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社会教案

幼儿园社会教案

时间:2022-07-27 19:30:16

幼儿园社会教案

第1篇

一、设计意图

前言:过新年了,年货摊位上丰富的年货真是多啊,今年妈妈带着我来到幼儿园的年货摊位上选年货。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感受新年的气息,了解春节在中国人心里的重要性。

二、活动目标

1、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2、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欣赏故事,了解“年”的来历,知道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三、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记号笔、纸。

2、课件:“年”的来历。

3、收集有关过年的各种庆祝活动的图片(贴对联、福字,放烟花,买年货,穿新衣,压岁钱,拜年,包饺子,放鞭炮,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并把这些图片集中布置在教室里。

4、音乐:《喜洋洋》。

四、活动过程

1、参观“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今天,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个展览。大家可要认真、仔细地看。”

(1)幼儿自由参观展览,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在喜庆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参观图片展览。各种喜庆、热闹的图片成了孩子们谈话的中心。他们边看边聊:“包饺子,我奶奶会的。”“这是‘福’字,我家门上也贴过的。”“这张图片上讲的是超市里,大家在买过年用的东西。”“我知道照片上说的是过年的事情”……

(2)说说自己参观后的感想,说说自己最喜欢过年时的哪项活动?提问:“谁看出来了,今天我们参观的展览的主题是什么?”(“过年”)[这个问题在参观过程中加加已经发现了:图片中记录的都是过年的时候人们做的事情。]

“过年了,大家是怎么庆祝的?”[幼儿围绕自己刚才参观时看到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因为图片内容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所以,大家都非常愿意发言。]

(3)小结:过年真热闹。

“过年真热闹,到处部是喜事。”言言还把自己听到的喜庆的音乐也小结进去了,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2、看课件,了解过年的来历。

(1)“可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可没有过年这个习惯。每年的这个时候是人们最痛苦、最害怕的日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豆豆想到的是因为当时人们没有钱;东东说是因为过年的时候很冷,人们怕冷;龙龙的猜想是因为有怪兽――他是个“奥特曼”迷,所以想象也和怪兽联系起来了。他的想法和问题的答案是相近的……幼儿想法奇特,这也说明他们的思维活跃,有主见。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一段有趣的动画。”幼儿看课件前半部分,了解人们害怕的原因。[孩子们带着各自的猜想在课件中寻找答案,所以观看的过程中鸦雀无声。看“原来人们是怕‘年’这个怪兽。小朋友们,你们快帮这些人想想办法,怎么对付‘年’这个怪兽吧。”幼儿讨论,发表意见与想法。[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快被漂亮的动画带入了故事情境。对怪兽“年”的憎恨和对人们的怜悯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个都积极地献计献策,为打败怪兽“年”而开动着小脑筋。]

(2)继续看课件,了解人们战胜“年”的故事。“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但最后到底是谁的好办法战胜了‘年’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看下去,看看是谁帮助了这些人们?”“白胡子老爷爷。”“白胡子老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对付‘年’这个怪兽的呢?为什么他用这些办法?”[观看课件有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因此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幼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3)“怪兽‘年’最害怕红色、灯光、响声,所以白胡子老爷爷用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放爆竹、点灯的方法来对付它。”

“从此以后,每年过年的时候,人们部穿红衣服,贴红对联、红福字,放爆竹,亮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过年的风俗就由此而来。”

五、活动结束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信息不对称;信息渠道;家园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7/08-0041-03

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在面向市场的办园过程中存在着与幼儿家长、小学、社区和政府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幼小衔接缺失、家园之间关系不够和谐、幼儿发展受影响等问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对幼儿园如何构建外部信息渠道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内涵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等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经济学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的信息时,低质量产品将会驱逐高质量商品,从而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下降。引申到更广泛的领域,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理解为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或少拥有信息,最终将导致利益单方倾斜,产生不公平。信息不对称理论讨论的信息是指影响双方利益的信息,而不是指各种可能的信息。〔1〕

不对称信息有两类。一类是隐藏知识或隐藏信息,即一方不知道另一方的信息,这是外生的、先定的,不是双方当事人行为造成的。第二类是隐藏行动,它指在签订合同时双方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合同签订后,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无法约束,这是内生的,取决于另一方的行为。比如,某家长从幼儿园外部环境、幼儿园的宣传和其他家长口中,较全面地了解到某幼儿园,但孩子入园后教育质量究竟如何,家长无法预知和控制,所以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是幼儿园的隐藏行动。

二、幼儿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一)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存在着“隐藏性知识”的信息不对称。如许多家长对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对幼儿园抱有很高的知识学习期望,对幼儿园的课程存在诸多不理解,从而导致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另外,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存在着“隐藏性行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如在招生时,幼儿园只通过幼儿保健手册及户口本等资料评判幼儿是否适合入园,对孩子的其他素质知之甚少。

(二)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很多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上存在许多问题。如未能充分了解所在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同样,小学对幼儿园培养的孩子是否适应小学教育的要求,也不能准确把握。此外,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不了解对方的教育理念。这些信息不对称现象必然会影响幼小衔接的合理性。

(三)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幼儿园与社区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社区提供的教育信息(如社区幼儿园的发展状况、办园体制、教师队伍等)与幼儿园真实的信息不完全相同,而幼儿园对所在社区的住户人员结构、经济背景、孩子分布、社区教育的需求等也不清楚,造成了双方了解不够深入。

(四)幼儿园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教育行政部门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决策者,其规划的幼儿教育发展计划及教育政策必须与幼儿教育现状和规律相适应。然而,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并未充分掌握幼儿教育现状,不能与幼儿园充分沟通。同样,幼儿园也没有主动与政府沟通,往往只是被动地执行上级的相关政策。

三、消除幼儿园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一)建立幼儿综合素质档案及家长数据库

目前,虽然许多幼儿园建立了幼儿档案和家长情况资料袋,但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幼儿在园的成长情况,也不能全面反映家长的真实情况。因此,建立幼儿综合素质档案和家长数据库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具体形式有如下几种:

1.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手册”。幼儿园要善于记录有助于反映幼儿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的相关材料,诸如反映幼儿社会性发展、动手能力、文体展示能力、身心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

2.幼儿档案电子化。当前很多幼儿园的幼儿档案停留在“纸上谈兵”,为了避免纸质档案缺乏灵活性等缺陷,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幼儿档案电子化。比如通过多媒体管理幼儿的作品、作业等,处理图片和相关记录等,电子档案能使幼儿档案更全面、更丰富,从而为家园信息的有效沟通提供有力的保障。

3.建立家长数据库。家长数据库主要记录家长在孩子入园期间的相关信息,如缴费情况、掌握幼儿发展情况、参与幼儿园活动情况、参与幼儿园义工情况,等等。

(二)不断创新家园互动形式

传统家园互动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家访和家长开放日等,为了更好地吸引家长广泛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加强家园互动,幼儿园要不断创新家园互动形式。

1.开设专家讲座。请专家到幼儿园给幼儿家长及幼儿园教职工开设讲座。通过专家讲座,让家园双方了解家庭和幼儿园各自的教育职能及家园互动策略等。幼儿园也可以组织家长和教师观看家园互动活动,通过实例观摩,分析双方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召开毕业生家长恳谈会。召开毕业生家长恳谈会,目的是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毕业生家长对幼儿园已没有什么顾虑,可以敞开心扉向幼儿园提建议。这种恳谈会,可使幼儿园获得更为真实可靠的信息。

(三)加强幼儿园、家庭、小学、社区、行政部门的联系

幼儿园可多带幼儿到小学、社区参观,并及时向幼儿家长宣传有关小学或社区的教育情况。幼儿园也可与小学开展科研合作,使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及孩子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小衔接的教育中来。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与小学、幼儿园的联系,制定科学的、合乎时代要求的政策、法规。

(四)培育和发展幼儿教育中介机构

幼儿教育中介机构是以政府为依托,以幼儿园、小学为基础,以社区为纽带形成的相对独立于政府、幼儿园、社区、学校的一种教育专业服务机构。〔2〕其主要功能在于通过与有关部门合作,为幼儿园、社区、政府、学校提供多种服务,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如可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出谋划策,可以指导和监督幼儿园、小学教育工作,可以为家长提供有关幼儿园、政府的相关信息,为家长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等等。因此,当幼儿园管理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教育中介机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调节、平衡各方信息交流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仲大军.信息不对称理论揭示了什么〔J〕.中国经济信息,2001,(22).

