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7 02:19: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圣诞节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题国外礼仪介绍(一)圣诞庆祝活动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西方国家圣诞节的种种庆祝活动,联系中国春节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开阔眼界,操练口语的目的。
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录音机、图片、自制投影片、圣诞小礼物
教学步骤:
Step1Freetalk
Talkabouttheweather,theconversationmaybeginlikethis:
A:Whatalovelyday,isntit?
B:Yes.Buttheradiosaysitllgetcloudysoon.
A:Well,Ireallydontlikecloudymeather,whataboutyou?
B:Notatall.
A:……
Step2Presentation
Askoneofthestudentsthefollowingquestion:
⑴Whatdayisittoday?
⑵Whichmonthisit?
⑶Whichisthelastmonthoftheyear?
⑷Doyouknowwhichisthemostpopularfestivalinthismonthinmostwesterncountries?
Step3BriefIntroduction
TellthestudentssomethingaboutChristmasDay.
ChristmasDay,whichcomesonDecember25th,isusuallysaidtobethebirthdayofJeansChrist.(耶稣基督)Alotofchildrenlikethisfestival,becauseFatherChristmaswillcomeonChristmasEve.Heisakind-heartedman,andoftendressupinaredcoat.Helandsontopofthehouseandclimbsdownthechimneyintothehouse,helikesgivingchildrenmanygifts.Usuallyheputthesegoodthingsinastocking,soeverychildputstheirstockingontheendofthebedbeforetheygotosleeponChristmasEve.
Step4LookandSay
Lookattheflashcardsandsaysomethingaboutthem.
Step5Discussion
DiscusswhatpeopleinwesterncountriesdoonChristmasDay.
Theanswersmaybelikethefollowing:
⑴Childrenwakeupearly,theycantwaittoopentheirpresents.
⑵Theysay"MerryChristmas"toeachotheronthatday.
⑶Theygiveeachotherpresents.
Step6AskandAnswer
⑴WhenisChristmasDay?
(OnDec.25)
⑵PeopleinwhichcountrycelebrateChristmasDay?Givesomeexamples.
(PeopleinEngland,Canada,theU.S.A.,France,...)
⑶WhatsFatherChristmasLike?
(Hedressesupinaredcoat,sittinginthesleighdrawingbyadeer,...)
Step7Singandplay
ListentosomebeautifulChristmassongsandmusic,iftheylike,singwiththem,handoutsomeChristmasgift.
Step8Discussion
DiscusswhatdoChinesepeopledoonSpringFestival?
Theymayfindtheseimportantpoints:
⑴Chinesepeopleusuallyhaveabigfamilydinner.
⑵Theyplaycrakers,fireworks.
⑶Childrenmayreceiveredbagswithmoney.
⑷Theyvisittheirfriends.
一、忽略学生认知,“情境”无法实施
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常常会忽视这一点,常常按照自己的教案牵着学生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精心创设的一个情境放到课堂上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案例一:这是一节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主题的英语课,这节课以渗透跨文化意识为主要目标,在描述了春节和圣诞节的时间后,屏幕上出现了一些春节的图片和下列句子: At Spring Festival,we can see…we eat…we buy…we visit…we play…we wear…we give…教师的意图是请学生先自由地说说春节的习俗,但是学生看着这些文字,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于是教师只好自圆其说地讲了几句,把话题匆匆地引到了春节和圣诞节的食物的比较上。在后面的讨论中,课堂气氛一直很沉闷,因为学生能表达的东西很少,整节课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说,成了一言堂。
反思:在这节课中,教师本来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几个相关动词来引发学生对春节的描述,然后分吃、穿、玩、购物等几个方面来比较春节和圣诞节的异同。这里要肯定的是,教师试图通过开放式的讨论来展开教学内容,希望将学习的自交给学生,这是很好的一种设想。但是学生只对“see、eat、play”这三个动词比较熟悉,对其余几个动词的运用并不熟悉。同时,学生所掌握的有关春节的物品的词汇很少,教师也没有提供可供参考的词汇。分析其中的原因,原来是只关注了教材和教法,却忽略了对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的估计和分析。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如果脱离了对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的正确判断,那就无法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之前对学生情况的估计是错误的,这样的错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过分依赖多媒体,“情境”喧宾夺主
案例二:一位教师在教学shopping场景时,让学生观看小熊购物的场景动画,学生特别感兴趣,不时地爆发出开心的笑声,气氛活跃。最后在讲解时,他们都嘻嘻哈哈地模仿小熊的动作,教师费了好大劲才让课堂勉强安静下来。
反思:课例中的教师为了设计“shopping ”的场景,制作了一段精美的动画,结果反而扰乱了课堂纪律,真的是得不偿失。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它不在于刻意制造些什么,更不在于额外添加些什么,而是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学会了什么。
修改后的案例:全班四个大组就是四个商店:水果店、宠物店、服装店、文具店。每组留一个组长做售货员,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其他组购买礼物,要求用上课件出示的句型: What’s this /that?It’s a/an…How much is it?It’s…yuan.学生活动后,统计购买物品的数量,并对购买礼物最多的小组表示祝贺。每个学生都有购物的经验,让他们在情境中亲自深入角色,自由运用,理解会更加深刻,简单却不失有效。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年龄等原因,在课堂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重要的,但是“生动有趣”并不等于“有效”,情境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情境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知识化。有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为了追求课堂的华丽,存在滥用课件的现象,课件没有用在关键处,甚至用多媒体代替了学生们的亲身体验,从而导致了创设的情境无效。其实,教师的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体态也可以创设情境,教学就如平常生活,简单有效才是真。
三、过分追求形式化,“情境”毫无价值
案例三:在新授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时,有位教师为了创设情境,在黑板上贴了很多图片,有四季特征的风景图,还有人们的生活图,吸引了不少学生的视线。然后开始教学了……教学按部就班,学生的思维就定格在教师设定的画面。
反思:这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虽然注重了形式与情趣,却忽视了教学内容,完全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也使教学被套上烦琐却无用的枷锁。因而,尽管学生很投入地参与了,但这个情境却局限了学生的思维。
修改后的案例:①多媒体呈现一年四季的图片,学习生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②讨论四季的天气特征及人们的活动。③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了解周围同学最喜欢的季节。
这节课所教的内容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完全没有必要创设情境,直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有许多教师在英语课的教学中往往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这样的情境只是追求形式,往往是无效的。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一个情境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则该情境也就成了课堂的装饰或摆设。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产生厌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跑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我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自在黑板上罗列key words或灌输式教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方法。
一、真实情景法
英语作为人类交际工具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因此,就要求教师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语言交流中,不断巩固、更正、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在教学《新视野大学英语》Unit Six “Christmas Traditions”这一课时,我把教学内容安排在圣诞节前两天进行教学,精心准备好圣诞树,提前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做的小礼物,上课前让学生亲自把礼物挂在圣诞树上,并渗透有关圣诞节的语言及文化(Merry Christmas,Santa,Christmas tree,Jingle bells,gifts)然后教学生唱有关歌曲,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或相互问好,最后再让学生学习有关知识。课文讲完后,再让他们了解中西方国家的其它假日并作以对比。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二、竞赛法
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很强,通过竞赛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例如,在教学《新视野大学英语》Unit Three “Wealth,Success or Love?”这一课时,可设计如下任务:a.让学生写出三个英语单词,词性不限,然后互相交换。b.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根据这三个单词编写一个小对话。c.表演对话并评出哪组的对话最好,予以口头奖励。这不仅调动了好学生的积极性,还让那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三、分角色扮演法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我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本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理解课文。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例如,在教学《新视野大学英语》Unit Three “Wealth,Success or Love?”这一课时,课文中有女士、女士的丈夫、女士的儿媳妇,还有三个年长的智者,分别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们都积极参加。通过朗读和表演学生可以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增加对课文的理解。还有课本中的一些对话、课文也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如教“Silly Mr.Smith”时,让学生事先准备舞会道具,我准备一些舞曲。教完课文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舞会的一段场景,讲解一些西方国家参加舞会的常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辩论法
