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时间:2023-01-18 06:15: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住宅建筑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第1篇

1住宅建筑的布局和体型设计

住宅建筑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的朝向、楼体之间的间距、建筑高度以及住宅小区内的道路分布和广场绿地等都会对住宅区的采光、空气流通和局地小气候等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因此,在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住宅建筑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的融合,充分的融入居民生活习惯和当地的人文民俗风情,在建筑结构布局、住宅朝向、楼体之间的间距以及太阳辐射等方面对住宅建筑布局进行综合考虑。首先,在建筑布局方面,要在整体上考虑住宅区的布局,保证住宅楼之间的间距,在每个建筑单体上考虑住宅的朝向、功能设计,实现各户的通风和采光要求,满足居民行车、停车和日常活动的需求。其次,在建筑体型设计方面,要尽量的优化居民需求与节能要求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住宅建筑体型应当尽量的简单,较少凸凹形体设计,建筑节能体型系数一般在0.3以内,住宅的进深应当适度的扩大,一般为10米到14米,长度控制在55米左右较为适宜。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建筑单体的组合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加强通风和采光优化设计,让居民尽量的运用自然条件满足自身对冷热的需求,减少空调使用量,降低能耗。

2住宅建筑平面节能设计

建筑的平面设计是基于满足住户家庭构成、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等方面要求的角度提出的,主要包括住宅建筑功能的多样性设计、房屋的采光通风性能设计、住宅舒适度设计、住宅建筑面积的合理利用率以及房屋功能布局设计等五个重要方面。而建筑节能设计除了要满足这个五个方面的要求之外,还要对住宅建筑的平面布局形状、局部热环境分布以及温度阻尼区的设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首先呢,住宅建筑的平面布局应当尽量的保持规整,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尽量的减少建筑的护栏结构面积,这样能够实现夏季减少辐射、冬季增加室内光照面积的目的,进而降低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其次,在热环境设计方面,要将住宅中的上下高度相对较低的厨房、厕所、过厅等设计在整个房屋的北侧,将卧室、客厅等设计在南侧,这样就能够提高住宅对太阳能利用度的大大提高,进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另外,要在住宅建筑中设计一定的温度阻尼区,例如设计封闭式的楼梯间、对屋面上的入孔进行密封处理,减少住宅建筑的传热损失。

3住宅建筑的围护结构和材料设计

(1)住宅建筑的屋面节能设计。屋面在整个住宅建筑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屋面对顶层楼房的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顶层楼房的节能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屋面保温层材料选择方面不宜选择密度较高的保温材料,避免造成屋面厚度过大。其次,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也不宜在屋面上使用,这种材料会在大大降低屋面的保温效果。目前,高校保温材料保温屋面、倒置式保温屋面等节能屋面已经在住宅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在生态建筑理念下,很多建筑采用的种植屋面、遮阳屋面等也能够大大降低屋面的能源消耗。(2)住宅建筑的墙体节能设计。建筑墙体在整个住宅建筑中的面积比例比较大,目前经常采用的住宅建筑墙体节能设计主要是复合墙体节能,这种墙体是在原有的墙体主结构上根据实际建设要求增加一层或者是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进而对墙体的热工性能产生积极影响。根据复合节能材料与墙体主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住宅建筑的墙体节能设计主要分为墙体内部保温技术和外部保温技术两大类,其中墙体外部保温技术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节能设计方案,这种节能设计不仅能够满足新建住宅区的节能设计要求,而且在旧楼改造中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3)住宅建筑的外窗节能设计。住宅建筑的外窗窗框材料选择、玻璃的种类以及遮阳措施都会对建筑的热工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为了实现降低能耗的需求,应当在住宅建筑中尽量的使用新型保温节能外窗,在材料选择上注重热工性能较好的材料使用。另外,窗墙面积的设计也对住宅建筑的节能产生有效影响,窗墙面积直接影响到住宅的空调系统能耗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控制,一般北向的房屋北向面积不大于25%,南向房屋南向面积不超过35%,而东西向房屋面积不超过30%。

4结语

在能源消耗量日益增加的今天,作为建筑重要内容的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对节约建筑能耗,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对周围环境、人们需求和建筑功能等方面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在布局、体型、平面设计以及结构等方面采取节能措施,完善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

作者:董玮 单位:厦门滕王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第2篇

冬冷夏热地域典型的气候特征就是四季分明,冬天和夏天的时间一般较长,日照较少,湿度较大,所以夏季会明显感觉湿热,冬季则会很冷同时伴有湿气,在这种地区生活常常会让人感到不适,再加之冬夏时间较长,更会加剧当地居民的不适感。所以为了给居民营造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需要在冬冷夏热地区的建筑结构设计方面不断改进,以提高宜居度。下面就对我国当前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做出如下具体阐释:第一,我国冬冷夏热地区的省市基本成立了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小组。拥有统一的部门进行专项管理。从工程的设计到审批到施工再到使用,基本形成了一套运营有序的管理模式。第二,我国已经建立健全了建筑节能方面的各种法律体系。为了进一步改善冬冷夏热地区的居住环境质量,同时有效降低能耗。我国政府通过建立并不断修订《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来逐步完善该地区的居住环境。法律法规一方面对建筑公司提出更高的执行要求,另一方面对环境保护以及能源使用方面也列出了更高的标准。第三,我国冬冷夏热地区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也值得关注。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建筑节能执行标准,但是对于不同的居住建筑来说,特别是农村建筑,标准就尚不完全。可见标准过于统一,没有区分不同类别是一个大问题;另外,我国建筑节能技术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研究能力弱,缺少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将阻碍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最后,实施体系和标准较为混乱,无法有效保障建筑节能工程的各个环节的实施,且有些标准只是纸上谈兵,无法付诸实践。

二、冬冷夏热地区建筑空间设计

1、利用空调的设计方式

当前,空调应用广泛。各大空调厂家也在对空调的节能耗能率方面不断的进行改进,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在冬冷夏热,空调的使用率会更高,冬季寒冷,室内没有暖气,就只能通过空调设备来制暖,相反,夏季为了抵抗炎热,空调也是大部分家庭必须使用的解暑利器。另外,由于冬冷夏热地区湿气非常重,空调也能够利用除湿功能排解居住难题。所以,为了节约能源,建筑空间设计最好在体型系数和窗墙比方面加强合理性。一方面,降低体能系数能够有效节能。因为空调耗能主要取决于室外的墙体面积,如果墙体面积越小,那么空调的耗能就会随之变小,体能系数一般在0.3-0.4之间较为合适;另一方面,降低窗墙比能够实现节能目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窗户的保温能力远远小于墙体,比如夏天正午时分,如若房体窗户面积过大,房内透过玻璃接收到的热度就会越大。所以如果适当减少窗体面积,能够有效降低空调能耗,达到节能效果。

2、不利用空调的设计方式

不利用空调设备对夏热冬冷地区的房屋进行建筑设计应该是最优方案。但是理想分丰满,现实很骨感,完全利用自然能力进行能量供给目前还不现实。所以这就对设计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建筑设计需要通过空间特殊的组合方式来避免季节温度与人体感温的矛盾。第一要加强通风设计,利用风力有效调节室内不适宜的温度,通过水平风或者垂直风等形式有效进行节能控制;第二,在室内格局设计方面,要尽可能选择大比例的空间设计规划;第三,可以通过长方体柱形的设计出更多的阴影空间,避免太阳直射带来温度的提高,降低太阳辐射度;第四,设计中要重点关注主要活动场所的舒适度,比如厨房最好远离卧室,避免烹饪高温影响到室内温度,同时,如有有窗体直射区域,此时最好与主要活动区域隔离,通过一定的艺术设计减少居住的不适感。另外,最重要的是房屋结构最好是南北走向,特别是卧室不选择西向,因为西向会导致卧室阴凉,入睡不健康。

三、冬冷夏热地区住宅建筑设计的优化

1、建筑能耗模拟设计

在建筑能耗模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提供至少3种模拟方案。然后从中选出一个最优节能设计来开展实施。选择标准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能耗低,同时居住舒适度高。各设计方案要求能够模拟出动态空间状态,窗体朝向,墙体结构性能以及采暖方式等等。

