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12:21: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长挂职锻炼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不仅投入大量经费,而且在挂职对象、挂职时间、挂职学校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安排。
到目前为止,此项工作已经开展了五期,其中“乡进城”两期共24人,“城下乡”两期共12人。“乡进城”是由海城、台安、岫岩、千山四个县(市)区各选送6名年轻有为、有培养前途的正职中小学校长,分别到市内三城区的24所学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锻炼。这24所学校都是该地区管理水平较高且有特色的学校,共同特点是“重管理、求实效、讲创新、办特色”。“城下乡”是由市内三城区各选派2名中小学校长,分别到海城、台安、岫岩三个县(市)区的12所中小学进行为期5周的挂职锻炼,他们均是年龄在45岁以下的市级和区级名校长,其中有3名校长是*市首届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
通过两种形式的挂职锻炼,城、乡中小学校长普遍感到受益匪浅,他们在学习、交流和实践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农村中小学校长不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更增强了紧迫感和使命感。城市学校办学理念提升之快、学校管理之规范、办学模式之新颖令他们始料不及,他们在感叹农村学校硬件建设落后的同时,深刻意识到思想观念上存在的差距。“以人为本”的管理、“为发展而教育”以及“小班化教学”,这些原本抽象的新知识和新理念都变得生动、鲜活,具有可操作性,使农村校长深受启发。他们目睹了专家型、学者型校长的风采,掌握了科学管理的内涵,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成效,领悟到了因地制宜办特色学校的“真谛”。他们还尝试由后台走向前台,亲自主持城市学校工作,参与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这些亲身经历使他们平添了勇气,增强了学、赶先进校长的信心。
市内三城区的挂职校长,在毫不保留地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名校、名校长辐射作用的同时,他们本身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农村艰苦的教学环境和教师执着的敬业精神使城市校长的心灵受到洗礼和净化,丰富了人生阅历,磨练了意志品质,为打造明星校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加挂职锻炼的校长们还充分利用这个契机,主动担负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与对口学校建立起长期帮扶关系,并不断深化这种姊妹校友谊,互通有无,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实践证明,选派优秀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是一项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工作,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管理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最好尝试。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积极稳妥、健康有效地运行下去,*市教育局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注意不断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20*年就挂职校长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交流、主持工作等方面提出了量化指标,制定了《关于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工作的有关要求》,统一印制了《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考核纪实表》和《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工作考核手册》等,使这项工作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收效更为显著。
9月9日那天,《泰州晚报》周书卉记者来到学校,采访了我和高校长,我的成长经历让她很感兴趣,高校长对我的培养和教导让她惊叹。于是在2012年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泰州晚报》在第18版特稿刊发了题为《恩师,谢谢您》的一整版专题报道,这一切都让我倍感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期待!我想,余生的我,将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对得起这份荣誉,无愧于这份崇高的荣誉!
挂 职
2012年9月15日,来自泰州、靖江、高港三地的一行7人,在泰州市教育局严爱国主任的带领下,奔赴人间天堂——苏州挂职锻炼。这是泰州市第一次组织全市中小学、职业学校校级干部赴苏南挂职锻炼,学习苏南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思想,为期两个多月。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继xx年我远赴新疆支教后再次走出泰州。如果说去新疆更多的是充当指导者的角色,那这次去苏州完全是学习者。
我和靖江城北小学的李叶枫校长在江苏省苏州师范附小呆了两个多月令人难忘的挂职岁月。在附小期间,我们按照泰州市教育局宋吕银局长的要求,“潜心观察、诚心交流、细心体验、精心总结”,认真学习,有很多自己的感想,更有很多的收获。写下了近20篇挂职随想,在泰州市、高港区教育局网站上发表挂职随笔7篇,在苏州组挂职简报上发表随笔3篇,累计写下5万多字的感想。
走出去,让我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刻,眼界逐步宽广,领略了苏州教育的大手笔,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同时结合我区、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写下了8千多字的《学习之旅、阳光之旅、收获之旅》小结文章。
你的视野有多开阔,你创造的空间就有多大。
xx年新疆的支教生活,让我领略了祖国边疆的辽阔和宽广,09年的挂职,让我领略了苏南地区富庶和优质。两次不同的外出经历,是我人生历程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更重要的是让我对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教育的爱也越来越弥深。
成 长
2012年,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又长大了一岁,在这人生的黄金时刻,我也在拔节、在成长。
(1)(2)
在学校领导、老师的支持下,在华应龙、徐斌、沈本领等老师的关心指点下,我有了一定的进步,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对照一些年轻名师,对照周边地区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差距还很大,我深知自己努力得还很不够,读的书不够多,对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写的文章深度不够,发表的层次还偏低,对照自己的个人成长计划,尚须努力。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开展中小学校“城乡结对帮扶活动”》文件精神,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现就本年上半年阶段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活动有序开展
根据区教育局文件和会议精神,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小学与中心小学城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两次到对口学校走访,了解对口学校现状;两校领导多次碰头,商讨、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确保帮扶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城乡结对师生相互得益
为避免结对帮扶活动流于形式和走过场,我们注意结合帮扶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通过多次走访和交流,我们确定了与之合作交流的工作思路:从需要入手,从问题入手,从自身优势入手,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合作共赢。
提供岗位帮扶。通过两校之间的相互了解,我们得知中心小学在校干的培养与发展上急需得到提高,而我校在教师人员方面比较紧张,校干配备也缺乏人手。在此情况下,经过两校协商,中心小学派出于春建副校长到我校挂职锻炼,我校也将教学管理方面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秩序、班主任管理等工作安排由于春建校长负责。在一学期的交流中,于校长将小学当作自己学校,将学校的工作当作本职工作,认认真真,恪尽职守,获得了学校老师好评。同时,作为一名挂职锻炼教师,他也对我校的管理的方方面面有了充分了解,对其学校今后的管理有了很好的借鉴。
教科研合作。帮扶活动开展后,两校领导感到,只有开展教科研,教师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学校发展才能有动力。经过沟通,两校领导达成共识,利用小学的教科研优势联手行动,共同破解教学难题,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本学期中,小学结合本校的语文学科优势,举办了语文辩课进校园活动、语文学科“三读三段”生本高效课堂研讨会,邀请到了中心小学的老师到校指导,并与该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了智慧的碰撞交流。同时,学校还邀请中心小学的全体班主任到小学参观指导学校的班级管理常规工作,两校的班主任进行了热情交流,收获匪浅。在以上基本活动的基础上,学校领导还多次联系,就两校的问题进行研究,为以后的活动做准备。
学生结对。小学和中心小学两个学校都各具优势,各有学习借鉴之处,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优势方面都各有所长。如,小学虽是一所新校,但在城区具有较好的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方面的资源,特别是学校今学期开展院团建设以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4、5月全区百灵艺术节比赛活动中,学生参与的6个节目全部获得一等奖,振奋了师生士气。5月30日,全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学校女子篮球队一举夺得全区第一名。6月,尚德电力杯太阳能小车比赛鲁中赛区选拔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为此,学校邀请了中心小学的学校到校观摩交流,参加活动。中心小学的篮球是传统项目,一直在全区领先。我校就把学校的男子、女子篮球队派到中心小学进行交流对抗,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友谊,让两校的感情也更加深厚。
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实际从发,注重实效,使两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农村簿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努力。
【关键词】 城乡教育;互动;双赢;农村中学教师;教育技术;培养
中央电教馆《构建城乡教育互动体系,实现城乡教育双赢——农村中学教师教育技术培养研究》课题负责人。
近几年,由于农村大批教师选调进城,使得原本师资薄弱的农村学校更是雪上加霜,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日益加大,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下降态势。
在加快推进教育统筹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有着很深的感受:一方面是城区需要农村的好生源,一方面是农村教育的落后,而城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农村教育的进步。从根本上讲,中学(初、高中)教育应筑基在农村人口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农村教育资源的开发上。
