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16:34: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讲师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据挖掘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涉及到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据库产生大量数据,能够从这些大量数据中抽取出有价值信息的技术称之为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方法有统计学方法、关联规则挖掘、决策树方法、聚类方法等八种方法,关联规则是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关联规则算法是1993年由R.Atal,Inipusqi,Sqtm三人提出的Apriori算法,是指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能够揭示实体和数据项间某些隐藏的联系的有关知识,其中描述关联规则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是Suppor(t支持度)和Confi-dence(可信度)。只有当Support和Confidence两者都较高的关联规则才是有效的、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和应用的规则。
二、使用Weka进行关联挖掘
Weka的全名是怀卡托智能分析环境(WaikatoEnviron-mentforKnowledgeAnalysis),是一款免费的、非商业化的、基于JAVA环境下开源的机器学习以及数据挖掘软件[2]。它包含了许多数据挖掘的算法,是目前最完备的数据挖掘软件之一。Weka软件提供了Explorer、Experimenter、Knowledge-Flow、SimpleCLI四种模块[2]。其中Explorer是用来探索数据环境的,Experimenter是对各种实验计划进行数据测试,KnowledgeFlow和Explorer类似,但该模块通过其特殊的接口可以让使用者通过拖动的形式去创建实验方案,Simple-CLI为简单的命令行界面。以下数据挖掘任务主要用Ex-plorer模块来进行。
(一)数据预处理
数据挖掘所需要的所有数据可以由系统排序模块生成并进行下载。这里我们下载近两年的教师科研信息。为了使论文总分、学术著作总分、科研获奖总分、科研立项总分、科研总得分更有利于数据挖掘计算,在这里我们将以上得分分别确定分类属性值。
(二)数据载入
点击Explorer进入后有四种载入数据的方式,这里采用第一种Openfile形式。由于Weka所支持的标准数据格式为ARFF,我们将处理好的xls格式另存为csv,在weka中找到这个文件并重新保存为arff文件格式来实现数据的载入。由于所载入的数据噪声比较多,这里应根据数据挖掘任务对数据表中与本次数据任务不相关的属性进行移除,只将学历、职称、论文等级、学术著作等级、科研获奖等级、科研立项等级、科研总分等级留下。
(三)关联挖掘与结果分析
WeakExplorer界面中提供了数据挖掘多种算法,在这里我们选择“Associate”标签下的Apriori算法。之后将“lowerBoundMinSupprot”(最小支持度)参数值设为0.1,将“upperBoundMinSupprot”(最大支持度)参数值设为1,在“metiricType”的参数值选项中选择lift选项,将“minMetric”参数值设为1.1,将“numRules”(数据集数)参数值设为10,其它选项保存默认值,这样就可以挖掘出支持度在10%到100%之间并且lift值超过1.1且排名前10名的关联规则。其挖掘参数信息和关联挖掘的部分结果。
三、挖掘结果与应用
以上是针对教师基本情况和科研各项总分进行的反复的数据挖掘工作,从挖掘结果中找到最佳模式进行汇总。以下列出了几项作为参考的关联数据挖掘结果。
1、科研立项得分与论文、科研总得分关联度高,即科研立项为A级的论文也一定是A。这与实际也是相符的,因为科研立项得A的教师应该是主持了省级或是国家级的立项的同时也参与了其他教师的科研立项,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国家级论文或者省级论文进行发表来支撑立项,所以这类教师的论文得分也会很高。针对这样的结果,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科研处要鼓励和帮助教师搞科研,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帮助,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动整个学校科研工作的进展。
2、副教授类的教师科研立项得分很高,而讲师类教师和助教类教师的科研立项得分很低,这样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副教授类的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并且很多副教授类的教师还想晋职称,所以大多数副教授类教师都会申请一些课题。而对于讲师类和助教类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很少能进行省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因此这两类教师的科研立项分数不高。针对这样的结果,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科研处可以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来帮助年轻教师,这样可以使青年教师参与到老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中去,在课题研究工程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自2008年开始,携程大学在公司内部的培训与学习中积极地探索“用以致学+学以致用”的学习项目设计原则,将学习与公司的战略发展和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紧密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在项目实践的基础上,携程大学总结出了内部学习项目设计公式:“成长+成果=成才(财)”。
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内的学习项目设计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既要考虑员工的成长需求,又要考虑企业希望学习创造价值的需求。只有综合考虑这两方面需求的学习项目,最终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项目:员工通过学习成才,而企业则通过员工学习获得当下或者预期的财富。
如何让这个公式成立呢?这就需要摆脱旧的学习设计观念。
以往,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让学员先参加学习,然后,在课程结束时,苦口婆心地提醒学员一定要学以致用。当然,如果没有庞大的后续跟进工作,或许90%左右的人都不会去应用。为此,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要让上述公式成立,可以按照如下两个简单可行的步骤来运作。
步骤一:改变以往以单门授课学习为主的模式,而代之以学习周期相对较长的学习项目的方式。周期一般为1~3个月,综合性的学习项目时间则为1~2年。
步骤二:在学习之初,就要求学员带项目、带任务、带课题来参与。学习的同时也是完成项目、完成任务、完成课题的过程。这样,最终用项目、任务或课题完成的质量来检验其学习成果。
下面分别以携程大学目前运作的两个项目――“携程MBA”“携程项目管理”(见副栏)来阐述这个设计公式及其运作步骤。
其中,从项目特色来看,CMBA项目有以下两大明显特征。
一是高管的深度参与。cMBA项目的实战性非常高,这与公司高管的深度参与密不可分。突出表现在:
1 担任CMBA四大模块(简称“系”)的系主任,对系的发展负责;
2 与内外部讲师沟通,确定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建议考核方式,批改作业;
3 担任部分课程的讲师或点评老师(如场景1);
4 担任学员论文写作的导师,为学员做研究提供支持;
5 担任学员论文答辩的评委。
二是学员的学习与其成长真正地挂钩。经过四年多的运作,CMBA已与学员的成长紧密结合,“有没有参加CMBA学习,以及论文有无通过”成为晋升经理人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这两个项目中,学员的成长是经过10个月(CMBA)或6个月(CPMP)学习和1~2个月的论文(项目)实践,通过学习夯实理论基础,通过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系统的论文写作所产生的价值为公司创造直接的财富。
当然,这只是可视价值。在6~12个月的学习中,不同部门经理人组成的班级之间建立起的深厚的同学友谊,也促进了跨部门信息的交流和协同。
为了能使“成长+成果=成才(财)”公式成立,期间,我们还设定了三个要求:
第一,企业高管认同学习能够创造价值,并能在重大项目上直接参与或给与支持。无论是对学员的成长还是最终项目成果的产生,这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二,项目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度,能把学员任务与日常工作做紧密的结合。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本科毕业论文;分析研究
引言
商洛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共开办31个本科专业,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其中生物技术本科专业设在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2010年至2015年共毕业生物技术本科生215人,共完成215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备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作用[1]。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生源、选题、师资、实验条件、管理规范等方面的制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一定问题,制约了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扎实有效地做好该项工作,我们对商洛学院2010-2015届生物技术专业215名的毕业论文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及时发现论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2010-2015届生物技术专业215名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及管理文件,对2010-2015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内容、选题来源、指导教师职称与数量、论文成绩等方面进行整理和分类。运用描述性统计、归纳、综合等分析方法,客观全面地分析研究结果。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毕业论文课题来源情况与分析
第一,表1显示,历年来,该院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中实践研究类占绝对优势,平均每年在95%左右,此消彼长下,理论研究类则相对较少。第二,毕业论文课题类型包括指导教师科研课题、有关单位委托课题、教师拟定课题、学生学术课题(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等)、学生自拟课题等。由图1可知,近六年来,该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课题来源变化较大,其中指导教师科研课题占比从2010年的74.3%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34.3%,有关单位委托课题、学生学术课题与自拟课题所占比例逐年增长,说明毕业毕业论文课题来源更加多元,分布更加均匀合理。同时,毕业论文的优秀率从2010年的5.7%攀升至2015年的17.1%。学院近几年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省级、国家级立项屡创新高,2015年国家级立项达到8项。同时,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逐步从过往的“填鸭式”向“互动式”“研讨式”“问题驱动式”转变,以上举措大大增强了学生自主创新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2.2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与论文质量情况分析
