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关意识论文

公关意识论文

时间:2022-07-15 07:19: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关意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关意识论文

第1篇

本文是管理学博士论文,当前,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 其中B2C电子商务是主流购物方式之一。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 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0.2万亿元, 增长23.6%;其中网络购物增长23.9%;B2C市场交易规模为2.6万亿元, 在中国整体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中的占比达到55.3%, 较2015年提高3.2个百分点;从增速来看, 2016年B2C网络购物市场增长31.6%, 远超C2C市场15.6%的增速。随着网购市场的成熟, 产品品质及服务水平逐渐成为影响用户网购决策的重要原因, B2C市场增长空间及潜力较大。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创造性、计划性地整合各种营销传播形式如广告、销售、公关等, 向目标消费群体和潜在顾客进行产品及品牌的营销传播的新型营销传播方式。当前我国B2C电商企业的营销传播方式还比较单一, 缺乏整合营销传播的意识与手段, 因此本文将以目前国内整合营销传播运作较为成功的京东作为典型案例, 分析整合营销传播在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的应用情况。  

B2C电商企业中整合营销传播概述及其应用研究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概述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整合营销传播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理论首先由美国学者克拉克·卡尔伍德、唐·舒尔茨和保罗·王于20世纪80年代末率先提出, 其指的是充分认识并有效结合各种能够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 如各类广告、销售、公关等, 并用它们来制定综合计划的一种营销传播计划概念。整合营销传播主要以消费者为导向、运用一切传播形式、寻求系统优势、建立持久关系、整合内外传播、强调战略管理、重视长期效果。总体上说, 整合营销传播就是指以客户、消费者和终端用户为导向, 通过协调各种不同类别的营销传播方式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统一的整体, 全方位管理品牌与消费者的接触点, 从而加强客户或者潜在客户对企业产品、服务及其品牌的了解和认识, 形成强烈的品牌和企业形象, 从而使利润最大化。推荐阅读:硕博论文写作知识之论据及逻辑关系  

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历程。随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逐渐传入我国, 获得了众多管理者、营销人的关注和研究。整合营销传播在我国发展的20年里, 在受到了执行和操作方面的挑战和限制的同时, 正在被我国的营销传播所接受和认可, 逐步渗透、深入、本土化。整体来看, 整合营销传播在我国的具体发展历程如下:首先是从2001年开始, 我国的广告营销行业开始注重终端的推广, 并加强推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传播策略活动, 并开始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 开展多元化、区域性的营销传播组合策略, 户外、直邮广告以及小众媒体较多, 比如短信广告、邮件广告、传单广告、牌匾广告、社区广告、电梯广告等。其次, 从2005年开始, 随着消费者需求及购物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营销传播开始侧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创新化媒体, 通过补位、提升、新整合及深耕提升新媒体广告的投放费用, 并结合传统销售渠道作为产品及品牌的展示和体验平台优势, 整合拓宽信息传播载体渠道。在这一阶段, 随着行业、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 信息渠道愈发复杂, 再加之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可操控性降低, 危机的网络传播速度快, 因此营销企业的危机公关传播意识逐渐增强。从2008年开始, 企业也开始重视公共关系的运用, 公关推广品牌及产品费用开始提升, 并建立相应的危机公关预警、处理和管理机制, 以应对日益常态化的营销传播危机, 提升危机公关传播管理的能力。从2009年至今, 我国企业越发重视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公关以及终端之间的协同一致性作用, 并且开始关注媒体受众与品牌目标消费者, 侧重投放优质媒体, 广泛应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内涵, 综合运用一切传播形式, 通过不断地整合内外传播提高营销传播的协同性和高效率。

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就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做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论文关键词:传播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传播

一、公共关系传播成为职业培训机构宣传的一种有效手段

公共关系产生于西方工业社会,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关系。对于公共关系的认识,学界对其也有不同的界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里,我们把公共关系理解为: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推进相关的内外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创造自身发展的最佳社会环境,在充分尊重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传播、沟通等手段而努力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

传播是连接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用一定媒体或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分享。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公共关系活动就是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为主要方法的一种组织与公众交流行为。

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迫切需要,职业培训日益成为人们再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面对竞争激烈的培训产业,传统的宣传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职业培训机构纷纷采取公共关系传播的方式加强组织的宣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存在着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等方面的矛盾。

二、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

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影响到职业培训机构形象的传播,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1、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

信源,即信息的者、传播者。从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应当具有全员性的观念,即公关传播的信源应该是职业培训机构的全体成员。这一观念对内能提供职业培训机构的凝聚力,对外能表现职业培训机构的良好组织形象。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职业培训机构员工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客户对机构形象的认知,影响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在实践中,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信源的个别性现象比较突出。有些职业培训机构看不到良好的公共关系传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领导不重视,员工不参与。大多数人认为公关活动是可有可无,即使要开展,那也只是专职公关部门或专职公关人员的分内事。这些现象显示了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淡薄。

面对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职业培训机构需要采取灵活措施,积极培育全员公关传播意识,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言一行中,从而形成一种无意识的职业习惯,树立机构良好的精神风貌。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是一旦形成,将会给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带来长期的、深远的和积极的影响。

2、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的矛盾

信宿,是指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公共关系传播的信宿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以数量不等的群体或个人形式存在,并形成对组织以不同影响的环境。

如果把社会公众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这个系统是由内部员工、消费者、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社区居民、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其它利益团体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稳定的统一整体。因此职业培训机构在开展公关传播过程中,必须善待社会公众中的每一位成员,注重公关传播的广泛性。

然而在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对象过于单一,主要选择政府和知识消费者,而对媒体、社区居民、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其它社会公众缺乏关注,致使公关传播活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公关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在公关传播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公众因素,加强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公关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3、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的矛盾

在当前培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态下,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宣传的需要,因此很多职业培训机构也热衷于公关传播。然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培养才行。特别是在职业资格培训市场,虽然我国教育部、人事部、信息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务院各部委都做了职业资格认证相关方面的规定,但是持证上岗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其次,用人单位对持证上岗的认识也不够。因此,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能一味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应注重传播的长期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职业培训机构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认为开展一两次大型的公关传播活动就能迅速地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客户就会迅速认可自己的培训项目,过于注重公关传播的近期利益。这就造成了公关传播的长远性与实际操作中的近期性的矛盾对于职业培训机构来讲,公关传播活动不仅是一项近期的活动,更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充满艰难与坎坷的系统工程。每一次具体的公关传播活动都只能看成是通往长远目标的一个环节。用公关传播活动来塑造组织形象的道路是没有尽头、没有终点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每一次活动,每一天工作都看成是公关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踏实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情,立足长远,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任务。

4、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政治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以及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当今时代也是一个多元化或者说是个性化、差异化的时代,如政治多元化、经济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等等。两种趋势同时并存,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面对这一趋势,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仅需要遵循职业培训行业的相关政策,而且需要不断创新,善于塑造独特的组织文化,从而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形式过于呆板,缺乏特色,难以引起职业培训机构内外公众的广泛关注。在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方式中,“物质公关”相对较多,对人性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另外,有的职业培训机构也狭隘地认为公关传播就是迎来送往,喝酒干杯等等。在公关传播活动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甚至采取有违社会公平竞争秩序和伦理道德习俗等手段,刻意贬低竞争对手,欺骗社会公众。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精神对机构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人们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强烈,但职业培训机构众多,竞争激烈,任何一个职业培训机构唯有创新,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首先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要鼓励创新,奖励创新,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其次,要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形成一种善于学习、积极学习的组织氛围,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第三,要采取灵活措施加强职业培训机构的平行沟通,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碰撞思维的火花,分享创新的乐趣,从而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

总之,目前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许多矛盾。面对这些矛盾现象,职业培训机构要善于承认矛盾、认识矛盾才能更好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达到塑造职业培训机构良好形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就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做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一、公共关系传播成为职业培训机构宣传的一种有效手段

公共关系产生于西方工业社会,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关系。对于公共关系的认识,学界对其也有不同的界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里,我们把公共关系理解为: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推进相关的内外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创造自身发展的最佳社会环境,在充分尊重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传播、沟通等手段而努力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

传播是连接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用一定媒体或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分享。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公共关系活动就是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为主要方法的一种组织与公众交流行为。

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迫切需要,职业培训日益成为人们再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面对竞争激烈的培训产业,传统的宣传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职业培训机构纷纷采取公共关系传播的方式加强组织的宣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存在着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等方面的矛盾。

二、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

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影响到职业培训机构形象的传播,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1、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

