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0 04:5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场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作计划 的目的,一方面是跟主管沟通年度的计划,另一方面也是作自我检讨。在内容上,对主管而言,你是在设定今年预计达成的工作目标,对自己而言,是在设定自我突破的计划。制定 工作计划 的第一步,是事先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
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
主管在设定你年度工作内容时,通常是在贯彻公司由上而下的年度目标,因此,你必须先仔细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这点很重要却总是被忽略。另外,你一定要花时间想清楚自己年度希望的成长,是学习?是薪水?还是发展另一项专才?
如果你想要的是学习新技术,你的工作计划就必须加入学习计划;如果是想增加收入,就必须制定增加业绩的计划,或是调换部门的准备计划。
先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以及个人的年度目标,你在制定工作计划时才不会无所适从。
计划合理但要具挑战性
制定工作计划的原则是勿好高骛远,应该目标合理、具有挑战性。如何设定合理的目标呢?多数人在制定计划时不会想到自己的缺点,于是,建议可以找你的家人、好友,或是较熟的同事与主管,请他们检视你设定的目标是否太过理想?制定的计划有没有避开或改善自己过往的缺点?
为什么要具有挑战性?主管不会希望你只是去设定你原本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他会期待你在未来的一年,无论在工作上或学习上都能有所突破,所以,虽然要避免好高骛远,但也得设定自我挑战的计划。
目标数字化、行动具体化
有了上述的准备与调整,接下来就进入实际制定工作计划的四个步骤:
1、目标数字化。只有形容词的空泛目标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把工作计划的目标与内容数字化,例如时间化、数量化、金额化。
2、行动具体化。有了数字化的工作目标,还要附带有效的执行计划,可以先把明年的工作时间表大致罗列出来。
3、学习计划。你应该同时制定年度的自我学习计划。公司对员工自我学习通常是抱持正面的看法,有些公司甚至规定学习计划是工作计划应具备的项目。
4、人脉建立规划。学会沟通、建立自己的人脉圈,搞好与上司关系、与同事关系,更好的融入团队。
[职场英语培训外教班]
【课程介绍】
适合人群:16-55周岁
学习目的:让学员在职场中游刃有余,同时针对职场文化进行讲解,让学员更进一步具备职场英语能力。
课程介绍:求职你准备好了吗?想成为下一个杜拉拉吗?韦博精心打造职场英语课程:
1、进入外企:求职英语,面试英语;
2、外企生存:办公室交谈英文用语;
3、沟通基本功:英文Email;
4、表现机会:英文会议,英文电话;
5、重要场合:与外国客户商务沟通能力;
6、职场文化:中国外企职场现状。
韦博职场英语课程,职场工作的推动引擎,教你如何和老板更加贴近,职场社交日渐轻松,比周围的人更先跨入升值行列。
上课时间:自由安排、周末、晚班、全日制
课程特色:职场英语培训课程,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到求职英语、面试英语、以及办公室交谈用语等英语口语内容,由韦博英语资深教师授课,中教+外教,以及贴身的学习顾问,让学员在职场英语学习中游刃有余,同时针对职场文化进行讲解,让学员更进一步具备职场英语能力。
北京韦博免费咨询电话号码: 400-0066-911转分机51969
【#电话拨打方式# 先拨打前面10位分机号,待语音提示后,再接着拨打后面5位分机号】
【#电话接听时段# 周一至周日09:00至21:00】
【北京韦博校区地址】
国贸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三环中路建外SOHO
崇文门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
三元桥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甲2号京信大厦
东直门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大街46号天恒大厦
巴沟万柳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巴沟路2号1幢万柳华联购物中心
亦庄中心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荣华中路8号院1号楼 力宝华联购物中心
【韦博国际英语机构介绍】
韦博国际英语于1998年成立,15年秉承“为中国人提供更好、更快捷学习英语方法”的宗旨来到中国,独创的“三阶段多元学习法”,结合全球知名的英语学习系统开发者和领导者——来自美国硅谷的先进教学软件历经20年在全球70多个国家成功的实践经验,并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大连、重庆、杭州、扬州、南通、苏州、宁波、无锡、南京、沈阳、乌鲁木齐、常州、温州、厦门……等地开办了170多所英语培训中心。
韦博国际英语理念
韦博资深外籍教师为您创造前所未有的全英语环境,外教均来自于欧洲和英联邦国家,具有TESOL资格证书及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资深英语母语外教。独特的VIP小班模式的教学配以英语角、社交俱乐部、网上课程、特色应用课程等一系列以锻炼听说读写能力为目地的强化互动个性化学习,根据您的自身情况打造独一无二的私人学习方案。
高级英语培训
100%英语母语外教小班对话,辅导教师会一对一跟进您的学习计划,我们将极大程度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来完成您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预约可免费试听。申请限量试听课名额韦博高级英语课程,全面提高你的综合能力,让你了解时政,商谈时政。谈论最火爆的流行话题,关注最炽热的明星人物,让你不出国门就知天下之事。
英语培训机构
作为优秀的英语培训机构,韦博国际英语以学员的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内容囊括各个行业各种场合,课程主要涵盖商务、职场、日常生活、交际、酒店、海外留学、出国旅游等领域,并且不断地丰富新的主题课程。韦博国际英语的英语学习方法和英语课程由语言学家精心研究和设计,有别于一般的传统英语教学。全外教4人内英语小班授课,沉浸式全英语坏境。
韦博外教师资
关键词: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应用写作;教材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应用写作教材改革的总体理念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写作任务(包括病文修改)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办文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写作能力和办事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写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以写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我们曾花了近两的时间来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写作教材改革,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同仁交流,以期就教于各位。
一、高职《应用写作》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认为,教学改革必须首先从教材改革入手,然后是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应用写作教材存在如下严重问题:
1.应用写作教材长期以来存在大而全、过分强调知识系统性的倾向。比如行政公文,一般教材都介绍了10种左右,非文秘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学这么多吗?一方面由于文化课的大量削减,时间上不允许;另一方面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一般也用不上,学生是很现实的,用不上的东西,对就业没有多少帮助的东西,他们才不会感兴趣呢。因此,根本就没有必要全部学习。我们认为学习通知、通报、请示、函四个文种就足够了。再如通知这一文种,一般教材上都作了较全面的介绍,诸如指示性通知、批转性通知、转化性通知等等,我们认为学生能学会写作事务性通知、会议通知就行了。
2.内容体系不够合理。传统教材往往先以较大比例的篇幅讲解应用写作基础理论知识,再分别介绍各类应用文的概念、特点、种类、写作格式、写作要求,最后是思考练习。这种内容体系不符合高职教育“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有限的课时内,基础理论知识占的比重大了,写作训练的课时必然会被缩减,其效果就很难保证;而让学生用大量课余时间自主训练,也不现实。况且,经常按照这样的程序上课,学生是比较被动的、厌倦的,他们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
3.教学内容忽视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脱离学生实际,尤其是教学用的例文远离学生生活,因跳跃性太大,缺少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过渡内容,学生难以适应。比如计划的例文往往是工厂里的生产计划,某某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的实施规划或实施方案。教师、学生一般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讲起来没有味道,学生学起来也了无生趣。
二、经过我们解构和重构的高职《应用写作》内容
我们在借鉴工作过程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我院专业设置以及学生实际,重新确定了教学内容。教材分两大模块:通用应用文模块和专业应用文模块。
1.通用应用文模块
以学生入学到走向社会为序,立足学生实际,并向就业岗位拓展延伸。我们设计了八个项目:
项目一学写日常应用文任务一:条据任务二:启事
项目二制定行动计划任务:个人学习计划、班工作计划
项目三参与竞选(聘)任务:竞选演讲辞写作、模拟演说
项目四学做宣传工作任务:新闻
项目五认识专业任务:竞选演讲
项目六总结经验教训任务:学结、实结
项目七步入职场任务一:求职信任务二:求职简历
项目八做好行政事务工作任务一:介绍信、证明信任务二:通知任务三:通报任务四:函
2.专业应用文模块
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力求体现专业特点,又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提升和良好职场行为习惯的养成。
项目九投身市场竞争任务一:经济合同任务二:招标书、投标书
项目十巧做商品销售任务一:商业广告任务二:营销策划书
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应用写作》教材益处多多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应用写作》教材有哪些好处呢?我们的体会是:
1.教材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不再是先讲解应用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做练习,而是先设计写作情境,交作任务(包括病文修改),再提供资讯,最后还有知识拓展的材料。这样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让他们带着任务去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法,以任务驱动他们去自主学习教材中精要、好懂的理论(包括赏析例文),然后去完成写作任务。当然,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还可灵活采用小组写作竞赛,小组互相评分、个人互相打分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1应用文写作范围涉及职业生活的多个层面
从应用文写作的范围来看,应用文可以分为专业应用文和通用应用文。专业应用文包括司法文书、经济合同、广告写作、科技写作等专业化较强的文书,通用应用文包括求职、申请、可行性报告、计划、总结、邀请等相对通俗的文书。在一个人职业生涯中,很多职业活动都要使用到专业应用文或者通用应用文,并且涉及到主要工作的越日常事务等职业生活的多个层面。换句话说,如果一个职场人员缺乏合格的应用文写作能力,那他的职业能力就是不完整的,很多职业方面的工作就无法开展。
1.2应用文写作能力与职业素质相互依存
顾名思义,应用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性,是一种解决工作问题的基本工具,也可以这样理解,很多工作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应用文文本。从这个层面来看,应用文写作能力与职业素质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应用文写作的格式规范具有很强的程式性,对标题、称谓、行文语气、正文、附件标注、发文时间、书写格式等有明确的规定,如果职场人员熟悉自身工作的工作特点,了解相关的工作程序,就能得心顺手、灵活的使用这些程式化的写作流程。相反,通过应用文写作的锻炼,学习者能更快更深层的了解相关职业的工作要求,有助于个人职业素质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应用文写作能力与职业素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2.应用文写作教学与职业素质教育融合的途径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应用文写作与职业素质的关系。因此,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要围绕职业素质教育,来定位和组织应用文写作教学,结合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把应用文写作教学与职业素质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1将应用文写作教学纳入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在开设专业类别时以社会分工的需求作为划分依据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专业教育的本质就是职业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然后再传授写作的技巧与格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将各种专门性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并且由专业知识扎实且写作技巧较强的教师担任应用文写作教学工作。
2.2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职业需求感
当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缺乏对专业个性化的思考,使教学带有被动性和盲目性,对应用文教学的内容改革势在必行。对于专业文种的应用文写作,要采用具有专业个性的教材。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紧密相关,学生对课程的职业需求感才会增加,同时也不会觉得教学内容过于浅显。对于通用文种的应用文写作,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强化通用文种应用文写作的职业需求性。比如,在求职信的写作上,融入求职技巧、沟通手段与职场心理等现代职场生存经验,强化学生的职业需求感;在授课内容的顺序上,先讲求职信,然后再讲求得职业后面临的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等。
2.3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职业参与感
