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遴选工作方案

遴选工作方案

时间:2022-08-25 23:05: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遴选工作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遴选工作方案

第1篇

一、评审对象和组织方式

评审对象:

本次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评审对象为各企事业单位按照我省2010年度科技计划申报指南申报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重大专项项目的组织和评审依照重大专项办公室的工作计划尽快组织完成。

组织方式:

(1)对重大专项、重点专项两个层次的申报项目以及部分定向组织的重点项目,拟采取专家逐项论证评审(或在网上统一评审的基础上,专家逐项论证评审)的方法。

(2)其他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采取网上统一评审的方法。其中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申报的项目,以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由厅统一组织评审,其他地市企事业单位申报的项目委托各地市科技局组织评审。

二、组织分工

厅发展计划处:负责本次评审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各业务处室:负责相关领域项目的评审组织工作,包括项目的评审分组、确定评审专家入选条件、评审指标和权重确定,以及评审监督指导等工作。

监察室:负责按专家入选要求确定评审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评审工作的纪律监督,受理有关纪律投诉。

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协助计划处组织本次评审工作,承担具体的评审事务工作。具体大农业、工业高新技术、社会发展、产学研合作、成果推广、国际合作项目以及软科学研究项目组织评审的具体事务工作。

1、按照各业务处室要求建立网上评审专家候选子库、协助监察室随机抽取专家并通知专家。

2、协助专业处室确定各领域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和权重。

3、监督落实项目评审进度,对专家进行指导。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网上评审的具体事务工作。

1、按业务处室要求建立评审专家候选子库协助监察室随机抽取专家并通知专家。

2、协助专业处室确定各领域项目评审指标体系。

3、监督落实项目评审进度,对专家进行指导。

各地市科技局:按照科技厅的委托,对本市企事业单位申报的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组织评审。

省科技信息中心: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对各参与人员提供网络技术指导。

二、工作进度安排

本次评审工作将在4月份全部完成。

1、4月2日召开各业务处室协调会,介绍2010年度项目评审工作方案并征求各单位意见。会后各单位抓紧有关准备工作。

2、4月3日各处室将对本工作方案的修改意见反馈计划处;各处室完成评审项目的分组类别和各组评审专家的入选条件,提交评估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

3、4月7日,评审中介机构完成评审专家侯选库建立工作,并提交厅监察室。

4、4月8日各业务处室在网上完成具体项目评审分组;提交《2010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意见表》和各指标权重;完成对每个评审组评审专家的评审指导意见。

监察室完成评审专家的抽取排序。科技评估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按抽取结果通知有关专家。

5、4月10日科技信息中心、科技评估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做好网上评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6、4月11日开始网上评审, 4月25日前完成。

7、专家逐项论证的组织性项目评审工作在5月15日前完成。

8、省部产学研项目参照本方案有关规定,与相关单位确定具体时间和操作要求,6月30日前完成组织评审工作。

9、各地市科技局组织的项目评审在4月30日前完成,科技评估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提供相关业务指导。

三、其他有关事项说明

1、评审框架及指标体系

(1) 评审框架

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三大领域的评审框架,如下图:

成果推广、国际合作和软科学研究项目的评审框架参考以上内容并结合项目的特点确定。

(2) 指标体系和权重

各领域具体评价指标和权重由各业务处室自行确定,参考指标体系及权重见附件。

3、评审专家的遴选和通知

(1) 专家的遴选采用从专家库随机选取和专业处室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具体采用以下程序:

评估中心按照专业处室提出的项目分组和专家入选要求,在厅监察室的监督下,从专家库中为每个评审组初选25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候选子库并征求专业处室意。

各专业处室根据实际情况对候选专家候选子库进行调整,并可为每个评审小组指定1名专家入选。

评估机构将评审专家候选子库提供给厅监察室进行随机排序。

评估中心按照排序为优先顺序邀请5名专家参加评审工作(各业务处室指定专家不经排序即可入选)。

4、 项目分组

建议每个评审小组评审项目最多不超过40项。一个专家评审组中可以包含多个相近专题。

5、相关联络人:

发展计划处: 陈楚祥 83163838

条件财务处: 余 亮 83163891

政策法规处: 陈 晓 83163915

高新技术处: 陈 辉 83163877

农村科技处: 斯 恒 83163909

社发基础处: 张 玮 83163885

科技成果处: 陈丽英 83163928

对外合作处: 董 茗 83163865

省部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叶超贤 83163382

重大专项办公室:袁海涛 83163625 (1)

评估中心联络人:王亚萍 83557388

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络人:陈振权 83163895

第2篇

一、评审对象和组织方式

评审对象:

本次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评审对象为各企事业单位按照我省2012年度科技计划申报指南申报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重大专项项目的组织和评审依照重大专项办公室的工作计划尽快组织完成。

组织方式:

(1)对重大专项、重点专项两个层次的申报项目以及部分定向组织的重点项目,拟采取专家逐项论证评审(或在网上统一评审的基础上,专家逐项论证评审)的方法。

(2)其他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采取网上统一评审的方法。其中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申报的项目,以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由厅统一组织评审,其他地市企事业单位申报的项目委托各地市科技局组织评审。

二、组织分工

厅发展计划处:负责本次评审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各业务处室:负责相关领域项目的评审组织工作,包括项目的评审分组、确定评审专家入选条件、评审指标和权重确定,以及评审监督指导等工作。

监察室:负责按专家入选要求确定评审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评审工作的纪律监督,受理有关纪律投诉。

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协助计划处组织本次评审工作,承担具体的评审事务工作。具体大农业、工业高新技术、社会发展、产学研合作、成果推广、国际合作项目以及软科学研究项目组织评审的具体事务工作。

1、按照各业务处室要求建立网上评审专家候选子库、协助监察室随机抽取专家并通知专家。

2、协助专业处室确定各领域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和权重。

3、监督落实项目评审进度,对专家进行指导。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网上评审的具体事务工作。

1、按业务处室要求建立评审专家候选子库协助监察室随机抽取专家并通知专家。

2、协助专业处室确定各领域项目评审指标体系。

3、监督落实项目评审进度,对专家进行指导。

各地市科技局:按照科技厅的委托,对本市企事业单位申报的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组织评审。