第3篇

一、学前教育立法中的权利类型

在学前教育立法领域,权利类型主要有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家庭教育权、受教育权、学校办学权和教师教学权等。其中,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和家庭教育权是与受教育权相对应的基本教育权,而学校教育权和教师教学权则是基本教育权衍生的权利[3]。在《草案》中,以上权利都在具体条文中得以体现。例如,《草案》第7条规定了国家教育权、第8条规定了家庭教育权、第9条规定了社会教育权等。值得指出的是,国家教育权带有明显的“权力”特征。之所以将权力与权利的冲突放在一个维度分析,是因为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利的冲突是自权利和权利理论产生以来讨论最多的权利冲突,应该将两者的关系界定为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关系[4]。这样的处理可以更好地防止“权力滥用”,切实保护公民和其他相关法律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学前教育立法中权利冲突的主要表现

本文尝试将学前教育立法中的主要权利冲突归纳为九种类型,其中前七种属于权利之间的冲突,后两种属于权利内部的冲突。

1.国家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的冲突

一方面,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的冲突表现在国家举办公办幼儿园和社会举办民办幼儿园的利益冲突上。学前教育的总体规模是有限的,任何一种类型幼儿园的规模扩张就意味着其他类型幼儿园的规模缩减。《草案》第6条提出发展学前教育应当坚持政府主导,以政府举办为主,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在201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公办园占比原则上达到50%,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儿童达到80%,同时要求小区配套幼儿园只能举办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草案》则进一步提出小区配套幼儿园只能举办公办园,这意味着公办园在园儿童的占比将进一步增长。但是,对于民办幼儿园举办者来说,公办幼儿园的规模扩张就意味着民办幼儿园的规模缩减。

另一方面,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的冲突表现为国家财政对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不同支持力度上。在一定时间内,政府投入学前教育的财政经费是相对固定的,并通过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公办园和民办园。《草案》第63条第2款提出,各省要制定并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以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财政补助标准。这就意味着政府财政将按照不同标准分配到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另外《草案》第64条专门提出政府应当通过多种形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草案》没有提及对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补助或支持。

2.国家教育权与家庭教育权的冲突

国家教育权与家庭教育权的冲突表现在国家对于学前儿童在家教育的态度上。2019年,我国的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经达到83.4%,远远超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发展目标。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还有部分监护人是希望让学前儿童在家教育的。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不带有强制性,这就需要国家为这部分监护人提供在家教育的支持。这其中既包括针对监护人的教育支持,也包括为在家教育的学前儿童提供必要的教学、场所和机会的支持,例如定期组织在家教育的学前儿童进行集体活动。

国家教育权与家庭教育权的冲突还表现在政府与部分学前儿童监护人在学前教育理念上的冲突上。例如,《草案》第39条第1款规定,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但根据笔者在全国的问卷调研,仅有6.5%的监护人反对学前教育小学化。

3.国家教育权与幼儿园办学权的冲突

国家教育权与幼儿园办学权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幼儿园办学自主权的范畴确定。政府如果对幼儿园内部事务介入较多,就会导致幼儿园办学自主权的缩减。《草案》中规定政府对幼儿园监管的条文非常多,例如第6章具体规定了各个政府部门对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收费管理、信息公示、督导问责、质量检测等管理内容,但是对于幼儿园内部经费、人事、工资、职称、教学等办学自主权相关内容却没有提及。

4.国家教育权与教师教学权的冲突

国家教育权与教师教学权的冲突表现在工资待遇上。笔者在全国的问卷调研显示,57.03%的学前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收入,只有5.9%的学前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收入。根据《教师法》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学前教师当然属于教师,但是学前教师的平均工资一般和当地公务员的工资差距非常大。《草案》对于学前教师的工资收入没有提及具体的标准或者参照,这很有可能使得学前教师低工资的现象一直持续,并继而影响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

国家教育权与教师教学权的冲突还表现在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上。笔者调研后发现,当前我国公办幼儿园编制紧缺问题极为严重,甚至有的公办幼儿园仅有园长一人有编制。因此,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的问题如果要得到根本解决,就意味着《学前教育法》必须在编制和经费问题上有重大突破。

5.社会教育权与家庭教育权的权利冲突

社会教育权与家庭教育权的冲突表现在社会能否为学前儿童的监护人提供其所希望的教育环境、教育场所和教育机会上。例如,社区能否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活动场地,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能否对学前儿童提供公益服务等。对于社会有关机构来说,学前儿童监护人的这些要求可能会增加自身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从而形成两者间的权利冲突。

社会教育权与家庭教育权的冲突还表现为部分民办幼儿园的高收费与监护人追求性价比之间的冲突。例如,对于当前人民群众意见较大的“入园贵”问题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入园都贵,而只是一部分高收费的“贵族”“豪华”民办幼儿园收费较高。《草案》在第27条专门设置了逐利限制条款,试图确保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导向,避免其沦落为营利的工具。

6.幼儿园办学权与家庭教育权的冲突

幼儿园与监护人的权利冲突主要表现为在园儿童监护人能否参与幼儿园的内部治理。很多幼儿园办园者担心学前儿童监护人过度参与幼儿园内部事务,会影响幼儿园负责人的决策。但作为在园儿童监护人,则期望能在幼儿园的内部管理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影响幼儿园的决策、监督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因而形成两种权利的博弈。

7.幼儿园办学权与教师教学权的冲突

幼儿园办学权与教师教学权的冲突也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出于便于管理的考量,幼儿园希望能通过内部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甚至进行奖惩,而学前教师则希望能有一个更加开放、宽松和人性化的管理空间。同时,在工资待遇、聘用合同等方面,两者都容易产生利益的差异,从而导致权利的冲突。例如,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为了规避《劳动法》第20条用人单位必须和连续在本单位工作十年以上人员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就在教职工工作未满十年时不再续签劳动合同。再如,还有部分优秀学前教师被其他幼儿园高薪挖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办园。

8.国家教育权内部的权利冲突

在国家教育权等权利主体的内部,也存在着权力冲突的现象。这种权力冲突,一方面表现为国家与地方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管理方面的权力竞逐与义务规避;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同级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冲突。例如,有的政府部门希望扩展自己在学前管理方面的权限,而有的政府部门则希望推卸自己在学前管理方面的职责,因而引发国家教育权内部的冲突。这次《草案》将0—3岁早期教育排除在学前教育立法之外的部分原因,很可能是《草案》试图通过回避教育行政部门与其他相关行政部门的利益博弈,避免《学前教育法》立法中途夭折。

9.学前儿童内部的权利冲突

即使在学前儿童内部,也存在着受教育权的冲突。首先,《草案》第2条将学前教育的儿童年龄界定在3周岁到小学前,这就意味着0—3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空间受到了挤压。而如果将0—3岁儿童的学前教育纳入《学前教育法》的范畴,又可能影响3岁到小学前儿童的学前教育投入。其次,笔者在全国的问卷调研显示,88%的监护人希望将孩子送到公办幼儿园,这与我国当前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尚不足全部在园儿童总数50%的现状是冲突的,势必会引发受教育权的内部竞争。最后,残疾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需要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得到更多或者更特殊的保障。但是在学前教育经费总额有限的情况下,对这些少数群体的学前教育倾斜性投入,势必削弱多数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保障程度。从目前的《草案》看,对上述两个群体的倾斜性保障尚缺乏实质性的规定。

三、学前教育立法中权利冲突的原因

在学前教育立法中,权利冲突是由主体多元性、资源有限性、价值多维性和程序缺失性等原因导致的。

1.主体多元性

权利冲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主体的多元性,学前教育立法中的权利冲突也不例外。学前教育立法涉及政府、社会、监护人、幼儿园、教师、学前儿童等众多的法律主体,这些不同的法律主体在学前教育立法中既存在一定的共同利益,但也会因为两种权利在某一竞合领域的利益竞争而引发权利的博弈。

2.资源的有限性

学前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是权利冲突最为直接的原因。在学前教育领域,政府的财政投入是有限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学前教育的规模是有限的,如果每一个主体都希望在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中获得优先权或者倾斜性的支持,必然会引发权利的冲突。

3.价值的多维性

除去利益的因素外,学前教育立法相关主体对于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多维性也是引发权利冲突的重要原因。例如,有人认为应该对残疾儿童给予更多的倾斜性优惠,还有人则认为大多数普通孩子的学前教育质量更应该优先予以保障。

4.程序的缺失性

还有一些权利冲突的原因是程序的缺失性。例如,《草案》第5条规定了学前儿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但是现实中却经常出现学前儿童监护人对入园规则不公平、不透明的异议引发的权利冲突。所以,程序性正义如果得不到保障,就会影响相关主体实体权利的实现,从而引发权利冲突。

