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教案

时间:2022-10-10 01:17: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核舟记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核舟记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取舍;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语文内容繁多,老师不可面面俱到,所以需要做出一些大胆的取舍。例如,对课文的大胆取舍、对课堂环节的大胆取舍和板块的重组。对课文的大胆取舍就是一些经典课文必须精读,其他类型的泛读或略读即可;对课堂环节的大胆取舍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去掉多余的环节如字词的预习,另一方面是去掉肤浅的疑问如一些无关紧要,与内容无关的问题;板块的重组就是对一些类似的文章进行组合;取舍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能够更高效地学到有用且实在的知识。

一、对课文的大胆取舍

首先,上课堂之前要对课文进行筛选。“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语文老师教书普遍的两种方法。照着课本读,照着答案念,给同学灌输的是书本上固定的知识,也是一种“死读书”,这就是“教教材”。学生通过老师引导自己去学,自己探索,把课本学活,老师只是一位引导者这就是所谓的“用教材教”。教师的职责教学生学习的方法,目的是让他们能够自己去学。因此,教师需要一套比较适合学生的教案,教案是使语文课堂活跃、有趣、生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以便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做的第一步就是对课文的选择,选文对是否能高效利用教科书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经典的课文,老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领会课文;学习经典知识和技能。

二、对课堂环节的大胆取舍

对于识字的环节需采取不同的取舍。对于课文后列的一些只需读准字音的生字,教师就可以当作课后作业,让学生预习课文的同时认读生字,在课堂上,通过朗读的过程教师就可以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发现错误,及时地进行正音,增加学生对正确读音的记忆。省略一味地检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一环节,这样会大大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课前已经掌握但不会写的生字,通过多次的接触也会写了,甚至明白其中一些生字的意思。为了保证课堂教学高效和流畅性,教师应对依据实际情况对课堂上的一些环节做到合适的取舍,让课堂变得简洁明了,学生知道重点所在,不需要老师刻意点拨什么是重点。比如,新课与以前学知识不太衔接,对旧知识的复习这一环节就可以省去;旧知识要在不知不觉中插入这样会引起学生注意并会与新学的知识做对比,印象会很深刻,效果比生硬的插入要好得多。生硬的插入会扰乱学生的思维和分散注意力。这时的导入环节就不必存在,一定要省略。

三、板块的重组

教学的要求因选文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可以重组板块来进行教学。比如,文言文教学,体现的“温故知新”教学特点。教师经常把类似的几篇文言文组合,通过对比学习,加强学生的理解。例如,《孔乙己》《范进中举》《核舟记》这三篇就可以组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加深印象,学会思考和学习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有更高效地学到有用且实在的知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合理适当的取舍。

第2篇

关键词: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效率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教改的主题,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教学。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每个一线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巴班斯基说,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为了澄清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概念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他还多次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论述。

巴班斯基认为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即教育目的和内容,心理因素即师生双方的动机、注意力、意志、情感等等,控制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调整以及学生的自我控制。这三个方面的最佳统一,也就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换句话说,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定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就是平时的教学设计上争取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要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迭起。

科学的教学设计应是安排好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的内容、方法形式等),以配合学生的内在认知需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效率

我们平时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求我们在讲学、课间讨论、课后作业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上有所革新。

1.在讲学时,除了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外,还应该将一些社会实践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在枯燥的课本知识中穿插有趣的社会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求知欲,让学生更主动的去学习,去思考。

2.课间讨论在我们上课的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只顾着讲课,以为只要把课本上的内容讲完就可以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或者说是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学生听一遍就能理解,但有的学生却不行。这样如果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把一部分典型的问题挑出来,让同学们自己去讨论,自己去解决,这样的话,不但可以刺激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去表现自己,而且也可以让其他的同学去更主动的学习。从人的心理来讲,每个人都希望在别人的面前表现自己,让别人崇拜自己,通过课间的讨论,就可以充分发挥这一点,让每个同学都能够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

第3篇

浸润:任他烟霭湿人衣

王老师说:“生命的真义是体验,是当下的体验。我们有太多的思想,却少有扎实的行动;我们有太多的希望,却少有踏实的耕耘;我们有太多的质疑,却少有切实的求证。我们‘与其坐而论道,不如面壁参禅’。”王老师自学员进入工作室起,便带着他们“面壁参禅”。

他要求学员展开浸入式学习,参与学校的每一项管理活动。从学期初的教师大会到学校教学质量分析会,从每周一上午的行政会议到下午的全体教师大会,从小型的学校结对交流活动到每一次学校主办或承办的大型活动,从教师的名著研读到新成功教育讲堂,从学校章程的制定到学校执行条例的出台,从学校的日常工作到突发事件的处理,学员们均参与其中,真切感受新成功教育“尊重、理解、赏识、激励”这一核心理念的感性存在。

曾在“王崧舟工作室”研习一学年的拱墅附校袁红强老师回忆说:“在一次名著研读中,拱宸桥小学有领导认为‘华杯赛’是应试之作,与学校的其他工作产生冲突,给学生的学业带来负担,与‘诗意’精髓是相悖的。王老师是这样解释的:关于‘华杯赛’,我认为不是应试之作。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看,为有数学特长的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有什么不好呢?你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能看到不同的意义。这件事情的安排其实是在考量一个部门、一个领导者的智慧。参加‘华杯赛’的学生的数学作业能不能不做呢?我认为完全可以,因材施教嘛,孔夫子的智慧我们没有完全领悟啊!王老师的这一番话使我茅塞顿开,我真切感受到‘学习―反思―细节―情理―成功’的智慧意蕴,这就是王老师对我的不教之教。”

来自宁波的学员许佩君写道:“为期三个月的工作室学习,王老师颠覆了我原有的教育管理与教学定势,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使我对如何管理一所学校有了新的思考,使我学会了跳出学校看学校管理,明白了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去参与教育管理。在王老师那里,你很少得到明确的一是一、二是二的回答与判断,他更多是引领我们发现几种教育理念下的不同做法。他常说的话是‘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你们可以去作一番研究’。这样日积月累,我们领略了好多这样的研究课题,明白了今后的教育管理不能一味地追求直观的结论与答案,凸现的应是反思与批判的能力。”

就这样,学员们耳濡目染着,潜心浸润着,不知不觉中已开启了教育、管理的另一重空间、另一条路径、另一种境界。

积淀:胸藏万汇凭吞吐

听过王老师课的人,都会被他丰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折服。他可以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出口成章,让我们赞叹之余,也会低头暗思:他究竟读了多少书?他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读书呢?有人问:“王老师,读书是不是你的业余爱好?”他说:“错了,应该把‘业余’二字去掉。读书是我全身心投入的爱好。于我而言,读书跟吃饭一样,跟呼吸一样,在我的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

王老师为己读书,天天读书,哲学类、文学类、美学类、宗教类,随性而读。读书于他,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这样的随遇而读,为他的学术道路夯下了丰厚的人文根基。

王老师自己读书,也要求学校的老师、学生读书,更要求学员们读书。王老师向他们开列了必读书目,如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等专著。在阅读之前,王老师还要开展名著导读活动,引领学员关注该书的要义、读书的重点,要求学员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并定期举行读书会交流心得。

学员们在艰涩而欣喜地读着。半山实验小学的陆霞老师说:“一年来,在工作室浓郁的书香氛围中,我可以心无旁骛、凝神静气地攻读那些我曾经视为畏途的教育巨著……可以反反复复地琢磨其中一个生疏的词汇、一种陌生的表达方式所包含的教育真谛,可以向导师、同伴请教对某一个观点的认识和看法。一叠叠读书笔记折射着时间的厚度和思想的深度。经过近一年的‘洗髓’,我豁然发现,自己从看待事件的视角到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回看一年前的课、一年前的文,每每有不胜惶恐之感。于是,我想,这可能就是进步了。”

是啊,沉浸在新成功教育的摇篮里,浸润在诗意语文的园地中,品味着王老师的儒雅之气,你不由得想静下心来学点东西。

切磋:玉美能工巧琢磨

在王老师的眼里,自己创作的教案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这正如画家之于他的画、音乐家之于他的曲谱、作家之于他的小说、设计师之于他的时装……于是就有了《只有一个地球》这样的“起承转合”的变迁,有了王老师自己由“感悟”走向“感悟与质疑的视界融合”的成长轨迹和生命节律,有了《长相思》这样的长达万余字的文本细读,有了为时三个月的磨课记录。在这样的“放下”“上升”,再“放下”再“上升”中,磨出了课堂的精彩,磨出了诗意语文的境界。

