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高考重点总结

地理高考重点总结

时间:2022-09-24 08:47: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高考重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高考重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考;地理;复习

一、一轮复习,重视基础稳步提高

1.研读考纲,明确高考命题方向

高考命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研究近两年的考试说明和高考真题,便会明确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如此,在高考一轮复习中便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待当年的考试说明公布后,只需与前一年的进行对比,将新增的内容加以重点补充复习即可。高考命题内容具有高度的随机性,它是在考试说明要求的范围内抽样检查,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这就要求必须用考试说明来指导全程复习,回归课本,全面复习,弄清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考点,特别是最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主干知识。

2.夯实基础,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分为三个版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其中区域地理是载体,自然地理是基础,人文地理是落脚点和归宿。任何的高考地理题必然先提供一个地理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接着便向学生提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问题作为考查内容,最终一定会将落脚点归结在“人”的层面上。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教师要带领学生将高考地理所涉及的三个版块详细复习到位,做到无死角、全覆盖。

3.梳理思路,建构地理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和考点琐碎而零散,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洒落,要想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必须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将一颗颗散乱的珍珠用绳子串起来。

地理知识体系的建构,首先需加强地理学科内部的综合,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强调前后知识的联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其次,在构建知识体系时还要注意跨学科知识的联系。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强,要注意与思想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联系。例如,时间的计算、太阳高度的计算等,需要数学的计算;光合作用、岩溶作用、酸雨的产生等都需要应用化学知识来解释。

因此,复习时,不仅要将学科知识进行横向的、纵向的对比和延伸,而且也要跨学科联系,将各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当考生能建立符合自己特点的知识体系时,他在解题时就能全面、综合地分析和回答问题。

二、二轮复习,狠抓重点各个击破

1.高频考点,专题复习重点突破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参照考试说明对教材进行了全方位的复习,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高频考点,如区位因素分析、可持续发展观念。针对高频考点,我们要通过重复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内涵和实质,通过专题复习来突破知识难点和重点。

2.强化训练,系统总结方法技巧

实践出真知。通过强化训练,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某一类型题目的解题套路和答题技巧。如,资源类问题,其成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其解决措施则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进行回答。系统总结各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技巧,将帮助我们在面对任何地理题时都能胸有成竹、思如泉涌。

3.查缺补漏,综合提升迎战高考

在第二轮复习的最后期,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做一个全面总结,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查缺补漏,综合提升以迎战高考挑战。

三、考前复习,注重规范有分必争

1.回放考卷,狠抓错题重点出击

在高考的前夕,学生应停止做新题和难题,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试卷的回放上。将总复习以来的所有考试卷分门别类整理好,集中时间浏览所有试卷,对于曾经做对的题可以走马观花一笔带过,但对于曾经的错题则应驻足反思,找出当时错误思路的症结所在,再用正确的思路对其进行实时解答,借此也可以验证一下自己的知识是否全面。

2.注重规范,培养良好答题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答题需要特别注意规范性,答题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两点:(1)字迹工整、布局合理;(2)知识全面、语言专业。字迹是一个人的第二外表,一手漂亮的字能让阅卷教师感到心情舒畅、心旷神怡,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教师的评分尺度。答题必须全面,否则会因知识点的缺失而丢分,同时必须强调在高考答题时务必使用科学、规范的专业术语,否则会因表达不力而无辜失分。由此可见,答题时一定要注重规范,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很有必要。

3.劳逸结合,身心健康决胜千里

学习是件苦差事,尤其在高考冲刺阶段。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紧张的复习同时,注意劳逸结合,注重身心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应该继续参加早操、间操,适度进行体育锻炼,练就强健体魄;另一方面,应该主动邀请心理辅导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减压,用平和的心态应对高考。

第2篇

为了落实上述事项,提高复习效能,最终决胜高考,根据多年高考复习经验和高考试题特点,总结了决胜高考十法,以供参考,限于篇幅,点到为止,希望有所裨。

一、强调基础性,进行专题梳理法。需要梳理的内容如下:1、地理计算 2、地球运动 3、地理循环 4、地形气候 5、季节判断 6、地理区域 7、区位分析 8、人地关系 9、地理图表10、地理选修。以后高考试题的考察方向是:淡化地球运动,增加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比重下降,人文地理比重上升。地理区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总论部分,同时要突出中国区域。注重对必修3的案例分析,不能死记答案,要注意原理的运用。(一纲多本)。注重必修1的基本原理在必修3中运用。个人的复习建议: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出发,探究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

二、注重系统性,提倡列表对比归纳法。例如可以对季风环流、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背斜和向斜的区分、潜水和承压水的比较、大陆漂移说与板块构造说的差异、中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比较等。通过归纳对比,泾渭分明,便于掌握。

三、理清层次性,构建知识要点网络法。可以对诸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全球定位系统、大气的热力状况、南亚知识要点网络等知识要点进行构建,理清其中层次与关联,形成自己知识体系。

四、遵循事物规律性,勤于地理分布规律的寻找法。具体如下:1、经纬度的排列规律2、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随纬度、季节)4、气候的分布规律5、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6、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7、大气环流的分布规律8、洋流的分布规律9、自然带的分布规律10、产业转移的规律。乐于搜寻,善于发现,学习会乐在其中。

五、强调思维逻辑性,因果关系图示法。针对框架图(因果关系图)的实例,要弄清哪些选项是“因”,哪些选项是“果”;由因及果,由果索因,顺着箭头,逆着箭头,正推反推,多方面尝试,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例如环境问题成因框架图(说明图中各字母的含义)、沙尘暴对农业危害框架图、我国东北工业生产部门协作框架图等。

六、讲究方法性,加强基本技能指导法。例如对1、气候的形成因子2、太阳光作图的动感探究3、圆柱投影光照图的基本特征与解题技巧等知识剖析,要注重讲解过程,由浅入深,加强基本技能指导。