四、学前教育立法中权利冲突的衡平

1.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为衡平前提

过去十年,学前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学前三年毛入学率方面,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85%。在这种背景下,学前教育面临最大的任务是质量和公平,即不仅要让学前儿童有学上,还要保证他们接受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学前教育。如果前十年学前教育规模的增长更多依靠经费的投入,那么当前质量和公平的提升则要求学前教育立法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来破解学前教育改革的困难和顽疾。

2.以学前儿童受教育权保护为衡平核心

学前教育立法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保证学前受教育权的实现。所以,解决一切权利冲突都必须回归到问题的原点,即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如何得到更好的保障。学前儿童受教育权保护不仅仅要保证他们获得入园机会的权利,更要保证他们获得高质量学前教育和公平学前教育的机会。

3.以国家发展的战略视野为衡平关键

面对学前教育立法的众多权利冲突,还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视角分析问题。首先,学前教育对于提升全社会公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众多研究早已证明学前教育对人一生发展的重大作用。其次,学前教育的发展涉及社会的安全稳定、民营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甚至有可能通过影响二胎生育率进而影响国家的人口结构,所以必须以国家战略发展的宏观视角处理学前教育立法中的相关矛盾和冲突。最后,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有国际视野。例如,当前0—6岁托幼一体化是国际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在此背景下,《草案》放弃0—3岁早期教育的内容值得商榷。

4.以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为衡平基础

学前教育立法是教育领域的立法,所以不仅要遵循立法的基本规范,更要重视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重视人的身心发展基本规律。例如,在学前教育立法中,虽然有相当数量的学前儿童监护人希望能在学前教育阶段学习小学的教学内容,但是立法必须旗帜鲜明地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从根源上消除教育功利化的基础。

5.以学前教育的制度设计为衡平方法

第4篇

学前教育政府资助实施范围为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各级各类公办(含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包括托儿所、亲子园等早期教育机构。

二、资助对象

学前教育政府资助对象为实施范围内接受学前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包括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或者纳入城乡特困救助范围的家庭子女、孤儿、革命烈士子女、残疾幼儿以及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各地(幼儿园)应根据市分配指标,合理界定资助条件,确定最后资助对象。

三、资助标准

学前教育政府资助标准原则上为每生每年1000元,各地(幼儿园)申请资助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本年度在园幼儿数的5%,具体资助人数以市分配为准。

四、资金分担

学前教育资助所需资金由市负责统筹落实。相关幼儿园要从事业单位收入中提取3%-5%比例的资金,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扩大经费来源,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资助为主体,幼儿园减免收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

五、实施程序

(一)资助申请。学前教育资助工作从2014年春季开始按学年进行,分学期发放。每年9月开学时,符合资助条件的幼儿家长向就读幼儿园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交低保证、残疾证、烈士子女证明、孤儿证明等有效证件或所在地村委会(居委会)证明等相关证件及材料。

(二)对象评审。各幼儿园要成立评审小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对提交的资助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审核,确定拟资助名单后,在幼儿园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有异议的要重新评审。

公示无异议后,各幼儿园统计汇总受助幼儿信息及幼儿家长身份信息,由园长和资助管理工作人员签字后,加盖幼儿园公章,报各乡镇中心学校审批;各中心学校、市直幼儿园将审批的资助名单汇总后报市教育局、市财政局核查并组织实施,实施结果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备案。

(三)资金发放。市财政局将资助资金指标下达到各中心学校和市直幼儿园,各中心学校和市直幼儿园统一通过银行卡的形式将资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受助幼儿监护人手中。

(四)档案管理。各中心学校(幼儿园)要将受助幼儿的有关材料(幼儿申请表、贫困证明材料、受助幼儿名单、发放名单、公示结果及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年度建档备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中心学校(幼儿园)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组织好辖区内各幼儿园的资助评审工作,制定出台适合本地(园)实际的实施方案,确保政策顺利实施。要建立健全幼儿资助管理机构,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指定专门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为这项惠民政策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5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为推动我县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县政府成立了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发展学前教育重大问题和政策、审议学前教育工作的有关重要文件、统筹协调解决全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认真编制《县学前教育布局方案(-2020年)》

《方案》明确,到2020年,我县规划建设公、民办幼儿园86所(新建55所,保留23所,暂保留过渡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6所、民办幼儿园70所。届时全县学前教育将形成以16所公办幼儿园为中心和示范、70所民办园为补充的公民办并举的格局,城乡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基本满足全县学前教育需求。

(三)年在城关新建一所公办园

为盘活学校存量资产,年8月,县政府研究同意,将原三小改扩建成县城关幼儿园,该公办幼儿园占地面积6266.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3760平方米。该园建设规模为12个班,360人。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力争2012年春季招生开园。

(四)适当加快公办园建设速度

结合实际,我们对《县学前教育布局方案》中公办园的建设规划进行了调整,适当加快了公办园的建设速度。2012年,计划在和各建一所公办园,目前两所幼儿园的选址工作已经结束,正在进行图纸设计工作。2013年,计划建设三所公办园,、和城关各建一所,2014年,计划建设三所公办园,、和城关各建一所,2015年,计划建设四所公办园,、各建一所,城关建二所,至“十二五”末,全县公办园规模达14所,其中农村地区8所、城关地区6所,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五)科学编制、申报幼儿园建设项目

为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县政府要求县教育局按照中央文件精神,依托我县布局调整规划中保留的农村小学或教学点现有富余资源,申报了25所附属幼儿园及5所拟改建幼儿园,以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需求。

二、多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一)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政府公共预算,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

年学前教育投入600万元,其中500万元用于城关幼儿园建设。2012年至2015年,县政府每年至少投入900万元用于学前教育建设和经费补助。从2012年开始,实行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制度,经费补助标准参照小学生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执行。

(二)执行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

我县从年秋季开始实行学前教育资助券制度。根据《县学前教育资助券实施办法(试行)》(教〔〕45号),每生每年按照14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2012学年度全县符合资助条件的在园幼儿110名,资助总额15.4万元,其中市财政下拨资金7.7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7.7万元。

(三)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速度

我县于年秋季开始实施普惠园建设工作。根据《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至2013年,我县建设2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年实际申报15所,受惠幼儿2969人。市财政下拨资金47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32.9万元。拿出18.8万元(按每班每年2000元标准从补助资金中提取)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考核,用于改善幼儿园的办园软硬件条件,其余资金61.1万元用于减免保育教育费。

三、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一)严格执行民办幼儿园在硬件设施、师资条件等方面的准入制度

鼓励民办园按《省民办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办园,为广大幼儿提供质量较高的学前教育。年12月,县教育局按照要求批准了2所民办幼儿园(红星幼儿园、天乐幼儿园)。

(二)执行和完善幼儿园年检制度

每年开展一次年检工作并向社会公布年检结果,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目前,对已批准设立的42所民办幼儿园进行了年检工作。

(三)分类治理无证办园问题

经摸底调查,全县现有无证园31所,按照“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整体工作思路,对无证幼儿园进行分类治理。目前,整改、取缔工作正在进行。

四、强化幼儿园收费管理

县政府要求物价部门核定公办幼儿园和普惠园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降低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备案制度。要求全县所有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年所有已批准幼儿园都实行了收费备案和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多途经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一)根据公办园建设速度及规模,合理安排公办幼儿园教师进编计划

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进幼儿教师队伍。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儿教师20名。

(二)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开展幼儿教师和园长培训

积极组织幼儿园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完成每年市级培训20%幼儿教师的任务。年7月,组织并承办了我县市级农村幼儿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先后组织了70名园长和教师赴、南京等地听取专家报告、观摩名师课堂,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理性认识。

(三)逐步把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中

年全县共有幼儿教师121人次参加了“命好题”专题和“国培计划项目”培训。从2012年开始,逐步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比例,直至把民办幼儿园教师全部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中,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水平。

六、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坚决纠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小学化”现象。利用电视、网络、教研及培训、宣传材料等方式对学前教育及科学保教方式进行宣传,提高社会及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一是在县教育网站上设置民办教育版块,及时更新和链接有关方面的内容,宣传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是通过县电视台进行相关政策宣传。宣传的内容主要涉及幼儿教育理念、科学保教方式、学前教育资助券政策及普惠园政策等;同时,发放相关材料进行宣传。三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及培训提高教师的保教水平。

