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精神病基础学论文

精神病基础学论文

时间:2022-05-24 22:00: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精神病基础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精神病基础学论文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1.1.1对照组管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管理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实施分类管理,定期给予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1.2实验组管理方法实验组患者的管理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个案管理方法。主要包括(:1)组建个案管理小组:个案管理小组主要由医师和护士组成,也包括一些心理卫生人员和志愿者等,主要职责是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2)对个案进行评估:主要从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对疾病的反应、社会和生活功能、药物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患者的现状进行评估;(3)明确问题和目标:根据患者的评估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家属协商共同制定管理目标并根据相应的指标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4)制定管理措施:具体说来,就是对患者的既往病史、心理和身体状况、用药依从性进行考察以制定用药措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家庭和社会关系、适应能力、职业状况、康复依从性和主动性检查进行考察以制定康复措施;(5)定期宣传督导: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慢性病康复指导等活动。按计划完成既定管理目标,对完成情况实施督导。每月安排精神科执业医师对患者的精神和身体状况进行检查、调整或修改既定的管理措施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对个案管理的实施予以指导。

1.2评价标准分别采用SDSS和BPRS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和精神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SDSS包含10个项目,采用1~3分的评分方法,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BPRS包含18个项目,采用1~7分的评分方法,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6个月后,2组患者的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实验组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管理6个月后,2组患者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实验组BP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重性精神病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综合医疗、生活辅导、心理疏导、职业保障、经济帮助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个案管理以帮助患者康复为中心思想,可以为患者提供医疗保健等协调服务[6]。个案管理人员可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经济及医疗困难,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保证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精神状况的目的,降低疾病复发率。除此之外,多数重性精神病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精神症状有所减轻,但也会形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7]。针对这些情况,个案管理人员应协同患者家属制定护理计划,锻炼患者完成一些简单而又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逐步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对一些恢复情况较好的患者,可以训练他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及生活信心。综上所述,将一些干预性的康复措施运用到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来,对控制和改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十分有益,还能够使患者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逐步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庞永慧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慢性病防治所

第2篇

(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282;

2.韶关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 韶关 512005)

摘 要:统计比较2010~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2009~2013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载文量总体无明显变化;平均引文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28.7%、33.7%、29.2%、121%、14.3%。2013年即年指标与200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1年期刊基金论文比呈上升趋势(0.318~0.362),2011~2013年基金论文比呈下降趋势(0.362~0.338);2009~2013年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平均值排名第一的期刊分别为Neuroscience Bulletin、神经解剖学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

关键词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术影响力;期刊评价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69-03

基金项目:2012年度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期刊出版人才培育项目”;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期刊研究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60200005)

学术期刊的评价是期刊质量发展的的“指挥棒”,是期刊工作者和图书情报研究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方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主要以指标评价为主。为探讨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变化,本研究依据2010~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数据[1-5],统计比较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7项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并筛选各项评价指标较高的期刊,以期为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今后的办刊和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0~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为研究对象,统计比较其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的变化,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来源期刊计量指标的分析

2009~2013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来源期刊计量指标(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的比较结果见表1.

来源文献量即载文量,指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来源文献量越高,期刊的信息越丰富,代表期刊的生产能力越大,但期刊载文量越大并不代表期刊的学术质量就越高,部分期刊发文量少、质量也较高。2009~2013年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载文量总体无明显变化,其中2012年最低,平均载文量179,2013年最高,平均载文量229,年均载文量215篇,总体无明显变化,说明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刊期、版面数均很稳定,无大的变更。

平均引文数即期刊平均每篇论文所引用的文献数,衡量科研工作者对已有科技成果和最新科研成果的吸收情况,反应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就单项指标来说,期刊的平均引文数越高说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高,期刊质量越高。2009~2013年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平均引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最低为13.01,2013年最高为16.74,增加28.7%。提示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学术交流程度增加,吸收外界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增强。

基金论文比是期刊中受各种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2009~2011年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基金论文比总体呈上升趋势(0.318~0.362),2011年达最高点后2013年又呈下降趋势(0.362~0.338),提示近年来神经医学领域的科研项目成果在国内发表量降低,可能与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医学研究成果进入到国际交流领域有关。

2.2 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所载论文被引情况指标的分析

2009~2013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来源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的比较结果见表2.

总被引频次是期刊刊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其他所有科研工作者引用的总次数,反应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期刊的被引频次越高,期刊被利用的越充分,学术价值越大。2009~2013年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总被引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最低为1472,2013年最高为1968,增加33.7%。提示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明显提升,在学术交流中地位增加。

影响因子是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次数除以其在前2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的值。目前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同类型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2009年~2013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影响因子逐年稳步上升(0.562~0.726),增加29.2%,提示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前沿性、创新性均增加,虽然各刊的专业侧重点不同,但均在各自领域内发挥重要作用。

即年指标是期刊在统计当年在来源刊中被引用的次数除以期刊当年的数量,代表期刊被吸收利用的速度,即年指标越高,期刊产生的学术影响力越快。2009年~2013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即年指标呈上升趋势,而且2013年即年指标与200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了实质性的增加。说明在2013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研究非常活跃,即时有效地传播了新近的学术成果,反应了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

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同时衡量期刊的发文数量和质量(被引量),反应了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2009年~2011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H指数无明显变化(7~7),2011~2013年H指数呈上升趋势(7~8)。

2.3 各项评价指标较高期刊的筛选及其评价指标的比较

筛选各项评价指标较高的期刊,结果显示:连续5年来英文刊Neuroscience Bulletin、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平均引文数较高;基础类杂志神经解剖学杂志、Neuroscience Bulletin基金论文比较高;中华神经科杂志的总被引频次连续排名第一。精神医学领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影响因子较高,神经医学领域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和Neuroscience Bulletin杂志影响因子较高,2009~2011年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H指数较高,2011~2013年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H指数较高,影响力较大。计算上述重要期刊2009~2013年各项评价指标的平均值(因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在2011年版JCR中缺如,所以剔除),具体见表3.

3 讨论

3.1 缩短出版周期,提高载文量

2009~2013年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载文量总体无明显变化,说明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刊期、版面数均很稳定,没有明显的变化。随着神经医学相关学科的发展,优秀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大量的新论文等待发表,要适应这种形势的发展,缩短刊期将是期刊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出版周期是信息传播速度的一个决定因素[6],而且出版周期较短的期刊易获得较高的被引用次数。另外在保证每期论文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缩短出版周期可以增加年载文量,从而获得更高的被引用次数,扩大期刊的影响力。2013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中双月刊很多(20种),可考虑改为月刊,季刊(3种)可考虑改为双月刊,如果不具备变更条件可以考虑出版增刊、专辑或者增页、改版、压缩篇幅等方式提高信息密度,通过缩短审稿周期和编辑处理时间等提高的时效性。

3.2 重视基金论文的筛选,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

近年来关于基金论文比的争议较大,俞立平等[7]认为科技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几乎无关,刘雪立等[8]认为基金论文比与科技期刊实际影响力之间并无直接关系,甚至建议舍弃此项来源指标,但也有作者证明了基金论文比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是科学合理的[9]。笔者认为基金论文比对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贡献和作用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金论文比高的期刊不一定是高水平期刊,但高水平期刊的基金论文比肯定不会低。基金论文仍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2009~2013年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基金论文比的变化趋势与其他指标不一致,原因可能为:(1)基金论文比仅与统计当年已发表的论文有关。(2)近年来基金论文的挂名现象愈演愈烈,基金名称与论文内容不符的现象使很多基金论文的质量下降,因此被引次数下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下降,从而导致基金论文比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因此期刊编辑部一定要重视基金论文比,加大监管和审查力度,严格筛选高质量基金论文,因为只有刊登高被引率的基金论文才是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核心。

神经解剖学杂志、Neuroscience Bulletin的基金论文比连续5年均较高,可能与这2本期刊刊载的均为基础类研究,专业特色较强,我国神经医学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经费来源丰富有关,因此期刊的特色和学科优势与其发展密切相关,各期刊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要注重内容的专业化、特色化,定位适合本刊特色的读者;紧密联系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创办特色栏目和策划专题,从而赢得更多的优质基金论文。

