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30 04:59: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实训课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是护理专业学习的主要科目,是护生实习前向临床过渡的实践课程,该课程全部在实验室内完成。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护理学基础》,为《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包含了各种护理基本技能操作,学生们只有掌握了各种护理技能操作才有可能顺利走向护理工作岗位,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由此看出护理实训技术实验课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实验课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学会各种操作技能。
本文探讨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如何上好护理实训技术实验课,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护理事业的要求。那么如何能上好实验课呢,以下是个人见解。学院要提供足够大的、布置合理的实验教学场所,即实验室建立一个科学实用、布局合理的实验室是护理教学的首要条件[1]。学院设有护理实训中心,有实验室26个,其中有6个实验室配有两摇床各8张,供铺床及鼻饲、导尿、灌肠、吸氧等实验用,有5个实验室配有宽敞的中央台及输液架,供无菌技术操作等使用,有4个实验室配有多媒体,余下的11个实验室为临床护理及急救实验室,几个班级同时开课完全没问题,而且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充足的时间练习,为上好实验课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要具备足够数量的先进实用的实验仪器与设备实验室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先进的设备,如洗胃机、氧气筒、吸引机、中央吸氧设备等等,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模拟操作,如果光有实验室而没有设备,护理实训就成为一句空话,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学到真知识,不至于走向工作岗位后手忙脚乱。要有经验丰富的、技术精湛的实验教师队伍要成为合格的实验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爱岗敬业,有爱心,有责任心,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来熏染学生。②认真备课,熟练掌握实验的理论内容,了解大纲要求,突出重点,言简意赅,又要面面俱到,便于学生掌握。③课前实验仪器设备准备齐全,有些实验要做预实验。如吸氧、洗胃等需要课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确保实验课的顺利进行。④要保证示教内容准确,有一定的技巧性,如铺床讲究动作轻柔,动作美观大方,还要掌握节力原则;注射时掌握无痛原则等等。⑤并注意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时去临床进修学习,了解临床工作动态,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不和实践脱节。⑥及时统课,不给同学留下疑惑,使学生准确地把握知识,熟练操作。实验课开始课前回顾十分重要开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明确此次课练习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相关内容,比如概念、无菌注射原则、三查七对内容、各种操作注意事项等等,加强无菌观念,防止实际操作中医疗事故的发生,造成不该出现的后果。
学生要态度严肃认真学生课前要预习理论内容,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实验教学手段主要是角色扮演,互相实际操作,真刀真枪,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所以要求学生谨慎又谨慎,但也要果断自信胆大,鼓励学生战胜胆怯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操作中实验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保证每一名操作中的学生都在你的视线之内,绝对避免事故发生,要有充分的抢救设备及丰富的抢救经验。课后总结不容忽视学生操作练习后余下足够时间,针对学生操作加以总结。指出缺点和不足,就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加深印象,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实践技能考试学期末,要对即将下去实习的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考试,通过考试可督促学生加强练习,系统复习,熟练操作,考试中按照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每一个步骤及知识点制定评分标准,要求学生一丝不苟、态度严谨,更好地接近临床,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
总之,现代护理道德的实质在于:珍视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力,为个人、为家庭、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2]。要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护理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要上好护理实训课,这是护理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桥梁学科,需要学院、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目标一致,更好地为医学事业做贡献。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提高教学;适应需求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护理专业学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医学课程之一。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这门课成为每位人体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从事人体解剖教学10年来,针对我校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在医院临床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比如:护理操作时选择部位不够准确、不够迅速,解剖知识要求“偏多、偏难、不适用”。笔者对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分析、研究和总结。
一、人体解剖学目标教学改革需适应临床护理需要
我校前几年选择的人体解剖学教材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二版“解剖学基础”,教学大纲也一直沿用。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需求,我们近几年对人体解剖学护理专业教学知识目标针对性的进行了精选和整理。理论与实验实训学时比例做了相应调整,针对我校中专护理专业,精选和整理教学知识目标。我们在选择内容时把运动系统中的骨性、骨骼肌标志;鼻腔、咽喉结构、食管三处狭窄;人体表浅静脉位置、走行等与临床护理操作相关解剖知识作为重点。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重视人体解剖学试验实训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校现在人体解剖学课时总量108学时,理论与实训比例由原来的2∶1左右调整为1∶1左右。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先进行演示;然后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实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对标本、模型动手解剖、观察、寻找、辨认,并进行活体触摸,特别对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特点、毗邻结构、进行辨认观察、并思考相关临床意义;小组之间最后进行相互抽问、回答;最后,教师做出点评和总结,从而加强学生对人体解剖重要知识点的掌握。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加强解剖与临床护理知识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用
我校学生主要为中专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人体解剖学的知识目标重在适应其他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学习及临床护理的运用。针对中专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基础较差的现状,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应精简内容,把握好重难点。在课堂讲授中,我们重点把各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知识之间联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病案、实例进行深入的讲解。比如:插胃管,我们重点讲解鼻腔、咽喉结构和食管三处狭窄及位置。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基础和专业学科知识。对医院临床护理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点的增减,强调解剖知识在临床护理的实际运用。
四、运用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学,人体解剖学内容多,名词也多且抽象,学生学习相当有难度。在传统教学中,通过板书、板图,挂图、模型和标本等辅助教学,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近年来,我们顺应时代的发展,针对我校护理学教学实际积极地制作人体解剖学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我们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容量大,比利用挂图、模型等传统方式节省近一半的时间,教师能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重点知识点的讲解上,进而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形态结构清晰、指认解剖结构明确,能及时更新和增补新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在直观、形象、生动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使得教师讲授过程轻松,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在人体解剖教学过程中,通过精简教学目标,强化试验实训教学,在具体的解剖学知识讲解中注重与临床护理知识联系,注重实用;并灵活运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明显地提高了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和质量;从而很好地适应了临床护理需求为学生的护理专业课学习和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海燕.解剖实验课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6(3).