要达到增加学生职业参与感的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创设职业情境。无论是专业文种还是通用文种的应用文写作教学,都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分工合作,模拟职业情境,使学生既能感受到应用文的实用性,又能在模拟职业角色中主动学习应用文的写作。通过审理一个典型案件,让学生分工写作书、答辩状、上诉状、判决书等一系列司法文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司法文书的写作,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由于职业生活涉及各种应用文,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模拟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活情境,根据职业进展的需要进行每一种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3.结语
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入上一级学校深造的选择,对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成为高中教学的最终使命。作为一个信息时代的高中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这是一个进入职场生活离不开的技能。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化程度极高,为此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为日后他们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虽然不参加高考,但是其地位和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下面笔者谈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熟悉课标,钻研教材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不是依靠教师的教授获得知识,而是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借助学习资料,依靠自身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合作伙伴和学习资料的作用的发挥。钻研教材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信息技术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因此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制订定学习计划,提高学生使用微机的能力。教师对整本教材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系统掌握教材安排的知识体系。然后进行全学年的教学规划,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观念,应用教材进行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二、教法科学,激发兴趣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由过去研究怎样教转变为今天的怎样学。通过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具有了微机学习的兴趣,那么就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利用吸引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动手能力是信息技术的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不仅懂得知识还要提高技能。教师在授课时,要以实践为主,在学生的上机操作方面下工夫,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多种手段,巩固知识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极快,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比尔盖茨曾经说,微软如果有15天不进行更新,那么就会被淘汰。所以教师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多方面、多渠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使他们形成新的计算机知识的图式,从而实现微机知识的形成和更新。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一个微机学习的意识,感受到知识更新的速度,适应千变万化的新形势。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必要的情境和氛围。
计算机教学是一项技能型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日后进一步深造和职场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企业人才;日语教育;培养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推进,中国与世界合作领域日益扩大,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外语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市场需求不断降低,日语人才需求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教育部要求“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提出了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要求。卜宪华(2009)指出,企业应用型人才是复合型人才的下位分类,是复合型人才中一类。笔者2008年对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进入日资企业就职是日语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最主要出路之一。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对毕业生的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适合企业需求的“企业应用型”人才为切入点对日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基本要求
教育部指出,复合型外语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即除了本专业的外语知识以外,还应该有其他专业知识,可以是其他文科专业知识也可以是理工科专业知识,如旅游、商贸、法律、金融、管理、科技等,同时具有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卜宪华(2009)指出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技能以外,还应掌握能满足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需求的其他专业基础知识。据日本“青年职业能力的现状调查”(2004)结果显示,日本企业在录用人才时非常看重人才的基础职业能力,其中交际能力、职业素养、资质、基础学习能力、商务礼仪是基础职业能力重要构成部分。笔者认为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应该具有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备扎实的日语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日语技能,能够顺利完成听、说、读、写、译等职场相关工作;了解企业需要的其它专业的基础知识,为接受企业进一步的相关培训,以日语为工具更好得胜任生产、管理、销售等各项工作;了解日本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了解职场环境、人际交往,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日语专业毕业生求职现状不容乐观,求职难日益严峻,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很难马上适应工作环境、胜任工作岗位。其原因在于目前的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仍存在一定问题,与企业、社会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为明确目前的人才培养的不足,笔者2008年对日语专业往届毕业生,特别是在日资企业就职的毕业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往届毕业生认为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日企人才需求存在差距,其中47.6%认为有一定差距,4.8%认为存在较大差距。虽然通过四年学习掌握了较丰富的日语专业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日语技能,但是真正到企业求职、就职的时候才发现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很难胜任工作岗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面窄、相关专业知识缺乏。因为缺乏企业所在领域或工作岗位涉及的日语以外的相关专业知识,如商贸、机械、电子、管理等,导致不能很好的发挥日语的工具作用。(2)职场工作能力不足。不熟悉企业工作环境,缺乏接待、会议、宴会、公文等相关职场工作知识,导致不能很好得运用日语完成职场工作。(3)职场交际能力不足。不了解常见的企业职场交际场景,缺乏常见如求职、面试、工作内容和流程的问询、报告,同事、上下级间的交际,企业内外社交活动等背景知识,不能很好得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4)职场适应能力不足。不了解日本社会、企业文化、人际交往等文化背景,不能很好的适应职场环境。(5)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到企业就职后,在职场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三、现有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从各高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在教育部“培养21世纪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要求”方针的指导下,绝大部分院校都在日语专业知识类课程以外,开设了相关专业知识类课程,但是因为“复合型”特别是“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长期规划不足,普遍存在“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缺乏、知识结构单一、没有建立把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结合起来的培养模式和体系等问题。
(二)日语以外相关专业知识
为了扩宽学生知识面,很多高校在日语专业类课程之外,广泛开设了其他相关学科课程,内容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范畴,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的就业提供了日语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对于“外语+其它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局限于过去的“外语+文学”、“外语+语言学”的模式,或受各校本身在学科建设方面的限制,往往存在重文轻理的现象,出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类与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平衡的问题。同时,由于对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不足,对企业人才需求把握不够充分,往往出现开设课程与企业需求脱节,实际效果不佳等问题。另外,由于辅修、选修等选课模式的不够健全、课时数有限等客观条件限制,在开课种类的多样化方面受到限制,学生可选择的课程种类不够丰富。
(三)日语专业知识、技能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在对高年级专业课程的要求中,不仅对日语专业知识的培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对职业能力教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如要求开设日本社会文化等方面课程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开设经贸、旅游等涉外方面的辅修、选修课以适应社会需求,要求进行实习“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走上社会做好准备”。从各高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授课内容等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只注重了学生日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职业能力教育。没有很好的将日语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导致学生掌握日语知识和技能与企业需求脱节,针对性、实用性不强。
首先,语言技能类课程单纯强调日语知识,与职场能力脱节,实用性不强。如日语写作、听说、翻译等课程大多偏重基础生活类内容,甚少涉及职场方面内容。函件、报告、公文等实用写作、翻译能力的培养,宴会、谈判等实用听说、翻译能力的培养欠缺。其次,虽然开设了日本社会、文化类的课程,但是课程内容偏重于日本的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的介绍,很少涉及职场生活、企业文化等相关知识。这些背景知识的欠缺造成学生不了解企业职场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在求职中、就职后遭遇瓶颈。另外,虽然开设了一些日语与相关专业结合的课程,如“商贸日语”、“旅游日语”等,但是课程种类单一,局限较大,像“科技日语”、“办公室日语”、“日语函电”等实用性强、与职场能力教育关系密切课程开设极少。最后,对实习等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实习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真正地走入企业,亲身体验职场生活,在实践中发现个人优势,同时掌握知识结构、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利用毕业前的时间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就业方向,为毕业后的职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部分院校未设置实习环节,或者设置实习环节的院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对实习要求不高,管理不严的情况,没有发挥好实习的作用,影响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职业规划与指导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几乎没有学校在人才培养中专门开设针对求职、就职的相关课程,虽然很多高校在学生即将毕业,面临就业时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求职、就职方面的相关指导,但大多是一些求职信息方面内容,很少涉及职业技能与规划方面的内容。即便有所涉及,往往是面向全校学生的,不能适应特定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要求,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规划很难起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
