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产品上市营销方案

新产品上市营销方案

时间:2022-02-14 02:43: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产品上市营销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产品上市营销方案

第1篇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在当代科学技术水平迅速发展、消费需求变化加快、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得以生存和成长的关键就在于不断地创造新产品和改进旧产品。企业的新产品犹如企业的新鲜血液,能够给企业增加新的活力和动力。许多企业就是因为老产品持续老化,新产品死亡率居高不下,从而导致企业的市场不断丢失,利润严重缩水,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一个新产品开发,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大事。新产品的推出是为了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或未来需求的趋势。新产品开发的失败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创伤:前期大量投入的成本无法收回,更致命的是使企业丧失了抢占市场的最佳时间,将企业置于更加被动的境地。

因此,新产品的开发应考虑开发动机、开发成本、开发风险,在新产品的开发之前,我们应注重以下的7大策略:

新产品开发策略一:深度调研策略。

在产品严重同质化的今天,在买方市场决定产品销售的大环境下,开发产品不做市场调研,是件很可怕的事情,而且要做细致的深度调研,以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为导向。开发新产品前,首先要看市场上有没有类似的产品,如果有,从品质、形状(包装)、性能(口感)、价位做充分的调研,找出同类产品的特点和卖点在哪?我们要不要进行市场细分,要不要在其基础上升级或者超越。

其次还要对消费者进行调研,细微的分析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的核心动机和需求在哪?对此类产品的消费缺陷或不足因素?延伸出的潜在需求是什么?

只有正确深入掌握了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开发出对应的产品。对客户需求理解的任何偏差是导致产品后期营销推广失败(或者打不开局面)的主要原因。

新产品开发策略二:精准定位策略。

深度调研完毕,我们就要对新开发的产品做定位策略。精准定位策略:通俗的讲就是我们的产品卖给哪一个层面的消费者,给消费者一个必须购买的理由(迫切性需求),这个层面的消费者消费消费能力怎么样,一般在什么场所(终端)进行购买。

其次,消费者购买产品除了最基本的功效需求以外,还有附加功能需求、精神(品位)的需求等。

比如,想购买打火机的基本动机就是要用它点火,功能需求层次是消费者满足了基本需求后发现在同样价格条件下有的产品有额外的功能,理性决策自然由单功能向多功能选择。比如,打火机除了能点火外,还要有防风功能,这就是为消费者提供额外价值而设计的附加功能(多功能性延伸)。

第三个层次是品质需求层次,这个消费者是具有社会性的,其生活中的价值和标准容易和自己使用的物品产生关联。比如有的消费者是环保主义者,则他们对于打火机除了功能性差别外,其燃烧的是煤油还是液化气则和他的生活品味就息息相关。

最后一个需求是精神层面的需求,除了上述这些需求外,消费者还要求自己所使用的产品要体现其生活的追求和理想。比如,打火机到后期从材质到品味、专业性的设计就是为了满足消费群体的尊严、面子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在这方面经典产品开发案例就是ZIPPO。

新产品开发策略三:独特卖点策略。   “只要有商业活动,就存在着竞争。”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竞争对手的存在。所以新产品开发最好能突出其个性,有个性的产品才会有差异化,只有差异化的产品才有更多的关注度和独特卖点,才能与同类产品拉开距离,给消费者新的感觉,提高购买率。   以饮料快消品为例,我们在喝果粒橙的时候,开发出了营养快线,补充更多的营养,接着开发出了专业补充VC的水溶C100。

营销专家孔长春先生认为:现代营销的本质就是区隔竞争对手。所以在新产品开发上要体现差异化,而且在服务上也要体现其差异化,因为服务差异化使竞争对手很难破坏你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也将使客户感觉到。如果竞争对手采用低价竞争策略,个性化服务可使企业通过非价格竞争,与消费者加强合作关系;如果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顾客就不会购买竞争对手的廉价产品或服务。

而产品开发时的差异化服务首先在产品包装上,比如,产品携带是否方便,产品开启或使用是否便捷等等,这些看起来并不重要的差异化也将对产品的销售起到一定的作用。

新产品开发策略四:成本价位策略。

既然新产品开发前对消费者进行了调研,那就必须弄个清楚定位的产品消费者对本品的心里接受价位。我们遇到过一个客户,开发了一个功能性饮料,因为成本较高,最后只有定价到10块钱以上才可以,但在市场上,作为少男少女对饮料的接受价格只有6元,所以在市场就无人问津。

另外,新产品的的开发,一般需要资金投入较大,可回报周期却较长,一般要到新产品形成规模生产后,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因而要求新产品应具备良好的性价比,不是因产品的质量过高而将过多的成本强加给用户,而是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性能的前提下采用最低的成本去生产。新产品应低投入高产出,才能给企业和客户带来多赢的结果,才能拉动客户的大量消费,才能促使企业大规模生产。

