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思想政治表现

教师思想政治表现

时间:2022-08-20 14:43: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思想政治表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思想政治表现

第1篇

 

一年来,本人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无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本人爱国敬业,公平执教,热爱工作,尽职尽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对工作从不敷衍塞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能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谦虚谨慎,尊重同志,在工作中碰到问题都能主动向同事请教,主动沟通思想,能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第2篇

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首先,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做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

显然,教师如果只倾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教学企盼相反。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折扣”的执行《大纲》,不利于《大纲》的真正落实。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其次,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顺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

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

第三,要变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单向性”为“多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三就是教学中的“民主”与“平等”、“和谐”。师生教学的交往相当一部分处于“单向性”、“一言堂”。这种单向性突出的表现为两大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由教师一灌到底,来不得学生的应有活动;

二是教师听不进学生独立的、有益的、新颖的思想认识和观点看法,教师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理解的绝对权威,教师没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是搞演说、发指令、提要求、查结果的监督人,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淹没了活跃的学生思想和聪明才智。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器。这种教学,学生感到压抑,教师也十分疲倦,缺乏活力与生机。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做到师生交往的“多项性”。政治教师应明确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性,放下架子,改进教法,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家长式教学,不断探索出符合师生多顶交流的好方法、好举措,大胆创新。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和意志信心方向的相鼓励就能更好的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最后,变教学情感的“消极性”为“积极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误区之四,就是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冷漠”,缺乏应有的学习愉悦与激情,表现为情感的“消极性”。这种消极性导致了教师上起课来“没劲”,学生学起课来“乏力”,教学空气沉闷,学生学习欲望低落,教学效果差。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自身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理论的阐述,本身就较为枯躁,为此,如果不消除学生情感上的“消极性”,实现朝“积极性”转化,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3篇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 问题

首先,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做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显然,教师如果只倾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教学企盼相反。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折扣”的执行《大纲》,不利于《大纲》的真正落实。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前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赞科夫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同时要得到一般发展。

限于智力开发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具有多重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事实上,政治课教学如果在目标上存在“单一性”“低标准”“小范围”,就自然地捆住教师的教育思想,限制了教学思路,就会阻碍学生各方面能力和个性心理的发展。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目标上应注意“全面性”和“高要求”。

政治教师要在每堂课教学中想方设法努力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和心理素质水平得到提高:“高要求和全面性”的压力下促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成熟、走向新的境界。

其次,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顺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学生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不顺心的心理状态,更好的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健康、稳步的发展。

最后,变教学情感的“消极性”为“积极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误区之四,就是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冷漠”,缺乏应有的学习愉悦与激情,表现为情感的“消极性”。这种消极性导致了教师上起课来“没劲”,学生学起课来“乏力”,教学空气沉闷,学生学习欲望低落,教学效果差。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自身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理论的阐述,本身就较为枯躁,为此,如果不消除学生情感上的“消极性”,实现朝“积极性”转化,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事实上,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赞科夫说得好,“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靠多次地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自身对马列主义的笃信程度,对政治理论传授热情的高低,以及对政治课教学技巧的掌握驾驭水平直接牵动着学生的情感。政治教师若能坚信马列主义、思想的真理性,热情饱满地投入课堂,具有娴熟的艺术教学手段,就会激发学生对学生政治理论的强烈需求,产生对政治课的教学的兴趣、愉快、满意、欢乐等积极的教学情感,这种情感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列宁同志也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要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情感。为此,学生消极情感务必消除,积极情感一定要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一位教育者说得好:“每一个干练的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从事于教学,犹如高手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感情上琴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之。”思想政治课教学若能做到既有理智的增益,也有情趣、道德的熏陶,又有艺术的感染,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得到升华,那么这样的教学一定取得理想的成效。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教学心理误区值得人们深刻反思。政治教师要有意识的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于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跨越心理误区,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新的飞跃。

第4篇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思想政治教师 基本素质

在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不断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互渗透融合也进一步加强,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师到底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一、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新课程理念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课程改革中被关注的焦点问题,思想政治教师尤其更应该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思想政治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学问之道,更要传授做人之道;既要解攻书之惑,更要解成长之惑”。要用自身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影响和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灵魂要靠灵魂来塑造,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必须有高尚的灵魂。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思想政治教师基本素质的根本,对思想政治教师其他方面的素质起着导向作用。