[2]雷季良.临床医学长学制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实践.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6).
【关键词】 护理;实训课;教学质量;教学模式
在护理专业的学习和施教过程中,实训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实训课教学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了学生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而且实训课教学能够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真正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掌握职业技能的目的3。实训课和理论课相比较,还是存在一些特殊性的或者说存在一些劣势。通常学生更重视理论课这一点从到课率上就可以看出来,实训课的到课率远远低于理论课,而且到课的学生也通常表现出态度不认真,练习不刻苦等诸多问题。怎样加强实训课学习使教学质量有大进步呢?通过多年医院教务工作,我总结出了关于护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下面将阐述实训课的全过程,全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 首次实训阶段
对于一项新的实训操作项目,都务必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现将操作步骤列举如下:
1.1 统一示教 作为教务人员,在课程开始时首先应该对本次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集中示教,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或者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录像等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对所学实训项目,从操作目的、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用时应控制在40—45分钟。
1.2 重点强调 当完成了示教之后,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分组并带到实训练习室,为保证实训课的质量建议一组以25—30人为宜,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此次操作项目的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强调。
1.3 小组指导 把学生分成6—7个小组,每组5—6名同学,让他们进行自由的练习,并给与他们充分的练习时间,尽量保证练习的完整性。在练习的过程中各个老师要密切地关注各个小组,细心观察每个人的操作,并且在发现问题后分别给予各个小组或者是成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老师细心的指导和各小组按照要求的操练,逐渐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使其真正掌握所学项目的基本操作。
1.4 回示效果 为了再一次加深学生对该次操作的印象,在下课之前,由老师随机抽出一名同学,让该名同学对本次实训课所学的项目进行重新演示,演示结束之后带教老师针对优缺点给予简要的点评。这不仅能够充分地检验学生本次项目操作的练习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自由练习时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另外这也让全班同学又重新回顾了一遍操作过程,真正巩固和强化了所学的知识。
2 重点实训阶段
对于一些重点的实训项目,比如:无菌技术操作、肌内注射、静脉输液等等,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强化,强化方式分为以下四步:
2.1 重复训练 通过第一次实训练习,同学们应该已经能够对操作的基本程序有了初步的掌握,那么经过首次练习后,紧接着再安排两到三次的重复训练。重复训练的特点是:第一,重复训练要比第一次训练对学生的要求要更加严格,首先要求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练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尽量要做到程序熟练、手法标准、操作规范等等;第二,不仅对学生要求严格,对带教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带教老师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能够针对同学自身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耐心地指导每一个学生;其次要求带教教师规范化教学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上面的“两个严格”,并经过两到三次的重复训练,学生就应该能达到对重点项目从最开始的基本掌握到熟练的程度了。
2.2 小组考核 在完成了所有的重复训练后临近下课前,调换各组的带教老师,任意抽取两名同学进行操作考试,考核的标准应严格按照操作考试评分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由老师公布结果同时进行讲评,因为学生都比较紧张考试,所以这个时候学生一般都很重视老师的最后一次强调,有益于他们记得牢固扎实。
2.3 操作考试 考试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所以为了保证重点操作项目的学习效果,应安排操作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其知道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
2.4 成绩分析 成绩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出教师带教的情况。所以有必要对成绩进行整理汇总并进行全面的分析,有效把握学生对所学操作项目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将为以后教学工作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3 强化实训阶段
学生即将要进入医院实习前,务必要安排“技能训练”的课程,该课程一般都是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这门课程对临床常用操作有一定的强化作用,不可忽视。那么为了使学生扎实的掌握这些操作,就需要把好最后一关:
3.1 严格组织 加强组织管理,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采取课前给学生提问题、设要求、定目标的方式,全面的掌握学生训练情况,然后教务老师开会研究讨论,及时调整更好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3.2 贴近临床 一切训练都是为了最后的实战,此次的学习重点和首次不同,因为这次学习后即将走向临床,所以要尽可能地贴近于临床。例如:要重视对病人的耐心和关怀,并且强调对操作前、中、后的核对,也可以人为设置情景模拟临床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考验学生锻炼他们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以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3.3 独立操作 每一个人在未来的工作中都将独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是对他们负责的做法,即使一个小组由多名学生组成,但要求每一个人在别人操作时不要进行提示,以便让操作人自己动脑思考下面每步的操作,如果操作者有遗漏,在不影响继续操作的前提下,可以等到结束后及时指出并更正。这样能减少学生在初入临床时过度紧张的心理以及过强的依赖性。
3.4 知识强化 不要一味地注重程序和手法,而忽略掉强化相关知识点。例如:对于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操作,学生务必要知道:临床输液时可能发生的输液反应有哪些?各种临床表现及有效的处理措施是什么?对于每次的技能训练,带教老师应提出思考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然后在下课前再结合书本和临床为学生进行讲解。也可用提问的形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实现相关知识点的强化过程。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护理常用技能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学习和操练,使学生逐渐从不懂不会成功地过渡到了熟知、熟练、应用自如的程度,相信步入临床的学生能够以所学知识为基础,实践于临床,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高庆龄,王克芳.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护理学杂志,2002,17(10):739—741.