信源,即信息的者、传播者。从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应当具有全员性的观念,即公关传播的信源应该是职业培训机构的全体成员。这一观念对内能提供职业培训机构的凝聚力,对外能表现职业培训机构的良好组织形象。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职业培训机构员工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客户对机构形象的认知,影响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在实践中,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信源的个别性现象比较突出。有些职业培训机构看不到良好的公共关系传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领导不重视,员工不参与。大多数人认为公关活动是可有可无,即使要开展,那也只是专职公关部门或专职公关人员的分内事。这些现象显示了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淡薄。

面对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职业培训机构需要采取灵活措施,积极培育全员公关传播意识,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言一行中,从而形成一种无意识的职业习惯,树立机构良好的精神风貌。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是一旦形成,将会给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带来长期的、深远的和积极的影响。

2、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的矛盾

信宿,是指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公共关系传播的信宿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以数量不等的群体或个人形式存在,并形成对组织以不同影响的环境。[

如果把社会公众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这个系统是由内部员工、消费者、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社区居民、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其它利益团体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稳定的统一整体。因此职业培训机构在开展公关传播过程中,必须善待社会公众中的每一位成员,注重公关传播的广泛性。

然而在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对象过于单一,主要选择政府和知识消费者,而对媒体、社区居民、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其它社会公众缺乏关注,致使公关传播活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公关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在公关传播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公众因素,加强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公关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3、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的矛盾

在当前培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态下,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宣传的需要,因此很多职业培训机构也热衷于公关传播。然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培养才行。特别是在职业资格培训市场,虽然我国教育部、人事部、信息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务院各部委都做了职业资格认证相关方面的规定,但是持证上岗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其次,用人单位对持证上岗的认识也不够。因此,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能一味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应注重传播的长期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职业培训机构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认为开展一两次大型的公关传播活动就能迅速地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客户就会迅速认可自己的培训项目,过于注重公关传播的近期利益。这就造成了公关传播的长远性与实际操作中的近期性的矛盾对于职业培训机构来讲,公关传播活动不仅是一项近期的活动,更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充满艰难与坎坷的系统工程。每一次具体的公关传播活动都只能看成是通往长远目标的一个环节。用公关传播活动来塑造组织形象的道路是没有尽头、没有终点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每一次活动,每一天工作都看成是公关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踏实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情,立足长远,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任务。

4、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政治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以及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当今时代也是一个多元化或者说是个性化、差异化的时代,如政治多元化、经济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等等。两种趋势同时并存,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面对这一趋势,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仅需要遵循职业培训行业的相关政策,而且需要不断创新,善于塑造独特的组织文化,从而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形式过于呆板,缺乏特色,难以引起职业培训机构内外公众的广泛关注。在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方式中,“物质公关”相对较多,对人性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另外,有的职业培训机构也狭隘地认为公关传播就是迎来送往,喝酒干杯等等。在公关传播活动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甚至采取有违社会公平竞争秩序和伦理道德习俗等手段,刻意贬低竞争对手,欺骗社会公众。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精神对机构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人们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强烈,但职业培训机构众多,竞争激烈,任何一个职业培训机构唯有创新,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首先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要鼓励创新,奖励创新,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其次,要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形成一种善于学习、积极学习的组织氛围,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第三,要采取灵活措施加强职业培训机构的平行沟通,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碰撞思维的火花,分享创新的乐趣,从而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

总之,目前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许多矛盾。面对这些矛盾现象,职业培训机构要善于承认矛盾、认识矛盾才能更好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达到塑造职业培训机构良好形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4篇

摘要:作为酒店公关员应该具备哪些意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酒店树立良好形象。对此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酒店;公关员;公关意识

1信誉至上的形象意识

公关是一门塑造形象的艺术,组织形象是公关的核心概念。“形象是个宝,企业少不了”,良好的形象可以提升酒店的社会地位,同时也是酒店无形的资本。上世纪80年代末博雅公关公司副总裁斯坦.索尔哈福特的著作《形象战》一出版就成了畅销书,形象随即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当今生产力、销售力、形象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英国航空公司008号班机准备从伦敦飞往日本东京时,因故障推迟起飞20小时。为了不使旅客耽误行程,航空公司及时帮助乘客换乘其他公司的飞机。共190名乘客欣然接受了英国航空公司的妥当安排。但其中有一位日本老太太叫大竹秀子,说什么也不肯换乘其他班机,坚决要乘008好班机。一个罕见底情景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东京——伦敦,航程达1.3万公里,可是英国航空公司的008号班机上就大竹秀子她一人独享该机的353个飞机坐席以及6位机组人员和15位服务人员的周到服务。从表面上看,的确是个不小的损失。可是,从深一层来理解,它却是一个无法估价的收获。正是由于英国航空公司一切为顾客服务的行为,在世界各国来去匆匆的顾客心目中换取了一个用金钱也难以买到的良好公司形象。从事酒店公关工作,讲求信誉应时刻铭记心中。

2“众所好”的公众意识

一切公共关系都是围绕着公众展开,不懂得公众的意义和作用,就不懂得什么是公共关系。因此公关人员应该具有公众至少的意识。凯悦饭店的服务宗旨“时刻关心您”以及凯宾斯基的服务宗旨“充分满足客人”,都体现了饭店对于公众的重视。处处时时事事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于公众利益的影响,自觉地保持酒店利益与公众利益一起发展。林肯有一句名言“没有公众的信赖,一事无成;有了公众的信赖,无事不成。”这句话就体现了强烈的公众意识。我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的第二条规定:在任何情况下,首先应该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应考虑到自己所在组织的利益。英国公共关系协会准则的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公关在进行专业活动时应尊重公众利益和个人尊严。美国一家生意兴隆的酒店,每逢召开懂事会或其他重要会议时,在椭圆形会议桌旁边总会放着一张空椅子,椅子的背后写上两个大字“顾客”。这是在提醒酒店的决策者们在思考问题、制定政策时务必要注意照顾到顾客的利益。

3真诚互惠的合作意识

在国外的公关届流传这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发展,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与我们的公众一起发展。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要实现双赢,甚至是共赢。“诚招天下客”,这句在中国流行很广的话,就是要求企业员工队伍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公众,努力赢得公众的好感,得到公众的支持和信赖,只有这样才有助雨美好形象的塑造。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比喻友好往来。这句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人的互惠意识,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关照,共同得益,才能加强往来,促进合作,共谋发展。

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访问很成功。在访问的最后,里根总统按照惯例要举办答谢晚宴。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刚开业没有多久还没有什么名声的北京长城饭店主动向中美两国礼宾司的首脑及有关执行部门争取接待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长城饭店终于争取到了这一绝佳的机会。获得承办权之后,饭店公关部立即与各大中外新闻机构联系,邀请他们到饭店租用场地,实况转播美国总统的答谢宴会,收费可以优惠,但条件是:在转播时要提到长城饭店。答谢宴会举行的那一天,中美首脑、外国驻华使节、中外记者云集长城饭店。电视上在出现长城饭店宴会厅豪华的场面时,各国电视台记者和美国三大电视广播公司的节目主持人异口同声地说:“现在我们是在中国北京的长城饭店转播里根总统访华的最后一项活动——答谢宴会……”在频频举杯中,长城饭店的名字一次一次地通过电波飞向世界各地,长城饭店的风姿一次一次地跃入各国公众的眼帘。通过这一次互惠互利的公关合作活动,北京饭店的名声大振。随后,各国访问者、旅游者、经商者慕名而来。

4广结人源的交际意识

著名成功学者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25%靠的是专业知识,75%靠的是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中国有句俗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也是一种朴素的广结人缘的交际意识。作为公关员应努力建立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社会关系网,争取尽量多的朋友,互相帮助,互相促进。酒店公关工作就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一项工作,为酒店创造人和的环境。这就要求酒店与要同行、顾客、客源输送机构、媒体、政府、社区等公众保持良好的关系。惠州市巽寮湾喜来登度假村开业前夕组织全体员工到酒店附近海滩和街道清除垃圾,并且明确表示以后会定期组织此类活动,此类活动有利于搞好酒店和社区的关系,同时也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注重环保的理念,可谓是一举多得。

5传播信息的宣传意识

国外公关专家认为:良好的公共关系90%是靠自己做好,10%是靠宣传。这就是说要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最重要的是“做好”,即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产品优质、服务优良、物美价廉等方面,但同时又不能忽视传播信息的宣传工作,尤其是要敢于进行自我宣传,努力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如惠州市的金华悦商务酒店中餐厅服务员某天早上发现喝早茶的客人遗忘了一个装有1.68万元现金的手提包,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酒店打了五个电话后终于联系到了包的主人某上海客商。酒店公关部主动向媒体爆料酒店出现的此好人好事,经过媒体的宣传,市民和顾客对酒店的好风气大为赞赏。树立宣传意识,善于进行传播沟通,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塑造组织形象的头等大事。在中国有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长期存在“酒香不怕巷子深”,认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是什么好事。对于公关员来讲,要坚决摒弃这种观念,树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宣传意识。

