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体育论文

高校体育论文

时间:2022-02-09 01:40: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体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体育论文

第1篇

1.1高校体育发展的积极意义

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校体育,其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民体育发展的基础所在,能够使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个性化得到培养。使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校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2高校体育发展的状态

现代社会中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许多高校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出了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改革,但是现阶段高校体育的现状就是:学生的体能素质整体不高,肺活量指标有所降低,身体肥胖的学生显著增多,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有着较为淡薄的意识。

1.3未来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体制以及培养的目标都决定着高校体育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与社会化接轨,最终实现社会化是其改革的目的所在。因在高等学校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比较成熟且稳定,是健身意识以及体育行为形成的最佳阶段。高校体育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其的社会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2.1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不同点

(1)其在目的上就有很大的不同,社会体育是人民群众自愿自主开展的身体活动,能够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目的。而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科目,需肩负使大学生身体素质加强,以及道德、意志加强,运动技能提高的责任,具有一定的组织性、计划性以及目的性。

(2)两者针对的对象不同。社会体育的对象是社会上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体质的人,而高校体育主要针对的就是在校大学生,其将身体素质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关注点。

(3)两者之间有不同的参与方式,社会体育中,参与的人群可自由的支配时间,遵循自愿的原则,活动方式以及活动内容都以个人爱好为主。高校体育中学生主要都是以课堂为载体进行学习。

(4)两者之间有不同的学习内容,社会体育中,可自由选择运动的项目。在高校体育中,排除能够自主选课外,不再有选择项目的权力,对技术以及技能的学习过分强调,没有灵活性。

(5)二者之间所处的地位也不相同,高校体育有教育的性质存在,且能够向社会体育进行过度。高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是体育发展规模以及发展水平的真实反映。二者无法相互取代。

2.2高校体育对社会体育的积极影响

高校体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社会体育的不足进行弥补,在社会体育中,因受到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发展社会体育的经费欠缺,指导员的数量以及素质普遍不高,体育场地以及器材不够充足,使社会体育发展更加困难。但是在高校体育中,却占据着社会体育缺少的资源,高校学生在经过专业化训练后,能够成为社会体育中优秀的指导员,弥补社会体育中指导员欠缺的不足,且高校体育中,有较大的体育场地以及较为丰富的器材设备,将其应用于社会体育中,就能够使经费得到有效节约,有了更为充足的物质保障。而社会体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高校体育的改革进步,原本单一枯燥的高校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许多高校采用了俱乐部以及体育协会的先进形式,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高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形成终身体育

在高校体育中,需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此方案在多年前就已被提出,但是因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在高校体育中真正实行。现阶段,一些高校仍在坚持以“三基”教育以及学生体质的增强为基础,未有效重视并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体育思想以及体育能力,没有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在学生毕业后,也就脱离了体育。所以,高校体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点,摒弃传统的旧观念,使能够适应现代体育思想以及社会发展的体育教育新体系得以建立。与此同时,还应使终身体育的思想加入到学生的教材体系中,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得到培养并加强。一直以来,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中都本着重视实践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教学理论的传授,许多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都局限在跑步、打球等户外活动中,而很少有学生能够注重体育课的理论知识,学校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也未有重视。长此以往,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失衡。高校应该对此加以重视,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样作为教学的重点,将理论教材的主线设为具有终身教育意义的内容,例如体育的基础知识、体育锻炼的原理以及方法、体育卫生以及保健等。此外,还需将学生对理论考试的态度加以转化,使其更具科学化、规范化,达到使学生体育意识得到培养并提高的目的。使学生的体魄更加强壮、身心更加健康是终身体育的目的,所以,应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以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以及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实施科学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的调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以及自我锻炼的能力不断加强。

4结语

第2篇

辩证法认为,如果整体是由合理的、有序的部分构成的,则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如果整体是由不合理的、无序的部分构成的,则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定的顺序,无序必然引起混乱。教学也必须有一定的顺序。要想让运动员出成绩,教练员必须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条件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和比赛计划。同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笔者认为: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和体育实践活动为主线,以课外活动为重要途径;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包括一般实践能力培养、专项实践能力培养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根据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将它们分配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各个学期中。