王老师也这样要求着他的徒弟们。

王老师指出:“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师积淀言语经验、获取言语感悟、启迪言语智慧、砥砺言语人格的重要路径和平台。如果语文教师能认真细读每一个文本,将文本里里外外爬梳个透,殚精竭虑,敲骨吸髓,甚至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生命化的言语存在,那么,我们还何愁唤不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

他要求每位学员每学期重点研读一个文本,并写出一份正式的文本细读研究材料。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王老师要求尽量不查阅现有的对该文本的解读成果,以尽量体现个人对文本的全面理解和感悟。这一细读过程是对学员言语智慧和精神境域的一种砥砺和修炼。通过文本细读,学员的精神触角变得越来越细腻、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富有诗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细读是一次使学员重新发现自己、评估自己、升华自己的过程。

王老师的磨课经历无言地告诉着学员好课是磨出来的。应当以极沉、极静、极为科学严谨的态度去打磨一堂课,否则,“精品课”一词会离你很遥远。他要求学员们一学期认真磨好1~2节课,使之成为精品课。在实践中,有些学员往往要实践两三次甚至更多次,才能成功,其间的辛苦不言而喻,而磨课之后带来的成功与进步却又令学员们感到酣畅淋漓。

同课异构是工作室磨课的一种常见形式,即面对同一教材,不同教师进行不同设计构想,然后施教,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其流程一般为:确定课题―文本细读―学生情况及资源分析―撰写预案―分别上课―比较性反思―修改教案,实现同构―再度上课。

王老师经常组织学员采用这样的磨课方式,使他们充分领略个人的解读与集体的智慧相互碰撞所产生的精彩,特别是异构之后,再度同构,由其中一名学员再次将同构教学方案进行实践,使原先的教学又得到提升,从而实现超越。

精进:衣带渐宽终不悔

王老师认为,诗意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契合,是“我”与“你”的对话“敞亮”。这种契合,是包括学生、教师、文本、作者在内的各自的精神被深深地卷入、沉浸和交融,是用生命阐释生命的意义,构建富有独特个性的生命化理解,创造精神领域的共识和同在。

王老师与学员间也进行着如此“敞亮”的对话,寻求彼此的精神契合。

他组织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如“诗意语文的再发展”“读写互动”等主题的学术探讨。学员们在活动中畅所欲言,他在现场适时点拨,思维与思维不断碰撞,形成思想的交锋与再生成。

他组织学员观摩自己的课,要求学员写出听课随感,感受诗意语文的课堂技巧、体验诗意语文的精神命脉,使之获得进一步的阐释。

他为学员提供学习的机会,经常带着学员外出听课、听讲座,丰富学员的实践与理论积累。据不完全统计,学员已先后到湖州、嵊州等浙江省内地区及外省听课、听讲座达百余次。

他为学员搭建展示的舞台,带着大家在对外交流活动中展示各自的课堂风采,努力追求创造与超越,为“人课合一”的教学境界上下求索。

第4篇

关键词: 云计算 高校 教学 模式

引言

在云计算成熟的今天,各行各业利用云计算促进自身发展。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各个教育机构和高校正在积极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通过部署教育云平台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方案,能够有效提高高校网络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还能降低运维和人力成本,突破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云平台的教学模式具有开放的网络教学和管理体系,教师能够轻松地对教学环境进行管理,云平台也为学生开辟了新型的学习模式,因此,云平台的教学模式为高校的日常教学和研究工作带来更强劲的推动力。

1.相关概念介绍

云平台将各种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整合,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形成高效、集约化的资源分配使用平台。用户只需将要求通过云端发出,云平台将自动采用软件分配调度资源,这种高效的集合性的平台对用户的需求可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及最优化性能的调用。用户无需具备各类资源,只需具有最基本的云终端,云平台将通过云服务器调入服务器集群资源,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及分配相应资源,顺利完成云计算的应用。因此,用户可以使用极低廉的价格,获取高性价比的服务。

2.云平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设计

通过云平台,学校的教学形式越发多样。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外,还可以通过云平台得到对学术的不同见解,得到对知识点的多方面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云平台,教师可以深入改革传统式的教学,改变灌输模式,回归教育核心。通过平台交互性,其强大云资源所提供的功能可以让师生充分沟通,掌握授课内容。同时,可以与将资源上传至云平台与其他同学及时分享,保证学以致用。这样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1)扩展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将课堂内容以宣讲的方式给学生。云平台的教学模式不是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件上传至云平台,通过下发作业、教案等学习资源,让学生自行完成学习过程。云平台上师生可以交流,极大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云平台能够完成传统教学中的所有内容包括对讲义、课件、实验要求等的上传,使学生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可通过云平台真实还原线下教室授课场景,从文字到多媒体再到虚拟现实的场景交互功能可以帮助教育从灌输式的理论教育向让学生体验结论得出的过程的实践教育转变。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段,具备条件的任意地点接入平台,云平台将自动记录学习的过程,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反映给教师,既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启发式的教学模式

云平台采用多种终端接入设备,学生能够通过笔记本、手机等无线设备随时学习。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主动学习能力。通过云平台的教学模式,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对云平台的课程进行设计,使其更具备探研力,将枯燥的知识灌输渗入多样化的新兴方法教学中。启发学生通过学习发现知识的真理,达到学习目的,深化创新对知识的了解,激发研究兴趣。教师需通过云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资源的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间可以通过平台对相同学科的内容进行优势互补。通过云平台,在增强学生自主性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管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真程度,督促检查学习结果。

(3)课后辅导模式

云平的教学模式主要核心内容在于通过云平台的教学资源,学生能够自觉学习。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由教师在云平台上布置作业和考核内容,对于考核结果作出评价,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工作。利用云平台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如果只是传统课程的灌输的延续,就是没有保持在事物身上学生的诉求点。只有保证了诉求点,云平台跨空间、跨时间的工具性作用才有意义。学生的自学能力差异大,并且大多数学生的意志力不强,这样的形而上学是毫无意义的。在云平台教学中,应通过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反馈,通过对课程、实验的调整,使每一名学生都置身于“学”中,加强学生之间利用云平台的沟通,让每一名学生都负起相应责任,互相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从而对知识点深入体会,激发学习热情,强化自学意识。

结语

本文阐述了高校云平台教学的重要性,对云平台的教学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扩展传统教学模式、启发教学模式和课后辅导模式进行了云平台教学模式的设计。

参考文献:

[1]罗军舟,金嘉晖,宋爱波,东方.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2011,(07):111-112.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现状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45-03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此平台来改进教学。然而调查显示,教师对其利用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探究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现状及改进,对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一、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及作用

1.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初中语文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狭义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为初中语文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在初中语文教学系统上,从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支持,到教学的组织管理,再到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整合,集成初中语文网络教学需要的子系统,最终构建成完整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环境。

2.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①对学生的作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使语文教学超越了教师、教材和课堂的三合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丰富,个性亮点得到了张扬。首先,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多感官领略情境美。例如,《明天不封阳台》中有关鸽子的描写:“它是因为太普通而被主人遗弃的家鸽呢,还是因为负伤又有了‘身孕’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这是作者的猜测。为了便于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就可利用清华同方知好乐网。该网站汇集了优秀的新课程教学资源,如教学动画定制、资源推送、课题申报等,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利用教学动画定制呈现一个放大的鸽子动画镜头,让学生从鸽子的外形细致观察,激发兴趣,感受文中鸽子的处境,增强记忆,理解保护动物的主题。其次,激发主体意识,提高自主能动性。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打破了被动学习的形式。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内容,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K12教育网”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K12网站”目前有中小学各学科试题数十万道,并且还在不断更新。在此基础上,“K12网站”开发了网上试题库、网上组卷系统、网上考试中心,学生在这里可进行随堂练习、单元测试、中期及年终测评。教师可将作业布置在“K12网站”上,学生可在网上做作业。系统本身提供电子阅卷功能,不用下载到本地,在网上便可实现在线阅卷及提供解题思路。同时,系统自动将学生平时在“K12网站”练习及考试的资料记录到该学生在“K12网站”的数据库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学习体会,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最后,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例如,在对课文《春望》进行拓展时,教师可以利用中学语文教育论坛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爱国行为呢?学生可以利用中学语文教育论坛中学生园地版块设立爱国专题区,进行讨论、交流。网络论坛形式使同学们乐于参与,帮助同学们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了学习能力。②对教师的作用。首先,提升创新语文教育观念。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使教师转变为创造力的激发者。例如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好研网,包括学科教研、课程改革、教育科研、职教科研、教师培训、专题专栏、友情链接等,内容丰富,对教师提升创新语文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它不仅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网络支撑环境,还延伸至广袤的网络空间,为教师研修、利用、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教师全面提高了信息素养。再次,提升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能力。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可以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活动,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打造高效率的课堂。例如“永飞语文博客网”是致力于语文教学的精品博客,它包括广告栏、我的分类(教案、试卷、课件、音频、视频、论文、图书、素材等)、精彩文章欣赏浏览导航、最新文章、最新评论、最新留言、友情链接各大语文教育网站、格言栏等,主页富有浓厚的江南文化底蕴,让人陶醉其中,尽情吮吸语文知识的雨露。教师可以在这里搜寻到备课资源,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元素。最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提高。例如,“特级教师家园网”诚邀全国特级教师建设网络家园,打造语文专业共同体,链接特级语文教师的博客:新课程杂志社――我你他、铜川互动空间――无边界、一个大写的人――于漪、情境教育诗篇――李吉林等,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现状及其原因