每次上完课我都会给学生一个话题让他们自己找一些材料,第二次上课时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这个话题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观点,进行辩论,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的正确认识,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引进课堂,这无疑是改进教学手段一种突破性的尝试,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必然会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多媒体外语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课堂的方式和结构,使现代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可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这种方式突破了教学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方便、快捷。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s of Task-based Approach, and it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ly apply Task-based Approach 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its effect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应用;影响
Key words: Task-based Approach;college English teaching;application;effec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245-02
1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概况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的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即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语言的习得,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威莉斯(Willis,1996)在《任务型学习的框架》一书中提出了组织任务型教学的三段模式:前期任务(pre-task)、执行任务(while-task)和后期任务(post-task)。在“前期任务”阶段,教师导入任务和界定话题,学生参与上网查资料、看影像、听录音、讨论等活动,获得和任务相关的语言输入;在“执行任务”阶段,学生需要通过组织、协调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由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在“后期任务”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完成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达到记忆和巩固的目的。也就是说,传统教学是教师先指导,学生跟着做。任务型教学是学生先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是教师帮助指导分析,从中去认识语言,运用语言,拓展语言。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PPP教学法,即:presentation(介绍)—practice(操练)—production(产出),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挫伤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笔者试图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教师通过设置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语言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既能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均设有艺术类专业,高校艺术类学生是一个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特殊群体。我国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2.1 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在大学英语学习方面,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弱势十分明显:①英语学习基础薄弱:大部分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尤其是英语。相当一部分学生几乎没有掌握最基本的英语发音、词汇及语法基础。②英语学习兴趣淡薄:艺术类学生比较重视艺术专业的学习,艺术特长的培养,加之英语基础较差,他们对英语学习几乎没有任何兴趣。③英语学习动力不足:各高等院校对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普遍较低,艺术类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对外语的要求相对较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动力就是通过学期考试。
虽然艺术类学生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有着致命的弱点,在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方面,他们体现着自身鲜明的优点:①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艺术类学生大多形象思维能力强,善于思考,想象力丰富,具有其他专业学生所欠缺的创新精神。②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色彩:艺术类学生大多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在他们眼里,艺术是美好的,人生是多彩的,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③思想活跃,实践活动能力较强:由于其专业特点,艺术类学生的独立意识强,社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较强。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学校和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
2.2 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任教的学校艺术类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此教材以动机为先导,以兴趣为动力,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能力,十分适合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笔者所带艺术类学生专业分别为动画和艺术设计。
下面将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五单元为例,阐述任务型教学法在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应用。此过程将包括两轮任务型教学法的使用。
2.2.1 话题讨论中第一轮任务型教学法的使用
①前期任务(pre-task)阶段。本单元主题为西方传统节日,两篇文章分别涉及到万圣节和圣诞节。在进入本单元授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4-6人)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万圣节和圣诞节的节日来源及庆祝方式等,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交出各组的作品。另外,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E.T(外星人),A Cinderella Story(灰姑娘的玻璃手机),Home Alone(小鬼当家)等英文电影,从中了解关于万圣节及圣诞节的相关文化知识。
设计思路: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淡薄,文化底蕴较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西方文化;通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发挥其艺术特长,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实践活动能力。教师要求学生课后观看的电影能够直观地反映西方文化,电影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清晰健康,学生可以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培养英语语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②执行任务(while-task)阶段。在进入课文内容讲解之前,教师要求每组选派一名组员(每次选派不同的组员,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机会)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用简单的英语向全班展示准备好的材料。
设计思路: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参与课堂活动,但活动内容不能太难,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既简单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强化英语交际能力,且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后期任务(post-task)阶段。在学生做完作品展示后,教师适时点评(针对艺术类学生,教师要注意方法和技巧,既要指出问题,又不能磋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指出有待完善、提高的方面。
设计思路: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教师应帮助学生将其自学获得的知识清晰化、系统化。学生在通过自主收集材料过程中及话题讨论后,对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及语言表达已比较熟悉,有助于下一轮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
2.2.2 课文学习中第二轮任务型教学法的使用
1)前期任务(pre-task)阶段。在讲解课文之前,教师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出问题的答案。
Questions:
①What happened to the author on a rainy spring day?
②What happened to the author on Christmas Eve?
③What was the miracle the author experienced and what effects did it have on the author?
设计思路:学生在话题讨论环节中对圣诞节的了解有助于其阅读和理解课文,教师就课文提出几个简单的概括性问题能够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英语语言的组织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2)执行任务(while-task)阶段。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借助于电子教案及视频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文内容讨论,大胆用简单的英语回答关于课文内容及英语语法词汇方面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及学生的积极配合下,课文内容逐渐清晰显现在学生面前。
设计思路: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不可能独立完成课文内容理解过程,而需要在包含图文声像的多媒体课件刺激下,教师的细心耐心讲解及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下,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多媒体课件可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起着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3)后期任务(post-task)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其对文章的总体理解,认真完成分配给本组的课后练习,在班里给其他同学讲解练习,教师适时作出评价。
设计思路:通过对课文的详细讲解,学生可以基本了解课文的基本知识,通过小组共同完成课后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语法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学生讲解课后练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学的影响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在于教学活动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综合技能。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一定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Willis, J.A.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London:Longman.1996.
[2]魏永红.任务型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6-58.
[3]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2-76.
[4]郭浩儒.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99-123.