3.3 发挥优秀期刊的带头作用,推动期刊整体的发展

Neuroscience Bulletin、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杂志的平均引文数连续5年较高,一方面说明英文期刊的平均引文数处于优势地位。因为英文是世界通用的语种,英文稿件可能被世界范围内的读者群引用。另一方面可能与期刊编辑部正确地引导作者利用文献有关。因此各期刊应鼓励作者刊登全英文文章,提高国外读者群对我国中文期刊文章的引用率,或者提供英文全文译文,设立英文专栏,引导作者正确的利用文献。2009~2014年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最高的是中华神经科杂志,提示其在神经医学界的重要学术地位及广大作者对该刊论文的认可。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杂志总被引频次上升很快(22~417),与其较大的载文量和出版周期短有关;从影响因子的排名可以看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在精神医学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和Neuroscience Bulletin杂志在神经医学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各刊虽的专业侧重点不同,均在相关学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即年指标最高的期刊为中华神经科杂志和Neuroscience Bulletin杂志,论文被引用的速度最快,反应了该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说明编辑在挑选稿件的时候偏向于学术水平较高和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中H指数最高的是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多年来积累了非常好的学术声誉,影响力较大。但中华神经外科杂志H指数近3年增长较慢,值得注意。

目前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总体影响力还不够,但呈上升趋势。优秀的学术期刊是学术前沿信息的及时者和提供者。学术期刊必须有渠道、有能力及时了解学术前沿信息,除了利用现有的各种学术交流平台外,各期刊编辑部还应积极组织学术研讨会或参观访问,交流和学习优秀的办刊经验,发挥优秀期刊的带头作用,推动期刊整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6)高慧芳。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87):92-95.

(7)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6):173-179.

第3篇

关键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症状;疗效;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ntrol olanzapine and quetiapine two non-classical antipsychotics were combined with donepezil treatment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Alzheimer's patients, the analysis of its efficacy, to assess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ir treatment. Methods: 100 cases have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treatment groups, named for 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A 50 patients taking olanzapine combined with donepezil treatment, patients taking quetiapine B Ping joint donepezil treatment. And at the end for easy examination of intellectual start of the study all patients (MMSE) score. 2,4,6,8-week treatment period with dementia are pathological behavior rating scale (BEHAVE-AD) reduced rat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corded with side effects scale (TESS).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MMSE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wo points or more,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treatment effect, especially when the fourth week of symptoms greatly improved. No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all patients during drug treatment. Treatment efficiency is about 90.0%. Conclusion: olanzapine and quetiapine two non-classical antipsychotics respectively donepezil combin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sychiatric symptoms of Alzheimer's obvious effect, high safety performance, to achieve the ideal treatment efficiency,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non-classical antipsychotics; psychiatric symptoms of Alzheimer's patients; efficacy; safety

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症状方面能发挥显著的疗效,但它的毒副作用较大,而且无法应对阴性的精神症状。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不但能够保证显著的疗效,还有毒副作用小,安全系数高等优点,且适合于老年人用药。随着我过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步加快和老年人人口数量的增加,患精神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人数也呈现逐年逐年增长的发展方向。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症状,不但可以保障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1-3]。临床实践表明,非经典性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和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症状效果明显。本文通过观察分析奥氮平和喹硫平分别与多奈哌齐联合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肯定这两种药物的治疗价值和安全性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确诊为有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个治疗组,甲组和乙组。甲组50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在62岁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8.42±5.75)岁;乙组50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64岁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8.65±5,83)岁。100例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基本一致。多数患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其他疾病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甲乙两组的治疗效果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甲组50例患者采取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乙组50例患者采取喹硫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

甲组:开始治疗时奥氮平的剂量控制在2.5毫克左右,夜间服药。进入全面药物治疗阶段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动态变化和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奥氮平用药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5毫克,每日平均服药剂量为(7.0±4.8)毫克。多奈哌齐保证每天5毫克的稳定的剂量。

乙组:开始治疗时喹硫平的剂量控制在50毫克左右,夜间服药。观察患者服药后有无不良药物反应,根据病情的变化逐渐增加喹硫平服用量,增至每晚100毫克到400毫克之间,平均每晚(215.0±50.0)毫克。多奈哌齐保证每天5毫克的稳定的剂量。

药物治疗期间严格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心律、呼吸、心电图、血压、血常规等)。

研究开始时和结束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简易的智力检查(MMSE)评分。治疗期间第2、4、6、8周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减分率评价治疗效果,用副反应量表(TESS)记录不良药物反应[4-7]。

1.3治疗效果评判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和BEHAVE-AD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数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数据以平均数(x±s)形式展示,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甲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详见表1,甲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HAVE-AD评分详见表2。

表1 甲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x±s)

注:P

表2 甲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HAVE-AD评分比较(x±s)

注:P

3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奥氮平和喹硫平这两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分别与多奈哌齐联合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症状疗效明显,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不良药物反应,安全性能好。

现在非典型性抗精神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受欢迎,综合使用奥氮平和喹硫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效果更佳,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并继续探究更加科学有效地治疗方式[8-10]。

参考文献:

[1]邢秋泓,解恒革.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及其药物治疗[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合理用药,2012,10(2):31-35.

[2]邢秋泓,赵坤英,解恒革.综合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抗精神药物使用状况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3,15.

[3]宋红丽.利用酮合用拉法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改善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1,01.

[4]薛晓斌.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01.

[5]温明菲,程海燕,尚磊,刘云鹏,于建春.韩景献针药并用调理三焦治愈AD精神行为障碍1例[J].2011年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2011,08,19.

[6]王玉凯,任丽,黄铭娜.美金刚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治疗,2014,31(1):64-65.

[7]王娟.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认知症状的治疗及认知症状与脑灰质体积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05,01.

[8]黄乾坤,张艳欣,张晨,褚秉根.利培酮口服液在老年期痴呆患者中的应用[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3):229-231.

第4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 人才 内部培养

随着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和精神科临床工作水平的提高,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人才。我院作为苏北地区精神病专科医院,人才的引进十分困难,有时以高薪高职引进的人才却因水土不服而半路“夭折”。从而,作者认为可以把选拔、培养人才的方向转到医院内部,以增强医院的“造血”功能。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全员学习的文化氛围

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及时更新知识,掌握医疗技术前沿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医院必须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组织学习的环境,包括学习网络和学习设施为主的硬件建设和学习激励机制为主的软件建设,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为员工创造能安心学习、便于学习、乐于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只有当学习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时候,才能逐步朝着“学习型医院”的目标迈进。

二、注重内部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发掘内部人才资源

1.“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内部人员培训力度

“请进来”即与大型精神卫生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前来坐诊、查房、讲学指导,传授新知识、开展新技术。“走出去”即通过学历学位教育、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大型精神专科医院进修、为有论文的员工提供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以及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充实和吸取先进技术,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医疗工作。

2.继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从事性命相托的神圣职业必须终身学习,因此,医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继续教育工作。一是强化“三基”训练,打好临床基本功;二是普及危重病抢救知识;三是要求在通读《精神病学》的基础上广泛涉猎精神科书籍,并做好笔记;四是开展英语培训,要求掌握精神科常见的300个以上专业英语单词;五是定期开展理论讲座,同时要求外出进修和参加岗位培训的人员每人独立主办1-2次业务讲座;六是科教科定期开展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培训。同时,要分阶段组织考核,并将成绩与职称聘任挂钩,促使医务人员的学科知识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

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就能让医院内部有潜力的医学人才脱颖而出,这样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医院的人才梯队就会逐步形成。

三、完善管理机制,让“血液”循环起来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医院不仅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还要能够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这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加以保障。