新产品开发策略五:整合包装策略。

这里说的包装策划是系列性的,从产品的命名、包装设计、卖点提炼、荣誉申报、招商策略等。

首先是命名,中小企业一定要起一个朗朗上口,而且通俗易懂,紧扣产品特性的名字,易传播就会降低广告传播的频次,等于省下传播费用。比如说亿家能太阳能,就是让一亿家庭用上太阳能,多通俗易懂;比如斯达舒,就是这个到达就舒服;再比如欧派橱柜,欧式一派,高贵典雅的代表。

产品的外包装在终端就是无声的促销员。我们看看化妆品界的一匹黑马——可采眼贴膜。我们看到市面不管是普通化妆品还是功能性化妆品,只要是女性产品,大都采用亮丽的色彩,柔美的线条的设计风格,但可采一反常规,在白色调上用蓝色勾勒出一个女人的半边脸。就这样的反常规设计不管摆放在药店还是商超,却会非常显眼的跳入了爱美女士的眼帘,这不能不说是非常成功的一个独具匠心的设计。

新产品开发策略六:上市营销策略。

在解决定价问题的基础上,新产品上市营销方案需要完成竞争产品分析、分销渠道设计和促销计划的设计。

竞争产品的分析主要了解其价格、产品性能表现、优劣势,以便在促销员培训中使用;同时竞品的分析也需要了解竞品的营销策略,如定价风格、市场目标、促销活动的内容等方面,以便在制定新产品营销方案时做差异化或竞争力对比。

分销渠道的设计主要完成零售终端铺货率目标的设定。鉴于企业一般都有现成的分销渠道结构,因此在此阶段分销渠道的设计最核心的任务是设定渠道铺货率,做到细致则需要规定不同级别城市、不同市场类型、不同终端零售业态的铺货达成率。铺货率和市场占有率的线性关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成立。

促销活动的设计可以参考与借鉴竞品的操作手法,同时也可以通过消费者调查获得其对不同促销礼品的偏好。另外,如果要启动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如路演,则可以与专业的公司沟通,确定具体的促销活动实施方案。

新产品开发策略七:呼应政策策略。

新产品开发一定要关注国家政策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导向相结合。在当今的中国,有些行业与领域的发展和产品的消费,有着明显的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如果能争取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帮扶,对企业来说可谓如虎添翼。因此,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出千万不要忽略了国家的战略方针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积极响应政府指引的方向前行,我们更容易走出困境,走得更高更远。

第2篇

但是过去一年关于这款畅销车谈论最多的并不是销量,而是它即将服役期满,迎来继任者。为了继续利用桑塔纳的号召力,大众汽车和它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上海大众从2009年就开始筹备新桑塔纳的产品开发,并打算在其上市营销活动上一掷千金。

去年上任的大众中国新CEO约赫姆·海兹曼谈到桑塔纳时说,桑塔纳对大众与上汽集团的合作有着特别的意义,累计400万辆的销售记录是最佳证明,现在他们将“通过全新一代桑塔纳为这个与众不同的成功故事附上新篇章”。

能否取得跟以往一样的成功暂时还要打上一个问号。大众汽车和它在中国的合资公司首先得面对选择。彻底改造并重新定位桑塔纳是个冒险,成功了自不必说,最糟糕的情况有可能是新旧客户都不买账。

上一代桑塔纳销售时间跨度太大,这为重新设计它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容易想到的思路是,设计一款产品,既能保留上一代产品的痕迹,让原来那批消费者不至于感到太陌生,同时又能加入最新功能和设计语言,吸引到新顾客。

但这不太现实。

第一辆国产桑塔纳轿车诞生于1983年,其原型是德国大众汽车于1981年推出的第二代帕萨特,当年这款车型还在欧洲、巴西、西班牙、日本等地生产。如今,只有中国市场还在生产桑塔纳,而帕萨特已经发展到第七代。前者从一款中型轿车慢慢变成紧凑型低档车,给人留下外形方正的固定印象,而帕萨特体型则越来越大,造型现代,依然维持在标准中型车行列。在最新款帕萨特和桑塔纳之间几乎找不到任何共通之处了。实际上,在桑塔纳与任何一款现售车型之间都能看出明显的年代差距。

还有一种呼声是让桑塔纳就这么卖下去,毕竟它还有一大批忠实的顾客,每年能给上海大众带来20万辆上下的销售业绩—比一些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总销量还要高。这么做在短期内是可行的,但可能会让桑塔纳这个品牌彻底沦为过时技术的代名词。而且去年汽车公司在中国共推出了超过300款改款或全新产品,消费者的选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如果桑塔纳不能推陈出新,这个在中国销售了30年的车型品牌就将离个人用户越来越远,最终慢慢被遗忘。