七、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根据审议意见,县政府要求县教育主管部门继续加强对全县幼儿园的安全监管,充分发挥现有保安人员和监控摄像设备的安全监管作用。加强幼儿接送车的管理与考核,并继续把幼儿接送车纳入全县学生接送车监管范围。县政府组织人力不定期上路检查学生接送车运营情况。目前,正在进行一周二次的学生接送车运营情况督查,督查超载超速等违规违章现象,确保幼儿上下学途中的道路交通安全。继续开展幼儿园传染病防控、饮食卫生等安全工作的培训和专项检查。年,我们组织了幼儿保健及餐饮卫生专项培训,并协同卫生、药监部门对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饮食卫生等安全工作进行督查。强化幼儿园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要求幼儿园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第6篇

通过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相关知识,让广大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走出误区和困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范文1为贯彻落实仙游县教育局《“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让教育传递爱,让爱启迪教育,营造和谐社会良好氛围,我园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我园对宣传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

2、依托专业资源,加强协调合作。

充分利用鲤中实验幼儿园人力、设备资源,利用各种活动,广泛宣传,赢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3、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

宣传内容科学规范,确保宣传实效。

我园围绕活动主题,积极参加县组织的的大型户外宣传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1)以多种形式宣传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增强社会共识。

通过LED显示屏、发放宣传单等形势,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发展形势以及县教育局对学前教育的管理、规划等;大力宣传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力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2)宣传学前教育管理规定,促进规范办园。

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范文2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下发2015年吉林省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的通知》(吉教基二字[2015]6号)文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过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于放任以及忽视幼儿自身的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教育部办公厅确定今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为:“给孩子适宜的爱”。为做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帮助家长树立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对儿童合理期望,给孩子适宜的爱。全县各中心校幼儿园、县直幼儿园、各个民办幼儿园50余所积极参加。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家长及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高度关心、支持、重视和理解学前教育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我县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根据省教育厅统一要求和安排,结合实际,在全县幼儿园开展2015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为开展好本次活动,教师进修学校幼教部制订了活动方案,各幼儿园按照方案要求制定本园的宣传月活动方案组织开展活动。现对宣传月活动具体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

教育局领导对此次宣传月活动高度重视,下发了《关于开展2015年吉林省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成立了以普教科科长为组长,科内其他工作人员及各幼儿园园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负责学前教育工作的柳河县教师进修学校幼教部的两位教研员具体抓落实。活动期间,幼教部根据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开展2015年吉林省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制定了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在5月22日召集全县幼儿园园长及教师300余人做了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成立相应专门领导小组,积极参与、严密组织,保障了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突出主题、明确宣传内容

我县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紧紧围绕《指南》——“给孩子适宜的爱”为主题,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过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于放任以及忽视幼儿自身的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广泛宣传国务院以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开展实实在在的宣传活动和教育服务,引导和帮助广大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倾听幼儿的心声,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三、加大力度,做好宣传

为了更好进行学前教育宣传月宣传活动,幼教部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进行宣传,如:飞信、微信、QQ群等

四、形式多样、强化宣传效果

1、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开展社会宣传:我县各公办、民办幼儿园50余所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展开全社会宣传。

各级各类幼儿园在醒目的位置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册,借助六一儿童节开展全方位的运动会、亲子活动现场解答家长问题,积极宣传国家、省市区学前教育政策,同时通过《柳河县教师进修学校网站》、中小学校园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予以报道。

2、组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开展主题研讨和宣传活动:在宣传月期间,为了更好的的贯彻《指南》的精神,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纠正“小学化”倾向。

进修学校幼教部在5月22日,成功的组织全县300余名幼儿教师参加了“全县幼儿园健康活动设计与实施竞赛”主题活动,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层层选拔脱颖而出,如:实验幼儿园芦林老师大班健康活动《我是小小消防员》、赵莹莹老师小班健康活动《找朋友》、实验小学幼儿园高荣繁老师大班健康活动《有用的舌头》、肖杰老师大班健康活动《吸烟危害健康》、胜利小学幼儿园马海燕老师大班健康活动《我不生气了》、孤山子幼儿园马俊老师大班健康活动《牙齿牙齿我爱你》、公安幼儿园曹金兰老师中班健康活动《保护皮肤》、朝鲜族实验小学幼儿园朴凤爱老师大班健康活动《怎么办》。在这次的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和材料创设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关卡,重视材料的投放,强调幼儿的“做”和亲身经历;重视师幼直接的交流及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游戏情境中学习,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让这次的主题活动深入到孩子、家长、老师的心中。

3、组织幼儿园教师开展征文活动:在活动月期间组织全县教师开展了《给孩子适宜的爱》、《我理想中的幼儿园教育》的征文活动。

共收到老师和家长的征文、案例、反思300余篇,《给孩子适宜的爱》,老师们从幼儿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幼儿的情感教育,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幼儿与人交往、自尊、自信的.培养,如何关注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的进步,帮助孩子克服不足,如何细心呵护和照料孩子,如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等方面分享了幼儿园的案例及自己的教育方法;家长们也列举了孩子在家的一些生活案例以及自己正确的和错误的做法,并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反思。通过分享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听到的有关“适宜、不适宜的爱”的生动事例,感悟怎样爱孩子才能让他们理解和接纳。营造了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支持儿童健康成长和全社会关心、重视学前教育的浓厚氛围,突出先进的育儿理念。《我理想中的幼儿园教育》——理想的幼儿园环境、理想的幼儿园管理、理想的幼儿园活动、理想的幼儿园设施等等,老师和家长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幼儿园教育。通过活动,使老师和家长更加关注幼儿园,关注孩子的教育。

4、面向家长宣传,解决育儿困惑:组织家长和教师观看宣传月宣传片,聆听孩子的心声,让家长全方位地感受给孩子适宜的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教育家长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倾听幼儿的心声,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避免拔苗助长,还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5、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幼儿园教师微信、qq和电话短信等平台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理念,各幼儿园还利用园内的电脑,循环播放“公益宣传片”,园内的公告展示栏里张贴宣传海报或宣传内容;

以“给孩子适宜的爱”为主题召开家长会、专题培训和研讨、座谈等活动;各乡镇中心园充分发挥带动和辐射职能,(如:凉水中心园、圣水中心园、柳南中心园、向阳中心园、孤山子中心园、安口镇中心园)分别组织本乡镇个体幼儿园园长、老师学习宣传月相关内容,引领各民办幼儿园组织开展宣传月活动,面向老师、家长、社会大力宣传“给孩子适宜的爱”,理性把握爱的尺度。县内各公办、民办幼儿园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实验小学幼儿园、胜利小学幼儿园、添乐幼儿园、蓝天幼儿园、童星幼儿园、功安幼儿园、体育馆幼儿园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六、一”运动会等活动组织教师和家长学习、体验如何“给孩子适宜的爱”,并在活动后写下了自己的感想和反思。

本次宣传月活动受到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幼儿园的带动、呼吁下,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向家长发放宣传资料、致家长一封信、座谈会、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活动让家长对《指南》有所了解,知道了教育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树立了科学育儿观、教育观念,为更好地教育孩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教师和家长们都从不同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收获。教师们已初步掌握了在实施《指南》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情况,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也让家长了解了学前教育发展状况、未来,让家长和老师掌握科学保教知识,促进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让科学育儿知识真正深入幼儿园,走进千家万户。

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范文3依据教委办《关于开展20--年镇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指导,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营造全社会高度关心、高度重视和支持学前教育的浓厚氛围,形成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我园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宣传宣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理念,明确学前教育的政策方针。宣传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育儿的知识。切实让广大家长、幼教工作者走出误区和困惑。具体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杨琳琳园长为组长,业务主任颜燕语为副组长的学前教育宣传月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抓好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政治思想、纪律和师德教育,同时督促配合全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广泛宣传动员

1、宣传的内容:宣传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增强社会共识。

宣传学前教育管理制度,促进规范办园。重点宣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关于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的相关规定,坚持科学保教,规范办园行为。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纠正“小学化”倾向。广泛宣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集中组织全园教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学好《指南》、用好《指南》,学会把《指南》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实际行为。

2、宣传方式:通过宣传条幅和醒目标语,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进行宣传。

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宣传内容科学规范,确保宣传实效。

三、开展园区活动

1、全园教师集中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并对本园教职工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学习《指南》情况的考核,促进教师自觉贯彻《指南》精神,提升科学保教能力。

2、向家长发放了宣传资料、致家长的一封信等,让家长对《指南》有所了解,了解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初步感知学《指南》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3、通过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规范办园、科学保教和幼儿园科学办园理念,让家长对《指南》有更深的理解。