1.以人文关怀感染人才

(1)建立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很关键。理解和支持是工作中无形的动力,用才之道,必是以诚相待,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根本。一是提高管理的手段和亲和力,通过人际交往增强凝聚力。比如领导真心与员工交朋友,密切与职工沟通,及时解决员工思想上的问题。二是注重工作关系的协调和沟通。同事相互之间要通过合作与交流相互配合,营造共享知识、交流信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的工作氛围,创造团结协作的人文环境。三是交流与沟通可以促进医院的改革与发展。通过亲密无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向员工传递医院的规划和目标,有利于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观念,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2)创造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很重要。医院要努力创造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给人才充分授权,给他们自主完成工作的机会。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医院管理上,更主要体现在人才所在科室及主管领导的管理工作上。人是感情动物,感情因素往往影响到人才对医院的印象,影响到人才的忠诚度。因此,医院对人才的关心也应体现在细微之处。一方面,医院要关心他们的健康状况,每年安排一次健康体检,由预防保健科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给出健康保健建议反馈给个人;另一方面,医院要关心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为他们提供帮助,使他们无后顾之忧,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2.用激励措施留住人才

医院要想留住人才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充分承认和体现人才的价值,使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对于在各方面取得成绩的人才给予恰当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是十分必要的。

(1)物质奖励。给予恰当的物质奖励往往能起到调动人才积极性和激发人才工作热情的良好作用。如,对在核心期刊的人员报销版面费并给予奖励;对获得科技成果奖的人员施行与上级同等奖励;对新开展的科研项目要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并为横向、纵向联系提供便利条件;对外出进修人员应在绩效分配上享受原岗位待遇;对业绩突出并能胜任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可采取低职高聘等措施。

(2)精神激励。荣誉感对于人才来说非常重要,往往比给一些金钱物质奖励的作用更大。医院要在人才取得成绩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和表彰。

(3)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系统,体现个人价值。人才都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医院领导的认可,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并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职工绩效考核系统,并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及时对人才的工作量进行考核评价。当人才的工资待遇明显低于其他医院时,就可能出现跳槽,这样往往会给医院带来短时期的管理混乱。只有不断地对职工的工作给予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让职工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并根据工作情况给予合理的工资待遇,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3.提供发展平台成就人才

(1)为人才提供必要的硬件及经费支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如设立科研启动基金、进行设备投资,为他们搞科研、开展工作提供一定的经费和必要的设备支持。

(2)建立科学的人才晋升制度。从观念上打破原有传统的论资排辈思想,切实推行知识、能力、技术竞争机制,对管理意识强、业务水平精、学历层次高、素质优的中青年骨干大胆启用,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空间,或委以重任,或开设新科室、新项目,以利于形成“以点带面”的核心团队。

总之,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才能调动医院自身人才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有用武之地,有发展空间,最大限度激活现有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效提高医院内部的“造血”功能。

参考文献

第5篇

这个身材清癯、头发花白的老人看起来十分平凡,然而他一生的经历却比电影中的情节还要跌宕起伏。

孤独的天才

纳什1928年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工业城布鲁菲尔德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电子工程师,母亲是拉丁语教师。纳什从小就很孤僻,他宁愿钻在书堆里,也不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那个时候,纳什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小学老师常常向他的家长抱怨纳什的数学有问题,因为他常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题方法。到了中学,这种情况就更加频繁了,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了整个黑板的习题,纳什只用简单的几步就能解出答案。

中学毕业后,纳什进入了匹兹堡的卡耐基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普林斯顿大学则表现得更加热情。当时的普林斯顿已经成了全世界的数学中心,爱因斯坦等世界级大师均云集于此。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他21岁博士毕业,不到30岁就已经闻名遐迩。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纳什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现在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那时的纳什“就像天神一样英俊”,1.85米的个子,体重接近77公斤,手指修长、优雅,双手柔软、漂亮,还有一张英国贵族的容貌。他的才华和个人魅力吸引了一个漂亮的女生――艾里西亚,她是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1957年,他们结婚了。其后漫长的岁月证明,这也许正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情。

纳什因为喜欢独来独往,喜欢解决折磨人的数学问题而被人们称为“孤独的天才”。他不是一个善于为人处世并受大多数人欢迎的人,他有着天才们常有的骄傲、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同辈人大都认为他不可理喻,说他“孤僻,傲慢,无情,幽灵一般,古怪,沉醉于自己的隐秘世界,根本不能理解别人操心的世俗事务”。

普林斯顿的幽灵

1958年的秋天,正当艾里西亚半惊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时,纳什却为自己的未来满怀心事,越来越不安。系主任马丁已答应在那年冬天给他永久教职,但是纳什却出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他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创造力;他梦想成立一个世界政府;他认为《纽约时报》上每一个字母都隐含着神秘的意义,而只有他才能读懂其中的寓意;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达;他给联合国写信,跑到华盛顿给每个国家的大使馆投递信件,要求各国使馆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他迷上了法语,甚至要用法语写数学论文,他认为语言与数学有神秘的关联……

终于,在孩子出生之前,纳什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几年后,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离婚以后,艾里西亚再也没有结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惟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

于是,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里总能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人们称他为“幽灵”,人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一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

正当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和数学期刊的各领域中。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德乔治-纳什结果”、“纳什嵌入”和“纳什破裂”等。

传奇仍在继续

有人说,站在金字塔尖上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异常孤独的大脑,纳什发疯是因为他太孤独了。但是,纳什在发疯之后却并不孤独,他的妻子、朋友和同事们没有抛弃他,而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挽救他,试图把他拉出疾病的深渊。

尽管纳什决心辞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职位,但他的同事和上司还是设法为他保全了保险。他的同事听说他被关进了精神病医院,就给当时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打电话说:“为了国家利益,必须竭尽所能将纳什教授复原为那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纳什的身边,他们设立了一个资助纳什治疗的基金,并在美国数学会发起一个募捐活动。对于普林斯顿大学为他做的一切,纳什在清醒后表示:“我在这里得到庇护,因此没有变得无家可归。”

守得云开见月明,妻子和朋友的关爱终于得到了回报。80年代末的一个清晨,当普里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戴森教授像平常一样向纳什道早安时,纳什回答说:“我看见你的女儿今天又上了电视。”从来没有听到过纳什说话的戴森仍然记得当时的震惊,他说:“我觉得最奇妙的还是这个缓慢的苏醒,渐渐地他就越来越清醒,还没有任何人曾经像他这样清醒过来。”

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当1994年瑞典国王宣布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是约翰・纳什时,数学圈里的许多人惊叹的是:原来纳什还活着!

纳什没有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放弃他的研究。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目前的研究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第6篇

一.大家首先认识到精神卫生问题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精神障碍与各种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因精神紧张而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多,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精神残疾614万人。另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有1600万重型精神疾病患者、600万癫痫患者、3000万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儿童,近几年大中学生中的精神卫生问题也在大幅上升,充分说明我国教育、精神疾病的防治方面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精神卫生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大多数精神疾病至今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缺乏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手段,一旦患病,治愈率低、病残率高。在我国,精神疾病也是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轻重精神疾病患者已经超过1.3亿;中国的精神疾病负担已排在疾病总负担的第一位;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讨论中对比发现出了中医治疗精神疾病的优势。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对精神疾病就有记载,且对精神障碍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较系统的描述。中医药能就地取材,方法简单易行,在慢性疾病的防治中能发挥特色优势。中医认为,情志疾病与腑脏气血、阴阳失衡等有密切的关系,采用天然中草药调理阴阳,更是治疗情志疾病的重要环节。中医的辨证施治、异病同治,在情志病的治疗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优势。中医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很早注意到心理因素对机体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影响。中医疗法心身合一,蕴含哲理,治疗精神疾病的中药有数百种,方剂数千个,针灸及食疗处方数以千计。针对神经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激情刺激疗法、言语开导疗法、修身养性疗法、中医行为疗法、音乐疗法、导引吐故疗法、药物和针灸等中医心理疗法,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既减少了复发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又明显降低了化学药品的用量和副作用。

