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01:24: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健医生进农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重庆市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重庆市8.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是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总面积的2倍多,人口3200多万,却有2/3的人口在农村,40个区县中有近一半为贫困县,直辖之初的农村贫困人口高达366万。这是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并存,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真实写照。
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重庆是地处西部大城市与大农村的结合体,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发展基数低,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差距较大,突出表现在工业化滞后、城市化滞后、农村发展滞后。重庆市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现状表明,农村卫生工作起点低、难度大,存在着就医难、买药难、医疗水平较低,服务设施落后等系列问题。
1、公共卫生环境脏乱差,威胁农民健康
农民健康知识差,预防、保健措施不力,加上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过猛,致使部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在重庆市的部分郊县农村,特别是三峡库区周边农村,饮用水不清洁,厕所简陋,污水横流,老鼠、苍蝇、蚊子很多,公共卫生环境很差,给各种细菌、病毒的滋生和疾病的传播制造了条件,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和隐患。
2、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学历较低,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据对主城区之一,沙坪坝区西部七镇卫生院调查,七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共119人,大专学历5人(占4.2%),中专学历57人(占47.9%),中专以下学历和无学历57人(占47.9%);中级专业技术职称3人(占2.5%),初级专业技术职称96人(占80.7%),无职称20人(占16.8%);临床医生共计57人,配置数为0.37人/千人,护士16人,配置数为0.1人/千人,远低于医护人员最低配置标准1.73人/千人。全区乡村医生11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名(占7.6%),大专学历3人(占2.5%),中专学历58人(占49.2%),中专水平及以下学历57人(占48.3%)。
按照镇卫生院医生、护士配置最低标准1.73人/千人计算,仅沙坪坝区西部七镇卫生院就差临床医生194人,护士235人。目前沙坪坝区农村有的镇卫生院人员严重老化,有的镇卫生院无一名护士,还有一些镇卫生院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仍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低,从而导致医疗质量较差。
3、镇卫生院医疗装备差,履行农村卫生机构职能难度大
目前,重庆市农村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相当陈旧落后且缺乏必备设备,部分镇卫生院设备未达到规范化镇卫生院装备标准。由于装备差,镇、村卫生机构无法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和完成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任务,不能满足当地群众医疗、保健需求。又以沙坪坝区西部七镇卫生院为例,沙区农村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相当陈旧落后且缺乏必备设备,没有一所镇卫生院设备达到重庆市规范化镇卫生院装备标准。沙区七镇卫生院无一台1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只有2家设有急诊室,3家设有急诊病房,无一家设有妇产科,未配置一辆救护车。
4、镇卫生院亏损面大,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再以沙坪坝区为例,截止2003年末,沙区西部七镇卫生院连续4年亏损的就有5个,占总数的71.2%,2002年西部七镇卫生院全部亏损,镇卫生院亏损严重,发展举步维艰,甚至濒临倒闭。西部两个中心医院和各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危房,危房面积共达3000多平方米,且无资金加以改造,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离退休人员负担重,绝大多数镇卫生院靠政府财政拨款勉强能够维持生存,但无力发展。
5、三级防保网不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薄弱
镇卫生院的职能是向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同时承担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向农村居民提供疾病预防、控制、保健等服务。村卫生站的职能是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承担预防保健任务,普及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农民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由于体制转换加速了农村卫生医疗投入的减少,使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正出现全面危机。近年来,国家严重投入不足,三级防保网不健全、不牢固,突出体现在农村地区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其中又以村卫生站这层网底组织最为薄弱。农村税费改革往往切掉了正常的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费,大部分地区乡镇片面强调有偿服务,使公共卫生事业私人化、有偿化。随着政府卫生投入的日益减少、乡镇企业改组改制,消解了昔日“以工补农”、“以工助医”的投资机制,原来承担农村卫生保健责任的乡镇卫生院终于走上改组转制之路,许多职能难以继续有效履行。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偏差,片面地认为发展生产是大事,卫生工作是小事,对卫生工作认识不足,导致农村的公共卫生工作长期处于少人管、甚至无人管的局面。
二、提高重庆市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在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是预防疾病、保证不同社会群体均等享有健康基本保障的基础性工程。加强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建设,健全农村预防保健网络,对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创新,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建设
公共卫生是关系社会群体身体健康的卫生服务,无论是关系到重庆市2300多万农民健康安全的重要性,还是从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及成本效益等方面看,都应作为重点领域加强。
所谓理论创新,就是根据农村公共卫生的外部效应性和公平性原则,政府应当在理论上、观念上纠正认识上的两大误区,对应地创新和完善两大理论――公共卫生产品服务的“外部效应性论”和“卫生正义论”,借以确立政府在配置公共卫生资源中的主要渠道、主要杠杆和主要尺度的地位,强化政府的投资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农民相对而言是一个在抵御疾病时承受能力低,因病置于困境的脆弱性高的群体,又缺乏支付获取公共卫生服务自筹部分经费的能力,健康教育水平远低于其它人群。农民的健康问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阻碍农村奔小康、走向现代化整体进程,而且会因人口流动而波及周边、影响全省甚至全国。政府对公共卫生投资的主渠道责任来自于公共卫生服务产品本身的“外部经济特性”。
政府是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产品进行公共财政投入的主要杠杆。一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农民不主动参与生产和消费公共卫生产品;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具有外部性,难以通过市场来确定其价格;三是公共卫生产品生产需要高成本、高技术和生产规模大的要求,需要有足够的生产技术、生产资金的投入,这需要公共部门的介入,用积极财政手段来加以投入。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农村县、乡两级卫生机构建设单位。增加对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和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定额补助经费,保证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农村卫生监督执法经费。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设备差的状况,确保各项农村卫生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2、正视现实,适当控制医疗服务规模
如果对农村医疗服务规模,尤其是乡村医疗服务规模不加以适当控制,效率继续下降,医疗成本继续加大,看病贵的问题将会继续加重。因大量卫生投资用于医疗机构扩大规模建设,也不可能实现加强公共卫生和提高服务质量及卫生扶贫的资源结构调整。一是严格控制新增医疗机构,撤除并不合理的重叠机构;二是按照重庆市区县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量与短期内可转化的潜在需求量,确定区县医疗服务总床位及人员的规模控制指标;三是按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的服务人口和相关因素,确定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的床位及人员规模。为此,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以搞好预防保健为主,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等基本医疗诊治和承担一定卫生事业管理的综合服务功能,尤其是一般乡镇卫生院应成为本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向医院发展。为促进乡村卫生机构按综合服务功能做好各项工作,建议对基层卫生组织按公共卫生的经济政策实行补助。
3、重视专业培训,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对乡村医生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观念、职业道德和全科医学知识水平,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实施农村全科医生培养计划,鼓励现有乡村医生接受学历教育。严把农村卫生人员准入关,新进农村卫生人员必须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并具有执业资格。到2007年力争10%以上的乡村医生具有医学大专及以上学历,90%以上的乡村医生具有医学中专学历,2010年前100%乡村医生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大力引进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改善农村卫生人员队伍现状。