(二)科学文化素质。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从课程价值到课程目标、从课本内容的选择到知识呈现的方式、从课程的结构到对课程的评价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体现出时代的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对思想政治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有学科专业知识以外的广博的文化知识,因为加强教育的综合性、整体性,促进文理结合、理工结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因为教师必须将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便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关知识,这是信息时代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师的基本条件,也是使思想政治课更直观、更生动的需要。

(三)能力素质。

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交往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与传统的旧课程相比,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一系列的新理念,加之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不少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这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师不但要掌握渊博的学科专业和现代科学知识,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能力素质,善于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把知识教给学生,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思维、概括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四)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表现在教师身上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意志品质、情感过程、职业兴趣、智力、能力、人格特征和教育信念等。思想政治教师在心理素质方面,尤其要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有善于团结协作的能力,有面对困难不怕失败,承受挫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能力。

二、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师基本素质的几点思考

(一)不断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不断更新,这是由于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要精通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准确地讲授教材,并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因为各门学科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只有不断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切实转变课堂“教”的方式,真正有利于促进“学”的方式的转变。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是如此。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形象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通过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树立科学的教学方法论,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论,树立科学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论,把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且在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时,贯彻“启发”、“发现”的原则,打破原有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组合。当然,教师也不能简单地为了方法而方法,而要讲求实效,力求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真正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教学风格。

(四)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加强在职教师培训。

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应重视思想政治教师的继续教育,要通过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观念、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技能、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思想政治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更新和拓展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自身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 要:纵观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实现最大价值。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 误区

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学过程“五要素说”分析而论,包括“政治教师”DD“学生”DD“政治教材”DD“教学手段”DD“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五大要素。教学过程的“五要素说”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理论是难能可贵的。纵观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实现最大价值。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首先,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做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

其次,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大量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师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学生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不顺心的心理状态,更好的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健康、稳步的发展。

第三,要变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单向性”为“多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三就是教学中缺少“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师生教学的交往相当一部分处于“单向性”、“一言堂”。这种单向性突出的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由教师一灌到底,来不得学生的应有活动;二是教师听不进学生独立的、有益的、新颖的思想认识和观点看法,教师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理解的绝对权威,教师没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是搞演说、发指令、提要求、查结果的监督人,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淹没了活跃的学生思想和聪明才智。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器。这种教学,学生感到压抑,教师也十分疲倦,缺乏活力与生机。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做到师生交往的“多项性”。政治教师应明确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性,放下架子,改进教法,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家长式教学,不断探索出符合师生多项交流的好方法、好举措,好路子,大胆创新。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和意志信心方向的相鼓励就能更好的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最后,变教学情感的“消极性”为“积极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误区之四,就是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冷漠”,缺乏应有的学习愉悦与激情,表现为情感的“消极性”。这种消极性导致了教师上起课来“没劲”,学生学起课来“乏力”,教学空气沉闷,学生学习欲望低落,教学效果差。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自身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理论的阐述,本身就较为枯燥,为此,如果不消除学生情感上的“消极性”,实现朝“积极性”方面转化,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事实上,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赞科夫说得好,“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靠多次地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自身对马列主义的笃信程度,对政治理论传授热情的高低,以及对政治课教学技巧的掌握驾驭水平直接牵动着学生的情感。政治教师若能坚信马列主义、思想的真理性,热情饱满地投入课堂,具有娴熟的艺术教学手段,就会激发学生对学生政治理论的强烈需求,产生对政治课的教学的兴趣、愉快、满意、欢乐等积极的教学情感,这种情感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列宁同志也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要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情感。为此,学生消极情感务必消除,积极情感一定要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一位教育者说得好:“每一个干练的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从事于教学,犹如高手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感情上琴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之。”思想政治课教学若能做到既有理智的增益,也有情趣、道德的熏陶,又有艺术的感染,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得到升华,那么这样的教学一定取得理想的成效。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问题,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学心理误区值得大家深刻反思。政治教师要有意识的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于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跨越心理误区,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何宗本;;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禹丽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J];知识经济;2008年08期

第6篇

【关键词】政治教学;思想道德教育;德才兼备

1. 建立新型的思政课教育体制

作为政治课教师,我们在不断探索新型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体制,这种体制的具体内容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时事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任务。

具体做法是:

(1)制订思想政治(品德)课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订“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2)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3)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2. 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1)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尝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4)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3. 建立知行统一的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1)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2)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3)综合评定:由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评定的等级和行为考核评定的等级进行综合考虑,评出学生一学期思想政治(品德)课总的成绩,也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第7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

