际组织,以推进智能电网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新技术的研发。2009年4月,德国环境部公布了《新思维,新能源——2020年能源政策路线图》。路线图计划到2015年投资60亿欧元对6万公里的国家电网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到2030年与欧洲电网实现互联。

2009—2020年,中国国家电网计划总投资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 8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未来10年将建成智能电网。2009—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及各环节的试点工作;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珠海市智能电网装备产业中,95%的企业为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2009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约35亿元。调查报告显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现有企业发展速度预测,该产业有望在5年内翻两番,达到150亿的产值规模。如果国家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力度加大,5-10年内珠海智能电网产业有望达到500亿元以上的规模。珠海市成立了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协会,联盟集聚企业、科研院所近60家,具备了珠海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升级的优势(来源于珠海市新能源智能电网产业联盟的调查)。珠海高新区在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装备制造、电力电源、新能源等领域拥有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如泰坦集团公司、银通新能源、优特公司、万力达公司等。

(二)创建“协同创新三中心一工厂”的基础

从2005年开始,整合、优化已取得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借鉴“双元制”、项目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等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的政校企、行校企“双三元”互动,产学研协同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提出了“三元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化课程设计模式,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电网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为教育教学背景,与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协会等单位共同构建并实施了课程标准、专业核心课、专业群共享课、拓展课和培训课五个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现有广东省重点培育专业1个(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1项,珠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教改项目1项,广东省远程教育基金项目1项,省级精品课程1 门,广东省电工电子实训基地1个,校内实训面积超过4 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1 500万元。

珠海市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协会与我院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已建立了院内实训管理中心。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提高了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校为产业、企业服务的能力,为创建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三中心一工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创建“协同创新三中心一工厂”的目标

(一)提高职业教育为智能电网产业经济转型、企业结构改造升级服务的能力

以行业指导下的校企合作模式解决职校自身为企业、产业服务能力偏低的问题。首先,在珠海市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协会的指导下,加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身为企业、产业服务的能力。调整专业结构,组建教产对接的专业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重点对接珠海市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更好地为产业经济转型,企业结构改造、技术升级服务,发挥我院师资队伍优势,创建“协同创新产学研中心”。

(二)解决职校与产业信息交流偏少的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已经与珠海市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协会等10家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10家协会集聚了几百家企业,仅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协会就有近60家优质企业、科研院所和质检所等会员单位。为加强合作并及时掌握各单位的动态,必须加强校产、校企、校校、校所之间的信息交流。因此,应建立“协同创新信息交流中心”。

(三)行校企协同建设和管理实训基地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有校内实训室三十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十多家。为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协调管理,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作用,需要建立行业、企业和二级学院共同管理的中心。因此,应建立“协同创新实训管理中心”。

(四)加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建“教产协同创新工厂”

与智能电网产业联盟等企业共同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归纳分类,用“倒逼法”整合转换为培养目标,再以行、企标准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行、企标准转换的专业课程是一种整合专业知识、技能、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系统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智能电网应用能力的课程。课程体系是一种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核心课,又以专业群共享课程相互支撑,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应创建“协同创新工厂”。

创建“协同创新三中心一工厂”的条件与思路

(一)智能电网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大规模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电网建设,在急需大批面向产业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智能电网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探索并实施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面对智能电网产业的飞速发展,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智能电网高职教育主动应对,培养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智能电网产业关键技术、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如何加强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高校自身为产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服务的能力已成当务之争。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与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合作的条件

我院是珠海市智能电网产业联盟的重要成员,与联盟合作紧密。联盟聚集了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近60家优秀企业,珠海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升级的优势明显。珠海高新区在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装备制造、电力电源、新能源等领域拥有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群的核心合作伙伴智能电网企业泰坦公司系全国电源行业(动力锂电池系统)标准起草工作组核心成员单位,拥有广东省著名商标。我们不仅有订单班,储电池研究项目也属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核心合作伙伴在万力达公司的厂站监控系统在变电站、发电厂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厂矿继电保护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中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广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培育的专业和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建立了电气自动化智能电网设备调试方向,并将电气自动化电机拖动方向重构为电气自动化智能电网电力设备方向。

教师团队初步形成了一支按1∶1配置的专兼职“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已取得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现有专任教师34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5人,占专任教师的71%。“双师”素质型教师27人,占专任教师的79%。学院十分重视教改科研工作,已取得国家、省、市科研成果近10项,省级、院级精品课程8门。出版国家规划和自编教材共35部,获授权国家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学生多次在全国、省市技能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学生“双证书”获取率高,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率连续四年名列学校前茅,处在全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前列。

(三)创建“协同创新三中心一工厂”的思路

为珠海市智能电网产业经济转型,企业结构改造、技术升级在产学研方面提供人才资源的支持。

从智能电网产业的行业、企业标准转换的专业课程是一种整合专业知识、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并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智能电网应用技术技能的课程。课程设计围绕智能电网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核心课,又以专业群共享课程相互支撑,构建以行业、企业标准的真实环境生产、真实项目教学、知识与技术技能的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

打造由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技术能手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的专兼结合的协同教学团队。专兼教师协同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由专职教师教授,以技能培养为主的课程由兼职教师讲授,发挥教学团队的整体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协同创新三中心一工厂”是在学校政校企、行校企“双三元”互动,产学研协同开放的办学模式下,依托珠海市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共同参与我院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实践,破解深化校企合作的难题,通过工学结合,最大限度地推动教产合作,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成为智能电网产业经济转型、产业结构改造、升级和创新的助推力。将与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以及其他院校协同,打造“三中心一工厂”。与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企业代表泰坦集团公司、诚开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协同创新产学研中心”;与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企业代表泰坦集团公司、诚开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康晋科技有限公司、瓦特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协同创新实训管理中心”;与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合作建设“协同创新信息交流中心”和“教产协同创新工厂”。

(四)创建“协同创新三中心一工厂”的展望

利用协同创新产学研中心,在三年内为珠海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完成智能电网技术方面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产学研项目。

利用协同创新信息交流中心,建立与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各会员单位及相关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在线。

利用协同创新实训管理中心,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再增设校企合作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并将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打造成集实训教学、培训、鉴定和科研一体的产学研综合体。

利用协同创新工厂,建立有真实环境的生产车间和真实项目教学车间。结合行业、企业标准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教师的研究开发能力,助推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教师的科研成果在各个专业群及其他院校推广应用。

结语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创建“协同创新三中心一工厂”,主要是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使学校能更好地培养出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及提高高职院校自身在“产学研”方面为产业提供服务的能力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协会的企业成员主要是民营企业,而现阶段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亟待加强。因此,建立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公共信息、产学研结合、技术服务等中心,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成为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义务。

参考文献:

[1]牛金成.国际职教评估发展之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

[2]教育部.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能力[EB/OL].[2013-03-04].http//jyb.cn/zyjy/zyjyxw/201203/t20120316?_483390.html.