上海大众选择让新桑塔纳彻底改头换面,从出租车、公务车及保守消费者座驾的定位转变为二三线城市年轻人的第一辆家庭轿车。

新桑塔纳是一个高度保密的项目,当上海大众的经销商在去年3月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款新车型时,新车开发工作已经秘密进行了将近3年时间。

2009年6月的一天,几位中国人来到捷克首都布拉格北部的Mlada小镇与大众汽车的官员见面。

这些来自上海大众的代表,此行是要把一个代号为Model A的产品开发项目导入中国。这个新车开发项目基于德国大众的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简称MQB),该平台可以提高整车零部件的共享比例,降低设计、制造成本。在当地,大众旗下的斯柯达汽车公司正基于Model A开发一款紧凑型的斯柯达Rapid三厢车;而在中国的长春市,大众的另一家中国合资公司一汽大众,一年前就开始利用Model A项目开发新捷达。

大众汽车同意在Model A上为中国市场开发新桑塔纳,其底盘、动力总成等关键技术由大众欧洲团队负责,外观、内饰以及本土优化由上海大众来做。

距离经销商第一次知道这件事又过了7个月,也就是2012年10月份,新桑塔纳在大众汽车总部德国沃尔夫斯堡全球首发,外界才第一次看到了它的真面目。

上海百联沪东销售总监谭宏珠向《第一财经周刊》回忆说,当他第一次看到新桑塔纳时,第一反应是:“改变太大了,和原来的桑塔纳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新桑塔纳整体设计简洁现代,没有夸张的线条和流线型元素,前脸延用了大众品牌的家族式设计,看起来像是缩小了一号的帕萨特。

与老款相比,新桑塔纳的车身长度缩短了7.3厘米,但轴距却比“普桑”拉长了5.5厘米,这意味着乘坐空间更大。时下主流车型采用的配置,如定速巡航、ESP、铝合金轮毂、车窗镀铬条等,在中高配的新桑塔纳上都可以找到。如果消费者愿意多花点钱,还能加上电加热真皮座椅、电动天窗等高级配置。

帮助上海大众策划新桑塔纳上市营销的上海钦选广告公司对新车进行了消费者调研,他们也得到了同样的反馈。“受访者‘不相信这是一台桑塔纳’。”钦选广告公司资深客户总监袁靖杰说。

让这款新车型沿用“桑塔纳”之名,也是上海大众考虑了很久才敲定的。之前大众汽车、上海大众以及广告商都是以“NF”来称呼这款车,NF是德语“继任者”的缩写。上海大众和广告商一起商讨了多种命名方案,他们分析了各种利弊,最终还是确定使用新桑塔纳的命名。

外界可能很难理解,一款技术过时,除了中国市场以外已难觅踪迹的车型为何对大众汽车和上海大众如此重要—大众旗下有超过200款车型,上海大众手中有长长的新车备选单。

但上海大众希望消费者能对新桑塔纳保有当年的信任和好感,不想放弃桑塔纳这个品牌资产。“难得有一款车能取得如此的成功,这是必须要利用的。塑造一个新品牌是多么难的一件事。”袁靖杰说。

2013年4月11日是桑塔纳进入中国30周年纪念日。这款老车型经历了中国的变革时代,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笔。

1980年代初,时任上海机电一局局长的蒋涛与当时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董事长饶斌参与了桑塔纳落户中国的谈判。当时选择合作对象有三个原则:车型先进,适合中国;能提供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帮助中国建设现代轿车工业;对中国零部件企业提供帮助,加快零部件国产化。蒋涛回忆说,日本汽车公司只卖商品,不卖技术,通用无法承诺在短时间内提高零部件国产化比例,只有大众既愿意提供最新技术,又可以投入资金。饶斌最后拍板决定引进桑塔纳—当时大众品牌中尺寸最大、最新的车型,并且是结构简单,相对容易制造。

即便如此,技术差距还是非常大,当时上海大众在改造的旧工厂中每天只能组装两辆桑塔纳,大众德国的一个车间每天至少能生产1000辆。担任上海大众第一任德方总经理的波斯特后来在他的回忆录《在上海的1000天》中写到:“有那么一刻我停止呼吸,目不转睛盯着眼前这些落伍的厂房,脑子一片空白,难道这些遍地尘土的简棚陋屋竟是一家汽车制造厂 ?就是在这种地方,大众要和中国人一起制造汽车。”一批中国零部件企业也是跟着桑塔纳和大众派来的技术专家,进行了几年技术升级才达到要求。

消费者与桑塔纳的情感联系在于,它与改革和社会变迁息息相关。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人们热衷于追求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到了1990年代小轿车开始走入寻常人的家庭。那时买车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很多人坐过的第一辆轿车是桑塔纳。

