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教学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时间:2022-10-16 03:39: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教学论文

第1篇

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模式应该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既具有可衡量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综合评分法(syntheticscoredmethod)作为医学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能够综合分析比较数据的优劣,是一种较为适合绩效考核的科学评分法。其原理为根据评价目的及对象的特征选定必要的指标,并针对指标订出等级和赋值。以恰当的方式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数,并通过选定累计总分的方案以及综合评价等级的总分值范围,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最后决定数据的取舍[2]。应用到教师绩效考核中时,根据日常教学工作数量、完成质量、教学贡献三个方面设计测量维度。教学工作量维度是以一个班级的中文理论授课课时作为衡量日常教学工作量的一个基本标准系数,教学工作质量维度按照360度评分法采用百分制测量。教学贡献维度按照业绩程度赋值,同时对每个维度中的相关指标设计相应权重,将工作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建立系统的绩效计算公式,计算各教学人员的一年工作绩效[3]。绩效考核总公式如下所示:工作绩效得分(P)=教学工作量(按标准化课时统计)(M)×工作质量系数(Q)+教学贡献(C)

2各维度指标的构建

2.1教学工作量

教学工作量是指一段时间内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活动所实际达成的工作指标数。其中标准课时数是指一个学时的中文理论课程按1个标准课时计算,其余教学工作量均按此进行标准化处理。

2.2教学工作质量

教学工作质量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的产出,具体包括对学生的产出,是否能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感到所学内容生动有趣;对自身的产出,通过参加教学活动,能否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不断改进教学水平的目的。

2.3教学贡献

教学贡献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建设、教学课题、教学论文及教学获奖等方面所产生的杰出成果,并由此对学院的学科发展所带来的不同程度效益。教学贡献总分C用公式表示为:C=C1+C2+C3

3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

3.1评价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

设定最低绩效值,未达标的教师将由医院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约谈、周会通报批评、取消授课资格等相应处理。对每科室教学排名靠前的教师,在年终时进行教学表彰,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教学风气。

3.2评价结果与教师岗位聘任及职称晋升挂钩

绩效考核连续三年有优异表现的,可以优先考虑晋升其教学职称。如果连续两年教学分数没有达到最低标准值的,将暂停当年教学系列职称晋升评比资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和“教学一票否决”制。凡年内拒绝接受教学任务、发生教学差错事故、出现严重师德教风问题或在教学质量检查考核中不及格者,在岗位聘任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3.3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将考评结果纳入年度医院核心人力资源考核体系,所占权重为总体考核分数的10%。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进行挂钩,每年的绩效考核结果将计入教师档案。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将定期向人事部门进行通报,考核结论作为教师每年岗位津贴、业绩津贴和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4绩效考核时需注意的问题

4.1考评分值和系数的设置

本考评体系仅限于借鉴已有的考评系统及相关文献资料,其系数和权重的设计不可能完全适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德尔菲法或头脑风暴法来尽可能多的收集专家意见,将赋值精确化,权重科学化,项目全面化。另外,将计算考核系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权重值,达到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体系的目的。

4.2日常工作量与教学研究、获奖的权重分配

由计算公式可知,本考核体系只设计了具体工作情况的权重,但是并没有针对日常工作总量与科研获奖情况再设计总比例系数。如下所示,用下划线标出:工作绩效得分(P)=教学工作量(按标准化课时统计)(M)×工作质量系数(Q)×R1+教学贡献(C)×R2其中R1+R2=100%。由公式可知,R值决定绩效考核的侧重点是教学占主导还是科研占主导,将决定整个体系的分数走向,应根据学院每阶段不同的发展规划来制定。目前,如果学院将重点放在教学改革和研究上,建议适当增大R2的比值;若是日常教学质量出现了明显下滑,则应该适当增大R1的比值,同时缩小R2的权重。

4.3允许合理差异值的存在

第2篇

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模式应该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既具有可衡量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综合评分法(syntheticscoredmethod)作为医学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能够综合分析比较数据的优劣,是一种较为适合绩效考核的科学评分法。其原理为根据评价目的及对象的特征选定必要的指标,并针对指标订出等级和赋值。以恰当的方式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数,并通过选定累计总分的方案以及综合评价等级的总分值范围,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最后决定数据的取舍。应用到教师绩效考核中时,根据日常教学工作数量、完成质量、教学贡献三个方面设计测量维度。教学工作量维度是以一个班级的中文理论授课课时作为衡量日常教学工作量的一个基本标准系数,教学工作质量维度按照360度评分法采用百分制测量。教学贡献维度按照业绩程度赋值,同时对每个维度中的相关指标设计相应权重,将工作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建立系统的绩效计算公式,计算各教学人员的一年工作绩效。绩效考核总公式如下所示:工作绩效得分(P)=教学工作量(按标准化课时统计)(M)×工作质量系数(Q)+教学贡献(C)

2各维度指标的构建

2.1教学工作量

教学工作量是指一段时间内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活动所实际达成的工作指标数。其中标准课时数是指一个学时的中文理论课程按1个标准课时计算,其余教学工作量均按此进行标准化处理。

2.2教学工作质量

教学工作质量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的产出,具体包括对学生的产出,是否能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感到所学内容生动有趣;对自身的产出,通过参加教学活动,能否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不断改进教学水平的目的。工作质量的判定主要根据相关人员的评分乘以相应的权重系数获得。

2.3教学贡献

教学贡献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建设、教学课题、教学论文及教学获奖等方面所产生的杰出成果,并由此对学院的学科发展所带来的不同程度效益。

3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

3.1评价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

设定最低绩效值,未达标的教师将由医院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约谈、周会通报批评、取消授课资格等相应处理。对每科室教学排名靠前的教师,在年终时进行教学表彰,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教学风气。

3.2评价结果与教师岗位聘任及职称晋升挂钩

绩效考核连续三年有优异表现的,可以优先考虑晋升其教学职称。如果连续两年教学分数没有达到最低标准值的,将暂停当年教学系列职称晋升评比资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和“教学一票否决”制。凡年内拒绝接受教学任务、发生教学差错事故、出现严重师德教风问题或在教学质量检查考核中不及格者,在岗位聘任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3.3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将考评结果纳入年度医院核心人力资源考核体系,所占权重为总体考核分数的10%。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进行挂钩,每年的绩效考核结果将计入教师档案。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将定期向人事部门进行通报,考核结论作为教师每年岗位津贴、业绩津贴和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4绩效考核时需注意的问题