在我国现阶段中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程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特别是其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弊端,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不乐观的局面。

一、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艺术的表现概念以及相关意义

通过我国相关专家领域对思想政治教学艺术的相关探究成果的研究,来对其中的教学艺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对其中有待完善的部分进行相应的探索、改善。

(一)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艺术相应的表现概念

1.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的表现涵义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目的和相应任务进行最大程度的实现,同时借助对教育对象所具备的思想理念以及政治看法、道德素养等具备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性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把握,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得到更加灵活化的改革创新,则是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相应的表现涵义。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艺术得以表现的主要内容则在于其方法艺术中的基础性,例如,语言的方法形式以及疏通性的方法艺术,还有其艺术中的职能性也显得尤为重要,能对相应的决策进行最为高效的判断,并且可以准确的把握住合适的良机,能够增强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以及活跃性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相对的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能对教学时间进行充分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存在对效果进行全面的强化。另一方面要对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表现的内涵进行全面的掌握,其中有两方面必须具备的要素。第一,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方式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教学方式以及艺术的前提条件下,中学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则相应的缺失较为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得其科学中的方式及艺术性都不能得到相应精确化;因而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相应开拓和艺术性都能够将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进行全面的呈现。所以要求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模式来对艺术教学的模式进行有效的集合,从而进一步的将教学的成效性进一步的提升。第二,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艺术性与文学创作性质下的艺术性有着本质意义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艺术性质将抽象的理论全面的具象化,使受教育的人员能够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认知;其中理论性的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性内容,在对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对艺术性教学进行应用要要针对相应的原则进行全面的贯彻遵循,要将其中的科学意义和价值意义进行高效的整合,能充分满足人们相应的需求,能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有着积极意义的引导,具备一定程度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一具有指导价值的理论可以最高效的将人们对于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进一步的加强;在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新课堂中,教师要对理论中的科学意义进行全面的展现,从而将其中所蕴含的艺术性质进行表达;从其实质意义方面来看,在中学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技巧性的将其中的创新意义和活跃度进行淋漓尽致的体现,实际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教育模式相应的提升至艺术的高度,使得其教学的成效性能够得到全面整体的提高。

2.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呈现特征

首先是其表现方面的审美特征。和其他方面的艺术模式有着同样的特性,具备着过于生动形象化的语言,都能使读者产生感情方面的心理共鸣,并深陷其中将相应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在另一方面也是内在美以及外在美这两者最为高效的整合,全面的将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进行最完美的呈现。其次在于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利用最为灵活的方式来进行展现,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主体思想加以掌握,对其中的情感美加以体会,其中渗透性是展现思想政治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通常表现在现代的生活中以及现代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将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进行最大程度的改革创新,将人们的创新意识以及主体意识、自由倾向进一步的最大化拓展,将我国相应的社会意识发展形态以及的教育思想进行全面化的呈现。另一方面还在于其中所存在的复杂特征,由于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而有着相应的复杂特征;虽然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能将其内容进一步的具象化,将其成效性最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尽管如此,对某一部分的个体来说,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所以在中学思想政治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个体审美能力以及鉴赏水平的不同,使得其教学进程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因素。

(二)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得以呈现的意义

首先是中学思想政治其课程性质的主要要求。在《课程标准》中曾经明确的强调在中学生接受思想以及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必然的途径,因此思想政治的教学课堂有一定性的关键地位以及意义。是人文社会学科以及德育课程以及其他很多因素的有效集合,其核心部分的价值意义在于能够将思想进行基础性的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特性和特殊性质都能得到全面化的展现,将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实效性以及高效性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其次在中学生的思想特性以及接受程度方面,对于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呈现有着必然性的意义存在。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针对思想政治教学这一门课程,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则是强烈的渴望更深刻的对思想政治展开学习,第二则是采取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第一因素的学生普遍都坚持认为在自身的成长、学习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将学习者本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社会因素的辨识水平进行培养提升;但是第二因素的学生普遍都对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保持着敬而远之的心情,认为其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太过于枯燥乏味,不能对自身有过高的帮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普遍都是采取应付且敷衍了事的态度,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中学生普遍思维运转都过于灵活,且其思想动态化并且都充斥着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现阶段中科学技术手段都日趋先进发达,使其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学生都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以及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将教学方法进行最大程度的改革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将相应的教学艺术特征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在提高中学生的德育成效性方面能够充分的展现其教学艺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方式以及生活水平都得以提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道德意识等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在这种背景因素下,教师要加强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能够使得价值取向在发展过程中能在正确的轨道下发展,将教师本身的教学价值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都能得到全面整体的展现。