中国市场对桑塔纳的迫切需求令大众感到吃惊。那时一辆桑塔纳的售价将近17万元,加上税费总价超过22万。它的主要客户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1995年,桑塔纳的总销量中只有5%卖给了私人客户。

1990年代初,当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宁斌进入上海市机电设备总公司汽车公司从事销售工作时,每天拿着批条前来购买桑塔纳的人络绎不绝,许多外地的客户不惜在公司连续蹲守好多天就是为了提早拿到车。当时,桑塔纳已经上市好几年了,但仍一车难求,“说得夸张一点,当时一辆桑塔纳就算少了一个转向灯,甚至少了一个轮胎,也会被人抢着买走,”现为上海百联汽车总经理的宁斌对《第一财经周刊》回忆说,“那时坐等客户上门,一年可以销售五六千辆。”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That Used to Be Us一书中这样形容中国经济的蒸蒸日上: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就像一瓶一直被摇动的香槟,现在你打开瓶塞,它喷涌而出。中国汽车市场在过去20年中也是如此。

2000年前后,中国私人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桑塔纳的销量结构慢慢地发生了变化,那一年,桑塔纳售出19万辆,其中私人车主占到30%。到了2002年,私人购车比例首次超过公务购车,占到60%。

重新挖掘这一段历史不仅有助于宣传新桑塔纳,对于大众品牌也是一次整体传播。换句话说,即便没有推出新车型,这仍然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宣传热点。

去年下半年,由贾樟柯导演的电视广告影片“再见,桑塔纳”开始在电视上播出。影片中出现了霹雳舞、英语九百句等怀旧元素,有股市、中国足球“黑色三分钟”这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也有父母开着桑塔纳送孩子入学的温馨场景。

早在2011年初,上海大众市场部就与广告公司一起筹划新桑塔纳的营销方案,目标是唤起人们对桑塔纳的回忆,为新桑塔纳上市预热。

“新桑塔纳的整个广告活动分三波进行,几乎每一波的广告花费都差不多是一个新车上市的全部广告金额,”袁靖杰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连上海大众的人都说,从来没有为一款车型预热花费这么大力气”。不过袁没有透露营销预算的总额。

第一波宣传的定位是“回顾”,目的是重新燃起人们对桑塔纳的回忆。袁说,每个人对桑塔纳的记忆都不一样,都是一些零碎的点,我们想把这些不同点整合起来,让人们对桑塔纳品牌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他们找到了多位自1983年以来具有代表性、反映时代变迁的人物,如运动员朱建华、歌手张明敏、棋手聂卫平、足球教练徐根宝、导演贾樟柯等等,通过和这些人交谈,然后以给这些名人写明信片的形式“真情明信片”系列平面广告。

第二波的广告主题是“回归”,为强调德系血统,全新桑塔纳在大众汽车总部德国沃尔夫斯堡全球首发。此后为配合该轮宣传,10辆新桑塔纳从沃尔夫斯堡出发,横跨1.95万公里,穿越欧亚14国,最终于45天后抵达北京举行上市仪式。在新桑塔纳于去年底上市之后,第三波广告主题也随之切换为“上市”,广告主题是“真实被唤醒,一切善与美都将复兴”。

不过,要将好感度转化成实际的购买行为还得下一番功夫。

目前这些手段似乎是奏效的。《第一财经周刊》从上海百联沪东获悉,这款新车上市前每个销售顾问都接到了预订,共有50多辆。上个月,他们已交付了30多辆新车,目前店内已无现车可卖,现在预订的话要3个月后才能提车。

不过搜狐汽车频道的数据显示,1月份新桑塔纳的销量为8007辆,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新桑塔纳的供不应求或许与上海大众的排产量较少有关。新桑塔纳在上海大众仪征工厂生产,这里同时还生产新款Polo和两款斯柯达的车型。

在消费者对新桑塔纳的新鲜期过去之后,上海大众还得想办法,让消费者对这款车型本身产生真正的兴趣。

新桑塔纳有1.4L和1.6L排量共8款车型,定价8.49万元至12.38万元。高配版的车型不逊于任何一个竞争对手,但售价十万元以内的低配车型用料比较节省,如内饰大量使用硬质塑料,后视镜只能手动调节,没有遥控钥匙这些不便之处恐怕会削弱对价格敏感型客户的吸引力。

在上海市区的一家上海大众4S店,一位正在看车的男性顾客认为,以新桑塔纳的价位,还不如买一汽大众的新宝来合算。如果能够再便宜1万元到2万元,就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降价恐怕不现实。新桑塔纳的价格和车身尺寸介于上海大众的另外两款车型Polo和朗逸之间,它不能轻易降价促销,否则会给Polo带来压力。一位销售顾问对《第一财经周刊》说,新桑塔纳的定位有点尴尬,女性客户看了新桑塔纳和Polo之后,改选Polo的比较多,现在Polo在促销,最大优惠幅度1.2万元。而男性客户大多会改选朗逸,因为朗逸的空间更大,仅比新桑塔纳多了1万元。

