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22:2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通用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用技术是新课程改革中在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重点也是难点。作为一门新课程,它不同于其它传统课程,其教学应立足实践,提高学生课堂实践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目前硬件设施匮乏情况下,组织好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呢?本人经过多次新课程的培训和五年多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针对落实教学活动这一难题,谈谈个人的理解和做法。
一 、认真领会课程标准,全面推行教材中的教学栏目
通用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
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②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③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⑤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理解整个技术设计规律,必须从教材涉及到的一般知识入手,全面推行教材中的教学栏目。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先进网络教学条件,创设好教学情境导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探索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例如: 1、《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讲完,我就布置学生以身边的技术发展为主题、让学生多方收集资料,以手抄报、小论文、辩论赛等多种表现形式对技术知识进行梳理和充实。在学生上交作品中,技术知识内容充实,画面形象生动。学生不仅学会收集资料和组织材料,还发挥个人在版面设计、绘画、制作等多方面的才能,培养学生更加关注自然、人文、社会。并从中精选一部分,在校园内开展学习通用技术手抄报展览活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通用技术内容奠定了基础。2、如《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课本以陈晨同学设计制作木榔头为例介绍设计的一般过程,如果没有木榔头教具,老师讲解就显得比较枯燥,本人到一位朋友开的木器加工厂,亲自参与设计、加工,做了几个与教材相符的木榔头,拿在课堂上一亮相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找了几位同学做了技术试验。通过创设这一“很技术”的情境作为课的引入,使这节原本“很枯燥”的理论课上得丰富多彩,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讲设计一般过程,内容自然也轻松了许多。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设计一般过程内容的理解,课上还让学生自己设计承重桥梁,其中不少学生作品也不乏新意,在课上互相展示一下学生也挺有成就感。
二、通过设计理念的交流,培养学生语言交流的能力
“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这是形容一些人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一句俗话。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例如,可以让学生举行作品设计交流会、对某个技术产品的使用情况和制作思路进行介绍汇报。每年学校举办的艺术节,我们都把学生期末的优秀手工作品进行公开展评,让全校学生们都去参观,并让作品的制作者现场演示和介绍。教师也可针对与教科书中的某个知识论点开展分组辨辩论,锻炼和培养学生语言交流的能力。我们在《技术与设计2》的《系统与设计》一章的教学中,每个授课班中举行了辩论会,辨题为在一个系统中,各元素性能与整体性能之间的关系。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以3个人为一小组),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把整个辩论会过程拍摄为录像,以供学生们记念和保存。这样的课堂既生动,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三、点燃学生设计激情,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按照课程标准,技术是改造世界的。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不同的地方是,必须动手,不动手怎么改造世界?技术素养中有:技术知识、技术试验、技能操作、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特点要求。不是仅仅通过思考就能够得到的,所以要想使学生提高技术素养,必须有一个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课堂知识结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例如:1、老师首先在课堂上,呈现技术与设计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启迪学生设计思路,落实操作项目,创建技术环境。让学生在这个在过程中了解欣赏技术设计,点燃学生的设计激情。 2、利用生活中可以找到或买到的纸板、吸管等简单材料,开展以班级为单位、个人或集体参赛形式的校级创意设计比赛。设计作品既有各种造型便携式小板凳模型,也有时代感很强的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帆船,神舟六号飞船、埃菲尔铁塔及桥梁等模型,3、利用废旧饮料瓶,组织策划我校首届“水火箭”科技设计大赛。其中多件作品无论从造型创意、个性风格、色彩及工艺制作设计上,既体现火箭发展的前瞻性,也达到了设计风格鲜明、色彩搭配合理、工艺制作精美的要求,其中有五件作品发射距离超过50米,还有一件作品取得发射距离100.1米的好成绩。
四、学会设计表现,培养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对结构、空间、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在通用技术中,图样、模型和符号也是一种技术语言,是培养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很好载体。不管是把设计的产品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看懂,还是理解产品,了解产品功能,都需要会绘制和识读各种形式的图样,有的还要制作出它模型。草图通常可以很好地反映产品的外观,它能把设计思想变成一种可以用来与人交流的直观形式。图形在传达物体的尺寸、形状及功能方面比语言更有效,而模型能有效地将设计理念变成三维的现实。
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各种优秀设计产品的图片、实物、模型,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如在上《技术与设计2》中《结构与设计》一章中,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大自然中结构的精巧,我不辞辛苦找到了一个蜂巢实物给学生们看一看,摸一摸,学生们显然对这黄褐色的蜂巢奇特的六棱柱体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这十分精密的建筑工程赞叹不已,并主动对六面形的特殊构造进行了探究。我适时地引导他们了解六面形结构的功能以及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飞机夹层、移动通讯机站,隔音墙等等),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
五、 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加德纳认为,人际关系智能是“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与人的交往与合作中对他人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据此做出的反应。
当今世界的任何一项技术的发明与创新以及生产与运用都离不开合作,合作不仅是人类的生存方式,还是人类达成某种目的的重要手段。我在通用技术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动手实验(造纸实验)、分小组进行某个观点的辩论、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进行案例的讨论等等。营造了轻松自如的合作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使学生之间愿意沟通,愿意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这样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对合作学习的积极态度。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价值中写到: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课程目标中提到: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实现以上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着力在几个方面形成目标上的独特追求,因而,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要将理念渗透在实际的教学中,在教学设计上就要有全新的转变,在内容目标上要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统一。
尽管通用技术课上起来并不难,但要想上好就不容易了,因为它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知识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相关的教学资料少之又少,又没有相应的设备,制作材料,所以这都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用技术都是些常识性的东西,看似简单,但如何将这些零散、常见、简单的现象或知识用技术专业的语言进行系统化的构建,是难点。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枯燥无味起来,学生将慢慢失去兴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注意加强对专业各知识的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动手能力,尽可能地上好每一节课。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引导者和帮助者