4.1考评分值和系数的设置

本考评体系仅限于借鉴已有的考评系统及相关文献资料,其系数和权重的设计不可能完全适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德尔菲法或头脑风暴法来尽可能多的收集专家意见,将赋值精确化,权重科学化,项目全面化。另外,将计算考核系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权重值,达到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体系的目的。

4.2日常工作量与教学研究、获奖的权重分配

由计算公式可知,本考核体系只设计了具体工作情况的权重,但是并没有针对日常工作总量与科研获奖情况再设计总比例系数。

4.3允许合理差异值的存在

第3篇

(一)审视大学教学:学生、教师、学校之三维视角

1.大学教学:学生心智成长的“孵化器”。大学不仅以探索高深学问为目标,更追求以高深学问“训练”与“装备”人为永恒宗旨,它是青年学子心智成长的场所。而大学教学则是实现此宗旨的基本途径。处于18—23岁的青年大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深奥的专业知识,而且课内外有机会与众多学者讨论、交流,在教师们的引导与带领下认识自身、人类社会乃至自然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身的学识、智力、理解力等各种素质得到了极大的训练与拓展,这就是真正的心智培养。正如怀特海(WhiteheadAN)所说:“大学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仅仅向学生们传播知识,也不在于仅向教师们提供研究的机会。……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2]

2.大学教学:教师学术职业的基本职能。高深知识是大学赖以存在的基本要素。因此,从知识的角度看,对应着知识的生产(发现与创造)、知识的传播与知识的应用过程,科学研究、大学教学与社会服务可视为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三大职能。作为三大职能之一,教学是大学教师最为传统的职能,这一历史可以追溯至中世纪大学。在中世纪,大学就是教师传授高级学术知识的场所。同时,大学教学亦有助于教师其他职能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学对教师的科研工作就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大学教师准备教学的过程就是其对教学内容(学科知识)进行整理、思考、钻研的过程。此外,在大学里,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方面常常走在教师的前面,师生互动的一个积极结果就是教师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新东西,这对教师而言,不啻为一种科研资源。由此而言,大学教学是教师学术职业的基本职能。

3.大学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风向标”。自从有了大学,就有了对其教育质量的期待。随着现代大学职能、类型与层次的拓展,大学教育质量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涵,从人才培养到科学研究,再到直接为社会服务。同时,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也日趋多样。然而,追根溯源,培养人才仍是大学最为基本的职能,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而大学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因此,大学教学投入的多少、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大学教学质量的好坏能够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进而反映出大学教育质量的好坏。从这个意义来看,大学教学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风向标”。简言之,大学教学之于学生、教师乃至学校均有重要意义。而从教学过程与影响因素考虑,大学教学水平与质量提升的重点在于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当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革新是关键。

(二)大学教师教学观辨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要求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呼声的日益高涨,有关大学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逐渐兴起。这当中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探讨教师教学观与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的可能影响。1993年,澳大利亚的3位学者基恩•特里格维尔(TrigwellK)、迈克尔•普洛瑟(ProsserM)和菲利普•泰勒(TaylorF)对24名教授大学一年级物理与化学课程的教师进行了访谈,以探索教师们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意图之间的联系。他们发现了5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策略,意在向学生传递知识;以教师为中心的策略,意在使学生掌握学科概念;教师/学生互动的策略,意在使学生掌握学科概念;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旨在使学生发展自身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旨在使学生改变自身的观念[3]。1997年,香港大学的学者基姆伯(KemberD)基于既往有关大学教师教学观研究的回溯与总结,认为既往的研究在术语称谓上虽有所差异,然而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合并成5种教学观:教学作为知识的传授,教学作为结构知识的传递,教学作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应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应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变与心智的发展。进而,他又将这5类教学观作为子类别分别归于教师中心/内容导向、学生中心/学习导向两大类中,每个大类各含两小类,而教学作为师生之间的互动这子类教学观作为两大类教学观之间的过渡。最后,他将这5类教学观具象为一个起点为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内容导向的大类教学观,终点为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导向的连续体之间的5点[4]。然而,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也发现大学教师似乎兼有“理想”的教学观与“现实”的教学观。1992年,两位澳大利亚的学者莫威思(Sam-uelowicz)和贝恩(Bain)通过对来自于两所不同类型大学(开放式大学与传统大学)不同学科领域(科学与社会科学)的13名大学教师访谈调查得出结论:至少对于某些大学教师而言,他们的教学观是情境性的;大学教师可能兼有“理想”的与“现实”的教学观。这似乎意味着,教师教学目标的表达与“理想”的教学观相一致,而他们的教学实践包括教学评价,体现了“现实”的教学观[5]。

针对于此,2005年,4位英国学者通过对4所英国高等教育机构638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之后,认为大学教师“理想”的教学观与“现实”的教学观具有深层次的一致性,但也有差异:教师“现实”的教学观是“理想”教学观与学术以及社会情境的折中[6]。国内研究者于此也有相关的研究与阐述。喻平认为,教师的认识信念系统是一个涉及知识信念、认知信念、文化信念、学习信念以及对信念的自我调节等因素的复杂结构,它的形成受到个体的学习活动经验、科学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它会对自我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组织以及教学评价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又会通过教学过程将自己的认识信念传达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间接影响[7]。也有研究者认为,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8]。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者陆根书与韦娜通过对本校2003级504名本科生的学习风格以及他们感知教师教学观的基本情况调查,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可以用关心激励、学科知识、问题解决、多媒体、传授知识5个维度加以度量。对这5个维度进行的二阶因素分析表明,教师的教学观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类型,即信息传递的教学观和促进学习的教学观[9]。2011年,厦门大学吴薇通过对中国与荷兰研究型大学教师们对自己教学经历的回顾以及他们对影响其教学观念的相关因素的访谈与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外部环境以及个人背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外部影响因素涵盖班级环境、教学工作环境、高等教育体系政策环境以及国家社会文化环境等四大层次[10]。综上,大学教师教学观是教师有关教学的基本信念与看法,它既是大学教师逐渐形成的对教学本质及其过程的基本判断与价值追求,又受到自身所处学术与教学情境的塑造与影响,并指导着大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质量。大学教师教学观可细分为不同层面:教学理想层与教学情境感知层。大学教师的教学理想是其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知识乃至大学本质等问题的基本思考与判断,它不受具体教学情境的羁绊,它是大学教师教学观的内核。而教学情境感知则更“具体”,更“现实”,它是大学教师对其所处学术与教学情境的感知,既基于教学理念,又受到教师所在机构的属性、大学教师的学术背景、学科特性乃至大学教师的个人背景特征等学术与教学情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大学教师教学观是教学理想与教学情境感知的折中。另外,从类型上来看,大学教师教学观可大致划分为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与学生中心(学习中心)两大类。