4、深化卫生改革,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1)推进农村卫生机构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建立激励、竞争和约束机制,增强农村卫生机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乡镇卫生院的院长要在全县(市)或更大的范围内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办法选拔,并加强对其的培训、管理和监督。改革后的乡镇卫生院的职能要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重点做好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决不能本末倒置。
(2)抓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强化农村医疗卫生市场监管。继续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推进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改革;加大农村卫生执法力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市场监管,加强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工作,切实履行农村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加强农村卫生人员业务培训工作,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针对农民弱势群体实行医疗救助,目的是解决少部份人群大病负担过重的问题。通过建立“大病风险/救助基金”,对因患重大疾病而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特困农户给予资金救助。
5、利用公共传媒,加大对农民的卫生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
初中生物的教学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学生的重视,很多县市都把生物会考直接与中考录取挂钩,甚至以分值附加在中考总分中,其实生物教学对社会和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生物学习的价值。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就如何通过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来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作以下分析。
一、开发农村无限的生物资源
农村的特定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生物资源,我们要把生物课堂和丰富的农村资源相结合,可以把我们的课堂置身到农村,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效性。课程标准中有这么一条: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饲养动物或植物。在农村,这样的资源唾手可得,就拿养家蚕为例,让学生回家实践一下养蚕,这个活动我们可以在一开学就去做,我们让每个学生回家养几只蚕作为实验对象,请同学们记录家蚕的一生经过哪几个发育阶段?每个阶段的家蚕有哪些主要的特征?通过饲养家蚕,了解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虽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对用家蚕种孵化家蚕的这一实验失败概率很高,但是我们可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相互交流,也可以请教镇农副办,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在这个长达一个多月的实验中,让我们学生每天放学回家花几分钟观察蚕的变化和进食状况,早上走的时候喂一下食物,每天就像养一个小宠物一样,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快乐。在学习好昆虫的发育时,我们的三维目标可以很轻松的达到。其实这样的生物资源很多,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去开发,让学生了解我们农村在副业方面的发展和副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
二、深入的农村环境调查和整治
“认识保护生物圈的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这,我们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来感触环境的恶化和形势的严峻。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去调查自己所在村的垃圾堆放和处理问题,我们村里的河道整治状况等等。其实最为关注的是每年的6月,农村中会出现一个普遍恶劣的现象,那就是焚烧秸秆,焚烧产生大量的烟尘不仅污染了环境,还严重影响了交通,导致恶通事故的产生。为此,我们可以在农民收割秸秆前几周就开始做好调查和宣传。首先,全校动员。我们要结合学校领导、班主任等其他老师的力量,在全校召开宣传大会,通过图片、广播、校会、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发动和宣传,全校动员,杜绝焚烧秸秆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意识焚到烧秸秆的危害。第二、政府支持。以学校的名义,向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提议,让政府做好秸秆的回收工作(这项工作很多乡镇都已经有回收点),并提议让当地政府以各种方式下乡宣传和贯彻,宣传到每一个农户家中。第三,学生分组行动。以村单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先从自己父母、邻居、亲戚的宣传工作着手。在学生的努力宣传和沟通下,真正让家长和学生一样,感触到焚烧秸秆的危害。第四,舆论压力。让学生通过调查和举报,对仍然焚烧秸秆的农户进行批评教育,在舆论压力下,让那些农民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并立即整改。第五,践行农忙。农村中有很多年岁已高的老人,对于他们,把秸秆及时收运到家中或妥善处理,难度较大,我们要和学生一起积极投身到劳动中,帮助有困难的人一起收运,让我们师生的行动感动老人,更感动社会,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三、关注农民健康调查
目前农村的医疗、医保水平在逐日提高,很多农民的健康得到进一步保证,但是还有很多农民对医疗保健知识匮乏,对常规体检不够重视。在我们初中生物中,有很多知识是涉及到人体健康的,如在“生物圈中的稳定和协调”中,我们涉及到相关血管、心脏、血液、血液循环等知识,这个和我们现在比较流行的“三高”病症关系密切。虽然很多知识教材没有让我们深入拓展,但是很多知识对学生的实用性很大,学生对这方面也表现出很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此,我们可以把更多的学习知识放到课后,留给学生通过课后的实践调查来关注农民的“三高”。首先,我们仍然可以以村为单位,把学生分组。其次,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咨询老师或村社区的医生,了解什么是“三高”?“三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出现“三高”以后应注意什么?等等。第三,学生分组深入村民中,特别关注中老年人,让学生对相关“三高”知识进行宣传和问卷调查,让农民知道如何在生活和饮食中注意保健。除此之外,我们学生还可以参与人口普查的宣传、志愿者助理等等,这样的农村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提高我们所学生物知识的有效性。
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还有很多,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服务社会,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力量。
[作者单位:(226126)江苏省海门市汤家初中]
据当地人介绍,每天凌晨三四点钟,一些期货商已经就种植和销售远期中药材达成协议,七八点钟,现货交易拉开序幕。康美中药材批发市场是集药材现货交易平台、质检、仓储、销售为一体。每天这里都有2600种中药材出售,日上市量6000吨。4300多个摊位分区规整,市场日客流量2万~3万人,年交易额超过200亿人民币,其规模和影响均居全国之首。
一方面,亳州中医药的快速崛起,让人们乐观地预期中医药高速发展的未来,而另一方面,近年来不断被人诟病的制售假药、药品掺假等事件,也显示了亳州乃至全国,在快速发展的中医药事业之下的隐忧。
以药致富
方敏的中药产品展示店也在康美交易市场里,200多平的店面里看药的、询价的、采购药品、保健品的客商应接不暇。
最初卖过水果、蔬菜、衣服的方敏,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介入中药材批发零售生意,虽然最初一斤药材只能赚到3~5分钱,但方敏依然认为其利润还是可观的,尤其是自家还有二亩地可以用来种植中药材。
亳州自古就是药材之乡,这里出产白芍、亳桑皮、白芷等中药资源171科、410种,因其品种丰富又交通便利,很早以前这里就是中国著名的中药材的集散地,它与河北省的安国、河南省禹州、四川省的成都并称为中国四大药都。
从卖自家药材,到帮助邻居及村里的人卖药材,再到低价收购附近游商的药材,方敏的生意开始越来越成规模,出售的品种也在不断地扩大,除了白芍还包括党参、桔梗等等,先低价收购再拿到市场上卖以赚取差价。
由于需求量增大,到上世纪80年代末,亳州种植中药材的人渐渐多起来,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方敏就索性放弃了种植,专门做起了批发零售中药材的生意。
从1978年以来,中国中医药业开始走向活跃。1978年时,国内中成药工业产值不过7亿元,而到了1985年,中成药产值迅速攀升至23.6亿元。到了1987年,国家开始制定中药新药审批办法,促进了中药研究的现代化;1988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现中医中药统一管理。规模促进管理,而一系列管理措施又再度加速了中医药事业的小幅飞跃。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亳州药材批发已经初具规模,从开始只有很少几家经销商,到后来有了几十家,河南、山东,甚至是广东的药商都闻名而来;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亳州人走出去远下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出售药材。药材流通格局打开。
此时的方敏也已经有了自己的药材站,奔向全国各地收购药财,并开始着手建立收购、简单粗加工、再出售的初步产业链。一斤药材当时已经可以赚到几毛钱。
2003年“非典”的爆发,令中药材的价格达到历史的高点,亳州也在这一时期名振天下,“全国各地的药商都来亳州进药,市区每天车水马龙,很壮观。”方敏说。
2006年方敏成立了安徽方敏医药有限公司,到现在公司年产值已达3亿元,拥有中药饮料系列、中药含片、养生酒等九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与全国200多家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了购销和代购代销业务,在湖北、山东、甘肃都有自己的药材种植基地,公司加农户的种植规模已经扩大至数百万亩。公司如今不仅拥有中药厂、保健品厂,还经营着一个再就业园区、一家酒店,形成了多种经营。
“我们每年都有研发新产品,在新产品上市的同时,根据优胜劣汰原则,每年也会淘汰一批失去市场竞争力的老产品,形成新老产品的良性循环更迭。”方敏自豪地说。除此外,有着华佗故乡美誉的亳州在中医诊疗方面同样人才济济,方敏遍寻中医秘方,已达上千个,成为公司的核心创造源泉,“有些秘方现在已经失传了,只有我有”。方敏得意地说。
如今,方敏的企业已经成为安徽省医药行业的知名企业,“我是眼看着中药一步步地兴盛。”方敏说。事实上,亳州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与方敏有着相同经历的民营药商。
药都之难