对表2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第一,2010-2015年间,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生师比稳定在2:1-3:1之间,毕业论文优秀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2015年,毕业论文优秀率平均水平在13.1%,较前两年提升了50%左右。分析原因在于:近几年来,学院引进了一批高学历专业人才,师资力量显著增强,且对教师科研工作和毕业论文工作均给予高度重视,对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都给予科研和教学量的认可。同时,学院加大了对基础实验、实训条件的投入,改善和提高了实验室整体运行能力,激发了师生开展教学科研的积极性,项目数量也逐年增加,指导教师在教学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指导水平上均有明显提高。第二,该院生物技术专业指导毕业论文的老师中有教授职称的占总数的10%左右,比副教授和讲师职称的老师所占比例少近五倍,反映出本专业教师中教授职称人数相对较少;副教授职称和讲师职称的教师是毕业论文的主力军,占全体指导教师的80%以上,这与理论上(副教授比例最高,教师和讲师相对低)的数据分布略有差距,但对毕业论文质量影响不大;查阅副教授和讲师指导的学生论文发现,不存在指导人数差异极大的现象,本院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分配人数较为合理。第三,同2012、2013、2015年相比,14年论文优秀率下降,原因分析:①该届毕业生开题时间较晚(2014年3月),导致所选的课题预备和实施时间均不充裕,从而影响最终论文质量。②与其它各年相比,2014年论文中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的论题占比为31.7%,为历年最低。该类毕业论文课题一般情况下采用教师定题、学生选题之后由老师布置任务、安排进度、定期检查的程序和方法,学生习惯于听从老师的指导安排,即使开展拓展性的实践训练也是在很有限的程度和范围内由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进行。但是,由于学校新专业增长快、招生人数多,指导教师人均指导学生数较多(当年师生比1:6),显然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系统辅导就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导致论文优秀率下降的因素之一。
2.3其它问题分析
图2可以看出,该院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较广,选题占比分布较为均匀。课题内容主要涉及植物生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微生物学、地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组织培养、病虫害防治、动植物资源野外调查等方面的研究,基本覆盖了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与方向。其中占比前三位的课题植物生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微生物学是该专业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应用性强、适用性好,通过此类课题的实施,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部分课题,例如资源调查与开发,充分体现了地方性和应用性特征,为地方产业和生产实践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也让学生了解产业和行业的发展背景为今后走上相关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基础。表3可以看出,从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来看,这六年在管理上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后几年中加强了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工作,同时加大了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在此情况下,毕业论文在学校完成的数量随之明显增加,同时意味着学生投入实验与指导教师交流沟通的实际时间增多,因此毕业论文优秀率也得到提升。
3存在问题与建议
3.1存在问题
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弱、自学能力较差,大多数专业学生前三学年以理论学习为主,有限的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实践教学一般也由教师按计划进行,学生习惯于听从教师指导安排。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前很少主动对论文总体思路、方案设计、写作规范等知识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在从理论性课堂学习进入实践性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的转换过程中面临一定困难。另一方面,近年来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专业数量和招生人数增长较快,指导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指导学生人数较多,课题数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陈旧、重复率高等实际情况的存在,制约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2建议
3.2.1严把开题关第一,加强前期指导。学校在第一、二学年安排开设相应的论文辅导课,讲授思想道德教育时包含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规范。每学期二级学院依据教学大纲就课程设计论文、大学生创新、毕业论文训练等安排专题辅导和相关方面的学术讲座,并要求一定比例学生参加。组织学生观摩上一级毕业论文答辩,启发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2],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取得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论文、专利),经学校认定后可替代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学分。这一方法既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可鼓励学生高效利用前七个学期,增加第八学期的灵活性。同时,成功范例也将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和示范作用[3]。第二,提前选题时间。一般情况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均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而这一学期是毕业生考研面试、就业的关键时期,为避免此段时间学生就业的冲击和教师指导过于集中,毕业论文启动工作宜安排在第六学期末着手进行,到第七学期开始前完成选题。这样做既能在大三学期结束的假期实习中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进行主动思考,完成选题、查阅文献、收集材料等毕业论文准备工作,又能激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兴趣。同时可以缓解学生第八学期时间冲突的压力,使学生有机会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实践立题,融入到真实的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社会活动环境中,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增强毕业论文的现实意义。第三,加强选题管理。首先,为确保选题质量,备选题目数量应大于参加毕业论文的学生数。其次,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办学目标,选题既要与专业知识相匹配,又要起到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尽可能体现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鼓励优先选择密切联系生产实际、难易适中并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对于难度较大或低级重复劳动性题目应及时调整。最终,选题类型以实验研究解决科学技术问题为主导方向,同时允许调查报告、文献综述、工厂设计多样化形式存在。3.2.2加强中期检查对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院应每年4月份前组织学术委员会在中期检查中对学生的开题报告、实验室预约单、实验记录、教师指导等环节进行逐项检查,并要求学生提交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中期检查工作坚持做到不走形式,发现问题,提出批评,纠正偏误,对于典型突出问题院分管领导主抓,动员协调各方力量,尽早解决。对于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发现未按规定要求完成预期任务的情况,院内做出通报批评,由指导教师与辅导员联合督查,加强指导,最终使学生赶上进度,顺利完成该项工作。3.2.3全面答辩,把好论文质量关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在答辩前一周都要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内容如下:①论文复制比检测。对于检测结果过高的论文需要重新修改,直至符合标准。②审查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撰写(语言文字、逻辑格式、排版等)应符合学校相关要求。③实行预答辩。每名学生必须参加指导教师组织的预答辩,导师模拟正式答辩提出问题,着重就学生论文初稿、制作的PPT质量、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最终决定其是否具有参加正式答辩的资格。④院内统一确定论文评阅教师,实行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负责制,真正起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作用。3.2.4跟进相关制度第一,创新毕业论文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取得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论文、专利),经学校认定后可替代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学分。第二,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学校应每年逐步加大对基础实验、实训条件的投入,持续改善提高实验室整体运行能力,并且逐年统计每个实验室运营率,对实验室开放率设定要求,保障毕业论文(设计)顺利实施的可持续性。第三,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认定。学校对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教学活动给予科研和教学量化的认可。同时,该项工作纳入个人年终考评和职称晋升考核必须项目中。第四,设立毕业论文专项基金。对公开、获得优秀论文的学生与其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优秀毕业论文比率。
4结语
目前,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因素也有很多,但只要我们从管理制度入手,规范过程监督,加强质量监控,除了把好“选题关”和“实验关”外,还必须把好“撰写关”和“评审关”[4],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实施、答辩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当然,适时补充出台更加合理的激励制度(例如在校期间通过申报参加大学生创新等实践项目和教师科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也可纳入创新学分或算入毕业论文(设计)学分之中)以及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等也是提高该项工作成效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熊小琴.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3):53-56.