二、反求诸己:大学教师教学观建构的必由之路

何谓大学教师教学观建构?大学教师教学观的建构可视为大学教师教学观的转变与更新,其过程就是大学教师教学观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也是大学教师由教学新手到教学专家的成长过程。教学观是教学理想与教学情境感知的折中,教学理想是基本,因此,教学观的建构应当从直面深层次的教学理想开始。

(一)教中学

大学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面临着“如何对待不参加讨论的学生,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积极思维,如何利用新技术促进教学……”等诸多新问题。当这些问题的处理与应对让教师感到“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会尝试学习新的观念与方式来解决处理,而学习的途径可以有阅读相关文献、同事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观摩体验等,这时,通过学习,他既有的教学观念就会开始发生转变。值得指出的是,同事之间不同教学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也是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

(二)勇于实践

一旦教师学习了新的理念、教学策略与技能,就需要在实践中加以积极地运用、熟悉、检验,这样才能真正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观。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中,大学教师应避免“教条化”,即应避免不辨情境,生搬硬套教科书或教师培训中所宣扬的教学原则与技巧。

(三)不断反思

大学教学是目标指向性活动,教学目标预设于教学行为、反馈之间的统一体之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经常反思教学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例如,针对教育目标的教学行为,反馈意义何在;对于根据前一次教学反馈而得以安排的教学行为,教学目标又体现在哪等等。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将会更好地理解与进行教学。反思不应局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学习与实践,还蕴涵着教师自身的教学价值判断。进而言之,从大学教师教学观的建构来看,反思是一有效途径。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观与教学实践,反思自身的教学观与其他教学观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反思自身精心选择的教学个案,将有效地促进大学教师教学观的转变。国外有学者进行过研究,他们比较了获得卓越教学奖的“专家”教师与“新手”大学教师之间在教学观与教学方式方面的差别之后,得出结论:相较于“新手”教师的单一教学观,“专家”们的教学观更为复杂与灵活[11]。两者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有:“专家”教师有强烈的意愿从其他人,尤其是学生那里获得关于他们教学与课程方面的反馈信息,而且,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系统的、正式的流程收集此类反馈信息,他们会充分利用收集到的信息来改进自己的教学[11]。

(四)投身教育科研

相较于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更为复杂。事实上,许多大学教师并不认为自己仅仅是“教师”,他们更视自己为学术共同体的一分子。因此,探究知识与学术已经成为大学教师的使命,而这也体现了现代大学的价值与传统。毋庸置疑,大学教师教学观的建构离不开教师对自身所教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要达到这一点,需要大学教师不断探索研究。大学教师教学观的建构还需要教师投身于教育科研,教学也是一种学术,也需要不断探索。综上所述,大学教师教学观的建构是大学教师自我学习、实践、研究与反思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体性与主动性,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诉求。因此,这是一个“反求诸己”的过程。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大学教师教学观建构的重要因素

大学教师教学观的建构,固然以教师“反求诸已”为必由之径,然而良好适宜的教学氛围,也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相关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教师教学观的建构,乃是其所处的学术、教学情境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对它的进一步分析,教师、学生、大学机构无疑是其中必不可少的3个方面。文章拟就此讨论其中若干具体因素,并针对当前大学的教学实际提出初步建议。

(一)加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2006年,南京大学龚放教授领衔的教育部“大学教授讲授本科课程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73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师、学生与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特别是著名大学的本科生对教授讲授本科课程期望值很高,但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不高,对教授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也不满意,对教授教学的态度尤其不满,对已经开设的课程的满意度也较低。……大多数教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陈旧;不少教师缺乏教学经验”[12]。这个结果令人深省,在某种程度上,它揭示了我国大学教学的现状。与之相应的是,目前,我国大学教师普遍缺乏职前、职中、职后的教育专业训练。过去的一些较好做法,如“助教进修班”、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等已不复存在。因此,如何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个问题浮出了水面。而加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做法上,大学可为教师提供长期或短期的正式培训或类似教师发展工作坊。在此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无论培训的具体形式如何,培训内容与环节应精心设计,培训重心应立足于大学教师教学观的转变与革新,如此方能切实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善大学教师的教学实践。

(二)对教师采取多元评价

教学、科研以及直接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大学教学是其基本职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其职能的侧重点以及对大学教学的目标追求本应有所不同,各安其位。然而目前,大学出现了漂移现象,科研导向愈演愈烈,大学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减少了投在教学改进以及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很多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科研和指导研究生,对本科教学力量的投入相对而言是比较薄弱的”[10]。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影响着大学教师对于学术与教学情境的认知。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之一就在于实现对大学、大学教师评价多元化,平衡教学与科研。

(三)适度控制班级规模

第4篇

一、以语言魅力,吸引学生在教学时

如果教师讲究语言艺术,以美的语言来传播知识,与学生沟通交流,就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觉接受知识,让他们得到熏陶和感染。同理,对于体育老师而言,若想上好小学体育课,就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具备语言技巧,学会融合多样风格,使教学语言规范科学而又妙趣横生,用语言魅力来吸引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趣味,觉得体育并非是枯燥乏味的。做到语言魅力,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语言儿童化。小学生处于儿童阶段,有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要想拉近师生距离,增强教学感染力,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就要善用情境化、儿童化的语言来组织教学,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引入相关顺口溜、口诀或儿歌来辅助讲解,将知识童趣化,激活氛围。风趣的语言也便于学生记住动作要领。例如,在篮球运球中,老师可用口诀来讲解动作:“以肩为轴腕放松,五指分开把球控,上引下按指用力,球似粘手好运动。”其次,语言情感化。即运用充满情感、激励性的话语,恰当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给他们深情的学习催化,以此来体现教师魅力。比如,用“再勇敢一点,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跳过去!”“你太棒了,动作技术更接近标准了”等激励性语言,来引导学生不断努力,迈向成功。最后,教师还要适当运用比喻、双关语等技巧,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渲染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有笑声,敢放开,打破课堂沉寂。