七、目标的针对性,运用典型案例导析法。地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地理知识与生产相联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案例、开展探究式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提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讲求“生活中的地理,地理中的生活”,留心处处皆学问。

八、提升能力性,衍生图表引路设问法。地理图表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情景再现、数据统计、趋势分析概括等,有极强说服力,应该对区域地理图表有足够的重视,加大学生的见识面,学会用统计法来研究说明问题。

第3篇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6―0128―01

高考临近,很多高三学生还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成绩。下面,笔者就高考地理复习备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把握复习方向,使教学有的放矢

学习目的明确,教学针对性强,学生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教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进行复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把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渗透在里面,并体现在课堂上,落实到训练中。备课时,还要考虑内容的横向和纵向联系。高考文综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些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涉及,这样学生在面对跨学科的题目时才能得心应手。每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和教学过程,教学深度、广度、难度、思路与高考要求要对路。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文综的试题,不难发现其主要特点是:(1)突出考查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2)加强对学生探索能力的考查。(3)贴近生产生活,联系重大时事。(4)稳中求变,积极创新。(5)在各学科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能力试题。认真仔细地了解考试说明和对高考试题进行研究,能对复习的策略和内容起到导向性的作用,能使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倍增。

二、紧扣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高考试题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因此打好基础是做好高考备考的关键。在复习中必须要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但是,复习时对学生知识的复习和能力的培养绝不能停留在像上新课时那样。在复习阶段,学生的能力要提升,但要在掌握基础知识上提升,在应用基础知识上提升,基础知识的讲练要紧紧围绕能力。建立以单元或专题为主的知识体系,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知识覆盖面要全,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是在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组合及挖掘、引申的基础上并吸收鲜活的实际材料而命制的,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复习中要用好教材,要沿纵向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概括与提炼,沿横向加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和组合。

三、加强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的高考,重视考查地理思维方法,注重方法的应用,注重考查考生应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中应加强对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的理解掌握方面,重点要抓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对教材的复习过程中,要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深化,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动手写出单元的知识体系,这是建立联系的有效途径,在练习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应用,练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但要防止学生进入题海战术。我们应当在练习后特别注意让学生总结思考,让学生能找到解题的“钥匙”。通过精选题目类型进行拓展、变通,充分调动和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沿着学生的思维轨迹因势利导,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要不断总结经验,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四、创新课堂复习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第4篇

关键词:复习 ,高中地理

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构建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初高中地理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但从现实情况看,很多的学生到了高三面对文综地理复习的时候,对地理学科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还非常欠缺,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

地理知识外,还要有意识、系统地让学生在高考复习的全过程中构建基本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为高考目标的实现和终身学习地理目标的达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多措并举。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知识结构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有当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之后。我们才能方便地对知识进行记忆、提取和运用。因此想使学生达到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程度。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其建立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1.1以高考大纲为蓝本、编制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也就是说。我们按照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以知识点的形式为其设计出自主学习提纲和针对性训练题。并以学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只是课堂上的听众。而是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归纳。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重点复习和针对性训练

1.2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高中地理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如果条件许可。我们应该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安排一些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探究性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认识到地理原理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形成适用于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

1.3归纳问题、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即教师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突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对重点的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和梳理。对于较难理解的理论和规律进行拓展。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形成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1.4精选例题、引导质疑 在选择例题和探究性问题时。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来选择。如果题目的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如果题目难度较大。则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和探究。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1.5变式练习、巩固提高。在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之后。我们还应该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存在的疑点设置适当的练习题目。以实现当堂训练、当堂巩固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做练习题时。教师在教室内来回巡视。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在学生做完练习时。引导学生反思练习过程。总结练习中的经

验和教训。并与前后知识相联系.

二、构建地理区域整体性的能力的养成

要让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一个区域,合理地看待区域的发展,就要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构建地理区域整体性的能力。教师要在整个高考复习的过程中不断整合各要素间的联系,为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区域整体性思路,即区域

的地理特征包含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大方面,自然特征包含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资源,人文特征包含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交通、主要环境问题。高考复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在对区域进行熟悉的过程中不断沿用上述基本思路对区域进行单一要素分析和要素问联系的分析,这个过程不但提升了学生构建地理区域整体性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对重点内容加强指导

3.1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导时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射有关外,还受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受大气状况不同的影响。又如自然资源与能源,它们的外延相交但内涵不同,用两个圆圈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和能源,它们相交而不重合,这样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3.2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这是地理高考十大能力要求之一。而这一类能力要求

的试题在自然地理中体现最多。这一部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复习。

3.3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方面:“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达。”这是高考十大能力要求的两个方面,而这种能力要求在考试中难度最大。这种能力要求。如果按照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以及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给定的信息和最终结果要求。再利用信息与要求之间建立某种逻辑联系或者用反推的方法,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比如:诺曼底登陆为什么选择在六月?不妨这样分析:有利渡海作战一风浪小一风力小一温差小一北半球夏季南北温差小。这样从大气运动到风浪,从地表受热不均匀到大气运动进行反推,建立逻辑推理的链条,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结语:

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发现适合自己学习的复习方法,并做到适时点拨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营造一个好的复习氛围,切实提高高中地理的复习效率。

高考复习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必须综合考虑、巧妙安排,才能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时间有限,在第一轮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专题复习不宜过多过深,不必面面俱到。真正做到突出框架,提高能力的效果。切切实实地提高复课效益。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复习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 大观周刊 - 2012(23)

第5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就是要教学生如何去学习,尤其是即将高中毕业的高三学生,他们将步入到大学中去,大家都知道,在大学里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学会自主学习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真正懂得学习的学生才能从容地应对高考,进而适应社会。