1.利用现状。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水平虽不断增强,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①利用不足性。首先,教师对很多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不甚了解,例如,他们不知道利用“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三槐居教育网、好研网,以及一些很好的论坛博客等。其次,很多教师上课一般不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即使使用,也只是位于“呈现文字”的层面。最后,一些教师认为,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搞形式、走过场、作秀”,费时又费力。②利用依赖性。有些教师片面追求“现代感”,将课件做得时髦花哨,似姑娘脸上抹了一层又一层的胭脂,教师似一名放映员,机械地翻阅一张张幻灯片。如果一节课讲不完,最后就会草草了事。③利用随意性。很多教师简单地将网络资源随意照搬到语文课程中,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低智能化的课件在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忽视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韵味。

2.原因。①利用不足性原因。首先,意识不足。一些教师具有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热情,但是缺乏训练,不知道怎样利用网络资源,因此,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遗憾地被搁置一边。其次,专业知识有限。教师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加强教育技术知识学习,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真正享受,缺乏语文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最后,专业技能薄弱。相当比例的教师不会上网操作,更不用提灵活运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②利用依赖性原因。首先,意识依赖。有些教师遵循守旧,网络课件一旦形成固定的模式,便很难改变,完全不考虑今后学情的变化。其次,专业技能薄弱。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把握不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薄弱。③利用随意性原因。首先,意识随意。教师认为语文成绩不是教出来的,认真教不认真教和学生的语文成绩关联不大,缺乏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准确定位。其次,无暇顾及。大多数教师工作繁重,每日用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组织学生活动等工作时间过长。最后,耗费精力,较难组织教学,阻碍了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

三、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改进措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若想长久“清如许”,那就必须要有“活水来”。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科学利用,将为我们的教学注入新鲜的活水,使语文教学更加生机盎然。基于以上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问题的分析,就此提出利用的改进措施,给教师提出以下几点希冀。

1.树立正确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意识。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教师要有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语文教学的意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利用的不足性、依赖性、随意性,真正做到为己所用,最后整合提高自己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春》时,一位教师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寻有关名家对《背影》、《春》评价的背景性知识,如叶圣陶《文章例话》:“这篇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必须用才用”。这些通过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查阅的资料,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扩大了师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师生的眼界。

2.增强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特级教师陈颖曾说:“仅仅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师用知识奠定课堂教学的“底气”,用智慧凝聚课堂教学的“灵气”,用底气和灵气铸就课堂教学的“大气”。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上说:“任何地方的人都能上到有优秀的教师教授的最好的课程”,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信息技术等基本知识,才能使教学按预定的目标计划进行,争取优质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必须以语言为起点,提升语文素养。当语文教师的语言一旦充满文学的味道就能化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焦灼心理,让学生尽情感受唐风余韵,流水淙淙的美丽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看网络专家讲座视频、发动教师开教师论坛博客讨论教学,写教育随笔等,提升自己的素养。

3.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水平。首先,硬件先行。学校应该为每个办公室、班级配备电脑,购置电子图书馆,完善校园局域网,为教师充分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便利条件。其次,拓展培训渠道。学校可以利用双休日,请计算机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考核,教会教师常用的软件操作方法,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分享的机会。最后,多元利用网络。教师可以开辟小型在线课堂、个人博客、班级主页,利用网上题库设立网上错题集等,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端午日》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将呈现《端午日》的教学实录,以说明教师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端午日》(沈从文)

1.导入。

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视频:屈原的传说)提问:大家知道这是说的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吗?

明确:端午节。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明确:吃粽子、挂钟馗像、悬艾草、喝雄黄酒、吃咸鸭蛋……(展示图片)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去领略一下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魅力。

2.作者介绍。

3.课文学习。

提问:下面我们一起听配乐朗诵,听听沈从文先生是怎样描写端午日的。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文中写了湘西端午日的哪些风俗习惯。

明确: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提问:最让人激动万分的算是赛龙舟了,从图片中大家能够看出一条龙船上有很多人吗?同学们知道他们有怎样的分工吗?这些选手各有什么特征呢?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龙船人图片)

明确:(1)桨手。动作描写:持、划(桨手图片)。(2)带头人。外貌描写: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动作描写:坐、拿、挥动、指挥(带头人图片)。(3)锣手鼓手。动作描写:敲打、调理(锣手鼓手图片)。

提问:这部分赛龙舟的场面非常精彩,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队伍有何奖励?(用书中原文回答)

明确: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

提问: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奖品?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是。从“不拘缠挂到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看出来。

提问:从“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光靠一个人是行不通的,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获得胜利。(即团结就是力量)

提问:赛龙舟的选手是团结的,全茶峒人一起过端午是团结的,中华民族也是团结的,你们能举出一些中华民族团结的例子吗?

明确:(1)2008年汶川地震;(2)2008北京奥运会;(3)2010年上海世博会;(4)2012年伦敦奥运会。(幻灯片呈现一些示例)

探讨:2005年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有国人惊呼:“韩国人抢走了我们的端午节!”“我们的端午节‘危在旦夕’!”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端午节?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4.教师总结。

5.作业布置(播放曲《爱我中华》)。

6.教学反思。

第一,导语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教学资源,以《屈原传说》视频切入,一方面循序渐进地调动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契合文章所学内容,引出端午节以及端午节的风俗,并配以图片展示,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便于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会。

第二,第三部分课文学习,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音频,配乐朗诵,标准并饱含情感的朗读配以轻音乐,很容易使学生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跟着旋律走进文本,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学会一定的朗读技巧。

第三,在讲解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动作描写时,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给每一个场面配上一幅对应的场景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想象的空间,真正了解桨手、带头人、锣鼓手的娴熟动作,体会赛龙舟的激烈气氛。

第四,在自我探究部分,通过整合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中多位优秀教师的教案,结合学情,步步激励学生从文本中归纳“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并通过网络平台搜寻“中华民族团结”实例进行探讨,加深学生对课文“言外之意”的探究,真正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热爱传统文化节日,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俗话说“趁热打铁”,在拓展部分,学生已有深刻的体会,但难免情绪紧张高昂,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播放网络音频――《爱我中华》,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还可以调节气氛,陶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操,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科学利用,让教师得到了专业成长。教师把最富于时代感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与语言文字精选整合,发挥出语文教学的最佳优势。希望我们广大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使我们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赵英.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东盟博览,2011,(26):10.

[2]陈文荣.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考试周刊,2009,(5):9.

[3]叶圣陶.文章例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5.

[4]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23.

[5]黄维路.教师要有“底气”、“灵气”和“大气”[J].教育教学周刊,2011,(35):42.