亳州,作为四大药都之首,华佗故里,种植销售中药材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这些足以描述亳州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而最新的称号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亳州是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这座基地还被商务部评为“第一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成为安徽省唯一通过商务部评审的基地。
数据同样令人惊叹。目前亳州市农村约有近百万亩土地种植中药材,50万人从事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经营及相关的第三产业,20万人在外从事与中药材相关的行业。
不仅如此,为了维护和打造药都的形象,多年来,亳州市大力开发中药提取、中成药、精制中药饮片、中药化妆品和保健食品,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力的中药核心企业,精心打造“中华药都、养生亳州”城市品牌。
亳州已经成为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也已经成为国内品种最多、规模最大、交易最为活跃的中药材交易市场。现有医药制造企业78家,2011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102.36亿元,同比增长44.3%,工业增加值33.09亿元,同比增长27%;中药进出口总额近1亿美元。随着药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中药工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中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然而,兴盛背后难掩中药材交易市场假药泛滥,屡禁不绝。
“市场上至少有三成是假货。”一位药商私下里说,药材销售商造假的方式五花八门,比如在麻袋装的风干蝎子中混入大量食盐增加重量等。更常见的造假方式则是打硫磺防腐、以次充好等。最新的事件是发生于刚刚过去的9月,亳州12家企业的中药材饮片存在染色和增重问题。
事实上,近年来,亳州市一直对中药材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工作。今年6月,对中药材交易大厅和周边固定门店进行巡查,重点查处染色、掺杂、掺假等行为,加大惩处力度。然而依然是防不胜防。“每天2600种中药在出售,查处难度相当大。”一位亳州地方官员透露。
地方政府成立中药材交易中心目的之一也是希望控制药材造假行为,但是由于缺乏产品标准,以及缺乏对流通渠道、产地证明等的有效管理,使得管理者难以规范,外部监管极度困难。“严格地说,中药材没有保质期概念,因此每批货的成色、性状、新鲜程度等都不一样。即便同一品种,因为产地不同,药用价值、功效也不同;就算同一个品种、同一个产地,阳坡、阴坡又不一样。此外,采收季节和储存条件的不同也会导致药效差异。当然价格更是差异极大。”方敏说。
现在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建立质量追溯机制,以期通过追溯药材的来源而对制假造假形成威慑。同样充满挑战的是,中药材交易是典型的熟人经济,对商人们来说,交易市场不过是临时集散地。在亳州交易市场最为火爆的二楼,每个摊位上陈列着小袋装的样品,供采购者询价看样,而实际交易则在场外,仓库多为私人场所。这种私下交易为追溯制造了难题。
亳州绝非个案,近年来,已有多个地区曝出中药材造假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不仅缺乏统一的产品标准,亦缺乏中药种子标准和药材等级标准,且中医药多处于小、散、乱的旧有生产模式,造成了当下的混乱。
正在建设中的标准
不仅仅是中药材,中医的整个行业包括中医院办院模式和中医教育传承也都很难如同西方现代医学一般,建立完整的理论、技术和价值标准。而这种标准不能建立背后最大的危机即是:中医正全面丧失自身的传统和作为一种医疗模式的特性。
9月6日,就在亳州举办2012年药博会之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在亳州召开了全国知名中医院院长论坛,试图为处于危机中的中医药发展寻找一条适合的路径。
“公立中医院中药优势是在淡化,不是缓慢淡化,而是成加速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杨荣臣处长说。经常到各地县中医院考察的杨荣臣表示,很多县级中医院实际看不到中医的影子,一些中医院开西药甚至多过开中药。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医院从当初的400多家发展成现在的3000多家,如果再加上一些中医机构、民营中医院以及诊所,数量远超4000多家;对中医的需求也呈现飞速增长模式,据统计,2011年中医门诊需求达5.5亿人次,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0%。
即便如此,杨荣臣依然对中医的未来忧心忡忡:“现在我们还有一批知名老中医,10年后,当这批老中医不在,现在三四十岁中医能否承接得住?”
据杨荣臣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改革正在逐步推进。目前全国范围内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与推广工作正在探索中前行。所谓临床路径,举例说,在糖尿病的陈规治疗中,由于各家医院对检测结果的判读有各自的标准,导致患者在各医院的检察结果互相没有可比性,无法判定患者病情的发展及操控状况,不利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如果按照统一的临床路径进行诊疗,由医师、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按照中医对糖尿病的诊断,按照一套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医护计划,包括检察治疗的项目、顺序和时间均做出了明确限定,并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这样各医疗机构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治疗方案就有了统一的评价依据,医生在为患者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并让患者放心。
关键词:医药企业农村市场营销管理
一、引育
中国是农业大国,12亿人口中农村人口约为8.5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医药市场日益兴盛。据统计,1998年全国农村药品消费总额为82.39亿元,人均9.49元,至2000年增长到12.55元,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25.24元。2005年全国农村人口按照8.66亿计算,即全国农村市场药品销售总额将达到218.57亿元。农村医药市场的巨大购买潜力对医药企业构成了巨大的诱惑力。毫无疑向,21世纪,在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成功占领农村市场的企业。由此,如何抓住先机,提前一步进人农村市场成为众多医药企业要考虑的战略问题。然而,由于地域广阔,人口分散,启动难度大,投人时间长,企业收益小等因素使医药企业进军农村市场举步维艰。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医药企业只有在充分认识现实的情况下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才能抢占先机,占领农村市场,使企业获得长足发展。那么,在进人农村市场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此我们要分析农村医药市场的特点。
二、农村医药市场特点分析
(一)农村药品消费呈逐级递减式阶梯结构
在用药总量、药品数量、用药品种、用药档次、单位品种价格、新品种普及率等几个方面,农村疾药市场都按照逐级递减的方式发展,即省会城市>城乡结合部>地级市县城乡镇>村屯。同时,农村患者总体用药水平远远低于城市。
(二)农村药品需求总量呈增长态势
随着农民总体收人水平的大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保健支出也在逐年快速增加。
(三)农村药品需求结构与城市不同
农村多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一些因为卫生条件引起的疾病,如传染病(肝炎等)。这与城市人群易患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富贵病”明显不同,这种状况不会很快改变。
(四)零售药品为主要消费药品
农村药品消费基本没有公费医疗。虽然个体诊所、个人承包医院为药品主要销售渠道之一,但药品零售远大于医院消费,且多为自费购药,因此农村医药市场基本属于OTC市场。
(五)管理无序
相对于城市市场来说,农村医药市场管理存在混乱无序的问题,作为农村医药市场的主体,县镇零售药店、村医务室进药时受到的约束较少,进药渠道混乱,至使很多地方假药劣药泛谧。
针对以上农村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医药企业在进入农村市场时,必须按照现阶段我国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现阶段农村消费者的药品消费心理与习惯,以“4C”的观念进行营销活动,真正做到患者导向;在战略上,企业要端正认识,要把农村市场当作企业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新的增长点来对待,并投入必要的资源,做出战略规划;必须克服可有可无,三心二意或生搬套、急功近利的思想。因此,详细分析开辟农村医药市场的几个核心问题很有必要。
三、农村医药市场开发核心问题分析
(一)市场调研分析
市场调研是企业开辟农村市场的首要环节。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差异巨大,用开拓城市的办法去开拓农村,自然是行不通的。农村医药市场药品销售结构与城市有很大区别,不同区域的农村市场之间也存在着诸多不同,因此需要企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农村患者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的产品进行开发。
市场调研主要要分析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农村的药品消费缺口。即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哪些药品是农村市场最急需的。2.农村的消费水平。要确定某种药品的价格定为多少才能被农民接受,哪些药品是适应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性是农村市场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富裕地区、发展地区、贫困地区对药品价格的需求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已经加大,富裕农民与处于温饱阶段的农民不可同日而语。3.农村的消费心理。要弄清农民的消费习惯、心理偏好。据调查,农民及城镇居民购药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才是疗效。那些物美价廉而疗效好的药品就成为首选。农村患者对药品疗效的认识也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他们认为,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即为有效,就是好药,很少关心一种药品是西药还是中药或者毒副作用的大小。再有,他们认为西药吃药2-3天必须见效,中药5-7天必须使症状减轻,否则就会被认为无效或效果不好而转换品牌。总之,只有经过全面的调研,企业才能推出农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才能有效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行相应的产品定位,从而制定可行的推广和行销策略。
(二)销售网络的构建分析