我院自1973年建院以来,中医药在精神疾病的防治及纠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副反应等方面得到普遍应用,对中医的脏躁、不寐、健忘、失眠、惊悸、头晕、头疼、郁症、癫症、燥症等情志疾病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先后做了《礞石滚痰丸治疗精神分裂症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与上海精神卫生研究所金国章教授合作的《左舷千金藤啶碱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讨了中医提取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中药剂型改变的可行性,该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用逍遥丸、血府逐瘀汤、柴胡舒肝散、甘麦大枣汤、癫狂梦醒汤、顺气倒痰汤、生铁落饮、朱砂安神丸等方加减,辩证施治,治疗各类精神疾患;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抗精神疾病药物引起的闭经、化湿祛痰法治疗药源性肥胖、流涎、便秘、震颤、静坐不能等不良反应都取得良好的疗效。总结出情志疾病的腑脏辨治和气血辨治方法,先后撰写论文在各类专业期刊发表。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调节阴阳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先后做了《穴位注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将中医的分型、西医的量化有机结合起来,为深入研究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了资料和依据,使中医治疗更具有系统化。《阶梯式定点穴位刺激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穴位注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37例疗效观察》在,<<中国针灸>>发表;《耳穴贴压治疗治疗药源性便秘218例效果观察》等疗效可靠。

中医心理学应用前景广阔。中医早在《内经》就提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医学思想,重视和畅情志、摄养心神、性命双修,创造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心理卫生原则和方法。应用如豁达法,对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不少精神病学家也强调了心理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故在中医调畅情志的方法与西医的心理咨询相结合有利于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对康复期的病人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大讨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

1、中医新技术应用少,诊断手段简单,利润低,经济效益差,中医不赚钱,中医师就没有地位,资金投入少,为了医院生存,一些单位只重视收入高的科室,忽视中医科的建设。致使中医药不但得不到发展,而且逐年萎缩。

2、长期以来,政府对中医药行业管理相对宽松,对非法行医人员打击力度不够,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懂医学、无行医资格的人也打着中医的牌子招摇撞骗,致使一些人对中医药产生了怀疑,有的医生也直接说中医不治病,不推荐、不支持病人用中医治疗。歪曲了中医的实质内涵。中医药的应用受到影响。

3、精神病人大部分不承认有病,无自知力,服药、治疗都是被动进行,中医汤剂服用及针灸等都不易取得急性期病人的合作,应用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4、现行的保险制度,很多新药、贵药都已进入医保项目,而一些传统的中成药,在精神科常用的如六味地黄丸、复方芦荟胶囊等中药依然是自费药,限制了医生的应用,中医药在这个保险体系中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

5、房屋和人员相对缺乏、设备陈旧、人员断层,无条件设立专门的中医精神科病房、专职的煎药人员和必要的诊疗设施。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在精神科的应用。致使一些中医院校毕业生也不得不改做西医。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和意见建议

自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活动以来,对300名病人进行了中医药治疗精神病是否认可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认为重要毒副作用小,只愿意服中药,不愿意服西药治疗的96人,站百分之32;愿意中西药并用的178人,占59.33%;愿意服中药,但怕麻烦的11人,占3.67%;只愿意服西药的15人,占5%.大部分人因担心西药的副作用而倾向中医药治疗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保护和发展中医药、弘扬民族文化是卫生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单位要积极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积极宣传报道本单位中医药工作新进展、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及优秀中医人才,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积极参与卫生局组织的养生保健宣传月、世界传统医药日等各种活动,宣传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取得各级领导的支持,同行认可,坚持中西药并重的方针,中西医优势互补,充分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的空间,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治疗方法。

2、医院正在开发改造之中,等改造好了,建立专门的中医精神科病区,配备爱岗敬业、热爱中医的专业技术人员致力于中医药治疗各类精神疾病的研究。努力扩大中医药在精神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3、加大中医药在精神病防治方面的科研力度,在发扬传统中医药诊疗技术的基础上,探索出更适合精神科应用的、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多在提升中医中药的科学性方面下功夫。

4、建议医疗保险扩大中医药报销目录的范围,大幅度提高中医药适宜的报销比例,使群众真正享受到中医药的实惠。也便于中医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5、争取中医药在轻型精神病人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在重型精神病人治疗中的结合应用。

6、善语导便,修身养性,心病还须心药医

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对心理疾患病人强调善语导便,加以疏导。所谓善语导便,包括好言劝慰,或解释疑惑,或支持保证等诸多心理上的抚慰,相当于现在讲的心理治疗,也就是心病治用心药医的意思。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养生家孙思邈十分强调怡情撮生,对情志不遂所致的疾病,更是要求从自身修养方面下功夫,比如要求要舍名利(淡薄名誉、地位、财富)、除息怒(节制喜怒哀乐)、去声色(远离声色)、淡滋味(清淡饮食)、静心深(安逸精神、心理),尽管这些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但这是修身养性、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方面。我们现代人也讲究养身先养心,要求做到宽心(保持宽松、随和的心态)、怀有善心(时时事事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自己的心境也会得到慰藉)、处处静心(心如止水,不为名利困扰)、时时定心(豁达乐观,喜乐无愁,纵有不快,也一笑了之)、常树信心(对失意坎坷不灰心、不气馁、对生活抱有信心),有时还须要有一点点的粗心(不要事事斤斤计较,学会难得糊涂一点)。当然,这些对有心理情志疾病的人来说是难为了一点,但结合病人各自的实际状况做这样的启发、交谈,有时也是能起到很好的怡情悦性作用,而且往往也是很重要的。

第7篇

1119,阎孝忠集《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我国现存最早之儿科专著。

1231,意大利萨勒诺医校进行解剖学教学。

1237,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之妇科专著。

1247,宋慈撰《洗冤录》。系中国现存第―部法医著。该书在国外有多种外文译本。

1330,忽思慧《饮膳正要》成书,是中国第一部营养学专书。

1337,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首创“悬吊复位法” 治疗脊柱骨折。

1403-1408,明政府编成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其中收藏明代以前的大量医书。

