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cad课程论文

cad课程论文

时间:2022-11-19 11:19: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cad课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cad课程论文

第1篇

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以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的,打造一个cad/CAM综合实践平台,作为设计、工艺和制造类等理论课程的综合实践环节,通过引入CAD/CAM手段对典型工业产品进行正向或者逆向设计、工艺分析、零件制造与装配等社会化生产实践过程的模拟与演练,输出规范的设计文档、工艺文档、质检文件和制造实物,以巩固本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和工艺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为求职做准备。

2CAD/CAM课程设计改革的主要内容

2.1支撑平台的建设

支撑平台分为CAD/CAM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和CAD/CAM综合实践平台两大部分。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属于软设施,其主要职能是提供课程设计的命题、课程设计过程管理、教辅资料(优秀课程设计案例分析、设备操作视频和实验指导书等)管理、课程设计文档模板管理、在线释疑等。综合实践平台属于硬资源,包括CAD设计素材库、各种加工设备、测量仪器、工具量具等,该平台融合工程训练的硬件资源和专业实验室的硬件资源。

2.2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CAD/CAM课程设计应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进行,按照“提前组织、阶段跟进、规范作业”的原则进行教学组织。第一,提前组织:为保证学生在3周内完成指定任务,必须在课程设计开始前1个月布置设计任务,让学生分组选题、分工协作,根据课程设计内容进行知识的准备和自主学习。第二,阶段跟进: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及时掌握进度。线上指在CAD/CAM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平台上阶段性的指令,让学生提交阶段性成果以供考评;线下指在课程设计现场进行师生面对面交流。第三,规范作业:为有效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需制定出规范、合理的操作流程与规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编制规范的作业流程,明确从选题到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流程和输出结果;2)编制规范的实验指导书,明确设备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3)编制课程设计各种文档的格式规范,保证文件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2.3考核机制的改革

考核时间上,按照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分为设计评审、工艺评审和生产评审等多个阶段考核。考核方式上,分为学生自评(20%)、学生互评(20%)和教师评定(60%)3个层次。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激励。考核指标上,分内容合理性、完整性、创新性、完成时效性、格式规范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制定考评标准。设计阶段30%(方案设计10%,装配设计10%,零件设计10%),工艺阶段30%(加工工艺过程设计5%,工序设计5%,数控加工编程10%,资源需求汇总表5%,工艺设计说明书5%),生产阶段20%(设备操作5%,加工实物15%),质检阶段5%(试验大纲3%,检测报告2%),时效性5%,出勤情况10%。最终,对以上各项考评结果结合平时出勤情况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学生在课程设计上的总体得分。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CAD制图;课程教学;采矿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2008903

工程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是设计者表达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一种形式。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手工绘图已经成为历史,普遍采用计算机绘图[1]。当然,利用计算机绘图也是当今理工科大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2-3]。CAD制图是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4-5]。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绘图软件,较为熟练地绘制专业工程图纸,并能借助绘图软件计算、分析数据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基本技能。CAD制图课程具有基础理论与工程技能训练的双重特点,也是联系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纽带。CAD课程的教学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为此,针对采矿工程专业CAD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分享近年来的一些教学体会,以飨采矿专业的同行和学生。

一、采矿工程专业CAD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课堂教学内容

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言之无物,行而不远”,所以,要上好一门课,首先要组织好的教学内容。教材与教学内容是高校课程教学的质量保障[6]。众所周知,自八十年代2.17版本的AUTOCAD软件引入中国,到目前已有数十个版本。现在Autodesk公司几乎每年要推出一个新版本。国内与之相对应的教材也层出不穷,五花八门。有的教材专业特色明显,比如:土木工程专业

的CAD教材[7],机械专业的CAD教材[8],等等,但唯独没有与采矿专业相结合的、真正适合采矿专业的CAD教材。笔者从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使用CAD绘图,而且借助AUTOCAD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对CAD教材内容和版本比较熟悉

,在综合比较后,选定AUTOCAD2004版软件和相应的教材作为采矿专业CAD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先进的绘图软件和优秀的教材是上好这门课的前提,可以照本宣科?非也。因为好的教学内容是关键,为此必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步骤重新梳理出以“线-点-面-图形编辑-图形管理”为顺序的教学内容。第一堂课就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待学生对CAD制图有了一定基础后,再系统介绍一些软件方面的应用知识,比如:利用area命令求面积等。

在绘制图形案例教学中,没有选用教材中的图例,而是与采矿工程专业实际工程相结合,先让学生绘制简单、有用的实际工程图纸,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工程图中的标准图框A0到A4号作为案例进行绘制,图框是由竖线和水平线构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命令,图框绘制完成并保存待参加工作后利用(因为工程图的标准图框全国统一的);然后,再绘制完整的采矿专业工程图纸,这样可以使学生平时的课程绘图练习做到连续性和完整性,也很有成就感。

(二)学生课堂练习内容

CAD课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基础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动脑,而且要动手操作。因此,在安排学生课堂练习方面,选择了5套独立的实际工程图纸,由易到难让学生练习。先是一套三居室的建筑房屋平面图,只给定了建筑物的中心线轮廓及相关尺寸,让学生绘制CAD房屋平面图;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室内装修,绘制一个房屋装修平面布置图,包括瓷砖、卫生间马桶及家具等,这样一方面让学生练习基本功,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也让学生在练习中增加了对基本生活常识的了解,比如:门的宽度,床的大小与规格等,也可以防止学生相互抄袭。学生有了一定绘图基础后,再绘制与采矿专业有关的工程图纸。笔者结合自己在国外的相关工程经历选择了一套全英文工程图纸中的一个三心拱隧道断面图让学生绘制。一方面公路隧道与井工采矿的巷道相类似,而且三心拱断面在所有巷道(隧道)类设计中难度最大,另一方面还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增长见识。第三套图纸是绘制一个煤矿的综合地质柱状图。综合地质柱状图是反映矿区地层结构和岩体属性特征的重要成果图件之一,是以文字描述为主的图纸。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CAD软件文字输入与编辑基本功。第四套图是绘制《采矿工程设计手册》[10]中的刀把式井底车场平面图。井底车场是联接井下大巷运输和井筒提升的枢纽,它担负着煤炭、矸石、物料、人员的转运任务,在整个井下运输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1]。第五套图是绘制《采煤学》[12]课本中的一个采区布置示意图,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让学生自己设计与绘制,包括采区尺寸等需要学生去查找。一个矿山的采矿工程主要由地面(工业广场)、井底车场和采区组成,所以,选择这些部位的图纸让学生绘制,使学生不仅学习了CAD制图,而且与采矿工程专业的知识紧密结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CAD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职责,自古有之,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作为采矿专业的教师,如何上好CAD制图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CAD制图课的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这门课程,这样才有动力去钻研CAD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认真组织教学。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CAD课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由于大二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仍不甚了解,部分学生感觉迷茫,总认为自己的专业不如别人,学一行厌一行,对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笔者上第一堂课时,没有正面强调CAD课如何重要,而是采用发问的方式,询问学生有哪些方式可以挣钱谋生?答案五花八门。笔者归纳学生的答案,即:说,做艺人说相声、唱歌或节目主持等,可以挣钱谋生;写,写小说成作家可以挣钱谋生;画,成为画家或工程师画图纸、搞设计,可以挣钱谋生。当然,还有肩扛背驮也可以挣钱谋生。通过比对,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此外,笔者还下载了国内知名的与矿山有关的大型企业和设 计院招聘广告,把这些企业对采矿专业人员的职业要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晓掌握CAD绘图技能对于求职就业的重要性。