关键词:创设情境;信息技术工具;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3/15-0111-04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文化交流的国际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英语也由此成为重要的国际交流工具之一。所以,加强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仍难以适应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一是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学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学生没有表现、参与的机会,使英语的学习与实践应用脱轨,听力训练与口语训练分离。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影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结合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我们提出了《创设多彩情境,实施愉快教学》的研究。
课题的提出紧密结合了英语学科的学习特点,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外语的学习,相应的语言环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强化语言特定环境下的应用方式方法,这就需要有效的语言运用的训练,而不是死记硬背所能够达到的。创设活动化、实践化的具体情境,能够使英语知识的学习得到及时的运用,达到听力与口语的训练目标,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课题的提出紧密结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玩是孩子走进社会的模拟训练场,玩是孩子道德养成的摇篮,玩是孩子必须的成长维生素。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孩子的这一类美好的特性,把数学教育变成现代化、开放化、素质化、活动化、实践化、个性化和社会化交融的教育。变成生动活泼的、自主的、合作的、创造的、充满生命力的教育”。这是《玩的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中的一段话,虽然说的是数学课的教学,但它却是教学本质的精炼概括。那就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第施多惠)英语课堂教学更需要利用孩子“这一类美好的特征”,创设“现代化、开放化、素质化、活动化、实践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学习变成“生动活泼的、自主的、合作的、创造的、充满生命力的教育”。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心情是愉悦的,兴趣是浓厚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是主动的,这样的学习当然会是高效的,成果也会是丰硕的。
课题提出紧密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对话、交流、主动建构”四个要素,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主动与书本对话,与教学情境对话,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话,充分留给学生、师生互相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
目前,有一些关于英语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但还没有看到比较完整的关于教学情境创设方面的整体研究,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创设现代化、开放化、素质化、活动化、实践化、个性化教学情境的研究。所以,创设多彩情境,实施愉快教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内容
充分利用视听媒体以及各种教学传媒(教具、挂图、模型、语言、形体),创设现代化、开放化、素质化、活动化、实践化、个性化的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活动的综合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中,生动活泼地、自主地、合作地、创造地学习,从而丰富英语词汇的积累,提高英语会话的技巧,能够流利地与人交流。提高英语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科研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每个教师得到锻炼,成为区市教学新秀和骨干。
(二)变量界定
1.自变量
创设多彩情境,实施愉快教学是课题研究的自变量。情境的创设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包括现代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以及语言、形体的综合利用,达到学习情境的丰富多彩。情境包括:看、听、说、唱、表演、对话等活动。活动的形式要体现现代化、开放化、素质化、活动化、实践化、个性化。
现代化――充分体现教学思想的现代化,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好语音室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开放化――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组织的开放化。不只是班级统一授课也可以是合作学习,个体学习。不只是教师的讲,也可以是学生教。不只是课堂内学习,也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手抄报、英语课本剧表演、英语主题中队会等。
素质化――改变以分数评价学生的观点,充分体现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活动化――充分体现知识的学习尽可能在活动中进行,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知识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读起来、说起来,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实践化――充分体现英语学习的大课堂,尽量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话、表演课本剧的活动进行实践。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英语儿童读物、观看英语儿童动画片等。使课内知识与课外学习紧密结合。
个性化――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不同的要求进行教学。包括作业的层次、对话的水平等。
2.因变量
英语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是课题研究的因变量。英语学习水平包括情感目标,即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喜欢英语课。能力目标,即掌握语言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的提高包括:丰富英语词汇的积累,提高英语会话的技巧,正确熟练的英语书写,掌握英语语法,能够与人交流。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达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研究目标
丰富学生英语词汇,并对教材内的词汇有牢固的记忆并且能够运用;
较大程度提高听力和会话能力,达到能够听懂没有生词的、浅于所学知识的音频材料,并且能够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会话能力达到能够与同学进行简单的对话,表达简单的意思,并且发音清楚、重音正确、语调达意;
进一步规范英文书写,能够正确地使用大写字母;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
探索英语愉快教学的基本方法、规律、模式。
三、研究采取的方法和具体实施
(一)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采取的主要方法。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研究活动。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而不是在教学以外来研究。因此搞好行动研究要与实际工作结合,把日常的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求教师要有科研意识、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并不断学习理论和借鉴他人经验。及时根据教学实施内容进行反思、收集资料、积累经验、及时撰写论文和实验报告。
(二)研究具体措施
1.集体备课的案例研究
每节研究课例,课题组都要备课,针对某一课的内容进行分析、研讨,组内教师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明确重点和难点,并确立三维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由担任研究任务的教师在共同备课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设计,并且做观摩课。课题组全体参与人员共同听课,对课例进行剖析与研究。
2.集体评课的深化研究
在集体听课的基础上,课题组组织评课,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方法的指导、听说能力的训练、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深化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3.理论学习的提升研究
结合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存在的问题随时进行有关方面的理论学习并且对每一阶段的工作结合理论的学习进行研讨。使课题组每位教师得以逐渐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的积累,提高认识能力和理论水平。
4.三位一体的整合研究
我们把课题研究和教研、研修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充分体现了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征,课题研究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优化研究环节,突出研究重点,提高研究效率和效果。
(三)研究的具体实施
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环节,精心设计研究的实施方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使信息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充分优化教学效果。
1.创设互动情境,复习旧知,巩固学习内容
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会话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因而须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营造语言应用的氛围,为学生听说提供条件和机会。特别是利用每节新授课前的几分钟时间,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创设互动情境,或者是通过师生对话,或者是生生问答、小组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会话和听力的训练,不仅较好地复习了以前所学的内容,而且为新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创设模拟氛围,激发兴趣,感知学习内容
创设模拟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仿佛身临英语应用的真实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讲授圣诞节时,可以为学生展现欧美国家庆祝圣诞节的情境,同时播放《Merry Christmas》这一歌曲。让学生自己聆听,自己感受。还可再播放圣诞老人为孩子们派送礼物的视频。充分呈现出圣诞节的氛围,吸引学生注意。这时可以开始讲授有关圣诞节的单词,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去感受圣诞节,学习新的内容。一个简单的歌曲或者是歌谣,配上生动的画面以及动感的音乐即可形成一个小动画片,而动画片则是孩子们所喜爱的。另外,信息技术工具还可以把许多单词直观地呈现出来。在讲授家庭成员时,可以使用教师家庭成员的照片,也可以使用学生自己的家庭生活照片。通过使同学们在课堂上看到自己的照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由此可很好过渡到其他家庭成员相关的英语单词教学。
3.创设表演情境,巩固新知,体验学习内容