知道了教育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树立了科学育儿的教育观念,为更好地教育孩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幼儿园积极组织各类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入幼儿园,从幼儿一日幼儿园生活中观察幼儿在园实际情况,感受幼儿自主个性的成长。

5、分段开展为期三天的“悦动嘉博、演绎梦想”庆六一文艺会演暨端午节活动,让孩子们过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既能愉快地过节,又能在节日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并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并与幼儿一同感受在节日中的艺术氛围。

幼儿园通过以上活动形式,面向老师和家长开展科学育儿宣传活动,广泛传播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宣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措施,帮助广大家长转变育儿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自觉抵制各种违健康的行为。

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范文4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规程》和《指南》精神,向家长和全社会传播正确科学育儿方法,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局面。长泰三幼认真配合县教育局部署并针对20--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扎实开展宣传活动和教育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在做稳、做实上显成效。

为加强对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组织领导,三幼成立以陈丽璇园长为组长,林哲莹书记、杨明慧副园长为副组长的学前教育宣传月领导小组。在认真抓好全园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的同时,督促、认真实施全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方案:教师专题学习;利用LED电子屏幕、班级QQ群、微信群、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宣传专题知识;与社区居委会配合搭建公益性课外教育活动;举办“畅享六一快乐游戏”大型亲子游园活动;开展大班年段主题活动《快上小学啦》;专题讲座《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顺利起飞》;家校协同读书交流活动;开展亲子阅读日等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幼儿、家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全园教职工齐心协力下,通过扎实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使家长和全社会对幼儿教育更加关注和重视。在突出重点、有特色,针对性强的系列活动中,有效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幼儿园与小学课堂模式和谐衔接下,帮助幼儿健康、快乐、自信、自主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已过去,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方法还将贯穿于我们日后的每一项日常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与家长携手同行,共同努力,让孩子健康、快乐每一天!

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范文5为了营造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结合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我是幼儿园教师”的要求,我园开展了丰富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5月21日,我园全体教职工在--园长的带领下,重温师德师风承诺,宣读幼儿教师誓词,正式开启了我园2018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我是幼儿教师”活动。在此次活动背景下,我园开展了以“教师职业幸福感”、“做优雅的女人”、“慎独”等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项学习活动,增强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多渠道宣传

在此次宣传月活动中,我园通过微信、网络、童话节活动、六一活动、柳街镇诗歌节活动等,不仅给教职工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还更好的帮助社会和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师,理解幼儿园教师,营造重视关心幼儿园教师成长、支持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童话节和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中,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生活,增进亲子感情,更好促进家园合作。

我园于6月12日至6月20日开展了教师技能大赛。本次比赛教师技能为:弹唱、舞蹈、手工绘画、讲故事;保育老师技能为:手工绘画、讲故事、叠被子;厨房工作人员也开展了厨艺大赛。全园职工人人参与。这次比赛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精神追求,完善教师的职业素养,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7篇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室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中有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在中学生中反映出来。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不从小抓起,到了大学生和成人时期心理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就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虽然幼儿的心理障碍还不足以引起社会问题,在社会上也没有引起各界的重视,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据了解,国外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幼儿园和小学都设有心理咨询室。而我国的绝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没有这一设置。心理医生强调,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就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家长应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力度。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通过我们对本园幼儿的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从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咨询室就显得十分迫切。

下面就建立幼儿心理咨询室的设想陈述如下。

一、幼儿心理咨询室的定义及要求

幼儿心理咨询室,即向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的场所,也是心理咨询教师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真诚相谈和辅导幼儿短程游戏心理治疗的地方。开展幼儿心理咨询首先要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发展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感受和体验,对幼儿进行生动活泼、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便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整体优化,尤其是人格的健全与社会适应力的提高。

二、幼儿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1.是幼儿生活辅导、游戏的活动室

开展心理咨询应了解心理评估的原则及必要的手段和技术,搞清幼儿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个别差异,把握幼儿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向幼儿提供游戏、情绪、生活、人际交往、幼儿园适应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同时,这里备有各种有关幼儿心理问题及辅导方案的资料,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具,心理咨询教师对幼儿现阶段的心理动向掌握的比较准确。因此,心理咨询室应成为幼儿生活辅导和短程游戏的活动室,利用心理咨询室的现有资源,设计辅导方案。

2.对幼儿个体进行辅导的研究室

采用对话、游戏等方法不仅要解除幼儿烦恼,还应进行各种测试和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兴趣、个性特长等,让其成为个体辅导的研究室。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按照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和咨询人员的现有能力,对幼儿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进行力所能及的干预和治疗,以便帮助幼儿排除心理困惑,克服心理障碍,实现自立自强。

3.建立幼儿健康咨询档案

心理咨询室每学期对全园幼儿进行普查,及时大量地收集个体方方面面的情况,对初查有问题的幼儿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进行跟踪、复查和治疗。详细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社会背景和生活习性,建立个人档案,并分类保管,以便于查阅、了解和追踪研究。

4.成为教研、培训一体化的基地

当前,我国幼教工作者知识、经验的不足,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与效果无法提高。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有心理问题是幼儿发展中的自然现象,常常不予理会,有的则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或是个人行为习惯的问题,相当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被简单地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并把幼儿的心理问题片面归为思想品德问题。为了提高教师理解幼儿,指导幼儿的能力,幼儿园应该有效利用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心理咨询室可定期给教师办讲座,提供典型案例分析,与老师们共同探讨辅导方案,研究咨询技巧及辅导艺术。平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各种调查,收集资料,分析交流。同时通过园内局域网络建立相应的页面,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案例交流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等。对幼儿进行心理咨询,既是幼儿园全体教师的职责,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每位幼儿教师,都应学习一点幼儿心理咨询的知识,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和日常生活的管理工作中,实现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幼儿的全员辅导,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总之,心理咨询室应该成为教师研讨、提高教育技能和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基地。

5.联接幼儿园与家庭的桥梁

第8篇

学前宣传月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主题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二、活动时间

201X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三、宣传重点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印发陕西省幼儿园小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陕教基三〔201X〕5号)以及《宝鸡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的通知》(宝市教发〔20x〕317号)等文件精神,从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个层面进行宣传:

1.幼儿园层面:主要包括幼儿园阶段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幼儿园如何萌发儿童积极入学愿望、增强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增强儿童身体素质、培养儿童学习习惯、缩小幼儿园小学环境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2.小学层面:主要包括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的进度和要求,小学如何加强幼小互动、改进课程梯度、缩小环境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3.家长层面:主要包括家长如何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建立儿童发展档案等方面的内容。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区和幼儿园要高度重视,把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纳入年度工作重要内容,作为传播正确教育理念、宣传科学保教知识、争取家长和社会支持的重要契机,紧扣主题,结合实际,精心设计,从宣传内容、宣传方式、时间进度和宣传成效等方面科学制定活动方案,全面安排部署,保障工作经费,精心组织实施。

2.幼小同步行动,实现双向衔接。各县区教育局要组织辖区幼儿园和小学广泛参与,同步宣传,双向衔接,相互配合。幼儿园要从自身做起,科学实施保育教育,同时指导家长从生活常规、学习品质、社会交往等方面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引导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科学安排课时进度,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缓解家长担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鼓励幼儿园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有意识介绍小学学习情况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环境,形成对小学的直观印象,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

3.坚持专家引领,提升宣传质量。市、县教研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基层集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宣传教育和教研指导工作,引导两个学段同步行动,双向衔接。同时要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宣传内容精心策划、严格把关,确保宣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宣传月名义搭车开展商业性宣传和推销产品。

4.创新宣传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各县区和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各种大众媒体的作用,抓住新媒体传播广、速度快、多样化的特点,组织实施宣传月系列活动,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结合实际,创新方式,认真开展好三个一活动:

开展一次专题讲座。邀请专家为教师、家长开展专题讲座,转变教育理念,提升科学育儿能力。

制作一期主题宣传栏。各幼儿园必须以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为主题,在醒目位置设立宣传栏,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宣传挂图、《陕西省幼儿园小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及《宝鸡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资料进行张贴。

组织一次家园互动。各幼儿园要通过家长研讨会、主题活动、家长会、亲子游戏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指导服务,为家长释疑解惑。

宣传月期间,省教育厅将通过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官方微博、海报发放等形式,支持各地开展活动。请各县区和幼儿园随时关注,及时获取宣传资讯。

5.加强督促检查,注重经验推广。各县区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活动开展的督促检查,重点检查宣传月系列活动的部署情况和实施效果。要及时发现并总结宣传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以文本或电子等形式进行汇总和推广,请各县区于6月21日前将本县区活动方案和工作总结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学前宣传月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主题:给孩子适宜的爱

