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时间:2023-01-18 06:15:46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第1篇

1引言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环境友好、节能环保而又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建筑,它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资源、建筑材料、土地以及水等,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能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健康、安全,是一个极为环保的理想建筑。近年来,随着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国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这就为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作者主要介绍建筑工程设计者主要本着绿色建筑理念、发展目标和评估标准,朝着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住宅设计,以期能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2生态宜居住宅设计策略

2.1坚持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主要是指在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年限内,尽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以有效的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安全、高效的生产、生活环境,并与自然生态互利互惠的节能环保建筑。它是通过能源的有效节约和利用的途径来实现低负荷环境下节能生态住宅的建设,是全面实现人与环境和建筑三者互利互惠、相互依存的生态建筑模式。绿色建筑不仅有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康、舒适、安全的生产、生活空间,在极大程度上有效满足了人们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主要是按照零污染和资源的重复利用的原则,以极大地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它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理念,有效促进了传统建材和建筑业的改造和提升,改变了我国建筑结构的增长模式和房地产的产业结构。同时,绿色建筑还对居住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系统的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坚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积极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势在必行。

2.2坚持绿色建筑发展目标我国将有效实现绿色建筑的总体发展作为战略目标,以有效推动我国建设绿色建筑的步伐,其战略的重点在于以极为全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来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以高端的科技创新水平来支撑绿色建筑的发展,以正常使用年限的视角来作为绿色建筑的实践。我国绿色建筑最基本的发展政策是大力推进建筑节能、积极引导绿色建筑向着科学、合理、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并制定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绿色建筑设计和发展规划,从而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等。

2.3坚持绿色评估标准准则我国于2005年颁布了关于绿色住宅建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推动和实施适宜的建筑工程技术,使建筑的资源和能源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能有效的在适用、环境、经济、安全以及耐久等五大性能方面具体列出了详细的技术指标,这有效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真实内涵。为有效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于2006年和2007年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评估标准,奠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建立的基础。2008年我国又对首批绿色建筑设计者进行了奖励,指明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2.4坚持建筑节能环保原则绿色建筑理念重点主要体现在绿色环保、节能高效以及环境友好等几个方面。其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能源问题。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资源的消耗量也非常大、利用率较低、浪费也十分严重。如何有效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尽可能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合理协调能源的结构和开发利用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都是今后我们在进行绿色建筑生态住宅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的土地资源严重匮乏,节约土地已成为当前我国高度贯彻的政策,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并有效地改变居住环境和模式,就需要人们从人均生态足迹以及土地生态价位等几个角度来进行考虑,有效的评价一个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所产生的影响,就要看其对土地的生态总价位的影响,政府要积极鼓励利用荒地、劣地来进行项目建设,从而有效的提高建设项目的生态价值。在进行项目建设时,要尽可能的选择绿色建材,它对构建绿色节能和环保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择节能环保和经济性能较合适的建筑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就地取材,要尽可能的避免使用会释放有害气体的建筑材料,并尽可能的选择可再度利用的建材,例如:钢结构高层建筑和一体化钢结构住宅等。

2.5坚持以绿色奥运为特色我国奥运场馆的建成,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所有的奥运场馆都有效实现了50%以上的节能目标,有些建筑甚至能达到65%-75%以上,同时还在外窗和护结构上有效实现了节能目标。在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能源方面,主要采用了地源、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集热技术等技术,有效提高了绿色能源节能的比例。在进行奥运场馆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从方案设计、选址以及现场的建筑施工,均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情况,例如:奥林匹克公园中心的地下通道,主要呈树枝状分布,能通往“鸟巢”以及“水立方”等比较重要的比赛场馆;其中心区的地下车库更是充分考虑了土地的有效利用,能有效提供超过千余个停车位;同时,对于“水立方”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有效控制水温和水流等多种功能。我国的奥运场馆在进行设计和建设时都落实了中水和雨水的并用,有效满足了节约水资源的要求。因为在全部的场馆中都应用了中水技术,有效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能分别满足奥林匹克公园景观水系和绿化冲洗水量每年312万吨和157万吨;另外,还在极大程度上加大了对雨水的回用力度,6个地下蓄水池一年内能有效处理水资源5.8万立方米。绿色奥运场馆的建设,无论是在设计、规划、建设以及使用等诸多方面,都有效实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目标。它为我国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生态宜居住宅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并指明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和标准,为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人员树立了学习榜样。

3结束语

总之,绿色建筑是一项节能、环保、高效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建筑设计人员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位建筑工作者积极参与的重要任务,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时,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绿色建筑的发展贡献自己了力量。

作者:赖智勇单位:寻乌县建筑设计室

第2篇

随着普通随插铸铁排水管的淘汰,排水管道普遍使用塑料管道,特别是±0.00以上部分,但是普通UPVC管道的排水噪音要比铸铁管高约10dB,若排水立管靠近卧室加上现浇楼板的隔音效果较差,住户明显感觉到排水管道的噪音,降低了生活质量,所以在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卫生间的排水立管要尽量考虑远离卧室和客厅,管材考虑新型降噪产品。建议管道材料为芯层发泡UPVC和UPVC螺旋管。

2吸气阀的应用

我们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排水透气管无法直接穿越顶板伸出屋面的情况,或透气管上部屋面为上人屋面,而不能透气立管直接设置在屋面上,我们知道,若排水管道不设透气管,则容易降低排水流量,并使排水管道内形成负压,破坏水封,若在立管顶部设置吸气阀即可解决,该阀负压时开启吸气,正压时关闭,臭气无法逸进室内,该阀还有如下作用:替代室外通气帽,建设屋面干净美观;替代环形通气管及通气立管,节约空间;作为排水检查口,便于疏通管道。

3同层排水应用

在日常施工和维修中,经常会遇到由于管材质量或施工不当,造成排水支管漏水,或在进行排水支管施工时,破坏了卫生间的防水层,排水支管穿过卫生间楼板处,因为处理不当造成卫生间漏水等现象,这除了我们具体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提高工程质量,改变排水支管的布置方式,也是解决卫生间漏水的重要方法。常规的卫生间排水支管都布置在卫生间楼板下,当该部分排水支管或卫生间楼板发生漏水现象时,通常会给下层住户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在有一种叫同层排水的布管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此布管方式的具体做法是:提高卫生间的地面高度(实际高度随选用的排水管材料及实际的布管方式而定),例如:当使用HDPE管时即高密度聚乙烯管,所需高度为100-150mm,按施工图的设计将管道设在楼板内,在隐蔽前,对该部分排水支管进行灌水试验,并报监理验收,然后,填充砂浆覆盖管道即可。

注意:管道应设在防水层上,在施工时应尽量注意保护防水层。在土建填充砂浆时,必须有专人在现场看护,防止土建施工人员在捣实砂浆时,将排水支管移位或损坏。如某工程,在卫生间排水支管设计方面,全面采用了同层排水方案,并设计选用了强度高、严密性和耐腐蚀性较好、低噪音的HDPE管。在施工中,我们发现,要实现同层排水的设计理念,在选择排水支管材质和卫生洁具型式方面有很强的强制性。在选择过程中,发现能满足同层排水布置方式的管材确实不多。例如,最理想的芯层发泡UPVC管,虽然管材本身的强度及耐腐蚀性能满足埋于地里而不轻易损坏,但其管道粘接连接口却不能让人放心,除非将卫生间地面架空,其地面为活动地板,将UPVC管置于其内,这样势必增加建筑装修成本,而且卫生间面积不大,维修空间狭小,其实用性不大,最后还是选了HDPE管。由于HDPE管的连接方式为热溶,因此,该管道无需维修。或使用同层排水布管方式较经济实用,但有如下问题,在设计及施工中需要注意:尽可能将坐便器排水口靠近排水立管井安装,这样就避免了卫生间地坪内埋设大口径排水管的可能性,降低了卫生间地面厚度,而且一旦该部分管道发生堵塞现象,也便于疏通;其余排水支管应尽量靠墙角布置,这样就避免了将整个卫生间地面抬高,而只在墙角部分将管道覆盖即可;面盆排水存水弯尽量采用P型存水弯,从而使该部分排水支管有可能设于卫生间墙内,这样不仅保证了排水支管的坡度,也减少了管道在卫生间的地面占用面积。