[2]魏育新,陈蕊丽.如何提高公安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J].求实,2012,(1):269-270.
[3]韩浊清.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29(1):42-45.
论文摘 要:为更好地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区分专业硕士导师和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制定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的遴选标准,落实双导师制度;淡化校内导师职称和资历限制,鼓励导师年轻化;按照学科和专业组建导师小组,发挥团队作用。
目前中国导师制度存在遴选条件僵化、结构单一、水平参差不齐、责权利不清等问题,成为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在导师的选择上大都没有进行区分,引起了对于这两类研究生在培养模式上的模糊和混淆。应该将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一步区分,突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特点,更好地发挥导师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一、区分专业硕士导师和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实行分类指导
根据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要求,本文认为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导师的选择机制上,应该进行区分,即二者由不同的导师分开指导。由于来自不同学校不同本科专业的研究生,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学生,其本身水平也不一样,尤其是现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硕士在学术水平上的区别更加明显,所以分类培养模式在研究生教育中势在必行。从学生角度来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更希望获得实践能力,或者是理论知识应用的培养,从导师角度来看,有些导师理论水平有限,但实践应用能力较强,他们更希望给予学生在实践应用上的指导,而非理论研究。因此,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硕士分类培养,导师各取所长,区分专业硕士导师和学术型研究生导师,按需培养,取长补短。
专业硕士导师可以从现有导师中分离出来,例如,学校里有些导师理论水平较高,但校外学术交流较多,行政工作繁忙,这些导师对学生的培养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应该让这些导师专门负责学术型研究生的指导,不承担专业硕士的指导任务。而有些导师学术水平一般,但工作经验丰富,校外有实业或担任某些企业顾问等,这些导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实践工作方面或者人生规划方面的指导和建议,适合担任专业硕士的指导教师。专业硕士导师还可以从优秀的青年讲师中挑选,例如自身学术水平较高,教学达到一定年限,所指导的本科学生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青年讲师。
二、淡化导师职称和资历限制,加重年轻导师的比重
中国现有导师制度对职称和资历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才具有带硕士研究生的资格,而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一般都在40岁以上,因此目前学校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呈现出年龄较大的特点。年龄较大的教授在理论方面有成就,但创新能力不够,接受前沿性的东西或者对新知识反应不及年轻老师敏感,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要求并不严格,更多的是强调实践性,因此需要年轻化的导师队伍培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中国研究生扩招迅速,导师数量相对不足。根据研究生培养规划,到2015年,中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将达到硕士研究生总数的50%,那时导师数量不足将表现得更加明显。而导师数量不足影响到导师对学生的精力投入,进而影响到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因此,中国应该允许和提倡优秀的副教授带博士研究生,相应的,优秀的讲师也应该被允许指导硕士研究生。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导师数量不足的问题,还可以为导师队伍注入年轻活力,提升导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学校应该淡化校内指导教师对职称和资历的限制,加重年轻化导师的比重。对于理论水平尚未达到副教授所应具有的理论水平,而又在同级别的老师中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的优秀讲师,他们有能力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方面,这对教师本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给优秀讲师更好的研究环境,为其跨入副教授行列提供平台。另一方面,讲师的加入会使研究生导师趋于年轻化,为研究生导师团队注入新生力量。可以从年轻的讲师中挑选出部分优秀讲师作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例如,已经发表了权威期刊论文或者指导本科毕业生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讲师;从国外留学归来,或者参加过国外的学术交流活动的讲师;与企业联系密切,有充分校外资源,工作经验丰富的讲师等。
三、制定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的遴选标准,落实双导师制度
由于目前中国研究生培养在课程设置和导师选择上没有将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硕士进行严格区分,学校还是相对重视专业硕士在理论水平上的培养,使得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为了满足专业硕士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学要求,学校应该采取双导师制度,并切实地推行。学生自主选择校外导师会导致校外导师水平不一,而且不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测评和监管,另外,学校一般有很好的校外导师资源,因此,学校应该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主动帮助学生选择和落实校外导师,并且这种双导师制度应该得到有效的监督。
中国专业硕士人数相对较少,研究能力较高,与企业合作的可行性较大,因此,校外导师指导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实践活动应该得到充分落实,并成为高校的一种制度。中国每年都有很多优秀毕业生,不乏具有高等学府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或者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最终在国内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工作。这些优秀资源都可以被高校充分利用,聘为校外导师,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突出专业硕士在某一领域的专门培养。
学校应该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制定相应的标准聘请校外实践导师。首先,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选择上,应该选取一些在某一领域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单位和企业,如政府部门,医院和大型企业等。其次,应具有硕生以上学历,这类导师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上。第三,达到一定级别以上职务(如科级干部或者中层经理及以上),工作经验丰富,尤其是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或者实践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上等。
四、按照学科组建指导教师小组,发挥导师团队作用
应该按照学科和专业组建研究生导师团队,团队里的导师可以来自本学科,也可以来自其他相关学科,可以来自本校,也可以来自外校,这种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的导师团队将带来学术思想碰撞和知识互补。加强导师之间的联系,可以根据学科或专业组建教师指导小组。一般以五位导师为一组,小组内成员所研究的学科专业基本相同,可包括专业硕士导师和学术硕士导师。组内安排导师定期组织学术报告,每周召开学术讨论会议,包括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学位论文课题、中期检查和预答辩及答辩等,所指导的研究生都必须参加。导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讨论,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可以由学生组织学术论坛,分组讨论。一般而言,大型的学术会议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导师讨论小组或者学术会议建立三十人左右的规模比较合适,一般也就是五个左右的导师和他们所带的二十多名研究生组成讨论小组。
参考文献
[1] 李静波,柴育玲.研究深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
[2] 王莹,朱方长.中国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2).
[3] 谭建军,李春华,吴水才,王存新.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中导师的使命与责任[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
[4] 石敏,陈翌庆,许育东,王雷,苏海林.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12).