6转危为机的危机意识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关员应有防火意识,防患于未然。有了这种意识才能在企业产生的初始阶段迅速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来化解危机,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甚至给企业创造机会,反之,则会可能招致意料不到的损失。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就充分说明了企业的危机意识的严重缺失,最终导致企业的轰然倒闭。曾被美国公关协会推举为世界性的公关范例“三十五次紧急电话”,就是得力于强烈的公关意识和及时的公关举措,最终使企业转危机为机会。某百货公司某天发现卖出的“索尼”牌电唱机是一个空心货后,立即连夜行动起来,连续打了35次电话才找到顾客的住址和电话,于第二天一大早打电话致歉并登门给顾客送上合格的唱机和礼品。百货公司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这位叫基泰丝的美国记者,这位记者当天回住处发现电唱机是空心后以为自己上当受骗愤而写下题为《笑脸背后的真面目》的新闻稿,准备第二天一早发出去,不曾想百货公司一早就主动登门致歉,她于是重写了新闻稿,题目改叫做《35次紧急电话》。

第5篇

网络新媒介的传播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新变化。这些变化,既有利也有弊,既有机遇又存在挑战。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为教学提供了广阔平台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体系,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的跨越。公关课程的教学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挖掘出大量新鲜的、丰富的、典型的、正反面的企业案例资源;可以通过新媒体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价值观;其跨时空的特点为师生、生生的课后互动交流提供了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2.新媒体的介入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都获得了突破性的改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和了解第一手信息和资料。学生可以通过“百度知道”、“新浪爱问”、“soso问问”等工具查询需要解决的难题;可以通过“问卷星”、“调查派”调查搜集相关信息;可以通过“谷歌地图”了解全球各地方吃喝玩乐的最佳去处和感受全球各地360度街景视图;可以通过“谷歌学术”搜索来自不同来源的文章、论文、图书、摘要和文章,从而找到整个学术领域中相关性最强的研究;可以通过“优酷”观看企业的形象宣传视频了解企业文化内涵;可以通过“网络公开课”聆听大师的课堂;还可以通过“微博”和“贴吧”个人掌握的最新信息。这些网络科技手段的使用,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更神速、更快捷、更便利,也无疑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升级。

3.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加强了教学的自主性新媒体时代下,教师不再是主导者,更多的是方向的指引者:需要引导学生鉴别海量网络信息的真假虚实和价值观念的是非曲直;引导学生多方面、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从而形成特定的适合的思维范式;把相对固定的、按部就班的课堂搬到活动的、充满个性的网络中。同时,新媒体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接收来自全球各地的不同声音,可以和全球各地的网友、博友进行学习、互动和交流,用自己在新媒体上的所见所闻去思考、鉴别和选择有利的信息,补充课堂外新的知识和内容,从而找到符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更好的方式。这样减少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对教材的依赖,教学的自主性明显增强。

二、新媒体时代公关课程教学的挑战

随着新媒体的影响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信息失控、人际关系脆弱、西方文化强化、网络信任危机给教学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

1.海量信息的真假虚实难辨新媒体传播技术打破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交往中个人的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等一些重要的社会特征被掩盖,双方可以通过QQ、微博、贴吧、论坛等形式“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在这种虚拟和匿名的环境下,有的只是符号的交往,其信息真假难以鉴别。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冷静、理智地看待各种报道,尽量选择权威性、知名度大的官方网站获取相关信息。

2.新媒体负面信息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媒体”,每个个体既是信息的转播者,又是接收者。信息传播自由,传播者大众化、平民化,传媒机构企业化,信息虚拟化,不良信息泛滥等扰乱了信息的传播环境,造成新媒体的失范。个人隐私泄露、社会道德伦理滑坡、信息管理失真失控、西方非主流文化的影响、舆论导向偏颇、企业负面报道等问题大量存在,这无疑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需要新媒体传播更多正面的、积极的能量。

3.给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带来了挑战目前我国高校的公关教育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忽视了其他学科知识的涉猎,有的缺少公关技术与实践能力的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本身的阅历和经验不丰富;二是教材、教法的陈旧;三是教学条件的限制。新媒体的出现有助于改善现状,但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教师和学生需要转换角色,学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变革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的膨胀式发展。

4.倒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人们的阅读方式、交流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开始发生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博客、论坛、虚拟社区、贴吧、网络公开课成为学生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传统授课相比,网络社会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转变:可以和全球各个地方的人们交流;可以浏览知名学者和教授的博客,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前沿;可以聆听国内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和互动性,也大大延伸了第一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倒逼了网络第二课堂的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1.信息瞬间变幻需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大学是什么?大学能学到什么?经常有学生说,我大学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不会。理科生学到了模型和范式,文科生好像什么都学了,又什么都没学到。其实文科不比理科,最重要的是学思维的习惯,思维的方法,学人际交往,学为人处事。大学就是当你忘记所学之后,剩下的东西。具体到公共关系课程目标的定位是:公共关系学的本质是一门素质拓展课,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与情商,使他们走向社会后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带着公关意识去观察、去思考、去策划、去创造。因为意识当先,没有经验,可以摸索出经验,没有方法,可以创造出方法。其次是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与方法论,提高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再者是侧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公关策划技能的提升。

2.教师借助新媒体加强自身公关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公关教师要借助新媒体的开放性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参与公关实践,提高自身素养。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公关教育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开展社会调研,加强公关实践;可以通过“公共关系精品课程”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做法;可以通过“网络公开课”感受名师教学风采和特色。公关教师除了必要的学习培训和交流讨论外,要密切关注市场,留心企业动态,捕捉市场第一信息。每天关注新闻时事,每天浏览中国公关网、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国管理传播网、公共关系论坛等网站,反思企业公关实例,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把鲜活的、真实的、生动的、亲身经历的、具体的案例带进课堂。

3.积极开展公关实践活动,以活动促教学公共关系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理论知识的讲解“必须、够用”即可,重点是如何将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公关实践活动,诸如企业庆典、公关广告、公关新闻、公关报刊等;带领学生共同参与本地企业案例研究,掌握公关步骤,了解公关禁忌,感受公关魅力;或者通过教师亲自参加的公关策划、市场调查、活动安排等活动,向学生进行经验传授和实例展示;课余举行公关演讲、辩论比赛、模拟晚会、新闻写作等实践活动。此外,学校或者系部可以成立公关协会,帮助协助组织、策划、宣传学校各系部的大大小小活动。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到这些活动的组织安排策划当中,才能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公关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才能真正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4.网络社会和课堂学习相结合,改革教学内容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于教材的依赖性较大,思维容易受到教材内容的限制,而公关课缺乏系统的、深度的教材,且本土案例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公关的教学不能无视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变革,不能把自己封闭在高墙大院里,因此,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市场信息、企业态势,把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取精华,用于课堂。中国公关网、中国公关论坛和公关世界都是很好的案例来源地,教师可以选取最新的、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正反案例用于课堂的比较教学。这样学生听的有趣,教师教的有趣,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公共关系教学的与时俱进。

第6篇

关键词 网络;危机传播;综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1-0008-03

1 网络危机传播的理论范式和内涵界定研究

网络危机传播主要有个案研究、技巧研究和理论研究3种研究取向,最初的网络危机传播集中在个案研究上,技巧研究是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刘慧芬副教授在《从汶川地震的媒体报道看网络时代的危机传播过程》中指出,“危机传播研究起源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它最初用以预测假设的政治形势,以防止类似危机的发生,并预测采取措施的价值”[2]。此后,西方学者开始了对危机传播的研究”。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吴小冰博士指出,“早期的危机传播研究多从管理学视角把危机传播当做危机管理的一部分,研究专注于危机处理中的传播模式及策略”[3]。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胡白精则认为“近年来西方两大研究脉络―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形成了合流之势,特别是‘管理的观点’向‘传播的观点’靠拢”[4] 。

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网络这一现代的新型传媒技术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后,学者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网络―危机传播领域、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1.1危机与网络危机

对于网络危机,学者们首先从危机的概念进行了引入。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决策的事件”。

还有美国学者多丽丝・格雷伯(Doris Graber)在《大众传媒与美国社会》将危机理解为:“很多人的生命财产或者心灵安宁带来严重紧迫和严重威胁的自然的或者人为的事件”。