一、立足实际、沟通学生、了解学生

自古以来,教育不仅仅只是教书而已,而且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到学生当中,才能了解自己的学生,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才能全面地去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今年我所带的全部是文科班,文科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艺术班的学生,加上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地理这一科是综合科,学生在思想上又不够重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教学只能做出相应的调整,艺术班与文化班的要求不同,难度降低,速度放慢,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抓好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

二、研究高考

1.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考试大纲对指导高考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正确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它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试题题型等等。广西高考文科综合卷中地理科有11道选择题,2―3道综合题,而高中地理有两本必修教材,两本选修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但考试只考这点题量,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复习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因为我们手头上有《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我们的复习就是根据它里面所列出来的知识点有计划进行的。

2.实战演练、寻找感觉

高三每节复习课,我们老师会事先把跟这一节所要复习内容一致的历年各地高考试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去做。在课堂上,我们师生一起从课本找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就某一知识点高考是如何考的,让学生了解高考的题型。其实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让学生知道:高考试题是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

3.多渠道获取有关高考的最新信息

平时备完课改完作业,一有时间我们就上网去查找关于高考的信息,如某些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最新试题讲解,一些地级市最新的考试题目等,拿来以后进行细致的筛选,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复习进度,再重新组合试题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我们田东县教育局教研室就经常举行高三高考教研活动,如兄弟学校之间互相进行听课和评课活动,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高考复习。我们田东实验高中高三备课组经常外出听课,并在跟南宁二中、三中的高三老师的交流中学到一些方法,所有这些对指导我们的复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信息对于我们老师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首先,高考复习要有个总体的计划,复习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点复习,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考试大纲》中所有涉及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点过一遍,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漏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是针对高考常考点、重点难点、热点进行专门的复习和训练的,就拿我们地理科来说吧,我们只要突破以下几个问题(地球运动原理及现象、世界气候形成及分布、自然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等等)那学生的水平就会上升到比较高的层次了,完全可以应付高考了。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高考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复习。“预习、听课、复习、练习、考试、总结”是高考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虽然这六个环节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只要我们对它们引起足够的重视,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它所体现出来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1.预习

高三复习时间紧,所以每一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如果不事先预习,学生都不知道考纲的要求,听课的效果就不好,进而影响到复习的质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既浪费时间又消耗精力。因此,预习就是我们要走好的第一步了。

2.听课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一些学生自以为是,认为现在复习的知识是老师以前讲过的,所以没有必要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时候的学生是比较浮躁的,但我们老师不能任他们这样下去,我们应该耐心引导他们。其实,学生并不知道,高三老师讲课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了,而是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而且已经把这些知识联系到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去了,与高考更加接近了。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上好课。

3.复习

我们都知道学习过程中要做到:温故而知新,一步三回头。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牢牢的掌握。地理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有文又有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地理是很头疼的科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光有记忆或光有理解都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学好地理,只有把记忆和理解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地理科的特色就是有很多地图,因此要从看地图开始,只有反反复复地看,才能把地理知识融入到地图中,当学生能够把知识和地图自如地结合起来的时候,那学好地理将会变得简单了许多。再一次告诉学生,没有地图就不是地理。

4.练习

基础科试题都是单项选择题,所以平时我们练的也都是选择题。每一节复习课中,我们都会安排有5―8道题目给学生做。加上每周的限时训练和检测,我们的练习量是足够的。但光给学生做是不行的,我们老师要及时地进行批改,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评讲。在评讲的过程中,教学生一些做题的方法:排除法、看图法、比较法等等。当然了,试题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给学生做的试题都是经过备课组精心筛选的,既不花费学生太多时间又能达到训练学生的目的。

5.考试

高三频繁的考试,使部分学生对考试有抵触情绪。作为老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让每个学生珍惜高考备考期间的每一次难得的练兵机会。并且,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高考来考,认真填好答题卡上的准考证号码和考试科目,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不断提高应试技巧和把握最佳考试状态。

第6篇

一、科学统筹复习计划――高考教学教研工作的重要前提

近两年的“五严规定”和选修学科的等级选拔制使地理学科复习时间更紧、课时更少,如果没有周到的复习计划,那么复习课只能是“猪八戒脚踩西瓜皮,走到哪里滑到哪里”。因此,统筹安排高二到高三的教学计划,显得非常重要。

结合地理学科的初中地理内容、必修三个模块和选修两个模块特点,一般将有限的复习时间分成三个阶段(表1)。

(1)高二上学期直接进入必修1的教学(而不是像以往接着学习必修3)。因为学生刚进入选修地理班,易于管理,时间也较第二学期(有小高考压力)充足,因此,可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主攻地理学科中的难点(即必修1)。同时也有利于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避免像以前教必修3所带来的可学可不学的错误思想认识,以致影响整个后续学习效率。

(2)教材整合巧妙,时间高效利用。根据必修1和初中地理内容、必修3和《环境保护》模块的连贯性,在教学中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大大节约教学课时,并为高三的一轮复习提供后续时间保证。

在教研室的统筹以及经过2011年的实践体验,全市地理选修学科的教师基本达成共识,普遍感觉这样的安排较为科学合理,整个学习过程由自然基础―人文拓展―区域发展,符合地理学科认知规律,且各学期学习模块内容分界清晰。

二、重点指导课堂教学――高考教学教研工作的核心元素

课堂一直是教学的主阵地,尤其是目前选修学科的课时已大大减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局领导、教研室主任一直督促思考的焦点主题。为此,教学、教研工作也以此为主题多次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的交流研讨会,通过“同课异构”、“教学案评比”等活动,重点对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加以指导,并具体落实在教学案上。为达到低耗高效地教学,特别强调备课时应在教学案上下功夫。

