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政治论文

教师政治论文

时间:2022-11-08 04:09: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政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政治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实效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最终形成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却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个严谨而开放的体系,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政治论文,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努力开创新局面站。

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落后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注重形式化、表面化,习惯对学生进行外在强化,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忽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大大降低了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削弱了学生对于教育内容的认同,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排斥乃至厌学情绪,背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和目标,育人功能难以真正实现。

2、教育内容空洞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理想化色彩浓厚,偏重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认知水平,缺乏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介入,内容更新滞后,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政治论文,忽视大学生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对大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学习倦怠、就业压力、心理问题等关注不足,致使课堂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极为明显,效果大打折扣。

3、教育手段陈旧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是课本统一、大纲统一、教学方式统一,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通常以灌输说教和书面考试为主,大话讲得多而行为指导少,管教多而启发少,灌输多而引导少,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了无根之基、无本之木,很难使正确的理论真正内化为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和精神的支柱。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会工作理念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1]P6-7。”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为那些被社会问题所困的个人和家庭直接提供帮助。社会工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助人活动,而“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2]”,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政治论文,以人道主义为基础,以接纳、尊重、自决、保密、中立为原则逐步形成了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引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更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社会现实和高校发展实际不相符合的陈旧观念,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保障站。

1、平等尊重的理念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尊重当事人,确认帮助者和被帮助者之间的平等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会工作平等尊重的理念,首先要改变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客体的关系,改变主体绝对权威、客体被动服从的陈旧模式,积极促成主客体平等双向、交流互动的教育模式,满足大学生自我肯定和得到他人肯定的心理需要。其次,平等尊重的理念要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教师必须以不批判的态度接纳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一种平视的姿态与受教育者进行入情入理的对话,真正摈弃那种我讲你听、我说你行、我教育你服从的说教模式,使受教育者在尊重、认可、理解中得到教育 [3]”,更好地以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2、助人自助的理念

社会工作“最核心的摘要通过“助人”达到人“自助”。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会工作方法

作为科学的助人活动政治论文,社会工作在发展中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方法。从教学实践入手,灵活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性和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1、个案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是“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运用有关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各种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对案主(个人或家庭)进行工作;它通过提供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协助案主解决困扰他或他们的问题,并改善其人际协调能力,完善其人格与自我,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维护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健全功能,增进其福利站。[1]P103”

伴随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要考虑所有学生共同的需要外,还应该考虑到个别学生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区别对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个案工作方法,教师在课前,通过向学生告知个人邮箱、电话号码、MSN等形式政治论文,与学生充分互动,开展有效调研,多方面收集学生对授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有针对性地备课;课上从各种角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适当调整授课内容,满足学生需要;课后及时对授课效果进行回访,认真对待学生的反馈信息,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关注;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特殊问题,可以在课后对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交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个案工作方法的融入,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愿意作为一个平等的教育主体通过开放互动的交流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进步,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更加科学,效果更加突出。

2、小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也称为团体工作方法,是“以社会团体为工作对象,在团体工作者的协调下,或通过团体情境与团体互动实现娱乐、教育与治疗的目标,或通过团体的共同努力达成社会行动政治论文,从而促使社会变迁,促进整个社会繁荣。[1]P128”小组工作利用小组成员互动中的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感化、教育,带来成员态度与行为的变化,具有发展性和预防性。“小组工作相对于个案辅导其最为显著的优点就是小组成员在彼此互动中通过小组动力达到改变的目的,其改变的结果是持久而有效的。[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采用大班教学方式,往往效果不佳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小组工作方法,可以按照各种形式把大的教学班分成多个小组,组织学生按小组参与课堂互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自然班分组,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可以按照宿舍分组,组织学生上台讲课;可以按照选题分组,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最后由学生代表评定各小组成绩,再由小组评定个人成绩,直接与学生个人的学期成绩挂钩。在小组活动中,每个组员通过分工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准备,既是专业知识的丰富、综合能力的锻炼,也是集体观念和参与意识的提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平等主体参与到互动中,以小组工作方法的技巧合理建组政治论文,适时引导,强化暗示,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各项优势,引领小组成员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引入小组工作方法不但实现了社会工作的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理念,而且可以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完善,并通过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加强学生的群体教育,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3、社区工作方法