4W型元承口机制柔性排水铸铁管的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4.1材料简介

W型无承口机制柔性排水铸铁管是在STL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管材,工艺上有很大创新。

W型无承口直管及管件摒弃传统的立模或横模浇筑而采用高速离心铸造技术,其组织致密、管壁薄、外观光滑、无沙眼和夹渣,抗拉与抗压强度高。直管长度为3m,大大减少了中间接头数量并可按照需要截取任意长度,节省管材,降低消耗及成本。W型无承口管箍采用带肋不锈钢卡箍,内衬橡胶圈柔性连接,抗震性能较好,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摆且不会渗漏。

4.2施工方法

4.2.1下料:用无锯齿来切割管材,要保证管口平直。

4.2.2连接:松开不锈钢卡箍,取出内衬橡胶圈,将橡胶圈和不锈钢卡箍套入管口一侧,待管口对齐后,将橡胶圈置于接口上,锁紧不锈钢卡箍紧固螺丝即完成管道连接。

4.2.3支架设置

在直管段上就管材强度而言,每3m设置个支架,也是可以的。但由于W型无承口机制柔性排水铸铁管接口属柔性接口,当支架置于直管段中段时,理论上找到管道重心点也可将管道保持平衡,实际工作中,此点较难找,因此,常常无法使管道接口保证平滑,影响了管道坡度,在实际施工中,我们采取了每隔1.5m设置一个支架的方法来进行支架布置,结果证明,此间距较好解决了管道外观和管道坡度问题,在其它管段上,我们仍然比照承插铸铁排水管的支架设置要求,每个接口处设置一个支架。

在进行承插铸铁排水管和UPVC排水管施工时,我们通常选择圆钢做吊架材料。这样,不仅节约了钢材,方便了施工,同时也降低了建筑物的承重,在进行W型无承口机制柔性铸铁管施工时,一开始在选择支架型材时,我们也考虑了圆钢做吊架,并且完成了不少管道的安装,在直管段施工中,若支架吊点成直线,安装好的管道其水平度尚可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而在进行卫生间排水支管施工时,由于该部位零件较多,接口较多,若继续用圆钢做吊架,则管道外形很难看,水平度无法控制,发现问题后,及时采用了角钢做吊架。实践证明,若下料准确,用角钢做W型无承口机制铸铁排水管支管的支架用料,能较好地保证管道成形整齐,使其达到施工验收标准。

4.2.4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

比照承插铸铁排水管和UPVC排水管,W型无承口机制铸铁排水管的灌水试验,相对要容易做,选择好灌水范围,在其管道下方拆除一段管道,装好用钢管制的堵头,即可进行范围的灌水试验,或用气堵也可。

在进行通水试验时,若发现管道有堵塞现象,确定堵塞部位后,拆除管道不锈钢卡箍,即可进行管道清理工作。

4.3注意事项

在进行W型无承口机制铸铁排水管的施工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管道切口一定要整齐,否则无法保证管道接口的严密性;管道接口处两端管材的外径要保证一致,一旦发现不一致时更换或进行修整;设置支架时,其支架根部位置一定要用线拉来确定吊点位置,用支架的整齐来保证管道的外观整齐,而不是反之。

针对排水管的布置,上面谈了一点的新的排水管的布置方法和管材施工方法,以上经验供同行参考。

第3篇

1.1管网的架设设计

高层住宅小区,由于绝对高度比较高,因此其排水以及供电的管网设计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难度,管网设计规划不科学,往往会导致高层住宅小区的排水不顺畅,影响住户的正常生活秩序。首先,在高层住宅小区的管网设计与架设的过程当中,厨房与卫生间这些需要经常用水的地方的管道设计,应该采用竖向管道,并设置集中的管道井,同时在竖向管道的操作后台设置宽度为1m的管线区。此外,由于高层住宅小区的的层数一般都比较多,如果当管道出现堵塞或是漏水问题的时候,往往需求到下一层里面去进行维修,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下一层住户造成了不便与影响,因此,在高层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尽量将所有的管道都集中安装在同一层楼里,合理部署,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在本层内进行维修,提高了维修的效率,也降低了对其余住户的影响。

1.2人性化设计,注重居住质量

据调查,愿意居住在较高层数的人们占参与调查人数的73%,在大多数人的心目当中,楼层的层数越高,意味着居住质量也就越高,居住环境也就越舒适。事实上,楼层的高低与居住的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高层住宅小区由于层数比较高,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首先要注意住宅的采光问题,根据现场的现实情况,合理安排窗口以及门口的朝向,保证日常的采光能够满足住户的要求;最后,要注意高层住宅小区的隔热问题,楼层数高,尤其是在阳光猛烈的天气里,楼层会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导致室内温度急剧升高,影响住户的居住质量,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应考虑比如安装隔热板等方法,落实高层住宅小区的隔热问题。

1.3公共使用部位的建筑设计

高层住宅小区的公共部位主要指的是电梯的部位,由于楼层较高,住户步行上下楼非常不实际,因此电梯部位的建筑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高层住宅小区的每一层,都应该设置有一定面积的大堂空间,以方便住户。在电梯的建筑设计方面,电梯的门口,以直面大堂的入口为最佳,方便住户搭乘电梯,同时在电梯的位置选择方面,尽量保证在大堂的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看到电梯的的具置。此外,高层住宅小区的公共使用部位还包括公共走道,部分开发商,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往往会将公共走到设置得过窄,不仅对住户的日常出行造成不便,还留下了安全隐患,因此,走道宽度与位置都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地设计,消除安全隐患,方便住户的日常出入。

2高层住宅小区的安全结构设计

2.1抗震性能的设计

高层住宅小区的楼层数比较高,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对于整栋住宅小区以及其中的住户的安全,所造成的影响都是毁灭性的。基于此,必须要提高高层住宅小区的安全性能,其中抗震问题是最为关键的。首先,在建筑材料的选用方面,必须要确保所用的所有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满足工程住宅小区的实际需求;其次,在高层住宅小区的整体结构方面要确保其科学性,在剪力墙的建筑与设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抗震效果,合理设置剪力墙的合理抗震参数;最后,在高层住宅小区的设计过程当中,要注意预留避震区,避震区的建筑要求更高,通常情况下,避震区的整体架构不采用混凝土进行建筑,改为钢铁架构,从而提高避震区的抗震性能,保证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2.2避雷性能的设计

从科学的角度上来看,绝对高度越高的物体就越容易遭受雷击,高层住宅小区的楼层较高,因此其避雷问题必须要在建筑与设计的过程中加以落实,一般常见的避雷方法是安装避雷针,将避雷导线一直连接到地面。然而因为高层住宅小区本身具备着很大的特殊性,因此要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进行避雷性能的设计。外部避雷设计与常规的避雷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在最高点安装避雷针,引拉避雷导线;而内部的避雷设计比较复杂,通常情况下,高层住宅小区的内部避雷措施,都是采用法拉第笼方式,法拉第笼的基本避雷原理是将高层住宅小区结构内的竖向钢筋与横向钢筋进行虚拟的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笼式避雷网,当雷电击中高层住宅小区的时候,笼式避雷网可以将雷电快速地进行分流与疏导,将雷电对高层住宅小区的影响降到最低。