省科技信息中心: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对各参与人员提供网络技术指导。

二、工作进度安排

本次评审工作将在4月份全部完成。

2、4月3日各处室将对本工作方案的修改意见反馈计划处;各处室完成评审项目的分组类别和各组评审专家的入选条件,提交评估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

3、4月7日,评审中介机构完成评审专家侯选库建立工作,并提交厅监察室。

4、4月8日各业务处室在网上完成具体项目评审分组;提交《2012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意见表》和各指标权重;完成对每个评审组评审专家的评审指导意见。

监察室完成评审专家的抽取排序。科技评估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按抽取结果通知有关专家。

5、4月10日科技信息中心、科技评估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做好网上评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7、专家逐项论证的组织性项目评审工作在5月15日前完成。

8、省部产学研项目参照本方案有关规定,与相关单位确定具体时间和操作要求,6月30日前完成组织评审工作。

9、各地市科技局组织的项目评审在4月30日前完成,科技评估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提供相关业务指导。

三、其他有关事项说明

1、评审框架及指标体系

(1) 评审框架

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三大领域的评审框架,如下图:

成果推广、国际合作和软科学研究项目的评审框架参考以上内容并结合项目的特点确定。

(2) 指标体系和权重

各领域具体评价指标和权重由各业务处室自行确定,参考指标体系及权重见附件。

3、评审专家的遴选和通知

(1) 专家的遴选采用从专家库随机选取和专业处室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具体采用以下程序:

评估中心按照专业处室提出的项目分组和专家入选要求,在厅监察室的监督下,从专家库中为每个评审组初选25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候选子库并征求专业处室意。

各专业处室根据实际情况对候选专家候选子库进行调整,并可为每个评审小组指定1名专家入选。

评估机构将评审专家候选子库提供给厅监察室进行随机排序。

评估中心按照排序为优先顺序邀请5名专家参加评审工作(各业务处室指定专家不经排序即可入选)。

4、 项目分组

建议每个评审小组评审项目最多不超过40项。一个专家评审组中可以包含多个相近专题。

5、相关联络人:

发展计划处: 陈楚祥 83163838

条件财务处: 余 亮 83163891

政策法规处: 陈 晓 83163915

高新技术处: 陈 辉 83163877

第3篇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地方基药增补对当前医药市场格局会产生较大影响,此前青海、广东公布的增补目录不仅大幅扩容,而且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地方特色”,这对“以药养医”利益链条以及药价较高等问题难以形成制衡。

重庆市卫生局负责基药增补工作的邓姓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地企业并没有优先待遇,所有工作都会在国家相关要求下进行。

重庆启动基药增补

上半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的地方基药增补工作,在进入下半年后骤然巨变。8月1日,重庆市卫生局通知要求各药品生产企业在8月6日之前申报该市增补基药目录产品。

据媒体报道,7月31日,江西以内部文件的形式发出了基药增补通知。青海、广东分别在7月1日、4日公示了当地增补目录。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上半年的多次会议上国家卫计委明确要求各省上半年主要开展“回头看”工作,不忙增补目录,并下发了《基层药品增补“回头看”工作方案》,明确指出目前各地增补药品数量总体偏多。目前大多数省份已完成了“回头看”的相关工作,基药增补工作已进入品种遴选或目录讨论阶段。

上述邓姓人士表示,该市基药目录增补工作还处于企业申报阶段,将根据相关原则确定最终目录。重庆市卫生局官网对上述“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对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2010年版重庆市补充药物目录起补充作用、符合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范围及服务功能”等7项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企业申报日期截至8月6日,仅4个工作日,同时据媒体披露,重庆不少本地药企已在官网通知前收到了卫生局发出的传真,质疑其优先考虑本地企业。

增补频现地方特色

尽管上述重庆市卫生局人士对“本地企业优先”的质疑予以了否认,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地方基药目录增补“偏爱”本地药企已是惯例。

记者查询青海省基药增补目录也发现,其藏药增补比较明显,具有地方特色的藏药便由原来的20种扩容至60种。“藏药是青海医药产业的一大特色,基药增补对藏药的支持,对当地医药生产企业有较大利好,包括青海明胶等当地藏药类上市公司都会受益。”重庆一家大型药企管理人士表示。

在广东基药增补目录中,中成药品种占比也比较大,还纳入了15个中药注射剂,而在国家新版基药目录中,并未新增中药注射剂品种。“广东常年湿热,且广药集团等药企都在做中药,资源非常丰富,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上述人士表示。

“基药增补名额有限,各地优先考虑本地企业对促进当地医药产业发展等各方面都有利。”上述重庆药企管理人士直言。不过,对于他所在企业是否在重庆市卫生局官网通知前就收到相关传真一事,他表示自己并不知情。

第4篇

一、我校“卓越计划”专业教学要求

“卓越计划”实施的基本目标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基本方式是校企合作培养。(一)“卓越计划”专业采取“3垣1”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即校内学习累计3年,企业学习累计1年。采取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累计学习实践1年的“3+1”培养模式,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企业学习包括在企业开设课程、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学生在企业实践可通过顶岗工作,使学生完成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的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二)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企业既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又参与培养过程,并为学生企业实践学习提供条件保障,让学生在企业学习先进技术、方法和设备等。培养方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现课程与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企业学习与校内学习之间各教学环节设计上的无缝对接。“卓越计划”试点班单独组班、单独授课,充分发挥人数少、教学组织灵活、教学方法改革容易实现的优势,大胆尝试以工程实例为背景的案例式、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卓越计划”专业所在学院应为“卓越计划”班配备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并为每个班级配备专职辅导员。对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采取“边教学、边实践”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尽早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或科研项目,使学生在“做中学”、“研中学”,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培养。“卓越计划”专业学生应实行双导师制,每5名学生配备1名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1名企业指导教师,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实行相对分段、共同指导。校内专业课教师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一年以上在企业实际工作或从事企业科研工作的经历,或取得相应的从事工程施工的资格证书。实际执行中要求为教授上课。

二、我校“卓越计划”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重视程度不够,机构不健全,缺专人负责、缺系统筹划、缺具体措施,有的学院把“卓越计划”专业按常规专业的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其优势尚未发挥出来。合作企业、实习实践基地部分专业尚未落实,校企合作培养力度不够。培养方案、特别是企业学习方案尚未完全落实,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合作培养机制不健全。