因此,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应积极实施城乡教育均衡互动的发展战略,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城乡统筹发展大格局的构建,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出了必然的要求。
在这项工作中,作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城区中学肩负着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做法更多地体现了以生源竞争为目的的帮扶思路。如支教、送教下乡、举办讲座、请乡镇教师参与城区学校的校本教研等,一方面加强了与兄弟学校联系,使农村学校的优秀学生能到我校就读,一方面也促了进乡镇学校的师资力量,但因实施过程中存在被动性、盲目性、肤浅性,而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因此,笔者认为应更倾向于城乡教育“互动发展”的思路。
何谓“城乡教育互动”?即城区教师“送教下乡”,传播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听课,学习现代化教育、管理技能。
因为“互动”,城乡均为主动积极的状态,每所学校、每个教职工都知道我需要什么,这样才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其中;因为“互动”,城乡容易形成一种平和开放的心态,更有利于真实问题的解决和智慧的生成;因为“互动”,便于形成互助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要开展好“城乡教育互动”,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建立长效对口合作交流工作机制是构建城乡教育互动体系的关键
“城乡教育互动”不能是一个短期行为,建立和完善教师交流制度,推进教师交流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探索建立教师交流的有效机制,是提高双方教师队伍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的有效途径。
(一)严格选拔支教人员,定期开展合作交流
市教育局应每年在系统内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指导城区学校在合理配置下学期师资的基础上,推荐师德好、业务过硬、并有志于农村教育工作的教师从事支教工作,保证支教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定期召开支教工作交流研讨会,商议支教计划和总结,互通支教情况。新老支教教师定期就如何更好地完成支教任务,如何适应支教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展开研讨和交流,并为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做好对流工作提供信息及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以后保质保量地做好对流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落实支教政策,完善支教激励机制
教育局在保证支教教师原有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稳步提高的基础上,要全面落实支教教师的津贴、生活及交通补贴等待遇。派出学校与支教教师建立经常联系制度,学校领导主动关心支教教师的学习和生活,及时传递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为他们更好地开展支教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和技术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在中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中,对支教教师实行政策倾斜,以鼓励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派出学校在各类评优评先活动和年度考核中,对具有支教经历和农村学校工作经历的教师均予以优先考虑。
二、拓宽渠道,不断提高“城乡教育互动”工作的实际效益
(一)对口支教与教研实践相结合
教育对流为城乡教育沟通架起了桥梁,支教教师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支教学校安排的教学工作,更要主动地构架起两校之间教育教学交流的桥梁,促进双方在教科研、学校管理、年级组和教研组建、学校德育等方面的交流研讨、合作发展。如利用城区中学校园网建设处于本区领先水平的优势,为支教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并建立了长效的联络制度,继续远程维护该校的校园网建设,并适时指点带教支教学校的网管员,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定期深入学校听课、评课、上示范课、指导集体备课等深层次的研究与实践,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的同时,帮助郊区农村学校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规范化水平方面开展支教工作。使所有参与对流的学校都建立起教研活动交流机制,实现双赢。
(二)对流与挂职学习相结合
由市教育局选派的中青年骨干校长到农村中学开展为期三至六个月的挂职锻炼。为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管部门应专门召开挂职锻炼拜师结对会,使带教工作做到定人、定目标、定措施。挂职锻炼制度的实行,更能为推进城乡之间、支教挂职对口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的实质性作用。
(三)对流与送教上门相结合
为真正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城区中学应采取送教上门,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委派学校骨干教师到对口学校上示范课,深入对口学校听课,参与指导对口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三、政策、资金到位,是城乡教育互动双赢的保障
1.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教育投入,设置农村教师教育技术培养专项基金,为我市教育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2.制订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农村学校跨校聘用兼职教师。
大家好!我叫乔茂勤,现任县政协学习和文史委主任。首先对大家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想法,敬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性质
高中校长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特殊的职位,它关系着莘莘学子的前途命运,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美好期待,担负着全县人民的殷切重托。我认为,高中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应该是教育方针的模范执行者,学校航船的坚定掌舵者,学生前途的正确引领者,各项工作的有力推动者。
二、工作职责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高中校长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好教育方针这一个中心,把握好老师和学生这两个重点,协调好学校外部、班子成员、全体师生这三个关系,抓好思想政治、教学业务、制度建设、后勤保障这四项重点工作。
三、自身优势
一是有从教经历。我教过5年初中、年高中,有连续六年的高三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担任过5年的高中团委书记,摸索出的团建工作的“工程”受到团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有管理经验。我有近6年的副局长和正科级职位的历练,平时注意学习管理理论,总结管理经验,具备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
三是有敬业精神。我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充盈的信念,带着感情、带着良心带着责任去工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扎根高中教育事业。
四、工作思路
学校的发展高度取决于校长的思想深度。我的工作思路是:“两出”“一创”“五原则”。即出名牌、出名师、创名校,贯彻“质量立校,和谐兴校,改革强校,特色办校,制度管校”的原则,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五、工作措施
(一)抓制度。“公生廉,廉生威。”建立健全业务、人事、财务等管理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抓团结。人心齐,泰山移。想方设法促进领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形成“一切围绕教学转,一切为了高考干”的干事创业的氛围。
(三)抓学生。名校必须由名生做保障。要确保优秀的生源,招好高一新生、留住高三复习生。要加强德育建设,让学生学会做人。要加强学法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加强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要实施“扶弱培强”工程,对“尖子生”实行小班教学、专人指导、跟踪培养,力促他们考入清华、北大等着名高校;对“落后生”要因材施教,为他们创办音乐、艺术、体育等特色班。
(四)抓老师。名校必须由名师支撑。要尊重教师,做教师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要加强师德和师风建设,培养老师的爱岗敬业精神。要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大力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培养一大批“学者型名师”,起到“点亮一颗星,照亮八方星斗”的效果。要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抓考核。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公正客观的评价全体教职员工。对考核结果要作为评先晋级、提拔使用的主要依据,以此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六)抓信息。要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要与全国着名重点高中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加强领导和教师的双向挂职锻炼。要积极参加各种高招会议,及时、准确、全面的收集、整理最新的高考信息。
(七)抓稳定。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要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稳定因素,看好自己的人、把好自己的门、做好自己的事,确保学校大局稳定。
我很荣幸成为了这次外出挂职学习队伍中的一份子。XX年9月16日至29日,在教研所的刘所长和二位教研员的带领下,我们十五位老师奔赴了湖北二所课改名校,武昌实验小学和恩施实验小学进行了为期二周的挂职学习。虽然在二所学校的挂职时间很短,但我被二所实验小学领导的热情大方,平易近人,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感染,深受教育和启迪。
在挂职培训学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培训时间,认真学习研究领会二所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以及校园文化特色,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和班主任研讨会、班会及各项德育工作。经常主动和学校各个部门的领导、教师沟通交流。坚持多看、多听、多问、多学、多思,做到了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边总结。认真研读二所实验小学的各种资料、活动方案,始终不忘和自己实际工作进行对照比较,进行深度思考,从中吸取精华,探寻教育管理的良计妙策。把在二所实验小学的所见所闻和我的收获、思考、体会及时记录,并归纳总结,形成文字材料,从中感悟教育的真谛和管理的境界。
在挂职培训学习期间,与所挂职学校领导和对子教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并通过我两周的学习、工作,与二所实验小学之间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互相交流。