学习英语是为了实践应用,所以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表演,促进新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且在表演的实践中体验学习内容的具体应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学习目标。
4.创设激励情境,促进评价,应用学习内容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相互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小组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表演进行评价,以促进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采取创设多彩情境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学习内容、掌握学习内容、体验学习内容、应用学习内容,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创设多彩情境的教学方式涵盖了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营造了愉快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听、做、说、唱、玩、演等学习活动中提高了英语的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应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学习工具。并且要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对于不同年级,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
四、研究结果
经过五年的探索,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探索了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课题研究遵循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和方向,对丰富课堂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进行了多次的研究活动,对如何创设情境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总结了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即
(1)创设互动情境,复习旧知,强化学习内容;
(2)创设模拟情境,营造氛围,感知学习内容;
(3)创设交流情境,学习新知,掌握学习内容;
(4)创设表演情境,巩固新知,体验学习内容;
(5)创设激励情境,促进评价,应用学习内容。
五个内容基本包括了课堂教学的环节,体现了情境创设的时机、目的、作用。五个方面的基本结构是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持的,但不是每一节课都要体现和应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突出某一个环节,周密、全面地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五个环节的总结基本体现了课题研究的精髓,论证了研究假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学习成绩
通过创设多彩情境,实施愉快教学,使抽象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使枯燥的课堂变成了学习的乐园。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学习,较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沉闷的英语课题变得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学生感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体现在五个方面。
(1)融入情境,体验感悟的快乐;
(2)自主学习,体现探究的快乐;
(3)合作学习,体验交流的快乐;
(4)角色扮演,体现实践的快乐;
(5)恰当评价,体现成功的快乐。
愉悦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英语、应用英语,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从而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课题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术研究活动中,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骨干教师队伍逐渐形成,多次在省、市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中做引路课、公开课、示范课。一名教师被选拔到西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英语学科教研员。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教师撰写了大量的优秀教案,制作了优秀教学课件,部分纳入了辽源市教学资源库,并有六篇教学论文在《辽源教育》发表。
五、结论及讨论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课题研究达到了研究方案的设计要求,有效地验证了研究假设,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深刻理解英语教育的理念,强化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性是课题研究基础
课题组成员普遍参加了各级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培训活动,受到了启发,在较大程度上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但是,如何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应用,充分发挥其作用,还必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也是这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从这一观点出发,组织课题组成员反复学习英语教育教学的理念,不断强化对于“以创设情境为先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研讨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核心理念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认识,以形成共识,进而促进课题研究的目的性的提高。我们认为:学生要得到发展,仅仅依靠教师灌输知识是万万不行的,知识的建构是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与行为,是任何人不能取代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形成必须在不断的增强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须为学生的兴趣学习和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创造机会。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课题研究使我们提高了对于未来教育理念的认识,促进了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也更加清楚了课题研究的目的,促进了课题研究的发展。
(二)创设多彩情境,实施愉快教学研究课题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的创设情境的五个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交流,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在愉快的情境中达到了教学目标。五个方面的结构在不同的课型中可以选择某一方面的结构,须灵活应用。
(三)愉快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应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具体情境
信息技术工具不只是电子设备也包括挂图、教具、板画等。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教学媒体,灵活应用,恰当准确地为学生的听力和会话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提供信息资源。
初到实习学校,我很紧张,很担忧。可是踏进学校之后,听着每个学生见到我们就甜美地叫:“老师好!”心里舒服极了。平生第一次在学校里被人叫老师,真的感到好开心,好自豪。
这所学校的音乐教师只有一个,所以我的实习工作是为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同学上音乐课。与此同时,我还是五年级二班的实习班主任。当我第一次走进五2班时,迎接我的是全体学生的掌声和微笑。看着他们,我的心突然感到好温暖。
实习期间,刚出校门的我,就像孩子们的大姐姐。凭着心底对孩子的喜爱,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真切地爱他们。所以,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孩子们,都很喜欢我。正如一句话,“也许你只给孩子一分,但孩子会回报给你十分,百分,甚至更多。”我很高兴自己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听了一周的课之后,指导班主任胡老师便给了我五2班的思想品德课,对此我感到很开心,因为这样可以使我更好地与我们班的学生接触和了解。五年级的学生跟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同,他们已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正处叛逆时期,所以要与他们成为好朋友实在不容易。但对我来说,这正好是个很大的考验和锻炼的机会。
在五2班,我努力过,开心过,醒悟过,自信过。这些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进步了,成长了。五2班的孩子其实都很可爱,都很活泼,他们爱与我玩,爱围绕着我聊天,也爱听我上的课。最记得第一次上我们班的课时,我很紧张,因为害怕他们不听话,毕竟是教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老师一定不能只懂课本上的知识,一定要学识渊博,知道很多课本外的知识,一定要具有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能力。要不高年级学生的一个问题问下来,你答不上来就很可能会让自己在他们的心中的地位降低,他们会觉得你什么也不懂,除了看不起你还会经常欺负你。所以,平时我都会抓紧时间看书,不断扩充我的课外视野。
但那天我确上得好开心,学生们很配合我。不过,我仍然会紧张,讲的时候,脱离了教案。虽然有时候因为太紧张,思绪有点乱,但我很快又理清了思绪,上完了第一节思想品德课。经过这次的教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案写得好,未必你课就讲得好。有时候学生的反应会出乎意料。所以,真正做好老师,就要脱离教案教学,我正为这一目标努力着。
在教思想品德课的同时,我也跟着学生一起学习。教他们同学之间要怎么相处,又要怎样孝顺父母等等。与此同时,我也在学习如何当好一个老师,如何更好地与学生相处等等。一点一点地学习,一滴一滴地累积,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和个人修养。
