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联网技术导论论文

物联网技术导论论文

时间:2022-08-20 15:39: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联网技术导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联网技术导论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专业课课程体系;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91.44-4

1 物联网工程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物联网”[1]的概念于1999年提出,本意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通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激光扫描器等传感技术,依据通信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处理,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2]的精神,为了加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大力培养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信息技术人才。这些专业均具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开办“物联网工程”新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2 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架构

物联网与传统网络的主要区别在于,物联网扩大了传统网络的通信范围,即物联网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还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

2.1 感知层

感知层,也常称为感知控制层,解决了从物理世界到人类世界的数据获取问题[3],包括各种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等数据。感知层位于三层架构体系中的底层,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是物联网全面感知的核心。作为物联网的最基础一层,感知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感知控制层包括数据采集、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数据采集是通过相关传感器对物理对象的感知和数据收集,其中涉及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多媒体信息采集、实时定位和二维码等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处理,并通过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短距离传感网接入广域网。

2.2 网络层

物联网网络层将来自感知层的各类信息通过基础网络传输给上层,并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能力。其中,基础网主要包括移动通信网、广电网、卫星网、行业专网、互联网及形成的融合网等。

2.3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系统结合,将信息转化为内容,实现物物互联的应用解决方案。概括起来,物联网就是传感网、互联网和智能服务的综合体[4]。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加进了感知层,降低互联门槛,实现非智能、弱智能设备能够接入互联[5]。

在高性能计算和海量存储技术支持下,应用层还对网络获取的大量不确定信息进行清洗、融合、重组等处理,整合为相对准确的结论,并为行业应用提供智能的支撑平台。

3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课程体系设置

3.1 专业定位

本专业依托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优势学科,面向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需要,突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交叉与融合的特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物联网工程专业技术的扎实理论基础,面向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技术,各种信息处理网络应用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工程意识,能够从事物联网工程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相关应用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

3.2 培养目标

物联网专业需要培养适应国家科技化和现代化建设需求,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具有雄厚的基础,强大的综合实力和专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信息采集和检索、分析和处理能力的,具备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胜任通信,传感器网络及电子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系统集成及管理与教学,并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在计算机和通信等领域起领军作用,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3 课程体系结构设置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新兴专业,由于整个行业在我国都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物联网方面的信息相对较少,学生有可能对于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应当加强专业认知方面的教育,同时,通过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来亲身体验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技术革新,是学生们对于专业有一个全方面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物联网工程课程体系的原则是覆盖必要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

我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发展,物联网专业需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的学习,同时,重点加强与“物”相关的传感器、RDIF等技术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背景知识体系,力求学生考研和后期发展有明确的学科目标。

物联网技术专业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相关交叉学科的特点,注重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将相关主干学科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在总学分180学分的情况下,将课程分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拓展和自主实践。

3.3.1 基础教育

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尤其是对于整个专业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的数学和物理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物联网专业在国内属于新兴专业,国内起步较晚,需要查阅大量的外文资料,因此,需要良好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专业英语教学。同时,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应该加强学生对于政策法规的学习,避免学生学习技术知识之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3.3.2 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包含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以及各自的实践环节,共114学分。专业基础教育是整个课程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环节,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全方位学习物联网以及计算机、通讯、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培养对于知识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1)专业基础课课程结构设置及分析

专业基础教育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与专业导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C++、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模拟与数字电路、Java语言程序设计、Web应用、物联网导论、图论与算法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信号与系统、专业英语等课程,突出专业定位和特色,拥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多起点同时推进,学生在全方位的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起步难度要适当,既不能难度过大而吓退学生,打消学习积极性,也不能过于容易而什么都学不到。将尽可能多的课程安排在实验室进行,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和结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养成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基础课程计划安排一定的课外上机学时,使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2)专业课课程结构设置及分析

专业课程包括Web程序设计、Linux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汇编语言、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物联网架构与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VHDL设计实践、移动互联网技术、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无线传感网与通讯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传感器件与编程技术等科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自身发展进行选择学习。

专业课程的考核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提高实践和实训在考核中所占比重,严格实训内容的考试。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增加项目实训,适当引入企业项目,在学习中就能体验到未来工作中的实际感受,通过亲身体验,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拥有较高的起点。

(3)专业主干课课程

具体包括:物联网技术导论、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信号与系统、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传感与检测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与接口技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

(4)专业选修课课程

无线传感网与自组织网络、天线原理、物联网信息安全、物流管理概论、RFID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智能交通概论、GPS技术、环境工程概论、电子商务等。

3.4.3 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主要包括程序设计专题训练Ⅰ、程序设计专题训练Ⅱ、硬件系统课程设计、软件系统课程设计、就业指导、物联网综合实践、多媒体技术、Linux应用系统开发、信息系统集成与开发、软件工程与实践、计算机系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其中部分科目为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进行选择。

3.4.4 素质拓展与自主实践

素质拓展与自主实践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非本专业的公共选修课、各类职业、执业资格证书,总学分不得低于10学分。

4 结束语

物联网工程是一个战略性新兴本科专业,它不是以理论为主导,重点在于工程应用,这就决定了该课程体系所特有的发展变化的动态特性。因此,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要时刻以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为根本依据,把当前物联网新技术及行业应用的时代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学校自身的行业背景和学科优势,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多做贡献,争取使我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同类学校的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ITU Internet report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DB/OL].