中国学者杜建刚则认为“涉及公共性财产、生命安全;形成区域性;突发性;高度威胁性―威胁到地域基本价值,如稳定和发展的”事件都可以归结为危机。

总结学者们的观点可以看出,从受危机影响的主体上区分,既包括组织、公司面临的范围有限的局部危机,也有社会民众面临的范围广大的公共危机。而对于网络危机,多数学者认为网络危机涵盖在危机概念之下,是在网络上酝酿产生的危机或通过网络传播使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大的情况,是网络媒介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1.2网络危机传播

在深具传播学知识背景的学者看来,危机传播不过是人类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运用传播学方法重点研究危机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媒介、受众等变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学者费姆・邦茨 (Kathleen Feam―Banka),他将危机传播定义为:“危机事件发生之前,之中、之后,介于组织和其公众之间的传播”。

吉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石颖总结学者们的研究,在其2007年的学位论文《对网络危机传播的基本思考》中提出,“网络危机传播指的是利用网络媒介对危机事件进行控制的传播活动和采用的传播方法”[5]。

由于网络危机传播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学者们目前对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待于对其进行比较权威的界定。

2 网络危机传播中的网络媒介特点和功能研究

在网络传播特点的基础上,近年来,学者们对网络危机传播的角色和功能进行了一系列分析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金进与洪瑾在《网络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优势与问题研究》中提出了网络危机传播的以下特点:面对灾难或危机事件反应迅速,传统媒体无法比拟;消息来源渠道多,草根报道发挥重要作用;互动性更强,信息更新速度更快;整合能力强、多形式全方位发挥影响力[6]。

学者汪晓霞在《传媒观察》刊发的论文《试析危机传播中网络媒体的功能》中,指出危机传播中网络媒体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他引用新闻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网络媒体的开放和自由发展模式使得议程设置功能并没有被弱化减弱,网络媒体的“双刃性”性决定了它既是化解危机的利器,也是引发、扩散和文化危机的发源地[7]。

还有山东经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张光耀和高潇在《浅谈网络危机传播的特点和管理》中,从传播形态方面出发,把网络危机分为:核心要素、次级要素、边际要素和干扰要素4种传播要素,并且指出这四种要素引发的各种问题构成了网络危机传播研究的基本框架[8]。

综合起来,可以把以上学者们提出的网络危机传播的特点概括为:匿名性、速度快、波及广、破坏性强、不确定、难控制等特点。

在网络危机传播的优势方面,西北大学公共传播所的来向武和赵战花在《利用网络传播进行危机预警的优势与方式》从危机预警的角度对网络危机传播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网络的层级传播、多极多次的传播形式为有效监测发现危机信息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机会,也就是危机信息的传播由原来的“信息源――传统大众媒体”发展为“信息源――网络媒体――传统大众媒体”[9];按照危机传播的基本规律,我们还可以把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起来,共同设置议题,形成舆论漩涡,更好的进行“社会预警”。

龚新琼应用“环境守望” 理论研究了网络媒介在危机传播中的角色,指出,网络媒介和大众传媒一样也是“社会公器”,应坚持基本的职业操守,为民代言,强调危机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10]。

还有吉林大学的石颖在其硕士学问论文《对网络危机传播的基本思考中》认为网络危机传播具有:可以使权威信息快速传达;能降低组织的危机管理成本;能激发群体的正面作用3种功能。

3 网络危机传播的缺陷以及规制策略研究

3.1网络危机传播缺陷研究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四川《自贡日报》的资深媒体人林琳在《金融经济》上刊文提出,危机事件中的网络传播已经引起了网络媒体信用危机,并认为这种缺陷是“市场失灵”现象:首先,网络媒体报道危机事件时容易出现“网络暴民”现象;其次,网络媒体在危机事件中过度报道容易引起“二次伤害”;再次,网络媒体的虚拟性化使危机传播复杂性加大[11]。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的林丹燕和任雯引用传播学原理中香农―韦弗的“数学传播模式”, 指出“危机传播过程中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大学的胡白精教授在总结美国学者罗杰斯“大众传播理论” 的基础上,提出的著名的“3F”假设(即危机传播由信息流、影响流、噪音流构成),从“噪音流”的角度提出网络危机传播噪音流的四种呈现形式:1)虚假信息;2)错误信息;3)不良信息;4)偏激信息[12] 。

吉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石颖则从传播学的“把关人”角度进行分析网络危机传播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较新颖的观点:首先,网络危机传播中“把关人”作用的弱化;其次,网络传播减少了管理主体的反应时间;再次,危机的网络传播具有群体效应。

还有学者如黄明胜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认识网络危机传播的缺陷,他在《网络媒体的危机管理中》提出了网络传播制造危机的“十大杀手”:转移潮、受气包、英雄欲、泄私愤、恶搞风、攻击传播、反戈一击、文化冲突、谣言惑众以及民族情绪[13]。从消费者的对抗、企业竞争、国际品牌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网络媒体传播生发的企业危机。

从学者们以传播学、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视角可以看出,危机事件中的网络传播具有双面性,受危机影响的主体既包括社会公众,也包括企业、组织等。

3.2网络危机传播应对策略研究

很多论文主要探讨那营利性组织面临危机时应该如何进行网络危机传播,一般采取案例研究方式,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学者探讨网络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时往往以政府和媒体研究为主,对另外一些组织的讨论比较少。

学者张厚远在《危机事件中网络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中,从人文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研究:他以2008年“汶川”地震和2009年“H1N1”流感报道为例指出,由于网络媒体更具有公共属性,在灾难面前,网络媒介更应该关注普通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和价值尊严,更多的体现一种理性和责任,不要造成社会恐慌,体现人文关怀的大视野。[14]

四川《西贡日报》的媒体人林琳提出了规制网络危机传播的规制策略:1)完善网络法制建设,提高网络媒体的风险成本;2)网络媒体监督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和效率;3)公众要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和对网络媒体的监督意识;4)提高网络网络媒体在危机事件报道中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关怀。

还有学者专门研究了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危机传播如何调整的问题。钱B2007年《新闻知识》上刊文《第二媒介时代下的危机传播模式》指出,在网络时代危机传播具有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模式,这个模式的信息源更多的是政府、媒介与公众的互动,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传者与受者的身份界限也变得模糊。还有的学者探讨了手机等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15] 。

总之,可以看出学者们主要从媒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网络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研究,强调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4 网络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形象研究

史安斌认为,危机公关同样是也是一个国家树立国家形象的良机。在网络危机传播过程中,政府尽管面临治管方面的困境,但同时也获得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公关时间段”,政府可以利用这种机会显示其责任[16]。

电子科技大学的杨军和张媛在《重庆工业学报》上刊发的论文《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信息管理的新思路》中,认为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信息实时更新,及时最新消息,使公众尽早得到危机事件的最新进展;让受众把握一定的话语权,有助于政府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危机对策,防止危机扩大的同时树立政府良好的外部形象[17]。

还有学者马艺等从形象传播的二维模型――认知度和美誉度对网络危机情境下的政府形象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我国历史上的政府形象传播的认知度呈上升趋势,而美誉度指标则因历史情况不同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可以通过二维矩阵模型进行调查,快速找到政府目前的传播区间,分析原因,调整制定政府形象传播措施[18]。

可见,学者们都是从危机管理的主题――政府本身,对政府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政府来说,危机事件既是其展示责任、树立国家形象的良机,也是严重的挑战。

5 研究现状与结论

危机传播是一个边缘和交叉学科,网络危机传播同样涉及新闻传播学的很多议题。从学者们的论文当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网络危机传播的研究基本上起源于2003年的“非典”之后 ,并且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网络危机传播中的新媒体角色和功能研究;网络危机传播中新媒体、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研究;网络危机传播的新闻报道观念和报道模式;网络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形象研究;网络危机传播的应对和管理策略研究等方面。研究成果中鲜见较为成熟的实证和中外对比分析研究,相关理论体系的的建立和方法研究都还处在基础阶段,尤其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理论时显得有些生硬,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并富于针对性的危机传播理论以指导实践。

同时,鉴于高风险社会的来临,本领域以后研究的重点应有一部分放在对具体危机方法的研究上,为危机管理主体提供实用有效的网络危机传播范本。

参考文献

[1]廖为建,李莉.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以及借鉴意义.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2]刘慧芬.从汶川地震的媒体报道看网络时代的危机传播过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3).

[3]阮樟琼.危机传播研究关注的主要议题―危机传播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2007(11).

[4]胡白精.危机传播管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5]石颖.对网络危机传播的基本思考[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6]金进,洪瑾,郭抗抗.网络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优势与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3):104-108.

[7]汪晓霞.试析危机传播中网络媒体的功能[J].传媒观察,2008,9.

[8]张光耀,高潇.浅谈网络中危机传播的特点和传播[J].科技信息,2009(1).