二、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现状提出的相应发展战略措施

(一)将课堂的有效性渠道进一步加强

在中学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道德意识得以加强培养的实效性渠道主要就在于将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新课程加强,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渠道中,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有着核心意义。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努力才将教学课堂进一步的打造,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本身的主置,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将学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无论是从教学模式或者是教学方式方面、教学理念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模式等都加以重视,使得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教学有效性以及教学实效性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提升。

(二)将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的改革创新

通过对教学途径长期不断的探索研究发现,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过于将教学过程中的严谨性以及系统性、逻辑性思维注重强调,失去了对学生本身性格特点的探讨以及对时代性特征的研究。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有着一定程度的实践性意义以及开放性意义,在当前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难免会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因而很容易导致知识的教学和时代的发展轨道有所偏离。在这一背景因素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全面的提高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视程度,充分意识到知识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践,因而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准则进行全面的贯彻落实,注重学习中的技巧方式。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趣味性,使得学生可以全面的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增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意识。同时教师还有注重对课堂稳定因素的有效控制,使学生能身处于稳定的课堂下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将学生的视野以及思维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拓展,来增强教学课堂中的高效率以及高质量。

(三)针对教学方式的改善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有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引导性的作用,同时还有着营造活跃性课堂氛围的重要作用。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这一课程内容中,虽然有着相应的严谨性以及逻辑思维的理论知识,但是活跃积极的内容转换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要充分的改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枯燥乏味的负面教学氛围,将课本的讲解性相应的减弱,使中学生能拥有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以及自主能力,使学生的社会人文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意识都能够得到加强。教师应该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的丰富多元化意义,坚持对每一种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转换应用。首先要善于对教学的课堂情境进行构建,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并且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其积极性;其次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学习准则进行贯彻落实,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时代特征的影响作用,使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于当下发生的时事政治,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使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能得到加强;同时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将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意义提高,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都能够进一步的具象化,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应的加强,将思想政治的主要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完美的完成,推动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三、结语

中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意义,尽管在现阶段中部分的教学成效依然差强人意,但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以及相关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增添了现实意义,在为我国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大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探讨[J].考试周刊,2012(66).

[2]皮芬.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J].新课程导学,2013(24).

第8篇

摘要: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时事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任务。

关键词:政治课 德育 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本文仅从学校德育工作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学校德育的手段与方式,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学校德育的内容等具体层面进行探讨,并寻求对策,以有利于以后的中学德育实践。

1 建立思想政治课“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1.1 制定思想政治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政治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1.2 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1.3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2 建立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2.1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尝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 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2.3 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4 上好思想政治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3 建立思想政治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3.1 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3.2 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第9篇

    一、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意识

    中学政治教师角色是中学政治教师在中学生教育中的地位与身份,主要是指国家、社会、其他职业群体对中学政治教师行为的一种期待,以及中学政治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应有行为的认识,它是教师在实现与其中学政治课程教育者的身份、地位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与教师个人对中学政治教师预期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1.类角色意识

    类角色意识是类主体从类的角度对角色内容的反映。中学政治教师角色意识的存在首先是对教师类角色意识的需要和接受。教师是依靠角色赋予的力量才形成其主体定位的,教师角色意识体现着教师的类角色本性。相对社会其他角色而言,教师的角色意识与角色定位具有较强的职业特点,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建立现代思维方式、掌握创新教育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把握教育规律和方法、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热爱学生并具备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等。对于中学政治教师来说,类角色意识表征着这个群体作为社会独特的类群体的生存理想与特定身份的追求和认同,以及对该群体所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是全体教师所共同具有的角色意识。