二、活动时间:20xx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三、活动内容和方式

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过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于放任以及忽视幼儿自身的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组织开展20xx年度的宣传活动。

1.面向幼儿教职工宣传。各校(园)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贯彻《指南》经验交流活动,以适宜的爱与不适宜的爱为交流主题,分享学习《指南》的体会和教育实践经验,促进幼儿教职工在实践中科学运用《指南》,提高保育能力。

2.面向家长宣传。各校(园)要发动教师、邀请有关教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通过家长会、亲子游戏、社区讲堂等多种途径,以孩子是怎么看待您付出的爱呢?您表达爱的行为和方式符合孩子的需要吗?怎样爱孩子才能让他们理解和接纳等问题为切入点,在生动活泼的过程中,帮助家长学习理解《指南》,引导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倾听幼儿的心声,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3.面向社会宣传。各校(园)要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街头咨询等各种媒体和方式,将《指南》理念和方法凝聚成给孩子适宜的爱的鲜活主题,用适宜的爱与不适宜的爱的生动事例,引导社会充分认识《指南》的价值,积极营造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支持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要求

1.要精心组织,常抓不懈。各校(园)要把开展宣传月活动作为传播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和科学育儿理念的有利契机,与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紧密结合,纳入学前教育常规管理工作,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实际、紧扣主题,精心组织实施,并做到制度化、常态化。

2.要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一是要发掘有关适宜、不适宜的爱的生动事例,如生活小片段、亲子对话,运用宣传栏、图片展、播放视频等进行展示。二是组织开展全省第六届六月儿童科学乐以及第一届娃娃乐故事会活动,引导和促进幼儿园语言与艺术及科学领域的教育活动。三是要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具有地方特点的启动仪式和丰富多彩的宣传月活动。四是宣传月期间教育部将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和推进相关专题宣传信息,届时将在江苏省南京市组织开展大型公益咨询宣传活动,请各校(园)密切关注,积极参与。

第9篇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是具有共同目标、共同地域、共同利害、共同意识的社会共同体。幼儿生活在社区里,社区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

《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又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我们积极尝试把社区资源转化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以求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我们将社区教育资源分为以下三大类:

1.自然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景观等。

2.社会资源:包括文化资源(如公园、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等)。

设施资源(标志性建筑、道路交通设施、街心花园等)。

体育资源(体育中心、小区健身园、健身房等)。

旅游资源(古迹、旅游定点等)。

3.人力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中的人、优秀的人才等。

另外,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主要有促进认知发展、提高学习能力、萌发积极情感三种。

近几年来,在我们国家,社区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幼儿园认识到,幼儿园不仅应创设良好的园内环境,搞好孩子的在园教育,还应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开发、利用园外环境,以多方位、多渠道对幼儿产生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一、借助社区资源,走出幼儿园课堂的“围墙”

案例:阳春三月,随着季节的变化,班级中开展了“春天的旋律”主题活动。幼儿园附近有一“红梅公园”。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就把课堂设到了公园里,一个“寻找春天”的活动展开了。公园的花草树木都是孩子的兴趣点。在公园里,孩子们快乐得共同演绎着“春天的旋律”。

通过这一系列“走出幼儿园课堂”的活动,调动了孩子们的各种感官认识,使他们更加进一步地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加深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回园后,再通过口述或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活动使我们的“春天”的主题活动变得生动、具体、充满乐趣,同时也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

二、借助社区资源,走出“教材文本”的框架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既能让孩子们到真实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又能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教育的有效整合,坚持幼儿教育的整体观,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我们幼儿园位于小区中心。周边除了商业街外还有很多设施,如文化馆、影剧院等等。正是如此强大而丰富的社区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材,使得幼儿的学习内容更加贴近自己熟悉的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

案例:主题学习活动“好吃的食物”正开展着,带着兴奋的心情,孩子们出发到了菜场,看着红红绿绿各式各样的菜,他们都迫不及待地买了起来。有的孩子很快就买好了,拿着自己的“战利品”开心地炫耀着;有的孩子却在东逛西逛,东挑西挑,不知道买什么好;有的孩子还剩下一毛钱,就去买了一个鹌鹑蛋;还有的几个孩子把剩下的钱合在一起买了个大蒜头,分开一人一半……当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成果走在回幼儿园的路上时,个个兴奋地议论着自己买的菜,还说晚上回家要叫妈妈烧。

就是这样一次简单的外出活动,改变了幼儿的学习方法,使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使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越来越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方式。

三、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形成教育的“大空间”

案例:在全球关注的“禽流感”让我们谈“鸡”色变时,我们的孩子们生成了“关注禽流感”的主题活动,在收集了有关资料,了解了这个社会热点以后,孩子们手执自己亲手绘制的“宣传画”走上了街。在文化广场上,孩子们以不同的形式担任起了“小小宣传员”的角色。集体念自编的儿歌,向路人分发宣传画,用有限的知识讲解H5N1病毒。刚开始有部分孩子还不敢主动上前。但是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几个胆大的孩子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给其他孩子带来了信心。孩子们克服了心理上的胆怯,开始主动寻找路人交流。市民纷纷停下了脚步,与孩子们亲切交流。

这个活动,使幼儿的学习空间得到了拓展,在“大社会”中萌发了幼儿初步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周围人的良好情感。

第10篇

大连市实验幼儿园始终坚持“以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把握幼儿发展的关键期,使幼儿享受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为宗旨,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对幼小衔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经过总结梳理,我园形成了“4+6网格化交互式”(图详见ppt)幼小衔接研究策略,呈现出四大课程、六大交互策略的鲜明特点,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们分别面向幼儿、家长、小学教师发放相关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幼儿的能力特点,幼儿发展的需求,征集家长对幼小衔接课程的需要、调研小学教师对入学幼儿综合素质的期望等。从而确立幼儿园幼小衔接“大课程意识”,我园坚持一日活动皆课程的思想,综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效应,相继研发出了四大系统性课程。它包括:五大领域游戏课程、混龄教育特色课程、生活养成课程和思维训练益智课程。四大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对幼小衔接有着全面性与综合性的影响,帮助幼儿储备丰实的知识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生活习惯,为入小学做好准备,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实施探究式五大领域游戏课程,促进幼儿知识、能力均衡发展

幼儿五大领域教育中,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发展内容。我们始终坚持实施探究式B版教材课程,形成常规化、系统性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淡化教师“教”的痕迹,注重师幼、幼幼有效互动。我园利用信息技术研发与五大领域课程匹配的教学课件、操作单等,创设情景,将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予以游戏化的互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帮助幼儿积累丰厚的知识经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水平,为小学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发混龄教育特色课程,提升幼儿身心综合素质水平

混龄教育中的幼小衔接策略一直是我们始终坚持探索和创新的一项重要研究。目前,我园已经系统性地研发出了一套混龄教育特色课程。课程主要借以混龄游戏的形式,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自由创设、自由交往的游戏机会,让其在符合年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水平。同时,混龄式的编班形式有别于普通的平行班,通过以大带小,让大龄幼儿当家作主,如让大龄幼儿组织餐前餐后活动,带着小幼儿游戏,指导小幼儿如厕、喂饭、穿衣裤、叠被子等。这些活动增强了大龄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心理与行为基础。?

三、开展一日生活养成课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我们更关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通过每个生活环节之中的养成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同时,一日生活养成课程中融入了公德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制定幼儿园公德教育实施总方案,实施不同的公德教育主题课程,例如:感恩主题、环保主题、文明礼仪主题、 礼貌行为主题等。公德主题课程每周实施3次,活动内容涵盖了五大领域,落实各项教育活动。我园充分发挥混龄教育的优势,通过大宝带小宝的形式,进行模仿式的学习,培养幼儿文明的行为礼仪,引导幼儿树立公德意识,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发展。公德主题课程的实施也实现了幼小课程的有效衔接。

四、探索思维训练益智园本课程,提高幼儿良好学习品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在组织过的一项研究中提出学会学习是孩子成长的一大支柱,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学会学习的一个内容,学习能力就是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分类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创造能力等思维能力。因此,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我们探索研发系统化的“幼儿思维训练益智园本课程”,让幼儿借助对事物的操作,尝试解决问题,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知冲突不断发生,促使其不断地调整自己已有的认知,并不断地获得新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专注、观察、记忆、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这些能力恰恰是幼儿将来入学所必备的多种能力。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学习兴趣、情感、态度、能力、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使幼儿园的思维训练益智课程成为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的有效载体,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6网格化交互式”幼小衔接研究策略,除研发四大系统性课程之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对幼小衔接工作有实际意义的各方力量,形成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园、家庭、学校、社区交互式互动的六大实施策略,实现幼小衔接网格化覆盖,交互式实践的创新形式,使幼小衔接的实践科学化、全面化。