1500,雅各布・纽弗首先完成剖腹产术。

1510,法国巴累进行外科学革新。

1543,比利时维萨里著《人体之构造》为近代解剖学的基础。

1567,安徽太平县以接种人痘法预防天花,逐渐传全国。

1578,李时珍《本草纲目》成书。1598年首次印行金陵刻本。

1614,意大利散克托留斯发表《静态医学》,研究人体的体温、脉搏、体重的动态变化。1628,英国哈维发表《心血运动论》。

1632,陈司成著《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

1641,吴又可撰《温疫论》论述传染病传染途径、病源特异性等。

1650,英国格利森记述“佝偻病”。

1656,罗尔芬克获知白内障为水晶体混浊。

1656,沃顿研究腺体构造,发现颌下腺管。

1665,胡克制成复工显微镜并发表《显微镜学》。

1667,英国尼达姆认识胎盘的养育胎儿作用。

1674,哈姆首先发现。

1684,伯尼埃将人种按肤色分类。

1700,意大利拉马齐尼著职业病专著《论手工业者的疾病》。

1714,华氏温度计诞生。

1717,中国人痘接种术传入士耳其和英国。

1721,帕尔法恩使用与推广产钳。

1735,瑞士林奈《自然之体系》一书问世,创生物命名法。

1742,清政府令吴廉等编撰《医宗金鉴》刊行。该书是中国综合性医书中最完备、最简要的一种。

1742,摄氏温度计问世。

1752,英国哈勒提出应激学说。

1752,英国斯梅利《产科学的原理和应用》一书问世。

1759,巴德施行宫外孕手术。

1761,意大利莫干尼著《论疾病的位置与原因》,以此为标志器官病理学建立。

1761,奥地利奥恩布路盖著《叩诊的新方法》,发明叩诊法。

1779,法国弗兰克刊出社会卫生学与医疗政策学论文。

1794,英国道尔顿研究色盲。

1794,中国始制狗皮膏。由是流传。

1796,英国琴纳发明牛痘,为人类最

终消灭天花做出贡献。

1797,英国沃拉斯顿在痛风的关节上发现尿酸。

1801,法国皮尼尔提倡以人道主义治疗精神病患者,取下精神病患者身上的枷锁。

1805,英国皮尔逊的《种痘奇法详悉》在广州刊行,牛痘法传入中国。

1816,法国雷奈克发明听诊器。

1817,英国帕金森记述震颤麻痹。

1817,美国麦克道尔施行卵巢切除术。

1838,施莱顿发现植物细胞。

1838,普肯野首先描写神经细胞。

1846,美国莫顿乙醚麻醉下作外科手术获得成功。

1847,奥地利塞麦尔维斯发现产褥热的原因,并采用消毒法预防。

1849,阿狄森记述阿狄森氏病。

1851,德国赫尔姆霍茨发明检眼镜。

1858,德国威尔啸发表细胞病理学,使病理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

1861,法国美尼尔描述美尼尔氏病。

1867,英国李斯特发明创伤防腐法(应用石炭酸消毒)。

1876,德国科赫进行炭疽杆菌人工培养成功。

1880,德国埃伯斯分离伤寒杆菌。

1882,德国科赫发现结核菌。

1886,德国伯格曼应用蒸汽消毒法于外科手术,为无菌外科之始。

1887,德国施莱斯发明局部浸润麻醉法。

1890,德国贝林与北里柴三郎发现抗毒素,制成白喉抗毒素们和破伤风抗毒素。

1892,阿贝应用肠线做肠缝合。

1893-1895,丹表芬森用紫外线治疗狼疮,开创光疗新途径。

1893,俄国伊万诺斯基研究烟草病,人类第一次发现病毒。

1895,德国伦琴发现X射线。

1900,俄国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1902,美国兰德斯坦纳发现人的血型有A、B、0、AB四种。

1903-1906,荷兰爱因托芬发明弦线电流计,制成心电图机。

1907,英国高尔顿确立优生学原则。

1908,美国卡雷尔对血管缝合和脏器移植进行研究。

1909,德国艾得希和日本泰佐八郎发明“六O六”,创化学疗法。

1922,加拿大班丁与麦克劳德发现胰岛素。

1922,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出版。

1928,德国卡一介二氏制成卡介苗。

1926,美国摩尔根发表基因论,建立遗传理论。

1929,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1930-1935,德国杜马克发现磺胺药的抗菌作用。

1935,前苏联费拉托夫角膜移植术成功。

1943,英国钱恩和弗洛里提取了青霉素结晶并用于临床。

1952,口服避孕药丸产生。

1953,美国克里克和沃森提出核酸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1956,美国科恩伯格人工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

1957,中国汤飞凡、张晓楼眼病毒分离和体外培养成功。

1960年11月,最后一例天花在中国被消灭。

1962,中国第一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制成。

1963,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医师断手再植成功。

1966,中国首先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67,南非巴纳德首创人体心脏移植。

1971,英国克里克提出染色体学说。

1972,美国科马克和英国豪斯菲尔德发明X射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仪(CT机)。

1976,美国布卢姆伯格发现乙型肝炎病毒。

1978,抗疟药青蒿素在中医研究院取得成果。

1981,美国斯佩里研究大脑两半球具有功能特异性。

1984,武汉成立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病房。

1984,德国科勒发明单克隆抗体技术。

1986,美国科恩等人发现调节、控制细胞代谢的生长因子。

1989,美国毕绍普和瓦尔姆斯分离出引起动物肿瘤的致癌基因。

1993,英国罗伯茨和美国夏普发现断裂基因。

第8篇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北京市某5家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2008年12月一2009年2月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0nal Questi0n.naire,EPQ)和症状自评量表(Thesympt0mchecklist90,SCL一90)调查了北京市某5家三级甲等医院147名护士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护士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内外向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6个因子和总分上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在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与常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士心理健康的各因子和总分与个性特征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呈正相关,与内外向维度呈负相关。结论护士的个性特征有较高的外倾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突出表现在躯体化和精神病性两方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其个性特征的影响。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内在资源,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整体护理的质量,从而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是十分重要的。为了研究目前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对北京市某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47名护士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12月一2009年2月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某5家三级甲等医院147名护士,其中男8名,女139名,年龄19—54岁,平均(29.48±6.81)岁,其中30岁以下90名,30一40岁42名,40岁及以上15名;学历:中专17名,大专104名,本科26名;职称:护士60名,护师67名,主管护师20名;婚姻状况:已婚82名,未婚65名;工作科室:手术室45名,内科13名,儿科8名,外科20名,眼科11名,特需病房8名,急诊13名,ICU(重症监护室)29名。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pers0nalQuesti0n.naire,EPQ)]对护士的个性特征进行测试,此问卷包括:神经质维度(N)、内外向维度(E)、精神质维度(P)和掩饰性维度(L)4个分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每个项目只回答“是”与“否”,每题1分,①E量表:测量性格的内、外倾。②N量表:测量情绪的稳定性。③P量表:单极量表,即:只有P分高时才有意义,P分低被认为是正常。④L量表:原本为一个效度量表,测量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同时,它本身也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Thesympt0mchecklist90,SCL.90)对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此量表共包含90个项目,概括为9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每个项目根据其有无及严重程度,依次记为1、2、3、4、5分。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以因子分作为评价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分析指标包括:总分≥160为阳性,阳性项目数≥43为阳性和9项因子分≥2为阳性。

1.2.2调查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l2月应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SCL.90和EQP对北京市某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92.12%,剔除问卷或调查表填写不全者,有效问卷共147份,有效率为89.09%。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与相关分析。

2结果

2.1护士个性特征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护士个性特征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护士内外向量表得分高于全国常模,掩饰性量表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2.2护士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护士SCL一90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见表2。由表2可见.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在躯体化,人际敏感及精神病性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2.3护士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比较

护士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比较见表3。由表3可见,个性特征中神经质和精神质得分高的护士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水平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3讨论

3.1个性特征与国内护士常模的比较分析

表1结果显示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的147名护士的内外向量表得分高于常模,倾向于外向人格。典型的外向者主动性强、情感外露、热情大方、善于社交、乐观随和、喜冒险,表明外向个性的护士社交的主动性较强。但同时护士掩饰性量表得分低于常模,提示护士不擅于抑制和调整自己的需求、愿望和情绪,顺应性和容忍性差。由于个性是个体由遗传和环境所决定的实际和潜在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这说明本组护士的性格中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性,有可能是工作压力大、护患关系紧张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环境原因所造成。同时也说明护士的心理调节能力差,缺乏正确的健康心理指导。护理管理者要因人而异,对护士适度授权并委以重任,一方面可以提高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护士自身的自信心。还可以定期对护士进行人际关系、社会技能、自信训练、时间管理等培训,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压力,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提升积极情绪。

3.2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护士常模的比较分析

表2结果显示,北京市三甲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突出表现在躯体化和精神病性两方面。这可能与护士的工作性质有关,护理工作的严谨性、细致性、重要性,需要她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导致精神高度紧张,而且工作处于长时间高度的应激状态,研究表明,长期慢性应激可导致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使人产生焦虑、抑郁、敏感等不良情绪;另外,长时间的颈椎前屈位站立或弯腰进行操作,则容易产生躯体疲劳不适。管理者对下属的沟通管理可以进行人员优化组合以及科学、合理的分工;同时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护士编制,适当增加护士待遇,并按责任大小、任务轻重、工作环境的优劣等具体情况在报酬上拉开档次,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变压力为动力,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3.3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表3结果显示,个性特征中神经质(N)和精神质(P)得分高的护士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水平差。神经质(N)分高的护士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焦虑、紧张、易怒,敏感多疑,对各种刺激反应过多强烈,易冲动,具有攻击性,又或是郁郁寡欢、忧心仲仲,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心理状态差。神经质(P)分高表现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他人关系不佳,喜欢寻衅闹事,心理健康水平差。掩饰性(L)量表分与SCL-90各因于平均分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这似乎可以说明L量表分越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其实这是一种假象。L量表属掩饰量表,当L量表和N量表得分均高时说明被试者掩饰性高。由于掩饰性高,可呈现明乐暗悲的矛盾心理。她们在人前往往表现乐观、豁达、开朗等,但其内心可能极度悲伤或绝望,不善于表达和疏泄自己的负性情绪以及情绪不稳定。护士职业责任大、工作繁重、地位低、护患关系紧张等,使护士无法适应内在与外在因素所带来的压力,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一定时间就会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心理的疲惫可导致工作无成就感。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最终影响护士工作质量,削弱团队的力量。医学实践证明,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标志,不良的人格特征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不健康因素,也是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医院应该重视护士身心健康,定期评估护士的压力状况,及时获取信息,及时消除护士工作中的压力。