在教学中要多提供给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从生活和实践中去体会设计和应用技术,获得真正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以自我研究发现、自我构思设计、自我实践创作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型人格特点;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定期展示,给他们一个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在小组内的合作和组间的相互交流、竞争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几年来,教学中都注重了在选题、设计、制作等过程中,树立个人成就感和自豪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并体验与分享成功。通过创意设计活动,对于逐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发现和培养创造型人才,形成和发展学校创造教育的良好氛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精心备课,案例要贴近生活
通用技术是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通用技术老师就应善于观察和发现,在生活中能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例如,在讲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一节中,观察日常生活案例分析:现在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样式和功能都有所不同,从最早的大哥大到现在的3G手机,来分析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点。
随着对这门学科不断深入的了解,感觉压力越来越大,自己的知识需要不断地增加,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地提高。通用技术是应用广泛的技术,它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很多,要求老师在备课时知道了解的东西就很多,对相关学科和边缘知识有所了解,争取给学生提供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实例,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加强认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直观展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 贵州 遵义 564100)
摘 要: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很接近生活的课程,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书中的观点,但要上好这门课不容易,它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技术术语比较多,老师要恰到好处地把这些术语讲清楚,就要想办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用例子来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说明,这样才有说服力,学生才知道学这门课有作用,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通用技术;融入;现实生活;事例;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94-01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很接近生活的课程,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书中的观点,但要上好这门课不容易,它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技术术语比较多,老师要恰到好处地把这些术语讲清楚,就不能照本宣科,要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用例子来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说明,这样才有说服力,学生才知道学这门课有作用。我在讲“知识产权保护”的时候,学生比较陌生,不知道学习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用。为了使学生明白,我举出了“屠呦呦的故事”。我在网上下载了屠呦呦获奖的照片及文字说明:屠呦呦2015年10月5日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她是中国唯一一位在本土工作获诺奖的科学家,这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骄傲,我们应该表示祝贺。他们研究的药物“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特殊的疗效,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这项由中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从中草药“菁蒿”中提取出来的“青蒿素”,本应独占知识产权、独享研究成果的技术,却因为缺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没有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申请,就把技术资料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公诸于众,这些“聪明”的外国人就拿着这些资料进行研究,提取出药物“菁蒿素”并申请专利,把“菁蒿素”销往世界各地,每年产生的经济价值大约15亿美元,而中国仅占收入的1%,这1%却是买原料“菁蒿”的收入,同学们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例子,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上了一课,老师希望在你们这一代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每一位同学的表情都很木然,有的叹气,有的表达不满。老师再回到“知识产权保护”这一节,学生自然印象深刻,对这一名词不再陌生了,也知道学习这个知识点的用处了,学生对“通用技术”这门课也渐渐的开始感兴趣了。
我在讲“技术的关健――设计”这一课时,概念性的名词解释比较多,如果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死板地灌输,学生就不会听你的课,本来在现在高中课程中“通用技术”不属于高考科目,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不大,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就作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这是现实的存在。但老师心中明白,这门课要上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用。因此,还得认真备好课,想办法吸引学生喜欢这门课。我在讲“技术设计”、“艺术设计”的这一节时,用贴近同学们身边的的事例来进行讲解,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材料、结构、程序、工艺等围绕技术的目的而展开。我就把电饭煲外部、内部结构的照片以PPT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并且提来一个电饭煲让学生亲自看一看它的结构,看看工程师是如何设计煮饭和保温自动化的。同学们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电饭煲上了,课堂气氛下子活跃进来。我就把电饭煲的设计和控制原理讲给同学们听,它是如何实现煮饭和保温的,由于和自己的生活贴近,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问同学们:家里的电饭煲有没有煮不熟饭或煮夹生饭的时候?很多同学说有,这就是电饭煲坏了,老师教同学们修电饭煲如何?这下更热闹了,同学们热情高涨,一双双兴奋渴求的眼睛盯着老师,有了前面图片和实物的认识,我就开始讲电饭煲内部各个控制件的名称、作用,然后我拿出万用表让学生认识,教学生如何用万用表来测量电源的通断,零件的好坏,电饭煲不通电怎样测量,煮夹生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怎样换零件等等。学生没有一个不专心的,觉得学习通用技术这门课不是那么无味,而是很有趣,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果能够实际操作,学生很有成就感。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动手、动脑和创新的能力,我觉得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但能够完成教学上的内容,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动手创新的能力,效果很好。
国外厂商发展CMP处理器,基本上经过了从“双核”到“多核”的步骤。实际上,对“多核”处理器的性能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评价标准。同构CMP在高线程级并行度应用领域,比如服务器,能够表现出很高的性能。对于线程级并行度较低的工作负载,其性能却不尽如人意。而异构CMP结构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它的“主核”采用设计较为复杂的高性能处理器核心,用于高效地处理线程级并行度较低的工作负载,而大量相对简单的“从核”则可以高效地处理高线程级并行度的工作负载。2005年,Sony、Toshiba、IBM共同推出的“Cell”处理器就采用了异构CMP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本来是三家公司为下一代游戏机和流媒体设备研制的“Cell”处理器,由于其软硬件支持多种灵活的编程模式,大大拓宽了其应用领域,目前IBM已经生产出了基于Cell的商用服务器,其应用领域还将继续向医药和军事领域扩展。
AMD的多核微处理器芯片
AMD Athlon64 X2和 双核Opteron
Athlon 64 X2(参见图 1)的两个处理器内核通过共同的系统请求接口,与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和1条HyperTransport通路,通过交叉开关相连。这样的结构在形成多路系统时,不存在对系统总线带宽和内存带宽的争抢瓶颈。使用128bitDDR内存控制器来支持双通道DDR内存,采用1GHz的HyperTransport总线与其他芯片或I/O连接。Athlon64 X2的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L1、 L2 Cache及执行单元。一级Cache为64KB,两路组相联的指令Cache和64KB,两路组相联的指令Cache。二级Cache为1MB容量,16路组相联结构。核心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System Request Queue(SRQ系统请求队列)和交叉开关实现。交叉开关(Crossbar)用来控制核心与外部的通信,SRQ则负责协调两个核心对I/O资源的争用。芯片采用939管脚的lidded micro PGA封装,管脚间距为1.27mm,31×31阵列,有机基板尺寸为40mm×40mm。