一、答辩资格审查
毕业生在本科生毕业论文按计划完成,经教导老师指导、评阅,并确定其是否具备答辩资格。指导老师在其答辩申请表上签字同意后,方可参加答辩。
指导老师签字同意学生答辩后,须将其答辩申请表交教研室主任,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并予以分组。
二、成立答辩小组
各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组建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由3-5名答辩评委组成,答辩评委原则上应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担任。答辩小组数量可视情而定。实行指导老师回避制度。
答辩小组设组长一人,答辩秘书一人。
二、毕业论文答辩的组织实施
由答辩小组主持答辩并以公开方式进行。答辩前,参加答辩的每位学生须向答辩小组发放答辩提纲。
答辩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详细审阅每位学生毕业论文报告,了解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并准备答辩时应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答辩作好准备。
(一)答辩程序。
1.答辩时,学生先自述论文,简要汇报论文的主要观点、材料和结论,时间为5-10分钟。然后认真听取评委提出的问题(评委可就论文的基本内容提3—5个问题)并做好记录,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以后,依次认真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不得回避。确实回答不了的问题应予以声明,直至评委认为答辩可以结束为止。
2.第一位答辩学生自述论文和接受评委提问结束后,到准备席准备;下一位答辩学生到答辩席自述论文和接受提问;依次类推。
3.答辩设有专门工作人员进行记录以及评分统计工作。
(二)答辩要求。
1.参加答辩者必须按照要求进行答辩。
2.参加答辩者必须讲究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回答问题有理有据,不得强词夺理。否则,答辩主持人可视情节轻重,向答辩者提出警告、降分、中止答辩直至取消答辩资格。
3.参加答辩及旁听者必须严格遵守会场纪律。答辩会场必须保持安静。旁听者不得向正在答辩的同学提示。
四、论文成绩评定
答辩小组就毕业论文答辩情况,写出评语,给出答辩成绩。成绩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评出。
答辩小组按学校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在参考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结果的基础上,评定每个学生的总成绩。
五、答辩材料
1.每位学生的材料包括开题报告、指导记录表、评阅人评分表、指导教师评分表、答辩申请表、答辩情况表、综合成绩评分表、优秀论文专家推荐表等。
2.答辩秘书在答辩小组组长的指导下认真填写相关表格,并督促学生及指导老师、评阅人及时送交或补充相关材料。
关键词: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00-02
0引言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本科学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对提高人才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榆林学院自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至今已经有了五届本科毕业生,虽然各专业的实验(实践)条件、指导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等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然与学生规模的增长难相适应,致使毕业论文的质量出现较多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 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剽窃或抄袭是指科研成果的基本内容不是来源于自己的研究,而是直接、公开地使用别人的观察结果、实验记录与实验数据、原始性思想与语言等而不予承认的行为,它是科研领域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不端行为。”[1]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上各类信息资料也越来越丰富,而且查找和使用也变得极为容易。无论是老师课堂布置的作业,还是毕业论文题目,很大部分学生会在第一时间到网上寻找参考资料,然后直接复制粘贴,不进行分析,提炼,不思考,这极大地助长了抄袭之风。复制加粘贴已成为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必用方法,抄袭似乎已成为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公开的秘密。有的学生提交的作业或论文,自己都不知所云,大量地粘贴拼凑,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自相矛盾。
1.2 捏造实验数据实验环节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工科类专业,只有严格按照既定的实验方案操作,并认真做好实验过程记录和问题分析,才能够得到可靠可信的实验数据。然而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实验技能,如记录试验现象、社会调研、野外考查,以及处理和收集有效数值,统计分析,单位换算,主动分析失败原因等,也不愿意尝试和探索,缺乏科学钻研精神。在分析和提炼数据时,网上任意摘录相关数据,或者从书上借用案例数据,最后做简单整合。令人更为震惊的是,在提到这种现象的时候,当事人没有丝毫的羞愧感,反而是洋洋自得。[2]
1.3 分析抽象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较差由于学生的论文大多是由不同文章拼凑而成,且在完成过程中没有对观点进行提炼,或者学生本身对论题的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或是没有真正理解所摘抄资料的观点,经常出现整篇论文平铺直叙,仅仅局限与罗列大量的论证材料,洋洋洒洒几万字,确没有抽象和分析,没有提炼,没有明确的论点,阅读完整篇文章,还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这完全不符合论文的要求。
2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各方面压力巨大当代大学生所承受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越来越重,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业负担过重。要学习和完成的各类课程越来越多,而专业课程所占的学时和学分确有所下降,同时各类考试应接不暇,除了各种专业和非专业的考试外,还有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以及各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二是毕业后,合适的工作难找。我国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增大,导致大学生的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毕业之后,很多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四的毕业生们只能将找工作作为最主要的事情,他们从每年的十月份开始就忙于各类招聘、面试、实习等;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现在的本科生中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人数逐年上涨;而我国目前的高校政策又往往是招生和就业率直接挂钩,学校迫于压力也从各个方面给学生就业、考研开绿灯。这样学生将大四一年过多的精力用于考研、考证、找工作,而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完成毕业论文只能是应付。
2.2 社会诚信的缺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认知领域中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意识逐步抬头,诚信意识也因此淡薄。少数为人师表的教师,也存在着一定的学术腐败现象,甚至一些大家、名师都在抄袭,一些名校集体造假,这些事件都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成员之一,尤其作为还未成熟的年轻一代,一旦受到社会上诚信危机事件的冲击,就很容易形成急功近利的心态。他们也逐渐奉行实用主义原则,很少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毕业论文本是用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可是,相应地,我们又时常听到抄袭作业、伪造实验报告、剽窃论文等名词,毕业论文的抄袭、数据造假,甚至是花钱请,这在一些学生眼中成了无所谓、可理解,甚至是可炫耀的资本。[3]
2.3 指导教师疏于指导近年来由于高校普遍扩招,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中的一些热门专业,由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造成师生比严重失衡,反映在在毕业论文指导中,就造成每个教师每年需要承担指导的论文篇数过多。或者是教师队伍的数量虽然充足,但大多是在集中几年中新进的硕士,或者博士,这些教师几乎都是刚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尚不具备讲师资格,但是又没有足够的讲师、教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所以有些学生的论文就只能由只有助教职称的教师承担指导任务。这些都无疑会使得论文指导的质量大打折扣。
2.4 高校扩招导致生均教学资源数量减少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扩招以来,招生人数连年增长,从1999年160万的招生量,到2011年675万的招生量,短短几年时间,高校在校生人数大大增长,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2000多万,成为高等教育大国。高校扩招未必就一定造成培养质量的下滑,但实际情况是本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就较为薄弱,连续扩招后,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问题更加恶化。截至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只有3.48%,远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到2012才能达到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4%。种种现实导致高校内生均可用教学资源,特别是实践教学资源的数量极为有限。
2.5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太注重形式而偏于内容基于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现实,一些高校在毕业论文管理上往往采取一些过于苛刻的制度,比如一些高校开始简单套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来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这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高校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广大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并不具备实际上的可操作性。在管理上形式主义严重,导致着力点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对过程的要求繁琐而不切实际,过于注重格式要求而忽略了论文的实质内容。一些高校制订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从字体、字号、体例编排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并且作为论文评价的重要指标。学生和指导教师在一些形式性的环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选题的分析和研究。在管理过程中对一些规定的理解过于僵化,比如为了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实现一人一题,不允许多个学生合力完成一个论文,这也是值得商榷的,对于高度强调协作能力的现代社会,多人合作、团队化完成某项工作更应该是值得鼓励的做法。
3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3.1 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治学的基础。[4]毕业论文是大学毕业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必须恪守学术诚信。毕业论文的抄袭行为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科研能力,而且会使学生缺乏严谨的科学治学态度,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因此必须在毕业生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净化学术空气,使教师、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学术抄袭等同于偷窃,是一种不道德、可耻的行为,应坚决杜绝。应积极开展思想动员工作,从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在论文的最后阶段应进行严格审查,通过开题报告、论文独创性声明、反抄袭论文检索、论文检索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手段,排查有可能抄袭的论文。同时严格把好答辩关,使答辩真正成为检验论文水平的一个放大镜,而不能流于形式。
3.2 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感指导教师对于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论文质量,所以必须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感。首先要明确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资格条件,一般要求讲师以上、教学经验丰富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才能担任指导教师,同时还必须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可联合校内外的人力资源,与具备指导条件的科研所、公司联系,选择素质高、责任感强的人员负责指导工作。其次把握好选题关。指导教师应与学生充分交流,了解学生的特点、能力、兴趣,合理设置选题。再次指导教师严格管理、监督毕业论文各环节,对于在论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都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最后指导教师应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补充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在处理、解决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3.3 建立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当前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也出现了一些新内容,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特点,建立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避免传统一刀切式的单向思维模式,才能真正符合大学培养人才的实际取向,符合多元化社会要求,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多元化形式的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是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调研报告、艺术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竞赛取得的成果、方案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取得的成果、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和带有学术性的实践、实习报告等等。
3.4 加强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任何活动领域要保持较高水平的成就,评价就不可或缺,要提高并保持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完善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环节较多,从选题、调研、资料收集、分析研究、实验、论文评阅、答辩等等包含诸多的环节,而且不同的专业在每一个环节的评价侧重又各不相同,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候要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选题、不同能力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在论文成绩的评定上,要执行严格的评分标准,对论文质量的评定具体化制度化,避免出现人情分、特殊分或随意打分的现象。
3.5 严格奖惩机制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产生的原因固然复杂,但是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及有些指导教师工作态度的消极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例如将毕业论文的成绩作为评选优秀本科毕业生的重要条件,或者学校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论文成绩优秀的学生,这势必会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与学生就业、考研前景相挂钩,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完成此项工作。对于指导教师,可将指导毕业论文的能力和质量作为教师的年终评价指标之一,并在教学课时量、津贴补助、评优晋级、项目申请上予以倾斜,从而提高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积极性。[5]
4结束语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结束四年高等教育,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次总的演练,是对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目前由于各种不利的因素导致一些地方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这就要求高校采用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结合自身分析导致毕业论文发生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洗礼,为学生今后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科研活动道德规范读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刘荣佩,史庆南,等.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监控与质量评估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3(4):57-61.