2、窗墙比的优化设计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房间的采光度是设计中的重点。在冬冷夏热地区,根据其气候特点,需要给予更合理的采光设计和安排,一方面能够避免冬天过冷,反之保证也要能够有效降低夏天的楼体温度。据国家数据显示,住宅建筑设计中,卧室、厨房等活动频繁的地点采光系数要高于1,在满足国家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案,运用现代设计软件设计最佳的比例,以保障采光度的合理性。

3、强化隔热构造

对于冬冷夏热的地域来说,除了在房屋设计时,运用设计技巧解决房屋储热散热难问题之外。还需在隔热结构上加大力度。构筑房屋的材料需要有非常好的传热能力,不断要提高材料的热阻性能,阻碍夏天太阳光的强势入侵,更要有非常好的导热能力,以便冬天能够得到更多的阳光温度。所以在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时需要关注两方面,以给当地居民冬季夏季带去更好的居住体验。

四、住宅建筑节能发展趋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通过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为建筑设计供给能量,在用电、保暖、供水等方面给予更便捷更节能的设计安排,将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将成为未来建筑节能发展的趋势。保障室内空气流通是当下建筑设计的一大特点,这样的设计更为人性化,对居民身体健康,内心放松方面都起到非常良好的作用。所以确保通风是建筑节能设计考虑的一个问题。而在冬冷夏热地区,由于湿度非常高,所以在建筑设计层面需要考虑到排除湿气功能。故此,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成动能,然后来推动室内排风系统的工作,以增加室内通风量,从而实现除湿,降温,换风的作用。位于英国中部的一座办公大楼,就以突出屋面的太阳能烟囱的自然方式不仅满足了办公室的照明需求,更实现了通风效果。这样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也提高了居民居住舒适度。

五、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建设,施工图,建筑

 

工程设计及建筑专业存在施工问题。为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从源头上杜绝建筑工程的事故隐患,建设部下发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存在的问题

(1)总平面图缺项问题。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缺少总平面图或总平面图的设计深度严重不符合建设部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占总数的90%以上,集中表现在中小型设计单位。大部分设计的总平面图中只有建筑单体的平面定位,缺少建筑间距、广场(含停车场)、道路布置及道路的转弯半径、宽度、交叉点、变坡点标高、坡度、坡向等竖向设计内容。

(2)建筑防火设计问题。①地下室、半地下室与上层共用楼梯时,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6 条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6.2.8条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应在首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出入口处作防火分隔”,但目前在带有地下室的多层住宅设计中,普遍忽略了地上、地下部分的防火分隔。②汽车库贴邻其他建筑时(含地下车库内贴邻的其他设备用房),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规范》第5.1.6 条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4 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必须采用防火墙隔开。③高层建筑变形缝一般留得比较宽,缝内自然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竖井,有很强的拔火作用。而审查项目的33%在工程设计、构造节点设计中通常忽略这一特点, 将高层建筑室内的变形缝采用易燃材料木板条盖缝。

(3)民用建筑的节能设计问题占审查项目的64%。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有的设计人员对节能设计及规范没有足够的重视,也不够熟悉。时常出现类似窗墙比不符合要求,且未调整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问题;在不少设计中对不同的墙体、不同的热工要求, 不做热工计算且节能材料选择不当;《节能备案表》中填写的内容与施工图中的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4)关于安全疏散的问题。①对商业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问题,占审查项目的34.5%。科技论文。应按《商业建筑设计规范》第3.1.2 条和第4.2.5条计算出营业面积和营业部分的疏散人数,再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3.12 查出疏散宽度(高层建筑底层裙房为商业建筑时,应以《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6.2.9 条为准)。但在工程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员计算概念不清, 造成所设计的商业建筑的疏散宽度不符合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②在商住楼建筑中,商店与住宅部分共用一个楼梯,且两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出入口没有分开设置,违反了《住宅设计规范》第4.5.4 条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占审查项目的10%。③在多层建筑中,大于60m 的房间仅设一个安全出口、房间内最远一点距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大于14m、在室外疏散楼梯周围2m 内的墙上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的现象也经常出现,这类问题占审查项目的6%。④在多层住宅设计中,为控制建筑面积,地下室层高降低到2.20m,致使地下室楼梯平台下净高不足2m 或楼梯段处净高不足2.20m,违反《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4.2.1 条第五款强制性条文规定,属于设计中的常见多发病,占审查项目的36%。对此建筑专业应作取消平台梁,改为板式楼梯的处理。

2.原因分析

(1)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有些设计单位,特别是中小型设计单位,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员配备不齐,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面临着强烈的生存危机。为了承揽到任务,一切按业主的意志行事,为投其所好,将规范、规程的要求弃置一边,从建筑设计方案上一味地迁就业主。

(2)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视质量,对建筑方案与整个工程设计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对建筑方案的评审、推敲、把关,在工程设计中给其它专业造成不可弥补的缺陷。

(3)建筑师不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缺乏质量意识及责任心。缺少对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和理解, 有的对国家现行规范不熟悉,甚至仍在采用作废版本的规范及图集。

3.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内部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建筑方案的评审工作。直接影响其他专业方案优劣的,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建筑方案要做到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要求,使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提高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企业经营者定期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及法规的培训,掌握国家现行有效版本的规范、法规、标准图集, 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

(3)经营者要有质量意识。设计质量与市场经营是相互统一的,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要树立“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效益”的观念。科技论文。

(4)遵守法规,排除干扰,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业主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相差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的经营者要摒弃“重经营、轻质量”思想。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计划赢得市场。

(5)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管理。针对勘察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全力推进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充分调动广勘察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在行业内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宽松的工作环境,构筑一个良性循环的用人机制。二是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资质复查优化结构、调整规模。加强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为勘察设计行业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自律、中介服务、政府监督、设计保险质量保证体系。实现设计风险社会化,进一步完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四是开展继续教育,加强标准规范培训,提高注册人员和勘察设计骨干的专业技术素质。科技论文。

推进施工图审查制度是对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的有效手段, 目的是促进行业设计水平和质量责任意识的提高。因此,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施工图审查制度,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建立网上审查制度,设计人员执业不良记录档案制度,实行审查人员资格考核和动态管理的淘汰制度。促进审查责任, 审查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红团.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容易疏忽的问题[J].中州煤炭,2001,(5).

[2] 卢晓轩. 论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探讨[J].广东科技,2008,(01).

[3] 陈雷.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总说明中的问题[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4).

第4篇

论文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空间 功能与形式 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国内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中,发展历程较短,正处在蓬勃向上的成长期。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发挥院校的各自优势,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完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注重教学规律的探索与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范围广阔,专业结构上是由多种学科领域交叉构成的复合体,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大知识组团”,而且有领域扩大化的趋势。对此各院校应结合本校资源结构特点,在环艺专业的内容设置上突出重点,抓中心领域的构成研究,或围绕中心领域开辟新的专业知识增长点,避免大而全的做法。但也不能将环艺专业的发展建设依附于某个学科,因为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哪个学科的分支。应注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建设的研究,保持专业良性发展的趋势,共同努力,形成专业发展的合力,完善专业体系建设。在分析构成环境艺术设计中心要素时,应以视觉艺术要素为切入点,对涉及到艺术表现且与环境相关的领域和专业,进行重点研究,并对其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整合,使之更有针对性和连贯性,而不能只是将相关学科专业的内容简单相加。只有构成内容的合理配置,才能形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有机整体。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中心要素,至少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城市规划、公共艺术等。对各中心要素内容的整合研究、学习,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之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对人们所处的生活空间环境进行有序地规划与设计的过程,是使自然环境生态化、社会环境艺术化、人工环境和谐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首先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大环境”的改善和创造。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今人们的活动空间范围日趋扩大,建筑的概念不只局限于建造的房屋,应包括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因此正确地评价建筑应该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指出:“建筑空间是我们生活的场地、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舞台。”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两个发展迅速的方向。前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休闲的物质要求和精神需求所进行的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后者是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因此,环艺专业的学生对建筑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一个艺术的接受者和欣赏者的角度,应以空间的概念理解建筑,应从建筑设计的学习中,升华对建筑艺术的认识。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是成功的一半。 建筑设计的初始学习,自然十分关键。小住宅建筑设计(或称别墅设计)是建筑专业学习建筑设计初始的课题。针对环艺专业的特点,将其内容作必要的调整,使之成为环艺专业认知建筑空间与设计原理的主要起点课程。