(1)强调基础知识的系统实用。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中以基础为主,依据《考试说明》考点进行“拉网式”梳理,整合四种版本教材的优势,根据考试要求进行编排,不是教材知识的原形翻版,也不是大量琐碎填空的堆砌。对于考试说明中没有的内容可以舍弃,而对于考试说明中有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要补充,不能存侥幸心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事实上相当数量的高考题,也都是基础题的组合、加工和修改,离开基础的教学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在考试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也大多并不是因为能力的欠缺,而是因为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者是因为试题信息与基础知识脱节。

(2)强调主干知识的方法解读。纵观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不难发现,主干知识总是支撑着整个试卷,因此先研究高考试题,以高考试题为范例归类地理学科核心知识;再融入平时的备课中,以这些主干知识为教学重点,目标明确,理出复习思想和方法,整理在学案上;后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变式演练,要求学生狠抓实练,复习效果具体实在,不言自明。

(3)强调例题练习的精选分层。合理定位、分层教学是当前高考形势下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尤其是选修地理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但也有小部分学生较好,两极分化现象突出,平时上课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教学中也难以把握好知识的难度。因此,应充分利用教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形成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加强基础测试和训练。在练习部分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对较好学生适当进行培优训练,对中等学生则提高综合能力,对落后生则重基础督查。

精心选题、高效用题也是在时间较少的教学形势下较为有效的备课策略。题海太广、太深,学生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做大量习题,这就是教师主导作用和教学能力的充分体现。

三、抓实抓细质量分析――高考教学教研工作的有效抓手

结合每次的质量调研检测,认真做好试卷的分析总结工作,具体落实到单个考点、考题、班级、考生,极为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复习策略,这也是今年教研室工作的一大新举措。尽管每次数据分析、撰写材料较为艰辛,但这样的质量分析细致实在,有针对性、实效性。

例如,在两次南通卷质量检测后,均发现学生在读图、析图题类中仍存在审题不细、定位不准的问题,在人文地理答题套路上存在思路不明、表达不清的现象,在自然地理方面存在基础不牢、理解不全的顽疾,为此应对症下药,特别是第一类读图、析图题最易于在短期内调整,只需讲清解题思路,适当进行训练,学生极易拿分,2011年江苏地理高考卷中这类题所占分值比重不小,具体如表2。

四、渗透指导积累教学――高考教学教研工作的成功保障

第7篇

关键词:自主命题;高考地理试卷;备考建议

福建省自主命题的地理高考试卷,每年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遵循科学准确、规范公平的原则,重视对中学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很好地发挥了高考的甄别和正确导向功能,符合高校选拔人才和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自主命题很成功,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本人通过对福建省自主命题2009~2011年的地理高考试卷的研究,分析如下:

一、自主命题的地理高考试卷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自主命题的地理高考试卷每年都继承前一年自主命题的优势和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在试卷结构上有如下特点:

(一)测试内容重点凸显

据表1,测试内容重点突出表现如下:

1.重点内容不回避

自主命题以来,地理科试题注重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地球运动、气候、河流等最能凸显地理课程理科属性的内容连续出现;而农业、工业与经济等最基本的人类活动也连年出现。

由此可以看出,地理高考坚持不回避地理学科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体现了综合测试的内容效度,降低了猜题带来的后果,保证了地理学科独特科学逻辑的体现。

2.重点内容略有调整

近年来,所谓测试内容的重点,一般分值都在8分以上,在这种分值比例下考查,重点内容各年也有所调整。2009年与2010年人口、城市分值不高。2011年突出了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口城市,分别占13分和16分,这两项内容都有很强的综合性,适用综合能力测试,2011年地形的单独测试分值低。

3.重点内容占总分比重大

重点测试内容的比重一直较高,一般都接近总分值的3/4,2011年更高达85%,重点内容占总分比重大。

(二)图表配置特点

据表2,自主命题历年来图表配置特点如下:

1.图表配置覆盖全卷且分值总量大

自主命题以来,地理科分值基本上为图表所覆盖,只有个别选择题没有配置图表,体现了地理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大趋势。对于地理学科而言,综合能力测试必须主要依据图表为载体,才能考查空间分析能力和演变推理能力。

2.区域地图是图表的主体

自主命题坚持以区域地图为图表的主体,而且所占比重极大。区域地图的分值从66分上升到70分,2011年更达到74分之多。

3.等值线图的比重增大

自主命题以来,等值线图的分值呈明显上升态势,从2009年的22分到2010年的30分,2011年更高达66分。从等值线图所占区域地图分值比例来看,上升趋势更加明显,2009年约占1/3,2010年约占2/5,2011年占9/10。

4.统计图表是常用重点图表

自主命题以来,统计图表的分值虽然有所波动,但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在20%上下浮动。

5.其他图表轮流配置

自主命题以来,地球图、联系图等的图表分值呈下降态势,从2009年的20分到2010年的10分,2011年未有配置。

地球图的减少,体现了对地球内容能力测试要求的降低。剖面图的少用,体现出单一测试地形、地质分析能力的减少。

(三)思维能力测试要求高

据表3,自主命题历年来思维能力测试情况有如下特点:

1.能力测试十分重视

从自主命题历年逻辑思维能力的构成表中可以看出:除了计算等少数单一能力之外,地理学科常用逻辑思维能力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分值,连续3年来都占90%以上。从思维能力的配置来看,非选择题以比较复杂的综合分析、推理能力为主,但也有比较、判断等能力的考查。由此可以看出,地理科高考实质为能力测试,能力的内涵是逻辑思维能力。

2.综合分析能力占绝对优势

地理学科以综合性为学科特点,综合分析能力占逻辑思维能力的一半左右,是自主命题以来地理科能力测试的明显特点。综合分析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系统分析上,所用的分析框架不完全套用现成的知识结构,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根据所给图文资料和新的问题情境构建分析框架的趋势。

3.推理能力的测试有所调整

自主命题以来,推理能力测试在20分上下浮动;演绎能力占有一定比重;归纳能力即根据问题情境和所给资料,发现和总结地理时空规律,是具有创新意义的能力,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4.比较和判断能力占较大比重