(二)边教边学边操作

CAD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和繁琐的公式,但操作使用命令比较多,命令之间没有连贯性。所以,笔者在教室选择上,除了要求有多媒体之外,还要求每位学生要有一台电脑。这样,笔者在讲台上讲述完一个操作命令,马上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操作,现场答疑。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指导,要求学生灵活掌握命令的使用与操作,切忌死记硬背。

(三)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并延伸CAD的应用

在学生绘图练习案例选择方面,密切与采矿工程专业结合,并把CAD的使用在专业方面进行延伸,紧扣实际工程,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比如,计算矿量时,根据底板等高线计算矿体的面积,有的借助求积仪来求面积,学了CAD后,就可以直接用Area命令求面积,计算矿量;还有利用CAD直接绘制地质剖面图,确定点的坐标,按照一定的坡度寻求最佳矿区道路路线,等等。

三、CAD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查、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课程考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深远的影响[13]。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绝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蓄积者,而是一个知识的运用者[14]。所以,笔者在征得相关部门同意

后,取消了期末一卷定终身的闭卷考核模式,将考试纳入到平时的案例练习中,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按照正规要求提交5套图纸,最后根据5套图纸的绘制质量以及课堂学习情况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四、结语

CAD课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基础型课程。用CAD制图是工科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如何教好该课程,让学生终生受益,探索建立一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密切结合实际、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值得CAD教学同行专家深入思考,不断完善,找到更多有效的举措,共同推动采矿工程专业CAD制图课程教学上新台阶。参考文献:

[1]张军安.AUTOCAD2005实用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秀英,陶永兰,张秀芝.培养理工科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7):119-121.

[3] 林宝如,何频,张乐于.论对学生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1):50- 53.

[4]杨文伟.21世纪高校CAD课程整合与实践[J].时代教育,2008(10):94.

[5]刘平,刘楠.工程制图CAD考试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3):3.

[6]张扬,尹红,李孟辉.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0(1):46-48.

[7]陈德业,黄惠莹,谢龙汉.AutoCAD 2009建筑制图实例图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8]李乃文,夏素民,孙江宏等.AutoCAD 2008中文版机械制图案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9]邹云翔.矿山地质剖面绘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10]张荣立,何国纬,李铎.采矿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11]柳忠校.井底车场建模系统[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中职建筑cad课程的教学,探讨课程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及实施过程,旨在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教师成为知识学习的设计者、辅导者和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老师的教学效果。 

《建筑cad》是中职建筑施工专业的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笔者根据多年的建筑cad课程教学经验,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与传统教学比较 

 

1、传统的建筑cad教材编排以软件的运行环境、操作方法和命令为线索,系统性强,理论性强。其教学过程也以知识点为主线来展开,按照教材的模块、顺序授课,先基础、后运用。由于cad命令众多,学生很容易混淆,很快失去耐心与兴趣,导致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教学时效低。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各教学知识点分解到各个案例之中,而教学案例都来自实际工程之中,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可直接培养学生的实际绘图技能。 

2、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知识点被动接受,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当被要求绘制较完整的专业图形时,学生往往觉得知识点零散,不能有效地融会贯通,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教学案例的实用性及趣味性,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 

 

(一)整体把握课程教学目标 

cad功能强大,要在课堂上全面地介绍cad的各种功能是不可能的。根据中职建筑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接触建筑总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等工程图纸。因此,本门课的教学目标为:掌握cad的二维常用命令和cad基本绘图技能,熟练绘建筑施工图。根据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划分成平面图形的绘制、文字与标注,查询管理及打印输出四大模块,然后将每个模块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罗列出来,编制每次课的教学案例和课程任务。 

(二)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和课程任务 

“案例”即为教师上课讲解用的“例图”,“任务”即为学生独立练习的“练习图”,其知识点内容应当对应一致。教学案例和课程任务的选定、编排是“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和课程任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建筑cad的专业性,最好使用与之相关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或剖面图来详尽讲解绘图命令。结合建筑专业制图特点来学习本课程,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生会主动去熟悉教学案例,去探究学习任务,课堂实效性会大大增强。 

加强知识系统性,按照“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教师首先应当列出若干个有专业代表性、易操作且能涵盖绝大多数知识点的“例图”和“练习图”,根据教学模块的划分,将各个“例图”和“练习图”分成几个阶段性步骤,将各模块知识点巧妙的设计到各个阶段性步骤中。为了避免知识点的分散,应对案例和任务进行阶段性安排与设置,尽量使各模块知识点形成一个整体,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与技能。 

掌握学生学习特征,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和技能逐步积累加深的过程,在设计案例和任务时要考虑学习的渐进性。在设计每个教学单元的实例和任务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包含前面已学过的知识点,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地循环反复中得到提高和加深。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基础目标层次的任务,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挑战更高级目标层次的任务,既不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吃力,又要为学习较好的学生指明深入学习的方向。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 

1、设计并分析教学案例。让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学习cad中的哪些命令,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主要考虑本专业学生将来工作需要以及自身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只要“能用、够用”就行,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罗列出来。依据这些知识点编制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即精心选择针对与这些任务的教学案例。所有图纸可在开课时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熟悉任务、探究任务。 

2、师生互动分析案例。案例提出后就要一起分析解决方案,哪些步骤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完成,怎么完成,是否麻烦,哪些步骤还不能完成,为了实现这些暂时还不能完成的命令,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新知识。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知道,需先学习一些什么新的知识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或使这个任务完成的更为简单。 

3、巡回指导完成任务。具备完成案例的所有知识后,学生单独去完成任务,教师可以采取巡回指导的方式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进程,一方面发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普遍性问题集中指出,个别性问题个别辅导,另一方面掌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使工作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统一起来。 

4、总结任务评定成绩。教师要对学生完成案例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查漏补缺,对部分难点要进行示范,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实行鼓励性评价,同时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的成就感。结合评价给出学生案例完成成绩,作为该课程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建筑cad》这种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这一模式完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由于任务的出现,就会出现完成目标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竞争与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史岩,建筑gad 

第4篇

【论文关键词】autocad  中职  项目  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  教学质量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autocad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对于机械行业,该技术已经十分普及。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力发展cda教学已刻不容缓。因此,许多中职院校已把autocda作为机械工程类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绘制各种机械零件图和装配罔。但该课程包含的内容多、容量大,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再加上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层次参差不齐,这给autocad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大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精选教材。强调实践与应用