[2] 顾慧明,尤黎明.护理技能教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4):88—90.
[3] 赵巧红.浅谈护理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93.
[4] 张惠铭,陈光忠,李艾鹏,沈小平,叶萌.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05).
首先规划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符合护理专业特色的《内科护理学》实验大纲及实习指导手册。
建议内科护理学开课初,增设内科护理技能兴趣课(如模拟典型患者的护理等)。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护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突出护理职业特点,确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设置比例,注重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实训基地,实行紧密、连续、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施理论-实践教学全程衔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采用“边理论、边实践”全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践教育方面,以“一主线、五步骤、两对接、社区延伸”的实践教学特色。以“一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为主线;“五步骤”:以预见习、校内实验、校内综合实训、医院见习、毕业临床实习来加强护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两对接”技能考核与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需要对接,技能考核与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对接;通过健康促进技能训练将健康知识延伸给个人、家庭、社区。
教学内容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真实的医院工作任务需求为导向,以护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突出护理职业特点,制定了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教材,每个实训项目均制定了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同时,根据临床工作实际和护理工作的发展,不断以创新的科技知识为导向,动态地更新相关内容;以护理岗位的需求为中心,不断地调整理论知识的偏重并体现在实训实习之中;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经常进行专业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提出更多的具体能力要素,使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更新新技术等实际操作用于课堂和实验,使教、学、做相结合,实际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包括: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病、多发人的全方位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技术。
课程难点主要包括:心电图的分析、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其初步识别;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全面护理评估、护理要点,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技术。
针对课程的难点专科护理操作技术问题,采取措施如下:
基础护理技能实训 包括基础护理、健康评估能力实训。这两项技能是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专科护理技能实训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护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选取临床常见疾病和常用护理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治、护理进行重点教学。此外,教学内容还兼顾到护士注册考试大纲的要求,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注册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围绕案例设计实践教学-先启发学生讨论应采取哪些治疗、护理措施,然后教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仿真演示,学生进行模拟训练。
加强实验室建设:在保证实验器材数量的同时加速实验器材的现代化,不仅要使实验开出率达100%,而且要使实验形式具有多样性、启发性、直观性和实体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实验课效果。
实验及实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达到声文图并茂,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想向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光盘使学生从直观上产生初步认识。使用模拟人、各种操作器械,由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利用功能齐备而先进的多功能护理人员和高级急救训练组合,让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护理实践操作。
加强课堂实践活动:每一系统疾病理论讲授后,均根据临床典型病历组织同学进行病历讨论和制订护理计划,并完成护理计划的书写上交,教师批改后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反馈。
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实践考试占总成绩的20%。
在配有阶梯椅、黑板、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仿真专科护理实训室内,按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专科护理演示教学及训练,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
见习临床护理工作: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到医院熟悉临床环境。组织学生课间见习,或集中见习。早期接触临床:在《内科护理学》课程进行中见习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改变以往课程结束后下临床造成理论与临床脱节,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护理综合实验提供依据。
开设护理综合实验 学完专业课及临床见习后,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临床情景,组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模拟临床真实的诊治、护理过程。根据每组学生综合应用临床知识、操作能力及判断能力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计分。
实习临床护理工作将课堂知识与临床真实护理工作接轨充分发挥实习医院的实习基地作用:加强与实训基地交流,配合校内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临床见习和实习的机会。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时,加强临床的带教指导,进一步规范提高实践技能。让学生在临床真实的环境、条件下得到真实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为迅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理论实践一体化 妇产科护理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18-02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对重点培养实践技能的中职教育而言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其强调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过程中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轻松掌握到所学知识。中职生的年龄介于15~18岁之间,文化基础较差,空间想象能力相对弱一些,临床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动手能力强。结合学生这一特点,笔者于2011年9月在南宁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实施了一年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略实践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习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理论的理解和学习,从而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本文以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为例,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进行调查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抽取南宁市卫生学校2011级普通中专学生128名,均为女生,年龄15~18岁。随机分为实验组(65名)和对照组(63名),两组性别、年龄、课程及专业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二)方法
1 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实验组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景演示教学法等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一个工作任务,通过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学、查找资料,课堂上分组制订计划,进行工作情景演练,最终完成工作任务。课中有目的有秩序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检测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的设计。根据课程、专业特点,确立适合开展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内容并进行整合,设计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以阴道炎病人的护理为例:第一,根据教学内容,课前给学生布置工作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自学教材相关内容、查询资料,收集解决任务的信息。第二,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让各小组成员仔细观察本组模型人阴道内白带及阴道粘膜的特征(课前由教师在模型上分别模仿三种阴道炎的体征)。根据观察到的情况,结合课前自学及查询到的资料,各小组对本组阴道炎患者的类型开展讨论。各派一名代表说出本组阴道炎患者盆腔检查的结果,包括白带特征,阴道粘膜情况等,判断是哪类型的阴道炎及制定的护理计划。教师点评、归纳总结,最后列出阴道炎患者护理操作的工作流程包括外阴冲洗、阴道灌洗和阴道放药。第三,工作情景演练。首先多媒体播放操作流程,再由教师进行操作示范,操作过程中讲解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第四,练习。学生在模型上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可自由选择患者模型,练习过程中强调要注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练习结束后,每组抽出一名学生进行展示,学生讨论后互评,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3 评价方法。(1)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由妇产科护理教研组统一出题,课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基础理论的闭卷考试,制定评分标准,由任课教师以外的妇产科教师进行改卷;操作技能考核随机分组进行抽签考试,每组由2名教师根据卫生部下发的55项《操作评分标准》及南宁市卫生学校自编的《妇产科专业操作技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取其平均分值。(2)实验组学生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统一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5份,回收65份,有效回收率100%