我的音乐课也上得挺顺利,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我都认真地备好教案,尽心尽力地去教学生,每堂课下课,董老师都会认真评价,告诉我们那些上的好,哪些又还需要改进。我每次都会仔细记下老师给的评价,在好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不好的地方则想办法去改进,争取下节课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待不同年寄的学生,教学的手段也不尽相同。低年级的学生很好动,而且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经常开小差,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会采取奖励小红花的方法,哪个小组最认真,坐得最好就给哪个小组奖励小红花。这样的办法取得很好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还很喜欢炫耀自己,于是我会根据他们的个性和年龄特点,注重多去鼓励他们。只要他们打完了问题,我都会用鼓励性的口气跟他们说,“真棒”,“真响亮”,“真厉害”,“good”等等。我还会让其他小朋友去赞扬答对问题的小朋友,比如说:“棒,棒,你真棒!”“Good,Good,VeryGood!”学生们要是得到老师赞扬,学习的积极性会提高,要是还得到同学的赞扬,他们会更满心欢喜,感到自豪,更加努力。其他学生也会跟着努力,不输给他们。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饱满,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会采用另一种教学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可不像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哄他们,而且跟高年级的学生说话的预期也不能想对小孩子一样,要不他们会嘲笑你,还会模仿你的说话语气,跟你对着干,或者自己聊自己的。所以上他们的课要有另一套方法。记得我上的第一节音乐课就是高年级学生,但当时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难的,因为在我眼里他们跟低年级学生一样,都还是个孩子。可是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发现我错了,高低年级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一次受到了挫折。在邓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很多教育高年级学生的方法。比如,当学生们非常吵闹的时候,老师就一定要凶,要严格。那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懂道理了,在那是可适当地说,老师讲课已经很辛苦了之类的话来引出部分学生的悔意。有一次我上四年级的音乐课,那节课正好没有老师听课,学生们就比较调皮。刚开始我好声好气地让他们安静下来,可后来他们有吵闹了,影响了我的教学。我想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就干脆假装生气了,还跟他们说:“你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还想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一样,上课吵个没完,你们不知道老师在上面讲课是很辛苦的吗?你们不晓得尊敬老师吗?”结果这些话一说完,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半节课上得很好。课后还有一个女同学跑过来跟我说:“老师,谢谢你教我们唱这首歌。”当时,我真是感到非常欣慰。高年级的学生比较害羞又喜欢听流行歌曲,我就抓住了这个特点,如果他们上课认真的话,我就会弹一首流行歌曲奖励他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这个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经过这两个月的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老师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也会让学生印象深刻。比如我第一次上五2班的思想品德课时说了一句:你们谁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啊?之后有一个学生跟我说:“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知道了自己的父母的生日,再过几天我爸爸就要生日了,我想到时送一份礼物给他……”还有一次,我留在班上看几个学生份早餐,他们都把粥打进饭盒,但没有把盖子盖上。冬天里,粥很快就凉了,学生们都去做早操,等他们回来早餐就很冷了。我就把那些饭盒的盖子盖上,几个在分早餐的同学看见了,也就立刻动手帮忙。之后看见做完早操回来的学生喝着暖暖的粥,我很开心。之后有几个学生私底下告诉我:“老师,谢谢您,粥很暖,以后我们分早餐会注意这点了。”听了之后我肯开心。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了吧。
一、遵循简易原则
记得有堂题为Christmas的英语公开课,开课老师结合圣诞节的习俗设计了一个选“礼品盒”的教学环节。所有的礼品盒中,有的点开后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任务,有的则是一份货真价实的礼物。由于课件中得到真礼物的庆祝烟花声音大、时间长,物品又太诱人,反而造成了领到学习任务的学生兴趣缺失,参与热情不高。本来是想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举措,现在却成了妨碍教学进程的环节,这就有点本末倒置。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幻灯片将学习任务简单呈现,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予小礼物作为奖励,并让学生们报以掌声作为庆祝,这样在简化教学环节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礼仪习惯。再如,有一堂教学人体部位单词的英语公开课,开课老师精心制作了与学生互动学习的课件,让学生在多张不同的人体部位图上指出并说出它们的英语名称,并且让他们加以大小、长短等特征的描述,学生们兴趣盎然,课堂效果很好。但光是制作不同特征的人体部位图片就花了备课教师很多的精力。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放大镜等功能,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简单实用、易于操作。
二、合理利用网络
虽然,有些学校没有实现每个教室都配备信息技术装备,但每个家庭几乎都有电脑,即使没有电脑的家庭,现在时尚的智能手机也都能上网。因此,要利用网络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件难事,有些东西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网络中自己学习。在课前布置学生回家上网了解相关信息,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教师在课上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在适当时机让学生从网上搜索相关知识去阅读体会,再回到课堂中来实践领悟。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第4单元Halloween这课时,如果要把有关万圣节的背景、习俗等知识一股脑儿放在课堂上传授,学生们可能会比较感兴趣,但占用的课堂时间太长,会导致其他知识点的讲授不精。所以我们在课前就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万圣节的知识,然后带到课堂上互相交流,教师结合文本教学稍加提点就行了。这样,教师既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讲授学科与信息技术从内容到手段达到了真正的有机整合。从备课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应不再局限于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师指导用书,而应充分利用网络,汲取众家所长。网络上有许多现成的教案、课件,我们可以尝试“拿来主义”,借鉴一下。这样既节省了教师课前的很多时间,又能学习到别人的许多优点。当然,每个班的学生基础不一样,性格不一样,班级的学风也不一样,教师在奉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加入一些适合本班实情的细节。而这个调整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
三、充分利用光盘、磁带
现行免费教材中配备了教材磁带或光盘,我们应该努力将磁带、光盘的作用最大化。教师可以每天都布置一些听读的作业,并请家长联合检查学生这方面的作业,将教学磁带、光盘真正用起来。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听力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培养语音、语感。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节省很多在课堂上教学语音的时间,用节省下来的时间与学生进行语言的运用与交流,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改版的小学英语教材教师用书中配备的教师教学用光盘非常实用,跟读、配音等非常方便,几乎就是现成的课件。我们可以将用于常态化教学,将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鉴于目前电子设备很常见,很多学生都有MP3,老师可以建议学生将免费教材中配备的磁带或光盘里的听读素材转换成相应的格式存入其中,放在书包里,有空的时间随手拿出来听一听,读一读。这样,让学生听读能力时时受到训练,从而快速得到提升。
四、结语
总之,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点,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我们的课堂在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下绽放异彩。
作者:崔继锋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姜灶小学
关键词:探索;需求;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245-01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需求。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势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之”,还要让他们“好之、乐之”,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更好地“知之”。也就是说,对英语教师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在学生初学英语时,反复进行英语学习目的的教育
初学英语,学生一般是怀着好奇、兴奋和期待的心情。此时,我们可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给他们讲述学习英语的目的和需要,讲述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之外,必须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特别是先进民族的科技、文化的精华,来提高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本民族的智力,这就需要掌握外国语这个工具,而英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所以,我们必须掌握英语,努力学习英语,以便在新世纪的建设和国际事物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当然,也可给学生讲一些国外有趣的节日。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也可利用一些书刊、图片、广告、说明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能力
上课之前,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案、选用教学方法。如:我在JEFC BOO K I第7课时,以5分钟时间用事先准备好的字母卡来复习字母。先个别提问,后全班复习26个字母,再用1O分钟把26个字母归类。即:1.Aa Hh Jj Kk 2.Bb Cc Dd Ee GgPp Tt Vv 3.Ff L1 Mm Nn Ss Xx Zz 4.Ii Yy 5.Uu Qq Ww 6.Oo 7.Rr,然后请25个同学配合,每人发一张字母卡,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归类,游戏的名字就叫“找朋友”看看谁找得对,找不对的可让其他小朋友来纠正。2O分钟的游戏结束后,再用卡片来检查教学效果。结果大多数人都能给26个字母归类,极少数人在归类中出了一点点的差错。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生在无意识中学到了知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生动地、有感情地朗读英语对话与课文,建立语感,使学生敢说、想说
英语教材具有生动性和语音美,而且初中英语教材中所选的对话及课文又都贴近生活。在课堂上,我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去领略,感受朗读的情趣。在朗读中,可全班齐读,分组读,也可分角色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可是惟妙惟肖,真正做到了身临其境。
四、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一情境中,领会英语的乐趣
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陵他们从被动的学转化为主动的学。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多以对话出现。在教学中,我经常创造情境,让学生来表演这些对话。如:JEFC BOOK I第74课,是一个购物的对话。课前我先让3个同学准备对话,准备好食物。如:苹果、梨、桔汁等。上课时,我用一张桌子当柜台,把准备好的水果等放上柜台。先用汉语介绍这一情境,然后请3位同学来表演该对话。所有学生在我的说明与3位同学的表演下,马上领会了这个对话,并纷纷踊跃举手来表演。于是我趁热打铁,把学生分为几个组,轮番上台表演。课堂上不时发出笑声,气氛非常活跃,课后检查效果,一半以上学生掌握了英语购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五、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简笔画教学