通过二周的高速“充电”与“洗脑”,现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归纳整理如下:
一、挂职学校基本情况
(一)内部环境
二所实验小学硬件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先进,设施齐备,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内部管理
1、新颖的办学理念
2、高效快乐的课堂模式
3、全新的育人目标
4、科学的管理机制
5、有效的教学“铁律”
6、成熟的办学经验
7、高效的德育管理模式
二、挂职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1、学习的内容
①高效快乐的课堂模式;②班主任管理工作;③德育工作。
2、学习的方法
挂职学习期间,采取在校挂职深入一线课堂的学习与考察参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所参与的工作
全方位参与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大课间活动,严格按作息时间上下班,参加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下午的报告及讨论、集体教研活动。10天共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等19节课;亲历了备课、上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总体感觉
在二所实验小学挂职锻炼期间,通过向各位校长交流学习,与各位中层干部沟通切磋,使我切实感受到:“管理,就是使一些平凡的人,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业的过程”。我时常被二所实验小学的老师们感动着:一件那么平常的小事,一项那么细小的工作却被老师们做得有板有眼,有章有法。有人谈到“细节决定成败,过程造就结果,管理产生效益”。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心做于细。”我们平凡人最大的成功就是把平常的事做好做亮。二所学校的把学校的每一项常规工作都做的很到位,很细致,做的很有特色。给我很深刻的印象;(1)二所学校的周一的升旗仪式都很庄重、神圣,学生进场的时候伴随着运动员进行曲,有节奏的排着整齐的队伍入场。全校师生在唱国歌的时候,在升旗台上有一个指挥者,伴随着指挥者有节奏、激情飞扬的指挥,把升旗仪式推入到了。周一的升旗仪式就全校的师生就展现了精神抖擞好的一面,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崭新一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2)高效快乐的课堂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交流表达等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展示。学生都是在快乐、合作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的知识。(3)家校联合教育做的很好,经常请学生家长参与课堂教学,邀请家长参与班主任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让孩子更好的成长。(4)学校的教学教研氛围浓厚,教师的工作激情高涨。(5)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很有特色,都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创建学校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如恩施市实验小学依偎在风景秀丽的凤凰山旁。凤凰,作为楚文化的图腾,富含了瑰丽多姿的文化内涵,展示出其高翔远引,战翼雄飞,声震九天的意向特质。选址于此,不管是先辈的有意为之,还是上天的巧妙眷顾,都赋予了实小的瑞气、灵气与义气。依偎在凤凰山下,校园文化就突出以凤凰为特色的,教学楼、办公楼命名为邹凤楼、鸣凤楼、翔凤楼、望凤楼。
四、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的方面
1、德育工作
学校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长远的发展,恩施市实验小学确立了“为孩子的持续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学习型”校园、书香校园、数字校园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美、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新。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探索新形式下与时俱进的德育教育新途径,与时俱进,形成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为主的德育新格局,坚持周一升国旗与每周的班会相结合,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爱国教育、集体教育的风景线。家校联合,定期举行班主任研讨会,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参与其中,共同商讨如何让孩子更好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国庆节前夕,召开“红领巾和祖国共同成长”的主题班会,班会由学生策划,教师指导。学生自编自演的三句半,快板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主体鲜明,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教学、教研工作
学校重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坚持科研兴校,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科研。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展开讨论、通研教材。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集体教学教研集体备课活动,系统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及导学案内容的设计,扎实的完成了日常的教学教研工作。学校注重抓常规管理,强化全员的常规意识。学校的领导、教师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提高。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做了大量探讨性工作。在组办特长教育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开设了英语、书法、素描、篮球、田径等兴趣班,做到时间、场地、人员、设施四落实。学期初教师制订实施方案,由教导处审核,组织实施,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培养。每天的大课间都落实到位,既有全省统一的广播体操、集体舞又有自己学生的特色。武昌实验小学的搏击操武术操,学生整齐划一,刚劲有力的动作,恩施实验小学土家族的舞蹈,给人呈现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学生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健康育人”的教学宗旨得到充分体现。初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已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教育作用。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开放月”活动,让家长亲临课堂,零距离感受校园生活,与任课老师进行了细致交谈,了解学生、了解学校,表达愿望、增进互信。
3、快乐高效地课堂
361快乐快乐课堂第一次深层次地接触这个理念。“ 3”即课堂必须切实践行新课改理念的三个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6”即每一节新课学习中师生必须共同完成“六个环节”——解读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点拨拓展、测试纠错;“1”即“一准备”——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铁律一:“先教后学”以学定教
铁律二:“先教后学”以学导学
铁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4、在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
让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师资队伍是学校软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把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队伍建设的方向。把师资水平放在第一位,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师德是前提,观念是基础,培训是途径,业务是保证。开展教研、教改、教材的培训,学科、计算机的培训,跨学科研究,“带教制”和“导师制”都是有利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尽可能将外出学习的机会留给优秀的青年教师,学校的重担压给青年教师,大胆使用优秀的青年教师,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
1.1市场营销专业特性
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教学建立在诸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如经济学、管理学,所以是一门应用型综合学科。市场营销专业具有其特殊性,它不仅要求学生研究消费者需求以及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规律,还必须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接受营销实践的检验。因此,想学好这个专业,不能只靠课堂听讲和校内实践,这样学生不能获得必要的实际操作能力。而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能够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资源共享,进而为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结合提供良好的平台,最终有利于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校方实现教学目标,企业获得所需人才。
1.2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产生变化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社会向市场营销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丰富的营销理论即书本知识,和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考量一个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根本标准。而目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无体系,实践能力无处练等现象,导致学校送出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人才之间存在矛盾,人岗匹配不协调。为了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良好对接,我们必须致力于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而通过校企合作,高校能够做到提高适应需求的主动性,即重视教学环节的实践操作性,根据市场要求来持续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的修改和完善工作。可见,校企合作就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个效果。
2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2.1校企合作的内容缺乏深度,形式单一