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两组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比较详见表1。
实验组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评价详情参见表2。
三、相关讨论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顺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突出中职学校以实践技能为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从表1、表2可知,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笔者认为在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运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推广的。
(一)打破了各学科的框架,实现中职教育重点培养实践技能的目标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传统的教学往往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来上,理论课与实践课容易脱节。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讲授、示范、操作、观察同步进行,提高课堂效率,缩减教学课时,让出时间给学生练习,在训练中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临床工作流程,妇产科的专科护理需融入其他科的护理技术,特别是基础护理,在实训中打破各学科的框架,有利于学生把专科护理与基础护理结合起来。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提出任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前后有机纵向结合,将相关学科知识与本课程知识横向贯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学生根据临床实际工作流程切身实践各项妇产科护理操作并把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参与资料查阅、课堂讲述、小组讨论等工作,在学习妇产科护理的一系列课程中不仅理论知识得到升华,人文关怀和自身素质也有很大的提升。
(三)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知识面宽,组织能力强,且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完成理论实践一体化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及重组,还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卫生护理教育中许多临床课的护理教师都是由学医疗专业的教师来任课,对基础护理技术不是很了解。因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这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教学技术,不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护理技能,还掌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四、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解决实训基地条件受限制的问题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实训设备简陋,跟不上实际临床操作所需。用物量少,实训室不多,带教教师不足。对此,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给学生反复播放临床工作的操作流程、新用物的使用方法;妇产科护理分产科及妇科,实训内容和用物不一样,因此,可以让学校里同年级、同专业的班级错开上课,一部分先上产科,另一部分上妇科,避开同样的课需同时使用相同的实训用物。还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实训带教。
(二)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训课时
传统的教学实践课时少,理论课多,但仍有教师觉得时间少理论讲不完以致学生实训机会更少。面对满堂灌的教学,学生主动学习动力不足。对此,在进行课程整合时应充分考虑实训的时间,精选出要讲的内容,让出时间来给学生多练。可聘请经验丰富的临床一线护士和妇产科护理教师一起整合教学内容,编写适合需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及实训操作流程,使操作流程更贴近临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的能力。
(三)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摘要】实验课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高职院校,往往因为实验教师少,学生多,在示教中学生很难清楚地了解掌握每个实验环节,教师对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也很难了解追踪,而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的应用,使复杂的操作过程直观化,可以反复观看,帮助学生实验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和课后复习巩固,从而有效提升外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授课质量。
【关键词】微课;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临床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备相应的外科护理能力。这就要求医学院校既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实验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先讲解外科护理技术操作步骤,再示教,学生学习并观看后再操作,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有限,大多数学生看不清教师示教的具体操作及细微的注意事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促进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微课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我们将微课应用于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会如下:
一、方法
1.课前制作。根据教学大纲,教师将实验课内容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制作成内容精简的微课小视频,课前通过微信或QQ等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反复浏览观看微课并预习实验课要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内容。2.课上应用。实验课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先简要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指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中认真思考,接着演示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分小组边观看微课视频边实训,教师巡回指导和检查,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手法;课末2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回答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及汇报操作体会,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3.课后反馈。实验课后,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复习,并通过微信或QQ,以文字、语音或视频方式反馈掌握程度和疑难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答疑。在预定时间,教师对学生进行本次实验课内容的实训考核,检测学习效果和巩固学习内容。
二、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的好处
1.对学生的好处。(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针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将实验课操作实训内容制作成多个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方便学生课余时间观看,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微课视频预习、练习并复习实验课操作内容,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预习、练习和复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配合、相互点评,相互帮助,逐渐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微课视频使外科护理操作方法、过程更直观易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视频可反复观看,方便学生矫正和复习。微课应用于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快、掌握好,动手能力和外科护理专业技能不断提高。2.对教师的好处。(1)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微课的合理应用使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转变传统观念,教学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服务者,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2)有利于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微课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凑,无法展示所有的重点、难点、考点知识,教师需要积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研究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主导教学过程,既能合理应用微课,又能做必要补充,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技能。微课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娴熟的专业技能,又要会科学设计编排教学过程和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微课的制作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使教师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能力得到提高,并激励了教师积极地去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微课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优化和完善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及效率。它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董杰 单位: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梁蓓蓓,史恒峰,余江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心肺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1):4775-4776.