第6篇

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与xx路的具体情况,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了一切学生,此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学校的一切,让每位学生学的满意,生活的顺心,让每一个员工工作的顺心,让每一位师生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园。

二、工作原则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做到:一心为学校着想,一心为家长着想,一心为学生着想,一心为提高教学质量着想。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做到四个有利于:即一切工作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一切出发点要有利于学校的管理,教师的一切工作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所有老师的所作所为都要有利于团结协作。

坚持"一切标准从高,一切要求从严,一切操作从细,一切为提高教学质量"。高标准,严要求,细操作,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管理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坚持要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出色的完成每一项工作。

3)要敢抓敢管,善抓善管,要勇于找问题,要善于观察并及时解决问题。管理人员要有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要时刻牢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工作既要大刀阔斧,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又要如履薄冰,周密细致,稳扎稳打。

4)要时刻警示自己与同志,"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要精诚团结,同心协力,共同努力,密切配合,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为振兴仁民教育,发展仁民教育,创新仁民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部门设置与管理任务

xx路校区设置有中补部、高中部、高补部、艺术部,校区部门较多,管理模式各有不同。针对这种形式,xx路校区从管理上分头治理,采用部门自治,权力下放,各自负责责任制。从学校的整体上,本校区计划设置教务处与学生处,分头管理教学与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与检查,加大管理力度。在班级设置上,中补计划开设10个班级,高一开设6个班级,高二开设2个班级,高补开设6个班级,艺术开设14个班级,各班级的班主任必须进行严格的培训,进行管理每日常规的学习,使所有的老师都能尽职尽责的搞好自己的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

四、抓好常规管理,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1、创建和谐、有力的管理教师队伍

1)建立和谐、有力的管理教师队伍就是学校发展既必要而且重要的措施。

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拥有一种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克难奋进,精诚合作。培养教师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全力以赴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老师与老师、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创建和谐有力的班级管理,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科任老师共同参与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主动协调好各科之间关系,让每一位老师都有管理的责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做好师生之间的桥梁作用,配合教师搞好管理,杜绝教师只教不管,与任课教师及时处理班内问题,杜绝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两张皮。

3)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形成教师勤教,学生勤学;学生敢问、善问,教师善诱、善导的真情流动的师生关系。

2 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抓好教学日常管理, 向备课要质量,向课堂要效果、向训练要成绩。针对学生的特点,要求科任老师从学生进校开始规范学生的答题行为,帮助他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有问必答,有错必纠。

2)强化班主任职责,班主任工作要做细,要有温度,有爱心,要帮助学生放下包袱,树立信心,确定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他们有难必帮,有求必应,让失利学生感受到温暖,班主任工作要做实,要有力度。

开学后,班主任要迅速摸清每位同学的家庭环境,并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根据每次月考成绩,进行认真的质量分析,及时反馈到科任教师,及时解决问题,高补班级迅速确定临界生,让教师力促临界生,确保尖子生。针对学生的短腿科目,与家长及时联系抓好一对一的补救工作。另外,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认真观察,及时处理问题,特别就是思想问题。

3)强化任课教师的备课职责,各学科要有详细教学计划与复习方法策略。把握教学目标,分阶段制定教学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合理调整进度和难度,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各学科要注意限时训练、阶段训练、随堂测验,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重视能力的提高。

4)坚持教师教学情况记载、反馈制度。学校主管领导应对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予任课教师,督促老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决问题。对存在问题较大的老师,此时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整,避免给学校造成不良的影响。

五、加强交流与学习

1、建立健全有力的学习机制,加强校际之间、两校区之间的学习互助活动。在长期的交流与学习之中取长补短,及时调整与改正自己,使自己在各方面达到更加完善。

2、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规可行

1)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让目标任务有章可循。班级管理以班主任为主,对班级内的所有事务及时处理,如有难度,及时与学校各处室联系,不能搁置一边。确定周一全校例会制度,周五班主任例会制度,此时从学生与老师的思想工作上加强统一,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例会必须有准备,有内容,有思想,有作用,不开无准备之会。班会必须有实效,有教案,班级问题处理必须有结果。

2)抓好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教师提供教学计划的同时,此时必须抓好教学计划的落实工作。班主任与教学主管领导认真听取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明确老师的进度,进行教学进度的对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时,及时给予指正,确保上课质量。

第7篇

一、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健全保障体系

学校领导通过认真学习,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关爱和重视,把随班就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使残疾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第一,为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形成了以校长――教导处――教研组――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四级管理网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第二,对智力障碍学生的筛查、鉴定的程序及管理进一步规范。我们对各班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的筛查摸底,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逐个建档。学校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的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管理制度,如《随班就读教育管理制度》《随班就读教学研究制度》《随班就读班主任工作职责》《随班就读教师工作职责》等。第三,在资源设置上,配备了适合特殊学生需要的教具和康复器材。根据随班就读工作的需要,我们重点加强了资源教室的建设工作。学校重新设置了大量图书、玩具、电视机、音乐和体育等康复器材及一些橱柜,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图书区、美术手工制作区、小超市区、儿童康复区,这些器材的购置和摆放尽力适合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和康复的需要。

二、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管理

1 重点抓好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第一,组建责任心强有爱心的教师辅导队伍。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随班就读生教育的关键。学校专门抽出部分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并热爱此项工作的骨干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其中有优秀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能歌善舞、善绘画的音体美教师等。我们在安排随班就读生时,将他们安排在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班主任班中,这些老师能对这些学生付出更多的爱心,使他们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爱下身心健康的成长。第二,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使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学校组织了对这些教师的培训,并选派他们外出学习参观。通过系列安排,不仅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及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第三,安排特教专职教师专业辅导。学校教导处培养部分专职的辅导教师为特教老师,指导本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特教老师不定期到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听课,直接与学生谈话,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探讨随班就读的课堂策略、教育补偿等问题。

2 强化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过程管理

关注过程管理是落实管理效果的有力保障,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们在实施随班就读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随班就读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随班就读生除了在智力上有一定的障碍之外,在心理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班主任、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班主任、辅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疏导,使这些随班生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班集体中。第二,着重抓好班风建设。有随班就读生的班主任更应在班风建设方面下功夫,在班级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避免鄙视随班就读生情况的产生,使这些!学生能在宽松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第三,创造个性化教案,指导随班就读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这是特教工作的重要环节与目标。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到相应的文化知识。每周两次对随班就读生进行个别辅导,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并进行过程质量监控。第四,给每一位随班就读的学生建立教育档案。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对每一个随班就读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障碍情况及他们的爱好特点和平时存在的问题都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就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语言发展、文化知识、身体状况、动手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逐项记录,以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些珍贵的原始资料一方面方便了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也描绘了这些学生成长的轨迹,便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这部分随班就读学生在老师们的精心呵护下,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耐心细致的训练,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各种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康复和开发。比如:一名因小时候生病打针造成智力障碍的四年级同学,刚上学时,下课上厕所回来经常找不到教室,对自己的名字都很难认识,经过两年多的辅导、训练及自己的努力,她的各种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也能跟上其他同学的进度了。

三、增强与随班就读生家长的合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便于老师和家长经常性地开展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生活、学习表现,方便校家双方能及时发现教育中出现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更好地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求班主任教师、任课及辅导教师每学期至少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两次家访,并与家长随时保持电话联系,欢迎家长来校探访。在教学安置上,邀请家长参与认定,通过家访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进一步了解了家长的需求和愿望。二年级一名学生从小患重度听力障碍,通过家访老师对该同学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工作打消了家长的种种顾虑,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赢得了信任。在教学中,老师发现这个孩子虽然听力有问题,但他的智力却非常好。执教老师针对其优势着重培养,给予特别关注。经过一年多的辅导训练,这位同学的学习令老师和家长惊喜,期末考试他的数学成绩居然考了A,就连最差的语文成绩也考到C了,除了学习之外的其它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他的家人非常感动,在孩子的身,上他们看到了希望。

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第8篇

关键词:微课;初中;思想品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作为新生事物,微课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教学手段,目前很多教师都在使用微课和研究微课,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都在组织微课大赛,在教育部指导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了两届中国微课大赛,参与对象是中小学校各学科专任教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先后举办了两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参赛对象为高等学校各学科专任教师。

一、微课概述

究竟什么是微课,谁最先提出来微课这一概念,普遍认为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社区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提出来的。彭罗斯把微课称为“知识脉冲”,其核心思想是要求每位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国内对微课有“微课程”“微型课程”等不同的称谓。在我国,微课的概念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提出的。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和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对于微课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在定义的内涵上又有共同点,这就是“目标单一、内容短小、时间很短、视频格式”,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微课大赛给出如下定义:“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是针对学科知识要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发设计的情境化、数字化和可视化的教学资源包。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是传统课堂学习无法替代的,是其重要补充和手段拓展。随着移动数码设备和无线局域网络的迅速发展,基于微课的移动教学、远程教学和在线教学等将会迅速普及。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充实;短小精悍,灵活方便;开放共享,易于扩充等特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新的教学和交流平台。微课可以分为录屏型微课、拍摄型微课和动画型微课。