[3]龙庆华.高校诚信道德建设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一、缺乏自信
不少学生本来准备得不错,但就是对自己缺乏必胜的信心,害怕答不好。结果一开始介绍论文时就怯场,头也不敢抬,讲话声音小得可怜,只求尽快结束自己的讲话。回答教师提问,更是吓得“汗不敢出”,本来是常识性的问题,由于过度紧张,竟回答不上来,或者说得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让人无法理解。
想想看,连你自己对你所写的论文都缺乏信心,没有勇气把它清楚地介绍给大家,怎么能指望答辩教师给它高分数呢?记住,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缺乏自信则意味着失败。
二、介绍冗长
介绍自己的论文,应该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有些学生生怕别人不能理解论文,恨不得把全篇论文所有内容都讲出来,结果,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冗长乏味。须知,答辩教师对你的论文已心中有数,你只重点介绍论文的精华部分就可以了,很多话可以在答问的时候再讲。其实,即使教师事先没看过你的论文,听了你这主次不分的冗长乏味的介绍以后,也无法理解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精华之所在,还得通过多角度的提问才能加深认识。
记住,少而精的介绍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最受人欢迎的。
三、厚此薄彼
有的学生在回答各位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根据教师职称高低来安排自己答问的先后顺序,即先回答教授的提问,然后再回答讲师的提问,甚至对低职称教师的问题不作答复,表现出厚此薄彼的倾向,因而挫伤了一些教师的自尊心。而且,由于这种答问顺序没有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教授提出的问题是自己没有准备或无法做出满意答复的难题。结果,答辩一开始就使自己陷于窘境,给后边的答辩带来了阴影,甚至由于开失利,致使整个答辩全盘皆输。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安排自己的答问顺序,即先回答自己准备得最充分、最有把握的问题,然后回答经过思考以后可以答好的问题,最后回答“难题”,或者老实承认自己回答不了,愿做进一步思考。
四、不肯认错
任何文章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一些缺点或不足之处,这是很正常的。可是有的学生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生怕别人找出论文的缺点,从而影响论文的评估。当教师提出缺点的时候,他千方百计为自己辩角,不肯认错。有的本来是无关大局的小毛病,承认了就啥事没有,可由于他不愿做丝毫让步,致使答辩偏离正常轨道,在牛角尖里绕圈子。结果,在教师的步步追问下,他必然是一败涂地。
承认错误并不意味着失败。如果认识到错误的所在,马上纠正,并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作新的阐述,反而会反败为胜。所以,在答辩过程中,当教师指出缺点时,应虚心承认,有新的认识可做新的阐述:没新的认识,可表示日后进一步思考,这样效果会更好。
五、随口便答
有的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当教师插话提问时,自以为问题很简单,不假思索,随口便答。结果,常常说出一些欠考虑的话,甚至在答话中出现常识性错误,使自己陷于被动地位,追悔莫及。
须知,答辩教师都是本专业的同行,一般来说,所提出的问题都是经过一番思考后才提出来的,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对于教师所提的一切问题,都要慎重对待,认真思考,切不可草率作答。
(一)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以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01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时,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1人,指导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而到2013年,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4人,指导教师中教授有2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此外,还从学院地理系、教师教育系等聘请相关教师参与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职称、学历不断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选题逐渐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理论知识基础宽且实践性强,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范围相对较宽,增加了选题的难度,导致学生选题出现空泛的问题。如“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等。从2002年开始至今,从各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看,已逐步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多以中国、云南的某一县市、某一区域的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抑或某一酒店某一类型服务项目的开发,抑或某一旅行社产品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现状等进行探讨研究。
(三)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工作已实现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论文指导工作从第七学期学生教育实习回来后的11月初开始直至第八学期的5月中下旬,历时6个月的时间中,对学生毕业论文召开专门的动员大会,交代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中的整个流程、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并分旅行社管理、区域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三个方向要求学生报名,按照学生报名情况进行分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按计划进行各组开题,要求学生提交开题报告、论文研究综述,之后再进行论文撰写及一、二、三稿的修改工作,同时学生还要对指导教师论文每一稿的修改意见进行整理记录,提交论文指导记录表。论文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程序环环相扣,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后面的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这种论文指导工作重心的转变,也说明了论文指导工作正逐步迈向规范化。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统计数据表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06~2009年,高校毕业生分别为413万人、495万人、559万人、611万人,而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2010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30万人。扩招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使大部分学生奔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无法专心致志地完成或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仓促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从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师范类学生)等返校后仅6个月或8个月时间,在仅有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学生既要确定选题又要参与一系列的实证调研、收集文献、撰写等工作,时间非常紧迫,加之找工作、考研等,论文质量往往不尽人意。有的学生为节省时间,干脆省略了实地调研的环节,使论文空泛、缺乏论证数据。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或其他途径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学校对此虽三令五申并采取将学生毕业论文上网、学术不端检测等手段,但抄袭现象仍屡禁不止。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毕业论文的指导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除了论文指导费用外,没有其他经费的支持。学生为撰写论文的实地调研、实习等经费也十分有限。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大学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为2900余万人,居世界第一。旅游管理专业由于是面向全国招生,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间本身在学习水平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学习态度和对自身要求的不同,使得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二稿就可通过,有的却需要五、六稿甚至更多。此外,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偏差,排除时间的仓促外,有的学生虽已找到了工作,但考虑到毕业论文并未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依然不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论文撰写。
(五)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在高校论文指导教师学历、职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的同时,仍有部分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出现学生找不到教师或教师不能及时修改学生提交的论文;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论文缺乏新意、条理不清、论证不充分等论文质量问题。
(六)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在整个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虽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完成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的审核工作,但这些做法流于形式,除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外并未产生真正监督的作用。另外,在奖惩机制方面,除对为数较少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外,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论文却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严重挫伤了那些责任心强,认真指导论文教师的积极性。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的措施
(一)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调整至大四上学期,在大三时就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布置科研任务、阅读材料,大四下学期学生便可专心进行实证调研、收集资料数据,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论文的撰写,也能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也能减少大四下学期中论文撰写与就业、考研的冲突。
(二)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也有增无减,一个教师指导8~10个学生已是家常便饭。通过学校和学院共同承担的方式,可设置一个“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根据教师指导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可增加学生论文调研、实习中的经费。
(三)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除毕业论文动员大会教育学生重视毕业论文、了解毕业论文外,还应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论文指导”之类的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指导教师也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所指导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
(四)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学校以及学院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方面的教育,为教师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条件。对论文指导工作的监督必须实现具体化、量化管理,如修改次数、与学生见面次数等都必须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工程技术期刊发表快吗?