任何专业的校企合作都会受到专业的限制,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也不例外。在能够合作的企业范围有限的情况下,还面临着制造类企业营销人员岗位有限、要求学生需具备工科类基础知识等棘手问题。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以商贸类企业为主,比如超市、连锁专卖店等。在合作内容上,因为极易出现“一边热,一边冷”的情况,即学校积极主动,而企业不愿搭理。学生去企业实习,只分配到一些打杂、跑腿的杂事,并没有得到相关市场营销理论的实践机会。实习结束后,学生东拼西凑,形成毫无作用的实践报告。在合作方式方面,则以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和学校邀请企业人员兼职教学市场营销知识为主。
2.2高校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缺乏管理
首先,学校对校企合作班级的学生管理工作陷入混沌。因为这些学生同时具有学校的“学生”和企业的“员工”两个身份,需要同时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单位进行学习,所以,对其管理工作的难度加深,部分高校也逐渐放宽了对这些学生的管理。但是由于管理宽限的程度难以把握,过松过紧,都不利于校企合作下学生的成长。而完善的包括针对这部分学生管理条例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管理工作陷入混沌。其次,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没有与时俱进。在校企合作的办学形式下,教学活动主体和地点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这时,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不能适应相应的变化,需要适时被改革和完善。而目前,尚存在不少高校没有根据相应的变化做出对管理制度的合适的调整和修改,影响对合作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的效果。
2.3学校和企业不愿为对方付出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相对付出多,而收益少。毕竟,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而学校则以培养人才为目的,两者的目标存在着根本的矛盾。但是,任何合作只有双赢才会持久。学校并没有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为愿意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质量优、数量足的服务,影响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接受程度,也影响已经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保持与学校长时间的合作,而不中途提出退出。学校一方面对企业的苛刻要求,要求他们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一方面又不愿意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必要的人才共享通道;当然企业也会存在过分考虑成本和收益情况、视学生培训为额外负担、只注重社会声誉好的学校和热门专业等问题。这种局面不益于校企合作初步阶段的达成,也不益于长期内的保持。
2.4财力物力供应不足
除了以上问题,还有很多影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质量的因素。比如,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无法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基地;师资匮乏,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不达标,因为挂职锻炼的机会不高,实践教学能力低;政府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都阻碍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展开。
3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路径研究
3.1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形式,提高合作内容的质量
针对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的问题,首先,学校要创新合作形式。为了将企业精英“请进来”,学校方要在合作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比如,积极兴建校办工厂,引进先进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建立实训基地,展现校企合作的诚意,吸引企业欣然与校方合作。其次,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也可为主导,允许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实训操作锻炼。最后,实现兼职教师授课形式多样化。兼职教师在校方进行聘请后,可用于进行对学生的课堂授课,也可用于一对多的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实践指导和监督,这可以缓解兼职教师时间不灵活、易变动的矛盾。针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内容简化、质量不高的问题,首先,校方需要不断改进实训课程设置情况。在具体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中,校方应该在保证课程连续性的前提下主动整合零散的实训课程,使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时间可以从原来短期且零散的分段实训变成相对长期的系统实训;其次,为提高学生参加企业实训活动的效果,高校可适当科学延长实训时间,使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形成较高水平的技巧和能力,实现自我锻炼和升华,也能为企业观察、发现合适的岗位预备人选提供机会,提高企业的短期和长期效益,从而实现双赢。
3.2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管理工作,做好绩效评价工作
针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管理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首先,校方要着重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管理机构。为了实现院校与企业间的有效沟通,专门的管理机构的设立能够将师资、学生管理以及企业实训场所相关的管理合为一体,有利于更加统筹、系统地开展对校企合作办学相关班级学生的管理,为校企合作办学的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加强对教学管理制度的健全。主要是对学生考核标准的反思和完善。学生实习实践成果的考核标准应该通过这个标准真实合理反映。最后,要加强对相关校企合作办学下相关班级学生的管理。构建专人负责制度,选拔了解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并具备管理学生基本经验的专门管理人员,负责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相关班级学生的专门管理。
3.3校企双向互动,实现双赢
前文也提到,高校是以培养人才为宗旨,而企业虽也注重社会效益,但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所以,为了调和这个根本矛盾,要特别注意校企双方利益的均衡,使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都有所获,都能保持较高的合作的积极性。高校可以聘请企业市场营销一线人员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等问题进行指导和建议。当然,如果能征得企业的同意,可以将高校内部市场营销方面的先进师资力量输送到企业,在为企业市场战略进行科学定位和提高企业市场占有份额等方面充当“军师”的角色的同时,也能促进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提升自身挂职锻炼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有益于市场营销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返回来回馈同学。在征得校方同意后,企业方可以将自己企业的员工输送到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机会,继续深造,提升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进而为企业效益的提高提供保证,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这样的双向合作,双向收益的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工作的顺利开展。
3.4做好校企合作的保障工作
针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财力物力供用不足的问题,不管是校企双方还是社会上的各种相关力量,都应该要做好对校企合作的保障工作。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培养人才,然后人才共享,这个目的要想实现,首先,离不开政府的法律保障和资金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条例,规范和明确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校企双方形成道德和法律上的约束,进而来指导校企合作有效、有秩序地展开。政府还要保证对校企合作工作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促进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其次,要保证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师资人才录用工作的质量,对相关的青年教师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和挂职锻炼,使教师能够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资金、师资、法律等保障看似无形,但是对于高校市场营销学校企合并工作的开展极为重要。
4总结
XX年组织人事处在校(党)委、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切实做好组织、人事等职能工作,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谋求职能发挥,提高工作效率,在部门人员减少两人的情况下,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学校的事业发展稳定和谐提供了组织保障。下面我就全年组织人事处12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述职:
组织工作
(一)加强组织人事队伍自身建设,着力提升组工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今年9-10月份在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部门全体同志以饱满的热情、端正的学风,克服了工学矛盾,通过集中听报告、网上自主学等形式,学习了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还学习了组工业务知识、政治理论、经济知识、历史人文等专题,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知识,提高了素质,锻炼了党性,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了自身能力建设,努力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来规范组织人事干部的日常行为,提升组工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协助党委做好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监督、任免和调整。协助市委组织部做好3位副县级干部非领导职务提任工作,协助进行了民主推荐、民意测评、考察等程序,完成了各种材料的准备和上报工作。有计划地输送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市中青班学习、外出挂职锻炼。选派干部驻村担任农村支部副书记工作。
积极改进中层以下干部考核办法。制订了《市委党校年度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做好干部考核的组织实施工作,更加全面地了解教职工的实际情况,为干部聘任、交流、晋升提供依据。
全年完成了28名干部的提拔、考察、公示、任免、备案、归档工作;1-3月份完成了对职工年度考核、评优奖励、归档、上报备案工作 。