简笔画简单而又形象,可以把抽象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教单词apple,ruler时,我无需说明汉语意思,只需把画画在黑板上,然后用“What’s this?”“It’s a…”的句型进行操练,学生即可明白单词apple,ruler的意思,并能在极短时间内记住。当然,在教学中也可用简笔画教动词及动词词组。我在教JEFC BOOK I第78课时,把动词swim,jump,sing及动词短语play foot ball,play bas basketball,ride a bike等在上课之前画在黑板上,然后用句型“What’she/she doing?”和“He is swimming/jumping/singing/playing football”来操练,使学生很容易地、直观而形象地记住了这些词,同时也掌握了现在进行时这一时态。
在英语教学中,简笔画除了能教词、短语外,也可用来教句型、对话、课文。从事教学工作几年来,我一直运用简笔画教学,变抽象为形象,把学生的视、听、说结合为一体,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要抓好第二课堂
但或许我们都有这样的困惑,纵观大多数的公开课,课堂上活动众多,热闹非凡。但回到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真正能对日常教学起到示范作用,让我们仿效并加以实践的并不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城乡学生底蕴差别、教师本身教学能力的差距是原因之一。但更多时候,我们面临的是这样一些现实的问题 :1. 不是每个学校都配备了我们理想中的信息技术装备,即使学校有配备,也属于基础配置;2. 教学设计如此精细,课件制作如此精美,时间不一定够。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装备,有效支撑我们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作为一线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向去做 :
一、遵循简易原则
刘禹锡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课件未必要精美,关键看是否能对课堂教学起到有效支撑的作用。过分精美的课件反而会喧宾夺主,转移学生的视线。
记得有堂题为 Christmas 的英语公开课,开课老师结合圣诞节的习俗设计了一个选礼品盒的教学环节。所有的礼品盒中,有的点开后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任务,有的则是一份货真价实的礼物。由于课件中得到真礼物的庆祝烟花声音大、时间长,物品又太诱人,反而造成了领到学习任务的学生兴趣缺失,参与热情不高。本来是想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举措,现在却成了妨碍教学进程的环节,这就有点本末倒置。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幻灯片将学习任务简单呈现,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予小礼物作为奖励,并让学生们报以掌声作为庆祝,这样在简化教学环节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礼仪习惯。
再如,有一堂教学人体部位单词的英语公开课,开课老师精心制作了与学生互动学习的课件,让学生在多张不同的人体部位图上指出并说出它们的英语名称,并且让他们加以大小、长短等特征的描述,学生们兴趣盎然,课堂效果很好。但光是制作不同特征的人体部位图片就花了备课教师很多的精力。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放大镜等功能,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简单实用、易于操作。
二、合理利用网络
虽然,有些学校没有实现每个教室都配备信息技术装备,但每个家庭几乎都有电脑,即使没有电脑的家庭,现在时尚的智能手机也都能上网。因此,要利用网络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件难事,有些东西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网络中自己学习。在课前布置学生回家上网了解相关信息,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教师在课上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在适当时机让学生从网上搜索相关知识去阅读体会,再回到课堂中来实践领悟。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 5A 第 4 单元 Halloween 这课时,如果要把有关万圣节的背景、习俗等知识一股脑儿放在课堂上传授,学生们可能会比较感兴趣,但占用的课堂时间太长,会导致其他知识点的讲授不精。所以我们在课前就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万圣节的知识,然后带到课堂上互相交流,教师结合文本教学稍加提点就行了。这样,教师既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讲授学科与信息技术从内容到手段达到了真正的有机整合。
从备课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应不再局限于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师指导用书,而应充分利用网络,汲取众家所长。网络上有许多现成的教案、课件,我们可以尝试拿来主义,借鉴一下。这样既节省了教师课前的很多时间,又能学习到别人的许多优点。当然,每个班的学生基础不一样,性格不一样,班级的学风也不一样,教师在奉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加入一些适合本班实情的细节。而这个调整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
三、充分利用光盘、磁带
关键词:新课标;视障教育;美工课程;教育教学
视障学生由于视力缺陷,影响对事物直观的视觉认识,从而导致其认知落后,身心发展不完全健康。当代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党和国家对美育工作给予的高度重视,然而我认为视障学生的美育也是不可或缺的,而盲校美工教学就是一方面对视障学生视力潜能的开发和缺陷的补偿,逐渐形成“以手代目”“以耳代目”的活动方式,另一方面也是美育实施的重要抓手,通过美工教学,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受和欣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我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盲校美工课程标准》的文件精神指导以及多年的盲校美工教学经验的积累,对盲校美工教学谈谈浅见。
一、细读新课标,思考美术课程四个领域的教学要求
低年级的美术课程主要是以造型游戏为主,内容贴近生活,帮助学生形成形象概念,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学会交流和合作。“造型•表现”的这一部分内容可操作性强,是盲生学习美工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所占课时较多的部分。在这部分的学习中,会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因为视障学生视觉图像缺失,很难准确的把握形象的外形特征,从生活实际出发,可以利用学生的触觉进行补偿,学会触摸发现外形特点的方法,教会学生用手去观察的方法,通过语言描述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图像,才能有后期的设计和想法,思考如何化难为易,化解视障生对手工制作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长久兴趣。例如在低年级教授黏土《小青蛙》的时候,通过游戏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运用听觉等多感官感受夏日池塘边的一片蛙声,再通过青蛙的习性介绍,让学生们了解青蛙,对小青蛙感兴趣,从而过渡到青蛙的特点,大大的研究,白白的肚皮,大大的嘴巴等等,然后通过归纳简化小青蛙的卡通形象,通过小青蛙的制作教会学生搓圆,并且粘连成青蛙的造型,低视力的同学提高一些细节的要求。最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表演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1]。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能力后,就是培养视障学生的设计和应用的能力。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我们根据视障学生的残疾程度和动手能力进行搭配分组,采用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在《快乐的圣诞节》一课中,每组由低视力学生和全盲学生搭配分组,每组由一名低视力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可以自由下位分配任务,指导全盲学生制作基础零件并合作进行组合,最终完成“快乐的圣诞节”作品,而且这节课每组的圣诞节作品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创意。因此,我认为适度宽松的课堂能够让视障孩子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其实视障学生手视觉障碍的影响激发他们的设计意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的事物,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暂时还不具备实现自己想法的制作能力,但是还是要引导视障学生大胆去思考,适时在制作过程中提供参考意见和援助之手,这样对于培养视障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视障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盲生受视力缺陷的影响,大部分直观印象是依靠双手的触摸去感受外形轮廓和一些细节,因此我常常带领学生去触摸,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指尖去感受美,再锻炼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通过不同的手工制作方法表现出来,从而创造美。例如:在《小雏菊》的美工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带领到校园中,去感受阳光,触摸不同的花朵,感受不同花朵的花瓣外形、大小、纹理,甚至花蕊的形状手感都有所不同,在比较中让学生找出小雏菊的特点,从而可以更好地创作。回到教室中,学生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手工材料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小雏菊。全盲学生有选择运用超轻黏土去表现,低视力学生有选择运用折纸的方式或剪贴的方式去表现,也有学生选择相互合作运用多种材料综合表现,最后的作品都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是不错的美工作品。“欣赏•评述”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指出了人的发展所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可这一部分往往也是盲校美工课堂中直接忽略的一个部分,因为盲生视觉缺失,无法欣赏名画图片,自然这一部分常常被认为没有必要对盲生开设。[2]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对于盲生而言对于一些最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得知晓掌握,现在常常讲要让残疾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我只希望当孩子们离开学校,在社会上当听到别人侃侃而谈时他们不至于一脸茫然,完全不知,至少知道别人谈的是什么,我想到那时他们能插的上话,能和别人聊上一字半句,既增加了他们的自信,也让别人对盲人有了新的认识。当然欣赏课对于盲生来说确实是枯燥的,没有画面帮助理解记忆,因此这部分内容不必讲得过深,挑重点常识讲解记忆,同时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预习,学生自主查阅,课堂上进行分享,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名画《簪花仕女图》赏析一课中,通过一些文字口述描绘的形式,像学生们介绍唐代仕女们的服饰、发髻和配饰特色,学生们都很好奇古代的服装、发髻和配饰和我们现在的有哪些不同,在通过一些材料收集让学生们学会如何查找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3]。“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其实盲校的美工课在低年级起就和我们的数学图形的认知分不开了,美术课上学生通过实物触摸形成空间、方位、图形的认识,运用于手工制作中,例如折纸教学,一开始学生要先认识正方形,知道有几条边几个角,甚至于要知道直角,锐角,顶角,底角的概念,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融入美工的教学过程中,也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图形时脑中的印象更加清晰。我觉得新课标中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盲校美工课程更加全面和完善,同时也提出了高要求,我相信根据新课程标准选择适合盲生的教学内容,从小抓起,盲生的美工制作水平、创造能力以及美术的知识面都会上一个台阶。