第3篇

一、以中央精神为指导,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一)落实政策,提振信心。认真宣传贯彻中央作出的“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认真宣传贯彻省委、省政府今年“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和各项政策措施,以及夏宝龙省长在全省改善发展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统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认识,提振发展信心。

(二)营造氛围,提振信心。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加强正面宣传、正面引导和激励,全方位报道好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诚信经营的好做法、好成效,大力宣传银企合作、共渡难关、振奋精神、再创辉煌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宣传,引导企业从他人的成功经验、有效举措中汲取力量、增强共识,引导资本、资源和人才更多地投向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提振企业家的精气神,营造我市工业经济逆势求进的良好氛围。

(三)联企结对,提振信心。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联千企、强化服务促发展”联系服务企业活动,结对1000家企业,做到“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通过当好“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分解落实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真正树立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理念,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全市上下促企业发展的心更齐,劲更足,力更大。

二、以转型升级为主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一)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市四大新兴产业“十二五”倍增发展实施意见》,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新特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增加值占比提高到25%以上。引导新兴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全力打造经济开发区玻璃纤维集聚区和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临杭经济区特种新型纤维集聚区、机械制造集聚区和光伏产业集聚区、濮院针织产业园高新技术区、乌镇高效节能照明产业集聚区等新兴产业发展区块。建立分行业培育推进体系,加大培育力度,争取新特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机械制造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35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25亿元。

(二)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化纤、毛衫、皮草、服装等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鼓励行业优势特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等手段,有效整合产业链环节,增强核心竞争力,确立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建立淘汰落后产能财政专项资金,排出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年内淘汰直径3米以下的水泥磨机,推进印染、制革和化工等行业专项整治;鼓励企业将产业层次低、污染重、能耗大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腾出空间。

(三)加快发展生产业。制定加快工业领域生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引导生产业向集聚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加快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开展生产业集聚区创建活动,培育发展一批以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创意产业、产业物流、总部经济为主要业态,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生产企业。鼓励生产企业为制造业提供前端研发设计、中端物流管理、营销售后服务等,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内生发展,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

三、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一批技术先进、成长性好、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重点抓好桐昆集团恒通三期和四期差别化纤维、新凤鸣集团中维、中盈低碳环保纤维和华能热电联产等115项左右的重点工业项目,促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优势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119亿元。围绕调整优化存量、促进产业升级,实施一批零增地工业投资项目,缓解土地制约,增加亩均产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按照“储备一批、前期一批、开工一批”的要求,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注重项目的包装与整合,积极争取上级土地、资金等支持。树立和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集中力量抓项目推进;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等制度,力争重点项目开工率超过90%、竣工率达到50%,切实增强有效投入。

(二)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内资与外资并重,强化对产业层次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央企国资、上市企业和知名民企的招商力度,以在外浙商为主体,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全面实施以鼓励和吸引在外浙商回乡投资创业为主要内容的“浙商回归工程”,积极引导浙商来桐创业,增强招商选资实效。突出招商重点,集聚招商资源,以五大平台和主城区为招商主阵地,把引资重点放在能带动形成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上来,不断提高引资质量。发挥与沪杭同城效应,有效承接大都市产业转移和协作配套。进一步理顺招商机制,推行招商选资差异化考核。力争引进市外内资53亿元,其中工业领域引进市外内资29.15亿元。

四、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一)加快技术创新。实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在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改造、新技术推广、新装备应用工作力度。重视创新主体的培育和创新项目的扶持,完成科技创业园区主体工程建设,筹建国家级毛针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增强毛衫、皮草、新能源等产业创新平台服务功能,新增省级科技研发中心2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家。

(二)注重管理创新。鼓励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及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加强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大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提升应对挑战与把握机遇的能力;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培育一批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争创省精细化管理示范企业。加快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个、著名商标2件。

(三)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抓住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等重点环节,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物流、营销、能源、人力资源等环节的应用,提高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智能化水平。鼓励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引进计算机集成设计、协同制造、网络化管理等先进制造模式,提升企业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五、以平台建设为载体,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一)做大做强发展平台。按照“定位明确、空间拓展、配套完善、统筹协调”的思路,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注重布局优化和特色培育,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发挥产业平台承载项目、促进集聚的龙头和主战场作用,力争年内五大平台产出率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5%以上、新兴产业占新落户项目的70%以上。加快经济开发区四期新能源产业园、临杭经济区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区等建设,力争崇福皮毛产业集群列入省转型升级示范区,五大平成基础设施投入6亿元。集约发展其他镇街道产业园区,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二)培育壮大实业主体。扎实推进“百企千亿工程”和“百家成长工程”,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和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一批规模效益好和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一批拥有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使其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鼓励企业兼并、联合、重组、上市,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做大做强做久企业。坚持育大促中扶小,通过加大财税扶持力度、领导挂钩、排名升位,促使一批专精特新、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力争新增规模企业100家、亿元企业13家。