[2]教高厅函[2010]13号[Z].

[3]屈伟平.物联网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11):23-25.

[4]马忠梅,孙娟.李奇.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探讨[J].单片机与嵌八式系统应用,2011(11):46-47.

[5]范曲立.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2009(06):13-14.

[6]徐险峰.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第2篇

【论文摘要】网络出版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对于它的概念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和争论,本文就网络出版的概念作出了一些解析。同时,本文还就我国网络出版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一、网络出版的概念 

1、网络出版的内涵 

网络出版是一种新兴事物对于它的概念众说纷纭,由于网络出版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至今尚未形成一个权威的,普遍接受的概念。 

1971年的《世界版权公约》第六条对出版下的定义是:“系指对作品以一定的形式加以复制,并在公众中发行,以供览阅或观赏。”现代出版学上对出版的定义是:将文字、图画、声音、图像、数字或符号等信息知识记录在一定介质上,并进行复制、向公众传播的行为。它强调的出版构成要素是信息知识、复制和广泛传播,只要具备了这三种基本要素的行为就构成了出版。 

网络出版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认为网络出版是指出版机构以电子技术为手段,以网络及磁性、光学、电子介质为信息知识的承载和传递工具,实现出版物的数字化创作、生产、宣传和销售,并且最终实现数字化从生产者向需求者转移这样一个过程。从广义上讲,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大众传播的过程都可以叫做网络出版;从狭义上讲,网络出版是指出版单位通过互联网向大众传播信息的过程,即主体限定为传统的出版单位。 

无论从何种角度和层面对网络出版进行界定,网络出版的概念的基本元素应该是一致的:(1)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手段;(2)经过选择和加工的数字化内容和作品;(3)传播的交互性和个性化。 

2、网络出版的主体 

关于网络出版主体的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出版主体自由化、大众化。这种观点以彭静、师曾志等为代表,他们认为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人人成为出版者提供了可能,网络出版不再是出版机构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是出版者。另一种主张是出版主体合法化。这种观点以张志林和杨祖彬为代表,他们认为网络出版主体是一种合法的实体,但不是传统出版实体简单的物理转移,应将网络出版主体认定为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 

3、网络出版的分类 

出版业是一种特殊分类的行业,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分类。武汉大学的徐丽芳教授从出版物的表现形式的角度上将网络出版分为了主题讨论性、定期不定期型、数据库型和综合型等四种形式。黄科舫则将网络出版分为了数据库型、电子邮件型、网站型、平台型、互动型等五类。 

各种分类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合理之处,但同时也有相互交叉之处。迄今为止只有周荣庭在《网络出版》中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归纳,他认为网络出版分类标准是:(1)按互联网信息服务模式分类;(2)按信息媒介分类;(3)按信息最终形式分类;(4)按支付模式分类;(5)按经营模式分类。 

二、我国国内网络出版的发展现状 

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2008年我国网民数已高达2.53亿,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网民大国,这无疑是网络出版的巨大机遇。网络出版在我国已初具规模,《中国网络出版发展状况及政策》报告称“全国现有的80多万个网站中,涉及到出版的占25%,这些网站的编辑量超过总编辑量的40%左右,从业人数超过4万人,销售收入超过130亿元,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产值1500亿元左右。”虽然网络出版呈现出了可喜的局面,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的网络出版还主要集中在学术方面以及大众消费方面,其中网络游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网络出版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1、我国目前的网络出版的主体 

目前我国网络出版占主导地位的主体主要有:传统出版社主导、网络公司主导、门户网站主导等三种。 

传统出版社作为出版的中流砥柱当然不会落后于时代潮流,积极开发网络出版业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辽宁出版集团,该集团早在2000年就推出第一代中文电子图书,成为我国最早涉足网络出版的出版集团。从现在看从事网络出版最多的还是网络公司,博库网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网络公司,该公司逐步向读者提供免费的电子书下载,其规模之大可以说开创了中国出版业界的先河。至于门户网站方面,搜狐网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搜狐网有着成熟的网络出版运营模式即采用佣金方式,类似的还有当当网,阿里巴巴等。虽然这些网站比较成功,但真正意义上成为网络出版的国内先锋的是一直倡导文学原创的网站——榕树下。 