不同的杂志出版周期不一样,一般要两三个月(特别快的一个月左右甚至半个月,一部分可以办理特别加急发表),杂志有个出版周期的问题,而且有的杂志版面很紧张,所以,如果用,应尽早预订,不宜临时抱佛脚,以免被动。每年三月份到十月份,是各地陆续上报职称材料的高峰期,各个正规杂志稿子都大量积压,版面都比较紧张,有的杂志可以安排的论文又很有限,因此应当及早准备。早准备,早受益,拖拉很有可能误事。
需要的人群有哪些?
晋升中级职称(讲师,工程师)
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论文三篇,公开发表,省级刊物
晋升高级职称(高讲,副教授,高工)
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五篇,公开发表,三篇国家级刊物,两篇省级刊物如果名额有限,需要核心刊物发表几篇。
我有没有稿费给我?
学术论文的发表需要作者自己出审稿费和版面费。很多作者还是懂得发表学术论文收取版面费的事实,但也有极少数作者似乎还没有分清楚学术期刊不同于娱乐杂志。学术期刊的存在,旨在向大家传播相对枯燥的学术研究成果,因此出版发行量较少。如果不适量收取版免费,是无法维持生存和发展的。这部分作者,请多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和这些作者交流时经常会出现障碍!因为每天有很多作者咨询发表文章的情况,可能没有太多时间去耐心解释,再次向大家表示歉意。
刊物类别都有哪些?
经过大半年的精心准备,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大型教研室研讨No.2――录音艺术学科建设暨创研思想与教学管理研讨会于2006年12月1日在武汉音乐学院新校区排演中心隆重开幕。
学院党政领导杨锋、傅洪涛、刘永平、胡志平、詹正咏、肖尧成,以及学院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部及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与作曲系师生两百多人出席开幕式,联合主办单位之一教务处处长李幼平教授主持开幕式。
杨锋书记在讲话中肯定了我院录音艺术专业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该专业将来的发展与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刘永平副院长在讲话中回顾了音乐音响导演专业自1988年由我院在全国音乐院校中首先创立以来取得的优异成绩,肯定了我院当年首创音乐音响导演专业的高瞻远瞩与先见之明,以及刘健教授等一批优秀老师的辛勤努力。他还讲述了他去全国很多院校参观、调研的情况,全国很多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齐备,但是我院音乐音响导演专业仍然能保持一定领先优势实属不易,并对这个专业今后的发展寄于殷切的希望。胡志平副院长在肯定了音乐音响导演专业自诞生以来取得优异成绩后,同时也提出在面对激烈竞争形势下的三点建议:第一是要有危机感,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学科建设规划和具体措施;二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课程建设,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知识点、具体的教材内容的论证、探讨。第三点是对会议提出的一点建议:研讨会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一定的成果,这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反复的论证和修改,以及会后的分工安排和具体落实等。
这是继2005年6月成功举办作曲系大型教研室研讨No.1:“基本乐科学科建设与管理创新研讨会”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大型教研室研讨活动。作为作曲系努力加强学科建设的五大平台之一的大型教研室研讨系列,旨在通过一年一度对一个教研室进行重点建设,并经过一定的工作周期,全面提高作曲系各专业方向的教学、科研、创作与艺术实践水平。
相对于大型教研室研讨No.1侧重于论文宣讲与教学研讨,大型教研室研讨No.2既有上述内容,又根据专业特色,增加了刘健教授新作《天门》会、录音艺术专业本科学生作品音乐会、录音艺术教研室教师五部教材初稿研讨会、电子音乐创研思想与教学管理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二)
隆重而简短的开幕式之后,进入会议第一项议程:刘健新作《天门》。会由科研处胡向阳处长主持,刘健教授介绍了作品的创作与制作经过之后,作曲系作曲技术理论教研室主任刘涓涓讲师以《回归自然与精神的乐土――听刘健教授新作〈天门〉》为题,就该作品做了专题发言。认为:刘健教授的新作《天门》,仍然保持作曲家本人一贯的“新民族根源音乐”风格,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描绘出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土,也寓意对精神家园的期待与向往。专辑融合了管弦乐队与电子音响,东方与西方以及传统与现代等诸多领域的对置,体现出“后现代主义”观念中信仰的多元、打破界限以及融合一切的特征。结构类型处理多样又富有逻辑,音乐简洁而动人。新专辑既反映出作曲家在电子音乐技术观念上的更新,也反映出他的音乐创作思想更加成熟。长期致力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掘保存和对自然及人文双重“环境问题”的关注,折射出刘健作为一个作曲家对于音乐和社会文化事业具有的高度责任感。
(三)
研讨会第二项议程:论文宣讲部分,由作曲系录音艺术教研室主任冯坚讲师主持,钱仁平教授并代彭志敏教授、冯坚讲师、云讲师以及研究生曹冠婷同学先后宣讲论文。
彭志敏教授因作为教育部专家赴沈阳音乐学院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他的论文由钱仁平教授代为宣讲。《混合与预制――与电子音乐有关的一些问题并兼及刘健的电子音乐创作》一文以电子音乐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比照和出发点,回顾、分析、思考和讨论了与之相关的某些历史、现象、问题及其中的代表任务和经典作品,指出与“音响型”电子音乐相应的“混合型”电子音乐,既已成为电子音乐“作品”创作中的主流,也成为能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相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指出那种周到而严密的整体性“预制性”构思,是电子音乐创作完全相同甚至在某些方面要求更高的必要前提;最后指出尽快建立建设与传统音乐作品分析和作曲技术理论相配套的电子音乐作品分析和作曲技术理论体系,有效解决好电子音乐作品中的音乐性、适时性并保持真实表演声部中心地位等,是当前电子音乐创作、研究、教学和传播都共同面临的紧迫性问题。
作曲系主任钱仁平教授在代彭志敏教授宣讲论文后,选取了他为本次会议所写的前言《写在前面:电子音乐一二三》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宣讲,他认为:一次会议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在会议期间、特别是会议之后长期思考、辛勤工作、脚踏实地地逐步解决相关问题。其中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三点是特别要认真思考并努力落实的:其一,基本建设。其二,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学大纲、授课方式、考核形式等等方面,努力探索更加实际、更加高效的管理形式;二是教学内容的更新。三是深化录音艺术专业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交融。四是与相关专业的联动发展,与武汉音乐学院主体参与的“教育部文科院校计算机音乐课程建设项目”与“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相结合,在办好录音艺术专业的基础上,为我院的相关、旁及专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其三,学科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子音乐创作,多年以来,武汉音乐学院录音艺术专业师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绩。如何进一步优化机制?如何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如何创作出艺术性更加圆满、影响力更加广泛的“标志性”音乐作品?仍然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努力实施;二是与电子音乐相关的理论研究。这既是学科建设自身的需要,也是上述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内容更新的迫切要求。作曲系应该、也有条件整合资源,发挥理论研究的优势,在与电子音乐相关的理论研究领域,特别是上述电子音乐概论及其分支、深化等方面积极开展学术研究。
冯坚讲师的论文《加拿大电子音乐活动观察(一)――从“eContact!”1至8期的内容看加拿大1997年至1999年的电子音乐活动》。文章尝试以纯粹客观的眼光,对加拿大电子音乐有声网络期刊“eContact!”这一特定对象进行持续的观察,将获取的所有相关资讯进行归纳和整理,并通过提取重要信息,来把握加拿大的电子音乐发展主线,进而达到“加深对当今电子音乐发展趋势的认识和了解”这一目的。
云老师的论文《解析GRM TOOLS对声音的变形处理――兼论电子音乐中的两种发展手法》介绍了声音处理软件GRM TOOLS。电子音乐自其诞生之日起,始终以“新声音”作为其主要的追求之一,在这种新的音响观念要求下,能对声音在多个层面进行多种变形处理的工具,便成为了电子音乐作曲家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要依托。GRM TOOLS正是这样一种插件形式的声音处理软件。
曹冠婷同学的论文《寻找音乐中的绿山谷――从〈盘王之女〉到〈黑珍珠〉到〈天门〉》阐述了刘健音乐作品的风格和价值。在潮流甚至影响本源的今天,真正的民族音乐遗产正在遭受巨大冲击,如何消除对于民族文化误读的可操作性策略就是把少数民族的文化放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环境里去。刘健正是这样在做。