二、以专业魅力,征服学生

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良好的专业技能与学识水平上。倘若作为一名老师,自身欠缺过硬的专业技能与渊博的知识,就很难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那么他的人格魅力也就没有了舞台表现力,也没有了感染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若想得到学生的信服、钦佩与爱戴,教师就要努力进修,充实自我,以厚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展现个人风采,征服学生,使其对自己形成魅力认同。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好像有“十八般武艺”,他们自然乐于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进行体育运动。如在小学体育篮球课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展示几个动作标准而又优美的三分球,学生对老师的钦佩与好感自会油然而生,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会瞬时得到提升。当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魅力不单单体现在专业与学识上,还需具有开拓的创新意识,能够将体育教学内容或教具加以改造,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想象力。例如,在投掷的教学中,若学校没有实心球、铁球等体育器材,教师可以用沙包或石块等进行替代,这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道具”,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的熟悉感与趣味性。再如,投掷小沙包时,老师可以借助好看的彩纸将沙包包裹,系上彩色小绳,变成“尾巴”,像“会飞的蝌蚪”,孩子们可依照飞动的“尾巴”来看投掷物的高度,兴致盎然地进行训练。此外,老师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尝试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体育器材,如用饮料瓶自制“保龄球”;用废报纸制作多变游戏棒等。这样,就会使体育教具更充满童趣,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而且,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运用常见生活物品来进行体育锻炼。

三、以机智魅力,唤醒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机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智慧的代表,在机智中演绎出灵动而充满人情味的课堂,可以更强烈、更持久地吸引学生,让他们觉得这并不是冰冷生硬的教育。此外,小学体育教学,通常都是室外活动,学生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难以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儿童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并且有明显的差异。由于课堂教学中的偶然性与随机性较大,教师很难全部预设。此时,教师就需要具备教学机智,将一次次意外灵活地转变成一次次的精彩,增添教学魅力。如在某次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进行仿生练习,这时,空中突然传来飞机声,不少同学开始抬头往上看,有的还小声议论起来,课堂秩序被打乱了。对于这一“意外”,如果教师置之不理,固守预设,以严厉的方式迫使学生继续训练,学生虽然回到教学活动中,但心不在焉,影响学习效果。此时,若教师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灵机一动:这飞机声响来得真是时候,接下来我们要学的正是模仿飞机声,请想想飞机声是怎样的,跟着老师一起“开飞机”啦。于是,同学们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跟着体育老师模仿“开飞机”的声音。学生在活动时,可以进行个体练习,结合平时的观察,想象有关的动作。而后,老师可让学生自由结合,3~5人一组,相互协商,创编不同的飞行声音。这样,通过教学机智,老师将计就计,快速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愉悦而主动地锻炼,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富有情感与童趣的教学语言,深厚的专业技能,充满智慧的教学机智等,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主动运动,健康成长。

作者:王晓秋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第5篇

1.1呈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呈现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应用还是情感观念和价值体现的引导深化,都要依靠呈现在课堂上的内容。多媒体、板书、讲述、交流等多种呈现方式可以优化授课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专题内容以及话题的选择设置需要与社会时政热点紧密相连,丰富专题内容,贴近实际,从而引起学生共鸣,提高整个课堂授课效率。例如,八年级思想政治(人教版)上册第八课,第一小节的“合作竞争”,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与当今社会竞争现象相结合,以“马云的竞争”“奥运”设置专题,从学校的比赛,身边的竞争说起,分析当今社会是个竞争合作相结合的社会。采用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故事等方法突出本课重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摆正学习态度,认识到该如何与人合作,让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同时也认识到嫉妒的不良影响。

1.2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思想政治中的课程多为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抽象并且缺乏趣味。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规范语言表达,增强语言严谨性。不仅需要教师对理论的解读精准规范,还要注意讲解时的语速语气,使得理论的讲解富有活力。在讲解九年级思想政治(人教版)中2.2.3章节中的“党的基本路线”时,教师通过抽象思维和归纳,以准确的语言帮助学生理清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以生动表达形式,给学生讲解并且一起讨论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3丰富教学模式

依靠分享、辩论、演讲、话剧、媒体网络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手的能力。比如,在九年级思想政治(人教版)中,第1.2.3章节里说到“承担关爱集体责任”这一内容,就可以让学生针对集体和责任进行演讲,表达各自的观点。让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活动。能够在课堂中适当加深或减轻授课难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此可以大幅度提高,根据课本的基础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1.4加强与学生交流,增强情感教育

授课忌讳教师照本宣科,自问自答,拒绝与学生进行交流。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拥有丰富的情感教育、爱国思想、积极上进的篇章。通过这些课程的讲授,教师可以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树立学生的爱国思想。主动去发现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利于教师的授课,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目的。如,可以通过相互分享故事,心得等方式,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提高授课的有效性。

2.结语

第6篇

一、提升教师理念指导教学行为的能力

我们从原来的只考虑教师的感受到现在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活动,走出以“教”为主的误区。例如,在幼儿园水粉画教学活动最初,我园也存在着教师重视知识和技能传授、采用教师教、幼儿学的问题,幼儿一切行动听指挥,被动服从教师,缺乏对幼儿的尊重、理解;教学方法主要是示范、讲解,幼儿依葫芦画瓢,作品千人一面以及活动中哪位幼儿跟老师的范画越象即判定为画得越好的现象。通过课题实践,我们从《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理念的学习到是否给孩子提供范画等具体问题的讨论,从每一次水粉画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材料工具的提供及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始终将幼儿的需要、兴趣和发展放在首位,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充分保护和发挥幼儿天真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性。再例如,大班的水粉画写生活动“葡萄架下的维吾尔族小姑娘”,教师设计具有维吾尔族风格的场景,让幼儿观看新疆风情的短片,丰富幼儿的经验,再由教师穿着维族服装在葡萄架下摆一个舞蹈造型让幼儿进行写生。幼儿在维吾尔族音乐轻松的伴奏下,有的幼儿边跳边画,蘸着水粉颜料,大笔一挥,无拘无束;有的幼儿很认真的盯着老师数她头上的辫子;更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幼儿由于不会画老师跳舞的手,把自己的小手放在纸上用笔画出轮廓,竟也有模有样。幼儿通过画笔大胆表现,因人而异,体现了“我的绘画我做主”的自主创新意识,也感受到了水粉画创作的快乐。

二、培养教师观察、提问和反思能力

教师的观察能力就是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带有一种主观目的对幼儿绘画发展能力的客观信息资料进行收集的一种能力。我们意识到教师只有及时准确地观察幼儿的绘画表现和能力,才能帮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例如,在幼儿的自主绘画过程中,教师应客观记录幼儿的问题和表现,及时捕捉幼儿各种行为和反应,充分了解幼儿的需要,才能准确的判断出幼儿当时的情况和心理变化,进行恰当的帮助和处理。同时注意追问每一次提问的教育价值,用恰当的语言并结合幼儿已有经验提出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努力避免太容易的问题没有教学意义,太难的问题幼儿又不理解回答不上来,力争把问题问得恰到好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我们通过观摩教学、课题研讨、专家辅导、教育笔记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教师反思教学的能力,从而发现问题,交流困惑、总结经验,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进一步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三、提升教师绘画中随机指导能力