对医药企业来说,销售网络的建设十分重要,拥有运行良好的销售网络,是成功的一半。然而,网络建设费时、费力、费钱,农村市场更是因为其地域分散、购买力分散使许多企业半途而费。农村网络建设有四个重点:1.员工队伍的建设。农村市场一般以县城为中心,再分片设立分支营销机构。根据具体县市的规模及分支机构的多少,确定县级营销中心的负责人及相应的工作人员数量。员工应以本地人为主,以减少费用。招聘员工时,不能片面追求学历(也不能太低,以高中文化为宜),以保证营销队伍的稳定性。2.培训。员工招聘结束后,应当对其进行培训。员工来自不同地区,差异较大,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其进行岗位职责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达到岗位职责所要求的营销专业水平。企业文化教育也是新员工不可或缺的必修课,员工只有认同企业的文化,才会与企业一起努力拚搏。3.给织自己的批发网与直销网。首先要组织经销商,联络经销终端,把产品充分渗透到各药店、卫生院、村卫生室。经销商和经销终端是货、款流通的渠道,货的合理顺流可以调动经销商和经销终端的积极性,款的按时回流是货物顺流的保证。使遍布全国农村的经销商和经销终端做到货的合理顺流和款的按时回流是深入县、乡、村的农村的营销队伍的重要工作。还有一种渠道是由企业员工直接将产品送到镇卫生院、药店、村卫生室直至患者。目前,由于医药商业企业的大量亏损及破产,农村市场的直销网络作用日渐突出。但同时应该看到,企业经常会由于员工的跳槽而失去掌握在部分员工个人手中的网络资源。因此,加强销售网络的管理,建立监督检查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产品结构问题分析
医药企业要结合农村市场的特点,合理配置企业产品结构,开发适合农民使用的药品。如上所述,农民对药品疗效的认识与城市不同,影响其健康的疾病也与城市有所不同,因此,了解农村消费者消费心理,合理配置企业产品结构,开发、销售适合他们使用的药品不仅体现在药品的品种选择上,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据调查,农民对于不可能根治、只能控制症状的慢性病需长期用药时,价格就成为他们购药时唯一考虑的因素;对急性病,一次性购药花钱多少是其考虑的重大因素之一。一般若药品零售价超过10元,购买时他们会较为谨慎。因此,只有合理的药品价格,才能被老百姓接受。2.质量。中国农民是很会算账的,不太注重形式,讲求东西实在,在数量与质量之间,往往数量更能打动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可以放弃药品质量。假药、劣药给农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随着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制度的推行,那些质量不过关的药品将会越来越难销。3.包装。农民买药的频次高,每次量很小,很多常用药必须拆零销售。因此,在农村销售的药品每独立包装不能太大。农民的审美情趣与城里人也不尽相同,如在色彩上他们喜欢鲜艳的颜色,在名称上求吉祥等,这些都需要企业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认真考虑。面对农村市场情况,进行相应的产品定位和开发,是企业成功开拓农村市场最关键的一面。
(四)广告传播问题分析
由于普及医药知识的报刊杂志及电视在农村的订阅率、普及率较低,农村中具有医疗与药品知识的人数少且素质低,加上价格贵,很多药品不能下乡,使得农民医药知识异常缺乏,农民渴求医药知识及保健知识的普及。因此,要想开拓农村市场,就一定得把消费者教育与药品销售并重,这样,产品才能逐渐进人农村市场。利用各种煤体对农村消费者进行药品知识普及,使他们能了解、会使用各种常用药品将对企业销售十分有利.农村患者药品信息来源主要有三:首先,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各种广告煤体获得药品信息,其顺序为电视(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本地电视台)、报纸(当地报纸及企业自印的各种报纸宣传品)、各类店头POP广告与宣传物。其次是乡村医生(医院、个体诊所、乡村卫生室)、零售店员介绍。再次,人际口头传播,即病友、亲朋之间的互相传播,这一比例远比城市高。针对这些特点,要求企业在进行广告传播时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条幅广告不便于在农村的公共环境下保存;宣传小报由于农村地域广阔而使人工成本过于高昂;路牌广告制作成本太高而无法普及……而墙体广告由于形式简单、成本低廉、针对性强、便于操控、保持时间长、传播范围广而成为农村市场宜传手段的较佳选择,它既可单独操作,也可与其他煤体相结合,对提高药品品牌知名度,形成品牌偏好很有好处。需要指出的是,与城市消费者相比,农村消费者对那些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的品牌忠诚度极高。因此,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加强品牌管理对企业在农村市场上获得竟争优势,获取高额利润十分重要。
四、实证分析: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村市场开发策略
(一)调研分析
红桃K公司在推出生血剂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市场调研,结果表明,生血剂是农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其一,农村贫血群体大。我国妇女贫血比例达47%,其中孕妇高达55%以上,青少年婴幼儿贫血比例高达64%。在各群体中,农村居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等原因而使其贫血率明显高于城市贫血率,客观上决定了生血剂在农村有着潜在的大市场。其二,传统的习惯和现实的心理,农村消费极为看重血。市场调研中询问消费者怎样看待血的作用时,许多农村消费者都用‘最”字级的评价,认为“血是人体中最宝贵的东西”“人体中最不能缺的是血’,形容其为“人体之本”。其三,可见的失血或多种原因导致的贫血,直接刺激着农村消费者对补血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表明,有九成以上的农村消费者认为生病动手术或者人体受外伤流血较多后,需要补血;还有较高比例的消费者认为妇女经期流血后,需要服用补血的保健品。这些调研说明,红挑K生血剂这种产品是适合于投放农村市场的。
(二〕产品价格策略
市场上补血类产品价格多为50-100元盒。红桃K公司经过反复论证认为,30元左右一盒,是可以得到消费者认可的价格。产品上市后调研显示,较高比例的消费者认可和接收这一价格。调研还显示,经济条件好的消费者,较多将红桃K生血剂作为保健品购买,用于日常保健;经济条件一般的消费者部分人作为保健品购买,部分人作为药品购买;经济条件差的消费者较多是作为药品购买,用于治疗贫血或失血后补身体。红桃K在农村各种经济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中找到大批忠诚消费者,说明其定价是合理的。
(三)营销网络的营建
红桃K认真地研究与建立营销渠道有关的农村市场特点,如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居住相对分散;农村市场经销商多,经销终端多,但规模相对较小;农村市场消费者较容易相信信息,但对大煤体的接受程度低等等。根据这些特点,红桃K组建了深人到县、乡、村的营销队伍,县有办事处,乡有工作站,村有宣销员,这些队伍编织了一张巨大而严密的销售网。他们深入渗透,积极向农村消费者宜传产品功效,介绍产品形象,不断刺激着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他们积极组织经销商,联络经销终端,以保证货、款流通的顺杨。
(四)广告传播策略
熟悉农村消费者,广告传播中尽贴近农村消费者是红挑k公司广告传播策略的根本出发点。红挑k公司运用了大t适合农村消费者的宜传方法,比如最初的开拓农村市场的号角式广告语:‘呼儿梅吃,中国出7红桃K’,这句话简单易记,而“呼儿梅吃.则运用了陕北农村的音调,农村消费者很容易接受。再比如,在制作‘王婆.专题片时,刻意突出了农村特色。在农村消费者中“王婆.的声名家喻户晓,借用“王婆形象,可以达到很快提高产品知名度的效果,而广告画面夸张、诙谐,也为农村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红桃K;司还在农村制作了大的靖体广告,将广告语以标语的形式届臼在农户堵上,使他们时时处处可见,持久、反复地将产品的功效信息传递给农村消费者。
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结了其它企业在农村市场运作时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走向县乡村的口号,几万营销大军9年里累计销售额超过6例乙元,成为健康产业的一预明星。2002年,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医药企业60强排名中列第48位,在补血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为33.96%。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农民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098-0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截至2009年年底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农村居民。“新农合”自从实施以来,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了许多弊端。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和梳理,旨在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现将近年来相关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观点作一综述。
1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定性问题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定性,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分别把“新农合”制度归入社会保险体系、社会救济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持前两种观点者较多。目前官方没有明确的划分,但从官方对“新农合”的定义来看,侧重于社会救济方面。从“新农合”制度建立的初衷和目的而言,是国家试图通过借助社会保险的形式,实现居民的互助共济,“新农合”应该归类于农村社会救济体系。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相比,实施“新农合”是国家从农村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出发作出的一项决策,这种政策同时也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程度而言,还无法做到将13亿人口全部纳入国家城镇医疗保障体系,故政府借鉴了保险业的运作模式,通过“大数法则”让农民缴纳一定的经费,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于志鹏在研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内涵时指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容,即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其中农村社会保险体系主要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医疗保险指的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医疗保险的作用,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相比,农民所缴纳的“保费”较少,当然获得的保障程度也偏低。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新农合”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鲜有关于“新农合”问题的专著,并且不是很深入,对“新农合”问题的论述,多散见于社会保障问题的专著中。胡联在研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作用中,把“新农合”划归为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一部分。胡联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特点,反映了它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其组织经营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补贴。基于上述理由,我们也可以把“新农合”看做是政府为农民提供的一种社会福利产品。