“社区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帮助社区成员确定其需要或目标,鼓起其行动的意愿与信心,协助共寻求各种资源,采取行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站。[1] P15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论文,基本上是以理论灌输为主,大多忽视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解决了“知”的问题,却没有解决“行”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各个高校都提出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现寓教育于社会服务之中,寓教育于参与之中,使大学生达到知行统一。社区工作方法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相互联系与彼此依赖,重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放性、持续性以及推动社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区工作方法,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介入社会,以学校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把学校和社会有机结合,一方面协助社会发展,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社区资源政治论文,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学生日常实践结合,通过各种课外教学活动、学术讲座、文艺演出、志愿者和社会服务活动,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认知和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学会爱和尊重,学会感恩,最终实现知行统一。在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较综合评价和考核,作为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会摒弃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适时更新工作方法,切实增强教学实效,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更好地应对社会转型期的严峻挑战,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级才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第二版).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

[3]易钢,肖小霞.学校社会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高教探索,2007(6):94-96

[4]范燕宁.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与基础价值理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4-100

[5]廖鸿冰.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多元整合教育构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230-231

第2篇

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技术更替不断加速。今天称得上先进的技术,明天就有可能被更先进的技术替代。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引进技术,就永远难以摆脱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历史证明,推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要敢于和善于创新。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指导具体的创新活动渗透在创造过程中,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1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师要把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创造教育仍然注重知识的积累,因为积累知识是创造知识的基础,没有知识积累就没有知识创造。但它更重视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但有能力必然拥有知识。科学方法是实现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中间桥梁,是“知识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二是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论。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在的教条,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可见,掌握科学的方法,比掌握已有的真理更重要,比获得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教法与学法说到底是思维方法的指导。

教师要学会运用十种基本思维的方式,即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具体化、归纳和演绎。教师掌握它们,就可以少走弯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运用系统观点,精心设计出一整套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最佳实施方案。从课堂教学、活动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作业训练等方面周密安排,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作用、多元互补。普及“创造学”的知识,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的“思维体操”,突出思维方法的训练。

2 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仅仅只被老师和学生作为考试的拿分课。课堂上老师只需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论、概念,特别是考试前搞“押题”。学生答题只按一个标准,无疑学生都被培养成为标准件,从而抹杀了学生潜在的智慧和创造,否定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危害。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应力求改变教育只强调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的现象,应重视学生求异思维训练和创造力的开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求异。对回答问题新颖独特、标新立异、独出心裁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教师也应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排除由过去的思维活动而造成的固定、刻板、僵化的心理准备状态。当然,求异不等同于否定,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还应善于学习和借鉴前人、他人的优秀思想和做法,取其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3 改革课堂结构,注意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课永恒的主题和灵魂就是理论联系实践,而对鲜活的现实生活,我们不可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对于学生提出的触及社会生活的深层次问题。必须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思维,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也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因此在实践中得到培养。

社会调查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再进行思维加工。写出报告或政治论文。这种教学方法,既使学生加深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又从观察、分析、思考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清了社会的主流和本质,明辨了是非,提高了认识。例如,在讲高一思想政治课时,可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部分内容拟一份社会调查题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学生通过对党的前后大量的事实对比,以及耳闻目睹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从中看到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总之,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唯有不断提高在教学的各环节上进行创新,始终不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适应2l世纪对人才的全面要求。

第3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必要性;本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40-01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质量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提高教育质量能尽的绵薄之力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祖国建设需要的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1.创新教育的必要性——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要

教育质量的高低,要以培养人才素质的高低为标准。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决不是当今时代需要的人才。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峻,仅仅依靠对现有可利用资源的有效配置已经行不通。人类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可见,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同时创新也是社会的需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改革又无定式,只有自己在探索中开辟道路,因此社会主义事业实质上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赶超发达国家,跻身于世界前列,只有依赖于创新人才的贡献。

创新是一种趋势,一种必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应努力改革传统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扩大学生创新的最新发展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2.创新教育的本质——让学生超越

相对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疑问为本的教育,相对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就是提升自己所拥有的创新意识,培养他把创新意识变成现实的能力,创新教育的这种超越性就是他的本质特征。

创新教育应在两方面体现出创新的本质要求: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只有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才能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现出创新的欲望。因为创新从本质上说,是主体的自我开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二是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创新教育不是任意改造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主行动,在自主行动中自我完善。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应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干涉,学生有较多的思维空间。

3.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3.1 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道。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起来,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的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不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趣,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和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动人的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用新颖的办法去诱导,提高学生兴趣,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

3.2 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身份有效的途径。问是学习者字典中最好的字,是思之始,学之端,学会问才能有所创新。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智慧无疑是问号……"的伟大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首先要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环境。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要让学生明白提问在学习中的作用。三是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的提问,不要扼杀学生思维提问的火花。学生的提问可能是荒谬的、幼稚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实行鼓励评价,去发现学生的每一个创造点,要像年轻父母看待新生儿的一举一动那样去充分赞赏学生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