1.教师方面。个别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涉及有关职业技能、职业规划方面的内容,但是因为不是专门开设的教学环节,对于教授内容、形式、效果缺乏系统的设计和具体的要求,大多是教师在授课间隙,根据个人经验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指导和启发。在这样的现状下,常常流于教师随便讲讲,学生随便听听,起不到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职业意识培养的作用。
2.主流教材方面。从对各高校日语专业普遍采用的主流教材的不完全统计来看,绝大多数教材都是以日常生活、学校生活为背景编写的,很少涉及企业、职场类内容。以目前广泛被高校日语专业采用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综合日语》的1~4册为例,课文涉及职场类内容的不足总体的十分之一(王、张2011)。当然,日常生活、学校生活类知识对学生掌握日语基础知识、了解日本非常重要,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利于记忆。但是企业、职场类内容在真正的语言使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职场类内容的缺失不仅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日语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也有很大的影响。
3.教学方法方面。目前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虽然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1)语言学习过程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忽略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仍占很大比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不利于学生根据主动学习、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3)课外实践建设不够完善,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习、思索、实践的机会,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延伸。
四、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使日语这一技能具备更强、更明确的职业倾向性和应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日语专业知识、技能。在日语教学实践中,通过在基础课程、综合技能课程、专业课程等各类课程学习中补充职业能力教育相关内容,提高日语综合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提高交际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1)专业基础课程。在日语专业基础课程中仍以日语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为主,受教材内容及授课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大量补充职场相关内容。但是,可以在词汇、句型的讲解过程中适当补充部分涉及职场内容的词汇、例句,为教材内容作为补充,引起学生兴趣。特别是在涉及某些特定的职场常用语言知识,如敬语等内容时,通过对常见职场使用场面、职场使用中的人际关系等背景等非语言类知识进行说明,加深学生对该语言知识的理解,提高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2)综合技能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职场要求的日语综合技能,根据职场需求调整听说、阅读、写作、翻译等综合技能类课程的授课内容,在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之上,有目的添加职场相关内容,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阅读、写作、笔译类课程中增加应聘书、信函、报告书、公文、企划书、合同、专利、产品说明书的读、写、译等职场实用内容;在听说、口译类课程中模拟面试、接待、会谈、宴会等职场交往环境,提供练习机会;根据环境设定提供着装、行为、礼仪等语言、技能外的其他支持。同时,根据日资企业中,汽车、机械、电子、化工、计算机等生产制造类企业和贸易类所占比重较大的特点,为了配合上述职场要求的听、说、读、写相关能力的提高,开设“科技日语”和商贸日语类课程。通过“科技日语”类课程补充相应的科技日语方面专业知识,将通识类课程中掌握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日语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商贸日语”类课程补充电子商务、贸易谈判中要求的商贸日语方面知识,将选修、辅修课程中掌握商贸知识与日语能力结合起来。(3)社会、文化类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日语以语言知识、技能的培养,更需要对日资企业的职场规范、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背景以及日本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根据原有社会、文化类课程中缺乏企业文化、职场规范及其相关社会文化背景内容的不足,对“日本概况”、“日本文化”、“日本社会”等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日本文化”课程中,补充日本企业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报告・联系・商量”的职场工作模式的内涵以及职场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等内容,以加深学生对职场背景的了解,增强处理职场相关问题的能力;在“日本社会”课程中,补充集团主义、人际关系和社会规范等内容,以培养学生适应职场工作、妥善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在“日本概况”课程中,补充或突出讲解日本企业发展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对日本国家发展的影响等内容。(4)职业规划、职业能力类课程。在以上三种类型课程中补充职场相关知识、技能、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作为这三种课程的统合和延伸,开设职业规划、职业能力类课程。通过对求职前准备(物品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准备等)、求职(自我分析与企业分析、应聘与自荐、笔试、面试)、就职(职场适应、工作规范、人际交往)等方面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从求职准备到就职工作的全过程,掌握求职和就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培养对职场的认知能力。
2.日语以外相关专业知识。首先,在日语专业知识以外,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等文化传承、社会与艺术类的课程,兼顾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开设“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中文技能类课程,提高学生中文素养,一方面满足职场工作需求,另一方面为笔译、口译等日语技能的进一步提升打好基础。同时,通过选修类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更大范围地扩大知识面,提高素质和修养。其次,理工科背景学校的日语专业学生,可以依托本校理工科的学科优势,在通识类课程中增设“高等数学”、“自然科学概论”、“计算机基础”等自然科学与技术类课程,普及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知识,加强科学技术知识教育。最后,以跨专业辅修的形式,鼓励学生根据各人特点及毕业后的就业去向,选择电子商务、经贸、金融、管理等日语以外专业方向,规范、系统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以获取双学位等方式取得相关资质,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
在基础学习阶段,通过对多种日语专业主流教材的比较,选用重视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场景设定贴近日本社会、内容丰富多样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基础日语教程》系列教材,在学习日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在语言学习中贯穿日本社会相关基础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为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组织教学团队编写贴近职场环境、适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根据学习情况,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词汇补充、课堂练习以及课后阅读等形式,作为主教材的有效补充,兼顾基础知识、交际能力、职场能力的综合提高。
(三)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教材等方面的改革都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手段,很难解决人才培养中高知低能,缺乏主动性、创新性等问题。
1.课堂教学。改变单纯强调模仿、记忆的语言学习方式,通过场景模拟、课堂发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组别讨论、调查发表等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外实践。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资源优势,拓展第二课堂。根据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本专业特色,建立职场能力培养数据库,为学生学习职场相关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创造条件。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不同难度和内容的文字、音频、视频资料,给学生更多实践和学习的机会。重视实习,加强管理,强化实践环节。做好实习动员工作,使学生深刻认识实习的重要性;制定详细的实纲,对实习的实践、形式、工作内容做出严格的规定;加强实习中的指导和管理,对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严格实习考核,通过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实习鉴定和实习答辩等环节,全方位总结实习工作。通过实习,真实体验职场生活,发现优势,总结不足,调整学习计划和就业方向,促进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文对目前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考察,提出了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的方案,通过对毕业生、企业的小范围调查,大多数受访者肯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对扩大“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模式的教学实践,与企业和社会紧密联系,反复实践、完善现有模式,使其更具实效性和推广性。
参 考 文 献
[1]卜宪华,尤淑惠.谈复合型日语人才与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共性和个性[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5)
[2]教育部日语组.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刘骏,傅荣译.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关键词: 英语; 图书; 运用;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6-0116-02
目前国内实用英语的实用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定位目标客户群、寻找国内实用英语图书市场发展的对策――就此笔者走访调查了目前图书市场,并对国内实用英语图书市场进行分析研究,以寻找解决对策。
一、国内实用英语图书市场间接调研情况
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①目前高端英语培训领域走俏,受到市场的格外青睐。企业招聘人才如今更看重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1.实用英语教育目前的现状
大学实用英语教育水平亟待提高。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不能反映和满足社会市场的新需求,更不能适应全球化过程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很多的学校现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后加大了实用英语课程的开设力度,以培养学生在将来的职场环境中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用人单位对职员实用英语水平日益重视。由近年来的市场招聘信息可以看出,国内越来越多的涉外行业不仅要求员工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且要求他们具有更高的行业英语能力,而两者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了员工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潜力。
培训市场瞄准职场英语。目前的实用性英语培训来说,越来越多的英语培训机构都将目标瞄准了职场英语方面――商务英语、秘书英语、面试英语、导游英语、法律英语、酒店英语、医疗英语、金融英语、会计英语、外贸英语等等;除实用性之外,针对性也越来越强,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并且目前的高端英语培训领域走俏,新东方精英英语、华尔街、英孚各据一方,处于三足鼎立的局面。②
2.实用英语教育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的跨国交流、商贸往来越来越多,一般的大众英语图书已经不能满足各行业的专业性、特色化需求,在这种形势要求下,以专业从业人员及学习者为主要消费群体的行业英语图书需求稳健增长。尤其是实用性强的行业英语图书,常常被企业用于培训或被读者当做增强职业素质的日常读物。
虽然实用英语图书的出版严格地说还较为零散,但最近三年,从介入力量和产品数量来看,实用英语图书这一出版领域处于升温状态,部分出版社在原有操作经验的基础上也在拓展出版范围,且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品牌集中度,在此领域的发展稳健增长。
二、国内实用英语图书市场直接调研情况