    2.群体角色意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当课程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随着相互影响的增加而逐渐形成了带有专业性的角色意识时,便具有了教师群体角色意识的特征。在中学政治教师群体中,这种群体角色意识突出表现为中学政治课程对教师的角色要求,这种角色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中学政治课程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功能,并对这一群体的教师角色意识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也决定了中学政治教师群体的角色内容、角色功能、实现途径等,并体现在其完成课程的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之中。它所体现的是一种课程的价值取向,并表现出课程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特点。因而,中学政治教师在兼具传统教师职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和技巧时,更要体现出其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与坚持。也就是说,中学政治教师在扮演好其他课程教师职业角色的同时,更要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群体特性,表现出中学政治教师群体内部教育思想与职业追求之间的联系。其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基本素质培养的要求、教师职业特性是这一群体连接在一起的强劲纽带,这种连接内含有当下中国社会发展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连的诸种关系,包括中学政治教师群体同教师个体、学生个体、教育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个体角色意识

    教师的个体角色意识是教师个人对职业内容的解释和运用,反映的是教师个人对教育问题的价值取向与价值选择,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种个体角色意识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对中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规律性认识中形成的。

    在教育实践领域,如果教师具备了较强的个体角色意识,不但能较快认同和接受课程的社会角色期待,而且能够创造性地完善社会的角色期待,使个人角色意识和社会期望达到有机统一。与其他专业教师不同的是,中学政治教师的个人角色意识是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体悟,根据自身的能力与条件及面对的职业情境,经过内化后形成的切合自己职业需要的个人角色意识。这种自我建构融入了教师的创造性,其中包括对个人所具有的智力和知识的认知、思想政治素养与能力的认知、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心理认知与参与意愿、对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的处理能力、自身人格品质的自觉等。

    二、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定位是教师角色意识的综合展现。从整体来看,教师的类角色意识与个人角色意识更多地趋同于群体角色意识,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在充分诠释课程主旨、发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同时,也要使教育教学活动满足课程、学生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最终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1.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传播者

    中学政治课程专门为中学阶段的所有学生设置,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反映出国家对中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统一要求。它是基础教育国家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方向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课程本身已构成了一种价值体系,是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在中学政治教育中的一种价值宣言。

    课程意识形态功能的指向对象是中学生的价值观念系统,其核心内容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具体包括引导中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其能够全面认识并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其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只有坚持主导意识形态的核心品质,才能确保真正实现课程的价值目标。

    中学政治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肩负着坚持和巩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在课程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中国化的最新成就及其他先进的人文社科知识引领中学生的重任。使国家主导意识形态成为学生知行的指导、建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准则,这也是教师必须坚持的教育引导性职责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当今价值取向多元发展的趋势下,教师要做坚定的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和观念,帮助中学生在多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中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通过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培养独立品格,形成自己的观念,树立自己的理想,确立自己的信念。教师必须做到教育过程中主导价值的贯彻落实并尽力实现其教育意义,与此同时表明自己的价值追求。

    2.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是社会对中学政治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教师角色定位的过程,本质上是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这是社会、学生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

    因此,教师要适应社会需求,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中学阶段是培养人们良好的品格、积极的意识、正确的观念和坚毅的意志的最佳阶段或关键时期。”美国关于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政治人格是在人生的早期——青少年时代形成的,成年人的思想意识与政治行为取向是其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政治价值观和认识能力的逻辑结果。进入中学时期后,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迅速发展,能够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原则进行逻辑推理,对社会的政治角色、政治过程、政治制度有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以此代替原有的感性认识。因而,教师对学生现在和将来的思想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要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既要尊重学生个体的思想权利,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面对转型期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的价值选择中,对其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存在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现价值的传达与交换,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使其获得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能力,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3.教师个人职业生命的规划者

    角色定位溯源于角色自身经历中的真实体验。强烈的类角色意识、深切的群体关怀都植根于其亲身的职业体验中,使其在丰富而真切的经历中建构出角色定位。因此,在研究对教师个人角色定位的影响因素时,除了关注社会需求与课程文化外,我们还必须关注教师自身职业历程与体验的影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通过现实而生动的职业历程才得以产生出丰富的教育思想,其职业历程也才能被赋予角色行为的生命力。

    与其他课程功能不同,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引导人的思想发展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课程设置的社会价值来看,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与复杂的社会思潮,社会赋予了中学政治教师更多的责任,要求中学政治教师根据国家与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调整自我角色构想,达到社会所期望的需求水平,从而提高其角色胜任能力。同时,中学政治教师作为特定的社会群体,在担当培养中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中,要履行角色义务,培养符合国家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要满足中学生健康发展的要求,这也是实现教师个人价值的保证。教师要满足课程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好职业生命发展的规划者。