二、微课价值

微课挑战了传统课堂的条条框框。微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和选择性学习,每名同学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打开相关学习类微课网站,不像传统课堂教学。微课颠覆了过去的传统辅导方式,超越了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每位教师和全体学生。然而,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今天的每位教师而言,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每位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以他的老师为主,他还可以在各类学习型网站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

微课为每位教师的进步提供了新手段。微课有利于提升每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素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在录制微课作品时,普遍反映难点在于软件推陈出新特别快,很多老师对各种软件的操作方法存在不足,老师们要制作出高水平高品位的微课作品,必须得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微课为传统的教学资源提供了新的建设目标与建设方向。传统课堂教学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复杂,教学目标也非常众多,而微课的教学内容十分简单,教学目标也非常单一,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都是以某个知识点为教学主题而展开的。唯有如此,教学资源的建设才能逐步从肤浅走向深刻,教学资源的丰富内涵才能慢慢体现出来。

三、微课应用

微课分为很多种类型,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掌握各种类型微课的制作,并将其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因为现在是新媒体时代,是微时代。

1.录屏型微课

录制屏幕型微课,简称录屏型微课,是通过录制电脑屏幕的显示过程与麦克风获取的声音来制作微课的。这类微课的制作比较简单,教师稍加培训就可以掌握,一般由教师本人就可以独立完成。这类微课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还可以使用绘图板录制、使用电子白板录制,非常简单,容易上手。

笔者多次使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课,使用PowerPoint2003和Camtasia Studio两个软件相结合录制《我的价值观我的中国梦》《我爱我家》,使用PowerPoint2016录制《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使用WPS Office2016录制《法律保护我成长》《珍爱生命》,使用屏幕录像专家软件录制《消费者的权益》,现在笔者已经成了录屏高手了,经常帮助很多老师录制微课。

2.拍摄型微课

拍摄型微课,也就是使用拍摄工具制作微课。根据不同类型拍摄工具的特点,掌握制作微课视频的方法,可以丰富微课的呈现形式,提高微课视频的教学效率,从而增强学生对微课的学习兴趣。此类微课,可以利用录播教室拍摄,也可以利用数码设备拍摄,还可以利用摄像机拍摄。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多次使用数码设备录制微课,利用手机拍摄《做情绪的主人》等,利用数码相机拍摄《生命和健康的权利》等等,利用平板电脑拍摄《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等,利用摄像机拍摄单机位微课《学会合理消费》和多机位微课《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等,现在我经常使用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和摄像机练习拍摄技术,已经成为拍摄大师了。

3.动画型微课

动画型微课是利用动画手段和绘画技艺制作而成的微课,其主要特征是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一定的操作性。动画型微课的作用在于,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图形图像以及图形图像的运动变化过程。需要增加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不宜于教师演示和实物呈现的教学内容,都应该采用动画型微课。

在讲述《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课题时,笔者利用中央电视台的视频动画《天宫一号发射全过程》《神舟八号发射全过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这三个视频动画实际上就是三个微视频,也就是三个微课资源,虽然不是笔者动手制作的,但是教学中采用这样的微视频或者说微课资源,效果非常好,非常震撼,视觉冲击力相当强。

四、几点思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电脑、手机和平板以及网络丰富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类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课和微电影这些名词术语,人们耳熟能详,不仅仅是成人甚至是孩子。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真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笔者认为在探索与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为一名教师,仅仅会教课不行,得掌握各种信息技术,会制作课件,会制作微课,会拍摄微视频,会拍摄微电影,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是微时代。教师只有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才可以会教学生,教会学生,教好学生。

2.制作微课,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微课应该符合学科特点,因学科而异,即使同一学科,不同年级也不同;微课制作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讲授者为中心,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微课应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3.微课设计应该加入学习者参与环节,不能以讲授者的讲授贯穿自始至终,否则只会把微课变成讲授者的课堂,不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微课应该真实再现课堂情境,使微课内容更加具体,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总之,人类已经进入微时代,教育教学已经进入微课时代,教师应该潜心研究各种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微课和慕课以及微博和博客,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微课和慕课以及微博和博客,另外,还应使用微格教学,唯有如此,教师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成为永不落伍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李本友,吕维智.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5).

[2]方其桂.微课制作实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5).

[3]刘海涛,张福涛.微课设计研究与制作指导[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4(9).

第9篇

 

队伍建设篇

 

师资队伍基本情况:学校在编教工112名,在岗教工98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3名,本科学历1名,大专学历65名,本科在读11名,县骨干教师 6名,校骨干教师 10名,青年教师占所有教师的62%。

1、创建学习型教师组织,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完善。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学习型组织理论,围绕学习型教师组织的创建展开讨论,制订了学习型教师组织的标准,并把它作为优秀教研组和文明组室的评比条件。积极引导教师围绕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个人奋斗目标,并通过学期计划加以细化。

引导教师自主学习。我们向每一位教师先后推荐了《解读二期课程改革纲要》、《中外教育名著百篇》、《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等书,并要求每位教师做好读书摘记,撰写读书心得。

提倡互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围绕某一专题组织小组开展学习讨论,使小组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过程,把个体的学习感悟演进为组织共有的智慧。同时,利用教工例会学习时间,开展“教师论坛”,实现智慧的碰撞。

鼓励反思学习和创新学习。要求每一个教师通过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强调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要求教师能够经常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个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2、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弘扬先进师德师风。

我们开展了“乐为海岛教育作奉献”主题教育活动和“上海与世博会——实现崇明跨越式发展”的大讨论活动,教师的参与率达到100%。在征文演讲活动中,一位教师获片二等奖,在“大讨论”活动中,有6位教师获县一二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通过主题教师活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了为海岛教育作奉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成为教师共同奋斗的目标,学校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有一位教师获海岛百优,有一位教师获县新突击手,有30多人次在县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

3、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载体,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学校制订了骨干教师培养的方案,并形成了“县级骨干——校级骨干——青年教师”的梯队培养模式,明确每一层次的工作要求,做到责权利挂钩。针对职称结构比例已经超过这一现状,为了进一步激励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我们出台了《竞存小学教师职务评聘与管理的意见》,对于只评不聘的小学高级教师,通过考核进行校内聘任,兑现奖励。这一举措,大大调动了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学校投入资金为青年教师的外出学习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有1名教师在宝山一中心挂职学习。学校还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在本学期快乐中队创建现场推进会上,有3名青年教师分别执教语数外三堂课,受到一致好评。辅导员论坛更是得到了市县少先队专家和老师的啧啧称赞。沈功玲老师说:“我在这里发现了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

4、以“六个一”活动为抓手,锤炼教师的师艺技能。

以 “六个一”活动作为学校校本培训模式,同时把“六个一”整合为学习、教学、科研“三组对”,全方位、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和水平。 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创建了竞存校园网和“六个一”工程网,所有教师的教案文章都上传到“六个一”工程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我们还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把 “六个一”活动列入教师年度考核工作中。我校的《全面实施“六个一”工程,逐步实现师资整体优化》在县师资工作会议上书面交流,并在《上海教师》杂志上发表。

5、发挥党支部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这一工作指导方针,协调各方关系,凝聚教工人心,把全校教工的智慧凝聚到素质教育实践上来,充分发挥党员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党员的“三个带头”、“四个一”和“五方面表率”活动,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课题研究等形式,使全体党员成为素质教育的力行者、师德师风的示范者,有十多人次在县级以上各类奖励中获奖。

 

德育实践篇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的指导思想,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落实,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学校有2项市县德育课题,以德育课题研究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已经成为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共识。不少教师认真钻研理论,不断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在今年的德育论文评比中,有4篇论文获二三等奖。

    1、        落实德育类课程,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认真落实思品、社会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到专课专用。按照专兼职结合的原则,配备任课教师,成立思品和社会教研组,认真制订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上学期,陈娟和陈瑾老师分别执教了两堂思品教研课,本学期,黄菊老师执教了《做客待客有礼貌》一课,三位老师都在思品课如何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上作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有的思品老师都参加了听课活动,并作了精彩的点评。社会专职教师杨惠琦老师展示了一堂《四大发明》的社会课,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顾玉娟老师执教了县心理健康示范课《别人进步我快乐》,得到县德育室老师和兄弟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赞赏。

认真落实午会课和班队会,午会课做到每天有专题,认真落实行规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内容、国防教育内容和时事教育内容。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不断地丰富德育的内涵,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努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生活的能力,使课堂德育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防治“非典”的日子里,我们的老师专门补充了这一方面的内容,如同学们通过搜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了解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精神”。我们又抓住“神舟五号”发送成功这一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从小就立下远大的志向。