策略一:幼小交互体验日活动

我们采取两维的幼小互动策略,幼小携手体验小学生活,激发幼儿对小学的美好愿景。一维策略:先是各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我们主要采取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小学,进行校园见闻采集。幼儿学做“小记者”采访哥哥姐姐有关小学生活的问题,如“几点上学,几点放学”“中午饭在哪里吃”等。了解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各种行动规则,使之克服紧张、压抑和焦虑的情绪,帮助幼儿完成入学前的心理过渡,从而树立正确的入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心态,形成对小学的整体感官。二维策略: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幼儿园与自己结对子的实验小学定期开展幼儿小学体验日活动。通过深入小学参观,幼儿了解了小学教育的特点。我们再有计划地向幼儿介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环境,参与小学的升旗仪式,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如美术课、科学课、音乐课等,以此来提高幼儿对小学学习的兴趣。我们还组织幼儿参加小学生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如每年组织“幼儿小学体验日活动”,小学生与幼儿一对一结成对子,参观校园、体验课堂、参加校园游艺活动……让大班幼儿全面体验小学的丰富课外生活,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丰富幼儿的实际感知经验。

策略二:幼小教师交互研修活动

幼小衔接互动活动中,除“生生互动“之外,“师师互动”也是幼小衔接研究的重要策略,为科学把握各年龄段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各方面习惯及能力培养。我们联合多所幼儿园与结对学校,定期进行教师间多种形式的幼小衔接主题研修活动。

1.召开幼小教师座谈会,倾听小学教师对幼儿入学后的情况反馈。

我们定期召开幼小教师的专题座谈会,如:学习习惯、课程衔接、历年来新入学的幼儿能力分析等。我们广泛听取小学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培养策略,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阅读等能力和习惯,既避免拔苗助长式的培养,又客服顺其自然的割裂,促进幼小间的无缝对接。

2.同主题教学研讨活动,促使幼小课程有效整合。

幼儿园的教师与小学教师围绕同一主题活动进行研讨,从课程领域研读―实地考察―同课异构―专题研讨―观摩活动评析等,感受并探寻幼小授课模式的异同及衔接点,促进幼小教师对幼小课程目标、环境创设、分阶段习惯及能力培养的策略把握等,并达到融汇贯通。

3.建立幼儿连续性成长档案,达成幼小成长衔接一体化。

儿童的发展是动态的,对儿童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评价,幼儿园的常规工作中为每位幼儿都建立了自托班开始的电子成长档案。随着幼儿的不断升班,档案资料也在不断的延续并充实,当幼儿毕业时教师会把每位幼儿的电子成长档案整理好,汇总好,交给幼小衔接对接校或者交给家长,由家长交给小学老师,进行延续记录。成长档案所承载的点点滴滴,折射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个轨迹,使小学教师及时了解了幼儿的个性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快乐成长。

策略三:幼小班级环境交互融合

幼小衔接的实施,不单纯的是幼儿园在了解小学、适应小学、衔接小学,同样也需要小学了解幼儿园、适应幼儿、与幼儿园衔接。通过小学教师到幼儿园参观、交流,他们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游戏环境的特点。在小学一年级的班级中,教师将一排一排的课桌变成像幼儿园一样圆圆的一个个小组,让幼儿无论听课还是学习互动都能自由地围坐在一起交流、沟通。同时,教师还仿照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在班级可利用空间上创设了幼儿活动的区角,有效地进行幼小衔接,为刚入学的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使刚入学的幼儿顺利地融入学校生活中,减少了很多对小学学习生活的陌生感,促进幼儿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顺利平稳地渡过幼小过渡期。

策略四:家园共育交互合作

1.定期组织家长召开幼小衔接专题讲座,传递科学育儿知识。

幼儿园每学期都召开一次“家园共育,携手成长”来促进幼小衔接的专题家长会,以端正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措施, 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同时,我们借鉴著名的“World Cafe”(世界咖啡)会议模式的主要精神即“跨界(Crossover),引导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家长们,研讨幼小衔接相关策略,保证幼小衔接工作地顺利进行。

2.利用信息化建立“知校平台”,实现家、园、学校三方密切合作。

在幼儿园的“知校平台”中,教师及时向家长科学化幼小衔接育儿知识,幼儿在园的学习动态,让家长了解幼儿参与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实时动态。此外,我们还在知校平台上特别设立了“园长在线”“校长在线”幼小衔接讨论区。在讨论区中家长可以随时发起关于幼小衔接教育的一些提问,园长和合作校的校长会及时与家长对话,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也利于了园长、校长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中幼儿园与小学各自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介绍入学政策及对新生的要求,通过相互的交流、沟通, 家、园、学校三方达成教育共识,也不断推进知校工作。

3.“家长做教师”课题牵动,树立家长幼小衔接科学观念。

实验幼儿园在大连市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课题研究中,开展“家长做教师”课题研究,挖掘家长资源,加大家长对教育的参与度。家长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各种专长,而且很愿意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这对幼儿园来说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在课题实施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请家长进课堂当“教师”,给幼儿讲解或进行表演。如有的家长是医生,就参与组织一些卫生保健“爱护眼睛”“正确的坐姿”之类的活动; 有的家长是教师,就和幼儿们一起探索“学校的秘密”;有的家长具有英语专长,就和幼儿们一起玩“快乐英语游戏”。家长们的参与为幼儿园教育工作注入了活力,幼儿对家长参与组织的活动也十分感兴趣和投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家长做教师”这样的互动形式也让家长逐渐转变了对幼小衔接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解读《指南》精神,让家长了解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科学化幼小衔接教育,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形成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发展的三赢局面。

4.创编早期安全教育指导手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

当今社会对学前教育非常关注,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这导致很多家长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盲目地拔苗助长。为使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规律,在实践中提炼需求、树立经验,我们分别创编了《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指导手册》与《幼儿安全教育家长指导手册》,前者分别从心理准备、生活准备、学习准备、物质准备、家长课堂等方面指导家长;后者则分别包括基本自救知识、火灾地震自救知识、交通安全知识、饮食安全知识、性教育知识等方面。这些家庭教育知识,逐项指导家长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观察培养,克服盲从心理,尊重规律,科学育儿。

策略五:幼儿园与社区交互实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日趋社区化的进程,幼儿园已成为社区内的一个有机成员,社区内广泛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在幼小衔接实施过程中,我们冲破自我封闭的教育格局,大胆地走出去,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中的多元教育资源,把社区作为幼小衔接的互动对象,与社区组成联络机构,建立交互式互动制度,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教育辐射作用,定期为社区提供幼小衔接知识信息,定期向社区开放幼儿园教育活动, 比如:开放户外场地及大型玩具;开放幼儿园幼小衔接家长学校活动等。同时,社区也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积极地为我们提供便利,提供教育资源。在社区的组织下我们带领幼儿到社区参观超市、消防队、公安局等,了解社区的事物,提高幼儿的感性认识。此外,我们还邀请社区人员来园配合教育,利用社区各单位人员的职业优势来充实教育力量,如请社区警务人员对幼儿进行交通知识教育,请社区保健人员为幼儿进行卫生知识教育等。幼儿园与社区的交互实践让幼儿有机会融入社区,在经历、尝试、发现、学习中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小衔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策略六:小学与社区交互共建

第11篇

(一)给予她一个包容、宽松的环境

首先,考虑到小班孩子安全压力大,大班有的孩子欺生、淘气,而中班孩子相对容易接纳实习生,班导师给妮妮安排到中班实习。其次,与中班保教人员沟通,让她们包容、接纳妮妮,伸出温暖的手,帮助她度过实习期。妮妮在中班实习时,也出现了独自舞蹈,导致幼儿兴奋地模仿乱成一团,早上睡过头,没有上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班保教人员及时与班导师沟通,班导师及时了解她的情况,给予她帮助。只有班导师、教师和保育员提供包容、接纳、宽松的实习环境,妮妮才能度过艰难的实习期。

(二)挖掘她的闪光点,扬长避短

妮妮擅长绘画,也能静下心来做一件事。班导师建议她指导幼儿绘画,既发挥了她的特长,也给她一个任务驱动,让她在学中做、做中学。妮妮在指导幼儿绘画中体验到存在的价值,获得了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与同伴交往,建立安全感