第7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目标;统一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063-011问题提出

由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不注重整个工程项目生命期的跟踪动态管理,所以并不能够将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各种因素都连续、及时、准确的记录下来,因此,也未能反映整个工程项目的实际变化。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设计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直接相互独立,没有联系起来,这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寿命期以及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设计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都只是独立于自己的管理模块及管理目标,都缺乏对整个工程项目目标的统一认识,这就等同于根本没有工程项目管理。

1.2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都是各自分离的、静态的实现其各自承担的职能(早期规划决策、设计、施工)进行管理,这样就没能将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很好的衔接统一,缺乏协调一致性;另外,很多工程项目管理并不重视项目建设的早期规划决策,直接导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准备不充分而出现的各种设计变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进程。

1.3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过多是管理者凭借着自己对于工程项目的经验,没有适当的参考学习国外先进管理及技术成果。

2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基本概念

2.1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组织与项目经理通过系统的方法及理论对工程项目的各类资源进行组织、计划、控制及协调,从而实现工程项目高质高效完成的目标的管理模式。

2.2 工程项目管理特征工程项目管理有其独特之处,主要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等特点。①工程项目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工程项目通常包括多个组成部分,整个过程中涉及到多个行业、多个学科、多个组织,并且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其独特的重难点,不确定因素较多;工程项目的人员同时涉及业主、承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督部门、监理单位、检测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等多个组织机构,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性。②工程项目项目管理的创造性。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面决定了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具有创造性的特质。没有完全现成的管理经验,只能依靠优秀的管理体系引导这管理团队不断进行摸索、创新。

2.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概念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以工程项目为核心,对工程项目的所有组织人员、所有进程、所有工作以及所有的目标进行智能化的、实时的、远程的控制及管理。组织人员包括业主、承包商、设计部门、管理部门、监督部门、检测部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等相关人员;进程包括项目前期的构思及规划、招投标、设计、施工、检测、监督、验收等过程;所有工作包括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物资设备管理、计量管理、变更管理、竣工管理等;所有目标包括工程项目的功能目标、成本目标、工期目标及环境目标。

3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内容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要素以及管理过程的集成化。

3.1 管理目标的集成化管理目标的集成化是集合所有工程项目参与者的管理目标为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目标。强调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与统一性,这可以防止各个参与单位因为其各自利益未能完全最大化而造成的问题,因为只有整个工程项目的目标实现了,各个项目参与者的目标才能实现。

3.2 管理手段的集成化工程项目的管理本身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因此如果采取单一的管理手段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应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需要。所以,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及管理办法进行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

3.3 管理要素的集成化工程项目同时存在成本、工期、人力资源、质量、风险、范围、沟通等多个相互制约的管理要素,因此需要对这些管理要素进行集成化的规划考虑。

3.4 管理过程的集成化项目管理过程的集成化的目的是明确管理目标与任务、分工和职责,建立以集成化项目管理为中心的决策、采购、设计、施工管理业务流程体系。

4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的改进

当前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主要存在两个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建立还处于早期的设想阶段,这方面应该多参考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及经验进行改进;二是工程项目的各个管理要素是进行集成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它们之间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也不是一样的,因此需要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要素的权值对集成化管理的影响。

5结论

计算机通讯、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已经难以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清楚认识到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目标、组成要素以及过程控制,积极在集成化管理系统方面进行创新,为工程项目的管理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清华.大型工程项目集成化项目控制信息系统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707-710.

[2]黄如福,符岚.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集成系统分析[J].开发与借鉴,2000.7.

[3]曹小琳,韩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系统的建立与控制[J].重庆大学学报,2002.7:107-111.

第8篇

一、研发成果

近年来,市政府出台了《潍坊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制定了《潍坊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潍坊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增加了科技应用技术研发资金,从组织、政策、资金和科技平台建设上保障了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各县市区也十分重视科技创新的环境优化工作。近3年来纳入调研范围的农机生产企业、院所取得的研发成果295个(其中独立完成249个、产学研结合46个、引进消化再创新9个),获奖成果46个(其中国家级奖项5个、省部级奖项17个),获得专利846个(其中发明专利117个、实用新型508个),技术论文18篇,技术标准81项(其中地方标准1项、行业标准80项),在研项目124个(其中省级以上56个、财政补助46个、独立完成82个、产学研结合35个、引进消化再创新12个)。科技创新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农机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二、农机科研工作典型经验

(一)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工作开展情况

雷沃重工本着“自主创新、自有知识产权”的创新宗旨,产品研发以自主创新为主,引进消化吸收为辅,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近年来,取得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品成果。

1.原创性创新。根据雷沃重工全球化战略定位,以及公司产品由低端向中端、国内向海外转型的战略导向,公司于2011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由几十位意大利专家和国内专家技术人员组建了200人的国际研发团队,进行P平台动力换档拖拉机产品的原创性创新开发,该产品是雷沃重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产品。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研发技术攻关,P5000平台(100-130马力)产品已完成开发,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P7000平台(200-260马力)产品,也将于2016年底进入产业化阶段;P6000平台(140-200马力)产品进入开发阶段。

2.自主开发。雷沃重工从创业伊始就非常注重自有知识产权开发。近几年,公司相继开展了6-12公斤大型自走式谷物联合割机、RG60大喂入量水稻收割机、玉米籽粒收获机、穗茎兼收玉米机、大马力拖拉机以及智能化农机装备等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的自主研发。

公司每年在制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计划的同时制定各种专利技术开发计划,把专利技术开发列为创新团队的重要考核指标,公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单位”。

3.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情况。雷沃重工坚持走“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国际先进技术引进路线,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5年,雷沃重工连续收购意大利国宝级高端农业装备品牌“阿波斯(arbos)”及以精量播种机研发制造闻名于欧洲的“马特马克(matermacc)”。消化吸收马特马克精量播种机、阿波斯大型收获机关键技术,进行自主品牌产品的转化开发。

通过创新,产品技术含量迅速得到提升,产品市场覆盖率进一步扩大;目前,雷沃重工的产品深受国内外用户好评,产品销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三年出口额累计达到3.3亿美元。

4.产、学、研合作。近三年,公司陆续与国内、外30多所高校、科研院、企业共同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科技部2016年-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2个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山东省科技厅智能化农机装备研发合作项目、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项目等)十几项重点项目的产、学、研合作,协作开展行业内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

(二)山东帅克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工作开展情况

1.公司通过引进领军人才、培育自有员工、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加快企业人才发展队伍建设。

2.公司鼓励员工申请专利、进行技术改革、工艺改进,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3.投巨资购置一批国家先进的仪器设备,保障技术改进、研发创新的顺利进行与合理验证。

4.建成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为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

5.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其中一支入选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一支入选鸢都产业领军人才。

三、制约因素和建议

(一)制约因素

1.研发创新项目重申报轻实施。上级下达项目申报指南后,各单位能够尽快组织申报材料上报,省局通过专家评审批复立项项目后,个别项目承担单位没有按合同书的规定要求实施,在自身研发能力薄弱的情况下,没有和相关的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致使项目成果平平,创新点不多、亮点不突出。