六、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提升节约集约水平

(一)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准入制度,加强节能评估与审查;落实能源“双控”机制,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一票否决制、问责制。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确保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到95%以上。加强化纤、印染、建材等重点企业的用能分析和监管,开展行业能效对标活动,提高行业用能水平。加快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集中供热范围。控制“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项目,有序淘汰高能耗设备,有效应用清洁能源。强化能源统计、计量、监测等基础工作,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

(二)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按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理念,抓住资源开发、资源消耗、废弃物处理、资源再生利用等环节,鼓励进行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区域工业生态化改造,努力打造一批用地集约、节能环保、技术领先、效益突出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工业示范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强化印染、化工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加强绿色企业等创建工作,力争新增5家以上清洁生产企业。

七、以破解瓶颈制约为目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一)破解要素制约。面对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电力等“瓶颈”问题,要进一步加大破解力度。在土地资源方面,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通过大项目、大工程争取点供指标,大力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3000亩,全年新增建设用地3000亩以上;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挖掘存量,开展闲置用地清理工作,加大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促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通过开展“退低进高”、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争腾退低效用地1000亩左右,盘活存量土地2000亩。在资金方面,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探索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上市融资工作,今年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在环境容量方面,一方面积极向上沟通争取,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腾出低效企业环境容量,做到有保有压,确保大项目、大工程顺利实施。在用电方面,加大电网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有序用电管理,制定科学合理有序用电方案,继续采取线长制、技术负控等有效的管理办法,努力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第4篇

做大做强“4+X”产业。落实“工业提升36条”和“保稳促调12条”政策,制定实施“4+X”重点培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集聚资源要素重点扶持“4+X”产业,精心培育主导产品,不断壮大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努力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机电产业要突出抓好110千伏以上电压开关、变压器技改及配件模具生产项目;电光源产业要突出引进高档次整灯及配件系列项目;木业加工产业要突出发展木门、家具等高附加值产品,支持门业协会牵头制定木门行业标准,打响“中国木门之都”品牌;消防器材产业要突出抓好中高档次的灭火器及救生设备项目;重视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做大“X”产业。同时,要巩固提升建材、化工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羽毛球等优势特色产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20亿元、增长25%以上,其中“4+X”产业总产值175亿元、增长30%以上。

切实增强科技支撑。深入推进省科技强市创建,制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意见,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和产业服务信息化平台;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对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火炬计划等科研项目,加快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组织开展“百名专家教授对接百家企业”活动,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借助增值税转型改革良机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0个、专利授权量达150件,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引导支持企业创牌。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年活动,完善检测检验服务平台和质量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参与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省地方标准制订;引导支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和品牌申报认证,踊跃参加各种展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力争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浙江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各2个。深入实施“811”环保新三年行动方案,完成江东区印花浆行业污染等专项整治工作,建设开发区江东区排污管网与污水处理厂接线等一批功能配套工程;推行新建工业项目能评制度,实施重点企业节能行动计划,推广清洁生产试点和绿色企业审核,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全力帮扶企业渡难关。全面落实国家、省以及我市“保稳促调12条”等各类扶工惠企政策。高度重视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三服务”活动,加强现场办公协调,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建立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关注企业生产、融资、投资等方面变化,加强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的研判,做到早发现早防范。引导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抓质量拓市场,强管理练内功,努力降成本增效益。继续搭建劳务交流平台,大力引进各类人才,着力缓解企业用工难;依托“*大讲堂”等平台,鼓励企业家积极参加学习培训,着力提升企业经营团队素质,挖掘发展潜力,激发创业活力。狠抓产业领军企业培育,鼓励企业通过合作联合、收购兼并等途径提升竞争实力;继续推进江变、恒亮、红火等企业上市工作。力争全市新增规模企业35家、亿元企业3家以上。

二、以打造旅游胜地为目标,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亮点

做特做强休闲旅游业。围绕江郎山—清漾、廿八都古镇—浮盖山、仙霞关—戴笠秘宅三大核心景区,全面推进旅游“十百千”工程,完善推出“二日游”精品线路。完成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一期并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中国良种马(浙江)繁育基地、清漾一期后续工程等建设,争创省旅游经济强市。扎实抓好江郎山“申遗”拆迁安置及景区环境整治,力争江郎山丹霞地貌获得世界遗产大会提名。探索完善乡村旅游开发机制,重点发展清漾、和睦、碗窑等“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加强酒店餐饮业的行业管理,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深化星级酒店创建,着力提高旅游接待水平。整合现有节会,精心筹办毛氏文化节系列活动;加大旅游营销推介力度,加强与周边的黄山、武夷山、三清山、婺源等景区协作,通过央视等新闻媒体扩大宣传,打响“千年古道·锦绣*”旅游主题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232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13.6亿元,均增长15%以上。