1课程定位
外科护理学是研究如何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护理学科。它是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护士资格、各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根据护理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与外科临床护理专家共同制订外科护理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记忆外科疾病相关的医学、护理及其预防、保健知识。(2)能力目标:具有分析和解决外科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3)素质目标:规范临床操作习惯;拥有专注、慎独、合作的品质。
2课程设计
教学理念:以任务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遵循学习发展规律,工学结合,实现学生发展、专业教学、岗位需求的统一。教学内容选取: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护士执业标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选取教学内容,并根据岗位不同分为5个教学模块:颅脑外科病人的护理、心胸外科病人的护理、普通外科病人的护理、泌尿外科病人的护理、骨科病人的护理。为了避免重复教学,将各专科护理都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提取出来设置外科护理学总论模块,因此共计有6个教学模块。将选取出来的内容进行序化重排。原先是按学科知识为主线展开教学内容,现在是按工作任务为主线展开教学内容。授课开始即导入外科护士岗位工作任务———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然后根据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常见情境展开后续的内容:麻醉病人的护理、水电解质紊乱病人的护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与6个教学模块并行安排校内、校外实践。课程在高职护理专业第三及第四学期开课,总学时104学时,其中理论84学时,实践20学时。第五、第六学期临床轮转实习,共10周。
3课程实施
(1)采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课前布置案例及导学问题—课堂上模拟案例情境,引出工作任务—按临床护士工作过程对病人实施评估、诊断、计划、护理、评价—教学过程中穿插提问互动、演练、评价、示范、讲解和总结—布置下一单元学习任务—临床见习、专题学习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对接。(2)采用微格教学法实施技能教学。设置病例情境,确定操作任务—微格示教室中示教,学生边学边做,同时录制教师操作视频—回放教师示范视频,录制学生操作视频—课堂总体评价—课后教师评价,学生回看典型错误视频。(3)完成一个模块教学后,安排学生到临床见习。教学过程是:临床教师床边示教—小组协作收集病例资料,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进行病例讨论并做PPT汇报—教师组织专题讨论、学习、点评。(4)构建可交互的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网站),辅助教学全过程,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混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学习任务(教学案例+导学问题)及目标,提供学习资源(包括微课、课件、参考资料等),学生提交成果,教师批阅反馈、进行成绩管理等。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完成课程教学后,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考核,注重过程评价。
4教学条件
(1)建设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共有教师11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6人,临床兼职教师5人。另有多名临床见(实)习带教教师。师资队伍结构合理。(2)校内实训依托支持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护理实训中心开展。护理实训中心有操作训练床位100张、模拟病房多间、微格示教室1间和10间微格实训室,而且均有无线网络覆盖,支持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理实一体化学习。校外见习依托3家三级甲等医院完成,实习依托46家“二甲”以上医院完成。(3)课程使用的教材均由课程教师编写,其中理论教材《外科护理学》使用院校联合开发的“十二五”规划教材,由我院主要的3家教学医院(均为“三甲”综合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参与编写。实训教材选用我院自主编写的院校特色规划教材《专科护理技术》。(4)建设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和教学素材库等。
5教学效果
课程通过以下方式评价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对照课程标准自评,学生、校内同行、督导组评议,第三方评价(临床带教教师、专家的评价,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麦可思评价)。近3年,学生对教师评议成绩逐年提高,2012年85分,2013年89分,2014年92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2013年为92%,2014年为94%;麦可思评价专业课程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86%,核心知识满足度85%,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平均值;行业反馈学生动手能力强,工作上手快。
6课程特色
综上所述,本课程特色是一主线、两结合、三对接。一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两结合:工学结合、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三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对接。
7改革思路
(1)保证课程学习需要:课程的学习还是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操作练习为主要任务(如新生儿沐浴及体格测量等),所以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优先保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前提下进行其他训练。
(2)符合岗位工作需要: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护士仅仅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不足以很好地完成护理工作,还应具备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因此,实验课应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临床思维方法,并进行沟通技巧训练,包括健康宣教与操作指导等。(3)满足各种考证需要:根据学生的考证需要,合理安排理论及操作教学。掌握操作对理论学习也是有帮助的,比如臀红护理,经过实训后的学生对该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2内容设置
(1)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因此在儿科护理的实验课上,应当教会学生儿科最基本的操作,包括儿科常用设备的使用和常用护理操作。同时,在实训项目设置上必须兼顾教学大纲需要、学生考证需要。部分实训项目操作步骤多、耗时长,如新生儿沐浴、体格测量等,不适合以综合训练的形式开展,需要专门安排时间进行示教和练习;而另一部分操作相对简单、用时短,可通过综合训练的形式进行教学。
(2)必不可少的沟通技巧训练。护士在工作中不仅要正确执行医嘱、配合抢救,还要承担宣传健康知识、开展健康教育的工作,其中就包括护理技能的指导和健康知识宣教。在下面的病例讨论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在设计病例问题时充分考虑了对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马洁等的研究也认为,讲授配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安全分析等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沟通技能。
(3)临床思维能力训练。要求针对病例的讨论问题有可操作性,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随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分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以病例为载体的选择题(A2、A3、A4)出现在试卷中。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发现存在的护理问题,引出相关的护理措施及操作,这样的思维流程不仅符合临床工作思维,也符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以消化系统病例为例:赵某某,男,1岁,因“大便稀溏2天”入院。近两日食欲不佳,呕吐两次,小便明显减少。入院体检:体温:37.1℃,呼吸:32次/分,脉搏122次/分,体重9kg。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前囟凹陷,唇色鲜红。腹平软,肠鸣音亢进。诊断为小儿腹泻伴中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讨论:①你按医嘱前去为患儿抽血查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患儿家长不理解为什么要给孩子抽血,请向他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意义。②患儿家长因为患儿的液体滴了几个小时都没滴完,加上患儿时有哭闹,有些不耐烦,问你今天要输几瓶液,请你给他解释一下今天大概的补液总量及原因。③医生给患儿开了一些ORS(口服补液盐),请你向患儿家长说明它的用途及使用方法。④你给患儿检查时,发现他的肛周发红,请对他进行臀部皮肤护理。由病例及问题可以看出,讨论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还包括技能训练及临床思维训练。与消化系统相关的主要护理操作是臀红护理及预防,这一内容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既是岗位要求,也是考证要求。通过对这个病例的讨论和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臀红护理及预防的具体操作流程,而且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3教学实施