(三)增强青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积极为青年职工搭建成长平台,5月份举办了一期青年教综合能力工培训班通过校领导和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使青年教工的各项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7月份举办了一期青年教工教学大奖赛,通过以赛促训的方式,着力提高青年教工的业务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人事中层干部工作总结与计划
(四)继续抓好处级以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根据组织部通知要求组织督促处级以上干部开展网上学习及撰写学习心得,制定干部在职自学考核方案,建立处级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完成我校处级干部自学考核工作。根据市委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干部自主选学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先后两次组织班子成员和处级干部填报2012年干部自主选学培训课程和培训订单课程的申报工作。根据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参加全省领导干部理论知识网上测试活动的通知》精神,组织全校处级以上干部完成网上测试(采取专人答题方式),并按要求及时上报主题报告。
(五)开展好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根据市委组织、市纪委的安排,组织开展了XX年度学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并以组织学习,征求意见,谈心得体会,撰写发言提纲等形式进行,并对照民主生活会主题、切入点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制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自身分管的工作,提出了整改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六)完成XX年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和20xx年目标考核准备工作。1-2月份完成了XX年度的起草目标总结、上报工作,精心准备各项迎检材料,经过市考评办的考核,我校领导班子考核结果为良好,是历年来成绩最好的一次。12月初,起草了市委党校为大项目建设服务工作汇报,并制定为大项目建设服务的制度和具体措施,起草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目标执行结果的汇报,为迎接市目标办考核做好准备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加强领导能力;建设探析
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优秀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力抓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建设,通过作风建设、理论学习、培训考察、专题研讨、调研挂职、项目建设等途径,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科学决策、战略规划、资源整合能力和中层干部的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打造了一支“教育专家+行业专家”双专家素质的高水平管理干部队伍。
一、加强作风建设
学院党委深入贯彻党的号召,扎实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教育活动,强化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作风建设。采取专家导学、领导带头学、领导干部讲党课、集中组织学习、专题辅导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以来各届会议精神、系列讲话精神、中央和省委规定的全部学习资料,撰写了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师生群众的意见建议,查找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方面的突出问题。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要剖析问题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清单,并向群众作出整改承诺,及时公布整改情况,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
二、加强职教理论学习
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教育形势与环境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学院组织领导班子系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要求领导班子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新变化与新要求,准确判断高职教育的发展走向,预测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抓住本校的优势、特色,科学制定学院发展战略规划,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判断形势、战略规划的能力。学院每年不定期邀请国内资深高职理论专家来校给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授课,介绍国内外先进实例,传授成功的管理经验,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高职理论水平。
三、进行国内外培训、考察与交流
作为学院管理核心,领导班子统领学院发展,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学院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干部培训和进修,经常邀请专家来校讲课,同时鼓励领导班子以及中层干部“走出去”,到新加坡、德国、美国等先进国家以及国内知名高校参加国内外各种培训与高职理论学术交流会,拓宽国际视野,广泛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和办学模式,引入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帮助其认清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中层干部的执行和创新能力,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和办学治校能力。如校长余克泉参加了中央财政支持、教育部国际交流协会具体组织的美国研修班,学习了美国社区学院和艺术学校的机制建设、校企合作、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与我院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等方面联系起来,从美国学到的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为学院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价值。
四、举办专题研讨会
学院每年举办中层干部暑期专题研讨会,通常分专家讲座、中层干部主题发言讨论和领导班子集中点评三个阶段进行,其中包含“中层干部暑期研修班”“暑期教学研讨会”“暑期党建研讨会”“暑期学生工作研讨会”“招生就业工作研讨会”等专题研讨会。暑期专题研讨会通过总结上半年的工作,规划下半年工作等途径,帮助中层干部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提高工作执行能力,对做好本职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也有助于领导班子加深对学院各项工作的充分认识,有利于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办学治校能力。暑期专题研讨会已经成为学院加强领导能力建设的新常态。
五、鼓励调研、轮岗、顶岗挂职
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要开展校情与行情的调研。要深入教学一线,密切联系师生听取基层汇报意见,充分掌握学院发展现状,为学院深化改革、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为促进经验扩散与业务创新,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学院推行中层干部校内轮岗制度,不但可以增加各基层部门关系网络密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团结性,提高办事效率,而且能有效提升中层干部的沟通、管理、协调能力。学院要求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要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调研,鼓励在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前景,掌握工艺美术行业特点,熟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岗位实际,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工作思路,提高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和中层干部的工作执行能力、创新能力。
六、承担重大项目建设
区域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整体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校长对学校课程理念的确立、课程规划的制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管理与指导,以及课程实施团队专业能力建设等,都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本期“样本”,我们继续关注重庆市沙坪坝区“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从区域和学校两个层面,介绍他们的思考和实践。
课程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整体提升校长课程能力是区域构建“学本式卓越课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近几年来,重庆市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高度重视校长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每一个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区域推进中小学学本课堂,构建中小学学本课程,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一、高度重视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
沙坪坝区于2012年秋季启动“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以来,区域课程改革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我们在推行教育管办评适度分离,引导校长自主办学的同时,十分重视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一)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专业能力的重要维度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课程实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倡导校长从“管理学校”走向“领导学校”的新时期,校长的专业领导必然更多地体现在对学校课程的领导上。2013 年初,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领导课程教学”是六大专业职责之一,可见领导课程教学既是教育改革赋予校长的重要使命,也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