中职教材不像普高教材那样固定,同一专业可使用的教材至少有几_卜种。因此,选择一本合适的cad教材对于保障学牛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大部分autocad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系统性、理论性较强,知识面过大,往往面面俱到。以这样的教材进行系统教学,往往理论知识学得过多,花费课时也较多,而实践训练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非常不利,也不符合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

根据中职教育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的培养目标,中职autocad课程在教材方面可以选择那些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方式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在内容的组织上主要突出了易懂和实用原则,简化了复杂和繁琐的理论知识。另外,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讲解、引导,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大量实用的绘图技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中职教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应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传统的autocad教学都是按照教材编排的先后顺序逐一讲解。由于autocad的功能较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学习时间长,而且容易使学生学前忘后,也不能整体地去把握cad课程的内涵,所学知识缺乏连贯性,独立操作软件的水平不高,只能简单地模仿和死记硬背。

因此,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autocad的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如在autocad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系列机械工程图作为教学项目。根据项目难度的不同,教师可以按照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依次进行教学。在每一堂课中都将要面对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从而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明确学习相关知识的作用,然后再以项目为主,学习相关命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的实际训练为主导。学生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熟悉各个命令的操作,积累绘图的经验,最终达到灵活应用autocad软件,提高实际绘图能力的目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分析项目案例,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充当问题引导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寻求项目的解决思路、方案和最终的解决办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完成autocad的教学任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为了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autocad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分层教学法。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对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强度的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成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进行分层教学以前,教师可以先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比如,通过前一两次的cad操作课练习,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运用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情况,把班级的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应扩大其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其熟练掌握各种操作命令,并能灵活地使用各种快捷命令绘制各种复杂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且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求重点是掌握cda课程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熟练运用各种命令,并能独立完成一般零件图的绘制。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为主,仅要求能绘制一些最基本的图形。由于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属于中层的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以中层目标为主。为了照顾低层次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的例子开始讲解新课,并且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还可以进行单独指导,尽量做到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也可避免学生因学不懂而放弃学习的现象。为了照顾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在讲完教学内容后,再给他们布置一些有难度、有技巧的练习作为课堂作业,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这种通过对教学内容南浅入深、分层推进式的讲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轻松地理解、掌握知识点,极大地提高每位学生的自信心,使认知水平各异的学生在cad技能水平方面都能得到逐步提高,因而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创设课外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autocda课外兴趣小组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性的活动的小组。开展cad兴趣小组,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促进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由于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对cad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非常快,有利于提高cad课程的教学质量。

通过创设cad课外兴趣小组,还可以培养每个班的学科尖子生。这些学生又可以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平时的cad教学过程中他们能够帮助中低层次的学生解决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有利于分层目标教学法的顺利开展。

第5篇

一、Jewel CAD课程改革新模式

《Jewel CAD》与《首饰设计》相关课程是主要组成首饰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Jewel CAD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模拟首饰产品的模型,在绘制的首饰图纸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学习三维模拟产品的建模,增加对首饰制作工艺的理解。在本课程的中期筛查,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运用和操作。实验教学改革调整前,教学安排一个学期124学时,课时学时长,教学周期短。学生操作软件不熟悉,导致运用Jewel CAD操作首饰建模效果不佳,经用人单位反馈,实习期间发现毕业生的Jewel CAD操作能力远达不到岗位的要求,对工艺精准把握能力还需加强。

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传统讲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分析得到,理论讲授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熟悉软件操作,现学习并引用企业实用培训模式辅助教学。熟悉操作Jewel CAD软件需要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就要求在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规划以及构建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更加合理的方案。Jewel CAD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并且对电脑操作能力要求高。学生在产品设计开发前,需要先进行绘图设计。根据手绘设计图在电脑上通过Jewel CAD软件构建出三维模型,在后期还需要结合其他电脑软件进行渲染和整体效果的修改。Jewel CAD软件提供多个视图转向查看,可以选择最为代表性的视角作为最后定稿的样式。根据不同需要调整视图和立体效果图,可展示出不同的案例效果。(表1)

Jewel CAD首饰电脑辅助设计工作原理是利用电脑建模代替笔绘画,使用电脑表现出设计师的草图和设计创意。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多种方法开发产品。1、传统的设计方法,来自市场调查和个人生活体验。设计师通过对设计概念、设计元素的理解,结合设计策划方案实现设计产品开发。设计师运用手绘细致绘制出首饰的设计样式,完善首饰设计效果图。2、现代设计模拟工具运用。设计师或建模师通过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设计图纸,利用三维软件建立模拟的首饰模型。3、直接动手制作模型样板。设计师根据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设计图纸,利用多种材料制作简易模型。4、间接设计产品。设计师通过其他方法,在其他项目制作过程中获得需要,从而建立设计要求。

具体分成两学期完成教学任务,第一个学期是64个课时,第二个学期是60个课时。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后,学生不仅通过Jewel CAD电脑辅助珠宝设计中级职业技能要求,还能了解首饰工艺生产流程的制作学习。(表2、3)

二、Jewel CAD课程实践教学法运用

(一) 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分析运用

在上课前,准备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有序进行教学活动。如课程内容的准备,在“案例1”中需要准备包镶、爪镶等零部件的蜡膜或铜模型教具,并分配到每个学生的手上,同学们能直观并触摸到蜡膜和铜膜。(表4)

在模块二中,包镶、爪镶等零部件制作,教学过程使用了8个学时。其中教师讲授课程内容3个学时、演示操作3个学时,老师指导下,学生课堂练习2个学时。课后练习作业3个铜模包镶、爪镶等零部件制作建模,学生可以自行安排练习时间。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演示并讲解难点,学生练习操作。列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并着重讲解包镶、爪镶的知识点,通过介绍首饰制作工艺制作开展教学活动。

(二)项目教学法模式分析运用

Jewel CAD课程中植入项目设计教学、设立比赛任务驱动任务,将真实的设计比赛项目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将比赛项目按主题编排利用比赛项目驱动,学生参与比赛过程的发展。邀请同学们踊跃参加比赛项目,以重在参与的心态投入到主题比赛中,老师指导教学活动。组织在开展课程项目活动时,分小组合作形式完成。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掌握设计方法运用,举例说明见表5。

其中在“2013新加坡珠宝设计奖”大赛中,2010级首饰设计专业潘泳伶同学的作品《Smile》、林云泰同学的作品《诺亚方舟》分别夺得“喜悦黄金”组冠军和“幸福黄金”组冠军,陈秀芬同学的作品《固若金汤》获得“幸福黄金”组第二名、陈凤仪同学的作品《闺蜜》获得“礼品黄金”组第三名。(图1、2)