2.3抗风性能的设计

研究数据表明,当高层建筑遭遇大风的时候,10层以上的楼层会,发生5—8cm的摆动,对于高层住宅小区的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加强高层住宅小区抗风性能的具体方法有三种:(1)流体形式。在对工、高层住宅小区进行建筑实际的过程当中,将建筑物的立面,按照流体的形式进行设计,这样可以降低建筑物对风的阻力,加快风的流速,从而减小对高层住宅小区的影响;(2)增强高层住宅小区自身基脚稳固性,在打桩的过程中,将桩的深度适当加深,提高整体的稳固性;(3)在剪力墙的设计过程中,要适当增加其侧拉力,所使用的钢筋的直径,以及混凝土的强度都要满足高层住宅小区的实际需求,保证侧拉力足以应对相应的风级。

3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卫生器具;水箱和水池;水表;管道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的使用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有房住、住得下,而且要求住得好,要方便、卫生、舒适,要经久耐用、维护简单、互不干扰,从而对住宅设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住宅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给排水系统设计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有关规范作了一些具体规定,不少同行也在不断探索。笔者结合多年工程设计的体会,就有关住宅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常见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一些帮助。

一、关于卫生器具的选型及其管道配置

卫生器具的选型必须注意其使用条件,并根据其额定流量和工作压力要求配置适当的给水管道,才能达到使用功能要求。比如延时自闭式冲洗阀,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就我国大多数地区,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的供水条件而言,水压偏低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工程甚至需要通过高位水箱供水。出于技术方便和经济条件限制,水箱往往设于屋顶间,其顶层可用压力仅约0.03M~0.05M。这样的条件对于配水龙头和高、低位水箱尚可勉强,但对于延时自闭式冲洗阀甚至是淋浴喷头这样供水压力要求稍高的设备,就会出现严重问题,不但浪费大量水资源,而且根本达不到基本的卫生条件,造成严重的室内污染。设计人员在选择卫生设备时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按照供水压力条件采用,坚决杜绝这种状况出现。

另一方面,在供水压力较高的地区,尤其是底部各层,各类用水设备均处于超压状态工作,超压出流浪费水量巨大,同时造成出水噪声大,水流飞溅影响使用舒适性。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应千方百计采取经济可行的技术手段,如减压调压、分区供水、合理压缩管径等,尽可能把卫生器具工作压力控制在0.20MPa~0.30MPa的最佳范围。那种从底到顶一个详图的不负责任的作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笔者还建议,国家应加大对卫生器具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测力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产品打着“节水新产品”的招牌发昧心财。目前有些所谓的节水型卫生器具,性能根本不过关。比如座便设备,只说一次冲洗水量4L或是3L,实际上冲水强度根本不够,往往需要3~5次的冲水,根本达不到节水效果。

二、关于水表设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4.17条规定:“住宅的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读数,且宜设置于户外”;对这一规定,该条规范没有任何具体的解释,执行中造成了一些矛盾。《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第8.1.5条的规定是:“住宅的水表、电能表、热量表和燃气表的设置应便于管理。”但该条文说明仍采用了GB50015—2003“宜设置于户外”的说法,笔者认为:规范的本意是便于管理,应当按GB50368—2005第8.1.4条对“给水总立管、雨水立管、消防立管、采暖供回水总立管、电气设备和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的规定,即应理解为“应设在共用部位”,而不应是真的设在户外。

分户水表集中设于室外水表井内的作法,本是用于低层住宅给排水管道改造中。一般一个单元设一个集中水表井,分户水管沿室内适当部位引入户内,自来水公司直接对用户负责。较好地解决了原有老式住宅的水表管理问题。但用于新设计建筑明显是不合理的:水表设在室外表井内使用条件较差,多根给水立管同时敷设管井内,既不经济,又不便于管理和维护。同时,现代住宅是+复杂的综合系统,如果暖、电、燃气、电信、宽带各系统都要求分户专设立管,计量表设在室外,那管井如何承受?因此,个别地区水管部门强制要求水表设在室外水表井内是不对的,设计人员应多作解释,不应过于迁就。当然,新型给水管材——减路式单管(内)多路供水管的面市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多根给水管同时敷设的问题,但是其水表工作条件差,管道维修更换困难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经济性也不好,很难说是一种好的做法。

一种较好的做法是水表每层集中设于管道间内,分户水表整齐靠于墙面。其优点是外形整洁美观,管路短捷,阻力小,维修更换方便,造价较低,与相关专业容易协调。

远传水表或IC卡智能型水表也是一种发展方向。由于价格相对昂贵且在技术上仍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工程中应用尚不多。另外,这类设备的优点基本上在于方便水管部门的管理,却要由用户买单,笔者觉得难免有加重人民负担,助长官商风气之嫌。

三、关于水箱和水池

由于在广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水压不足现象比较普遍,需要设置高位水箱或水池,而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二次供水也相应多了起来,如何有效防止二次污染,在设计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2.8条、第3.2.10条规定生活饮用水池(箱)应与其他用水的水池(箱)分开,并列设置时也不得共用分隔墙,但由于旧的使用习惯影响,建设单位为了节省造价,往往仍采用饮用水、消防合用水池(箱)。这样虽然加大了小区的消防安全储备,但造成水在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使水质降低,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些溢流排空管道直接接人污水管道,造成病菌污染;溢流、通风管口未注明防护措施,导致虫、鼠、鸟等进入池内造成水质污染。池内管道及爬梯等钢制附属设施甚至水箱钢板的防腐材料采用防锈漆,漆膜脱落影响水质。

相应的设计改进措施: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应根据规范要求将生活、消防水池(水箱)分建,这样,一方面可减少生活用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保证水质卫生指标;另一方面,依据不同用途、不同的价格的原则:“混和用水应分表计量,未分表计量的从高适用水价”,也便于日后的运行管理。分建以后,还应注意消防用水的水质问题。所以,还应尽量考虑消防用水与道路喷洒、绿化等其他用水合用。

按照新颁布的防火设计规范,蓄水池的有效容积可减去水池进水管火灾延续时间内可补给的水量。所以,建议设计人员在设计时积极与自来水公司联系,取得相关的供水资料,充分利用所在地域管网供水能力,从而缩小水池容积,改善经济指标。

建设主管部门早已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住宅小区的给水工程(消防管道除外)停止使用普通镀锌钢管,所以设计选用管材时宜首选塑料给水管材,如对给水水质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选用铜管、不锈钢管等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的管材。溢流排空管与地下污水管道之间应设空气隔断等措施,不得直接相连,溢流管口和通风管口应设防虫网罩等。池内检修爬梯可考虑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二次供水水池(箱)投入运行后,其产权单位或其委托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水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水质管理,定期进行常规检测,并对蓄水设施清洗消毒。

四、给水管道

塑料给水管材以其卫生、美观、耐腐蚀性好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种管材也有自身的一些缺点:力学性能差、阻燃性差、热膨胀系数大。

因此,在应用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5.12条规定:塑料给水管道在室内宜暗设。明设时立管应布置在不易受撞击处,如不能避免时,应在管外加保护措施。塑料给水管道明装易变形,影响美观,易受碰撞损坏,防火性能也较差。暗装不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可提高其耐老化性能。因此,在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采用暗装。

新建住宅中分户支管至用水点间管道一般敷设在垫层内。由于目前地板采暖方式应用较为普遍,而强、弱电管线有时也会设在垫层内,应注意与暖、电等相关专业协调,避免“打架”。交房时应在敷设给水管道的位置作上明显的标记,以免装修时破坏给水管道。

五、排水管道

塑料排水管材与铸铁管相比较具有水力条件好、耐腐蚀、质轻、美观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其噪声问题就比较突出。降噪的方式:一方面是采用低噪声管材,如芯层发泡管、空壁管、螺旋管、芯层发泡螺旋管和空壁螺旋管;另一个方面是将管道暗装在管井、管槽内。如条件限制达不到时,明装管道应避免靠近卧室。