首先,通过对小住宅建筑历史的回顾,以点带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建筑艺术在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发展历程,以及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传承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向大师学习,现代许多建筑大师都曾对小住宅(别墅)的设计情有独钟。感悟他们在小住宅设计中体现出来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精神,可以从中解读世界现代建筑思潮和流派的演变、发展、兴盛与更迭的历史轨迹。如,柯布西耶在萨伏伊别墅设计中体现了他倡导的现代建筑五原则,“建造出与以往的石砌结构形式的建筑彻底决裂的里程碑建筑”。(安滕忠雄语)同样、密斯·凡·德·罗在其设计的图根德哈特以及范斯沃斯等住宅中,也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并将钢和玻璃的组合提升到一种精神境界,对建筑细部的处理,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流水别墅”的设计在建筑史上留下了绝妙的一笔,赖特的“有机建筑论”更是具有深远影响。如他所言:“我努力使住宅具有一种协调的感觉,一种结合的感觉,使它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建筑史上将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各种建筑思潮,称为“后现代主义”时代。这其中的许多代表性人物也大多在小住宅设计中最先体现出各自对建筑空间建构、材料的表现性等建筑语言方面的探索与追求,也反映了在新的价值观基础上,设计者对建筑人性化的关注和对建筑的时代性与建筑表达的可能性等问题的思考。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留下了他们当中很多人的足迹,如设计CCTV新楼座的库哈斯,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的设计者矶崎新,自学成才的安滕忠雄,奥运会场“鸟巢”的设计者之一的德梅隆和多次来华讲学的文图里等,这使我们近距离、多方面体会名家的作品成为可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建筑设计课,也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构成特点而设立的。目前环艺专业的学生以造型为专业基础,对形式的感受力强,但对空间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平面中所形成的三维虚拟的立体空间上,并且在设计时常有重形式、轻功能的问题。因此,培养未来的专业设计人员应具有的素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一、课题内容的确定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形态意识,并对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建筑的尺度、材料与色彩,建筑与环境等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同时,更需关注建筑与人文精神、与经济技术、与所服务的对象的关系这些建筑设计中的本质问题。

二、课题的定义和特点

小住宅建筑涵盖了别墅的定义,但小住宅不一定就是别墅。最大的不同在于别墅的用地有其特殊性,“往往指建在环境优美的地带,供人居住和休憩的独户住宅”。而小住宅可以身处闹市,环境条件并不一定优美,但它有别墅的特点,它不在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也不是用富丽堂皇来衡量,而是讲求独具特色,追求便利、舒适和美观。这种单独设计、个体建造的小住宅建筑反映了服务对象的个性化特征、品位和理念。

三、教学的目的与方向

1.小住宅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初始,通过学习了解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程序、基本原理和基本的方式、方法,对建筑的认识有质的飞跃。

2.一个好的小住宅设计应当解决好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问题,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因地制宜地将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创造性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

3.解决好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以人为本合理细化功能组织,使空间布局自由流畅、富于变化,同时各空间元素具有内在的有机衔接,且比例、尺度人性化。

4.学习掌握建筑形态构成的一般原理,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对形式美感的独特感应能力和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将生活的感受、知识的积累通过艺术的知觉提炼,浓缩为抽象化和空间化的形态构成。

5.通过学习小住宅建筑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语言与技巧,提高设计方案从概念至全面深化的能力。培养从平面草图至立体模型表现的设计能力,以及规范运用制图正确表述方案的能力,为日后环境艺术设计中正确处理好建筑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开端。

四、小住宅建筑设计的内容与主要步骤

一是由教师选定一个基地环境并设立功能任务书,如,在依山傍水之地设计建筑面积300平米左右的单层或多层小住宅建筑(别墅)。二是由学生自己选择模拟客户。根据要求选择基地环境,参照任务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料收集和调研活动,然后写出调研报告,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对小住宅建筑的形式、功能、景观、车流和人流等做出全面规划,并选择自己最为理想的构思创意方案,最终完成住宅的设计。

五、难点分析

1.在空间的认识问题上,应注重空间的功能性对人感知空间时的心理影响。“功能性”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满足实用需求,应强调居住者在空间中的心理感应(由视觉引起),唤起人们在空间中的情感与联想,所以设计时应始终关注实用与立意的结合,并将其作为创作的目标。要创造首先能感动你自己的有意义的空间与形态,并且能将功能有机地贯穿组织起来,使空间兼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

2.艺术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初学建筑设计时,对潮流和时尚感觉敏锐,且有较好的形式感和表现力,欠缺的是通过理性思维和推理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答案的能力。设计初始,往往形成一个或多个构思,但只停留在对形式的直观感受层面,缺少系统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时只形成一个概念性方案但深入不进去,使最终的方案得不到升华。应当注意的是,设计方案的构思立意明确以后,各环节问题的处理没有一个既定的程序模式,更不是一个问题完全解决之后再考虑下一个问题,因为毕竟方案设计不是加工标准件的过程,方案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是一个互动的、相互关联的整体,应同时关注几个环节和环节的各个方面。这期间的反复推敲,“一步一停、一步二晃”,都在所难免,应把握立意这条主线,统筹兼顾,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弄清问题的相互作用点,并进行整理归纳,在衔接中解决矛盾。

设计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两个课题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的积累,并且有赖于教育者经常性的正确引导,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文明进步成果,打破专业界限,培养起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参考文献

[1]《别墅建筑设计》,邹颖、卞洪滨编著,中国建筑出版社

第5篇

关键字:、环保;可持续发展;建筑。

Abstract: With the “sav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all walks of life began to “saving “the direction. The building industry is no exception. In this thesis, public buildings as the main aspects of the simple type building design strategy research, hoping to find some feasible solutions, to saving building design help.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节约型建筑的基本内涵

通常意义上来说,我们所提到的节约是指对资源的减量、控制使得减少使用资源或者重复使用资源而达到节约和环保的目的。而本论文中的节约指的是赋予其新的含义的节约,他不再是狭义的减量型、控制型,而是指一种有效地、高效益的增值创造的发展模式。就国内国情来说可以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可以简单理解为:不是减少能源的消耗,而是通过循环经济及适宜手段创造财富和增值。所以节约型建筑设计就是针对新的节约型定义要进行新意义上的设计,要创造出“低消耗、低收入、高效益“的建筑。

众所周知,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性建设,比如上海的东方明珠,比如北京的鸟巢,比如伦敦的大钟还有巴黎的埃菲尔铁搭。这些标志性建筑是指引城市建筑发展的指明灯,大部分建筑会有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向标志性建筑风格靠近。而标志性建筑大多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性建筑。因此本论文才以公共建筑为例来研究节约型建筑设计策略。

2国内和国外的发展情况

现在社会上提到的节约型建筑有很多,就中国目前来看,比较大的可以阐述中国节约型建筑设计情况的当属最近举行的两个活动。即是“中国绿色奥运”和“上海绿色世博”。

在这两个活动中诞生了很多公共建筑,这些公共建筑都符合节约型的追求目标“低耗能、低收入和高效益”。 无论是作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体育建筑之一的"鸟巢",还是用新型的ETFE为材料建成的"水立方",以及2008奥运会北京射击馆和飞碟靶场的建筑设计都是以比赛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以功能为先导,追求建筑空间与自然的和谐对话。阳光、绿树、风作为设计的自然元素,结合节能减排的高科技手段,在较低的建筑造价控制下,最大限度地创造出合理、人性、舒适的比赛和观赛条件,成为具有复合功能的奥运建筑群。同时世博会也是如此。