2、我国网络出版存在的问题 

(1)虽然我国网民人数居世界首位,但是有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网民上网主要是浏览新闻、玩游戏、聊天等,虽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网上购物,但他们主要选择的是数码商品、服装以及其他日用品等,而通过网络购书的仅占一小部分,所以网络出版在销售方面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2)网络本身就是一种虚拟平台通过网上购买的电子书之类的是纯数字化的出版物,而大部分人都养成了阅读传统书籍的习惯,对于电子书他们觉得不如传统书来得实在。另外,如果电子书可以免费下载,那么它的访问量势必会过大;如果收费的话会有相当一部分的读者流失。 

(3)网络出版是一种非接触的经济形式,由于没有现实的接触,网络出版的诚信问题成为了网络出版能否顺利发展的重点。对于习惯了面对面交易的人们来说,网上交易可能还不大习惯,甚至会怀疑对方身份的真实性,担心上当受骗,这些问题都影响着网络出版的发展。 

(4)由于网上购书需要有能上网的电脑或其他设备,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还不具备这一条件,势必又有一大批读者流失。虽然我国网民众多但网络普及率却不高,对于网络出版的市场拓展来说还存着一些难度。 

 

【参考文献】 

[1] 师曾志. 现代出版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8. 

第3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网络平台;远程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6102

1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有别于普通全日制教学形式的教育形式,且不限制年龄和性别。成人教育作为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有着自己的宗旨、内涵、特点及规律。

当我们所说的一个人进入了成人期,就代表着其认知和学习能力达到了较成熟的水平。基本能够运用个人经验对于周围新事物进行认知,也能够自主学习。

我国的成人教育主要分为三种教育方式,即开放教育(电大开放教育)、成人高考(夜大、函授)和远程教育。前两种教育方式大体是较为传统和常规的,它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教育,书本和实践相结合。全国各地都有电大和成人高考的培训学习中心,学生的学习资源开放,具有灵活性的特点。相对于前两种成人教育方式而言,远程教育的学习选择较多,大多为211重点大学。网络教学是这一教育方式的主要途径,可以说,有网络的地方便可以进行远程教学。

2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又称为遥距教育,是使用电视盒互联网等传媒进行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突破时空的界限、有别于传统需坐在教室授课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业余的进修者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随时随地上课。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透过电视广播、网络、辅导专线、科研社、面授等多种渠道互助学习。

在所有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保持永久性分离的状态,且是以教育的组织机构或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建立双向、多向的机制保持即时会话。现代远程教育也称为网络教育,多数是从事高等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机构或者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广义地来说,远程教育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育组织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将授课通过网络传送给校园外多出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更加地体现并发展了这种教育模式,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了多种网络媒体手段进行教育,为优化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

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变更,即函授教育(这一方式为中国培养了多种人才,但还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80年代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这一方式在当时世界上享有一定的盛名),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90年代后,着重退出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当今的状况主要在于实施建设的教学点设备配置安装的问题,今后将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这一政策,使广大基层学校及师生实在地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3现代网络教育平台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下,无时无刻不运用这网络。在网络环境中,现代教育以现代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渴望学习的人们提供一种网络教与学的环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非面授的教育活动。

网络教育的起源是由美国人萨尔曼·可汗所发起的。他创办了“可汗学院”,并且开设了五百多门课程,向全球提供高品质教育。之后再斯坦福大学有两名教授也成立了名为Coursera的教育机构,联合了普林斯顿大小、霍普金斯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等12所大学真开大规模新型的网络教育试验。他们所提出的是:让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得到时间一流的教育。这不仅利用了网络平台在全球建立了在线学习社群,也将教学方法与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现代网络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大趋势。对于解决教育资源的匮乏,实现资源共享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发展现代网络教育作为了战略决策的重点,并制定了专门的计划去实施。例如在一些企业还出现了虚拟大学,这将会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流标志。英国开放大学就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的典范,有数据显示,有这项教育措施的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学习人群与需求成都的增长,对网络环境下远程学习的理解不断深入,现代网络家迫于平台可分为以下三代:

第一代:点播式教学平台。网络教育发展的初期,点播式的教学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快递传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查阅电子教案等教学内容,在线完成作业等等。主要特点是以课件为中心,并强调管理。

第二代:交互式教学平台。广泛地运用即时通信技术开展在线和离线的教学服务,这个平台集成会议系统、聊天工具、讨论社区、内部电邮等给学生提供学习导航、在线和离线课程、答疑辅导等网上服务,提高师生的互动以及学习效率。主要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平台有效、及时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第三代:社会化教学平台。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学习者更多的利用社会化教学平台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网络。通过一些智能化搜索引擎,如RRS聚合、Blog留言评论形式、Wiki以及其他社会软件等,这样的运用将会促进教学不断发展。主要特点是社会化集体智慧的共享与创造学习社会化。