2.分工协作不利。项目牵头单位作用发挥的不好,统筹协调资金分配不合理,工作没有形成合力。主要原因是协作单位多、交流沟通不充分,工作量与分配资金不匹配。

3.企业科技创新项目总体水平不够高。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资金的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弱等因素影响,致使企业已经拥有的一些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够快。

4.企业自主创新品牌亟待加强。特别是中小企业能打得响的产品品牌不多,产品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够强。

5.企业科技人才缺乏。中小农机企业的高科技人才匮乏,现有科技人才知识老化,人才流失,结构不够合理等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

(二)意见建议

1.完善研发创新体制机制。遵循农机研发的基本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有利于激发农机研发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借鉴国内科技、经信等部门的经验,在遵循研发创新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着力在农机研发环境条件保障、研发主体自主权、研发成果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农机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出一条农机研发创新之路。

2.充分发挥研发创新主体作用。企业是农机研发创新的主体,在研发资源、农机研发能力和农机研发成果上举足轻重,是加快促进农机研发创新的关键所在。一是树立农机研发创新龙头企业为典范,广泛深入宣传农机研发自主创新对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性,总结推广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在全社会形成农机研发创新理念。二是精准施策,充分发挥政策和经济杠杆作用,引导和激发企业农机自主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9篇

关键词:设计单位;信息化管理;技术资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信息资源管理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然后渐次在全球传播开来的一种应用理论,是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催生的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理论。

企业信息资源是企业在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设计院的信息资源主要有四大块:技术资源管理、技术信息、图书规范管理、图档管理。因此针对设计院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就必须围绕这四方面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互动来定位。有效地搜集、获取和处理企业内外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的质量、可用性和价值,并使企业各部分能够共享这些信息资源。

二、设计院前期准备工作

目前信息化工作不是大部分设计企业关注的热点,但信息化建设与设计院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需要迅速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日后信息管理系统的顺利升级作好准备。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设计院应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即应用自顶向下方法制定总体规划,自底向上的方法逐步实施。这样既保证实施的切实可行,减少风险,又和设计院的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具体可分为三步走:

1、统一企业数据标准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对信息资源标准化认识不足,造成信息分类编码混乱,互不兼容。而国外发达国家在信息系统建立时,非常重视信息资源标准化、系统分析和整体规划。我们应吸取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成功的经验,在信息化建设中做到标准先行。

(1)信息流分类编码标准

建筑设计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主要有人流分类编码、信息流分类编码。人流分类编码是对企业员工的编码,它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协同管理的基础。通过对企业每位员工使用专一编码,即一人一码,便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使用、管理、数据统计、测算,为企业决策提供帮助。

(2)CAD绘图标准

CAD绘图标准是实现协同设计的基础,如果设计绘图的表达方式不一致,设计协同无从谈起。CAD绘图标准应在企业工程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之前制定,由于专业CAD软件不一定是同一软件公司的产品,该标准的制定就尤为重要。在专业软件购置时利用该标准进行企业CAD绘图标准的定制和统一,有了统一的CAD绘图标准,在统一的图例、设备标识、图层、线形、字体、数据结构之下,才有可能实现设计的协同,使任何专业软件绘制的工程设计图纸均可互相引用。

2、逐步升级企业信息门户

企业信息门户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界面,由单一界面整合来自不同出处的信息、文档及不同时期发展的应用系统,除了可彻底解决企业信息共享、整合、搜寻与管理不易外,更让使用者在门户上,即可操作不同的系统应用软件,大幅降低软件的使用学习时间,在应用层面建立统一检索入口,为企业员工获得所需的信息提供一个通用的界面。

3、根据实际情况采购设备

坚持实用、经济的建设标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工作,需要长期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企业应根据当前业务和可预见的发展对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这是企业有效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的企业基础环境。小型设计院由于受人数、办公场地、资金等条件的局限,只能因地制宜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组建局域网。在进行结构化布线时,不但要考虑今后工作站台数的增加,还应考虑到主干线系统也必须满足较长远的应用要求,整个网络应采用智能化可升级配置。切忌同一功能的应用系统频繁更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综合运用信息技术,选择成熟的技术,认真搞好业务数据的结构化组织,扎扎实实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有步骤,分阶段地向深发展,才能事半功倍,节省投资,有效地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终极目标。

三、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于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流程,建立可行的、合适的系统功能需求。我们把本系统的目标定位为实用性、开放性、先进性和可推广性。开发的技术路线是把控制的关口前移,侧重需求分析,加强过程控制,引进软件监理,重视后期推广。

1、系统功能定位

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致力于搭建设计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和信息采集、管理、维护、、检索共享为一体的数据管理体系,为公司全体设计人员及相关合作企业提供高效服务。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内容: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搭建设计院整体的信息资源平台;

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提供灵活的数据管理工具,实现内部高效的资源共享,有效的挖掘企业的信息资源;

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建成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维护、数据、数据共享为一体的数据管理体系;

建立信息库为全院职工提供网络服务,传输本院、集团总公司和行业的信息、文献、图库,建立数字化管理机制,使有关领导和每个职工及时掌握所需要的信息,以提高设计水平、设计效率、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加集团和设计院的企业竞争力,最终把设计院建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优秀数字化企业。

信息库实现全文检索,建立详细的编码系统;

实现图书规范管理,解决规范有效版本控制,图书规范借阅管理;

建立完善的权限机制―实现系统的安全性目标

2、系统总体功能简介

根据确定的功能需求,我们将系统划分为五个子系统,分别是:

技术信息库子系统:实现各类信息的维护、共享。

图书规范库子系统:维护图书、规范信息和借阅记录。

公告信息子系统:实时规定、通知以及政策法规等公告类信息。

日志管理子系统:提供详细准确的系统日志,便于查询统计。

系统管理子系统:提供详细安全的权限控制系统,保证系统安全正确。

各子系统将集成在同一界面中,可以无缝跳转。各子系统之间数据相对独立。权限管理系统控制用户可以访问、操作的数据库,用户的每一部操作都记录在日志库中。

3、技术信息库

技术信息库主要包括:院发文件库、文献库、图书库、定型图标准图库、设计前期文件库、科研成果库、软件库、管理文件库、设计档案库、院技术成果库、图片多媒体资料库。

各类信息下面可以分多层子项,实现多条件的查询统计,实现全文检索和模糊查询,可以添加、修改、删除信息。通过权限控制用户对信息的访问和维护。实现上传、下载、预览功能。实现详细、灵活的编码系统。

4、公告信息

实时更新规定通知:院级、部门级的规定或通知。接收对象可以是全院,也可以只针对部门或个人。政策法规:向全院职工提供相关的政策法规。普通用户可以浏览、查询,管理用户可以添加、修改、删除。

5、图书、规范库功能设计

图书库模块除了图书信息维护的功能之外,还要求有图书借阅记录的功能。规范库的功能与图书库完全相同。模块功能包括:添加图书、修改图书、删除图书、查询图书;添加借阅记录、修改借阅记录、删除借阅记录、查询借阅记录等。

6、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包括各种合同模板,如集团项目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及合同情况统计。经费管理实现了对经费使用额度、到拨款记录、经费使用记录的统计。成果申报内容包括:科技进步奖推荐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科研项目登记表及成果摘要。