Opteron双核处理器的两个核心各自拥到完全独立的执行部件和L2缓存,但仅配备一个内存控制器,同时和两个核心一起协同工作,实现资源共享。Opteron双核处理器采用90nm工艺和SOI及“Dual Stress Liner”应变硅技术; 兼容Socket 940系统,一级Cache和二级Cache的结构和容量与Athlon X2一样; 拥有2.05亿个晶体管(目前的Opteron处理器拥有1.06亿个晶体管),架构将比目前的单核心处理器架构要复杂93%~94%; 首款双核心Opteron的工作频率为1.6GHz; 双核AMD64架构与目前的AMD64架构相比没有任何改变,仍将使用1GHz HyperTransport总线与芯片组连接及支持双通道DDR内存技术; 兼容目前支持单核Athlon 64和Opteron处理器的芯片组,所以升级最新BIOS就能使目前所有K8平台支持新的双内核处理器,从而大大降低应用和升级成本; 最大功耗将低于95W,能在目前为Athlon 64和Opteron处理器制定的散热系统下正常工作; 双核Opteron也引入了一些创新技术,包括支持10条新SSE3指令,拥有4路联合缓冲区而不是目前的2路,并引入了节能技术。芯片采用940管脚的lidded micro PGA封装,管脚间距为1.27mm,31×31阵列,陶瓷基板尺寸为40mm×40mm。
AMD认为,它的双核Opteron并不只是简单地将两个Opteron处理器核心集成在一个硅芯片(或称DIE)上,与单核Opteron相比,它增添了“系统请求接口”和“交叉开关”,它们的作用是对两个核心的任务进行仲裁,实现核与核之间的通信。它们与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和HyperTransport总线配合,可让每个核心都有独享的I/O带宽、避免资源争抢,实现更小的内存延迟,并提供更大的扩展空间,让双核能轻易扩展成为多核。
英特尔的多核微处理器芯片
多核微处理器Pentium D/Pentium E
双核奔腾至尊版和奔腾D采用共享前端总线的双核架构,各核心的L1 、L2 Cache均为独立,双核争用前端总线的仲裁功能放在芯片组的北桥芯片中。英特尔认为系统中的主要瓶颈还是内存、I/O总线和硬盘系统,因此在945和955系列芯片组中加强了对PCI-Express总线的支持,增加了对更高速DDR2内存的支持,对串行ATA的支持速度由1.5Gb/s升级为3Gb/s,进一步增加了对磁盘阵列RAID 5 和RAID 10的支持。奔腾至尊版还加入了超线程技术。
以迅驰技术为核心的Core Duo和Core 2 Duo
Core Duo是2006年刚刚的新一款多核微处理器芯片,开发代号为Yonah。该芯片使用采用迅驰技术的Pentium CPU作为其内核,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该芯片与其它英特尔已经的多核微处理器相比的最大区别是采用了Smart Cache技术,两个核共享一个2MB的2级Cache和系统接口总线。
Core Duo已知的亮点还有它采用的三项技术,分别是:
让它支持SSE/SSE2/SSE3指令集解码、优化其浮点计算能力的“Digital Media Boost”技术;
由SpeedStep技术演化而来、可让Yonah每个核心根据电池电量自动、独立地进行降频或休眠等节能操作的Dynamic Power Coordination技术;
通过在每个核心中集成温度传感器来侦测处理器是否过热或耗能过高、从而进行降频操作(可让单一核心独自降频)的Advanced Thermal Manager技术。
以Xeon为基础的多核微处理器
英特尔在2006年推出第一个双核心Xeon处理器,研发代号为“Dempsey”和“Paxville”。其中Dempsey针对双处理器系列,Paxville则针对多对称处理系统。双核心Xeon处理器和Smithfield之间的主要差别是双核心Xeon支持Hyper-Threading技术,能同时执行4线程的运算任务。为了支持Dempsey和Paxville,英特尔将在2006年初Blackford和Greencreek两款芯片组。这两款芯片组的最大特点是充分支持Buffered DIMM、FB-DIMM内存及新双独立总线,它采用点对点的拓扑架构,可以让每个物理内核直接与北桥芯片相连接。这项革新将能显著增加英特尔多处理器系统的性能,而此前英特尔多处理系统的所有处理器往往需要共享一条总线。。
Itanium 2 为基础的多核微处理器Montecito
2005年英特尔为Itanium家族带来研发代号为Montecito的双核心Itanium处理器。Montecito拥有两个Itanium 物理内核,由整合的arbiter仲裁装置管理、协调工作及拥有更大容量的L3缓存。像Smithfield处理器一样,Montecito的缓存也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物理核心之间。Montecito处理器拥有24MB L3缓存(每个物理核独立拥有12Mb)及2组 L2缓存记忆: 其中1MB为指令缓存(由两物理核心共享和512 KB数据缓存,其中各核心独立拥有256KB数据缓存)。因此,一个双核心Itanium 2处理器所拥有缓存容量将达到26.5MB,而核心将由17.2亿个晶体管组成
第一款Montecito处理器将采用90nm生产技术生产,核心尺寸将达到惊人的580平方毫米。Montecito处理器的初始频率将为1.7GHz。功耗将控制到100W范围内。由于Montecito中的两个核心之间支持分割运算处理,因此Montecito将支持与Hyper-Threading相类似的Coarse-Grained Multi-Threading技术。每个核心在操作系统中被视为两个逻辑处理器,所以每颗Montecito将被视同四个处理器,Montecito的性能将是目前Itanium 2 9M的1.5~2倍,但增加了2%的核心面积。而且Montecito处理器将也支持Pellston技术(此技术可以提高缓存运行的可靠性,可以随时验证cache-line内的数据,如果发生错误,处理器将有能力停用有问题的缓存线程)和Foxton技术(一种处理器控温技术,可以通过降低处理器的效能来降低温度)。
在2006年,双核心Montecito处理器的产品线将有所延伸。英特尔将针对双处理器系统对Montecito进行改良,推出电压更低的Millington处理器。然后Montecito和Millington将会改用65nm生产技术,并且统一改用“Montvale”研发代号。
英特尔多核微处理器的路线图
英特尔的下一款65nm芯片是Whitefield。它是具有8MB或16MB L2高速缓存及四个Merom内核的处理器。
英特尔准备运用45nm工艺在芯片中放置8个内核,8核心产品称做Yorkfield与Harpertown。在技术方面,Yorkfield和Harpertown内核非常类似,只不过Yorkfield是台式电脑专用,Harpertown则是针对企业级用户。
就目前的状况,英特尔可能使用四个Wolfdale芯片(每个芯片各有3MB L2高速缓存)以制造出8核心的超级处理器芯片。另外,英特尔也可能推出两个各有6MB L2缓存的4核心芯片。虽然这些都还在规划中,我们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这些设计。
IBM的多核微处理器
Power 5
双核心Power5芯片将L1 Cache 和L2 Cache集成在片内,L3 Cache放在片外。L1 Cache为私有,L2 Cache为共享。三个0.625MB的L2 Cache和两个核心之间用CIU(Core Interface Unit)连接,L2 Cache和L3 Cache之间直接互联。内存到芯片的带宽为16GB/s。POWER5还加入了SMT技术。Power 5与Power4的最大不同在于与三级Cache的连接方式。并且提升了2级Cache和3级Cache的容量,将访存带宽提高到16GB/s。
此外,Power5提供8组线程优先层数,以改进处理器执行资源的分配弹性。对于无法从SMT模式中得到效益的单线程应用程序,Power5亦提供ST模式,将全部运算资源集中在该线程,在AIX下,系统管理者可以使用smtctl命令动态启动/关闭SMT模式(Linux尚未支持)。由于SMT提高处理器执行单元的使用率,直接拉高处理器的耗电量,Power5加入了动态电源管理机制,有别于一般以降低频率,或是关闭部分功能单元的传统方式,Power5可以在不降低频率的前提下,动态关闭用不到的逻辑闸,以兼顾效能及省电。
IBM在去年公布的Power处理器路线图,透露了Power6将是采用“Ultra High Frequency”的设计,和前面众多双核心的Power处理器相比,显得独树一帜。在“频率无用论”的浪潮中,Power4率先采用双核心设计的IBM,却似乎回过头来大幅提升处理器的频率。这是否代表IBM在工艺技术上有着重大突破,或者是另类的策略考虑,相当值得观察。
Cell-异构CMP
Cell是以IBM,SONY和TOSHIBA等公司共同研发的。内部有一个64位PowerPC微处理器部件(PPE),8个协处理器部件(SPE),二级Cache。它共有9个CPU内核,一个Power架构RISC型64位CPU主核“PPE”和8个浮点处理用的32位8路SIMD型CPU从核“SPE”(Synergistic Processing Element)。 Power微处理器内核是Cell处理器的大脑,是运行设备的主操作系统,并为8个“协处理器”分配任务。Cell本身的结构是可编程的,可根据具体需求增加或减少协处理器的数量。
Cell的PPE可以同时执行2个线程的SMT架构(类似于英特尔的HT超线程技术),一级Cache配备16kB指令Cache和16kB数据Cache以及512kB的二级Cache。1个SPE的最大单精度浮点运算速度为32G Flops,8个SPE的峰值性能为256GFLOPS,9个核心同步时钟运行。Cell采用灵活的架构设计,使得它相对于传统处理器提供了一种突破性的解决方案。Cell处理器的另一个优势是同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
SPE上有一个浮点运算部件和一个整数运算部件,以及一个置换部件,转移部件和负责与本地256KB的存储器相连的Load/Store部件。SPE可同时执行2条指令超标量,并配备有浮点和整数部件公用的128位×128个的通用寄存器。SPE内部的数据总线是128位的,支持128位的SIMD运算。SPE通过DMA部件与内部总线相连接,与存储器,主核和其他SPE相连接。为了便于核间通信,整个Cell内部是统一编址的。
部件互联总线(EIU)将PPE、SPE、存储器控制器和IO控制器连接在一起。EIU由四组环组成,每一组环都是128位的。为了减少耦合噪声,将线分成四组,每组用电源和地进行屏蔽。Cell处理器具有丰富的工作模式: 函数offload 模式、设备扩展模式、计算加速模式、流模式、共享存储器多处理器模式、非对称线程运行模式,其峰值性能达256Gflops。
Sun和Fujitsu的多核微处理器UltraSPARC IV
UltraSPARC IV是一个双核微处理器,其内部集成了两个经过修改的UltraSparc III。采用0.13μm CMOS工艺,工作频率为1.2GHz。两个核通过系统接口部件(SIU)相连接,采用监听方式保证两个核内的Cache一致性。每个核有64KB的数据Cache是4路组相联,并且包含有一个2KB的预取Cache和2KB的写Cache。指令Cache的容量只有32KB,也是4路组相联的。所有一级Cache的运行速度只有处理器工作频率的一半。芯片工作在1.2GHz时,每个核的峰值性能为2.4Gflops。芯片支持监听一致性协议,支持多个芯片间的Cache一致性。
Sun在去年10月下旬微处理器论坛时正式披露了UltraSPARC Ⅳ的改良版―UltraSPARCⅣ+处理器。结构上仍维持原先双核心设计,不过UltraSPARCⅣ+将预取缓冲区从原先一条增加为八条,同时一级高速缓存增加为128KB,最重要的是首度内建2MB二级高速缓存,并且原先的L2 tag就变成L3 Tag,对外连接的二级高速缓存变成三级高速缓存,倍增为32MB。采用90纳米重新打造、加入L2 Cache之后的UltraSPARCⅣ+,主频大幅拉升到1.8GHz,功耗也降低为90W。UltraSPARCⅣ+的芯片多线程效能得以大幅攀升,同时对外的32MB三级缓存也能跟UltraSPARCⅣ+处理器内的二级缓存协同运作,以降低L2 Cache 延时和对外搜寻三级缓存的延迟时间。
Fujitsu已经推出90nm工艺所生产的SPARC64 V,频率介于1.8GHz至1.9GHz,拥有4MB L2高速缓存,晶体管约四亿,在频率超过2GHz时,耗电量依然不高于65W。近期公布的SPEC CPU 2000效能数据也相当的出色,1.89GHz的90nm SPAR64 V,整数及浮点分别有1345和1803。计划2006年推出SPARC64 VI。
UltraSPARC T1
2005年Sun公司了UltraSparc T1微处理器,主要定位于网络处理市场,结合了CMP与MT技术。它包含了8个处理器核心,每个处理器核心可以同时运行4个线程。芯片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性就是片上集成的TCP/IP Offload引擎。TOE可以大幅度减少CPU开销并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和降低网络延迟,在10G以太网时代这一特性非常重要。