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一线的调研才能真正把握市场的命脉,了解市场需求。一线调研主要通过实体书店走访、高校师生访谈以及与企业培训机构访谈等形式,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现状。
1.一线调研情况及市场需求
实体书店走访,一方面看书店的畅销书状况,另一方面针对部分读者进行了对实用英语图书的阅读偏好、品牌认知和和促成购买行为的相关因素调查。书店主要有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中关村图书城、百万庄图书大厦。
高校师生访谈,对校园对实用英语教材的编写模式和自学图书模式需求进行了调查。高校主要涉及到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
企业或培训机构访谈,对用人单位对员工实用英语能力的要求和实用英语在工作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企业主要涉及的ETS测评技术(北京)有限公司、ATA公司(专业化考试与测评服务公司)、FESCO(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外文局、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
2.具体调研结果
实体书店,最近出版的实用英语畅销书的策划大都很注重求新求变,通过一些有特色的概念打动读者,且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畅销书的内容多以职场日常对话为主,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实操性强。定价整体较高,多在30~40元之间。购买此类图书的读者主要看中的还是书的内容。
高校,高校的师生认为实用英语教材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占调查人数的53.9%),而且教材的内容偏重阅读,实用性不强,造成踏入职场后所学无所用(认为一点用都没有的人数占50%,有一点用的占42.3%)。所以,教师一般也会推荐学生自主购买市场的实用英语图书。
企业,根据调查,大多数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只是通过四六级即可。但在三资企业中,对英语有要求的比例高达74.2%。就关注程度来说,其中对说的要求达到76.5%,其次是读58.8%和写50.0%。就购买英语图书的目的来说,进行自学的比例高达59.7%,选择培训班的占到26.0%,还有14.3%的人愿意出国学习。
三、国内实用英语图书市场调研结论、发展现状及解决对策
1.调研结论:目标客户群定位分析
实用英语图书的主要读者群体是在校师生、职场人士及其他大众英语学习爱好者。
在校师生购买实用英语教材或图书主要是基于课程设置需要或者提升自己在行业英语方面的技能以适应将来进入职场后的需求,也有不少的学生出于出国留学的目的而大量购买留学指导方面的实用类英语图书。职场人士购买实用英语图书主要是基于工作需要,如出国、跳槽、升职等,并且多购买能提高行业英语听说能力和公文及商函写作能力的图书。
实用英语图书的目标客户群体范围比较明确,其阅读需求呈现的总体特征是针对性和功利性较强,且有较多的应急心理;内容的可操作性要强,能“拿来即用”。他们更加注重语言的实用性、方式的便捷性、效果的明显性,而对图书其他的因素敏感性不高,比如价格、装帧等。这些都是出版社在策划选题的时候要重点关注的,以指引编辑做出符合读者需求的产品。
2.调研结论:读者知识需求
经过对实用英语教育、学习以及相应的图书市场进行调研,我们可得知读者对实用英语图书有如下的需求:
(1)能够帮助提高听、说、写、译等专项技能。无论是学业需求还是工作需要,听、写、译的能力在职场中都愈加重要。我们可按需求分别策划不同的技能提高类书籍,以及商务英语Email模板大全、商务英语写作模板大全等案头常备工具书。
(2)制定完备的计划帮助学习。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与英语学习之间的矛盾,让职场白领更缺少英语学习的充足时间。所以,出版社可以通过帮助学习者制订学习计划的方式,解决职场英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很难抽出大段时间进行持续学习的问题。
(3)配备多媒体学习软件。我们可以在实用英语图书中配备多媒体互动学习软件,或者将书制作成电子书,让读者将其安装到手机或多媒体播放器上,不但制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也方便读者随时随地学习。
3.国内实用英语图书市场发展趋势
实用英语图书出版前景看好。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经济大环境的国际化,用人单位对员工实用英语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而学校目前的教育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学习者需要相关的书籍来弥补不足,实用英语图书出版前景看好。但是市场潜力仍待挖掘,职场英语图书的出版严格地说还较为零散,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规模,热门行业扎堆,冷门行业无人触及,这种不均衡其实不利于整个板块的发展。③因此,其市场潜力仍待挖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谋求发展契机。如果能够与英语培训结合,图书出版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开发空间。而且,目前的培训机构尚未开发成系列的职场英语培训教材产品,这就给出版社提供了一定的发展契机。并且要进一步挖掘新的市场需求,尝试新的突破。利用计算机丰富的视频、音频、Flash等多媒体的表现手法以及标准示范、跟读模仿、录音对比等技术优势,将图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转移到多媒体学习软件中,是很多实用英语图书目前比较欠缺的。我们出版社可以尝试在此方面有新的突破。
4.国内实用英语图书市场发展对策
实用英语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未来二十年之内将会有不少白领的英语水平需要提高。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新的市场需求必然增加新一轮英语培训市场的火爆。行业英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炙手可热。建立行业英语考核体系势在必行。它可以更加准确评判应聘者的行业应用语言水平。由本行业和测试专业机构共同开发考核试题,让试题真实反映工作实际的需要,使考试者的备考过程成为他们为胜任未来工作的准备过程,这才是行业英语培训的方向。④
职场英语出版如果能够与培训结合,这个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开发潜力。而且,培训机构尚未开发出系列的职场英语培训教材产品,这就给出版社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除了实用性和配套完备之外,图书要做得时尚。主要体现在开本多样化、书名个性化、封面亮丽化、版式活泼化、广告词生动具体、插图锦上添花等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来源:中国新闻网.
[2] 《金融危机下谁更懂英文?》来源:中青在线.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职场模拟;自我调节学习;自我导向学习
作者简介:徐向平(1967-),男,江苏泰州人,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本增值加工。
课题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职业技能导向的情境体验培训模式设计与实施”(编号:CEA09072),主持人:冯学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6-0012-07
近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社会各界、尤其是工商业界对于年轻员工的知识、技能以及所期待的高质量操作业绩及其适应性产生各种质疑,多数认为职业技术教育与真实职场之间的链接并不充分,现场性和理论性都较欠缺,甚至与特定职场环境脱节。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正视这种现象并引发广泛争议。为此,欧美各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加紧制订相关政策并颁布实施全国性“行动议案”,进一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把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弥合劳动力市场动态需求与职业技术教育产品输出之间“鸿沟”的有效方案,让职业胜任能力和学习胜任能力等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扮演中心角色。而要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持续开发学生的职业技能、让他们尽量满足职场实际的需要,就必须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下足功夫,让职业技术教育真正成为职业胜任能力的教育。而职场模拟(Workplace Simulations,WPS){1}因其内在固有的见习性,越发成为取代传统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的不二选择,成为吸引和激励学生掌握有效学习加工技能并拥有积极进取职业生涯的真实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挑战自我潜能,独立开展学习加工活动。
目前,虽然国内许多职业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开展了类似于职场模拟的情境模拟{2}创新实践教学,但由于教学方法和实施路径并不匹配,又由于实施伊始并没有充分考量学生完成新任务、扮演新角色所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加之教师缺乏深入洞察领悟情境模拟实践的教学技能,导致运行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不但不能产生教学实践的最佳绩效,还显现出较多深层次的矛盾。而要不断改进适应学生学习加工的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就需要创新教育教学实践模式,充分考虑环境、教师以及学生等多种特色鲜明的学习加工要素,确认有效学习加工的前提条件。无疑,教师精心设计职场模拟学习加工环境,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加工实践,促进学生充分参与职业导向的学习加工活动,积极开发学生的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学习加工技能,学生就能够开展持续性的学习加工活动并取得高效的学习业绩。
一、职场模拟教学实践学生学习加工技能解析
职业技术教育的职场模拟教学实践特别强调学生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独立自主,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是否具备独立且主动地创造学习机会、确认并形成他们自己的学习需求的能力。可以说,学生自身对于学习加工过程的领悟是对所完成任务加以计划、监控和评价以及挑选适宜学习路径、聚焦操作业绩改进的基本条件,其核心是“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学习加工过程。
“自我导向学习”和“自我调节学习”虽然在语义上似曾相似,但不可等量齐观。“自我导向学习”适合宏观层面的学习加工并且基本上指向学习轨迹的计划过程,而“自我调节学习”更多关注完成学习任务的微观加工过程。
(一)宏观层面的自我导向学习加工
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是指一种学习加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在他人或没有他人的帮助下都能在学习加工中积极主动,诊断学习需求,明确学习目标,识别学习加工所需的资源和资料,选择和执行适当的学习加工策略,评价学习加工结果。
“自我导向学习”概念最早由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Knowles在1975年提出,专指“成人个体自发采取的一种学习加工行为”,它首先诊断学习需求,形成学习目标,确认学习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然后选择和确立适宜的学习策略,最后评价学习效果。“自我导向学习”的逻辑起点聚焦计划、实施以及评价等学习活动的加工过程,强调“教”与“学”之间的紧密链接,“教”与“学”的互动应当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欲望并与学习加工过程产生的社会背景相契合,同时认为成功的“自我导向”学习者具有“个人责任定向(Personal Responsibility Orientation,PRO){3}”的个体人格特征,特别看重“个人责任”并把它视为是个体行为的归宿,力争使自己成为思想和行为的主人,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做出合理选择的充分自由度,承担智力开发、自我概念形成以及创造性开发等主要责任,真正出自内心的意愿去控制学习加工进程并对社会情境做出适度反应。一旦学生开始把自己视为成人,就会期待自己独立做出学习加工的决策,学习动机强烈,学习过程自我驾驭,全权对自己的学习加工结果负责。
处于宏观层面的“自我导向学习”关注学生整体性的学习加工轨迹,让学生自己拥有较大的自由度决定有效实施学习加工所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为此,学生自己有能力、有意愿独立准备和实施学习活动,诊断学习需求,形成学习目标,确定和挑选学习活动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最终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自我导向学习”显示出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控性等主要属性,呈现出学习加工启动的自由意志、学习加工策略的自主选择、学习加工路径的自我探索、学习加工能量的自然释放、学习加工结果的自担风险以及学习加工模式的自身分享等基本特征,在学习意愿、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内在动机等方面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高质量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够自我调节学习活动节律并掌控学习加工的操作技能,最大程度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加工策略,契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因此,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就必须首先成为自我导向学习者。
(二)微观层面的自我调节学习加工
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SRL) 是指学生在学习加工过程中能够通过设定目标、分析任务、编制策略和监控过程来积极建构有效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倾向于对学习加工任务拥有较高的自发兴趣和自我动力,有助于提高学习加工业绩。
在微观层面上,自我调节学习更加关注完成学习任务的加工细节,注重学习加工过程的各个步骤,向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导向学习的实践机会,通过不断演练操作环节,形成职业技能的动力定型,增强自我调节学习的效能。依据社会认知学习理论,自我调节学习加工发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并由学生的人格特征、行为方式以及环境界面等影响因子交互作用所决定(Bandura,1986年),学生能否成为自我调节学习者取决于他们在学习加工过程中元认知{4}地自主参与其中的程度。