《住宅设计规范》GB500096—1996(2003年版)第6.1.6条规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4.3.8条规定:住宅卫生间的卫生器具排水管不宜穿越楼板进入他户。但是,工程设计真正做到的不多。按照《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368—2005)第8.2.8条条文说明的规定,厨房内可不设地漏。这是由于现代住宅厨房地面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就可清除,厨房内设置地漏已无必要,反而由于地漏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臭气由地漏进入厨房内。因此,可采取取消厨房地漏的设计,洗涤池排水支管在本户的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

为了不使卫生间污水横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排水管道的敷设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卫生间地面楼板下沉,污水横管设于本层下沉板以上的户内。这种方式对排水管道的施工较为方便,但检修管道则十分不易,这就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及下沉室四周的防水处理,所有给排水管道应经严格的注水试验后方可隐蔽管道,以避免上层卫生器具漏水影响下层用户。

(2)采用侧排方式。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侧排地漏,将浴盆或淋浴房垫高,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沿卫生间地面墙脚处引至立管。器具存水弯、排水横管设于本层垫层内。采用这种方法,可避免出现下沉室积水的状况。

避免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的关键是地漏,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多样的系统,但尤其应注意的是地漏的选择,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的水封高度,绝不能牺牲卫生条件达到同层排水。

第5篇

【关键词】生态住宅 设计技术 策略 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 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知道,住宅建筑可以说是人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所以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清新优雅的自然环境成为了人们追求的趋势,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回归自然, 来享受轻松舒适的生活。近几年, 我国建筑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建筑行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已经进入了生态建筑时代。所以就如何真正做到保护生态环境、节能节地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关注的焦点问题。由此“ 生态住宅” 的新概念就产生了。以下就结合新江湾九里以及宁波•卡纳湖谷的生态住宅项目作简要的分析。

二.背景项目

2011年6月 - 2012年4月:华润置地新江湾九里

项目描述:华润新江湾九里延续“九里系”的高品质内涵,法式建筑,结合宫廷园林设计,讲究十字对称的仪式感和尊崇感,产品均以160-300平米左右的大平层为主。华润新江湾九里从规划到设计,从地块到户型,均致力于为“生活充满传奇“的城市精英们打造一个符合他们居住梦想的“家”。

2012年4月 - 今:华润置地宁波•卡纳湖谷

项目描述:华润•卡纳湖谷 总占地面积为487亩,内拥稀缺至极的90亩内湖和70亩天然山林,整体项目规划约300余户,也是目前宁波最大的纯别墅社区。华润•卡纳湖谷采用地中海式风格,立面结构敦实、质朴、大方、浪漫,展现纯粹的坡地原生庄园世界。

其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运用的是生态学原理,在设计时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平衡的原则。也就是要遵循综合系统效率最优的原则。在设计和组织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主要是指使得物质和能源在建筑系统中能够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规律,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无污染、高效、节能的生态平衡建筑环境。我们在这里的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住宅区的自然环境, 比如土体、水体、空气、绿化、能源以及动植物等, 还包括住宅区中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系统环境。在这种的设计理念下,住宅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始终都会保持以生态平衡为中心,使得住宅生态环境保持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三.项目设计原则

所谓的生态住宅设计, 就是指综合的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人工环境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来设计和建设住宅建筑, 这样可以把住宅建筑打造成为一个小的良性的生态系统, 能够为居住者提供比较健康、节能、环保、高效、舒适的生活环境。如下图所示:

图一:住宅示范房

图二:规划设计绿化用地

图三:减轻居住区环境污染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所以在追求高效节约的同时不能降低生活质量,如果以牺牲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代价这是毫无意义的。

2.设计时要做到生态化。生态住宅首先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生态化,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做到无污染以及可循环。

3.在规划设计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在进行绿色生态住宅在设计时要了解当地气候、地形、水文、植物以及当地的经济、人文、历史、习俗等条件, 再结合一些健康的建筑材料和环保的施工技术作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

4.坚持整体设计的原则。在住宅设计时应该强调“整体设计”的思想, 要结合气候、经济、文化等许多因素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不能盲目的追求先进生态技术,所以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而是要顾全整体。

5.要减轻居住区的环境污染。在生态环境建筑设计时减轻污染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所以要尽可能的使环保的材料和设计方法,争取做到零污染, 做到资源的再生、循环使用。

四.存在的问题

1.很多人认为占地大, 容积率低才能建设生态住宅。所以片面追求住宅区大规模、低容积率、绿化空地大、楼宇间距宽, 忽视绿色住宅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要求。

2.有些人把建造生态住宅区等同于建高档豪华住宅小区。事实上,高档豪华住宅并不等于绿色生态住宅,房子建的再高档, 如在开发时不注意自然生态保护,甚至为追求高档装饰使用有放射污染的装饰材料或在住宅中装氟里昂空调, 就背离了绿色消费的真谛。

3.一些人认为洋建筑就是绿色的、生态的。不少新开发的住宅崇尚欧式、澳式风格, 并将此作为楼盘的卖点, 生搬硬套, 而不考虑当地的实情, 结果建起来后只好看不好住, 造成了新的浪费。

4.有些人认为生态住宅就是多种花草、树木的绿色园林式住宅。这比过去只管建房, 不顾环境的做法是一大进步。但生态住宅除了自然景观, 还有环境保护, 实行防污、排污、治污, 甚至使用无毒、无污染、节能的建筑材料。

5.一部分人认为生态住宅只能到空气比较清新、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城区或城市郊区开发建设。其结果是在这些规划相对滞后和基础设施不够配套的地区, 涌现一个个规模大、封闭式、小而全的新住宅, 形成了发展商因建大住宅而办起了小社会的现象。

五.生态住宅设计技术策略

1.住区物理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 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 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 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生态住宅中的住宅物理环境设计, 指的是按人体舒适要求及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可持续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其实质就是合理调节与处理各种影响住区物理因素使局部环境朝有利于人体热舒适方向转化, 从而提高居室内外物理环境的热舒适质量以满足适居性要求。

2.绿化系统及绿色材料系统。绿色生态住宅的绿化系统应具备“ 生态环境、休闲活动、景观文化” 等三大功能。因此, 其建设的重点除应满足绿地率、种植保存率与优良率、植物配置的丰实度、植物种类等指标要求外, 更应注重绿化系统的防晒、防尘、降噪、通风、水土涵养、空气保湿等生态功能的建设, 应减少硬质铺地, 加强垂直绿化。在建设绿色生态住宅中, 对于材料、用品的选用要强调两点: 一是要提倡使用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二是要选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并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 的方针, 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3.水资源的节省以及废弃物处理。节水的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节水设备的使用; 二是住宅中水处理。值得指出, 生态住区里处理的是中水而不是生活污水, 不能为简化水系统的设计、节省投资而把二者混在一起处理, 这是水资源的节省中应该注意的。由于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概念, 因此在考虑能. 循环、材料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时, 不应停留在单体建筑和个体住区的尺度上, 而应将其置于区域乃至城市的大环境中来全盘考虑。污水、垃圾、废弃建材的分散化处理势必造价昂贵、效率低, 不符合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要求。需格外指出的是, 不应追求垃圾在住区内无害化就地降解处理。因此, 集中处理住区废弃物才是生态住区设计中的明智之举。

4.智能化住区, 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采用高科技自动化将住区内所有的物业、家务、服务设施、生活及工作设施连接起来, 从而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大化等。

5.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对传统民居的积极保存和再生, 并运用现代技术使其保持与环境的协调适应。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 并创造积极的城市新景观, 保持景观资源的共享化。保持居民原有的出行、交往、生活习惯, 让居民参与设计方案的选择。

六.结束语

本问结合新江湾九里以及宁波•卡纳湖谷的生态住宅项项目,对生态住宅设计技术策略作了简要的分析,首先分析了设计原则和理念,在介绍了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就结合这些问题作了简单的策略分析。当前生态住宅环境已经成为了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所以通过这个案例对我国的住宅建设生态设计策略作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明、饶永 浅议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安徽建筑》 -2005年5期