三“、卓越计划”实施建议

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等“卓越计划”实施的指导性文件,领会精神、把握关键。第二,健全机构,狠抓落实。各相关学院要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卓越计划”工作,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开拓创新,克难攻艰。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抓紧抓好关键环节和难点工作,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创新校企产学研合作新机制、新方式,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抓好合作企业选择与洽谈、实习实践基地遴选与建设、企业导师聘请等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人数少、教学组织灵活、教学方法改革容易实现的优势,大胆尝试以工程实例为背景的案例式、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第四,总结交流,引领示范。积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经验,及时总结交流,发挥“卓越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下一步工作中,学校将紧紧围绕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指导方针,规范管理,科学发展,进一步优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完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作者:金美容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关于消费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原则,努力克服疫情和汛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切实解决扶贫产品销路难题的问题,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致富,促进扶贫产业良性发展,形成可持续增收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工作重点

1、积极动员推进消费扶贫。与区委宣传部对接,多渠道、多形式发出消费扶贫倡议,鼓励社会各界力量都参与到消费扶贫工作中来。积极与结对帮扶城市市区进行对接,将我区已认定的扶贫产品向区进行推介,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带动我区扶贫产品的销售和贫困户的增收。在全区范围内遴选并推介一批区直机关、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开展消费扶贫的典型案例,推动形成消费扶贫“人人皆能为、人人皆有为”的浓厚氛围。

2、加大采购扶贫农副产品采购力度。通过预算采购、工会、个人购买多种形式,积极采购本地扶贫农副产品,促进扶贫产品的销售。

3、推深做实本地农产品产销对接“八进”行动。对接区农业农村局和扶贫开发局,梳理我区已认定的扶贫产品和贫困户和边缘户特别是受灾贫困户和边缘户种植、养殖、加工的农副产品,列出清单,并通过组织区直各有关单位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进机关高校、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进电视、进深加工等产销对接“八进”行动,大力拓展销售渠道,切实带动扶贫农产品的销售和贫困户的增收。

4、大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摸排我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在项目立项和审批流程中简化手续、快速办理,并根据需要将项目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早日落地投产,补齐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短板”。

5、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实施粮食安全保障调控项目的支持力度。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发挥优势特色,增加优质粮油产品,带动农民增收。

6、积极推动消费扶贫线下实体地方馆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我委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下属的军供站放心粮油店为平台,构建我区线下扶贫地方馆,推动扶贫产品和消费市场长期稳定有效衔接。

7、组织落实省“十二个一”活动。积极联系沟通各单位分别对接上级对口单位,组织相关领域单位、集体,集中采购一批区里已经认定的扶贫产品,全面落实省“十二个一”活动各项工作。

8、努力克服疫情、洪涝灾害影响。积极对接区直有关部门和乡镇,实时掌握疫情和洪涝灾害对消费扶贫工作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及时汇报,调整相关政策,积极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农产品生产基地、乡村旅游景点等复产达产,努力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三、工作要求

1、提高站位。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谋划部署,压实工作责任,结合我委承担的具体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全面落实好各项部署要求。

第6篇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

《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区)农业农村局,局有关处室:

现将《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4月8日

 

附件:

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人才工作

“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泰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实施泰州市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泰人才办〔2021〕2号)精神,制定2021年度人才工作“走进乡间田头,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紧扣服务“六保”“六稳”主题,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工作重心下沉,走进乡间田头,服务农业农村生产一线,着力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竞争力,促进乡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加强特色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力争到2021年底,新培育10亿元级以上产业2-3个,为全市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农业科技人才工作力量。

二、工作举措

1.梳理需求清单。4月上旬,市农业农村局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开展集中梳理,确定2021年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详见附表)。4月底前,各市(区)围绕本地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乡村特色产业核心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品牌及人才、技术需求等情况,梳理汇总需要解决的相关技术问题,形成需求清单。

2.组建专家服务组。5月底前,各市(区)针对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当地人才办,从乡土人才、科技镇长团以及省“333工程”、市“311工程”培养对象中,遴选涉农人才,分类别组建相关专家服务小组,建立专家服务小组结对服务机制。

3.开展结对服务。6至10月份,按照“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一个小组服务一个产业”的要求,组织专家服务小组定期开展“一对一”服务,走进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地帮助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指导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三、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市(区)农业农村局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地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并根据总体安排,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做好各项协调服务推进工作。

2.加强部门配合。专项行动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市(区)农业农村局要扛起工作责任,主动进位,切实加强与当地人才办、科技镇长团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专项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3.确保活动实效。各地要高度重视“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落实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具体负责专项行动相关工作。要抓紧组织需求调研,组建专家服务小组,建立定期结对服务机制,开展专家服务工作。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注重宣传典型案例,切实扩大活动影响,确保专项活动取得实效。市农业农村局将定期对各地专项行动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请各地于4月17日前,将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姓名、职务、手机号码发至邮箱409841966@qq.com。联系电话:86893949。

 

    附表:2021年各市(区)重点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名录

 

 

 

附表:

2021年各市(区)重点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名录

 

 

市(区)

产业名称

靖江市(2个)

休闲食品、草莓

泰兴市(4个)

生猪、肉鸭、江沙蟹、苏翠梨

兴化市(5个)

香葱、大闸蟹、稻米

海陵区(农业开发区)(2个)

种子种苗、罡杨鲜花小镇智能花卉

高港区(1个)

鲜花园艺、动物疫苗

姜堰区(2个)

特色菌菇、溱湖簖蟹、肉鸡

 

 

 

第7篇

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迎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2016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由省农业委员会承担的考核要点有11项,合计分值15分,依据省农业委员会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现对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自评如下:

一、 工作准备情况

我委接到贵局《关于迎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2016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方案的通知》后,委领导高度重视,责成此项工作由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牵头落实。我们组织相关处室召开专题研讨会,针对考核要点,逐项核对我们应该准备的上报材料。在我们相关单位的鼎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高标准的完成此次迎接检查材料准备工作。

二、 主动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沟通

接到考核方案后,我们主动与相关的上级考核业务处室请示,尤其是我们的主管领导机关,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业务处室的领导,上级机关对我们工作很认可,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总体评价

2016年,我们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延伸绩效考核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工作目标,量化指标,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基本实现了延伸绩效考核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比较明显。按照2016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细则和责任分工及具体的考核要点指标分值,自评分为15分。