现代网络教育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对于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提供针对性的学历与非学历的教育,并以在线培训系统实施在线培训,灵活运用网络技术与软件技术,并通过简易的课件、试题导入和制作功能帮助成人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网上考核以及设定学习目标、时长,总结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也可建立公共教学资源库,建立精品课程、宣传学校的教育教学实力。

4网络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网络教育与成人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总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名牌高校的网络远程教育颁发的文凭是属于普通高校文凭,而成人教育直接颁发的是成人教育文凭,学位是成人系列的。

从入学门槛对比。成人高考入学考试是全国统一招考,由学校依据考试结果择优录取。成教自考无入学考试,考试参加单科考试,合格哪门,发哪门的合格证书,若所有科目合格,即办学历证书。高校网络教育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组织考试。而网络大学自主考试,入学难度跟学校知名度有关。

从学习方式对比。成人教育主要有脱产和业余、函授等学习方式。自学考试以自学为主,也可以参加由其他社会培训力或学校举办的自考班。网络教育分两种授课方式,即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授课,二是集中面授。

从招生对象对比。成人教育一般要求高中起点报考专、本科,必须是获得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者。专科起点报考本科的,应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或专科以上的毕业证书。成人高考主要以招收本地户籍生为主、外地学生也可以参与函授学习。

网络教育旨在优化成人教育,自身拥有很大的优势。网络教育的资源利用最大化:各种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跨越了空间的距离,使得学校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范围,更加广泛的辐射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把优秀的师资力量更好地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网络教育的学习行为自主化:网络技术由远程教育体现,灵活的时间、地点和学习内容,在学习模式上也直接反映了主观能动性的特点;网络教育的学习形式交互化:教师与学生、学生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方便、快捷地进行答疑解惑等学习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网络教育的教学形式个性化:利用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互交功能系统地记录和跟踪每位网络学员的学习过程,并及时有效地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更彻底地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自动化:教学管理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这样对于远程学生的咨询、报名、选课等都可以轻松地完成,也大大降低地差错的发生概率。

5网络教学实施与运用

网络教育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为教育事业添加了新的重要动力。主要是以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的基础领域,一般以“网校”的形式出现,而高等教育的领域是和“网络教育学院”挂钩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e-Learning”。

随着国家对各个事业的宏观调控,我国的教育事业积极推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逐步增多,在读学生也成倍翻番,大量原来没有机会接受高层次教育的人都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接受高等教育。与此同时,许多著名高校也将一些学习中心建在我国西部,力求向更偏远地区输送教育资源,尽可能地普及开来。

在当今社会下,网络教育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技术当中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网络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网络教学作为网络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如何实施并更好地运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5.1网络课程制作

网络课程制作是网络教学的预备阶段,一般由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及教学资源准备等组成。

教师准备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了解相关的网络课件、补充相应的教学材料,并计划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同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状态,并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通常网络教学工作是由多名教师组成的教学小组共同完成,小组一般由专业人员组成,在安排任务和分工时须意见一致,以助于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

学生准备应当对网络教育形式充分理解,掌握必要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需通过网络获取有效的信息,并合理分析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要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以便于有效地管理个人的学习资源。

教学资源准备包括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和内容的筛选与比对,教学小组应当考虑课程教学内容是否合理,以及之后伴随而来的一些问题,尤其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更新与替换。

5.2组织网络学习

一般来说,组织网络学习分为以集体、小组及个人三种方式进行学习。这里着重讨论以小组形势学习。小组学多运用远程的教学模式。常见的形式以在线讨论进行交流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接收学生的发言,针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和疑问进行分析并予以反馈。教学也可以通过网络对于争议难题与学生探讨,使得双方都能获得进一步的学习。

5.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组织网络学习的评价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很容易理解,也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对组织网络学习的评价是由师生交互程度、网上答疑情况、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资源共享情况等体现的。交互是对学生的关注度和由网络当作基础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能力及相应的经验总结状况进行适当地评价;网上答疑是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反映后,教师做出相应地解答;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利用网上在线时长和活动状况体现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学习资源共享是根据网络上传和下载的数据库进行筛选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最大限度的满足学习人群需要的信息。

6总结

信息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育作为当今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时刻提醒我们要加快跟上时代飞速前进的脚步。网络教学平台将会成为成人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主流,学校大力开展网络教育的同时,也应有选择地继承传统课堂的优长,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特有的人文氛围,优质高效地培养新世纪的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增力。

参考文献

[1]董艳,黄荣怀.浅析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模式.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鈡志贤.远程教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余胜泉,林均芬,刘宝艳,等.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J].教育技术通讯.

[4]左红武.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网上学习平台的功能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的新模式[C],2006.

[5]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6]赵俊杰.关于高校网络化教学系统构建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