所谓领导力,是领导者以个人的人格魅力为基础,以法定的领导职权为条件,对周围的环境、组织的发展和组织成员的成长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力。正如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所言,“领导者是动员别人来实现自己理想的人。”校长领导力主要包括办学思想、学校文化、课程实施和教师发展等方面的领导力。其中课程领导力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课程为王,它是学校的核心产品,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课程的差距集中反映在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差距上。英国剑桥大学校长培训中心的Kaitti 教授说:“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整合各种资源和协调各种人员的能力。校园内一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元素,都是校长可以开发和运用的课程资源。在学校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废品,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沙坪坝区过去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也启示我们:凡是特色鲜明的学校,其特色最终都体现在课程的丰富性、优质性和选择性等方面。今后要让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就必须让每一所学校都拥有适合本校校情的特色课程,并将这些课程付诸卓有成效的实施,让每一个孩子都真正从中受益。而这最终将取决于校长卓越的课程领导力。
(三)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影响课程改革的关键要素
校长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本课程建设的“领头雁”。校长对学校课程理念的确立、课程发展规划的制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管理与指导,以及课程实施团队专业能力建设等,都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在推进学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校长课程领导意识不强,对自己的角色和责任缺乏清晰的定位和思考;课程开发理念有偏差,缺乏系统的课程规划,课程建设存在随意性;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不高,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知行脱节,没有把正确的课程理念转化落实到课改实践中。因此,我们决定以深化校长对课程改革的认知为起点,以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为重点,运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实践导向、互动生成、关注特色、促进提升”的工作策略,通过主题培训、校本研修、专题研讨、校长论坛、考察观摩等方式,整体提升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
二、整体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基本路径
如何整体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呢?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一要抓培训引领,二要抓实践探索,三要抓评价导向。因此,我们立足推进和深化区域课程改革的需要,整体规划培训项目,在满足并有效引导校长需求的前提下,科学设计培训内容;聚焦问题、任务驱动、督导评估,不断激发校长的主体参与热情,努力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一)重视需求,科学规划
首先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来了解校长对领导课程改革的需求。培训在满足校长已经觉察到的现实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引导校长们的需求,因此我们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安排了适度适量的课程理论学习,引导校长站在更高的层面分析学校,剖析自己,促进校长对自己学校的再认识和对自己的再认识,从“仅凭借经验,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从事课程领导行为”走向“自觉运用课程领导理论,有意识地从事领导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校长对课程的领导作用。
我们从2013年起,统筹规划了校长课程领导力主题培训项目和相应的培训内容,分别对校长、分管科研、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进行了有所侧重的主题培训,形成了包括“课程价值的理解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力”“课程实施的规划力”“课程评价的指引力”“课程文化的构建力”等内容模块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
(二)任务驱动,学用互促
旨在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培训要想取得实效,必须有校长们持续而深入的主体参与。
2014年4月,我们开办了中小学课程建设主题高级研修班,同年6月又制发了《沙坪坝区中小学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要求校长们通过一个学期的研修,分别制定出本校的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校长们带着明确的任务,一边聆听专家讲学,考察市内外课改先行学校,一边组织本校相关人员开展校情分析,对过去所确定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思路等进行系统反思,修订学校发展规划,着手制定本校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初稿形成后,区教委聘请高校课程专家团队进行点对点论证指导,各校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再行修订,然后正式实施。这样,将集中研修与自主反思有机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使外在的岗位培训嵌入到内在的改革行动之中,有效促进了校长们专业素养的提升。
整个培训强调全员参与、长程研修、任务驱动,引导校长充分吸纳、比较、鉴别各地课程建设的做法与经验,精心谋划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与策略,成效显著,有力推进了工作。
(三)聚焦问题,贴心指导
区教委和教师进修学院注重对中小学课改进程的跟踪调研,旨在及时发现学校课改实践和校长自身在课程领导中存在的“真”问题。同时,将校长们对本校课改实践的反思与追问贯穿到系列培训全过程,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如,区教师进修学院龚雄飞院长根据他深入中小学调研及听课200多节后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深刻分析,针对中小学学本课堂存在的问题,做了《新课程学本课堂有效展学的困境及对策》《学本课堂中合作互学的诊断与改进》连续两场凝聚专业智慧、贴近教学实际的专题报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校长把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将培训中得到的启示、提炼的策略应用到学校真实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如,针对中小学校长在“课程评价的指引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策划并实施了“绿色指标”评价专题培训,校长们聆听专题报告,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模拟评估训练,运用习得的学校自评办法展开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模拟测试。校长的领导课程力得以提升,也加快了我区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进程。
(四)多种途径,渗透培训
除了相对集中的主题培训外,我们还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每月组织一次校长中心组学习,面向全体校级干部进行主题化培训,全面提升校长的改革意识和业务能力;分批组织校级干部到上海、北京等地挂职锻炼,学习借鉴课程改革发达区的先进经验;邀请高校知名教授、全国知名校长来我区讲学,拓宽校长的改革视野;举办中小学“卓越课堂”行动工作交流暨校长论坛,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拓展思路,激活思维,分享智慧;组织“校长进课堂”专题活动,提高校长的课堂观测技术、听评课技巧和与教师沟通的能力。
三、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取得成效
(一)校长课程领导力得以明显提升
一是课程意识进一步增强。校长们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结合区域实际的环境特征,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课程建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上实质性的突破”,“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二是课程规划能力进一步提高。校长们对如何构建学校整体课程框架,如何围绕“学本”理念进行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如何组织和指导教师进行学本课程创生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并在本校付诸实践。三是课程评价行为进一步科学化和人性化。学校课程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从教师及其团队的课程开发与导学设计入手,从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和学习效果着眼,通过诊断性和对话式评价,促进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品质。
(二)形成了多样化、可选择的学本课程体系
我们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为中小学在引进“课改项目”创造条件,先后引入“自主识字同步读写”“数学文化” “公民教育”等优质课程。各中小学根据《沙坪坝区中小学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和本校课程建设三年规划,积极探索构建多样化、可选择的学本课程体系。目前,树人景瑞小学的“兰韵课程”、高滩岩小学的“七彩课程”、71中的“和美课程”、重庆七中和树人小学的“选课走班”等在区内外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区域学本课堂建设进一步深化
作为课程实施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进是中小学教育的永恒主题。区域学本课程建设促进了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进一步内化到广大中小学教师心中。二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更加默契自如。三是学生自学、互学、展学的能力普遍提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逐步养成,学习素养和发展状态令人鼓舞。四是各中小学教学模式呈现出“和而不同”的局面。在“先学后教,互助展评”区域性课堂教学模式统领下,校长们较好发挥了各自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学创新力,带领本校教师探索提炼出各有特点的教学模式,如凤鸣山中学的“四环导学魅力课堂”模式、十五中的“三助六环节”模式、育英小学的“四商课堂”模式等,都彰显出较强的生命力,并在区内外和市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在推进改革的三年中,全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重点本科人数每年按照3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大面积提高,在2015年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全区共有67节课获得市级特等奖,占全市20.2%;105节课获市级一等奖,占比11.6%;获得“部优”课的数量在全市也遥遥领先。
一、夯实片内互动平台,实施以强带弱