根据各班人数将学生按5人/小组进行分配,每4个小组配一位带教教师。
(1)集中讲解:在最初的20~30分钟内进行,内容包括章节重点的简单回顾、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设备知识及操作。对学生没有学过的操作进行示范或播放录像,说明本次综合实训课的病例问题及需要学生思考、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的综合实训课上,教师给学生展示氧疗的设备,包括鼻导管、面罩等,重点介绍儿科特有的头罩吸氧,并通过录像让学生学习婴儿被动操,说明该操对婴儿肺部保健的意义;在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的综合实训课中,重点示范婴儿臀部护理,特别是臀红的预防和护理。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和病例任务演练。在完成集中示教后,学生分组练习,并按病例中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任务或沟通工作,如指导患儿家长拍背的注意事项、给患儿进行相关护理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观察学生表现,实施评价。
(3)操作回示及教师点评。在最后的20分钟时间里,教师抽取各组学生展示练习及讨论结果,沟通对话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技能操作可在模型上进行。师生均可对操作的学生进行点评。
4教学体会
4.1精心设计,保证质量
由于教学计划的安排,各班的实验主讲教师并不固定,为了保证改革后各班的教学信息一致,教研室必须进行多次集体备课,对教学细节进行讨论,可在首次课后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调整,以保证教学质量。新方案实施后,学生参加育婴师等考试的通过率均达90%以上。
4.2理实一体,相互联系
在以往单一的实训课中,操作与理论知识联系不紧密,病例讨论课也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讨论,不涉及操作内容。而改革后的综合实训课以病例为线索、以任务为引导,将理论学习贯穿于实践操作中,促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复习。同时,以理论指导实践操作,学生明确了岗位工作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岗位情感,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从教学实施情况看,学生对新增设的实训项目很有兴趣,特别是婴儿被动操、配奶等实用性强的内容,无论在学习还是练习时都认真投入,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考证内容息息相关,学生也能自觉进行相关练习。同时,工作情境的设置也促进了学生的相互沟通,他们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交流,也在模拟环境中感受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比单纯的技能训练更有挑战性。
5结语
目的:探讨中医学实训教学对不同专业医学生教学的方法。方法:针对不同专业,根据其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和以应用为主的医疗定位,选择不同的实训项目,制定相应实训课程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并对中医学实训教学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结果:调动了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中医实训教学的课程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贴近、与职业标准对接。结论:中医学实训教学对不同专业实行的优化整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一支致力于教育改革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关键词】
高职不同专业;中医实训教学;教学探索;教学体会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医学实训教学也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中医学实训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针灸推拿医学,针灸推拿医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实践性强,实践环节(过程)重要。中医实训教学也正是医者领悟中医针灸推拿学术精髓,形成并确立临证治疗的策略思路,制定具体、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对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评价体系全方位改革[1,2]的基础上,于2012年9月-2014年7月又根据培养目标不同,针对不同专业遴选实训项目,规范实训课堂,加强实践技能考核,并对中医学实训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的全面整改,且初见成效。现将我们在整改中的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1实训教学以应用为主,各专业合理增选实训项目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搞好实训教学。为了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更好地使实训教学贴近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我校三年制专科中医学实训教学的有临床、护理(ICU、麻醉、英语、康复)、康复治疗技术、医疗美容、医学营养等专业,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要求不同,合理增选实训项目,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选课的原则是以应用为主,服务社会,在满足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发展潜力。各专业在学好针灸推拿手法的基础上侧重于本专业的医疗定位,如护理专业除学好一般的针灸推拿技术外,再根据ICU护理以针刺急救操作为重点项目练习,麻醉护理以针刺麻醉操作为重点练习项目,康复护理以疾病的康复针刺、推拿保健为重点练习项目,医疗美容以面部穴位推拿保健为重点练习项目,医疗营养以养生保健推拿手法加上中药膳食调养为重点项目辅导练习等,使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工作实践及职业的典型任务相结合。
2实训教学以贴近专业培养目标为主导,规范实训课堂
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和以应用为主的医疗定位,我们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训项目以供各专业遴选。各专业遴选的实训项目经相关专家论证审核通过以后,再根据实训项目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操作流程以及详细的授课要求等。授课带教老师认真按照遴选好的实训项目及实训课程标准完成实训教学,填写《教师实训授课手册》,规范实训课堂,严把实训授课质量关。通过对实训项目的合理取舍,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过程
为了突出中医学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与各专业培养目标接轨,把中医学实训课考核纳入课程考核,同时制定考核标准[1,2]。实训考核分三部分进行:平时实训成绩占30%(平时出勤和实训报告书写);实训理论考核占30%(试卷考核);技能考核占40%(期末技能总考核)。强化考核过程: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制定考核方案、评分标准,要求每个学生从腧穴定位到功能主治以及针刺手法操作认真学习,做到人人过关。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方法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对实训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规范操作,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为以后就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4实行督导听课制度,加强实训教学过程管理
制定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反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加强实训教学过程管理,组织督导听课,学校定期、不定期对各专业实训课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教师出课情况、实训课堂物品准备情况以及是否按照遴选的实训项目和实训课程标准进行开展。督导深入到实训课堂听课,对实训课堂设计、授课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实训室老师和带教老师,对存在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并把实训教学情况与教师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5体会
通过中医学实训课程对不同专业的遴选侧重,创新了中医学的实训教学模式,注重了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每个医学生都能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培养了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使每个医学生毕业后均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顺利就业,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锻炼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从而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为本课程的建设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1,2]