世博园中的以色列馆也就是“海贝壳”。就是一个节约型设计的新点子,通常来说,世博会举行之后许多国外的场馆都会被拆掉,这在无形之中造成的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以色列馆采用的应对房策是螺丝钉。即场馆的大部分结构是通过螺丝钉装订以来的就如同孩童玩的玩具,在世博会展示完成后还可以拆卸运回国内建好,在以色列重新进行展览。所以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节约型建筑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还在不断地向着这个目标发展。

3. 节约型建筑设计的原则3.1 整体关联原则 众所周知,自然界包罗万象。建筑只是自然界的一个微尘,因此,建筑不应该与自然界相抗衡,应该尊重自然界的规律,符合循环规律。但是由于以前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不清楚,盲目的认为,建筑应处处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漠视自然地存在,有着人定胜天的错误思想。最后得到建筑破坏,人的生存受到危害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认清自然和建筑的关系,不断地审视自己,我们的建筑是否有利于环境的发展。这样才能得到环保的住宅。

3.2 经济高效原则 当前,在我国,商品发的建设有着许多的弊端,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量大。想其原因:开发商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在商品房的建设中,将节能工作这一预算降到最低。他们认为,对节能工作的投资是很难得到同等的回报的,而且花费还是很大的,所以对其置之不理。然而,设计者对节能的看法就囧然不同。从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上来看,从人类未来的发展来看,节能是建筑工作中的必然课题。社会上已经有了成功的例子:上海建筑设计。经验告诉我们,节能型建筑在以后的应用中有着巨大的优点,特别是在能源的使用上。日常生活中,能源价格疯狂上涨,这使得节能的优势更加突出。其实,在有许多投资者对在节能的理解还有一些错误,在金钱,物资同等投入的情况下,同样规模的房屋可以使用节能。这个事实已经被验证过很多次了。

3.3 健康舒适原则 目前,建筑绝大多数的用便是居住。因此,我们在想起节能的时候,不能忽视它的根本作用。如果节能型建筑不能居住,那它可以说就是一个展览品或者是一个试验品。我们在设计建筑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一个民用调查,根据人们的需要,努力建设一个生态,舒适,节能的环境。

4 节约型建筑设计策略4.1 科学确定建筑面积合理用地 今天,住房建设在我国建筑中占有相当大比例,就住房建设为例,进行分析可见,现在人们的住房的消费通常是以家为一个组合。当今中国,大多数是三口之家。这个小的家庭组合使得我国住房相对稳定。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平均住房面积来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地方,也可以使资金和物资得到精划。在我国,目前的平均住房的比例在世界上很低的,面积为22平方米/每人。所以,就此发展下去,我国的平均住房面积肯定会有所提高,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户型的选择不仅依赖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也有它自己的优越性。在我国,大多数人选择住房时都会选择一些经济实用,自己可以钱所能及的。往往只有少数人会崇拜一些美观,豪华的住宅来满足自己的攀比心。因此,实用,务实,健康的户型会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来喜欢,也会使建筑的发展回归到一个良性循环中。

第6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5,居住区规划设计,教改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2年,王澍获得了普利茨克奖对于中国任何一个学建筑的人来说,都是大快人心,迄今为止,王澍可谓建筑学普奖第一人。在这荣耀与成功的背后,有多少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呢?追溯源头,反思教育。

中国的建筑学教育的办学历程对比西方建筑教育来说很短暂,教育模式还不够完善,大都借鉴的国外教育模式。在西方建筑教育模式影响下我国近些年,建筑学专业的开办如雨后春笋,声势壮大,然而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却参差不齐,而建筑学教师、教授们又纷纷“下海”忙于业务,教育成了副业,在这样一个大环境背景下,很多学校都在进行反思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这都是可喜的现象。

一、存在问题

《建筑设计5》是高年级建筑学科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主要是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这门课从09年开办到至今,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主要集中表现在:

教学模式不够完善

前期的教学模式是先设计课题一、单元住宅建筑设计,然后设计课题二、居住小区会所等建筑快题设计 ,最后才是设计课题三、居住小区详细规划。并且各个部分相对独立,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实际工程操作流程 ,不利学生全局思考把握。

(二)同建筑学其他课程内容缺乏联系

《建筑设计5》是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设计课程,这时学生已陆续学完建筑构造1、建筑力学、建筑物理、城市规划设计原理等课程。各门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融会贯通,而是最后的学期成绩,一旦成绩给定,所学内容忘的差不多了。

缺乏设计依据

学生设计过程中,缺乏生活体验,设计时,天马行空,按自己的喜好设计,一味追求所谓的创新,导致最后的设计成果漏洞百出,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和居住适宜性,根本不可能转化成现实,只能永久停留在图面阶段。这就导致不能真正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设计精华。

(四)设计积极性不够

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喜欢“拖”,缺少设计激情,没有一个有条理、有计划的工作模式,还处于被动式学习阶段,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及研究方法,而一个设计的周期过程比较长,容易造成前期不作为,后期爆发完成的这么一个状态,这势必会造成图纸的粗制滥造。

二、当前教改模式

这门课程经过不断摸索反思改进,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这门课的设计精髓,完成的作业质量也相当不错,基本完成了教育的第一步:职业教育。当前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如下:

新的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把居住小区详细规划放在第一位,中间快题是居住小区会所设计,最后才是单元住宅设计。并把各个环节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好处是:

1、可以正确培养学生的设计方法能力及有效的设计流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工作习惯。

2、同社会实际操作流程保持一致:

现场踏勘、基地分析,案例分析比较

居住区规划总平面设计

确定风格,进行单体住宅设计

单体设计完以后,调整总平,最后出方案文本,给出一整套方案

同相关课程的整合联系

紧密联系城市规划设计原理、住宅设计原理、建筑构造等多门课程,在做设计前,先把这些理论课程涉及到本设计的部分再仔细研读,做好笔记,不理解的问相关专业教师,势必做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组织同学“自讲”环节,检验读书效果及激发其积极性。

安排社会调研实践

前期阶段在居住区规划调研阶段实施团队合作模式,一个小组3人,共同完成一个调研报告,从城市文化上以及对所参观楼盘的分析与思考,注意的地方:

风格、目标定位、理念

组团围合组织方式、道路交通模式

停车模式

单体户型种类分析

(四)加强中间过程控制

针对学生缺乏积极性,做一些必要的控制。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建筑设计5》开课以来,按照传统的教育习惯,一直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效率低下,课堂纪律散漫,虽然一直强调及时完成设计作业,但很难控制,学生还是“拖”。根据这些情况,一个设计在一个周期内安排几次过程草图自述,全程ppt,学生及教师共同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缺少过程草图的定为不合格。这样便于时间上的控制,也容易鞭策学生,加强中间过程可控性。

(五)设置总结性评图环节

中间过程在时间上把握控制好了,就有了最后的总结性评图交流环节,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期末的总结性评图非常关键,因为这是一个学期学习的总结和教学成果的反馈。评图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小组互评模式,平行班老师共评模式,聘请课外行业专家指点等等。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向,反思自己的设计,发现问题和错误。同时可以学习其他同学的设计亮点,并互相产生竞争意识,带动设计学习激情。

三、未来教学改革模式构思:

作为一所二本大学,职业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流,但受到王澍获得普利茨克奖的启发,中国当代建筑教育要加强历史文化、哲学层面的思索,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研究型人才。王澍获得成功的周期很长,他的研究方向从大学时就开始了,然后他一直致力于这个方向的研究实践直到最后的成功。本科时王澍写了篇论文《旧城镇商业街街坊与居住里弄的生活环境》。描述了各种生活的片段及自发性房屋复杂的空间构成,探讨了这种亲切的邻里氛围在建筑上的表现。研究生时王澍写了《皖南村镇巷道的内结构解析》。更进一步描述了传统民居街巷空间其结构是如何构成的,从心理层面、具体的物质层面上描述传统民居整体的空间构成,并从中挖掘其所表现的文化模式。