    三、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角色定位直接体现在教师的职业素养上。中学政治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而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学生思想发展特点需要的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所强调的正是“知识理性、道德情感和审美判断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应该以此为方向,并且要从实践层面落实这三方面的内容。

    1.对的坚定信仰与扎实的专业知识

第10篇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学过程“五要素说”分析而论,包括“政治教师”――“学生”――“政治教材”――“教学手段”――“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五大要素。教学过程的“五要素说”虽然不是最为科学的教学论观点,但它所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理论是难能可贵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101-02

纵观当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首先,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做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显然,教师如果只倾2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教学企盼相反。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折扣”的执行《大纲》,不利于《大纲》的真正落实。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前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赞科夫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同时要得到一般发展。

其次,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顺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学生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不顺心的心理状态,更好的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健康、稳步的发展。

第三,要变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单向性”为“多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三就是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和谐”师生教学的交往相当一部分处于“单向性”、“一言堂”。这种单向性突出的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由教师一灌到底,来不得学生的应有活动;二是教师听不进学生独立的、有益的、新颖的思想认识和观点看法,教师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理解的绝对权威,教师没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是搞演说、发指令、提要求、查结果的监督人,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淹没了活跃的学生思想和聪明才智。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器。这种教学,学生感到压抑,教师也十分疲倦,缺乏活力与生机。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做到师生交往的“多项性”。政治教师应明确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性,放下架子,改进教法,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家长式教学,不断探索出符合师生多顶交流的好方法、好举措,大胆创新。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和意志信心方向的相鼓励就能更好的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最后,变教学情感的“消极性”为“积极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误区之四,就是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冷漠”,缺乏应有的学习愉悦与激情,表现为情感的“消极性”。这种消极性导致了教师上起课来“没劲”,学生学起课来“乏力”,教学空气沉闷,学生学习欲望低落,教学效果差。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自身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理论的阐述,本身就较为枯躁,为此,如果不消除学生情感上的“消极性”,实现朝“积极性”转化,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事实上,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赞科夫说得好,“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靠多次地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自身对马列主义的笃信程度,对政治理论传授热情的高低,以及对政治课教学技巧的掌握驾驭水平直接牵动着学生的情感。政治教师若能坚信马列主义、思想的真理性,热情饱满地投入课堂,具有娴熟的艺术教学手段,就会激发学生对学生政治理论的强烈需求,产生对政治课的教学的兴趣、愉快、满意、欢乐等积极的教学情感,这种情感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列宁同志也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要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情感。为此,学生消极情感务必消除,积极情感一定要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一位教育者说得好:“每一个干练的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从事于教学,犹如高手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感情上琴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之。”思想政治课教学若能做到既有理智的增益,也有情趣、道德的熏陶,又有艺术的感染,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得到升华,那么这样的教学一定取得理想的成效。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教学心理误区值得人们深刻反思。政治教师要有意识的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于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跨越心理误区,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新的飞跃。

第11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被淡化,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思想过于功利化,优先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教学方式过于僵硬,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充斥着空洞的说教,缺少耐心的疏导和启发。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另外,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比较复杂,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呈现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现象。因此,面对当前这一复杂问题,加强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探索,不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而且还能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虽属于不同学科,但是教育目的存在交叉现象,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进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另外,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促进。因此,高校教育过程中将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综上所述,能够清楚地看到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但是十分有必要,而且确实可行。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探讨

(1)教育观念方面

高校教师教学活动实践中应转变观念。首先,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其次,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反之,心理健康教育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高校教师应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另外,教师还应能明确区分思想与心理问题,并对通过学生的外在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地辅导学生。

(2)教育内容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应适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重向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延伸。例如,可以将心理健康知识纳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吸收思想政治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

(3)教育方式方面

(a)利用课堂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首先,教师在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应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知识讨论中,使其养成正确、健康的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观念;其次,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设有关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以此实现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结合。

(b)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21世纪是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应善于借助计算机技术,不断探索两者结合的新思路。互联网具有很大的虚拟性、隐蔽性、平等性和自由性,学生在互联网面前能够比较自由、大胆的表达自己的郁闷、烦恼等,能够自由地释放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同时,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各种观点交流的真实性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善于利用互联网,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进而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与心理状况,有的放矢的对学生提高教育指导或咨询工作。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网站或QQ群等方式,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打破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

总之,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结合,不但改善了传统教学方式枯燥乏味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增强了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与真实性,提高了教学活动效率。要求教师努力寻找计算机技术和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点,通过构建网络教育体系实现两者的结合。