比较能力保持在10%左右,判断能力从10%向20%提升,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中,并与比较能力相结合。可见比较和判断能力仍占较大比重,且有上升趋势。

二、今后高考备考建议

(一)加强主干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网络

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是由各种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等构成的。在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

(二)加强图表判读能力的培养

三年的高考文科综合测试中运用了大量的地图和图表。具体而言,要能够熟练分析和判读各种区域地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

第8篇

1.课本知识的学习

高中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课本编制分为必修1~3、选修5。对于课本的学习建议是首先熟悉目录,最好用大纲列出每学年所要学习的内容。高中地理主要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与能量变换、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运用以及自然灾害等内容。其中自然环境的整体与差异、人口与环境、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可根据老师提示的重点识记相关概念。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所以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可以将每一章节列出大纲以便宏观掌握,对每个重点章节进行重点识记,最好经常阅读课本以熟炼运用地理术语。

2.课堂知识的学习

课前要预习。可采取跳读、重点阅读黑色加粗字体,整体掌握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

课堂紧跟教师思维。可积极回答相关问题,既提高思维应变能力,又驱赶睡意。此外,还需认真对待课堂习题。

遇到不会的知识点一定要认真听讲。如果听完后仍然不会,千万不要停滞于此,做上标记,然后继续听课,课后找老师解决。

重视课堂最后几分钟。根据经验,一般老师在一节课的尾声都是讲重点中的重点,一定要耐心听老师讲完。

3.学习笔记的记录

笔记主要记录以下内容:课堂上讲的例题;老师补充的知识点;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老师多次讲到但自己仍不能记住的知识点。

另外,对于笔记的记录,许多同学存在误区,把整节课的时间都用于抄板书,还有的胡子眉毛一把抓,以至于顾此失彼。最好的办法就是课堂上跳记、略记,课后完善补充。笔记的一大作用就是为考试服务,在考前一定要复习记录重难点,为考试做好准备。

4.地图的识记

地图在地理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熟练掌握每一个可能成为考题的地图,对于地图的识记,只有多看多画,建议买大幅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贴于室内经常观看,反复记忆,最好对着自己看到的某个地方能联想到可能会出的题并作出解答。对个别地图可采取联想记忆、对比记忆的方法。另外,板块构造学说,地震、火山带的分布以及自然灾害带的分布等几幅图比较重要,需重点记忆。最好能经常用笔画一下,不求完整,具置正确即可。

5.纠错本的使用

纠错本中的错题要有价值。纠错本记录的应该是自己在平时的限时训练、周测、月考以及练习中不会做和做错的题,正确的纠错是将题目剪贴或摘抄到纠错本,然后重做此题,如果再次出现错误,应将错误原因写在旁边。纠错本并不是普通的错题集,而应使其变成一份经典的习题册,这就需要在排版上多下功夫,将同类型的习题归总到一起,比较分析,总结出规范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模式。切记,纠错本要多翻看、多重做、多总结!

6.重难点的理解

高中地理中地球运动是一大难点,对于地球运动知识,可能有些同学会很难理解,但是并不代表有关题目都很难。首先要有较强的积极心理暗示,不要看到题目就畏惧,在做这部分题的时候一定不能着急,理清思路(当然也要熟练掌握所有的计算公式和地理现象),如果实在不会,可以找几个有代表性的题找老师讲解,然后整理作为例题使用,多看即可。

7.心态和应战

第9篇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怎么写? 高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教学计划3篇,供大家参考。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1

一、加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教学

1.全面、扎实地复习基础知识

近年来,对基础知识要求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考查学生记忆基础知识或是再现基础知识,而是考查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但这并没有降低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反而有所提升,尤其是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应用在不断地加强。不直接考查并不意味着不考查,更不意味着学生不必要掌握,而是变相考查、深化考查。

因此在复习基础知识时,不应该是让学生记住地理术语、地理原理,关键是理解和应用。①认真、细致地复习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重要的地理理性知识。近年来常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情境和素材来进行考查,要求与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对地理概念教学一要准确、全面、系统,二要进行适当拓展。

②把握原理规律,重在联系应用

地理原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理性知识,是前人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理论概括。地理原理主要有地理事物特征的形成原理,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原理,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原理等。近年来对地理原理的考查主要呈现在分析应用上。

在复习地理原理时,一般先分析原理、总结规律,再结合实例、拓展运用,接着推理演绎、寻求步骤,最后强调难点,突破瓶颈。

2.把握主干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近年来,虽然考查的内容覆盖面广、但有些内容出现的频率和分值比较高,其实这些知识正是学科里的主干知识。为了提高备考效率,必须弄清教材的主干知识。高中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体现在:地理学科的知识观(地理学科特有的知识)、地理学科的价值观(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科的能力观(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图象图表技能)等。

二、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地理素养

1.构建思维模型,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区域地理学习模式、气候问题分析模式、日照图的分析模式、等值线图分析模式等。

地理学特征的思维品质是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把握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运动的特征,与地图关系密切。综合思维能力表现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过程。

2.重视图表分析,培养图表技能

地理图表是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201_年高考试卷全卷共有各类图表23幅,提高学生的图表技能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审图能力也是重要的地理能力。审图的一般过程为:①看图名定主题;②看图例锁定区域位置和地理要素;③看要素分布和空间联系;④分析、归纳、综合出答案要点。

3.注意创新意识,理解探究过程

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从201_年的试题中,可以看出,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是探究过程的理解和实践,体现了学习终身有用的能力和意识。

对地理事物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验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全过程,引导考生了解探究问题的完整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4.指导解题方法,突破论述瓶颈

首先是提高审题能力,包括审读文字的能力和审图的能力。审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要做到“因题制宜”,确定思路,做到三审:一审主题、二审材料、三审赋分。