第9篇

论文摘要:为探讨纵横码学习对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新乡医学院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对其进行心理测试,选取总分较高的39名作为被试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人;对照组l9人)。对实验组进行纵横码训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UPI和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3个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了前后测量。结果表明,实验组被试在SCL-90总分及诸多因子上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被试的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纵横码信息数字化学习能够显著降低大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等因子得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1引言

纵横汉字输入编码(简称“纵横码”)是由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周忠继先生自1984年开始研究发明的。1992年,他与苏州大学纵横汉字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发第一代纵横输人法系统软件,其后不断更新,发展成为“纵横汉字输入法”。该输入法经由国家“211工程”7所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生导师联合鉴定为“国内外领先水平”项目,并两次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发明专利证书。

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汉字的左边、右边韵特征很重要,即信息量很大;汉字的上边、下边的特征也很重要,即信息量也很大。纵横汉字输入法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它把笔形分为l0类,分别用“0—9”这l0个数字表示,仅用数字小键盘即可输入,促进了对汉字的认知和输入速度。有关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纵横码符合青少年的认知心理特点,能够充分调动青少年的感知觉活动;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广度,开发和挖掘创造潜能。另一方面,发展青少年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因此,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提高的实验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潜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方法

2.1被试

以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7级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运用UPI量表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挑选UPI总分是第一类的39名被试,随机选取20名被试作为实验组,其中男生l0人,女生l0人;对照组19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2人。对照组学生未参加纵横码实验。实验组坚持每周进行定时的纵横码学习交流活动,采用课堂教学辅导与课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学习结束后,在实验组随机选取8人进行个案访谈,每人进行30分钟并详细记录。

2.2研究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卜90)、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和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3个量表进行评估,在实验前一周和实验结束后一周采用这些量表进行前后测。

2.2.1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10个因子,共90个条目。根据该量表的因子得分和总分了解被试的身心状况。

2.2.2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

分类标准:第一类筛选标准:满足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一类:(1)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2)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3)辅助题中同时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4)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第二类筛选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二类:UPI总分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之间者;第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辅助题中只有一题作肯定选择者;第三类筛选标准:不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者应归为第三类。

2.2.3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

适用于测验青少年、青年的社会适应性。能帮助被测试者了解自己的心理成熟程度,即社会适应性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适用于l4—28岁范围内,具有基本阅读能力的被测试者使用。

2.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3.0f0rwind0ws软件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结果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测量结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认为两组被试样本同质。

3.2实验组t检验结果分析

如表2显示:SCL一90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UPI和社会适应性测试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

实验组在SCL一90总分及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敌对因子分上,实验后比实验前有显著下降,差异达到显著程度(p<0.05);而躯体化、焦虑、恐怖、偏执、其他因子分上,实验后比实验前虽然有所下降,但没有达到显著程度(p>0.05)。

3.3对照组t检验结果分析

如表3显示:对照组SCL一90、UPI前后测得分,后测得分虽然比前测略低,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社会适应性测试,后测比前测得分略高,也无显著差异(p>0.05)。

3.4个案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组随机选取的8人进行个案访谈,8人表示实验过程均认真参与。就实验前后个人情况对访谈问题进行回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中在适应性问题方面50%的被试表示能较好适应目前生活;在人际关系问题方面大部分人都能与家人、同学、老师相处融洽,即使出现摩擦,也能理性看待并很好解决;88.8%的被试表示有兴趣参与纵横码的学习,并能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大部分人认为学习纵横码有较强的实用性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由此可见,通过这次纵横码的学习改善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理消极状况,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4讨论

4.1纵横码的比较优势

一般认为,纵横编码方案具有数字编码、规则简单、易学易记、词组丰富等特点。干红华从平均击键次数和编码效率、输入速度、重码率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表明,与目前流行的拼音码和五笔字型输入法比较,纵横码的特点突出,综合优势明显]。拼音码重码率很高,击键次数较多。纵横码也比拼音码和五笔字型优秀。梁宁建等通过实验发现采用纵横输人法的被试输人句子材料时成绩显著优于采用拼音输入法的被试,并且在输人低频字时,象纵横码这样的形码数码结合的优势就明显显现出来阐。除了易学好用以外,纵横输入法还具有许多强大的功能,只要这个字有形,使用纵横输入法马上就可以把它输出来,这是其它的输入法无法比拟的。中国的文字非常丰富,许多的生僻字用其它的中文输入法是无法输入的,用全拼输入法则必须要知道它的读音,如果不知道它的读音就无法下手。

4.2纵横输入法对心理健康水平的认知因素影响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很多,认知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汉字输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有些学者曾研究了汉字输入法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关系,结果表明汉字输人法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影响。纵横汉字输入法符合我们中国人汉语言文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它是对信息的加工。可以提高人的智能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纵横汉字输入法的认知特点包含着觉察、辨别和确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两种认知活动,其中已掌握知识经验的间接认知符合成人学习的认知活动规律。所以学习纵横编码能够充分调动感知觉活动、提高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广度、开发和挖掘创造潜能,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潜能的全面发展。

4.3纵横输入法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量化分析

通过SCL一90前后测试发现,纵横码数字化学习在促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是有效的。SCL一90量表用于反映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类型,从表2中可以看出,后测SCL-90各因子均分均低于前测各因子分,这表明实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全面改善,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前后差异非常显著;敌对因子差异显著,这说明通过一段时间的纵横码数字化学习,学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症状得到减轻,这项学习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从组间比较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从两组前后测结果比较看,对照组前总分及各子与后测的结果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实验组的前后测总分具有显著差异性,说明本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被试自我成长因素对健康水平的影响或干扰。

4.4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实验研究是采取自然实验法进行的,样本的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如对照组样本没有严格控制,样本数量较小,实验时间短等。实验组的被试除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敌对5个因子分有极为明显的下降(差异显著),而躯体化、焦虑、恐怖、偏执、其他等则没有显著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有:一是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只能改善受认知影响较大的心理过程;二是被试能否熟练地运用纵横码输入法,熟练程度影响了认知和思维活动深度;三是被试自身本来存在大于正常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问题是人格上的一时不易改变;四是实验中被试可能存在“期望效应”。

第10篇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具有长期病程,高复发率为特征的慢性精神障碍性疾病。在如今发病率 、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99%以上的患者生活在社区,与他们的照料者共同居住,这无疑给承担长期照料任务的家属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国外自90年代开始, 就强调患者家属心理健康需求的增长趋势和进行心理教育对患者出院后坚持服药、增加就业率、减少复发等方面有重要作用。Helen等[3](1994) 的研究证实, 患者家属迫切需要得到专业的干预和指导。

我国学者黄红[4](1998) 认为, 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卫生宣传教育, 对精神病人的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十分必要, 有利于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增加回归社会几率、延缓衰退进程等。杜建军等[5](1996) 对 58例参加抗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与对照组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部分家属有心理障碍, 认为有必要在抗复发工作中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咨询及精神卫生指导, 讲解一些精神卫生知识及抗复发中的一些问题,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技能。

近年来 ,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照料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Arey 等人[6]总结了 4 202 例病人的报道 ,结果发现在照顾病人的家庭成员中 ,存在着较高比例的心理障碍。在苏格兰实施的研究[7]发现 ,有 77%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主要家庭成员大体健康问卷 (GHQ)总分高于普通人群 3 倍 ,社会适应自评量表 ( SAS - SR) 显示他们总体适应能力低于普通人群。精神病人的家属常受歧视 ,有羞辱感 ,其结果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回避了原有的社会活动或改变了活动形式。Phillips[8]等对中国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进行调查 ,采用 Camberwell 家庭问卷 (CFI- CV)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在 1491 人中有 899 人(占 60 %) 存在中度至重度的耻辱感。