二、切实定位盲校美工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平时的教案中三个目标是统一的,其实盲校与普通学校一样,虽然我们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比较少,但是学生情况依旧复杂,从多维度去分类,可分为低视力和全盲生,有动手能力强和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还有学生年龄间的差异,这点是特殊学校所特有的状况,因此常常会感到教学目标难定[4]。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美术的语言,手工类型的制作方法,提升美术素养
要求视障学生了解一些美术专用术语,掌握一些美术常识知识,能够知道每次的手工制作需要什么材料,运用什么方法,例如在泥塑教学时,学生应该清楚黏土的造型特点,可塑性很强,知道可以运用揉、搓、捏等方法改变它的造型,同时还需要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例如在欣赏评述课时学生因为视力原因不能看清画面,但是可以课前自主地去发现,去上网搜索相关的知识,了解这幅作品的背景等等,这个过程中会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了解学习内容画面内容并且带着疑问进课堂,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课后小组式探究学习
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再加上一节课时间有限,盲生的美工教学很多过程需要“以手代眼”手把手教学,比较耗时,所以常常会很无奈的顾及不到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以中等生为主兼顾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然而这样的课堂即使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但是总觉得有遗憾。因此,会采用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课后小组式探究学习[5]。我认为在课前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开展个别化辅导,课后再进行个别复习巩固,尽量缩小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课中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不同能力的孩子设定其可以达到的目标,同时再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式学习的方法,以《神奇的衍纸——贺卡》制作一课为例,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全盲的学生巩固练习,制作基本型,而低视力的学生提高要求,通过基本型发挥想象创造图案。一节课下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课中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克服困难,课后共同探索用学到的方法创作更多的作品,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6]。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活动充满乐趣,体会和表达美,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美工课在盲校课程中是孩子们比较喜爱的一门动手制作较多的课程,那在课程教学中要不断地抓住学生的兴趣,创设多重情境,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感受美术活动中的乐趣[7]。然而体会美和表达美是我最希望视障学生能够从美工课堂中所习得的,可能有一些手工操作对于全盲同学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相信通过练习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可能会体现在生活中“扣扣子”这样的小事中,但是因为动手能力的增强孩子们也可以把扣子扣的又快又好,不会扣错开;再例如颜色的搭配,很多人都觉得对视障学生将色彩一点必要都没有,但是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是服装的颜色搭配,让视障学生了解色彩,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场合需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减少以后生活中不必要的尴尬。通过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心里充满阳光到处都是温暖,在建党百年之际组织学生进行主体性手工创作,引导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结合盲生特点,有效引导,提高盲生的审美情趣
(一)关注盲童心理的特点,增强自信,唤起盲童的审美情趣
盲校美工课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就必须让盲生克服“自卑感”,相信自己能行,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多鼓励,必要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树立学生学习制作手工的信心。视障学生由于视力缺陷缺乏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但是他们又迫切想了解各种陌生的东西,因此,视障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喜欢听、问、摸,对陌生的东西兴趣都很浓厚,探究心理十分强烈。盲校的美工课正是抓住视障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把玩和艺术、劳动和技术的熏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掌握盲童的生理特点,为盲童发现美创造条件
盲童由于视力原因,对发现美和创造美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要创造让盲童发现美创造美的条件。我们先来说说低视力,低视力的孩子是能看见物体、颜色的,只是在视觉范围、颜色辨别或者清晰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低视力,创造他们能看清的条件和环境,让他们感受美发现美。比如一个在色彩辨别上有问题的低视生,我们可以将美术作品通过电子助视器,帮助盲童加大色彩的对比度,从而让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画面。而全盲的学生,就需要通过听觉和触觉来补偿视觉的缺失,因此,在盲校美工教学中,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实行低视生和全盲学生合作学习,让低视生欣赏,全盲生一边听解说,一边认识样品,让低视生做全盲生的眼睛,通过合作来学习,从视觉、触觉多方面发现美、感受美,合作创造美。
(三)利用盲童已有的知识,激发对手工作品欣赏的想象力
盲童对物体的感知大多通过触觉而不是视觉,因此,在选择美工教学内容时,要建立在盲童已有的知识,可以帮助盲童理解并发挥想象。例如:在学习“折双三角形”时,在适当的时候问视障学生“为什么”或“怎么样”,并提出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如:“能在折的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作吗?”“谁能找到更简便的折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双正方形怎样折,谁尝试一下?”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能够使视障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在问答中得到启迪,鼓励他们展开想象[8]。我认为盲校美工课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就要让孩子们能对艺术作品产生审美认同,愿意去摸、原意去探索和实践,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运用好除视觉以外的其他器官去进行多感官补偿,尽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真正将美育落实到盲校的课堂中。
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常规考评学生美工成绩的方法,往往过分地偏重技术性,这样去评价,往往会影响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再加上盲生由于视力障碍的原因,本身在美工学习上就有“自卑感”,认为看不见手工肯定做不好,因此,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于提高视障学生的美工教学效果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评价重过程轻结果
盲校的美工教学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熏陶,是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美育渗透,在评价作品时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注重学生制作创作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愿意尝试动手去做,愿意去感受美,教师注意运用情境,激发学生多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让学生在尝试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过程中有所收获,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成功的。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内容的不要单一地停留在作品的评价上,注意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可以时学生在上课时良好的纪律,积极的发言,以及课前主动做了预习查找了相关资料,都是值得去表扬的,这样会让在动手能力较为薄弱的同学也能很好的融入课堂参与活动,树立自信心,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评价多以鼓励为主
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和观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的细心留意,因为这样的细心观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对于优秀的作品可以收入学校展示柜,激发盲生的自豪感,增强自信。而对于创造性较强的手工作品,可以师生共同评价,学他人之所长[9]。在课堂中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多夸一夸学生,“你真棒!”“这个小细节你都发现了,你的小手真厉害!”“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等等,给学生多一点赞美,多一点肯定,有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可以高兴好几天的事情,这份获得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不擅长的美工学习也会信心倍增,十分感兴趣。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只有注重盲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实际生活中素材的积累,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提高盲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立体空间的认知能力,从而帮助其他学科(例如数学图形)的教学,以及生活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张蕾.如何激发学生初中美术学习兴趣[J].基础教育课程,2018(10).
[2]吴清东.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25).
[3]阳洁英.学会欣赏培养能力[J].教师,2011(06).
[4]朱玲会,于松海.浅谈盲校美工课程的教育功能及教学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11(2).
[5]陈俐俐.在合作与竞争中体会小组学习的快乐[J].快乐作文,2011(004).
[6]吕建华.盲校美工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7]刘红霞.初中美术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农村科技,2010(10).
[8]刘璇.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7).