自我调节学习加工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深思熟虑阶段。这是自我调节学习加工的第一阶段,也是学习加工的一个准备阶段。期间,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确定学习方向,采取措施分步实施。自我调节学习者分析学习任务,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选择实现学习目标的策略。可以说自我调节学习者在启动学习加工之前就考虑到完成学习加工任务的要求以及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加工资源,以便锁定潜在的学习障碍。自我调节学习加工包括自我形象塑造、加工结果预期、学习任务评价以及学习目标取向等主观激励因素,它们都与自我调节学习加工结果呈现出正性相关,其中,自我形象塑造可以高度预测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加工过程,对学业成就的极其渴望,导致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竭尽全力使用各种策略促进并维系自我调节学习加工,成为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关研究指出不懂得自我调节学习加工的学习者在深思熟虑阶段并非只是无法聚焦学习加工操作业绩的特殊末端目标,实际上他们的大脑一片空白,对于学习加工完全没有章法。而能够自我调节学习加工的学习者则运用特殊的分层递阶方式来聚焦学习目标,他们更加愿意接受自身的自我形象,对于学习加工任务拥有更加强烈的内在兴趣。
2.加工操作阶段。这是自我调节学习加工的第二阶段,其中,监控和调整是这一阶段的中心活动环节。学生审视学习加工计划,展望心中要实现的学习加工目标,评估需要实施的学习加工步骤,持续意会自己学习加工的所作所为。一旦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加工活动不能按照计划顺利开展,他们就要调整学习加工路径,运用自我观察和自我控制等策略和技术手段来聚焦学习加工任务,通过想象、自我提示、时间管理、环境构建以及帮助搜寻等方式来增进学习加工业绩。当学生获得了完成学习加工任务的经验后,自我调节加工可以部分地自动化。拥有自我调节学习加工技能的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聚焦学习任务及其加工操作,使用系统性的指导技术,监控学习的加工过程,检测学习加工过程与预期的不一致性,观测学习加工进展中出现的各种变化,调节、适应、调整或放弃先前已经运用过的学习加工策略,确认、检索并搜寻更新的学习资源,有效开展学习加工。不能自我调节学习加工的学生基本上不能够运用学习加工的系统检测监控手段,很容易受到内部思想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分心,甚至采用“自残”策略,人为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并把由此带来的学习加工失败归咎于不利的周边环境,而与自己的学习加工能力不足无关。
3.反思反身阶段。这是自我调节学习加工的第三阶段,其中,测量和评价学习加工策略的使用效果和效益、自我判断学习加工过程的自我满意程度及自我适应状况是这一阶段学习加工周期的关键活动。评价自身的学习加工过程、最终反思这些学习加工体验,能够增加自己的学习经验并运用于未来的学习加工。反思让学生从先前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获得更新的知识,而有效反思需要在先前的学习经验与未来的学习加工之间建立实质性有效链接。在学习加工的反思反身阶段,能够自我调节学习加工的学生善于抓住机会,自我评价自身的学习加工过程,锲而不舍地致力于增强学习加工操作业绩,能够把一个消极的学习结果归因于自身采用了错误的学习加工策略,并基于适应性学习加工策略,在下一个深思熟虑阶段采用更为积极有效的学习加工路径,系统性地增进自身的学习加工操作业绩。而无法自我调节学习加工的学生在自我评价学习加工操作业绩时常常产生困顿,为此而规避建立在常规比较基础上对学习加工业绩的评价机会,更加倾向于把消极的学习加工结果归因于自身学习加工能力的缺失,导致采用非系统性的适应方法,进而对学习加工产生消极的自我反应。
实践表明在开展学习任务加工时,首先学习应用自我调节学习加工技能,由于它与特殊的学习加工目标更加接近,因此,加工过程更加容易。反之,马上去学习规划毕其一生的学习生涯,可能会使学习加工过程更为复杂化。当学生掌握的学习加工技能到了足以调节学习加工任务的水平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获得了重要的学习加工技能,就能够实施自我导向的学习加工。以烹饪职业学校的学生为第二天的毕业晚会准备菜肴所采用的学习加工路径为例来说明自我调节学习加工过程。当他们使用自我调节学习加工技能并测量出自己的学习加工操作业绩的时候,他们能够收集到有关自身学习加工理解水平的相关信息,评价学习加工的努力程度及所使用的学习加工策略,解读成因及其观点,检测学习加工目标值与期望值之间的改进空间和方式。
(三)自我调节学习加工与自我导向学习加工的积极干预
研究表明学生掌握自我调节学习加工技能和自我导向学习加工技能与职场模拟中成功的学习加工操作业绩密切相关,自我调节学习加工是自我导向学习加工的基础。
在学习加工的微观层面,自我调节学习加工在深思熟虑阶段起定向和计划作用,在加工操作阶段起监控和调适作用,在反思反身阶段起测量和评价作用。学习加工技能良好的学生会把学习调节加工导向特定的学习任务、自我以及特殊的背景,聚焦特定的学习目标,计划学习加工任务,组织相关的信息和资源,运用反思和测量手段来调适学习加工过程。
在学习加工的宏观层面,学生通过规划自身的学习轨迹,更加宽泛地延展学习加工任务的范围。自我导向学习加工的显著特征是个体感受到学习责任并有意愿采取学习加工行动,其加工过程需要具备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学生有学习加工的积极意愿,拥有学习加工欲望,秉持开放的心态和强烈的好奇心去尝试学习新鲜事物,保持警觉并聚精会神地去了解所有的新颖观点;第二是学生选择学习加工策略的几率以及所具有的学习加工的自我控制能力。
当自我调节学习和自我导向学习加工技能让学生个体更加有意识地进入学习情境时,不论这些学习环境是职业性的还是学术性的,都是有益的。由于需要学生们从学习加工的实践经验中营造职场模拟中的这些学习环境,而且与传统的学习加工实践相比,自我调节和自我导向学习加工为积极的学习加工实践提供更大的空间来搜索有用信息,产生额外功效。当大部分学习活动的开展都遵从学生自身的意愿并且掌握自我导向学习加工技能的学生从他们的学习加工过程中获得更多利益的时候,学生们自然可以产生更大的结构空间去有效处理学习加工的独立性问题,最终驶入职业资格老到、工作适应良好的员工发展轨道。
积极着手开展学习加工的学生比那些消极等待被动学习加工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好,他们启动学习加工的动机意识更为强烈,学习加工业绩保持得更加长久,在工作实践中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也昭示着更加美好的职业和人生轨迹。这样,一方面,学生们通过主动参与、解决问题以及独立工作等方式在职业经验中开展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们也需要思考和反思学习加工行为本身,让学习加工变得更加富有意义。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需要选择相关的输入信息,把它们构建成为关联性的结构,进一步整合各种有组织的知识,对所呈现的学习材料取得共识。那些采用适宜学习策略的学生能够调节并导向他们的学习加工,在学习中更好地领悟职业技能加工过程,取得实践性职业技能更好的操作业绩。学习加工技能较差的学生由于不知道如何从学习加工的成功几率中获取最佳效果,因此而在职场模拟中表现得更加困难,如果着实太难或者说完全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些学习加工任务挑战的话,便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可能导致中途辍学,最终输掉这场长程拉力角逐。
为了取得职场模拟学习加工实践的成功,学生们需要对于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学习加工都切实负起责任,完全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用发自内心的兴趣和意愿去学习加工,必要时才寻求帮助,对自身的能力始终抱有较高的自信心。自我调节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加有效地开发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但却不能自动地产生较好的学习成绩和较高的操作业绩,而要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成绩和优异的操作业绩,基于外部支持的自我导向学习加工必不可少。
职场模拟拥有良好的社会认知基础是教师有效干预自我调节学习加工和自我导向学习加工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依据实际精心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不断培育和开发职场模拟中的自我调节学习和自我导向学习加工技能。无论是自我调节学习还是自我导向学习,都关注学习加工的整体过程以及不同层面里连续性加工可能呈现出来的控制水平。如果把这些学习加工过程看成是一个连续断面,就可以断定学生一旦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就能够不断改进学习加工技能,最终成为自我调节的学习者。
二、职场模拟学习加工的设计原理
不同于仅仅只是操作实践的传统职业技术教育学习环境,职场模拟是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真实的实践性学习环境,是奠定未来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场所的基础。传统的实践性职业技术教育学习环境具有老师指导的路径特点,强调通过讲授传递知识和技能,期间,教师首先演示学习加工任务,学生们跟进,观察和琢磨,随后自己亲手操作完成学习加工任务。这种实践性学习环境与未来将要面对的真实职场环境并不相同,而且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时间从相关背景里着手应对所确认的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给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加工需求留下的空间十分有限。而职业技术教育的职场模拟学习路径以学生为中心,充分顾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操作运行时主要依据能够使学习加工过程更加积极主动的新颖教学原理。
(一)真实环境原理
建构主义认为“强有力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复杂技能的学习加工过程嵌入到一个真实的背景之中,它基于问题、同时又通过合作性学习为社会往互动提供机会。职场模拟其实就是一种“强有力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在其中相互学习,通过日复一日的操作练习来完成现实的职场任务。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比较,模拟化学习环境的优势是学生们可以在设计良好、安全可控的环境里练习开发和改进操作技能,积极开展针对现实问题的实验,体验职场的基本要素时不用过度担心环境出错。此外,职场模拟还能够增强唤醒、激发动机并提升问题解决的质量。
职场模拟把逼真的职场情景带入学校,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如何学习,也让学生们熟悉自身所关注的现实工作的协作和交流以及工作态度和工作场景。尽管职场模拟的真实性水平和任务完成程度可以改变,但这些实践性学习模式整合了传统的职业技能和相关的知识体系,学生们可以扮演餐厅经理助理、洗碗工或主厨等各种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经理助理掌管组织或行政事务,控制仓储、分配食材并厨余清除,而主厨则负责按时完成菜肴烹饪等工作。由于学生们在今后的餐厅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相似的工作任务以及类似的专业性活动,这样,这些不同角色的扮演就使得学习加工过程与现实的工作环境更加贴近。
依据真实性原理设计职场模拟就是要根据工作的客观实际去设计学习任务,只有所设计的学习任务是复杂的、现实的和充满挑战性的,而且学习加工的任务具有整体性,才能培育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加工能力。非常贴切的职场模拟应当为学生们提供与职场世界相一致的、现实的、全面的真实工作任务,以便学生立即对整个职业技能要求有全面的认识,随之与已经掌握的职业技能水平发生冲突,然后激发学生们获取更高水平技能的动机。由于整体性学习任务过于复杂,为了简化学习任务的操作,可以由简入繁地有效组织学习加工任务。
(二)理论与实践整合原理
职业技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们有机会开发实践性职业技能、获得职业实践经验,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学习加工高度依赖于有质量的实践经验与不断学习加工反思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的灵魂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光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不足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链接起来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就是“做事的学习者”。职业技术教育开展职场模拟就是营造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在以实践为导向的真实背景里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职场模拟中经验性学习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们在职场模拟中通过“做事”把参与性接受学习变成一种有价值的主动学习加工过程,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完成实践性任务,又通过实践经验,轻而易举地理解将要接受的进一步教育以及未来的工作环境,这种良性循环激励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之间的链接,让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独立开展学习加工活动。
辅学习加工材料有助于学生对实践领域的有关问题增进了解,便利他们成功开展学习加工,因此,职场模拟要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整合,就要考虑大量辅学习材料等重要设计因素,实现理论性学习辅助材料与职场模拟所需实践性学习加工任务的匹配,在学生的实践性经验和所需完成的操作性实践任务之间架设桥梁。此外,复杂的学习加工过程涉及到内部大量相关基础知识的开发以及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为此,为学生提供的辅助学习加工材料应该与学生先前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特定领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相互独立。
(三)适应性学习原理
学生是学习加工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自己所掌握的自我调节学习和自我导向学习等加工技能水平会随着学习加工实践的深入而得到不断提高,以便独立地完成学习加工任务。为此,职场模拟要允许学生以适应自己的水平和适宜的步骤开展学习加工,直接提供学习加工清单,整合理论性学习加工任务、准备性学习加工任务以及操作性学习加工任务,用于指导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加工,开发职业胜任能力,在职场模拟中便利地独自开展学习加工实践。学生最为理想的学习情境是自我导向学习加工的程度与能够做到自我导向学习加工的可能性相匹配,从海量的学习加工任务中做出选择,熟悉各种学习加工结果的可能性并了解可以挑选的学习加工资源,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习加工轨迹。