(三)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分析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模仿职场工作场景,企业指导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教师设定主题活动为教学内容练习,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模仿职场工作场景,最后参考企业指导教师作出专业评判。学生通过抽签组合成5~6人小组,分小组设定不同要求主题,按照表演不同珠宝公司的工作场景。由学生扮演珠宝公司里正常工作中的客户、经理、绘图员、组长、电脑起版师等,客户订货、任务分配和设计师、版师执行活动。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动手制作道具、角色扮演,校内教师在整个过程充当看客,最终由校内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投票,评比出优秀的设计团队。在4个学时的课程安排里,学生身份转换成了职员,感受和体验角色的转变带来的变化,锻炼学生的应对和反应的能力。(表6)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将Jewel CAD课程的实践与首饰设计课程紧密结合教学。学生参与从手绘到电绘的Jewel CAD课程学习,了解认识首饰工艺制作过程和要求,在学习电绘中提高首饰起版工艺的水平,逐步与企业要求缩短距离。

结语

探索Jewel CAD课程实践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了解首饰设计专业建设的核心要求。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之间交叉作用影响。目的是完善首饰设计专业教学结构体系,为创新发展中艺术设计教育提出有价值的方案,从而推动高职首饰设计专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滕菲:《灵动的符号――首饰设计实验教程》,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 李天兵、胡初雁、刘敏:《首饰CAD及快速成型》,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第6篇

[关键词]CAD阴影透视 教学改革

近年来。各高校不同形式地压缩教学课时,增设新的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满足“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要求。在这种形势下,阴影透视做为专业基础课,如何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缩短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课堂练习时间的“精讲多练”是我们改革的主要方向。“精讲”不是少讲,关键在“精”字上,即课堂组织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思维过程,内容主、次分明,例题典型,教学手段先进。

AutoCAD作为当今世界上广为流行的CAD绘图软件包,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通过多种模式(如分离式、结合式等)引入到我国工程图学教育中。我校也已把AutoCAD单独设课多年,CAD日渐成为广大师生的绘图利器。学生通过对CAD软件的掌握,应用在阴影透视课程的学习中,可提高绘图的精确度、美观度,能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运用CAD教学已成为阴影透视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改变教学模式、节约时间

在阴影透视的教学中,涉及到的图形多,如果沿用传统的尺规教学方式,现在场作图不但占用大量时间,造成学生苦等的局面,从而导致一节课只能讲很少的内容。在课时不断压缩的形势下,传统的方法不能胜任现代教学要需。运用CAD,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把要讲的例图事先作好,在课堂上只用从电脑调出即可。从而节约时间,不会造成学生苦等的局面,既能够增加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也可以使作业的正确答案100%的反馈给学生。

运用cAD的图层可以实现快速讲解

Auto CAD提供有图层,控制图层的开关可以实现该图层上线的可视与不可视。依据此功能。我们可以把基本图形及解题中的不同等级别线段放在不同的图层上,再通过控制图层的开关从而使学生快速的了解作图方法、步骤和结果,在不现场作图的情况下能够很快捷地演示作图步骤。

利用CAD技术建立电子习题集,可实现网上教学

网上教学与管理,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可以依托建立网上教学课堂,利用CAD及其它技术建立阴影透视电子习题集及标准答案,让学生课后上网做习题练习,并对照答案评价。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制作课件和科研工作中去。学生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在网上利用我们的网上教学资源系统地进行学习、复习、自我测试和答疑。相关技术在2006年太原理工大学韩佼娥的硕士论文《工程图形练习与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中有详细的介绍。

提高学生的兴趣

阴影透视这门课程相对枯燥,而CAD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软件,在阴影透视授课过程中可心穿插一些CAD软件应用方面的内容及技巧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如,阴影透视作业练习册上题的数量有限,有些练习题是专门设计为用量点法做透视的,我们可以把原图做一下旋转使画面集聚线处于水平位置,这样就可以利用建筑师法来作出图形的透视以便于加强建筑师法的练习。我们可以用CAD中的“Align”这个命令,该命令在CAD课程中很少有讲到,但在处理实际问题常常用到。我们在课堂可以对这个命令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好的课堂效果。还有CAD中的“fillet(圆角)”命令,如果我们把其半径修改值改为0,可以很方便的解决两直线相交的问题。

检验复习“规律”

阴影透视这门课程中有很多规律性的知识,熟练地应用规律,能够快速作图。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规律的证明讲解是一件很繁琐的工作,学生对这些规律的理解也是建立在空间想像的基础上的,部分同学理解起来有困难。如投影面垂直线落影规律3“某投影面垂直线落于任何物体表面上的影,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总是成对称形状”,如果针对其展开证明很繁琐,而且学生很难以记忆和理解。CAD作图的准确性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检验工具,在讲授过程中可运用CAD做图来检验规律的正确性和运用规律作图的优势,从而加深学生对它的认识与理解。

结合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

PowerPoint提供了强大的图形兼容功能,在PowerPoint中循“插入――对象,选择Auto CAD图形”可以插入AutoCAD图形,以此可以制作出很系统的教学课件。

制作电子模型

第7篇

论文摘要:以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以创新设计和创新竞赛为手段,论述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提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我校开展以创新设计为手段的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通过机械CAD/CAM专业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将学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传统优势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在落实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创新设计能力。通过创办CAD协会及积极开展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创造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创新设计竞赛,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实践的舞台,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机械CAD/CAM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现阶段的教学工作欠缺厚实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条件,还不足以形成一套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经费使用方面也欠缺保障,跨部门的组织工作难以协调,虽然在教学中已形成创新的风气,但未能上升到教学模式的层次,受益面有限。

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课程实施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校机电系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韶关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整合实验室资源,

建立创新设计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基地建设则是实现实训和实习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以前,学校的实验室按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单独设立,实验内容分散且有相互重叠之处,学生为完成实验而实验,尤其是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偏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相对偏少,学生思维方式僵化,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接收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适应社会挑战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我校将现有的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以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设计实践基地。该实验室既建立起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基地。它包括现代设计实验分室、现代制造室、测试与分析室及机电一体化室,完成了机械类专业从设计、制造、测试、分析及机电一体化等相关学科实验教学。建成的重点实验室年均可接纳学生、教师2000多人次,可同时容纳教师、学生100多人进行实验和科研工作。尤其是引进了大量的现代实验设备,如快速成型机、加工中心、ANSYS分析软件和测试仪器、特种加工设备和常用CAD/CAM应用软件,以适应不同年级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需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们更新实验课程,压缩演示性实验,增加动手操作性实验,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转变;打破单一课程的局限,把设计与制造有机结合,开设CAD/CAM一体化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实验”。

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成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实验基地,也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地。通过技能培训和科技创新培训,围绕先进实用设计制造技术开设各类工程实用技能培训,培养学生适应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通过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并组织参加校内外的各项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立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

高校能否为国家培养出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更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还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果一名高校教师只能单纯地从事教学,不能开展科研活动,不仅本身的学术水平难以提高,在教学上也会因为知识狭窄而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校机电系教师积极参加各项科研活动,组织各类科技学术讲座,增强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意识,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且开辟了第二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建立大学生科研工作基地,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所在。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专业特点,要求现有的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到厂矿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训练,提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机电系已有4名“双师型”教师,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进行创新技能培训