(c)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校园文化较为突出的优点在于其具有强大的载体功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应注重利用这一载体功能。因为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不仅能缓解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中产生的压力,还能起到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养成较好的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素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高校教师应善于利用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举行有关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咨询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减轻学生思想与心理上的压力,使学生尽早走出阴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进而塑造积极向上的完美人格。

三、结束语

第12篇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幽默性语言艺术的含义

幽默源出于拉丁文Humor(原意是动植物里起剂作用的液汁),今引申为语言交谈的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幽默艺术,主要是指用可笑的形式表现真理和智慧,用谐趣的手段来揭示事物的矛盾和本质,使语言信息的传递与转换过程得到优化,直接创造出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学中体现出的幽默既具有一般幽默的特性――感染性、高雅性、机智性、含蓄性、启发性,又具有自身特殊的规定性即教育性,且实质在教育性。教学中所体现的幽默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幽默,其神是教育。教学是积极的价值引导活动,教育性是它的灵魂。幽默诙谐绝不能脱离教育性。幽默教学不是教学的目的,它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为教书育人服务。笔者认为教学幽默艺术是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以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幽默感和乐观主义人生观的一种教学艺术形式。如若思想政治课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学幽默艺术,持之以恒,对学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使他们形成幽默高尚的品质,养成乐观豁达的气度,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这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之一。

二、幽默性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因为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幽默性语言艺术具有以下作用:幽默性语言具有激发作用,可以消除疲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幽默性语言具有诱导作用,可以诱导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幽默性语言具有吸引作用,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幽默有利于激励学生互相帮助,不断进步;幽默性语言具有协调作用,可以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节师生情感关系;幽默性语言具有发展学生能力的作用,有助于优化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幽默性语言具有陶冶作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幽默性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要表现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幽默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体态幽默和语言幽默来表现的。体态幽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表情动作所体现出来的幽默感,可使教师形象富有动态之美。体态幽默离不开语言幽默,往往与其结合使用。语言幽默是指以语言符号为载体所产生的幽默。它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事件、情景、观点等本身来产生幽默,而且可以通过语言要素的变异使用来创造幽默。从教学幽默艺术而言,语言要素的变异使用最为常用,且难度更大。幽默性语言艺术多种多样,常用方式有:巧妙移用法;极度夸张法;虚拟情境法;诗词歌赋法;反语倒置法;形象比喻法;换名借代法;活用数字法;转换套用法;漫画欣赏法;故意曲解法;妙语开场法;抑扬顿挫法;俚俗故事法;随机发挥法;以拙获巧法;词语变用法;婉言曲语法等等。当然,教学幽默技巧远非以上列举的数种。教学幽默虽不是流水,但却是浪花。有了它,课才会上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因此,幽默性语言艺术与政治课教学相互整合、关联,更是相得益彰。

四、幽默性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怎样才能用好幽默艺术?1.要培养幽默的意识和品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具备这一意识,才能自觉在课堂上利用幽默为教学、教育服务。幽默是一位称职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教师只有知识渊博,才能谈天说地;教师只有虚怀若谷,才能言谈隽永;教师只有开朗乐观,才能出言精辟;教师只有思绪如泉,才能妙语连珠。2.要把握好幽默的技巧。通过表情动作所体现出来的幽默可以使教师形象富有动态的美感,而且体态幽默离不开言语幽默。言语幽默是以语言符号为载体所产生的幽默。3.注意把握运用幽默的时机。幽默要运用得恰倒好处,就必须注意运用的时机。4.要把握幽默的分寸,正确处理幽默与教学、教育的关系。幽默有利于教学,但我们决不能够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学内容,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诨,则会弄巧成拙,影响教学效果。同时,选材也要精当,不能产生负面影响。5.把握幽默结构。教学幽默之所以富有艺术魅力,关键之一是它出人意料的表达结构。一个典型的复杂的幽默结构可分为引起悬念――渲染铺垫――反转突变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教学幽默接受者又有三种不同的心理效应。

总之,幽默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艺术。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把幽默艺术引入政治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幽默艺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使政治课变得更富有生机,更具艺术魅力。同时教师应热爱教育这项工作,只有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并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幽默,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龙.《浅谈“幽默艺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2]陈诗国.《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幽默艺术》.

[3]黄涛.《巧妙运用幽默艺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4]佚名.《思想政治课幽默教学艺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