我国也有一些学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做了测查分析,发现他们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同时也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回归社会几率和社会功能等康复指标[9~11] 。

我国近年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也有一些研究,张玉娟等调查资料显示患者家属现有的精神疾病知识明显不足,陈春发等经过调查认为大多数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家属关心患者疾病复发的早期识别及应对技巧,希望参与患者康复目标的确立,并期望医生提供患者行为技能和社会功能康复有针对性的指导[12]。

精神科健康教育是精神科医护工作中的一个新课题,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许多工作的延续与发展(如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等)。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宣教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综合方面考虑,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客观需求和心理需求,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有研究表明,患者最容易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为个别教育,其次是集体教育、宣传手册和示范教育。提示我们在采取个别教育的同时,应缩短办板报的周期,宣传患者最需要了解的疾病知识。此外,出院患者需要进行如何预防疾病复发、复发先兆、诱发因素、家庭护理方法、维持治疗时间、疾病和药物对婚姻、生育及对子女的影响等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培养患者开朗、乐观、坚强的性格,促使患者学会自我调控,正确对待来自各方面的负性压力;同时要向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传授精神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出院后能及时获得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关怀、鼓励和尊重,改变患者及家属或照顾者不良的知、信、行,建立良好的尊医行为,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13]。

目前存在问题:①重视程度不够在相当长时间内,大多数医院延续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模式,热衷于被动执行医嘱的功能制护理,没有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尤其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繁重琐碎,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多,生活护理量大,医护人员大部分时间从事常规医疗护理工作,健康教育缺乏主动性,对精神病患者个体的健康教育没有制定出针对性的康复计划。②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缺乏对精神卫生知识认识了解不足,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导致患者及家庭对精神疾病认识缺乏,给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带来很大困难。③精神科普知识及人文知识欠缺精神病患者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医护人员掌握有关知识的程度各不相同,对社会人文知识缺乏,不能准确把握与患者交流的切入点,患者对医护人员不能产生信任感,对实施的健康教育持怀疑态度,使健康教育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④医护人员缺乏与患者沟通技巧对健康教育内容不能灵活运用,语言生硬,医学术语使患者无法听懂,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宣教疾病知识不感兴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对策及建议:①重视对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转变观念,向现代化的护理模式转变,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把健康宣教贯穿于整个住院过程,关心和爱护这一弱势群体。对健康教育医护人员要从思想上给予重视,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改变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模式,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②在宣教过程中,根据患者文化、水平的高低、社会经济地位、民族、职业、年龄、不同知识面、各层次患者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宣教,要求医护人员要有广博的医疗护理知识和人文知识、边缘知识来丰富自己,了解各行业的工作特点。定期安排对患者讲授精神卫生知识,并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着重讲解,分析各种症状存在的原因、性质及表现形式,鼓励患者写心得体会,并帮助分析,以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症状的认识能力,促进医患相互交流,以此发现和解决患者潜在的其他心理问题。③对当事者采取的态度要表示赞同或不赞同,就问题的所在给予指导,特别重视与精神病相关心理因素,因为许多疾病诱因都与心理问题有关,而心理疾病的发生大多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有直接联系,在实际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与患者交谈影响疾病的生物、物理、化学及环境等因素,更要向患者说明影响疾病的心理因素,因不同的人对心理冲突有不同的防御机制,如果不能应对就可导致不同疾病的发生。④有针对性健康宣教: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医护人员首先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强烈的责任心及奉献精神,尽其所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医护人员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宣教,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以减轻患者症状,取得患者对治疗的合作。⑤针对自知力缺乏的患者,以劝导其接受各项常规治疗和检查、以自理生活为主;对恢复期有部分自知力的患者,可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如药物剂量增减对疾病的影响等,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以促进疾病康复;对出院前自知力恢复的患者,指导患者如何坚持服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防止疾病的复发,早日回归社会。⑥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医患沟通指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就是在交流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帮助患者获得相关疾病的护理、康复等相关信息,同时也含带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思想、感情、需求、愿望等多方面的问题,以期达到建立良好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应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流,掌握沟通的技巧,安慰、劝说和鼓励患者,使患者心理接受医护人员,愿意同其交流,愿意述说自己的痛苦。只有真真切切地将患者视为亲人好友,才能让患者感到亲切、周到,这些都是保证良好交流所必须做到的,从而缩短护医患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健康教育是精神科医疗护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于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健康教育应贯穿在整个医疗护理活动之中,教育方法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形式,在实施教育中强化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教育的意识,重视医患关系沟通,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手段,同时也是医护安全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医护工作过程也是人际关系的过程,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的同时,患者也时刻观察医护人员的言行。不断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及理论文化水平,通过健康教育的非药物治疗,使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达到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目的。医护人员应合理运用沟通技巧,使患者从医护人员的言行中获得安全感、信任感和被尊重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患者要回归社会前,同时也要指导家庭对患者的支持教育,用父母的挚爱去安抚患者创伤的心灵,用兄弟姐妹的真情使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使患者感到自己仍是家庭的一分子而感到安慰,为重返社会奠定第二步基础,同时要提前做好单位同志及领导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待他们要热心、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要歧视、冷嘲热讽,要让他们在单位、社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及早成为有用之人,使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家庭、社会[14~15]。

参考文献

[1] 石光,崔泽,栗克清等.中国精神卫生服务投放研究(二).上海精神医学,2003,15(6):371~375

[2]张明园.减少精神障碍的未治率-献给2001年世界卫生日.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2)

[3]Helen RW, Eileen JH. Needs of family caregiver synchronic schizophrenia. Schizophr Bull, 1994, 20: 5571

[4]黄红.精神病人家属的心理行为与病人康复.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1998, 4 (2): 93

[5]杜建军.参加抗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研究.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1996, 2 (2、3合刊): 1471

[6]宋立升.精神病患者对家庭的影响.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1,18(4):214~ 217

[7]The Scottish schizophrenia research group. The Scottish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 study, ⅣPsychiatric and social impact on relatives [J]. Br J Psychiatry, 1987 ,150:340~ 344

[8]Michael R.Phillips, Veronica Person, Feifei Li, et al. Stigma and expressed emotion: a study of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and their members in China [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2, 181:488~ 493

[9]李明泉.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007,23(5):661~2

[10]杨勇超.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与心理干预.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3):240~241

[11] 李惠仙、黄芹.城市与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及干预2004,1(3):119~120

[12]程金莲,韩屉范.山西省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1999,31(11):648

[13]凡娅,史惠.152例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6):53

[14]任竟惠.浅谈护理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河北中医,2003,25(8):42

第11篇

根据法学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加强对所学专业课程的掌握与运用,培养解决实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毕业论文选择了《浅析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

本文简要介绍了无效婚姻的概念和特征,重点阐述了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法定情形和无效婚姻的后果。穿插介绍了无效婚姻制度的适用范围和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法定情形。我国婚姻法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4)未到法定婚龄的。

二、 国无效婚姻制度的适用范围。从有利于稳定当事人生活的角度出发。当事人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时,法定的无效情形仍然确实存在。

三、宣告无效婚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宣告婚姻无效实行一审终审,法院不受理当事人的上诉或申诉。当事人申请婚姻无效时,只能就婚姻效力提出请求。宣告婚姻无效的机关只有人民法院。

四、 宣告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

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是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填补了我国婚姻法的一项空白,使司法机关在处理违法婚姻时有了法律依据。维护了我国婚姻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在论文的选题、写作过程中,对资料搜集、整理、修改等方面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了创作,提高了水平,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形成了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工作作风。