为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区域地理位置,以一所样板校为中心,把相对邻近的几所学校划为一个片区。片内互动就是以强带弱,以中心示范校为牵头学校,联合片内学校开展教学研讨。这种活动形式重在片内学校之间真诚互助,重在教师寻求同学科的“知音”,共同合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在立足本校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片内互动需创新举措求实效,健全机制求发展。
1.抓“三线”管理。片区教研协作组属县市级教研室下的一级教研机构。对片区教研组织需实行“三线”管理:一是以教育局局领导挂片负责的“行政线”,负责片区教研的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考评等,为片区教研提供有力保障;二是以市教研室教研员蹲点负责的“教研线”,负责片区教研活动的规划、统筹、协调,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资讯服务;三是以片区中心校校长为片长、其他各校校长为成员的“组织线”,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总结,为有效挖掘、充分利用片区内各校资源共享提供平台。
2.抓制度保障。建立片区教研协作组制度,明确规定片区教研的组织领导、目的意义、活动策划、过程管理、经费保障等要求。建立相配套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把片区教研协作组、校本教研、教师发展等评价机制结合起来,建立自上而下的由县市教研室评价片区,片区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每年评选先进片区、先进学校、先进个人,把评价片区、学校、教师,作为激活参与片区教研活动的动力,促进片区教研的可持续发展。
3.抓中心校发展。适度下放组织权、管理权、评价权至片区中心校,做到“五优先”,即优先提供学习资料、优先提供学习机会、优先培养教学骨干、优先配备教学设施、优先参与科研成果评奖。给中心校优先发展权,使之成为片内乃至全市教育的窗口和基地,影响、辐射片内各校。
4.抓运行机制。片区教研协作组要本着“交流共研,各创特色”的片区教研理念和“一年一个主题、一片一个特色、一校一个品牌”的工作思路,遵循“问题集中—课例带动—群体研讨—资源共享”的原则,重在发挥校际间的骨干引领作用,开展以“同伴互助”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共性问题研讨,做到“联校教研、区域管理、协作攻关、典型引路、整体联动、区域推进”。每学期最少创造性地开展两次课改沙龙、同课异构、课堂开放周、优质课及教学设计比赛、巡回示教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片内各校教学教研均衡发展。
5.抓活动开展。各学校开学初把本校来自教师和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教材的问题、教法的问题、评价的问题等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汇总到片区教研协作组。片区教研协作组把上报来的问题加以梳理,找出共性的问题,把急需解决和符合片区发展的问题作为研讨的主题,然后组织骨干教师“强强联合”,“会诊”攻关,按计划逐个击破。如“观课会诊”是片内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观察鲜活的课例,加强片内新老教师同学科“知己”的联系,互相学习、研讨、交流、反思、创新,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
二、夯实城乡联动平台,实现专业引领
城乡联动重在解决农村片区学校的专业引领问题,加强片区间的联系与沟通。尤其是城区几个师资素质相对较高、教研氛围相对浓厚、吸取信息相对较新的片区,需要承担引导片区间加强学习与交流的任务,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片区间联动。农村片区与城区片区“联姻”结对,就是鼓励和引导城乡片区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资源优势,开发农村片区学校的差异资源,形成交叉联动的教研网络,从而达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帮扶片区精心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受援片区送教下乡,通过上示范课、举办讲座、师徒结对、评课议课、专题研讨、教师互访等形式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受援片区教师备、讲、辅、改、考、评水平和应用远程教育技术的能力。
2.师徒结对带动。农村片区的教学教研工作需要高水平专业人员的引领带动。可以要求城区学校派骨干教师到各中心校挂职锻炼,进行学科带教。鼓励城区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与农村片区教师结对帮扶,开展以师徒共进为主的教研活动:徒弟定期到师傅所在学校跟班听课,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听徒弟的课,了解不足,有针对性地指导;师徒同上一课,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师傅下乡支教。通过学习、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讲座等一条龙的带教模式,引领农村教师逐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教研室)■
关键词:促进 中学校长 专业发展 培训模式
校长培训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校长都是教师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校长专业知识训练。因此,科学系统的培训就成了校长专业化的捷径。也正因为如此,教育部于1999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其中第五条规定:“参加培训是中小学校长的权利和义务。新任校长必须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在职校长每五年必须接受国家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并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继续任职的必备条件。”并提出了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较系统学习校长专业理论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再从校长培训的实践层面看,我们对70所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发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86.1%的校长认为校长培训对自己的管理工作影响较大,其中认为影响很大的占35.4%。说明校长参加培训确实很重要,而且也有较好的效果。当然,校长培训非常重要,并不能证明每一次校长培训都很有效果,因而,培训的质量就成为培训机构的重点研究课题。为了通过校长培训有效促进农村中学校长的专业发展,我们积极开展了促进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在众多的校长培训模式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模式的实践,同时认为这三种培训模式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是比较有效的。
一、“主题组班,滚动培训”的模式
这是我们从2001年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提出的,借鉴德国教师培训中的“主题核心模式”,结合农村中学校长实际需要组织实施的一种农村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的模式。是“主题形式、教师组班、菜单操作、校长自选、分年(滚动)培训、累计学分”的简称。即每年由培训院校根据基础教育形势发展及应训校长的实际需要,确定若干个主题(每年10个左右),由教师组班,每个主题围绕一个中心,或专家讲学,或参观考察,或组织研讨,或经验介绍,校长在给出的若干个主题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选2-3个主题参加培训,每修完一个主题,给予登记相应的学时,一轮培训(5年)中累计修满240以上学时者,发给浙江省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结业证书的一种培训模式。该模式有九个主要环节,其运行程序:确定培训对象调查分析需求确定培训主题制定主题计划公布主题安排组织校长报名实施主题培训培训总结反馈培训学分登记。①这是一种以人(校长)为本,以校长的需求为出发点,具有较强针对性和较高的校长需要满足度的一种培训模式。其适用对象为应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
实施该培训模式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选择好组班教师。组班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制定主题计划,开发培训资源,聘请主讲教师,组织参观学习,组织培训研讨,做好培训考勤等。为此,组班教师必须始终关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关注校长、教师一线工作情况,深入到中学去,熟悉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使之适应高要求的培训工作。必须不断进行总结反思,重视对校长培训工作的研究,探索培训的内在规律,提高培训质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培训特色,真正使自己成为以培训专家为主,以学科专家为辅的“双料”专家。我们不但精心挑选组班教师,选派组班教师到中学挂职锻炼,而且每年召开组班教师座谈研讨会,不断提高组班教师实施主题培训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精心设计主题培训方案。主题培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理论型和研究型。理论型的主题培训,以开阔校长视野,拓宽校长思路为主要目的,其主题结构由单维的专家讲学(围绕主题开设几个前瞻性的理论专题)组成。研究型主题培训,其选题范围一般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也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问题。通过培训、研讨可以让校长们对这些问题有比较正确、清晰和透彻的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这一类型的培训要解决两个问题,即观念(认识)问题和行动(操作)问题。因此,一个完整的研究型主题的结构应由三个部分组成:理论学习、实践借鉴、分层分组研讨。
第三、加强过程管理和培训服务工作。实施“主题组班、滚动培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1)树立为校长服务的理念。培训也是一种服务,培训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要想校长之所想,给校长之所需,急校长之所急,为校长排忧解难,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以及对校长的吸引力。(2)认真做好培训前的报名、场地设施、培训资料等准备工作,为培训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3)扎实抓好培训过程中的考勤、考核及服务工作。校长在学校是领导者,管理者,但在培训时的角色是学员,要接受较为严格的纪律约束。我们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培训签到制度,严格考勤纪律,并按校长出勤情况确认相应的学分。(4)认真做好反馈工作,包括各县(市、区)校长培训情况向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反馈,校长年度培训情况(主要是所修的学分)向校长本人反馈。
第四、积极开发培训资源。“主题组班、滚动培训”模式中开发校长培训资源的途径主要有:(1)理论学习中主讲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建立专家讲学效果的学员测评制度,建立干训兼职教师师资库等;(2)金华市名校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方面我们聘请金华市的名校长作为中学校长培训的兼职教师,将他们最拿手的、研究最深入的、对中学教育及管理最具价值的内容(管理经验,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刻独到见解、教育艺术等)组合进我们的培训主题中,培训时请他们来主讲。另一方面,带参训的校长到这些学校,请名校长进行现场教学,同时进行实地考察,切磋交流;(3)本市范围内的与培训主题相关的典型经验及科研成果的开发与利用。我们重视发掘我市范围内与开设主题相关的典型经验和课题研究成果,并使之成为主题培训的来自第一线的生动素材,从而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通过主题培训研究,加深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认识,有助于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并将一批具有办学特色或有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成果的学校作为我们主题培训的基地学校。(4)参训校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培训中开展一些诸如学术沙龙,交流研讨、现身说法等活动,引起参训校长思想的碰撞。(5)相关科研部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加强与市教研室、市教科所、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市教育学会及各分会、各种教育研究会的联系,将他们的优势变成我们的培训优势,为我们的培训所用。