7、权限管理功能设计

系统专门设计了权限管理模块,包括组织结构管理、系统权限管理、技术信息库权限管理。用户所具有的权限跟用户身份是相对应的,系统通过用户登录时的密码验证用户身份,也可固定IP地址,锁定权限。用户权限以记录的形式存放于数据库中。对信息库的控制精确到文件夹,用户的每一步操作都由权限控制,同时提供系统日志模块,记录所有系统操作。专门研究制定针对不同人员的不同权限层次,以保证核心技术资源的保密。

四、系统的推广应用

系统软件开发完成,只是完成了课题工作的一半,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成功与否,还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是否可以得到推广应用。而软件尤其是管理软件的推广应用更是一个难点。为此将来还需集中时间,专门对软件进行了数据初始化,对核心应用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辅导,发现问题及时与软件公司沟通。在系统推广期间,需要特别制定有力的推广措施,使其成为全员应用的工具。具体的推广措施包括:

1. 建立信息员制度

根据设计院技术管理现状和专业设置情况,组建了一个由系统总管理员和各部室信息员共同组成的系统管理员小组,各部室的信息员均为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都被系统赋予了相应的权限,可以随时随地做到对系统的实时更新维护。

2.合理权限设置

为保证技术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系统管理员对不同层次人员逐个赋予系统访问和操作的不同级别权限。

3.全方位点对点培训

直接针对个人,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

4.信息中心消息;

利用信息中心的功能,系统管理员和信息员及时将各类通知、规定,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又加大了信息的时效性。

5.技术信息库、图书规范管理的应用实施;

技术信息库是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本系统提供技术资源共享的功能模块,但必须有海量的数据做支撑,为此,需要专门集中进行大量的数据录入。该模块中包括:由工程图片构成的图片库和反映设计院现有专利情况的专利库;由各专业论文文献资料组成的文献库;由设计院组编的论文集、论坛文集等为主搜集来的技术成果库,此外还有以发文和信息为主的院发文件库。可以说,这些内容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设计院可授权职工可以在任何网络终端浏览。仅此一项就能产生了强烈反响,发挥了技术信息库的强大作用。通过采取上述强有力的推广应用措施,使得信息资源库的应用达到全员使用率的80%以上。

企业信息化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既为我们带来了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冲击。企业信息化应坚持以企业为主导,防止盲目地、片面地甚至赶时髦地去引进与实施,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综合运用信息技术,选择成熟的技术,认真搞好业务数据的结构化组织,扎扎实实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有步骤,分阶段地向深发展,才能事半功倍,节省投资,有效地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第10篇

我自己是学化学的,从事学化学、教化学、研究化学也几十年了,但现在似乎有点儿不太认得了。我觉得世纪之交,大家要重新有一个认识,认识学科本位的问题。

一门科学的内涵和定义至少有四个属性:

整体和局部性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知识体系,好比一块蛋糕。为了便于研究,要把它切成大、中、小块。首先切成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块。在自然科学中,又有许多切法。一种传统的切法是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一级学科。近年来又有切成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态环境科学、纳米科学、认知科学、系统科学等的分类方法。化学是从科学整体中分割开来的一个局部,它和整体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它的第一个属性。

学科之间的关联和交叉如果把科学整体看成一条大河,那么按照各门科学研究的对象由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数学、物理学是上游科学,化学是中游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是下游科学。上游科学研究的对象比较简单,但研究的深度很大。下游科学的研究对象比较复杂,除了用本门科学的方法以外,如果借用上游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移上游科学之花,可以接下游科学之木”。具有上游科学的深厚基础的科学家,如果把上游科学的花,移植到下游科学,往往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例如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授予纳什,他在1950年得数学博士学位,1951-1958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讲师、副教授,后转而研究经济学,把数学中概率论之花,移到经济学中来,提出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的博弈论,因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奖。

发展性化学的内涵随时代前进而改变。在19世纪,恩格斯认为化学是原子的科学(参见《自然辩证法》),因为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即改变原子的组合和排布,而原子本身不变的科学。到了20世纪,人们认为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因为在这100年中,在《美国化学文摘》上登录的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分子和化合物的数目已从1900年的55万种,增加到1999年12月31日的2340万种。没有别的科学能像化学那样制造出如此众多的新分子、新物质。现在世纪之交,我们大家深深感受到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大大扩充了,研究方法大大深化和延伸了,所以21世纪的化学是研究泛分子的科学。

定义的多维性一门科学的定义,按照从简单到详细的程度可以分为:(1)一维定义或X-定义,X是指研究对象。(2)二维定义或XY-定义。Y是指研究的内容。(3)三维定义或XYZ-定义。Z是指研究方法。(4)四维定义或WXYZ定义,W是指研究的目的。(5)多维定义或全息定义。一门科学的全息定义还要说明它的发展趋势、与其他科学的交叉、世纪难题和突破口等等。这样才能对这门科学有全面的了解。下面以化学为例加以说明。

化学的一维定义

21世纪的化学是研究泛分子的科学。泛分子的名词是仿照泛太平洋会议等提出的。泛分子是泛指21世纪化学的研究对象。它可以分为以下十个层次:(1)原子层次,(2)分子片层次,(3)结构单元层次,(4)分子层次,(5)超分子层次,(6)高分子层次,(7)生物分子和活分子层次,(8)纳米分子和纳米聚集体层次,(9)原子和分子的宏观聚集体层次,(10)复杂分子体系及其组装体的层次。

化学的二维定义化学是研究X对象的Y内容的科学。具体地说,就是: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片、结构单元、分子、高分子、原子分子团簇、原子分子的激发态、过渡态、吸附态、超分子、生物大分子、分子和原子的各种不同维数、不同尺度和不同复杂程度的聚集态和组装态,直到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的合成和反应,制备、剪裁和组装,分离和分析,结构和构象,粒度和形貌,物理和化学性能,生理和生物活性及其输运和调控的作用机制,以及上述各方面的规律,相互关系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化学的三维定义化学是用Z方法研究X对象的Y内容的科学。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它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一样,也是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的。在19世纪,化学主要是实验的科学,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方法。到了20世纪下半叶,随着量子化学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不再是纯粹的实验科学了,它的研究方法有实验和理论。现在21世纪又将增加第三种方法,即模型和计算机虚拟的方法。化学的四维定义化学是用Z方法研究X对象的Y内容以达到W目的的科学。化学的目的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现在应该增加一个“保护世界”。化学和化学工业在保护世界而不是破坏地球这一伟大任务中要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造成污染的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21世纪的化工企业的信条是五个“为了”和五个“关心”:为了社会而关心环保;为了职工而关心安全、健康和福利;为了顾客而关心质量、声誉和商标;为了发展而关心创新;为了股东而关心效益。