从上面这些做法可以看出,学生时代培养一定研究素养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当前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筑教育比较薄弱,学生对中国传统古代建筑的印象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比如大屋顶,又比如庭院,没有深层次的研究吃透。

因此未来教学改革可以有意识的培养研究型人才,可以在一个班里挖掘有潜力的学生,围绕居住区规划设计,做一些专题研究。研究的范围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细节尺度,比如材料表现,又比如生态环境等等。题目可以自设,成果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建筑设计,也可以是一系列的展示比较。

结语

教学改革的脚步是永无止境的,时代在发展,建设在不断改革更新,建筑师的职业素养会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的要求从“粗放型”过渡到“精细型”的转变。都将如何把中国传统建筑同现代建筑融合这个永恒的话题得到新的体现。未来可能更多的中国建筑师会获奖,而作为教师,我们更要时时进行反思,加强教育的力度,从源头做好。

参考文献

【1】杨苗苗,刘敦桢对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肇始与发展的影响(J)建筑创作,2009(3)

第7篇

【关键词】新有机建筑,设计观念,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伴随着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对清洁,节能,生态,环保的建筑有着更多的青睐,而新有机建筑就是一种可以满足人们这种需要的建筑结构,通过遵循自然建筑与周边相关事物的内在自然规律,使得建筑设计更加生态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低碳节能环保的社会经济需要,在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加强对新有机建筑设计的分析探讨,具有深远意义。

二、有机建筑设计概述

1.有机建筑的概念

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代表人是美国建筑师F•L•赖特。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赖特十分欣赏中国的老子哲学),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2.手法主义与结构突破

波浪的曲线、不规则扇形、阶梯状平面,作为其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有机形式语言,在他的设计中重复出现。阿尔托在纽约世界博览会芬兰馆通过内部空间的塑造,给使用者带来真实的空间感受,空间体验变成一系列的发现,从而达到了空间的连续性、整体性。芦原信义认为阿尔托是“用加法创造空间”,即先确定内部,再向外建立次序,虽然对外部空间会有一些损失,但是内部功能及空间理想状态能得到充分研究,所以每个局部都十分人性化、充满关怀。赖特则借助于建筑结构的可塑性和连续性去实现空间的整体性。用面或边界代替承重墙是赖特“捣毁方盒子”理念的全部内容,他引出了悬臂粱的概念,这使角柱丧失支撑功能,角落被打开,盒子随之消失,楼板和屋顶在空中伸展开来。而他的有机一开始便意味着把混凝土悬臂设计成自然、树状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构思从装饰引申到整个结构。

三、新有机建筑的特征及其手法运作

随着人类价值观念的转化,有机建筑试图重新诠释“建筑—环境—人”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宏观高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入考虑建筑问题。在建筑界,新有机建筑受到不同学派的启迪,以现代建筑偏情一支的理念为基础,发展中的有机建筑作为一种“活着”的传统,秉承继承与发展并行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共生与互动的原则,随着意识与技术的变革不断的修正、拓展和深化,并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中,表现为一种多元综合、交叉与互补的趋势。

1. 混沌有机的同一整体:“人—建筑—环境”系统的建构

新有机建筑将“人—建筑—环境”视为有机系统的同一整体,并有意识地促成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同构。

(一) 共生与重构

在与环境关系的处理上,有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从适应性的有机融合转向更为主动的共生,甚至对环境进行重构。建筑与环境在自然与社会层面上的有机结合,作为所在环境内在自然结构秩序以及历史文脉的再现与延续,反映自然与人文形态的秩序性与复杂性;建筑生成后进一步与所在环境相互作用,与环境形成多重的动态有机关联与提升。

(二)建筑介入环境的方式

有机建筑以动态、谦逊的方式介入自然,嵌入、隐埋、隆起、融合、扭曲、翻转、皱折、切割多元化的手法随机应用或交揉构成,形成丰富的大地景观系统。其中与基地构架的契合是一项重要内容。

2.建筑形态与空间的多层次建构

(一)分形几何的转换应用:基于整体的尺度层级体系建构

从生态系统的观念来看,建筑自身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并存在一系列的子系统,如结构构架系统、表皮系统、空间系统、设备系统等,每一个系统都有不同的尺度层级。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分形几何,将分维、尺度层级与自相似性等特性引入到设计领域,为表现复杂的结构、动态与韵律提供了灵感和尺度。比如,土层的隔热保温、保湿性能营造了展馆内的稳定气候布兰塞尔住宅“V”字形的体态两端与草地相连,中部缓缓凸起,使用空间被巧妙地埋于地下,屋面铺上植被融入环境横滨国际客运码头通过扭曲、褶皱和升降形成连续的表皮与空间,并隐喻“山谷、丘陵、缓坡、洞穴”。

(二)连续空间的建构

当代新兴的拓扑学为有机建筑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拓扑界面的流动性和粘连性消解了传统建筑学中墙体、地面和屋面之间的界限,使建筑空间融为一体。

乌什达一梵德雷建筑,以连续、丰富、整体且形态自由的空间隐喻灵活柔软的内脏,建筑将传统意义上模块化的地板、墙壁和天棚等建筑语汇以一种粘性的流动感表现出来,住宅内部与外部空间形成流动与互动,空间与活动的安排仿佛一个戏剧性的事件

(三)人性化的场所建构

除了建筑形态与空间,当代有机建筑还特别注重场所的建构,关注人造空间与自然空间的交互,注重多重事件的发生与体验,并尽量避讳传统建筑语言的片断性,追求深层次开放的有机空间体系。有机建筑追求自然意趣、奇异空间以及戏剧性故事情节的营造,从注重视觉的空间构成到注重感觉(听、触、嗅)的场所营造,还有对历史记忆的关注等,当代有机建筑完成了从空间到场所的革命性飞跃。

3.建筑“机能”的生态模拟:能动、动态与主动

进化中的生命有机体,在资源消耗上往往最为节约,而且具有自我调整能力。有机建筑旨在像有机体一样适应环境、优化自身机能,实现高效、低能耗与有机更新。新有机建筑关注建筑与气候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与互动过程。劳伦·亨德尔森(Lawrence Henderson)发展了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的适应观,认为有机体与环境存在双向互动和协调的整体关系,强调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并产生关联与影响,各个有机体为适应这些影响而产生变化。

有机建筑把万物变化的生动过程与静态形式结合起来,形式追随“能量”的过程,服从(而非抵触)自然界中各种活跃的力量并由此而生成特定的形态。这种“能量”,包含着自然结构的力量、风力、热流和水流、地能、电场与磁场,以及人体具有的微妙能量,如精神、意识等。这些能量的有机整合与互动,可以形成适宜的人居环境。

四、结束语 自然万物是进行新有机建筑设计的灵感源泉,这是有机建筑崇尚自然,遵循自然内在规律的特性所赋予的。在有机建筑设计过程中,任何有生命的机体,他们的内在结构和外部形态都会对有机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启迪和影响,因此,在进行新有机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本着尊重自然规律,遵守一切事物的内在联系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得建筑整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使得建筑整体能够和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都能够有机的和谐共生,这种设计思想,不仅仅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对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创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总之,这是新时期一种值得推广的建筑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世芬 冯路 新有机建筑设计观念与方法研究 [期刊论文] 《建筑学报》 ISTIC PKU -2008年9期

[2]君钧,室内设计中的生态主义——未来的室内设计[会议论文] 2003 -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会2003"欧神诺"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亚洲室内设计联合会

[3]杨瑞,莫金汉,张寅平,蜂窝光催化反应器实用设计方法及其应用[会议论文] 2004 - 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

[4]汪幼江,陈琦,用建筑设计理念营造城市夜空间[会议论文] 2009 - 北京照明学会成立30周年暨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

第8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新能源,节能材料

 

[前言]近些年来,随着“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提出,人们对住宅的舒适性和使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也随之增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5%左右,且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建筑能耗的增加和大量空调设备的安装,“城市热岛效应”日益严重,使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建筑节能的重点应为:建筑本体的节能、采暖系统节能、提高照明和其他电器的效率、大型公共建筑节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亦不例外。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