[9]来向武,赵战花.利用网络传播进行危机预警的优势与方式[J].今传媒,2010,3.

[10]龚新琼.环境守望――危机传播中大众传媒的核心功能[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11]林琳.网络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缺陷和规制策略[J].金融经济,2009(1).

[12]林丹燕,任雯.噪音流:网络传播时代危机演化的助推器――以2008年中国主要危机事件为例.百科学术沙龙[J],2008.

[13]黄明胜.网络媒体的危机管理[J].国际公关,2008(1).

[14]张厚远.危机事件中网络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J].新闻 界,2009(5).

[15]钱B.第二媒介时代下的危机传播模式[J].新闻知识, 2007.

[16]史安斌.危机传播与新闻[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4.

第7篇

文秘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了四年的理论后,归根结底要落实在能力上,我认为,从能力要求来说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初步达到“四会”即会读,会想,会说,会写。毕业后,在社会实践中滚打几年,加上“会做”,就会逐渐成为一个比较全面的,合格的秘书。只有这样,日后在社会上才可能有所建树。撰写毕业论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恰恰是这至关重要的训练,使学生在“读想说写”等几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这也是学生装最后一次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考试,是一次专业性的业务考核,是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发现人才和推荐人才的有效途径。写毕业论文,一般来说,每个学生只有毕业时写一次,没有经验,不免生疏,产生神秘感乃至紧张。但是,要想知道螃蟹的味道,最好是亲口尝一尝,也就是说,最重要的是动手“干”起来。

俗语说得好:“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无法写出好文章。我们要想顺利完成并写出有一定水平和质量的毕业论文,就必须做好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准备,关键是要选好题目,并做好写作前充分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工作。

首先,选择论题。客观上要求选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其一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作用,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和问题。其二是指那些现实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和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来说,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大的如各项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中心工作,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事关全局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等。细分如秘书专业的秘书工作性质,特点,内容,工作规律以及秘书职能,秘书,秘书角色,秘书价值,秘书礼仪,秘书的参谋和秘书的组织与协调等等问题。又如:秘书的档案工作性质和程序,档案的属性和定义,档案的鉴定,档案的销毁,档案的分类,档案的利用,电子档案的利与弊等等问题。总之,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人们议论纷纷,众说纷纭,有不同见解的观点,和争论的焦点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切身的,近期的,是比较适合文秘专业学生考虑的选题,这样选择不仅具有现实性,适用性,即有价值有意义,同时,题目也会不大不小,容易把握,有助于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

其次,详细地占有材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它也是撰写论文的素材。在选定论题之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围绕论题有目的,有条理地收集材料。,论题的核心材料即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如果选择《秘书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角色意识》这样一个题材目,那么,其核心资料就是围绕秘书工作中的角色的认识,把握和各种角色之间转换方面的知识,如《秘书学》,《公共关系学》,期刊《秘书》,《秘书之友》,《公共关系》,《公关世界》等。因为秘书专业的实用性非常强,如果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则更有利于充实论文的内容,避免论文的空洞化,完全的理论化。,背景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共时或历时的参考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的参照,比较和深化。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和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材料。这些比较性资料有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寻找新的角度,提新的见解,有些资料有时还可以运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厚度。,理论资料。毕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罗列事实的层面,要运用科学的思想和学科的理论来分析事例,使问题的分析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揭示一般的规律,从而产生宵用价值,指导和解决实际工作当中的问题。因此,必须注意理论资料方面的收集。同时,鉴于秘书专业的特殊性,还应要关注和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行政法规与政策,加强论文的现实性。此外,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要注意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充分地利用。如把材料划分为理论类,事实类和随笔类等。总之,无论是收集还是整理工作都必须要明确,它们都是为方便论文写作而存在。

然而,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取上述我们所需的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准确性的第一手材料呢?下面简要介绍两种搜集资料的途径:,社会调查法,也就是说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如对某一部门秘书作一个有针对性的个人专访,并做好详细的访谈记录;或者针对某一秘书机构或部门,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以获取有用的信息。,文献调查。如公务性文件,秘书专用书籍,报纸,杂志,期刊,文摘,通讯稿件和文艺作品等。这就要求善于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室),熟悉图书的分类法,提高查找效率。如当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总之,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毕业论文写作是一次难得的调动所学知识的独立完成某一论题研究的实践,是获得治学能力的一次严格的锻炼。正如酒一样,酝酿得越久就越纯,越香,越有味道,下笔之前的准备工作越细,越充分,那么论文的质量相对而言就越高。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十分重视,充分做好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8篇

论文摘要:陕西省的旅游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古 文化 观赏为主线,人文与自然景观相辉映的旅游特色。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陕西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发现了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已经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1978年,我国国门开放,海外游客蜂拥而至,我国现有旅游业开始起步。2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0年1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首次提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国家旅游局 总结 了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 历史 性跨越的历史和经验,明确提出了今后20年的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1]

在形势如此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陕西作为一个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旅游大省,自然是不甘示弱的。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在国际旅游市场上逐步形成了以古文化观赏为主线,人文与自然景观相辉映的陕西旅游特色,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五”期间陕西省通过了开发建设历史文化深、科技含量高、参与性强的周、秦、汉、唐四个文化旅游区,在世界上树立了全新的陕西旅游形象。[2]不过,现在看来,如何让这样的发展持续下去,让陕西的旅游业扬长避短,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就成了当务之急。旅游企业要在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必须以市场营销为导向进行各项 经济 活动,才能迅速发展,有效地提高经营 管理 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旅游市场营销是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来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进行各项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企业获利的经济和 社会 目标。旅游市场营销的主体很广,包括所有的旅游企业及宏观管理的旅游局,如:旅游景点、景区、旅行社、宾馆、酒店以及旅游 交通 部门等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3]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对陕西省乃至全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陕西旅游业市场营销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盲目销价竞争问题。

旅游产品的定价,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 指导 ,同时由于竞争和旅游者的需要,还必须有高明的定价策略和技巧。旅游企业的定价策略就是根据旅游市场的具体情况,从定价目标出发,灵活运用价格手段,使其适应市场的不同情况,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可是我省的很多旅游企业在众多的价格策略中只记得了一个,那便是“削价”。很多旅游企业纷纷打出“优惠销售”“买一赠一”的旗号来促销,甚至于有的企业宣传自己是“零利润”“负利润”促销,使得整个旅游市场掀起竞相降价的风潮。可是他们却不知不适当的降价不仅不会将消费者引来,反而会将消费者推开。

1.2旅游市场营销存在忽视售后服务问题,导致游客流失。

旅游者的购买活动,是通过一定的购买过程来实现的。旅游者的购买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需要和问题的识别,信息收集,评估与选择,决定购买,购后印证。[4]很多旅游企业对前四个环节相当重视,往往忽视了“购后印证”这一最后的环节。旅游者对所购产品是否感到满意,直接关系到日后是否重购和向周围扩散什么样的信息。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使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满意度提高,同时也可以及时地解决问题,扭转旅游者的不满情绪,为自己争得更多的潜在顾客。可目前有些旅游企业忽视了售后服务,对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不与解决或解决的速度相当迟缓,引起顾客的不满,这样无疑使得顾客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

1.3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促销方法单一的问题。

旅游业的促销,通常是从“老三篇”开始的,即:导游图、宣传册、录像带。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新三篇”:交易会、说明会、vcd。不知是眷恋还是无奈,就是这为数不多的相当有限的旅游促销手段,较多的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也同”。缺乏形式创新,更缺乏内容创新,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落后的旅游促销,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光彩。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运用各种各样的促销方法来进行营销,可旅游业还是落后一步,单一的促销方法,以不适用目前社会的发展。

1.4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追求短期销售目标的问题。

旅游市场营销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始终要考虑和应用的。对于一个旅游企业来说,应当有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旅游企业在发展中有一定的目的性。可是目前我们的大多数旅游企业不要说长期发展目标了,能够有一个来年发展计划就很不错了。盲目地追求短期销售目标,一味强调短期利润,这样就会使许多旅游企业鼠目寸光,只注意到了眼前利益,而错过了相当多的长远发展机会,这正是旅游企业发展的大忌。

1.5 旅游 市场 营销 中存在忽视公关效用,不注重企业形象的问题。

曾记否,一部《公关小姐》红遍全国大江南北。就是这部早期反映公关小姐酸甜苦辣的 电视 剧,把一个大家都陌生的行业——公关业,形象生动地带进了我们的视野。然而,作为

2.改善陕西省旅游企业市场营销劣势的对策。

2.1建立行业协会,制定价格标准。

针对我省旅游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削价竞争的现象,我们可以借鉴其他省市旅游区的做法来进行改进,避免过激的削价竞争导致市场 环境 恶化,建立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价格标准,不失为一个有效可行的办法。