化学的多维定义———21世纪化学研究的五大趋势

1、更加重视国家目标,更加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在世纪之交,中国和世界各国政府都更加重视国家目标,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要求化学更多地来改造世界,更多地渗透到与下述十个科学郡的交叉和融合:1数理科学,2生命科学,3材料科学,4能源科学,5地球和生态环境科学,6信息科学,7纳米科学技术,8工程技术科学,9系统科学,10哲学和社会科学。这是化学发展成为研究泛分子的大化学的根本原因。所以培养21世纪的化学家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多学科的基础。

2、理论和实验更加密切结合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W.Kohn和J.A.Plple。颁奖公告说:“量子化学已经发展成为广大化学家所使用的工具,将化学带入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化学不再是纯粹的实验科学了。”所以在21世纪,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应用将大大加强,理论和实验更加密切结合。

3、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更加重视尺度效应

20世纪的化学已重视宏观和微观的结合,21世纪将更加重视介乎两者之间的纳米尺度,并注意到从小的原子、分子组装成大的纳米分子,以至微型分子机器。

4、合成化学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合成化学始终是化学的根本任务,21世纪的合成化学将从化合物的经典合成方法扩展到包含组装等在内的广义合成,目的在于得到能实际应用的分子器件和组装体。合成方法的十化:芯片化,组合化,模板化,定向化,设计化,基因工程化,自组装化,手性化,原子经济化,绿色化。化学实验室的微型化和超微型化:节能、节材料、节时间、减少污染。从单个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分析及性能测试的手工操作方法,发展到成千上万个化合物的同时合成,在未分离的条件下,进行性能测试,从而筛选出我们需要的化合物(例如药物)的组合化学方法。

5、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分析科学分析化学已吸收了大量物理方法、生物学方法、电子学和信息科学的方法,发展成为分析科学,应用范围也大大拓宽了。分析方法的十化:微型化芯片化、仿生化、在线化、实时化、原位化、在体化、智能化信息化、高灵敏化、高选择性化、单原子化和单分子化。单分子光谱、单分子检测,搬运和调控的技术受到重视。分离和分析方法的连用,合成和分离方法的连用,合成、分离和分析方法的三连用。

化学的多维定义———21世纪化学的四大难题(中长期)(从略)

第11篇

论文摘 要: 数字图书馆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是传统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两者共存互补,相互结合,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外先后掀起了数字图书馆开发的热潮,对数字图书馆的开发热潮,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不仅引发了信息技术专家和图书情报工作者的浓厚兴趣,而且引起了人文、社科研究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注意。目前,在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定义。从众多的数字图书馆定义中,我们一般趋向于这种解释:数字图书馆是指“具有丰富内容的多种媒体的数字化信息,具有网络环境下多种电子技术工具和服务手段,能为读者提供高效、方便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机构”。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就是:数字图书馆=丰富的数字化信息+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效的信息服务。这个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数字化、网络化和先进的服务手段。数字化是指数字化信息和信息载体;网络化是针对信息通道而言的;而先进的服务手段是直接连接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并最终使数字图书馆有所用、有所为。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它们都是全新的概念。 

一、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数字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经脱胎换骨的改变发展起来的,与传统图书馆的功能、结构、运作方式、服务方式、评价标准、工作重心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比较。 

1.馆藏结构的不同 

传统图书馆是以纸质载体为主,其它载体并存,它的复本概念和拒借率等现象不会消失;而数字图书馆则是全部以电子出版物和网上数字信息为管理对象,它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和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而且网络化的信息资源,不存在复本和拒借率的现象。 

2.服务方式不同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是以物理的图书馆为中心被动地为读者服务,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局限在一定的地区和在一定的时间段里为读者服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是开放型的,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它是以用户为中心,用户通过网络终端的方式查找信息,网络可以把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带到用户的家里或办公室里,用户们可以同时存取许多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它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天24小时为读者服务。 

3.工作重心不同 

传统图书馆是通过采购、编目后进行流通和阅览为工作重心的;数字图书馆则以信息的收集分析、参考咨询和网络导航为中心,图书馆员真正成为信息的导航员。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 

4.文献信息载体的寿命不同 

传统图书馆以纸张载体为主,中国素有“纸千寿”之说,迄今为止,没有哪一种轻便的文献载体能比纸张更容易长久地保存和保护,只要保管好就能使用上百年时间;而电子载体不仅保存条件苛刻,而且寿命极短,数字化的信息容易受病毒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永远丢失,如果图书馆因经费拮据不能续订网络数据库,那图书馆将会一无所有,因为图书馆只不过是购买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许可权。 

5.图书馆管理员工作的任务不同 

传统图书馆管理员主要任务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成为社会文化传播的角色;而数字图书馆时代的管理员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资源管理者,而是成为信息采集者、管理和传播者,成为利用文献信息的导航员,由文化工作者转向教育工作者。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读者进行“引导”或“导航”,向读者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6.图书馆发展经费的两极分化 

传统图书馆的发展缓慢,图书馆建设在基本完成以后花费不多;而数字化的图书馆的发展建设的投入很高,具有高资金投入、高技术设备、高人力消耗的特点,而且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也是高投入的,例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中国数字图书馆试验计划和教育部的calis项目的启动均已耗资数千万人民币。 

7.评价图书馆的指标不同 

传统图书馆一般用藏书量的多少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如评价一个高校图书馆要看师生人均有多少册书、刊,每年又新购多少册书、刊,或藏有某些大部头图书、特色图书等,这些指标的着眼点都是各馆的藏书量。它的特点是:重投入和规模,轻产出和效益。投入和规模等指标,如书刊购置费、设备购置费、馆舍、馆藏、人员等是量化的,而产出和效益,如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整体效益和效率、人均效益和效率等往往缺少量化指标,要求是模糊的,评价是难以操作的。而现代图书馆是以本馆和读者群所能利用的文献量、信息量及利用这些文献、信息所产出的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来作为评价一个图书馆的指标。它的特点是:重产出和效益,投入和规模的权值降低,被利用的文献量、信息量及产出产品的数量、质量、经济效益等都是量化的,评价较易操作。 

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数字图书馆虽然还处在理论研究与局部开发研究中,但它强大的生命力已经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一次革命,它必然会对图书馆界及整个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从传统图书馆到建成数字图书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大量的国内外科技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很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是建立复合图书馆,也就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并存,电子版文献与印刷版文献并存。复合图书馆是馆藏与虚拟的网络资源结合体,因此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多种载体类型的关系,制定策略,做好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首先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标准的存储和重新加工,建立完善的复合型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在技术标准上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其次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要分清主次,优先将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并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如开辟网上阅览、查询、检索、培训等,使复合图书馆的服务更贴近读者。 

第二步是在复合图书馆基础上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在此期间,首要的任务是强化服务。数字图书馆是应服务的要求而产生的,因此,数字图书馆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要更充分地满足读者的服务要求,适应信息载体发生的变化,使服务更趋多样化,由封闭走向开放,并与世界各大图书馆在因特网上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还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从通讯、网络、计算机等方面为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此外,各地区、各部门的图书馆要打破区域界限,在编目、馆际互借、联机检索、采购等方面互相协调,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实行大联合,以便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 

三、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联系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是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仍是传统图书馆的组成部分。两者构成因素、特征、功能、作用不完全相同,从而形成两个不同的体系,各有相对的独立性,各有自身的脆弱性和局限性,两者又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性。所以,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两者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共存互补,相互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混合体,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还符合社会发展与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冠强.数字图书馆管理理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6,vol1. 