一、发达国家在节能建筑方面的成绩

美国一家大学曾设计建造了一种四居室的生态房。它的热能来源于人工散热、阳光及使用家电设备所产生的热量;用电依靠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用水是从屋檐流下来经过处理的雨水;粪便和污水则流入一个堆肥坑里,经发酵后供花园施肥用。美国一家建筑公司用回收的垃圾建筑房屋,墙壁是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造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

日本1997年建成了一栋实验型“健康住宅”。除了整个住宅尽可能选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外,墙体还被设计成双重结构,每个房间建有通风口,整个房屋系统的空气采用全热交换器和除湿机进行循环。全热交换器能够有效地回收热量并加以再次利用,其过滤器可有效地收集空气中细小的尘埃,从而能够抑制霉菌等过敏生物繁殖。这种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源,节约了能源。

德国建筑师塞多·特霍尔斯建造了一座能跟踪阳光的太阳房屋。房屋被安装在一个圆盘底座上,由一个小型太阳能电动机带动一组齿轮。房屋底座在环形轨道上以每分钟转动3cm的速度随太阳旋转。免费论文,建筑节能新能源。当太阳落山以后,该房屋便反向转动,回到起点位置。它跟踪太阳所消耗的电力仅为房屋太阳能发电功率的1%,而所吸收的太阳能则相当于一般不能转动的太阳能房屋的2倍。免费论文,建筑节能新能源。

二、 中国建筑能耗的基本情况和基本问题

我国正处于房屋建筑的高峰时期,建筑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可谓前所未有,因此我们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2003年,我国城乡建筑竣工面积达20.3亿平方米(其中城镇12.7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但令人忧虑的是,在新竣工的建筑中,节能建筑面积不到1亿平方米,尚不足竣工建筑的5%。至今,在我国城乡既有建筑约400亿平方米中(其中城市约140亿平方米),只有3.2亿平方米房屋是节能建筑,不到全国既有建筑的1%。免费论文,建筑节能新能源。

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但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目前却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钢材消耗高出10%至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此外,在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1/3的情况下,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据统计,1994年全国仅住宅建筑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热水的情况下为1.54×108t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12.27×109t标准煤的12.6%。目前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需要耗能1.3×108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左右,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与此同时,由于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我国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能源浪费又十分严重。如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外墙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总耗能是3~4倍。免费论文,建筑节能新能源。 转

三、我国需要发展的重点领域

1.优化建筑设计

建筑造型及围护结构形式对建筑物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直接的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 自然 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等。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不同的建筑设计形式会造成能耗的巨大差别。然而,建筑物是个复杂系统,各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很难简单地确定建筑设计的优劣。例如,加大外窗面积可改善自然采光,在冬季还可获得太阳能量,但冬季的夜间会增大热量消耗,同时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通过窗户进入室内使空调能耗增加。免费论文,建筑节能新能源。这就需要利用动态热模拟技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详细的模拟测试和比较。

2.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和部品

开发新的建筑围护结构部件,以更好地满足保温、隔热、透光、通风等各种需求,甚至可根据变化了外界条件随时改变其物理性能,达到维持室内良好的物理环境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免费论文,建筑节能新能源。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技术和产品。主要涉及的产品有:外墙保温和隔热、屋顶保温和隔热、热物理性能优异的外窗和玻璃幕墙、智能外遮阳装置以及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围护结构和基于高分子吸湿材料的调湿型饰面材料。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自主研发和从国外吸收消化的外墙、屋顶保温隔热技术被慢慢的采用。尤其外墙外保温可通风装饰板、通风型屋顶产品、通风遮阳窗帘的使用,都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建筑运行成本。

3.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多种形式。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世界能源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非常洁净的能源。应提倡在建筑中广泛应用。

4.其他方面还有很多包括:通风装置与排风热回收装置与各种泵技术。

四、结束语

虽然,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加强管理,那么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有望发展成为能源节约大国,这将对全世界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贾怀东.开发节能住宅是企业进化的标志.城市开发,2007,(22).

[2]白胜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N].中国建设报(中国建材),2003,(108).

[3]龙惟定.国内建筑合理用能的现状及展望.能源工程,2001,(02)1-6.

[4]刘素萍.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J].工业建筑,2001,(7):6-7.

[5]朱伟.房屋建筑节能技术的几点措施[J].甘肃科技,2002,(2):37.

[6]张博.对住宅节能措施的若干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3).

[7]刘加平.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的利用[J].能源工程,2001,(2):12-15.

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自身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对高层建筑中的总体设计进行概述,对高层建筑分类设计进行分析,同时从建筑防火、电气以及防雷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浅谈高层建筑中安全保护设计。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结构理论和建筑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也开始趋于多样化发展,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在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在作为城市风景线的同时,高层建筑还面临着如何搞好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如何多方面实现高层建筑设计的完善是目前高层建筑设计所追求的主要理念。

一、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一)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建筑本身的生态节能。首先对于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而言,虽然其裙房的建设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是对街道的尺度以及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的影响都很大。高层建筑的下部门裙房在立面设计上一般跟高层建筑的上部立面不同,在建筑设计当中需要比较细致的设计,要将下部裙房设计的比较多样化,以免显得过于苍白。同时裙房还要进行一定的人性化处理,原因在于群众的视觉一般接触到的都是高层建筑的裙房部分,同时裙房对人们所产生的街道空间感的影响以较大。而对于高层建筑的中的楼顶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形象又起到了个性化体现的作用,虽然对生态环境的意想不到,但是它们体现的是高层建筑的标志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楼顶的设计上也不是不容忽视的。

(二)处理手法上的巧妙运用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塔楼部分虽然在设计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余地,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底层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处理来实现对空间形式上的丰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处理方法。

二、高层建筑中的分类建筑设计

1.底层入口

首先高层住宅的底层入口处一定要避免设在当地冬季主导风的迎风面,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比较炎热,因此底层入口可以全部或者是局部架空,避免对夏季通风的妨碍。

2.建筑围护

由于人们在高层建筑商居住多半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建筑维护的安装,从而给居民提供一定的安全感。同时在高层住宅的窗户设计上,由于高层的风压过大,一方面会对外窗开关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擦玻璃的同时产生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外窗的设计上应该设计为推拉的启闭方式。

3.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建筑在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服务设施,要在建筑底层入口处设置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在值班室中配置夜间电梯紧急呼叫装置、公用电话以及值班人员必要的生活用品;同时还要在大楼内外设计分户信箱以及车辆的存放处,在具体的分户信箱的尺寸安排上,应该大于300mm,同时要保证对墙面面积占用较小的基础上与墙面垂直。

三、高层建筑设计所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一)防火的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使居住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从而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

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进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实现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转贴于

(二)电气的问题

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是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是供电电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第三种是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是自备的发电设备。目前在一般大多数设计中都是采用了第三种方案,经济合理。

2.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就是指当高层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故障时,导致正常照明系统中断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应急照明的安装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当电源断电时,应该能清晰地看到。

3.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在运行中的噪音不会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平时出行上的方便和快捷。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便于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进行救人和灭火。

(三)防雷击的问题

高层建筑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做好防雷措施,进行防雷击问题上的治理。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以及其他容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参考文献:

[1]李世权.高层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理念[J].山西建筑,2009,(01).

[2]李峰.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J].山西建筑,2009,(23) .

[3]陶任重,秦海福.基于城市空间的高层建筑设计理论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6).

[4]刘勇,马腾飞,宓学民.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J].科技致富向导,2009, (10).