关键词:无效婚姻 法定情形 法律后果

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条件而不发生法律效力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很长一个时期,我国无效婚姻制度在基本法的层面上始终未作明确规定,而仅见于行政规章和某些司法解释。在我国,首次提到无效婚姻的法律文件是63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民事政策几个问题的意见》(修正稿)。86年《婚姻登记办法》和94年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中虽规定了无效婚姻制度,但还不是正式的法律规定。2001年4月28日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是关于婚姻无效和婚姻可撤销的规定,自此,我国的婚姻法正式确立了婚姻无效制度。无效婚姻的特征有两点:(一)男女两性结合时,不符和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应当符合的实质要件或者程序要件;(二)男女当事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生儿育女,甚至举行了公开的结婚仪式,在现实生活中被公认为互有夫妻身份关系。

婚姻是男女两性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的结合,但作为一种社会形式,只有在符合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时,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才是合法的婚姻,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对于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则是违法婚姻,为法律所禁止和取缔。

一、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法定情形

我国婚姻法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4)未到法定婚龄的。

1.重婚。

所谓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违法行为,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他人登记结婚的违法行为。 现实中,一些人钻法律空子,婚外与他人共同同居生活,不办理结婚登记,而是以夫妻的名义共同生活。对此,199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对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的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处罚的批复是:"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按照刑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构成重婚的法律要件是:当事人需履行婚姻登记手续;或者当事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依上所述,重婚有两种情况,一是有配偶者而重婚,指已经结婚的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或者又与他人以夫妻的名义共同生活。二是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指没有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仍然与之登记结婚,或者仍然与之以夫妻的名义共同生活。重婚是被法律严格禁止的违法行为。婚姻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禁止重婚。对于重婚的,不仅要确认重婚者的第二个"婚姻"无效,解除其重婚关系,还应当依法追究重婚者的刑事责任,对此,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由于重婚违反了我国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制度,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家庭稳定和社会安定,冲击计划生育政策,导致腐败,败坏党风,因此婚姻法明确规定重婚(即指重婚者的第二个婚姻)是无效婚姻。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禁止近亲结婚,是人类长期生活经验的结晶,是人类婚姻的。男女近亲结婚,很容易把双方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弱点和缺点集中起来,遗传给下一代,有损于下一代的健康,不仅不利于下一代在社会中生活,也给国家、民族的兴旺和社会的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此次修正的婚姻法将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姻规定为无效婚姻。

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为了配偶及子女的身体健康,禁止患有严重疾病的男女双方结婚,其目的是防止当事人所患的疾病传染给对方特别是传染或遗传给下一代,保护下一代的健康,以利于家庭的和睦、幸福。如果结婚的男女双方在结婚时患有法律禁止结婚的疾病,那么,该婚姻则可以确认为无效婚姻。

确认无效婚姻,当事人必须是婚前患有婚姻法第七条第二项规定的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那么,哪些是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姻法第七条第二项未作明确的规定,主要考虑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的疾病会随之治愈,同时还会发现新的不宜结婚的疾病,因此,婚姻法不宜明确具体的规定哪种疾病是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的疾病。根据母婴保健法的规定,,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可以理解为以下疾病: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指定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艾滋病、淋病、梅毒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严重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者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后代再现风险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有关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导致婚姻无效的当事人所患的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应当是当事人结婚前患有的,而不是结婚后患上的。因为婚姻法第七条明确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是禁止结婚的,也就是说是根本不能结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要求结婚的男女当事人弄虚作假,欺骗了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结婚登记。再有,目前国家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婚前健康检查制度。由于婚前健康检查没有普遍开展,所以,有的患有禁止结婚疾病的当事人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因此,婚姻法规定,当事人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婚姻为无效婚姻。如果婚姻当事人是在婚后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或者在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在有关部门要确定其婚姻关系无效时,当事人的疾病已经治愈的,则不能确定其婚姻为无效婚姻。简而言之,对当事人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婚姻,应当在当事人疾病治愈前确认其婚姻无效。

第12篇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麻醉科,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全麻与联合腰麻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住院部收治的3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展开研究,将其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全麻,研究组患者行联合腰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情况上无显著差异,组内术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别;研究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组间比较χ2=3.9867、3.9791、4.5725、5.6534,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患者在行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联合腰麻较全麻对患者的精神及认知影响小,有效降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值得在手术室展开运用。

[

关键词 ] 全麻;联合腰麻;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b)-0153-02

认知功能障碍属于高龄患者在术后多发的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定向力及抽象思维等的障碍,合并社会活动能力下降,其发生率约为5.0%~15.0%;相关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髋关节术后高达15.0%~65.0%[1]。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会造成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延迟、住院时间久等情况发生,容易导致患者死亡;但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麻醉的方式、剂量及深度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也没有统一界定。为此我院对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旨在探究其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住院部收治的3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全麻,研究组患者行联合腰麻。其中男性162例,女性138例;24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5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ASA为Ⅰ级或Ⅱ级;排除文盲、严重肝肾功能疾病、精神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智力或认知障碍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详见表1。

1.2 麻醉方法

患者完善相关常规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建立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进行心电监护。研究组患者采用L2~3腰硬联合麻醉,取患侧腿在上,首先行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采用针内针行腰穿,在蛛网膜下腔注入经脑脊液稀释的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耐乐品)2.0 mL;并经硬膜外置管3.0~4.5 cm,患者转为仰卧位,3.0 min后行痛觉测试,若达到T10平面以上即可进行手术,若在T10及以下则不可进行手术,需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0%盐酸利多卡因,将麻醉平面调整到T10水平后再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全麻:术前患者均进行诱导麻醉,给予芬太尼3.0 ug/kg、丙泊酚1.5 mg/kg、阿曲库铵0.2 mg/kg,同时进行气管内插管辅助通气,术中进行复合麻醉,经气管内吸入2.0%的异氟醚并经静脉连续泵入丙泊酚,剂量维持在2.0 mg/kg;手术完成后行芬太尼(0.0001%)止痛治疗,连续使用48 h。

1.3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对患者在麻醉前及术后1、3、5、7d进行评分;MMSE判定标准:最高得分为30分,分数在27~30分为正常,分数<27为认知功能障碍[2]。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具体分析见表2。

2.2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前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术后1、3、5、7d评分两组患者均降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析比较,详见表3。

3讨论

认知功能障碍指的是患者在麻醉术后发生的各方面的认知障碍,包括社交能力的退化、抽象思维及记忆力等障碍、术后人格及认知能力等的变化。临床上将术后1周内发生的认知功能障碍定义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3]。临床上常用于评定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种类繁多,但均是以神经心理检查为基础进行的。本文研究中采取的是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其对记忆力的检测最敏感,操作简单易行,重点检测了大脑的认知功能,有效排除了意识、情绪等因素的干扰,可信度及有效性较高[4]。

MMSE最高评分为30分,本次研究中以评分低于27分为标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经蒋旭等学者研究发现,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属于严重的并发症类型之一,其发病可能与麻醉处理及麻醉药物相关[5]。对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情况及术前的MMES发生情况的组间比较上无显著差异,手术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两组患者术后1、3、5、7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逐渐降低,研究组分别为20.0%、12.7%、10.0%、5.3%;对照组分别为30.0%、21.3%、18.7%、13.3%。研究组患者术后在不同时间段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患者低;同时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证明了全麻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而联合腰麻对患者的影响较低,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低。可能与麻醉所用的药物及方式均有关系,全麻患者在麻醉前需行麻醉诱导,虽然术后会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拮抗治疗,但是麻醉反应仍较大,影响患者认知功能,造成障碍。因此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分较研究组低。与叶晓明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全身麻醉的方式较联合腰麻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大,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高[6]。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以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参考文献]

[1] 刘沁爽,李淮安,梁淑娟,等.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6):68-69.

[2] 王彬,张其亮,李军,等.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8):785-788.

[3] 蔡伟华,张良清,李志艺,等.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783-2784.

[4] 黎永明,邓奋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研究[J].中国医药,2012,7(7):881-882.

[5] 蒋旭.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7-8.

[6] 叶晓明,叶军青,徐海涛,等.不同麻醉方法与深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3,3(23):250-251,254.

(收稿日期:201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