教育模式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化的步伐,过去长期实行的专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欢迎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适应能力广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创新能力强是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它需要具有多面性的知识体系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此,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创新”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对口”人才培养,增加了校内公选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定期开设创新技能知识讲座,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先后成立了“CAD协会”和“电子协会”,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各项交流活动。同时,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对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形式多样的创新型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竞赛为中心,

加强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

学校成立了CAD协会并积极开展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创造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创新设计竞赛,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实践的舞台。将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机械CAD/CAM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CAD协会和电子协会鼓励学生科技创新,经常性地举办校内创新竞赛,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和全国的创新设计大赛。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我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广东省和全国的多次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获得省级一等奖4项;在广东省第七届“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中获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广东省“高校杯”软件设计竞赛获奖3项;广东省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获奖12项;在中南地区港澳地区首届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中,2005年获得广州赛区3项一等奖,选送到广西参加中南六省选拔赛获得2个一等奖;在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有2组获广东赛区三等奖。CAD协会的比赛作品有9项获得了国家专利,是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反映出我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已初见成效。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形成新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既保留了优良的验证性实验,又更新了实验内容,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但常规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要求,尤其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像一般的基础性实验按实验指导书的规定完成即可,它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对优选出来的创新作品需立项并进行制作,以参加更高层次的创新设计竞赛。现代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对高年级学生及有项目参加创新竞赛的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这种实验管理模式的意义还在于:(1)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学生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实验室开放内容贯彻了“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要求确定开放内容,内容包括: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3)较好地实现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加强了对学生实验素质与技能、创造性思维方法和严谨治学态度的培养;(4)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开展“开放实验交流答辩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实验小组之间的沟通,分享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5)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取得优异成果者,可向教务处申请学分。学校每年评选一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成效突出的开放实验项目作为优秀项目,对参加者和指导教师实行奖励。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思路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创新实验、科研和各类社会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面向21世纪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创新品质和发展能力,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在制造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通过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系统地对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及培养目标进行积极的探索。几年的实践表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白彦茹.浅谈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11).

第8篇

【关键词】机械数控专业 现代化 实践 探索

一、专业现代化建设背景

随着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需要有文化懂技术的“技术蓝领”。而宁海县是“中国模具生产基地”和“世界文具生产基地”。全县拥有模具企业1700余家,数控机床420余台,加工中心250余台,制模技工3万余人,年产值30多亿元,中国8%的模具产自宁海。全县共有文具生产企业近300家,年销售额达20多亿元。另有五金工具企业300多家,年产值20多亿元;汽车配件企业近100家,年产值达10亿元。随着模具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工人,每年需增加数控技术工人3000余人。宁海县职业学校机械大类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招生十分红火。据县科技局统计、预测,至2007年该县企业对数控技术工人的年需求总量超过1万人,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大型的设施设备齐全的数控技术教育实训基地,成为长三角地区数控技术人才的输送基地与储备库。培养急需的现代化数控技术人才,职校义不容辞担当此重任。由此可见专业现代化建设是培养现代化技术人才的核心,也是现代职校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

二、专业现代化建设实践

(一)实验实训设备现代化

该校现拥有专业基础实验室4个,专业课实验室11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321万元,其中万元以上仪器24台。基础实验室内配置了Auto CAD2000、精雕雕刻仿真系统和浙大辰光铣削加工仿真系统的软件,分为Auto CAD电脑房、精雕造型室、CAD/CAM编程室和电子阅览室,提供学生CAD制图、精雕编程、造型和cimatron编程、造型和模拟仿真。专业课实验室有3个钳工实习工场,200个工位、钻床20台、砂轮机1台,能提供200名学生同时钳工实习;1个数控(精雕)加工实验室,5台精雕数控机床,学生将编好的程序上机操作,同时对外加工;1个浙大数控模具加工实验室,1台浙大辰光CGM6500机床和5台浙大辰光CGM4300机床,学生将编好的程序上机操作或直接手工编程操作;1个数控加工中心实习工场,台湾高峰加工中心机床,学生编程操作;建有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电加工实验室各1个。

(二)师资队伍现代化

职业教育现代化,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的建设是物质基础;教育体制、办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宁海职教中心专业师资以本校教师为主,同时聘请高校教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补充。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双师型教师24人,已有6人取得高级技术等级证书。3名教师获得美国Auto Desk公司的CAD辅助设计培训师资格证书。外聘教师11人,外聘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等级的教师有8人,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的专业师资队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科研能力

机械专业是该校的龙头专业,专业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每年承担两个以上校级课题、两个县级课题和一个市、省级课题,同时还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和参与县重大课题的合作研究。近三年共有48篇专业教学论文在县论文评比中获奖,28篇论文在市教研室论文评比中获奖,8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性刊物公开发表,2部科技著作出版,已完成1项省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2项市级课题。《精雕模式实践的研究》获浙江省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宁波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五届职教优秀论文一等奖。《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索》获宁波市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校教师编写的机械类专业复习训练——基础理论和基础理论综合测试卷校本教材被上海东方激光教育文化有限公司采纳,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并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2.专业技能

为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浙大数控辰光培训、车工培训、钳工培训、CAD培训和下企业实训。4人取得钳工高级工资格证书,2人取得高级计算机操作员证书,19人取得中级车工资格证书,9人获得中级钳工证书,3人具有AUTOCAD软件认证教师资格证书。在县、市各项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1名教师在市教师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名教师在市教师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30人次教师在县技能竞赛中获奖。

3.教师的培训

该校一贯重视教师培训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2000年职代会上通过了《师资队伍培训规划》,力争在2005年前专业基础课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双师型教师达到85%以上,实习指导教师达到高级工或技师水平。目前该校已提前达到该目标。通过校本培训、研究生进修、学历提升、国内外考察学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内职教领先技术的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训,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学水平;派学科带头人到德国接受“双元制”模式培训。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培训使教师知识得到了优化组合,一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

(三)办学模式现代化

1.校企合作(紧密型)

走出校门、开放办学,成立专业委员会等,以打开局面,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学,建立起以联合促发展,以科技促教学,把生产转化为利润,用利润增强办学实力的良性循环,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

(1)“精雕模式”是以校企合作教育为前提,借鉴和吸收德国“双元制”模式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敏孚”机械系校企合作模式,抓住校企合作教育的关键点——共同育人,北京精雕公司负责提供软件、设备、指导老师和培训专业教师,并与该校教师一起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材,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写进教材,及时传授给学生,按照企业技术人员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顶岗能力。该校把优秀的学生输送送到公司,作为公司的技术员为客户服务,同时该校还利用精雕设备为其他学校制作校徽、校牌,并为企业提供加工服务,这样不仅创造一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顶岗的能力。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根据企业要求开展订单培训,向企业输送技术人员。三年来,该校向北京精雕公司输送了200多名优秀毕业生。