第12篇

(本刊讯)2011年3月8日―13日,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周长吉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陈端生教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李明远研究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邱仲华研究员等人组成的农业部设施农业考察组在沈阳农业大学须晖教授、白义奎教授等人的陪同下,对辽宁省设施农业(园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沈阳农业大学须晖教授、白义奎教授等人陪同考察。沈阳农业大学李天来教授、王铁良教授以及辽宁省各级农委对考察给予了大力协助。

考察组先后赴辽宁省葫芦岛市、朝阳市、沈阳市、鞍山市、辽阳市、抚顺市对生产性温室和温室制造企业进行了现场调研。调研发现,辽宁省的设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例如,在喀左,一个温室集成了17项温室新技术,如采用了嫁接、半自动放风、小滑车运输、半自动落秧机构、全膜覆盖、膜下滴灌、人工补光、电动卷帘机、秸秆生物反应堆、黄蓝粘虫板、半地下结构、厚后墙保温蓄热、大跨度采光、大垄双行栽培、后墙墙根栽培利用等多项技术。归纳辽宁省设施农业发展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

设施农业规模实现跨越发展

1985年辽宁省的蔬菜播种面积仅5.594万公顷,而到2003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已经达到65.33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每年以2.67万公顷的速度在增长。1985年以大小棚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只有0.27万公顷,到2003年,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已经达到19万公顷,日光温室比重超过58%,达到11万公顷。到2010年底,辽宁省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突破53.33万公顷,计划2012年突破66.67万公顷,发展规模居全国之最。

政策强力支撑设施农业发展

在土地整理和流转上,辽宁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调整,通过调地、换段、低产田改造等形式,通过村民之间相互换地、土地租赁等形式实现土地的高效流转。通过一系列土地流转方式解决了设施农业建设用地问题。

为了解决设施农业建设资金的困局,在资金支持上,各级政府大力投入。为了解决朝阳市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辽宁省2010年拿出10亿元,对朝阳市的设施农业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建设6.67万公顷设施农业,朝阳市实现户均一栋温室。此外,还采取了财政直接补助、无息贷款、担保贷款、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企业、合作社组织进行日光温室和冷棚建设。对日光温室每栋的补贴0.2万元~2万元不等。在协助贷款上,如葫芦岛市、本溪县村干部等给农户提供贷款担保,盘锦市对1个150m延长的温室贷款4万元,并由当地政府两年贴息。为了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绥中县还开展了设施保险业务,每100m的温室保费160元(政府补贴100元,农户负担60元),最高赔付8000元。此外,在水、电、路等问题上通过垫资、政府借款的形式全力配合解决。

日光温室结构趋于大型化

辽宁省的设施生产以日光温室为主要形式。其中,沈阳农业大学先后开发了辽沈I型、ц型、Ⅲ型和IV型系列温室,鞍山市专门为北纬40°―42°开发了8m跨、10m跨钢结构日光温室。辽沈ц型、ш型日光温室已经成为辽宁省生产的主体结构,辽沈IV型成为育苗温室的首选。总体而言,辽宁省的目光温室结构正朝着“厚墙体、高举架、大跨度、机械化”的趋势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了温室内的温度,室内温度也变得均匀、波动小。另外,温室空间增大后,作业空间大,作业机具可以方便地出入,便于实现机械化。此外,温室的长度也越来越长,在辽西、新民等地,日光温室单栋的长度多达150m~300m。机械化设备应用日渐增多

卷帘机已成为温室的标准配置,极大地节省了作业的劳动强度。另外,为了便于农资、蔬菜的运输,在后墙下面悬挂一小滑车,实现了物料运输的机械化。另外,半自动落秧机构、拉链式半自动卷膜机等机械化手段都不同程度地减轻了农户的工作强度。

病虫害总体较轻

由于辽宁省纬度高不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且温室标准高、空间大,温湿度变化较缓,防治工作也比较到位,病虫害总体上比北京市以南轻。除了充电式机动喷雾器使用不广泛,一些防治病虫的新装备,如硫磺熏蒸器、蓝色黄色粘虫板、嫁接换根、生物反应堆都已被广泛的应用。

“黄瓜采摘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教育部成果鉴定

2011年3月7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李伟教授主持的国家“863”课题成果“黄瓜采摘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教育部的成果鉴定。

鉴定委员会主任由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孙立宁教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赵春江研究员,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刘进长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机电控制研究所所长刘成良教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韩建达研究员,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增产总工程师等7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负责人李伟教授的工作和技术汇报,审查了有关技术资料,观看了现场演示,经质询和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成果作为国内第一台黄瓜采摘机器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基于多光谱段融合的非结构环境下果实信息获取与感知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申报发明专利10项、授权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12篇被SCl/EI检索,完成了国内多个实际温室环境的试验与示范。

黄瓜采摘机器人是利用机器人的多传感器融合功能,对采摘对象进行信息获取、成熟度判别,并确定采摘对象的空间位置,实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控制与操作的智能化系统,能够实现在非结构环境下的自主导航运动、区域视野快速搜索、局部视野内果实成熟度特征识别、及果实空间定位、末端执行器控制与操作,最终实现黄瓜果实的采摘收获。该成果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工作在结构化环境的技术屏障,是对传统机器人工作模式的挑战,为农业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自然环境的农田作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黄瓜采摘机器人曾受邀参加2010信息与现代农业博览会,反响热烈。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等人亲赴展台观看演示,给予高度评价。

会议由我校科研院成果院管理处处长苏洲主持,工学院院长韩鲁佳、副院长张东兴、科研成果管理处主任白玉华、课题组部分成员及农业机器人实验室全体成员参会。

沈阳将打造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一个是从外地运来、成本偏高的蔬菜,一个是沈阳本地自产自销、价格便宜又新鲜的蔬菜,您会选择哪一个?相信大部分市民都会选择后者。2011年3月1日,记者从辽宁省沈阳市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召开的新 闻会上了解到,未来几年,这里将建成占地233 3公顷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和占地133.3公顷的设施农业产业园,届时,沈阳市百姓的蔬菜供应需求将有望自给自足。

沈阳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沈阳市西北郊,规划面积2200公顷,距离市区仅15km。“我们这里现辖7个农场,拥有国有土地0.6万公顷,土壤集中连片,适宜发展现代农业。”沈阳市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双伟向记者介绍说,“近期农科院将与我们合作,投资2亿元建设科技示范基地,此外,沈阳副食集团也将投资3亿元建设20公顷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并建设1000栋日光温室,打造沈阳市最大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此外,一份33.3公顷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计划也在制定过程中。”

据介绍,目前北京一家公司也与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准备投资2亿元建设1333公顷设施农业产业园和700栋日光温室。预计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可满足沈城及周边部分城市的蔬菜供应需求。