二、内容序列路径与行动研究路径

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难点分散排列,必须重视各教学内容的联系,有效地避免教学内容重复现象。

1.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

体育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内容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着力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如果发现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教师不能简单地进行批评教育,更不能置之不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求以理服人。

2.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体育专业学生在文化课程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在语言表达方面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采用提问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表现自己、提高表达能力的机会。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多地走上讲台,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其树立信心,提高其专业实际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

3.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

根据笔者对毕业生所做的跟踪调查,绝大部分毕业生都能够很好地适应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但是仍有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较为落后等。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但要根据中小学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还应该加强教材教法、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力促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4.带队训练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带队训练能力培养,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的安排,尝试进行分组教学训练。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兴趣的不同,将教学班划分为篮球、排球、体操等训练小组,并分别为其规划理论培养、素质拓展以及具体技巧方面的培训内容,并将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分为有针对性的多个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并实施。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教师应鼓励学生到其他系院去辅导各种体育活动,当小老师;教师应鼓励学生到学校的教育实践基地、附近基层学校协助开展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工作,让学生通过担任助理教练或实习教练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带队训练能力。

5.全民健身项目指导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逐年增强,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精神文明特别是体育文化方面的追求也日益强烈。社区体育作为我国体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作用早已被社会各界所认识,而这项运动的开展和完善,离不开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跟进。分析当前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大部分全民健身项目都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相吻合,因此,学生通过学习体育专业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掌握全民健身项目的教学技能。对于教学大纲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如毽球、气功等,教师可以引导、帮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在一些对抗性较强的体育运动中,难免出现一些队员受伤的现象。指导运动参与者掌握运动技能,使其尽量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受伤,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指导参与者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地选择锻炼项目,合理地安排锻炼内容和锻炼时间,同样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专业适当增大体育康复保健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比重,以提升学生在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6.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3篇

一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

1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

应注意的问题普通高校在建立长效的阳光体育运动机制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体育运动形式的选择。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机制是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其感兴趣的新项目,选择合适的有吸引力的体育活动。第二,纠正体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次要地位,提高体育锻炼的觉悟性,调动全体学生老师热爱体育活动的激情。第三,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学习。因此,我国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不能替代高校的体育教育,应该两者谋求利益的共同点,共同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增强体质,健康学习。

2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补充在原有规章制度

完善与实施目标责任、安全、协调、督检和奖励制度,健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管体制,确保阳光体育工作高效进行,阳光体育工作更加规范性和人性化,顺利完成阳光体育运动制定的教学目标,提高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保障阳光体育运动长期的运作。

3创建高校阳光体育工作的新机制

为了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健康锻炼的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全方位人才,构建校园体育精神和文化,普通高校应该创建相应的健全的阳光体育活动机制。开拓创新机制—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在思想上创新,最大的获得学生、教师、校领导以及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最大限度的争取人力、物力与财力支持,把全校师生凝聚到阳光体育活动中来。沟通合作机制—为了避免阳光体育活动而造成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的浪费,及时的沟通和合作就显得十分的必要,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把握工作的进程,提高体育活动的运作效率,从而保证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进行,最优化活动的进程。相互促进机制—利用高校体育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其下派到活动的具体部门,实地指导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推进,同时学生骨干协助体育老师完成相应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建立考核评价小组,联合体育部、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承担对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各事项进行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考核与评价,采取自评、互评等方式,全方位的检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成果,达到监督和奖励制度的规范化。专项扶持机制—鉴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专项经费短缺的问题,高校应建立有效的相关经费配套制度,以满足阳光体育工作需要。

二结论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工作必须与其他学科建设相融合,在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师、生以及部门交叉协作共同完成,实现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支撑与共享,形成并建立开拓创新、沟通合作、相互促进、考核评价、专项扶持的长效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机制,保证校园体育教学的开展与推进。