教师的随机指导能力是指教师对幼儿独立进行自主绘画的组织、引导和促进能力。要改变当前教师随机指导几乎只是协助幼儿进行绘画或者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样画的情况,改变用教师的思考代替幼儿思考,用自己的描绘代替幼儿的创作的情况,就必须提高教师运用合适的方式去启发、帮助幼儿思考,根据现场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的能力。例如,在小班的手指点画教学中,多数幼儿在画面上点出了无数彩色的圆点,而没有围成一圈凑成花瓣,这时教师不应该责备孩子,更不应该直接帮助幼儿点成花朵,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告诉幼儿花瓣是围着花蕾的,应该点成一个圈……再例如,当发现幼儿停笔不动或左顾右盼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了解幼儿遇到的问题以及创作的意图、心态,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找出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语言上的提示、问题的启发,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找到创作的方向继续画下去。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对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忌使用打击幼儿的语言,更要杜绝讽刺、诋毁的话,鼓励幼儿敢于想象、敢于画。

四、提高教师多元评价绘画的能力

评价方法的多元性主要是指多种评价类型相结合。幼儿美术作品的珍贵之处恰恰在于它不受任何条框和规则的限制,不用考虑逻辑和比例,凭他们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感觉来表达自身的情感。通过学习和课题实践,我们将引导性评价与解释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倾听幼儿的心声,另一方面对相应的内容进行提升。教师在看待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既要有发现幼儿创造的眼光,又要有积极的鼓励行为,用欣赏和发现的眼光来评价,这样既尊重幼儿,又有利于幼儿绘画能力的提升。幼儿美术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表现,散发出本真的、感性的、独特的绚丽光芒。通过课题教研,教师们的绘画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更能关注幼儿的发展与兴趣,尊重幼儿在游戏及其他各种活动中的自主性,重视发现并肯定幼儿的优点,让每个幼儿都有自信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作者:罗卫星 单位:中国人民68070部队机关幼儿园

第7篇

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家长,转变家长观念,只有教育观念现代化了,才能谈得上教育行为的现代化;只有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想方设法去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家长家庭美德建设观念的转变、提升:

1、举办美德知识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来园作有关家庭美德建设方面的讲座。使其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理解家庭美德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识和自觉性。讲座后再与家长做进一步的沟通,帮助其进一步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让家长意识到家长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以期转变有的家长言行粗鲁,不重视文明举止行为,让家长自觉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2、充分利用家教宣传栏进行家教知识的宣传。结合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典型事例,适时推出每期的家教宣传栏,使宣传栏成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3、加强集中学习,使家长能够较为系统地接受家庭教育培训。把家庭美德教育纳入家长学校的必修课程,结合省编家长学校教材,定期开展活动,使更多的家庭能够了解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明确家庭美德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自身言行,合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不定期的推出重点讨论话题。针对家庭美德建设中存在的普遍误区,及时推出讨论话题,让家长带着自己的美德建设心得和困惑参加,在讨论中明确事理,在经验交流中,学人之长,纠正错误做法。

理解源自于沟通,沟通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幼儿园相互了解,相互支持。

1、在原有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间隙、上门家访、电话家访、家园联系册等沟通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完善网络沟通渠道,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工作群、各班建立了qq群,建立了幼儿园网站,通过这些有效的沟通渠道,家园共同探讨培养孩子传统美德的必要性和方法,让教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情况,清楚家教方式和家长的教养态度;让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在园表现,双方对幼儿的情况都心中有数,消除误解,达成教育一致。

2、办好家园通讯,为家长及时提供信息,输送养料。与移动公司合办的家校通使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通过家园通讯向家长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先进的家教理念以及幼儿园新风尚等,以此逐渐渗透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家长的整体素质,寻求家长教育观念和幼儿园教育观念的协同发展,有效避免教育观念的分歧,更好地形成家园合力。

(一)家庭互助,榜样示范

1、发挥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榜样作用。开展家长工作时往往都是老师讲,家长被动的接受,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老师既不是家庭教育的权威,也不可能了解所有家庭的特性。所以,开展家长工作时,应该避免老师一言堂的做法,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而且说服教育的效果,远不如现身说法更深入人心。定期召开家长经验交流会,在家长中树立典型,成立优秀家长讲师团,让家长来引领家长、帮助家长,鼓励家长把自己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出来,发挥家长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作用,也帮助家长及时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教训。

2、 发挥家长对幼儿的榜样作用。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品质正是在家长的娇纵下形成的,可以说家长的模范作用不容忽视,有些家长行为不文明,对家中的老人不够尊重,不孝敬,,在一定程度上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还能指望日后孩子能孝敬你?!要想孩子做的好,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

(二)利用文学作品,学做道德典范

1、充分挖掘利用传统美德故事。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美德故事、传说、儿歌等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孔融三岁让梨、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等等,都是老幼耳熟能详的经典教材,通过这些教材的挖掘利用,促进家庭美德建设。例如:开展尊老敬老美德教育,要求家长和幼儿共同搜集有关尊老敬老的故事,一来可以让幼儿在搜集的过程中学习古人的敬老美德,二来也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突破现有资源的局限性,让更多幼儿分享古代尊老敬老故事的精华。通过搜集故事,一些典型的教育小故事也让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历史上许许多多展现美德、令人感动的小故事,件件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从伟人、名人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正是他们以及许许多多平凡人的闪耀着美德之光的平凡小事,汇集成了传承中华美德的巨大洪流。

2、鼓励幼儿创编美德故事、儿歌。要求幼儿和家长一起尝试创编有关文

明美德的故事、儿歌,小朋友和家长也都乐此不疲,相继创作出了许多有趣又有意义的儿歌。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创编的《回家歌》:妈妈下班回到家,

进家门,问声好,

拿拖鞋,歇歇脚,

搬椅子,快坐下,

端水杯,把水倒,

妈妈妈妈辛苦了!