2.2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

对于一个旅游企业来说,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不仅意味着企业可以针对旅游者在消费的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同时也可以将旅游者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即使地改进我们的旅游产品,使其适应我们的目标市场,为我们旅游企业赢得更多的客源。

2.3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加大促销力度,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市场营销的方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我们的旅游企业应及时地对一些新的营销方式进行应用。如:随着个人 计算机 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出现,我们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网上广告、 电子 商店或网络服务,宣传、扩大自己知名度,拉进企业与游客之间的距离,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2.4要有长期规划和发展的眼光。

对于一个旅游企业来说,要想有个长远的发展,仅有短期发展目标是不够的,其应当制定长远的营销目标,有一个长期规划,这样我们的企业在发展中才不会不知所措,盲目进行。旅游企业根据自己的营销目标和方针,描绘出在充分利用营销环境、发挥企业优势的情况下的高水平、理想化的企业形象,并据此对企业的发展有一个长期规划,企业使命具体化后,企业经营才有了方向,可以更好地适应目前的竞争环境。

2.5重视公关效用,全力塑造企业形象。

公关全称 公共 关系,其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 管理 艺术 。对于一个旅游企业来说,通过旅游公关可以塑造其富有魅力的公众形象,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通过与旅游业相关各类公众的双向沟通活动,以尽可能形成对本企业有利的市场经营 社会 环境或有利于本企业动态适应市场社会环境的变化。旅游企业尤其应该培养自己的危机攻关意识和主动攻关意识,将塑造企业形象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常抓不懈。

不管世界 经济 形势如何变化,市场营销观念和潮流如何改变,坚持社会营销的理念,应当成为旅游业营销与发展不变的原则与信念。将旅游市场营销真正地应用于旅游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是陕西旅游企业置于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管理知识化全新背景下的战略思考,要让我们陕西的旅游企业真正走向旅游营销新时代,这将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勇于创新、勤于实践,陕西旅游业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第9篇

自参加工作以来,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和职业道德提升,以人为本,关爱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一个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始终是我的梦想与追求。由于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与默默无闻的耕耘,在读书——思考——研究中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教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点滴成绩,不但促进了自己业务水平的提升,更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XX年被评为章丘市优秀教师,XX年被评为章丘市优秀校长。

一、以学习为乐 持之以恒

我认为教师要想提高业务,就要勤于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关注细节善于思考,剖析得失务求实效,于是常年以读书为乐,坚持记笔记写反思。近年来自己先后学习了《素质教育理论纲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走进学生思考的世界》,魏书生的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思想,刘京海的成功教育理论等。自己开通了教育博客,每天以工作日志的形式坚持书写所思所感所悟。在读书中学有收获,在反思中日有提高。几年下来,自己养成了做事踏实、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不仅提高了业务理论水平,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发现就是进步 总结就是提高

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与学、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德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分析解决问题。招准问题的切入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一般老师工作就停留在了问题解决的层面上,而没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总结,这就是庸师和优秀教师的最大区别。

我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XX年本人撰写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在《山东教育科研》上发表,《我们对提高教师素质的几点认识与做法》在济南市组织的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小学中年级语文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在“新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XX年撰写的《实践人本思想注重名师培养》在济南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XX年撰写的《研究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实效》在济南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以爱育人为师之本》在济南市教育局组织的德育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XX年撰写的《运用电教手段促进教学创新创新》在济南市组织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寻找生活中的美》在济南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案设计评比中获二等奖;XX年撰写的《巧妙自然用投影轻松愉快学数学》在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XX年撰写的《小学作文教学指导初探》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XX年撰写的《班主任要善养“三气”》在内蒙古教育上发表,本人承担的章丘市xx规划课题“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生活的研究”顺利通过专家组鉴定结题。

三、以教科研为平台 让每位教师都成功

教科研是教师成长、自我发展的支撑。因此,作为校长我同班子成员一道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教师60余人。从整体上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教科研意识比较淡薄。针对实际学校确定了“专家引领、科研先行;点上突破、面上辐射;整合强化、凸显特色”的教科研思路。首先我们邀请了市教科所的郭道胜所长来我校为全体老师作了精彩的教科研报告。使老师们明晰了教科研的意义、步骤与方法,打破了对老师们来说教科研高深莫测的神话,使全校老师走向了问题型教研课题研究。学校在教科研上实施政策激励、全力支持。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 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我校的小学作文走向生活的研究、小学数学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章丘市级两个课题于去年四月份立项开题,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历时一年半的刻苦公关于今年八月份终于通过市教科所的鉴定顺利结题。最难能可贵的是两个课题的结题,使老师们找到了自信

第10篇

关键词公共关系信任危机处理机制企业文化

随着传播手段在的广泛,突发性公共事件对相关企业和组织的越来越大。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带来的企业信用危机,处理好企业公共关系,日益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之一。

1企业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是现代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利用传播技能和作为主要工具,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保持其公众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和事件;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做出反应;明确和强调企业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驱动的监督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

企业公共关系从属于企业宗旨,为企业的目标服务。它是企业面对外在的公众和内在的员工,通过运用长期有效地双向信息沟通、双向交往、双向利益调整等方法途径,建立企业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显然,企业公共关系是企业在现代商品经济和大众传播事业高度条件下重要的经营管理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公共关系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从市场营销中的策略组合,到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到危机事件的处理等更为广泛的领域。

2企业公共关系的功能

2.1树立企业信誉,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的信誉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的威信、影响,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形象、知名度。建立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经营观念已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树立信誉首先要创名牌企业。按照公共关系学的观点,商品信誉是较低层次的,只是部分公众或消费者在多次的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对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信赖程度,它只是企业技术经营素质的综合反映。而树企业信誉、创名牌企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企业日益强烈的要求。因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既可能给社会带来新的物质文明,也可能给社会带来公害和威胁。因此,公众对企业社会价值的评估标准发生了变化,评价范围由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扩大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硕士论文,这使公众舆论对企业产生更大影响力。争取舆论支持,争取公众信任,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良好形象和声誉是无形的宝贵财富。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信任。从而有利于企业推出新产品,有利于创造“消费信心”,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有利于吸引、稳定人才,有利于寻找协作者,有利于协调和社区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和管理部门对企业产生信任感,最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2搜集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保证

美国管家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的前提正是信息”。企业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市场需要产品质量、产品开发、新技术方向、竞争者动向、潜在危险、企业形象等方面的信息,不断传递给企业领导,要求领导者做出及时而有效地决策。因此,现代企业把公共关系信息的获取划入企划之中,成为企业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公共关系部门就是要利用各种渠道和网络搜集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一切信息,为企业决策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搜集信息包括企业战略环境信息、产品声誉信息及企业形象信息等。

2.3协调纠纷,化解企业信任危机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任何组织都处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而且这种关系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由于企业与公众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在公共关系中必然会充满各种矛盾。企业在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也难免会有因自身的过失、错误而与消费者发生冲撞的时候。一旦发生,必然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不满,使企业面对一个充满敌意和冷漠的舆论环境。如果对这种状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问题处理不当,就产生公共关系纠纷,甚至导致严重的公共信任危机。对企业、对公众、对社会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事实证明,企业与公众的许多矛盾和磨擦都起源于误解和不了解,缺乏信息交流是造成不了解的根本原因。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机制,增加企业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企业就有可能避免与公众的纠纷,并可通过公关手段将已经发生的信任危机所造成的组织信誉、形象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进而因势利导,使坏为好事。这种功能是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所不具有的。

3企业公共关系的构建

3.1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思维

首先,要有特色形象意识。要形成特色形象,企业就要发展比较优势。我国仍属发展家,产品还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世界贸易的一个基本趋势是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价格疲软甚至下跌,高附加值产品和成套设备价格攀升,这意味着我国多数企业在产品特色形象上不具优势。世界贸易的另一个趋势是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增长率大大高于一般商品贸易的增长率。我国企业要适应世界贸易的这种变化趋势,扬长避短,发展比较优势,就要在吸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尽快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在服务形象和技术形象的塑造上下功夫,企业形象的树立归根到底来自于企业的实力和特色。其次,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思维,要有文化融合意识。文化是制约企业与全球公众沟通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对企业公共关系的影响将是极其深刻的。企业在与不同国家、民族的相关公众进行经济交往时,文化差异会成为双方沟通与理解的障碍,导致矛盾和冲突产生。因此,我国企业公共关系要在全球范围求得发展,就要融合不同文化,以利于与全球公众的沟通和协调。要树立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观念,还要有企业公关全球化的全员认同意识。企业的股东、员工是企业赖以存在的细胞,他们既是企业内部公关工作的对象,又是企业外部公关工作的主体,企业全球化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每一位股东、员工的支持和参与。因此,企业公共关系全球化的全员认同同样十分重要。