开展德育类教学案例的征集和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和提高。本学期,我们配合县思品教研室开展了思品、社会教学案例的征集,评出优秀案例、论文交县思品组。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 生成性资源 动态生成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重视了客观存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对课堂上非预期的生成性课堂资源还不够关注或缺乏应对经验。而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成就了课堂的丰富性、开放性、创造性与灵活性,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所谓生成性资源,指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资源,包括互动、对话中产生的问题、情境或行为等信息。

一、促进教学资源的积极生成

1.激发学习兴趣,构筑对话的平台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法给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和渴望的额外帮助。要学会赞赏学生,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接纳的、支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克林伯格说得好:“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泛的对话……”如在学习“力”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神舟七号’问天取得了成功,‘嫦娥计划’的更高目标是我们中国人登上月球,那么在月球上可以进行哪些科学探究?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一些调皮的学生说起太空可来劲了,有的说翟志刚在太空上行走时有一根绳子系在身上,月球上也须有一根绳子才能行走,否则宇航员会飞走;有的说因为没有大气的遮盖,宇航员能更清晰地看到划破长空的流星……在学生对话的基础上,首先,肯定学生的想象很丰富,然后分析归纳月球上仍有引力,宇航员不会飞走,月球上没有大气无法形成流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做精妙、简要的点拨,激发学生思维,生成许多可用性资源。如果对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不给予及时引导、点化,那么,课堂生成的丰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叶澜说得好“让孩子们想象时,老师要注意倾听和引导,实现推波助澜,促成动态生成。”

2.创建实践机会,构筑操作的平台

新课程标准指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更重视了学生探究能力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机会,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课堂不再按照预设发展,而是充满了无限的精彩!如在讲述了“物体的浮沉条件”,橡皮泥做成碗状后能浮在水面,让学生来分析在一个小池塘中停着一条小船,当船上的人将船上铁锚抛到池塘中后,小池塘中的水面将怎样?学生想了又想,就是想不出,老师让学生利用刚做过实验的鸡蛋壳、橡皮泥、盛水的烧杯,先把橡皮泥放在鸡蛋壳中,橡皮泥和鸡蛋壳浮在水面,记下液面的位置,再把橡皮泥放入水中鸡蛋壳仍浮在水面,观察液面的位置,学生很直观的看到后面的哪一次液面低。上述案例中,教师机智地抓住了学生的“真实经历”,完成了物体浮沉条件的这一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结果不是教师直接讲授出来的,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实验操作探究出来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捕捉、筛选生成性教学资源

1.关注学生言行,增强捕捉能力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即时闪现出来的,而这些时机和现象如果能被老师及时敏锐地捕捉、灵活机智地激活、恰如其分地运用,生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就必然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促进高质量的课堂的动态生成。教育家叶澜说得好“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新基础的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眼睛都能眨巴眨巴地看着你(指教师),或是你提的一个问题学生感兴趣、很有反应,这时工作的愉悦感就会触动你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没有反应,教师反而会越来越注重教案,往往就按着自己的东西讲下去,从而打消了互动的积极性,上完课以后,师生双方都会觉得这堂课没劲,原本一堂精彩的课,就会因你的疏忽、大意,就有可能使生成性资源流失。如在做了一个“气体浮力存在的实验”后,装篮球用的一只塑料袋还挂在杠杆支架上,结果一阵风吹来,一只塑料袋胀得很大,但杠杆仍趋于水平状态,一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却主去地举起了手,“你有什么问题?”,“老师,袋中装满了空气,为什么那根杆子仍然是平的?”首先,教师要肯定学生问得好,然后,讲述为什么杆子水平的原因,这样井中提一桶水时弹簧称的读数大小,就迎刃而解了。可见,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教师应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依据教学目标,筛选有用资源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智慧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让学生作深层次全方位的探究;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则可通过争论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选择重点进行引导。尤其是当预设与生成出现矛盾时,教师应着眼于“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去解决。动态的课堂生成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科学素养,练好教学内功。以适应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要求,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如在《科学》七年级第二册《植物的一生》时,老师在讲“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时,一个学生突然问:种子如果没有种皮能不能萌发?根据科学教学参考书的要求,只需让学生探究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即可,所以备课时老师也没有设计这个问题。怎么办?是搪塞过去,还是置之不理?可这毕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好机会,也能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想到这里,老师放弃原有的教学设计,坦然地告诉大家老师暂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一起用实验证明吧。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考虑得非常细致,不仅把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种子具有活的完整的胚,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探究出来,而且还扩展到“土壤、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同时也解决了“没有种皮,种子很难萌发”这一科学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点。

三、利用好生成性教学资源

1.巧抓随机事件,促进动态生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课堂教育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布卢姆也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信息,抓住这些“新”信息,服务于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充实。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进入小结阶段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这么简单的事实,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花那么长的时间才发现呢?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课时详细探究的知识,但确是学生的“独到见解”。看着学生渴望的眼神,老师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尽量简洁地介绍了拉瓦锡等科学家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并重点介绍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归纳―演绎”法。学生的问题看起来在情理之中,但实际上却在质疑“有悖常理”的事实。虽然,学生的问题打乱了原定的教学程序,而教师却正好利用这一歪打正着的问题实现了研究方法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满足的神情说明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正是源于那些不断出现的“生成因素”。总之,课堂上,我们应该多一点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多一点对学生错误的关注,多一点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关注,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乘机提取,点石成金,乘机进取,顺水推舟,乘机转取,见风转舵,乘机借取,移花接木。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此借用为:“教学中并不缺少资源,缺少的是开发资源的‘妙手’和‘妙笔’”。

2.巧用动态生成,绽放教学精彩

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达到的境界,“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和过程,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课堂中善于捕捉、果断整合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运用信息,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充满活力。在讲述溶液的质量分数题时,把100克质量分数为24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2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老师计算后结果加入水的质量为100克,这时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老师加水的质量刚好等于溶液的质量。老师讲述如果浓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也就溶质不变而溶液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两倍,即所加水的质量就是溶液的总量。由此,老师马上又出一题100克质量分数为24的溶液要浓缩成48的溶液要蒸发掉多少克水?学生很快就算出了需要蒸发50克水。老师巧妙运用动态生成的资源,轻而易举地解答了下一个题。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促使课堂生成更有活力。

四、切忌盲目追求生成,防止在生成中迷失

时下,确有不少教师,盲目追求或者苛求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生成的场面,仿佛不这样做,就是束缚学生的手脚、禁锢学生的思维,特别是一些比赛课、公开课尤其如此。笔者认为,无论怎样,课堂教学都不能不讲究效率,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适度,不能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基础知识都没有了,又谈何生成?谈何所谓的无法预约的精彩?这样的精彩大可不要。从这一层面上看,生成有时需要搁置。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然而,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常常会被课堂上一些错误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有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是“为生成而活动”形式上热闹,内容上混乱,该讲的没讲,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由于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困惑,继而引发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和迷失,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为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时大气存在压强,老师用一只玻璃杯一张硬纸片做了一个实验,但老师急于想再用一个实验来证实大气存在压强,用一个密封的矿泉水瓶用抽气机抽气,矿泉水瓶变扁了,老师让学生解释其中原因,学生答不上,出现了比较混乱的场面,教师就说瓶内外存在压力差。这时,教师已经偏离了大气存在压强的教学目的。如果教师先用力压扁瓶子,再用抽气机去抽气,这个实验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课堂里,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随时随地地充盈其中,这是智慧碰撞、情思相融的结果。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敞开心扉,平等对话,在心灵交融的平台上建构知识的摩天大厦,提高能力,生成方法,催感。作为一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教学中从学生那里表现出来的各类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才可能从一节课的精致走向每节课的精彩,让科学课堂因生成而变得神采飞扬,教学也定会因这些生成而变得更美丽。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微课程体系 应用网络平台 学生中心

一、研究背景综述

梁乐明等学者通过对国内外微课程概念发展的梳理及对比教育中已有的“微”概念,如微型课程(micro-lesson)、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等,进一步深化了微课程(mirco-lecture)的概念,总结了微课程的特点。