通过创编,琅琅上口的儿歌不仅让幼儿在传诵的同时深受教育,也激发了大家的文学创造力,增强了家庭成员的文学修养。

1、开展书香型家庭评比活动。重视书香型家庭建设,每学期开展一次书香型家庭评比活动,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在全园开展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推荐好的篇目进行分享阅读,促进教师和家长共同提高。“倡议每个家庭读一本美德故事书,讲一个美德故事,每天做一件文明美德事”的三个一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家的家庭美德建设意识明显增强,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2、开展优秀家庭美德建设论文评选活动。向广大家集家庭美德建设论文,组织有家长代表、教师、专家组成的评比小组进行评审,评选出的优秀家教论文,予以表彰。作为每学期评选优秀家长的条件之一,激励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庭美德建设工作。

第8篇

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不要没有重点、面面俱到。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这短短的45分钟,如果教师不能把握教学的重点,就会出现课堂效率低下的结果。因此,教师的讲解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能大讲特讲,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抓住重点?我认为这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在课前要用充足的时间去研究教材和资料,对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才能更加自信,才能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

二、转变教学观念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要实现合作和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过程。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只是自己在表演,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距离,没有平等和民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数太少,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走思,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那么,怎样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是考虑自己在课堂上说什么、讲什么,而是考虑学生怎么学,怎么才能使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动脑去思考。此外,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多,否则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要因势利导,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转化后进生

现在的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很多学生不会学习,不爱学习,在游戏上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学习上的兴趣,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和制止,他们很可能成为后进生。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否则会导致他们周围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出现更多的后进生。因此,要想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努力转化后进生。

四、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经常反思,反思对教师的发展非常重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教学反思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自己的感觉进行思考,总结经验和不足。在每一堂课结束后,教师都要总结失败和收获,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否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学习状况如何,学生的参与率多少,学生有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高等等。教师要通过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努力去改进,避免同样的问题再出现,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进行,才能根据自己总结的得失,对症下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这块阵地上,教师要不断摸索和反思,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吴敏华单位: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

第9篇

1.1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反思现状

1.1.1反思认知反思认知包含对反思实质的理解及反思作用的认识。教师是否进行教学反思,取决于他是否了解教学反思、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一观点的认知进行调查,发现90%以上的教师表示同意;在“什么教师最需要反思”上,54.1%的教师认为老、中、青都应反思,可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同度较高,能较普遍地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而具体到对教学反思的了解程度,完全了解的占3.5%,比较了解的占33.7%,有点了解的占45%,完全不了解的占17.7%(主要是新入职教师)。方差分析表明,在反思认知方面,教龄间存在显著差异(F=4.226,P<0.05),职称间也存在显著差异(F=3.178,P<0.05),性别差异不显著;多重比较发现,随着教龄的增加有所增加,教龄15年以上的教师教学反思认知程度显著高于教龄1~5年的教师(P<0.05),高级职称教师也显著高于初级职称的教师(P<0.05),教龄和职称间交互作用不显著,教师的反思认知程度主要受教龄影响。可见,虽然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比较认同,但对教学反思的了解程度却不高,了解程度主要受教龄影响(一般随着教龄的增加职称会提高)。

1.1.2反思行为反思行为考察的是教师什么时候进行教学反思以及反思的常规化程度。教师只有把教学反思自觉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进行恰当的反思,才能更具有效果。通过对“反思的经常性”进行调查发现,53.2%的教师表示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方差分析表明,在反思的经常性方面,教龄间差异显著(F=2.58,P=0.038),在性别和职称间差异不显著。事后分析表明,教龄6~10年教师反思的经常性显著高于其他教龄教师(P<0.05)。在教学反思的时间方面,24.6%的教师于课前、课中、课后都有反思行为,47%倾向于课后反思,20.7%的教师有问题时才反思。可见,虽然有一半的教师表明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但多属于课后反思、阶段性反思,还没有把教学反思作为教学的常规,教师反思行为与对教学反思重要的认同不一致,知行脱节比较明显。

1.1.3反思内容反思内容是教学反思行为的载体。教学反思内容是多元的,不同的内容指向反映教师教学反思的不同水平。通过对教学反思内容的调查发现,70.8%的反思行为指向课堂教学,33%指向学生发展,30.1%指向教学改革,22%指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9.2%指向师生关系。可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反思内容主要定位于课堂教学,这与中学教师相一致[3]。对课堂教学教师主要反思什么呢,调查发现:69.5%的教师针对教学内容,57.1%针对教学方法,51.4%针对教学设计;而针对教学理论、教学探究的反思较少,分别为27%和12.1%;针对学生学习表现的最少,仅为7.1%。可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反思的内容主要围绕“怎样教”,注重的是借助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有效传给教学内容,主要关注程序性、技术的问题,忽视了学生“怎么学”,反思水平大多处于前反思水平。2.1.4反思方式反思方式是教师对具体的反思内容进行思维加工时所采用的外显的方法,即教师怎样反思。调查发现,借助于回忆并加以思考进行反思的为77.3%,观摩他人为46.1%,与同行讨论的为35.5%,写教学日记30%,学生问卷调查为13.1%,教学录像为12.1%,理论思考与教学研究为7.8%。可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反思表现出如下倾向:对自己的教学“想一想”或对他人的教学“看一看”的居多,写反思日记和行动研究的较少;过于从教师角度进行反思,较少从学生角度和理论研究角度进行反思,难以有效地把教与学连接起来。

1.2影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

影响教学反思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看,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反思重要性认识不足(59.9%)、教师不知道如何反思(49.3%)、不清楚反思内容(30%)。从客观方面看,主要包括:工作繁忙没时间(40.4%),学校要求和氛围(30.1%)。可见,虽然学校工作负担重、缺乏反思氛围等客观性因素具有一定影响,但制约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主要来自于教师主观层面。因此,在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上,在考虑主客观相结合的同时,应当更多的关注教师主观方面。既然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来自主客观多个方面,那么,一线教师期望通过什么途径有效提高自身教学反思能力呢?通过一道多选题进行调查发现:67%的教师认为自己可以在反思实践中培养,49.3%的教师提出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门培训和指导,44%的教师认为可以通过自学教学反思理论,41%的教师认为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24.1%的教师认为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可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认为提高自身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是多元的,虽然教师倾向于从自身方面进行努力,但是也很希望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导。

2结论与建议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能普遍认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教学反思,但反思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值得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师对教学反思认识不足,反思动力不强,反思行为没有常规化、规范化,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制约教师的教学反思。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水平和教学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2.1更新教学观念,培养教学反思意识