作者:吴瑞红朱峰单位:衡水学院体育系

第4篇

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Leaning)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真真正正、完完全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而是有意识的利用可听、可感和可视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之前的思维和心理准备,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兴奋度,从而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体验式学习具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没有参与,甚至没有自愿的参与,都谈不上有效的体验。这种教学方法主张学习者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来建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体系;其次,寓教于乐是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精神,强调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因而将兴趣激发和引导作为施教的基本着力点。在教学中将传授的知识融入到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全面激活的教学方法中,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充满吸引力;最后,体验式学习强调对学习者学习心理的微观掌握,认为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而在心理方面的把握和思考能够有效控制体验向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前心理上做好准备,学习中使学生关注自己心理状态,学习任务完成时及时总结心理过程变化和感受。这些主动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会使学生正确,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心理品质。

二、体验式学习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体育运动之中

众所周知,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其外在的约束力已经很弱了。因而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需要往往缺乏动力,对体育锻炼也缺乏兴趣。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由于忽略了这一点而难以形成更为持续的吸引力。而体验式教学就能够首先站在大学生的立场上,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某一项体育运动能够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态度带来的激励和优化。比如在大学篮球课上,就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对NBA众球星的崇拜而激励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喜爱,继而促进篮球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质量保证。通过让学生体验某一个具体的球星的特定的灌篮、盖帽、篮板、助攻、弹跳等特长和动作,让他们真正形成对篮球真真正正、爱不释手的兴趣。体验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和兴奋点,不需要外在的压力和约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

(二)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在参加体验式教学所设计的各种培训性任务中,必然有很多困难需要面对,因此不断的战胜自我、与自身的恐惧心理做斗争,才能最终完成任务。因而,在一个个任务串联的过程中,大学生必须明确的认识到面对困难所要保持的平常的心态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对自己的能力表示充分的自信,冷静处理,这对挖掘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非常有效的。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来说,由于困难和磨练往往是身体上的,因而具有一定的陌生感。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苦读,身体锻炼少之又少,因而高校体育教学在相对充裕的时间里往往给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体验式学习往往能够让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和竞技体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对自身机体健康活力的珍爱和重视。体育老师可以通过让大学生对竞技体育中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赶超意识进行真实关切的体验,从而克服大学生固有的畏难、怠惰情绪,促进他们形成健康、励志、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三、体验式学习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对策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参与实践、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引入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再援用单一的教学场景,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以引导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生命的意义。

(一)创造体育情景让大学生获得体验环境

体验需要一个明确而典型的情景,能够给体验提供对象、环境和主题。特定的情景设置,能够为大学生体验体育教学提供真实切身的环境,让大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侧重于从教授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和生活常识,现在的体育教学则是一种以引导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推进体育运动日常化为目的的教学。现在的体育教学,老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教学的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完成授课内容。只传授运动技巧和体育知识的教学不仅效果不佳,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因此,首先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且利用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带动学生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在完成外在授课目标的同时,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考,从而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授课目的。总之,体验式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带领学生进行多种尝试,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强调学习反思的引导

学生经过教师讲解、分组练习,对课堂教授的运动技巧、体育战术以及各种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对自己的特长、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体会,并对生命的内涵与意义也有所反思,这种对授课的评价和对自身的感悟,就称之为学习反思。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理性和感性层面的内容进行多番思考。对感性层面的内容进行反思,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层层递进的模式进行,这种反思称之为“4C”模式,首先对感受的事物连续回忆,然后通过关联将它们衔接起来,再次运用思维对其进行挑战性反思,最后通过设想情境反思。当然,教师在学生反思过程中也要适时进行指导,因为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可能会有所阻碍,这时需要教师从旁指导。但是,指导不能过度,过度指导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打开,限制学生思维发散。为此,教师可以采取检查学生笔记、布置论文等方式促进学生思考,以加强学生反思。