3.2推行品牌经营战略,赋予公关实务以新的载体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目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品牌有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经营的成功。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可口可乐、万宝路、柯达、耐克、富士、松下等,他们的品牌成功均与品牌的战略化密切相关。而品牌战略正是企业公共关系实务的载体,没有这样的战略目标,企业公关活动只能是浅层的、临时性的。我国已开始步入品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多地倾向于购买品牌商品,市场竞争的最终局面必将是由品牌瓜分天下。因此,创品牌、树品牌、巩固品牌已成为我国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经营成功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众多企业只将品牌经营作策略化处理,陷入靠密集式、轰炸式、名人式的广告宣传,忽视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注意外在形象,忽视内在素质提高;重视价格竞争,忽视非价格竞争;停留于原状,忽视调整、开发、创新;注重自身利益,忽视公众利益等品牌经营误区中,品牌的存续期极短,如一些新兴企业秦池、爱多、飞龙、三株、太阳神、亚细亚、巨人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纷纷“触礁”便是例证。因此,企业要把品牌经营成功,就应把品牌提高到战略化的发展高度:一是要建立品牌战略思维,通过品牌创造长期化的竞争优势以实现持续发展;二是要通过市场细分,确定品牌定位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保证品牌的市场承受力和发掘品牌独特优势;三是要塑造品牌的个性。在产品的设计上、包装上、商标的酝酿上应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的生产上要精益求精,在产品的服务上要通过高超的服务和质量创造产品对消费者的亲和力;四是要通过广告、新闻策划、销售推广、主题公关活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一体化的市场传播整合,进行以双向交流为基础的品牌传播,扩大,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五是要发展高关联度的相关产品,给品牌不断注入新鲜感和兴奋点,以使品牌形象不断延伸,品牌价值不断增加。企业公共关系活动正是在以上战略步骤中一一展开。

3.3运用传播,发展新的公关媒介

当今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全球化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公共关系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之一,首要职能是促进企业与内外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使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输成本、实时互动、即时反馈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比拟。而网络传播的发展,可使企业借助网络将内部信息在瞬时之间公之于天下,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与之利益相关的企业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甚至直接对话。

在公共关系方面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以“外向型”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探讨新型的公共关系模式,将新型的公关模式与机遇电子商务下的ERP、CRM相互整合,重新界定其它外部公众的价值,如机构、政府、供应商、社区公众和企业内部公众价值等。

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等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例如,如何在网上开展新闻,网上展览等。

3.4转变竞争方式,建立以“和”为中心的公关理念

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它可以促使企业快速地发展。但目前国内较多的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是一种典型的负和博弈,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成功始于合作,随着企业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销商、企业与经销商及企业与其他相关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日益加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应从孤立生产、产品型、独立发展向协作经营、关系型、互联合作转变,走入互惠互利、求得双赢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行列。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原则也强调以“和”为贵,即在外部关系处理上强调企业与同行竞争者、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行业、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正好与当代企业“竞合”关系的要求和特征吻合。因此,企业在处理对外公共关系时,应学会化敌为友,善待竞争对手:一要知己知彼,寻找与竞争者优势互补的合作领域,共同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注意与相关企业、公众保持经常性的交往和沟通,增进理解,建立融洽感情,营造和谐气氛,提高企业的对外吸引力。

3.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提高危机公关能力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危机发生,要防止危机的发生,企业除了要具有较强的防止公共关系纠纷的意识。如自律意识、尊重公众舆论意识等,最根本的是要建立“预警”机制,尽可能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

3.2推行品牌经营战略,赋予企业公关实务以新的载体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目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品牌有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经营的成功。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可口可乐、万宝路、柯达、耐克、富士、松下等,他们的品牌成功均与品牌的战略化发展密切相关。而品牌战略正是企业公共关系实务的载体,没有这样的战略目标,企业公关活动只能是浅层的、临时性的。我国已开始步入品牌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多地倾向于购买品牌商品,市场竞争的最终局面必将是由品牌瓜分天下。因此,创品牌、树品牌、巩固品牌已成为我国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经营成功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目前众多企业只将品牌经营作策略化处理,陷入靠密集式、轰炸式、名人式的广告宣传,忽视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注意外在形象,忽视内在素质提高;重视价格竞争,忽视非价格竞争;停留于原状,忽视调整、开发、创新;注重自身利益,忽视公众利益等品牌经营误区中,品牌的存续期极短,如一些新兴企业秦池、爱多、飞龙、三株、太阳神、亚细亚、巨人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纷纷“触礁”便是例证。因此,企业要把品牌经营成功,就应把品牌提高到战略化的发展高度:一是要建立品牌战略思维,通过品牌创造长期化的竞争优势以实现持续发展;二是要通过市场细分,确定品牌定位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保证品牌的市场承受力和发掘品牌独特优势;三是要塑造品牌的个性。在产品的设计上、包装上、商标的酝酿上应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的生产上要精益求精,在产品的服务上要通过高超的服务艺术和质量创造产品对消费者的亲和力;四是要通过广告、新闻策划、销售推广、主题公关活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一体化的市场传播整合,进行以双向交流为基础的品牌传播,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五是要发展高关联度的相关产品,给品牌不断注入新鲜感和兴奋点,以使品牌形象不断延伸,品牌价值不断增加。企业公共关系活动正是在以上战略步骤中一一展开。

3.3运用网络传播,发展新的公关媒介

当今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公共关系作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的战略之一,首要职能是促进企业与内外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使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输成本、实时互动、即时反馈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比拟。而电子网络传播的发展,可使企业借助网络将内部信息在瞬时之间公之于天下,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与之利益相关的企业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甚至直接对话。

在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方面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以“外向型”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探讨新型的公共关系模式,将新型的公关模式与机遇电子商务下的ERP、CRM相互整合,重新界定其它外部公众的价值,如金融机构、政府、供应商、社区公众和企业内部公众价值等。

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等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例如,如何在网上开展新闻,网上展览等。

3.4转变竞争方式,建立以“和”为中心的公关理念

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它可以促使企业快速地发展。但目前国内较多的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是一种典型的负和博弈,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成功始于合作,随着企业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销商、企业与经销商及企业与其他相关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日益加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应从孤立生产、产品型、独立发展向协作经营、关系型、互联合作转变,走入互惠互利、求得双赢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行列。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原则也强调以“和”为贵,即在外部关系处理上强调企业与同行竞争者、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行业、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正好与当代企业“竞合”关系的要求和特征吻合。因此,企业在处理对外公共关系时,应学会化敌为友,善待竞争对手:一要知己知彼,寻找与竞争者优势互补的合作领域,共同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注意与相关企业、公众保持经常性的交往和沟通,增进理解,建立融洽感情,营造和谐气氛,提高企业的对外吸引力。

3.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提高危机公关能力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危机发生,要防止危机的发生,企业除了要具有较强的防止公共关系纠纷的意识。如自律意识、尊重公众舆论意识等,最根本的是要建立“预警”机制,尽可能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制定危机处理预案,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如能临危不惧,处理得当,便可化险为夷,并可使危机转为契机,让企业借此得到公众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因此,建立危机处理预案十分重要。三是采取积极主动的危机应对策略,要想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公众,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以公众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主动弥补公众的实际利益和心理利益。坚持勇于承担责任,如实宣传沟通,通过有意识地施加情感影响,树立企业值得信赖的良好形象。

1杨翠兰高健.发展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理性思考[J].人大书报资料中心,2001(7)

2江林.经济全球化对公关的挑战[J].公关关系,2001(7)

第11篇

文学形象应该是通过语言来展开想象,财经专业是培养财会人员为目标的专业。新时期财会人员应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新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等,而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文学科,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把语文教学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根据专业、未来职业要求的不同做弹性安排,同时,借助语文学科自周密财经专业职教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高教创新身的优势,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唤醒、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教学方法上,把语文教学和学生专业教育要求结合起来处理,可以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结合专题讲座、讨论研究、情境化教学等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跨越思维,联想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手段上,要使用多媒体和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情境化教学,使教师的讲授更具目的性,使学生的联系更具实践性,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具可操作性;在考试方面,笔试、口试、实践操作、调查、参与课题研究等相互结合,综合考核。比如在讲授苏轼其人其文时,可以联系宋朝当时的中央财政政策,联系王安石变法时期各势力在经济政策上的矛盾焦点,这样将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去理解苏轼作品中体现的旷达乐观精神,就将实用性和审美性统一起来,做到了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提高“两不误”,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斟酌教材内容,突出财经专业特色编写新的财经专业职教语文教材,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教材必须体现语文知识增长和语文能力提高的规律,构建与职教学生学习心理和文化水平相适应的科学体系;其次,教材要选入财经专业内容,把财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语文知识、语文技能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从事经济实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第三,在写作和口语训练方面,教材可以把经济应用文体写作和商务实用口才作为重点来介绍,因为这是财经专业职教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必要素质,学生切实掌握多种经济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及写作技能,将来处理经济实务时才能下笔成文,举一反三。而加强对学生商务谈判、经济业务洽谈、经济公关交际、逻辑论辩能力的训练,则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驾驭语言的本领,培养敏锐灵活、稳重周密的工作气质。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能力训练职业学校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放在首位。