反思意识是教师对反思所持有的内部观念,是引导教师反思行为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反思的不竭动力。调查中发现,虽然90%以上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认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制约教师教学反思的首要因素还是“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59.9%)”,且教龄间存在显著差异。为了培养教学反思意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学校引导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责任心和培养开放的态度,提高教学反思在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动力支持。②各院系、教研室要定期开展“教学反思”主题交流和讨论,加强教师对教学反思重要性的内在认同和观念建构。③教师自觉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深刻认识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的内在关联,增强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主动性。④学校通过职前教学理论培训和教师职后教学理念不断提升,促进新入职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2.2夯实教师教学反思理论基础,学会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需要专业引领,只有正确的专业理论引领,反思内涵才能得到本质的提升。[4]在调查中发现,只有3.5%的教师完全了解教学反思,而多数教师对教学反思的了解是片面的、经验的,反思什么、怎样反思等基本理论问题是影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因素。教师边反思边学习,理论知识的丰富可以直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也会帮助教师更好地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使之发展成为有个性的专家[5]。为了夯实教师教学反思理论基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根据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的特点,教师可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反思理论学习计划。②学校建立教师教学反思学习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奖评等手段进行督导。③学校搭建教学反思理论学习平台,加强对教师教学反思理论学习的支持和鼓励,比如:邀请校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提供学习书目和资料;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理论研究,引导教师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2.3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水平

教学反思不仅是内隐的思维活动,还是外显的探究行为,因而培训教师科学、规范的反思实践操作是教学反思的关键。调查中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多停留在想一想的经验性思考层面,较少开展探究性的行动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知如何开展反思活动、没有掌握反思的有效方式。为了切实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水平,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科学规范的反思培训:

①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充分了解教师的需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②挖掘校内外优质资源,组建由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构成的培训团队,对教学反思的时间、内容、方式等进行培训,强化“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反思模式,从而增强培训的专业性;

③对培训结果进行进行跟踪评估,促进培训效果的长效性;

④发挥校本优势,建立反思共同体,通过教师之间交流个人故事、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反思问题、讨论和解决冲突[6],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的整体提高。

2.4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师形成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习性和学校场域相互作用的结果[7],它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和实践,学校支持性的环境和教学管理也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调查中发现,教师工作繁忙没时间反思(青年教师尤为明显)、学校缺乏要求和氛围是制约教师反思的重要客观因素。为此,为了促进教师形成教学反思能力,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学校领导落实“应用型”的发展定位,在学校政策和教师考评上突出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

②制定合理的教学反思制度,如教师每课反思、每周反思、每月反思、每学期反思制度(特别是新入职教师),教研室定期反思交流与总结制度,教师反思与考评相结合制度,从而营造浓厚的反思氛围,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适当限定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开设课程的数量,减轻教师教学负担重,从而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反思。

第10篇

(一)不同学科背景教师教学能力差异及归因分析

1.英语学科背景教师教学能力差异分析

在统计学意义上,英语学科背景和非英语学科背景的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的总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英语学科知识与技能维度上,英语学科背景和非英语学科背景的教师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具有英语学科背景教师的得分高于非英语学科背景教师。对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英语既是他们的工作语言又是他们的教学内容。因此,如果英语基本功欠佳,就会直接牵制到他们的教学能力。拥有英语背景或曾以英语为专业的教师,通过大学四年及硕士两三年系统学习,他们在英语基本功如语音、语速和语调,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英语语言学知识,相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等方面均得到较好的训练,他们的英语综合水平和能力较强。因此,当他们入职从事英语教学时,就会表现出较强的英语基本功和学科知识与技能。

2.教育学学科背景教师教学能力差异及归因分析

在统计学意义上,教育学学科背景和非教育学学科背景的小学初任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总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研究三个维度上,教育学学科背景和非教育学学科背景的教师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教育学学科背景教师的得分高于非教育学学科背景教师。1996年以后,全国各师范院校改由国家组织师资格考试,吸引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教育学学科背景教师的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研究能力均明显强于非教育学学科背景的教师。即便在职初几年,他们也同样表现出较其他条件同等的非教育学学科背景的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另外,在奠定了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师范院校的学生对于学校教育、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思想都会有大致了解,较非教育学学科背景的教师来说,他们对上述情况有着更灵敏的嗅觉和洞察力。

(二)不同英语学科水平教师教学能力差异及归因分析

本文仅以英语证书的不同等级来体现英语学科的不同水平。,不同英语证书等级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的总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英语学科知识与技能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英语证书等级的升高,英语学科知识与技能水平亦逐渐升高;持有专业英语八级证书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明显强于持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属于全国英语大规模统一考试,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是对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鉴定手段。而专业英语八级考试是专门为英语专业学生设计的大规模标准语言测试。在备战专业英语八级考试过程中,考生不仅要牢固掌握专业四级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更要熟练运用专业八级的必备词汇、语法、文化等知识以及阅读、翻译等能力。这使得通过专业英语八级考试的学生的英文文章阅读和理解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他们在英语知识与技能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二、进一步提升初任教师教学能力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一)国家从法制层面对教师教学能力及专业发展给予关注和重视

1.规范中小学教师招聘程序

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招聘程序,实行更为严谨的公开招聘和回避制度。目前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基本完善,但教师招聘及录用尚无法律方面的具体规定,健全我国的教师录用体系实属当务之急。具体来讲:第一,可以通过各项措施确保招聘依法公开进行,完善中小学教师聘用委员会决策制,规范具体招聘程序并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第二,可以采用多元化录用评价制度,如笔试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等。

2.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工资满意度

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满意度,为他们的专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农村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英语学科知识与技能水平明显低于城市教师。这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小学可以招聘到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给予教师更多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与城市小学教师的生活经济负担不重有关,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职业发展。而农村教师由于工资待遇较低,生活压力较大,进而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发展。

(二)学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外部支持

1.师范院校要着力调整课程设置

师范院校要调整课程设置、优化内部结构。以小学教育英语专业为例,可以增加必修课中有关英语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减少或更改刻板传统而实际效用不大的课程;同时,丰富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例如开设一些国内外课改动态、英语教师课堂口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等;此外,还可增加实践课、社团课等实践类课程。

2.学校要改进校本培训

学校一方面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络和教育领域的发展动向;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学校自身的办学宗旨和校本特色,深入挖掘教师的培训需求,引进新的培训课程,利用本土资源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校本培训。