四、结论

第5篇

>> 社区老人健身需求对社区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江西省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与对策 论江西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的发展策略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探讨 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推动社区群众健身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健身指导的可行性研究 江西省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优化策略 对发展城镇社区体育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研究与探索 关于社区体育及全民健身普及状况的调查研究 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模式的构建机制研究 武汉市东湖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城乡结合区农民体育健身社区化研究 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参与式”运营模式研究 社区体育资源优化共享研究 浅谈健身俱乐部对社区体育的影响 全民健身路径设置对社区体育开展的影响 体育舞蹈在社区健身中的应用 关于优化视角下的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 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人民日报,2005-02-20

[3]华景梅,徐祥辉.和谐社会构建视角下的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模式[J].体育科学,2006,(7):

[4]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兼论社区体育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1993

[5]肖淑伦.关于社区体育的几个问题.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1993

[6]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6):

[7]吕树庭等.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概论[J].体育文史,1993,(3):

[8]任海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组织特征[J].体育与科学,1998,(2)

[9]胡国雄.社区体育概念新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1):212.

[10]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88

[11]李云林.在浙江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R].

,2006,2

[12]凌翔.上海市郊县体育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研,1998,3:

[13]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72一74

[1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94一95

[15]郭亦农等.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0:121

[17]中群众体育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18]王凯珍,李相如.社区体育指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37

[19]顾拜旦.体育颂.At:http:///open /milian/tys/tys.htm.

[20]国家体育总局.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At:http:///fsgovout/Web/Article/2005/03/02/0821301382C78768.aspx.

注释: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94一95

2.郭亦农等.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0:121

4.中国群众体育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第6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1"3-卷调查等方法。对影响江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公体)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工作满意度口ob Satisfaction)是职业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心理指标,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罗宾斯将工作满意度定义为“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并且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水平高,对工作就可能持积极的态度;工作满意度水平低,对工作就可能持消极的态度。

大学教师职业是一个高知识密度、高压力的职业,承受着较高的社会期望,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我国巨大的社会变化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赋予了体育教师职业以新的内涵,使得大学教师的职业满意感问题日益凸现。体育教师是学校培养具有健康体魄的高素质人才的核心支柱,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影响着其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服务学生的质量。因此,定期地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存在的问题,对稳定教师队伍和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挑选我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4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100%,在有效样本中,男教师26人,女教师14人,初级职称18.8%,中级职称52.3%,高级职称27.3%,其他1.6%0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1.3问卷设计: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设计可效度的检验,本问卷设计出了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常见的几大因素:工作负荷、自身工作的适应性、继续教育、人际关系、报酬待遇、学校行政运作、学生行为、教师压力方面等,在每个大的因素下面又分设了几个小问题。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体育教师工作负荷现状的调查

在2005年度,每周授课次数为5次以下的教师占16.8%,6次课以上的占37.3% , 9次课以上的占45.9%。有45.1%的教师反映自己的工作在上班时间内无法完成。有30%的人反映每天都要带训练队,负担很重。有25%的人反映目前的课程让他们感到很生疏,自觉教学比以前吃力。有58.9%的教师反映他们在课后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准备教案。有40%的教师反映新课程的改革让他们觉得有压力。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体育教师的教学和训练工作量都很大。在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下的大学体育,不仅要求教师在操场上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做示范动作,而且还要求教师掌握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对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提出了新的要求。

2.2对自身工作适应性的调查

有75%的教师反映自己是很适合做教育工作的。有51.3%的教师反映在教学工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49.5%的教师反映他们能从工作中找到成就感。55.3%的教师反映教师的工作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与能力。调查结果表明,从主观愿望上来讲,我们的教师是很乐意从事教师这个行业的,很多教师都能从中找到工作的乐趣。但当扮演的角色期望和需求不一致的时候,即造成角色冲突。

2.3对继续教育方面的调查

有60.8%的教师反映希望能够继续进修,但是没有适当的时间。有48%的教师反映自己无法获取足够的信息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有55.5%的教师反映对教师进修渠道感到不满意。有31.6%的教师反映对教师工作晋升的机会感到不满意。有25.7%的教师反映学校并不是很鼓励教师进修而且非常配合教师的进修工作。在知识经济的年代里,信息变化日新月异,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及时地获取信息,不断充实自己,就将会面临着被社会淘汰的危险,有些教师也反映从教快十年了,还从未参加过相关专业的进修和培训。所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也成了当前教师队伍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2.4对报酬待遇方面的调查