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实现“为就业”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必须考虑专业特点,注重实用性。(1)听说训练在教学中开展口语训练,可穿插在授课内容中,或安排在课前5分钟。听说训练内容应根据单元要求与财经专业特点结合。例如,说明文单元的听说训练可以安排学生有条理的介绍一种股票、基金、理财产品,或者介绍一项银行业务等。记叙文单元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每人事先准备一则反映财会人员诚信的小故事,或者谈谈自己在银行的见闻等,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议论文单元的听说训练,让学生分析目前财会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训练内容针对性比较强,和专业结合密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其思想境界。(2)写作训练教师在教会学生各类文体的写作要领和技巧之后,要紧扣专业实际设计训练内容交给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记叙文写作中,指导学生就以在银行办理业务过程耳闻目睹的某个小事确立中心写成文章,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敏锐洞察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过故事的叙述进行自我教育,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说明文的写作课上,让学生运用写作说明文的方法把某种股票、基金、理财产品或某项银行业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这不仅培养学生有序说明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复习了所学的相关专业内容,更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在议论文写作课上,让学生谈谈作为财会人员的诚信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该过程中提高专业道德水平。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假设学生是银行的职员,在工作中碰到问题,让他们写一则应用文。这种训练内容和专业联系密切,学生认为学了有用,兴趣提高了,思想上也重视了,改变了以往被动写作文的局面。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以后适应工作单位文化建设的需求奠定基础。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正视财经专业职教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积极的心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主动迎接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使语文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高素质、高技能财经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周密

第12篇

论文摘要:中国高等学校在未来将面临生源日益减少的压力,众多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竞争会更为激烈。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定位不明确,缺乏品牌竞争的市场营销思想,高职高专院校需要通过品牌竞争策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一、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每个高职高专院校都有自身的名称和标记(校徽),从这个角度上讲高职高专院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而如何通过品牌彰显自身的竞争力,显然只有名称和标记是不够的,必须丰富品牌的内涵。从内涵上分析,可以分化出品牌所代表的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用户等六个方面的信息,而品牌最持久的内涵则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构成了品牌的实质。高职高专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打造自己的品牌,就必须深化自身的品牌价值、文化和个性。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策略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 品牌定位模糊,个性不明确。品牌定位是与市场定位相一致的。品牌定位就是为品牌塑造独特的个性,并为相关公众所认可。换句话说,品牌定位就是确定我们期望消费者如何看待我们的品牌并区别于竞争对手。品牌定位是品牌经营的首要任务,是品牌建设的基础。由于教育产业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因此,要成功打造一个学校品牌,品牌定位可以说至关重要。就国内1700余所大学的整体定位来看,除了按照发展层次区分的差异较为明显,同类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差异非常有限,品牌定位模糊,特色不鲜明。 

 

2. 品牌内涵淡薄,缺乏文化支撑。品牌必须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才能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众多高职高专院校都拥有自身的品牌标志,如有特色的学校名称与校徽,但这些品牌符号所表达的文化信息却非常有限。品牌文化应该与组织的文化是高度一致的。不少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已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品牌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拓宽了专业设置、解决了学生就业就是品牌。在现实需求和生存压力的背景下,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实用化、市场化的现象。高职高专院校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确立一个科学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这才是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品牌文化是组织文化最突出的表现,也是目标公众识别一个组织文化的最普遍的角度。众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所传递的仅仅是一个识别符号,或是学校的行业背景,缺乏对学校文化的挖掘,缺少丰富的文化内涵。 

3. 品牌策略单一,缺乏市场营销思想。品牌策略是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策略必须在明确的市场营销思想指导下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在非营利组织营销正在蓬勃兴起的今天,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策略还缺乏一定的市场营销意识。很多学校缺乏宣传和沟通的意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后,很多学校与相关行业的联系日渐疏远;而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其与当地政府、公众的联系也并不紧密,这使得学校的知名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大部分学校的知名度仅限于当地知名而已,而对于新兴院校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甚至当地公众对这些学校都非常陌生,这种状况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发展策略  

  

1. 明确品牌个性定位。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定位,就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消费者对于高职高专教育的需求特点,给学校的教育产品确定一个明确的特色。品牌定位有利于学校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对某一层面的教育消费者进行营销,有利于与其他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竞争。高职高专院校品牌定位就是建立或重新塑造一个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高职高专院校品牌定位是学校间智慧的较量,目的是建立自身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性,目的在于为自己的教育产品创造和培养出一定的特色、富有鲜明的个性、树立独特的市场形象,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从而满足教育消费者的某种需求和偏爱。  

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定位,需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高职高专院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通过细分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具体定位,创造和渲染学校的个性化特色。从成功院校的品牌定位策略看,品牌定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第一,理念定位。理念定位就是学校用自己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作为品牌的定位诉求,体现学校的内在品质。一个学校如果具有正确的办学宗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经营哲学,那么,学校采用理念定位策略就容易树立起令公众产生好感的学校形象,借此提高品牌的价值,光大品牌形象。第二,历史定位。即以办学的悠久历史建立品牌识别,突出竞争优势。人们往往对于历史悠久的院校容易产生信任感,认为它在教学质量等方面较为可靠,因而历史定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就业方向定位。该定位以学校的培养方向为诉求点,突出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特色,来获得目标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如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依托自身的行业背景和优势,突出行业和职业的针对性,可以吸引以特定行业和职业作为理想的考生和家长的兴趣。

2. 深化品牌文化内涵。一个学校的文化是这个学校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凝练。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是文化决定了这个学校的制度和行为,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的核心,就有如企业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学校的内部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内涵必须一致,都不能脱离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都要服务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品牌文化应该与组织的文化高度一致。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传承和积淀下来的促进组织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信念,品牌文化是组织文化最突出的表现,也是目标公众识别一个组织文化的最普遍的角度。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文化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深化,通过独特的品牌文化内涵彰显品牌的竞争力。 

 

3. 强化品牌策略的市场营销思想。市场营销思想的核心是以需求为中心,全面具体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市场营销的思想不仅适用于营利性组织,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这样的非营利性组织同样有借鉴意义,因为任何组织都有其赖以存在的目标对象,通过科学有效的市场营销的运作可以明显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1)突出品牌的表现形式。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及品牌文化必须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表现出来。这种载体可以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优势专业。高等学校的发展具体来讲是以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为载体,优秀的高校品牌必须依托优秀的学科与专业优势。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主要在于优势的专业;这种载体可以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团队。高职高专院 校的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是一个学校的标志。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名师尤其是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能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强化学校的品牌竞争优势;这种载体也可以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学校品牌的物质表现形式,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以及学生公寓的装饰装修,还是校园景观的独特设计以及校园中景点和道路的独特命名,都可以生动地体现高校的校园文化。 

(2)建立和优化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关系环境。公共关系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品牌塑造和维护的重要手段。公共关系的突出作用在于,帮助组织塑造和美化自身的形象,扩大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组织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策略的目的也在于此。由此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关系环境及公共关系资源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公共关系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宣传性公关、征询性公关、交际性公关、服务性公关、社会性公关。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借助公共传播媒体,向社会介绍和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成果,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可以通过举办校庆等庆典活动联络与校友和地方各界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为地方相关的单位和实体提供技术与服务帮助来加强与地方行业和企业的密切联系;高职高专院校虽然是非营利性组织,但也可以积极投入到各种公益活动中,如援助地方的一些基础建设、美化社区环境、普及科普知识等。 

(3)采用积极的方式扩大高职高专院校的影响力。高职高专院校品牌的实力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影响力,包括在同类学校的影响力、对相关专业的影响力和对公众的影响力。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加强与同类院校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强化在同类院校的影响力;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成果要时刻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联系,高职高专院校的智力成果更多地服务于相关行业,科研成果针对性强,能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品牌实力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承办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各种学生和社会科研活动来扩大对公众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谢祁,高职高专院校品牌竞争力[j],湖北社会科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