本文中涉及的微课程概念正是以上述研究为基础,但又略有不同。首先,笔者认为的微课程其对应的英文表达应该是micro-course,和梁乐明等学者所说的微课程(mirco-lecture)一样也是一种独立的、集中主题的微型学习资源,可整合于正式的课堂学习,也可整合于非正式的学习环境,可在计算机或手持移动终端运行。微课程体系由若干门微课程组成,既可用于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使有限的课堂无限扩展,又可用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翻转课堂。其次,微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micro-video),辅之以其他的多媒体内容,如文本、音频等,每一门微课程都是由若干个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的微课(micro-lecture)组成。再次,作为微课程的组成元素,每个微课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除了微视频这一核心组成部分外,还应包括其他配套资源,如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以保证资源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服务。最后,微课程是半结构化的,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教师依托微课应用网络平台及时跟踪学生对资源的使用情况,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并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修改更新微课内容。

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相关文献,笔者发现以高校微课为内容的文献大都大而化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微课建设的总体现状,高校教师在微课设计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微课建设的对策,微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应用前景。不可否认,这类大而化之的研究确实具有宏观上的指导意义,但高校学科门类众多、专业设置各异,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微课建设各有特点,不能一概而论。随着各级各类微课大赛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国教育界掀起微课热潮。微课大赛固然有助于微课的推广,但以比赛为目的征集而来的微课作品涉及的课程门类众多、微课类型五花八门、微课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且在比赛结束之后这些微课作品的利用率较低。如此一来,这些微课作品很难形成体系。

二、高校英语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

微课程体系的构成单位是微课程,为使英语专业的微课程体系得以建构,首先得建设好专业内各门课程的微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本专业教研室组织研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同时综合考虑各门课程的特点特色,筛选出重点课程优先建设精品微课程资源,再由具体课程的任课教师根据现行的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定夺哪些内容应该录制成微教学视频。

各高校英语专业在具体实施微课程体系建设时可采取以下途径:(1)在本专业内部开展微课教学大赛,征集优秀微课作品,以赛促建。该形式有利于微课在校内的推广普及,激励广大教师深入钻研。(2)对本专业原有网络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改造。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建有基础英语精品课程、高级英语精品课程,英语听力精优课程等。这种做法既能确保资源内容符合本专业学生的学情,又能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3)“拿来主义”,广泛搜罗各大微课网站上相似的微课资源再筛选。这种做法能够确保每条微课教学视频的质量,不论是视频的内容还是制作技术,都不需要做过多的调整。但毕竟这些视频出自不同人之手,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即便将其他按照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组合,也很难保证其连贯性。(4)组建团队自主开发符合本校本专业学生学情的微课资源。这种做法虽然耗时费力,但灵活性强,可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由于任课教师就是微课视频的作者,一方面能够保证微课和传统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使微课真正起到辅助课堂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形成与微视频配套的微评价、微反思等。

微课程体系建设不仅是针对现行课程设置中已有的课程,还可以开发一些全新的微课程资源,解决一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兼顾的问题。例如可以开发应试型微课程,帮助本专业学生复习备考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不需要另外安排教室、教师和时间集中授课就能很好地为学生复习备考指点迷津。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持移动终端随时在寝室、图书馆或自习室,选择自己的薄弱环节观看视频。

另外,也可以开发一系列素质拓展型微课程,帮助学生丰富专业知识。我院英语专业现开设有外贸函电、外贸英语洽谈、国际商务单证等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提及甚至援引国际惯例,比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受教学大纲、教材和课时的限制,这些国际惯例虽然与日后从事的外贸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但教师无法在课堂上一一详细讲解,这时可以考虑将对各个国际惯例的解读制作成一系列微课专题,供将来打算从事外贸类工作的学生扩展学习。类似的,围绕各种外贸单证的制作可以开设一个微课专题。

三、微课程体系应用网络平台的建设

目前,我国的微课资源普遍存在建多用少的情况,微课资源的应用有赖于微课应用网络平台的建设。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在组织建构微课程体系的同时,应配套建设与之对应的网络平台供本专业学生使用。借鉴国内外微课资源网站的建设经验,例如可汗学院(Khan Academy),TED-Ed,中国微课网等,笔者对高校英语专业微课程应用网络平台的建设提出如下设想:

该平台的用户为本校本专业教师和全体在校生,本专业教师和全体在校生可以使用工号或学号注册登入该平台。

登入平台首页要看到本专业微课程体系结构图,该结构图以专业内的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英语专业为例,依据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可将专业内的微课程分为四大类: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应试培训课和素质拓展课。其中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按照开课学期排列并在课程名称后面注明开课学期。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英语、语法、语音、阅读、写作、高级英语、笔译等。按照课程设置,有些课程不止上一个学期,比如大一一整个学年都要学习英语语法,遇到这种情况,可在英语语法这一枝上再分“大一(上)”和“大一(下)”两个小枝。专业选修课包括:经贸英语翻译、外贸英语洽谈、英美诗歌鉴赏等。应试培训课包括:专业四级培训、专业八级培训、大学英语四六级培训等。依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假如出国留学和/或考研的学生比较多,还可以开设雅思、托福培训和/或考研英语培训。素质拓展课包括:国际惯例解读微课程、外贸单证制作微课程、经贸合同写作微课程、国际商务谈判微课程等。

从微课程体系结构图中点击进入某一门具体微课程后,要有该课程的“知识地图”。知识地图可以根据该课程所用教材的章节目录和各章节重难点并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的课时安排来绘制,帮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及跟踪记录学习进程。

由知识地图进入本课程各个章节内知识点的学习,即观看讲解具体某个知识点的微教学视频和完成相应的微练习。在平台建设阶段,所有课程的微教学视频由平台管理员统一上传。待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授课教师可以上传新的微教学视频或修改、撤换旧视频,学生登入平台后可以下载所有的微教学视频。在设计网站时,为每个微课教学视频设置专门的问答区和讨论区。问答区用以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向授课教师提问。讨论区用学生在线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区内可以设置不同的房间,类似QQ游戏的房间,学生可以线下约定一个时间,登入讨论区房间,观看同一个视频并进行讨论。

平台应帮助每个登入平台的学生记录学习进程,将该进程显示在每门课程的知识地图和整个微课程体系图上。例如学生观看完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中的《提纲》微教学视频并通过相应的微练习测试后,在该课程的知识地图上“提纲”这一条目则显示为绿色。如果学生只是看完了视频但并没有完成练习或是练习成绩不及格,则在知识地图上将这一条目显示为红色。在学生从开始学习某个微课程到结束该课程的学习这个过程中,微课程体系结构图上对应的该课程的条目颜色可以由浅至深变化。颜色越深表示该门课程的学习进度越快,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同时,平台管理员要给予授课教师查看每位学生该课程知识地图的权限,帮助教师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额定的学习任务。比如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一定要在课下观看微教学视频并完成作业,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学习、探讨和总结,否则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无法开展下去。为确保该模式能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依靠平台有效监管学生的课下学习。

平台首页还应有练习区,链接一个大题库,练习区可以按照英语的各项技能划分:语法区、听力区、口语区、阅读区、笔译区、口译区和写作区,学生可以就自身的薄弱技能进行针对性训练。平台首页还应有教师专区,该区域只对教师开放,旨在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建构微课程体系的现实意义

在高校,针对某一学科或专业建构微课程体系意义重大。从高校的角度来说,这有利于本校该学科或专业的建设。微课程体系既是学校的知识资产,又是教师的教学资源库和学生的学习资源库。从教学角度看,这有利于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使有限的课堂无限延伸;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践翻转课堂,同时也可以弥补单个微课的缺陷。单个的微课以知识点为单位加上受时长的限制,不能涵盖学生所学内容的全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而直观的感受。将微课资源建成体系后,通过应用网络平台上提供的微课程体系结构图和各门微课程的知识地图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从教师的角度说,这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参与微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新的教育技术,同时使自身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从学生的角度说,这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建构。微课程体系应用网络平台可以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什么、在什么时候学及在哪里学。通过学习进程记录这项功能,使每位学生的知识地图都与众不同,在记录学习进程的同时,适时地给予学生一些虚拟奖励。比如给同一门课程中进度快的学生授予勋章,给同一条微教学视频中微练习成绩好的学生授予勋章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自信。

五、结语

高校英语专业微课程体系及其应用网络平台的建设要以一线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为主导,以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组成的技术团队为支撑,以行政、教务管理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为后盾,三方协同共建。在建构微课程体系和建设其应用网络平台时,以学生为中心。英语专业建成微课程体系及其应用网络平台对本专业的发展、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智敏.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对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295个微课作品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8).

[2]戴朝晖.MOOC热点研究问题探析――全国首届MOOC时代高等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15(161):73-78.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73.

[5]许亚莉.对于微课资源建设的分析――以中国微课网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7-30.