2 “新农合”制度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
关于逆向选择问题,目前国内专家的观点普遍比较一致,都认为在“新农合”的参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逆向选择问题。“新农合”实行农民自愿参与原则,即农民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自主选择是否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山东大学刘雅静在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问题时认为,由于人们健康水平不同,不同人群面临的疾病风险不同,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自愿参加”的原则下,必然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即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过程中,合作医疗的潜在参加人基于“理性经济人”的特性,老、弱、病、残者都愿意参加合作医疗,因为他们受益的概率更高;年轻健康者因其受益可能性较低,因而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如果任其自愿选择必然是大量健康者不参加,而参加者多为体弱多病者,也就是参保农民都要比未参保农民的身体状况差,长久来看,“新农合”基金必然难以为继。
刘波等在研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时指出,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原因主要是市场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倾向。要想最大限度消除逆向选择的影响,必须借助商业健康保险经营的技术手段,比如,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更多地参与到“新农合”工作中来;运用“大数法则”尽可能地分散经营风险和进行医疗基金的投资运作;使用商业保险核保技术、逆选择风险判断等风险管理手段来选择参合的优良体、标准体,以略高的费率承保次标准体,而对于已成为拒保体的农民朋友采用其他的办法给予其医疗救助,尽可能地降低“新农合”整体的逆向选择风险,以期弥补由“自愿参合”原则带来的风险过大、过于集中的劣势,尽量分散风险。在未来我国“新农合”制度的进一步改进过程中,注重与商业保险的紧密结合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能很大程度上消除逆向选择的影响。
还有学者从经济学视角对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逆向选择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对逆向选择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另有学者把发达国家解决逆向选择的方法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认为要想解决医疗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否则该问题很难得到圆满的解决。他们从期望效用理论模型出发得出一个结论,即在自愿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无法实现政府希望的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这些结论对于未来我国农村医疗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都提供了宝贵意见。
3 “新农合”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供需双方的道德风险,对此,很多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农户,一些学者发现,当农民参合后,通常认为风险费用已转移给合作医疗管理方,从而增加对医疗服务的使用;甚至某些农民思想认识不足,为了获取赔款故意制造医疗事件,增加赔偿的机会;而医疗服务提供方也故意诱导参合农民扩大医疗需求,甚至故意抬高医药价格,与农民合作共同侵占国家补偿,这些行为都影响了农村合作医疗机制的公正性和有效、持续运行。褚绪等人认为道德风险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监管的原因。政府在监督机构的设置上,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机构的“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并没有从医疗执行机构中分离出来,而是成为了医疗机构的一个下设单位,这样的结构很难保证监督行为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在监督的形式与方法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未能形成一套规范的监管制度和操作方案,虽然也实施了形式上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但对检查结果的处理却缺乏有效的制度规定。此外,在对医院操作的监督上、对合作医疗病人的约束上也显得比较薄弱,违规操作、药价偏高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道德风险引起的行为都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宋玉冰在研究泰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时发现,道德风险更多地来源于农村医疗服务提供方。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对新农制度的态度及医德、医风状况。医务人员对新农合制度的态度很复杂,各个层次医疗供方的态度是不同的。村医生很多是独立的经济主体,难免有逐利的倾向,可能采取多开药、开昂贵药品等“诱导需求”行为。参加“新农合”后,他们要接受村委会和乡镇卫生院的双重领导,医疗行为受到诸多限制,工作量大了,而收入未必增加,工作质量还必须提高。因此,他们只能通过这种途径增加收入,维持日常的运营。乡镇卫生院是“新农合”制度建设的大赢家,在目前“新农合”制度实行乡办乡管、村办乡管、乡村联办和村办村管这四种类型中,前三种类型很多都是由乡镇卫生院担当转诊审查、医疗费报销等具体管理职责,“新农合”将给他们带来大量业务和巨大收入。然而,双重身份的管理体制使乡镇卫生院“诱导需求”的行为得不到合作医疗管理方面的有效制约和监管,不利于控制医疗费用,节约“新农合”资金。所以乡镇卫生院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大损。目前,农民最普遍、最直接的感受是不敢上医院。一进医院,没病也能看出病,小病能看成大病,往往普通感冒等小病,最少就得100元,至于住院,起码花费在1000元以上,而普通农民一年的人均收入也不过四五千元。
4 “新农合”的保障程度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根据近年来农村居民因患重病、大病,治疗负担沉重而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这一实际情况作出的。其目的是保大病,所以总体来说保障程度很低。据有关专家调研显示,实际上农民患大病住院率只有3%左右,而97%的门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费用不能报销。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另外,对公共卫生、婚检等属于预防和健康项目标服务拒之补偿门外,不利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长期经济效益的进步。
李少民在调查河南三门峡市时发现,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惯性、各级政府财力困难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地对城区医院投入相对较多,而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则远远不足。加上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大都用在了病房楼建设上,在医疗设备方面投入很少,不少卫生院连最基本的心电监护仪、生化分析仪等普通医疗设备都没有,许多正在使用的设备也严重老化。
另据相关专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意见是,医药费报销起付线高,看病报销手续复杂,药价过高,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据反映,有的农民到合作医疗办公室报销难。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从票据的上报、审批到取款需要很长时间,农民要多次登门询问,非常麻烦。这些情况都反映了“新农合”的保障程度很低。
5 “新农合”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于“新农合”的资金筹集的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一些学者借助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确定“新农合”的收支项目,然后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确定“新农合”每年运行所要筹集的资金,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关于各级政府和农户之间如何承担合作医疗基金,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形成主流观点和合理化的建议,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数理研究。第一种观点认为,在集体经济衰落、农民增收缓慢而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条件下,政府应该在筹资方面承担主导作用。第二种观点认为,筹资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农民的年人均医药费支出水平,二是适度的补偿水平。根据我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集体经济实力以及国家财政收入等状况,比较合理的筹资比例为农民个人占40%~50%,政府占25%~40%,集体占10%~25%。第三种观点认为,在正常年代,农民个人筹资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2.0%。平均医药费补偿水平可以达到30%左右,各级政府用1.0%~1.5%的财政收入支持合作医疗,不仅可以使合作医疗的平均补偿水平达到50%~60%,而且将使所有的特困户和贫困户参加到合作医疗中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专家学者探讨的热点,关系到未来我国“新农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与城镇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三农”问题一直是近年政府重点解决的首要问题,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看病和教育问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需要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的持续运行构成的威胁来自多个方面,包括农户和医疗机构的不正当行为导致的医疗基金和国家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未来医药涨价是否对当前的制度设计产生重大影响,未来“新农合”的发展是否与商业保险进行结合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因此,我们需要提早探索未来城乡医疗一体化改革的方式和策略,为未来变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联.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作用[J].特区经济,2007(11).