(三)初任教师要树立积极的专业发展意识

第11篇

1教学内容选择

翻阅“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教科书即可发现,几乎所有章节都不乏教学案例,证明编写者的确是按照“应用导向”、“案例教学”的编导要求编写该部教材的。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在所有章节教学中都安排案例教学,对教材中的案例往往只能做“例案教学”或教学例子加以运用。教师挑选什么样的案例作为案例教学内容或者说挑选案例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教师在挑选案例前应该做什么功课等?是案例教学内容选择时首先考虑解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清楚自己在选择案例教学内容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演好角色应该做的事情。此时教师如同影视剧导演挑选剧本。影视剧导演选择剧本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时代背景与要求、观众口味与需求、剧本感染力与艺术效果等,而教师作为“导演”选择案例教学内容的依据是:本门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提高课程教学成效的实际需要等。以“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教学为例。该课程是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注重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教师在挑选教学案例前,需钻研财经新闻专业教学计划,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明了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课程在财经新闻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阅读分析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教科书,确定教科书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针对所教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确定选择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围绕重点与难点问题的攻克与解决,选择方便学生学习、便于学生理解、能够激发兴趣、容易组织讨论的案例等,成为教师当好“导演”角色、选择案例教学内容要做的主要功课。“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均在于教会学生写出较高质量的财经新闻报道。对教科书各章节比较分析后,笔者认为,调查性财经报道章节排在整本教材倒数第二章,选用调查性财经报道案例作为案例教学内容最符合学生接触财经新闻时间不长、实践机会不多的情况。调查性财经报道的内容,“扒粪者”深入基层、应对各种挑战的经历,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实生活中,各媒体有关调查性财经报道资料来源充足,方便学生查阅。对同一事件,各媒体不同形式、角度、深度的报道,方便学生进行比较、总结,引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可以为后续的讨论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打下基础。

2教学案例选编

案例教学内容确定后,接下来就是案例选编工作。由于调查性财经报道案例众多,如果选编的案例文本不规范、不典型、不精准,案例教学实施就会功亏一篑,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成效。教师在案例选编的过程中,担当的是“编剧”角色。编剧是从事影视剧本创作的人。编剧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改编。教师在案例选编中的“编剧”工作是改编。所谓改编,即将准备作为案例教学使用的案例,改编成适合教学需要的文本格式,让案例中蕴含的理论问题与课程教学目标紧密相连,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顺利突破铺路架桥,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直接挂钩。改编后的“案例文本不仅教师自己能把握,而且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在“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教学案例选编过程中,教师作为“编剧”应注意:第一,按教学日历安排,教学此时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学生通过前阶段学习,已经初步掌握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方面基本理论知识,选择调查性财经报道实施案例教学,可以统筹前面所学理论,融入案例教学内容。第二,查阅与案例相关的所有资料,去粗取精,改编成符合案例教学需要、始终围绕教学主题的文本材料。第三,讨论题目设计为统筹学生已学内容服务,不能仅仅局限于案例。要求题目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查阅资料,认真回答问题的兴趣。第四,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做好讨论过程预判,撰写讨论中发生各种情况的应对文字材料,为正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做准备。

3组织课堂讨论

教师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阶段承担的角色应该是“导演”和“配角”,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角。教师作为课堂讨论的“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主动性,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有深度的讨论。作为“导演”,要避免冷场、避免偏离主题、避免无休止的争论发生,有效掌控讨论过程,控制讨论结果按正确方向发展。教师作为课堂讨论的“配角”,需要向相声捧哏演员那样,用支持、赞扬的体态和语言对学生的精彩发言予以鼓励。用打岔、逗趣的体态及语言对学生讨论冷场、跑偏、斗气、无序状况实施铺垫、转折、撤火、理顺工作。在调查性财经报道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中,笔者认为采用“学生对学生———辩论与合作型”讨论方式比较符合当前大班教学现状。在现实教学中,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在课堂讨论前,要求各组在阅读教师提供案例文本基础上,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自行组织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基础上挑选代表本组在课堂讨论上发言的同学,要求做好在课堂讨论发言PPT,在规定的发言时间里阐述本组的观点。各组代表发言后,进入自由发言辩论,教师在此阶段则适时进入“导演”或“配角演员”角色。

4课堂讨论点评

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点评阶段教师的角色相当于影视作品的“影评人”。敢于说真话不说假话才是好影评人,不能因为有学生评价教师的评教环节存在,对学生学习讨论环节中的不足不敢提批评意见。教师作为调查性财经报道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影评人”,需要点评的是:第一,点评发言者发言中的独到见解,有创意的思路或者想法,并就其存在缺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二,点评发言者的发言思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否正确,在评判是否正确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新的或者是更好的真知灼见。第三,点评发言者针对案例发言中所学专业知识、理论运用情况,指出存在内容缺失、表述不严谨甚至思想观点错误等问题。

5案例教学总结

根据案例教学各阶段实施情况,研读学生各小组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回归自己的原本角色,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书面总结。在总结中需做到:第一,回顾分析学生讨论发言及学生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判定教学案例选定,教学案例选编,讨论题目设计中的成功与失误所在,分析案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是否解决。第二,回顾分析教师自己在课堂讨论中的言行,罗列出教师个人在讨论中的“导演”(“配角表演”)时机把握、“导演”(“配角表演”)位置把握、语言语气及声调运用等方面的成功与失误所在。第三,回顾分析课堂讨论过程中,全班学生的神情表现和关注度程度,判定学生对本次案例教学的积极参与度,总结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主客观因素,为下一次案例教学实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作者:冯嘉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第12篇

本文作者:刘艳杰工作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数学与统计学院

为确保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要每年制订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计划,同时聘请教学理论丰富、实践水平高的退休老教授担任专职的培训指导教师,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平台。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以及多媒体教学基本技能。其中,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评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则包括导入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试误技能、结束技能等。青年教师今后都将传道、授业、解惑,所以进行试讲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根据今后工作安排,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准备第一次试讲。试讲时,将由学校教学职能部分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中。一方面,评价结果为青年教师的今后努力方向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用于培训结束进行第二次试讲时的比较和参考。另外,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培训,是各系(部)在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指导下,结合学科、专业、课程开展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各系(部)要每年制订具体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针对本单位所开设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使青年教师熟悉相关课程及对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提高专业知识教学水平、为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技能纯熟的名师的传、帮、带作用,要由各教学单位遴选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通过教学结对指导、教学规范培训等多种形式,搭建专业技能教学交流平台,使青年教师较迅速地熟悉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及要求,较好地进行教材、单元(章节)分析,形成较强的授课能力。指导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以教学工作为主的全面指导,包括试讲、备课、教学观摩、参加实验等,指导教师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要为青年教师写一次评语。每个学期,青年教师所经历的教学工作和培训内容都不尽相同,所以在每学期结束时要进行工作总结。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有“量”与“质”两方面的要求。在“量”的方面,要求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全部内容,并认真总结和填写考核表。在“质”的方面,要求进行第二次试讲,并与第一次试讲比较,证明教学质量是否提高。

要拓宽培训平台,注重把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建立、健全以更新知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制度,坚持在职为主、形式多样、加强实践的原则,实现有明确目的性和较强针对性的培养,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进修,做国内访问学者,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或高级研讨班,开展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新办专业或新开课程进修培训等,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青年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提供进修机会,明确支持培训经费、保留学习期间相关福利待遇等,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