第10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装饰;整体艺术性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我国住宅建筑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室内空间作为住宅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装饰的技术水平也随着建筑技术进步而得到迅速提升。然而,由于室内空间的设计与装饰往往是在住宅建筑整体结构建成后进行的,易受到建筑室内空间结构的限制,所以室内空间设计与装饰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寻找新策略对其加以解决。

1 住宅建筑在室内空间设计与装饰上存在的问题

(一)住宅建筑在室内空间设计上的问题

室内空间设计是住宅建筑装饰工程的灵魂,好的室内设计是装饰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但是,目前我国住宅建筑在室内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正视。

1.室内设计的环境整体意识淡薄。住宅建筑的室内设计应当与建筑的整体环境相配套、相协调,也就是说建筑室内外设计应当是一体的,二者相辅相成。但是,现实中许多室内空间设计师的环境整体意识淡薄,未能将室内外空间环境结合考虑在进行设计,而过分注重室内空间的功能,孤立、封闭地展开室内设计。这就导致其设计的室内空间与建筑本身不配套甚至相分离,在装修施工时不得不更改设计或破坏原有建筑体。

2.室内设计文化内涵与个性化缺失、缺乏创新。近年来,由于受“装饰主义”思想的影响,设计师在设计时偏重于追求装饰设计的豪华、花巧和多功能,而简单地抄袭或照搬西方的住宅建筑室内设计风格,这就导致我国室内设计缺乏创新,同一化趋势严重,设计个性化缺失。而且,西方的住宅建筑室内设计风格与我国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并不符合,这种追求形式美感的设计风格缺乏对人文、历史与环境的关注,文化内涵不足,也不利于我国住宅建筑室内设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住宅建筑在装饰施工上存在的问题

1.擅自破坏住宅建筑的结构。居民在对住宅建筑进行室内装修时,往往更具个人需要随意破坏原有住宅的主体结构,从而给住宅建筑的安全埋下隐患,也给其他住户带来不便。如有些住户在进行地面、顶棚或墙体装修时,随意打孔或开槽,从而破坏楼板与墙体;还有些住户在进行地下室装修时,往往会凿洞口而破坏地基。

2.随意更改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居民在对住宅建筑装修时,倾向于对不合个人要求的室内空间进行人为改造。如有些住户为增加客厅的采光和空间,往往将客厅与某小房间的墙体拆除,这就破坏了承重墙,导致顶棚承重力不足出现坍塌现象。还有些住户为扩大卧室空间,拆除卫生间的墙体,这就容易破坏防水设施,给个人或邻里生活带来不便。

3.随意改造水电管线与通道。基于方便使用和美观的考虑,有些住户往往对住宅内的给排水管道进行改造,处理不当就会弄巧成拙;还有些人随意改造屋内电气管线并加以隐蔽,这就给线路漏电、短路等安全事故发生埋下隐患。

2 新时期住宅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与装饰应遵循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我国住宅建筑室内无论是在空间设计上,还是在装饰施工上,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整体性。因此,整体性原则是新时期住宅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与装饰需遵循的首要原则,力争做到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一步到位。这里的整体性包括两方面内容:(1)在室内设计上,设计师需要秉承室内外建筑空间一体化的理念,在设计室内空间的功能时,考虑已有的内部建筑结构,还要兼顾公共空间等;(2)在装饰工程施工上,不能随意改造或破坏建筑结构与水电管线,具体的色彩、家具、灯饰的装饰设计也要保持和谐搭配统一。

(二)以人为本原则

住宅建筑设计应注重人的行为,使住宅空间与住户生活相适应[1]。人是在住宅建筑居住的主体,所以建筑室内设计师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住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为室内设计与装饰的核心。从宏观上来讲,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住宅室内设计要根据不同民族、地域、文化和气候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差异化的设计策略;从微观上来讲,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设计师深入调查了解住户生活的细节,严格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和安装装饰材料、给排水设施、电器线路与开关、家具等。

(三)审美性原则

相比较住宅建筑的室外空间而言,室内设计与装饰更强调美观与艺术性。审美性原则就是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与装饰室内空间时,在实现空间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室内空间的美观和特色处理,从而体现装饰的审美性。当然,这里的审美性原则并不是要求一味的采用豪华、高档装饰和片面追求造型的花巧,而是注重文化内涵和个性化特色的渗入,从整体和细节上配合,创造室内空间强烈的美感和艺术特色。

(四)避免浪费原则

由于装修设计的不合理与住户片面追求豪华,住户在装饰室内空间时往往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资源浪费,增加了室内设计与装饰的成本。因此,应当在保证装修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材料、人力和物力浪费。建筑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一步到位的设计理念也是在避免浪费的原则下进行的,同时这也对设计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住宅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与装饰的创新策略

伴随着西方先进的住宅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理念和装饰技术的引入,新时期我国建筑室内设计与装饰向着高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设计风格、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整体艺术化的设计方法、多元化与个性化并存的趋势发展。在这种趋势下,必须在遵循室内设计与装饰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住宅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与装饰的策略进行创新。

(一)巧妙运用与处理室内装饰设计的各个要素

住宅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的要素包括空间要素、色彩要素、光影要素、构件要素、陈设要素和绿化要素等[2]。现代住宅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与装饰需要建筑设计师全面掌握这些要素的处理和应用,具体而言:

(1)建筑设计师需掌握和改善空间,使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以美的感受。这需要设计师打破传统的审美观念,探索新的空间形象。

(2)建筑设计师要善于运用色彩和光影效果,既要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又要因时而变;还需要设计师掌握光影变换对室内空间美感的影响。

(3)建筑设计师对柱、墙、洞、楼梯等室内构件的处理可以从功能和外观上加以美化和改造,还可以充分利用新装饰理念、新装饰技术和新装饰材料等打造完美的室内空间环境。

(4)家具和陈设的摆放和设计应当相互协调,将其功能美和形式美统一起来,打造舒适的体的室内空间。

(5)建筑设计师还可以在室内移栽花木、摆放盆景,利用绿化环境来扩大空间感。

(二)注重传统或现代文化内涵与室内装饰设计的紧密结合

现代住宅建筑的室内设计与装饰更注重艺术性,这就需要将中国传统装饰文化或现代化的装饰特点融入到室内空间设计中去。运用传统文化特色时,要做到从室内布局到家居装饰,传统文化的元素深入装饰的每一个细节,展现传统文化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运用现代化文化特色时,要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使设计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创造出理想的现代化室内装饰空间环境。

同时,还应当将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室内空间设计与装饰中去,这也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采用整体艺术化的设计方法

室内设计艺术是整体艺术。现代化的室内设计已经不再是豪华、高档装饰材料的简单堆积和叠加,而是追求整体的艺术化美感。所以,室内设计与装饰应该还空间予自然、统一、整体之美,力争做到艺术与技术、空间与形体、色彩与虚实、意境与物质、人文与环境的整体协调统一[3]。

参考文献

[1]朱红丽,李晶源.当今住宅室内装修的现状及对住宅建筑设计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9(01):59

第11篇

【关键词】:节能住宅节能技术措施运用

【 abstract 】 :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at present already accounts for 30%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is the necessary product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With China's new energy sav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nergy-saving residential the significance of energy saving, analyzes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green energy-saving building materials content such as development and the relevant measures.