(2)与宁波双林集团的联合办学,借助模具厂的设备与工作实践环境,将课堂搬到企业车间,学生走进车间,为学生提供平时课堂实践的模拟教学与预岗实习的锻炼机会。

(3)该校利用现有设备,为一些模具厂开展对外加工服务,使企业生产走进课堂。校企互相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援助,同时为企业与学生就业搭建一个双向选择的平台。

2.与名校合作办学

该校采取“上靠、下挂、横联”的多维合作形式,积极与高等院校、兄弟学校开展“3+X”、“2+Y”模式的教育,实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校际合作上不断创新办学形式,积极开展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教学实践。如: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浙江大学数控模具宁海培训基地;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联办“3+2”机电一体化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宁波技师学院联办“2+4”机械工程专业;与陕西省建筑工程中专机械专业联办“2+1”机械专业,为中西部大开发培养紧缺的复合型人才。该校是全国中西部联动教育合作顾问单位,在省内温州、泰顺县, 省外陕西、贵州等地设有教学点。

三、主要成果通过数控专业现代化建设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机械专业不断提升

目前机械数控专业是该校重点专业,县骨干专业,市现代化专业、省示范性专业、市首批高技能(数控技术)培训基地、浙江大学数控模具宁海培训基地、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学生技能操作、高职考成绩和社会培训等方面初见成效。

(二)课程体系改革和校本教材的开发硕果累累

该校按照培养机械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适应用人单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借鉴“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尤其是校企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精雕模式,对该校机械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同时采用选修课、分层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使各个阶层的学生得到发展。该校还根据现有教材的现状和职高生的特点以及该县产业的需求,该校开发了四类校本教材——技能操作类:精雕雕刻软件JDPaint简明教程、钳工生产实习习题册、AutoCAD上机指导及练习、数控机床加工及编程;专业基础知识类:数控机床操作入门、计算机基础教程及练习册;健康成才类: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心灵故事、成长之路;高职类:机械类专业复习训练基础理论和综合测试卷集。

(三)毕业生供不应求

近三年累计毕业生908人,平均一次就业率100%,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当地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毕业生已走上创业之路,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殷永生同学已成为宁波贝发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任集团公司体系管理者代表,主要负责集团公司新产品研究开发、工程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模具设计制造管理等。陈有甫同学进入双林公司后,由于技术过硬,工作出色,现任双林公司总部工程技术副部长,分管公司的模具和新产品开发工作。柴振炎同学毕业后自主创业成为宁海电子电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娄天鸿现任天鸿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年产值达5千多万元。

(四)学生操作技能成绩突出

初级资格证书合格率100%、中级资格证书合格率95%以上。在各级技能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省部级二等奖1项;市局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县级一等奖25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15项。经常代表宁海县参加市技能竞赛。

(五)利用专业优势,开展“订单培训”

时至今日,机械、精雕专业师生开展了5次科技下乡活动,共培训学员308名,其中283名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根据企业需要共培训中级钳工500名,合格率达100%。CAD制图培训共开展10次,人员达600名。2003年7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数控机床操作培训,共培训30人。

四、专业现代化建设的展望

机械数控专业近几年在现代化专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同类学校中已处于领先水平。建设好现代化专业,有利于促进机械专业的进一步做精做强,有利于培养更高规格的机械数控人才,有利于促进产业经济的更大发展。因此,该校将以机械专业为龙头,带动各产业的连续、滚动发展。经过几年打造后成为当地拳头专业,在完成宁波市现代化专业、省示范性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把它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这就必须在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设备和基地建设上继续努力。

(一)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到2007年,文化公共课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双师型”教师达到100%,实习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工或高级工资格;继续引进和聘任一批具有多年数控生产实践经验的技师、高工担任实习教学和就业指导辅导员,继续打造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名教师,建成一支校企联合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实验室和实验工厂建设规划

该校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今后三年将继续分期投入800万元,建立机械数控系列实验室和生产型数控加工实验工厂,拟建数控车削实验室,内配10台数控车床;拟建数控铣削实验室,内配10台数控铣床;拟建生产型数控加工实验工厂,内配加工中心各1台;数控深孔钻床1台、电脉冲3台、数控慢走丝线切割1台、线切割2台、中捷摇臂钻床3台、行车(5吨、10吨)各1架、磨床1台。此外,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原有三大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在宁海范围内再建立3~5个机械实习基地。

(三)人才培养培训规模

第9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2、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外语、哲学原理、计算机应用、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金属学、金属工艺学、材料冶金与成型工艺、材料成型设备及方法、材料成型微机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技术经济、CAD/CAM基础、表面工程学等。

3、实践教学: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既不完全是按照行业特点设立的专业,也不是按照学科特征设立的专业,因此其发展具有其特殊性。

按照本专业的情况及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分析,估计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制造技术将成为本专业今后的主导技术发展方向。

2.厚基础、宽专业将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3.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分类培养仍将占据主要的地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第10篇

【关键词】 数控专业;一体化;模块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1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的中等职业学校一般仍旧沿袭普通中学常用的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使得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学生抱怨老师讲的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什么都没听懂。现在,精密机械制造业广泛采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劳动力市场出现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的局面。中职学校作为“蓝领”——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的培养基地,应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的事实,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模式,快速高效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技术工人。

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入“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数控加工技术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全部达到中级操作工技能水平,使部分优秀学生达到高级工技能水平。围绕这一总目标,根据工作过程导向,将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进行整合,然后将任务层层分解,按其包含的基本技能,将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划分为五个模块:制图技能模块、机加工操作实训模块、CAD/CAM软件应用模块、数控设备操作实训模块、数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实训模块。

1、制图技能模块

制图技能模块主要包括机械制图、公差与测量、机械设计基础、Auto CAD等相关知识。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人员的语言,是从事机械工程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数控专业是非常典型的机械专业,从事该专业的人员将长期与机械制图接触。因此制图模块的技能培养要在中职数控专业重视起来,并成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内在基本职业素质。制图技能模块对数控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点应放在看图、识图及测量的技能上。为了能使制图技能模块的培养目标充分实现,该模块应在整个知识内容讲授后,设计一个制图模块综合实训项目,以提高学生对该技能的掌握水平。

2、机加工操作实训模块

机加工操作实训模块主要包括钳工实训模块、普通车工实训模块、普通铣工实训模块及刨工和磨工实训模块等相应机加工技能操作实训。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却离不开传统的车、铣、刨、磨等加工技术。因此,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为此,从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构建以金工实习为重点,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相结合的机加工操作技术训练模块,通过机加工操作技术训练模块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图、绘图、工件测量与精度检验、普通机床操作、工艺分析、切削用量选择等机械加工工艺能力。

3、CAD/CAM软件应用模块

CAD/CAM软件应用模块主要包括Auto CAD、CAXA及数控仿真等几个方面实训。CAD/CAM是数控技术发展的方向,对学生进行CAD/CAM的教学及技能培训是数控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CAD/CAM教学软件,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机械制图和零件工艺分析,在计算机上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实际,掌握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的基本编程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培养学生对数控机床的感性认识。目前可用于CAD/CAM设计的软件有CAXA、Master CAM、Pro-Engineer、UG等,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其中的两种软件。