每个核有4路组相联。容量为16KB的一级指令Cache,4路组相联,容量为8KB的一级数据Cache,以及一个分成4个体,12路组相联,容量为3MB的二级Cache。有4个,144位的DDR2存储器控制,工作频率为533MHz,峰值带宽约32GB/s。总线接口为128位的,工作频率为150~200MHz,峰值带宽为3.1GB/s。该芯片使用0.09μm CMOS工艺,9层铜金属布线,工作频率有1.0GHz和1.2GHz两种,峰值性能为9.2Gflops。平均功耗为72W,峰值功耗仅79W。
HP的多核微处理器
HP PA-RISC 8800微处理器
HP PA-RISC 8800 是2005年2月的,它使用0.13μm工艺,工作频率为900MHz~1GHz。芯片有两个核心,芯片的带宽为6.4GB/s。CPU核心几乎是PA-RISC 8700+的缩小版。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都达到1.5MB,都是4路组相联的,片上没有二级Cache,通过片上大容量的一级Cache来弥补其不足,片外二级Cache最大容量可达32MB。
PA-RISC 8800的每个核都是乱序执行的,有32个整数寄存器文件和浮点寄存器文件,整数部件有两个加/逻辑部件,两个移位/合并部件以及两个进行存储器访问管理的Load/Store部件。浮点部件也有两套乘加部件和两套除法/平方根部件,每个核实现的峰值性能为4Gflops。所以整个芯片的峰值性能为8Gflops。
根据HP的计划,HP的PA-RISC 8900还将继续,将于IA-64 Itanium为核心的Montecito同时存在,这与先前宣布的将终止8800后继的芯片的研发相矛盾。
《通用技术学科技术素养评估研究》的基本思路:确立一个评估理念,把握两个关键问题,遵循三个评估原则,建立四维内容结构,构建三维四要素评估体系,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确立一个评估理念
现在,国际社会对技术素养的一般认识是“技术素养是人对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实际上,技术素养的表征是一个人对技术方面问题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人在技术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品质与涵养。拥有一定的技术素养,有利于适应技术为主导的当代社会发展,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此,必须确立技术素养的评估理念。
技术素养的评估基本理念是:把在注重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作为其核心的功能。
如何更有效地构建和塑造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的培植和其他素养的培养一样,有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牢牢地把握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总体目标,突出通用技术课的特色,使通用技术课成为融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为一体的课程。
笔者在教学“结构的连接”时,涉及到各种连接方法的讲解,如铆接、榫接等,这些知识点单纯靠教师口授,学生感觉很抽象,而采取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操起工具亲身操作的方法,学生便有兴趣学,对各种连接方法理解便透彻,记忆便牢固。
二、把握两个关键问题
技术素养就是人在对待技术问题方面所具有的态度、习惯和一般理论、知识、工艺、思想等的一定水平。在评估技术素养时必须把握好两个关键问题:质与量的问题。技术素养内涵丰富、结构复杂、领域宽广,要把这些都做实了无疑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量”和“质”的问题,也即技术素养标准指的应该是最低要求,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并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能够达到的基本标准。另一方面,由于个体不同,技术素养存在很大差异,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差异,都必须综合考虑技术素养的四维结构,这就是“质”的问题,也即技术素养标准的制订必然是完备结构的基本标准。
笔者在教学便携式小凳的设计时,让学生在完成制作的过程中,根据“信息收集――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实验制作”的实验步骤写一份实验报告。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又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想法,实现了创新思想的再提升。同时,要求学生把所做的实验步骤写下来,即自身的思维步骤,从而逐渐形成了技术设计的思维方式。
三、遵循三个评估原则
根据技术素养的内容范畴,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水平,在评估通用技术学科技术素养时应该遵循以下评估原则:
1.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2. 体现学科的基础性和通用性。通用技术课程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且是应用广泛、具有时代特征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经常以项目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进行技术实践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交流表达能力。这个过程中就落实了核心素养中人际交往的目标。
3. 体现体系的开放性和可行性。技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湛江地区是台风多发区,每年都要经受台风的考验,广告牌被刮落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在《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时,让学生课前观察广告牌的样式、制作工艺和安装方法,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并要求设计一款抗风广告牌,要求完成作品设计方案(包括材料、结构、工艺、流程的设计和草图绘制),还完成对方案自我评价等环节。
四、构建三维四要素评估体系
技术素养是一种结构性的存在,涵盖了知、情、意、行各个方面,是一个多维的复杂体。它的内容结构是理解技术、选择技术、使用技术、管理技术,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构成了技术素养完整的结构(如图1所示)。
1. 技术素养评估维度。为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把技术素养分为三个维度。维度一: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素养的知识;维度二:一系列技术学习的过程,包括言语与操作技能、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设计、生产、解释与评估结果;维度三:知识及技能的应用,包括制造、能量、交流、计算机控制、建筑、生物工程等。从这三个维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通用技术学科技术素养评估体系,并进行整体、综合、全面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技术素养的结构。从要素来看,技术素养包括技术知识、技术行为能力、技术思想和方法、技术态度与情感。技术知识是技术素养的基础,技术行为能力是技术素养的核心,技术思想和方法是技术素养的灵魂,技术态度和情感为技术素养的导向。四者在各自的方向上,呈现出前后发展的连续性,技术素养便表现为四个方向上四种发展状况的整体交汇点(如图2所示)。
3. 技术素养评估体系(见表1)。
五、反思三个主要问题
1. 评价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问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缓慢变化的过程,本次实践在短期内,有些已初显成效,有些还不明显。只要教师有发展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坚持长期开展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提高,一定会有显著的效应。
2. 评价的科学性与公平性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处在不断地变化中,对技术素养的评估应该是动态的,如何建立切合实际,简单可行而又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待探索。
3. 如何真实评价通用技术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值得研究。通用技术课程情意目标的评价在实际实施中是对学生技术活动的精神层面的分析和评价,问题较多,操作也困难。评价的原则、评价的途径、评价的方法等还需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并在实践中继续总结和积累经验。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 试验室 功能 管理 技术素养
解读《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一个高速发展、高度繁荣的国家,不仅应有先进的科学,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全民要有较高的科技素养。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既是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技术素养的教育,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具体活动。要将通用技术课程落到实处,相应的试验室必须具有一定的功能,并且能够长期维持功能的正常发挥。
一、通用技术试验室的功能定位
通用技术是指除信息技术外较为宽泛的基础性和通用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对广大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的课程。它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综观通用技术课程,解读其目标,它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的一项项课程设计和创新制作的活动中,达到通用技术的课程目标。据此,为其服务的试验室既不同于常规理化实验室,主要为验证理论内容而准备;也不同于常规教学的教室,以黑板和课件授课为主,以演示实验辅助教学,最多吸纳少量学生参加演示实验;同时也不同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验室,专供学生的某项技术实习课程,专门训练某项技术技能。从“试验”和“实验”二字的区别看出,试验室更多强调探究,而实验室较多地强调验证,通用技术试验室应该更多地体现学生对技术的探究和参与,体验和经历,真正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高技术素养。