职场模拟要达到应有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目的就需要依据学生学习加工的实际精心设计。首要环节就是测量学生所拥有的传统职业技能、一般职业技能、主导性知识、职业态度以及学习加工技能等相关的职业胜任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加工过程,诊断所需的学习加工材料,形成特定的学习加工目标,确定下一步学习加工所要采取的步骤,聚焦学习加工进程及其操作性能、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习日志以及学习加工发展过程记录等过程性评价,清晰彰显学生的学习意图和学习成就,意识自身学习加工的长处和短处,选择学习加工任务,规划和制订学习加工轨迹。
三、教师参与职场模拟学习加工的路径选择
精心设计的职场模拟学习加工环境是学生学习加工的有效载体,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促进学习加工的适宜方法针对性并差异性地激发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和自我导向学习加工,从而实现学习加工效益的最优化。教师在构建职场模拟学习加工环境时,一方面需要向学生传授职业胜任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支持学生开发自我导向学习和自我调节学习的技能,而这些学习加工技能对于学生开发职业技能来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教师帮助学生稳步转变为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学习者就成为开发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逻辑起点。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要掌握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学习加工的技能确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接受教师的精心指导,了解自己是否已经掌握相应的学习加工技能,自己所要开发的学习加工任务与已经具备的学习加工技能水平是否相适应,通盘考量自己的所知、所想以及今后的学习计划,在教师的有力支持下,诊断学习需求,形成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在职场模拟学习加工过程中,教师更像激发者,而不仅仅是便利者,这种有效的激发通过反馈、直接指导以及间接引导等方式,致力于教学相长,让学生形成学习加工的元认知策略,担当起主动变革的职责。对于自我导向学习和自我调节学习加工来说,由于一开始时就启动了教师的激发手段,使学生在成为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的学习者进程中更加便利化,为自己的学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一)加强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加工信息
构建职场模拟的学习加工环境就是要在教师与学生的日常互动中寻求反馈和接受反馈。反馈是“教师、同伴、父母、经验、书籍等个体或学习载体向学生提供的有关操作业绩及其解读的信息”(Hattie&Timperley,2007年),无论这种信息是否是主导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学习加工任务或认知技巧和策略,学生用这种信息可以确定、添加、改写、调整或重构有关学习加工过程。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工,让他们获得学习加工胜任能力的相关信息,对学习加工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产生最为显著的影响,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学生学习加工反馈的目的在于缩小现有学习加工操作任务及其理解水平与想要达到的学习加工目标需求之间的差距。为此,有效反馈需要阐明三个问题:要去哪里?如何去?下一步怎么办?这三个问题叠加在一起发挥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展开学习加工行动。
学生学习加工的有效反馈依赖于它的聚焦能力,而这种聚焦能力可以区分为任务水平、加工水平、自我调节水平以及自我认识水平等4个水平。由于学习加工反馈与学习加工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学习加工反馈能够极大促进学习的深度加工,有力把握学习加工任务。反馈聚焦学习加工,教师就能够教导学生积极开展学习加工活动,理性设定学习加工目标,合理选择学习加工活动的实施策略,有效诊断和监控学习加工过程,客观评价学习加工的结果。期间,学生与教师一起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特殊学习加工目标,开展适宜的学习加工互动交流,学生们积极参与各项学习加工活动,教师则用反馈来帮助学生完成具有挑战性目标的学习任务,增进他们的信心,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技能或面临的学习加工挑战特别巨大的时候,这种反馈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为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学习加工的反馈数量,同时,更要关注学习加工反馈的实质、反馈的时机以及学生接收反馈、体验反馈的方式,当教师提供组织化的教学情感性反馈信息时,学生会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学习加工的参与和激励。
在职场模拟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特殊的个性化反馈意见来支持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加工活动,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观察能力,通过校正、回馈等反馈方式来对学习加工内容实施修订和调节,学生一旦获得适宜的学习加工反馈信息后,更加愿意投入精力寻求更为有效的学习加工路径,只有当他们从学习加工中获得“成本-收益”分析的消极结果反馈时,才会从寻求学习加工的反馈行为中全身而退。
(二)言传身教,直接培育学生有效的学习加工技能
在职场模拟教学实践中,教师授业的明晰步骤、提供反馈的数量和结构、传道解惑的自我奉献精神、授课时的热情和幽默、对学生学习加工的公正态度以及学习加工能力期待等各个方面的教学行为,将对学生的学习加工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教师提供有益的学习加工信息、创造机会营造学习加工的团队协作解决氛围、明确解决学习加工问题的适宜策略、弱化学生内部学习加工的不必要恶性竞争,最终有助于学生变成动机激励的策略性独立学习加工者。
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结构化培训以及重复练习和错误校正的机会,把学习加工的有关窍门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开发自我调节学习和自我导向学习加工技能,强化师生之间的“共同调节”机制,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达到更高水平的学习加工操作业绩,增强职业胜任能力。当然,有效改进学生的学习加工操作业绩需要教师的密切监控,而且自我调节学习加工和自我导向学习加工技能的开发需要假以时日,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倾情投入,努力使教师所提供的支持与学生的愿望、需求以及他们已经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相匹配。
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要掌握的学习加工技能开展培训。培训在改善学生的学习加工策略的同时,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获取认知技能、提升操作业绩。有效策略包括学习加工前期的知识储备、学习加工内容解读的质量、学习加工材料的一致性和明晰性以及对相关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1.学习加工能力的自我评价;2.学习加工的计划制订和目标设置;3.学习加工的策略选择;4.学习加工过程的监控和路径的完善。在职场模拟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选择系统性的传授路径,就是对学生学习加工的有效激励,而且把精力聚焦在学习加工的过程上而不是过度期待学习加工的结果,就能够激发学生持续专注开发有效的学习加工技能。
学生学习加工练习的数量和方法都会影响学习加工的操作业绩。有意识的学习加工练习在学生取得学习加工进步、甚至在获得学习加工的超级成就过程中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但这种学习加工练习还远远不能够克服学习加工操作中的缺点。持续聚焦某个特殊领域的学习加工操作“有意练习”是结构化的目标导向的学习加工培训活动,适宜于学生最大程度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加工业绩。“有意练习”由学习加工任务的良好设计、学习加工的信息反馈、学习加工的过程重复等环节构成,需要学生有意保持学习加工的实践活动、拥有学习加工的自我反思、动机激励以及责任担当等主观能动性,才能顺利实施并完成这些通常是困难的、枯燥的而且令人不大愉快的学习加工活动。
(三)增强责任,积极稳妥地转变学生的学习加工方式
为了增强职场模拟学习加工的效力,教师有义务逐步把有关学习加工的责任置换到学生自己的肩上。逐步置换意味着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学习加工过程中着手建立包括解读和证明在内的职场模拟教学模式框架,通过提问、参与相关职业课程的学习讨论、倾听学生的意见以及密切监控学生的学习加工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加工实践的积极性。
首先,支持学生开展高技能的学习加工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周密部署并启动学习加工活动,为学生取得的学习加工进步倍感欣慰,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选择学习加工路径。良好的路径选择能够激发并增进学生的学习加工,而且时机适宜的清晰选择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加工的内在动力,支撑学生开展持续性的学习加工活动。
其次,允许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加工轨迹。教师起先为职场模拟学习加工的学生选择较小的学习加工任务,进而帮助他们确立适宜的学习加工任务标准,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的学习加工操作任务,采纳与他们先前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相匹配的学习加工策略,然后让学生对学习加工过程自我监控,最后由学生自己逐步完成学习加工任务,确立有着鲜明个人色彩的学习加工清晰轨迹。
第三,通盘考虑实现学习加工授课目标的方式方法。教师有责任顾及学生的学习加工能力、已有知识和技能,运用与学生现有知识和技能水平相适应的授课方法,为学生提供适用于他们自身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有效支持,逐步让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加工的节奏和方向,最终掌握自我调节和自我导向学习加工技能。
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和教师的不懈努力,他们之间对同一目标齐心协力的追求,是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为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把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学习加工作为实现未来职场模拟实践更高理想的“机会之窗”,确认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作用,向学生提供职场模拟学习加工的实践机会,竭尽全力培育学生较高水平的学习加工技能,实现学生最优化的学习加工过程,获得最大化的学习加工效果。
注释:
{1}职场模拟(Workplace Simulations,WPS)是指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正在被广泛运用的真实学习环境。在此环境里,要求学生独立地开展学习加工,学生运用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学习加工技能完成学习加工任务,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支持学生胜任学习加工并指导他们成为高技能的学习加工者。
{2}情境模拟 (Situational Simulation,SS)是指根据学生可能扮演的职场角色,教师在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中编制一套与该角色实际情况相似的学习加工任务,安排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检测学生的心理素质、职场潜能以及职业胜任能力。
{3}个人责任定向(Personal Responsibility Orientation,PRO)由美国教育学家Brockett和Hiemstra于1991年提出,作为交互性自我导向学习的模型,较为全面地概括了自我导向学习的各种具体元素,提出“学习中的自我导向”框架,为自我导向学习奠定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它包含作为教学方法的自我导向学习和作为个性特征的学习者的自我导向两个方面,强调个人责任是两者的共性,由此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同时,它们都是在具体的社会情景中发生的,社会环境因素不能忽视。
{4}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它相关事情的知识,是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开展主动监测并加以持续调节和协调。元认知也是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一方面,作为一个知识实体,它包含关于静态的认知能力、动态的认知活动等知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认知过程,是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加工和调节加工。
参考文献:
[1]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2]Descy, P., and M. Tessaring. 2001. Training and learning for competence. Second report on vocational training research in Europe: Executive summary. 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3]Bolhuis, S. 2003. Towards process-oriented teaching for self-directed lifelong learning: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4]Biemans, H., L. Nieuwenhuis, R. Poell, M. Mulder, and R. Wesselink. 2004. Competencebased VET in the Netherlands: Background and pitfalls.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5]Brockett, R.G. 2006.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the paradox of cho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6]Dinsmore, D.L., P.A. Alexander, and S.M. Loughlin. 2008. Focusing the conceptual lens on metacognition, self-regula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7]王兴辉,张际平.试论学习型社会中的自我导向学习及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04).