工厂化育苗俏销苏南各地

2011年2月21日是“禾丰种业”春节后首批秧苗出大棚的日子,当记者走进这幢3000m2的玻璃大棚时,只见温暖如春的大棚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有人在清点苗床上青翠欲滴的秧苗,有人在将草炭、珍珠岩装进穴盘准备新一轮催芽播种,也有人在小心翼翼地将秧苗搬运装车,运往各地。

现场负责人说,首批秧苗共20万株,是春节前根据农民下达的订单培育的,主要品种有西瓜、黄瓜、春白菜,其中部分西瓜苗是嫁接苗,根部葫芦,顶部西瓜,两者相差10天催芽播种,等葫芦苗长出两片真叶,及时掐去顶端尖头,然后将西瓜芽嫁接上去,这种嫁接苗成活后根系发达,可抗御枯萎病、能在大棚内连茬种植,因此深受农民朋友欢迎。

记者从穴盘里随意拔出一株西瓜秧苗,只见基质外部布满了白色的小根须。“长满白色小根须的秧苗移栽进大田几乎没有缓苗期,定植后就能成活,吸取营养,正常生长。”

说起“禾丰种业”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正在现场装运秧苗的鹿河蔬菜合作社主任张金元称赞,工厂化育苗将轻基质培育、机械化播种、农庄化管理技术融为一体,这种方式与此前农民常用的营养钵育苗相比,成本没有增加,工效提高了一倍,能耗减少了一半,非常适合远距离运输,移栽成活率高达100%,种植效益也因此而大大提高了。

另据“禾丰种业”负责人姜利农介绍,围绕“绿色、生态、高效、富民”的发展目标,这里的工厂化育苗正在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完善增温降温系统、灌溉喷淋系统以及给光补光系统等现代化育苗设施,并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加大瓜果蔬菜的新品引进力度,目前年育苗能力已达到3000万株,可带动设施栽培面积0.13万公顷。

LED光源在农业照明领域的市场潜力大

LED光源在农业照明领域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庞大的农业照明需求

以温室补光为例,补光设施是现代玻璃温室的基本必备组成,目前中国有玻璃温室0.35万公顷,而整个世界的玻璃温室总面积则达到了4.9万公顷,若考虑到世界上总面积达到283万公顷的塑料温室大棚,则温室补光的市场需求将更庞大。电光源也是组培育苗的必需品和易耗品,所以,LED组培专用光源具有广阔持久的消费市场。我国是全球工厂化植物组培育苗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组培苗消费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陆承接了全球工厂化组培育苗的产业转移,现在这一产业转移过程已经完成。据农业部统计,截止2007年底,年产量大于1000万株的组培企业,全国有300多家,植物组培的总面积在2000万m2以上,年产值200亿元左右。另外,植物工厂特别是人工光植物工厂对LED光源也有巨大的需求。目前,商业化的植物工厂主要分布于日本,其总数达到了50家,其中35家是完全采用人工光照明,随着植物工厂技术的日益成熟,植物工厂应用也必将是LED应用的一个重要市场。

除了光合照明之外,LED在农业领域其它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应用空间,如对于农业害虫的物理防治来说,可以采用特定波长的LED光源,引诱并灭杀害虫,减少农药施用量,做到安全绿色生产:对于动物养殖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养殖目的(如产肉、产蛋、产奶等),采用特定波长的LED实施光照促进动物生产率,减少饲料添加剂及激素的使用,实现高效绿色生产:对于海洋捕捞来说,可以应用特定波长的LED光源。进行海产品的诱导,提高捕捞量;对于微生物来说,可以采用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增殖的特定波长的LED实施光照,实现高效率、密集产量的微生物反应过程。相比起来,传统的光源很难或者不能胜任这些特殊应用的要求,因此充分开拓LED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也将给LED的农业领域应用带来相当大的市场需求。

相比传统光源LED印在农业照明领域优势明显

LED具有光效高、发热低、体积小、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在农业照明领域,相比传统光源,其优势更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物能效高。研究表明,植物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波长为610―720nm(波峰为660nm)的红橙光,吸收的光能约占其生理辐射的55%左右;其次是波长为400―510nm(波峰为450nm)的蓝紫光,吸收的光能约占其生理辐射的8%左右。而传统光源的辐射光谱中除了红蓝光之外,往往还存在着大量的绿光及红外光成分,这些光谱成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益不大:另一方面,传统光源的辐射光谱对植物需求而言往往不平衡;譬如荧光灯就存在着蓝光成分过多的问题,这些都降低了植物对传统光源辐射能量的利用率。相比之下,利用LED作为植物光源,则可以控制其辐射光谱全部为红蓝光波段。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不同需求精确调整其红蓝光质比,使其辐射能量可完全为植物吸收利用,相比传统光源,大大提高了其生物能效。

(2)可大大提高植物栽培密度。一方面,由于LED光源紧凑,相比传统光源其体积大大减小: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光源会辐射大晕的热量到植物表面,因此在使用其作为植物补光光源时.必须保持其与植物表明有一定的间隔,譬如高压钠灯在使用时,一般要求其至少与植物间隔1m,而LED属于冷光源,其辐射光谱对植物的热效应远远小于传统光源,即使近距离照射也不会造成植物灼伤,因此可实现对植物的近距离照射,这样,在植物工厂或组培中就可以大大缩短栽培层架之间的距离,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大大提高植物的单位空间栽培密度。

(3)LED农业照明应用产生的节能效果显著。照明是设施农业生产中主要能耗去向之一。据统计,在荧光灯组培生产中,照明能耗占运行能耗的30%~40%,而在荧光灯植物苗工厂中,这一份额更是高达82%。利用LED替代传统的照明光源可以大大减少这些农业生产的照明能耗。如荷兰在温室中利用LED的补光实验表明,与传统的高压钠灯和 金属卤素灯等相比LED可节能50%~80%,在植物工厂里,使用传统光源每平方米需要配备0.5千瓦的光源,而LED仅需要0.27千瓦,这样就可以使耗电量下降约一半。在组培领域,全国组培总面积在2000万m2以上,如果一年按组培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6h/d,每年300天的生产日计算,则由荧光灯引起的年耗电总量在1075亿kw・h以上.采用LED后,其年耗电总量在518亿kw・h左右,年节电总量在560亿kW・h以上,节能效果显著。

LED被认为是21世界农业领域最有前途的人工光源.对解决环境污染,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温室效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快LED节能光源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步伐也备受关注。

云南建立面向东南亚南亚科技合作示范平台

“昆明锦苑花卉有限公司的鲜切花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20%、30%和50%。‘云花’大规模进入东盟国家市场主要得益于‘云花’科技含量的提升和品质、品牌影响力的扩大。目前,南亚、东南亚各国已成为‘云花’主要的目标市场之一。”记者从云南省科技斤科技宣传教育中心获悉,云南积极推进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共育成花卉新品种100余个,其中获授权54个,占全国授权总数的85%以上,花卉新品种数和种类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卉新品种研发基地。

“云花”新品种研发基地仅是云南打造的众多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之一。“十二五”伊始,省科技厅便提出了“推进中国向西南开放的国家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基地建设”的思路。