【 key words 】 : energy-saving residential use energy-saving technic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关于建筑物屋面的节能技术

这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中的保温性能,在这方面耗能的好处是既能减少空调的耗能量,是人的舒适感增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节约造价的问题,下面就针对屋面结构来谈谈哪些措施可以帮助节能。

(一)架空板隔热技术。

这里所说的架空板隔热主要是在已经整理好的防水层面上进行架空板的工作,首先架设平板型的通风隔热层,这样还可以进行通风屋脊的设计,如果不想要被太阳直射,还可以进行通风口的建设,这样进行架设的隔热板就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比较简单,没有太多技术上的问题,在对屋顶的荷载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效果也非常好。

(二)进行绿化屋顶的种植。

现在我国很少有绿化屋顶的设计,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其实如果可以将绿化的创意进行到屋顶的应用当中,也是非常好的办法,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城市绿化的目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的大量浪费,对于有害气体的排放也可以起到,抵制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是一项新型的创意。

(三)进行倒置式的屋顶设计。

这种想法是不同于传统屋顶的建设的,主要是将传统屋顶设计上的保温层和防水层进行系统上的颠倒,也就是倒置工作,传统意义上的屋顶设计是将防水层放在保温层的上面,而这种设计理念是将保温层放置于防水层的上面,在这项工作中,要使用“憎水性”的这种保温材料,这样可以增加其导热系数,还有基于传统的设计理念,将防水层放置于保温层的上方,还容易减少防水层的寿命,加速了防水层的老化,更不利于能源的建设,所以说倒置式的屋顶设计也是非常利于节能的。

二外墙体节能施工技术

(一)普通墙体施工

外墙体的砖承重墙一般采用整砖平砌,孔洞垂直方向且长圆孔顺墙长方向设置,空心砖不宜砍凿,不够整砖时用实心砖外砌,墙中洞口预埋件和管道处,应用实心砖砌筑,并在砌筑时留出或预埋,不得随意凿孔和用水泥砂浆填孔,避免外墙体出现通缝、不密实、冷热桥的现象。在空心砌块墙体中,旌工技术部门根据设计施工图和工程的具体要求及旌工条件绘制砌块排列图。要针对砌块建筑的墙体热阻值低、砌体和粉刷易开裂、灰缝和裂缝处易渗漏等不利因素,从施工角度采取技术措施予以确保。

(二)墙体保温施工

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墙体的保温层通常设置在墙体的内侧或外侧,设在内侧技术措施简单,但保温效果不如外侧,设在外侧可节省使用面积,但粘结性差,措施不当易产生开裂、渗水、脱落、耐久性减弱等问题,造价一般也高于内设置。

三 外窗系统节能分析

窗系统包括窗框、玻璃、密封材料等。早期的住宅设计中,窗框、玻璃受材料的限制及一些施工遗憾,是建筑耗能的重点部位。此外,选用玻璃的种类,窗与墙体之间,玻璃与窗框之间的密封,窗的结构形式、形状、朝向等,都会影响建筑物的热损失。

(一)窗户类型对保温隔热的影响

传统单层窗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所以采用双层玻璃窗甚至多层玻璃窗,通过增加的玻璃及双窗间的空气层,降低外窗系统的导热系数,减少冬季的采暖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二)窗框选材对保温隔热的影响

窗框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外窗系统的传热与散热量。铝合金的导热系数最大,保温隔热性能差,易成为窗系统中的热桥;木材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但容易吸水或吸潮变形,随着季节变化还易发生形变,塑料窗导热系数低,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其产品日趋成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窗框材料。

(三)玻璃构造及选材对保温隔热的影响

窗系统热工性能要提高,尤其是玻璃材料的改善,首先结合现代工艺,改善玻璃的热工性能,推广新兴产品应用。如能吸收大量红外线辐射而又保持良好可见光透过率的吸热玻璃;具有较高的热反射性,并保持良好透光性的热反射玻璃;由两层玻璃组成的有极好的隔热效果的中空玻璃。

四 绿色节能建材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

(一) 优化建筑设计

建筑造型及围护结构形式对建筑物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直接的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等。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 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不同的建筑设计形式会造成能耗的巨大差别。然而,建筑物是个复杂系统,各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很难简单地确定建筑设计的优劣。这就需要利用动态热模拟技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详细的模拟测试和比较。

(二)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和部件

开发新的建筑围护结构 部件,以更好地满足保温、隔热、透光、通风等各种需求,甚至可根据变化了外界条件随时改变其物理性能,达到维持室内良好的物理环境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技术和产品。主要涉及的产品有:外墙保温和隔热、屋顶保温和隔热、热物理性能优异的外窗和玻璃幕墙、智能外遮阳装置以及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围护结构和基于高分子吸湿材料的调湿型饰面材料。

(三)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多种形式。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束语】

住宅工程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节能已经逐步成为开发商品牌知名度的一部分。全面充分地考虑工程的各主要分部的节能要求,选择节能效果好、应采用全费用成本低的节能方案,并且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注意质量的控制、细部节点的把握,将成为我们在住宅工程建筑节能中的主要任务。节能型住宅是指在保证住宅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并且尽可能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要在设计实践中努力贯彻节能措施,积极探索研究节能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立雄.建筑节能[M].天津建工出版社,2004.5

[2]龙惟定.国内建筑合理用能的现状及展望[J].能源工程,2001.(2)l-6.

[3]隋艳娥居住建筑节能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5

[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07

第12篇

关键词 生态建筑;现状;问题;对策

本文对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工程是既古老又年轻,既通俗又深奥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及生态城镇建设、节水与废水处理及利用、山区小流域治理与开发等众多领域。生态建筑作为其中的一个领域引起建筑界的高度重视,其作为一门学科诞生至今不过4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尔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成为Arcology,即生态建筑学。此后麦克哈格、吴良墉等建筑师开始了生态建筑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生态建筑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生态工程研究范围十分宽泛,涉及到农业生态、生态城镇建设、废水处理及再利用等许多领域,生态建筑属于其中一大重要分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籍著名建筑师保罗•索勒尔将生态学与建筑学有机结合,提出生态建筑学概念。

1.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研究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继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环境保护日益引起国人关注,并广泛开展环保运动,以促进人与自然友好相处;1994年,根据当时我国实际情况,我国政府颁布实施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提出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1996年,国家环保局一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另一方面提出了以治理淮河、海河、辽河为重点工作的“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同年及1998年,“绿色建筑体系研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分别被纳入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课题项目;2000年国家出台《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理念;同年,《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正是实施;《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出台,这是我国首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旨在促进住宅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建筑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对生态建筑的认识不够准确,国内外对生态建筑的定义有所差异,但都是以实际自然环境为主要依据,综合生态及建筑学相关理论,对建筑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予以合理协调及安排,以实现建筑物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但我国关于生态建筑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人将生态建筑与建筑物周边绿化等同;有的则认为生态建筑就是建筑物节能;还有的认为建筑物平面保留日后重新规划就符合生态建筑要求等,这些都只认识到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不够深入;2)忽视了农村生态建筑的研究,当前我国关于生态建筑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对农村生态建筑缺乏系统且深入的研究;3)生态建筑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纸面,实践不足,我国关于生态建筑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并出现了不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但在工程实践模式以及环境效果测试分析等方面还很少涉及。

2.我国生态建筑设计发展及完善对策

2.1 发展思路

1)因地制宜。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城市的发展就需要对空间予以充分有效利用,构建地下、地面、空中相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在实现对环境效益利用的最大化的同时,尽可能将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生态建筑设计追求与环境互选、共生以及共同发展,这就需要从各地的实际地形状况出发,结合周边环境及气候特征,实现因地制宜;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原则在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尽量将更多的自然元素带给使用者。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要在生态化基础上开展相关活动,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会为以后赢取更大更广泛的发展空间。生态建筑要以向使用者提供品质上乘的居住空间以及建筑环境为最终目的,要尽可能的促进建筑功能不断走向合理化,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搭建交流的桥梁。

2.2 完善对策

1)从宏观方面讲,进行城市规划要以生态原则为依据,在熟悉城市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开展土地利用及开发规划,并注意维持城市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特别是在空间利用形式、强度以及功能性等方面要与自然系统相适应;2)在微观方面,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生态建筑设计方面要勇于创新;3)促进生态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生态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及支持,当前我国已经制定实施了节能法、大气污染防止法、建筑节能管理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对生态建筑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今后要加强立法力度,确保建筑设计方面生态策略的采用实现有法可依,对生态建筑设计予以规范,推动生态建筑进一步发展。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进步,生态理念将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设计生态化将会成为今后发展的潮流。生态建筑以人为中心,在建筑设计中尊重人的主体性地位,践行关心人及尊重人的宗旨,融入了全球范围内已经达成共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此同时,还为城市及建筑设计提供了一项新选择。随着生态建筑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建筑科学技术的内容也会随之越来越丰富,建筑业将更具艺术性气息,建筑领域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李伟. 建筑创作中的生态技术与人文精神――昆明世博社区生态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2002,06(01).

[2] 颜政纲. 论制约生态建筑发展的“症结”. 江西师范大学,201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