能满足课程目标实现的通用技术试验室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1.提供通用技术课堂常规教学条件
就目前我国的国情而言,通用技术试验室应该能提供56位学生,28组学生的分组试验器材和学习条件,这虽然和先进国家的仅有约20位学生的试验课,同时还有多位辅导教师的条件相比有差距,但已经能基本满足通用技术课程的需要。
通用技术课程技术素养培养是根本,针对目前安排课时少,教学容量大的特点,为了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目标落到实处,通常融实践于学习之中,在实践中又不断用设计与技术的思想引领。这样的课堂,既需要其他课程需要的多媒体设备、讲台、黑板和课桌椅,还需要这些设备和其他课程不同的布置方式,以适合课程特色的个人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它需要有大的交流展示台,台上需要配备交直流电源供交流展示使用,需要提供基本工具供操作演示;需要有大的配有基本工具的学生实验台,当然也就需要有比较大面积的教室和具有特色的实验台组合方式(如图1所示)。
当然,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些布局和运作方式,无论何种方式,只要有利于课堂效果提高即可。
2.提供学生常规设计和制作的条件
通用技术课程的试验既不是传统理化实验按教师的规定完成实验,也不是单纯的某项技术学习的实验,短短的时间要体现设计和制作的结果。它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试验室必须提供方便学生制作的不易损坏的工作台―木制台面加垫板;提供常用工具和工具的管理要求―便于使用和管理的工具盒;提供完成设计制作需要的一些电动工具和安全使用措施―后排的电动工具区;提供个性化电脑辅助设计的条件―有电脑配备的设计区;提供学生制作半成品和材料的存放地方―物品存储柜;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和区域―展示台、展示橱和设计交流墙。
例如在介绍技术与设计2科目的流程与设计内容时,学生需要有听课、讨论、书面练习的条件,还需要2人或多人合作使用钢锯、凿、锉等工具完成一根鲁班锁制作的加工流程体验,进而根据体验优化流程设计,完成一套3根鲁班锁的制作。学生的收获不仅有对流程与设计的真实理解和感受,还体验和经历了木料加工技术,体验和尝试了几种木工工具的使用,体验了加工工艺对作品的影响。
3.提供教师的科研和创新设计制作条件
通用技术课程要发展,必须有一批有创新能力,有制作技术,肯钻研的教师,需要给教师们提供制作的环境和条件,不仅学生的技术素养需要在技术活动中获得和提升,教师的技术素养的提升更有赖于设计和技术实践活动。试验室应该能满足教师的设计和制作需要―有功能比较强大的供设计和搜索资料的电脑和网络设备,配备比较全的机械和电子加工设备,配备有一定使用技术的管理人员管理和指导。如学校的简易机器人制作试验室,教师要能胜任教学,必须有数倍于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在试验室完成各种功能的机械结构设计、电子传感器使用设计和程序设计,完成能有效体现功能、完成指定任务的机器人的设计制作,并研究其相关因素。这里突显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甚至更多水的道理。
4.提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和制作条件
通用技术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因此,其试验室不仅应该满足学生课堂学习和制作的需要,还应该满足课余研究性学习和拓展学习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设计和制作的需要;试验室在满足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拓展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通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形成积极、果敢、合作、进取等品质,让试验室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最大的意义,当然这个过程还需要管理和指导的到位。
例如有学生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发现物理课程数字电路的学习缺乏有效的实践平台支撑,他就可以使用试验室条件,收集相关资料,用通用技术课程介绍的设计方法,应用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学到的知识,反复试验研究,制作出适合学生使用的“多功能数字电路试验/设计板”,解决了数字电路的学习问题(如图2所示)。
5.提供选修课的开设条件
目前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科目为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还有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技术等7门选修课程,要满足课程,至少要有一个常规的具有设计和制作条件的试验室和若干选修课试验室,即选修课程的试验室可以设计配备电子控制技术试验室,简易机器人制作试验室等。在简易机器人试验室,学生学习实践机电程序一体化的现代智能机器人技术,领略现代技术及应用的神奇,感受现代技术的气息,为在技术世界挥洒储备力量。
如果能实现上述5项功能,通用技术试验室将能在高中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完全实现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还将为教师和学生的科技活动,科学研究提供条件。
二、通用技术试验室的使用
1.学生学习制作区
学生学习制作区是试验室的主体,是学生学习和制作的主要区域,按示范学校标准配备56人教学条件和28套学生使用器材。
在该区域中,学生从事听课、学习、书面练习、个体学习、小组学习、体验学习等,尤其是动手设计与体验,根据设计制作需要,有基本满足听课和实践的配备。这里不仅试验台被提供,学生经常使用到的工具如老虎钳、斜口钳、尖嘴钳、活动扳手、固定扳手、钢尺、镊子、大小十字起、大小一字起、美工刀、剪刀、木锉、钢锉、什锦锉、钢锯、小锤子等得到供给,在学生使用工具完成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技术素养得到强化。
2.多媒体设备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的形象、直观、快捷、有效已在课堂得到认可,也包括通用技术课堂。现代技术的视频展示、图片欣赏、设计的仿真呈现,学生的操作和作品展现都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通常使用的多媒体设备在教师的讲台上,并与讲台、演示台融为一体,它的优点是设备集中,便于教师在讲台前操作。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经常会出现电脑显示器、实物展台及教师的身体遮挡学生视线的现象,尤其是通用技术试验室,教师和学生使用工具和操作受限制,多媒体设备也没有安全感。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无线鼠标、遥控器等电脑和屏幕控制设备,提供了移开这些视觉障碍的条件,将多媒体设备专门放在操作台上,离开讲台,放在教室前方角落,形成多媒体设备区。使用电脑时,可以用遥控鼠标控制;使用实物投影时,可以坐在操作台前操作,增加了操作的稳定性和效果的及时反馈,也方便教师在电脑上备课。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作为超员的设备补缺。
3.师生交流示范区
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操作及作品的展示,展示的区域在通常的讲台上,是教室的视觉中心。展示台上配有交直流电源,配有较大的台虎钳,两侧悬挂有常用工具及标签简介,工具的配备比学生工具箱中工具的配备型号和种类更充足一些,学生走进教室后往往能看到,他们立在讲台旁,专注地观察工具,大胆的学生还会摸一摸、试一试,这也正是技术素养教育要达到的一种效果。悬挂的工具同时还保证操作演示和展示的需求,使各种操作和制作都可以在展台上尽现风采。展台上可以同时容纳多人展示交流,也可以容纳十多人的同时围观学习。一些小型的不易观察的制作还可以在多媒体设备区的展台上展示,也可以用电脑上连接的摄像头观察,同时还可以记录保留视频资料。师生交流示范区和多媒体设备区的互相呼应,让教室具有了最大的展示和交流功能,通用技术课程需要这样的功能。
4.公共工具区
公共工具区设置在教室的后方或旁边,墙上是工具展示区,可以提供应有尽有的工具展示和介绍(名称和简介),让学生对工具有更多的认识,不再是孤陋寡闻。展示区工具的有序悬挂,不仅是点缀和学习,还可以提供公共使用,同时也方便管理。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现,认识工具、会使用工具也正是最重要的技术素养的体现。工具区的台面放置一些较大型的工具,可以演示,可以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电动工具区提供有多功能机床、电动砂带机、电钻和砂轮、带锯等,为设计的完美呈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要特别强调安全,可以在地面设计安全线标志,规定没有教师和指定的工作人员在场不能使用,甚至不能进入该区域。公共工具区给学生的是认识,有了直观的认识,配合台面工具的使用和生活中的使用将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5.学生设计区
通用技术课程强调设计的体验和设计能力的初步形成,电脑是设计过程中搜索资料和设计方案呈现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学生设计区提供电脑和设计台,提供设计方案交流的墙面。这样的设计区本身就有一种告知教育,体现设计在技术素养中的重要位置,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设计的介绍,学生设计作品的展示,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且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设计区的设置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6.学生作品展示区
在通用技术学习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设计制作实践,有了试验室的条件,大量的作品应运而生。其作品是很好的教育载体,将其在展橱中展出,既给了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又对其他学生是一种榜样和激励。展橱是展示区主要设备。除此以外,展示还可以在桌面、台面、学校橱窗中进行,用学生自己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技术素养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这种教育还可以扩展到更广的范围。
三、通用技术试验室的管理
有好的试验室固然重要,但若没有相应的管理,不仅不能发挥其作用,促进课程的发展,而且还可能对学生产生安全的威胁。试验室管理主要因素有管理人和管理制度两个方面,最重要的是管理人。
1.通用技术试验室的管理人
通用技术试验室是随新课程诞生的新的试验室,根据课程特点,与传统理化实验室最大的区别是使用频率高,试验室准备和管理量大。原因之一是课程采取“做中学、学中做”的形式,这种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即每一节课都穿插有学生实践活动,每一节课都使用试验室,每一节课都有试验准备;原因之二是科目繁多。通用技术目前的必修科目有2门,选修课程有7门;原因之三是通用技术是新课程,试验器材还不确定,也不成熟,都要在使用中摸索、开发。而且通用技术试验及器材的技术含量高,保养维护耗时高。