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综合物流基地,按照“突出重点、集聚发展”原则,规划建设*综合物流中心、浙西农业综合物流中心,启动实施浙江驰骋物流基地二期工程。谋划建设特色专业市场,整顿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改造提升农贸城等现有市场,加快装饰材料综合市场建设进度,推出汽车综合市场等项目招商。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整合现有货运企业和营运车辆等资源,引导企业服务外包,积极支持有实力、有意向的公司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市外物流企业的引进力度,推动物流业向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稳步提升商贸商务业。认真实施商贸商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城区中心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争取建成时代广场、城北大型超市、西市街菜市场,规范提升江滨路特色餐饮一条街、解放南路五金一条街、鹿溪路商业街。推进城乡现代流通网建设,加快千镇连锁超市工程扩面提质,年内新增行政村连锁便利店50家以上,覆盖率超80%。大力发展商务新型业态,积极培育生产业,尤其要依托中山路金融、劳务、科技信息一条街服务职能集中的优势,推进中介机构发展,提升综合服务水平。落实外向型经济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开展加工贸易,力争进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

三、以构筑山水家园为方向,努力增创城乡发展新优势

加快完善城市宜居功能。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手编制城南片控制性详规、市域给排水和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开展城市建筑风格和色彩专题研究,完成市心街传统风貌区等修建性详规编制,做好城北入城口迎宾文化、*大桥节点船帮文化等方案。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加快建设达岭溪二期、住宅小区等绿化项目,新增城区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扎实推进城北入城口精品景观带、须江公园、周家青广场等文化融入项目,启动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做好黄陈、天余拆迁安置小区设施配套,建设迎宾西路、西山路等城市道路。完善城市拆迁和市区土地统分经营机制,成立城市建设拆迁指挥部,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规范拆迁程序和拆迁行为,加快推进老城区成片拆迁改造;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全面落实“房地产17条”,稳健发展房地产业。加大城市营销策划力度,深入推广CIS城市品牌形象标识,探索施行亮化设施维护市场化运作模式,着力抓好城区路灯节能改造和楼道亮化工程,继续开展摊点占道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壮大提升食用菌、蜜蜂、茶叶、果蔬、畜禽等高效农业产业,扎实推进科技服务林改试点和“万亩千元”油茶示范工程,力争栽培食用菌3.5亿袋,发展山地蔬菜3.5万亩、茶叶2500亩、优质果园4000亩,改造竹林、油茶基地1万亩;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推广温氏“公司+农户”养鸡、蜂业“合作社(公司)+蜂农”生产经营等模式;健全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争创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和下山脱贫工程,力争全市低收入农户数量减少20%,完成异地搬迁2000人以上。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加快“三农”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贺村、峡口省级中心镇的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改革水管体制,探索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和宅基地整理推进模式,完善农户小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机制,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重点镇、村建设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五项工程”,广泛开展农村洁化、绿化运动,大力推广生猪“零排放”养殖技术,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抓好72个省级整治村和17个省级污水处理村建设,完成40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新增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50个以上,争创衢州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14个;加强“空心村”治理,探索引导自然村撤并,促进人口向中心镇、村集聚;推进殡葬改革,规范墓葬秩序。

加快提高城乡设施共享水平。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动工兴建205国道*段贺村立交,争取46省道江贺段外移工程建成通车,加快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深入开展农村道路整治和文明公路创建。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启动110千伏虎山变、淤头变工程建设,完成35千伏石门、蔡家等变电所主变增容改造。加快实施长台、大桥等11个乡镇农民饮用水工程,全面完成312个行政村的广播并网。继续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千库保安、农业综合开发、防汛防旱、森林消防、地质灾害防御、动植物防疫等工作。

四、以推进项目和招商为抓手,着力增强区域发展新活力

狠抓项目建设。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大考核激励力度,组建重大项目专门班子,做好项目包装,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力求有更多项目进入省、国家项目盘子,重点抓好杭(州)长(沙)客运专线、丽(水)江(山)上(饶)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安排“四大百亿”工程62项,总投资65.6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8.04亿元,其中,百亿工业产业化项目30项,百亿基础网络项目9个,百亿产业提升项目14个,百亿惠民安康项目9个;同时年内继续安排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坚持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督查通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增强要素支撑,抓好项目管理,着力提高项目开建率、投资到位率,突出抓好中鑫毛纺、欧派门业、迪奥汽配等22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固定资产投资超82亿元。