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以案例为教材是校长培训的一大特色。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将采集到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成功的或失败的),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员们分析、思考、讨论并做出各自判断的一种培训模式。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以培训者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及指导为前提,以学员运用理论知识对具体案例的观察和分析为前提;以研讨总结规律、特点和问题以及学员间相互借鉴、启发、提高为重点;重视理论知识与典型事物(情境)的有机统一,重视他悟与自悟的有机统一。”②对于新任的校长来说,他们需要比较系统地学习管理理论,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提高新任校长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打破了学科的藩篱,把真实的问题展现出来,将学员置身于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的“真实”中。有利于发展学员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观察力、思维能力、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因此,它丰富了培训教学内容,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了学员思维,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通过案例教学,为学员(新任校长)提供可借鉴的具体生动的管理情景。当然也可适用于校长提高培训。
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模式要抓好以下两个关键点:
第一、选择好典型案例十分重要,应突出针对性、运用性、新颖性和前沿性。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学员集体讨论点评,将某些具体的管理事例、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富有启发性的管理事实材料作深入的了解,最后转化为可借鉴、可操作的知识与技能。根据上述要求,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现成的案例。由公开出版的案例集、教材中撷取或上网搜集。可选择国内外名校校长的管理案例,研究名校校长的教育管理思想,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与策略。(2)培训教师通过深入学校,收集学校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3)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依据相关资源,创设一定的情景,亲自动手进行编辑组合一个新的案例。(4)学员按照案例撰写的要求,收集自己或他人的实践材料撰写案例。如我们在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中指导学员收集自己学校发生的典型事件,然后编制成为案例。案例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音像材料,就像中央电视2台的《经济与法》栏目中的案例一样。
第二、抓好案例教学的实施工作。案例教学的实施有三个主要环节,其运行程序为“案例引入案例分析概括总结”。案例的引入主要通过“听”(如果案例是音像形式)或“看”(案例是文本形式)的形式,将学员引入案例情境之中,全面、深入地了解案例。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重点环节,能否实现启发学员思维,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案例分析环节。概括总结是通过案例分析,得到规律性的结论。
运用案例分析模式进行培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准备要充分。包括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教师方面:选择的案例要生动、新颖、切合学校实际,并提前将案例材料发给学员。要向学员布置每次案例教学应参阅的课程教材资料目录,让学员提前认真阅读理解,掌握本次案例教学应用的理论框架,制定好包括案例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教学程序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在内的教学方案。学员方面:认真阅读教师布置的有关材料,掌握教师提示的理论框架所涉猎的理论知识,联系学校实际进行认真思考。
(2)重点要突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环节是重点。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案例,要让学员有充分的时间对案例进行酝酿讨论,要让学员联系自己的管理实践进行解读,要鼓励学员发表不同的见解,要协助学员理清思路,使他们的观点更能站得住脚,要通过案例分析,将“案例”转化成可借鉴、可操作的知识与技能。总之,要将案例分析得深入、深刻、全面、透彻,举一反三。
(3)总结要“点睛”。通过详尽、深入的案例分析,教师要进行概括总结,引申出一定的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点睛”),对今后学员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当然,在集中多数人的意见时,观点不一定强求一致。
(4)角色定位要正确。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助学者,而不是主讲者。学员的角色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包括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辩论、扮演、反思等,而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只有师生的角色定位正确,学员积极参与,教师做好指导和助学,案例教学才会收到预期良好的效果。
三、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模式
中小学校长校本培训是针对参加院校组织的集中培训而言的。是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在学校里进行的一种培训与学习。这种培训与学习有如下特点:培训的目的是基于学校并为了学校的发展,重点解决校长现有素质水平与学校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培训的目的由学校决定,而不是由上级领导或培训院校决定的。培训的内容是以学校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这些问题往往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有关,因此,培训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培训的主体不是上级培训机构的领导和教师,而是与其有联系并受其指导的本校校长。自我培训与培训自我是校长校本培训的重要特点。培训的过程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特点。培训的方式不是以课堂教学传授为主,而是通过以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方式为主。
农村中学校长校本学习与培训的主要方法有:(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寻找问题是校长校本学习与培训的前提和基础。校长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学校存在的若干问题,经过梳理,确定一些涉及全局的问题,作为校本学习和培训的研究内容。(2)严格要求,自我诊断。在安排校本学习与培训之前,校长面对学校的工作进行自我诊断,找出问题的症结,这是提高校本学习与培训实效性的关键。(3)学习理论,自我感悟。学习理论,主要是校长修养和教育思想方面以及学校管理方面的理论。在学习时运用“案例+反思=发展”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悟出道理,提高认识,有助于解决问题。(4)群体互动,共同研讨。在校长校本学习与培训过程中,校长之间(包括与外校校长)的互动,共同研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互动、研讨可以达到共同提高认识的目的。(5)积极互动,争取指导。校长在校本学习与培训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一些理论问题,这时请专家来校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校本学习与培训也是专门培训机构专家、教师的研究范围。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校本学习与培训质量。(6)加强评估,提高质量。校本学习与培训要进行评估,不能流于形式。评估的标准是问题解决得如何,校长素质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
校长校本培训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校长校本学习,校本研究的过程。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我院积极开展校长的校本培训工作,比如,一年中要求校长读一本教育理论和一本管理理论的专著,并摘录其精华性的观点,撰写体会和反思笔记。以片区为单位,组织片区校长成立校长合作学习研究小组,定期开展学校管理的交流研讨活动。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教育及管理方面的课题研究等。我们定期组织检查及指导。
反思能力是校长必备的能力。反思与研究能力指校长在管理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能力。校长反思与研究的过程是校长自我学习的过程,是校长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诊断,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过程。校长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校长自我提高的程度。农村中学校长自我反思与研究能力主要包括: 自我诊断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提高能力。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为了促进校长反思与研究能力的提高,我们采取了如下的措施:
第一,要求校长平时记反思日记、月记以及学期、学年反思工作总结。对学校日常工作中有意义的事件,值得注意的问题,要求校长通过教育叙事的形式,加以记录,成为反思日记。对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工作,要进行较为系统的反思性总结。这种反思性总结有别于一般的总结,应该渗透着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对管理行为的深入探讨,提出自己的管理思想。这种反思性总结比一般的总结更深刻,更具有理论性。
第二、在集中培训过程中,要求教师撰写管理案例,并对管理案例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通过撰写管理案例以及对管理案例的深入分析,促进校长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从而提高校长的反思与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