四、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要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一)扎实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2014年,农业部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采取“国家制定考核办法、县创、省评、部公布征询意见、国家发牌”的方式,创建期2年,首批选择107个市县作为试点单位。我省敦化、榆树、公主岭三个市成为首批试点单位。2016年,与省水利厅、畜牧业局共同组织开展了创建工作。

1.加强工作指导。一是组织3个创建县(市、区)分管副县长和局长分别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两期培训班。二是我处于2016年6月在敦化市举办了有各地农业部门负责人、监管工作负责人等200多人参加的培班,请农业部监管局副局长金发忠授课,并现场观摩了敦化市安全县创建情况。三是对3个创建县(市、区)开展了中期检查指导,对创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加强政策资金扶持。2016年,从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资金中,给每个创建县扶持资金20万元,用于开展创建工作。2年创建期期间,国家给予每个试点县专项资金100万元,我处将3个县(市、区)同时作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一同组织开展创建工作,在监测、检测和风险评估等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共扶持专项资金4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 2016年,经与农业部协调,将敦化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列为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部级检测中心敦化实验站。

3.进行总结和完善。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单位第一批核查和第二批遴选工作的通知》(农办质〔2016〕25号)要求,我委牵头组织开展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第一批核查和第二批遴选工作。2016年8月,我委组织3个创建县就两年来的创建工作进行了总结,认真总结创建过程中取得的典型经验,查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明确今后和努力方向。目前,3个创建县的工作总结、图片等相关材料已按要求报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第二批试点工作,农业部给我省6个指标。在广泛征集、自愿申报、初步审核的基础上,2016年9月7日起,由我处牵头组织,组成3个考核组,经过学习培训,分赴3个第一批试点单位进行核查,7个第二批试点单位申报县(市、区)进行考核遴选。同时,委托省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对10个县(市、区)进行了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3个厅局分别出具了10个县(市、区)农、畜、水产品检测结果。经过核查,3个第一批试点单位敦化市、榆树市和公主岭市达到创建要求,已将名单上报农业部。经过遴选,7个申报县(市、区)综合排序依次为:辉南县、前郭县、大安市、伊通县、东丰县、龙井市、洮南市。名单已上报农业部,争取全部开展创建。

4.完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模式课题研究。在抓好安全县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应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邀请,将我省敦化市作为全国三个试点之一开展安全县创建模式研究。目前,课题已完成,总结报告已报送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二)深入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为了确保今年全省农药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农药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16〕 8 号)要求,我省制定下发了《2016年吉林省农药专项整治行动方案》、《2016年吉林省农药监督抽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2016年农药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工作思路、任务及保障措施,为做好全省农药专项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地都成立了由属地农业业务主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药市场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对农药市场监督工作进行分解,做到了领导重视、职权职责明确,确保监管到位。

1.开展春季农药市场督导检查活动。为了推动各地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全面启动,及时发现和掌握各地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省农药检定所组织执法人员成立三个督查组,由所领导带队,分赴各地深入农药市场、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宣传和市场检查。共检查全省9个市(州)21个县(市、区)农药市场的300余家农药经营商店,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当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及时排除了隐患,有力地保障今年春耕生产。

2.组织省本级执法人员深入各地开展农药质量和标签执法检查,共检查省内9个市(州)、21个县(市、区)526家农药经营单位。

3.组织市(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辖区内农药质量和标签专项检查。检查的重点是近两年问题较多的农药市场以及2015年农业部和我省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中涉嫌有问题的农药产品。

4.根据2015年农业部第二批、第三批农药市场监督抽查结果通报,开展了全省范围的市场大检查。通过组织开展农药市场执法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全省农药经营秩序,有力打击了销售假劣农药和标签严重不合格农药的违法行为。

截止到2016年11月份,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8375人次,检查农药生产企业27家次,整顿农药市场2110个次,检查农药经营单位19274个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02起,查获不合格农药13.46吨,涉案金额84.451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64.03万元。

(三)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2016年,我委深入贯彻全国“双打”工作会议和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将农资打假执法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的《2016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和省2016年“双打”工作要点的要求,组织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全面深入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全年共组织全省各级农业执法机构出动执法人员44197人次,检查农资企业、经营业户34024个次,入农户倒查14000余户次,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532起,涉案金额310.14万元,查获违法农资产品29.4万公斤,挽回损失7000余万元。经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农资市场环境明显优化,农民购买使用农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四)加大对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指导力度

2016年财政部下达我省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项目资金985万元,共产创建标准园18个,其中设施蔬菜标准园7个,水果标准园11个。

通过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项目的实施,促进和带动我省设施蔬菜和水果产业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五)强化对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2016年度,我委共组织开展2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一是针对国家在我省例行监测中于辽源市生产基地发现的有关农产品品种农残超标问题,2016年7月,我委重点组织开展了监督抽查,制定并下发了《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2016年第一次国家农产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的方案》(吉农质发〔2016〕4号),将抽查范围扩大到长春市。共抽取样品25个,经检测全部合格。二是2016年11月份,省r委按照吉林省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食用菌专项监测的结果,制定并下发了《省农委关于开展食用菌质量安全专项抽查工作的方案》(吉农质发〔2016〕8号),省农委决定对长春市、四平市、延边州开展食用菌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抽查,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六)建立了例行监测和检打联动机制

2015年底,我委制定并印发了《2016年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总体计划》(吉农质发〔2015〕21号),以国家和省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确证检测为主要手段、市、县、乡速测筛查为辅助手段,开展主要农产品日常监测。一是强化省级例行监测。全年共开展省级例行监测4次。每次例行监测,我委均制定并下发监测工作方案,规定工作程序,指定监测参数,提出相关要求。从监测情况看,我省前三个季度蔬菜、水果和食用菌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2%、99.8%、98.5%。平均合格率达到了年初确定的97%目标。二是强化省级专项监测。主要对我省地产主要粮油作物如玉米、水稻、大豆、花生以及蔬菜、水果、食用菌、人参等开展专项监测。全年计划开展7次专项监测,目前已开展5次。从监测情况看,合格率达到97%以上。三是强化国家例行监测的配合。2016年,农业部将我省长春、四平、辽源列为国家例行监测城市。每次抽查前,我委均协调相关市县,下达工作方案,确定抽样地点,积极配合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呼和浩特),确保抽样工作顺利进行。从监测情况看,前三个季度我省蔬菜、水果监测合格率达到98.3 %和95.2%,平均达到96.8%。居于全国前列。