参考文献:
[1]曹晶晶.中医针灸推拿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12-13
1教学内容的改革
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常用诊疗技术、护理要点。实验教学:根据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提到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要求,在原有实验项目“呼吸机的使用”、“引流与胸腔穿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掌握的两项技能操作“心电图机的使用”与“血糖仪的使用”,而删除了临床实践中不常用的“十二指肠液与胃液引流”的项目。这些实训课的安排将大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学顺序:由于《内科护理学》的基础课程《健康评估》同时开设,其中循环系统疾病需要《健康评估》讲过心电图的知识后才能讲述,故安排上下学期课程时,将循环系统疾病调至下学期,将消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调至上学期。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可以在学习了《健康评估》中有关心脏评估内容的基础上再学习《内科护理学》中的循环系统疾病,有利于学生理解及掌握各个疾病的相关知识。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以能力为本,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内科护理学在教学中突出以下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最终要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去,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联系实际案例,使学生做到学用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注重实践:根据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提到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强化实验教学,开设“呼吸机的使用”、“引流与胸腔穿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心电图机的使用”与“血糖仪的使用”等实验项目。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参与性学习:学生参与主讲: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选择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重点准备一个知识点,然后在阅读完教材之后,根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及对教材的理解,自拟讲课提纲,并在讲台前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述。学生进行讨论:让听课的同学给讲课的同学提出问题,找出优缺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从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向同学进行布置,学生根据问题查阅资料、互相讨论,进行分析,得出满意答案,最后由教师对本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评和总结。
在教学中突出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性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实行病历及诊治讨论,由教师介绍或诊治一个病例,全班或全组同学仔细观察和研究病例,并就该病例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包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相关问题,然后由教师限定时间,让学生就所提问题,分别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寻找答案,再由学生分别就所提问题进行回答、讨论、修改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应用多媒体技术:内科护理学的课堂授课、案例学习讨论等均应用多媒体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了具有链接和动画效果的PPT课件,增加了视听效果,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精品课程建设:利用学院的网络信息体系,健全了《内科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内容,构建了全套电子教案,与教学配套的习题库、PPT课件等,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3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本课程“摒弃一卷定分数”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式考核”的方式。最终结业成绩总分为100分,理论考试分为两个学期,原则是学多少考多少,其中包含的项目名称及其所占比例为:期中理论考试成绩4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40%;理论课纪律与出勤10%;实训课出勤与实验报告10%。期中、期末考试出题主要以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抢救治疗及护理措施为主,包含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病例分析等多种题型。在出题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理论课纪律与出勤以理论课考勤时学生出勤情况及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和准确度进行评分。实训课出勤与实验报告以实验课考勤时学生出勤情况及实验结束后学生实验报告的内容及书写情况进行评分。
4教改的应用效果
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在学习中能明确哪些内容是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学习积极性提高,气氛浓厚。教改后注重实践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生易于接受,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比较灵活,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考核方式的改进,改变了过去一卷定终身的做法,更能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成绩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得到了同行老师较高的评价。教改后,避免了课程之间的交叉,避免了内容的重复讲解,节约了时间,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进,对于专业课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提高,值得相关科目学习和借鉴。教学医院给予较高评价,普遍反应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规范、熟练,能积极参加相关的临床护理工作。
作者:范文鑫 苏伟 李倩倩 单位:山东万杰医学院护理系
关键词:实验教学 素质 能力 人文教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9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11-01
基础护理学课程量大、内容多、知识抽象,死记硬背成了许多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为避免以上教学中的缺点,试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
1 课堂教学
护理实践课是护生临床工作的基础,它有助于学生获得和提高基本经验,学会关心、参与,增强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和角色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护理是诊断和处理对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条主线,确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思想,贯穿护理程序工作方法的应用,突出护理实验教学的科学性、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整体性[1]。我们对护理专业2012届学生护理实验教学作了系统的安排,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优化实验教学:
1.1 建立开放的实训中心。学生在进入开放实训室前应阅读与实训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准备好实训实施方案,做好有关实训准备工作。学生在实训项目完成后,应向实训室提交实验报告等实验结果。实训室应及时总结和交流工作,如组织“开放实训交流答辩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实训小组之间的沟通,分享实训成果与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报告能力。