4、数控设备操作实训模块

经过前面几个模块的训练后,学生具备了机械绘图、识图和工量具的使用和读数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的知识和数控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数控中级工认证强化训练为重点,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等课程相结合的数控设备操作实训模块:以数控车床为主体,具有数控铣床、电火花、线切割等数控实训;通过数控机床基本操作,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项目的学习与训练,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面板操作、零件程序的编辑和对零件的自动加工,能读懂绘制中等复杂零件图与装配图;能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能正确选择和安装刀具,并确定切削参数;通过对各种典型零件的加工,达到数控中级工认证的能力要求。

5、数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实训模块

数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实训模块主要包括有机械部件的维护、液压气压系统维护、数控系统的维护等相关知识。目前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仅是只会操作数控设备,还要求员工们具备一定的数控设备维护与保养的能力,而数控设备是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结构较复杂的先进加工设备,是企业的重点、关键设备。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可使设备保守良好的技术状态,延缓劣化进程,及时发现和消灭故障隐患,从而保证安全运行。因此,在实训课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交叉的一体化教学,同时引入企业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环境下掌握数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的相关知识,能解决日常使用中出现的一般故障。

三、引入一体化,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成效

数控专业教学中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先理论,后技能”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课的课堂搬到车间,实现“车间”即“课堂”,采用现场教学法,边教边学边做,边听边看边练,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对操作技能课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更主动、更用功,使教学质量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可使学生就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为学生、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实训中模块式教学法的引入,可加强相关科目教师的协调配合,从根本上避免重复教学;教学模块选择目的性强,可强化教学针对性,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模块要求开展教研、教改,使教学更贴近企业和学生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增杰:《构建职校数控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机械职业教育》2007年第12期。

[2]李海欧,刘军华:《浅谈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的模块化教学》。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的应用》。论文先生网。

[4]肖军民《高职数控专业技能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

第11篇

模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难易程度定位

我们的模具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是面向工厂,而我们的教学上往往动不动就是工厂的例子,没经消化就和盘托出,学生很难轻易接受。有的更是拿出几个工厂来的制件,丢给学生,不管过程只管设计出模具来。我们不防退一步,淡定地观察我们身边的工业用品,不乏不是工厂出来的制件,也不乏不是模具做出来的产品(我们把它分解了,就是五金件和塑料件了)。而我们的学生甚至老师对它们更加感兴趣,想知道它们是如何成型的,材料性能如何……我们在辅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时往往听到学生抱怨说“那制件的模具太难设计了,这个结构书本上没有呀,网上有的我看不懂……”我们回顾一下模具专业主要的两门专业课程《冲压成型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相对制件的不同就模具结构而言,包括以下方面:1.冲压模具设计%①单工序冲裁模;②复合冲裁模(倒装、正装);③弯曲模;④拉深模;⑤连续模。2.注塑模具设计%①两板模;②三板模;③两板模/三板模(带抽芯);④两板模(带斜顶)。我们身边的工业产品数量及类型很多,我们常见的也是比较简单的制件,比如一个接线板,拆开它,把其零件画出来(简单规则产品的尺寸卡尺就可量出),如此一来,我们的冲压模设计的毕业设计题目、注塑模具设计的毕业设计题目都出来了。若碰到实在简单的制件,我们可以在绘制3D图形时加以修改,加入若干的孔、槽等,使其增加有关模具设计的知识点;若是碰到成型难或者有缺陷的制件,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加于修改,以符合我们的专业学习难度,能够参考我们的书本把其模具设计出来。我们要明确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从事设计工作,更不能马上设计复杂的东西。在我们心中,学生掌握基础就够了,以后的发展就靠他们的“造化”了,总而言之,我们的毕业设计的题目的选择必须善于发现,精心挑选,敢于改进。

模具专业设计题目的方向、分配以及毕业设计安排

很多情况下企业到大专院校招聘时间为第五个学期中后期,也就是十月份过后,有的企业往往招聘后就要求马上上岗实习。没有找到单位的同学经常忙于参加招聘会。因此目前毕业设计的安排与传统教学安排有所不同,毕业设计课题必须提前发放,最好能在第五个学期开始。这个学期的课程不多,学生可利用课余之余,针对自己选择的课题早做相应的处理,争取在校期间能尽早完成毕业设计并答辩。毕业设计课题在高职院校里面往往是“一题多人”,这往往滋生部分学生的懒惰习惯,部分学生可以说毕业设计“有人代劳”了,每年拿着人家的毕业设计改个名字就申请答辩的比比皆是。有条件的职校应尽量做到“一人一题”,至少要做到“三人一题”。有人问,模具毕业生那么多人,去哪里找那么多题目?哪里有那么多精力去一个个地辅导?其实不然,身边的题目比比皆是,我们修改或者扩展产品(制件),那题目就多如牛毛了。在这里要说的是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可以参考学生的就业岗位的方向,我们作为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的毕业设计不要仅仅停留在“设计一副模具”。除了五金制件、注塑制件外,还可以设计机械加工的课题、数控加工的课题。另外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方式是学生不一定选择指导老师指定的课题,在选题方式上更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有聘约的实习单位的岗位工作或者学校指定的顶岗实习单位的实习,联系岗位实际安排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比如张三说他哥哥在深圳某模具厂做钳工主管,也去那里打过暑期工,毕业后要去那里上班的,希望老师能给他安排模具钳工方面的毕业设计课题。无可厚非,我们的毕业设计课题的方向应该为这些学生做些考虑。因此,在毕业设计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为毕业设计搭建一个与市场相连的桥梁也是教师育人的职责。毕业设计题目在方向选择上应加强师生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不要把设计课题和方案框得过死,要保留发挥空间,防止学生被动地按部就班地完成设计课题。

毕业设计题目的多元化与毕业设计题目的管理

就上面所阐述的,在毕业设计课题的选题上,我们从课本知识的难度上、学生的兴趣爱好上、社会就业形势上加以更多的考虑,让我们的毕业设计在题目上趋于多元化。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增加“有价值”的新题目。这样的话,新的问题又出来了,题目如此多而杂,如何管理?指导老师如何分配相应课题的学生?去年用过的题目今年能否继续用?这些问题让学生与指导老师处于某种尴尬的境地。为此,既要管理好现有的课题,又要不断加入新课题。我们不妨像考试那样建立毕业设计题目题库,分类展示于系部校园网上。让我们的学生只要一点击,就可以找出毕业设计题目的类别、图纸尺寸参数、图形数据资料、指导老师资料。在毕业设计选题之际,我们也可以把网站设计得更灵活点,让我们的学生在网上选择课题(或者选择指导老师),反过来,每个课题设置选择次数限定,避免“一题多人”。更先进的是,指导老师更加方便地知道已选择课题的学生信息,更轻松地登记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及成绩。另外,特殊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申请与顶岗实习岗位相符的毕业设计课题,这样更加方便管理。