还要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主语”——确定主题,认定答题方向;找“定语”——锁定概念内涵外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这也是常丢分的原因。

对综合题中的简答题,要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在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①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标明①②③④;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②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答案文字要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可以适当多答。

③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如自然的与人文的,有利的与不利的,等等,要全面考虑。

在平时要训练学生做到答题语言规范、一针见血、言简意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天气和气候”、“地形和地势”、“水利和水力”、“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土地和土壤”等,一定要能区分,否则就会词不达意。

三、平时教学关注身边、联系实际。

(1)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这一新课程理念,以及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在教学中要关注地方特色、开发乡土教学资源。

(2)关注地理科学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体现可持续发展,是教学中仍需大力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区域是地理科学的研究单位,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是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区域发展是地理科学的研究方向,因此区域也是地理学科试题的重点内容。热点性、新闻性的问题,不必专门设立一个专题,在复习到每一个具体专题时,都要有意识地联系和联想当今世界和中国发生了哪些与本课内容有关联的新闻事件,思考一下其中含有什么样的地理背景和地理意义。

四、二轮复xxx度安排与专题设置

(1)201_年2月至3月5日,复习完选修《海洋地理》、《环境保护》(各2个教学案),不再进行二轮复习。

(2)201_年3月月7日——4月30日,完成必修1、2、3的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要体现跨章节和跨版本的整合,不能照本宣科再来一遍。我们的构想是设置13个专题25个教学案:

①地球运动专题(2个教学案,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等基础知识1个,日照图解读与训练1个)

②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专题(2个教学案,地球圈层结构及地壳物质循环、海底扩张学说1个;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板块运动1个)

③大气运动及天气系统专题(3个教学案,大气受热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1个,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1个,气候特征、气候成因及气候类型判断1个)

④气候类型分布与自然带分异规律专题(1个教学案)

⑤水循环与洋流专题(1个教学案)

⑥自然资源及其跨区域调配专题(结合必修3及海洋地理、环境保护,2个教学案)⑦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专题(结合中国地理、海洋地理、环境保护,1个教学案)

⑧区位分析专题(6个教学案,工业区位类型与工业区位条件分析1个,世界和中国重要工业基地1个,农业区位因素(包括东北农业基地建设)1个,农业地域类型(包括亚洲水稻种植业、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乳畜业)1个,交通点线布局与建设热点1个,城市区位因素及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1个)

⑨人口与城市化专题(2个教学案,人口增长特点与人口问题和人口容量1个,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个)

⑩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2个教学案,水土流失(包括滑坡泥石流)与土地荒漠化(包括沙尘暴)治理1个,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包括五大湖、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长江流域等)1个)

⑾产业转移专题(1个教学案)

⑿空间定位专题(结合世界区域地图、中国区域地图,1个教学案)

⒀等值线专题(自然、人文,1个教学案)

(3)201_年5月3日——28日,综合模拟训练

(4)201_年5月30日——高考前,考前应试心理辅导,学生自主回顾、质疑问难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2

一.工作思路

遵照学校今年本期的工作计划,我们高三地理科在本期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取得2019年高考的优异成绩。

二.工作目标

1.上好每堂课,规范课堂教学。根据2019年考试说明,逐一落实考点。努力完成学校下荙的高考任务。上重点线的人数超过目标上本科线的人数超过要求上专科线的人数超过98%。开展培优和补差的工作关注尖子生力争在2019年的高考中再现地理学科的辉煌。

2.按质按量完成学校在创建工作中所下荙的各项工作。根据教学处和教务处各项工作计划高三地理科要求每位教师完成教育教学档案资料工作(包括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教案、听课本、积分册;教研组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报表;科组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报表、第二课堂活动报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80%以上的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覆盖率50%以上;能纯熟制作开发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3.按新高考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做到考点过关,能力过关。

三、工作要求

在第一轮复习中,坚持从严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必修概念系统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全面了解教材,掌握重点。

(2)突出主干,落实基础,做好用好概念系统化。

(3)留意总结,特殊是地理事现象、规律分析与归纳。

2、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掌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聪明。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按学校安排本科组每周于周三下午第八节在五楼教师办公室进行。

(2)上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留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总结课堂得失,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求进步。

(4)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年轻老师多向老教师学习,共同提高。

(5)遵照学校安排,坚持做好教学常规。

3、全面备考,习题精选、精练、精评

坚定执行学校提出的习题系列化教学要求,对试题要精心组合。从不同的习题难度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上合理安排学生训练时间。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留意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回元强调答题的规范化,地理语言的专业化。提高学生的解题析题能力。

四.工作措施

为荙到今年的高考目标我们高三地理科a组决心: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既要质量、又元数量。清楚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每节课,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还是以夯实基础为主,在高考中提高基础分;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科能力,力争提高第二卷的分数。为荙到这一目的,我们全体高三教师要齐心协力,

共同抓重点,释疑点,收集今年的高考信息。

2.切实搞好培优和补差的工作,培优工作主要由周、罗老师负责,对象主要以第一层次班的学生为主,清楚措施是:关注尖子学生答题的正确规范,上课加大容量;每两周训练一套高质量的模仿试题;与尖子生进行个别谈话

辅导。对基础较差学生的补差工作主措施是,按照考纲的要求落实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衡量高考的成败标准,但是,考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考生的思想负担过重,精神过度紧张,势必影响到考生的知识水平的畸形发挥。临考之际,良好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好的心态,不要使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患得患失,要培养他们大度的心理。

4.加强文科地理的教学,本期文科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轮专题复习任务、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深圳一模、二模和高考作预备。

5.配合各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科组及老师果断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__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

第10篇

摘要:以野学习为核心袁思想为导向袁良好的体质为基础冶的理念始终贯穿在高三的学习和生活中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袁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袁作为从事高三一线教育的教师袁更应该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遥针对如何有效教授高三地理的策略袁本文进行了重点分析。

关键词:高考地理;复习教学;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院G63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673-9132(2016)27-0230-109

教师应该把“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作为教学理念。教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其养成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高考,适应社会的需要。如何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是高中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是高三地理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如果到高三仍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到高考时肯定是要吃亏的。那么,如何教授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呢?