[2]马会军 节能住宅设计中的技术策略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10期

[3]张敬民 试论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0期

[4]王钲日 浅谈生态建筑理论与建筑住宅设计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2期

[5]黄茂英 官斌 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 [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 -2012年4期

[6]刘玉苗 竺昱 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2期

第6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住宅;技术策略

1.生态建筑概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据此定义,“健康住宅”不仅仅是住宅+绿化+社区医疗保健,还指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立体绿化、自然景观、噪音降低、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方面,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

1.1生态住宅定义

健康住宅又称“生态住宅”,生态住宅居住区的总体布局、生态住宅建筑单体的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和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1.2生态住宅原则

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来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亏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为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努力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住宅的特征是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

1.3生态住宅的技术策略

1.3、1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  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此外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方面,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居住功能——安全性和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环境交融等要求。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即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1.3.2追求高效是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  所谓高效,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

1.3-3追求美观是生态住宅与大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  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生态住宅应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两大课题结合起来,所关注的不仅包括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污染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2.生态住宅设计理论

目前,世界各国新型的生态住宅可谓方兴未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发展生态建筑在我国也必然是大势所趋。作为国家的重要产业,城镇住宅建设必将快速发展。所以,如果不抓住时机,及时把“生态理念”引入到住宅设计中,解决住宅节能和住区环境保护问题,将会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来说,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住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b智能化住区,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c节省土地,节约能源,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

3.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从上述思路出发,要实现住宅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包括建筑造型、朝向、定位以及细部处理。如维护结构材料选择、保温方式、门窗形式等)、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本文将从住区风环境、自然通风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日照遮阳与采光外围护结构布置、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等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几个方面,分别阐述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3.1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保持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了解小区内气流流动情况,是建筑师在设计初期所必须做到的。

3.2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第7篇

关键词: 空间组合; 经济;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TU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81-02

在西周春秋时期的最早史诗与《诗经》中,就有了“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描述靠近洞水,面对青山的建筑颂诗。杜甫诗“卷帘唯白水,隐几适青山”则更加抒怀了中国住宅建筑网罗天地、饮吸山川的空间意识和胸怀。住宅的主题创作和其他任何形式的主题创作一样,题材和形式不过是表达思想的支点和载体,住宅创作是一种设计师结合工程技术和时下的审美观所表达思想意图的方式。住宅设计的概念很早就有:“凿户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早在几千年前的《道德经》上就提出了空间设计概念。在济宁市创新90中小套型住宅方案设计竞赛中,作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多年从事设计的经验,提出空间的可变性和组合性,以变化的空间为主体,在创新上做文章,最终竞赛方案《变化的空间-发展型可变住宅》荣获优秀作品一等奖。在这里,结合方案的创作过程,谈下对住宅设计中对空间运用的看法与建议。

纵观住宅设计与建设现状,存在着以下问题:①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步。多年来片面追求住宅数量,一味强调经济性,结果使住宅建设落后于现实发展,缺乏长远考虑,反而造成了居住质量的恶化和社会财富的浪费。②与居住行为脱节。片面理解住宅的面积指标,忽视了居住行为的基本空间尺度和面积的实际使用效率,造成居住空间的不合理配置,使居住行为不能有效地展开。③缺乏弹性和选择性。不同时期住户对空间的使用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僵硬呆板的空间划分阻碍了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空间的不合理使用。④缺乏住户的自我参与。住户作为居住行为的执行者,是一个群体概念,具有不同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把住户生硬地塞进雷同的居住容器内,是一种缺乏对人本身尊重的表现,住户的自我参与体现了个人价值的高层次实现。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建筑设计者面临的一个挑战。

建筑师不光要考虑到如何解决建设实际现状问题,也要注意到住宅的精神文明方面的问题。那么何为住宅的精神文明,它的标准是什么呢?住宅的精神文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住宅分室,一个是房间舒适度。住宅分室标准要求是食寝分离,起居与主卧室分离,工作与学习空间独立。居住文明标准是每户房间数等于每户人口数或减一,居住舒适标准是每户房间数等于每户人口数加一,达到文明及舒适标准的最基本套型是三室一厅。居住者层次不同,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对住宅要求就不同;同一居住者在不同时期对空间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因此在住宅设计时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套型平面外,同时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适应这种变异性和差异性。灵活的单元开间布置虽有固定的厨房、卫生间、入口和单元的形状,但可划分成不同的平面布局,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因此,在设计本次方案竞赛过程中考虑每套住宅内部的灵活与多样性的同时,也考虑“套”与“套”之间的灵活性,以解决住宅套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落后的现象。这样就可以避免住宅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的现象。

住宅开发过程实际上是居住消费产品的生产过程,适合一般产品的营销规律。许多开发商由于不熟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项目运作方法,缺乏对项目的整体把握,市场定位不准,项目实施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往往遭至市场的摒弃。在本次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作者替开发商考虑了这些问题,方案设计成一梯三户的小户型住宅,每户都是两室一厅,满足一个三口之家居住的文明标准,这种小户型适应于喜欢简约生活的人们居住。但是市场是不确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进步,对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这样原有的两室一厅小户型住宅就难以满足人们的居住舒适标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于是笔者就在空间的变化上做文章,利用墙体的变化造成居住空间的变化,以极小的墙体变动得到空间功能大的改变,将原有的一梯三户改为一梯两户,每户都是三室两厅,满足人们的居住舒适要求。这种空间的改变不止可以在市场运营初期就可以进行,也可以在人们居住了一定时间后,由住户们自己协商,让住户参与到自己的居住设计里面,提高用户的自和参与热情。事先设计的改变可以能更灵活的运用于房地产的建设开发,能不断随着市场改变着房屋的户型。“新建筑提供了一个改造的机会”,这一新认识使人们对建筑空间互动性的理解得到进一步深化,建筑与空间的关系前进了一大步。建筑已经开始从原先被看做是空间的添加物,被动地单方面追求与环境和谐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适应环境向主动改善建筑空间发展,具体设计方案见附图所示。

中国民居它是浪漫的,不是人居住的机器。它崇尚自然,同时也十分科学,作者借这样一个特定设计主题,表达了对于艺术与技术、经济与功能以及大众文化与严肃创作等问题的思考,也考虑了民居建筑的意境问题。中国的建筑哲学,尤其是住宅哲学强调变化,强调居住空间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改变,本方案以简洁的空间构架,给建筑留下了中国建筑空间哲学的印记。近几年,国内的建筑设计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创意和内涵,没有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没有“因地因时”来进行创作,没有挖掘出中国建筑特有的建筑精神内涵。当然,本方案是一个非常规的设计方案,还需要从房产、管理、经济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次仅以住宅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待住宅设计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现今的社会,建筑被赋予了愈来愈多的含义,建筑师既肩负了人类传统文化的复兴和继承,又要通过建筑的营造创造人类新生活,建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一个群体活动,需要有更多的人来投入和参与,但是大多数建筑师都轻视理论研究,这种风气不但限制了我国建筑创作水平的提高,也给我国的建设事业带来损失。只有理论联系实践,正视建筑理论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才能对我国的建设事业做出更有益的贡献。本文结合实践情况,做出大胆创新,主要想说明如何能够更好的使建筑这个使用寿命较长的大型物质产品更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能够充分挖掘出中国建筑特有的建筑精神内涵,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广大同行带来启发。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出版社,1998.

[2] 柯蕾.艰难的推进[M].建筑创作,2006.