目前试验室管理人主要采取2种形式:一是专用实验员。和理化实验一样,任课教师提前一周提供试验器材清单,实验员按要求准备,保证课堂教学使用;实验员同时负责管理、维修和试验室环境维护(如打扫卫生等)。这里还存在实验员和任课教师的沟通和默契配合问题,就目前而言,能够胜任通用技术实验员的人员很难寻觅。试验室管理人的第二种形式是任课教师分工合作,各负其责。有专事器材管理的任课教师,对管理到位的,给予一定的课时工作量;全体任课教师分工合作,完成课堂学生试验准备,折算成任课课时20%~30%的工作量,大约4~5课时附加1课时,这样的分工合作将准备工作技术含量有效降低,准备过程同时也成为教师的再备课过程,有利于课堂教学研究,有效地避免了过分依赖实验员,不能深入研究,有效利用试验室的弊端,还增加了教师间的交流。相比之下,对于通用技术试验室的管理,后一种形式更有利于教学的促进。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以任课教师为责任人组织学生参加管理,养成学生课前清点,课后检查、整理的好习惯,这本身也是一种技术素养的培养。在组织学生管理中,要和评价结合,有对个体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和对班级的评价,即通常所说的管理育人。只有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结合,管理才会更有效。
2.实验室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的建立为试验室有效长久使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试验室管理制度有各试验室使用制度、安全制度、器材领用借用制度、器材添置登记制度、报损和赔偿制度、器材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有专职责任人,责任人有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相关任课教师等。制度要公示于学生和相关人员。在教研组活动中,明确责任,定期反馈并修改。有些时候看起来繁杂的管理,但如果疏忽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增加工作负担,教学可能还会受到影响,但若真正用心做了,形成习惯后,一顺百顺,试验室同时也得到最有效的功能发挥,即通常所说的管理出效益。
通用技术是新课程,新课程的产生和发展有它的价值和必要性,刚刚担任新课程的教师因课程的高要求和大容量都会感觉很累,但投入进去很有收获,很充实,很有意义。要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开设,发挥好通用试验室的功能,配合有效的管理,是通用技术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关键词: 通用变频器 技术特点 发展方向
变频器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电力电子器件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感应电动机调速装置。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再次整流(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达到改变电源电压的目的,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
本文介绍了当今变频器控制技术在社会工业各个环节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全面分析了目前变频器的技术发展方向,并且从变频器的高性能化、环保化、网络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发展过程
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实现对交流异步电机的软起动、变频调速、提高运转精度、改变功率因数、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功能。变频器是一种强电和弱电综合的控制装置,其共性的关键技术包括、变流技术与控制技术两方面。前者主要涉及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电路拓扑结构与PWM控制等问题;后者研究电动机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实用化等问题。
变频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正弦脉宽调制(SPWM)控制方式、电压空间矢量(SVPWM)控制方式、 矢量控制(VC)方式、直接转矩控制(DTC)方式、矩阵式交-交控制方式。今天变频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而控制技术上则从模拟量控制发展到了全数字控制与网络控制,变频器的速度控制性能大幅度提高,转矩控制与位置控制功能正逐步完善。
二、技术特点
变频器作为一种面向交流感应电动机的通用控制装置,与其他控制装置比较,具有以下明显的技术特点:(1)多种控制方式兼容。矢量控制、v/f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各有各的特点与适用范围,目前还没有适应所有控制方式的共同优点的技术。因此,现代变频器一般可兼容多种控制方式,使用时可通过参数的设定选择所需要的控制方式。(2)开环/闭环通用。所谓闭环控制技术就是通过反馈回路消除稳态误差,提高精度,但同时带来了系统稳定性问题。为适应不同的控制要求,现代变频器一般采用开环/闭环通用的结构形式,开环变频器只要简单地增加闭环接口便可实现闭环控制。
三、发展方向
以前变频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电路拓扑结构及控制理论与方法上,并使动态性能与控制精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和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应用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变频器的性能价格比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高性能化、环保化、网络化已成为现代变频器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性能化
变频器的控制方式正由标量控制(Ulf控制和转差频率控制)向高动态性能的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发展。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使数字控制成为现代控制器的发展方向。变频控制理论与技术发展经历了v/f 控制、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三个阶段。
V/f=C的正弦脉宽调制控制方式是一种经典控制理论。其特点是控制电路简单,成本较低,机械特性硬度较好,能够满足一般传动的平滑调速要求,在产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控制方式在低频时由于输出电压过低,转矩受定子电阻压降的影响比较显著,使输出最大转矩减少。
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将感应电动机等效为直流电动机,该理论通过坐标变换将定子电流分解为转矩电流Iq′和励磁电流Id(两个独立分量,实现了磁通与转矩的解耦)。矢量控制需要进行坐标变换,解耦得到的励磁电流Id对应转子磁链,故又称“坐标变换矢量控制”或“转子磁场定向控制”。但是这种控制方式环节较多,且没有引入转矩的调节,所以系统性能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直接转矩控制理论是基于定子电压的转矩控制方案。理论证明了在忽略定子电阻影响时,定子磁链矢量的运动方向与定子电压方向一致,且旋转速度决定于定子电压幅值,因此,可利用空间矢量分析法在定子坐标系下计算出感应电动机的转矩。目前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电力机车牵引的大功率交流传动上,它不需要将交流电动机等效为直流电动机,因而省去了矢量旋转变换中的许多复杂计算,它不需要模仿直流电动机的控制,也不需要为解耦而简化交流电动机的教学模型。
(二)通用变频器的环保化
变频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内部采用相控整流和可控硅二极管整流,故使输入电流波形发生严重畸变,不但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功率因数,还会引起严重的高次谐波污染。另外,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流和电压的急剧变化,会给周围的其他电子设备造成严重的电磁干扰。
变频器的环保化主要包括减小电网网侧各种谐波、提高功率因数、节能降噪、缩小体积等方面的内容。以上问题主要与电路回路有关,需要通过应用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与电路拓扑结构解决。
1.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
电力电子器件是变流技术的基础元件,变频整流与逆变主回路都要采用电力电子器件。理想力电子器件应具有载流密度大、 通压降小;耐压控制容易;工作频率高、开关速度快的特点。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SCR、GT0和IGBT等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以静止无功发生器最为优越。它具有调节速度快、运行范围宽的优点,而且在采用多重化、多电平或PWM技术等措施后,可大大地减少补偿电流中的谐波含量。更重要的是:静止无功发生器使用的电抗器和电容元件小,大大缩小了装置的体积和成本。它代表着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方向。
2.拓扑结构的改进
变频器主电路的拓扑结构为:变频器的网侧变流器对于低压、小容量的常采用6脉冲变流器;对中压、大容量的常采用多重化12脉冲以上的变流器;负载侧变流器对低压、小容量的常采用两电平的桥式逆变器;对中压、大容量的采用多电平逆变器。降低变频器的噪声是环保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变频器噪声包括电磁干扰与音频干扰(噪声)两大方面降低电磁干扰方法主要有:在进线与电枢线上安装电抗器、采用屏蔽电缆、安装EMC滤波器、零相电抗器等;变频器的音频干扰通常需要调整PWM载波频率实现。现代变频器采用了柔性PWM控制技术(Soft-PWM),通过PWM载波频率的自动调整来回避敏感区。柔性PWM控制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噪声、限制射频干扰,而且具有减小开关损耗、保护功率器件的作用。当变频器在低频满负载工作时,过高的PWM频率将导致逆变功率器件的损耗大幅度增加,而采用柔性PWM控制技术的变频器可在重载(大于85%Me)与低频(小于6Hz)时,自动降低PWM载波频率以保护器件。
(三)通用变频器的网络化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控制已经成为所有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必备功能之一。通过网络总线连接,变频器可以作为网络从站纳入现场总线网,由主站进行集中、统一控制,这样不仅有利于制造业的信息化与自动化,而且可以节省现场配线、简化系统结构。变频器采用数字化控制后已具备了网络控制的前提条件,它完全可以像其他自动化装置那样实现网络控制。现在的变频器网络功能只局限于“点到点”的数据通信和借助专用软件的监控、调试等简单功能,网络链接则需要通过专门的选件模块实现。
四、结语