第12篇

论文摘要: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三级平台的分析,提出要注重教师个人发展。通过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注重教师的日常发展与集中发展和建立科学的、客观的教学评价这三方面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紧迫性

从日前各高校的学生生源的扩大。师资短缺问题成了各大高校面临的突出的问题,便大量引进青年教师。首先在引进的青年教师中,许多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教学理论培养与教学技能训练,因此一般都会根据自己学生时代接受教育的经历开展教学工作。其次是高职院校里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授课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甚至还身兼数职,如班主任、学生公寓辅导员等职。可想而知,在繁重的工作之下,想要专心提升教学水平,其难度不可谓不大。第三,所教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的习惯、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差。这对教师在教学中想要充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教与学相得益彰、齐头并进,绝对是一个挑战。第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对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局限性。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学管理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高职院校总体成立的时间并不长,历史底蕴薄,内涵并不丰厚,有的高职院校是从以前的中专转变过来的,而有的高职院校干脆就是新成立的。当然,还有其他纵多因素制约着高职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生存环境也不是十分乐观。首先。要面临的是激烈的竞争压力。目前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对学校的教师冲击非常大。学院要发展,对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需求很大,对在校教师的要求也日益要求严格。其次,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不仅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完成自己学历、职称的提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想在高职院校中站稳脚跟,首要任务是要站稳讲台。发展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每位青年教师的第一要务。因此,本人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如何发展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二、在三级平台下对教师教学发展的要求

建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三级平台,包括院系层面的发展平台,以教研室或课程组等基层组织的发展平台,以及教师个人发展平台。

1、学院或系层面的发展平台,主要指学校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教师教学发展的政策与措施,营造一种促进教学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文化,提供相应的发展经费保障,开拓教师能力发展的各种途径,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就像本人所在的学院出台的《关于专业技能课程任课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进修的规定》、“关于新引进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制度”“教学基层组织制度”等都属于院系两级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所建立的制度。

2、以教研室或课程组等基层组织的发展平台,主要指以教研室或课程组为单位,组织制定相应的教研计划,如实行集中备课,开展各种类型的观摩课,以及听课评课活动。对青年教师实行传达式、帮、带,师徒结对等活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努力提升教学能力的气氛。以教研室或课程组等基层组织的发展平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其作用也最为明显,其营造的氛围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最为有利。

3、教师个人发展平台,主要指教师在学校政策与制度的引领下,基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兴趣、业务能力及专业知识等各种因素,积极开展自主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信息反馈等手段,积极查找,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当然,高职教师的发展要与高职人才培养基本特征相致。高职人才培养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职业岗位技术技能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根据上述基本特征可以看出高职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当然,在教师的个人发展中,如何让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而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基本特征这一思路出发,探讨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时,就不得不谈到高职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源于实践,体现实践,以案例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应用”这一高职教学特征。而如何在高职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方法,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3.1、准备阶段

相对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动态开放式教学模式。为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1.1、制定教学计划

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总计划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其内容应包括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采取系列讲座还是规定学生必读书目的形式来让学生熟悉基本内容和原理,以及根据性格特点和自愿原则把学生分成不同的讨论小组。

3.1.2、准备案例素材

案例即是一个具体事务的记录,就是对一个教育问题和教育决策的再现和描述,就是对一个教育过程及其复杂情景的刻画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占中心地位,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首先选择的素材要鲜活、生动有趣,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平素在生活、工作实际中注意收集素材,关注企业技术创新、挖潜改造等关键问题、热点问题。其次选择的素材要典型,从教育与教学的角度选取最佳事例,以起到举一反三、打通思路的作用,切忌罗列事件、堆砌案例。

3.1.3、确定讨论范围

教师找到合适的案例后,就要撰写案例、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确定讨论题目,提出讨论问题。如“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做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等等。

3.2、讨论阶段

3.2.1、独立思考

将案例发到学生手上后,让学生认真仔细阅读案例并作独立思考,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适当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通过阅读找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并找出对其进行分析的逻辑依据。事实上,这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案例作分析的过程。因此,教导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首先要确定案例主题,其次明确案例关键所在,然后选用恰当方法,最后提出分析依据。

3.2.2、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事先就应全面策划,充当好主持人角色,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配合。如何操作呢?首先创建良好情境。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提倡自由思维的开放、自由提问的开放、自由讨论的开放、自由选择的开放,营造一种没有心理顾虑,充满安全、自由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其次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在准备工作结束后,就以小组形式对案例充分讨论,这是案例学习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课堂讨论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可以达到检验学生在个人及小组的分析准备中所做的工作。课堂讨论的实质是独立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既要保证讨论范围不偏主题,又要避免讨论变成钻牛角尖或转人歧途。在讨论中,学生对案例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教师则围绕题目中心适时地引导学生,或提示、或发问、或故设疑团、或引起争论,把讨论不断引向深人,并确保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例如:当讨论冷场时,教师应及时启发,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又进人到角色中;当离题太远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控制节奏,以获得最佳效果。讨论中教师一般不轻易参与讨论与评说,除非学生有此要求,也只能以普通发言者的身份发言,以免让自己的观点左右学生,同时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的发言,不要随意打断。唯有如此,在这样热烈讨论的气氛,才能充分调动起各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诱导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收到良好的讨论效果。

3.2.3、深人展开讨论

案例讨论中学生会作出一些结论与答案,教师先不急于作出评判,而是把关键性发言引向深人,对关系到案例主题的矛盾意见引发研讨,对趋于一致的意见及时进行综合,对明显偏离主题的意见注意引导,特别强调的是,对有非常独到见解的学生的高质量的分析,教师应给予适时的表扬与肯定,从而得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与更深刻精辟的结论。部分案例在学生讨论完毕并形成讨论分析结果后,教师把真实背景资料“抖搂”出来,这会诱发他们探索差异的更大兴趣。 3.2.4、课堂总结

案例讨论完毕,教师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归纳评价学生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分析意见,并对讨论中涉及的理论问题做讲解,鼓励一些有创意的方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人思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作简单评价。总之,课堂总结重在激励学生下次高质量地参与讨论,借以改进以后的案例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3、总结阶段

结合案例,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对案例讨论的重点重申,以达到加强记忆的效果;引申案例蕴涵的原理、原则,为理论的升华铺平道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协同提升,并进一步总结出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通过对案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认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有它特有的优势:改变传统教学讲授式教学方式,学生变为教学的主体,能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通过分析思考,寻找规律,找到最优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只是被动地听了,而是作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到充分地激发,激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参与性,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听讲式学习变为探索性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课堂上互动气氛浓厚,并且通过小组、大组合作,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促使学生加强沟通与合作,增强了团队精神;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教学问题的充分的描述,这些问题是他们将来在工作实践中有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案例本身包含了分析问题的不同思路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多种渠道。案例教学让学生看到如何对课堂情境问题进行专业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为将来可能会遇到的代表性问题作情感上的准备,让学生产生替代性经验。当学生们将来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他们肯定是以前已经遇到过并考虑过这些问题了。因此,案例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任务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三、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日常发展与集中发展

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日常发展,主要指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和日常工作在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来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从面达到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目的。

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日常发展过程中,规范各种教学制度和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建立规范的备课制度,首先要求教师上课要有规范的教案。其次教案的书写或制作要求要规范,一看便明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采取教学的措施与教学环节。这对于青年教师,特别是刚出道的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备课的整个过程中,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教师教学能力的集中发展,主要指学校通过针对各门课程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学各个评价渠道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相同或相近课程的普遍性问题,开展专家讲座,集中培训与培养考核,从而解决这些普遍性问题和共同性问题,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经常开展的学科带头人的观摩课,让相关专业任课教师通过观摩课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属于集中发展的一种模式。当然,几乎每个学校都开展的新教师上岗培训,更是教师教学能力集中发展的典型例子了。

四、建立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学生对教师实事求是的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十分重要,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利于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对教师正确的、实事求是的评价,首要的任务是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本人认为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其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态度应该包括:准备工作充分,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态度端正,对学生要求严格,不放任自由,不迟到,不早退。2、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及专业需要,并重视智力、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落实。3、教学内容。基本理论与概念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内容正确、新颖,能联系实际,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4、教学方法。普通话教学,教学方法多样;注重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能力培养。5、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掌握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思想方法与技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总体效果好。6、教学特色。教学特色鲜明,能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7、作业与辅导。作业布置恰当,选题合理;批改认真并及时进行讲评,辅导与答疑。

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结果不仅可以对教师进行分层分级,考核奖惩,进行人事管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