第8篇

[论文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住宅;技术策略

1.生态建筑概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据此定义,“健康住宅”不仅仅是住宅+绿化+社区医疗保健,还指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立体绿化、自然景观、噪音降低、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方面,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

1.1生态住宅定义

健康住宅又称“生态住宅”,生态住宅居住区的总体布局、生态住宅建筑单体的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和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1.2生态住宅原则

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来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亏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为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努力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住宅的特征是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

1.3生态住宅的技术策略

1.3、1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 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此外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方面,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居住功能——安全性和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环境交融等要求。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即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1.3.2追求高效是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 所谓高效,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

1.3-3追求美观是生态住宅与大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 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生态住宅应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两大课题结合起来,所关注的不仅包括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污染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2.生态住宅设计理论

目前,世界各国新型的生态住宅可谓方兴未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发展生态建筑在我国也必然是大势所趋。作为国家的重要产业,城镇住宅建设必将快速发展。所以,如果不抓住时机,及时把“生态理念”引入到住宅设计中,解决住宅节能和住区环境保护问题,将会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来说,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住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b智能化住区,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c节省土地,节约能源,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

3.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从上述思路出发,要实现住宅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包括建筑造型、朝向、定位以及细部处理。如维护结构材料选择、保温方式、门窗形式等)、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本文将从住区风环境、自然通风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日照遮阳与采光外围护结构布置、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等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几个方面,分别阐述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3.1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保持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了解小区内气流流动情况,是建筑师在设计初期所必须做到的。 转贴于  3.2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3.3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建设生态住区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面积,如果住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草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绿化在改善室内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草地的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①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并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观赏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降低“热岛”作用、改善住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②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仅仅“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3.4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侯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3.5外围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外围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

3.6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居室噪声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

第9篇

【关键词】乡村绿色住宅;研究进展;概念;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村镇的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截至2007年末,全国村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29.2m2。面对新农村建设中飞速发展的村镇建房与无限膨胀的建筑能耗及相关问题,如节地、环保、节能、节水、废物利用以及新能源的应用等,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乡村住宅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住宅的可持续发展应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绿色住宅必然成为乡村住宅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趋势。

1.乡村绿色住宅的相关概念

1.1乡村住宅

乡村住宅,又称农村住宅或农舍。通常是指从事农业的农民以自然村为单位的住宅区和经过科学规划的乡镇住宅区,它体现了自身久远的历史演进过程、地缘地貌特征、地域风土以及住宅主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等。

1.2绿色住宅

2006年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如下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研究进展

2.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o 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arology)的新理念。196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麦克哈格(Ian L.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

20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进行生态建筑的研究,在建筑节能、节水、太阳能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屋顶绿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使德国成为生态建筑和建筑新技术的展示地,开发的各种节能设备、技术已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建筑师戴维・皮尔森(David Pearson)在其著作《自然住宅手册》(The Nature House Book)中明确了盖娅住区的3个设计原则:一是为星球和谐而设计;二是为精神和平而设计;三是为身体健康而设计。

1990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以及美国环保署开展了一项“ERG计划”,考察建筑产品在其用于建筑之前和之后对环境的影响,它涉及从材料的制造、安装、使用,到它们在建筑被更新或废弃后的再利用,以及循环再生或抛弃这一全过程的评价。1991年,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Brenda a nd Robert Vale)合著的《绿色建筑学: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中提出绿色建筑应具有6项原则,即:节约能源、设计结合气候、能源材料的循环利用、尊重用户、尊重基地环境、整体设计观。1993年,由美国国家公园出版社出版的《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Guiding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sign)一书提出了可持续建筑设计的目标和原则。1995年,美籍荷兰建筑师西姆・冯・德・莱恩(Sim Van der Ryn)和S・考袄(Stuart Cowan)合写了《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一书被誉为建筑学、景观学、城市学、技术学方面的一次革命性尝试,提出了5种设计原则和方法:设计成果来自然环境;生态开支应为评价标准;设计结合自然;公众参与设计;为自然增辉。

2.2国内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2001年,建设部通过《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及技术导则;2001年开始实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1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专家就黄土高原生态居住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完成了我国生态建筑又一突破性成果。另外,北方严寒地带节能研究,以及生态城市的规划、西北地区传统窑洞的改造、生态厕所、太阳房、掩土建筑、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等都显示了我国在生态建筑理论及实践上的不懈努力。

除此之外,2005年天津大学曲静的硕士学位论文《小城镇绿色住宅研究及示范工程设计》中列举了调研所得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全国不同热工分区典型小城镇住宅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还详细介绍了依据这些成果进行的该课题的示范工程设计(选址在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并对我国绿色住宅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3.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乡村住宅建设,但是城乡差距还是在不断加大。乡村绿色住宅发展受到种种问题的限制。

3.1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一是炒作概念。绿色住宅被作为一种房地产开发商的营销策略,借此概念炒作提升房子的层次和品味;二是绿色住宅不是当务之急,现阶段无法实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三是将绿色住宅等同于住宅加上绿化,片面地认为住宅周围绿化率高的就是绿色环保的;四是将绿色住宅等同于健康、无污染住宅;五是绿色住宅增加了造价和管理费用,代表着时尚和前卫,是一种高档的奢侈品,根本不适合在经济实力相对较差的农村建造。

3.2缺乏系统研究和设计

由于我国绿色住宅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而且大部分研究都是从本专业角度出发,缺乏各专业间的合作和交流。而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没有进行整体考虑,设计师更多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基本完成后才去考虑绿化、围护结构节能和新材料的应用。单一地追求建筑节能或是绿化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整体可持续性的提升。

3.3缺乏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有关绿色住宅的研究大多都停留在绿色住宅设计的理论阶段,设计原则、理念以及策略方面,还有涉及了一些国外先进绿色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针对乡村地区的工程实践研究则很少。

参考文献

[1]薛健,陆作兴.世界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10篇

[关键词]住宅设计;建筑师;现代建筑

[中图分类号] J5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09)02-0063-03

住宅在任何时期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类型,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单元。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很多建筑大师都是在对住宅的设计和思考中走向成熟的。无论是作品还是著述,这些大师们都对住宅情有独钟,而且往往佳作纷呈,群星璀璨。如柯布西耶有萨伏伊别墅(见图1)和马赛公寓,密斯有吐根哈特住宅,赖特有以流水别墅为代表的草原式住宅,文丘里的成名作是母亲住宅,安腾忠雄的成名作是住吉长屋(见图2),弗兰克・盖里的成名作是圣・莫尼卡的自宅,赖特的成名作是罗比住宅等。

一、住宅设计是现代建筑师成名的起点

在诸多建筑大师的早期作品中有许多是住宅设计,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住宅建筑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建筑师早期接触最多的建筑类型。居住行为是人类的基本行为,对居住行为的设计和思考是以对居住行为的理解为基础的,而居住行为又恰恰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因此,相对于其他大型建筑,一个年轻的建筑师更容易把握住宅的功能布置,并在不具备太多设计经验的时候以住宅设计为起点,把住宅设计作为其职业开端。其次,住宅建筑往往规模较小,如高度低、跨度小、结构形式简单、消耗建筑材料少、占地面积小等,这些因素使住宅设计中可能遇到的技术性难题较少。大师赖以成名的住宅建筑通常位于远离城市的郊区,周围环境单一,不受其他建筑的影响,也不受城市规划的制约。这使得住宅设计的内容和目标相对单一并容易完成。再次,现代建筑大师对住宅的设计往往包含了对住宅内部的家具、装饰、生活用品的设计,这给他们提供了全面研究居住行为和委托人心理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突破对单纯建筑外壳设计的局限,更加深入地贯彻现代设计精神。如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椅,柯布西耶的雕塑与绘画,赖特设计的壁炉、桌椅、灯具等,都融入了设计师对现代设计精神的思考与把握。同时对委托人的品位与偏好的深入了解,也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现代建筑杰作多是个人住宅或私人别墅,这并不是偶然的。萨伏伊别墅、吐根哈特住宅、流水别墅都是豪宅,造价昂贵,其主人都是那些“富有而开明”的企业家或富商,但这三个作品都毫无例外地表现出了设计师强烈的个人取向,委托人的要求与影响已退到了次要地位。这表明,实现自我设计理想的机会更容易在私人住宅中产生,因为这时建筑师只需要说服或用自己的艺术理想去折服委托人,余下的只是怎么开始着手工作的问题了。住宅是私人物品,它的最终结果可以说只取决于两个人:建筑师和委托人。所以,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相比,住宅是建筑师自我实现的更好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住宅设计的确是现代建筑师成名的起点,也可以说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摇篮。