(七)及时准确地在吉林农网上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

2016年全年,省农委共组织开展了4次蔬菜、水果、食用菌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监测了全省9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和珲春市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的蔬菜、水果和食用菌共3大类45个品种2160个样品,对甲胺磷等60种农药参数进行了检测。监测结果显示,全年蔬菜、水果、食用菌样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0%、99.9%、98.9%。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较为稳定,能够确保安全消费。

(八)加大对农资打假大要案查处力度

省农委认真贯彻执行农业部印发的《2016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和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2016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把查办案件作为农资打假的首要任务,坚决查处各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联合行动,建立了部门之间的线索通报、联合执法、案件协办等工作机制,形成了打假合力。积极推动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农业执法监管网络,严厉查处大案要案。加大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极大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2016年全年共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532起,其中涉案货值或者案值较大的案件有5起,通过严查严打,有效地震慑了农资违法经营主体,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了我省农业生产安全。

(九)及时向卫生计生等行政主管部门通报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

依据省农业委员会职责分工,我委及时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卫生和计化生育委员会及时准确的通报,国家农业部门对我省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信息。

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2016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的通知》(农质发〔2015〕11号)要求,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呼和浩特)在省农委、有关市、县农业和市场监督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于2016年5月10~12日对我省长春市、四平市和辽源市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水果、食用菌进行了本年度第二次例行监测。共采集样品170个批次,其中蔬菜样品120个批次,水果样品30个批次,食用菌样品20个批次。经检验,不合格样品为1个批次的超市蔬菜。

(十)创新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2016年,我委遵循省农委和省食药局《加强吉林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合作协议》的职责分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创新发展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衔接的监管模式。

1.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2016年2月,制定并印发了《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吉农质发〔2016〕1号),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以县域为单位,以行政村(屯)或产业发展区域为基本单元,划分若干网格,每个网格落实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将监管触角纵向延伸到底,全省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网格化监管体系。

2.全面实施产地准出制度。2016年7月,为切实加强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的有效实施,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我委制定并印发了《全省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工作方案(试行)》(吉农质发〔2016〕3号),全面试行以农产品产地证明为基础的产地准出制度,将监管链条横向扩展到边,基本形成了农业部门横向到边、与食药部门无缝衔接的监管工作格局。

3.全面落实监管责任。2016年年初,我委印制《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与各市(州)农委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并组织各市(州)、县(市、区)、乡(镇)农业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监管责任;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从源头上落实生产经营者的质量主体责任,有效增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意识。

4.全面实行责任追究制度。2016年,我委根据《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通报和问题约谈办法(修订)》全面实行监管和生产经营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日常监管和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电话约谈,下发通报溯源监管,深挖彻查根源,及时进行整改。目前,共下发《督查通知单》38份,进行电话约谈2次,向省食安办通报3次,向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1次。

(十一)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建设

针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O管体系不健全、检测、追溯体系建设迟缓这一难点问题,我委积极采取措施,多方协调,督促指导,大力推进体系的建设和健全完善。

1.推进监管体系健全完善。对于目前个别市、县农业部门监管机构不健全问题,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进行宣传,引起充分重视,推进监管机构设置。目前,市级农业部门未设置监管机构的,四平市农委在主要领导重视下,已单独成立监管科。辽源市农委正在与市编委协调中。县级农业部门仍有个别未设立监管机构的,正在加强督促引导。

2.加强检测体系建设指导。一是推进县级检测机构建设项目落实。积极协调配合省发改委、农业部,在“十二五”项目计划外追加了2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项目,使我省县级检测机构项目达到45个。二是开展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对于目前已通过省级资质认定的8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组织有关方面开展全方位检测能力验证,确保检测机构具备应有的能力开展确证检测工作。三是指导检测实验室建设。根据各市、县检测机构建设实际,我委组织有关专家,多次深入基层开展检测实验室建设现场指导工作,推进实验室建设速度。目前,白山、吉林两市检测中心已取得重大进展,进入资质认定筹备阶段。伊通、蛟河等县级检测中心已开始申请资质认定,另有5个县级检测中心也正在积极开始筹备资质认定。四是加强检测人员培训。一方面,我委协调有关市、县检测人员到已通过资质认定的检测机构学习,另一方面,举办拟开展资质认定检测机构骨干人员培训班,开展手把手培训,使受训人员短期内检测技能得到迅速提升。五是强化检测技能竞赛指导。根据农业部等部委的部署,在全省基层检测机构中选拔了3名检测技术能手,参加了2016年11月25~27日,农业部、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共同组织的第三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我委组织的参赛代表队在竞赛总决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3个单项比赛中,我省3名参赛选手均获得了骄人的成绩,长春市水产品质检中心张惠峰荣获水产组一等奖,公主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孙沫荣获种植业组三等奖,榆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张立春荣获畜禽业组三等奖。

3.加快追溯体系建设进程。在利用世行项目建设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基本完成的基础上,2016年,我委协调省绿办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步伐。一是组织开展并顺利完成了机房环境施工、验收、软件网上测试工作。二是与省世行项目办共同组织,在长春理工大学举办了5期市、县、乡农业部门和企业应用人员培训班,培训800人。三是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加快进行信息平台专网建设,经过招投标确定了两家运营商,完成了专网域名和IP地址的申请工作。目前,省绿办正在抓紧开展信息平台正式运行的准备工作,有望年底前完成省、市、县三级联网,与省食药监局实现网络对接。

第8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ubangwen1”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农机化发展中心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农机化发展情况

今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90万千瓦。新增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1500余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00余台,联合收割机900余台,水稻插秧机64台。主要农作物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其中小麦机收率达99.9%以上,机耕率100%,机播率85%。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充分利用补贴政策的拉动效应,重点对水稻育插秧、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农机具进行补贴。2020年可用国补资金4116.805万元(含上年结转40.805万元),截至7月19日已全部用完,补贴各类农机具2680台,拉动种植施肥机械、高效植保机械、谷物烘干机械等三大薄弱环节农机具分别新增116台、120台、67台。