有44%的教师反映对目前的薪水制度感到不合理。有26.2%的教师反映对学校给自己的奖励和鼓励感到不满意。37.4%的教师反映对教师的各项福利和利益感到不满意。有30.5%的教师反映自己的工作付出和得到的回报并不相称。有38.8%的人反映学校的人事考核及奖励不公平。访谈中,教师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工作付出与工作收入不相称,同时教师还反映对晋升认可的不满意,有些学校内部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这表明在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5对学校行政运作方面的调查

有35.3%的教师不满意学校行政部门对教学工作的配合。有31.9%的教师不满意学校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有35%的教师不满意学校的各项制度。有38.3%的教师不满意校长协助教师解决问题的状况。有32%的教师反映对学校的各种通知方式不是很明确清楚。有39%的教师认为学校的环境和自己的期望不符合。行政是手段、服务,需要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来结合组织内的人、事、财、物等有限资源,以达成既定教育目标。教师对行政运作的满意度也会影响教学效率,因此,总体看来对学校行政运作管理的力度和幅度还有待加强。

2.6对人际关系的调查

有30.5%的教师反映学校同仁缺少沟通,思想无法适当交流。有24.6%的教师反映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学校同事不会主动来帮助自己。有19.8%的人反映无法获得学校和同事给自己的支持。有73.1%的教师反映学校的同事之间有很多小团体,常各自为政。有19.6%的人反映学校各教研室之间缺乏协调,往往因此而妨碍教学工作。有38.6%的教师反映对教研室主任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状况感到不满意。群体对组织中成员的行为是有很大影响力的,个人必须与同事、教研室和上司之间有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和互动是组织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处理不得当,也会造成体育教师对工作的不满意。

2.7对学生行为的调查

有20%的教师觉得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对自己的教学不感兴趣。有59.2%的教师反映在教学时无法兼顾每位学生的需求。有18.9%的教师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兼顾每位学生的需求,这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教学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学校学生的扩招,学校的教师和器材设备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违背我们教育中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8对教师压力的调查

93.4%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是有压力的。排在对自己工作压力影响最大的前五位因素分别是:科研论文、学历和职称、教学工作量、个人的发展前景、学校的期望值太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是体力与智力相融合的,老师们既要教学(训练),又要科研,创造性强,工作要求高,压力大。一般而言,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提升挑战力与成就感,但是太大的压力则可能引发生理疾病与心力交瘁的困境。尤其是学校教师工作上所承受的压力,若无法有效地调适,将影响工作表现与身心健康,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3.对策研究

3.1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在工作中,要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调整,展开积极的预防性心理疏导。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水准,关注、分析体育教师群体中的“特殊者”,从找根源入手,多途径展开心理调整,让教师保持一颗平常心。

3.2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进行管理的变革和创新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学校的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进行管理上的变革和创新。如:领导充分信任教师、关心教师,激励教师做好工作,让他们民主参与学校的管理,行政部门加强服务意识等。只有一切工作都以人为中心,尊重人、依靠人并发展人,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活力。学校的管理不仅要服务于学生,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情感与自由选择,还应充分尊重教师的需求,关注教师的利益、情感和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3.3营造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

亲密关系与友谊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工作当中的相互接触和影响。当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于健康状态而且令人偷快时,教师对工作就会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满足感。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会提高教师对集体的满意度。如:为了增加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学校可多组织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如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演讲会等。体育教师帮助多开展一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的体育娱乐活动等等。

3.4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继续教育和培训已成为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成为他们衡量自己职业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了。因此,学校要不断强化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坚持以“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短期培训为主”的原则;立足岗位,注重实践,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如:让教师参加全国性体育论文会议和其他体育培训工作,聘请校内、外专家和体育界知名人士到教研组做专题报告,指导体育教学、科研、业余训练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