变频器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变频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基础技术和节能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领域的所有技术部门中。我国在变频技术方面应积极开展如下工作:(1)应用变频技术来改造传统的产业,节约能源及提高产品质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大力发展变频技术,必须把我国变频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满足国民经济重点工程建设和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一、利用影视多媒体技术,展示通用技术学科魅力
1.利用影视多媒体技术,拓宽通用技术学习资源。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技术知识。培养技术素养。因为教学条件的关系,教师不可能让学生亲历每一个知识情境,所以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必然要侧重于通过实际生活中案例的分析和一些现实场景的再现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这时影视多媒体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用语言讲解或者是一语带过,学生很难在感官上构建出该场景影像信息。如果教师能够影像来展示出该场景,就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其对于事物的认知程度。
2.利用影视多媒体技术,突破通用技术学习难点。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在教学中通用技术教师通常要用到数学、物理、社会、心理、环保、审美、材料科学等等知识。教师可以借助于影视多媒体技术的帮助,通过视频素材或新产品更加准确形象地传授这些知识。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用色彩鲜艳的图片或视频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增强其艺术感,提高了学生对于产品美观的鉴赏能力。而在结构与设计章节中,经常有学生不能很好的判断出结构受力的类型,在我们采用了很多经典的视频后,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结构与力的关系,很容易做出判断。
二、利用影视多媒体技术,提高通用技术教学效率
1.运用影视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精心编辑好的影视媒体素材,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学生会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兴奋度。一个贴合教学重点的视频能够在声色和心理方面带给学生们方面的冲击,让他们精神为之一振,产生对于该方面的兴趣和好奇。
也可以用影视多媒体技术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对于影视对媒体技术也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很多设备,学生已经具有,同时也具备基础的操作能力,对于深层次的技巧和原理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通用技术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通过对这一突破口的讲解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引申到教学的知识点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也为我们提高教学效率创造了新的平台。智能手机电脑的出现,对于影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帮助我们可以在课堂中不必要专业的设备就能应用影视多媒体技术,智能手机就可以满足我们随时拍照录像的要求。在反应学生创意草图时,教师可以在下面巡视的时候随时抓拍学生的作品,在不打扰学生思路的同时,提高课堂的效率,不必要学生上前演示,通过教师的手机或无限摄像头就可以现场向全班同学展示优秀的作品。
2.利用影视多媒体技术,提高通用技术实验效率。通用技术实验通常都会很费时,教师对其是爱恨交加,一方面其实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则要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有时又有点劳而无功的感觉。学生对于一些操作要领并不能完全掌握到位,在实验中有很多错误的操作,同事就想到利用数码相机的录像功能拍摄了12分钟的视频,其中包含了实验的全过程和部分同学的正确操作和错误操作的特写场景,在实验总结中利用多媒体演示,向全班同学再现了实验的场景,纠正了不少学生的不良操作。之后又经过非线性编辑制作成5分钟的有讲解配音的教学视频。在其他班级做该实验前,大家都会在实验课前期进行该视频的教学演示,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具体环节和操作要领以及易错点。经过这个视频演示环节发现该实验效率的提高很多,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不少。
三、掌握影视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掌握影视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师基本素养。掌握影视多媒体技术是通用技术教师的基本素养,有利于加深教师对于教材的再认识。在教学中应用影视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有影视素材的引用和设备的利用已经素材媒体的采集制作。只用对于教材有深层次的认识才选择出非常切合主题的影视素材,在教学中重视对于教学素材的整理和精炼,对于好的素材加以保存,对于没有达到教学要求的素材要继续编辑使之达到高标准。对于教学中媒体素材的总结和提炼的过程也是教师对于教学知识再认识的过程,只有对于教材中知识点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才能精炼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媒体素材。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创新
一、通用技术教学的特点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的改革课程,对于教学的研究仍需努力。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科目,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5)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二、通用技术教学的对策
1.通用技术教学从教师的培养做起
由于通用技术教学刚刚纳入必修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没有引起较高的重视,许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都是由信息技术教师来代课,甚至是其他课程教师来教学。虽然信息技术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是通用技术涉及的面比较广,机电专业的老师是理想的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
2.培养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
通用技术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它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实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进行,加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
3.注重教学的创新性
实行分小组学习,增加课堂上分组讨论的环节,最后总结发言。在实践课上加强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发挥教师的指导功能,在学生动手制作期间进行见习指导、纠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培养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
4.加强通用技术教学的硬件配置
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包括理解技术、使用技术和管理技术。通用技术有其专业性,动手性强,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差别,需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不付诸行动是毫无意义的,在技术理论的指导下,参加实践活动,把技术转变为产品,实现其价值。因此,实验设施的配置一定要完善。
三、通用技术教学的反思
在我国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这门课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门课力图把学生引导到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来,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通过一年的通用技术考查,做出了一些总结:首先,要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上下工夫,兴趣和习惯是创新的保障;其次,重视知识的积累,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再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发展。最后,尊重学生创新思想。对学生多指导,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辅导作用,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表达能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通用技术广泛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发展有广泛的迁移价值,它和信息技术一起构成普通高中新课程中的技术学习领域。通用技术是一门充满色彩和技术的一门课程。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技术课程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性工作,从高中开始培养,更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对于高中教师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做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连接,是一门大学问。
参考文献:
[1]陈显盈,尤爱惠.基于STS教育的通用技术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2).