像王林一样的在职考研生,在每年庞大的考研大军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重。数据显示,非应届考研生在所有考生中的比例已达50%左右,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职考研生。
相对于应届考研生,在职考研生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考研生间的差异也更大:有些不过是刚毕业一两年的职场新人,有些则已经成家立业、为人父母;有些还是普通职员,而有些则事业小有成就。
王林在机关单位工作了十余年,现在也是部门副主任,可想再往上升迁则显得有点困难,毕竟上面的部门主任还很年轻,而在机关单位,排资论辈是很讲究的。突然萌生考研的想法,也是源于对自身职业及人生的规划。“虽然现在工作还不错,但也危机四伏。进修个学历,除了能让自己学到更多知识外,未来也是升职筹码或跳槽的跷跷板。”
酸楚:平添内心的不安和犹豫
在职考研指的是在职人员边工作,边学习,参加每年1月份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10月10日~10月31日。放弃本有的安稳工作,却要花钱花心思去拼搏,究竟值不值呢?或许这是很多在职考研生的疑惑。考研有很多因素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动力。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坚持两个字,但为什么坚持,怎么能坚持,这个就关乎动力了。学习没有动力是很容易“抛锚”的。考研就像是在丛林中探险,只有目标明确,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只有正确的方向,才会找到出路,才会有希望,才会有动力。“很多人佩服我工作10年了还能静下读书,其实,如果说我在考研中表现了一定毅力的话,很大程度是来自我考研的目的――我是为自己的前途。”王林说,最大的动力是来自内心的目标。
在考研动力不足、目标摇摆不定时,很多在职人员更是平添了许多不安和犹豫不决:考还是不考?我适合考研吗?考研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读研的价值有几何?一方面,想要研究生的学历和身份,一方面,又有得失心,对考研的经济成本及未来的收益做着打算。
苦辣: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之所以选择在职学习,有的人是受尽工作之苦,欲通过再学习得到改变,有的人则是工作本身就尽人意,但仍然不断地追求卓越和发展,希望通过学习来获得再次提升。
所以,对在职考研的人来说,不仅要承受着工作中的压力,还要承担着房价、物价、油价等生活成本上涨带来的经济压力,在各种“高压”环境下,需要同时应付考研,如何合理利用工作和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学习成为“通关”的关键因素。
“24-8-8-3=5,从理论上讲,一天除去8小时上班,休息8小时,再给你3小时干其他的事情,起码还有5个小时可以用于学习。”有网友支招说,我去年就是在职考的,除考试的3天向单位请假外,其他阶段我都是正常上班,而且在单位我绝不看书也不谈考研的事情,以免造成自己工作不积极的印象,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阻力和压力。
提醒在职考生,由于在职人员平时工作繁忙,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尽可能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时,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调整,要持之以恒,切忌虎头蛇尾。
甜蜜:梦想照进现实
当梦想照进现实,顺利通过1月的研究生统考和复试,成为一名准研究生的时候,该是多么的幸福和甜蜜!不仅享有成功的喜悦,更是增加了今后职业发展中胜算的砝码,为以后的“升值”和跳槽添砖加瓦。
建议:以职业规划为前提
对于广大在职人员,所有的学习已经不单是兴趣的事情,而是关乎职业发展的大事。业内人士建议,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之前,考生们需要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才能得出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规划。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进行职业选择和规划,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些,还有哪方面的不足需要补充?我们只有慢慢地在前进中发现问题,明白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最后才能收获更多。
逐步提升需要阶梯,从深度讲,这个阶梯就是通过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这条路径,从广度讲,就是与自己的目标相一致。
TIPS 适合在职考研的六类职场人
1.有志学术事业的人
博士生、博士后才是做学问、搞研究的人才,这一观点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因此,想耕耘大学讲坛、想苦思于书斋、想活跃于实验室的人除了考研别无选择。
2.希望有高学历的人
总有一批人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放弃上大学,后来他们通过努力参加成人教育考试获得本科文凭,这样的人参加考研可以提升学历的成色。
3.拥有名校情结者
据了解,很多在职考生都希望自己能进入知名度比较高的学府,而他们认为,要进入这些高等院校,现实中可以执行的只有考研。
4.觉察前途渺茫的人
一个很可能要在乡村中小学站一辈子讲台的人,一个很可能要在小县城的鸡肋部门的某个科室做一辈子职员的人,一个在外面漂泊滚打多年仍然一事无成的人,选择考研难道不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
5.感觉工作乏味的人
不少人觉得自己上班就是做着不痛不痒的事情,工作起来有如机器一般乏味无聊,生命只是坐等无聊,这样的人选择考研还需犹豫?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尽管目前我国高校普遍设有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因实际条件限制,我国高校普遍无法做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持续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与“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个性化、服务性、实用性、专业性和连接性的特点”[1]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我国高校现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为主要载体,依托高校专职心理教师、高校学生政工队伍、校内外经验丰富的就业创业导师,在高校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可以有效弥补当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的不足,丰富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内容和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一、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建立的目标
工作坊起源于欧洲的包豪斯学院,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先驱格拉皮乌斯倡导“技术与艺术并重”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是以大学生职业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为着眼点,帮助个体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心理认知、良好的心理适应与职场发展能力的一套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职业生涯心理辅导计划。工作坊作为团体心理咨询的一种有效方式,不仅能为训练者缓解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困惑、焦虑、缓解亚健康的心理状态,更能促进学生除专业技能以外的非智力因素的职场能力的增长,让大学生“毕业生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要求,促使学生不断修正规划,正确引导自己的职业发展,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动态特征”。[2]
二、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的实施途径
(一)校级主管部门牵头,构建学校多部门的有效合作模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的工作内容不仅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且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计划和学业规划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是高校人才培养领域的交叉区域。工作坊要实现正常、长期的运行必须得到校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心理工作坊的教育内容要求学生工作服务部门和教务部门之间的融合与有效合作,并达成一定的人才培养共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专业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坊教育三者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崭新教学模式,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培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职业心理调适、就业实践演练、就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师资力量,形成专业化辅导团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涉及大学生心理、就业与教学三方面内容,其“技术与艺术并重”的教学方式对学术性与实战性要求都很强。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工作坊师资力量的配备既要注重学术性也要注重实践性,既要利用校内老师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也要发挥校外导师的社会实践指导作用,尤其是注重发挥具有实践与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工作坊要形成专业化的工作坊辅导员团队,稳定师资力量,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传授的连续性,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的积极指导作用。
(三)结合高校专业特色,注重定期培训与跟踪反馈
“技术与艺术并重”的教学方式既要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专业特色、校风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求高校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进行个性化的辅导。要定期开展工作坊培训工作,用固定的时间、地点引导在校学生不断修正对自己的评价,认清自己的职业性格。要实现工作坊培训形式的连续性,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实践性活动,逐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养。同时,工作坊要注意学生培训状态的跟踪和反馈,及时进行反馈指导,确保指导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工作坊的积极效果
(一)改变了职业生规划课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培养更具特色化
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通过团体训练、情景模拟、职业性格测试等多种方式改变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传统授课方式。通过工作坊导师的循循善诱和持续引导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持续性的引导,既形成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纵向比较,又形成了不同专业学生的横向比较,打破了传统按照专业、班级归类不同学生的界限,更加符合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促进了大学生职业性格的早期觉醒,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潜力
大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的启蒙阶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他们从大一开始就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更加了解社会和自我,了解职业生活。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学生的自我探索,大学生可以逐步对自身、社会、为了职业有进一步的认识,并依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探索自身发展实际的就业方向,构建自己的实际就业能力。工作坊可以实现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即形成自身职业目标并做好就业准备,减少就业创业活动的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培养自身的就业潜力。
(三)培养大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工作坊在“学校课堂知识讲授--大学生职前情景模拟―大学生择业就业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心理工作坊就像一个训练场,训练场外的学员不必掌握深奥的理论,却可在此找到自己内在的职场心态和优势领域,可以极大提高自身职场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心理工作坊的实际训练,可以让大学生培养自己遇到困难时的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情感和自我调节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基础英语;专业英语;课堂衔接;多层次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013-01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以基础英语EGP教学为重心,忽视了英语作为各种专业知识的辅助学习工具在各专业学习中的不同要求,没有形成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相衔接的完整有效的教学体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不断细化,单纯的基础英语不能完全适应各专业学习的要求,ESP的发展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大学基础英语是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入校后一、二年级设置的,英语精读、听力等课程,选取的语言素材具有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大众化特点。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精力集中在专业课程,对于英语学习没有足够的重视,语言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章振邦教授(2003)曾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的普通英语教学太长,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学的都是普通英语,高校英语教学迟迟不与专业挂钩,怎能要求学生毕业后走上需要专业英语的工作岗位能够胜任愉快?"