一、应该以引导为主

高考知识点多,而且分散,复习时间紧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学习计划。在引导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时,教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教学计划告诉学生,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与之相符合的学习计划。由于高考的很多知识都是以初中知识为基础,利用高中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解答,所以,在复习计划的制订时,应该以高一的地理课本为主,而高一的选修课则是把知识点深入化了。

二、应该使学生按照基本的备考环节进行复习

学习和备考的基本环节应该以“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这六个基本环节为主。可能这六个环节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真正能够掌握的学生却很少,而且,不管是哪种方式,最终都要回到那些老掉牙的教学模式上。但是,教师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下教授这六个基本环节,必须要从高三的应试角度出发,这样才易于被学生接受。渊一冤预习在高考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堂课的知识量都比平时大很多,如果不进行课前预习,那么学生可能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和速度,一堂课听得云里雾里,效果不好。各类试题,不管它以何种面目出现,无论它对能力的要求有多高,必须以基本知识为载体,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回归教材,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及其需要记忆的知识要“精耕细作”,要理解透、记得牢。如地球运动知识(主要是昼夜长短、晨昏线、地方时区时、正午太阳高度)、大气环境知识(包括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天气系统)、地球表面形态(包括板块构造学说、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和常见的环境问题。区域地理则侧重复习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资源等特征,同时要在掌握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的农业特征等。调查结果发现,真正会预习的学生不到1/6,这足以引起教师们的关注。渊二冤听讲高三复习阶段,部分学生可能认为老师上课讲的大部分东西都是会的,就不需要听老师讲了。其实并非如此,老师都是从事高三教育多年,尤其是在与其相关的教学上,基本上了解高考行情,知道会考什么、怎么考、考什么的几率大、如何进行应试教育等等。尤其老师在课前备课时,充分考虑了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精心制定相关教学方法,认真备课等。而且,在上课时很少停留在高一高二时讲基础的层面上,而是有所升华,从知识点中挖掘考点,所以学生应该认真听教师讲课。渊三冤复习复习是细嚼慢咽、取其精华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课堂内容,才能充分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才能学会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在地理学科方面,地图是重中之重,只有反复地看,才能将图中所包含的内容吸收。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复习,笔者认为每节课应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回顾。同时,每隔一段时间,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来检测同学们知识掌握的情况。渊四冤作业渊练习尧做题冤做作业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看问题找知识点、找出处的习惯。同时,要有足够量的习题进行练习,尤其是那些典型的习题,有针对性的题。历年考题就是这样,既反映了考试范围,又展示了考试的重点和方向,对于复习来说成了“无形的指挥棒”,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在历年真题中,课本后面的问题研究时常出现,这就要求学生要把它们作为典型例题来对待,老师要把它们系统地给同学们分析一下,而且要让学生清楚类型,将其归纳入库。渊五冤考试高三频繁的考试,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抱怨的情绪,甚至会有抵触的现象。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俗语,而且对待每次考试都像对待高考一样,找到应试的最佳心态,练为战,不为看,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考场上适应复杂的情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平时要养成记错题的习惯,反复地看,反复地做,找出错误原因,找出出错点,做到练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来对待考试,遇到困难,不要灰心丧气,调整好心态,积极主动地面对。当然,老师可选择适时、适当的时间出一套简单的题让学生做,看到好的结果适当进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渊六冤总结由于高三复习的内容多,一不留意,很容易掉进题海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总结,使学过的知识条理清楚,让学生的书本变薄。通过总结使知识点落实到图上,让地图成为联系知识的纽带。由于地图有重要的教学作用,而且高考考纲对地图的要求很严,所以,一定要利用好地图,把知识点有效地与地图相联系,使学生更容易了解掌握。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要一直以研究者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加上不断学习与探究,辅以新课标理念的指导,经过努力,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进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杨学弘 单位: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

第11篇

一、重视回扣双基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可将知识分为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即考纲中的“识记”类知识,如地理位置、地理数据、基本概念、基本图表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即考纲中的“理解与应用”类知识,如各种地理判断能力、分析表述能力等;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与思维”的知识,即考纲中的“综合与迁移”类知识,如分析、判断、综合、表达的方法。就应考能力养成而言,三类知识所起的作用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应考能力的依附和能力表达的基本元素;程序性知识是应考能力的养成和提升的基础,二者构成了所谓“双基”;策略性知识制约着学习者思维水平的高低,决定知识的迁移、创新能力。纵观近年来高考文综试题的特点,丝毫不回避学科主干知识,“双基”类知识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如09年高考试题中“双基”类知识的直接考查占了 50多分。“双基”类知识淡忘率高,回生现象明显。因此,二轮复习期间将“回扣双基”置于突出地位是必要的。这些年,我们采用学案导学法,即老师先将各个专题“双基”知识进行全面梳理,依据考纲要求筛选出“双基”内容,然后制成学案,学案内容包括填充式知识体系和体现基本技能的训练题组,利用一课时时间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重视整合知识