二、中国“实验建筑师”的住宅设计实践

中国的建筑市场经过了一段快速而狂热的发展之后,硬件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无论是住宅设计与建设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极大的进步与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爆炸式的建筑风潮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呼声,这也意味着民众对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要求,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品质与文化,更加注重作品的民族性。其间也涌现出一些著名的青年建筑师,他们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对建筑设计勇于探索,被业界称为“实验建筑师”。其代表人物有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的张永和、成都家琨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刘家琨、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等。

在这些“实验建筑师”中,从作家发展成为建筑师的刘家琨是非常引人瞩目的一位,他的成名缘于为一些知名画家设计工作室。1994年,刘家琨为画家罗中立设计的艺术家工作室,成了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作品。1995年,刘家琨又为画家何多苓设计工作室(见图3),该设计以墙体的围合与间离表现出传统空间意趣,一条斜穿天井的飞廊是对内部迷宫的破解,成为他“艺术家工作室”系列设计中的代表作。之后,他又陆续接手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等项目。刘家琨“玩”这种小型文化空间时对于环境的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颇为人称道,这些作品奠定了其国内一线建筑师的地位。

对于供普通人居住的集合住宅,刘家琨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认为现在的一些小区好像是孤岛,与外界疏远;虽然现在的小区有不能开放的客观原因,但越来越多的封闭会导致社会分化更加严重。集合住宅设计是最为大众所需、对人们影响最直接、最能决定未来中国居住面貌,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参与最多、最具挑战性、最难做好的建筑设计。

建筑师王澍则是把类似的认识化为实践。王澍被称为文人建筑师,他的设计总是有着浓厚的思想色彩。在早期作品中,王澍设计的最具社会性的住宅项目是位于杭州市东南部钱塘江北岸,紧邻钱江三桥引桥、钱江新城核心区内的“通策・钱江时代”(见图4)。

王澍认为“通策・钱江时代”是他“作品里最有意思的一个”,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大的社会群体,有极强的参与性。“通策・钱江时代”是6幢近100 m高的住宅,可容纳800住户,用200多个2层楼高的院子叠砌起来;每一户无论住在什么高度,都有前院后院,每个院子都有茂盛的植物。王澍认为这个作品已经不是普通的住宅设计,而是在召唤一种业已逝去的居住方式,显示一种对土地的眷恋,验证一种理想:“我坚持以为,中国实验建筑活动如果不在城市中最大的建设活动――住宅中展开实践,那么它将是自恋而且苍白的。”

三、关注住宅设计是中国建筑设计者成长的基础

作为中国目前数量最大的设计类型,住宅关系到人们最为重要的需求和活动――居住。虽然我们常常把它简化为几居室的功能空间,但住宅包含着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从环境到空间、从材料到形式,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按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分析,住宅关系到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自尊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等多层次的需求,每个人对自己的居住层次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因而每个人对住宅设计也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住宅常常是设计师赖以起步的设计类型,由此,设计师常常得窥门径,觅得真经,从而拓展业务范围,实现个人抱负。难怪建筑师王澍会认为所有的建筑类型都是从“家”开始出现的。在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人生道路被描绘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来这也可以作为建筑设计者参考的成功路线:以住宅设计为起点,为自己的设计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张恒.住宅设计中的现代建筑大师――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住宅作品统计与比较分析[J].建筑学报,2001(12):60.

[2] 陈.新建筑五项原则与结构体系――谈1910―1929年柯布西耶住宅设计的发展[J].华中建筑,2003(5):54.

[3] 露易.走近柯布[J].时代建筑,2002(5):88.

[作者简介]董新意(1972―),男,河南省登封市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马建民(1963―),男,河南省沈丘县人,郑州大学高级建筑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作者已有相关成果]

[1] 董新意,王伟.“以人为本”的实现――从勒・柯布西耶谈起[J].建筑知识,2004(6):25.

[2] 董新意,王征,刘新亮.技术表现倾向探因[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2.

[3] 董新意,马建民.纯粹主义[J].建筑师,2007(6):33.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创新设计

引言

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进度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住宅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进而对生活环境空间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对居住环境以及居住建筑的要求更是与日俱增。因此,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视是加快城市发展速度的绝招,不难发现,当今城市住宅设计需要适时的改进和创新,进而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要求。

一、从多方面看住宅建筑设计的弊与益

住宅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立面、建筑功能形式的改变以及创新,针对住宅建筑设计师而言,设计理念以及对建筑的见解是必不可少的,在古代,很少出现过于复杂的住宅建筑,而在近现代很多住宅建筑设计中出现以“坚固、安全、美观”为基本要求的建筑设计,秉承着舒适美观赏心悦目的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在审美视觉上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不仅仅在住宅建筑外立面上有所突破更是在建筑的周围环境以及社区服务上有所突破以及创新,有时甚至不惜牺牲大成本去丰富一个住宅建筑,这使得住宅建筑有了新的发展;然而,相比古代的手工作图,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来说,则是因为社会科技的发展,设计师们通常愿意将图纸大意用计算机表达出来,用软件来进行面积计算、概念表达,是更新型的创作途径,不仅减少了绘图时间,而且使住宅建筑设计更加精准明确,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更多的住宅设计思想能够通过图纸的形式进行表达与完成,进而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住宅建筑的前景。因此,鼓励住宅建筑设计创新是促进住宅建筑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体现出住宅建筑创新的必然性。

二、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薄弱环节

国内住宅建筑的发展中不难发现有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当然一个市场中好坏并存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不仅有令人惊艳的住宅设计作品,还有令人咋舌的未完成性质的作品,这也就暴露出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首先,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作为住宅设计的大头,设计人员不能把“以人为本”概念充分贯彻到实际住宅设计当中也是弊端之一。住宅设计进行之前要进行甲方意见核对,这时针对甲方提出的某些观点在设计者眼里认为不合理的利益要求,设计人员不能按照规范来行使职责,甲方提出的意见在设计概念上根本不能给居住的人带来舒适感和审美愉悦感,完全是一个背着空壳的住宅设计。

其次,根据上文中提出的古今建筑的弊端与优势,我们发现一些传统的住宅建筑设计观念在当今社会还有残留,这也就使得建筑设计系统的不够健全,很难实现在满足居民生活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居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住宅建筑大同小异,针对住宅建筑户型单一、单体普通无创新、住宅建筑无特色、住宅内部设备简单的现状,居住环境的改善靠的应该是住宅建筑创新。因此,观念的差异和落后让住宅建筑无法前进。

最后,住宅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的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设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经过培训的,因此对于建筑理念、设计概念等手法理应做到熟记于心,然而,当住宅建筑设计进行施工时,设计者不能及时对整个建造过程进行指导和协调,使得施工人员曲解建筑设计的立意和表达,很容易导致建成的住宅与设计图纸上的某些差异,出现施工和设计之间的脱轨,使施工过程中产生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就不能很精准明确的表达设计师的概念和立意。此外,在追求绿色生活的路上,生态建筑成为住宅建筑的发展方向,然而,当今设计市场缺少生态理念是很普遍的现象,人们过于追求物质,过于在乎是否经济,是否能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利益,况且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居民们常见的心理,不能让建筑有个很好的净化环境作用,因此在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道路上,建筑创新是摆脱这些弊端的重要途径。