据介绍.加快与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是云南打造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省科技厅抓住国家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历史机遇,以正在筹建中的云南科技创新园等创新基地为依托,针对东南亚、南亚乃至印度洋周边国家的技术需求和广阔市场,利用和提升云南现有的科技基础条件,聚集国际、国内科技资源,把云南建设成为承接我国东部地区技术转移和面向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周边国家的重要科技合作交流基地。

近年来,云南大打“科技牌”助推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云南共引进和开发新产品141项,新工艺80项,实现新增产值33.8亿元人民币。仅2010年,云南就先后组织并成功举办了亚太太阳能建筑系统技术研究应用研讨会、中国一东盟太阳能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论坛、2010年度“沼气技术国际培训班”、2010年发展中国家远程医疗构建、发展与应用技术培训班、中国一东盟农业新品种与种业国际科技合作论坛等一系列国际科技论坛及研讨会,为云南加快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科技合作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撑。云南还与泰国、尼泊尔、菲律宾、印度、蒙古、缅甸、越南共同提出建立“亚太可再生能源促进组织”的构想,这一拟建立的国际组织将通过建立各国间信息网络,应对气候变化,围绕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产品信息和需求,推动相关技术转移工作。

据悉,“十二五”期间,云南将依托云南科技创新园、高新区、经开区、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等创新载体,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围绕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和连接东南亚、南亚太通道建设,建立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示范平台(基地),进一步拓宽云南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领域:通过制度创新和环境营造,吸引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以多种方式,与云南省科研机构共建平台、共享资源,从单一的项目合作上升到平台合作,使云南省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科技合作、技术交流、成果展示交易、人才集聚的桥头堡、创新高地和辐射源。

昆明泛亚兰花产业园项目启动

云南省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在2011年2月18日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昆明泛亚)兰花博览会上宣布:以打造立足云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泛亚的区域性国际一流兰花产业园为目标,由昆明市林业局和深圳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昆明泛亚兰花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如按规划如期完成后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兰花交易中心、优势产地和文化中心。

工作人员在该项目沙盘模型前告诉记者:该项目由占地66.7公顷的世界兰花生物谷(产业核心区)、266.7公顷的中国兰花小镇和1.3万公顷的兰花产业示范基地构成。其中产业核心区将整合产业的交易、信息、会展、文化、科技、教育等资源平台,塑造产业化核心功能,创建产业配套服务和市场流通体系,呈现永不落幕的兰花“世界博览会”:中国兰花小镇将构建兰花企业、兰苑、兰界精英的集合式阵营。是融汇观光、休闲文化的兰花“花市”。兰花产业示范基地将通过规模达1.3万公顷的种植园区建设,打造世界首位的兰花产业化集群,使兰花产业成为云南省继鲜切花之后的又一令人瞩目的特色生态经济带。云南省昆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本届兰花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刘德钦说:该兰花产业园地处距昆明新机场3km的地方,是云南省第一个绿色产业主题园区。“该项目将整合产业亮点,打造兰花之都,发挥基地优势,成就规模产业,弘扬兰花文化,培育兰德精神,以产业亮点占据世界兰花经济的制高点。建成后将是国际一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功能最全的兰花特色产业园区,成为兰花产业最具权威性的风向标和以点带面,规范、高科技、国际化的大型兰花种植、贸易、研发特色产业园区。”刘德钦说。

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副会长、云南省兰花协会会长潘光华教授表示:云南的兰花资源全世界最丰富,昆明的海拔和气候是发展兰花产业最为理想的地方。该协会将全力支持产业园的建设。

据悉,该项目计划2013年和2014年年底分别完成世界兰花生物谷和中国兰花小镇建设投入使用,2016年完成园区总体建成并全面营运,兰花产业示范基地在2012年完成1666.7公顷建设并投入营运.2013年~2016年分别扩展到0.3万公顷、0. 7万公顷和1.3万公顷。

国内最大郁金香花展绽放湖南

世界名花争相斗艳

“春之歌”2011年湖南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于3月12日拉开“最美的春季花园”序幕,国内游客不出国门就可以饱览日本的樱花、荷兰的郁金香等世界名花。主办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透露,从荷兰引进的200多个品种、150万个种球、种植面积33.3公顷的郁金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郁佥香花展。

湖南省林业厅总工程师文振军介绍,此届名花生态文化节体现“最美的春节花园”主题,花展以樱花、郁金香、杜鹃花、牡丹、风信子、珙桐花和时令草花7种花卉为主,参展花卉达140种、650个品种、310万株(盆);借鉴和应用了荷兰、洛阳、云南、广东等地的花卉布展理念,“一线三带多点”布局体现了国内最新的主题花卉布局。

据了解,此次活动从3月12日启动,历时2个月。期间将举办樱花、 风信子、郁金香、珙桐树、杜鹃、牡丹、百种花草等七大特色主题花卉展览,2011年国际森林年科普活动、“怒放的春天”文化系列活动、万人种植郁金香、樱花树认领、99对新人集体婚礼等主题活动。

为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湖南省自2006年举行首届樱花生态文化节后,2010年将樱花节升级为湖南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根据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和花卉的生长特性,用世界名花及其文化内涵演绎“春之歌、夏之恋、秋之色、冬之韵”四部花曲,力争将节会打造成湖南乃至中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花展活动,推进长沙城市国际化进程。

成立于1985年的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0%,园内现收集保存的植物有208科900属2328个品种,珍稀濒危植物有珙桐、鹅掌楸、金钱松、银杉、银鹊树等54科95属118种.园内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成功救护驯养丹顶鹤、黄腹角雉、麇鹿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内的野生动物110多种8万多头(只)。

我国出口花卉质量不断提高

1990年以前,我国花卉产品出口每年不到700万美元,1999年度为3500万美元,2005年度为1.3亿美元,到2009年度我国各类花卉产品出口达4.06亿美元。随着我国各类花卉产品质量标准的逐渐建立,花卉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其出口呈逐年上升发展趋势。

我国主要出口花卉产品可分为种子、种球、宿根、种苗、盆花、鲜切花、干花、观赏苗木类别。出口花卉产品的质量与其各质量要素相关,各质量要素应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成为合格的或高质量的产品。因此明确各类花卉产品的质量要素,对认识各类花卉产品的质量等级十分重要。例如,种子类出口产品的质量要素包括发芽率、净度、千粒重、壮苗率(发育健壮的种苗占所播种数量的百分数),种球类的质量要素是围径、饱满度、均匀度、病虫害、机械损伤,鲜切花产品的质量要素是预处理、新鲜度、成熟度、整齐度、病虫害、机械损伤。

出口花卉产品的包装与标准也有严格统一的要求,各类出口花卉产品的包装不但能提升销售企业的形象,还能保护花卉产品不受到机械损伤、病虫害的侵袭等,也直接关系到出口花卉产品的质量。例如种球类产品的包装材料可采用塑料箱、竹编筐、编织袋、塑料薄膜等,箱或者筐的规格一般为60cm×40cm×18cm或60cm×40cm×24cm,包装数量按照种球大小的差别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