关于本次论文宣讲的详细内容,可以参看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编辑的《录音艺术学科建设暨创研思想与教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武汉音乐学院《黄钟》也将于2007年第二期专辟电子音乐栏目,有选择地集中发表本次研讨会的论文。
(四)
作曲系大型教研室研讨No.2――录音艺术学科建设暨创研思想与教学管理研讨会之作曲之声No.10:作曲系本科学生电子音乐作品音乐会,于12月1日下午两点半在排演中心民乐厅举行。
本场音乐会作曲系本科生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电子音乐作品。依次是:1,苏蔚琪的《逢旱・祈雨》――为电子音响与一个舞者而作;2,严皓的《殇折》――为吹管音色、弯音与八声道而作;3,陈星宇的《旋・舞》――为女高音与MIDI管弦乐队而作;4,刘钰的《寻》――为打击乐音色、人声音色与八声道而作;5,董子的《灵舞》――为长笛、大提琴与音源而作;6,方婷的《音色练习曲Ⅰ:手风琴与日本筝》――为手风琴、KOTO音色与八声道而作;7,李静和的《音色练习曲Ⅱ:笛变》――为长笛音色与八声道而作;8,郑藐藐的《音色练习曲Ⅲ:八音盒》――为八音盒音色、两件打击乐器与八声道而作;9,李云鹏的《衍》――为竹笛、电子音响、效果器与八声道而作;10,申涛的《赋格》――为两架钢琴声音采样与八声道而作;11,邓沛的《Moon》。
音乐会取得圆满成功。
(五)
作曲系本科学生电子音乐作品音乐会之后,举行了作曲系大型教研室研讨No.2――录音艺术学科建设暨创研思想与教学管理研讨会。
张Z副处长首先总结了录音艺术专业自2002至2006年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同时也指出,我们在获得了很多成绩的同时,压力也随之增加,需要大家投入更多的精力建设它,当然压力也是动力。而建设的关键是教学工作。
刘健教授对教学方面提出了两点意见:一、不论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的定义是什么,关键是我们应该往哪些方面发展?有以MIDI系统为主要手段的,较为通俗的方向,这个可能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同学;有基于纯粹声音文件的、专业的类型,比如法国的电子音乐,是一种“听觉”意义上的电子音乐,但可能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发展,因为其在中国的适应面很窄;还有一种以声音为主,但也含有交互式的处理,包括一些预制文件的方式,虽然其接受面较广泛,但是技术要求很高,可能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同学。他同时提出探讨:作为教学规划者,不应该规定学生应该学什么,而是建立一个动态的,可能非完备的体系。因为目前学习电子音乐的学生大致有两种:“音乐背景”和“工程背景”,他们适应的课程和发展方向是不尽相同的,不能以完全相同的模式培养。他还建议作曲系是否可以再开一门《手工制作电子音乐》课,例如,使用最简单的压力传感器开设一个手工作坊,将压力转变为电流,再将电流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送入计算机或调音台中进行处理,形成一种“更灵活、更生动”的课程。当然这涉及到更多的物理学知识,用非常简单的电子设备来“玩”音乐。刘健教授还呼吁教研室每一个老师,首先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本分工作内的事情。他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认真思考努力解决自己教的这门课教些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选择还是编写用什么样的教材?
钱仁平教授发言认为,我们的教学管理,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磨合,教学单位要给教师创作严谨而又宽松的环境,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思考并实践如何在一定的框架范围内发挥课程的动态发展。与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在新时期、新的历史阶段发生很多变化,但最深沉的东西仍然在发挥作用的状况相类似,虽然电子音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电子音乐创作所必须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功”仍然存在,而这,正是我们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的基本与基础内容。作曲系所强调的开展录音艺术专业的教材建设,主要也是指这一块。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师再开设一些“与时代结合”、“适应力强”的相关课程。
(1.湖北医药学院计算机教研室,湖北 十堰 442000;2.十堰市太和医院内分泌风湿病科,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生大学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最后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针对医学信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师资薄弱、设计时间难以保障、办学条件有限和过程监控不到位问题,论文提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量化教师指导设计的工作量;学生选题提前准备,提前分派指导教师;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
关键词 地方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设计
基金项目: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启动基金项目(2009QDJ19);湖北医药学院2013年教学研究立项项目(2013021)。
作者简介:刘向阳,男,湖北荆门人,硕士,湖北医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计算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web开发和计算机教育。
通讯作者:姜燕,女,硕士,湖北医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计算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的工作过程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初步形成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是学生毕业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1 当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教学资源紧张,专业课程的学时相对缩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学生在毕业设计上的精力投入不够,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办学时间不长的信管(医学)专业不具备传统专业雄厚师资力量和良好的研究条件;信管专业(医学)本身涉及知识面广(涵盖医学、管理、计算机等),知识更新快等等原因,造成毕业设计普遍质量不高,质量下滑严重,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现象,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管专业师资薄弱,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地方医学院校信管(医学)专业办学时间不长,师资相对于传统学科而言比较薄弱。地方医学院校信管专业教师不但承担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而且承担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教师精力难以保障。除此之外,毕业设计时间比较集中,教师同时指导多人精力不足;毕业设计工作量的核定比较单一固定,教师指导的积极性也不高。部分指导教师(含部分高职称、高学位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社会实践背景,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也不高。以上这些原因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学生就业考研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
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而此时考研复试和就业招聘也恰逢其会。毕业设计工作常常只能为找工作考研复试让步,无法保证精力投入,勉强凑合应付。另一方面部分已经就业的学生,认为工作单位已定,毕业设计成绩的优良与否,对毕业分配无影响,从而消极怠工敷衍了事。
(3)办学条件不够充分。
医学信管专业办学条件在医学院校其他专业中处于弱势地位,教学资金和配套设施的投入相对滞后。图书馆藏书中计算机专业书籍严重匮乏和落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无书可参阅。期刊网资料仅购买医学和教育门类,计算机和管理类的论文期刊无法下载查阅,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大多从百度文库等获取;信管专业讲座资金投入匮乏,专业认知度不足,学术氛围不浓。学生毕业设计基本上闭门造车,这也是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客观原因之一。
(4)过程管理和监控工作不到位.