2、“三夏”、“三秋”农机化工作。“三夏”期间,科学制定《“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方案》和《小麦抢收应急预案》,做到“六到位”,即技术培训到位、安全排查到位、秸秆粉碎留茬监管到位、配件供应维修服务到位、机械调度到位、跨区作业服务到位。提前完成全县142多万亩小麦抢收任务,共投入联合收割机5000余台,机收率达99.9%以上。“三秋”期间,突出抓好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离田,指导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抢天夺时实施深翻、旋耕、撒播、开沟等机械化作业,有力保证了“三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3、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一是责任落实到位。县农机中心与县农机监理站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霍邱县农机监理站与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制定《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农机安全值班值守制度。二是规范农机监理业务。认真贯彻落实《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管理规定》、《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规定》,开展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查验工作进村入户等便民活动,大大方便了农机手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促进了农机“三率”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累计检验拖拉机665台,新注册登记606台;检验联合收割机1502台,新注册登记952台。三是开展农机安全检查。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开展集中大检查28次,排查安全隐患94个,完成整改94个。四是加大“变拖”整治力度。坚持见车、见证、见单、见检验现场、见检验报告“五见面”原则,开展变拖实地检验和安全检查。截止目前已累计注销14671台,今年注销3689台,现存“变拖”796台。今年以来全县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的农机安全事故,农机安全生产态势良好。

4、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工作。确定全县12个乡镇“平安农机”示范乡镇、63个行政村为“平安农机”示范村、2个“平安农机”示范社、380个农机示范户,霍邱县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高质量通过省市级验收。

县成立以分管县长任组长的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县财政拨付创建资金100万元。县农机中心积极主动作为,相关单位大力支持,创建工作扎实有效。一是加强硬件设施投入。购置了电子桩考仪、转向测试仪、制动检测仪等农机检测设备和农机事故处理装备,对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考试场地重新进行设置。二是加强阵地建设。重新整修了农机监理业务大厅,做到标牌上墙,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在乡镇主干道醒目位置设立大型“平安农机”宣传牌12块,乡村设立农机安全宣传栏69个,在农机业务大厅、检验场地等设置宣传栏4个;涂刷农机安全生产固定标语130条,在主要路口设立警示标牌195块。扎实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六个一”宣教活动。一组织“平安农机”宣传教育活动15次;二给农机从业人员发放了《“平安农机”创建倡议信》5000份;三组织农机驾驶员和群众观看 “平安农机”教育警示片14场次 ;四向全县65个“平安农机”示范村(农机合作社)送65套农机安全宣传挂图;五向全县380个“平安农机”示范户送一本“平安农机”知识手册,共计1000多本;六开展“平安农机”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5、农机化技术培训推广工作。以县农机推广站、农机驾校和乡镇农机站为主导,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阵地开展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推广。举办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培训班15期,培训机手207人。遴选27名农机技术人员承担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每人培训指导5个科技示范户和2个贫困户,推广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等全程机械化“短板”机械200余台。

6、抓好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创建工作。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围绕省级2个、市级10个创建目标,制定了《霍邱县2020年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采取公开申报,实地考察,综合评定的办法确定创建主体,并开展创建指导,目前10个农事服务中心已完成创建并通过县级初验,等待市级验收,2个省级农事服务中心已基本建成,拟在12月中旬组织验收。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

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关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要求,在全院各临床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探索建立适合医院实际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质量评估及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

三、组织管理

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小组三级管理体系。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临床路径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负责制订临床路径实施相关制度,确定实施临床路径文本,组织临床路径相关培训,协调临床路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全面负责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小组,具体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制订本科室临床路径文本并组织实施,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并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实施步骤

工作自2013年2月开始,至2013年12月结束。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启动阶段(2013年2月)。

1.制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13年2月25日前完成)

2.建立各级组织体系及制订各级组织职责:(2013年3月20日前完成)

3.遴选病种:(2013年3月20日前完成)

各临床科室实施小组根据卫生部印发的22个专业112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要求,遴选出1~2个病种。具体科室病种如下:内一科:脑出血临床路径;外一科: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外二科: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路径;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妇产科: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卵巢良性肿廇临床路径;中医科: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

遴选病种要求有足够病人数,医院各项检查可满足路径规定的要求,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4.编制临床路径文本:(2013年4月12日至4月30日)

针对于各临床科室实施小组确定的本专业病种,指导评价小组、实施小组及相关部门共同商量,根据本院实际情况,最后确定该专业临床路径文本,由指导评价小组汇总后编制医院临床路径文本。该文本将作为指导评价小组质控员进行临床路径过程评价的标准。

5.实施前各部门间协调工作:(2013年4月21日至4月31日)

由指导评价小组组织各专业科室、辅助检查科室、药剂科、医务处、护理部、信息科、财务处(核算办)等召开协调会,使大家充分了解临床路径管理的步骤、环节、措施、时间和目标要求,针对于每个病种预估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6.组织召开临床路径实施动员大会:(2013年4月31日前完成)

使全院医务人员充分认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规范医院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及纠正医疗行业不正之风中的深远意义。以此调动全体医务人员参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小组负责人与医院签订临床路径实施责任状。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

1.实施过程监控:

由实施小组、质控员共同负责对患者入径标准、出院标准、有无变异及原因(实施小组负责)、实施内容与临床路径文本的一致性和及时性的监控(质控员负责)。指导评价小组每两周组织一次碰头会。

2.实施效果评价:

由指导评价小组负责对每位患者进行实施效果评价。手术患者实施效果评价包括: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类型、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天数、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次数、手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痊愈、好转、未愈)、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熟悉、了解、不知道)、患者满意度(很满意、满意、不满意)等。

非手术患者实施效果评价包括:病情严重程度、主要药物选择、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痊愈、好转、未愈)、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熟悉、了解、不知道)、患者满意度(很满意、满意、不满意)等。

3.评价与完善:

实施小组每周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每两周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4.迎接省厅对医院工作开展情况的不定期抽查和省厅每半年对医院各科室上报的工作情况等相关信息的分析评估。

(三)开展中期评估(2013年11—12月)。

1.各科室对本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中期总结,并于2010年9月底将总结材料报技术指导小组。

2.组织召开全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中期总结会,对各科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中期总结评估,并于2013年11月上旬前将中期总结评估材料报上级主管部门。