三、浅谈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创新

(一)创新的核心――设计概念和最终归属

针对上文提到的住宅设计的问题,在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就是设计概念,有四个做到,做到住宅契合环境、契合居民、契合年代;做到住宅的生态化、智能化以及高科技化;做到简单中有创意,复杂而不嗦;做到无论平面户型设计还是空间室内设计都要极具时代的特色以及个性化。其次本质上的改善就是住宅设计创新的最终归属或者目标――尽力创造整体统一的住宅建筑。整体统一是对建筑环境、居民生活、功能使用、生态要求、交通条件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要求,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完善都需要充分重视和实施,不过生态要求就是对住宅周围环境的尊重和契合,这些方面都是相通的,没有谁不依赖谁,因此,建成一个住宅建筑是需要多方合力的,这样才能带来平衡的环境和经济的效益,创造创新型住宅建筑体系。

(二)创新的开始――设计计划的转变

住宅设计的创新除了完善不健全的设计概念体系之外,还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从技术设计到策划设计的转变。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致使更多的住宅建筑忽视规划设计,因此,不能只进行纸上的静态设计,应当将住宅设计的技术设计转变成一种更可行的、具有市场导向型的住宅策划,无论是建筑市场的需求、住宅生活质量还是经济成本、销售预期等等都是住宅创新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充分考虑到所有问题将住宅设计市场打开。

(三)创新的进行――突出的理念

绿色生活的提倡导致了绿色建筑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能优化城市环境,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以及健康生活的水平,因此,我们对于住宅建筑的创新概念,更要将生态住宅提上日程,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时应当对城市街道的垃圾、生活废水、油烟以及出行私家车的尾气等进行集中处理和消除,在一定保障的情况下保持住宅小区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生态,此外,要注重小区户型设计或者单置选取应尽量满足节水、节地、节能等要求,建立合适的建筑绿化区,充分发挥植物在住宅建筑规划中的美化效用,同时,绿植的种植还能将周遭的噪音减少,减少不必要的噪声污染。

(四)创新的基本――交通设计便利

对于住宅建筑的道路交通方面,设计者应当在保证小区环境优美的基础上,在交通设计中加强交通的便利和道路规划的合理,交通功能、交往功能、景观功能三功能一样都不能少,交通设计在创新型住宅设计中体现在停车位的布置、人车分流等方面,达到既方便又节省空间的目标,其中有一种道路设计较为创新,那就是以曲折的形式,不仅能降低车速还能在无形中达到移步换景的奇妙景观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更新和前进的,面对如今的高速发展社会,住宅建筑的创新成了城市建筑发展的主流,通过对人们生活需求的研究,创新的注意问题、创新的建筑设计发展前景都让设计人员不得不重视起创新的作用,它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还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吴金鑫.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J]. 城市建筑,2013,16:26.

[2]陈开武. 徐州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与规划管理研究[J]. 中外建筑,2013,12:81-83.

第12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建筑节能;体形系数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能源消耗也随之持续增加,如何减少建筑能耗,建造节约型建筑成为了建筑设计行业关注的焦点。同时,住宅建筑能耗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住宅建筑规划中的节能显得尤为重要。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住宅建筑的节能效果,决定能否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的节能建筑[1]。本文着眼于住宅建筑的规划阶段,分析对建筑能耗影响较大的参数,主要包括:建筑体形系数、建筑物的朝向、复式建筑等,希望为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提出指导意见。

建筑体形系数

我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中规定,建筑体形系数 S 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如下所示:

式中,S为建筑体形系数,F0为建筑的外表面积(m2),V0为建筑体积(m3)。此式表明:体形系数是单位建筑体积占用的外表面积,反映了一栋建筑体形的复杂程度和围护结构散热面积的多少,体形系数越大,体形越复杂,其围护结构散热面积就越大,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就越大。因此,建筑体形系数对建筑能耗影响显著,有研究资料表明,体形系数由0.4减少到0.3,围护结构传热损失可降低25%,全年采暖空调能耗可减少13%[2]。以下就体形系数中几个重要的参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讨论。

(1) 体形形态:由于形状不同,建筑所受太阳影响程度及建筑室内外通过外墙表面的热交换情况将有所差异。针对各种不同体形形态的参量描述,按节能效果优劣的建筑设计顺序依次为:圆、多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和多边形为推荐建筑形状,而三角形对节能较为不利。

(2) 建筑进深:当建筑物的高度H固定时,建筑进深X与建筑长度Y对建筑体形系数S的影响效果相同。建筑长度Y增大会导致外表面积太大,体形系数相应很大,不利于节能和节地,应加以限制。因此,这里讨论进深对建筑节能的影响,随着建筑进深X的增大,体形系数S逐渐减小最后趋向于一个定值()。在同样满足采光、通风及一定室内景观要求的情况下,进深适当增大到12.6m 左右,能大大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体形系数,并且与小进深住宅相比,节能节地,还可以降低建筑造价[3-4]。

(3) 建筑总高度H:建筑体形系数S随着建筑总高度H的增加而减小,建筑采暖能耗、空调能耗和建筑总能耗也随之减小,体形系数S对建筑采暖能耗的影响明显大于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建筑总高度H对低层建筑、多层建筑和中高层建筑的体形系数影响非常大(期间体形系数S降低 40%~60%),而对其他建筑的体形系数影响却较为有限(期间体形系数S降低 2%~10%)。

(4) 建筑层高h:类似于建筑总高度H,建筑体形系数S随着建筑层高h的增加也逐渐减小,两者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同时,随着建筑层数增加,层高h对体形系数S的影响越来越小,对低层建筑的体形系数影响最为明显。

建筑朝向

对节能住宅而言,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建筑物的朝向对太阳辐射得热量和空气渗透耗热量都有影响。在实际运用中,当根据日照和太阳辐射已将住宅的基本朝向范围确定后,在进一步核对季节主导风时,会出现主导风向与建筑朝向形成夹角的情况。从单栋住宅的通风条件来看,房屋与主导风向垂直效果最好。但是,从整个住宅群来看,这种情况并不完全有利,而往往希望形成一个角度,以便各排房屋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通风条件。

从长期实践经验来看,南向是全国各地区都较为适宜的建筑朝向。但在建筑设计时,建筑朝向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不可能都采用南向,这就应结合各种设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建筑朝向的范围,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要求。

复式建筑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购房者的消费观念更趋理智,对居住的质量要求也大大提高,在住房选择上更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多种新型的特色住宅模式开始进入住宅市场。比较适合中青年家庭的复式户型比起普通的平面户型来空间形式更为丰富,变化多样,能融入更多的创意体现个性,价格相对偏低,己成为购房者比较喜爱的房型,图1所示为某复式住宅户型结构。

图1 典型的复式住宅户型结构

然而,不管任何类型的组合方式,复式建筑的采暖能耗、空调能耗和建筑总能耗都比普通建筑的能耗值要高,其中复式别墅的采暖能耗、空调能耗和建筑总能耗分别比普通别墅的高出 2.60Kw•h/、2.84Kw•h/和 5.44Kw•h/,而 18+1顶层复式建筑的采暖能耗、空调能耗和建筑总能耗分别比普通 18+1 建筑高出0.13Kw•h/、0.32Kw•h/和 0.45Kw•h/,因此复式建筑设计并不利于住宅的节能控制。

结语

住宅建筑规划和设计的合理性决定着居住建筑的节能效果,决定了能否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的节能建筑,本文分析了对建筑能耗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在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建筑规划与设计时既考虑到满足人们基本需要,有通过改良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可以达到降低建筑能耗

参考文献:

[1] 赵重庆地区住宅建筑规划节能研究 [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2] 操雪荣. 居住建筑体形系数对建筑能耗影响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 金虹. 严寒地区城市低密度住宅节能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

[4] 王焱, 王波. 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节能设计[J].华中建筑, 2004,(22):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