[2]刘波,任旭.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5).
“双节”刚刚过去,县政府就决定召开这次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对照全年发展目标,认真总结前三季度工作,深刻剖析当前发展形势,全面安排部署第四季度各项工作,进一步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夯实责任,全力冲刺,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奋力夺取“十一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坚定信心,准确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启始年,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全市“突破发展绿色产业”的战略部署,突出重点,务实创新,克难奋进,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人均经济强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上半年全县实现GDP11320万元,同比增长10.6%,其中一、二、三产分别达到3600万元、2600万元、512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8%、10.0%、10.8%。止9月底,完成财政总收入1321万元,同比增长36.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49万元,增长46.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37万元,同比下降12.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344元,增长9.3%。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力组织“项目建设年”活动,以优化投资环境为保障,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狠抓项目建设,累计开工项目39个,完成投资10437万元。平镇二级路续建工程全面完工,207省道升级改造全面开工,通村水泥路建设进展良好,累计完成路基改造94.3公里,路面铺设50公里,占计划任务的48.5%,位居全市第6位。县城中心广场、政务大楼、检察院技侦大楼建设进度加快,县城路灯更换、入口美化、竹溪河滑坡一期治理、电站湾路面铺设、政府小区路改造等工程全面完工,上新街人行道彩砖铺设即将完成;文化一条街建设即将完成;南江大道建设进展顺利,征地拆迁工作有序推进;县城供水扩改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前全面完工;城关初中实验楼全面完工,中小学危房改造、文化馆综合楼改造项目进展顺利;集镇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加强,配套功能不断完善。投资7560万元的110KV*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按照“特色产业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农民增收有门、生态环境优美、家庭生活殷实”的发展目标,新农村建设平稳推进。稳步实施“123”富民工程,夏粮获得丰收,总产量达1.03万吨,同比增长4.7%。畜牧产业坚持强乡壮村、大户带动战略,突出抓好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关键环节,着力提高生猪出栏率和商品率,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4.07万头,同比增长14.4%,新发展养殖大户187户,人工种草累计留存1万亩,启动正大模式养猪10户。以中药材产业GAP基地建设为突破,坚持市场引导,典型示范,建成31个标准化连片种植示范点,发展药材种植大户350户,新发展草本药材4.57万亩,以发展订单为依托,大力发展魔芋产业,新发展魔芋4639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省、市、县确定的11个试点村建设进展顺利,6个省市试点村规划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特色民居等重点建设内容全面启动,27个重点村建设进展顺利,生态移民项目正式启动。新修人畜饮水工程15处、灌溉渠道2400米、河堤600米。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加强了191万亩天然林和14.39万亩退耕还林管护,完成公益林建设5000亩。
(三)特色工业运行质量提高。坚持稳定发展现有骨干工业企业和招商引资新办企业“两条腿走路”,积极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止三季度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236.8万元,同比增长1.7%。矿产工业坚持安全、生产两不误、两促进,规模以上煤炭工业实现总产值2637.1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1.5%;引进了河北邦源集团投资棒棒桥湾煤业公司,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4万吨精洗煤厂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420万元,即将竣工投产;钒矿开发前期准备工作有序进行。美味佳公司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龙头企业,投资120万元实施企业技改,完成了冷库改造,建成年设计生产能力达10万头的生猪分割肉生产线一条,预计10月底前进入试生产。建材公司产销两旺,产品供不应求。县制药厂技改稳步推进,新药研发进展顺利。电力工业运行质量提高,能源供应和供电安全得到保障。完成了5个商贸流通企业改制,年内可全面完成改制工作。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5190万元,同比增长13.9%。
(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以规范和完善煤炭税费“一费制”管理为重点,狠抓税收征管,财政收入进度加快,前三季度完成全年任务的77.07%。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推进,全县7156名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17万元。计划生育“三查三清”扎实有力,共完成重点对象“三查”12794人次,落实各种节育手术831例。以计划免疫为重点的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儿童免疫接种率达96.4%,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和母婴保健工作稳步推进,防氟(砷)炉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发起举办陕鄂渝毗邻县区篮球赛,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景点建设开始起步。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乡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及特困户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五保户集中供养试点全面启动。夺取了抗旱保收的阶段性胜利。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有效杜绝了特大事故、减少了重大事故、控制了一般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平安*”创建扎实推进,各类犯罪活动有效减少,公共安全感得到提高。以“一控制两下降”为目标,加强积案排查和办理,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前三季度,全县整体经济保持健康运行的良好态势,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速与我们的预期目标还存在差距,部分指标未完成进度目标。一是受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对种植业造成一定影响,农民增收压力增大。二是工业经济总量较小,龙头企业的支柱和带动效应凸显不够,缺乏新的增长点。三是以双河口水电站为主的部分大项目开工不足,进度缓慢,固定资产投资有所欠帐,完成年度目标难度较大。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起数、人员伤亡数等指标均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保稳定任务艰巨。五是少数部门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对政府的决策执行不力,造成有令不行、政令不畅,甚至个别部门工作自行其事,不履行请示汇报制度,严重违规办事。同时,还有部分干部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思想解放程度不高,抓落实的精力不够集中,解决焦点、难点问题缺乏有效手段。现在,全年仅剩下不足一个季度的时间,任务相当艰巨,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能盲目乐观,必须坚定信心,进一步突出重点,夯实责任,创新措施,下硬茬,出实招,真正把各项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行动上,确保实现“十一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全力冲刺,确保全年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第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目标的关键阶段,又是为明年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坚决咬定全年发展目标不动摇,坚持任务不减、考核不变,责任再夯实、措施再具体,扎实工作,奋力冲刺,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明年发展谋划一个良好的开局。
(一)着力壮大绿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高点起步
1、稳步实施“135”富民工程。近期,县委在充分把握县情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135”富民工程的新举措,即通过5年努力,稳定人均千斤粮,实现人均3亩药、5头畜目标,这是对“123”富民工程的继承和发扬,保持了发展的延续性,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可行性和战略性。我们要认真落实县委决策,努力在绿色产业发展上夺取新突破,为顺利实现“135”目标不懈奋斗。畜牧产业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定不移地实施强乡壮村、大户带动战略,以提高生猪出栏率和商品率为目标,继续搞好品种改良、正大模式、疫病防治、圈厕沼配套、饲草种植等关键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年生猪饲养量达15万头、出栏8万头目标,发展“正大”模式养猪10户,推动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抢抓四季度畜产品销售旺季,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链接,确保全县所有商品猪都能正常销售。药材产业要搞好已种植药材的田间管理和收获加工,积极发挥乡村组织、产业协会的作用,组织搞好药材销售;积极搞好服务,协助企业开展玄参等品种的GAP种植。坚定不移地走订单农业道路,把魔芋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主导产业,下大力气抓紧抓好,确保抓出成效;各乡镇要紧紧围绕明年全县新发展魔芋1万亩、累计留存达1.5万亩的目标,强化宣传引导,尽快落实面积,坚持抓点示范,以发展专业村、重点户为突破口,规范种植技术,强化市场营销,努力打造农民增收新亮点。搞好春耕各项准备工作,为明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