3.迎接省卫生厅对医院各科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中期督导检查和评估。

(四)工作评估总结(2013年11月—12月)。

2013年11月30日前,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总结,组织召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研究部署下步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工作。做好相关准备,参加省卫生厅总结会议。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探索。各科室要充分认识开展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实施,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各科室要紧密结合本科室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病种,制订详细的方案,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认真组织开展对各临床科室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务求工作取得实效。医院将定期对各科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定期通报督导检查情况。工作较好的科室要交流经验,开展不力的科室要限期整改。医院将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对临床路径开展卓有成效的科室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10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康辉小陈”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资源要素保障。2021年完成用地报批组卷13个批次,获批面积2093.22亩。全年供应土地127宗、面积2325亩,其中划拨62宗、面积1019亩,出让65宗、面积1306亩,出让价款25724万元。启动实施新增耕地3149.84亩,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获批指标4009.54亩,完成增减挂钩指标归还3035.54亩。完成地票交易4089.13亩,成交价款44233.62万元。编制上报土地成片开发方案24个,全部获得审批。

(二)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一是强力推进“五未”土地处置,根据《宣州区“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全区批而未供、闲置土地进行了全面排查。形成存量资源图谱,并制作成“一张图”。2021年度已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443亩、供而未用594亩。二是积极开展“标准地”改革工作。2021年已成交的标准地2宗,面积70.03亩,成交价款795万元。宣州经济开发区2021年7月制定《“标准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

(三)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一是初步划定了宣州区永久基本农田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二是完成了市级村庄规划试点水东镇祁梅村村庄规划编制,启动了区级村庄规划试点水阳镇新珠村、洪林镇南湖村的村庄规划编制。

(四)优化自然资源管理

1.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耕地保护。一是在“三调”初步成果基础上,扎实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核实。二是广泛宣传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稳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三是完成扬子鳄保护区整改以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工作。

2.有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一是实施了3个在建矿山“边开采、边治理”项目,修复面积16.876公顷。二是实施了3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修复面积4.32公顷。三是全力推进利用市场化方式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3.扎实推进矿产资源管理。一是完成宣州区青峰山枣子沟大型矿山采矿权挂牌出让工作,采矿权出让收益13亿元。二是完成茶山、幸福两个矿山剥离物有偿处置试点,矿益权收益2057.87万元。三是完成《宣州区矿山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四是全面开展2021年度省级绿色矿山遴选工作。

4.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坚决落实《宣州区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完成地质灾害汛前调查、汛后核查,妥善转移安置“烟花”过境期间受灾群众,未发生地质灾害安全事故。

(五)强力推进“难办证”问题专项治理。一是完成宣州区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专项问题总计7个项目, 共640套房屋。首次登记了640套,完成率100%,已办证到户618套,办证率96.56%。二是启动宣州区集体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难安置”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摸排统计,宣州区逾期未安置项目共3个、585套。根据“一项目一政策”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整改措施。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一)强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1.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委省政府“双招双引”引领的十大新兴产业特别重大项目以及延链补链强链的重大产业项目。争取省级以上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计划,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2.深化“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批而未供、闲置、低效土地全域治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800亩以上,节约高效保障项目用地。

3.全力推进新增耕地和增减挂钩工作,全年计划实施新增耕地2000亩、增减挂钩1500亩,合理有效利用增减挂钩指标,兜底保障所有项目用地需求。

4.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一是将按照省、市工作要求,继续开展三线划定相关工作,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根据《宣州区村庄规划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要求,在村庄规划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宣州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5.积极推进宣州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有关乡镇和街道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

(二)全面加强自然资源管理

1.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是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区、镇、村三级田长体系,落实田长责任。二是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2.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一是对全区16家在建矿山实施“边开采、边治理”。二是根据《宣城市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全区在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对符合条件的矿山积极运用市场化方式进行修复。三是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争取不少于50%的矿山企业能够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3.全力做好宣州区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试点工作。一是做好宣州区林权登记存量数据整合和宛陵林场国有林权确权工作。二是推进林权登记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第11篇

(一)改革原则。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公平公正,强化整体设计,完善规则程序,健全中考制度。坚持普职并重,实现协调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高中阶段教育。坚持因地制宜,加强省级统筹,全面推进与先行试点相结合,积极稳妥推进中考改革。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左右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模式,形成既体现全省统筹又兼顾地方改革创新的管理机制,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运行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统一考试性质与科目要求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目前全省各设区市已全部实行的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自2018年起,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应完整包括国家、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初中阶段全部科目或内容,具体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理化生实验技能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相关情况(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2.合理确定学业水平考试的形式、成绩呈现方式和结果运用

学业水平考试应根据考试科目和内容的特点,合理确定考试形式,具体包括地方组织的纸笔考试(开卷或闭卷),计算机考试(机上作答或人机对话),现场测试,作品或成果鉴定(个人作品、成果或小组作品、成果);学校组织的过程性测试或考查等。

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应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合理确定成绩呈现方式,包括原始分数、考试等级、合格与不合格等。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形式、成绩呈现方式和结果运用,由各设区市根据课程教学改革要求、高中阶段考试招生改革方案的整体设计自行确定。要将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业水平考试,合理使用测评结果。

3.合理确定计分科目和分值

各设区市在制定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方案、确定作为录取计分的科目时,要根据“夯实基础,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稳妥推进”的原则,除将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的考试成绩计入总分外,至少要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4科的考试成绩纳入录取计分科目。鼓励采取4(语数外体)+6(政史地理化生)模式进行试点,现已采取4+6模式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在考试方式上,可以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文化学科可以采取各科分卷或相近科目合卷的方式。各计分科目分值的确定,要坚持以国家、省颁布的课程方案为依据。

4.统一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安排

为保障全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统一实施,加强考试组织的协调性,自2018年起,在充分调研和协商的基础上,根据各设区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和不同考试科目的特点,制定指导性时间安排表,推进改革的平稳实施。

(二)全面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进一步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性质、内容和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实施发展性评价改革,激发学生主动发展,改变以考试评价简单代替课程教学管理的现状,具有重大意义。

各地要指导初中学校根据义务教育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发展、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突出表现。

各地要积极完善客观真实、方便适用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扎实开展评价工作,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挂钩。初中学校和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初中学校要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高中学校招生使用。

2.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

制定全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方案,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设区市或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可根据自身实际在省级平台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并对教师、学生提供平台使用的具体指导。通过电子平台,建立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遴选、公示、审核、监督和使用制度。