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除了要将语言知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融会贯通,还要传播英语国家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了解与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理解并尊重他国文化传统与习俗,培养学生世界性的文化意识。但是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文化教学且不注重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广大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深挖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文化内容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这一英语学习的主要工具,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紧密结合,提升学生英语文化意识。课堂上教师要多挖掘教材背后深刻的文化因素,想方设法地对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充,创造性、灵活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准确把握文化解读在英语教学中不可忽略的地位。比如,教师在上到这一单元时,就可以挖掘复活节、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的由来、背景及相关趣事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英语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将之与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对比,在提高学生民族意识、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教材中凡是涉及到生活方式、历史习俗、地理风情、文学艺术、思维方式等内容的教学,都可以深挖其文化内涵与本质,让学生了解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差异,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让他们学会尊重文化差异,不排斥他国文化,形成正确的跨文化意识。而以上的前提就是,高中英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英语文化的素养,只有教师先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修习者,在文化内容上下足功夫做足准备,学生才能在英语学习中领悟到文化的内涵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文化内涵。具体而言,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要经常去琢磨某些单词和固定搭配背后的文化意义,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多和外教进行沟通,在获得切身体会的同时慢慢积累和沉淀文化底蕴,以便更好地将语言和文化融为一体。
二、教师要改变观念,加大对文化的教学,将文化列入教学重难点中
由于文化知识在英语高考中所占的分量较轻,很多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将重点放在英语语法和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上,于是就忽略了文化教学,导致学生文化意识较为薄弱。所以,教师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对文化的教学,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将知识与文化合二为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某些词语在不同文化下的差异,不能因为该词语不是重点词汇,就让学生失去体验文化差异的机会。在英语中是贬义词,指追名逐利而不择手段向上爬的“政客”;而在汉语中却是褒义词,是政治家的意思。教师若不引导,学生就容易将汉语思维代入到英语学习中,产生误解。许多教师在写教案时会把文化内容设定为教学目标,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如果不把文化内容列入每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中,就很难引起教师对英语文化教学内容的重视,文化教学内容就会像课堂上的一个点缀而被一带而过,很难真正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反过来,把文化教学作为教学重难点和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如在讲解“Festivals”听力部分时,教师可以将重点设在了解复活节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可以将听说读写的技巧教给学生,又可以让学生体会教材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三、教师要采用多元化手段进行英语文化教学,达到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目的
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对于教材中不同的单元模块采用类似方法进行教学,对英语教学毫无益处,更不要说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许多一线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常会把课前热身和Listening放在一堂课中,把阅读放到一节课里,把语法和语法练习放在一起。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如何能带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新鲜感?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多元化手段,创造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文化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在课上尽量将不同文化的背景与习俗融合到教学中去,并将其有效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带给学生的不再是短短几分钟的影片感受,不再是浅显的书本知识,不再是对文化的肤浅理解。教师要依据文化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采用情境法、互动法、实践法和体验法等多种方法相互配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唤起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尝试与体验,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如教师采用情境法进行教学时,先创设一定的情境,再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与活动对文化进行演绎与再创造,教师在讲解国外的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实践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编排几个小节目,塑造文学作品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营造异国文化学习的氛围,并在这良好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总结起来,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一是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不够灵活,对涉及到文化教学内容把握不到位;二是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偏重语言知识,忽视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三是教学手段单一,对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不能有效展示文化内涵。突破上述三点是提升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关键,也是高中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邱娟 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一、备教材
1.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仔细研究所用教材。《英语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英语必须达到的标准的统一要求,是必须遵循的。教师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才能准确地理解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总体教学内容。
英语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依据。教师应认真通读各年级英语基础课程教材,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尤其要反复熟读自己所教年级的教科书,对书中的每个知识要点、每个句子乃至每个单词都应了如指掌,并且应当善于发现、研究、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才能真正把教材钻深钻透,进而能准确熟练的驾驭教材。此外,由于英语教材是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载体,而语言和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任何教材的编排都须经过数月乃至数年才能成型。因此,再先进的教材多少都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而且,受教材编写者的水平所限,教材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所以,教师在备教材时要具备现代教材观,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在不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原则下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2.超越教材,开发生活化的英语课程资源。教材能给教师提供一种参考资源,提供教学的思路,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但教师不应完全依赖教材。教师应明确:我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学。《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
验)》指出:“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学英语的目的是学习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学习的最佳途径应该是在交际中学(learn to communicate by communication),在用中学(learn by using),在做中学(learn by doing)。教师备课时要善于利用现有的条件,挖掘生活中的英语资源,如有英文的电视、电影、广播、流行歌曲、新潮词语、报纸杂志、外国网页、广告用语、产品说明书、场所表示语,还有每逢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的标饰等等,都是一些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资源。如果教师能捕捉这些容易被忽视的资源,并把它们恰当地用于课堂上,就能拉近英语与生活的距离,让英语学习融入生活,使学生觉得学英语“有趣”,学英语“有用”,学英语“有成”。在英语学科备课中,要重视语言环境的创O,设法降低外语焦虑感,给学生预留充分的表达与交流的机会。Brown认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是正常的,不必急于纠错。其实,有教学智慧的教师能把“错误”当作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二、备学生
1.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什么是教学起点?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切入:(1)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2)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个人的认知水平、个性心理特征、个人兴趣爱好及学习风格等。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有场独立型的,有场依赖型的,有内向型的,有外向型的,有擅长读写的,有擅长听说的,等等。教师不宜用一个模式教,用一个标准评,而应采用多种方法,设计多种活动或任务,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互动。这要求教即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认真分析班级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性特长做到心中有数,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三个方面,依据班内学生的不同层次,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分层次目标和评价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以使每一位学生均能有所发展,通过学习达到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或较高要求。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张扬其个性,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三、备教法
备教法不仅备教师的教,更要备学生的学,教师要更多地考虑,如何为学生设计一个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为他们的自学、终生学打下基础。教师考虑的不应是我怎样教会,而是怎样让学生学会、会学。教师应重视备课中的预设与生成,所谓“预设”,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及效果进行规划和假设。这种课堂设计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受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甚至把问题答案都设计好,学生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期望,进行教师心中有数的“表演”。所谓“生成”,是指教师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师生共同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交互活动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动态调整和真实的信息交流,以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语言交际积极构建新知识。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和交往兴趣,满足他们自主活动和学习的需要。现代课堂教学不应重“预设”而轻“生成”,重结果而轻过程,而应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
四、备课堂结构
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何展开,学习环节怎样落实,怎样衔接,怎样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怎样使学习过程合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均得以充分发挥。
五、备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在一堂课中传授知识、技能的示意图、也是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记忆、运用知识、技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板书,尽可能发挥板书的作用,把握板书的“度”。师生应该能通过板书回顾课堂的学习、研究的过程,能够通过板书归纳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板书应该是教师个人教学特色和教学艺术的展示。
六、备教具(学具)
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调动学生手、眼、耳、鼻、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所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就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即使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应努力使用直观的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和自己动手学习的条件来促进他们的学习,一句话,课堂教学应该是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而不应是苍白、死板、无趣无味的。所以要求教师必须研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方法和艺术,这需要在备课时认真准备,有的要画,有的要剪贴,有的要制成投影片,有的要制成CAI课件,还有的要做成学生可操作的学件。
七、备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应根据年级、学科不同而设置适宜的作业种类,布置适当的作业;作业要精心设计,体现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原则,还要考虑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发展。
八、备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态度,自会有不同的备课效率。这主要取决于组织者的重视与否。备前,有无布置,有无准备;备时,有无引导,有无重点;备后,有无实施,有无反馈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备课的范围,整理出教学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讨论提纲。每位教师备前要对将集备的内容要进行初备。
九、备突变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学生没有预习、有人_乱课堂等,这时教师该怎样灵活调整教学呢?针对课堂可能出现的突变情况,备课时就应重视。备课,要备形式,也要备内容。备前、备时、备后,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十、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交流――形成教案―个性设计与反思。个人初备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它的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要做到摸清学生的学情,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
(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此外,教师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认知和情感目标);要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应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集体交流是教师通过相互讨论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的活动过程。集体交流中,各抒己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考证。因此,教师们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以便及时总结和不断改进。最后,教案实施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感等反思也记下来,以便改进备课实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