一、通用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1.课程标准所涉及的知识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标准是教师授课的核心依据。因此,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所涉及的知识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也应该是教师具备的知识。
2.目前教师有待提高的专业知识
所涉及的知识有:常见材料的属性;三视图、轴测图等技术图样的绘制;比较常见的加工工艺,如木工、金工工具使用;简单模型的制作;技术试验,有关结构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受力分析;有关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知识;有关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过程和设计方面的知识。尤其控制方面的知识是教师最头疼的一部分,知识陌生,难度大。流程设计及工业上工艺流程和加工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对教师而言也是比较陌生的。
3.教师希望了解的相关知识
有一些知识虽然课程标准没做要求,但教师通过授课实践之后,认为一些相关知识如果能了解,会对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比如:关于设计学、技术哲学、创造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人机工程学知识;相关制图软件的知识;电工方面的知识;有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知识。
二、通用技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由于一些教师不具备专业知识,在一些相应的培训也不能完全跟上的前提下,作为一名教师,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应该具备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书籍和网络都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良好途径,如上网参考制图软件CAXA,AUTOCAD的使用。
2.信息搜集与处理的能力
由于一些知识的专业性较强,比较抽象,教师可能无法用语言给学生解释清楚,如《技术与设计2》中的生产流程、闭环控制过程等。为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些知识,就需要借助一些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比如从网上搜集一些视频,这是目前老师用的较多的辅助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信息搜集能力。
3.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动手之前,先要亲自尝试,才能预见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体验技术所蕴含的思想,从而提升教师的技术素养。因此,实践操作也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如《技术与设计1》中要教学生制作小板凳和台灯,那么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做。
4.对前沿技术与设计的敏感力
为了能让学生了解先进的技术与设计,教师的知识应体现时代性,要与时俱进,比如智能机器人的知识,神舟飞船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对前沿技术与设计的敏感度,及时获得当今时代最前沿的技术与设计。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与巧妙的设计。同时也能增强教师的威信与魅力。
一、通用技术纳入高考的正面作用
高考是促进学生提升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 高中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评定学生的技术素养, 需要一种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方式, 最具权威性的高考必将是最佳的选择。高考从整体上调节、控制和引导着教学活动的进行, 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目标。如果失去了高考的目标导向, 教师的教将漫无目的、一盘散沙, 学生的学也得过且过, 无所事事。或许会有教师认为, 就算需要用考试来认定学生的技术素养水平, 也没有必要采用高考形式, 完全可以采用会考来代替。此言似乎有理, 然而, 由于各个地区的功利性价值取向(如学校要升学率), 目前会考的效果已大打折扣,笔者对此深有感触。例如, 许多同学在会考中表现相当不理想, 这时, 监考老师会主动“讲解答疑”, 甚至代劳; 如果一次不能通过, 教师会创造机会帮助其通过。试想, 这种应付检查、流于形式的会考怎能保证学生的最基本的技术素养? 如果将技术纳人高考框架之内, 让学生明白学好技术是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也是学生完成高中学业的必要条件, 可促使学生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技术的内在价值,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的内在动机。以考促学, 在技术教育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 可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 发掘他们潜在的创新能力。
高考是引起学校高度重视的直接动力。长期以来, 技术教育未能引起绝大多数学校的重视。各校开设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其一, 为了学校的综合评估; 其二, 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其三, 为了装点门面, 提高生源质量。在批判性地反思应试教育对学生人性的扼杀、情感的压抑基础上,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教育思想。使每一所学校成功, 使每一位学生成功, 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遗憾的是, 由于高考升学率关系学校的声誉和生存, 在面对是提升学生技术素养还是确保学校升学率的两难境地时, 不少学校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调查发现, 目前技术教学研究的力度以及常规管理确实做得很不够, 仍有不少人以“技术不用高考”为由, 相对轻视该学科的存在, 致使技术学科教学处于一种松散、疏于管理的状态。显然, 技术遭遇冷落主要是因为高考地位的缺席。要想唤起学校的重视, 将技术纳入高考体系是近乎惟一的办法, 因为只有将技术教学与高考升学率联系起来, 学校才会有危机感、紧迫感,才会引起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二、通用技术不纳入高考的负面影响
通用技术不列入高考,这门课程就要夭折。有的人认为,通用技术不一定要列入高考,列入高考会使新课改变味,可能会走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我在想,通用技术不列入高考,其他学科照考不误,难道就可以避免中国的教育走到应试教育的路上去了吗?我认为,通用技术课标组要把握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方向,向领导提建议时,一定要坚持把通用技术列入高考。通用技术课标组的建议很重要,将会影响领导的决策。列不列入高考,这是通用技术的生命所在。大家知道,评价就是控制,评价结果的运用决定了被评价事物的价值,通用技术的评价结果不能被运用,通用技术课程就要失去了它的价值。要看到中国的问题解决需要行政手段,通用技术不列入高考只有死路一条。如果不把握机遇,通用技术的美好前程就会被断送,通过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理想将会变成泡影。反过来,通用技术列入高考,天下也不会大乱,有问题可以纠。如果前怕狼后怕虎,那还叫改革吗?中国的课程改革举棋不定,当断不断,课改大业将会被断送!
三、海南 07年高校招生考试方案(第五稿)的出现,给通用技术带来了晴朗的天空.
海南省 2007 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第五稿)出来了,但还不是正式文件。方案规定要建立全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考试制度,学业考试科目包括 : 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 化学、生物、技术等课程。要建立全省普通高中课程选择考试制度,选择考试成绩是高校在已入围考生中录取新生的依据, 学业考试的模式之一是 :语文、数学、外语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满分100 分, 物理、技术分科合卷,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物理80分、技术80分, 共160分。
高考类别分为文科、理科和工科。技术与物理、化学和生物被录列入工科类别。
这个方案很好,希望这个方案最后作为正式文件出台。
四、海南要在创建通用技术高考试题库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
通用技术已经在海南省 2007 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第五稿)中列入高考,离开2007年高考的时间很近,通用技术老师要加紧对通用技术书面考试试卷进行研制。通用技术高考正式方案出台前,要着手创建通用技术高考试题库。如果说专家的重点放在理论层面,教师的重点则应放在操作层面。具体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操作层面。对试卷进行研制要按照通用技术课标组段青老师授课时指明的方向进行。
通用技术高考作为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要强调对技术的理解、应用、综合和评价。通用技术高考应有多样化的、丰富的试题形式,如可以通过选择、填空、判断、案例分析、案例完善、情境任务等题来呈现。
【摘 要】通用技术是一门将各学科各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科,通过该学科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本文就当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当前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中;通用技术;改革
高中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高中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随着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加强而逐渐的被各高中所重视。培养学生的通用技术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更能激发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的思维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注重通用技术的教学,能够为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争取到一个放松的机会,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
一、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现状
通用技术是一门将各学科,各种知识联系在一起的学科。同时,技术要求学生有一个创作的心,在上课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创意和思维融合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型思维,并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当前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存在了很多问题。高中的学业繁重导致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在高中教学中被关注的太少是制约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效果提高的主要原因。高中的课程以高考考试科目为主,学生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主线课程的学习中,从而对通用技术的学习关注度不高,教学中,学生疲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创作型思维,让通用技术的教学落入俗套。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同样是当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考虑到高中生课业繁重这个因素,在教学中将大部分的课程放在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这一模式上。这种教学模式不利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在学习中,学生被动的接受这一知识,而缺乏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导致了知识点只能成为学生的一个见识而不能成为一个技能。通用技术的教学将各种知识和各个学科都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是一个能极大的激发学生思考和创作的课程。但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不对学生动手制作进行要求的教学,是无法激发学生创作力的。当前的通用技术教学存在了较多的问题,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是我们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改革
1.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只有黑板、教科书。在教学中,往往只能给学生展示较少的方面,这对于帮助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枯燥的黑板和教科书的组合,往往让学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不愿意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方面。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在教学教育中积极的改进教学技术,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人耳目一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高中通用技术中的应用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的作用。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高度拓展的课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性对课程知识进行拓展和补充,让高中通用技术的课程充满色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我们当前的生活中,生活用品越发的精致和人性化,就拿台灯来说,声控的光控的手动的各式各样,而样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台灯在不考虑价格和成本的情况下,各具有什么创意呢?如果自己制作,又会如何制作呢?在这一课题中,如果没有多媒体负责教学系统的辅助,教师只可以利用课本中较少的图片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是较为困难的。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更多的适合的图片来对课程进行教学和解释。这样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2.培养学生创作型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通过对原理和知识的讲解,结合学生的思考和操作,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学生的创造力需要通过思考和操作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因此,对传统的通用技术课堂进行改革,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如教师在对学生讲凳子的创作时,首先可以给学生看一些目前比较有创意的到凳子的资料。例如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凳子,可以多种组合的凳子,造型奇特的凳子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接下来,教师再对实际操作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等进行讲解,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操作的知识。最后,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中资源,如硬纸板等,制作自己想做的凳子。经过实际操作,学生的思维能够在操作中得到有效的体现,同时,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去。
3.鼓励课堂讨论和发言
课堂讨论和发言是有效的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的有效方法。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不足,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教师培养学生的创作型思维应从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中,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发言。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制,组员之间相互沟通和讨论,并一起动手制作,发挥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解玉嘉.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与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2008(04)
[2]学校该如何实施通用技术课程[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