专题的具体内容往往散落于教材各章节中,一轮复习中虽然进行了针对性的识记和应用训练,然而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缜密性、系统性和空间贯通性的发展。分析近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命题,特征之一是以某区域设置情境,突出了综合意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如09年高考试题中的“台湾海峡地区”“环渤海地区”等,这些区域问题对应着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可见,专题复习中整合知识、构建体系非常重要,是二轮复习的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类似性原则,一个专题必须是由相关或相似地理现象经过提炼综合而成。②重点性原则,构建专题应以重点知识为核心,如时间的计算、季节性地理事象等。③创新性原则,构建专题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新组合,而是要有创新性,要用新的视角来设计专题体系。如高考中常常考查某农作物的相关知识,可设计该作物的地理生长环境、全球分布规律与具体分布、农事活动等专题。④理性认识原则,章节体系重在基础知识的表述,尤其对地理概念、地理理论、地理特征只作一般描述,不作深入分析和阐释。而专题体系则大不相同,重在从理论上认识分析。如分析各种因果关系,透过地理现象发现其本质,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阐释地理概念的含义,分析地理结论的依据等。⑤灵活性原则,专题体系不受课本教材体系的约束,专题体系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自然地理的综合、人文地理的综合,也可以是二者的大综合。专题体系的内容更是不拘一格,可以是专门论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也可以是专门论述各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等。

三、重视拓展知识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难度层次分明,凸显出考试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取向。随着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为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课程评价提供了指导。课改必然波及考改,高考命题也会顺应课程改革需要,体现新课标理念。“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题”是文综能力测试的主要方向。如09年高考试题中第2、4、6、8题的考查,皆体现出知识和思维的拓展性,尤其是第二题中提取A市位于82.5°W经线以东的西五区这一有效信息,体现尤为明显。因此,新教材中具有前沿性的内容应给学生适当补充、拓展。

四、重视关注热点

高考试题侧重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渗透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使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如08年高考第7题以北京奥运会和奥运圣火为素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这一基本的自然地理问题。通过创设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情境,增加了试题的可读性和鲜活性。象近年经常涉及的三农问题、五大经济圈、大型工程、城市化、能源安全与调配、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中部崛起、绿色GDP、极地科考、区域经济合作等应及时渗透于各专题复习中。

五、重视提升能力

近年高考文综试题注重能力测试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将能力培养落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头绪纷杂,不易操作。针对地理学科特点和高考要求,应考能力的培养应注重知识的整合,构建主干知识的结构,分层突破,查漏补缺,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知识内在的线索和规律,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更加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同时加大训练量,让学生感悟答题技巧,培养和提高应试能力。在专题设置上既要突出主干知识的覆盖,也要照顾现实热点问题,要注重专题立意的新颖、创新与教材知识、原理的巩固、再创造、整合提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具备结合实际进行自然、人文、区域特征的分析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适应高考。

六、重视训练反思

通过定时定量的课堂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原理,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达到练规范、练速度、提高技巧和答题能力,这个环节可以说是整个二轮复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训练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各种地理图表解读、分析和应用的能力。地理图表的正确解读和分析往往是解答地理综合性试题的先决条件。在近年的地理试题中,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变式图”“叠加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和“区域图”以及“景观图”等,可谓无图不题。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所以在专题的训练中要求学生能做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在大量的习题训练之后,一定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意识,教会学生学会反思,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做题之后,要反思这个题目具体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上有没有漏洞?要反思该题考查了哪些能力,自己在这几种能力上有没有欠缺之处?还要明确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自己能否对问题答案提出质疑,能否联想曾经做过的类似题目,本题的易错之处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或更好的答案?通过这一个题目的练习,能否总结出相关的解题规律和技巧,解题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在经过这样经常性的反思和拓展之后,不断提炼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提高学生复习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12篇

1.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大胆创新。而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无论是内容结构的建立、素材与案例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还是内容呈现方式的确定,都以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参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宗旨。教学中应充分体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材中的活动题、思考题、阅读题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的导与学。新课程理念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即由主角变为配角,在教学活动中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让学生走到前台,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例如: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海水的盐度和温度的分布规律,世界著名的渔场的分布及成因等重要原理和规律的落实,在课堂中让学生去主动地分析归纳,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

二、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高考试题,把握复习方向,使教学有的放矢

高考信息把握正确,方法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必须注重高考信息的收集。教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必须把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渗透在备课里,体现在课堂上,落实在训练中。

1.紧扣教材,注重“双基”。高考试题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打好基础是搞好高三复习的关键,我们在复习中必须以说明为纲,站在高考层次上把握教材,利用教材,即依托教材又高于教材。要以课本为本,但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是在对课本内容的加工、组合和对课本的挖掘、引申的基础上并吸收鲜活的实际而命制的。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复习中要用好教材,要沿纵向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概括与提炼,加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和组合。

2.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在形成知识体系上下功夫。建立以单元或专题的知识体系,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这样在做题时就能由题目提供信息,从记忆系统里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取与题目的要求构成最佳组合的信息,优化做题过程。

3.立足能力培养,将其落到实处。在复习中应抓住两大环节——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对知识的应用。在知识的理解掌握方面,重点要抓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因为读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水平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4.注重地理思维方法培养。近几年的高考,重视考查地理思维方法,注重方法的应用,注重考查考生应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方法考查、知识与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以重要地理观念为主体,突出在知识网络高起点处,新颖不落俗套,但又遵循《考试说明》,贴近课本内容的试题。因此我们复习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突出地理思维方法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地理思维方法,每类题型及应注意的问题。

5.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考查探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深化高考地理科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地理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用地理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去探索新的地理知识,用身边的知识推理相似的知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课堂复习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1.进一步完善“复习”的教学模式。高三复习的最终效果要体现在学生学会上,以学法改革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复习的全过程。复习目标又可分解为知识目标、方法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这是我们教师每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就更需要我们根据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很好设计教学。这三个层次的问题是:①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及其应用;②基本方法的体现及适度的联系、组合;③知识的连接、联系及灵活运用,知识体系的建立。

2.练习课的教学,建议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选好题,题目不能盲目地选用。更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要精选,要恰到好处,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真正达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第二,讲解时,可采用“题意变迁”法,精讲一题,再由此题“变迁”。通过变换条件等,就变成了另外几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