强化毕业设计要求,规范论文书写质量

尽管给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上都对毕业设计做了一些要求,但是最后交给指导老师检查或者毕业答辩的时候,设计论文及图纸的样式五花八门,大方向的设计要求完成了,而很多细节部分着实让指导老师头疼,如论文字体字号不统一,参考文献顺序错乱,插图排版乱糟糟,CAD图纸图框变形……因此,强化毕业设计的细节要求非常重要。指导老师不可能在每个细节上面面俱到地辅导学生,这时候我们可以在给学生发放设计题目的时候,附上几个重要的文件,如:1.毕业设计论文格式;2.word插图方法;3.CAD标准图框(根据学校定制);4.毕业设计论文样本(包括装配图、零件图、工艺过程,做成pdf文件)。这些文件为方便管理,也可放到学院系部网站,供学生自由下载。以前很大一部分同学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最后只能等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把设计完成了,然后照着人家的设计修改过来,质量一般都不坏。如今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件,就可以选择积极地去模仿学习,最大程度地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书写质量,同时也为指导老师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刘正阳 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第12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与工程;中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2014年我校(绍兴文理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开始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开展中职-本科教育。该举措除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以外,还有以下原因:一是随着中国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社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大,而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要,学生的高技能特质明显不足,因此积极探索多种培养模式显得十分必要;二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明显不足。中职-本科培养模式将贯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的渠道,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力。这项改革要付诸实施将面临很多问题,如教育观念的更新、办学新机制的建立、新课程体系的构建等,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1]。本文就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职-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探讨。

一、中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中职-本科教育采取的是“3+4”分段培养模式,培养的本科生既注重技能与岗位对接,又注重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中职教育注重的是一技之长,核心是培养实用、操作型人才;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管理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即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级技师、工程师等专业人才。中职与本科两个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需要统筹考虑,使课程结构全面而不重复,以有效实现两个阶段课程内容的衔接和贯通。服装设计与工程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知识的交叉型学科,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服装款式设计与工艺构成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应用设计原理和结构法则处理各类服装的造型与色彩、外观与功能、形式与材料、成品处理工艺的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能力结构,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

二、中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分两步走:第一步确定本科课程体系;第二步依据中职阶段课程的设置进行本科课程的增删,确保课程体系与中职阶段的学习相衔接。基于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的,我校纺织服装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小组成员调研了武汉纺织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五邑大学、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参观了一些服装专业实验室,与服装专业教师进行座谈,收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相关资料,同时还走访了相关企业,发放问卷进行调研,再结合该专业历年的课程体系确定了中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初步方案。当前大多数的职业教育都是在一所学校完成的[2-4],而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中职与本科教育是在两所学校完成的,故需要了解中职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的浙江省服装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信息技术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创业与就业等。(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服装设计基础(7学分)、立体裁剪基础(3学分)、服装材料(2学分)、服装生产实务(2学分)。(3)项目课程,包括裙装设计制版工艺(8学分)、裤装设计制版工艺(10学分)、衬衫设计制版工艺(12学分)、女外套设计制版工艺(14学分)、男外套设计制版工艺(6学分)、设计CAD(4学分)、制版CAD(8学分)、创意立裁(3学分)、工业样版(3学分)。(4)选修课程,包括服饰文化、服装营销等。

三、中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1.围绕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经过服装学科专业教师的集体讨论,确定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服装设计、服装材料、服装结构样版、服装营销、服装生产等整个服装产业链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在服装设计与技术或服装贸易与营销两个专业方向领域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服装商品企划、贸易与市场营销、服装产品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围绕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为:注重课程体系的前后衔接———明确课程教学内容的交叉、增删与整合;既不同于原来,又不同于现有的体系———既区别于普通高中招生本科教育,又不同于一般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5-6];着重补充系统的理论知识,保持操作技能的优势,增加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2.确定专业平台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对于在中职教育阶段学习过的课程,本科教育阶段将不再重复。比如在公共基础课方面,根据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在本科阶段补充学习工程数学的相关内容。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夯实基础,突出实用,难易适中”。对照中职阶段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项目课程、选修课程,再结合本科阶段的专业平台课程设置,我们对课程资源进行了高度整合,以保证专业课设置的精简而又不失全面。中职-本科教育专业平台课有:服装设备原理与应用、服装生产管理、时装鉴赏、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成衣纸样与工艺、时装画技法、服装材料学、服装色彩、服装史、男装设计、女装设计、CAD样版快速生成、立体裁剪、女上装结构设计与实训、品牌服装商品企划、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心理学、服装专业英语、男上装结构设计与实训、服装电脑制版、男上装工艺、服装工效学、服装CAD、形象设计。专业方向课的确定要高度契合该专业就业方向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课程。中职-本科教育专业方向课分为两个方面:(1)服装设计与技术方向,包括认识实习、服装市场调研、手工印染、服饰配件设计、服饰图案设计、服装整理学、服装厂设计、成衣设计、女装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2)服装贸易与营销方向,包括认识实习、服装市场调研、服装品牌营销案例解析、经济学导论、国际贸易实务、服装展示设计、电子商务、时装表演组织与策划、服装零售管理、服装终端店铺管理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3.开设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中职-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根据“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化设置”的基本思路,基于加强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整体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与行业结合、与市场结合、与实际结合,是构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四门课程:(1)时尚买手。该课程介绍了时尚买手的职责,内容包括流行预测、计划安排、面料采购、服装采购等具体环节的知识,配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自有品牌、品牌服装以及服装采购等不同的市场要求进行详细的阐述。(2)童装设计。该课程通过对童装的设计特征、设计现状、设计视点及童装的分类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对童装设计领域有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同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不同品类童装的设计特点进行介绍,提高学生对童装设计作品实用性的把握能力。(3)面料塑形设计。该课程主要介绍对现有面料进行多种手法、材质和工艺技术的再设计的方法。通过讲授面料的特性和对面料采用不同方式的工艺处理,使学生对面料及其性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独立完成面料设计开发和制作的能力。(4)创意服装设计。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如何将创意思维通过物化的形式进行表达的过程,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美学和服装专业相关知识,通过创意思维转换成实物作品,突出对学生服装设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对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我们最初认为要强化知识体系,突出理论应用,提升操作技能,贴近服装产业。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中职-本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中职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外语水平远远不能适应本科教育的要求,不同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侧重点不尽相同,在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很难把握学生的水平;中职毕业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深度和广度相比普通高中毕业生稍差,中职毕业生的学习内化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本科教育阶段的教师更多的帮助和引导。中职毕业生的优势在于操作技能方面,但是他们的操作精准度不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不足。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中职-本科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晓玲.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4-8.

[2]吴国玺,张兆刚.中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3):211-212.

[3]陆晓霞.中职本科“3+4”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成才之路,2016(9):46.

[4]董丽娇.中职、高职、本科课程内容的重复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护理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2):69-72.

[5]陈培青.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J].纺织教育,2005(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