(三)推进招生录取改革

1.坚持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切实做好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考试招生统筹工作,促进普职协调发展,做到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2.坚持指标生分配制度

完善热点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制度。根据初中毕业生数和办学情况,按不低于70%的比例将热点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分配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和城市薄弱初中倾斜。要采取指标生优先录取、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等有效措施,保证指标数量总体完成,引导初中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3.严格自主招生政策

根据高中学校的类型和特色,给予一定数量的体育、艺术、科技等特长生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特长生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得超过学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5%。

高中学校严格规定自主招生的原则、程序和录取标准。要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自主招生工作方案并经设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自主招生的方案、程序和录取结果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4.严格招生管理

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竞赛类高中招生加分项目。各设区市要合理设置加分项目及其分值,保持中考加分政策与高考加分政策基本一致。每年考试招生前,各设区市将本地招考政策中的加分项目、分值、范围等,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省教育厅审核、备案,并面向社会公开。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公平公正。

严禁违规招生。各地要加强招生计划管理,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明确学校的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擅自提前招生和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考试招生政策、计划和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四)开展综合改革试点

在全省整体稳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同时,省教育厅选择部分设区市开展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综合试点,重点在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录取计分科目、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使用、加强考试招生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先行先试。试点地区要积极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依据的探索,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克服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没有作为计分科目的学科,要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予以反映和体现。

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其他地区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新一轮考试招生改革方案。从2018年开始,各地都必须做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规范高中学校招生等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1.各设区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由市招生委员会统筹领导,设区市教育局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由相关行政处室牵头,考试部门组织实施考试,教研部门负责命题等业务。

2.各设区市在现行方案基础上形成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要预先提交给省教育厅专家组审核,完善后报省教育厅备案方可实施。

(二)提高全省统筹和支持水平

1.省教育厅依据课程标准,统一制定初中阶段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等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指南,规范命题工作,提升命题水平,引导课程教学改革。

2.完善对各设区市考试招生组织及命题质量的评估。进一步加强评估队伍建设,改进评估程序,及时公布、反馈评估结果,促进各地不断提高考试招生组织水平和命题质量。

3.加强对各设区市考试招生的组织人员、命题及相关人员的专门培训,促进全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经费保障

各地要确保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所需经费,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改革的平稳推进。

第12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通知》的精神和有关要求,以农业绿色发展农机化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为牵引,汇聚各方力量,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整合多方资源,聚焦重点急需,做好成果转化和应用服务,推动地方农机化主管部门、相关单位和专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促进绿色高效农机化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为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提供物质技术装备支撑。

二、主要任务

以政策支持推动、技术规范引领、项目示范带动和培训推广促进为抓手,推进农机化技术与装备有效应用,支撑服务秸秆还田离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膜回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一)政策支持推动

突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绿色生态导向,支持引导绿色高效农机装备创新和推广应用。

一是从2017年起,对技术成熟的秸秆还田离田、保护性耕作、残膜回收、畜禽粪污处理、精准施肥及有机肥制备、高效施药等绿色高效机具全部实行敞开补贴,加大补贴支持力度。

二是选择10个省开展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重点围绕绿色发展急需的新产品开展补贴试点,充分引导支持产品和技术创新。开展无人植保飞机应用试点。

三是组织农机试验鉴定系统以绿色高效机具鉴定为重点,补短板、强能力,加快新产品试验鉴定,促进农机新产品的推广。

(二)技术规范引领

组织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和重点省农机推广机构、全国农机化专家团队,围绕重点技术,开展对比试验,总结一批主推技术模式;加强标准的制修订,一批急需急用行业标准;总结遴选,推出一批重点装备。

一是开展东北等重点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机械化耕作技术模式应用调查和试验,一批不同作物的机械化耕作技术模式和主推机具。

二是组织林果业机械化专家,开展茶叶、苹果、葡萄等有机肥施用替代化肥机械化技术调研,总结制订1-2个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促进有机肥替代技术应用。

三是组织饲料与养殖工程专家,开展蛋鸡、奶牛、生猪等畜种粪污源头减排、清粪技术、场内收集运输、处理工艺和资源化利用等环节的专题调研,对现有机械化技术做出分析评价,针对不同畜禽种提出相应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创新和推广重点。

四是在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开展以机械化捡拾为核心的农膜回收体系试验验证,围绕农膜质量控制、农膜机械化捡拾、农膜回收加工,提出配套整体解决方案。

五是组织梳理和制修订秸秆还田、残膜回收、畜禽粪便等机具应用和评价行业标准。

(三)项目示范带动

重点围绕《中国制造2025》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项目、"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农业科技创新条件能力"农业机械科学试验基地建设"等项目,集成技术,试验示范,加快高效、智能、绿色农机装备的研发生产和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是加快智能农机装备专项秸秆收获、残膜清除、蔬菜智能化精细生产、现代果园智能化精细生产管理、设施畜禽养殖智能化精细生产管理技术装备研发项目的实施进度,强化产学研合作攻关,促进相关新产品的研发。

二是选择35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开展秸秆还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选择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立2-3个残膜机械化捡拾试验点,开展机械化技术与配套机具对比试验,建立一批相关示范点,探索和完善技术模式。

三是在辽宁、吉林等六省区建立秸秆还田离田技术验证示范点,并联合科教司等在吉林、山东等地组织开展现场演示推进活动。在江苏、陕西等省建立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示范点,开展技术的示范推广。

四是加快茶叶、苹果两个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启动实施。

(四)培训交流促进

结合重要农时、选择重点地区、突出重点技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演示展示、交流研讨、典型宣传等活动,提高工作的显示度、认可度和影响力,引导各方面积极投身"五大行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一是围绕动员部署,举办"全国春季农机化生产暨农业绿色发展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全国三秋农机化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培训班",召开"全国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现场推进会".

二是围绕专题推动,举办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加工、施用全过程现场观摩研讨会,设施农业固体有机肥机械化抛洒现场演示会;组织果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培训及现场机械演示观摩、茶园机械化有机肥深施机械化技术现场演示培训,残膜机械化回收现场演示研讨活动。

三是围绕宣传推动,结合举办中国国际农机展,开展"畜禽粪污及农业废弃物机具设备展览展示";组织媒体开展"五大行动"农机化技术装备应用典型系列宣传活动。

《落实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工作方案》重点工作分工表见附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