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增收。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切实加强对药、畜产品生产流通的服务,确保产业发展真正带动农民增收。有组织地抓好季节性劳务输出,认真兑现农民工工资,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和维权,确保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严格兑现种粮农民综合补贴政策,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搞好退耕还林政策兑现,提高农民政策性收入。全力组织搞好以板栗、橡子、核桃等为主的林副产品秋收工作,引导农民发展秋冬季蔬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搞好冬季退耕还林管护,完成工程造林任务,启动平镇路沿线工程植竹。深入发动群众,大力开展冬季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搞好土地复垦、安全饮水、流域治理、农田灌溉等项目的组织实施,新建便民桥10座,沼气池34口,搞好农网改造空白村扫尾工程和广播电视通村到户工程,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4、搞好特困人口脱贫攻坚。在组织实施好27个在建扶贫重点村和11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同时,将扶贫工作重点转向全县681户1402名特贫人口上来。实行综合治理扶贫到户,进一步夯实部门包村责任,在本月内对全县1402名特贫人口逐户访贫问苦,摸清底子、建立卡册,对凡达不到温饱的,政府按每月30斤成品粮补差,实行钱粮配套,保证供应;对缺衣少被少穿的,按照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救助;对住房困难的,结合移民搬迁和生态移民项目实施,能搬迁的尽快实施搬迁,不能搬迁的,可以实行就地安排补助建房;结合“两免一补”政策,对特贫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全额免费入学,食宿困难的由县乡两级政府予以补助,保证特贫子女不辍学;对所有特贫人口按每人30元设立医保专户,资金由市县两级政府平均分担,确保特贫群众病有所医;全县落实一批科级领导和部分党政事业单位,对特贫村、特贫户实行对口帮扶;从田、路、水、电、房、沼等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建设入手,在项目、政策、资金、技术上予以重点倾斜;要在全县上下形成步调一致、全员行动、出钱出力的特困人口脱贫攻坚战略,力争用三年时间使特贫村、特贫户的面貌得到根本改观。
(二)努力培育优势资源,实现特色工业提速增效
1、按照一县一业的要求,突出发展重点。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思想,始终坚持把工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实施重点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特色产业发展的区域规划,要求*着力壮大畜牧产业,实施率先突破。因此,我们要围绕这一发展重点,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从产业发展、体系建设、龙头企业等各个方面突出重点,夯实措施,强力推进,加快发展。
2、树立现代经营理念,精心打造特色品牌。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实施品牌战略是*工业振兴的必由之路。综合分析*工业的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和发展现状,我们要着力打造绿色食品、*药乡、环保矿产、水电能源四大品牌。生猪、家禽的传统喂养方式,农作物、山野菜的纯天然、无染污,是*食品工业的优势和特色所在,我们要立足现有食品加工企业,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力争使“*腊肉”、“化龙山系列绿色食品”等特色产品打进超市。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可复制性,打造了*得天独厚的生物尤其是中药材资源优势,要以县制药厂为依托,在搞好八宝素等新药研发,确保早日投产的前提下,加快企业对外联合步伐,借外力做大做强,打响*医药品牌。*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品质位居陕南之最,要坚持走规模经营之路,坚决取缔重组小井小矿,逐步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丰富的水能资源为*发展水电产业提供了可靠保障,要坚定不移地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加大水电站建设力度,持续扩张全县电源总量。要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发挥四大品牌效应,把*特色产品打响全市、打向全省。
3、全力组织工业生产,确保全年任务完成。坚定全年工业发展目标不动摇,抢抓四季度产销黄金季节机遇,全力组织生产,确保全年工业生产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美味佳公司、地道腊肉厂要加快技改步伐和新产品开发,抢抓有利时节加快组织生产,为明年全县食品工业大发展奠定基础;矿产工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搞好产品销售,加快精洗煤厂建设步伐,确保早日投产,促进全年矿产工业突破发展;县制药厂要坚定发展信心,加快新药研发步伐,力争尽早投入生产并形成生产能力;水电工业要搞好双河口水电站建设的盘活或复工,加快其他在建水电站和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步伐;建材公司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企业生产能力,着力提高企业发展效益;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商贸流通企业改制任务,逐步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问题,增强发展活力。
(三)全力搞好项目建设,确保全年投资持续增长
投资拉动将是*较长时期内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要进一步强化“全局抓项目”意识,各级各部门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到项目的争取、建设和服务上来,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抓项目的强大合力,确保全年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顺利完成。
1、搞好项目争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研究国家投资政策,准确把握投资动态,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南水北调、陕南突破发展等发展机遇,以绿色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治理、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为重点,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高质量策划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项目工作意识,加大跑市进省赴京争取项目的力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关系,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办法,力争使一批带动强、效益好的项目落户*。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的对外招商工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利用各种贸洽和招商平台,把项目推向市场,借外力发展。
2、加快项目建设。继续落实领导包抓项目的责任机制,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坚定目标不动摇,想尽一切办法,夯实过硬措施,抢进度、保质量,确保完成全年10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任务;要对全县29条通村水泥路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系统盘点,逐路进行排查摸底,逐路落实具体的包抓领导和责任人,督紧施工队伍,将工期倒排到日,把每个环节落实到具体人头,坚决保证完成建设任务;年底,县委、县政府将对通村水泥路建设进行单项考核,完不成任务的乡镇政府和部门主要领导向县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单位不得受奖,单位领导不得评为优秀。围绕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县城目标,加快推进县城建设,加快中心广场、政府综合大楼、检察院技侦大楼、县城供水工程改造等工程建设步伐,确保按期交付使用;加快南江大道征地拆迁和资金筹措进度,确保早日开工、全线贯通;积极争取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县城垃圾处理场、县城污水处理场、城区网改、县城防洪等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同时,对未开工或建设进度缓慢的双河口电站、浪河电站、小河生态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要采取得力措施,逐一清理,找准症结,加快进度。
3、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部门的办事效率;加大服务力度,改善服务态度,坚决杜绝个别职权部门和个别办事人员在一些细节上故意设置障碍、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全面实行政府部门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权限、办事时限、办事结果以及收费依据和标准“六公开”,继续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马上就办制,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大损害投资环境事件的查处力度,对损害投资环境的事件,发生一起,严惩一起,决不姑息迁就,积极营造让投资者动心的政策环境、放心的法制环境、顺心的体制环境、舒心的工作环境和令人倾心的人文环境,真正做到用优势资源招商、用诚实守信安商、用良好环境兴商。
(四)强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1、加快生态旅游开发。充分发挥“西安-*-*-大小三峡和神龙架”国内黄金旅游线路重要驿站作用,围绕打造“*-*-*-**风情环线旅游”,集中开发以休闲、自然景观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加快“中国版图自然国心鸡心岭”景区爱国游、“三道门”景区*风情游、“化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景区探险游和“药王山”景区养生健身游四大景区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品牌。立足珍稀动植物资源,突出绿色生态和“*药乡”特色,建立“生态农业观光园”、“珙桐原生地观赏园”、“中草药标本馆”、“林麝观赏园”、“华南虎重要栖息地探险游”等绿色生态景点,培育*旅游看点和卖点。
2、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以县城为中心,大力开发具有大*农耕特色文化的“农家乐”,积极推介*“腊肉宴”、“洋芋宴”、“玉米宴”等特色饮食项目,用绿色天然、特色农家、回归自然的独特优势吸引更多游客驻足。着力加强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和提高县城宾馆、饭店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健康的娱乐行业,丰富县城娱乐项目,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3、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按照上级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员工资改革,切实落实城乡低保,统筹解决好离退休人员等相关群体的待遇,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争取实施“万村千乡”项目,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面向农村开展连锁经营,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通道,农民收入变现,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市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改善消费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繁荣城乡经济,推动三产突破发展。