1.2 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课时的合理分配。近年来,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中,护理计划的制定是重点与难点,各教材、各版本和各种参考书是“众口纷纭”,各医院的整体护理又“各有一套”[2],大部分改革者认为护理学应删掉大量的理论教学,将课时分配比例倾向于实践教学,这种观点不利于护理教学,没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只能使学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将理论教学的系统论、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人际沟通论、解决问题论、压力适应理论应用于护理程序中[3],如护生学习与收集病人的健康资料,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采取护理措施,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3 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好奇心和欲望是产生兴趣的基础。兴趣是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这种内在的兴趣动机,可以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教育对象的教育意图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动,更符合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理论[4]。
1.4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与葛静玲等[5]研究结果相符,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知识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累起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会高层次思维技能,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但次教学法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宽厚的知识面,又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强烈的教学意识及责任感;因而要求教师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的病例应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可伸展性,而且难易适中,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讨论气氛的调动、引导等技巧。
在校期间实训教学考核采用实训态度、操作考核、实训报告、学生互评结合,评定出综合分。如病人生命体征测量的考核:课前每个实训小组产生一名学生评委和教师组成考核组。实训室设置成模拟病房,学生抽签决定考核项目(分19个项目)。由外组学生当病人,本组学生当护士进行角色扮演,加强护患沟通,体现护士的仁爱之心[6]。评分内容包括护士仪表、对病人的关心、态度、沟通技巧的运用、安全意识、操作方法的规范等,取师生平均分为考核分。
2 评价方法
2.1 使用自编问卷(见表1),设计的问卷初稿咨询3名护理教授进行内容效度测定,得出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71。将形成的问卷在课程开始后1个月发给观察组10名同学,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建成数据库并利用spss16.0软件计算问卷deCornbach’s a系数为0.78。问卷正式稿在课程结束1周内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表1 《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学生意见调查问卷
2.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3 结果
两组学生课程改革后成绩的比较:见表2,两组学生护理学基础期中、期末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分,X±S)
4 讨论
通过以上方法,80%的学生认为此便于接受知识,优于传统教学方法;90%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方法是学习灵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绩提高很快。
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注意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7],此种教学方法对培养高职护理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符合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春美:护理学基础,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8
[2] 黄津芳,刘玉莹.医院整体护理实施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
[3] 庄红,赵国琴,王静:护理学基础,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精讲与综合训练,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8
[4] 杨红文.问题式教学法在妇产科见习教学中的作用[J].湘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8):66-67
[5] 葛静玲,范玲.关于病例导入式一问题定向相结合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74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09级统招护理专业2个班学生共43人,01班为实验班共20人;02班为对照班共23人。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两组性别、年龄、课程安排及专业基础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护理药理学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弥漫主编的《药理学》(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且教学大纲、学时数与教学目的均相同,并由同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理论授课;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2学时的高端模拟教学试验,项目内容为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药物救治综合训练,具体如下:
1.2.1课前准备:包括熟悉情景病例、模拟ICU的环境、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相关理论知识的复习及ESC教学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将学生分4个组,每组5人,将组内学生进行角色分工,每组由1名医生、3名护士、1名患者组成。同时,实训前让学生熟悉扮演角色的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2.2实训:通过设定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情景,让学生通过高端模拟人上同时进行病情观察及药物急救操作,如观察生命体征、输注药物及进行护理用药评价等。进行实训时,其他组学生在观察室进行观察。
1.2.3问题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预先设定的情景问题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质疑和思考。鼓励任何积极发言的同学,发现有亮点的分析,可以立即给予肯定和表扬。最后教师进一步归纳、分析各种观点、论据,正确分析病例并回顾相关知识,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惑。
1.2.4总结:通过观看录制的操作录像,先由学生对实训过程中的表现、操作等进行自我反思,并且每小组由1名代表进行小结,最后由教师对整体情况进行总结。
1.3教学效果评价为了检测ECS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两班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由考核和问卷两部分组成:⑴考核评价。测试题由10项主观题组成,每项10分,所有的考卷均由同一教师阅卷。⑵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估内容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对病情变化的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等6项内容。
1.4统计学方法两组考核成绩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2结果
2.1考核成绩
为了观察两组学生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药物救治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本研究出具10项主观题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涉及肾上腺素为什么可治疗过敏休克?如何预防青霉素过敏休克?等。考核结果表明,实验班平均分数为81.4±6.2)分,而对照班为(65.4±7.6)分,两班有明显差异(P<0.05)。
2.2问卷调查结果
8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80%的学生反映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75%的学生认为该方法有利于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75%的同学认为该方法有利于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的掌握,对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有帮助;100%的同学认为该方法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而,只有65%的同学认为该方法有利于临床判断观察能力的提高.
3讨论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材料学、电子学的发展推动下,符合理性化及人性化的医学模拟教育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医学模拟教育倡导以尽可能贴近临床的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和考核,利用多种局部功能模型、计算机互动模型以及虚拟科技等模拟系统,创设出模拟病人和模拟临床场景,通过建设临床技能模拟实验室、医学模拟中心、乃至模拟医院的方式,架起医学理论通往临床实践的桥梁[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