在附属幼儿园实习的还有另外一位福建籍实习生,班导师建议妮妮与这位同伴交往,避免孤独感,尽快融入到幼儿园这个集体中。由于在实习前期出现了挫折,妮妮到附属幼儿园实习时缺乏安全感,处处小心翼翼。班导师明确告诉她,不要紧张,大胆实习,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附属幼儿园一定给予她实习的机会。在消除顾虑、有安全感的氛围中,妮妮积极与其他实习生交往,建立同伴互助的团队,相互支持,共同提高。

(四)密切与家长沟通,共助成长

经常与家长沟通,特别是妮妮情绪不稳定、消沉时,借助家长的关心和关爱帮助她走出困境,让亲情给予她肯定与鼓励,帮助她重拾信心,找到心灵的依托。妮妮经历幼儿园辞退后时常做梦,在梦境中又被辞退。妮妮家长则鼓励她:大家都认为她在大学学习这两年进步很大,如她在上学期间,冬天双手生了冻疮,也能勇敢地承受,不向家长诉苦,独立能力增强了不少。家校的有效合作可以有利促进学生的成长。

(五)给予展示平台,充分展现价值

附属幼儿园要求每一位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前展示一节汇报课,班导师、实习生、指导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妮妮想在汇报课上有充分的展示并有所创新,但由于准备不充分,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她第一次尝试了组织幼儿活动,也熟悉了组织幼儿活动的基本流程,积累了实践经验,也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教育实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毕业后具有在幼儿园独立从事教学和教育工作的能力,获得从事幼教工作的自信。教育实习应为学生提供充分锻炼的机会,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幼儿园和高素质的班导师。2014年5月,妮妮参加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已经入围,面试成绩尚可,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最后仅以四分之差落选。但她不气馁,准备明年继续应战。每一个人都秉性不同具有差异,但每个人都有生长的空间,在学生的成长路上,学校、家长以及周围同伴应伸出温暖之手,共同帮助他成长。

二、班导师引导教育实习的策略思

考某具有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是女生,在教育实习阶段,她们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大学生和幼儿园教师。这是她们第一次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她们缺乏社会经验,却要与幼儿园领导、同事、家长、幼儿等对象展开交往,难免出现初入职的焦虑、迷茫、浮躁、困惑等社会不适应。下文以该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年级女生为例,分析与思考班导师引导教育实习的策略:

(一)就业指导———帮助选择优质

幼儿园幼儿园的环境相对比较单纯,可以为教育实习生提供迈向社会的过渡缓冲期,帮助其成熟心智进而增强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的能力。大型民办幼儿园大多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团队,而省级示范幼儿园都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这样的团队中教育实习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能力也能提升较快。班导师推荐两位教育实习生到九江早期教育学校(幼儿园)就业。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是1997年创办的一所大型民办省级示范幼儿园,生源充足,管理规范,提供实习津贴,免费提供食宿。两位教育实习生在一个单位工作,也是一个互助团队,遇到困难能相互商量、照应,共同度过就业适应期。艳艳是这两位实习生中的一位,曾在教育实习之前找到班导师要求给予指导。到这所幼儿园实习后,艳艳给班导师的短信中写道:“真的很感谢老师推荐到早期教育学校实习,感谢老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指引我。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实践了很多。在教师技能比赛中,我的说课尝试用PPT演示,还担任了主持人。任何一种尝试对于我来说都是学习和成长,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不断扩充。我会继续努力,不会让老师失望。”在这里,班导师帮助实习生选择优质幼儿园就业,为实习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二)基层面对面———走近实习生和园长班导师需要

走向基层、走进幼儿园、走近实习生,需要了解实习生在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能让实习生觉得亲切、温暖,而且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班导师还与九江早期教育学校的园长进行深度交流,园长对两位教育实习生的评价很高,认为她们工作态度好、有激情、专业能力强。园长还特别表扬了艳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春季教学是正月初五开学,正月初二艳艳就离开甘肃老家回到单位工作,责任心很强。园长感谢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为幼儿园输送了两位优秀实习生,希望今后能推荐更多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走基层活动也是班导师全面了解幼儿园的良好契机。2011级有两位教育实习生应聘到一所新园———未来星幼儿园。班导师赴未来星幼儿园对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举办者的身份背景、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的资质等方面进行考察,确保教育实习生的实习单位能持续发展,实习生有安全保障。班导师与未来星幼儿园园长交流时,园长反映了实习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上班时间吃零食、迟到、认为幼儿园管理苛刻、小题大做等组织纪律不严、生活不严谨、对自身要求不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班导师要正视教育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实习生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三)教研指导———引导实习生进行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专业能力有如下要求: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要求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班导师应积极引导实习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教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的教研兴趣、教研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如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开展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班导师积极鼓励教育实习生参加活动,并对实习生撰写的幼教文章给予修改。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实习生英英的幼教论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也激发了所有教育实习生的教研热情。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开展的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中,所有实习生都积极参赛,实习生写作和分析问题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管理指导———关注实习生群体动态

第12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一日生活;家园合作

现今,学前期幼儿的养成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在幼儿的成长中,家庭对养成教育的忽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是年轻家长的终日忙碌而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很多家庭中幼儿都是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陪着的,而老人的许多不良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印在了幼儿的心里,有的家长也是如此,自身的不良习惯对幼儿产生了负面影响却浑然不觉。同时,家长大多对幼儿的饮食、穿着方面关注较多,而忽视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等问题。有些家长因为忙碌而忽视了幼儿存在的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家长则怀着树大自然直的心态而放任不管。不管是上述的哪一种情况,缺少了家园教育的配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自然是事倍功半。只有家园形成良好的配合,使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习良好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效果

1.提高家长自身的认知水平

如果家长自身就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影响了幼儿,不仅不能对幼儿的教育起促进与榜样的作用,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滋生幼儿的不良习惯。对此,幼儿教师需要把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交流沟通。例如,举办家长会、开办家庭教育讲座、家访等形式,通过多种形式、方法与幼儿家长交流教育幼儿的方法经验,对存在不良生活习惯、错误教育观念的家长及时指出错误,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家庭养成教育的水平与效果。

2.发挥家长的榜样模范作用

在幼儿心中,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而家长的言行举止也会成为幼儿学习效仿的榜样。所以家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来影响、教育幼儿,对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家长的鼓励与赞赏使幼儿进步更快

每个人都需要时不时地得到他人的认可与鼓励才会勇往直前,幼儿更是如此。幼儿在成长中更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赞赏,尤其是来自家长的鼓励。在幼儿做对了事情,取得了进步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可以促进幼儿更加积极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园合作案例分析

事例一:甲幼儿园在平时只注重教师联系家长的途径,而忽视了家长主动联系教师、幼儿园,向幼儿园提出建议,与幼儿教师交流经验的途径。

乙幼儿园重视家园交流,在平日开展多项家园交流活动,有建立“家园联系册”“家长意见箱”等措施,也安排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家访,开展家长教育讲座。通过这些方式与家长交流沟通,达成家园共育。

案例分析:甲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只有单向联系,达不到真正的家园合作应有的效果。而乙幼儿园注重家园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能够更好地实现家园教育经验、方式方法的交流,营造了亲切的家园合作的氛围,自然调动了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养成教育水平的提高。

事例二:亮亮是个调皮的小男孩,在幼儿园中经常会与其他小朋友因为争抢玩具等原因发生冲突,有时还会和其他同学打架。在打架过后,教师通知家长,希望亮亮的家长对亮亮进行批评教育,亮亮的爸爸却觉得儿子若不强势一点会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宁肯亮亮欺负别人,也不能叫别人欺负亮亮。

案例分析:亮亮总是欺负其他小朋友的习惯并不是改不掉,但是只有幼儿教师的教育远远不够,还需要配合幼儿家长的教育,更需要家长的以身作则。案例中亮亮的爸爸自身观念不正确,自然会对亮亮的习惯培养形成不良的影响。

综合以上两个案例,家园合作中只有注重家与园的双向沟通交流,并且发挥家长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才能实现家园合作,达到家园共育的良好效果。

二、实践检验真知,将幼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除了家庭、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外,幼儿更应在社会中锻炼自己。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检验幼儿自身所培养出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组织幼儿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社会活动,去敬老院看望老爷爷老奶奶,学会尊敬老人;去福利院和那里的小朋友玩耍,互帮互助、友善待人;组织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卖活动,自己制作手工艺品、剪纸、图画参加义卖,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爱心,促使幼儿成为乐于助人、有责任感的人。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朝夕之间就能养成的,一定要在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的努力和坚持下,在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利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逐渐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