(五)大力实施增收节支,保证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坚持以实施增收节支为重点,积极挖潜增收,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坚决维持全年财政收支平衡。一要全力组织收入。坚持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种偷税、骗税、逃税、抗税行为,确保应收尽收。切实搞好以煤炭税费“一费制”为重点的税费管理,防止税费流失。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非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大力争取“两保两挂”、“三奖一补”等政策性资金,争取省市更多的转移支付。二要严控财政支出。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强化预算钢性约束,坚决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一般性支出零增长。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资金调度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运行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要规范财政管理。继续完善乡财乡用县监管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不断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四要做好金融工作。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用足用活金融政策,提高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六)奋力推进事业发展,加快和谐*建设步伐
1、不断加强农村卫生工作。近期,省政府就“十一五”期间农村卫生工作召开专门会议,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坚持以项目争取为载体,着力推进县医院建设;按上级要求,对各村卫生室按每村3000元的标准进行装备;深化县乡两级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乡镇卫生院编制,实行全员聘用制;强化农村卫生技术队伍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的培训;积极争取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力争明年全面推行;不断强化公共卫生工作,抓好计划免疫,确保农村“七苗”覆盖率巩固在90%以上;按照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原则,加快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一个县为中心、乡为枢纽、村为基础、覆盖全县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确保农民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看得起病,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目标。
2、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相关经费逐年增长;进一步抓好危房校舍改造,彻底消除D级危房;搞好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提高实用效果;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入学权利,建立控辍保学责任制度和贫困学生救助制度,努力做到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入口关,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积极创造条件,严防优秀教师流失。
3、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要切实加大农村饮水项目争取力度,全面落实配套资金、建设用地、群众投工投劳,精心组织项目实施,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基本解决全县1.5万人的饮水困难。积极探索村级饮水工程的管理模式,将工程产权明确到村级组织,实行有偿使用、专人管理,实现以水养水,提高农村饮水工程的使用效益。
4、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今年以来,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而冬季更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峰期。因此,我们务必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克服麻痹大意和松劲厌战情绪,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确保全县安全、稳定、和谐。深入开展以道路交通、煤矿安全为主的专项整治,认真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遏制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
同时,要进一步搞好计生工作,切实巩固“三查三清”成果,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有效规范我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切实搞好土地调控工作;高度重视工作,实行主要领导包案,亲自上手办理积案、难案;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预防暴力和恶性案件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倾力办好篮球赛,提高*对外知名度
今年,县委、县政府立足“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倡导发起举办陕鄂渝毗邻县区篮球赛,并先后派出三个工作组,分赴邻县区考察商洽,最终确定于10月16日在我县举办首届陕鄂渝毗邻县区篮球赛。此次赛事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知名度的一次盛会,是促进周边加强交流、团结协作的一个载体。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倒计时,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此次活动的认识,夯实责任,强化措施,举全县之力,确保取得圆满成功,真正把我们的发展成就、精神风貌展现出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高标准,不能得过且过。对承担有篮球赛筹备任务的各部门,具体责任人要坚持现场工作,对照各自工作职能,盯死任务,倒排工期,尤其对工作难度大、进展缓慢的薄弱环节,要想尽千方百计,采取超常规措施,坚决确保按时完成。县上决定对县城每个宾馆都落实一名县级领导负责包抓,落实一名部门领导现场负责,实行一线督导,保证按时完成改造任务。各工作组组长要实行日检查制度,每天对各自负责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查进度、查问题、查细节,确保把每一项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县城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服务理念,在篮球赛期间,负责搞好各自卫生区域的清洁工作,教育工作人员当好东道主,倡导文明新风,树立良好形象。各项筹备工作务必于10月13日前全面完成,13日由各工作组组长进行自查,14日组委会进行全面检查。
三、务实创新,积极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推进依法行政。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依法办事。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系统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提高执行力。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深化乡镇及部门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提高政府系统工作水平。着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知识培训,着力解决部分工作人员不学法、不懂法的问题。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完善行政管理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决策民主化水平,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规范工作程序。县政府在县委的统一领导、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开展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一要严格执行请示、汇报制度。政府组成部门及其他政府系列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都必须经常向县政府请示汇报工作,一般工作直接向分管领导汇报,重大事项必须向主要领导汇报,严禁部门各自为政,工作不请示、不汇报,擅自作为,自行其事。二要规范行文程序。对全县重大行政决策以县政府文件的,由县长审签;对涉及全县、关系到重大决策执行的具体工作,以县政府办公室文件,由县长或常务副县长审签;各分口工作一般性事务以县政府办公室文件,由分管副县长审签;各部门职能范围内的一般性文件,原则上以部门文件印发。在行文程序上,要强化县政府办公室的审核把关职能,凡以县政府和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公文,都必须经县政府办审核把关后按程序处理,坚决杜绝未经办公室审核的文件直接送往县长、副县长。乡镇、部门经费请示主报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整理后统一向县政府有关领导汇报,按有关程序审批。三要严明工作纪律。凡县政府召开的会议,通知的部门领导未经县政府批假的,必须准时参加,集中精力开好会议,一律不得擅自派人代开。县政府各部门和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外出必须向县政府主要领导请假。要坚决纠正个别部门和干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习气,做到勤勉务实。四要维护政令畅通。各乡镇、县政府各组成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县政府作出的各项决定,坚决纠正少数部门领导作风严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无视政府决策、顶风违纪的问题,维护政府决策的严肃性,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增强发展意识。加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各项事业都还处于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建设人均经济强县的目标还任重道远,加快发展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放眼全省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逼人态势,纵观*地区毗邻县区各寻特色、奋力争先的竞争局面,容不得我们在发展上有丝毫的懈怠,稍一松劲,我们将会错过稍纵即逝的发展良机,将会被甩到区域发展的尾巴上,将会进一步拉大与周边县区的发展差距。因此,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状况下,都不能把*的未来寄托在美妙的幻想和突发机遇上,也不能过于依赖于上级的转移支付,甚至某些施舍恩赐上。我们只有冲破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思想障碍,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发展愿望,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奋发图强,坚定有所作为的意志,彰显我们强烈的自信心,在工作中出实招、鼓实劲、务实事,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发展不断推向前进。同时,要按照“先安排、后总结”的要求,及早谋划明年全县各项工作,各乡镇和县直主要经济、综合部门要尽快着手思考明年本乡镇、本部门的工作思路、发展重点、目标任务以及落实措施,并于11月底前报县政府研究。
营造工作合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盘棋”,我们各乡镇、各部门都是棋中的一子,只有上下一心、团队作战,互为弥补,相得益彰,才能夺取棋局的最终胜利。尤其在当前全县发展任务繁重、各种矛盾凸显的特殊阶段,求发展、谋事业,唯有弘扬团队精神,打整体战、打合作战,才能在发展中消化矛盾,才能在矛盾交织中实现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工作中,仍然有一些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推卸责任、各自为政,执行县委、县政府决策不力,严重影响了工作落实、行政效能和政府形象。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务必进一步强化“一盘棋”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打破行业壁垒,摒弃小团体利益,切实增强行业、区域间的沟通、交流与协作,共同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局下行动,在服务全县经济发展中发挥职能,铸造团结创业、相互维系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