学校虽然建立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本管理流程,但在院系执行过程中不严格、不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其具体表现为:
①开题检查滞后,选题随意更改。学生对开题工作不重视,常常在论文撰写完毕后再完成开题报告。而开题报告中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案的撰写过程,恰恰是学生对选题能否把握的认识过程。开题工作准备不足,后期选题的变更,不仅缩短了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而且影响了教师的指导,最终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②毕业设计全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实习学生远在异地鞭长莫及,考研学生闭门苦读无暇顾及。指导教师凭自己主观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没有具体要求更无检查,最终造成学生放任自流,毕业设计进度缓慢从而抄袭应付。
③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检查流于形式。
尽管学校制定了毕业论文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但在过程管理中,在具体指标体系上还很模糊。在制度执行上,只能凭主观意志进行评定各个环节执行情况。院系针对毕业设计要求很严格,但实际执行时,由于部门人员少,日常工作任务重,再加上专业背景不同,对指导教师上报的一些检查,仅仅是资料收集工作,而对检查所写的内容并不关注。院系也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缺乏有效督促教师认真指导、师生定期沟通、论文审阅机制,致使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流于形式,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针对信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存在的问题,论文结合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和组织的实践,就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1)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量化教师指导设计的工作量
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形成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学院不仅要注重引进人才, 吸引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或外聘校外企业项目工程师,改善师资队伍,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还要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或项目实践,增加实际项目经验,提出高质量的选题,更要合理的量化教师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量(如优秀毕业生工作量提高系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2)学生选题提前准备,提前分派指导教师。
信管考研学生基本上在大四上学期进行考研复习,而社会求职学生主要在大四下学期忙于招聘会。针对此种情况,大三上学期末(1月份),学院统计学生考研意向,针对两种学生进行统计进而区别对待。对于考研需求的学生,本学期前完成导师选择,其选题难度适当降低,适当缩短其毕业实习的时间。而对于社会求职考生,毕业实习环节不能减少。考研学生的毕业设计流程具体安排如下表:
(3)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
毕业设计从选题、开题、指导、中期检查、答辩到成绩评定的全过程,每个阶段和环节的管理和监控都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①选题管理和监控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首要环节,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工作。首先,教师在确定选题时应该紧密结合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涵盖信管专业的主干课程,力求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选题同时要注意与科研、教学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教师提出选题后,教研室应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审核,排除难度大、陈旧和无实际意义的课题。选题向学生开放后,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课题类型选择学生
②开题监控和管理
开题是学生根据选题在查阅相关文献后,设计技术路线,拟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准备毕业设计研究的阶段。通常学生对于开题报告的管理和监控基本重视不足,常常在毕业生写论文后,事后“造”开题报告。实际研究发现,开题报告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而且学生还能够认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以及是否有能力完成毕业课题,进而修订或者更换课题。开题报告提交后,学院应组织专业教师对开题报告的内容进行统一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生,重新完善开题报告。良好的开题,不仅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良好开局,而且大大减轻了后期指导教师的指导难度。
③中期管理和监控
毕业设计过程中,部分同学由于找工作或者实习并不在学校。指导教师很难对其毕业设计的进度实施监控,从而放任自流,这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最重要的原因。针对此种情况,学院应规定学生每1周或2周利用网络向指导教师汇报学习心得或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教师对此进行答疑指导。学院指定专人收集毕业生的每次答疑记录,并将其纳入毕业生答辩资格和成绩的考核中。为把握设计进度,鞭策后进,学院应设计中期答辩环节。对投入精力不足进度落后的学生黄牌警告以及答辩资格环节重点考察,对毕业设计进度理想的学生进行表扬。中期答辩的成绩应公布在班级QQ群中对落后学生进行警示和鞭策,积极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扎实开展。
④答辩资格的管理和监控
毕业设计的答辩资格审查主要是审查学生完成课题,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否有记录、中期答辩是否合格、毕业论文是否规范、内容是否涉及抄袭。学院委托教研室对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进行重点考核,考核不通过的,延期答辩。指导教师对论文初审后,学院组织学生对论文进行抄袭检测。检测比对重复率达到30%的学生将给予延期答辩处理。严格的答辩资格的监控,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开展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也有利于引起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
⑤成绩评定的管理和监控。
客观评价和严格答辩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此环节工作的优劣不仅仅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成绩,还会直接影响到下届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毕业设计最终成绩不仅仅包括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委员会的评分,还应包括中期管理中的辅导考勤情况、以及中期答辩的成绩。合理科学的设置好成绩比例,才能公正客观的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促进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
3 结论
毕业设计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重要的综合教学环节。尽管信管毕业设计质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但学院教师能够在实践中加强对各自环节上的认识,精心管理,全面监控,就一定能将毕业设计这一长期的工作完善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叶云飞.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常虹.提高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04:61-62.
[3]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89-90.
[4]黄灿.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
[5]卢景.医学类独立学院信管专业学生的专业需求个案研究[D].云南大学,2012.
开题报告修改终稿 设计(报告)题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
设计(报告)题目来源
自选
设计(报告)题目类型
病例
开题时间
2017年2月14号
一、 设计(报告)研究意义
本人在呼吸内科所接触到的患者,该患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症状比稳定期相对较严重。
由于患者呼吸困难可出现缺氧症状,呼吸困难,呼吸肌功能疲劳及其存在的并发症。
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该疾病的症状,能够更加准确的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更好的护理措施。加强护患交流通畅,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能够更快的缓解症状已达到康复的目的
二、设计(报告)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
(一)主要内容: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缩唇和腹式呼吸锻炼呼吸肌功能,遵医嘱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勤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二)预期目标:1.患者经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困难程度稍有缓解。
2.能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呼吸道通畅。
3.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4.病人未发生压疮
三、设计(报告)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一) 研究重点:解决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呼吸肌疲劳导致的患者咳嗽咳痰乏力,观察肺性脑病以及患者缺氧的症状,做好各个管道的护理,预防感染。
(二)研究难点:患者自身的心理状况和对其疾病的了解会影响治疗和护理的效果。体液增多和长期卧床导致压疮的发生。长时间带呼吸机导致鼻部皮肤破损
四、设计(报告)研究步骤(进度安排)
起止时间
阶段内容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选题、确认病例与设计
20XX年12月-2017年1月
查阅、搜集资料 完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2017年2月-2017年3月
完成开题报告修改,及初稿完成
2017年4月-2017年5月
多次修改初稿后打印装订
五、指导教师意见(是否同意开题)
签 名: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完成版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民营企业国外投资风险及其防范
对策研究
所 在 班 级 091国贸6
姓 名 万定云
学 号 2009220273
指导教师及职称周经(讲师)
填 表 日 期 2012年11月15日
二一二年十一月
一、简表
词的译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二、选题依据(本项内容可以加页)
1
2
三、研究方案(本页若不够填写,可加页)
3
4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评语
开题报告评语:
该生在前期通过查阅文献,对研究内容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对课题《形态学可重构图像处理器的研究与设计》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已经掌握。工作安排合理,态度认真,目前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开题报告符合规范格式,准予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