狠抓招商选资。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第一工程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和机制,整合招商力量和资源,以更专业化的手段抓招商,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到资金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产业招商上,要深入实施产业招商意见,发挥产业招商组、组合招商组和产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重点围绕“4+X”产业,突出抓好产业配套及生产业项目招商,力争“4+X”产业招商实到资金突破13亿元。中介招商上,要大力宣传中介招商办法,广泛聘请社会中介招商员,积极调动社会中介机构、自然人的招商积极性,扩大招商信息源,广开招商门路,力争中介招商引进大项目实现“零”突破。区域招商上,要突出杭州、宁波、温州、昆山、东莞等重点区域,派驻专职招商组,强化定点招商,推进合适产业向我市转移。外资招商上,要坚持以外引外、以商引商、以企引企,支持企业境外合作伙伴来江投资兴业;鼓励优势企业推出优质项目,实行外资嫁接招商。

狠抓要素保障。资金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主渠道作用,利用市金融服务中心、担保中心做大融资平台,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等途径,进一步扩大贷款规模;积极支持商业银行在江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引进异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创建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民间担保机构,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土地方面,要深入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力争完成土地整理7000亩、建设用地复垦1500亩,切实增加有效耕地;鼓励争列省以上重点项目,努力争取带帽用地指标;在规模企业中开展单位用地产值、财政贡献度评比,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土地利用专项整治,依法依规盘活废弃、闲置土地,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的查处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推进土地规范有序、节约集约利用。

五、以改善民生民利为重点,致力构建和谐新*

积极扩大就业再就业。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实施再就业援助,完善就业服务和培训网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和公益性就业岗位,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450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00人,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0人。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争全年培训1.8万人,其中技能培训5000人、转移就业3000人。

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加大“五费合征”征缴清欠力度,严格执行被征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政策,对困难群体实施分类救助,加快发展慈善、红十字事业,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着力构筑多方联动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住房保障,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350户,新建廉租房50套。启动农村广播电视低保工程,免费为覆盖区低保户安装有线电视。继续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35个。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启动实施教育“新四项工程”,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将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提高到350元、550元,中小学爱心营养午餐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350元。动工建设城南中学,完成城北中学、滨江高中、淤头小学等项目建设,新建校舍8.5万平方米;撤并丰足初中和赵家初中,完成*片区学校布局调整。实施幼儿教育提升工程,推动民办幼儿园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做强职业教育,支持*中专创建国家高水平示范性学校;高度重视特殊教育,迁建培智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民办学校平稳运行。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教育和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着力保障公共卫生。启动创建省卫生强市,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做强市级医院,做优民营医院,做精专科医院,争取公共卫生中心投用,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5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认真开展参保农民、参保城镇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健康体检,深化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和母婴健康工程。加快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保障药械质量安全。继续加强血吸虫病、艾滋病、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

繁荣发展文体等事业。深入开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第五届政府文艺奖评选;举办欢乐元宵、建国60周年、机关干部运动会等系列文体活动;做好城市规划展览馆和博物馆布展,建设3个乡镇标准文化站,创建4个省级文化示范村和衢州市特色文化村(社区)。继续开展送电影、送戏、送图书、送文体器材下乡活动。同时,要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切实抓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加强城乡社区和民间组织建设,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青少年事业,认真做好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气象、通信、邮政、档案、机关事务、工会等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深化“平安*”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强化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完善落实“多员合一”协管机制,推进农村公共安全网络建设,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全面整顿规范“十小”行业。高度关注燃油税费改革对运输行业的影响。深化“信用*”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民间融资监控,严厉打击金融违法案件。完善救灾应急预案,提高减灾救灾能力。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认真做好工作,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以优化服务为核心,全力促进政府形象新提升

切实强化责任。要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两会”精神,迅速分解、细化、量化已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抓紧制订具体实施的计划方案,把工作落实到岗到人,确保人人有责任、个个挑担子,力求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快速行动。切实增强“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出手要快、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快速反应,立即行动,狠抓落实,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如期保质完成各项任务。要加强督查。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切实加强政务督查,强化绩效管理,对重点工作、重要事项,市政府将加大交办、督办力度,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的单位必须作书面说明,对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完成的要进行通报批评,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工作落到实处。

全面优化服务。要转变作风。继续深化招商引资年、项目攻坚年活动,坚持机关干部蹲点调研、结对帮扶等制度,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深入企业听难题、问计策、谋项目、帮协调,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要创新举措。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制度、管理创新,善于沟通、疏通、变通,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破解难题,做到遇到矛盾不上交、碰到问题不迁就、遭遇困难不回避、面对责任不推诿,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或创造条件解决。要高效服务。深化政务公开,设立企业服务110和金融服务110,推广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办事环节,优化工作流程,最大限度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着重抓好“扩权强县”规定的落实和推进以“两集中、两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服务中心“扩容提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