我国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致力于基础英语的普及工作,非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专业知识为主语言习得为辅,而基础英语以教授语言技能为目的,基本和专业教学脱节,无法满足社会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语言皆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我国目前只有少数重点高校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因此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编写切实可行的针对某专业的个性化教学已势在必行,在学大纲指导下制定适合各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案,实行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进而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1.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社会需求
根据不同行业对英语提出的实践要求,再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具体语言水平,确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开设相应的语言课程,选择适宜的语言材料、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被广泛运用在ESP教学中的"以专业内容为基础的语言教学"(Content-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实用性很强,这也与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相吻合,能有效地将英语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但是部分高校受生源水平、师资状况等条件的制约无法具体实践专业英语课程安排,这就需要我们以基础英语为先,和专业英语并举,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衔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要考虑专业与语言的协调有序安排,同时注重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
初始阶段要解决好基础英语和专业课程的协调安排,期间依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增加专业知识和语言任务的难度。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增强课堂活动的互动性,课堂上可以开展专题讨论,组织看专业录像,模拟职场创设真实语境和设计真实情景任务,增强学生专业英语的使用、专业知识、语言技能的体验。笔者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语言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等因素来决定编选教材,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专业性不需要太强,语言使用要有真实性和代表性,包括诸如"实验报告"和"使用手册"之类不同题材,并可适当的选择职场案例以增强专业学习的借鉴性。
3.大学阶段英语课程可以采取阶梯式分层教学和必修选修并举的课程设置模式
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基础英语学时可以多些,选修课可涵盖语言类课程和应用类课程等:语言类选修课可以选择中外文化欣赏等,以增强学生对于国内外文化的了解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语言的美;应用类选修课则以专业为基础由系部自行设置,如广告专业可以开设商务口语、英语广告、应用文写作等,作为过渡性课程为专业英语课程做准备。
4.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上述各个环节实践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配套措施之一,高校应加大对英语师资的培训计划,鼓励拓宽专业知识面,组织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互相观摩教学,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同时,教学管理层还可采取措施增强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间的合作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在制定大学具体的基础和专业英语学习计划时,需要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通力合作,适时地交流学生在各自学科领域的具体学习情况,再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这也是教师相互学习的过程,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选择专业英语教材时,也需要英语和专业教师共同研究,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学习材料。
英语学习是大学阶段教学的关键环节,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实行有效衔接的教学新格局新模式,不但能够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而且更有利于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元化人才。参考文献
[1]郭凯.EAP与EOP双导向下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22期
[2]陈汉白.杨波,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EAP[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1)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5]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6]刘法功.论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关键词 汽车电器 职业核心能力 课程改革 学习项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明确要求:“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落实这些要求,培养出适用经济社会需求与发展的人才,是值得每位高职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在高职汽车电器与附属设备课程教学中实施三段式教学的做法,对如何利用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了探析和实践。
1 职业核心能力概念界定
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它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具有普遍适用性、广泛迁移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①②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个大项,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2 汽车电器与附属设备课程教学改革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多维的系统工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教育领域正在探究的一个问题,归纳起来有三种策略,即整体策略、专项策略和渗透策略。③④⑤⑥其中整体策略和专项策略的实施只能从学院和系部层面去展开,作为一名专任教师,更多地应考虑从自己做起,从自己所授课程做起,探索、实践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
汽车电器与附属设备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承前启后,地位十分重要。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项目的建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考核方法的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并在本专业2011级和2012级两个年级进行实践。
(1)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中需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目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掌握专业必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事汽车修理、汽车销售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汽车电器与附属设备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知识体系主要包括8个系统,且以识读汽车电路图为切入点贯穿始终,本课程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掌握汽车电气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具备读懂和识别有一定难度的汽车电气电子线路图的能力;具备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日常维护保养能力;正确使用典型工具、仪器的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方法能力目标: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际、与人协作的能力。
(2)建立课程学习项目。建立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学习项目。课程学习项目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课程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岗位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项目内容选取紧紧围绕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同时又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3)选择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为了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实施职业核心能力的渗透策略,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课堂时间分为三部分,首先是PPT汇报,将全班同学分为6~8组,每节课安排一组同学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PPT汇报,主题围绕汽车展开。其次是利用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展开新内容学习。最后留出5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问。通过课堂三段式教学,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培养了专业技能,同时也学会了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有时通过激烈的讨论与交流,部分学生还能在原来分析的基础上有所发现,进而产生创新的想法和做法,这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4)构建综合考核机制。课程考核服务于课程教学,好的考核机制将极大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素质和能力的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考勤(20%):满分20分,小于12分者,本课程记为不及格,不得参加考试。二是平时作业考核(30%):满分30分,小于18分者,本课程记为不及格,不得参加考试。三是实验性考核(25%):满分25分,小于15分者,本课程记为不及格,不得参加考试。四是总结性考核(25%):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单元学结、学期学结3部分,其中课程学习计划占15%,单元学结占70%,学期学结占15%。总结性考核满分25分,小于15分者,本课程记为不及格,不得参加考试。在教学中,通过课程考核改革,加大过程考核力度,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素质,深受学生欢迎。
3 总结
实践证明,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现代职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是高职毕业生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升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汽车电器与附属设备”课程改革,就是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开放考核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分析与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注释
① 丰培洁,张鹏.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J].新西部,2010(12):213-219.
② 吴盈盈.论高职旅游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科技信息,2008(19):263-264.
③ 张艳如.论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12):159-161.
④ 林凯芳,杨琼敏.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5):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